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股权融资产生的融资风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资产融资作为一种信用活动,其偿付的基础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资产直接可用性导致的重置价值;以及资产运用能够获得的未来收益的折现值。资产融资最初的运用主要依赖于有形资产本身的重置价值,随着金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资产融资的价值来源逐步由有形的资产重置价值(称为第一类资产价值)向无形的预期收益折现价值(称为第二类资产价值)拓展,比如某企业拥有汽车这一实物资产,它以前只能通过变卖汽车获取资金,现在可以以汽车运营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来融资。伴随着这一思路的转变,各种新的融资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如确保产生预期现金流的资产的独立性和稳定性而发展的“风险隔离”技术;为确保预期现金流的可实现性而发展的“信用增强”技术,这些技术最后成为了此类融资的标准作法,推动资产融资进一步标准化为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作为资产融资的高级形态,带来了整个融资技术的提高,“证券化你的梦想”成为了这一方式受到广泛认可的一个佐证。资产融资的发展使得很多原先不能满足的融资需求得到了满足,原先被闲置的资产价值也被充分利用,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无疑是效率的提高。
资产融资作为一种与股权和债权不同的企业融资方式,并能够获得广泛的认可,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以资产信用替代企业整体信用,有可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其依赖的都是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经营未来现金流的要求权,对这种要求权能否兑现的评价依赖于公司整体的经营的风险,而风险本身是多样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以及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准确评判企业的价值是不可能的,投资者通常会通过一定的折价来规避风险,这实际上提高了企业融资的成本。通过资产融资,对资产价值的评价相对容易,且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产折价,所以以资产信用而不是企业整体信用来融资有可能降低融资成本。
其次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实现了企业资产价值的充分利用
资产融资的价值基础不仅仅来源于资产的重置价值而且也来源于资产创造的未来预期收益的折现值。但是长期以来,对于资产的第二类价值来源并不认可,这实际上造成了资产价值的闲置,通过对第二类资产价值的重新认识,从而有可能为企业开辟一种新的融资途径,即使对于那些不存在实体形态的资产,如专利权、经营权都可以作为资产进行融资,从而实现了企业资产价值的充分利用。
最后资产融资实现了表外融资,有利于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
资产融资不同于原有的资产运用方式,如抵押或质押融资等的一个显着区别就是不被体现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融资只反映为原有资产结构的变化,并不影响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这对于某些负债和股权融资受到限制的企业而言,表外融资无疑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渠道。
二、 信托机制在资产融资中的重要作用——以衡平信托“精图大厦烂尾楼项目”为例
资产融资的关键在于通过表外融资,实现了风险的隔离,如果这些资产仍然放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企业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都可能或多或少影响资产价值的实现,这对于以第二类资产价值来源作为偿付基础的资产融资来说风险是不可控和不容易计量的。所以“风险隔离”技术成为了资产融资成功的首要关键点,要求将此类资产面临的ヒ恍庞梅缦沾悠笠得媪俚钠渌缦罩蟹掷氤隼础?
构建风险隔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构造“真实销售”的法律结构,实现资产由原公司向特殊目的公司(SPV)的转移,另外一种就是直接通过信托的方式实现资产的转移,选择何种方式主要取决于资产转移的交易成本(税务负担和律师费用等)。
目前国内资产融资相关配套制度和法规并不完善,特别是构建SPV,实现真实销售难度太大,所以利用信托成为了资产融资“风险隔离”目的的主要方式,这一点在衡平信托开发的“精图大厦烂尾楼项目”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
精图大厦是耸立于成都市中区的一栋大型商用写字楼,5年前由于流动资金断流,已完成90%的大厦被迫停工,并被法院查封。衡平信托以该大厦的债权和股权为信托财产向社会募集3000万元资金用于精图大厦建设,希望通过完工后大厦的销售回款,满足信托受益人、债权人和股东利益。在资金的偿付顺序上,优先偿付信托受益人,其次分别是原有债权人和股东。
精图大厦尽管其作为资产体现在债权人的资产负债表中,但作为烂尾楼,其没有封顶,不能销售转化为现金,并不具有第一类资产价值,价值的实现只能依赖烂尾楼封顶后变卖后实现的预期收益,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资产已经被各个债权人设置抵押担保权,使得第二类资产价值在实现过程中随时面临着债权人破产申请的风险,各个债权人可能基于自身利益而中断这一价值实现过程,资产的第二类价值在各债权人“囚徒困境”的博弈中始终无法实现。
引入信托机制后,资产价值实现面临的风险被信托所具有的“闭锁效应”所隔绝,在《信托法》而不是《破产法》的适用范围内,一种全新的权利和义务结构被创造出来。在一般的情况下,债权人之间以及债权人和股东之间在对破产财产清偿顺序是法定的,特别是在债权人内部的权利层次的划分是单一的和简单的,这主要是基于整体公平原则的考虑,但对于某些特定情况,如在本案例中,新的投资者由于对破产风险以及财产受偿权益不能得到优先保障的顾忌,使得烂尾楼的第二类资产价值无法实现。而在《信托法》的适用范围内,根据信托合同契约主体自治的原则,在法定的债权人和股东的受偿次序中引入了一种凌驾于这两个权利的优先受益权,保障新的投资人的利益。在这一构造中,不存在债权人和股东的法定权利,代之以优先受益权人和次级受益权人在信托合同中界定的确立和义务。
这种权利的引入是至关重要的,它实际上实现了一种内部信用增级的效果,即不依赖于外部信用的增强,而仅仅依赖资产本身的价值,次级受益权人用自己名下的资产价值为优先受益权人提供了超额担保,按照预期销售收入2.2亿元来计算,对3000万元的信托资金投入超额担保率为6.3倍,而对于1.1亿元的债权人,超额担保率为77%,股东享有剩余资产价值,正是这种权利的重新匹配推动了整个融资行为的实现。
可见在此案例中,传统的融资方是无法解决的,依赖资产融资方式,特别是信托的风险隔离作用以及对信托对法定权利的二次划分机制对促进整个融资活动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三、 信托机制在国内资产融资领域运用的回顾和展望
资产融资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特别是随着对第二类资产价值认识的深入而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对于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的中国企业而言,传统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方式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不一定能够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发展资产融资,实现对资产价值的充分利用无疑是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的一种新的选择。
随着信托业的发展,利用信托机制实现资产融资的方式被许多公司陆续采用,如下表:
公司名称
项目名称 资产标的物 资产价值来源 信用增强措施 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北方信托 滨海新区管网资金信托 北信管网发展公司拥有的滨海新区管网资产 II:管网使用费 关联方第三者担保 低成本获取资金(4.25%),用于其他投资项目
上海国投 上海磁悬浮交通项目股权信托 上海国际集团持有的上海磁悬浮交通发展公司的股权 II:股权分红 优先/次级结构 存量资产价值的再利用,低成本融资(3.8%)
伊斯兰信托 人福科技学生公寓资金信托 人福科技拥有的学生公寓房产和相关权利 II:公寓租金收入 人福科技担保 存量资产价值的再利用
重庆国信 科利华教育项目股权信托 科利华集团持有的“教育提升”系统项目股权 II:系统销售收入 科利华集团承诺回购股权 开辟了一种新的融资渠道
苏州信托 银泰百货柜台经营权信托 银泰百货公司拥有的店面资产 II:柜台经营权转让收入 第三者担保 获取资金用于新的投资项目
上海国投 稳健型法人股股权信托 上海市上投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法人股股权 II:股权分红 优先/次级结构 存量资产价值再利用,获取资金用于新的投资项目
北方信托 公产房屋房租收入优先收益权信托 天津房信集团所有公房资产 II:房租收入 房信集团整体信用担保 存量资产价值的再利用
华宝信托 上海磁悬浮交通项目股权信托 宝钢集团持有的上海磁悬浮交通发展公司的股权 II:股权分红 宝钢集团承诺回购 存量资产价值的再利用,低成本融资(4%)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一些企业已经尝试利用现有存量资产所蕴含的第二类资产价值来开辟一种不同于传统股权和债权融资的新融资渠道。
1.1 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又称融资杠杆,不管企业的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1元利润所承担的固定的财务费用就会相对降低,这为普通股股东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这种举债经营的方式对股东收益的影响,称为财务杠杆,它是指由于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存在着固定的债务利息和优先股股利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的现象。
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额/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收益)/(息税前利润变动额/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每股收益变化的百分比/息税前利润变化的百分比。
1.2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权融资而产生的财务杠杆效应,使得在未来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增加了由权益资本承担的额外风险,使企业的净资产下降。如果企业营业情况良好,投资回报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面临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的高低主要由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决定。一般情况下,如果息税前利润提高,则权益资本的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企业可以得到财务杠杆的正效应,亦称财务杠杆利益;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权益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增大,会出现财务杠杆的负效应,亦称财务杠杆风险。财务杠杆系数越大,权益资本的收益率相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
1.3 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企业一定时期筹资组合的结果。合适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财务杠杆利益,使企业的权益资本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1.4 最佳资本结构
最佳资本结构是使公司价值最大或股价最高的资本结构,亦即使公司资金成本最小的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能使企业充分获得财务杠杆利益,降低财务风险和资本成本。因此,要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就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中负债的比例,对风险和收益进行充分全面的权衡考量。
2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2.1 负债结构不合理
负债结构是指上市公司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等。一般来讲,负债期限结构中应根据生产经营中不同的资金需求合理安排短期、中期、长期负债,并保持适当的比例,避免因负债期限不合理而导致的企业资金流动性紧张和缺口。从近期上市公司的负债金额上看,我国上市公司总体上流动负债水平偏高,占负债总额的70%以上,极大地增加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2.2 资产负债率较高
资产负债率体现在总资产中负债的比例是多少。国内上市公司在筹资方式上,外部筹资的比例很高并且在外部筹资中更倾向于债权融资,股权筹资进程缓慢,导致资产负债率偏高。此外,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融资体制造成了国有企业负债过高的情况,使得企业偿债能力降低,财务风险加大。国内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形成优化资本结构的意识,通过提高负债水平的方式盈利,很难利用财务杠杆,获得利益,反而加大了财务风险,使企业缺少盈利的可持续性。
3 从财务杠杆效应视角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为了解决企业较高的资产负债水平以及缺乏经济效率的资本结构问题,要找到优化资本结构的方法,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利用财务杠杆,提高公司价值,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具体方法如下。
3.1 加大股权融资的比重
对企业而言,需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并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价值,提高公司资信,为增加股权融资打下基础。增加股权融资在资本结构中的比例,能够直接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进一步降低财务风险。此外,股权融资需要发展更加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彼此形成风险约束和利益制衡机制,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3.2 债权转股权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企业在银行的不良资产,把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实现债权转换为股权,降低了企业偿债的压力,有效化解了财务风险;同时,能够使资本结构更加合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改善企业经营,增加企业资信。
【关键词】管理层风险承担;资本结构;成本
【中国分类号】F275
一、引言
关于资本结构问题在学界已成为热点问题。从目前的一些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可知,企业规模、非债务税盾、资产有形性、盈利性、股权集中度、经营风险等因素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但对管理层风险承担这一变量对资本结构影响的研究还是很少的。
管理层的素质与能力是企业的竞争优势,决定着一个企业能否成功和长久发展。风险承担则反映了企业对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风险大收益也相对较大。但由于成本的存在,使得管理层不愿承担太大的风险。因此,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及风险承担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纵观国内关于管理层风险承担的研究,其主要集中在管理层薪酬、风险承担与企业研发和管理层风险承担与公司治理收益等方面。对于管理层风险承担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比较少。本文探究管理层风险承担对中国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对该问题的考察和研究,一方面可以加强和拓宽我们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另一方面对公司的治理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分析
资本结构是企业通过各类融资方式获取资本而形成的,他反映了企业资金的来源及构成比例。过去进行融资的方式形成了目前的资本结构。而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以及风险承担能力会影响其筹资决策和对风险项目的投资决策。
由于资金有限,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和壮大,必须通过各种融资方式取得资金,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内部融资(利用未分配的收益,将其资本化获取资金)、债务融资(主要通过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获取资本)、股权融资(通过公开或定向发行股份)。然而,如果要满足一个企业长期的发展需求,单靠内部融资是远远不够的。而外部筹资就需要企业在债券和股权融资中做出选择。
股权融资是股东通过将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出让,吸引新股东加入用以得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而债券筹资是企业通过借钱的方式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作为企业资金提供者的债权人和股东,债权人要求得到利息收入,股东要求得到分配的股利。从筹资成本的角度考虑,首先,股利是从税后利润中支付,不具有抵税的作用;其次,股票的发行费用也高于其他一些证券,且债权性融资所支付的利息在税法上允许作为费用在税前予以抵扣。因此,由债务融资产生的利息费用的抵税价值就降低了债务融资的成本。
与股权融资相比较,债务融资的成本要低一些。若不考虑管理层的风险承担能力和公司的财务风险,企业将会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债权融资进行筹资。
从破产成本及财务风险的角度考虑,债权融资的财务风险要高于股嗳谧省6杂诠扇ㄍ蹲收撸他们的股息收入取决于企业的发展需要和盈利水平,公司没有固定向其支付利息的压力且不存在还本付息的融资风险。而对于债权投资者,公司需向其支付固定的利息且到期要还本金。这是公司必须向债权投资者承担的义务,这种义务与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经营状况没有关系。如果一个企业由于债权筹资成本低而过度选择此种方式进行融资,企业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债务时,就出现了财务风险。根据破产法的相关规定:此时的企业不再具有持续经营特性,可能会进入三种状态:和解、重整、申请破产。不管何种状态,对股东、债权人、管理层都是有害的。因此,管理层作为公司的决策者,他们对于这种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大小的预测会影响其筹资决策,最终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
在委托这种关系中,对于股东,他们是委托者,要求管理者能够尽全力的工作,尽可能地为企业创造利润,用以实现股权利益最大化;而对于管理者,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工作提高生活的品质。由于管理者所供职企业对其专用性人力资本和个人财富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出于职业关注和个人私利(如在职消费等)的考虑,在进行风险项目投资决策时,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在为公司谋取利益时,要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内心私利的存在使得管理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可能高估财务风险,尽可能地规避风险,这就会使得企业错失一些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项目而违背股东的意愿。因此,由于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这种观念冲突而产生的利益冲突就造成了管理层的成本。
管理层作为企业的核心,其风险承担的能力会影响企业的筹资和投资决策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结构。当管理层是风险偏好者即更具冒险精神时,他们与股东的利益冲突得以弱化,在进行风险投资决策中,管理者不会把项目风险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首要依据,而这样就加强了企业对投资机会的把握。对于筹资方式的选择,较高的管理层风险承担可能使其尽最大程度的选择融资成本较低的债务融资,从而产生较高的资产负债率。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本研究提出下面的假设:
管理层的风险承担能够促使财务杠杆率的提高。
三、研究设计与描述性统计
(一)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2010~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后,共得到5 320个观测值。本研究所用的财务指标和股票收益率数据源自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上市公司年报和中国股票市场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1.管理层风险承担
由Fama(1970)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我们可知公司的经营风险最终将会在股票价格上反映。且与财务性指标相比,财务报表不会限制和约束股票收益率的波动,能够较好地反映风险承担行为,也是衡量公司风险承担的常用指标。因此,关于管理层的风险承担行为,我们参照Cheng等(2010)采用基于股票周收益率计算的标准差来衡量。
2.资本结构
在国内,关于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中,资本结构的变量被运用较为广泛的有:总资产负债率即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长期资产负债率即长期负债与总资产之比;而对于资产负债率的计量也有两种即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由于资产负债率账面价值的波动性小于市场价值,因此可能造成将债务融资的数量高估,从而对管理层风险承担与资本结构的相关性分析产生影响。所以,本文将选用总资产负债率的市场价值作为资本结构的变量。
3.控制变量
由国内外学者对资本结构的研究中可知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有很多。为了单独研究管理层风险承担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就需要将其他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控制,以便得出更为准确的实证分析结果。现有的研究中主要影响因素分为三类:行业因素、公司特征因素(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成长性、非债务税盾、自由现金流量等)、公司治理因素(股权集中程度、高管持股比例等)。本文将把这些因素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将各变量汇总见表1。
四、实证研究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除行业变量外的其他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给出的相关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在2010~2014年的总资产负债率的均值接近30%,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中,大部分资金来源是股权融资;产权性质的均值为0.512,这说明在沪深两市上市的A股股市中,国有控制公司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从盈利性看,企业总体盈利性都不是很强;而从成长性看,中国上市的各企业间的成长性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但整体的成长性较好。此外,各企业间的管理层的风险承担也有所不同。
(二)回归结果
由表3可知模型的可决系数R-Square 为0.213,相对而言,拟合性较高,说明模型设置比较合理。因此,根据上述回归结果我们可知:
管理层风险承担的变量股票周收益率的系数为0.056,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管理层的风险承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率。这与之前理论分析所作出的假设一致。当股票周收益率的标准差较大时即股票波动较大,这说明管理层有着较高的风险承担,他们不会在股价较低时一味地为了降低财务风险而选择股权融资,尽可能的让股价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保持平稳;而是会认为公司价值被低估从而选择债权融资的方式筹集公司所需资金,这种方式也给投资者传递了“公司价值被低估”这一信息,从而使得股价上升。因此,较高的管理层风险承担,有助于管理者在对破产成本做出预估时,不受主观规避风险态度的影响而高估财务风险。这将有利于缓解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冲突,降低成本;促使管理层克服其风险规避倾向,增强风险的容忍度,从而更注重公司的长期利益,尽可能对投资机会充分把握和利用。在预测不发生财务风险的情况下,采用较低筹资成本的债务筹资方式满足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要求,这就使得公司的总资产负债率提高。
由表3控制变量的回w结果可以看出,模型中的控制变量大部分都比较显著,对照于国内外关于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已有的研究,会发现其结果基本上趋于一致。这说明对于控制变量的选择,本文的选择还是比较准确的,这就增强了实证结果的说服力。非债务税盾、总资产收益率、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资产负债率呈显著负向关系,说明当一个公司成长性良好、可选非债务税盾较为充足、股权较为集中时,对于公司而言,股权融资将会是一个使公司获得更多利益的选择。而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规模等与资产负债率呈显著正向关系,说明当企业规模越大、可抵押资产较多时,企业更倾向于使用较低成本的债务融资为公司谋取更大的利益。从回归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到盈利性对于资本结构的影响不太显著,这是因为盈利性比较高的企业,相比于外部筹资,内部筹资更胜一筹。而盈利性较弱的公司,资产有形性等因素又限制了债务融资的数量。
五、结束语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成本存在的现状,从筹资、投资决策的角度研究了管理层风险承担对其作用,并进一步得出管理层的风险承担有助于提高资产负债率的假设。并选取2010~2014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保险业的上市公司,得到5320个样本观测值,经过实证分析探究和检验了管理层风险承担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的风险承担能够提升企业的总资产负债率。管理层的风险承担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减少了其与股东的利益冲突,从而降低了管理层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资本配置;也会使得管理层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在避免发生财务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用成本较低的债务融资方式。这样就提高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反之,若管理层无风险承担,由于其自利行为就会采用较低的财务杠杆率,避免公司破产损害其名誉和利益。本研究得出了公司资本结构与管理层风险承担两者的关系,这对公司治理和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有着一定的意义。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企业的治理提出些思考和建议:管理层在企业治理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的风险承担能力影响着企业的成本和资本结构。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制定一些激励方式,如股权激励方式,使得管理层与企业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从而促进管理层的风险承担能力,弱化其与股东的利益冲突,优化资本结构,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露.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倒U型关系研究――基于企业风险承担的中介效应[J].江苏社会科学,2016,(03):109-115.
[2]阮素梅,杨善林,张琛.管理层激励、资本结构与上市公司价值创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07):70-80.
[3]盛明泉,车鑫.基于战略管理视角的公司风险承担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研究[J].管理学报,2016,(11):1635-1640.
[4]石大林.资本结构、市场化进程与公司风险承担的关系探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5,03:17-22+44.
一、并购财务风险基本概念
财务风险是在并购中产生的,分别有估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整合风险等。并购财务风险具有综合性,动态性,不确定性等因素。并购财务风险存在于并购前、并购中、并购后。企业并购涉及到的各项活动可能会引起并购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从而使得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出现了严重的负偏离。即便如此,并购的财务风险还是可以控制的,提高信息处理质量,运用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控制手段都可以对财务风险实施有效管控。
二、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识别
1.并购的定价风险。首先,信息的不对称。由于在交易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很难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合理的预估。如果目标企业是非上市公司的话,那么其公司价值估计变得更加的困难。纵使目标企业为上市公司,也有可能对并购目标企业的资产可利用价值、员工组成结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非财务信息的了解不足,从而对目标企业价值估计有所偏差。若高估了目标企业价值,则并购成本变高,显然不能达到并购的目的。若低估了对方的价值,那么其他的潜在收购者则有可能提前对目标公司并购,从而丧失了一个良好的投资机会。信息不对称不仅体现在财务指标方面,也体现在非财务指标方面如:企业员工的素质,文化水平,技术能力等智力资本在现行会计里很难在财务报表中体现。信息不对称表现在:(1)对目标企业盈利情况缺乏客观的认识,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盈利情况一般从财务报表中获得。而财务报表是可以通过人为粉饰,隐藏真正的盈利状况。(2)对目标公司资产质量不清楚,比如目标公司资产的抵押情况。(3)目标企业对有的事项隐瞒,目标企业是否受到诉讼也会对价值估计的影响。其次,目标公司价值估计的方法不完善。目前,国内缺乏成熟的一套企业并购体系,立法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也不完善,如股权转让协议收购,就没有考虑企业资产的时间价值。这就使得并购没有按照市场价值规律来进行,而是按照人的主导因素来并购,这样的企业价值估计是不合理、不客观的。企业价值评估不是简单的各项资产的总和,还要考虑其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及并购后的整合能力。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往往是因为中国企业价值估值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再其次,中介机构不大成熟。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部门等中介机构在企业并购评估中起到非常重要角色。然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并没有西方国家那么成熟,相对缺乏具有独立的专业胜任能力与职业道德的中介机构。甚至有的中介机构为了自身利益出具虚假价值评估报告,这就会严重的干扰并购方的决策。
2.并购中的融资风险。融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财务的流动性风险、资本结构恶化风险、财务杠杆效应引发的破产清算风险、再融资风险、每股收益的稀释及控制权分散或丧失的风险等,负债融资还要承担利率变动、负债结构、经营成败等所构成的风险。
融资渠道,有内部融资渠道和外部融资,其中外部融资渠道包括像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发行债券和股票。可以将外部融资形式分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内部融资渠道风险最低,但是必须依赖企业前期资金的积累。对于负债融资很显然一个优点就是财务杠杆效应。但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负债借款,不仅在额度上有所限制,而且在借款使用上有一定的限制。权益融资如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额度会比较大,但能够使公司股权被稀释,甚至出现反并购情况。而且当目标公司盈利比较差时,公司的并购行为会使每股收益也会降低。由于企业选择了股权融资,从而可能会失去其他融资方式可能带来的机会。权益性融资,在股票首发,增发,配股中会受到证券相关法的规定限制。另外,原有股东经常在公司战略、经营管理方式等方面与新股东产生重大分歧,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困难。该种风险主要体现在以董事会为治理核心的法人治理机构中,且新股东要求公司保证投资方在公司董事会中占有一定席位。
3.并购中的支付风险。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现金支付,股权支付,举债支付,混合支付等。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错误选择往往会带来财务风险。并购需要大额资金,而通过现金支付无疑会加重企业的财务压力。一方面,如果并购规模大,并购方也很难拥有巨额的现金,现金支付使得并购大型企业变得困难。另一方面,现金支付很难享受税收延迟优惠,因为目标企业在收到现金时候要确认收益,从而要负担相应的税负。现金支付意味着大量现金用于并购,后期企业运营资金投入就变少,从而影响企业收益。股权支付可以有效避免大量现金支付的缺陷,股票并购交易规模不受现金限制,但是很有可能稀释原有股东的权利,同时发放股利时也不能像债券利息那样在税前抵扣。还会出现反向购买情况。如果并购方为上市公司,股价被低估时,互换股权是不合理的。举债支付,期限错配会带来偿债风险,并购是一种长期投资,如果借入短期贷款或发行短期债券,未来现金流量与应付利息无法匹配,则企业就会陷入财务危机。混合支付,混合支付的好处就是可以对资本结构的调整,在现金支付与非现金支付优缺点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达到最优结构。但是,如果这个平衡点出现了偏差,则企业资本结构的不佳会给企业带来财务的风险。
4.并购后企业整合的风险。并购后企业的资本结构会出现变化,资本的综合成本也发生了变化。并购后企业的预期收益是否能够达到企业的资本成本,影响着并购后企业的财务风险。要想获得理想的收益,必须对企业各方面整合。企业战略方面的整合,有赖于企业高管的不断切磋。经营方面,由于各自技术,组织架构,产品等方面的差异,能否成功的整合,直接会影响当期的财务经营成果。其次,企业文化制度,人事的变动都会对企业合并后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企业并购后主要体现在资本运营风险,财务收益风险,发展前景风险。企业并购的整合中财务风险又主要集中于财务组织结构、财务人员、财务制度的整合等各财务相关方面。财务的组织,人员,制度的整合失败往往会导致企业并购的失败。
三、并购风险的有效措施。
1.在并购各环节中充分对目标企业信息的收集。对于目标企业股价,首先要收集必要的信息,互联网经济时代,这就要求并购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从市场上获得有用信息。并购前必须对宏观与微观,内部与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必须对其产业环境,经营情况,财务情况等进行充分了解。既要考察目标公司的财务信息,还要关注其非财务状况。其次,评估方法的正确选择,评估方法的选择则要视情况来选择。企业评估应该注重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而不是对企业资产的评估。科学的评估,以收集的有效信息进行评估,尽量减少人为主导因素掺杂在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评估体系与方法,使得评估结果更加的合理与客观。再其次,中介机构要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从而对并购企业进行监督和指导。中介机构应该为并购公司提供有效的相关信息,努力消除信息不对称,让估值更加的客观、合理。
2.融资风险的控制。 融资方式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以下两点:融资成本及融资风险。一般情况下,内部融资成本最小,其次是负债融资,最后为股权融资。内部融资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等特点。相对于外部融资,它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及与此相关的激励问题,节约交易费用,降低融资成本,增强企业剩余控制权。但是,内部融资能力及其增长,要受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净资产规模和未来收益预期等方面的制约。对于那些企业盈利能力比较强,现金充裕的公司可以考虑这种方式,但也要留适当的资金到后期运营使用。对于企业资产负债比率比较高的,资产流动性差的公司尽量减少借款或发行债券融资,以防公司出现财务危机。而对于负债低的公司可以适当用债权式融资以减少资本成本。融资的数量依照公司的资本结构及对未来现金流的情况来确定,尽量避免短期融资用于长期投资。保持适当的负债比率,既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的好处,同时也可以防止偿债风险,从而使企业做大做强。股权融资最大的风险是股权稀释。因此,在管理者的持股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在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增加负债的利用额,使管理者的持股比率相对上升,就能有效地防止股权被稀释。另外,适当的扩大融资渠道,提高商业银行对企业并购融资额度。同时,合理地利用融资工具,也能有效地控制融资风险。
3.支付风险的控制。现金支付要严格制定并购资金需要量及支出预算。改进支付方式,降低支付风险,合理安排支付时间,尽量减少现金支出,降低流动性风险,提高融资弹性。并购权益性支付方式,则要注意反收购的风险,发行股票收购时候,要准确计算出并购后对方在自己企业的占有比例。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采用其他较灵活的融资方式,支付还可以选择混合支付即股票、现金、债券等各种支付组成各种组合。尤其是目标公司规模比较大时,混合支付可以分散风险。
关键词:负债融资;风险因素;股权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负债融资的内涵
(一)负债融资的含义。负债融资是一种必须偿还的融资方式,是指企业在一定量的自由资金基础上,为了扩大再生产,通过向外融资,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具体方式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或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
(二)负债融资的客观必然性。负债融资是工业化阶段一个最重要市场化资金积聚与集中方式。债市是资本市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简单的说,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的区别在于风险配置方式的不同。资本市场的参与者都可以理解的是,股权融资时作为社会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的财务风险小而出资人的风险大。当然,对出资人来说,股权融资的预期收益大而债权融资小。这个区别最清晰的显示出债权融资和债市发展的客观必要性。因为全社会主体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也需要把不同的资产分配在不同的风险组合中。特别值得说明的是,在债券融资中,由于企业债信、债权期限、利率方式等多方面的不同,债市上交易品种的风险实际上也是千差万别的。例如国债和企业债、传统产业里的大企业与高科技技术领域的企业、普通债券与可转换债券、单一的企业债券与采用债券方式“打包上市”的银行债权之间的风险差别就很明显。长短国债的风险也有很大差别。正由此而来,负债融资方式和债市的发展为社会化、公众化、市场化的资源集中过程在风险最小的银行储蓄到风险最大的普通股票以至“创业版市场上的股票之间形成了一条连续的投资组合机会,使不同的投资者有充足的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品种以及优化自己的投资组合。
二、负债融资的优劣分析
负债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会引起经营风险。在资本结构一定的条件下,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多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地降低,扣除所得税后可分配给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就会增加,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对企业来说,采用负债融资必须衡量由其带来的收益风险损失。因此,研究负债融资的利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负债融资的“利”
1.负债融资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竞争是当今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企业的资金规模大小是决定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举债是企业筹集资金扩大规模的最迅速和有效的方法。
2.负债融资是降低综合资本成本,提高企业价值的手段
(1)现实中,由于债务资本的利息率通常低于股权资本的股利率(债权资本的成本低于股权资本的成本)采用举债筹资有利于降低综合资本成本。(2)负债融资除偿还本息外,不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不像发行股票那样,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股利。(3)采用负债方式,企业支付的利息是在成本中列支的,即税前抵税;而股利是税后支付的。
3.负债融资可使企业得到财务杠杆效益,提高企业股东的收益
在投资利润率大于债务利息率的情况下,由于企业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降低,从而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
4.负债融资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减少货币贬值的损失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利用举债扩大生产比自我积累资本更有利,因为货币贬值借款与还款的利率差,使债务人偿还资金的实际价值比没发生通货膨胀时的价值要小,实际上,债务人将货币贬值的风险转嫁到债权人身上,减少了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
(二)负债融资的“弊”
1.负债融资影响企业资金周转。企业负债必须按期支付本息,在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之外,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使用,突出表现在还款期限比较集中,短期内要求企业拿出巨额资金还债时。
2.负债融资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过度的高额负债,使得筹资风险增大,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利息,同时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终极的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算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
3.负债融资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企业债务到期,如不能按期足额的偿付本息,就会影响企业的信誉,众所周知,信誉不好的企业很难筹集到资金,筹资能力也就随之降低了。
4.负债融资对股票价格会产生影响。尤其是对股份制企业而言,负债产生的财务风险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而且还会影响到企业的股票市场价格。原因是当负债超出了某个特定的范围,负债比率越高,股票风险越大,其市场价格也必然随之下降。
三、我国企业负债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标准融资理论-优序融资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黄迪利亚尼和米勒于1958年提出了MM定理及修正理论,以后经过权衡理论,激励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及控制权理论的补充与完善形成了优序融资理论。优序融子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债务融资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它表明经营者对企业未来的收益有较高的期望,传递着经营者对企业的信心并激励经营者努力工作,从而使外部投资者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由此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而股权融资则是一个不被看好的消极的市场信号。同时,债务融资带来的控制权损失最小,比股权融资更能有效地防止企业被兼并,但债务的增加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优序融资理论的模式先是内部融资,其次是债权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因此,除内部融资外,债权融资要比股权融资有优势。
(二)我国企业负债融资的两种极端现象
1.负债融资过度。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一些上市公司的债权性融资比例逐渐增大,数据显示,九龙电力的资产负债率由2001年底的24%大幅增加到2002年底的44%,增幅高达83%,其2002年底的长期负债为35498万元,而2001年年底则仅为1098万元,增长幅度3132.97%。 同样还能说明问题的是双汇发展,其负债合计由2001年底的58473.55万元增加到2002年底的92527.27万元,增幅也达到58.24%,负债的增加额是2002年底资产总额的13%。负债的大幅上升,给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财务杠杆过高使得企业竞争能力下降,财务危机日益突出。
2.忽视负债融资或负债融资比例过小。虽然一些大型上市公司开始重视债权融资,但是目前我国大多企业仍普遍存在重股权融资轻负债融资的现象。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存在着结构失衡现象。一方面,在国债市场迅速发展和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甚至徘徊不前,而且企业债券发行市场的计划管理色彩过浓,发行规模过小,导致企业缺乏发行债券的动力和积极性,也使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功能尚未完善,而长期贷款的风险又较大,使得金融机构并不偏好长期贷款。这两个因素导致负债融资的渠道不畅,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只有选择配股的方式进行融资活动,从而影响其融资能力的发挥和资本结构的优化。
四、面对我国企业负债融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一)合理利用资本结构的信号激励效应
资本结构可以作为传递内部人私有信息的信号,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改变资本结构,来传递企业有关获利能力和风险的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的外部投资人可能会将较高的债务水平看作企业高质量或较好前景的信号。但这并不能说明企业负债越多越好,负债过高会给企业财务带来沉重的压力,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
(二)企业应慎重考虑自身的资本结构
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中,假若无形资产的比重较大,其破产成本较高。因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是难以变现并用以偿债的。所以,该类企业结构中的负债比率应相对降低,以保持较强的偿债能力。而对资产总额中无形资产比重较低的企业,由于其破产成本较低,企业可在其资本结构中保持较高的负债比率。
调整融资结构,加大债权融资比重通过向银行贷款间接筹集资金。在市场经济发展不太成熟的阶段,从银行贷款成为企业外源融资的最主要来源。因为从银行贷款,一方面可以顺利地筹集到资金,扩大生产,并且这种融资方式下的筹资成本较低;另一方面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要承担清偿风险和破产风险,银行考虑的是该企业经营产生的收益大小,在银行严格的监管和激励的约束下,只需要加强对贷款的审核,因此企业从银行贷款成为融资的一条捷径。
参考文献:
[1]张先治.财务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孙茂竹.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认股权证;融资效应;融资风险;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0.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030-03
一、认股权证融资及其特性
权证融资是上市公司利用权证工具进行的融资活动,权证的特性使权证融资也独具特色,通过对权证特征、种类、构成要素、权证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总体上看权证融资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性。
1.权证融资的依附性。权证融资的依附性是指权证融资的实施对基础金融工具的依赖,权证融资的依附性是由权证的衍生性所决定的。权证是一种衍生金融工具。经济领域中的“衍生金融工具”表示其价值依附于(取决于)某种原生资产(underlying assets)的金融工具,通常这种原生资产是指货币、股票和债券等传统的金融产品和实物商品。就权证融资而言,融资中利用了衍生金融工具――权证,并且是权证家族中的股本权证。股本权证是上市公司发行的,派生于股票,在通常情况下,股本权证附在债券或股票上一起发行,发行后,权证以与所附着的基础金融工具脱离,单独上市交易。
2.权证融资的分段性。在权证融资方式下,公司的融资过程分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公司面向市场发行权证,当投资者购买权证时,发行公司获得权利金收入,从而融入一笔免费的资金,当然发行公司也要为此而承担相应的义务,权利金是权证买方为获得权利而付出的代价,也是权证卖方为承担义务而要求的补偿。第二阶段,权证持有人在权证有效期内根据权证价值的大小,做出是否行权的投资选择。当权证持有人选择行权时,购入权证所赋予的标的股票,从而使发行公司完成第二阶段的融资,直到权证有效期结束,权证融资活动也结束[2]。
3.权证融资的期权性。权证融资的期权(Option)性,是指在权证融资条件下,投资人或权证持有人拥有是否在未来某一时日或某一时期购买标的股票的选择权利。也就是在股本权证融资条件下,投资者拥有在未来某一时日(欧式权证)或在某一时期(美式权证)决定是否对发行公司继续投资的选择权,而公司作为权证的出售方,在权证融资中就只有义务而无任何权利,当权证持有人一旦行权,公司就必须按约定价出售股票,若弃权,公司则不能强迫其购买股票,或要求赔偿。
值得注意的是权证融资具有期权性,并不能说明权证就是期权,权证与期权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4.权证融资的风险性。权证融资风险是指标的资产――股票是否被认购,融资过程是否顺利完成以及融入资金成本的大小具有不确定性。权证融资的风险性有利于资本市场中有限的资本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但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或大多数的公司都能抵御权证融资风险,权证融资方式对公司质量有筛选效应。
权证融资的分段性、期权性可以使公司融资活动分阶段完成,让公司所需资金分步到位,从而增强公司融资的外部约束力,这样不仅有利于缓解公司融资中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还有利于管理融资风险。
二、中国上市公司认股权证融资效应案例
随着宝钢权证2005年8月22日正式上市,阔别市场九年之久的权证市场重新活跃。2005―2008年6月沪深两市共发行各种权证49只,其中在沪市挂牌交易36只,在深市挂牌交易13只,截至2008年6月,沪深两市共有17只权证在交易。2008年1―6月,上海市场权证交易额31 231亿元,深圳市权证交易额5 771亿元,中国权证交易额已稳居全球第一。可以说随着证券市场的日益完善,权证融资成为时下“有实力”上市公司重要的再融资方式之一。本文以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096)为例,分析上市公司发行认股权证的融资效应。
1.权证概况。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是1997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府[1997]36号”文批准,由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天化集团)独家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的上市公司。公司社会公众股(A股)于1997年7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上市以来,公司更新发展理念,创新融资手段,多渠道开展资本运作,走出了一条以资本快速扩张推动产业迅猛发展的现代企业发展之路。2007年1月,云天化股份发行6年期的10亿元认购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同时派发权证5 400万份。3月8日云天化权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见表1)。
2.权证的融资效应分析。截至2009年3月6日,共计53 771 012份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认股权证“云化cwb1”成功行权,剩余未行权的228 988份“云化cwb1”认股权证将予以注销。行权后,持有人的新增股份已全部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办理股份登记手续。本次行权前后,公司股份变动情况见下表:
(1)低成本融资。从行权结果可知,云天化的权证行权率达99.58%。以行权价17.83元、行权比例1∶1计,云天化新增股本5 377.1012万股,募集资金95 874万元。为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财务保障。同时,云天化通过发行发行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每手云天化分离交易可转债的最终认购人可以同时获得分离出的54份认股权证.由于这种发行方式可以使投资者获得将来赚取股票利差的机会,所以可分离公司债券利率低于普通公司债,从而降低了再融资的筹资费用。这也体现了权证融资的价格发现功能。(2)增加了融资的灵活性。上市公司发行认股权证后,如果公司发展顺利,一方面,公司股价会随之上升,促使认股权的行使:另一方面,公司对资金的需求也会增加,认股权的行使正好为公司及时注入大量资金。如云天化在认股权证成功行权后就为自己融资达9.58亿元。这对补充云天化集团生产建设资金、调整债务结构、拓宽融资渠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反之,如果公司不景气,公司不会有新的筹资需求,股价的呆滞也会使认股权证持有者放弃认股权。(3)调整资本结构。认股权证的认股权行使后,投资者在一定期限内以约定的认购价格购入了规定比例的股票。对上市公司而言,股东权益资本随之增加。在认股权行使前后,一定时期内,公司债券资本保持不变,随之股东权益资本增加,公司资本结构中股权资本与债券资本之比增大,资产负债率降低。在公司资本结构中债权资本比例过高时,可以通过认股权证的行使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从云天化公司2009年第一季度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其资产负债率为66.16%,相比2008年末的资产负债率降低了3.08%。(4)对每股收益的稀释作用。每股收益是投资者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公司价值的重要财务指标。公司扩大股权投资的直接影响是发行公司在扩股瞬间每股收益被稀释,被稀释到一定程度,股价会调整并引发下跌,影响公司的业绩表现。投资者行使股权后,公司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数增多,普通股每股收益因之下降。由云天化第一季度的财务指标可知,主要是由于认股权证的行权,新增股份53 771 012份,使得每股收益被稀释为-0.0948,给原有股东带来了损失。
三、中国上市公司认股权证的融资风险及其防范
1.认股权证融资风险分析。权证融资的风险一是来源于股票市场的价格,二是来源于投资者行为的选择。权证融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风险。
第一,融资计划失败的风险。由于权证买方在未来买卖标的股票的价格是事先约定好的,一般来讲,约定价(行权价)与股票市场上标的股票的市价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差异,当行权价高于股票市价时,权证持有人放弃行权(不认购股票)导致公司融资计划失败,当行权价低于股票市场价时,权证持有人行权,公司融入资金,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二者价差较高,对公司来说也是损失,有时可能还是较大损失。第二,权证发行公司违约风险。权证融资中标的物是特定的公司股票,当权证持有人行权认购公司股票时,公司需向行权者支付相应的本公司股票,这一环节中可能会出现公司无法提供相应股份(或提供后导致股权稀释)的风险。第三,投融资双方遭受损失的风险。在权证融资条件下投资者一旦获得权证,就取得在未来时期(或时日)是否投资的选择权,这一权利是不带任何义务,投资者有向公司投资的权利,也有不投资的权利,不存在违约,对自己的投资行为可以自主选择,投资者一旦选择不投资行为即会导致公司融资的失败,而融资失败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主要是由公司承担,投资者所损失的只不过是相应的权利金支出 [4]。
2.认股权证融资风险防范。针对以上风险,为了确保融资计划顺利实现。上市公司可以从融资方式、发行时机、行权方式以及股份来源等方面考虑采取以下风险防范对策。(1)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可以采取债权与股权相结合的融资方式。目前,“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法律地位已经确立 [5]。这种发行方式能为公司带来两方面益处:一是降低了公司债券的融资成本。由于附送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券增加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因而利率的下降不会影响债券的融资效果,债券较易按面值卖出。二是由于公司债券和认股权证是在分别符合上市条件时分别上市交易的。因而形成了两种分离的交易品种和两个不同的交易市场(权证市场和股票现货市场)。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偏好。同时投资者可以获得债券利息和股票上涨的双重收益,进而提高公司债券的吸引力。(2)在发行时机的选择上,应将公司业绩与大盘走势相联系。一般而言,认股权证的投资价值与公司业绩正相关。未来成长前景较好、业绩较佳的公司,其认股权证的溢价水平也较高,对投资人的吸引力也越大。但是,认股权证的价值不仅与公司业绩有关,还受大盘走势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发行认股权证时,还应关注未来大盘的走势。如果大盘长期处于调整时期,公司股价不仅没有高出行权价,反而跌至行权价之下,会导致权证持有人放弃认购权利,公司也就达不到预期的筹资目的。(3)在行权方式的安排上,相机推出美式权证或欧式权证。认股权证的行权方式有欧式权证和美式权证两种。欧式权证的行权方式是所有权证在到期日当天行使,公司可在短期内迅速筹集资金,满足一次性募足资金的需求。但公司在短时间内送出大量股票,可能造成股价的剧烈波动。而美式权证允许权证持有人在到期前的任意时刻行使换购股票的权利,公司的筹资是逐步进行的。但在行权期较长的情况下,公司自身业绩和控制权的变化以及外部市场的变动都会增加行权的不确定性。因此,发行公司需对自身的资金需求、内部业绩和控制权的变化以及未来市场走势做出预先判断,相机安排合适的行权方式。(4)在股份来源的安排上,考虑对每股收益可能产生的稀释效果。为满足认股权证转股的需求,在股份来源安排上,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由原股东出让其股权。在中国一般由非流通股股东出让股权;二是由公司增发新股;三是公司通过二级市场回购股票来支付认股权证的需求[6]。中国新《公司法》第143条中只允许四种情形下收购本公司的股票。因此,第三种方式所适用的范围十分有限。第一和第三种方式一般不会导致股本的扩大,不会对每股收益产生影响。但随着股权分置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由原有股东出让股权的做法将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公司增发新股来满足大量认股权证的转股需求。而增发新股则会导致股本的扩张,造成每股收益的稀释。因此,为了维护投资人的利益,公司增发新股还应与未来业绩的增长保持同步。否则不仅会削弱股东信心,影响二级市场的股价,还会使上市公司的市场形象受损。
参考文献:
[1]张正国.认股权证、杠杆效应与投资收益分析[D].成都: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9,(1):57-60.
[2]刘静.上市公司权证融资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
[3]云化CWB1[50082][EB/OL]..
[4]刘静.中国公司权证融资发展与权证市场建设[J].财会月刊,2007,(3):59-60.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3
一、前言
当前,我国有关企业融资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对整体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问题。但是,在研究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这方面却并不多见。同时,由于绩效评价本身能够促使企业实现经营绩效最大化的目标,而这正是企业管理层控制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目的所在,并且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目标是相一致的。
从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出发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具有相当充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最后,科学严谨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可以为公司的管理层在实施可行性的具体方案时提供依据和参考,提供有效的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广东省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融资结构的概况及其特点
广东省企业资本结构形成的制度基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或者说是转轨经济下仍然存在的)政府主导的资本生成机制,加上体制改革滞后,使得广东省部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并不是建立在公司资本结构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融资行为表现为非理性,由此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具有许多相似的融资行为特点,突出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融资顺序: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广东省上市公司融资次序的选择顺序普遍为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在直接融资中,重股轻债,这是有悖于企业融资理论的。
对于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债务融资来说,根据经验分析,如果在短期内,企业的红利和投资既定,盈利性对企业的杠杆比率效应存在反向关系,企业更倾向于内源融资而不是债务融资,因为这样企业经营者就可以避免陷入债务危机。仅就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两种融资方式来说,它们各有利弊,但根据企业融资理论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的融资实践,企业选择融资顺序时债务融资应优先于股权融资,但广东省上市公司却偏好股权融资,这种重股权轻债权的融资行为与国际惯例不符,而且也与新优序融资理论矛盾。
2.资金以内源融资为主,资金积累相对集中。广东很多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投资者投入以及企业内部积累、内部挖潜等方式形成,如企业的留存收益、按规定提取的折旧和更新改造资金、生产发展资金等。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原因,一是广东省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所占比例较大,而制造业的内源融资一般较高;二是广东省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由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而来,这些竞争性较小的行业,垄断收益较高,不希望收益被外部分享,一般更愿意选择内源融资。
这种以自我积累为主,很少吸收社会资金入股的融资方式,企业使用时具有较大的自主性,且不会发生融资费用和支付危机,但其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融资规模有限,长期以往则会严重影响上市公司规模的壮大和经济收益的提高。
3.资产负债率总体偏低,财务杠杆利用不足。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之一, 其基本原理就是保证公司财务稳健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为股东谋求收益最大化。然而,据统计,与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的高资产负债率形成鲜明对比,广东省上市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较低,2009年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48.23%,2010年为48.31%,2011年为51.37%,2012年为50.76%。
广东省上市公司的较低负债状况与现代企业融资理论是相悖的。按照一般的企业融资理论,上市公司应将资产负债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之上,而不是维持在较低水平,因为适度的资产负债率不仅能使企业保持一定的资信水平,而且还能增大股东的收益。
4.股权比率较高,且分布较为集中。与部分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相对应,其股东权益比率较高。从过高的股东权益比率及对应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布可以发现广东省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是非理性的,大部分上市公司普遍能够看到较高的股东权益比率在经济萎缩时可以减少利息负担,降低财务风险,因为所有者出资不像负债那样存在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不致陷入债务危机;但对在通货膨胀加剧时上市公司多借债可以把损失和风险转稼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多借债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则关注不够。
广东省部分上市公司股权比率分布较为集中,国家股、法人股所占比例仍然较高,这表明在大部分行业中,各级政府对上市公司仍有相对控股权,甚至绝对控股权。近年来广东省采取了多项措施,力图改变上市公司中资本金结构比率过于集中的问题,但这些措施还未能从实质上解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分散化问题,为数不少的竞争行业的上市公司仍不能摆脱主管部门的行政控制,小股东基本上没有通过董事会选择、监督经营者的直接控制权,只能通过在股票市场上买卖股票的间接方式,对上市公司形成有限的影响。
(二)融资结构现状的成因分析
1.低融资成本驱动股权对债权的替代。企业融资的成本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融资过程的费用,如申请费用、路演费用、发行费用等;二是上市费用;三是付息成本;四是融资风险,即债券或股票发行成功与否。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前两项费用,股权融资方式略高于债务融资,但债务融资还本付息的“硬约束”和中国独特的股权融资分红的“软约束”却使债务融资的成本大大高于股权融资的成本。债务融资要求按时还本付息,是一种“硬预算约束”,它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杠杆“双刃剑”的效应要求企业只有在资金利润率高于资金成本率(债务利息率)的前提下才能享受债务融资避税利益的好处。对于股权融资来说,由于国有股代表的所有者虚位,上市公司分派股利的力度和频度低下,股权融资的成本就大为降低,是一种软约束。不同的约束强度会形成不同的偏好,股权融资偏好就是低融资成本驱动的股权对债权的替代。于是,增发股票,大比例送股、配股,让未来股东一起分担损失和风险,则成为上市公司热衷之事。
2.上市公司的管理目标不科学。当前情况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实现股东利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上市公司的管理目标,这也是造成广东省上市公司总是厌恶债权融资而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之一。因为广东省上市公司的管理及投资者依然习惯以企业的税后利润指标作为主要依据衡量企业经营业绩,而企业的税后利润指标只考核了企业间接融资中的债务成本,未能考核股权融资成本。
3.股权设置不合理。在当前股权分置的制度背景下,广东省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非常复杂,股票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可流通股票被分割在不同的市场中,国有股高度集中,不可流动且比重过大,导致了股权的呆滞性、封闭性和控股权的超稳定性。在这种国有股没有流通属性的股权分裂市场下,非流通的国有大股东在每次股权融资中不仅不会受到损失,而且还会得到一系列收益。股份公司初次发行股票时,非流通国有股东的持股成本低于流通股东,将提升非流通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在高价配股和增发时,流通股东全部买单,非流通股东分文不出却同样可以“搭便车”提高净资产,而又不至于使控股权旁落。于是,股权融资偏好成为非流通大股东在现有股权结构下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必然选择。
4.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公司股东、高层管理人员和债权人对公司的融资结构有不同的要求:股权资本的过度扩张会稀释股东权益,导致股票价格下跌,从而损害股东利益;而过度负债又必然会增加公司的财务危机成本和成本,直接威胁到高层管理人员的利益。公司治理结构是要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问题,即股东与管理者的关系问题。目前,广东省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普遍存在缺陷:所有者代表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监督、制约功能薄弱。由于缺乏股东对公司的监控,导致对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机制很不健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必然导致公司行为更多地体现了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志,而非股东的意志,上市公司的激励机制不健全,股票期权等方法几乎没有实施,高层管理人员从自身利益出发,必然注重短期利益,忽视公司的长远发展,放弃债权融资,选择股权融资。
三、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
1.不同融资结构对成本的影响
融资成本是企业获得资金使用权的代价,也是企业为资金供给者支付的资金报酬。企业不同的融资结构所涉及到的成本是不同的:
(1)内源融资基本上不会产生费用,对企业来说几乎是没有融资成本的,并且这种融资方式还可以减少个人所得税支出,从而提高投资收益。由于一方面内源融资的收益不用与其他投资者分享;另一方面将利润转换为投资有助于公司资产的增值,股价上升,股东可从资本增值中受益。这种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企业资本的运营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
(2)债务融资方式主要是向银行借入资金和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这两种筹集资金的方式都是需要企业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但这部分支出是作为营业利润扣除项目的利息支出,是在税前予以扣除,有节税效益,相当于减少了企业的支出和成本,增加了利润,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绩效。
(3)股权融资是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股权融资的特点是低成本和非偿还性,不需要偿还本金,没有固定利息负担。股利的发放,是根据企业效益而定,这是一种税后利润分配,没有节税效益。这种融资方式可以积累资本,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2.不同融资结构对风险的影响
融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举债筹资而给股东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甚至引发企业破产的可能性。
(1)由于内源融资筹集的资金都是企业自有资金,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所以几乎是没有投资风险的。(2)债务融资下利息的刚性偿还性(定期、定额偿还)是一种硬性的支出,特别是在企业经营效益不好的时候,这种硬性支出就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严重的甚至使企业面临破产。一般情况下,企业负债越多,融资风险就会越大。(3)股权融资方式下高分红派息与企业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会导致风险的产生。当企业面临亏损的时候,不仅无力支付股东红利,而且还要从股东资本金中拿一部分资金用于补亏,使股东遭受更大的损失。
3.不同融资结构对管理者的激励约束作用
融资结构通过公司治理在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解决相关人的利益冲突,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
(1)债务融资由于其利息的刚性偿还性,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是有一定的经营压力的。为了保障投资人和企业股东的利益,他们会努力的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把企业资金投入到盈利能力高和高效率的项目上去,从而限制了企业经营者对企业资金的任意决策。同时,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经营者也会避免使企业陷入到严重的财务危机当中,因为企业的经营状况将威胁到经营者的职位和声誉,所以企业经营者会更加努力的去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2)股权融资可以让企业经营者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配,股权激励对经营者来说是一种长期的激励方式,有助于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时,一定程度的股权集中可以对企业经营者起到监督和约束的作用。为了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股东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经营者的决策,这有助于约束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但由于股权筹资的低成本和非偿还性,过高的股权融资比例会弱化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和约束,导致经营管理者不会珍惜筹集的资金,随意使用或闲置,甚至投入股市进行投机,造成投资的低效率。
四、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国内外的融资结构理论知道,适当的债务融资不仅可以降低融资成本,还可以通过财务杠杆作用提高公司管理层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但是,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广东省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呈现负相关。通过债务融资来提升公司价值的效应并没有发挥出来,即债务融资的税盾作用、激励作用以及信号传递作用并未全面地发挥出来。而且,广东省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率偏低,主要是由于上市公司都尽可能地利用股票市场来筹集资金,用股本代替债务资金,表现出股权融资偏好。根据广东省上市公司的共同特点,设计符合广东省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充分发挥融资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正面作用,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合理安排融资,促进公司债务结构合理化
广东省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优序融资理论”几乎是背道而驰的,长期依赖于发行股票等融资方式不但会提高公司的融资成本,而且大量的负债也会使公司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为此,我国应大力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使资本市场的机制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有效的融资方式,以促进公司债务结构的合理化,使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相结合,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均衡,严格控制财务风险,减少资金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2.完善债券市场的建设,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将导致企业融资手段单一,影响股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以及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进一步影响债券融资的公司治理效果,优化公司融资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效率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大发展与完善企业债券市场的力度,鼓励业绩好的企业进行债权融资,使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协调发展。
与银行借款相比,债券融资具有的优点十分明显,债券融资属于直接融资的范畴,融资成本理应比银行借款低,对于声誉卓著、质量较高的公司,可以获得规模较大的债券资金,而且融资成本较低。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依赖于银行提供长期资金不仅容易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而且容易给银行的未来经营造成较大风险。在发达国家,解决的方案就是大规模地发行企业债券和加速资产的证券化。
3.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环境
现代融资结构理论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融资结构的优化实质上是信息不对称的缓解过程。通过融资结构优化,委托人与人之间搭建起一条信息通道,并形成一种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从而降低信息非对称所造成的融投资交易困难,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4.完善相关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只有完善相关制度,提高执法和监督效率,才能切实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为企业融资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优化企业债务结构提供有利的条件。为此,根据广东省上市公司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今后阶段我们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第一,法制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以《公司法》和《证券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建立有效的债权人的保障机制,有效抑制大股东或者管理层对外部投资者(特别是中小股东)以及债权人的利益侵占。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提高相关部门的执法效率,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第二,信用机制建设。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及其备查制度,使资金的提供方在给企业提供资金时能及时了解除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发展前景之外的历史信用记录,从而减少银行贷款以及企业发行债券的审批时间,提高资金融通和利用的效率。此外,可依考虑引进惩罚性赔偿机制,对恶意推卸社会责任、不履行相关合同,损害投资者及债权人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并予以公示,提高企业的违法违纪成本,使其不敢不遵守规则。
5.完善上、退市制度,建立优胜劣汰机制
广东省资本市场环境相较全国平均水平而言,是比较优越的。应该主动、积极营造上市优胜劣汰机制来提高公司治理正向效应。完善上市公司在不同层次的交易市场上市和退市制度,从而更好地引导不同质量的上市公司在不同层次的市场之间的转换和流动 ,实现真正的优胜劣汰。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进一步细化公司上、退市程序,增强法律的确定性和操作性。
第二,制定更严格、更多元化的上、退市标准,让市场主导实际的上市操作。完善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在设定退市标准时应当保持各退市指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协调统一,遵循相同的退市理念;同时,上市公司退市标准应当与其上市标准相匹配、相适应,尽量增设量化退市指标,以增强退市标准的客观性。
第三,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中的投资者保护制度,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6.减少行政干扰,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
从广东省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行政主导的融资模式会导致一系列弊端,严重制约资本市场的发展,市场化融资方式则优势明显,因此在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不应再重回行政推动的老路,而应该继续坚持市场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市场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增加激励、强化约束和提升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此可以推进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以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自律组织的发展,使这些自律组织承担起市场化方向推动者和主导者的作用,通过行业自律和行政监管相结合,提高市场管理效率,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减少证券投资的风险,促进资金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还要扩大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减少行政力量对银行贷款的干预,理顺企业和银行的产权关系,使企业和银行形成权责与义务对称的约束机制,提高银行贷款的相机治理作用,强化银行借款融资硬约束。
参考文献:
[1]凌江怀,胡青青.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相关分析――基于2003-2010年广东省上市公司分行业面板数据的考察[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2]刘朔.广东省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
[3]饶晓.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为例[D].西南财经大学,2011.
[4]程志强.上市公司债务结构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
[5]彭晖,王云涛.零售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J].商业研究,2011(06).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企业并购及财务风险概述
企业并购在经济学上的含义通常可以理解为一家企业以一定的代价和成本(如现金、股权等)取得另一家或几家独立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和全部或部分所有权的行为。通常包括两种形式,即企业收购和企业兼并。企业收购是指一家企业用现金、债券、股票、债权等方式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或资产,以谋求该企业经营或资产控制权的行为方式。通常我们把购买方称为收购公司、出价公司、进攻公司,另一方被成为被收购公司、目标公司等。企业兼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根据契约关系进行权合并,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企业兼并是通过以现金方式购买被兼并企业或以承担被兼并企业的全部债权债务等为前提,取得被兼并企业全部产权,剥夺被兼并企业的法人资格。企业兼并的核心问题是要确定产权价格,这是转移被兼并企业产权的法律依据。
并购作为企业间的一项产权交易活动日益活跃于资本市场,但在风起云涌的并购浪潮的背后,成功的并购案例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企业并购是高风险经营活动,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其中财务风险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综合来看,并购引起原有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综合性和关联性的显著特征。
二、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与体现分析
一项完整的并购活动通常包括目标企业的选择、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并购可行性分析、并购资金的筹措、出价方式的确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上述各环节中都可能产生风险。并购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着不同领域的众多风险,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风险,直接影响到企业并购的后续活动,决定并购是否获得成功。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根本上取决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大小。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判断往往难于做到非常准确,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的收购价格,导致并购企业支付更多的资金或以更多的股权进行置换。并购企业可能由此造成资产负债率过高以及目标企业不能带来预期盈利而陷入财务困境。
融资风险。企业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指企业能否及时足额地筹集到并购资金以及筹集的资金对并购后企业的影响,融资风险分为内部融资风险和外部融资风险两种。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利用内部留存的自有资金来形成并购资金的一种方式。内部融资无须偿还,无筹资成本费用,可以降低融资财务风险。但是仅依赖内部融资,又会产生其他财务风险:一方面,我国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盈利水平低,依靠自身积累很难按计划迅速筹足所需资金;另一方面,大量占用企业宝贵的流动资金,会降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适能力,此时一旦重新融资出现困难,就会危及企业的正常营运。外部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外部渠道筹集并购资金的方式,主要包括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两类。权益融资会导致企业的股权结构改变后,稀释了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甚至可能出现并购企业大股东丧失控股权的风险。债务融资导致过高的负债会使资本结构恶化,如果安排不当,到期不能还本付息,就会陷入到财务危机中去。同时,无论是通过银行借款还是公司债券融资,其融资的限制条件都较多,且筹资数量也有限。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支付困难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在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企业表现尤为突出。由于采用现金收购的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或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现能力越高,企业越能迅速、顺利地获取收购资金,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适应调节能力,增加企业营运的风险。如果并购方融资能力较差,现金流量安排不当,则流动比率也会大幅度下降,给并购方带来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影响其短期偿债能力。
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杠杆收购指并购企业通过举债获得目标企业的股权或资产,并用目标企业的现金流量偿还负债的方法。杠杆收购旨在通过举借债务解决收购中的资金问题,并期望在并购后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并购企业的自有资金只占所需总金额的10%,投资银行的过桥性贷款约占资金总额的50%-70%,向投资者发行高息的垃圾债券,约占收购金额的20%-40%。由于高息风险债券资金成本很高,而收购后,目标企业未来资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杠杆收购必须实现很高的回报率才能使收购者获益,否则,收购公司可能会因资本结构恶化,负债比例过高,付不起本息而破产倒闭。因此,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合后的目标企业是否有稳定足额的现金净流量。
三、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原则与对策
在分析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上述各类风险点进行控制,总体来看,应遵循系统分析的原则,对并购之后所带来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测度,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实施并购策略。具体来看,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加强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具体而言,并购企业可以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捕捉目标企业并且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能力做出合理的预期,在此基础上做出的目标企业估价较接近其真实价值,有利于降低定价风险。另外,并购企业还可聘请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证实,并扩大调查取证的范围。并购企业也可以与目标企业签订相关的法律协议,对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未尽事宜明确其相关的法律责任,对因既往事实而追加的并购成本要签订补偿协议,如适当下调并购价格等。
(二)提高风险的评估水平
针对上文所提到的估价风险所产生的原因,并购企业可综合运用定价模型,如将运用清算价值法得到的目标企业价值作为并购价格的下限,将现金流量法确立的企业价值作为并购价格的上限,然后再根据双方的谈判在该区间内确定协商价格作为并购价格。总之,一方面,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需要许多不同层次的思路和方法,仅用一种方法定价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在每次交易时都使用所有的定价模型也是不明智的,应当根据并购的特点,选择较为恰当的收购估价模型。
(三)做好融资规划
企业并购可以自有资金完成,也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对外举债融资。以自有资金进行并购虽然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但也可能造成机会损失,尤其是抽调本企业宝贵的流动资金用于并购,还可能导致企业正常周转困难。融资安排不当或前后不衔接都有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甚至可能导致并购失败。
(四)优化融资结构,分散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所需的巨额资金很难以单一的融资方式加以解决。在多渠道筹集并购资金的情况下,企业还面临着融资结构风险。融资结构包括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结构,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结构等。合理确定融资结构,一要遵循资本成本最小化原则;二是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三是短期债务资本与长期债务资本合理搭配。在以债务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中,可能产生利息支付风险和按期还本风险。在以股权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中,会增加企业被敌意收购的风险。而完全以自有资金支付收购价款,一旦重新融资出现困难,不仅会增加机会成本,还会产生新的财务风险。
当然,对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除了以上的方法,我们还有其他的防范措施,如,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在我国政府可以在不干涉企业独立经营的前提下,对企业并购做出一定的监察,以保证企业并购的合理、合法;此外,完善国有企业并购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对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问题也会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国泓.并购的差异化.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
[2]干春晖.大并购―30个世界著名企业并购经典案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刘力.财务管理学[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
[4]李文华.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防范.审计与理财,2005年第三期
[5]谷祺,刘淑莲.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6]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编.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7]胥朝阳.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4,71-91
[8][美]约瑟夫.克拉林格.兼并与收购-交易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社,2000
流通股东--“用脚投票”
近年来,由于配股和增发的门槛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热衷于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转债兼具债券和股票性质,在股市低迷时,其价格受到纯粹债券价值的限制,下跌幅度有限;在股市上扬时,又可通过转股获取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可转债在转股以后,势必造成原有流通股股东权益被严重稀释,在公司未来业绩无法预测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流通股股东利益受损的可能性极大,形象的行话叫“用脚投票”。
西方企业融资首选留存收益,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是一种“啄食顺序原则”。而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顺序依次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而且,融资结构中外源融资的比例高于内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远远超过了债权融资。即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存在明显的冲突。
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差异势必会给我国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从微观面来看,负债比例偏低,使企业不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不能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发行新股不仅会降低每股净收益,引起股价下跌,还会稀释原有股权结构,从而削弱原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以股权融资为主的企业,股东对企业经理的制约弱于债权融资中债权人对经理的制约,由于没有债务或债务比例过低,企业就不存在破产风险,经营者就丧失了追求最大利润的积极性。从宏观面来看,偏好股权融资使证券市场背负了太多的包袱,股票市场基本上立足于满足企业的筹资需要,阻碍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也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使政府在股票市场上扮演了过重的角色。一方面使得上市公司的审批存在着许多寻租行为,导致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普遍不高;另一方面使得股票价格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饥渴症
资本市场的作用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而在我国的现实中,却存在不计效率,过度股权融资的行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人们不禁要问,上市公司为何如此偏好股权融资?
股权结构的不合理是股权融资偏好产生的根本原因。我国股市设立之初是为国有企业募集资金服务的,因而人为地将企业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其中非流通股占据了绝对的控股地位。这虽然保证了国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但也无情地剥夺了流通股东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力。众所周知,非流通股份往往以面值发行,流通股份则采取溢价发行方式,其结果使非流通股东的持股成本远远低于流通股东的持股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再融资会使非流通股获得股权增值。非流通股股东放弃配股不仅不会受到损失,还会提升每股的净资产,而流通股股东如果放弃配股或增发,往往因除权而形成损失。所以,由非流通股股东控制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是不会轻易作出放弃股权再融资的安排的,而大股东的绝对控股使中小股东无力抗衡董事会的决议,难以对公司决策施加有效影响。
股权融资的低成本是股权融资偏好产生的直接根源。上市公司的任何一种融资方式都是有成本的。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债权的资金成本低,股权的资金成本高。因为利息费用在税前列支,债权融资具有税收挡板的功能,其成本一般要低于股权融资的成本。然而我们发现,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利用股权融资的成本反而较低。目前我国深沪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大约为30多倍,以此换算,上市公司将其当年盈利的全部作为股利发放,其融资成本不超过3.3%,低于1年期银行贷款的税后成本。诸多上市公司多年不分配,即使是一些绩优公司也时常不分配,既然不分配,哪来使用成本,顶多发生一些筹资费用罢了。即便分配,分配真金白银的少,送股、转增的多。
股权融资的低风险是圈钱行为频发的间接根源。一般来说,债权融资面临着固定的还本付息的压力,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当企业经营不善时容易引发财务危机或破产风险,由此带来的损失和破产风险不仅是十分直接的,而且很有可能直接影响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与债权融资相比,股权融资是以股权为代价,不存在强制偿还的风险,这使得企业拥有一笔永不到期的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尤其是在目前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兼并破产机制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一般不用过分考虑被摘牌和被兼并的风险。由于股权融资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风险又小于债权融资,使国内企业对资金似乎有无尽的需求,上市之后的配股、增发等也接连不断,一些公司大量现金在银行中沉积,尚无用处,却依然继续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