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培养思维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思维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思维的重要性

第1篇:培养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术艺术;艺术思维;情境

美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绘画表现以及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陶冶人们的心灵,使人们能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其教育的形式、方法应该相应地围绕上述基本范畴来确立,既要加强造型的技术性训练和美术基础理论的学习,改为还要确立与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在美术教育的初始阶段就把对艺术思维的确立和培养穿插在美术基础教育当中。

一、美术艺术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无论是中西方,美术与艺术的关系都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无艺术则无美术。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关系着学生对美术艺术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所以我们说,一个成功的美术教育应当基于一套成功的美术艺术培养模式。

另一方面,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需要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来推动。美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通过绘画表现及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陶冶人们的心灵,使人们能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一幅好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家智慧的结晶、技术的展现和心灵世界的袒露,是对现实美的创造,对理想美的追求;美术的创作活动,不仅是技术性很强的体力劳动,更是思想水准很高的脑力劳动;它不但需要技术、技巧及其理论知识,还需要艺术思维、感情和艺术灵感。

二、美术教育中对学生艺术思维培养的策略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有许多美术院校根据各自的教学任务、培养方向和专业基础特点等方面,在教学内容及方法上进行着不断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很多可贵经验。过去那种旧的传统式的学院派教育模式,还始终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往往过于强调技术与技巧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艺术思维方面的培养;其基础训练形式十分单调、枯燥、耗费时间过长,使学生思想变得僵化,从而影响了学生艺术创造能力的正常发挥,因此进行美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从文化情境中树立美术艺术观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潭教授在阐述“美术课程标准”时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艺术不是一件实际存在的物体,但是其建立与物体的存在之上,又高于现实情境。我们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的同时,更应透过其作品本身,穿透到作者的内心,探析艺术作品产生的根源,即应在美术教育中,从欣赏一件作品开始,从懂得深刻体会与欣赏一件作品开始。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赏析某个艺术作品的同时,应该从作品创作者谈起,直到谈到作品创作的背景,所体现的价值与意义等。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作品的真实创作历程,才能体会一个艺术作品深刻的内涵,并使学生在这一引导下,发散各自的思维,即所谓“一千个读者,就应当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自我的理解,加深了对美术作品的印象,能为自己以后的创造积累大量的精神素材。

2.用现实生活强化学生艺术思维的建立

我们应当知道,任何艺术作品的成功,都不是建立在空乏的想象之上的,实际的生活经历与感悟才是培养与巩固艺术思维的关键。艺术来源于生活,受生活的启发而展现生活,任何脱离了生活的美术作品都不是一件成功的艺术品,更谈不上艺术价值。生活中美术现象也随处可见。

在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教学时,还可以把课内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活动相结合,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为美术艺术作品的创作提供实际素材。

基于此,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中,用现实的火花来点燃学生艺术的细胞成为了发展其艺术思维空间的有效途径。我们平时的美术创作,应当是取之于生活的。我们生活的社会,大自然都是无穷无尽的资源,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留意身边的事件。例如,教师在进行美术创作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忆当天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某件事情,或者是见到的,抓住其中一点,加以想象与发挥,假设这就是学生创作的目的与背景,然后要求他们用一件美术作品展示出来。

三、结语

现在,很多西方国家的美术教育已经开辟了新的能够充分促进艺术思维,锐化艺术灵感,强化艺术表现的教育途径,由“维持性学习”转向更能适合时展的“创新性学习”形式。我国目前的美术教学,要总结古今中外的经验,吸取其优点,改革我国美术教育模式,使我们的美术教育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第2篇:培养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临床思维;诊断学

诊断学是一门将医学基本理论、医学基本知识以及医学基本技能相结合,并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学科,其实培养医学生各个临床医学科学的基础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1]。诊断学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为实验诊断,二为物理诊断。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校2010级医学专业的10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观察组中的学生中采用典型病例的教学方法,而对于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观察对比两组学生的各项医学成绩。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校2010级医学专业的10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的50名学生中,男26名,女24名,在对照组中的50名学生中,男27名,女23名。两组学生的性别、原有学习基础等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在对照组中采用传统的常规教学方法,在观察组中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2.1调整试验判断的课程安排将观察组中学生的课程安排减少血、尿、便三大常规和骨髓检查的实验小课,并且增加了2个单元时间的典型案例教学。

1.2.2编写案例对所有观察组中的学生编写6-12个典型案例。这些典型的案例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且都具有比较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应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1.2.3教学方法学校对于参加诊断学案例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其主要需要对学生教学的内容有以下四点:①结合学生所学的常见疾病症状,从具有典型症状的病例开始,对于患者产生相应症状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症状学的相应理解和进一步掌握,逐步掌握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思维方法。②结合医学基础知识,解释患者比较典型的症状和体征。③结合相应的物理诊断的相关内容,并且针对具体的典型病例,启发学生应该在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时会有哪些意外体征的发现。④根据具体的典型病例,提问学生还需要进行的试验检查和辅助检查,检查的结果应该怎样判断。

1.2.4评估考核方法采取6次测验的方式,来对所有学生的病例考核成绩、平时考核成绩、标本考核成绩、体格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病例分析考核成绩以及总成绩进行考核。总成绩分为100分,具体评分如下:平时考核成绩总分为5分,考核成绩总分为9分、体格检查考核成绩的总分为20分、标本考核成绩的总分为6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的总分为60分。其中在理论知识考核的成绩分数中,病例分析题有18分,主要是通过这类试题来增加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分析检查结果的能力。对观察组中的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来收集学生对于案例教学的意见,从而全面了解学生案例教学的评价。案例教学的评价有“很好”、“好”、“一般”、“差”三种选项。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数据用χ±s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的成绩对比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病例分析考核成绩以及总成绩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学生的成绩,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问卷调查结果在所有的60名学生中有效收回问卷58份。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案例教学评价“很好”的有48名,占总学生数的82.76%,学生对案例教学评价“好”的有7名,占总学生数的12.07%,学生对案例教学评价“一般”的有3名,占总学生数的5.17%,没有评价“差”的学生。

3讨论

近年来医疗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新的诊断技术也不断更新,与此同时新的实验设备也不断应用于临床,检查的项目也不断增加。所以现如今需要更新传统的诊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推动医学的发展。

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了以下四个问题:①师资力量缺少。从事实验诊断教学的老师大多是临床的内科医师,还有部分是检验科的技师,但是检验医师从事实验诊断教学的却非常少。所以需要培养出一批不仅具有很好的理论基础还具有很好的实验经验,能够熟练检验、懂临床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是有效提高诊断学教学的重要之处[2]。②教学内容滞后。近年来医疗诊断技术在不断在不断迅速发展,针对各种疾病所采用的新的诊断方法和设备在不断更新,所检测的项目也不断增多,但是实验诊断教学内容却并没有改变多少,很多实验内容和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中早已被淘汰,这样教学的内容与实际临床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和滞后[3]。③实验诊断内容老套陈旧。历年来学校的实验诊断教学内容都没有改变过,任然为老套的教学内容,对于临床免疫学、临床化学以及临床微生物学都基本上没有涉及到,同时实验的设备也与临床检验设备有很大的差距,临床检验设备大多为自动化的设备,而实验诊断的设备依然是比较落后的设备。

对于以上多种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四点方法来解决:①在医学院中开设医学检验专业,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诊断学专业教师匮乏的问题。②可以采取媒体教学和录像播放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生动形象的展示出实验的过程和方法,也能够快速的展示出实验的结果,更加直观[5]。③在理论课上采取真实案例来引出课程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进一步培养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医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为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医师,对医学生的主要教育目的是培养其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所以在本次研究中采取了多项体格检查判断教学研究,主要是培养起临床技能,锻炼临床思维。典型的案例教学能够将医学生关于诊断学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想联系起来,使得诊断学前后的教学内容能够前后呼应相连,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开展案例教学,采取病例分析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医学生对于物理诊断和实验诊断内容的连通和完全理解,有效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且提高了诊断学的教学质量,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洪俊,李艳.以临床思维为中心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新模式的建立[J].基础医学教育,2011(10):936-939.

[2]梁文杰,马国平,王志超,等.实验诊断学教学与临床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4):754-755.

[3]郭素红,李艳,袁忠海,等.实验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7(3):183-185.

第3篇:培养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长期以来,受语法翻译法的影响和直接法的机械训练,阅读活动成了一个辨认文字符号、对词句进行语法分析和字面释义的过程。有些教师认为,英语阅读教学只不过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向学生介绍语法项目的手段,把阅读的重点放在词汇辨认和语法分析上。学生一旦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词典、找释义,阅读过程断断续续,往往读了后面忘了前面,理不清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不能从整体上理解文童;为应付考试盲目做题,不注意拓宽知识面,不能融会其他课程所学内容及普通常识去预测、判断及推理;过于注重语法分析和字面释义,阅读速度偏慢,不去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基调,弄不清弦外之音。实质上,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是思维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理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思维品质培养的模式

思维活动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现象。思维在语言的产生、发展和使用中起决定作用,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固定下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同其他许多客观事物一样,思维也有许多自身的特性,如问题性、间接性、概括性、人类性、能动性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性,自觉地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即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逻辑性和持久性,我们的模式如下。

(一)以“本”为本,挖掘思维源泉。

有人认为,目前的高中英语课文内容长,篇目少,生词集中,复现率低,语法密集,练习单调,不适宜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我们以为目前的教材确实有上述弱点,但其课文大部分选自英语国家的教材和其他出版物,有的是原著,有的是改写本,有的是其他语言著作的英译文。它们都是经过适当删改、精心加工的,其题材和体裁广泛多样,语言纯正,富有思想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只要应用得当,不失为传授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综合训练的好材料。

课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们紧扣“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环节,以课文为基础,适当增加辅助阅读材料,课文教学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规律,形成了这样一个模式:领会―模仿―理解―初用―操练―活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领会教师布置的提示性问题,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进行模仿性练习,学习有关词、句;教师指导学生找出主题句,弄清段落大意及段落关系,然后设置提示性练习,初步让学生独立运用有关语言点;增加阅读训练,设置专项练习,让学生反复进行有关词、短语、句型的操练,并要求运用所学词、短语、句型表达思想;练习的设计具有交际性,同句教学不脱离课文,课文教学不因同句教学而中断;课文理解以理解词句为辅助手段,词句理解服务于课文理解;教学方法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要求读了要理解,读了要欣赏,读了要运用;教学有纲有目,有的放矢,避免本末倒置的题海战术。

(二)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动机。

思维动机是激励并维持一个人的思维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同时也离不开刺激的作用,当刺激与个人需要相关联时即会产生思维动机,引起思维活动。阅读活动中的刺激主要来自语言环境,简称语境。语境在从作者到读者,即从表达到理解的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阅读过程中,要在读懂了词、句的字面意义的基础上领会其深层含义,必须有足够的语境信息。借助语境,作者才能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将想要表达的思想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借助语境,读者才能准确无误地领会、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特定含义。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在教学中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同时创设问题情境,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他们理解上下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反复研究,联系实际,自觉运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他们的思维动机,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其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启发设疑,激化思维矛盾。

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问是思维的契机,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开始,使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的习惯。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设疑的基本方法,如“新旧知识交叉点法”、“5W1H法”等,还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大家说”竞赛活动,设立“问题信箱”,创办“争鸣园地”,要求学生加强预习,鼓励学生提前思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充分的交流,自己发现矛盾,独立解决矛盾,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或“尖子包干”的局面,通过设疑问难,不断把思维引向纵深。

(四)丰富意义,沟通思维网络。

第4篇:培养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字:思维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 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作用下,创新教育被注入到了高中数学教学体系中,成为了当中的一个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愈发重要。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的基础能力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方式对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并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从而进一步学好数学。

一、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障碍

(一)思维定势的消极习惯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师在升学率的压力下,还是秉承一贯的“题海战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套题知识,学生一直以来都在接受教师机械化授予的知识,长期以往,学生积累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解题经验。在此背景下,学生会对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深信不疑,使得他们在解答问题的时候难以舍弃老旧的思路,思维定势、僵化,不会通过新的问题去挖掘新的思路,最终导致自己的思维方式受到阻碍,而无法对知识点全面认识。

(二)思维的惰性导致思维受阻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领导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更为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容易忽略学生学习时候的一些细节,例如学生理解一些公式、定理方面,老师一般是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接收新的公式概念,并让他们课后把定理概念记牢,但是并没有教学生如何还原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加上,学生在遇到难题时,绝大多数都会选择问同学或者老师,还有部分会把难题留出来等老师讲解,只有极少数的同学会在难题面前“越挫越勇”,继续思考。当学生的观察以及理解停留在表面的感知时,也会疏于动脑,随之造成思维的惰性。

二、培养思维能力对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性

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思维能力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突破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用新的问题去挖掘新的思路,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摆脱思维定势的禁锢。以下就思维能力培养对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培养思维能力,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数学作为一门完整体系的系统性学科,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点紧密相连、相互联系,尤其是一些运算、定理和函数知识,这些知识所蕴含的思维性是非常强的。而对于平时的公式、定理运用,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和“硬套”,而教师也不太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运用公式、定理时形成固有的思维定势,限制自身思维的发展。倘若教师在此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就能给学生开拓新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这对学生学好数学无疑是有着极大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例题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有界性和变量交换是我们在解答三角函数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方法,然而由于受到学生定势思维的影响,他们却极少想起解析几何的斜率公式。为此,教师在讲解此类题目时,要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在用一种方法解题完毕后,教师在询问学生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激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教师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出现障碍,那么教师可以从旁指导,给出适当的提示,保持学生的思维连续性,让学生尽情发挥,扩展自己的想象空间,找出不一样的解题方法。这样一来,相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深入。

(二)培养思维能力,能激活学生对知识的需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倘若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能加强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为切入点,适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结构,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能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自身的能力;还能够进一步激活对知识的需要,形成新颖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数列极限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有位学生需要到达前方4米远的终点,他面向终点方向,第一步他走了1米,第二步走了1/2米,第三步走了1/4米......如此类推,此后这位学生走的每一步路都是前一步路长度的1/2。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该名学生什么时候才能走到终点,需要走多少步?由于这个例子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似,而且也在合理的难度范围内,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在此过程中也会得到激发,并能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想去解答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培养思维能力,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由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更多的以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Z言等,这些知识点对学生所提出的思维梯度较大,倘若学生没有改变初中阶段的思维方法,依旧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述,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没有突出效果的。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帮学生把初中阶段所建立的常见思维套路打破,启发学生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以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力度,强化知识的应用。例如:在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方法,研究函数单调性的方法等时,教师就可以融入算法知识,引导学生用算法解题框图来体现知识内容,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多种的交融联系使学生认识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勇于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帮助学生学好高中数学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们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以达到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5篇:培养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一、形象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所谓形象思维,即形象逻辑思维,以形象或表象为思维的重要材料,借助于鲜明、生动的语言作物质外壳,在认知中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是以表象为材料进行思维,是表象运动的过程,是一种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同抽象思维不同,有它自己的特点,主要有形象性、整体性、概括性、跳跃性、直觉性、非语言性和富有情绪色彩。它的主要心理成分有联想、表象、想象和情感。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化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中最重要的心理品质和能力有三个方面:一是创新精神,即在创新活动中高度的劳动热情、自信心、独立思考的品质和探索精神;二是创造性思维,即在创新过程中的思维;三是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一切创新都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而在这三个方面中,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核心。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专家们认为,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主要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新颖、灵活、有机的结合。而思维的新颖性是从思维的成果来说的,是属于首创的。从培养人才的学校来说,新颖性是指学生在解答问题、进行实验或科技制作时,自己独立思考得到的一种新的方法、结论或产品。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学生离不开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方法。灵活性的特点表现在思维的多角度、多方向以及思维的变通性、发散性、跳跃性等方面。两种思维都具有广泛的灵活性,而形象思维尤为突出,表现在直觉、联想、想象等思维方法上。

美国学者华莱士指出:创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闪光阶段和验证阶段。准备阶段包括收集有关信息并缩小问题直至能看得见’障碍;酝酿阶段是大脑中无意识过程对问题进行工作的时间,但通常不应有解决问题的压力;闪光阶段可能会是自然到来的,或者是意识努力的结果,这是直觉和顿悟产生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的阶段;最后,在验证阶段,直觉的解决办法受到逻辑的检验,证明其有效性,然后再组织安排到问题解决之中”。显然这中间两个阶段主要靠形象思维。英国心理学家沃勒斯在20世纪20年代也提出“无论哪一种创造活动,创造过程都必须经过四个阶段: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验证期。”在这四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提出问题,收集、整理资料,第四阶段评价论证,主要为抽象思维,而第二阶段沉思与假设和第三阶段的灵感与直觉,主要为形象思维。由此可见,创造过程的思维活动,是两种思维的新颖有机的结合,且形象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个决定因素。钱学森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是形象思维与抽象的综合运用,其中形象思维是关键,因此,知识的创新过程是两种思维相结合的过程。总之,开发人脑潜能,让学生学会用全脑来思维对推动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理论基础

20世纪6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R.W?斯佩里R.W.Sperry)博士和他的两个学生对裂脑人进行一系列实验研宄,发现大脑两半球功能高度专门化,左右两半球既有明显的分工又相配合,许多高级的功能属于右半球。具体来说,左脑主管抽象思维,具有语言的、分析的、连续的和计算的能力。右脑主管形象思维,具有音乐、图像的、整体性和几何一空间鉴别能力,对复杂关系的处理远胜于左半球。可见,理论思维主要定位于左半球,形象思维则主要定位于右半球。斯佩里教授因此研宄获得了1981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形象思维是表象运动的过程,是一种心理过程,它具有形象性、整体性、概括性、跳跃性、非语言性和富有情绪色彩,形象思维以表象为材料进行思维。认知心理学有关表象的研宄表明,表象是客观存在的心理特征,作为一个心理因素,它在人的头脑里是可以被加工操作的。形象思维用表象进行思维时,虽然形象是具体的,但己不是直接的感受,不是知觉直接提供的认识,而是间接的认识,它反映了现象、对象的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

形象思维作为一种心理特征,固然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在内,但主要还是在后天的教育与环境的熏陶下,通过实践的锻炼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研宄表明:人的大脑分为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及想象区四个功能部位。人们使用判断区较多,而想象区则利用很少,一般只用了想象能力的15%,这就是说形象思维还远没充分利用。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只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而形象思维的训练和培养长期排不上号。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笔者认为,形象思维的发展也存在着最近发展区”通过有目的的形象思维训练,人的形象思维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而青少年时代是培养形象思维的黄金时期,青少年时代盛开的想象力之花,如果不加以精心培育,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萎谢。如果把握时机,及时浇灌,精心修整,那么它将开放得非常绚丽,而且终生都可以不断绽放新的花蕾。

三、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意义

1.形象思维是化学知识教学的基础。形象思维的显著特征就是直观性、具体性,它是利用感官直接接受具体形象信息,然后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再利用这些表象进行类比、概括、联想、想象等思维加工而获得认识。这是认识活动的基础,同样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1)教学一般应先从直观入手。在化学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观察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过程的直观形象,然后凭借其中的典型现象,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类比、联想,再概括其反映事物之间联系与关系的本质属性,以达到对知识的认知。例如,卤族元素的教学,重点是较详细地研宄氯及其化合物性质、制法、用途及存在,进一步比较、归纳出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等方面的相似性、递变性和特殊性,再运用原子结构初步知识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加深对元素及其化合物递变规律的认识,最终形成卤族的概念。2)要使学生对概念和理论有比较透彻、深刻的理解也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持。对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符号模型掌握和理解,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实物及其变化来认识它们,反过来还要使学生能通过这些化学模型来认识和记忆它们所代表的具体物质及其变化。特别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抽象概念或理论,往往需要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反复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象思维始终起着基础作用。如讲甲烷CH4)的分子结构时,如果把甲烷的分子结构写成平面结构,这是平面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其中的键角是10928'。而做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并把碳原子和氢原子做成不同的颜色,那么,学生通过对模型的观察,甲烷的分子结构就很容易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明晰的形象,通过模型也就不难量出其中的键角是10928'了,并且学生的大脑中也有了正四面体的表象(3)实验入手学习、研宄化学,是化学教学的一大特点,这也表明了化学教学中形象思维的优先性。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怎样观察现象,还应启发学生怎样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去思考问题,‘看到”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如看见了某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变红,红的形象”引起了思维,此时思维”看见了溶液中H+离子的存在,这就是形象思维在起作用。

2.形象思维能力是解决化学问题不可缺少的能力。形象思维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它具有直觉性。直觉即未经逻辑推理的直观,它没有严格的步骤和规律,可以突破思维的常规和定势,跃过某些思维阶段,想象出最终阶段,想象出最终结果。量子论的创始人马克思?普朗克认为,科学家必须具的对新观点的一种活跃的直觉想象力,这些新观点不是演绎得出的,而是通过艺术家一般创造性想象而得出的”。可见,形象思维能力是解决化学问题,特别是创造性地解决化学问题不可缺少的能力。

科学家对问题的思考,也不总是严密地按照一步一步的逻辑顺序进行的,有时跳跃的直觉思维在他们的创造发明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例如,苯的分子结构式的建立,形象思维在其中起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对其当时的思维过程有这样一段描述:我坐下来写我的教科书,但工作没有进展,我的思想开小差了。我把椅子转向炉火,打起瞌睡来了。原子又在我的眼跳跃进起来,这时较小的基团谦逊地退到后面。我的思想因这类幻觉的不断出现变得更加敏锐了,现在能分辨出多种形状的大结构,也能分辨出有时紧密地靠在一起的长行分子,它们盘绕、旋转,像蛇一样地动着。看那是什么?有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这个形状虚幻地在我的眼前旋转着。像电光一闪,我醒了……我花了这一夜的时间,做出了这个假想。”

凯库勒的上述思维过程及出现的幻想,不是唯心的、凭空想象的,而是和他在长期深入的对苯的研宄过程中积累的有关经验和认识分不开的。他对甲烷、乙烷、二氧化碳等多种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己有深入的研宄,这有利于其做形象的比较。他通过苯不同于烷、烯、炔等有机物的特殊的反应现象,认为苯具有与这些物质不同的结构。形象思维又把这些积累的记忆表象重新组合、再造,最后构想出了新的形象。苯的环形结构式就在这生动的形象思维过程中产生了。

不仅科学家的创造发明需要形象思维,学生对现有化学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也同样离不开形象思维。学生对化学问题的解决同样要经过下面几个阶段: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提出假想或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实施计划;最后证明其合理性。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对大脑中储存信息包括形象信息的利用,离不开对这些信息进行类比、联想、想象等思维加工活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第6篇:培养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培养; 思维; 数学;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1-0123-01

所谓思维就是平常人所说的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抽象性。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进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一)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如教20以内的加法,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某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和如何组成的,引导他们将20以内的数比较实际意义,认识大小,顺序、进行组合与分解练习。

(二)让儿童逐步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行类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的可信性,还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做法去试一试,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生模仿获得成功后,就与他们一起总结几个步骤:

①摆出实物;提供思维材料;②列出加法式子的结果;③列出乘法式子,说明它的结果就是加法式子结果;④用乘法式子的已知数和结果构造口诀。让他们按步骤来独立地推导7-8的乘法口诀。

在这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多寡不同的提示和点拨,使独立思维逐步发展。到推导9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已经几乎完全能进行推导了,而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的能力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是训练学生思维敏捷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进行说意练习,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遵循逻辑的规律,顺序和根据,使思考问题有条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语言是思维的裁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教师对学生加强语言的调控,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有根有据进行思考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准确无误地说出解答思路,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简洁规范,逐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直观材料,使他们所学知识产生鲜明的表象。同时,要使学生获得准确丰富的感性知识,又必须通过合乎逻辑语言引导。最后大脑借助于语言,对感知的事物去伪存真,分析综合,抽象出本质特征。

如:教学“整万数的读法”时,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为学生认识数提供了感性材料之后,首先让学生说了计算器上珠所表示的意义,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了整万数的表象,为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提供了支柱,然后,又摆脱计算器,让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读出“0”在不同位上的五个数,再让学生说出每个数中的“0”在什么位上和它的读法。这样,使学生用讨论的方法对比整万数与万以内数读法的异同,从而概括出整万数的读数法则,促进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应用题教学:果园里有梨树45棵,比桔树少9棵,桔树有多少棵?启发引导学生按下列要点讲清算理:根据哪个条件知道“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知谁求谁”梨树比桔树少9棵 换成另外的说法,应该怎样叙述?要求桔树多少棵,实际是求比几多几的数,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对这些问题综合连贯的回答,小学生就能较准确地用口头表达算理,经过反复的讲练,不但提高了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深化思维。

三、进行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一)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环境的影响力最大。“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尤其是以班级形式存在的集体环境氛围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能否形成。敢于标新立异,积极努力地探索未知,它反映了思维的深度及对事物特征的把握程度,是鉴别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自主探索是训练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猜测、实验、验证和推理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创新思维的形成靠学生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就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二)利用有效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去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好奇、爱动是儿童的天性,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创新并不神秘,是人在灵感激活的瞬间产生的思维冲动和奇思异想。创新是人天生就有的,只不过被狭窄的生活空间、机械重复的模仿训练给扼杀了。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他们的思维就会产生很多的火花。牛顿发现苹果落地,发现万物有引力定律;瓦特因烧开水,发明了蒸汽机;可以说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发明都是发明者在实践中,因一些无意识刺激、激活了灵感所产生的。学生在一些偶然因素的刺激下,会产生很多成人也难以发现的思路。学生的大脑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等待着教师去开发。教师多给学生提供一些鲜活的场景和环境、多开展一些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实践,使其才智得到充分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地展示。例如在学生学完比例的应用后,我们开展了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创新精神使我十分惊讶,真是意想不到。

四、全班交流评价,教师适当小结,激发创新思维

全班交流评价是分组合作学习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各小组间的相互展示,交流补充,各抒己见,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开拓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创新思维。分组合作学习要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技能的进步。

五、延伸思维,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第7篇:培养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1. 品味语言,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感受形象,可以培养形象思维,增强语感。语感强的学生接触到文字材料,可以迅速感知到丰富的意蕴。语感差的学生感受到的内容就少得多,模糊得多,也呈现不出很鲜明的意象。品味语言,从富有意味富有情味的语言入手,感受作品的艺术形象,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从形式到内容再到形式,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仅是对语言的掌握,更是思维的发展,可以使思维更清晰,感受更深刻,从语言中感受到的意蕴更丰富,意象更鲜明,从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发展语感。如《荷塘月色》,粗读荷塘、月色的风韵,有的学生感受得到,有的学生感受不到。细读“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语言音韵和谐,形象生动,清新优美,令人陶醉。品味叠词的妙处,比喻的妙处,“泻”、“弯弯的”“稀疏的”等词语的妙处,想象月光下静谧、朦胧的荷塘,得到精神的享受,感受到的意象更清晰,发展形象思维。

2. 朗读朗诵,以读促解 有感情地朗读朗诵,可以发展形象思维,增强语感,在朗读中感受形象,在朗读中品味语言。洪镇涛指出:“采用朗读的办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形成语感。”凝练的诗词、优美的散文、感人的小说、动人的戏剧,无不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独特的魅力,积累意象,丰富表象。如朗读《将进酒》,读出节奏,读出气势,读出伤感,读出狂放。在时而深沉舒缓时而酣畅淋漓的语调中,看到的是奔腾而下一去不回的黄河,青丝白发的伤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但愿长醉不复醒的失意,一饮三百杯、千金换美酒的狂放不羁。读的是诗,是诗人的狂放,是诗的境界,是诗中意象的意味。

3. 复述改写,再造形象 复述、改写,是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复述、改写的过程,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再现的过程。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表达会促进对内容的理解,使原有的情感体会得更透彻,原有的形象感受得更鲜明。理解与表达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如庄子《逍遥游》,充满了神奇瑰丽的想象。教授这一课时,可让学生将某些段落改写成散文,美丽的图景以另一种文体再现,对学生感受原文奇妙的比喻、瑰丽的想象非常有好处,也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改写不是直译,而是以神御笔,意象化地再现。

4. 歌唱表演,艺术再现 艺术是相通的。所有的情感,所有的意味,用另外一种艺术形式再现出来,融会贯通,会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趣味横生,兴趣盎然。

课本中有一些诗词已被改编成歌曲,配合诗词的情感意境,相得益彰,在唱中领略诗词的形象意味。如歌曲《明月几时有》,舒缓的曲调充满了哲思、离愁与宽慰之情。《红楼梦》中的歌曲《枉凝眉》,歌曲凄美悠扬,满怀愁绪,演绎了一出爱情的悲剧,唱出了诗词,唱出了意境,唱出了形象,唱出了情感。课本剧表演是一种由来已久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表演,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要演得神似,就要深入作品,整体地形象化地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发展形象思维。

5. 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感受理解 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有趣,为很多学生所喜爱。美妙的音乐,美丽的图片,生动的动画,烘托出浓浓的氛围,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身心的享受。丰富多彩的内容应以利于语言教学为中心相互配合,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多渠道地感知形象,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利用多媒体展示原理,化难为易,一目了然。利用多媒体展示形象,让学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丰富知识,丰富表象,积累意象。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感受理解,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6. 运用修辞,修饰语言 恰当地运用修辞,如比喻、通感、比拟、借代、夸张等,可使语言生动形象。“翩若惊鸿”,比喻形象,具有轻盈之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以优美的曲调喻和谐的光与影,沟通视觉和听觉,生动形象。“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运用比拟,把抽象的愁形象化,意境全出。“远浦归帆”,以帆代船,更形象更有意境。“响遏行云”“余音袅袅”“绕梁三日”等,无不形象生动,如在目前。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加语言的亮色,也可以培养形象思维。

第8篇:培养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学科教学(思政) 专业学位 微课 微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26

Importance of Training Micro-less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 of

Pedagogy in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ZHANG Yu

(College of Politic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2)

Abstract Micro-lesson is an effective form of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n the Internet era, Micro-lesson's values and influen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so postgraduate of pedagogy in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should strengthen micro-lesson ability wha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from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respect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and improving postgraduate of pedagogy in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professionalism and overall ability to talk about importance of micro-lesson ability.

Key words postgraduate of pedagogy in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degree; micro-lesson; micro-lesson's ability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信息、网络和数字化的社会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对信息化技术的需要与日俱增。微课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有效形式,“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①为了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在思想政治课教与学过程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加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微课能力是指有效完成微型教学视频制作的能力。从微课的定义出发,微课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教学技术能力两个方面,教学能力包括对教材重难点的甄别筛选能力、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设计的开发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成果展示能力;教学技术能力包括课件制作、视频录制、编辑、上传等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二者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笔者认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是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20世纪50年代后期,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在鲜明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类生活各领域都烙下它的足迹和身影,并且时时刻刻地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环境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使得教育领域产生了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微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以微课为元素的慕课、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等开放教育资源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终身教育创造了可能。因此,微课在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另外,面对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全国举办了各种课程的微课教学比赛,通过以赛促用的方式激发教师们对信息技术革命的积极性,有的地方将比赛成绩列入在职教师教学技术设计和开发能力的评估体系,成为教师职位晋升和薪资高低的重要依据。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加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②

综上所述,微课是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教育形式与时俱进的产物。微课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③所以,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的培养,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选择,是大力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是弥补课堂缺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学的需要

我国中小学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仍然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师需要在45分钟的课堂上完成对全班学生的授课任务。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有高有低,这种“一刀切”的授课方式导致知识传递的针对性差,容易使一部分知识接受能力低的学生陷入学不好、考不好、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中。微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打破课堂教学时间、地点的禁锢,因此,微课是辅助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

第一,微课提供了学生自学的便利。微课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主题的短小教学视频片断。据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学生常见的学习障碍问题,以问题为单位制作微课,建立微课资源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选择微课视频,解决问题,促进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既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缩短班级授课制全体学生起跑线的差距。

第二,微课有益于落实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课堂是知识传递的主阵地,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内的三维体系。微课的作用在于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缩短教学环节的设置,将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对二三维度目标的实现,落实素质教育对课堂的要求。

第三,微课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对课堂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提高。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集中时间长短不一样,有些学生错过了教师课堂教学。教师掌握微课能力后,可以将自己课堂精髓制作成微课,这些微课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对课堂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提高;也适用于缺课学生的补课和异地学习,减少了教师教学的重复。

正是由于信息化条件下,微课能够起到弥补课堂缺陷,实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的需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加强微课能力的培养。

3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是提高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需要

2014年11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提升研究生质量的重点,也是难点”。目前,研究生毕业遭遇就业难、难就业的困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欠缺;二是高校对社会变化和科技更新反应迟钝,导致高校教学实践与现实生活脱轨。因此,加强对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是国家人才建设的长远需要。

另外,自2009年我国积极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多,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据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透露,截至2014年我国在学研究生总数约170万人。④由于受到社会观念、应试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需求人数相对较少。而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就是从事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师工作,这样的环境使得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微课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有利于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提高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的就业能力,满足他们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首先,微课能力培养有利于加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观察洞见能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材每一课都包含很多的知识信息量,教师必须精读教材,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才能发现哪些知识点具有研制微课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预见,而这种能力一旦形成,则有利于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其次,微课能力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析提炼能力。每一份微教学设计都是从大量资料中提炼概括出来的精华,字字珠玑,没有累赘的空话、套话。让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在思考中得到进步。

最后,微课能力培养有助于推动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资源整合能力的提高。微课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其中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这一系列过程有助于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习中正确处理好部分与整体、宏观与微观的关系,避免顾此失彼。另外,通过微课学习内容的制作,研究生应用信息水平能力尤其是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因此,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既有利于构建合理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又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人才支持。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微课能力培养是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应有之义。

综上所述,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是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是弥补现实课堂缺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学的需要,是提高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需要。为此,在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中,应重视研究生微课能力的培养,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4yks124)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 http:///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 133322. html,2012-03-13.

第9篇:培养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也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能力中,我们认为思维能力是核心。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只片面地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却没有充分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处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思维的局限性,也就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而要学好数学,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特点,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学习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理解。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具体措施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