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标准化管理策划方案范文

标准化管理策划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标准化管理策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标准化管理策划方案范文

【Keywords】create; standardization; proces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98-02

1 引言

随着国标委推出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的深入开展,使企业认识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工作,是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措施,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是企业创新与发展的需要,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根本保证。本文结合沙角A电厂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企业”的活动流程,阐述创建活动的重点和关键过程;分析了创建活动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分析过程环节中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旨在为更好地探寻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企业”工作方法。

2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程序

①首先进行企业标准体系的策划,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避免少走弯路。

②编制企业标准体系文件,在现有标准文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优化完善标准体系文件,实现企业标准全业务覆盖。

③标准体系实施运行,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全面实施标准体系标准,并规范做好记录。

④按照自我评价要求,进行全面评价,并持续改进。

⑤向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确认申请。

3 创建活动重点与关键点

3.1 标准化工作现状诊断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流程首先对企业标准体系创建活动的策划。把了解企业标准化工作现状作为首要工作,充分分析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现状,更好地制定相应的策划方案[1]。现状分析按照《电力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评分细则》,聘请外部标准化咨询师或上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专家进行,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现状情况进行客观科学地分析,肯定成绩或优势,明确问题和落实薄弱环节。这样更能针对问题,制定对策方案,便于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分析和归纳。

3.2 创建活动的策划

① 编制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方案。开展标准良好行为AAAA级企业试点及确认工作,要有全局规划和正确的指导思想。结合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中长发展规划,制定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标准化工作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创建活动推进计划,下发相?P部门执行,能有效落实,有步骤地开展,标准化牵头部门及时跟踪、沟通和协调,以确保活动按计划顺利实施。

②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建立标准化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成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企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标准化工作小组,标准化办公室,负责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等管理。建立了“三大”标准分委会、标准化工作三级网络,负责各职能部门的标准化工作,使标准化工作正常开展。为标准化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③制定方针目标。标准化目标是实现标准化方针的努力程度 ,应制订可测量的量化指标。

④收集、整理标准和法规。疏理企业现有的各类标准和各项规章制度,同时鉴定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分类整理统计各类标准明细。

3.3 组织教育培训

标准化工作要配套全覆盖宣传,倡导人人关注标准体系建设,从创建活动开始,就营造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良好氛围,对全体员工进行各形式的标准化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局域网、宣传栏、会议、厂报等方式倡导提升每位员工的标准化良好行为,注重将标准化意识敷设到基层班组员工,并采取内训和外训相结合方式反复进行,提高全员标准化水平。标准体系文件实施运行中,将企业标准体系培训计划纳入企业年度培训计划,组织标准“大讲堂”活动,由厂领导、部门领导带头宣讲培训,全体员工参加。标准归口部门负责组织对标准文件指导;将标准化宣传、培训纳入每月政治、安全学习内容,组织员工学习新标准。

4 环节的应对措施

4.1 明确创建标准化的目标

根据外部标准化专家的现状分析诊断报告与高层领导沟通,企业现标准体系与国家系列标准的符合性程度,短时间努力和长期准备达到的标准化等级水平,确定企业化方针和标准化目标。以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级”企业目标,应针对标准化现状问题和争取在加分项努力,增加人、财、物的资源投入,重点解决差距问题以实现目标。

4.2 建立完善标准体系

为实现企业标准化方针和标准化目标要求,始终以围绕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为核心。按照国家系列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要求,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基础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相配套标准体系;实现管理标准全流程覆盖,工作标准全岗位覆盖,同时还考虑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与企业实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信息安全、NOSA、测量等管理体系相结合,形成满足企业需要的完善标准体系,且各类标准间互不冲突。

4.3 企业标准有效实施

组织建立三级标准明细,有组织计划把标准落实到部门、基层班组和各岗位,真正使标准根植基层;由各部分别在各个环节上组织实施标准,落到实处,按照标准要求规范做好各项记录。在贯彻实施标准中遇到问题,及时与标准归口管理部门沟通;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联系,以点带面,推动标准的全面实施。

4.4 强化监督检查,实现持续改进

建立了标准实施监督的长效机制。组织开展企业标准体系外审、内审、管理评审及日常检查,对标准的实施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按照《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要求,对标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运用PDCA管理模式,对标准体系进行定期监测,对发现的问题纠正和采取预防有效措施,将标准化建设和考核纳入星级班组竞赛,每季组织对基层班组执行和应用标准的情况及效果进行检查考核;确保了企业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体系的有效性、符合性。

4.5 标准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

搭建标准化信息平台,开展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标准的收集和录入,完成企业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基础标准、“三大”标准实体文本录入系统标准库;并且系统实现标准编、审、批的信息化管理,达到了标准化建设与信息系统的有机融合。

第2篇:标准化管理策划方案范文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式已由以规模扩张为特点的外延式转为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面对不断提高的办学要求,尤其是办学达到一定规模后,原有高度集中、垂直型的单向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甚至成为发展过程中的阻力。高职院校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发展需要,建立现代治理结构,成为关系高职院校建设发展大局,甚至是生存的重大问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现状及问题

一是结构不全,多元主体不到位。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为紧密,最为强调社会服务能力的教育类型,在高职院校治理上本应充分体现校企共建共治。大多高职院校也建有不少行业企业参与的组织、机构,如专业建设委员会等,但实际作用发挥有限,对决策的影响力有限。

二是各自为政,部门协同不到位。一个完整、规范、周密、系统的管理体系,是现代治理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还在实行部门制,部门本位、政出多头、各自为政、管理孤岛与信息割裂等种种问题不一而足。发展对协同的要求越来越高,部门制却使得政令、办法、方案的出台不是由各合作领域专业人士协商协调,而是从单个部门、单个事务的角度出发考虑的,其结果可能导致出现管理上的混乱、重复、缺位、利益争夺、相互扯皮推诿,执行不力甚至无所适从等乱象。对于涉及面较广的事务,更是会从源头上种下引发矛盾的恶果。

三是机制僵化,深化改革不到位。推进综合改革尤其是关键领域的改革,是激发办学活力的重要途径。现在改革的呼声很高,改革的形式、内容也很丰富,但取得的实质性突破却不多见。如校企合作,看上去热闹,显得紧密、持续、健康,但双方意愿强、效果好的深度合作却少。大部分高职院校名义上都实施了二级管理,但实际上二级学院、系部等更多是作为教学组织存在,而非相对独立的二级办学主体,事权可能下放了,人事调配、分配制度等关键领域则仍是变相的一级模式,在无形中拉长了管理线,扩大了管理面,不利于发挥二级办学单位的积极性。

二、高职院校构建现代治理结构的主要途径与内容

1.建立多元主体组成、多方合作共治的扁平式治理结构

一是建立利益相关方代表组成的理事会决策制度。成立高职院校利益相关方代表参加的理事会,建立由举办方、高职院校党政负责人、教职工代表、行业代表、企业代表、学生代表、校友代表、社会知名人士代表、社区代表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决策制度。理事会职能可由决策咨询逐步过渡到参与决策,最终成为决策机构。

二是实施由专门委员会制定的校长负责执行制度。改变由单一职能部门主导设计出台制度、策划方案的部门制,而由学有专攻、精通业务、富于创新精神的专家主导,相关业务部门及行业企业、教师学生代表参与,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拟订制度和工作方案,交校长办公室完善批准后,由系部及职能部门执行。专门委员会包括学术、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发展、资产后勤、综合事务、质量管理等类别。职能部门只作为具体执行部门,负责落实校党委、校长决定,提供相应层面的服务和指导。

三是保证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的落实到位。以高职院校章程为纲,明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边界,落实学术委员会在高职院校治理结构中的应有地位,明确界定其审议、评定事项及咨询范围,充分发挥其在学术事务方面的作用,保障其学术权力。明确教代会、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及派的民主管理参与权。完善学生权益保障机制,确保学生参与相关工作决策,保证出台的制度、政策、工作方案能体现学生意愿,反映学生心声。

四是调整二级学院(系部)及职能部门设置。以专业群建设为依托,调整二级学院或系部设置,明确其二级办学实体、管理主体地位及办学自主权。适应治理结构需要,单独设置校企合作部和质量管理中心,前者统筹校企合作资源,制订规划、建立机制,并协调安排具体校企合作事务;后者负责管理督办、教学督导、绩效考核等事务,主要职责为基于质量诊断与改进整合高职院校内部监督组织和社会第三方质量评价主体,对决策、执行及其过程进行跟踪、监督,采集信息、统计分析数据,做出诊断并反馈改进意见等。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努力,最终形成校党委政治领导、理事会民主决策、校长行政负责、专家学者治理学术,专门委员会策划、职能部门具体实施,质量管理中心监控质量,多元主体组成、多方合作共治,民主、开放的扁平化治理结构。

2.形成线上线下结合、规范高效顺畅的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制度、标准、流程管理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建立标准化、精细化的制度体系,重点建立和完善利益相关方参与办学的决策制度、学术权力及民主权力落实制度、考核及人事分配制度、基于诊断与改进的质量监控制度,形成与高职院校章程相配套的制度体系。构建完备的专业、课程、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后勤服务等质量标准,并明确各类标准中的主要质量监控点。建立与制度、标准配套,可嵌入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保障决策、制度、工作方案的落实。

二是开发决策、执行、监督行为共联、信息共享的管理系统。决策、制度、方案、质量标准等的出台过程在系统中完成或加以体现。重要决策和制度的出台,在流程中设置通过率关卡,或以公测等形式刚性保证决策的公开、民主程度。部门、岗位设置与职责及已出台制度、标准与工作流程,全部嵌入管理系统,责任部门及人员通过系统记录执行情况和履职情况;各利益相关方通过系统知情、参与、反馈意见,质量管理中心通过系统掌握情况、统计数据、给出评价、诊断分析并给出改进要求,相关信息公开、共享,数据自动汇总。

三是注重培育自主、积极、真诚的治理文化。为适应新的治理结构、对原有利益体系的改变及多元治理主体的新要求,实现单一行政管理到多元合作共治的转变,要在用制度、机制解决大部分治理事项的同时,注重树立合作共治意识、强化民主管理意识,塑造具有特色的优秀治理文化,通过文化软约束,达成共同治理的共识,增强治理队伍素质,提高治理主体和对象的公共意识和情怀,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协商、调解处理好治理体系中的非刚性部分。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以制度流程标准化管理解决各管理体系间的孤岛现象,实现管理体系一体化、共享化,以系统及流程的不可逾越性、严谨性避免人为操作和情面空间,保证程序的规范性、刚性指标的严肃性;以优秀的治理文化作为黏合剂,形成线上线下结合、规范高效顺畅的运行机制。

3.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激发办学活力

一是实施全员竞聘上岗,开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加强职位分析、按需设立岗位、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实施全员分类分级竞聘制度,试行落聘校内降级调整试用办法。结合管理系统改革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配合项目工资、任务工资等新型工资形式,形成以贡献定薪酬的分配制度。

二是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办学。探索高职院校以师资、场地等资源,企业以资金、设备、实训等资源,合作建设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以项目为载体,以利益为纽带,探索成立以行业企业高级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成员,以技术、技能等要素参与的股份合作制“技术大师工作室”“能工巧匠工作室”,在教师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开发与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深化院系两级管理改革,逐步实现治理重心下移。可首先试点推进实质性两级管理。二级学院或试点系部负责人由校级决策层提名3名左右候选人,通过该系部或二级学院全体教职工选举产生;由质量管理中心组织每年对其办学效益和负责人履职情况进行评议,不称职者按程序更换。明确其办学实体、管理主体地位,合理确定其与学校之间的责、权、利,将专业设置、人员聘用、待遇确定、日常管理等职责及相应经费全部下放,并建立相应的宏观监督、考核与奖惩制度,实现院级层面从过程管理到宏观管理的转变,形成符合实际、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后推广至其他系部及二级学院。

四是创新社会服务机制,增强服务和引领产业发展能力。立足实际情况统筹社会服务资源,建立基于专业群的社会服务团队,制定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办法,明确参与规则、项目管理、收益分配等内容并规范程序,在保证专业能力强、生产资源丰富的教师参与社会服务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同时,促进新入职及实践经验较少的教师通过团队合作参与生产实践、产品研发、技术推广等,提高专业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将提高社会服务质量作为机制中的重要内容,激励教师将推进和引领水利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提高社会服务的重要指标。

第3篇:标准化管理策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 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安全管理 大唐北一电厂

《安全生产法》总则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其含义有三个意义:一是守法是前提;二是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抓生产必须抓安全,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投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三是保证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场所、环境等方面的条件符合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

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是防止事故的重要措施,根据国务院、国家安全总局、大唐集团公司等有关规定,对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本原则、内容,落实安全生产的具体方法及落实过程中应解决的问题也作了详尽的说明。大唐集团公司为了实现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对电力所有岗位员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还制定了“安全责任制”。

一、企业安全生产级级有责

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管理体制重申了16个字令: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这16个字明确了企业、行业、国家三级的安全生产责任。首先安全生产是企业负责,企业领导必须对其生产全过程的安全负责。同时还实行行业管理和国家监察以及各级工会组织、职工代表对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进行监督。

为此,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中对企业各级机构(部门)和领导都规定了相应的安全责任。我公司也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对总经理、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以及各部门负责人都清楚地规定了各自在施工建设中的安全责任;《安全生产工作规定》明确了“公司系统实行以各级行政正职为安全第一负责人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有系统、分层次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并充分发挥作用”。总的责任书强调了“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对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要充分发挥作用”;总的责任书还强调了“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对安全生产的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的有效运作实行责任分担”,以“保证公司各部门安全责任制的落实。”这些基本制度规定不难看出:公司领导、有关部门直到车间、班组和个人,都清楚地规定了:一旦未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各项要求,发生了生产事故,应当受到处罚。这不是株连,而是因为安全生产级级负责。比如大唐云冈热电公司“1.25”汽车卸煤沟清理蓬煤人身死亡事故和大唐吉林热电公司“2.25”人身伤亡事故,造成的后果就是按照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的。

二、企业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安全生产法》总则第6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这就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也就是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内涵。还明确了一个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组成是全体员工,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领导和部门管理人员就要做到层层把关,每个岗位的作业人员要做到分兵把守,这样才能构筑起保证安全生产的壁垒。

三、通过“三级控制”来体现各岗位安全责任制的重要性

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第13条规定了系统内“实行安全生产目标四级控制”,对公司、车间、班组、个人每一级的控制责任和本级的安全目标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这是每一级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实践证明,公司目前制订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是通过“四级控制”中的每一级控制工作才能落实,把各项预防事故的控制工作做严、做细、做实,才能落到实处。反之,安全职责就只能是表明文章,安全工作就会有漏洞、有死角,就容易发生事故,而且相关责任人和领导还要受到事故责任的追究和处罚。

四、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每一级安全目标和控制责任

层层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一定要按照“四级控制”的原则和要求,明确每一级的安全目标和控制责任。比如对施工单位的班M而言,安全目标是:“不发生障碍和轻伤”,控制责任是:“控制异常和未遂”,这是按事故发生、发展的规律制定的,完全符合班组一级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因此,班组的安全职责要围绕落实责任和实现本级目标来制订的条款,指导各岗位做好具体的安全控制工作,即事故预防工作。车间安全目标是:“不发生重伤和事故”,控制责任是:“控制轻伤和障碍”;厂级安全目标是:“不发生人身死亡、重大设备损坏事故和一般电网事故”,控制责任是:“控制重伤和事故”。因此,在制订车间、厂级安全目标的时候,作为公司安监部门要总揽全局,站在一定的高度,认真务实的下达公司安全生产责任书,来确保公司全年安全生产目标得以实现。

(一)制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要求

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时,一定要按照“四级控制”的原则和要求,明确每一级的安全目标和控制责任。

(二)把各项安全工作做严、做细、做实

在明确企业安全目标和控制责任后,落实安全职责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控制工作。这就要求把保证安全生产的每一项具体措施要做严、做细、做实。做严,就是严格按规章制度要求去实施;做细,就是制定的保标措施没有遗漏、作业程序没有错误或颠倒;做实,就是所做的该项安全工作扎实、有效,不能马虎,实事求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目前,我公司安全监管工作缺乏上述要求,存在工作随意性、经验主义等不良现象。

五、落实安全责任制要做到“三个意识”

(一)要树立“为一线服务”意识

从制订企业“安全目标责任书”到落实各部门责任目标的实施情况,需要有很多工作要做,不仅仅是制定在纸上,更注重是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行各岗位安全职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及“两个体系”的有效运作很重要。所有这些都是为一线施工员工服务的,为实现安全、高效、稳定、可控基建工程服务的。只有每个部门的第一安全责任人及管理人员,尤其是工程部、生产准备部的管理人员在抓生产的同时,一定要亲自过问、亲自主抓安全管理;在本职工作中一定要想到一线施工人员的需要;一定要想到基建安全的需要;一定要善于发现一线施工人员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一定要科学的解决一线施工人员提出的难题(即五个“一定”)。我们的管理人员缺乏知识可以弥补,缺乏技术可以提高,缺乏能力可以锻炼,但是,不能缺乏责任心,不能缺乏安全职责。

(二)要树立“过问效果”意识

抓安全工作必须严格落实效果,对安全工作决策和布置任务后,紧跟着必须抓检查、重落实,实行动态安全工作管理和整改闭环管理,做到有安排、有布置、有落实、有整改。严禁“呼声高,检查低;光看结果,不注重过程。”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树立“过问效果”意识才能把工作落实的实处。

(三)树立“正确处理阶段性和连续性安全工作关系”的意识

要处理好阶段性安全工作和连续性安全工作的相互关系。阶段性的安全工作包括每周(月)安全定期检查、标准化规范评价自查、优化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改造、季节性安全检查、重大节日节前安全检查等各项安全工作,这些阶段性的安全工作要集中一定的人力、花费一段时间去做,并且必须认真、保质保量的按照“标准、规定”做好,注重闭环管理,收到应有的效果;但连续性的安全监督工作,要求我们安监人员每时每刻都要做好“四级控制”工作,各级领导必须足够重视。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四级控制”的作用,不履行各级的控制责任,隐患就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习惯性违章、异常事件就会随时变成事故,甚至是重复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讲,认真抓好贯穿于阶段性安全工作中的联续性的“四级控制”工作,每时每刻落实好“四级控制”中的每一级控制责任,才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

六、今后安全工作的思考

目前,我公司冬季施工计划及冬季工程进度责任状已经实施,今年冬季没有冬歇期这么一说,按照工程进度计划落实冬季施工进度,作为安监部要充分利用冬季施工存在的各类危险因素要持续不断的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档案资料的收集、规整,要利用工作之余修订完善已经执行一年的《安全管理制度汇编》中51个制度;对各标段施工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安监人员进行精品工程策划方案再培训、工程管理制度再学习;对我公司工程部、生产准备部、计划部等部门领导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尤其是标准化作业的培训,是我们安监部目前工作的重点。首先,积极响应公司冬季施工总体计划,着力开展安全技术理论授课,对工程安全管理、设备安装监管、重大危险目施工进行系统的指导,对主要关键环节的监管给予理论+实践的帮助;二是认真开展冬季专项检查活动,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消除;三是编写2017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及保标措施,为工程建设安全可控再控保驾护航;三是潜心学习,提高安监人员整体素质,同时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几大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安全与基建施工的关系。安全与基建工程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安全应服务于工程建设,这是一个基建目的的问题。

(二)辩证看待安全生产形势。安全生产形势不能好一阵差一阵。这种状态说明公司安全形势不稳定,原因何在?主要是管理指导思想上和管理措施上的问题。当安全形势好时,安全就可有可无了,因而放松管理,导致安全形势恶化;反之,当安全形势差时,上下重视,有抓好安全的氛围了,检查、整顿、严格管理、堵漏洞,安全形势马上又好转了。我们的希望是安全生产状况能平衡地在直轴上运行。

(三)安全与事故分析的关系。事故分析是最生动的安全教材。有的管理人员打不开情面,不召开分析会,或开分析会轻描淡写,这对当事人和安全生产没有丝毫益处。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事故一旦发生,抓好事故分析是最大的忘羊补牢;同时也是抓安全管理,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反事故能力的最佳时机。

(四)安全与反违章的关系。实质上,有些人认为违章是不会造成事故的。比如安规规定在高2米以上作业必须系安全带,但有些人说为啥我一直就没系安全带也没发生事故呢?这实际上代表了一种观念,这种观念不纠正,反违章的安全文化氛围就难以形成。

(五)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与安全的关系。从某种意义讲,企业安全生产与企业每个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相关,即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息息相关。而企业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安全生产,职工就能形成更强烈的安全生产观念。这也是我们国有企业安全管理的一大特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