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范文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

第1篇: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范文

【关键词】 人力资源 员工基本信息 管理 作用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载体和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应用者和发展者,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性战略资源。人力资源能否有效地开发与管理,决定了组织竞争力的强弱,已为世人所共识。同时,企业在市场、产品和技术等方面的竞争都可以归结为人才的竞争,只有大量掌握员工基本信息,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员工基本信息,才能在人力资源中发挥有效的管理作用。员工基本信息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性资源,由此可见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有效的管理和开发使用员工基本信息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1.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基本信息的含义

1.1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流动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等。

1.2员工基本信息的含义

员工基本信息指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管理所独有的一种人员管理方法。员工在企业就职后对员工建立个人信息资源库,员工基本信息如同生活中个人身份证的一样,是唯一独的员工识别方式。员工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学历、专业、职称、工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以及职工参加工作后企业为员工办理的各项社会保险相关信息。员工基本信息在员工职业生涯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包括员工流动、晋升、学习、社会保险缴费信息调整以及退休都要以员工基本信息为基础,因此即时更新维护员工基本信息至关重要。

2. 员工基本信息工具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

2.1员工基本信息工具管理

员工基本信息工具管理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完整解决方案,是基于先进的软件和高速、大容量的硬件基础上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集中式的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员工自助服务、外协以及服务共享,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员工服务模式的目的。

2.2员工基本信息工具管理的优点

员工基本信息包含大量人员相关资料,通过工具管理,可以更好的收集管理员工基本信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手工管理不尽效率低,且容易出错,同时人员信息更新不及时,造成人员基本信息管理混乱,利用员工基本信息管理工具,不仅可以是员工基本信息更清晰化,同时可以减少管理人员工作的错误发生概率。

2.3员工基本信息工具管理的意义

员工基本信息工具管理可以有效的把人员信息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有效手段来筛选处理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有用的相关信息,并可以对员工基本信息进行分类统计,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相关数据。它通过与企业现有的网络技术相联系,保证人力资源与日新月异的技术环境同步发展。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新需求,同时也是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之一。

3. 员工基本信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3.1基础性

人才是兴国之源,创业之本。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主要的是人员的管理,人员管理最基础的是人员基本信息的管理,员工基本信息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做好员工基本信息管理,建立好员工基本信息资源库,可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充分发挥员工基本信息的作用,可以利用,利用员工基本信息统计提炼人力资源管理中相应的原始性数据,更好为人力资源的管理提供的管理基础数据。

3.2价值性

员工基本信息通过管理统计处理,可以有效的掌握企业员工的总量,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以及专业技术结构,更好的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服务。在员工流动、培训以及在企业制定的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中,只有充分掌握了解员工基本信息提炼出来的有价值数据,才能在员工流动和培训进行有针对性的流动和培训并制定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人力资源规划,充分体现员工基本信息应有的价值。

4. 员工基本信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4.1在员工流动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人员与岗位匹配。提高人员与岗位的匹配度,只有通过在员工的流动中寻找员工基本信息与岗位相匹配的员工。在员工流动中,通过掌握员工基本信息,了解员工基本情况,是做好员工流动的关键,岗位之间和合理流动,取决于员工与岗位的匹配程度,通过掌握的员工基本信息,结合岗位的需求人员类型,可以分析员工与岗位类型匹配程度,更好的控制和做好岗位之间员工的流动工作,更好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合理化配置。

4.2在员工培训中的作用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人力资源产增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组织效应提高的重要途径。员工培训记录是员工基本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员工基本信息中的培训记录可以清楚的了解掌握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可以根据员工基本信息中的学历,把企业的员工的受教育程度进行分类,并把员工的素质进行等级划分,可以根据企业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所需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

4.3在员工社会保险管理中的作用

社会保险是企业对在职员工提供的一项福利待遇,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在社会保险管理中,各项保险的管理都是以员工的基本信息为基础资料,员工的缴费情况都是员工的基本信息为标识,可以准确无误的把各项保险费用缴入到员工的账户中。员工在平时的生活中,想了解自己的各项社会保险缴费情况,可以通过员工的查询工具快速的查找个人的缴费情况, 员工基本信息可以为员工提供快捷、准确、有效的查询各社会保险缴费信息,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

员工基本信息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性资源,同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员工基本信息就如同员工的名片,是辨别员工的只要标识,如何管理维护好员工基本信息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员工基本信息是人力资源管理永不过期的资源,只有管理维护好员工的基本信息,才能更好的运用好员工基本信息中的个类项目,才能更好的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才能更好的实现人力资源合理化配置。

参考文献:

[1] 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百度文库].

[2]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卓博网].

[3]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11.5.

第2篇: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范文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将医院定位于行政事业单位,对医院而言,面临当前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以全成本核算带动医院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院医疗服务体系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从医院的管理模式看,医院虽定位于行政事业单位,但医院的管理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会计核算更加趋同于企业化,既要核算药品、器械、部门等成本,又要确定收益的产生以及盈利的实现,以保证经济活动的持续进行。因此,医院会计的成本核算按照管理的要求划分为院级、科级、单病种以及单项成本等成本核算模式,这种模式也是目前大多数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主要形式。目前,有相当多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成本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单一,仅仅围绕院级和科级成本核算的某些项目而进行,而没有真正按照成本核算管理的要求进行。其中院级成本核算是以会计科目分类进行,反映全院各成本项目的总体情况和会计信息对外上报情况;而科级成本核算仅仅是作为业务科室奖金分配的一种措施。在科级成本核算中,因没有专门的成本核算人员,加之科室管理者对成本、费用认识不够,导致科室在确认费用归属方面不规范,成本费用分摊的随意性大,涉及的人为因素多。使科室成本、费用的管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从而造成科室成本核算不实、不准,使院、科两级在利益的界定和利益的分配中矛盾重重,也给医院的财务状况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 

 

2 实行成本核算,严格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2.1 建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完善成本控制制度 

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是全员参与的一项经济管理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医疗服务成本复杂,医院和科室之间联系密切,综合性强,需要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配合。划分成本核算单位,是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关键。对此,医院应设立一系列相关配套的成本核算管理机构。如:建立经济成本核算中心、医疗收费价格管理小组、固定资产清产核资小组、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小组,设立科室或部门成本核算员,从而为医院和科室成本核算管理的良好运行奠定基础。医院在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核算管理制度,如:《采购与付款管理办法》、《成本核算管理实施细则》、《成本费用归集与分摊标准》、《院科成本测评考核办法》、《固定资产管理细则》、《资产清查核对制度》、《医院收费定价与管理规定》等。另外,科室或部门在医院制定的规范制度下,还要根据本科室或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具体细则,以便更好地开展科室或部门成本核算,从而完成各项成本目标,使科室或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益都有所提高。 

 

2.2 做好成本核算原始数据的搜集、记录和归集。建立成本核算分析报告制度

原始数据是反映医疗服务活动的原始资料,是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核算、分析消耗定额和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依据。所以,医院要组织成本核算人员会同各相关部门,认真制定出既符合成本核算规定,又符合各方面管理需要,既科学又简便易行,讲求实效的原始数据登记、归类、传递、审核和保管制度;以便正确及时地为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方面提供翔实的资料和相关的信息。

建立医院成本绩效分析考核报告制度,是开展成本管理与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成本管理反馈的主要途径。成本绩效分析考核报告的内容,应该符合医院的实际状况,并且能反映和说明一定的同题。其成本绩效分析考核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管理目标实际完成了多少和应该完成多少,和上期比较是增还是减或者相一致;(2)实际和上期两者之间产生的差异,是谁的责任;(3)分析发生差异的原因;第四,奖励与惩罚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如何杜绝偏差的产生等。  2.3 提高信息网络对成本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

由于医疗服务涉及面广,其专业分工精细,各学科和保障部门之间的联系密切复杂,加上医疗服务成本核算数据庞杂,若用手工统计核算,工作量大且不准确。因此,医院要适应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展的需要,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实现成本核算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科学化。要在医院建立一套功能完善、包括成本核算管理功能的计算机模块系统,在模块系统中应包含在临床科室设立的“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还应包含各临床和医技科室的检查治疗发生地、各实物管理库房、行政后勤部门、各收费结账网点及账务核算管理处等,并实行联网,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本核算数据的收集、存贮、传输、汇总,以便对取得的数据及时、准确的分析。从而使科室和部门之间便捷、共享成本核算数据,使全院成本核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2.4 降低采购价格。加强物资管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设备、材料在医院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效的物资管理在医院成本控制中变得至关重要。目前,医院应该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降低物资采购成本:(1)通过集中采购、联合采购等方式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尤其是在大型器械采购中联合多个单位或参与政府的批量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并能为医院节约大量的资金。(2)加强材料的库存管理,减少浪费与损失。通过引入计算机网络系统,提高物资管理的人出库制度以及盘点工作的效率。尝试直接将药品、物资供应实行托管。减少医院的管理成本。(3)加强诊疗过程中消耗材料的使用。通过设立药品、消耗器材的使用标准,给药剂量、途径、手术方式的改进达到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合理使用药品及消耗材料,降低成本。

第3篇: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范文

关键词:成本利益分析;公立医院;成本管理问题;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由于我们国家目前逐渐加大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医院的发展的越加迅猛。与此同时,许多公立医院的运行管理却出现了经济性和公益性失调及资源浪费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公立医院的运行能够有序进行,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让现在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关键在于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的强度。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梗概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决策性方式,这种方法利用可获得的整体效益及科学比较项目的投入成本,进一步对工作项目的实现价值进行有效的评估。一般情况下,政府相关部门的经济管理工作都运用了成本效益分析法,可以用最少的投入成本换取最多的收入效益。效益分析法在公共事业单位评估社会效益的时候也多有使用,项目的效益及成本在评估时也能够清晰的被量化和体现出来。在财务管理中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详细方法为:第一,确定项目的成本;第二,明确该项目能够获取的额外收益和项目实行时能够节省的成本费用;第三,将可获得的收入效益和预期的投入成本的比较制定成表格[1];第四,量化及评估处理项目的收益和成本。

二、成本效益分析法运用于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公立医院全面把握各个科室的实际运行状况

公立医院可在科学核算各个科室的效益及成本时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同时医院的管理层也能够凭借此方法完整掌握各个科室的运行指标和数据,进一步掌握医院各个科室的详细的实际运行状况。利用这些运行数据指标开展更加深层次的探究,为医院的管理和发展做出科学决策,从而使得医院的管理水准得到大大的提升,将可持续、健康的发展立足于完善医院管理现实情况的基础之上。

2.合理控制医院的医疗成本

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主要体现在评价及分析经济活动、医疗服务、财务管理和提供资源利用的信息上。其主要积极意义表现为提升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增强经济运行管理的水准。在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过程中融入成本效益分析法,不仅仅能够促进资源的充分及合理的使用,还能够减少医院各种经济活动的投入成本,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最大程度的降低资源浪费的情况。所以在公立医院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能够合理控制医疗成本,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

三、如何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

1.综合考虑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成本

虽然在公立医院的经济活动项目当中包括了部分很难使用金额来考量的隐形效益,但是在进行成本分析时,可以用间接的方法表现,例如在对这类效益进行评估时给其附加某些权重。指标设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其核心思想主要包括工作质量、效率和病人满意度。医院的工作方向以这为标准时,最需要重视的考虑因素就是社会效益,医院的经营项目在进行结果分析时也会更加客观、更加完整[2]。所以,公立医院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时候,应该综合考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成本,与此同时政府的有关部门也需要加强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强度,构建一整套完整的医疗保障体制。

2.加大控制医疗成本的关注力度,以保证充分利用医疗资源

我们国家的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关注的重点工作应该是控制医疗成本,这也就需要医院的经济管理部门在成本效益的分析和核算工作方面得到加强,随时监督医院各个临床科室对投入成本的严密管控,在有限的收入能够填补成本的范围内,使得公立医院的发展长远且健康。

3.对医院经营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反映给医院的管理层

运用经济成本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这些指标全程检测、跟踪并且反映医院整体和员工个人的绩效,进一步督促员工们逐步的反思并改正自身的不足行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提升工作能力和专业能力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医院运行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准,从而推动实现医院的战略发展的目标。

4.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加强对社会效益的重视

如果公立医院谋求生存发展的空间的方式只是单单的依赖于经营性的收入,这样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就很难得到充分的重视[3]。在这种情形下,医院的管理就会自然而然的按照经营性资产的套路,继而医院的公益性的实现就会变得尤为艰难。因为政府的投入和使用效益直接决定了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实现程度,所以对于公立医院来讲,政府的投入水平对医院的公益性的实现就显得非常重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模式之中融入成本效益分析法,能够对控制医院的医疗成本起到积极作用,充分体现公共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开展成本效益分析活动不仅能够加强医院每个部门对医疗成本的控制力度,充分提升医院医疗业务的效率,而且在开展成本效益分析活动的同时将社会效益一并考虑,能够使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得到保证,也让人民群众的卫生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胡宏波.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3(23).

第4篇: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范文

关键词园林绿化 施工项目 成本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园林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成本管理认识不足

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长期以来。有些企业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施工组织人员只负责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发放工作。这样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却忽略了成本管理责任。

(二)缺乏可操作的成本控制依据

工程作为园林绿化施工企业的产品,由于其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各不相同,各工程成本之间缺乏可比性。有些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对于工程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只是简单地按照经验工程成本降低率确定一个目标成本。而忽略了该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在项目成本管理措施方面,只有简单的规章制度,但没有明确具体职责和程序。目标成本可操作性差.起不到控制作用,更无法分析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

(三)缺乏完善的权责利相结合的奖励机制

坚持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奖罚分明,是促进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是实施低成本管理的保障。但有些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至于无法考核其优劣,从而导致出现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奖罚不明,这样不仅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且给成本管理工作带来损失。

二、施工各个阶段的项目成本管理对策分析

(一)投标阶段

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编制施工预算。为最终确定投标价格提供依据。根据施工现场的查勘情况,提出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方案和设备配备规模、工种结构和人员规模;结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材料供应方式确定出施工中各种消耗材料价格;根据工程所在地与现驻地距离及需要调遣的人员和设备数量计算出动和遣散费用;根据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数量、交通工具及检验工具等配备情况计算出现场管理费用。最后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要求,按上述各方案计算出工程的总体施工费用预算。然后根据规定计算工程应交税金,再加上投标费用、预计发生的交工后保修服务费等费用构成了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承揽该项工程的全部直接支出。并依此可作为投标的最低报价。

(二)施工准备阶段

首先根据技术资料对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程序、作业组织形式机械设备的选型、人力资源调配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以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为编制科学合理可行的责任预算创造条件。二是在对当地劳动、材料(构件)、工程机械等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详细确定劳动定员、机械运行及材料供应。同时,经过反复比较制定出物料、机械单价控制表。结合现场施工条件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责任预算。三是以分部分项工程实物量为基础。按照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分工进行分解,形成各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责任成本,为以后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

(三)施工阶段

1、按“量、价”分离原则,控制工程直接成本,即材料成本控制。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一是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二是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三是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四是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五是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2、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它包括2个主要方面,即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控制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检验成本,属于质

量保证费用,与质量水平成正比关系;故障成本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属于损失性费用,与质量水平成反比关系。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一是加强质量预防措施,加强质量检验,提高质量水平,降低质量总成本;二是分析现有

的质量标准,减少检验程序和提高工作效率,使质量总成本降至较低水平;三是特别降低故障成本,因为故障成本是工程质量无缺陷时就会消失的成本。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不仅能降低质量成本,同时也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组织连续、均衡有节奏的施工,合理使用资源。在合理工期下,施工成本支出较低。工期比合理工期提前或拖后都意味着施工成本的提高。因此,在安排工期时,要注意处理工期与成本的辩证统一关系。均衡有节奏地进行施工,以

求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项目的财务人员要按月做好成本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确计算月度工程成本,同时要按照责任预算考核要求,按分部分项工程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要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及时反馈到施工管理部门,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纠正偏差,以防止对后续施工造成不利影响或质量损失;对盈亏比例异常的现象,要特别引起重视,及时准确查清原因;对于由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施工进度节约费用的应及时推广:对于以牺牲工程质量、偷工减料降低费用的应及时纠正。

(四)工程结算阶段

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按照图纸要求完成施工并经业主验收后。进入工程结算阶段。直到该工程项目的所有款项收回结束。在结算之前,工程财务人员要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直接成本并与预算成本对比,查清是否存在中标合同外需要业主签认的费用,如因业主原因导致的费用增加、设计变更等。一般来说,工程最终结算额 = 合同价格 + 合同外现场签证费用。在向业主提出最终结算额前,预算人员必须与财务人员进行认真全面地核对,互相补正以免漏项,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

(五)分清管理层次 明确考核指标

企业对本管理机关费用实施控制外,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应分为二个层次:一是公司对项目经理的管理;二是项目经理对所属施工队和班组的管理。分清层次后,还应明确各层次的考核指标,即逐级地下达任务。要本着先进合理的原则,实行成本倒算。所下达的指标必须在相应各层次可控制的范围,各层次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指标下达后。应赋予各级成本管理充分的权利,上级仅对其进行监督,而不干涉其正常管理工作.以保证各级成本管理能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对各级成本管理的奖罚比例政策要掌握在确实足以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的程度,起到奖优罚劣、多劳多得、职工与企业双赢的作用。此外,应将上述内容通过内部经济合同的形式加以确定,逐级签约,落实到具体人。

参考文献:

[1] 霍艳梅,肖久利.加强园林绿化施工项目管理[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7,30(6):51-51,74.

[2] 陈俊.园林绿化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9):234-235,238.

第5篇: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范文

专业代码

专业 名称

10月22日(星期六)

10月23日(星期日)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 代号

下午(14:30-17:00)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 代号

下午(14:30-17:00)

020115 经济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41 发展经济学 00138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00015 英语(二) 00139 西方经济学 00142 计量经济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43 经济思想史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40 国际经济学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119 餐饮

管理 00989 国外饮食文化(选考) 00986 中国饮食文化 00987 餐饮美学(选考) 00015 英语(二)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988 食品营养学(选考) 00990 宴会设计(选考)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985 餐饮经济学导论 020120 金融

管理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054 管理学原理(选考)  00055 企业会计学(选考) 00015 英语(二)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选考)  00181 广告学(一) (选考) 00183 消费经济学(选考)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226 商务

管理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054 管理学原理(选考)  00055 企业会计学(选考) 00015 英语(二)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选考)  00181 广告学(一) (选考) 00183 消费经济学(选考)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229 物流

管理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选考)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选考)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选考)     02628 管理经济学(选考) 00152  组织行为学(选考)  05374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选考)     00055 企业会计学(选考)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选考)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选考)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选考)             020232 劳动和社会保障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3325 劳动关系学 03322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00015 英语(二) 03323 劳动经济学 03327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 03328 公共管理(**加试) 00034 社会学概论(**加试)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326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020282 采购与供应管理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3616 采购战术与运营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5374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020314 销售

管理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055 企业会计学(**加试) 00015 英语(二)         00181 广告学(一)(**加试)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83 消费经济学(**加试) 020320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53 质量管理(一) 00015 英语(二)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0109 监所

管理 00928 罪犯劳动改造学 00261 行政法学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015 英语(二)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12561 矫正原理与实务 00934 中国监狱史(**加试) 00933 罪犯改造心理学         00935 西方监狱制度概论(**加试)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加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0401 公安

第6篇: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公共关系教育;人才培养

公共关系是人们所生存于并必须面对的由社会群体间互动而形成的关系,是社会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管理人性化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助推器。公共关系利用协调沟通、传播管理、形象塑造三大职能手段。在宏观上,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行为、净化社会风气,实现社会环境的优化;在微观上,辅助社会组织科学管理。化解矛盾冲突。协调多方关系,塑造组织形象,提高组织生存与竞争实力;通过对公共关系的学习与运用,更可促使个体观念更新、提高个人综合能力。高校普及公共关系教育既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迫切需要。

一、高校普及公共关系教育的现实性分析

(一)公共关系教育普及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

“大学是一个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教育部高教司杨志坚同志认为,“培养目标”是把人塑造成什么样的人的一种预期和规定,体现着一系列思想观念,……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目的和社会目的两个方面。首先,国家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都应遵循的共同目标。从21世纪国内外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各种关系有待理顺,既要统筹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国际上,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依然是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口压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世界范围公共危机的频繁发生等全球性问题又不断恶化着人类的生存空间……面对上述严峻的历史课题。我国提出了抢抓历史机遇期,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与和平发展道路的宏伟目标。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等院校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肩负着十分重大的历史任务――不仅要努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民族复兴,还要致力于消除社会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实现人类美好家园长期、文明、和谐地生存与发展。其次,从社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教育应具有传承和创新文化、提高社会生产力、完善个性和促进个人发展三大功能。仅从未来我国国内就业趋势来分析,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市场经济调节范围扩大,加入WTO,就业压力加大等综合因素影响,今后一段时期内大学生毕业将主要有四个流向:研究设计、市场营销、会计、中介服务、为社区居民直接提供的家政、服务等服务行业;占99%的数量份额,提供75%就业岗位的中小企业;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的外资企业;自主创业。可见。21世纪大学生开办、加盟企业或从事服务行业的将占较大比重,形象意识、公众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等公关意识将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必备素质。掌握传播技术与技巧,精通WTO规则,善于参与国际事务的人才将受到欢迎。

我国高等学校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无论是创新型人才、素质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应该也必须包含三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一是强烈的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国家共兴亡的道德感使命感;二是运用辩证唯物的观点,开拓进取,寻求最合理与最可能的发展途径来解决人类社会进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是掌握现代知识的能力与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知识结构合理,人格健全、心智健康、身心和谐。

(二)公共关系教育普及是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必要手段

历史与现实已然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做出昭示,同时也召唤着与之相匹配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逐步改革与完善。随着高校师资队伍水平的增强,信息资讯获得手段的多样化和便捷化,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学生专业素质水平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但同时也忧虑地注意到在社会变迁、教育体制等因素影响下,大学生整体素质依然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差甚远,这些差距具体表现为:

第一,受独生子女家庭抚养方式影响和社会变革思潮侵扰,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出现过分强调自我,漠视他人和集体利益,贪图安逸舒适,强调实惠和实用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倾向,道德信念水平降低。社会价值观念混乱。第二,市场经济与高校扩招所带来的过分专业化、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知识层面狭窄,视野狭隘,思维固化。第三。经济改革深化所带来的社会意识多元化、分配制度改革、社会竞争加剧,也加大了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失调,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心理压力。大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弱,心理失衡现象较为严重。第四,受“一言堂”授课模式和试卷考核方式影响,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淡薄,表达能力、实际动操作能力较差,这些存在于学生思想观念层面、思维方式层面、心理机制层面的问题亟须一种先进的、开放的、灵活的课程体系去加以改善与解决,需要我们研究一种新的教育思路去应对挑战。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公共关系教育自身特点决定其应是高校学生整体素质培养中的首选。

二、高校普及公共关系教育的实证分析

依据研究小组成员在校内开设过《公共关系学》课程的部分学生中进行的抽样调查(调查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文秘、物业管理;年级范围:06级,07级,08级)下发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12份。)统计结果如下:

第一,《公共关系学》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调查显示,《公共关系学》的开设,使89.8%的学业生端正了对公关的认识,认为公关教育能提高综合素质,形成先进的观念、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心态;认为有利于树立形象意识者占89.6%;有利于树立公众意识、互利意识者占85.7%;有利于树立创新意识者占82.6%;能注重应用公关礼仪知识的学生为86.0%,认为公关能提高交往技巧。树立自信热情、开放的心理素质。

第二,《公共关系学》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建立能力的调查。调查表明,公关课的学习,使85.7%的学生能运用换位思考,很好地体会别人的心情;76.5%的学生能遵守诺言。讲求诚信;70.7%的学生喜欢参加群体活动;懂得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占到53.2%。

第三,对《公共关系学》课堂讨论的评价。《公共关系学)课堂讨论的开展使82.1%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协调能力;81.8%的学生认为能提高表达能力;80.5%

的学生认为能提高自控应变能力;79.0%学生认为能提高社交能力;72.6%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创新能力。

结合问卷调查,在多年实践教学的直接观察总结分析中,开设《公共关系学》选修课或公共课,对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如下效果:

(一)强化公关意识与创新能力,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现代公共关系学学科体系内容涉及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行为科学等诸多学科,既吸收了相关社会科学的理论成果,也吸收了自然科学特别是现代传播技术的最新成果,可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管理、策划、传播、礼仪知识。接受更为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学会危机管理,掌握关系协调,拓展思维空间,不仅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提高适应全球化要求的综合素质,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讨论也增进了学生们参与活动策划,参加社会实践的愿望,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二)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形成全局意识

公众利益至上是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公共关系实践的基本原则。社会组织与社会个体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竞争,更离不开合作。公共关系竞争强调的是一种非对抗性的“双赢”经营艺术,要求社会组织具有包容性、渗透性,在服务社会中在维护社会整体效益中实现自身发展目标。进行公众利益至上,实现互惠互利教育是大学生学会关爱社会、生命、他人,正确对待与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本前提,也十分有利于规范社会生活,维护公正合理社会制度,实现社会有效管理。

(三)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社会适应能力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可以依赖的最重要的外在资源。公共关系学课程通过对公关心理学、人际交往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公关人员必须具备的自信、热情、开放的心态面对社会和他人。在教学中,通过教育学生要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充分发挥连接课堂教学与大学生个人生活实践的桥梁作用;通过开展广泛的课堂讨论,设计特定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逐渐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塑造个人良好形象。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懂得珍视自己的存在状态,并积极追求良好的存在状态,已经成为现代个人的基本生存观念之一。对于大学生来说塑造个人良好形象是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与良好修养的有机结合。通过形象教育,确立形象意识,将有助于社会个体提高道德修养与文化品位,遵守社会信誉,珍惜个人名誉。推动社会和谐、文明发展。仪表的规范、真诚的微笑与问候、得体的言语、文明的举止有利于融洽人际关系,消除人际隔阂,增强自信和自尊。提高自身素质与形象,进而营造出文明和谐的人际、社会环境氛围。

三、国内外高校公共关系教育普及现状分析

全球性的现代公共关系思想与公共关系教育的起源地均在美国。在高校公共关系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美国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国际公共关系协会(IPRA)曾最先对公共关系教师道德标准做出要求;在课程建设方面IPRA则从公共关系的工作流程构想出“教育之轮”;媒体资深编辑Elliot&Koper(2002)也提出公关教育应该重视道德与战略思考的主张;此外REDECK―ER(1992)建议在课程中加入课外实习。以上研究都对公共关系学科建设的实际操作起到有力推动作用。美国高校公共关系课程虽大多为新闻传播学院或管理院系学生开设,是公共关系专业的必修课,但全体学生可跨系、跨院、跨校选修。可见,公共关系教育在美国高校有一定的普及率,在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从国内公关教育理论发展来看,自1983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把《公共关系》作为正规大学本科课程列入本科培养计划开始,大量公关学者、公关教育者从公共关系学科建设,包括教学体系与内容选择、教学手段与方法创新、师资力量加强等方面,从公共关系教育对人才培养作用的角度都进行了一定有益研究与探索;而国内公共关系教育实践,根据(中国公共关系教育二十年调查报告)显示。2000年以来公共关系本科课程教育不断完善,并已被新闻传播、人文、管理等学院,被旅游、文秘、公共卫生管理等专业设置为本科专业学位课或专业必修课。不少综合性大学还将

四、对策与建议

以上研究成果表明,公共关系教育与(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实现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就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本课题研究小组建议高校各专业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公共课或选修课来开设。具体操作方法建议如下:

(一)教学目标定位

现代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在讲授公共关系基本原理,传授公共关系基本技能的前提下,侧重大学生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在立足专业、人文、创造素质培养以外也要针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心理、责任感缺乏等人格道德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全球意识,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意及公关教育应该重视道德与战略思考。

(二)教学体系与内容选用

由于是素质教育普及,公共关系公共课或选修课学时可稍少于公关专业课学时设置,可设成36学时。内容体系应主要包括公关原理与公关实务两大部分。公关原理部分涵盖公共关系基本概念、基本构成要素,公共关系形成条件、发展历史,公共关系基本功能、基本工作原则,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介绍等基本理论内容,可用一半左右学时由教师讲授完成;组织形象塑造、公共关系传播管理、公众关系协调,公关工作程序等内容可作为公关实务部分由学生参与完成。

第7篇: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范文

[关键词]导论;企业经营;美学应用

一、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术使命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这既是学科赖以确立的基本理由,也是我们把握不同学科性质的前提条件。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美学应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企业经营美学是研究企业经营活动如何应用美学原理的科学,它把企业运用美学原理从事经营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我看来,企业的经营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因为当今的时代生活特别是都市生活正在迅速地被艺术化。但是,我们现在还有许多经营者尚未清醒地意识到企业经营审美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们经营的注意力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硬性竞争和经验管理的水准之上,而且经营者的审美修养和审美水平也亟待提高。这就使得企业经营美学的建立成为历史的必然。由此可见,应运而生的企业经营美学理应承担下列两大学术使命:一是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审美规律;二是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觉运用美学原理提供理论指导。企业经营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虽然刚刚起步,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既然企业经营美学是应现代企业经营审美实践之需而诞生的,那么,它一定会有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它将不会辜负时代生活和市场经济的重托,努力完成自己神圣的学术使命。

二、企业经营美学的学科特点

从前面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企业经营美学的学科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交叉性;二是应用性。

先说交叉性。企业经营美学既不是单一的企业经营活动描述,也不是纯粹的美学原理阐释,它是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学科理论和与美学相关的学科理论的有机融合。它讨论企业经营活动,是为了给美学找到应用的注脚。它讨论美学原理,则是为了给企业经营活动提供审美的理论指导,它应该是企业经营管理学科和美学学科的交叉学科,具有边缘性。

再说应用性。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必须担当起自己神圣而艰巨的学术使命,它没有理由束之高阁,也不应该是纯理论的玄学思辨,它必须时刻关注企业经营的全部现实过程,正确而及时地指导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觉按照美的规律从事经营活动,以便更多地尽善尽美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审美需求,创造最大效益。

三、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体系

如上所述,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美学应用问题。围绕这一研究对象进行思辨,企业经营美学建构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十大内容:

(一)阐述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美学原理

美学基本原理揭示了美的一般规律,它是企业经营美学的第一块理论基石。企业经营美学履行自己的学术职能,指导企业经营实践,以自己的方式阐明美学的基本原理,如:美的本质与美的标准、美的形态、形式美及其法则、审美心理与审美范畴等。如果离开美学的这些基本原理,企业经营美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和研究企业经营美学,也应该首先弄懂弄通与之密切相关的美学原理。不懂得基本的美学原理,企业经营者就不能做到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从事经营活动。

(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

应该说,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与考察,是企业经营美学发生的第二块理论基石。企业经营美学本质上属于美学学科,但它绝不同于一般的基础美学,它是应用性很强的实用美学,它要将自己的学术研究牢牢地根植于现实的企业经营活动之中。一方面从企业经营实践中总结出审美规律来,另一方面又拿这些审美规律指导企业的经营实践。这就决定了它除了要把自己的学科体系建立在美学原理之上外,还必须把理论体系建立在活生生的企业经营实践基础之上。因此,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探求,除了对美学原理的把握和阐述之外,还必须对企业经营实践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考察。企业经营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姑且从两方面入手对它进行宏观地分析和把握:

一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历时性分析与考察。企业经营活动虽然复杂多变,但如果我们对它的动态性作出宏观的把握,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哪类企业,也无论是企业的哪类作业,其流程周期一般都可确定为四个相辅相成的步骤,这便是:市场与环境调研;计划与决策;执行与控制;评估与反馈。倘若我们能够理性地把握这四大步骤,我们就找到了总结企业经营活动审美规律的突破口,同时也就找到了为企业经营活动全程提供美学指导的出发点。

二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共时性分析与考察。如果说前面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历时性考察属于线性的动态分析的话,那么,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共时性考察则属于非线性的静态分析。这种共时性的静态分析,使我们发现了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管理的经营;(2)对产品的经营;(3)对服务的经营;(4)对销售的经营;(5)对公共关系的经营;(6)对企业形象的经营;(7)对企业文化的经营;(8)对人力资源的经营。企业在对以上八项重要职能的经营中,无时无处不关涉到美学原理,也无时无处不伴随着审美活动。企业经营美学就是要把企业经营活动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当作一种审美活动来进行系统考察,总结这些职能活动中渗透的美学规律,进而使企业的这些职能活动变成更加自觉的经济审美活动。因此,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主体除了美学原理概述和企业经营活动分析这两大总论之外,还有下面分论,即:企业管理与美;产品经营与美;经营服务与美;市场营销与美;公共关系与美;企业形象与美;企业文化与美;人力资源与美。

(三)企业管理与美

企业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中枢神经和指挥系统,在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时代的管理学家们反复强调,现代化的管理应该是科学、规范、民主化的人本管理。毫无疑问,人本管理当然应该是尽善尽美的管理,不善不美的管理只会导致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恶性循环,毫无人性可言,也毫无美和效益可言。企业经营美学将在分论部分,首先从美学的视角阐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美学应用问题,以期为现代企业的管理审美化提供理论参考。

(四)产品经营与美

产品经营是企业经营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现代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应该既实用便利,又美观大方,还舒适环保,令消费者赏心悦目。本章将从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品牌的培育与创意以及产品的造型与包装等方面,探讨企业在产品经营过程中如何应用美学原理。

(五)经营服务与美

企业除了要为消费者提供实用美观的优质产品之外,还应该努力为消费者提供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优质服务。特别是在当今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营销服务显得特别重要。有学者把服务与管理和产品相提并论,指出管理、产品、服务是当今企业生存的三大生命之柱,其中的任何一根坍塌,企业的生命将不复存在。因此,现代企业要充分重视服务,要像精心经营自己的管理和产品那样,精心地经营自己的服务。而真正优质的服务当然应该是美好的服务,其中服务者的服务态度、服务礼仪和服务规范等,无一不渗透着美学原理。在企业经营美学看来,企业的整个服务过程应该是一个审美化行为过程。

(六)市场营销与美

传统的营销方式就是企业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消费者,实现经济效益。其实不然,市场营销并不等于推销,营销与推销有着质的不同。营销的实质在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精神和物质的沟通交流,实行最亲密的接触,继而在这种亲密的接触当中,既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更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让消费者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所以,营销的宗旨不仅不是功利地推销产品,而且恰恰是要使功利笨拙的推销成为多余。由此可见,传统的推销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了,只有真善美的新营销才能完成这一崭新的营销使命。因此,企业经营美学主张在营销过程中贯彻美学精神,使现代营销成为审美化的新营销。

(七)公共关系与美

公共关系理论产生在20世纪初的美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有识之士纷纷指出,企业应该充分重视优化自己的内部员工关系和外部社会关系,内求团结,外求发展。于是,公共关系随即成为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经营职能。但是,在企业经营美学看来,仅从经营职能上去理解企业的公共关系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应该把公共关系当成创建一种美好的生存环境来认真地进行经营。否则,公共关系的纯洁性就会受到玷污。当下企业公共关系的庸俗化倾向就是最好的说明。

(八)企业形象与美

企业形象是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当中的整体印象,它包括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学者们常用“企业识别系统(CorporateIdentitySystem)”来界定企业形象,简称CI。它包括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即理念识别(MindIdentity),简称MI;独特的行为方式即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简称BI;独特的视觉系统即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简称VI。这三个方面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企业的形象系统。企业对自身形象的经营管理,就是力争使这三个方面超凡脱俗,优秀独特,以便给社会公众鲜明的形象感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借助美学的力量,加强企业内在美的修炼,同时也要强化企业外在美的修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逐步赢得社会公众的好评,在社会公众心目当中树立起自己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大限度地求得社会公众的爱戴与追随。

(九)企业文化与美

如果说美好的企业形象能使企业“秀于外”,那么,深厚蕴藉的企业文化则能使企业“慧于中”。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与一个文化修养浅薄的企业相比,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沃尔玛始终雄踞世界连锁零售行业榜首?为什么通用电器的旗帜百年不倒?为什么中国的海尔也能木秀于林?究其根本原因,无一不是长期修炼的企业文化使然。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约,是企业的精神图腾,它像基因一样,深深地根植于企业的生命之中,使企业生命之树长青,使企业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具有永久的魅力。而企业这种因深厚的文化修养而具备的永久魅力,当然包括企业长期的审美修养在内。如:企业崇高远大的经营理想,矢志不渝的经营宗旨,造福人类的经营道德,儒雅脱俗的经营气质,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范等。因此,企业文化的美才是企业深层次的内在美。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同样如此。

(十)企业人才与美

深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之源,而打造一支有文化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则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之源。企业竞争的方略千千万万,但人才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管理显得格外重要。企业经营美学要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理论,阐述企业员工审美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为企业包括CEO在内的所有员工加强美学修养提供一些必要的理论指导。

以上论及的十个方面,就是企业经营美学研究为自己设定的十大理论课题。除此之外,又由于企业经营的直接对象是广大消费者,所以,企业经营美学在讨论以上这些理论课题之后,不能不对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阐述,以便指导企业经营者更加完美地投消费者之所好。出于这样一种学术考虑,因此,本课题在最后还要论及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至此,开头一个导论,结尾一个附论,中间十个理论主题,总计十二个部分,共同构成企业经营美学研究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企业经营美学建立的时代背景和价值前景

企业经营美学是对企业经营审美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它的提出和建立既以当今时代丰富多彩的企业经营审美实践为基础,又正是适应了当今时代企业经营审美化趋势的客观需要。因此,它的建立既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又有远大的价值前景。在企业经营美学看来,当今的时代背景呈现出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一是买方时代的来临与市场竞争的加剧。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市场上的商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商品的供给量相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力而言,明显地表现出相对过剩。而生产的相对过剩必然导致企业在市场上主导地位的丧失,代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导向。也就是说,企业过去是市场的中心和主导,消费者围绕企业转,这样的时代叫“卖方时代”。当今的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企业不再是市场的中心,买主才是市场的中心,企业开始像崇拜上帝那样崇拜消费者,追随消费者,围绕消费者转,这样的时代叫做“买方时代”。买方时代的来临,必然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因为谁追随消费者,谁就占有了市场,谁丧失消费者的宠爱,谁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这样一条铁的法则,促使企业不得不努力优化自己的所有经营职能。于是,现代化的、规范化的、科学化的和审美化的企业经营方略应运而生。与此相适应,企业经营美学就必然地被提到企业经营理论的议事日程上来,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因为一切为了消费者既是市场本位的回归,也是企业经营美学远大的价值前景之所在。

二是消费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消费意识的成熟。买方市场的来临和商品的极大丰富,引起的另一个马太效应就是大大地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人们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方便快捷,追求舒适和美好。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也日趋成熟和自觉。他们不再像卖方时代那样,被企业任意地摆布和支配,他们有了更加自觉的消费观念和更加清醒的维权意识,企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投诉。所以,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地投消费者之所好,为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而这又必然要求企业经营不仅要规范化,还要审美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进而赢得效益。因此,企业经营美学便应运而生。

第8篇: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范文

(一)专业定位模糊,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应以职业能力、岗位需求为核心,而目前高职院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设置核心课程时,普遍没有深入企业调研,缺乏对各农业企业管理、营销等岗位及岗位群的深入剖析,不了解实际企业管理工作的工作任务和岗位技能。由此导致专业定位比较模糊,课程设置特别是核心课程设置的主观性强,主观地认定应学习哪些知识和掌握哪些技能,课程设置明显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课程设置仍然没有摆脱“学科体系”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比较晚,一开始都是在摸索中前进。早期的高职教育都是以学科本位为主要特征,就是强调学科的独立性与重要性,注重在校教育与课堂教学,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现在很多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依旧没有摆脱这种模式,课程设置大多沿用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三段式结构,强调知识结构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理论学习,轻视学生技能的培养。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适应性与创造性,与企业的用人需求完全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很难就业。

二、基于现代农业的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

(一)专业核心课程构建思路

首先,针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首次就业岗位(群),分析对应的工作领域(业务范围);其次,由工作领域分析各工作领域包含的工作任务(行动领域);第三,通过对行动领域的分级、归纳、整理、排序,得到本专业典型的基本工作任务(基本行动领域);第四,通过对基本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主干课程体系的基本依据;最后,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专项到综合,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开发本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主干课程体系。

(二)基于现代农业的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设置。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的规格与质量标准,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构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部分:公共学习领域: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安全法制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财经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形势与政策、经济数学。专业基础课学习领域:现代农业基础、经济学基础、公共关系、消费行为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学习领域:农村统计、管理技能训练、农村财务管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与策划。实践课程学习领域:商务礼仪与形象设计、市场调查与分析、农业投资项目管理、农产品网络营销、沙盘对抗、顶岗实习。拓展课程学习领域: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农业政策法规、现代推销技术、沟通技巧、逻辑思维与口才训练。

第9篇: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范文

[关键词]公共关系教学;行政管理专业;意义;现状;解决方案

公共关系学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应该说,在行政管理的课程设置中,还是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公共关系学本身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仍依赖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管理学。于是,就产生了这么一种情况,一方面,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很重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它的学科地位还不够高,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制约发展的因素太多,直接影响到了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根据对此现象的分析,笔者产生了三个疑问:一是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而言,究竟具有什么意义?毕竟,如果只谈意义的大小和重要程度未免过于抽象,研究成果也会流于形式,缺乏价值。二是在现实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关系教学中,公共关系学本身究竟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现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充分地了解现实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并得出解决方案。三是如果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这是本文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写作之最终目的。

一、公共关系教学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找到了这个区间,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1]。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学看来,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归纳起来,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二、在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举足轻重,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就处于这么一个良好的现状呢?当然,成绩首先是不应该被回避的。应该说,通过努力,高校公关教学成绩显著,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教师和学生数量都有较大增长,为我国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与行政管理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公共关系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设已经开始,师资水平也直线上升。

三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而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要正呈现上升趋势[2]。

当然,高校公关教学虽然成绩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必须下决心、花力气尽快解决,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一支数量巨大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上的问题,基本上就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这就使得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明显。因为一般院校都没有公共关系专业,公关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转而从事公关教学,主要精力仍用于原来的专业研究,所以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承担,这必然会对整个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问题重重。

目前的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上乘者则少之又少,况且,大部分教材是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服务,很少有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使用者[3]。虽然公共关系专业教材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毕竟不同专业对于同一门课的要求不一样。

第三,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水平亟待加强。

一方面,学习公关专业的教师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国家在该学科的研究经费投入较少,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寥寥,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切磋的机会太少,也不利于学习借鉴国外的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欠缺自然也会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欠缺,对于日常教学来讲,受到制约和影响也是必然的了。

三、走出公共关系教学的困境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渐完善公关教师队伍,可以以院系的名义聘请一些公关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公关活动的资深专家作为校(院)系外聘教授或名誉教授,每年给学生开课,由此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一些既有公关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公关人才,补充到高校公关师资队伍中来。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者定期地举行一些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水平。要注意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争取突破。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理论教学必须结合中国实际,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行政管理的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配套教材。在教材建设方面,要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合于不同专业的公共关系学的示范教材,鼓励教材多样化,不仅采用书本教材,还要采用影音教材等多媒体手段,能够化说教为感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在教学方法上,要鼓励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还要充分注意到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将说教式教育转变成实践式教育[4],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开展案例讨论,举办学生模拟创业大赛、商务洽谈策划、新闻会等情景模拟[5]。这需要公共关系学教师不懈努力,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挖掘学科潜力,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多设计、安排课堂技能训练,灵活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重视公共关系学理论研究,鼓励创新性成果。国家和学校应对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创造学术交流机会,争取我国的公共关系学研究与国际上接轨和对话。同时,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发挥优势。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中国特色非常强的学科,相对应的公共关系学自然也不例外,公共关系学理论的发展,必然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晓峰.把“公共关系学”课作为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人点[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2]张克非.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1994(4).

[3]肖丽萌.改进高校公关教学之我见[J].公关世界,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