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宣传红色文化的方法范文

宣传红色文化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宣传红色文化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宣传红色文化的方法

第1篇:宣传红色文化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城市文化定义;作用;原因;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自强;文化融合;文化传播

注:本文系江西文化厅基金项目“红色旅游与城市文化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课题编号:YG2012093)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一周年以来,赣南等地各方面得到了一定发展,瑞金也是其中之一,但要使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得到全面发展,需要大力加强城市文化的建设,从而促进城市“五位一体”发展,实现文化兴市、文化强市。

1 城市文化的内涵

城市文化是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全城成员共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构成要素有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观念文化、自然文化、建筑文化、娱乐文化、行为文化等内容。它包括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也指市民的人文素养及意识。一个城市的文化实力可以通过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来衡量,所谓文化硬实力指的是城市文化的硬质部分如文化遗产和文化建筑的数量和质量、公共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产业及市场和文化从业人员的发展状况等。城市文化软实力有居民的人文素养、文化制度体系、文化传统与现状,这指的是其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总之,城市文化是复杂的综合整体,是自然与社会文化的相结合,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

2 瑞金城市文化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瑞金是革命老区,但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并不高,这与城市文化发展滞后也有关。其文化落后的原因有:从物质文化来看,红色景区、遗址虽多但经营方式粗放、陈列形式简单、旅游的体验性缺失,导致瑞金旅游名城的知名度并不高,而且开发的旅游产品主要是爱国主义教育游,主要功能是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另外的科研考察游、寻根问祖游等都还不成熟,,所以想打造旅游名城这一文化品牌其核心竞争力不够;从制度文化上来看,国家政策上的资金投入不够。瑞金是被国家政策遗忘的,再加上本身的地理位置不佳交通闭塞、经济基础薄弱等的影响,致使瑞金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不足,也包括用于开发红色文化产业的资金不够;从建筑文化上来看,瑞金城建与“红色故都”形象不符,首先是建筑布局缺乏完整的城市形象,而且连接各景区的交通设施较落后,再者在心理上没有给去瑞金旅游的人造成一种“红色故都”的强烈的心理认同感与视觉冲击力,因为大多数的革命遗址、党政军机关旧址在瑞金周围的乡村,而中心城区的建筑及道路、广场、公园、园林等都缺乏红色元素的渗入,而且环卫设施不完善,目前只有1家四星级宾馆和若干三星级饭店,没有形成游、住、行、食、购、娱的配套体系;从精神文化建设上来看,整个瑞金城市居民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有待更好的开发,苏区精神有待更好的外化出来;从观念文化建设上来看,瑞金从革命地位和历史价值而言所应有的“革命圣地”地位并没有在人们心中树立,这导致瑞金城市发展错失了应有的机遇;从管理文化来看,没有实现管理部门的职能融合,同时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缺失,讲解员和导游的讲解水平有待通过培训提高,无线城市的建设有待完善,高层次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培养。

3 瑞金文化重塑的意义

首先,瑞金红色文化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其一,瑞金文化重塑会使市民获得自身发展和为瑞金发展去贡献的动力,有利于市民自身素质的提高,获得实现理想目标的行为能力、文化素质、技术能力等等。其二,瑞金红色文化中包含着的精神力量,如道德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等。这激发着人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干事创业。其次,瑞金文化为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经济支撑。其一,瑞金特色文化对相关产业会有影响。特色的物质生活、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社会风气、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是瑞金重要的文化资源,可以促进以红色旅游为主的相关产业的发展,还有利于吸引外来人员、资金等的涌入。其二,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会成为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能有力地推进瑞金经济的增长。再次,瑞金红色文化是优化瑞金发展环境的重要推动力。瑞金城市的发展环境外在表现为城市形象,内在表现为瑞金城市文明的程度。城市的每个方面如居民素质、民俗习惯、文化气息、服务态度等都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实现文化重塑,这有利于防止出现千城一面,构建独具特色的瑞金文化形象,打造个性化的城市,展示瑞金风貌和品质,塑造城市精神,明确城市定位。另外,瑞金城市具有强大的文化竞争力,也就是文化资源、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等有利于促进其科学可持续发展,它能融合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是现代城市的特征。

4 瑞金城市文化重塑的对策

文化对于城市发展如此重要,而目前来看瑞金文化发展是相对滞后的,所以要进行文化重塑,瑞金文化重塑要通过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文化融合、文化传播来实现,从而突出红色城市形象。

4.1 文化自觉

首先,政府部门要有文化意识和历史责任感自觉树立瑞金“红色故都”、“革命圣地”、“共和国的摇篮”的地位,加大投入,发掘本身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人物、事迹、史实加以整理并宣传,自觉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改进旅游的方式,增强旅游的原味性、教育性、体验性,利用有效的艺术形式将苏区精神外化出来,努力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名城,自觉开发旅游套餐如“红色生活苏区风情”、“社会生活风情游”,促进区域旅游合作;自觉加快瑞金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安全保障机制的建设;自觉加大对文化工作人才的培养,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加大文艺创新,促进反映红色文化的戏曲、歌曲、小说、诗歌等文艺作品的创作,使之得到广泛传播;自觉加强瑞金红色旅游城市的营销宣传如进高校、进教室、进头脑“三进”教育、策划一些文艺活动等;自觉建立红色文化影视基地、兴建红色艺术剧院、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发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建立红色培训基地加快文化的传播;从个人而言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和人文素质、精神风貌,把苏区精神发扬体现出来,营造良好城市人文环境和人居环境,建设幸福城市。

4.2 文化自信与自强

城市文化自信和自强来源于城市文化实力的提升。首先,这就要求对城市文化品位进行重塑,提炼出瑞金城市文化精神如苏区精神并将它外化为富有个性的文化品牌或标识。文化品牌或标识 可以通过城市建筑、雕塑、产品、人物、园林、遗迹等注入红色元素展示出来,使人一看到就重温历史精神备受鼓舞,真正打造出“红色故都”。诸如上海的“东方明珠”、纽约的“自由女神”、金华的“火腿”、南开的、昆明的“世博园”、南京的“中山陵”、青岛的“海尔”就是城市文化品牌的典范。所以在城市社区建设规划中要自觉地注入瑞金红色文化元素,运用文学、音乐、绘画、书法、图书馆、学术活动、演出等多方式表现瑞金红色文化,使之转化为文化品牌。其次,重塑城市文化品位要加强对瑞金文脉的传承与延续,形成城市文化特色、文化品位、文化地位。这不仅要求对城市原有的自然遗迹和文化遗迹即静态文化形态如古老建筑、民居、街道、广场等加以保护和修缮,也要对原有的音乐、戏曲、舞蹈、绘画等动态文化形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再次,城市文化品位的重塑,还得提高和培育市民先进的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精神风貌,通过良好的人文环境展示苏区红色文化,通过居民的文化素养的提高来体现城市文化品位;最后,结合客家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和新时代文化特征实现文化的现代化、自强与创新。

4.3 文化融合

首先,实现文化部门的管理融合,如文广局与旅游局和宣传部门的融合,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明确政府主体行使指导权,避免部门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实现政府部门管理创新,实现资源和利益归属问题的明确性,各个部门协调运作,提高效率。其次,实现政府部门功能的融合,做到瑞金红色文化产业如红色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要促进城镇化的建设,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和城市形象,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一体化发展。再者实现文化产业的融合,红色旅游与文化创意相融合,运用文化创意将陈列单一、静态的观光旅游转变为互动体验式的旅游,其中可以有节目表演、活动参与通过再现历史从而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还要在旅游中借助高科技的融入增加多媒体信息,采用无线网络技术多渠道重现苏区革命人物、革命事件、革命精神。最后,要实现各种文化的融合,融合其特有的客家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并结合当代文化加以创新,实现“红”“绿”“古”的结合,各种文化的融合,共筑红色文化名城。其中瑞金红色旅游要与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发本地特色旅游产品,如客家风味小吃,草鞋草

帽等。

4.4 文化的传播

首先,传播的内容上要基于瑞金的历史,发掘其内在的文化精髓。瑞金是有独特的客家文化,又是共和国的摇篮、的出发地,在第战争时期孕育的苏区红色文化是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在那时涌现的革命人物、革命事迹、苏区精神是值得传承的。其次,采用新的传播手段和方式,打造智慧城市。不仅要在各大宾馆、商场、办公场所建设无线互联网络、高速wifi构建无线城市,并加强宣传各种先进传播手段的使用方法,积极采用微信、飞信、微博、微电影、微报纸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播,还要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传播,树立良好的城市声誉与口碑,还要借助书籍、报纸、杂志、手机、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大力宣传瑞金文化,提高城市知名度。在传播方式上可根据瑞金的实际情况举办文艺演出活动,实现红色文化“三进”,也可开发本地特色文化产品。再次,分析传播受众,针对不同层次人群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传播。从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的需求促使不同人群受到文化的无形的熏陶。针对青少年和高校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采用参观革命遗址,参加体验性活动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激发斗志;针对党政干部公务员可以建立公务员培训基地、开展红色培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廉政故事廉政文化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等;针对一般群众可通过红色文化艺术节、建党、建军等节日活动和观看红色影视、戏剧、听红歌、品红色餐饮等使文化在快乐中传播,促使红色文化大众化;对于寻根问祖游可通过回忆、讲述人性化的故事和主题如八子参军、老境子的故事等真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人感受亲情、爱情、友情的可贵与温暖,实现文化的传播打造文化名城。

总之,瑞金城市文化重塑要分析其文化滞后的原因,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自强、文化融合、文化传播来凸显红色故都的城市形象,打造文化名城,实现文化强市。

参考文献

[1]陈柳钦..城市文化:城市发展的内驱力[J]. 学习论坛,2011第一期

[2]任致远.城市文化: 城市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柱[J]城市发展研究 ,19 卷 2012 年 1 期

[3]钟利民.论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及其实现问题[J]求实,2010(3)

[4]张鸿雁.论特色文化城市理论体系建构研究与实践创新———中国本土化特色文化核心 价值的理论体系与范式建构[J]南京社会科学,2012第8期

[5]单霁翔.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城市建设城市规划2007第5期

[6]徐长山.论城市的文化品位深圳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作者简介

第2篇:宣传红色文化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地方优秀文化;特色文化课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培养教育年轻一代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第十八条明确提出“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长期以来,学院立足赣南革命老区、客家摇篮这一地域优势,坚持“价值引领为先、人文素养为重、全面发展为本”的文化育人理念,按照“知识传授,文化熏陶,价值引领”的文化育人思路,努力推进地方优秀文化进校园,积极开展以苏区与客家文化为载体的特色文化课程改革,创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课程教学,探索出了一条依托地方优秀文化开展特色文化课程建设之路。

一、构建“二类型、三模块”立体式特色文化课程体系

按照“知识传授,文化熏陶,价值引领”的文化育人思路,疏理、挖掘、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苏区和客家文化精华,根据各专业属性、培养层次、培养要求构建了逻辑清晰的特色文化课程体系,形成了“知识传授型、技能训练型、素质拓展型”文化课程模块,同时为配合上述显性课程的教学,以优化文化育人环境,强化文化熏陶实践过程,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人格为着力点,开发了大量隐性文化课程,形成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配合的立体式特色文化课程体系(见图1)。

1. 依据课程性质,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显性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通识教育课“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以及有关专业的专业课程,如:“客家音乐”、“中央苏区文艺研究”等系列课程。

图1 特色文化课程结构

第二类是隐性课程,该类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之外,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主要是以“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客家文物博物馆”、“客家文化资料室”为依托的各类现场观摩、讲解训练、研究讨论等系列课程活动,以及“红色班级”建设,“红土情”校园文化节,客家体育运动会,“红色之旅”和“史迹考察”等活动。上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辅相成,两者以合力的形式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2. 依据课程功能,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是知识传授型课程。该类课程以传授地方优秀文化知识为目标,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开发了“苏区体育”、“中央苏区教育简论”、“中央苏区文艺研究”、“客家山歌文化研究”、“客家音乐”、“中央苏区史”、“客家民俗研究”、“客家舞蹈研究”、“苏区精神与文化”等特色文化课程,教学重点放在基本知识的传授上。

第二模块是技能训练型课程。该类课程以文化技能训练为目标,主要包括结合不同学科、专业而开设的“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客家音乐民俗与田野采风”、“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客家味道—客家饮食文化研究”等课程。课程内容侧重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各种技能训练活动,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及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基本技能。

第三模块是素质拓展型课程。该类课程属于通识教育类课程,主要有“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客家文化丛谈”等,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课程内容以历史发展为线索,贯彻史论结合、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对苏区与客家文化进行了系统简述。主要目的是扩展学生的地方文化视野,拓展其继承文化传统的素质。

二、创新“三要素、三维度、三互动”的联动式教学体系

通过十多年来的课程实施方法改革,不断探索与积累,建立了三个基本要素(知识、能力、素质)共同作用,三个空间维度(课堂、社团、社会)相互联接,三种互动方式(课内课外互动、老师学生互动、学校社会互动)交互运用的联动式特色文化课程教学体系(见图2)。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要求,借助“课堂、社团、社会”三个空间维度对接,通过“课内课外互动、老师学生互动、学校社会互动”,开展特色文化课程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苏区文化、客家文化精华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图2“三要素、三维度、三互动”联动式教学体系模型

1. 贯彻“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利用三个空间维度对接,通过以苏区和客家文化教育的“三互动”,有力地促进广大学生学习和掌握苏区历史与文化、客家民俗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受到苏区精神和客家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提高学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形成“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追求卓越”的职业品格,成为“下得去、稳得住、用得上、受欢迎”的具有浓厚本土情感和社会责任的时代新人。

2. 大力培育和发展学生社团、校内外课程实践基地。学生社团和校内外实践基地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和提升素质的重要载体。学院成立了“大学生红色文化研究协会”、“客家文化协会”等学生社团,建立了“瑞金密溪村客家文化田野考察点”、“客家研究中心湖江研究基地”、“安远县镇岗围民间美术教学实践点”等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在共和国摇篮瑞金、苏区模范县兴国等县市设立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在赣州市周边中小学建立了10余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3. 深入开展课程教学互动活动。在社团活动方面,通过教师、专家等引导,坚持在学生中开展“红色班级”建设活动,先后建立了“瑞金班”、“于都班”、“兴国班”等一批红色班级。借助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与客家文物博物馆及谷雨诗社等学生群团组织,每年开展“大学生红色故事会”、“红色题材优秀影片展播”、“红歌大赛”、“苏区历史知识竞赛”、“红色文化主题艺术作品展”等系列红色校园文化活动。同时还坚持举办“客家文化展”、“客家书画摄影作品展”、“客家音乐舞蹈汇演”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在社会实践方面,利用苏区和客家文化的直观性、亲近性特点,引导学生开展客家民俗、民居、客家族群日常生活等田野考察活动,学院成立了“红色宣讲团”,联合井冈山大学组建了“赣中南红色文化宣讲团”,让学生深入同学中宣讲红色文化和苏区精神,发挥学生自我宣讲、自我教育的互动作用。组织大学生红色文化宣讲队员向赣州市中小学生宣讲和传播苏区精神。同时,积极组织大学生服务团下乡村宣传和传播客家文化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深化了学生对苏区、客家文化及其精神特质的认识与了解,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总之,该教学体系通过“课堂、社团、社会”与“课内课外互动、老师学生互动、学校社会互动”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达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目标。

三、创造条件推进特色文化课程建设

学院采取各种措施,推进特色文化课程建设,保证有效实施特色文化课程。

1. 成立课程建设的研发机构。赣南是中央苏区所在地,苏区精神的发祥地,也是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形成的摇篮。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苏区和客家文化,成为学院凸显办学特色,提高育人质量,弘扬苏区精神,传承客家文化的重要资源。学院建成“中央苏区研究中心”与“客家研究中心”,发挥研究基地的研究优势,将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

2. 挖掘课程建设的实物资源。学院注重教育教学的直观性,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先后建设了“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和“客家文物博物馆”,通过实物、文献、图片等资料展示,系统勾勒苏区与客家历史文化沿革与概貌。学生通过参观活动或在老师的指导下互相之间开展讲解活动,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对学生品格熏陶、性情陶冶、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3. 建立专门的课程教学团队。学院通过内培外引,打造由专家、教师、老等组成的优秀教育教学团队。形成了一支由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省级教学名师、学术骨干组成的高素养校内专业教育教学团队。通过柔性引进等方式,聘请了著名党史、文化史专家为学院特聘教授,定期来校开设专题讲座与交流。近几年来,学院先后邀请了中央党史研究室、总参谋部的一大批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与大学生共话成长,播撒红色文化种子,促进大学生提升思想境界、丰富精神家园。定期邀请健在的老或老后代现场教学,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与直观性。

4. 制订加强课程建设的规章制度。为了加强对特色文化课程建设的统筹规划,推进特色文化课程建设,使特色文化课程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学院出台了有关加强特色文化课程建设的规章制度,先后出台了《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关于把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推进“苏区精神进校园”工作方案》等,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及教师在特色文化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完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分发挥特色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

5. 形成以科研促教学的课程建设机制。为了加强特色文化课程建设,学院非常重视科研促教学,通过科学研究为教学源源不断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把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及科研新成果及时融入到文化育人中,实现地方优秀文化研究、育人、传承创新一体化。学院建立有利于科研成果引入课程建设的导向政策,建立了教学科研双重考核制度,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激励机制;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激励机制;对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科学评估机制;创造科研成果促进特色文化课程建设的良好氛围。近几年来,主编出版《中央苏区研究丛书》(十卷本)、《高校校园文化研究》、《校园文化学简论》等专著,获江西省第十四次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50多篇教研论文。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在教研与科研的带动下,文化育人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出版了全国第一部“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教材,“校园文化学”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特色文化课程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前沿,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教学改革成果“传承地域优秀文化 创建特色文化课程”获江西省第十三批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第3篇:宣传红色文化的方法范文

一、探讨武乡旅游扶贫的意义

目前我国有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大多数贫困县都处于山区,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贫困地区很多优质丰富的旅游资源得不到保护开发与利用,同时也没有使当地老百姓经济收入有所提高。在旅游资源富集的贫困地区,如何发展旅游业,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是一个重要课题.。武乡县是全国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对武乡旅游扶贫工作进行归纳分析,对山西省以及全国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工作都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本文以武乡县砖壁村为典型对武乡县旅游扶贫的得失就行探讨。

二、武乡砖壁村旅游扶贫的背景

武乡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目前,全县有贫困人口33000人,占农业人口的18.3%,贫困村215个,占行政村的57%。而砖壁村就是贫困村之一。砖壁在离县城45公里远的东部山区蟠龙镇境内,全村有128户人家,430人。该村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沟壑纵横,又深又陡,地势险要,一面靠着太行山,其余三面均是深沟。砖壁村总面积有12000亩,但耕地面积仅有960亩,并且耕地狭窄,多数处于台塬山坡上。村子里面山很高,沟很深,土壤贫瘠,没有任何自然资源。2010年村里平均每人的年收入只有2600元,是个典型的国家级贫困村。在时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该村成为八路军的总部所在地,砖壁村是有名的红色摇篮和革命圣地,可以与延安、井冈山齐名,八路军总司令部曾经在此地驻扎过三次。

三、武乡砖壁旅游扶贫的成果

1.以红色旅游文化宣传为主的扶贫。武乡县在国内许多城市举办了旅游推介会,加大了在地下街道、公共场所的广告宣传力度,在太长高速、邢汾高速等道路沿线进行了图片漫画的宣传,让省外的人民群众更多的了解红色革命老区武乡,提高武乡的知名度。以上这些措施重点加强了当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武乡八路军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以来,武乡县砖壁村从当地实际出发,实施了一村一山一沟的总体规划,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一村是指砖壁旧村改造,一山指的是游击战体验园的开发,一沟指的是八路军总部旧址前沟的开发。这项规划的成功实施,不仅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居住条件,而且结合当地实际条件发展了因地制宜的红色旅游产业,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减少了当地人口的流失,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

四、武乡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环境影响问题。武乡砖壁村的砖墙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了影响,主要有建筑工地扬尘、机械噪声、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噪声对当地居民的影响,还有景区垃圾处理作I,按游客每人每天生产0.15公斤计,景区服务人员按每人每天产生1 kg计,预计固体垃圾废物年产生量可以达100 t。

2.产品开发问题。目前砖壁村的旅游资源相对单一,仅限于红色文化旅游的重点开发,砖壁村可以依靠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重点建设农业设施,开发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农业旅游,比如农业景观观光游,农业采摘游等,这些旅游产品的开发既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又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客源开发问题。目前武乡砖壁村的旅游者主要是基层党员、大学生等,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这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全民大众旅游。此外,由于到砖壁村旅游的人群主要限于大多数党员和大学生,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参观培训学习,停留时间较短,因此留不住游客成了目前砖壁村旅游业最大的问题。

4.利益分配问题。武乡砖壁村的旅游开发使当地部分群众受了益,但这种受益并没有实现全覆盖,没有实现精准扶贫。在砖壁村,游客的到来使当地的住宿、餐饮等经营者的收入有所增加,但砖壁村附近的安乐庄村、土河坪村、烟里村依然处于贫困之中,并没有从中得到实惠,反而对他们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少数群众对游客产生了厌烦情绪。

五、武乡砖壁村旅游扶贫的借鉴意义

武乡砖壁村的旅游扶贫工作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贫困地区经济落后,因此在进行旅游开发的时候,容易模仿其它成功开发地区的模式,忽略自身的地方特色,因此开发时需要在开发前做好规划,把握当地特色文化,精确定位当地旅游产品,不要一味的模式化。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性开发,避免对当地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贫困始终是一个不能绕过的问题。旅游业的发展既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缓解了贫困,又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当地的扶贫效益,因此必须重视旅游扶贫的效果,要通过旅游扶贫开发来引导群众致富,增加群众收入,让更多当地在外务工人员回到家乡积极参与旅游扶贫,让更多的当地人受益,只有这样的开发才能达到开发的目的,这样的开发才更加可持续。

第4篇:宣传红色文化的方法范文

1.1研究对象

五龙村位于古田镇著名的“旧址”的东侧,彩眉岭山下,由五甲、邓家坊、白莲塘、黄龙口、大坪5个自然村组成,面积18.67km2,其中耕地面积116.33hm2,山林面积逾1933.33hm2,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拥有丰富的水力、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的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该地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温热湿润。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水量1640mm左右,无霜期达300d,年平均日照约为2000h。五龙村位于著名的革命老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生态资源优越、历史文化遗迹突出、城镇风光古典、山水景色宜人、农事体验丰富的特点。

1.2调查方法

此调查主要采用的是现场实地调研,对上杭古田五龙村社区村民、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经营者与个体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实地访谈结合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除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外,共2个大问题,其中第1个问题有3个小问题,第2个问题有4个小问题。所得数据均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比较、归纳和总结。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75份,回收率为87.5%,其中有效问卷168份。

2结果与分析

2.1影响农村居民效益的问题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实地访谈的结论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上杭县五龙村休闲农业发展中影响农村居民效益的主要问题。

2.1.1居民参与意识淡薄,参与范围不全面。从调查结果来看,在调查的175人中,五龙村的社区居民有32.1%的人为小学及以下学历,37.5%的人为初中学历,大约有79.2%的居民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农业,表明居民的学历低,受教育程度也较低,居民的旅游意识和社区参与的意识也相对淡薄,对旅游影响感知与社区参与了解不完善,相比农业生产居民很难主动参与旅游。而对于管理人员来说,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思维方式观念的束缚,以及对旅游业的不熟悉,使得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一般较多采用行政手段如颁布法规等,而没有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使得居民很难真正参与到旅游规划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来。以上种种都限制了居民参与旅游的广度和深度,及居民优先参与的意识,这样一来,极大地缩小了居民受益的范围。

2.1.2旅游经营业主管理粗放,服务水平较低,缺乏专业人才。五龙村休闲农业发展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多数处于较低层次。经营业主和工作人员基本都是当地农民,科学专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较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而且在实际操作中,经营者服务意识与自身素质不高,接待水平较低,存在忽视管理、不注重质量、收入较低的现象[4],经营业主们既是管理人员又是服务人员,是一种粗放、涣散经营的模式。这样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必然不会吸引游客前来消费,进而影响整个村的收入情况。

2.1.3盲目跟风,缺乏特色,民俗游模式单一。当地某些领导或经营者在发展过程中,急于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没有认真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凭着一股热情,盲目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导致同一地区内,产品雷同,重复率高,缺乏特色。农业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游、休闲农业乡村游以及红色文化游模式单一,出现了“开门迎客、进屋献歌、参观留影、走马观花”等流于俗套的形式[5]。缺少对农耕文化、乡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开发,文化内涵不够深刻,出现很多乡土不“土”、农味不“浓”的情况,导致市场混乱,无序竞争激烈,这样的一种无特色经营模式无疑会对村民的利益造成损害。

2.1.4品牌意识不够,品味档次不高。休闲农业旅游,关键是品牌的塑造,而特色就是灵魂。五龙村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品牌服务意识不够强烈,未树立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整体影响力不大,多数只是单纯地向外界展示某个景点或者项目,而没有把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知青文化以及绿色资源紧密地结合起来,虽然具有一些特色,但是与其他地方如北京、浙江等特色休闲农业相比较,还属于较为低级层次的开发,缺乏品牌的塑造以及自身特色内容,没有属于自身的特色支柱性产业[6],旅游地的形象不够鲜明。由于特色商品和特色品牌的缺乏,使得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只能处于低级层次,缺乏生命力,久而久之客源减少,这无疑也是损坏村民效益的一个因素。

2.1.5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客源不足,接待能力有限。近年来,五龙村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当地政府以及村民都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但是社会影响力不够大,社会知名度不够高,大多数宣传促销休闲农业和旅游产品的方式还是比较原始、被动,依赖朋友关系口碑传播,很多旅游观光农业景点项目都不被外界所熟知,仅限于在当地较为出名。通过访谈调查可知,每年5—10月是旅游的旺季,而在余下的半年时间里,民俗旅游基本处于“冬眠”的状态,导致客源市场不足,进一步影响村民的收入。

2.1.6农民经营合作组织作用不大,农民效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五龙村虽然成立了“农家乐”旅游协会,在一定的程度上该组织给当地居民带来好处,但是不可否认,在发挥合作组织作用这方面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目前旅游协会的主要工作不仅在于规范“农家乐”业主的经营规范,还做业务培训和民俗表演队的管理,但是缺乏对于游客市场信息的掌握以及游客分配、参与旅游事务的农民个人、个体户对游客信息的掌握不畅,导致农民个人、个体户总是处于旅游市场的被动地位,在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受益很少,农民的经济效益实现得不到保障[7],因此旅游协会必须改善内部体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1.7商业化日趋严重,本土特色日见消亡。随着城市的游客拥入五龙村,进行休闲娱乐活动。虽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负面影响还是存在的,五龙村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犯了利益最大化的错误,出现了景区过度商业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造景观、商业店铺出现,商业圈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文化品位开始沦丧、虚假文化兴起等不利的影响开始出现[8],这无疑会让游客产生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会对本土文化造成冲击甚至是破坏,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活方式,对村民的社会效益也产生负面影响。

2.1.8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缺乏科学的安排,破坏可持续性的发展。五龙村休闲农业旅游规模不是很大,整体建设水平不是很高,缺乏科学安排与协调。为求得经济利益,盲目开发,不惜以破坏农业生产为代价,占用耕地,极大地影响了农业和农业文化的传承,对自然环境过度开发、占用,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村内各个景点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比较散漫,休闲农业旅游景点和农家乐的经营各自为政,各显神通,相互之间没有进行很好的合作,没有体现出整合的效应,这些都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破坏,进一步影响居民获得效益的长期性。

2.2农村居民实现三大效益最大化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上杭县五龙村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对社区居民的三大效益影响中,主要还是表现为有益的影响,村民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参与积极性,但是由于休闲农业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农村居民参与的程度较低以及他们从中受到的好处不是非常多,社区居民对当地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在各个层面上持有不满意的态度。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以便提高农村居民受益度,最大程度地实现三大效益的正面影响。

2.2.1增强参与地的旅游认知,提高参与。从当前五龙村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情况来看,加强全村的旅游意识是极为必要的,同时还要统一政府各个部门的思想认识,达到全村甚至是全镇人民一致的共识,这样才能为休闲农业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同时,当地政府应该为村民提供一种树立自身具备参与旅游的能力的帮助,即发挥政府的各项职能,对村民进行与旅游相关的职业培训,例如“农家乐”经营与管理服务、景区导游和设施设备管理等,让村民掌握一门旅游从业技能。同时开展红色、客家、绿色文化宣传推广,提高村民对地域文化、民俗传统与社区文化的认识理解,从而提升村民的旅游文化素质,以扩大受益群体的范围,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文化与道德观念效益。

2.2.2积极培育专业人才,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首先,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加深培训的规模与质量,可以考虑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与教育培训机制,创建良好的用人环境,吸引更多的旅游高层管理人员到本村服务。其次,对于当地可以用一些有效激励手段,将社区参与“农家乐”开发与提高社区居民利益相结合,激励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的开发中。其中可以借鉴的激励手段有2种:一是资金支持。制定相关的政策,对于参与旅游事务的村民给予发展项目的资金,进行房屋装修补助,或提供办证方便、免税等优惠措施。二是分级挂星。对于所在区域的“农家乐”业主进行分级认证,游客可根据星级进行自我评定等;在教育培训上,可以加强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的法律、安全和卫生教育以及烹饪、餐饮住宿服务和接待礼仪等的培训。个人也应该主动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强各项素质,配合政府和村干部的指引,完善自身,以便更好地从事旅游事务,让农村居民获得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文化效益。

2.2.3拓宽宣传渠道,进行整合营销,扩大影响力。自从2010年胡总书记来到五龙村过年,五龙村的知名度得到一定的上升,但还是比较有限的。五龙村一直在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建设好、发展好五龙村,党员干部同志要起带头作用为全村人民谋利,因此休闲农业旅游有了较大程度的变化,但是由于经验方法以及宣传营销的手段有限,五龙村未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在品牌塑造上有所欠缺。因此,应该积极利用现代化科技的媒体手段,加强营销,采取多个渠道、多种媒体进行整合营销,树立五龙村鲜明的旅游形象,不断地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更广的客源市场,这对于农村居民得到更多好处是很有利的,特别是文化与环境效益。

2.2.4打造五龙旅游精品,塑造品牌。科学的规划与利用好五龙村的各项资源,着力打造以“客家文化、绿色文化、红色文化”为核心的精品旅游线路与特色景区、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特色旅游活动和旅游产品,不断提升休闲农业旅游的规模与质量。抓住古田镇争创5A级景区的机遇,不断进行项目景点的创新与更新,以创建特色项目,深度挖掘农业资源、农业文化,努力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档次的旅游产品,塑造自身的五龙品牌,提高品牌效应,以更好地带动当地旅游的发展,实现更长久的效益。

2.2.5科学合理规划,强化环境与文化保护意识。当地政府应该加强颁布相关政策措施,对景区的商业化程度进行宏观调控,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文化附加值高的旅游商品,提高文化景观的质量;同时还要加强对居民的宣传与教育,让他们主动投入到文化保护的过程中来。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不能以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特别是存在荒废农业景观来进行人造景观的短期思维,而是应遵循以农为景的原则,即在保持原有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结合农业实际增加一些生态、社会以及文化价值,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双赢,最终提高受益度和保障休闲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第5篇:宣传红色文化的方法范文

生活:十报告中提到,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请您谈谈民兵预备役部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什么特点?听说您以前在野战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与其相比有什么不同?

陈大民:我感到,省军区信息化建设,相对于野战部队来说,有共同的地方,但也有明显的不同。

一是在建设指导上更加突出主动作为。总部、军区对野战部队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基础设施、指挥信息系统、武器装备系统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领域,都有整体规划和具体明确的标准要求,部队更多的是按统一目标抓落实。而对省军区的指导则比较宏观,更多的是需要我们主动根据任务特点和自身实际,按照上级指导方向进行规划和细化。

二是在建设领域上更加宽泛。我们除了战时为作战部队提供支援保障外,还担负支援地方抢险救灾、反恐维稳、安保警戒和应对其他公共突发性灾害的任务。因此,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中,既要注重设施、装备、人才、环境建设,更要符合应急快速动员需求。比如2011年,我们搭建了国防动员指挥信息系统,在上级组织的国防动员指挥演练中,发挥了信息主导、军地联动的作用,受到总部、军区首长高度评价。

三是建设路子更突出军民融合。省军区部队接受军地双重领导,相对于野战部队来说具有独特优势,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把军民融合的路子走得更广更深。比如,我们在地方政府支持下,与华中科大、北大方正等科研院所合作研发了省军区日常办公综合信息系统,在省移动通信公司组建了民兵信息保障大队等。

生活:有些人对于民兵武装不是很熟悉,甚至觉得民兵属于战争年代,您能谈谈和平时期民兵武装存在的价值吗?

陈大民:说到民兵工作,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这项工作。1962年6月19日,主席在武汉首次作出了民兵工作要“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的重要指示,这些年我们一直沿着这个指导方向开展民兵工作。过去,民兵主要有四项任务:支前作战、支援任务、保障和其他。现在任务调整为三大类:应急、支援和保障。民兵的职能主要是“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如今,每个地区都有一定的应急力量,根据当地特点及担负任务组建,随叫随到。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民兵都充分发挥了人数众多、组织严密、突击力强的优势,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比如,2011年全省开展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中,民兵发挥地域上就近的优势,整治塘堰426口、修建蓄水池69个、整修沟渠22.5千米,成为农田水利攻坚战的突击队。

生活:所谓“平时训练有素,用时才能从容应对”,请问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有什么特点?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

陈大民:我认为,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要在提高平时应急、战时应战能力上做文章。我们的主要做法有四点。一是构建训用一致的内容体系。具体来说,按照“仗怎么打、兵怎么练,担任什么任务、就训练什么内容”的要求,突出抓好信息化基础知识学习、实战化针对性训练、常态化应急训练等内容,不断提升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应急应战能力。二是创新符合实际的组训方法。我们利用自身优势,广泛开展基地统训、挂钩训练、联训联演,以组训方式方法的改进优化,增强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效益。比如,我们先后组织了非战争军事行动军地联合演练,与野战部队开展挂钩训练,参加联合防空作战实兵演习等重大活动。三是融合军地搞好训练保障。我们融合军地资源,优化了训练保障环境。比如,与驻地部队、科研机构和编兵单位,共同研发训练软件、模拟器材,借用地方通用高技术装备器材开展特种专业训练等。四是建立精确化的管理机制。我们主要建立和推行了“三项制度”:训练预告制,训练确认制和训练问责制。

生活:搞好全民国防教育,是省军区部队平时的一项主要任务。请问你们如何开展这项工作?

陈大民:去年我们组织开展了全省国防教育月活动,这是近年来组织的覆盖范围最广、参加领导干部最多、活动时间最长的一次。我们与省委、省政府联合发文,集中组织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通过学习国防知识,培养军事素质,体验部队生活,强化国防观念,使大家在营造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中发挥坚强的领导作用。具体开展了10项活动,主要有开设专版专栏宣传国防知识、对拥军典型进行报道、党校设置两堂国防教育课程、召开常委议军会议、群发国防教育短信等。

生活:请您谈谈在国防动员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陈大民:先进的指挥手段是保证国防动员行动有效实施的物质基础。在2011年我省组织国防动员指挥演练试点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动员指挥的要求,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我们通过有效整合军地信息资源,构建了国防动员指挥“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五个系统”的指挥手段,实现了指挥部和各执行机构之间语音、文电、视频、数据互联互通。一个中心,指的是依托省地下指挥防护工程,构建具有信息获取、数据共享、指挥控制、辅助决策等功能的国防动员指挥控制中心。两个平台,指的是以光纤通信网为核心,以卫星、短波、移动通信手段为补充,建立多通道的信息传输平台;由信息采集、综合数据库和各业务处理模块组成的信息服务平台。五个系统,指的是支持上述“中心”和“平台”而建立的指挥控制、固定通信、机动通信、数据支撑和安全保密五个应用系统。演练实践证明,这一指挥手段能够较好地保证国防动员指挥动中通、扰中通、全程控和实施辅助决策,同时也避免了因重复建设而造成的浪费。

第6篇:宣传红色文化的方法范文

武乡县积极响应山西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大力弘扬八路军文化,建设了“两园一剧”等一系列红色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但在开发过程中政府过度重视景区的开发与宣传,忽视了居民参与的重要性,对于景区周边居民考虑较少。了解社区居民感知可以更好发展当地旅游业。

本次研究x取红色旅游建设规划中的一个景点,详细了解社区在旅游地的发展参与情况,由于武乡县旅游各景区的开发时间,发展模式都大致相同,所以本次研究区情况可以代表武乡县红色旅游地的基本发展情况。

一、研究区概况

太行龙湖处于浊漳河北源的关河峡口处,因其形状像一条巨龙,所以得名龙湖。大致位于武乡县县城东北部。2008年位于太行龙湖水域及山体的大型实景演出《太行山》开发建成,主剧场占地面积290亩,演出面积1000多亩。景区附近分布有张家沟村、下关村以及关河水库职工居民点,受到景区影响辐射的还有东村等村庄。截止到2010年底,张家沟村总户数103户,共396口村民。下关村有41户,共135口村民。

本次研究以张家沟、下关村与关河水库居民为主,因东村居民距景区距离较远受到的影响较小只对一部分居民进行调查,主要以发放调查问卷和半访谈式的方法,通过与社区居民聊天,进一步了解社区情况,充实了调查内容。

二、调查内容与结果统计

从调查中可以得知大部分居民认为旅游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只有少部分人持不同意见,这可能使由于所处地区受到旅游业影响小或对旅游业发展变化不敏感造成的。超过一半的居民认为旅游开发使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就业机会增加。但是对于就业培训机会情况则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没有增加。69%居民认为从事旅游业比从事传统农业好,这表明他们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并从中可以获得收益,但居民从门票收入中几乎拿不到任何分红,据了解太行龙湖现在属于县旅游局和开发商共同管理,即使是位于景区内的下关村村民也得不到景区的分红,村民只是被安排在景区工作。66%的居民认为贫富差距加大,这主要是由于景区附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程度有限,少数开展“农家乐”的居民可以得到丰厚的收益,而较边远的居民在收入上并没有太大改善。

对环境感知中,大部分居民认为景区开发后修建了公园以及增加了许多健身器材,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说明旅游开发对社区的环境有所改善,但还有待日后继续完善。由于景区还处于开发阶段,旅游开发对居民还未产生消极影响。

文化感知中,多数居民认为自己对八路军文化不多。这说明景区对居民的文化宣传力度不够,只有让社区居民充分了解景区文化,才能在居民参与中体现八路军文化,更好的发展八路军文化。对于旅游开发是否影响居民的宁静生活,居民感觉影响不大。根据调查访问,那些受影响的居民多是住在游客往来频繁的地区,经常受到噪音影响,特别是对老年人的影响比较大,从总体来看居民还是以积极态度为主。

三、对社区居民参与态度分析及对策

(一)居民对旅游感知度以积极态度为主

根据太行龙湖社区居民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调查区居民对旅游带来的各方面影响都处于积极态度,对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感知较少,对旅游景区的开发表示支持。

(二)居民参与意识差,缺乏引导

社区居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其参与社区旅游发展的能力的大小。武乡县旅游景区处于偏远山区,交通闭塞,居民文化水平低,参与意识低,要使居民更好的参与旅游,必须加大对居民参与旅游意识和掌握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详细系统的培训,以提高居民参与能力大力开展关于教育培训,提高居民参与意识。

(三)居民参与内容及形式单一

居民在参与过程中大多从事体力劳动等简单工作、餐饮、商品为主的旅游活动,既得不到门票景区分红,相关资金技术的支持少。而且现有的农家乐经营规模小,内部设施简陋,旅店风格没有特色,营销手段也不足。建立统一管理体系,创立特色品牌产业链,提高产品知名度。

(四)社区对居民利益保护体系不完善

政府及相关开发商不仅不能保证居民的利益,同时对开发政策、规划不透明,没有把居民列为参与主体,损害了居民的权益。 也没有和居民形成很好的交流机制,完全脱离居民的开发使居民被动的失去了参与旅游的机会。政府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居民权益。加强与居民沟通,增加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机制。

(五)居民对旅游区文化价值认识低

居民对八路军文化认识不足,大多数居民仅仅认为旅游可以给自己带来经济收益,并没有完全了解八路军文化的价值,这不利于八路军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大对景区文化知识的宣传,只有让居民真正了解八路军文化,在旅游活动中体现出八路军精神,才能让游客感受到景区文化,才能更好的发展八路军文化。

四、结语

第7篇:宣传红色文化的方法范文

作为金中都的发源地和具有820年历史的卢沟桥所在地,在文化启蒙和传承方面,丰台区具有“老师”的资质,但对于文化创意及产业发展,近几年才刚刚兴起的丰台区,充其量只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依靠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现有的产业基础,在特色发展、优势发展、差异发展的指引下,丰台区正试图努力从“学生”成长为“老师”。据了解,通过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丰台区文化创意产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2012年6月,丰台区共有文化创意企业13568家,迅速跃升至全市第三位。其中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360家,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资产总额、营业收入等各项指标迅速提升,重点行业发展突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中秋文化、戏曲文化、汽车文化、园艺花卉、服装时尚等六大文化品牌,并涌现了华流风上、正邦设计、依文服装、凡客诚品、时代华语、俏佳人传媒等大批文化领军企业。

良好的数据支撑,坚定了丰台区建设文化强区的信心,与之相关的重磅信息也相继而来。9月17日,丰台区在全区精选了影响力大、特点鲜明、带动性强的27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集中对外推介。

还不止如此,有关丰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支持政策也于近期对外亮相,这个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不甘落后的后起之秀,正在用实际行动向外界展示强势崛起的雄心。

文创产业规划首次

如同一家实力雄厚的航空公司拥有先进的飞机,却因指挥系统的落后,影响着航空公司的整体运行效率一样,丰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曾长期处于市场自发状态,几乎未见“看得见的手”有大行动。

丰台区副区长张婕坦言,由于丰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政府引导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划相对于自发形成的产业自身而言已经略显滞后,这已成为影响丰台能否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后来居上的关键一环。

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也因此成为了丰台区政府的重要事项,经过长时期的调研论证,近日,指导文创产业发展的《丰台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首次对外公布。

“规划主要针对丰台区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明确未来五年丰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产业及空间布局等。”张婕说。

依据规划,“十二五”时期,丰台区文化创意产业将实施环境战略、人才战略、大项目带动战略、品牌战略和集聚发展战略五大战略,力争到2015年,形成一批具有规模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孵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中小型企业,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培养一批具有号召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军人才。

张婕称,丰台区确立的目标是,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13%以上,年均增速达到20%,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达到500家。

目标的实现有赖丰台文化优势的挖掘与区域文化资源的整合,需要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格局中确立起丰台特色。张婕提到,丰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优选了生态旅游业、会议展览业、设计服务业等三大重点产业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并将演艺娱乐业、新闻出版业、信息服务业、影视传媒业、文化咨询业、艺术品交易业定为“十二五”期间发展的六大培育产业。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布局上,丰台区将按照“一轴、两带、四区、多中心”的形式进行布局。“一轴”即南中轴高端商务中心区;“两带”包括三四环都市产业发展带和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四区”分指卢沟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大红门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丽泽金融商务区和丰台科技园区;“多中心”包括红色文化中心、中秋文化中心、戏曲文化中心、汽车文化中心、园艺花卉中心和服装时尚中心。

丰台区的设想是,在产业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明确的同时,通过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纪念品研发、生产、交易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展览品牌,力争成为设计之都引领示范区。

三项政策助推发展

政府规划能否最终实现,取决于多个因素,但相关支持政策的助推必不可少,丰台区委宣传部作为主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牵头部门,为此颇为用心,在产业发展规划对外的同时,《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丰台经济发展综合政策的意见》、《关于整合设立丰台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意见》、《丰台区人才引进服务暂行办法》等三项政策同时,再次向外界充分表明了政府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积极态度。

据丰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韩骏伟介绍,《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丰台经济发展综合政策的意见》中明确,对新引进注册资本金在1亿元(含)以上的文创企业,将采取购租房补贴、高级管理人员奖励、融资担保、贷款贴息、股权投资、项目补贴、其他实物购买补贴等方式给予连续三年的不超过对区域综合贡献30%发展扶持资金。中介机构引进企业第一个完整财政年度根据对区域综合贡献程度的不同,分别给予10%到15%的一次性奖励。

对驻区企业,根据其年度综合贡献程度,给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区域综合贡献2%到10%的奖励。对拟上市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给予一定补助,根据上市不同的阶段给予50万到200万不等的补助。对入驻企业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且对区域年度综合贡献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楼宇(不含自用楼宇),给予楼宇产权单位或经营单位不超过区域综合贡献2%的奖励。

对新办文化创意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后减按15%税率征收。

为确保政府支持的承诺兑现,《关于整合设立丰台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意见》规定,丰台区将设立年度总量不超过上一年度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的“丰台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主导产业,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自主创新、文化创新、节能发展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将采取购租房补助、股权投资、贷款贴息、融资担保、项目补贴等使用方式发放。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实行分别征集、规范流程、严格评审的统筹管理机制。

第8篇:宣传红色文化的方法范文

冯晶晶(1993-),女,海南海口人,本科生,工商管理专业。

魏萱(1994-),女,山西大同人,本科生,旅游规划专业。

摘 要:当今,中国旅游业正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然而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结构并不均衡,其中旅游购物一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旅游工艺品作为旅游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于增加旅游总收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PEST嵌入SWOT分析法对江西旅游工艺品的分布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江西省的资源和市场条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旅游工艺品整体发展策略和创新措施。本文拟通对江西旅游工艺品的研究,以期为它的深度开发提供切实可行的智力咨询,为江西旅游业及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江西旅游工艺品;PEST嵌入式SWOT分析;发展策略

江西旅游商品资源丰富,种类多样,空间分布比较合理。江西依山傍水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人文环境背景为旅游商品开发、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不管是在江西旅游商品中,还是在江西艺术品中,工艺品所占比重是相当大的。工艺瓷器、木雕竹编、毛笔砚台等等成为了江西旅游工艺品的代表,特别是景德镇瓷器,更是为江西旅游工艺品创造了品牌效应。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观察法和调查法进行论文的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目前江西省旅游工艺品的研究现状,通过实地观察的方法得知目前江西省旅游工艺品的分布和大致种类,通过调查法了解消费者关于江西省旅游工艺品的购买偏好,最终为江西省旅游工艺品的发展提出对策。

一、江西旅游工艺品分布

在江西艺术品中,工艺品占据着主导地位,2012年江西工艺品市场成交额为97.33亿元,占全省艺术品市场成交额的90%以上;其中陶瓷艺术品又以60%的比重在工艺美术品市场中占据主要位置。从旅游商品来看,工艺品也具有很大的优势。景德镇以陶瓷工艺品为主,鹰潭市以余江木雕产品为主;竹制工艺品以吉安市井冈山和靖安县居多;漆器宜春和鄱阳的脱胎漆器;文房四宝有进贤文港毛笔、婺源徽墨、婺源龙尾砚、星子金星砚、玉山罗纹砚、石城砚、铅山石塘连四纸和永丰藤田毛边纸等。其他的工艺品则零散分布:如瑞昌剪纸、瑞昌竹编、石钟山瓷盘、南昌徽雕、南昌瓷牌画像、安义帽扇、河口竹艺、会昌藤器、金溪玛瑙、新余丝绒画、萍乡纸掌画、遂川黑折扇、广丰草编、庐山竹丝画帘、德安玉雕、靖安翻簧竹雕、井冈山竹雕及根雕等。

二、江西旅游工艺品现状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PEST分析法(宏观环境因素分析)来分析江西旅游工艺品的现状,为了比较深入的对环境因素进行类比分析,我们又在其基础上运用了SWOT分析框架(态势分析法),即PEST嵌入式SWOT分析框架。如此一来能够合理地制定相关发展策略。

(一)优势(Strength)

1.政治法律因素:(1)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江西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并提出了“旅游大省,旅游强省”的口号。(2)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中提出,江西旅游将成立旅发委,全面管理旅游市场。鼓励各种资本投资旅游行业,大力创新营销方式,推出特色鲜明旅游商品,推进旅游商品开发。(3)江西省政府对部分旅游工艺品经营者提供了扶持政策,如免交营业税、提供房租补贴等。(4)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省有关部门出台了鼓励和促进旅游商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意见:如《关于鼓励和促进全省旅游商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旨在加快江西旅游商品产业的发展,提高旅游工艺品发展的整体水平。

2.经济因素:(1)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特别是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加强了江西省对外交流和联系,为旅游工艺品市场的开发带来了人气。(2)近年来江西旅博会的举办,促进了各地区旅游文化的交流,进一步推广江西旅游商品市场,也加速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了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江西旅游工艺品也因此备受瞩目。(3)2014年江西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同比增长25%,旅游总收入2650亿元,同比增长39%。旅游消费和综合效益呈现出十分抢镜的增长势头。可见,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状况呈上升趋势。(4)近几年,社会上大商场,旅游商品专业店,精品店迅速增加,井冈山、景德镇、南昌滕王阁等旅游城市和景区兴起旅游购物一条街,旅游工艺品销售创汇总收入直线上升。

3.社会文化因素:江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并且民俗资源丰富多彩,而且是佛道两教的源流之地。除此外,江西红色文化唱响全国,南昌、井冈山、瑞金等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经典区。江西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给人们传输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充分发挥红色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

4.技术因素:江西工艺品制作已有一定的历史积淀,传统工艺品制作技术精湛,传承了江西的文化底蕴,具备独有的制作工艺。

(二)劣势(Weakness)

1.政治法律因素:江西省旅游工艺品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的特点。虽然江西省政府提出了大旅游概念,将旅游发展纳入了江西总体发展体系,但是,政府对旅游工艺品市场给予的政策支持力度仍然不足。

2.经济因素:(1)价格定位准确性不够。没有权威性的价格和质量评定体系,顾客购买的可信度低。江西旅游工艺品市场秩序的混乱使旅游者感到缺少安全感,严重影响旅游工艺品市场的经营形象和经营业绩。(2)江西旅游工艺品开发投资不足,增加了新产品开发的难度。一个新的旅游工艺品品种的开发,包括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投入,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企业对旅游工艺品进行深度开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文化因素:(1)江西省在旅游工艺品品牌打造中,适应能力较差,缺乏追求品牌效应的意识。(2)从历年江西旅游博览会上看,旅游工艺品的设计上文化内涵不足,创新性也相对较少,反而更倾向于商业化发展,持续下去可能会影响旅游工艺品的发展。(3)江西工艺品市场缺乏相应的专业开发人才,特别是在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宣传促销方面缺乏“行家”。

4.技术因素:(1)江西旅游工艺品的制作有一定的限制性,缺乏先进技术,应在注重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增加效益。(2)江西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与发展在信息高新技术方面运用不够,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抓不住市场先机。(3)江西旅游工艺品大部分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品,然而这一方面的继承者却不是很多,研究旅游工艺品的人才也很是缺乏,未来可能会造成传统文化的流失。

(三)机会(Opportunity)

1.政治法律因素:(1)2013年,国家发改委相继出台了《旅游法》、《旅游绿皮书》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而2014年新版《旅游法》的出台,更是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对规范市场颇有成效。(2)我国目前政治稳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法律体系日趋健全,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经济因素:(1)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日趋繁荣。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2)随着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确保了旅游工艺品市场稳中有升的发展;加之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提高,进而也为旅游工艺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3)中国廉价的旅游人力资本为旅游工艺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持续发展保障。

3.社会文化因素:随着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商机。从2006年开始已举办多届的中国红博会和红歌会大大宣传了江西的红色旅游文化,使江西红色旅游品牌深入人心。

4.技术因素:最近几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改善了对旅游企业的信息管理,更多的是促进了旅游产品的电子化交易。网络宣传、营销预订系统进一步完善和普及。促进了旅游业的网络化经营和智能化管理,全球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快速发展,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四)挑战(Threat)

1.政治法律因素:政府提倡的“门票经济”是旅游商品同质化的根源,高价格的门票导致旅游商品价格跟着上涨。“门票经济”使景区无法创造出无可复制的资源基因,打造特色产品,并且抑制了游客的消费能力。

2.经济因素:(1)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和行业等级标准,使许多生产和经营条件较低劣的集体和个体,可较随意地进出旅游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行列,进而导致旅游工艺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现象时常发生。(2)旅游工艺品市场仍在起步阶段,多数从业者都是小企业、小作坊,设备简陋,手工操作比重大,效率低下,且成本也高。加上销售渠道不畅,营销观念相对缺乏,与旅游业的整体迅猛发展相比,旅游工艺品的发展相对落后。(3)目前旅游工艺品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并且工艺品有很多子行业,比如刺绣、琉璃工艺、漆器、瓷器等等,存在着许多潜在竞争者以及各类替代品。

3.社会文化因素:我国旅游商品普遍存在同质化的问题,缺乏创新性,缺少文化和艺术色彩,这也是江西旅游工艺品的缺陷,其文化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没有独特的竞争力。

4.技术因素:(1)我国工艺品传统制作工艺没有很好的与现代先进技术相融合,无法既做到传统工艺的精美,又达到现代技术的效率水平。(2)没有有效地对旅游工艺品的网络销售渠道进行开发,没有对电子商务的销售平台进行有效利用,还普遍使用传统的销售渠道。

三、江西旅游工艺品发展策略

(一)宏观

1.加强政府的引导,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加大对工艺品行业的扶持力度。江西省政府要联合各相应管理部门对江西工艺品的发展做出政策引导,提出旅游工艺品发展的总体思路,鼓励自主研发,同时注意避免一哄而上、重复生产。对工艺品行业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如减少税收,简化企业贷款手续等,只有解决了旅游工艺品开发的资金问题,才能将设计与想象运用于现实,为江西旅游工艺品的发展提供可能。

2.政府要为旅游工艺品的宣传铺路,使江西各类旅游工艺品发展齐头并进。针对目前江西旅游工艺品发展不平衡、公众认知度不高的问题,需要加强对旅游工艺品的宣传推广,充分运用网络、报纸等媒介的力量,提高公众对各种特色工艺品的认知度。可通过展示地域文化,创意研发,精湛工艺等方面,让更多的人熟悉了解,从而扩大其品牌影响力,使得各大品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政府要成为旅游各行业沟通的桥梁,促进旅游工艺品销售。旅游工艺品除了传统的销售方式,还可以通过联系各行业,如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搭建线上与线下的交易展示平台,政府要积极引导,为各行业的互利共赢提供机会。2014年成立的江西旅游业商会可助一臂之力,开展行业交流,协助政府让工艺品的交易更加活跃,市场更加广阔。

4.政府要督促旅游局及相关部门,多进行旅游商品交流展览。定期开展类似旅博会的产品展销活动,保证会展内容与产品质量,可建立旅游工艺品或是其细分产品的展馆。2014年江西旅游博览会向大众展示了包括旅游工艺品在内的江西旅游商品,为各地工艺品起了推广宣传作用,同时向大众展示制造过程,体现精湛工艺,增加旅游者购买欲望。

5.政府要重视人才培养,发挥人才在工艺品创新上的推动作用。政府要重视工艺品人才培养,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培养。除开设景德镇陶瓷学院这样专门学习陶瓷艺术的学校外,应当增设一些专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机构,可以利用高校这一平台,开设特色班,选拔优秀学生,进行专门的工艺品开发、设计、销售等多方面的学习。另面向社会也可开设专门的培养机构,为工艺品爱好者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从而获得一批优秀人才。

6.政府要规范旅游工艺品销售市场,保障旅游工艺品购买者的消费权益。加强监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监督工作,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减少消费者的后顾之忧。针对有很多工艺品都存在消费者想买却不敢买,买后无保障或商品质价不符合这样的情况,政府要加大管理力度,规范销售市场,制定旅游商品质量管理条例,设立相应机构进行管理,推行明码实价制度。

(二)微观

1.种类功能多元化开发,满足不同消费需求。要针对旅游者的不同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增加旅游工艺品种类,创新旅游工艺品销售方式,将旅游工艺品价格区间化、层次化、合理化,注重旅游工艺品的工艺性、独特性、实用性,争取让顾客都能买到心满意足的旅游工艺品。例如将木雕工艺延伸到家居市场,提供个性化定制。

2.创意化开发,塑造地域特色形象。江西的旅游工艺品应推陈出新,在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中融入现念,创造性地开发旅游工艺品。比如,在景德镇瓷器中融入年轻人喜爱的动漫元素,积极研发高技术陶瓷,创造高技术陶瓷工艺品,而木雕制作可适应电子产品发展,生产含木雕元素的手机周边物件。

3.发挥文化载体功能,抓创新不忘重传统。江西省是汇聚红色文化、瓷文化、宗教文化、客家文化及庐陵文化之地,对江西的旅游工艺品进行创新设计时,必须重视旅游工艺品的文化内涵,通过提升工艺品的艺术品位来体现其文化内涵,突出功能和特色。例如江西省婺源龙尾砚在制作时一定要秉承传统,抓住其特色,在宣传中要突出其造型优美,材质高档。

4.加强旅游工艺品市场营销,拓宽销售渠道。(1)实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江西旅游工艺品应抓住“智慧旅游”时代这一新的机遇,建立江西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旅游工艺品线上线下一体化,整合旅游产品和资源。展示江西工艺品,体现江西省的旅游风貌的同时,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进行营销,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让自由行的需求得到满足。为鼓励游客线上购物,应多进行网上购买优惠活动。同时积极与阿里巴巴集团等电商合作,利用其旗下的淘宝网、天猫、聚划算等强势资源,共同推广江西旅游工艺品。(2)行业交织,互助共赢。旅游业是一个跨越多个行业的产业类型,旅游工艺品销售过程中,要通过与不同行业之间的沟通,建立合作关系,拓宽销售渠道。例如旅行社和景区合作,帮助营销该景区特有的旅游工艺品,酒店和工艺品制造商合作,通过摆件形式帮助展示推广等。

5.塑造地方品牌,创造品牌效应。进行旅游工艺品形象策划,培育品牌商品,增强品牌意识,加大自主品牌建设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必须认真挖掘和提炼品牌精髓,培育企业和产品的个性、特点。加大对庐山、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等名胜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的宣传,并集中力量开展树立品牌形象活动,致力于打造旅游工艺品品牌。

四、结语

本文通过PEST嵌入式SWOT分析法,具体分析了江西旅游工艺品现状,总结了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大环境下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其现状提出了旅游工艺品的发展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具体发展策略。由于江西旅游工艺品种类繁多,以及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性,难以对所有的工艺品进行具体分析,因而得出的是概括性的发展策略,文章中的不足与错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和朋友予以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

参考文献:

[1] 江小浦,徐彬.论我国旅游工艺品的设计与市场开发[A].企业经济,2008,07.

[2] 尹敏.江西旅游商品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A].企业经济,2004.

[3] 程凌云.江西特色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与研究[A].《江西旅游教育学院学报》,2012.

第9篇:宣传红色文化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历史纪念馆 研究工作 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323-01

众所周知,历史纪念馆研究工作的有效运作和科学管理,是当今历史纪念馆各项事业走向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历史纪念馆的研究工作包罗万象,重点就如何搞好历史纪念馆研究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研究工作在推进历史纪念馆事业全面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建立一支的多功能复合研究队伍

就目前我国历史纪念馆的发展现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历史纪念馆虽然设有研究部门,但现有的工作人员也只是从事一般的浅显的日常工作,根本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所涉重大课题的学术研究、策划展览、对外宣传、文物研究等专题工作,大多靠外聘专家来实施完成,严重制约着历史纪念馆整体水平的提高。所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便成为提高历史纪念馆学术研究水平的关键所在。

1、加强对现有研究人员的培训力度

目前各地历史纪念馆研究人员的年龄结构大都呈现中老年居多、年轻人偏少的现象,而且整体专业文化素质和研究水平偏低,当务之急是对现有研究人员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综合培训,其具体方法不外乎两种。一是“请进来教”。就是专门邀请一些国内顶尖的历史纪念馆研究专家来馆,分门别类地举办有关历史纪念馆学术研究方面的专题讲座,以及因材施教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从而拓宽研究思路,掌握研究方法。二是“派出去学”。就是不定期地委派研究人员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类历史纪念馆研究方面的培训会议和研讨班学习;或者是到学术研究工作搞得好的兄弟历史纪念馆参观学习,进行面对面的学术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研究水平。

2、面向全国招聘与引进学有所长的专业研究人才

不断充实与加强历史纪念馆学术研究队伍力量。这方面主要可以考虑两种渠道。一是外聘已有历史纪念馆研究工作经验的专门人才;还可以与全国历史纪念馆联手,进行学术研究人员的馆际交流。二是派人参加各地的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会,挑选专学历史纪念馆、历史类等相关对口专业的优秀大学生、研究生,通过严格的程序聘用到历史纪念馆研究部门工作。实践证明,用一个德才兼备的专业研究人才,是历史纪念馆走向兴旺发达的重要力量;相反用一个有才无德或者无才无德的人,那将是历史纪念馆一场灾难的开始。

3、大力培养和造就从事学术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纵观历史纪念馆的研究工作,学术研究是手段,搞好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保护等才是最终目的。据了解,大多数历史纪念馆的研究人员只是从事单纯的编研工作,一遇到设计展览、对外宣传、文物研究等工作就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所以,今后历史纪念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思路是,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锻炼与造就一批既精通学术研究,又胜任策划展览;既熟悉对外宣传,又擅长文物研究的多功能复合型学术研究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算得上是推动历史纪念馆繁荣发展的栋梁之才。

二、健全机构科学管理,提高学术研究成果

为了确保历史纪念馆研究工作的正常运作和科学管理,首先应考虑的是成立历史纪念馆学术委员会领导机构。领导成员主要由馆领导和馆内具备研究馆员和副研究馆员等文博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家组成,具体从业人员可以放宽到馆内具备中级和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制定重大决策、确立科学管理制度、保障学术研究经费、策划研究课题,并对全体研究人员的工作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监督,还要不定期地召开专门会议,依据新形势和新情况,布置和落实新的学术研究任务。在历史纪念馆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科学规划和确立学术研究课题。根据历史纪念馆的双重性质和各自所反映的主题历史文化内涵不同。遇上重大课题,就要设立专门课题组,并指定优秀学术带头人挂帅,具体负责重要研究项目的完成。对于一般研究课题的任务分配,则可按馆内具备高、中、初三级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人员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不同,具体承担完成不同层次的学术研究课题。这样通过专门课题的学术研究,从而带动历史纪念馆相关业务工作的开展,并取得编研出版学术著作馆刊、策划主题展览、编写宣传教育文稿、专题文物研究等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在学术研究方面,陕西秦俑历史纪念馆做得比较出色,不仅有雄厚的专业研究力量,而且近年来还推出了一批响誉国内外的重大学术研究成果。

三、建立健全科研奖励机制

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术研究队伍是决定历史纪念馆盛衰荣辱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说历史纪念馆的每项工作都离不开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奉献。所以对学术研究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一环,就是建立健全历史纪念馆科研奖励制度,对于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包括出版学术专著、发表优秀论文、策划大型展览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和研究人员,要旗帜鲜明地给予表彰和重奖,比方说提拔重用、发放奖金、提供外出考察学习和休闲渡假的机会,以及提高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其它优厚待遇等。只有建立健全历史纪念馆奖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术研究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励他们更好地为祖国的文博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 郗宝云.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资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