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遗传学研究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其最终目的是在于培养、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所学的知识及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有效学习,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和技能谐调地发展其智能与个体。随着科技进步的发展,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认知神经科学、人类学等视角,对情境认知、在真实生活中学习、学习共同体等研究的深入,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地位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近年来逐渐被新型的理论―建构主义所替代,推动着教育教学的不断革新。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知理论,是当代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其哲学基础可以溯源自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蒂斯塔・维柯。其最直接贡献者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后来布鲁纳和维果茨基对此理论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早期建构主义雏形溯源自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及20、30年代“捷克结构主义”,二战期间传入美国,50年代其理论再次返回欧洲,并达顶峰。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既是一种认知理论,更是一种学习哲学,可以说它是对传统认识论具有革命性挑战的理论,其理论的核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观点、社会建构论、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和控制论系统观等。
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其具有鲜明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和对学习环境的阐述。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活动进程的简称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学生、教材等三个要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
那么,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又应是怎样的呢?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我们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在上述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如下几种教学模式。
(一)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 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协作学习, 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⑴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⑵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⑶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⑷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⑸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二)支架式教学。建构主义教学中建构的对象必须是完整的知识单元,并具有足够的复杂性,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把复杂的任务加以分解、设计, 为学生持续的建构提供一个类似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的概念框架,这就是所谓的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⑴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⑵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⑶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员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⑷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⑸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三)随机访问教学。随机访问教学主张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 基于不同目的, 着眼于不同方面, 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 使学生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探索和理解, 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全方位理解。也就是说,随机访问教学并非对所学内容进行的简单重复, 而是对所学知识或内容意义的不断建构。
三、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构建主义教学模式
虽然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传统教学模式也有其自身的优点。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认知主义理论为基本出发点,认为知识呈现为稳定、客观的封闭型层级结构,学习就是要把外在的、客观的知识转移或内化到个体身上,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上。整个教学设计过程都是围绕着教师“如何教”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很少,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虽然传统教学有其缺点,但其在学生学习教学中任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虽然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强调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提出一系列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但在实际教学中,知识没有通过教师的讲授而传递,是学生在真实的情景里,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由于真实的情景不会像书本上讲的简单明了,而是糅合在一起,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包含了太多复杂的信息,必须依赖学生自己发现有用的东西,知识的碎片化现象比较严重,对于学生获取信息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早期阶段,往往都缺乏有效的学习经验、协作技巧及信息检索素养,往往在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及努力,得到的都是一堆知识碎片,没有系统化条理化,需要很长时间才可用有效的进行组合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建构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现代大学生的课程中,很多低年级的基础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学习以记忆为主,属于初级学习的范畴,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得更为重要。而较高年级的的课程则多属于高级学习,则需要更加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比如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当前教学中最严重的弊端是混淆了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的区别,将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不合理地应用于初级学习的教学中,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反而造成教学效果削弱与教学资源的浪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及传统教学模式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各具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所扬弃,结合应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活动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构建主义教学模式具有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培养上的明显优势。所以,要做好现代教学工作,要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又决定于教学方法的效果。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及教学对象,应用各种教学理论及方法,尤其是恰当的结合现代新式的教学理论及方法,无疑会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扬弃,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莱斯利・斯特弗,杰里・盖尔,高文译.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Michael Chapman.Constructivism and the Problem of Reality[J].Jour2nal ofApp 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9,56(1):31-43.
[3]赵蒙成.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9):15-19.
[4]黄飞莺.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2(2):90-92.
[5]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李志忠编,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
[6]谭敬德,徐福荫.乔纳森建构主义的认识论特征分析及其对教学设计发展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2006(01)
[7]钟志贤.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J].外国教育研究.2005(01)
[8]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04(07)
[9]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
[10]高宣扬著.鲁曼社会系统理论与现代性[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11][美]莱斯利・P.斯特弗(LeslieP.Steffe),[美]杰里・盖尔(JerryGale)主编,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裴新宁,段敏静,李馨.教育技术:探索领域、价值追求和从业者的责任―与迈克尔・莫伦达博士对话AECT教育技术2005定义中的几个“风向”[J].中国电化教育.2010(01)
【关键词】中医专业;医学遗传学;现状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横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医学科学领域中十分活跃的前沿学科。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有遗传定律和遗传学理论的抽象深奥,又有众多概念的描述。它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既体现直观性、逻辑性,又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可见它与现代医学有许多不同之处[1]。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医学遗传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医学遗传学的教学效果,是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2]。笔者就教学现状中的问题和课程改革进行探讨。
1 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学遗传学教学现状
1.1 学时限制和学生的原有认识结构不完备 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遗传学的教学计划多为54学时,而中医院校一般设为30学时左右。在这种学时少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呢?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以掌握这门课程所教授的内容?如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并且中医类专业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文科生,而文科学生在中学阶段多数是生物学知识欠缺或者是缺乏学习生物学课程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1.2 教学形式单一和缺乏合适的教材 中医院校乃至全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课堂教学都是采取的传统的灌输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根本解决传统教学所面临的难题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问题。例如,在遗传病的病例讲解中,传统教学只能进行抽象地、单调地讲解枯燥的文字,学生理解很困难,教师讲授耗时又费力。再者,目前医学遗传学的教材多数按照西医院校的教学大纲编写,明显这些教材对中医院校的学生是不适合的。
1.3 实践环节相对薄弱 医学遗传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运用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分析掌握遗传疾病发生的规律,有效防止遗传病的发生,是学习研究医学遗传学的根本目的。由于教学课时及教学空间的限制原因,导致中医院校的医学生在医学遗传学的实践环节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与训练。
1.4 实验教学的基本条件较差 实验教学是医学遗传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直接验证遗传学理论和培养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基地。中医院校的医学遗传学的实验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开展实验教学的基本条件较差,设施相对缺乏,设备较为陈旧,用于实验教学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实验教学课的开出率较低。
2 课程改革措施
2.1 革新教学内容和深化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对生物学的知识相对贫乏的中医类学生来说,对遗传学的内容更是缺乏了解。如何确保中医类医学生学习医学遗传学知识的递进性,达到有效教学目标,精选与编写一本适合中医类专业或者是中医院校的医学遗传学教材显得尤为突出。深化课程改革就要结合中医院校自身特点,所以编订统一的教学大纲,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是解决医学遗传学授课学时不足的根本问题。
2.2 更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模式 即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例如为进一步增强自学能力,我们将《医学遗传学》与中医类专业学生自身特点结合起来,开展小组自主学习的横向探究。要求学生自行选择医学遗传学领域某一主题(如某些遗传病治疗或某些遗传学研究方法等)进行文献调研,并撰写“小综述”。然后小组集体讨论,再进行课堂汇报。实践中,小综述不仅涵盖了众多遗传病研究与治疗,而且也涉及优生学、遗传咨询、新生儿筛选、遗传学新技术的应用,这些大多是在课堂上未详细展开,甚至未提及的。
2.3 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采用案例教学法,克服实践薄弱问题 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借助教学录像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病例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实际的案例展示,进行患病风险的估计和家系遗传调查分析等。或者采用一些形象的投影片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这样既解决了遗传学深奥抽象问题,又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4 重视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课是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培养科学作风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方法,还是证实某些科学论点,巩固科学知识的手段。实验课程的设置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中医院校目前情况,尽可能增设或新开一些能够开设的实验课,例如性染色质检查、人类苯硫脲的尝味能力的遗传分析等对实验设备和材料要求简单的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并加强记忆,掌握基础的遗传学实验技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其综合素质。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不断推进,医学遗传学知识发展迅猛,新知识、新概念、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由于教科书存在固有的滞后性,往往难于反映本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前沿的最新进展,故不断刷新教材,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热情,注重实用性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
参 考 文 献
[1] 宫京闽,唐珉,李刚,等.促进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1):122-123.
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口腔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医学遗传学这门课程,以及进行一定的教学实践,可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医学遗传学知识和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知识,但学生只有在进入口腔专业课的学习之后,才开始接触口腔领域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大多出现于口腔生物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等相关教材中,内容分布较为散乱,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与口腔有关的遗传性疾病知识。基于当今医学遗传学课程在口腔医学中的学科现象和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我国口腔医学界广泛需求口腔遗传性疾病知识这一事实,有必要编写一套适用于多数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口腔遗传学》教材,并且针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开设一定学时的《口腔遗传学》课程,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具有丰富的知识背景,便于开展与口腔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和研究。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医学遗传学知识逻辑性强,难以记忆,涉及一些公式的推导和应用,相对枯燥抽象,很多学生感到理解困难,不易掌握,并且各个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遗传学总课时较少,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学时中既要完成理论教学,又要完成一定的实验教学。基于这种现状,有必要探讨改革医学遗传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单纯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着重强调《医学遗传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综合能力为主。在《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从常见的遗传病入手,用典型病例分析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病的传递方式及诊断治疗等知识,应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作者在《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充分采用了PBL教学法,例如,针对“遗传病的系谱分析和遗传咨询”这一实验内容,作者大胆地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选题目,分角色表演,以小组为单位模拟遗传咨询的过程,寓教于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系谱分析和遗传咨询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的生动性
围绕2种口腔最基本的遗传性疾病———牙本质形成缺陷和牙釉质形成缺陷,针对口腔专业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以病案讲解的方式介绍牙本质和牙釉质形成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以图片和视频形式重点介绍与口腔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的遗传和临床特征,让学生对这些疾病产生形象化的认识。为增加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近年来发表的前沿科学研究文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将基础知识和临床疾病的表现紧密结合,学生可以了解目前国内和国际口腔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改进考核制度,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考试作为一种最主要的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手段,犹如风向标,具有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作用。近年来,医学遗传学知识得到了迅速发展,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增加各种新知识、新内容。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不能够依靠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必须寻找其他有效的、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一直以来,医学遗传学考试大都采用传统的试卷形式的终考制度,本教研室尝试在口腔医学专业中实行多样化的考核方法,既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又增加口头表达知识能力考核、获取新的科研知识能力考核、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考核等多层次、多方面的素质考核方式。即在最终的考核过程中,对课本知识仍然采取试卷考核方式,占一定的分数比例;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考核占一定的分数比例;课堂小组讲课考核占一定的分数比例;积极参与课堂模拟活动的考核占一定的分数比例等。另外,鼓励学生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并给予适当加分,最后得出一个合理的综合考试分数。这种考核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考试制度,让分数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力地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加深了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知识的掌握,在实践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结语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优化整合;教学方法;成绩评价;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7-0089-02 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与临床医学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现代医学的一个新领域,是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医学遗传学研究人类疾病和遗传的关系,即研究遗传病的形成机理、传递方式、诊断、治疗、愈后、复发风险及预防措施。它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新兴学科,在现代医学中,处于日益重要的地位。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绪论、基因、染色体、单基因病、线粒体遗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群体遗传学、生化遗传学、人类基因组、药物遗传学、肿瘤遗传学、遗传病诊断与遗传病治疗、遗传病预防等。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往往形成了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交给了学生大量的内容和知识点,学生不能有效“吸收、消化”,形成了学生“囫囵吞枣”的现象。通过改革,我们在绪论一章中布置作业,让学生自查相关资料,开展自主学习。整合教学内容“基因、染色体”等 。在“单基因遗传病”中开展PBL、CBL、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在“肿瘤遗传学”等章节中结合科研开展教学改革。教学和考试时,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
医学遗传学作为遗传与临床疾病之间的衔接,作为生命科学这个科学体系的一个方面统一把握,做到结构合理、减少重复。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
一 教学内容改革
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减少授课学时。因为医学遗传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医学遗传学是培养高级医学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未来在基础和临床实践工作中所面临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医学遗传学的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有些是重叠的,在教学学时减少的情况下,将医学遗传学的有关内容整合到相关课程完成。如:“基因的表达”在细胞生物学的“细胞核的功能”中完成,或者在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中完成。“减数分裂”在实验课上完成等。
二 教学方法改革
第一,理论课教学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归纳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例如在理论课上,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联想思考,一方面开拓学生视野,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新成就,另一方面也帮助同学加深对一些重要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实验课以学生为中心,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为主,辅以示教。在实验过程中,老师高度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做”“眼睛看”和“脑子想”三者结合中,加深对生命科学实验研究的认识,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医学遗传学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改革:本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遗传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不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着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完整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责任心及团队协作精神。
在实验课教学中,要使用“人类外周血细胞的培养及染色体的制备”“遗传病”等录像、光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关内容的演示,使课程内容的展示更为直观、具体,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应采用显微电视系统,将教师的某些示教内容呈现在荧光屏上,大大方便了学生观看和教师的讲解。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实验内容,提高了实验课整个过程的质量。在实验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以提高教与学互动的机会。
第三,使用案例式教学。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坚持以遗传为基础、疾病为中心,有助于深刻理解遗传与疾病的内在联系。在讲授各类遗传病时,引入临床病例,使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理解和巩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疾病本质的认识。通过具体遗传病家系的分析,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了延迟显性、遗传印记、遗传早现、动态突变等重点和难点内容。同传统的直接给出基本概念相比,这种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
第四,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在实验课上把相关的理论内容先进行讲解,然后接上相应的实验内容。使得理论知识得以及时检验和巩固,学生印象深刻。如:性染色质的内容,先对假说进行讲解,接着进行“X染色质的制备和观察”实验,使学生更加易于理解相关内容。
第五,改革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突出了形象化教学,使学生们在生动、充满乐趣的过程中获得感性知识。例如,减数分裂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口述结合挂图或幻灯的方式讲解,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重要的遗传事件难以全面、准确地理解。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后,掺入了形象生动的Flas,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近年来,随着各种现代化手段的应用,通过网上下载相关内容、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制作针对新版教材的“医学遗传学”多媒体课件,100%多媒体授课 。教学结束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及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修改课件内容。优化网络教学的措施: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上要及时更新教学日历、多媒体课件等内容,结合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开展“课程教学互动”“课程教学辅助”“网上考试”等。
三 成绩评价
遵循科学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可行性原则,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侧重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两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形成性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等,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教师通过批改学生作业、阶段测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给出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意见,使学生及时获取诊断性信息和相应的指导。
第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思在课堂内外的表现,弥补不足,积极地设定学习目标和成长方向,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学生通过有效的自我评价,培养自己对学习负责的态度,激发自尊心、自信心。
第三,同学间对彼此的到课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时间投入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帮助学生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的能力,并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
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课程总成绩由3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由4阶段性成绩组成:自我评价占10%,小组讨论与课堂讨论学习占10%,课外作业占40%,课堂小测验占40%。
四 结果及分析
2012级临床医学教改班对以上内容和环节进行了改革,随机抽取一个教改班和一个普通班的医学遗传学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教改班的期末成绩、实验成绩、总评成绩与普通班的比较,通过office EXSELL T检验,P
效果分析,通过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及标准差、各题型的平均难度和区分度等)反映出来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五 讨论
经过改革,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达到了建立全面“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得到全方面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提高。根据以上结果,还应该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整改:一是抓住课堂教学核心,加强遗传学基本原理、实验研究方法的教学。二是利用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为主、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三是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实施“启发式”现代教育理念。四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现代科技含量,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通过教研室教学讨论会、集体备课等途径,实施在教改班实际授课过程积累的宝贵教改经验,以便得到及时的交流和推广。同时,鼓励教师在其它平行授课班中,积极推广和实行教改班的最新教改成果,对其中一些创新型较强的理论成果及时整理并以论文形式发表。或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会,及时推广成果,扩大影响。
参考文献
[1]赵俊云,杨向竹,胡秀华,郭 健.PBL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优化[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4).
关键词:口腔医学;文理科;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120-02
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是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以高中生物等知识为基础。而目前我国高中普遍实行文理分科,高考涉及科目有一定差异。本研究旨在调查高专口腔医学专业文理分科状况对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及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对口腔医学专业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任课教师进行访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学生150名,发放调查问卷(自编)、进行课程考核,学习基础的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37份,有效率91.3%;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32份,有效率88%;学习成绩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学习效果以课程考核成绩为准。
2.方法
对教师访谈的反馈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及学习效果,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
1.教师访谈
根据期末对口腔医学专业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任课教师的访谈,总结文理科学习状况如下:文科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有一定困难;理科生容易出现懈怠,从而错失部分教学内容,学生学习作风散漫,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主动性差,学习能力弱。
2.学生调查
对学生的调查分3次进行,学习基础的调查在期初进行,结果见表1;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调查在期末进行,结果见表2;学习效果的调查在课程考核结束之后进行,结果见表3。
表1显示,测试结果呈正态分布,学习基础在文、理科学生有显著差异(p0.1);表3显示,测试结果呈正态分布,在文理分科情况显示出显著差异(p
三、讨论
教师访谈和学生调查显示,文理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效果有显著差异。总体看来,文科生学习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的基础较薄弱,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有一定困难,学习效果较差;理科学生学习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的基础较扎实,学习效果较好,但容易出现对学习的懈怠。要解决文科生由于学习基础的差异而导致的困难、改善学习效果,要解决理科生学习懈怠的问题,必须要实施教学改革。
基于文、理科学生的学习现状,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自主互助学习。文、理科学生的学习基础有显著差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同学生的不同经验世界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基于此,提出自主互助学习并期待达到以下目标:使文科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更加透彻,使理科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更加深刻和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张罡.高中生物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3.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LBL;PBL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112-02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应用遗传学理论和方法研究遗传因素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规律的学科[1]。随着人类基因组学及后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医学遗传学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医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基石,其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医学问题认识和解决的方式[2]。这门学科具有跨度宽、难度大、综合性强、抽象等特点,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中既让学生系统地接受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又能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3]。将以问题为基础的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4]和着重传统讲授的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5]有机结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方案之一。
PBL教学法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正式提出,它的核心内涵是教学实践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该教学模式主张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由学生就某一问题或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探求答案,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近年来,PBL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到众多的医学教学实践中,但其应用方法还有待优化。
一、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对我校不同学制的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大量的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到开课的必要性、学习后具备的各种实践能力、授课方式、授课内容、考核方式等,统计结果显示,认为开设本课程非常必要的占61.29%,认为必要的占38.71%,认为没必要的为0;选修后认为非常好,对今后有很大帮助的占70.97%,一般的占29.03%,认为没有用而后悔的占0。在八年制班级中已经尝试了一次学生自己就某一专题讨论学习的方法,受到同学们的欢迎。问卷中同学们表示可以再多些讨论式教学(PBL)的占63.58%。这些调查研究的结果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通过改革医学遗传学教学方法,形成有一定特色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医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的学习兴趣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使医学生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为后续的学习与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中选取的教学研究对象是八年制班级,该班级的生源良好,生物学及相关知识背景较好,理解能力及主动学习能力均较强,并且将来有较多的可能利用现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进行临床及科研实践活动,非常适合课题组开展PBL-LBL双模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同时,根据教学安排,每年度均有一学期可以进行教学法的实践工作,课题组可通过合理设计与操作,及时获取实践结果,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及验证,保证课题进行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二、教学法实践
1.以LBL把握主线,以PBL丰富分支。医学遗传学的理论知识系统性较强,但由于信息量大,单纯讲授容易显得枯燥、不易理解。在课堂讲授时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法将知识点按研究层次、研究角度进行编排,如根据医学遗传学的研究对象遗传病,首先将课程内容按研究层次分为基因病和染色体病,再根据研究角度将上述两部分内容各自分为基本原理和疾病实例两个部分,最终将主要内容划分成四个模块。为了丰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形式,在每个模块的教学实践中再具体组织PBL的单元,包括提出综合性的问题和病例等形式。
2.四步式PBL教学。在组织PBL单元时,我们采取了通用的四步式的实践方法:1)在课堂中向学生提出问题。问题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知识综合性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联系本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点来回答某一问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另一类是病例分析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遗传学原理去解释病例,考察的是学生对遗传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学生分组、组内分工、查询资料、组内汇总。学生可自由分组,每组6~8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关键问题分解,再由组内分工查找相关资料,然后由每组形成一份最终报告,用于展示交流。本环节通常每次设置两个问题,通过后续环节中的交流过程,让学生有交叉、互补式的学习效果。3)课堂展示交流。为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设置了课堂展示交流环节。每组学生展示报告内容,同时回答其余组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此环节的进行,让学生体验了撰写小论文的过程及要求,培养了他们的科研意识及能力。学生通过比较每组报告的同时更容易发现并提出新问题,这是对PBL单元教学的一个延续。4)教师归纳总结。教师一方面要对所提出的问题给出结论,另一方面还要对每组的报告有相对客观的评价,充分指出每组报告的优点与不足,让学生切实做到学有所获。
3.收获与启示。经过两轮的教学法实践,我们发现PBL教学法可以很好地组织医学遗传学的知识点和病例,这也与医学遗传学的课程特点有关,因此今后可以更多地采用PBL教学法组织教学单元。学生在PBL教学单元中也收获了进行主动学习的经验与信心,不少学生还因此进入到科研实践中。通过组织PBL教学单元,教师和学生之间也有了更多的沟通与交流,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尽管如此,以LBL教学法组织整体的课程框架,其系统性不可忽视,尤其对于医学生而言尤为必要。
LBL-PBL双模教学法的合理高效应用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设置教学模块、设计问题、收集病例、分解知识点、归纳总结等环节都需要有全面的知识背景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才可完成,因此教师之间的合作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由于学科特点,教师对学科新的发展动态的及时更新与储备也十分重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尝试将PBL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一定的延伸,并探索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更好地指导教学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璞.医学遗传学第2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2]L.H.哈特韦尔.遗传学:从基因到基因组第3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宫京闽,唐珉,李刚.促进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1):122.
[4]Famer EA. Faculty development for problem-based learning[J].Eur J Dent Educ,2004,8(2):59.
[5]Mc Parland M,Noble LM,Livingston G.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 graduate psychiatry[J].Med Educ,2004,(38):859.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科研课题XJY12053。
[关键词] 多元化教学模式;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R39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1) 22-150-02
The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Medical Genetics
LIU Dan ZHENG Lihong
Department of Genetic,Qiqihar Medical College,Qiqihar 1610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medical genetics. Methods Undergraduates from 22 classes of grade 2008 and 200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lecture-style method was adopted, while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 was adopted. Results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experiment of chromosome specimens preparation, success rate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lso, testing results show that sub-groups with grade B or better grades are obviously more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 show that, rates of all the items which have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s between 67.3% ~ 86.7%, except the accuracy rate of diagnosing chromosomal disorder, which is under 50%.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experimental cours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 Medical genetics; Experiment teaching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染色体病和出生缺陷等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稳步提高,所以对于一名医学生来说,掌握医学遗传学知识和相关实验室检测技术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中,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应用分步式教学法、PBL和病例讨论等方法组合应用于实验课程的讲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08级和2009级本科各专业学生,班级共22个;设立实验组226组,对照组198组,每组3~4人,约1300人。
2 实施方案
2.1 授课过程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由同一名教师授课,授课学时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实验组的授课过程如下:①设计问题: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由浅入深设计问题,并注意各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学生通过课后自学或查阅资料获得问题的答案及提出一些待解决的问题。②选取病例:病例的选取可以是实际病例的遗传咨询,也可以把历史病例拿到课堂上来,注意选取病例既要反映授课内容又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③采用分步式教学法讲授实验内容:合理分配好实验中的时间,做到既要使实验顺利进行,又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以增加学生观察与分析。④病例讨论:第一次实验课授课结束时,教师将讨论记录和病例发给学生,对讨论内容和病例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简要说明,给学生1~2周的时间,在第三次实验课时,在讨论前要求每组学生上交讨论稿,并选派一名同学做结论说明,让学生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当堂解答,讨论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启发、引导和总结的作用。
2.2 效果评价
2.2.1 实验结果 对每组操作实验所得的最终结果进行记录,以染色体照片作为结果,学生只可采用本组的照片,没出结果的小组不需要提供照片,要求结果真实。
2.2.2 考核成绩 对每组的讨论稿是否全面进行综合评价,90%~100%为优秀、80%~90%为良好、70%~80%为中、60%~70%为及格、<60%为不及格。
2.2.3 调查问卷 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多元化教学模式对学生有何实际帮助的反馈意见。
3 结果
实验组只有2组没出结果,制备染色体的成功率为99.12%;对照组有18组没出结果,成功率为90.91%。
3.1 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
见表1。
3.2 实验组学生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反馈
见表2。
4 讨论
首先,从学生制备染色体的成功率来看,实验组为99.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91%,说明多元化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掌握染色体制备技术是比较有效的;其次,从考核成绩来看,两组的成绩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我们设计的问题有易有难,更偏重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有很大的知识延续性,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是非常不错的,提示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再次,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除了显著提高诊断染色体病的准确率的比率低于50%外,其余项目显著提高的比率为67.3%~86.7%,说明大多数学生认为多元化教学模式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提高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及自主的学习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实验研究思维方式。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否顺利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积极性,少数学生基础较差,自制力不强,反而对此产生负面情绪,因此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教学方法的应用。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于遗传学实验教学有很高的实践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宋敏,黄钢,王燕,等.复合式PBL教学在医学遗传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85-87.
[2] 王燕,章波,许雪青,等.病例讨论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7,17(9):31-34.
遗传学论文4000字(一):南瓜银叶突变体48a的表型特征及其遗传学分析论文
摘要:南瓜银叶突变体48a是在嫩食型中国南瓜中分离筛选到的稳定遗传自交系,银色叶不仅可以作为标记性状应用到育种中,还可为南瓜抗虫、抗病、耐寒等一系列研究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笔者对银叶突变体的表型特征及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鉴定分析,发现植株整体长势、熟性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成熟叶片正面全部呈银灰色,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叶片上表皮细胞与栅栏细胞间明显剥离,存在明显的空隙。利用突变体48a和野生型49a南瓜自交系构建的六世代遗传群体,调查发现F2的绿叶与银叶符合3∶1的分离比,回交群体BC1P1分离比符合1∶1,表明南瓜银色叶性状由单隐性基因控制。
关键词:南瓜;银叶突变体;表型特征;遗传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S64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871(2020)04-012-05
南瓜葉片银斑是南瓜中的常见性状,主要表现为叶脉的腋处带银白色斑纹,俗称“银斑叶”,是受单个显性基因控制的一种斑纹[1-3],区别于烟粉虱BemisiatabaciB型(又名银叶粉虱B.argentifolii)诱发的葫芦科作物叶片正面全部呈银白色的银叶病[4-5]。2016年笔者在嫩食型中国南瓜资源中分离出1株完全银色叶突变体,自交后5代后形成可遗传的稳定银叶自交系,同时在同一材料中分离出稳定的普通绿叶自交系,田间种植观察发现银斑叶南瓜具有很好的避蚜和抗病毒病的效果,这为南瓜抗虫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对银叶突变体的表型特征、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鉴定分析,并构建了银叶六世代遗传群体进行遗传学分析,为后续的南瓜银色叶基因定位和避蚜上的应用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在嫩食型中国南瓜材料的自交后代中,分离出具有完全银叶的突变体48a和普通绿叶野生型材料49a,经过5代自交,形成稳定的自交系。以突变体48a和野生型49a为亲本,构建六世代遗传群体,2018年4月将银叶南瓜亲本P1、绿叶南瓜亲本P2、F1、F2、BC1P1、BC1P2种子同时种于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高桥试验田中。种子采用穴盘育苗,幼苗生长至3~4片真叶时定植,株行距50cm×100cm人字架栽培,进行统一的肥水管理,用于银叶和绿叶南瓜农艺学性状调查和银叶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1.2方法
1.2.1突变体48a的表型及农艺性状观察突变体48a在苗期即可观察到明显的银叶表型,定植后到成株期都为银叶表型,6月中旬成株期,对主蔓长、主蔓粗、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柄长等生物学性状进行调查;同时在生育期内对其始花期(小区内50%植株开花的时期)、雌花数量进行调查,本试验分别调查测量了突变体和野生型南瓜材料各10株。
1.2.2遗传学分析方法定植后30d左右,分别统计双亲、F1、F2、BC1P1、BC1P2等世代各群体银色叶和绿色叶的植株数量,然后通过卡平方测验,分析控制南瓜银叶性状基因的遗传特性。
1.2.3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待植株生长到成苗期,定植后30d左右,分别取突变体48a和野生型49a的顶端嫩叶和相同位置的成熟叶片用于检测叶绿体色素含量。参考Arnon法[6],具体如下:随机称取叶片0.1g,剪碎,装入15mL带塞的玻璃试管中,加入10mL的80%丙酮,黑暗浸泡24h,至组织发白。将提取液在岛津公司的UV-1800分光光度计上测定663、645、470nm波长的OD值,计算Ca、Cb、Cx·c和CT(mg·L-1),公式如下:
Ca=12.21×OD663-2.81×OD645;
Cb=20.13×OD645-5.03×OD663;
Cx·c=(1000×OD470-3.27×Ca-104×Cb)/229;
CT=Ca+Cb。
式中,Ca、Cb和CT分别表示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浓度;Cx·c为类胡萝卜浓度,按下式计算组织中各色素含量。
叶绿体色素含量(mg·g-1)=(色素浓度×提取液体积×稀释倍数)/样品鲜质量。
1.2.4叶片解剖学观察方法定植后30d左右,选取生长一致的突变体48a和野生型49a植株相同部位的成熟叶片,用于叶片解剖学观察。首先用FAA固定液固定,番红-固绿染色,RM2016病理切片机进行切片,切片放入干净的二甲苯透明5min,中性树胶封片,NIKONECLIPSEE100光学显微镜镜检,NIKONDS-U3成像系统进行图像采集分析。用测微尺测量叶片横截面的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结构紧密度(CTR)、疏松度(SR)的计算,参考田丽波等[7]的方法。
CTR/%=(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100;
SR/%=(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100。
2结果与分析
2.1突变体48a的表型与农艺性状分析
突变体48a和野生型49a进行表型对比观察。子叶期,银叶突变体和绿叶野生型子叶均表现为正常的绿色,子叶颜色无明显差别;但进入真叶期,突变体48a长出真叶为绿色,带明显银斑(图1-A),随着真叶逐渐长大,叶正面银灰色逐渐加深,植株长大成熟后,叶片正面全部为银灰色(图1-B、C、E),背面仍为绿色(图1-D)。
由成熟期的田间比较(图1-B)可以看出,除了叶色有明显区别外,突变体48a与野生型49a南瓜整体长势和熟性差别不大,对两者农艺性状测量数据显示,两者的始花期、叶长、叶宽等指标无明显差异。其中突变体48a南瓜主蔓长度(335.43±14.50)cm,比野生型49a低8.94%,而突变体48a主蔓粗度(1.19±0.03)cm,比野生型49a高4.39%,整體长势与野生型49a差别不大(表1)。
2.2遗传学分析
构建六世代遗传群体,用目测分级的方法探究南瓜叶颜色的遗传规律,F1为绿叶、卡平方检验结果表明F2绿叶与银叶符合3∶1的分离比,回交群体BC1P1分离比符合1∶1,BC1P2植株叶颜色全为绿色,南瓜银色叶性状符合1对显一隐性基因的分离规律,为完全隐性遗传(表2)。
2.3叶绿素含量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突变体48a与野生型49a间叶绿素相比,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减低,但嫩叶与成熟叶间的叶绿素无明显差别。从成熟叶来看,突变体48a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叶片,其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主要由于叶绿素a含量变化导致,叶绿素b含量相对于绿叶野生型叶片无明显差异。
2.4突变体48a解剖学特征
从叶片横切面可见(图3-A)银叶突变体48a叶片的上表皮细胞与栅栏组织、下表皮细胞与海绵状组织之间有明显的空隙,其中上部空隙更大。从图3-B可见绿叶野生型49a叶片的上表皮细胞与栅栏细胞,下表皮细胞与海绵状的叶肉细胞之间连接紧密,没有明显的空隙。
对突变体48a与野生型49a的叶片厚度、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进行测量(表3),结果表明,突变体48a海绵组织厚度(44.2±3.00)μm,显著低于野生型49a,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等指标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通过测算,突变体48a叶片结构紧密度(CTR)32.06%,显著高于野生型49a,叶片叶片结构疏松度(SR)40.11%,显著低于野生型49a(表3)。
3讨论
突变体48a的银色叶可能是叶片结构变化所致,一般叶斑/片颜色变化产生原因主要分两类,色素的变化(叶绿素/花青素等)和叶片结构的变化(表皮细胞/空隙结构)。前人研究普遍认为银斑是叶片结构变化导致的,由于上表皮组织与栅栏组织之间的空隙,使光线达到绿色组织时候发生二次反射,在叶片上表皮形成多边形的光反射,而不是正常绿叶上皮细胞形成的白色点状光反射,使得叶片呈现偏灰白色,即银色的叶片/叶斑[8-10]。本研究结果表明,银叶突变体48a的叶绿素含量比野生型49a虽有显著降低,但也不会造成叶面显示银灰色,从突变体48a叶片解剖学特征显示,上表皮细胞与栅栏组织、下表皮细胞与海绵状组织之间有明显的空隙,其中上部空隙更大,这与张慧杰、张站备等[11-12]对西葫芦银斑研究一致,但他们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西葫芦银叶病的叶片结构,突变体48a与西葫芦银叶病叶片在结构上虽然相似,但西葫芦银叶病会造成植株长势弱、植株矮小、生长点皱缩等特征[4],而突变体48a与野生型49a相比,除叶片呈银灰色外,植株整体长势正常,与野生型差别不大。所以突变体48a叶绿素含量明显减低,但长势正常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银叶突变体48a的银叶表型为单基因的隐性遗传,与Lopez-Anido等[13]研究结果一致,他们在西洋南瓜和中国南瓜杂交后代中发现了1个完全银叶,研究表明由隐性基因grl控制。而Coyne[14]和Paris[15]等研究认为,南瓜银斑叶受M基因的显性遗传,且认为影响银叶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有3个,(1)细胞结构:V基因作用最强的部位是位于叶脉的腋处的细胞。(2)修饰基因:影响了M基因的时空表达。(3)包括温度/干旱在内的环境因素。据笔者田间试验表明,突变体48a的银叶性状,不受环境影响,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种植均显示完全银叶,也不受时空表达影响,在全生育期内均显示银色叶。目前南瓜的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16],下一步拟利用全基因组混池测序的方法,进行银叶基因的快速定位,为后续研究该基因在南瓜中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遗传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面对高职院校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困境及主要问题,围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目标,本文从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特点、学校现实情况及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分析适应于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遗传学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及内容设置,举例探讨优化抽象性、理论性强、重点教学内容的方式方法,提出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手段,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探讨提升高职医学遗传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394;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0)01(c)-0185-05
醫学遗传学是研究人类遗传性疾病的病因、遗传方式、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医学院校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但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学生层次、教材、教学、实验环境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层次不一、课时少、实验室硬件条件较差等。教师如何选择教育模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进行教学的诊断与改革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课程定位
高职院校的医学遗传学课程时临床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是一门理论+实践的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基层医院、卫生所、社区医院等工作岗位,目标是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医学遗传理论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医学职业行为操守,建立能尊重患者、为患者服务、替患者着想的职业素质[1]。
2课程目标与内容设置
医学遗传学课程理论知识涉及面广,综合了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医学伦理学等知识[2-4]。课程的整体设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医学遗传学的基本知识、遗传病发生的机制以及遗传方式,学会利用产前诊断的原理帮助人类减少出生缺陷,降低遗传病的发生率,而且应注重遗传伦理学、医学法律法规等医学人文知识的渗透融合[5-7]。高职的临床医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医学遗传学的经典理论和技能,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也得到开发,为卫生保健和医疗实践服务。本课程总课时32学时,其中理论课26学时、实验课6学时。
2.1课程目标
该课程教学的知识培养目标是使得学生能熟练掌握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以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学会利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分析常见遗传病的传递方式,学会对人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能运用医学遗传学原理解释一些常见的临床遗传病的遗传机制;其能力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分析正常核型、识别常见染色体病的能力,绘制系谱及分析常见单基因遗传方式的能力和初步诊断常见遗传病以及具备优生指导的能力;职业素质培养目标是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生命观、客观的职业认知及职业意识、热爱医学专业、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及职业道德,塑造严谨的学术学风、务实的职业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的职业价值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人格逐步完善,同时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8-9]。
2.2内容设置
课程理论教学主体内容包括医学遗传学概述、遗传的分子学基础、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畸变与染色体病、优生学等部分。该课程设置与传统理论、纯实验实训课程比较,该课程凸显了学科融合、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培养、实验技能训练及理论联系临床等特点。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根据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特点优化设计,該课程的实验课开设染色体核型分析、系谱分析、唐氏筛查3个实验,均注重遗传学理论、实验技能及医学人文知识的融合渗透(表1)。高职医学院校培养的临床医学生对接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通过手工剪纸的方式让学生熟指人类21对染色体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根据各组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并能进行核型分析,了解常见的染色体疾病及核型;系谱分析实验整体设计锻炼学生能在临床实践中绘制出患者的家族系谱并进行简单分析,了解常见遗传病的临床表现及遗传方式;唐氏综合征筛查实验通过血清学的方法分析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普及唐氏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并从遗传学角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优生问题的能力,增强优生观念,做好基层优生宣传。
3教学内容的优化
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注重理论知识设计的简约性,同时融入临床内容将教学过程丰富和生动活化,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活动体验和问题探讨等方式进行指导。如Prochazkova等[10]在讲授医学分子遗传学时,采用游戏化、数据模拟的方式,开发的交互式应用程序模拟了一个家族遗传性疾病的分子遗传学诊断过程,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3.1枯燥乏味、抽象性教学内容的优化
对枯燥乏味、抽象性的教学内容进行趣味化加工处理,如讲授染色体病时,适当插入一些病例图片,既形象、生动,又记忆深刻,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进行简易化及图示化处理(表2、图1)。
3.2难理解、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优化
对于难理解、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如讲解遗传的分子学基础时,针对基因的分类及结构,文字的讲解使得学生很容易混淆和不理解,即使加上基因的结构图,高职的学生还是觉得模糊不清,可适当加上图表的方式进行汇总归纳,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图2)。
4创新和丰富课程教学方式方法
根据高职医学生的特点、高职医学遗传课程的培养目标,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应注重教与学互动、教学方式多样化、内容兴趣化。
4.1根据课程内容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及讨论教学法可将临床案例搬入课堂学习,在学生早期还未积累经验时,给学生提供熟悉的学习背景,帮助学生整合应用专业知识、全面学习评估具体的临床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工作态度和职业理念的探究,了解职业行为及态度在真实经验或想象的经历中的应用[11-12]。例如讲解单基因遗传病时,分析共显性遗传时,举例ABO血型的遗传方式,以故事的形式假设某院同一天出生了4个孩子,已知4个孩子的血型分别是A、B、O、AB,4个孩子父母的血型分别为O与O、AB与O、A与B、B与B,请你采用遗传学的知识帮护士将4个孩子准确无误地分配给他们的父母?通过故事和叙事的方式,演示推理过程,解释遗传学知识,拓展医务工作职业行为及涉及的法律法规问题,使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案例叙述教学应强调学生参与评论事件,促使学生认识蕴含在行动中的价值观,这种教学方法可充分展示医务工作者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讨论,促进教学互动[13],使学生以学生的角度是评价、剖析、辨别、反思医学行为,提高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和归纳,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相对比而做出深思熟虑的选择,塑造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处于医务工作的环境。在讲述常染色体遗传病时,举例史诗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为什么他无后代,因为他与他的表妹结婚,虽然生育了10个孩子,但有3个从小就夭折,剩余的7个孩子,除了二女儿终身未婚,其余的都终身不育,该实例为解释婚姻法中避免近亲婚配提供了实际基础。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绘制系谱图,通过连连看的方式说明亲缘系数(图3),假设自己置身于系谱图中的角色,估算亲近结婚的遗传病发病风险,解释遗传规律,拓展医学遗传伦理学中有关遗传病患者的婚配与生育权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增强课堂趣味性。
Ⅲ2与Ⅱ5之间有两段不间断的连线,两者为二级亲属;Ⅲ2与Ⅲ5之间有三段不间断的连线,两者为三级亲属
4.2边缘性的遗传学内容,采用多元结合的教学方法
边缘性的遗传学内容,采用多元结合的教学方法[14]。例如,八成以上的罕见病由遗传因素引起,而且国内的罕见病误诊、漏诊很多,但因为罕见性遗传病种类多、发病率低,大多遗传学的教材中未曾涉及,如果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罕见遗传病的诊断识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南通大学的陈曹逸等[15]指出采用“课堂教学+撰写综述+课堂讨论+教师总结点评”的多元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学习兴趣,也能丰富教学双方的交流与沟通,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4.3用信息手段,開展互联网教学
将信息技术与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内容深度融合,以网络资源平台拓展个性化学习空间,多媒体教学资源由少量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动画、音频、视频等元素组成,能给学生以更强烈的感官记忆[16-17]。我校的医学遗传学课程充分利用学院“学习通”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课件、专题讨论资料、课程文献资料、课后复习资料等,开展网上教学答疑、疑难案例讨论等活动,形成集电子教案、试题库、文献库、教学反馈等为一体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教学-学习-辅导”无缝对接。在课前,任课老师通过学习平台共享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预习,学生在预先过程出现的相关问题反馈到教师,教师通过平台了解学生基本信息,并根据学生的课前反馈情况进行有目的的教学设计;在上课中,教师可通过教学平台进行师生互动,教师可通过导入问题至平台中,学生通过手机直接回答问题,采用信息化的手段使得每个学生都可参与教学的课堂提问或讨论,教师可根据全部的学生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学生集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部分未讲解清楚的内容等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掌握;在课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后作业并提交平台,教师对做错题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实现私人订制式的个人辅导[18]。普及遗传学相关专业网站,如中国遗传咨询网、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学生可以在相应的网上查看相关遗传疾病详细、专业的、科学的遗传学知识和相关病例分析,拓宽医学视野和见解,激发学习热情。
5改革考核方式及手段
高职教育是为了培养技能型的人才,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注重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的提升,其中理论试卷考核分数占50%,实验考核占40%,教师平时考核占10%。改革理论考核手段,由传统的试卷答题改为利用手机学习通进行无纸化电子考核;实验考核采取抽题作答和现场操作考核相结合,学生的最终实验考核成绩由实验课平时分(30%)、实验操作(50%)和实验现场作答(20%)组成,这种考核不仅能调动学生日常实验课的参与积极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操作技能。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医学遗传学;选择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 R640.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b)-119-0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McMaster)大学首创,是指围绕由教师精心准备的临床病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利用多种资源寻求答案,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相关知识[1]。PBL教学理念是: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2]。PBL教学模式特点是: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代替单一知识传授;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制[3];以学生为中心代替教师为中心;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课堂总结”五阶段教学代替传统讲授(lecture-based learning)模式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教学小结―布置作业” [4-5]。医学遗传学作为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为改变传统讲授模式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记忆考试”的现状,在学习遗传基本理论章节之后,结合临床遗传病例,选择性地在遗传性疾病章节应用PBL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2007级护理学专业学生54名(全为女生),学生已经学完了医用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进行PBL教学;并与完全采用传统讲授模式的2006级护理学专业学生49名(全为女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目标引导:在传统讲授模式学完基本理论,将临床实践中出现的相关病例作为PBL教学模式中的“提出问题”,由教师与班级讨论提出的问题。如学完遗传的分子基础及遗传的细胞基础之后,进行考试,使学生初步掌握了遗传基本理论,着手布置自学遗传性疾病、染色体畸变与染色体病章节。适时安排“先天愚型”、“先天性发育不全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三个遗传性疾病中的经典病例,用学过的遗传理论分别以常染色体遗传和性染色体遗传进行推理解释。
1.2.2 问题的提出:教师先布置学生认真自学相关章节,将病例由教师精炼成一组面向全班学生的序列性问题,如上述病例分析中可以提问:“先天愚型”等3种病例个体的染色体是多少?正常人的染色体核型是什么?多出或减少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各表现出与之相应的哪些临床特征?为什么会出现染色体的增多或减少?发病比率是多少?是否具有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有环境影响,则如何预防或避免?是否有可能进行产前诊断?你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还发现一些可能是遗传性疾病的病例等等问题。问题设计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布置的时间要提前,安排PBL教学之前一周,将问题设计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查资料、向教师请教及学生之间讨论等多种方式获得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1.2.3 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强调课堂纪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把握课堂内容及讨论方向,学生要紧紧围绕问题进行讨论。
1.2.4 讨论:利用1 h,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讨论设计中的几个序列性问题。小组讨论以9人一组,并指定一名小组长,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发言。全班讨论时,先由小组长陈述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和存在的疑问,而后自由发言,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评、归纳和总结。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
教学过程结束后,以问卷形式调查2007级护理学专业54名学生的意见,结果见表1。
表1 2007级学生PBL教学模式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
2.2 考试成绩比较
采用与2006级学生相同的试卷,对2007级学生进行考试,将成绩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2 2007级与2006级学生考试成绩比较(x±s,分)
3 讨论
3.1 PBL教学模式的优点
通过实践,认识到PBL教学模式与传统讲授模式相比较,优点明显。①提高了学生成绩,2007级学生的分数明显高于2006级,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2 PBL教学模式的制约因素、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由于PBL教学要求较高,与目前的教学条件、师资、学生素质之间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①教师经验欠缺,知识面不够宽,因此教师要不断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②问题设计可能不合理或超出学生的研究能力,当前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学生素质普遍低于20世纪90年代学生,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尽可能适合学生水平,紧密联系临床工作实际。③在课程教学中,对问题要有选择性,纯理论的教学还是运用传统讲授模式为好,在病例教学时选择性地选取几个结合临床的问题,宁少勿多。④PBL教学花费更多时间,需要更多课时,可能影响整体教学计划。⑤课堂讨论时学生积极性不高,中职卫校女生普通存在从众心理,一旦有一个学生踊跃发言,就会有大批学生跟进。为此要求学校在平时能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演讲等一些集体活动,锻炼学生演讲表达技能。⑥课堂讨论时,讨论内容容易泛化,教师应牢牢把握、时时提醒,避免跑题。⑦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料等教学配套实施不足,中职卫校图书馆书籍不够丰富,学校为方便学生管理,严格限制学生上网等。
总之,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遗传理论章节用传统讲授模式,有选择性地在典型的临床遗传病例中用PBL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合理安排教学时数,能提高学生成绩,提升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多种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未来优秀的医护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一蜂,周艳春.PBL与能力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7,6(2):111-112.
[2]杨海莲.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基础生物化学研究性教学[J].中国大学教育,2006(2):35-36.
[3]郭红霞,蒋永东. PBL 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护理学报,2007,14(1):25-26.
[4]吴应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5,1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