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范文

初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

第1篇:初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范文

现今的初中生物教学主要是围绕课堂教育进行,但是由于大多数课堂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以及在大学中的专业知识,最终完成了对于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景模式运用的探究,以便为教师的生物教学提供有效的方法。

关键字:初中生物;生物教学;情景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绪论

生物学与其他的学科有所不同,其主要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以及这些生物生存的环境,因此需要在以实验为基础的前提下,学会总结与举一反三。因此新课改之后的生物教学需要在学习基础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们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以及对于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笔者针对于现今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客观的提出运用情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与夯实学生们的生物知识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水平落后

由于生物学科对于学生的中考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时常表现出散漫的教学态度。有些教师上课只是念课本,下课实施题海战术。这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得学生对于生物学习产生厌倦心理。除此之外,由于师资水平的落后,很多学校的生物教师并不是本专业的毕业生,因此在教学中其知识讲解不够清晰,造成学生们知识掌握的散漫不成体系。

(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由于我国实行应试教育的时间较长,因此实施课改之后依然存在着生物教学中方法的过于传统。集中表现为两点,其一就是由于教师占领了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被灌输生物知识。其二就是生物实验开设过少。很对学校的生物实验课一般仅限于教师的演示实验用来服务于教师的导学过程。学生们缺少动手能力,不能形象具体的感受到生物的内部结构以及生理功能,因此对于生物的学习知识浅尝辄止,略懂皮毛而已。知识记忆的不扎实会造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或是考试过程中的知识点混乱与知识点遗忘。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景模式的运用

(一)将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占主体地位,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一般就是教师讲解与学生做笔记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对于老师讲解知识产生依赖性,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中,如果仅仅只是掌握教师在课堂中所讲解的知识,那么在课下做题的过程中将无从下手。只有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导地位,才能帮助学生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课堂的教学中可以运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知识基础,提出自己针对于本节课程中的疑问,从而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与小组间的交流,教师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起到引导学生正确思维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基因分离与基因组合的知识,从而学会自主的计算基因组合的概率等。为未来的遗传学的学习奠定基础,并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积极开展生物实验

由于生物知识有一部分是通过实验所得到的实验结论,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生物实验。例如在种子萌发的教学过程中,在生物书上仅仅是描述了一个实验,但是对于其理论知识并没有系统的论述。如果教师仅仅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的为大家讲解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会使得学生们对于种子萌发条件没有深刻的意义。因此可以进行为期两周的实验教学。首先根据实验中的内容积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对于做好的四个对照组教师进行集体保存,并在每次实验课中进行全班的观察,直至有种子萌发的现象产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最终得出种子能发的基本条件。这样的情景教学模式的创建可以使得在自己的动手过程中深刻的学习到生物知识,从而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学习,领悟生物学习的真谛。

(三)全面展现生物的内部结构

在生物知识的学习中,具有很多对于内部结构的知识。因此针对于学习内部结构的生物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现详细的生物内部结构。例如对于心脏的内部结构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并没有接触过动物的心脏,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模型为大家展现心脏的内部结构。像这样让学生们直观的观察到心脏的结构,可以有效的辅助学生们对于心脏结构的学习。为下一课对于血液循环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针对于较小的生物结构,我们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其内部的基本结构。例如对于细胞的学习,由于细胞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所以在最初的生物学习中很多学生会表现出不理解。所以运用多媒体可以为大家宏观的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这样一来学生可以真实的观看到平时无法观察到是细胞,同时可以根据动态图为大家展示质壁分离的实验,从而让学生们真正的理解细胞各个结构的基本功能。这样一来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转化为具体、主观的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生物学习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

(四)结合生活实际

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结合生活实际,根据不同的生活环境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种子的萌发以及深刻的了解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重要物质。因此针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教师主要是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教学只是的讲解,构建出与生活实际相同的教学情境。而针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植物的变化,但是很多学生会有饲养宠物的习惯。而这一部分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对于动物的基本结构与生物的主要特征的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积极的进行教学过程的调节。当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产生疑问时,应该运用生活实际中的事例进行讲解。

三、结论

根据现今生物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们的知识基础,构建学生们的知识导图。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娄继武:浅谈中学生生物教学[J].中华素质教育,2012,(5)

第2篇:初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说题内容;说题问题;说题意义

所谓“学生说题教学法”,概括地说,就是以让学生用“说话”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习题的审题与分析、解题的方法与思路、解题的过程与体会以及对习题的评价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说题”不仅是一种方法、形式的转变,究其本质是我们教师教育观念的一个转变。通过让学生说题,把学生从“被动听”推到“主动说”的位置,从而教会学生“会学习”。

一、说题内容

1.说猜想

让学生在解题前猜想该题的结果,一个学生一旦表达了某种猜想,他就会把自己与该题联系起来,会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便会主动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的发展,不会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更不会打盹或是开小差。例如,在讲解“无心插柳柳成荫”属于哪种生殖方式时,我先让学生猜想,究竟是属于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猜想,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以积极的求知状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并认真聆听老师的分析。

2.说思路

在习题课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能把题解出来,更应鼓励学生能大胆地把思考过程、解题思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对加强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如:在解遗传学计算题时,我依据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跟着学“说”到独立叙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主要采取以下两种形式:首先,说题意。理解题意是解遗传学计算题的关键。要求学生在审题时能够用自己的话阐述题意,以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其次,说思路,要求学生在解遗传学计算题时,能够用一定的生物学术语有理、有据、有层次地表达解题的思维过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让学生说思路比教师一味地讲解收效更佳。学生能自己说出思路,说明他弄懂了,而且培养了推理、概括能力;学生自己说思路,其他学生也易接受、易理解;学生自己说思路,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有了一个共同学习的环境,从而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学生说题教学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解题之前先思考、理清思路再解题的好习惯,还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说联想

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克服思维的保守和呆板,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说联想主要包括: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改、融会贯通的同类型解题规律等。如:初二生物有这么一道习题:“如果要使一颗苹果树结出5种不同品种的水果,最实用的方法是:A孢子生殖;B嫁接;C人工授粉;D有性生殖。”答案是嫁接,在讲解这道题的时候,首先,我让学生联想,无性生殖中除了嫁接这种方法还有其他哪些方法?然后,我让学生试着编题,“如果把这道题改编一下,让答案变成有性生殖,可以怎样

编写?”

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知识的整体性,还能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

二、说题应注意的问题

“说题”的目的是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所得、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因此实施时应该注意:

1.说题内容的灵活性、代表性和综合性

过难、过易都是不适宜的。应坚持的原则是:难度上――先易后难,程序上――先课本后课外,知识上――先点后面,广度上――先封闭后开放。切忌以偏概全。

2.说题主体参与的全面性

学生群体间有优、中、差的差别,个体能力又有强弱之分,因而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既保证人人参与又各有侧重。如:让优生完成说题的全部环节,后进生只说某一项或几项内容,或采取小组内分工与协作的形式,充分调动全体学生说题的主动性、积

极性和创造性,激发求知欲。切忌顾此失彼。

三、说题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题目的理解、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动态形成

3.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综上所述,在习题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进行学生说题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习题课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使“学生说题教学法”更加完善并上升到理论化的高度,还需各位教育同仁的帮助与自身的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后雄.新理念化学教学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第3篇:初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范文

中小学是价值观成长定型期。那么小的孩子纷纷奋力奔跑于星光大道,这局面的形成,不能说与此无关。

杜威说,学习是体验累积的过程,有些体验会关上一扇门,让人从此敬而远之,甚至避之唯恐不及;另一些体验则能开一扇窗,让学习者有动力也有能力去更多更深入地获取此类体验。教育的最高目标即“思维自由”,优质教育如同发电机,能创造源源不断、意犹未尽的体验原动力,驱使学习者不断拓展提升思维的速度,拓展思维疆域,自发自动地探索和建构新知。科学思维素养是人的基本素养,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是基础教育的重任,在课堂实施的探究教育,非课外的航模和机器人可以取代,也绝不可简化为每学期一两次的探究示范课。如果以“思维自由”作为人的核心素质,教育者就须借知识点的传播,去敞开可持续发展的体验之窗。科学课如果仅是向孩子们派发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碎片,投一石中一鸟,也可算合格——总比打不着的好,但如今聪明的科学老师已经在改用“一网多鸟”法了。

初中生物第一课,要讲生物的定义和判断标准。这种乍看内容浅显,不可能靠实验吸引眼球的概念课,我以为也只好“一石一鸟”地教完了事,直到遇见美国中学生物老师萨拉。

萨拉这样张开她的网:

“太阳——是活的么?”

“是活的!”“肯定不是!”两种声音同时响起,互不相让。另有一些小脸,左看看,右看看,不知所措。

萨拉让学生按主张分组。

主张“不是”的A组,站到教室左边。

主张“是”的B组,站到教室右边。

那些拿不定主意的C组,就先站中间吧。

5分钟组内磋商后,萨拉请A、B两组对阵,向C组发动攻势,让他们轮流逐个发言,尽最大努力说服C组加入自己一方。

孩子们使出了浑身解数。

A组学生:想想看,太阳怎么会是活的?它会喘气吗?会走路吗?会说话吗?会想事吗?

B组学生:植物是活的,你觉得它会想事还是会说话了?

A组学生:哈哈,猪笼草就挺会“想事儿”的,粘苍蝇吃还不聪明?

B组学生:太阳会发光发热,没生命的东西,比方石头,就不会发光发热!

A组学生:嘿,煤一点着不也会发光发热,你不会认为它是活的吧?(有人小声附和:还有微波炉!)

B组学生:太阳是恒星,恒星总有一天会“死”,变成白矮星和黑洞什么的,既然会死,现在想必是活着的嘛!

A组学生:手机要没电了咱们还说它“死了”呢(英语里没电用“dieoff”这个词),难不成你觉得你的手机这会儿是活的?

A组学生:生物都会繁殖,太阳可不会生小太阳!

B组学生:谁说生物都会繁殖,骡子会吗,狮虎兽会吗?会吗?

……

C组渐渐分化着,不少学生加入了他们赞同的一方。但也有不肯轻易屈从的中坚分子。他们觉得谁都有点儿理,但都还不够充分。

一个C组小姑娘严肃地问:你们争太阳是不是活的,“活”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才准备鸣金收兵的对阵双方顿时又来劲儿了:

A组学生:活的就要会呼吸,会繁殖。

A组学生:会新陈代谢!

B组学生:活着要和周围有能量交换。

B组学生:会死的东西才算活着!

……

萨拉不失时机地收了网:争论的焦点其实不是太阳,而是“活”的判断标准。你A组的“活”,是生物学标准,他B组的“活”,是天文学标准。

到这一步,萨拉才辅以实例,引用刚才提到的一些观点,给学生们掰扯生物学关于“活”的几条标准。可一说到“能够繁殖”这条标准时,争上了瘾的孩子们又逮着机会了:

“是生物就会下崽儿吗?那骡子跟狮虎兽它们只能算非生物喽!”

被逼得“走投无路”的萨拉笑着“投降”,反手又传一招:科学分类标准本来就是人定的,大自然那么复杂,人定的条条框框难免会有漏洞,有例外!

透过课堂活跃的表象细思其效,不由暗暗一惊。萨拉这张网捕到的“鸟”里,生物学的生命标准不过是最小的一只。不管她是否明确意识到,初中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正在这样叽叽喳喳的课堂上迅速拔节——

一是对联想能力和类比推理的训练。学生们相互反驳的那些理由,成人会觉得太过浅显幼稚,尤其一脸坏笑,咬住“骡子和狮虎兽”不肯松嘴的那小子,简直是成心钻牛角尖!(太阳不能生小太阳和骡子不能生小骡子不是一码事儿,他准保一清二楚!)但此类牛角尖儿中却有真意,即从两个相距较远的“类”中迅速抓出共同点(比如骡子和太阳都不能繁殖,手机和太阳都有能量耗尽而“死”的可能),作为类比推理的起跳台。这种远距离联想配合类比推理,正是许多创新的开端。比方理查德·道金斯从基因的复制和传递联想到文化的传播,并推出“拟子”这个和基因一样可拼接可突变可控制人们“表征”的文化传播单位概念;再比方从折纸艺术推演出来的折纸数学,就解决了如何将巨大的太空太阳能电池板收贮在航天器狭小舱体里这一技术难题。

二是对传统科学观的挑战。传统的看法,科学是在前人的圣殿上添砖加瓦,岁月流逝,殿越筑越高,而先前的殿基牢固而神圣,不可动摇。可一旦把辩论纳入眼界,风景就完全不同了。燃烧反应、天体运行、人类起源、遗传奥秘,综观科学研究,可不是常常分化出两个或两个以上观点对立的群体,通过辩论争取科学界、百姓和官方的支持么?辩论可能一方胜出,暂时成为听众眼中的绝对权威。胜出的认知会被写入教科书。但科学争论又往往没有永恒的胜出者,也总会有不能完全被说服的“C组”人士。就算写入教科书,也不是盖棺定论,新证据会带来新质疑,毫不客气地挑战荣登教科书的成论。争论双方可能“两输”(如对于光的性质的争论,主张是波的和主张是粒子的都不曾获胜,而由“波粒二象性”论者收拾局面),也可能“双赢”(达尔文学派和孟德尔学派曾有过多年争战,最后才发现两家人可进一家门);戴了多年“输家”帽子也未必永世不得翻身(如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被否定了总有上百年,但近年来却在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中强势回归:控制基因表达的甲基化过程可为外界环境所改变,且这种改变是可遗传的)。课堂辩论微缩了人类科学曲折前行的历程,这种“不确定”的体验,比“确定”的知识点更重要。

三是面对争议时溯源的思路。不少科学争论和社会学争论纷繁万端,但若追根,显露出来的正是初始判断标准上的差异。不要说初中生,就是成人社会,也每每惑于热闹激烈的表象而理不清根源。比如美国关于是否允许干细胞研究的政策之争,在医学、社会伦理学和宗教界都引发了大规模口水战,而症结就是一个“作为科研材料的干细胞是否算‘胚胎’”的判断标准问题。如果只将干细胞视为具有分化功能的细胞,那么利用干细胞培育治病救人的器官就并非不道德;如果干细胞算是胚胎,伦理学家或者宗教人士的“杀人论”就必占上风。这个基本判断标准不确定下来,争论双方的谩骂和激愤全是浪费时间和感情。

溯源这种思维的“乖”,言语教不来。这有点像小婴儿照镜子:起先他以为镜子里是个小伙伴,翻到镜子背面又找不到,此时告诉他“这是你”,他可听不懂,只得让他自顾自地翻。但翻多了,朦胧体验积累起来,他就能发现人与影像间那种“像忧亦忧,像喜亦喜”的对应关系,直至恍然大悟:“镜子里原来是我呀!”学生也是这样:非得不断积累参与此类争论的体验,才能渐渐学会绕过面红耳赤,绕过热闹表象,将剑锋直指判断标准的差异。

借一句《三国》的话:萨拉老师其志不在小!这节课,甚至这门课,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乃是用科学思维装备学生的头脑,而“生物学的生命标准”不过是达到终极目标的一次性载体。若仅考知识点,她学生的成绩未见得强于按“一石一鸟”法学习的学生。区别不在当下而在日后。日后她的学生不会那么轻易地否定别人的意见——他们知道需要听取对方的理由;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见解——他们懂得找理由维护这种见解,除非它被证伪;即便被证伪,他们也有思想准备,理解那是历史常态;他们还将善于从众说纷纭中找出冲突根源,从本质上解决争端。当然,他们也将更富于“源源不断、意犹未尽的体验驱动力”,拥有更多的思考自由,更热爱挑战、敢于争辩,更容易产生创造冲动。照调侃的说法,萨拉的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区别在于培养知识分子还是“知道分子”;前者所得知识是“可持续增长”的“酵母面团”,后者所得知识,是不会自发的干面。

看重科学辩论的教学法是近年始被重视的。在最近的《科学》杂志上,美国学者奥斯伯恩指出,“科学家的特质之一即具有批判性和理性质疑精神,学生缺少发展科学辩论能力的机会,是现代教育的重大弱点。”

批判性和理性质疑精神的养成显然不是一两堂一两门课能完成的。观念的确立只能在反复去蔽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当然也需要各科教师长期的共同训练,而能带领且乐于带领这种训练的教师,自身必先拥有足够的思维自由。

那些被拿来与“素质教育”划等号的“课外才艺教育”,也能培养艺术创造力,但若以这一叶去遮蔽科学创造力的泰山,我们吃亏吃大了!某学生会画画会唱歌跳舞被认为是“素质好”,而另一个学生具备了自发自动地寻求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却得不到“高素质”的评价,这是何其不公,且后果何其严重啊!科学的思维素养只是不如才艺素质那样便于橱窗展示和短片检阅罢了,但它能悄然浸润到学生的创造力和性格成长层面,是长效的、缓释的、有自生效力的,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集合起来,能深刻改变个体和民族的命运。

行成于思毁于随。而思生于(分)辨,也生于(争)辩,生于敢挑战传统之“随”的习惯、勇气和能力。批判性和理性质疑精神的巨能,能使公民品格强健、思想锐利,国家坚实强大。

如今,我们还身处少男少女百舸千帆争当明星的社会语境中,科学思辨的光芒在新一代眼中还显得相当黯淡。与其坐等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从号召、决策转化为普遍的日常行动,不如快快掀开障目的一叶,去看看后面那座林木葳蕤、气度不凡的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