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范文

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

第1篇: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1企业与企业融资的含义

我们知道,融资主要是企业的融资,因此,在理解企业融资的含义之前,有必要先对企业这一概念做一界定。那么什么是企业呢?一般认为企业是投资者依法设立的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社会营利性组织。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其营利性。其特征:①企业是社会组织,具有社会性和组织性;②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具有商品性和经济管理性;③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社会组织,具有自主性和自律性;④企业是依法设立的社会组织,具有法定性。而企业融资就是指以企业为主体融通资金,使企业及其内部各环节之间资金供求由不平衡到平衡的运动过程。当资金短缺时,以最小的代价筹措到适当期限、适当额度的资金;当资金盈余时,以最低的风险、适当的期限投放出去,以取得最大的收益,从而实现资金供求的平衡。企业融资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自身生产与资本经营的维持和发展。

2企业融资方式分类

2.1内源融资方式

内源融资,就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将自己的留存收益(利润)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目前就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源融资是企业自己的留存收益(利润)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因此,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它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时,企业才会转向外源融资。

2.2外源融资方式

外源融资,即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企业的外源融资由于受不同筹资环境的影响,其选用的筹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分为两种: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直接筹资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比如发行股票和债券。间接筹资主要是通过银行这一金融机构贷款进行,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间接筹资也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如杠杆收购融资。杠杆收购融资是以企业兼并为活动背景的,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作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

3影响企业融资方式的因素

3.1融资成本的高低

融资成本就是企业得到资金所付出的一些费用,如银行贷款的利息,股票的股息等。融资成本的高低是企业进行融资首要考虑的因素,在同样条件下,企业应选择融资成本低的融资方式进行融资,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3.2融资风险的大小

所谓风险就是事件的不确定性,融资风险就是在进行融资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性。进行企业融资方式选择时,一定要考虑融资风险的大小,尽可能避免风险,有效地融资。风险考虑不当,会造成融资失误,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进行企业融资时,一定要重视风险大小的分析和防范,选择风险小的融资方式。

3.3融资规模的大小

融资规模就是融资量的大小,一般来说,筹资过多,会增大企业融资成本,加重负债,偿还负担,增加风险(经营与信用风险)。筹资不足,影响业务,缺乏产品实力,相对增加了成本。因此,在企业融资规模上,要切记八个字:量力而行,综合决策。

3.4对企业控制权的影响

企业融资中常会使企业所有权、控制权有所丧失,而引起利润分流,使企业利益受损。如房产证抵押、专利技术公开、投资折股、上下游重要客户暴露、企业内部隐私明晰化等,都会影响企业稳定与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时,要在保证对企业相当控制力的前提下,既达到企业融资目的,又要有序地让渡所有权。

3.5融资时机恰当与否

从企业内部看,要选准经营、开发与发展的关键时机,配合以适度、及时的资金到位。从企业外部看,要抓住银行、资本市场等融资机构出台最新金融产品、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的良好时机,全力跟进,走在同行的前边。

3.6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就是指负债和股东权益的比例,恰当的资本结构能有效利用负债来提高企业收益,规避风险。现代财务理论认为,过高的资本结构存在较大风险,过低的资本结构则不能有效利用非自有资金。企业最佳资本结构是使企业资产市场价值最大时的负债比例(通常用企业权益市场价值最大化,资本成本最小化来表示)。企业进行融资方式选择时一定要考虑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以上几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除此之外,融资机动性的优劣、融资方便程度的难易、融资顺序的先后等也影响着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应全面、充分地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从而有效地进行融资,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4结论

第2篇: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融资难;破解策略

一、现阶段国内企业的融资背景及问题表现

2011年,在国内宏观经济调控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趋于稳健,信贷规模急剧压缩,货币供应和新增贷款增速均出现显著下降,并明显低于市场预期。2011年4月,央行宣布再次加息,而在此前的不到7个月里,央行已宣布加息三次。虽然通过不断加息可以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但对于整个资本市场而言其打击是巨大的,过高的贷款利率会使众多企业望而却步,不得已谋求更为便捷、成本更低的融资方式。但就目前来看,国内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 对股权融资的期望过高

与债务融资相比,股权融资的资金成本较低、可融资规模较大,且从长远来看并无偿付压力,因此许多企业都将股权融资或谋求上市作为其自身的首选融资策略。但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过度的股权融资会使企业丧失其对于自身的控制权,增加决策层治理的压力,进而逐步削弱企业的融资空间。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财务杠杆理论的存在也诠释了股权融资并非企业融资策略的首选,理性搭配各种筹资方式,通过多渠道融资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才是最根本的。

2 融资渠道缺乏有效拓展

近年宋,国内各行业企业通过IPO上市、发行企业债、融资租赁等方式在融资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部分缓解了融资的巨大压力,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但从总体来看其发展依然较为缓慢,缺乏根本性创新。以创业板为例,2009年国内金融市场所推出的创业板并不能解决所有企业的上市难题,受限于公司规模、财务状况、上市成本或其他原因不能实现上市的为大多数,甚至包括一些在行业内居于领先地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也仍需“排队”等候其上市资格。

3 企业自有资金利用率低

从国内企业现有融资方式的分布来看,各企业除了对股权融资存有较大偏好外,还对信贷融资、债券融资等融资方式比较感兴趣,但却忽视了资金成本最小、风险最低的内源融资方式,由此形成了“融资悖论”。从目前来看,国内企业对于自有资金的利用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企业在绞尽脑汁谋求上市融资的同时,企业内部却还存在着极大的资金浪费,资金利用率低、资金较为分散、资金沉淀严重等等,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为此企业首先需解决的是自有资金问题。

4 企业信用机制不够完善

企业信用机制不完善这一问题在国内中小企业领域最为显著,信息不对称、高比例的倒闭与违约率使企业将要面临更高的贷款利率、更为苛刻的限制条件、更为紧缩的信贷规模,从而极大的增加了企业的筹资成本。信用问题一直是国内企业的通病,这自然与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但企业自身缺乏自律、唯利是图,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也是不用掩饰的,金融机构为规避自身的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理性的选择了不贷或少贷的策略,由此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

二、对当前国内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理性破解

从目前来看,在国内信贷政策持续紧缩的态势下,创业板融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甚至民间融资开始逐步活跃起来,再加之近几年兴起的股权投资、风险投资,这些非银行融资渠道都为各行业企业的融资提供了便利。但从现实态势来看,上述新型融资模式均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在相关政策上还有着较多的限制,目前这种状况不足以解决所有企业的融资窘境,因此亟待拓展和改善。

1 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

从理论上说,在不同的融资渠道下,融资期限、融资成本、融资对象等因素都会有着较大的差别,而在目前信贷紧缩的态势下,各企业应加快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并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最优的融资组合。融资渠道多元化一方面可充分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有效规避融资风险;这是由于企业所投资项目的不同,对资金使用的额度、范围、期限等要求也就有所不同,且单一的融资渠道也易导致资金链的断裂,由此使企业陷入被动的局面之中,企业为此而破产或寻求重组的例子屡见不鲜。鉴于此,以下列示了某些较为新颖融资方式的优缺点:

(1)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一般适用于对单个项目进行融资的情况,其融资成本较低,期限可确定,但操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某些已运作成功的案例多为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的运用还较为罕见。此外,该融资方式的相关风险也较低。

(2)短期融资券

短期融资券就一般企业而言较为适用,其融资成本较低,期限虽短但可循环使用,可融资数额较大,方式较为灵活,且操作手续不繁琐,批复流程较快。但是,短期融资券的风险却比较大,其主要来自于发行企业短期内的偿付压力,因此其弹性较小,为此评审机关对该方式所要求的发行条件也比较严格。

(3)信托计划

信托计划是目前的金融创新产品,企业可以根据项目的收益情况制订信托计划而获得资金。该融资方式的成本较低,期限可确定,但只适用于某些特殊行业,如房地产行业、高速公路行业等,一般类企业还尚未有批复资格。

(4)海外私募基金

与上述各融资方式相比,引进海外私募基金能够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但需警惕企业控制权的削弱。目前,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许多海外私募基金都有投资国内的计划,这其中也包括一些“游资”或“热钱”,但基本上都集中于各行业领域内的领先企业,一般企业还未有涉及。

2 加速融资方式的创新

从目前国内企业融资的现状来看,除了充分利用现有融资工具,借力于资本市场之外,还要果敢实施融资方式的再创新,例如尝试采用金融租赁、集群融资、夹层融资、产业基金等方式,拓宽其融资渠道,破解其融资难题。

(1)金融租赁

金融租赁是一种集信贷、贸易、租赁于一体,以租赁物件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特征的融资方式,通过该方式企业可以较少资金获得所需的先进设备,以该设备生产的产品为债权,由此实现生产经营与偿还租金的同步进行。一般而言,金融租赁较适用于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企业,其类似于融资租赁。

(2)集群融资

集群融资在国内最早见于金融危机时期,在此期间“抱团过冬”成为了各企业的共识。一般而言,集群融资可供采用的方式有两种:企业集合发债和企业联保贷款,这两种方式都可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担保、分别负债的方式来履行,由此可以使集群内企业实现互惠共、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积极效果。

(3)夹层融资

夹层融资是一种性质介于优先级债务与股本之间的资本融资方式,其收益率高于优先级债务,但长期收益率低于股本。从实质上说,夹层融资是一种融资交易结构,因为其投资人在享有回报的同时有权依据所投资企业的发展情况行使其转股权。从这一点上看,该融资方式尤其适用于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

第3篇: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效率;评价方法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获得飞速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业却长期无法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与其地位的不匹配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彻底改变企业融资难的现状,还得靠企业自身提高融资效率。

一、关于融资效率的定义

从国外研究现状来看,鲜见有关融资效率的研究成果。这可能与西方现有的财产组织体系或产权制度有极大的关系。国内学者关于融资效率的定义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一)从融资能力、融资成本、融资风险等方面定义融资效率

叶望春(1999)将企业融资效率作为金融效率的一个方面,认为企业融资效率是企业筹资成本、筹资风险以及筹资的方便程度。方芳、曾辉(2005)认为企业融资效率是指某种融资方式以最高收益—成本比率和最低风险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能力。

(二)从成本、收益以及融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等方面定义融资效率

宋文兵(1997)提出融资效率包括交易效率和配置效率。交易效率是指该种融资以最低成本为投资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配置效率是指其将稀缺的资本分配给进行最优化“生产性”使用的投资者,相当于托宾提出的功能性效率。高山(2010)认为企业融资效率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企业能否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其次是企业筹集的资金能否得到有效的利用。

(三)从宏观与微观方面定义融资效率

高友才(2003)认为企业融资效率是企业融资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力大小,并把企业融资效率分为微观效率和宏观效率。微观效率是指企业融资对企业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力大小;宏观效率是指企业融资对一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力大小。

通过对国内关于融资效率定义的文献梳理,笔者认为,为便于对融资效率进行分析从微观角度定义融资效率比较合适。企业融资效率定义如下:在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基础上,以最低成本和风险为企业融入资金,通过对所融入资金的有效配置,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能力。

二、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评价方法

从已有文献来看,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评价方法可以分为理论分析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

(一)理论分析方法

理论分析方法的相关文献大多都从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比较各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效率,得到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最佳排序,最终按债权融资效率是否高于股权融资效率形成两种观点。

董莉莉、陈宬旭(2011)对中小企业五种融资方式(内部积累、股权融资、债务融资、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五种融资方式中,自我积累融资效率的隶属度最高,为88%。其次为民间借贷、债券融资、银行贷款,股权融资效率的隶属度最低,为39%。从而验证了美国经济学家梅耶提出的啄食顺序理论,即当公司要为自己的新项目进行融资时,将优先考虑使用内部的盈余,其次是采用债权融资,最后才考虑股权融资。

而认为债权融资效率低于股权融资效率的研究者占少数,肖科、夏婷(2006)选取六个因素(融资期限、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资金使用的自由度、资金的到位率、融资主体自由度)对五种典型的湖北省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企业积累、股票融资、债券融资、银行借款、民间借贷)进行单因素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这五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效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得出:自我积累融资效率>股票融资效率>债券融资效率>民间借款融资效率>银行借款融资效率。

(二)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分为两类:

一类主要对前述理论分析中债权融资效率是否高于股权融资效率进行论证。伍装(2006)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利用工业部门1998~2003年的数据对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的资金融入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得出:中小企业的债权融资缺乏效率,其长期负债融资显得更为突出;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进行的外部股权融资则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更缺乏效率。

另一类是运用影响融资效率的因素,构建融资效率的评价体系,评价某种融资方式或整体融资效率的高低,探寻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路径。高山(2010)运用深圳中小企业板和香港创业板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007和2008两年的数据,运用DEA方法,研究结果表明:90%的企业融资效率既不能达到规模有效,又不能达到技术有效,融资效率总体呈低效状态。

综上所述,前文理论分析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中所用到的模糊综合评价法需要确定各指标的优先权重,而权重的确定,往往很难避免主观性,不同的评价对象指标之间的重要性差异可能导致评价的非公正性,这很可能就是相同的研究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的主要原因。而且本文对前述文献中关于融资方式最佳排序的研究意义提出质疑,因为早在1984年,美国经济学家梅耶就提出了啄食理论,该理论强调潜在外部投资者由于信息劣势而对投资对象的风险评价过高时,其过高的投资报酬率要求迫使内部人优先采取内源融资的方式,而外源融资的次序一般遵循先间接融资后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顺序。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不需要假设具体的函数形式,模型中的权重也是由数学规划产生,没有人为主观的成分,能满足立足点平等的原则,因此在中小企业融资效率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运用DEA方法评价股权融资效率时,评价的实际是股权融入资金的有效利用程度,而没有考虑融资成本等因素,所以得出的结论难免有失偏颇。

三、中小企业融资效率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为解决融资问题,纷纷争取上市融资,表现出股权融资偏好,但是股权融资效率究竟如何,这将会是已经上市和准备上市的中小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克服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股权融资效率评价的偏颇,如何对我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进行全面而正确的评价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高山.基于DEA方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研究[J].会计之友,2010(3):86-88.

[2]高友才.企业融资效率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3.

[3]方芳,曾辉.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融资效率比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4):38-42.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项目《西安科技金融发展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J1107(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第4篇: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范文

企业由于所采取的融资方式不同,而产生其各异的融资结构。一般而言,企业的融资方式可分为二类:一是通过留存收益和折旧而进行的内源性融资;二是通过来自公司外部现金流的外源融资,如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和发行股票。

一、融资理论支持

现代企业融资理论认为:(1)由于企业负债利息在税前列支带来的节税效应,债务融资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企业的价值。(2)企业负债比例的提高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导致企业价值下降。因此,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应该是在负债所带来的财务收益与债务上升所带来的财务危机成本之间的平衡点。(3)债务融资对外部投资者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传递着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信心,由此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4)债务融资带来的控制权损失最小,比股权融资更能有效地防止企业被兼并。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最佳的融资模式是先内源融资,再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

二、西方国家融资结构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融资结构都具有明显的内源性融资特征,在其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的比重都超过50%,其次是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比重最小。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债券的发行规模远远超过股票。(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内源融资在各国均是占主导地位的融资方式。其中美国的内源融资比率高达77%,最低的日本也达到44%。债权融资在所有国家企业的外部融资中也是较为重要的方式,在日本甚至是最为重要的融资方式,占到了全部资金来源的约48%。即使在股票市场最为发达的美国,债权融资仍是重要的融资方式。股权融资中,各国的比例都相对较低,其中法国最高达到21%,美国最低为-8%。

三、西方国家融资结构现状原因分析

(一)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相对成本的差异。融资成本应该说是企业制定融资策略首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各有相应的成本,但其成本主要都为利息或股息支出、筹资费用及纳税等。在发达国家成熟的金融市场上,债务融资成本通常是低于股权融资成本。因为债务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的利息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具有节税效应;而股息却存在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双重纳税问题”,而且银行贷款手续简便,筹资费用可忽略不计,而债券发行的程序较股票简单,要求也比较低,从而发行费用也较股票少,因而债务融资的成本一般低于股权融资成本,由此成为发达国家企业融资的优先选择。

(二)融资风险的影响。内源融资的风险最小,而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都存在资金募集不足的风险,是市场性的风险。一般认为债务融资风险高于股权融资,但由于银行贷款在西方国家的债务融资中占有较大比重,银行贷款属于私下募集,风险也较小。债务融资具有到期还本付息的特点,若企业负债率过高,到期不能支付将产生财务风险。股权融资会扩大股本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负债比率,并且二者都有信用评级的风险,若企业不能到期偿本付息或支付股利将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再融资。现实中由于西方国家发达的金融市场、完善的银行贷款和严格的证券发行审批程序,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都处于可控制的状态中,因此,二者的风险差别不是很大。

(三)公司治理与市场效率的差异。企业融资结构是企业各利益关系人相互博弈的结果,尤其是公司经理与股东的博弈。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企业制度相当成熟,企业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对企业拥有强大的控制权,经理的行为受到一系列制度安排的激励和约束,如经理人员的聘任和罢免,企业高级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及股票期权等,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经理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此外,在发达国家成熟的证券市场上,股票价格是企业价值的真实表现。企业经营不善、业绩不佳,股票价格就会下跌,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进一步在股票市场的融资,而且将使企业陷入被收购的危机,企业经理同样面临着声誉下降及可能丧失其在职利益的风险。所以,发达国家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使得股权融资对公司经理来说也并非是“免费的午餐”。

(四)证券市场发展的差异。证券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自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债券市场迅猛发展,债券发行的规模远远超过了股票,债券年平均发行额占证券年平均发行额的93.1%,而股票发行只占6.9%,成为发达国家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如,美国企业外部长期资本的70%是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的。

(五)企业制度的差异。对企业原有股东来说,内源融资是最优的,既可节约交易费用、减少个人所得税支出,又有利于提高投资收益,因为一方面内源融资的收益不用与其他投资者分享,另一方面将利润转投资有助于公司资产的增值,股价上升,股东可从资本增值中受益;债务融资次优,因为债权人享有固定收益索取权,而发行新股会稀释原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与资本的增值收益。在发达国家成熟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下,企业受股东控制,股东的利益直接制约着企业融资结构的安排,所以企业融资通常是先内部融资,再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内源融资在企业融资结构中占50%以上。

第5篇: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 选择路径 融资方式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一项基础能源产业,电力行业在为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提供重要保障的同时,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电力行业还具有资本密集等显著特点,其建设管理与发展均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我国众多电力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纷纷加大了市场手段的利用力度,积极筹集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电力需求也日益增大,为充分满足社会需求,就需要全面加大电力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这对电力企业的融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分析我国电力企业融资方式及合理选择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电力企业融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将企业的融资成本尽可能降低。作为决定电力企业融资效率的重要因素,融资成本指的是为实现资金的筹集而支出的所有费用,主要包括原有资金的利息、所有融资费用以及各项风险成本等。由此可知,电力企业在做出融资决策时,首要考虑的问题便是筹集资金产生的预期总收益必须大于融资成本。因此,企业必须展开全面、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将融资的成本尽可能降至最低。

(2)对企业的融资规模进行合理确定。在筹资过程中,如果融资规模过大,那么就会增加企业的负债及财务风险,同时还会存在资金闲置浪费的可能;但如果筹集到的资金不足,那么就会对企业的投资及其他业务的开展产生阻碍作用。由此可知,在开展融资决策过程中,电力企业应当综合分析自身实际条件、具体的资金需求和融资成本及难易度等指标,进而对融资规模进行合理确定。

(3)保证对企业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在融资时,电力企业有时会丧失部分所有权与控制权,不但会对自身经营、管理等工作的独立自主性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会出现利润分流的情况,给企业原来股东的经济收益带来不小的损伤,情况严重时还会对企业近期收益及健康长远发展产生严重阻碍作用。例如,电力企业采取债券融资方式时,不会对原有股东的企业控制权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增发的新股却会将他们的控制权大大削弱。因此,在开展融资过程中,应确保原有股东对电力企业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二、电力企业几种融资方式的分析

(1)内源融资方式。此种融资方式主要包括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留存收益,母子公司以及各子公司之间的相互融通,可将交易费用少、融资成本低等内部筹资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但需要注意的是,当缺乏担保或是资金利用情况不理想时,采取内源融资的方式就容易导致不良债务及债权关系的产生,而且还会阻碍电力企业约束机制的良好建立。

(2)政策性融资方式。该项融资方式包括国家开发银行给出的贷款以及政府的财政支出等。近些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财政投融体制的改革力度,这也使得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直接投资的比例大大下降。但是,电力行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重要融资渠道之一仍旧是政府财政性支出。此外,作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一种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的主要作用便是为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全面实施提供保障,因而可为企业提供具有财政性质的资金。由此可知,政策性融资为电力企业可选择的一种资金成本最低的外源融资渠道。但是,此种融资方式同样存在不足之处,那便是其提供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难以全面满足电力企业大量资金的需求。

(3)股票融资方式。股票融资指的是电力企业通过对自身优质资产在国内及国外股票市场进行整体或部分分拆上市的一种融资方式,可在短期内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募集到所需的大量资金,有效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此外,股票融资还可进一步促进企业健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实现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但同样存在以下缺点:具有比较复杂的融资操作程序,除了资金成本高,对企业入市做出了严格要求外,还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控制权。

(4)债券融资方式。发行企业债券这种融资方式的优点便是相比于股票融资,成本更低,并且可在短期内募集到所需的大量资金,对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极为有利,并且在国内债券市场范围内,更能将电力企业的行业及规模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由于电力企业具有较高的信用度,且大部分投资项目风险低,具有稳定的收益,因而发行债券不会存在太大的难度。

三、我国电力企业融资的合理选择路径

随着我国厂网分开政策的全面贯彻及实施,电力企业也被分为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两大类,其中,前者的主营业务为电网经营,后者的主营业务为电能生产。将这两类企业分开的主要目的便是区别对待不同的业务领域,通过采用不同的管理政策,引入程度不同的竞争机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发展环境。此外,这种区别也为电力企业的融资的选择路径提供了可靠支持。

(1)电网企业融资路径的合理选择。在电网企业中,输电、配电及售电为其主要的经营环节。由于输电环节与国家安全相关,且存在自然垄断的性质,因而此环节的融资受到国家的管制。另外,考虑到我国尚未理清输配电价与上网电价,因此,在以后长时间内,输电与配电环节暂时难以分开,为确保国家对电网有着充分的控制权,这两个环节应采取政策性融资的方式。整体分析,电网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保障便是政策性融资,应当将此种融资方式作为基础,并加强股票及债权融资,同时对自身特点展开全面考虑,并以此为依据,探寻出资产证券等现代化的融资方式,进而促进电网企业的融资工作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发电企业融资路径的合理选择。发电企业不同于电网企业,并不具备自然垄断型,因为其受到的管制也更为宽松,企业可对市场的竞争机制展开合理应用,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此外,发电企业具有比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其融资方式也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而愈发增多。现阶段,银行贷款依旧为发电企业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债券及股票的融资比例则比较低。因此,发电企业首先应当对上市发电公司已建成的融资平台进行充分利用,并加大可转换债券及增股的力度,其次,借助企业良好的市场表现及信用,将发债规模进一步扩大。第三,对建立海外电力财务公司等新型融资方式的应用予以高度重视,为企业募集到更多的建设资金。

四、结语

第6篇: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融资机会 融资规模 融资期限 融资方式 融资结构

近几年来,国家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先后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从实践上看,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只有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才能把中小企业发展的潜在能量发挥出来,使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中小企业融资机会、融资规模、融资期限、融资方式、融资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对中小企业融资决策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最佳融资机会选择

所谓融资机会,是指由有利于企业融资的一系列因素所构成的有利的融资环境和时机。企业选择融资机会的过程,就是企业寻求与企业内部条件相适应的外部环境的过程,这就有必要对企业融资所涉及到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做综合具体分析。一般来说,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中小企业最佳融资机会,是指由有利于企业融资的一系列因素所构成的有利的融资环境和时机。企业选择融资机会的过程,就是企业寻求与企业内部条件相适应的外部环境的过程。因此,中小企业要对融资所涉及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做综合具体分析。

首先,中小企业融资机会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所出现的一种客观环境,虽然企业本身会对融资活动产生影响,但与企业外部环境相比较,企业本身对整个融资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实际上只能适应外部融资环境而无法左右外部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寻求并及时把握各种有利时机,确保融资获得成功。

其次,外部融资环境复杂多变,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决策时要有超前预见性。因此,中小企业要及时掌握国内和国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以及国内外政治环境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可能的各种变化趋势,以便寻求最佳融资时机,并果断做出决策。

二、融资规模决策

1.企业融资规模要量力而行

由于企业融资需要付出成本,因此企业在筹集资金时,首先要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筹资过多,或者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或者可能导致企业负责过多,使其无法承受,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而如果企业筹资不足,则又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它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2.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确定筹资规模一般可使用经验法和财务分析法。

经验这是指企业在确定融资规模时,首先要根据企业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的不同性质,优先考虑企业自有资金,然后再考虑外部融资。二者之间的差额即为应从外部融资的数额。此外,企业融资数额多少,通常要考虑企业自身规模的大小、实力强弱,以及企业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再结合不同融资方式的特点,来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比如,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要进行融资,一般来说,已获得较大发展、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股份制企业,可考虑在市场发行股票融资;属于高科技行业的中小企业可考虑到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一些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则可考虑银行贷款融资。再如,对初创期的小企业,可选择银行融资;如果是高科技型的小企业,可考虑风险投资基金融资;如果企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时,可发行债券融资,也可考虑通过并购重组进行企业战略融资。

财务分析法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管理状况,从而确定合理的筹资规模。由于这种方法比较复杂,需要有较高的分析技能,因而一般在筹资决策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运用。使用该种方法确定筹资规模,一般要求企业公开财务报表,以便资金供应者能根据报表确定提供给企业的资金额,而企业本身也必须通过报表分析确定可以筹集到多少自有资金。

三、融资期限决策

企业融资按照期限来划分,可分为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企业做融资期限决策,即在短期融资与长期融资两种方式之间进行权衡时,做何种选择,主要取决于融资的用途和融资人的风险性偏好。

从资金用途上来看,如果融资是用于企业流动资产,则根据流动资产具有周期快、易于变现、经营中所需补充数额较小及占用时间短等特点,宜于选择各种短期融资方式,如商业信用、短期贷款等;如果融资是用于长期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则由于这类用途要求资金数额大、占用时间长,因而适宜选择各种长期融资方式,如长期贷款、企业内部积累、租赁融资、发行债券、股票等。

另外,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期限决策时,还可根据自身对待风险的态度,在配比型、激进型和稳健型三种类型中进行选择。

采用配比型融资政策时,每项资产将与一种跟它的到期日大致相同的融资工具相对应。即临时性流动资产通过短期融资获得;永久性流动资产和所有的长期资产通过长期融资来获得。这种决策的优点是,企业既可以避免因资金来源期限太短引起的还债风险,也可减少因借入过多长期资金而支付高额利息。

采用激进型融资政策时,临时性流动资产和部分永久性流动资产通过短期融资解决,部分永久性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进行长期融资。这种融资策略使用的短期融资较配比型多,其缺点是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这些风险包括利率上升、再融资成本升高的风险以及旧债到期难以偿还和借不到新债的风险。当然,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如果企业融资环境比较宽松,或者正好赶上利率下调,则具有更多短期融资的企业会获得较多利率成本降低的收益。

采用稳健型融资政策时,一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以及长期资产进行长期融资。短期融资只融通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这种方法下使用的长期融资较配比型多。其特点是风险小,但融资成本较高,因此,其收益也较低。

四、融资方式选择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要经过创业、成长、成熟与衰退阶段,中小企业也不例外,在不同发展阶段,要根据企业该阶段特点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初创时期特点是资金需要量大,信息不透明,缺乏抵押品,外部融资相对较难。这时可选择的融资方式主要有:融资相对便利的借款和租赁融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应尽可能取得财政资金或政策性银行借款,并从信用担保机构取得贷款担保;租赁融资按需要可分别采取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方式。为满足临时或短期使用资产的需要可选择经营租赁方式;为满足长期资产的需要又缺少现金时,可采用租赁融资方式通过融物达到融资的目的。虽然租金成本较高,但筹资程序简单,速度较快。

中小企业经过成功的创业,进入成长阶段,其内部已形成一定的资金积累,融资条件相对较好,资金需要量也相对较大。这时,中小企业在注重内部积累的同时,应当设法从外部融资。其融资方式除了选择借款和租赁融资外,应逐渐转向直接融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方式来融资。由于目前国家对债券融资限制条件多、程序复杂,因而直接融资应首选股票方式融资。虽然这种方式融资程序复杂,制约因素较多,但融资金额大,风险低,能较好的满足中小企业发展时期的资金需求,提高其进一步举债的能力。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一旦进入发展阶段,风险投资公司的创业基金就逐步推出,转向证券市场。就这一点而言,我国推出的二板市场将为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潜力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提供了有利的融资条件。

中小企业成熟期的特点是信息不对称较少,企业经营风险相对减少,盈利水平较高。融资渠道得到拓宽。在这一阶段,中小企业会逐步走向扩张,即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开展资本经营,扩充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在这个阶段,中小企业除了上述融资方式外,还可采用下列三种方式融资:一是股权置换,即以自己的股票作为现金支付给目标公司股东来收购目标公司。其具体方式是由买方企业出资收购卖方企业全部或部分股权,卖方股东取得现金后认购买方企业的现金增资股;或是由买方企业出资认购卖方企业全部或部分资产,而卖方企业股东用以认购买方企业的增资股。这两种方式下,双方股东都不需要另筹现金便可实现股权置换。二是杠杆收购,即通过增加买方企业的财务杠杆去完成并购交易行为。它是买方企业通过举债来获得目标公司的产权,并从目标公司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偿还债务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买方企业用以收购的自有资金往往小于收购总资金,其大部分资金(一般70%―80%)系举债所得,贷款方可能是金融机构、社会个人甚至是目标公司股东,贷款以目标公司资产作担保,并由目标公司产生的现金流量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三是买壳上市,指的是非上市公司通过购买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权,达到控股水平之后,对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资产结构、智力结构等方面进行整合,以实现间接上市的一种企业重组行为。

五、融资结构决策

中小企业融资时,必须要高度重视融资风险的控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的融资方式。企业高额负债,必然要承受偿还的高风险。在企业融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条件,企业所承受的风险大不一样。比如,企业采用变动利率计息的方式贷款融资时,如果市场利率上升,则企业需要支付的利息额增大,这时企业需要承受市场利率风险。因此,企业融资时应认真分析市场利率的变化,如果目前市场利率较高,而预测市场利率将呈下降走势,这时企业贷款适宜按浮动利率计息;如果预测市场利率将呈上升趋势,则适宜按固定利率计息,这样既可减少融资风险,又可降低融资成本。对各种不同的融资方式,企业承担的还本付息风险从小到大的顺序一般为:股票融资、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债券融资、银行融资。

企业为了减少融资风险,通常可以采取各种融资方式的合理组合,即制定一个相对更能规避风险的融资组合策略,同时还要注意不同融资方式之间的转换能力。比如,对于短期融资来说,其期限短、风险大,但其转换能力强;而对于长期融资来说,其风险较小,但与其它融资方式间的转换能力却较弱。

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常常会面临财务上的提高收益与降低风险之间的两难选择。那么,通常该如何进行选择呢?财务杠杆和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通常要考虑的两个重要问题,而且企业常常会在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与避免财务风险之间处于一种两难处境;企业既要尽力加大债务资本在企业资本总额中的比重,以充分享受财务杠杆利益,又要避免由于债务资本在企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重过大而给企业带来相应的财务风险。在进行融资结构决策时,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是:只有当预期普通股利润增加的幅度将超过财务风险增加的幅度时,借债才是有利的。财务风险不仅会影响普通股的利润,还会影响到普通股的价格,一般来说,股票的财务风险越大、它在公开市场上的吸引力就越小,其市场价格就越低。

第7篇: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范文

    我国证券市场近年来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瞩目。1995年之前, 深沪两地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仅为310家, 证券化程度(上市公司股票市值/ 国内生产总值)为7.89%; 到1997年底上市公司数量已增加到745家, 总市值为17529亿元, 证券化程度达到23.44%; 进入1998年之后, 公司上市的数量和规模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即便如此, 一方面仍有众多企业在千方百计地寻求上市而未果; 另一方面, 业已上市的公司被市场和各级地方政府看成是珍贵的资源, 即使长期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也被作为一种“壳”资源得到保护和买卖。对此, 人们不禁会问: 中国证券市场上难道有免费午餐吗?证券市场难道是一个聚宝盆吗?

    依照经济学的理论, 证券市场大体上有三种功能。其一是融资功能。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筹集投资所需的资金。企业的融资来源一般可分为内部和外部融资, 外部融资又可进一步划分为间接和直接融资。直接融资主要是由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组成的, 它们均是通过证券市场来完成的。其二是信号功能。证券市场为经营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一种信号。这也就是说, 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会影响经营者的投资决策。一方面, 证券市场是企业的一个融资来源, 股价的变动会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 另一方面, 如果经营者的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证券市场对企业价值的估价变动会影响现有股东的利益。因而, 经营者的投资决策必须考虑证券市场的反应。其三证券市场充当公司监控的传媒。作为公司控制市场, 证券市场对经营者的行为构成了一种外部约束机制 (相比之下, 公司董事会则是一种内部约束机制)。股东除去在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上“用手投票”, 还可以在证券市场上“用脚投票”。公司的经营绩效不佳可能导致证券市场上的并购, 或者通过证券市场收购股权争夺公司的权。同时, 作为一种融资市场, 证券市场通过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而影响公司治理结构(Samuel, C.,1996, a,b,c,d)。 

    除此之外, 证券市场在我国现阶段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 那就是为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服务。党的十五大把证券市场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并将成为国有企业未来摆脱困境的出路之一。只有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上述固有功能, 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我以为, 这一点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运用证券市场的主要目的。

    从证券市场的功能来看, 如能有效地运用证券市场, 其收益是巨大的。那么, 这是否意味着对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主体(stakeholders)(股东、经营者、债权人及雇员)来说只有收益而勿需付出成本呢?如果企业上市需要付出成本, 那么为什么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会出现上市公司供给(接近)无穷大的局面呢?为了限制证券市场上的这种过度供给, 现阶段不得不依靠政府控制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来解决。看来上市公司至少现阶段 (一定程度上) 在证券市场上的确能享受免费午餐。

    上市公司能得到近乎免费午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它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功能发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目标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我国发展证券市场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二、证券市场与企业融资

    融资是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的最主要动机。对一家要进行投资的企业来说, 可供融资的来源是多重的, 其中包括: (1)内部积累, 即依靠业已实现的一部分利润作为投资的来源(提取的折旧费也可归入此类)。(2)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务, 虽然这两种方式形式上不同, 但它们都构成企业的债务。(3)发行股票, 它进一步又可分为发行新股和配股, 它们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并不表现为企业的债务, 而是一种资产。这三种融资来源或融资方式也被分别称之为内部融资、债务融资和股票融资。

    面对不同的融资方式, 企业经营者应该选择哪一种呢?传统的企业融资理论认为, 在既定的投资决策条件下,企业经营者的目标是寻求最佳的金融结构,实现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本企业的金融结构对投资者有最大的吸引力。但如果假定资本市场充分有效地运行,那么企业的金融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这也就是说,企业的金融结构选择不会影响它的市场价值。据此可进一步推论:当需要融资时,企业对任何一种融资方式都没有特定的偏好,各种融资方式是完全可替代的, 因为任何选择都不会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这就是著名的莫迪利亚尼-米勒定理。

    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则认为, 由于资本市场是不完善的, 不同融资方式的成本有很大的差异, 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融资成本(Harris, Raviv, 1991)。对企业内部融资来说, 在不考虑税收的条件下, 融资成本实际上是一种机会成本。如果企业的内部留利不进行投资, 可以转作其它用途, 如分配给股东, 存入银行, 购买国债, 转借给其它企业, 等等。因此, 它的成本是资本市场所要求的税后利润率, 这种税后利润率既可能是向股东支付的股息率, 也可能是资本市场的利率。

    对企业的债务融资而言, 融资成本是由以下各部分构成的: (1) 利息率; (2) 企业财务恶化或破产成本( Bernake & Campbell, 1988)。(3) 举债的人成本。和内部融资相比, 后两项是债务融资的额外成本。此外, 如果经营绩效不佳, 企业在借贷市场上根本就得不到所需的资金。

    至于股票融资的成本具体包括: (1) 股息率。 (2) 股票发行的交易成本。 (3) 税收成本,股票融资需要支付红利所得税, 而债务融资支付的利息通常是免税的。(4) 发行股票的负动力成本。和股票融资相比, 债务融资存在着一系列收益。由于经营者不是企业100%的剩余索取者,他们有动力从事企业价值非最大化行为。而通过债务融资可以约束经营者的这类非最优行为。其一, 在经营者持有企业股权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企业债务融资比例的增加会提高经营者的相对投资份额,增加经营者的工作动力。其二, 股票融资需要企业支付红利,债务融资需要企业支付利息,但利息支付具有强制性。这就减少了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剩余留利和折旧费之和),经营者从事企业价值非最大化行为的活动余地缩小(Jensen,1986)。其三, 和股票融资相比,债务融资使企业的破产概率上升,经营者所受到的压力加大,为避免破产风险,经营者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奢侈消费。这些都有助于缓解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了人成本, 从而构成了债务融资的收益。债务融资的成本和收益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在这种意义上, 股票融资的成本相对增加。(5)发行股票的信息不对称成本。在经营者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因此外部投资者通常会把新股票发行看成是企业质量恶化的信号, 相应的低估它们的市场价值( Myers & Maijluf, 1984)。经验研究显示: 当一家企业用债务回购股票时, 该企业的股票价格会上升; 反之, 当它通过发行股票来偿还债务时, 其股票价格会下降。

    从理论上来说, 很显然内部融资的成本最低, 股票融资的成本最高, 债务融资的成本介于两者之间。正是这种融资成本的差异决定了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顺序是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票融资。发达国家企业的融资方式的历史和现状均已证明了这一点。例如, 1981-1991年间,美国公司新投资的74.7%来自于内部融资。此间,股票融资的比例为-11%,这也就是说,企业回购的股票数量大于企业发行的股票数量。进而, 上市公司平均每18.5年才配股一次(Samuel, C., 1996,b)。

    发达国家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本身并不能指导我国现阶段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长期以来, 我国不存在证券市场, 国有企业只能依赖内部融资和债务融资; 而负债率过高又是困扰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企业注重股票融资有着其客观的必然性。然而, 经济学理论和发达国家的现实却向我们证明了一点: 股票融资是要付出成本的, 并且其融资成本高于其它融资方式的成本。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国有企业的股票融资成本状况, 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司上市的欲望。

    (1) 理论上上市公司需要向股东支付红利。它具体表现为股息率, 即使公司没有向股东支付对公司也是一种成本, 只不过是股东放弃了现在获得红利的机会, 以便将来获得更多的红利。红利实际上转化成了一种股权。股息率的水平一般应该高于债券利息率或银行存款利率, 因为股票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在证券市场上, 股息率表现为市盈率的倒数。从融资成本的角度来看, 新股发行的市盈率比市场市盈率是一个更为符合实际的指标。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大致在14-15倍左右。假定上市公司上市前的盈利数据真实, 或对未来的盈利预期符合实际的话, 股息率大致7.15-6.7%之间。显然, 这一水平低于借款利率。

    公司上市之后, 如果经营不善导致股息率降低, 股价应该相应的下降。而股价的下降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大股东通过内部控制机制对经营者进行惩罚(如撤换); 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导致被敌意兼并者收购, 结果也将对经营者予以惩罚。而在中国证券市场上, 这类机制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下文我们将讨论原因)。结果是上市企业一旦完成新股发行之后一般就不会再关注二级市场上其股价的变动, 除非为了以高价格进行配股或者保证内部职工股顺利上市。最终, 许多企业的股息率降致零或负数的水平。例如, 1997年深沪市场上市公司中, 每股收益低于0.1元的公司占15.43%。就这些企业而言, 说它们通过证券市场免费融资是决不为过的。

    (2) 股票发行的交易成本。这是企业需要付出的一项真实成本。然而, 我国目前二级市场股价与一级市场股价的差异较大, 新股一般是通过上网发行, 只有极少一部分认购资金能够中签。认购过程中需要把巨额认购资金冻结一段时间, 这部分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在很多情况下足以抵消发行股票的交易成本并有余。

    (3) 红利支付的税收成本。这是企业无法逃避的一项成本。在我们的日常观念中, 红利税是由股东支付的, 似乎与企业无关。但如果我们清楚企业本身就是股东的, 这种税收自然就构成了企业的成本。但在这里需要指出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税收有关的另一种现象: 虽然中央政府对上市企业和非上市企业的税率已经统一, 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 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要对上市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其结果是客观上上市企业的税负低于非上市企业。综合起来看, 上市公司并未承担额外的税负。

    (4) 发行股票的负动力成本。对现阶段的国有企业来说, 无论是债务融资还是股票融资,经营者的动力没有明显的区别。其一, 经营者基本上不持有企业的股权, 债务融资谈不上会增加经营者的相对投资份额。对国有上市公司而言, 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二, 在政府既是企业债权人(通过国有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又是最大股东的前提下, 选择何种融资方式都不会对经营者的行为和工作动力产生重大影响。因而, 从企业的最大股东(政府)角度看来, 发行股票的负动力成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5)发行股票的信息不对称成本。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的条件下, 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 信息不对称要导致股票发行对企业的市场价值低估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 企业的债务融资是在真正意义的市场上进行的。假如贷款人不是根据企业的“质量”发放贷款的, 那么投资者对企业选择不同融资方式的动机和能力也就无从进行比较。这也就是说, 哪些企业能够获得贷款并不完全取决于它们偿债能力的高低; 当然, 哪些企业上市也和其“质量”缺乏必然的联系。第二, 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必须为自己的投资决策负责。反之, 投资者根本无法根据经营者的融资决策判定企业的“质量”。这也是判定投资者队伍乃至证券市场质量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准(张维迎, 1997年)。显然, 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还不满足这两个条件。当然我们也就看不到证券市场对发行股票企业市场价值的低估。现实中, 许多上市公司正是通过发行股票偿还其原有的债务的。例如, 1997年底上市公司股东权益较上年增长了36.66%, 负债总额增长了10.64%, 由此使上市公司整体负债比率比上年度下降了5.26个百分点。这表明上市公司通过发行新股和配股所募集的资金相当一部分用于偿还了债务(刘郎, 曹桂香, 1998年)。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否则的话, 那就意味着上市公司用高成本的资金替代了低成本的资金。

    综合以上各项,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融资成本是极低的。除去红利支付之外, 上市公司基本上勿需付出额外的成本。况且, 红利水平的高低对公司又是无约束力的, 致使相当大一部分公司实际上是近乎免费融资。尽管我们现在还难以对其进行量化, 但有一点应该是可以确认的: 相对于债务融资, 这是一种较低成本的融资来源。由此也解释了为什么国有企业对股票融资拥有近乎无限大的需求。

    三、证券市场与经营者的投资决策

    与企业融资理论相对应, 企业投资理论也在发生变化。基于莫迪利亚尼-米勒定理, 传统的投资理论认为, 只要投资的预期收益高于资本成本, 企业就能获得所需的资金, 因为各种融资方式是完全可替代的, 当内部融资发生波动时(源于经营状况的变化), 企业完全可以不受约束地靠外部融资来弥补。即使没有股票融资渠道, 企业也可以通过债务融资来解决。在这里, 证券市场与经营者的投资决策没有必然的联系。

    而现资理论则接受不同融资方式的不可替代性, 所以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的波动会导致企业投资水平的波动; 同时, 证券市场的股价变化会影响经营者的投资决策。不过, 在经营者投资决策的最主要决定因素上, 不同投资理论模型的见解略有差异(Samuel, C., 1996d )。一类理论模型认为, 经营者的投资目标是寻求销售额、雇员利益、报酬、市场份额等指标的最大化。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条件下,经营者的行为有很大的自主性,它们受所有者和市场的约束较小。经营者的自主权大小取决于证券市场所强加给它们的最低利润约束程度。所谓最低利润约束是指企业投资收益水平不得低于某一点, 否则经营者将会受到证券市场的惩罚(如, 降低报酬、解雇、企业被兼并等)。高于这一点之后, 经营者的投资决策是完全自主的。这类见解可称之为经营者投资论。另一类理论模型则认为, 经营者的投资目标是寻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市场对企业价值的估价是决定经营者投资的最主要因素。由于信息不对称, 发行股票会使企业价值被低估, 只有当投资收益高于股票融资成本时, 经营者才应该利用股票融资渠道。这类见解可称之为信息投资论。

    不论是经营者投资论还是信息投资论, 它们都承认证券市场对经营者投资决策的约束, 只不过对约束程度的高低有不同的看法而已。简单说来, 证券市场对经营者投资决策的影响有如下机制。

    (1) 股票价格的波动会改变企业的资本成本。当股市处于熊市时, 尤其是市场的市盈率较低时, 无论是发行新股还是配股都会提高股票融资的成本; 相反, 企业的融资成本会降低。

    (2) 过多或过少的运用股票融资, 或者改变原有的融资来源结构会改变市场对企业价值的估价。这一点上文已经提到。

    (3) 股价的波动会对经营者构成压力或动力。如果市场认定企业的某一项投资是不合理的, 股价便会下跌。结果可能是, 大股东通过董事会撤换经营者, 敌意兼并者会乘虚而入, 经营者持有的股票价值下跌, 经营者的报酬降低(如果经营者的报酬水平与股价挂钩机制的话), 等等。

    理论上正是证券市场的这种信号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经营者的投资决策。那么, 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经营者的投资决策与证券市场的关系如何呢?

    首先, 经营者的经营目标并不是寻求股东利益最大化, 而是自身利益和职工利益的最大化, 对国有上市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尤为如此。因而, 投资决策与证券市场的信号无关。其一, 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 企业的经营者和职工可以按照一级股票市场的发行价购买10%的社会流通股。在一级市场价格与二级市场价格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 这种优先购买权是一笔巨大的收入。这也是为什么企业经营者选择上市的主要动机之一。其二, 股票融资的低成本促使经营者根本勿需考虑投资收益问题。股票融资的成本之低使得企业可以用股票融资来偿还债务, 或干脆存入银行获息。例如, 截至1998年4月15日对深沪市场已公布年报的546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其中411家公布了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的统计表明, 在尚未投入项目的资金中, 有132家公司补充了流动资金, 有141家公司存入了银行, 有24家公司购买了国债, 有5家公司购入证券, 有38家公司归还了贷款, 另有23家公司转作其它用途(上海证券报,1998年)。更有甚者, 某些上市公司把募集的资金用于改善职工住房和经营者的奢侈性消费等等。其三, 经营者随意更改招股(或配股)说明书所承诺的投资计划。一些公司对投资项目的失败乃至年度亏损不做任何实质性的解释。

第8篇: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企业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只有资金正常流动,满足企业经营需要,各种生产要素才能有效配置,企业才能为股东创造利润,为社会创造价值。企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一次次“融资-投资-再融资的过程,融资方式决定了资金的成本及可使用期限,只有选择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并与企业规模及发展阶段相匹配的融资方式,才能产生最大效益。

一、融资方式介绍

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个渠道。

一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主要是指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主要包括企业留利资金及沉淀资金。

1.留利资金

留利资金是指企业创造的利润中,除去向所有者支付的报酬外如向股东支付的股利,企业自行留用的剩余利润。企业利用留利资金融资不但可以减少债务资本、降低财务风险,而且利用留利资金融资不需支付代价、资金成本低。因此,留利资金融资是企业融资方式中成本最低的一种。

2.深沉资金

沉淀资金是指企业计提的折旧在固定资产更新期限到来之前处于闲置状态的资金。企业利用沉淀资金可使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但应注意资金的使用期限,如果折旧期结束时不能按期回收沉淀资金,则会影响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

二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即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部分,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方式。直接融资是指企业进行的首次上市募集资金IPO)、配股和增发等股权融资活动,所以也称为股权融资;间接融资是指企业资金来自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等债权融资活动,所以也称为债务融资。

1.股权融资

私募。私募主要是指投资机构对企业的发展前景看好而进行股权投资,并通过上市、转让或并购的方式在资本市场退出。

2国内上市。企业在国内上市可以能过IPO和借买壳上市两种方式,IPO即首资公开发行股份并上市,目前可选择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由于IPO要求较为严格、上市成本相对较高,部分企业还可能通过收购上市壳公司实现借壳上市。企业要实现借壳上市,或买壳上市,必须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壳公司,通过并购,取得相对控股地位,进而对上市壳公司进行清理和内部重组,逐步实现上市目标。

3海外上市。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主要目的地有香港、纳斯达克、纽约、新加坡等证券交易所,另有少量的企业在伦敦、法兰克福、韩国、加拿大等地的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国内企业海外上市主要有红筹和直接上市两种方式。红筹是指在海外一般为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香港等地注册用于上市目的的壳公司,壳公司在境内收购用于上市的企业和资产,以海外壳公司为主体申请在海外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企业选择红筹上市方式需经商务部、外管局等机构审批。直接上市是指国内企业直接向海外的证券交易所申请挂牌上市。国内企业海外直接上市需要经过中国证监会的审核才能向海外证券交易所申请挂牌上市。民营企业海外上市多选用红筹方式,由于国有企业海外设立壳公司存在较多的法律障碍,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大都采取直接上市的方式。

4海外收购上市。国内企业海外上市还可以采取收购海外已上市公司的方式。这种收购方式在实践中大致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收购海外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如海尔在香港收购中建数码;另外一种是收购OCBB场外柜台交易市场、Pinkheets粉板市场等市场内的挂牌公司。

2.债务融资

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企业最经常使用的融资方式,一般要求企业有比较好的商业信誉、稳定的现金流、足够的资产抵押或者可靠的担保。

2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是指我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短期融资券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进行审批,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人发行,不对社会公众发行,只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

3资产支持证券。即资产证券化,是将非流动性资产转化为具有更高流动性的证券,然后向投资者出售。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用于偿付证券本息和交易费用,即有资产支持的证券AB。由于交易结构复杂,涉及主体较多,目前发行资产证券的企业均为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难以使用这种融资方式。

4信托计划。信托计划是指委托人基于对信托投资公司的信任,将自己合法拥有的资金委托给信托投资公司,由信托投资公司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的行为。

由于信托计划仅限于私募,且不能超过200份,因此募集资金额不会过大,成本也比较高。此外,信托计划的投资流动性较差,所以比较其他融资方式难以吸引融资。

4发行债券。企业债券是指企业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规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期限较长,资金使用自由,购买债券的投资者无权干涉企业的经营决策,现有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不变,债券的利息还可以在税前支付,并计入成本,具有“税盾的优势。目前,襄樊市企业申请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成本的/3可申请政府补贴。

5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期限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兼有债权和股权的双重性质。可转换的公司债券应当记载公司债券转换为公司股份的条件及方法。持有人有权在规定的条件下将公司债券转换为公司股份,由债权人变为公司的股东。

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条件较为严格,仅限于上市公司。

二、企业融资应坚持的原则

一融资规模适度原则

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是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首要问题。筹资过多,不仅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导致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下降;还可能导致企业负债过多,无法承受偿还的困扰,增加经营风险。相反,如果企业筹资不足,又会影响企业投资计划及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二资本结构合理原则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来源的构成及比例关系,其中债权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构成比例,在企业资本结构的决策中居于核心地位。最佳资本结构是指能使企业资本成本最低且企业价值最大,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积极性的资本结构。企业价值最大化要求降低资本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强求低成本,而不顾筹资风险,筹资风险太大同样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企业的资本总成本和企业价值的确定,都直接与现金流量、风险等因素相关联,因而两者应同时成为衡量最佳资本结构的标准。

三融资期限适宜原则

企业融资按照期限来划分,可分为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企业究竟是选择短期融资还是长期融资,主要取决于融资的用途和融资成本等因素。从资金用途来看,如果融资是用于企业流动资产,由于流动资产具有周期短、易于变现、经营中所需补充数额较小及占用时间短等特点,企业宜选择各种短期融资方式,如商业信用、短期贷款等。如果融资是用于长期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这类用途要求资金数额大、占用时间长,因而适宜选择各种长期融资方式,如长期贷款、企业内部积累、租赁融资、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等。

四充分权衡收益与风险原则

收益与风险始终是相伴的,企业融资在取得收益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充分权衡各种融资方式下的收益与风险,尽可能做到融资总收益最大化,而融资风险最小化。

.测算预期收益及潜在增值服务

企业在每次融资之前,应预测本次融资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最终收益,收益越大往往意味着企业利润越多。同时,由于各种融资方式的特点不同,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和投资者时还应考虑是否能给企业带来资金以外的增值服务,如是否有利于企业的上市准备工作,是否有利于企业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化,及是否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和知名度。

2.测算融资成本及潜在风险

企业融资成本是决定企业融资效率的关键性因素,企业选择融资方式前应测算各种融资成本。融资成本具体包括两部分:融资费用和资金使用费。融资费用是企业在资金筹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向中介机构支付中介费;使用费是指企业因使用资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报酬,如股票融资向股东支付的股息、红利、发放债券和借款向债权人支付的利息。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行为所导致的企业不同的融资结构,与控制权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企业控制权即对企业的影响力,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警惕各种融资方式存在的潜在风险,如控制权转移等。融资结构具有明显的企业治理功能,它不仅规定着企业收入的分配,而且规定着企业控制权的分配。比如在债权、股权比例既定的企业里,一般情况下,股东或经理是企业控制权的拥有者;在企业面临清算、处于破产状态时,企业控制权就转移到债权人手中。由此可见,控制权转移依赖于股权与债权之间一定的比例构成,而这种构成的变化,恰恰是企业不同的融资行为所导致的。因此,管理者在进行融资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各种融资方式的特点,精确计算各种融资方式和融资量对企业控制权会产生的影响,这样才能把企业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五把握最佳融资时机原则

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只能适应而无法左右外部的融资环境,比如,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企业可能不适合发行股票融资,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或其它方式融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寻求并及时把握住各种有利时机。由于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受宏观经济状况及市场整体情况的影响,企业融资决策要有超前性。为此,企业要及时掌握国内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条件,以及可能的各种变化趋势,以便寻求最佳融资时机。

三、融资方式选择

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要综合考虑战略定位及所处发展阶段、成本承受能力、还款、企业控制权问题和分红能力等,再结合不同融资方式的特点,来选择适合本自身发展的融资方式。

一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

.经营状况良好的大型企业

对于经营状况良好的大型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强,经营业绩稳定,可以选持的融资方式较多,应根据融资成本及资金可使用期限来选择融资方式,可以进行低成本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相结合的方式融资。

2.经济实力和盈利能力较好的大中型企业

具备较好的经济实力和盈利能力、治理结构规范的大中型企业,满足发行股票并上市条件,可在主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不仅可以筹集到长期稳定的资金,还可以增加企业知名度,提高企业竞争力。

3.发展前景好的高科技类中小型企业

对于有较好发展前景的高科技类中小型企业,选择私募或在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上市是较好的方式。这类处于高速发展期,具有短期上市的可能性,深受私募喜爱,上市前进行私募股权融资是较好的选择。治理结构规范的高科技企业也可选择在创业板上市,通过发行股票融资不仅可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的长期资金,有助于企业快速作大作强,同时也避免了企业通过大规模债务融资而增加财务风险。

4.初创期的高科技型中小企业

处于发展初期的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业绩不稳定,难以取得银行贷款,也不满足发行公开股票并上市融资的条件,风险投资基金是主要的融资方式。

5.其他企业

除上述四种类型外的其他企业适宜选择债权融资,可以通过寻找可供抵押的资产和可靠的担保,努力增加自身银行信用以争取贷款融资。

二企业各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选择

一般而言,企业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企业初创期、企业成长期、企业成熟期和企业衰退期,企业各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选择如下图:

1.初创期的融资方式选择

初创期,企业的经营风险最高,企业的融资战略安排应是关注经营风险,尽量降低财务风险,初创期适宜权益资本筹资,建立牢固的财务基础,以保证企业的生存和未来发展。由于初创期企业盈利能力较差,投资有完全失败的潜在可能,因此风险投资者在其中起很大作用。风险投资者之所以愿意将资本投资于企业,是因为预期企业盈利能力会出现高增长。初创期企业一般不宜采取负债筹资,因为初创期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风险很大,债权人出借资本要以较高的风险溢价为前提条件,从而企业的筹资成本会很高。另一方面,初创期企业一般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应税收益,利用负债经营不会给企业带来节税效应。因此,初创期的企业,应采用以维持企业生存、降低企业风险为宗旨的防御型融资战略,即一方面可以争取获得股权资金、风险资金、创业基金以及抵押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社会支持体系,获得政府的资助,如财政补贴、无偿资助、税收减免等。

2.成长期的融资方式选择

企业进入成长期后,将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需求,因此,企业迫切需要打通融资渠道,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资本储备。由于这一阶段公司的产品已经经受了市场的考验,而且公司经营已相对比较稳定,通过自身积累,拥有了一定自有资金的规模,这时的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融资能力。因此,企业可以从较广泛的潜在投资群中搜寻出新的筹资对象,并且融资渠道扩宽,不仅可以从银行和金融机构取得贷款,还可以从社会募集资金,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方式进行融资。

3.成熟期的融资方式选择

成熟期的企业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企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金,银行和金融机构也愿意向企业提供贷款,融资变得相对容易,且成本也降低。为合理避税,提高企业利润及盈利能力,企业可通过短期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

4.衰退期的融资方式选择

进入衰退期后,由于企业原有产品的市场萎缩,销售增长率开始下降,企业的现金流入减少。同时,企业对于现金的需求下降,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基本满足企业自身的需求,这时企业一般依靠内部资金积累,并寻找新的机会和利润增长点。盲目的进行融资,仓促的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行业,最终会导致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将企业推向破产,因此这一时期不易进行大规模融资。

参考文献:

[1] 贺书婕译.《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

[2] 钱晓明.如何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筹资方式[J].经济师.200.05.

[3] 陈艳.关于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问题的建议[J]. 会计之友.2009.3.

[4] 吴瑕.《融资有道――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操作大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0.

第9篇: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企业融资 风险 内源性融资 外源性融资

一、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

融资是指企业在发展扩张中筹集所需资金的行为。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部融资,主要是指利用企业自有资金(留存盈利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部融资,主要是指向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债券,使之转化为投资的过程。

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它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时,企业才会转向外源融资。一般说来,外源融资分为两种: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直接融资方式主要有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间接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信贷融资即向银行借款。

二、不同融资方式下的风险分析

(一)内源性融资风险

内部融资由于占用了企业的自有资金,有可能影响企业的资金运转。尤其是当企业处于创业发展阶段,需要大量资金进行研发或投资时,内部融资是很难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因而不利于企业抓住时机发展壮大。

另外,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所以,资金的稳定性和规模难以保证。

(二)外源性融资风险

1.股票筹资风险

目前,股票筹资已日益受到企业重视,但如果利用股票筹资决策不当,就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如股票发行量过大或过小、筹资成本过高、时机选择欠佳及股利分配政策不当等。股票筹资分为普通筹资与优先股筹资。对企业来讲,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普通股筹资风险较高。

由于普通股筹资中的股利不能在税前扣除,所以,普通股筹资越多,企业所缴纳的所得税越多;当增发普通股时,增加新股东,势必会加剧股权分散化,从而降低企业的控制权,老股东权益相对受到损害。另一方面,原股东对企业已积累的盈余具有分享权,这又会降低普通股的每股净收益,从而可能导致普通股市价的下跌;企业发行新的普通股,可被投资者视为消极的信号,从而导致股票价格的下跌。就优先股筹资风险而言。由于优先股需要支付固定的股利,且不能在税前扣除,若发行数额过大或当盈利下降时,优先股股利可能会成为企业的负担,若不得不延期支付时,则会影响企业信誉和形象。

2.债务筹资风险

企业利用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时,如果发行条件、债券利率、筹资时机等选择不当,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例如发行总额和债券发行价格过高,会给企业筹资带来困难;债券期限过长,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降低。债券利率过高会加重企业负担,利率过低又会影响债券的吸引力。

而且由于债券需到期还本付息,当市场利率下降或企业经营不景气时,无疑会加大财务风险,严重时会导致资不抵债。

3.银行借款筹资风险

(1)不能偿付的风险。如果企业借款数额过大,将降低企业的流动比率,可能出现不能偿付的风险。

(2)降低信用等级的风险。无担保信贷如果不能及时偿付,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筹资能力,从而产生降低信用等级的风险。

(3)担保变卖损失风险。如果有担保贷款不能按时偿还,银行有权变卖担保物,如果以低于担保物价值的价格出售担保物,则企业会遭受较大损失。

(4)利率变动风险。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利率的波动不可避免会带给企业较大影响。

(5)汇率变动风险。这是指企业在利用外币筹资时,因汇率变动而使企业遭受损失。所以,在利用外币筹资时应分析具体情况慎重决策,尽量选择硬通货作为结算方式,分散所借债务的币种,最终达到筹资成本最低的目的。

三、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防范

(一)进一步完善民营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加强民营中小企业经营管理

如果民营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企业治理机制,内部管理就会混乱。在加强民营中小企业治理方面,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日本作为企业最大的债权人――银行机构,在日本企业融资和监控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许多大企业治理模式为“主银行控制主导型”,银行作为企业的大股东和债权人,在治理企业中居主导地位。这种以银行为主导的公司治理机制,便于企业与主银行之间大量信息的充分交换,以便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因此,民营中小企业应建立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民营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具有良好的管理素质,不仅应在产品结构、质量、经营效果等方面切实统筹规划,而且应在资金的筹集、归还、利息的支付等方面严密安排,使企业不会因举债过多而增加利息负担,也不会因举债不足或延迟使企业丧失良好的经营机会。只有这样,民营中小企业才能在注重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逐渐完善企业治理结构,通过确立民营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不断提高融资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民营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究竟是以股权融资还是以债务融资为主,除了受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外,还受国家融资体制的制约。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资金需求程度不同,所选用的融资体制也不相同。不同的融资体制规范着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制约着企业的融资形式和取向。

相对于债务融资而言,股权融资是另一种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虽然股权融资的融资成本较高,同时还需承担一定的发行费用。但企业的融资成本,不仅包括会计成本,还包括机会成本。相对于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是企业决策行为的主要依据。从我国情况看,民营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所花费的机会成本是很高的。现实中企业根据对未来市场变化的预期,制定了相应的产品开发计划,但其所需资金往往受贷款规模的限制,等到银行逐级申报增加贷款规模批下来以后,也许市场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使企业失去一次有利的投资机会。可见,我国银行贷款的“时滞”增加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机会成本。所以,如果有条件,企业可以优先选择股权融资。

对股权筹资风险防范而言,要加强民营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是防范股票筹资风险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经营管理,增强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能更好的吸引投资者,从根本上规避股票筹资风险。对债务融资风险防范而言,主要是利用财务杠杆确定负债比率,在企业资本结构既定的情况下,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相对降低,扣除所得税后,可分配给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就增加,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蕾.浅析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商业研究,2005(13).

[2]胡林.企业融资与银行信贷风险防范.金融时报,200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