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画画的创作思路范文

画画的创作思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画画的创作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画画的创作思路

第1篇:画画的创作思路范文

1.丝绸之路主题创作的初衷

(1)随着中国油画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到空前繁荣的阶段,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具有丰富创作思想的时代,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架上绘画大国”。我们要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这样的繁荣背后,我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热情及其高涨,中国丝绸之路文化是指散布在华夏古今地理文化空间的各种政治、经济、宗教、民族、文学、艺术交流的自然与人工开掘的交通道路。清华大学张国刚教授在《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一文论述“古代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则与丝绸之路有密切的关系,以致后世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交流通道称为丝绸之路,而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丝绸之路的产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伴随着共建21世纪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的提出,启发了我在具有历史空间张力的情境下进行创作的艺术构想,立足于当代的社会现实,从重大层面给予深刻的人文关怀,对历史发展的重大脉络和遗存进行自觉追寻,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形式语言展现丝绸之路的人文情景。

(2)探索艺术语言,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讲诉历史,在此重大历史题材赋予艺术价值,事实上从丝绸之路开启之后,中西方的文化发生了碰撞和交流,中国的造纸术也随之传播出去,西方的民族传统也与中国的文化产生化学反应,拜火教,伊斯兰教、雅利安、古希腊、佛教、波斯、摩尼教、突厥、察合台、俄罗斯文学在此地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交织在一起,出现了文化混血的现象,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2.中西方文化碰撞及形式语言的探索

在表现历史题材的主题创作中往往采用写实的手法,以写实的手法来还原历史,实现历史再现眼前,然而除了写实手法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语言来表现,中国绘画的韵与西方绘画的写实慢慢的融合起来,中西油画的融合是中国油画秉承着传统文化下艺术家们的民族情结,同时又吸取了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形式美的形式语言因素,增强了现代意味和形式语言的感染力与西方表现绘画产生共鸣。在丝绸之路的油画创作中结合中西方的绘画优点进行探索和实践,同时对丝绸之路丰富的文化背景下创作中对人物的设定和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利用当代人的眼光去讲诉丝绸之路上人物的精神状态,然而在创作的过程中形式与内容融合不恰当,这是我的创作难点之一,在中国传统艺术共同的遵守的创作方法和审美标准很难跳出来。因此,我在创作过程中不能完全的照搬外来文化,我们的创作应该建立在自己民族的文化之上的,现在很多艺术家意识到这一点,并在积极的探索,而不是简单的复制。但是在丝绸之路的文化基础上,在寻找突破点的同时,如何融汇中西,创作出新的图式,是我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如今对丝绸之路这一传统文化资源的兴起与日俱增,与过去不同现在画家从个性化的艺术理念出发,结合传统文化,研究传统文化图像是许多画家的创作选择,赵培智就是这样的一位画家,生活在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新疆,在赵培智的创作中可以体会到他对新疆人文的独特表现方式,他和许多当代艺术家一样,是从写实具象的路子走向画坛的,在他的创作中逐渐吸取抽象因素,摆脱客观物象的束缚,转而更注重感觉赵培智一直致力于新疆本土人文的情怀的表达,他的作品表现的重点在笔触,笔触又不脱离形的塑造,笔触甚至强化了形。从他的作品我也借鉴了笔触在创作中的表现力,利用流淌的笔触来讲诉丝绸之路文化的历史变迁,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服饰的研究使创作的人物更加鲜活,同时在处理背景的时候加入了敦化壁画的元素,促使整个画面更有张力,因为丝绸之路文化主要是宗教文化当时的传播,整个人物置身于敦化壁画的空间之中,画面后方的胡人在画面起到承托的作用,这样在表现的内容上更加丰富。在形式感上在深入探究,画面下方的牦牛很好的打破了画面的平衡。

3.通过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的研究对中国油画发展的思考

在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创作形式语言的研究,在中国传统文化主题创作的发展道路上应该寻找更多的可能性,西方大国在文化与经济上的扩张,已经构成了世界性的文化态势,这种态势必然造成文化单一化的问题,所以中国油画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中国的油画艺术决不能以西方的价值为核心来划定范围和制定评价标准,丝绸之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也是为了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从事艺术工作者来说,在人文精神和艺术语言俩方面都要以自己内心情感为依托更多关注形式语言的研究,为创造具有时代气息和鲜明个性的特征的中国油画做出努力。

第2篇:画画的创作思路范文

公司里女员工因请产假换了一批又一批!冯娜可真不简单,一干就是10年。她的观点就是趁年轻先赚钱,只有赚足了钱才有能力更好地养育下一代。10年她积累了不少财富,房车什么都齐全了,可30几岁了还没生孩子。一向尊重她观点的老公这回可着急了,因为年龄大了生育会有一定的危险,于是软硬兼施把她“拉回了家”。

一晃三年过去了,女儿已经两周,虽然现在不愁吃不愁喝,老公又有个稳定的工作,可是冯娜总感觉缺点什么。在一次同学聚会上,看着一个个事业有成、飞黄腾达的同学谈笑风生,她心中忽生一丝惆怅:眼看就要成为四十岁的人了,天天在家看孩子,做家务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如果再不抓紧时间干点什么,到时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会越来越难,且时间长了就会与创业脱节,与别人拉开创业阅历的差距。

冯娜回到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公说:“等孩子上幼儿园了,我也要去工作。人生短暂几十年,要想有辉煌的人生,活得更有意义,就必须学会创造,不能碌碌无为,否则人生就没有了价值观,生活就会变的没有滋味,没有光彩。”

一天冯娜带孩子去书店买儿童识字及古诗类书籍,在书店前面的报刊点无意中看见一本杂志上写着“在家创业月入万元”的字样,特别是“在家创业”几个字触动了她的心。说心里话,几年没上班了,若要按时按点地去工作,再像以前那样受管制,还真有些不适应。她想:何不学学自己创业,自己当老板。以前是被别人领导,也尝尝领导别人的滋味。什么都做过,也不枉费人间活一回。为了清楚这项目,冯娜买了致富创富、营销类杂志一大摞回去研究。

回到家后,一有空闲冯娜就翻阅那些杂志,寻找好的项目。通过比较冯娜发现有个适合自己的项目,那就是天津蓟县李老师的雨轩金丝沙画项目。这个项目投资不大,且保险,只需先交两幅画的原材料押金即520元,做好画交给对方验收合格后他们会付给460元的加工费,还退回520元的原材料押金。有了第一次合作的成功,以后做画就免收原材料押金了。再有就是做画也不必有绘画基础,只要会拿笔写字就可以。做画流程也并不复杂,只需踏图、刷胶、粘丝、上沙四个步骤即可完成。画做好后对照一下样板片看看是否合格,若没什么异样到邮局邮寄给李老师就可以了。

冯娜觉得这个项目很可行,和李老师通过电话后得知像她这样在家看小孩没法过去学习的创业者,函授同样也能学会。第二天她就到银行给李老师打了款。几天后,冯娜接到了李老师邮寄来的一个木箱。她打开按清单清点里边的教学资料和教学光盘,一样不少。于是冯娜在家一有空闲就按照光盘的演示和资料的说明做画。五六天后,冯娜终于把两幅画做完了,与样板片对照了一番觉得没什么两样,就到邮局给李老师邮了出去。

一周后冯娜就接到李老师打来的电话,告诉她两幅画全部合格,并让她把帐号告诉他,他好把两幅画520元的材料押金和460元的加工费共计980元给她打过来。如她同意的话,他顺便把下一批订单活给她发过来。李老师并告诉她,以后经验丰富了,也可以组织身边对沙画项目感兴趣的人去做,这样还可以从中赚取几十元的手工费差价钱。

如今冯娜手下做画的人多达40个,每天取画送画的人络绎不绝,冯娜因此忙得不可开交。她严把质量关,加工后的产品没出现残次品。对自己的成功,她有体会地说:“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即在家创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赚钱,还能带动他人创业致富。我这条路走对了、走准了。

第3篇:画画的创作思路范文

一、在识字教学中写词句,提早起步

读中感悟,读中习作应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又不能太复杂,低年级读写结合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应该想办法把这个过程简单化,在读写之间架设一条自然美观的桥梁,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过桥。

1.扎实掌握汉语拼音,增加识字量,为提前读写创造条件。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来看,将其功能定位在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上。为了使学生扎实掌握汉语拼音这一工具,我们放慢了拼音新授的步子,降低了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而且,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学生逐步由看拼音读课文向看汉字读课文过渡,采取最后过渡到读纯汉字的课文。

2.多种渠道,进行积累性读写训练。积累语言是运用语言的前提。因此,在一年级上学期,我们主要进行积累性读写训练,课内、课外同时进行:(1)课内读读、说说、背背、写写,巩固积累。(2)课外多读多背,多方积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以课堂为纽带,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利用教材以外的知识火花来引爆课文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课文只是微微地打开了一个通往知识世界的窗口,以激励其阅读的兴趣。(3)就文取材,进行理解性读写训练。入选到我们教材的文章,题材广泛、体裁广泛、内容广泛,在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写作技巧、文笔文风各方面都堪为后学垂范。

在实验中,大量的识字、丰富的积累使学生有了写的欲望,我们为学生精心挑选了丰富多彩的图片,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自由读写课上的听记、摘抄、看图写话,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随着课题实验的深入开展,凡是搞这项实验的教师,无一例外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教师尝到了这项实验的甜头,看到了教学改革的希望,进一步坚定了信心。

二、在阅读教学中写句群,夯实基础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阅读途径,运用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写作途径。而读写结合的基本途径是“从读知写,从读带写”。在低段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相机对学生进行写句群的训练,并通过写句群训练进一步巩固阅读成果。具体做法如下:

1.尝试“句群训练”。叶老说:“读懂课文主要在于透彻理解,而透彻理解就是反复玩味语文。”所谓玩味语文,旨在揣摩作者是怎样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锤炼自己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借鉴课文中作者运用语言的表达方法,从积累语言转化为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从书面语言转向个体语言。学生是语言训练的主人,语言训练的基本思路之一,是在学生读懂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转化为一定形式的个体语言。所以,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首先要在教材处理上,由侧重于书面语言转向于个体语言表达方式。

三、在多种形式导引下写段落,学会模仿

我们知道读写结合是以仿写起步的,仿写是读写结合的最基本形式。仿写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模仿,通过模仿这一心理活动使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了。所以,在低中年级的教学中,我们选择一些可以模仿的训练点让学生进行多种段式的仿写,以达到培养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目的。让学生凭借从书本中得来的感性材料,重组语言,说话写话。

1.抓住文中的重点段落,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

2.抓句子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

3.感悟典型段落,仿段落方法。

作文的仿写,简单地说,就是对照范文,仿照范文进行写作训练。这种方法的训练,借鉴范文的某些特点学习运用,对学生的作文有直接指导作用。它能够使学生从仿写的过程中领会写作的内容、写作的方法,为独立创作、进行命题作文奠定基础。

四、在自主构图中放飞想象,广开言路

在自主构图中放飞想象、广开言路是根据低年级儿童喜爱画画,想象丰富,好奇心强的特点,将画画与说话、写话有机结合的一种学习方法。它从激发绘画兴趣入手,先画后写,以画促写。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吾手写吾心”,激励学生把作文“写活”,使写作真正成为“童心、童真、童趣的流露”,还作文教学以本色,为逐步平稳过渡到直接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4篇:画画的创作思路范文

留给空间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9—0041—01

幼儿喜爱绘画是天性。他们有其超乎寻常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观察方式,凭着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能画出使人倍感亲切并且纯朴、天真的好作品,往往标新立异、别具一格。幼儿美术教育就是要充分提高其审美能力,借以开发儿童的智力,促进其艺术个性的发展。

但是,目前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只开设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和科学教育课程,教师没有系统学习美术教育,没有美术教育的理论课程,难以较好地把握幼儿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从而有效地指导幼儿的教学实践。因此,幼儿美术教师需要不断学习、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我认为做好幼儿美术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感受艺术之美,激发绘画兴趣

幼儿美术是三——六岁左右小朋友的美术活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从绘画的角度来说正处在涂鸦期,是正在感受美术工具和材料、画笔和纸之间的关键时期,这时候最适宜的就是给他们较大的笔和纸,让他们任意地去涂抹,充分地感受颜色、感受自己涂抹的效果,激发兴趣。

幼儿对绘画本身有兴趣应该是非常可喜的,学习美术以后不自信、不喜欢了,我们就要进行分析,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与孩子发展水平可能有一定的差距,造成孩子的畏惧心理;二是同伴间有比他画的水平更高的,他的自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基于这两点,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教授的内容与方法,是不是适合孩子。如果不适合,就应该重新考虑。

二、了解构思意图,给予精心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开始画画时,他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构思上,为了表现自己的想法,就会和其他小朋友交流。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了解孩子的意图,要用提问、提示等方法积极引导他们开阔思路,帮助他们有目的地画画。

三、及时发现困难,给予耐心帮助

在孩子画画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会遇到诸如如何下笔、怎么画、我要画些什么,画什么内容才能让大家觉得我画的好看等等问题。例如,有一次一个孩子在画刺猬的时候,她画了一个黑团,我怎么也不理解,就走上前去一问,才知道她是想画一只刺猬。于是,我就建议她在黑团上画几根直线,前面再画一个尖尖的嘴。这样,一只活泼的小刺猬就出来了,看到这个孩子开心的小脸,我也觉得画面更有童趣了。

四、适时给予鼓励,增强绘画信心

教师在幼儿绘画的巡回指导中,要积极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同一题材,幼儿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思路都会有很大的不同,不要要求幼儿画得一模一样,如果发现作品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就要及时给予鼓励、赞许,以增强其信心,让幼儿获得进步与成就感。

例如,在画“我是奥运小健儿”的时候,有的幼儿就想到要画一个跳绳的、做操的、跑步的人物形象,他们用不同的动作和画面来表现运动小健儿。这时,教师就应及时地对他们进行鼓励、表扬,正面评价,增强信心。

五、留给表现空间,激发想象能力

在幼儿美术教育改革过程中,每位老师都遇到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不想让孩子依葫芦画瓢。首先老师要相信孩子是有表现能力的,要给孩子表现的空间,允许孩子独特的、大胆的、有创意的表现。

第5篇:画画的创作思路范文

1991年开始发表漫画作品,在《讽刺与幽默》《中国漫画》《幽默大师》《喜剧世界》等漫画刊物及国内各报刊发表漫画千余幅,二十多次在国内漫画展赛中展出和获奖。近年开始主攻肖像漫画,研究肖像漫画的理论及表现形式。

第二届CCTV名人漫像超人冠军;

作品《奥尼尔》获2007年第6届自由漫画联盟网络国际漫画节肖像漫画银奖;

《名人漫像》入选2007年山东省第二届漫画大展、入选浙江、山东漫画联展;

2008年作品《吴静钰》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嘉兴国际漫画展,成为全国仅入选的3幅肖像漫画作品之一,并被蒲华美术馆收藏。

2008奥运会前夕,受人民日报社《讽刺与幽默》报邀请,为产生的奥运冠军画肖像漫画,作品除发表于奥运专版外,同时编入《笑看群雄———中国历届奥运冠军漫画肖像大全》一书。

从小会执笔时就开始喜欢画画,书本上满满地都是涂鸦,代表学校参加各种书画比赛并获奖。绘画,一直是冯刚的梦想。后来参加工作,在一次报刊的漫画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这次经历鼓舞他继续了自己的漫画之路。

冯刚的漫画题材丰富,表现风格多样,他笔下的单幅、四格、新闻漫画、幽默漫画、插画等都非常精彩。近年来则专攻肖像漫画。肖像漫画是漫画艺术中的一个门类,不仅需要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还要有很强的再创作能力和表现力。冯刚潜心钻研国内外顶级漫画家的作品,汲取借鉴东西方人物绘制的思路和方法,创作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名人漫像。他笔下的人物特点突出,表情夸张,形神俱佳。

冯刚漫画的表现手段也很多样,水墨、油画、粉彩都有涉及,让平常人们觉得简单的漫画变得小而精悍,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厚重。他的代表作油画漫像《爱因斯坦》,是一幅让人触目惊心的震撼之作。爱因斯坦的头像与蘑菇云融合,面对自己推动的发明带来的灾难,眼神中是震惊与无奈、忏悔和自责。作者创作这幅漫画的思路,则正与我们观看时的感想相反。他了解了爱因斯坦和原子弹的故事,将感受融入画面的创意,从而产生了这幅杰作,让这种复杂的情绪第一时间震撼观众。

第6篇:画画的创作思路范文

初见张永旭,感觉他的人和他的画气质颇为相似,言谈间,经常时不时的出神儿,说起自己的画,倒好像独自进入到自己的异想世界,终于才开始滔滔不绝起来。画画于他来说,“就像会唱歌的人生下来就会唱,单纯直接,虽然有人为了一些商业上的事情把它搞的悬乎奇悬,但我相信画画并不是那么复杂、高深的事情。”

画画没有规矩方圆,画我所想,张永旭从不在题材、形式上“耍花样”,只是踏实的画自己的画儿,这是张永旭的固执和坚持。画如其人,张永旭的画面体现出的一贯的出奇的天真正是他内心的写照,想必定是一个十分“纯粹”的人。“我没有过多的欲望,简单的食物、简单的生活就可以让我满足。”

张永旭貌似儿童式的绘画中,风景题材一直被他所钟爱,没有阴郁的灰调子,沉闷的色彩;有的是单纯直接的表达,纯粹明快的色彩。他所画的东西一直是平时生活中的真实所见—弥漫天际的夜色;点亮天空的光束;远处起伏的小山;硕大饱满的果实;小人儿们清澈见底的神情……这些都让人陶醉其中,不禁回想过往,又省思当下。当你站在人生每个选择的路口,何时能抛却一切顾虑、杂念,只为心之所向?

“我喜欢画画,也喜欢摄影,拍摄也并不是为了记录什么东西。我觉得摄影有一种东西是画画代替不了的,感觉摄影是一个很伤感的东西。你拍下来以后它就成为历史了,它就是纯粹记录的,你过半年以后或者是一分钟以后它就成为历史了,就是说一切将会结束,这是让我感觉特别有意思的,我很高兴我能把两者结合起来。”也许,这就是此次展览作品《重生》的创作初衷吧。在《重生》系列中,与以往对于田园和城市化的关注不同,张永旭转而进行一个民族内在文化的深刻反思。他将事先完成的油画与现场或历史中曾经的图像形成一种“构图”的关联,利用摄影将二者合一,仿佛“重生”在艺术和现实世界中的实现,在对往日时光的缅怀中又憧憬着未来。看似简单的拼接形式背后,是艺术家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警示大家应该更多地关注一个国家的内在文化与历史,这是十分沉重而发人深省的。

在我看来,任何极致的东西都有截然相反的两个方面,张永旭将自己对社会的省思隐含于画中,褪去简单的形象、丰富的色彩,表面的生涩、天真被一种沉重的责任感所代替—“我觉得有一种责任,我必须要传达一种责任,我期望能被观者看到,这个画的元素虽然你看到的是简单,但我想说的却是很严肃的事情。”

“我觉得艺术是比较超然的,超越个体之上的。艺术离不开情感,需要一些个人化的东西。但是它很少关注社会的东西,很少关注大家的力量,集体的力量。”留美多年后,面对中国艺术过度“吃洋货”进而造成的“山寨现象”的尴尬局面,张永旭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要建立自己的信息体系,否则的话我们的现状永远得不到改变,因为我们的山寨太多了,并且正逐渐习惯于这种模式的复制。时尚或风格应该是起到引领作用的东西,而绝不是一种“忠实的”跟随。

第7篇:画画的创作思路范文

“误区”之一――角与功利主义的出发点。从家庭来看,有些家长在培养孩子绘画兴趣时,总以为请上名师指点,将来方能成为画家;也有些家长无视孩子的兴趣,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趁早学画画为将来工作找出路。学校里一些教师为了参赛“出成绩”,让一些学生在“创作”中拼凑大组合,画画满,形象复杂,让人看了直觉得累。笔者曾目睹过一次幼儿现场作画大赛,每位“小画家”身边几乎都有一位教师具体指点,有时恨不得越俎代庖,而大赛的组织者则以为只要教师不动手帮学生作画就行。更令人瞠目的是,一些大赛中的“评委”对儿童画知之甚少,经他们评出的获奖作品有些不仅远远脱离儿童实际生活,甚至纯属抄袭,这样的导向让儿童画的教学之路该何去何从?无论何时,作为教师都要小心地呵护儿童可贵的自我创造的火花。

“误区”之二――高难度的内容。一些美术教材中的内容存在一种多而难的趋向。比如,小学美术课本中的一堂手工制作课,教师备课时需要花45分钟才能作出一件作品,试想如此高难度的练习内容学生怎么能在一堂课内完成呢?书店里大量出售的儿童简笔画参考资料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简笔画一旦成为孩子的“参考”,往往会阻碍儿童个性的发挥。笔者曾看到一个儿童画了一只红头老虎,当时觉得不可思议,孩子是这样解释的:没能吃到小白兔而发火的老虎头是红的。

“误区”之三――追求统一的刻板教法。4至10岁儿童常把绘画看作是一种游戏,是一件好玩有趣的事。随着儿童年龄的变化,儿童画内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些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过于苛求形状的准确,学生作业时,教师严格规定画面内容的大小、多少和构图的位置,不允许有不完整的形象出现。还有些教师不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作品中的求异性,给教学带来遗憾。笔者曾听过一堂《画小鸡》的美术课,教者请学生画各种姿态颜色不同的小鸡,结果全班只有一位学生画了一只黑色小鸡,其他学生都画成黄色的小鸡,这时教师应及时鼓励这位学生,可结果恰好相反,教师把画成黑色小鸡的同学批评了一顿,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这样被压抑了。

可见,以功利主义为出发点,整齐划一的刻板教法严重阻碍了儿童画教学的健康发展。儿童画教学要走出上述种种“误区”的关键在于克服儿童画教学中的成人化倾向,换言之,必须还儿童画教学以“儿童化”。

对策之一――细心呵护童心意趣。儿童绘画一般是指十岁以内孩子们的绘画。儿童绘画是孩子们纯真心态的自然流露,是表达其思想情趣的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儿童画教学中教师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看儿童画应以童心去与孩子们交流,以稚气去和孩子们产生共鸣。当儿童表现出现强烈的求知欲时,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细心地呵护孩子的童心意趣,给他们创设绘画的良好环境与氛围。教师可带他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他们观察生活、记忆生活的能力。在创作一幅幅美妙的儿童绘画的同时,增强儿童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对策之二――从生活中汲取营养。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和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给了孩子“六大解放”后,儿童才会对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通过绘画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孩子注意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而不是用成人的目光去所谓“提炼”生活,更不能因此阻滞孩子的思路。笔者曾辅导一个6岁的孩子画画,他在画板上精心涂抹了各种大小不等、颜色各异的格子,可别人却看不出他画的是什么东西。经他解释我才知道这幅画画的是他家里的一块地毯。于是笔者稍加提示后让他自己修改,画面内容不仅丰富而且容易读懂了,该作品后来在大赛中还得了奖。所以,教师应让孩子随心所欲地构图和造型,尝试各种技能手法,绘制出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

第8篇:画画的创作思路范文

朱光荣(以下略称朱):我也意识到四十岁以后应该是一个画家成熟期的最好阶段。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四十岁到五十岁这段时间要奋发起来,把自己的个人风格定下来,因为这段时间不进取、不努力,可能到五六十岁会后悔。我比较注重在这个阶段怎样强化自身。我是从事中国人物画的,人物画历代以来都以“成教化、

助人伦”为目的。我想在我的人物画里面,总体来说,应该既体现引人向上、积极奋发、不断进取的(入世)一面,又追求一种淡雅、闲逸、悠然(出世)之高古情怀。而现代人物画里面则更多地表现当代人物的精神风貌,我想在我的画里用不同于古代人物画的构成方式去表现它。相对来说,线条是我的长处,我在美院国画系读书时线描人物也是自己得分的强项,我所师从的老师王孟奇、卢延光都是用线的高手,而且我也很喜欢陈老莲、任伯年这些线条大师,通过不断地临摹和学习,我在他们身上学了不少用线构成的技巧。在人物画里怎样把线画到极致,成为我的追求。我既师法古代名家名作,也注意向现代名家学习。像王子武的线描人物就非常精湛,他画笔下的齐白石、曹雪芹的线条,确实是一个高峰,让人很难逾越,真是望尘莫及,是我学习的榜样。而在进行线描探索的同时,我也想在水墨方面有所突破。我的现代水墨人物画的构成基本上是以营造浑厚的、冲击力强的画面为主导,着力表现现代人的精神状态,体现中华民族深沉、浑厚、博大的精神。我尽全力在画面里表达和追求这些目标,虽然还不完善,但我会继续进行探索。定了方向,还得花几年,甚至数十年,才能悟道,但我有这个追求。我不像美院、画院的专业画家有较多的时间专门从事绘画创作,我还在政府部门任职,只能用业余时间来搞创作。但是,我觉得只要有追求,有目标,在这个寻觅的过程中,任何经历都会成为我艺术人生中重要的创作源泉。

张:我觉得你的创作基本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现实主义创作,而相当一部分作品则是以表现古代文人

雅士为主,这种题材比较休闲、适意、抒情、轻松。这两类作品你觉得哪一种更适合你表达个人的心性?因为美术创作有两种,一种是主题创作,有很多非个人内心因素的影响;一种则纯粹是表现自己心性的东西。两种题材的画,你更喜欢哪种?

朱,我研究了一下美术史,最近美术界也有讨论,主题性创作重要还是不重要?国家也在提倡重大题材的选题创作。但是我看了一下艺术大师们的从艺经历,包括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并不是每位都以主题性创作来立世的,但也成为了大师。因此,我以为有的人适合去搞主题性大创作,笔墨为主题服务有的人则适合借水墨去抒发自己的性灵,笔墨为心灵服务。我个人的艺术创作更着重后者,以表达人的心性为主,追求体现自己面貌、内涵、思想、气质的绘画语言。我的古代人物画,反映的是内心的愿望,因为我的工作比较繁忙,身兼很多社会(协会)工作,要干很多杂事。但我在做了很多公益的、为人民服务的事情之后也体会到,跟这么多人打交道,从中得以观察人的思想,学习到不少人的智慧,收益良多。我想怎样把心得放进画里去,让更多的人产生共鸣,这就是我的作画动机。我的画面里表现的闲适、避世的主题,希望观众在生活中品味“退后一步、海阔天空”的人生哲理。人在生活当中有积极进取的一面,也有后退一步的需求,像弓一样,有张有弛,这也是对我们心灵的一种调节、一种爱护。我的画面画得这么悠闲也正是自身内心的渴求,因为我的工作忙,才更想放松,更追求放松,放松以后才能静悟到更多道理。

张:我看你的画册里有一幅照片,书房里面有很多书。我个人很留意青年画家注不注意看书,因为书里有很多营养,也会决定画家的思想,还有修养。我想了解你平时喜欢看什么书,书对你创作思想观念的形成有什么帮助?

朱,我觉得看书是一种遗传吧。我的父亲是教授,他每个星期都要去书店看书、买书,我也秉承了他的

习惯,从小每个星期喜欢跑一趟书店。以前是买画书,现在看书、买书的题材广泛了很多。我的家里、画室里、办公室里都藏满了不少各类书籍。

张:特别欣赏你有很多书,因为有些画家画室是没有什么书的。

朱,我认为书真能给你很多营养,而且越是多看不同的书,你的收获就越大。胸中藏有万卷书,下笔必有书卷气,这是毫无疑问的。我喜欢看的书一种是大家画册,有几个大师的画册我是一见必买的,象山人、任伯年、倪瓒、浙江、陈老莲,我觉得这几个是我个人最理想的学习楷模。现代艺术家里面,王孟奇老师的画册是我很喜欢的,还有陈钰铭、袁武,我觉得他们在人物画领域里钻研得很深,在他们画册里可以学到很多技巧。当然,也少不了画山水的陈平与何加林。平时也有留意看他们的影碟,因为一直没有机会看他们作画,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在影碟里看到他们运笔运墨的方式,很受启发。还有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等老一辈大家的画册也不错,常读常有新感触。

张:除了美术方面,在别的范畴,如文学及其它的书有没有经常看?

朱:当然有,一种是艺术大师的画语录,我很喜爱,其中有很多智慧。另一种是古人的散谈式的文章,像《幽梦影》等,我很喜欢,因为我画古代人物画必须要贴近古人的心境,贴近才能画出他们的感觉。另外一些出色的散文、古典文学、哲学、美学、历史、人物传记、奇谈杂论等,也是我的至爱。我在书店看到对我有用的书,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近来我还开始了每天做笔记的工作,把当天看到、感受到的东西记录下来,总结一下,反省一下,我觉得这对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也是很有帮助的。

张:现在画画的人越来越多,年轻画家也越来越多,而且条件和上一代人来比更为优越,必然是竞争越来越多。你有没有想过在构图、笔墨语言、表现方式方面有意与别人拉开距离,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朱:在我的现代人物画里面,我以饱满的构图为主,运用焦点透视,采用线条和块面相结合、积墨和泼墨并用的方式。当然,和别人不一样还是我作画的最大追求,逐步营造自己绘画的个人面貌很重要。而我的古代人物画,无论工笔写意,则都爱采用放笔直取的方式,不起稿,形随笔走,笔笔相生,多运用散点式构图,追求传统笔墨的新效用,讲求意趣、心境。像最近创作的几幅横幅构图的画,各方面的专家、藏家反映还不错,将传统里面的一些精华,融入现代作品的创作之中,别有一番意味。其实传统中有许多好东西,我们现代人放弃了,很可惜。但你如果意识到,把它学过来,为你所用,可能就会更大地激发自己 创作水平的提高。在现代人物画的创作上,我也注意到有很多年轻画家都画得非常好,像方瑞、陈朋等,有不错的个人追求,我还是有考虑避开他们的长处,另辟蹊径的。广东画坛营造深沉画面的作品缺乏一些,我想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

张:我觉得你的画受北方的影响更大些,南方的影响少一些,跟你接触北方画家比较多,老师也是北派风格的有关吗?

朱:最近方楚雄老师接受采访时说岭南画派画家的眼光不要只局限在岭南地区。总结一下我们的前辈,像关山月、黎雄才、赖少其、杨之光,他们的创作营养其实是来自北方更多一些。像杨之光老师,如果不到北京认识徐悲鸿,其作品也不一定是今天的面貌。关山月老前辈也因为和很多北方画家有交往,从傅抱石身上、从很多北方画家身上受到了影响。我在关山月美术馆看了他一幅画,就很佩服关老先生,他和傅抱石合作《江山如此多娇》后,创作了一幅作品,完全是傅抱石的风格。把自己的东西全部去掉,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敬的。将近50岁的人了,还可以把自己的东西抛弃,学习更优秀的东西,真不容易,到最后他成功地树立起自己的独特风格。画家必须有这种敢于扬弃自己的过程,才能更进一步提高自己。因此,近两年我受几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博士朋友推荐,参与了北京一些知名艺术媒体主办的展览和活动,和全国各地画界朋友有了更多的交往。艺术交流上的南北交融,令眼界有了进一步的开拓,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受益匪浅。

张:我觉得一个画家的风格,个人的技法、修养,到了一定的时候,和画家的心境很有关系,心境决定表达的东西。你现阶段的心境是怎样的,你喜欢画休闲的、古代题材的作品,和你的心境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朱:画如其人吧。人家说我画的人物很像我自己,是在画自己,其实我是在画自己的心声罢了。

张:也有些画家并不知道自己想画的到底是什么!

朱:我觉得画和文章一样,必须表现你的明确追求,表达自己对人生观的一种看法,体现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因为画画是在平面上做文章,所以必须把你所思所想加起来,然后放进去!

张:浓缩了很多个人思想在里面!

朱:我和专业画家不一样,真羡慕他们天天都能画画。我画画的时间不多,所以不算勤快,只能追求作画时个人心绪的表露,也有点学了王孟奇老师吧,我认为他是个散淡型的画家。他认为平时看书、睡觉、看电视、画画、写字等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作画也应有劳有逸,我很认同,也觉得无法把自己绷得太紧来创作。当然很勤快的画家也有我很钟爱的,像李伯安、卢延光、陈钰铭都是公认非常勤快的画家。将他们与刘二刚、王孟奇这种散淡平和的画家相比,我觉得以我辈资质,取一个折中可能更好一点。一边倒的做法确实也不大好,画画和思想也最怕一边倒,人家说什么你就做什么,我认为这是人生之大忌。即使是老师说的话,我也会思考一下,到底他说的话是否符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每每要想清楚才去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很重要,必须对自己有很清醒的认识,自己要做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如何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我30岁刚结婚的时候和夫人说过,我的艺术人生历程应该是这样的:30岁到40岁尽量什么都去画,着重打好各方面基础,在实践中尽量吸收多一些营养,以广学博取为主;40岁到50岁是确立个人风格的时候,在这10年里必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50岁到60岁是如何强化这种语言,使其做到更深化、更极致;60岁以后我要画自己的感觉,希望复归稚拙。像齐白石、黄宾虹在七十多岁间突然悟道出来,用几十年的手上劳作和不断充电来造就更大的成功,确实是我辈的学习典范。因此,我要求自己尽量把人生安排得紧凑些,分阶段从生活中吸取营养,从书本上学习知识,然后根据自己的习性,逐步提炼出自己的艺术创作语言。

第9篇:画画的创作思路范文

教学目标:

1.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各种图形充分的展开想象,进行添加,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欣赏以及相互交流、启发,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通过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学习利用随意形想象、添画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教学难点:

巧妙结合已有图形的特点,添加成生动有趣的形象。

学情分析:

线条本身是极富表现力的,让学生了解它的丰富变化及其运用线条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范画和绘画用具。

学具: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引趣:

播放课件,欣赏由线条制作的动画短片,引出画面构成元素的问题。

出示线条的多种表现方式方法,直线、曲线、浪线、虚线、折线、粗细线、断续线……

揭示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情趣导入为主,首先体验线条强大的表现能力和千变万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讲授新课:

1、游戏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玩个绘画游戏,怎么样?

2、画线游戏。

你来指挥,我来画,我们一起来随意画一条。要连贯画满画面。(师生合作共同画一条简单的线条)

3、想象练习:

同学们,我画的是什么?(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联想像什么。)学生汇报。(根据随意线条所组成的的图形,充分的展开想象)

教师生动形象的添画。(

教师演示。通过示范,使学生明白如何添画。)

4、研究探讨:

孩子们,看原本简单的线条中,竟然藏着那么多的宝贝。如果我们把这条线画的在复杂些,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好吗?让我们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的画满画面。(也可以闭上眼睛画)看这些随意的线条,所组成的图形中都藏哪些宝贝呢?根据随意线条所组成的图形充分展开想象。

1.请2位同学到前面把他画出来

2.请大家也来快速的找并画出藏在你作品中的那些宝贝吧。学生展开想象并把添画作品。下面请同桌互换作品。请帮你的同桌找一找,哪些他还不曾发现的宝贝。互换作品后快速的展开想象把同桌不曾发现的宝贝添画出来。巡视辅导。(即使纠正存在问题的学生作品,使学生明确画随意线条时应该把握处理好线条的疏密关系。)

5.欣赏:

你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的西班牙,有位名叫米罗的大画家。他也非常喜欢玩这种绘画游戏。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下他的佳作吧(电脑播放)。你能从画面找到些什么?我们的画和大师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强调构图及色彩的把握)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绘画游戏和恰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课件,拓宽学生思路。)

三、学生创作:

我觉得大家能创作出更漂亮的作品来,有信心吗?(有)。那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一场精彩的

“想象大比拼”。我们比一比谁能巧妙的利用随意线组成的图形,添加出最多,最生动有趣的形象。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电脑播放音乐,陶冶学生情操。)

教师辅导要点:

(1)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2)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3)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喜欢的表现形式,大胆创作出生动的画面。)

四、欣赏评述:

1.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欣赏

2.学生互相欣赏,简单说出自己的作品内容。

3.教师评述优秀作业。

总结:看,这些原本随意,甚至有些杂乱的线条,通过大家的联想、绘画,就变成了一幅幅漂亮的美术作品。难怪有人说:想象力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看来只要你敢想、敢做,就一定能收获更多的惊喜和成绩。

(设计意图:总结画面成功部分,学习他人的优点,交流意见。增进友谊和学习美术的兴趣。)

板书设计:

相关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