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168-01
小麦是太和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吸浆虫、锈病、蚜虫、麦蜘蛛、黏虫、地下害虫等主要病虫是制约该县小麦高产、优质的主要生物灾害。抓好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对于确保该县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确保小麦高产攻关目标的实现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意义十分重大。近几年来,太和县推行了“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以此推动全县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受生产水平、栽培技术、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太和县主要病虫害发生呈现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常发性病虫发生有下降趋势,如纹枯病。②偶发性病虫仍有局部重发区域。如吸浆虫于近几年在该县局部区发生较重,有些年份可达大发生程度;2003年小麦赤霉病全县大流行。
1 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小麦主要病虫害:以纹枯病为主,吸浆虫在常发区近年仍有不同程度发生,小麦穗期蚜虫2009年淮北部分地区大暴发。小麦次要病虫害:沿淮地区麦蜘蛛、感病品种的白粉病和锈病(叶锈为主)。条锈病仅2007、2009、2010年在太和县麦区零星发生。
2 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措施
2.1.1 药剂拌种。①地下害虫重发地区推行杀虫剂拌种技术,用辛硫磷25 g,或吡虫啉20 g拌小麦种子50 kg;②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重发地区,推行杀菌剂拌种技术,用戊唑醇湿拌剂2 g,或三唑酮20 g拌小麦种子50 kg;③病虫害普防地区,药剂拌种可单选50%甲柳·酮乳油50 mL,也可任选以上杀菌剂和杀虫剂各一混配使用,拌种时将药剂对水3 kg搅匀边喷边拌,待麦种晾干即可播种,播种深度不宜超过5 cm。为防止产生药害,药剂拌种时不能随意加大用量,要按规定药量使用。
2.1.2 种植抗(耐)病品种。豫麦70、泛麦5号、新麦18等品种宜种植在白粉病重发区;扬麦13、扬麦14、扬麦15、皖麦43、泛麦5号等品种宜种植在赤霉病常发区;邯6172、新麦18、豫麦70等品种宜种植在纹枯病重发区。
2.1.3 适期播种,减轻病虫发生程度。纹枯病、白粉病、地下害虫重发地区,为减轻其冬前侵染和危害,春性小麦品种在10月下旬播种,半冬性小麦品种在10月中旬播种。同时播种要适量,并进行扩行播种(行距22 cm以上),加强肥水管理,实施健身栽培[1]。
2.2 化学防治
2.2.1 小麦白粉病。在药剂拌种的基础上,于小麦倒三叶展开时,对病叶率达15%的田块,用三唑酮150 g/hm2、烯唑醇120 g/hm2喷雾防治。每7 d喷1次,连防2~3次,
2.2.2 小麦蚜虫。注意保护和利用好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蚜茧蜂等优势种天敌。当田间麦蚜发生量超过防治指标(苗期500头/百株,穗期800头/百穗)、天敌数量在利用指标以下时,用吡蚜酮90 g/hm2、啶虫脒30 g/hm2、吡虫啉60 g/hm2、毒死蜱480 g/hm2,或抗蚜·吡虫啉喷雾防治,兼治麦田灰飞虱。当天敌单位数与蚜虫数量比例大于1∶322时,可有效控制麦蚜,不必施药防治[2]。
2.2.3 小麦锈病。大田叶锈病病叶率达10%、条锈病病叶率达0.5%时要立即进行普防,防治药剂品种、用量同小麦白粉病,重病田块在首次喷药10 d后再喷1次。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立即防治,控制其蔓延;当田间发现小麦条锈病单片病叶,应立即摘除并带到田外烧毁或深埋[3]。
2.2.4 小麦纹枯病。在种子处理的基础上,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同时加强重病田春季药剂防治。小麦拔节初期病株率达20%的田块及时喷药,用丙环唑135 g/hm2,或井冈霉素150 g/hm2,或烯唑醇90~105 g/hm2,或井·蜡芽375 g/hm2防治。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重病区首次喷雾后隔10 d再喷1次[4]。
2.2.5 小麦吸浆虫 。吸浆虫常发区,在中蛹盛期选用辛硫磷1 125 g/hm2拌细土300 kg/hm2均匀撒到麦田,杀死虫蛹;为保证药效持久,可在药后浇水或抢在雨前施药。成虫盛期用敌敌畏1 800 g/hm2拌毒土撒施,或用倍硫磷562.5 g/hm2、高效氯氰菊酯30~45 g/hm2喷雾防治。如田间虫量大,需在中蛹期和成虫盛期实行2次防治,若田间虫量小,仅需在成虫盛期实行1次防治即可。
2.3 总体防治技术(3次防治)
着力抓好小麦返青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和播种期3次病虫总体防治。小麦抽穗扬花期以防治吸浆虫、赤霉病、穗蚜(或其中之一)为主,兼治叶枯病、锈病、黏虫、白粉病等;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以防治纹枯病为主,兼治麦蜘蛛、苗蚜等;秋种时以防治纹枯病、地下害虫为重点,推行药剂拌种。
2.3.1 选准对路药剂。尽量选择特效药,这样可以降低用药量,降低对天敌的杀伤作用,降低环境污染。如防治纹枯病可选用井冈霉素、井·蜡芽等,防治麦蚜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不能选择一些低含量的复配制剂(如多硫合剂等)和高毒农药[5]。
2.3.2 抓准防治适期。防治病害要求以预防为主,施药在发病之前或发病初期,如防治赤霉病要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在发病初期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防治虫害要掌握在发生高峰期或3龄之前,同时要做到达标防治,不能盲目采取措施。
2.3.3 对足水量。防治病虫害时一定要对足水量,这样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机动喷雾器喷药量为300 kg/hm2;卫士牌0.7 mm孔径喷片手动喷雾器喷药量为375~450 kg/hm2;常规1.5 mm孔径喷片喷雾器喷药量为750 kg/hm2,对于小麦根茎部发生的病虫害要加大药液量,喷淋到小麦根茎部与病虫发生部位接触,提高防治效果。
2.3.4 喷雾要均匀。喷雾时一定要使用喷头,雾滴越细,喷雾越均匀周到,防治效果越好,喷雾时切不可去掉喷头进行粗喷。
3 参考文献
[1] 袁虹霞,李锁平.小麦近缘属种纹枯病的抗性鉴定[J].华北农学报,1998,13(4):26-29.
[2] 檀根甲,季伯衡.小麦纹枯病的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8,25(1):70-75.
[3] 李耀武,李焕应,张邦寨,等.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156.
关键词: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895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植保工作者针对小麦生产中各类病虫草害进行了生物学分类,研究了它们的生活史、传播途径侵染方式、生理小种的消长变化、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对化学药剂的抗耐性和小麦感病的原因发病后生理代谢活动、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外部形态所变化,以及与小麦有关害虫与益虫的特征特性发生发展规律、寄生的被害状、麦田主要草害分布与消长规律等。同时还研究了环境因素对病虫草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和利用益菌、益虫防治病虫草害的策略及措施等。
麦田常发生病害有: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赤霉病、根腐病;虫害有:地下虫(蛴螬、蝼蛄、金针虫)麦蚜、麦蜘蛛、吸浆虫;草害主要有:野燕麦等。一般为春季及中后期发生较重。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管理原则。
2 常见病害防治
2.1 纹枯病
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发生严重田避免连作;②药剂防治:指标是病株率达20%时必须抓紧防治。有两个防治适期,第一次在返青至起身期喷药,第二次,在抽穗前后喷药,667m2每次用粉锈宁75g或禾果利20g,兑水50kg喷雾。用井岗霉素在小麦返青后喷药,隔10-14天喷第二次,50%井岗霉素667 m2每次100-150g兑水60-70kg。
2.2 锈病
小麦锈病俗称“黄疽”,是真菌引起的病害,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其中以条锈危害最重,叶锈次之。锈病是流行性强、发生广、损失重的病害。小麦发生锈病时,在叶或秆上产生许多黄色或褐色的粉泡状物,即夏孢子堆。在每个孢子堆内含有上千夏孢子,它们随风传播,落在不抗病的小麦叶上或秆上,在温度、湿度合适的情况下,孢子萌发,侵入小麦体内危害小麦,使小麦粒重显著下降。①农业防治法:选用抗病品种;调节播期,适期晚播;发生病害后增加灌水次数。②药剂防治;每地块内5点取样,当病叶率达1-2%时,即开始防治。用20%粉锈宁乳剂,667 m2用药40-50g兑水60kg,叶面喷雾,间隔7天再喷一次。
2.3 白粉病
此病在20℃左右条件下发生最快,凡生长衰弱的麦田,抗病力弱,发病严重。发病后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能在叶鞘、茎秆、穗颈上发生。一般叶片正面多,背面少;下部叶片多,上部少。发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灰白色丝状小霉点,逐渐扩大,成近似圆形灰白色粉状霉斑。以后霉斑变成灰褐色,叶片枯黄,最后枯死。①选用抗病良种;落粒自生麦苗是白粉病菌越夏寄主,麦收后,及时中耕除去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合理施肥,灌水,精耕细作,可增强小麦抗病性;②病叶率达20%左右即可喷药防治。可选用药品种有:5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20%粉锈宁乳剂1000倍液。
2.4 赤霉病
①选用抗病品种;精选无病种子,适期早播增施磷、钾肥,增加植株抵抗力;清除初期侵染源,播种过程要精耕细作,深埋玉米、高梁、棉花等前茬作物残体,消除病源寄主。②药剂防治:在齐穗至始花期是防治适期,可用50%多菌灵胶悬剂667 m2100ml,1000倍液喷洒一次,3-5天后再喷一次。③在小麦齐穗至始花期是小麦多种病虫害的多发期,可根据田间各种病、虫情况合理选择药剂,配合叶面喷肥,补充尿素、磷酸二氢钾等,搞好一喷三防。
2.5 根腐病
根腐病在我市麦田呈逐年蔓延扩大趋势,发病田减产严重,其主要防治方法为农业防治。①轮作倒茬,实行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二年,特别是豆科作物轮作效果好。②选用抗病、耐病品种,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抗病品种。③种子处理、土壤处理:用禾果利按种子重量的万分之四拌种,同时667 m2用50%的福美双2-3kg拌细干土10kg撒垡头,混耙入土可减轻发病率。④深翻土地,减少田间病残体带菌量;精耕细作,土壤通气性好,使一播全苗,苗壮可增强抗病力。
3 小麦常见虫害防治
3.1 地下虫,主要是蛴螬、金针虫、蝼蛄。
①农业防治:播前深翻细耙,不施用未腐熟厩肥,防止招引多种地下虫危害。②生物防治,利用白僵菌、绿僵菌、乳状菌等防治。③利用灯光诱杀,在成虫发生期可利用黑光灯或其它灯光在田间、地头、虫口密度大多挂灯,虫口密度小少挂灯。一般3hm2左右一盏。④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出苗后及早春田间调查,按5点或10点取样,每点查1m2,统计样点内的受害苗数和健壮苗数,求出受害率。平均每平方米有虫1.5头以上,应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土壤处理,对于地下虫重发生田,即每平方米有虫5头以上,应结合土壤处理杀灭幼虫,可667m2用3%地害清2-3kg均匀撒于垡头耙平,或翻地前撒入;药剂诱杀成虫,对于蛴螬类可于七月份成虫出土盛期用40%氧化乐果1份兑水1份稀释后涂在田边树干上;药液灌根,在玉米、大豆田苗期或小麦田分蘖前,返青后,如发现大量为害状,可用50%辛硫磷乳剂0.5kg兑水250kg,喷雾器取喷头,顺垄灌根;药剂拌种,选用包衣剂种子,可减轻危害。
3.2 麦蚜
①充分利用天敌,发挥自然控制作用,注意施药方式和时期,避免杀死天敌。蚜虫天敌种类繁多,如:瓢虫、食蚜蝇、蚜茧蜂、草蛉、小花蝽、横纹蓟马、大眼长蝽、姬猎蝽等,这些天敌又是苗期棉蚜、棉红蜘蛛的天敌。同时注意浇好封冻水、返青水、拔节水,减少越冬虫基数;清除田边杂草和自生麦,消灭虫源。②药剂防治:防治指标为:苗期百株蚜量10头,小麦生长中后期有蚜株率15%,百株蚜达500头,即可用药,使用克蚜螟、百蚜净或大灭灵均可,也可结合一喷三防综合防治。
3.3 麦蜘蛛
①农业防治:麦收后浅耕灭茬,消灭根茬上的越夏卵;清除田边杂草,减少麦田虫源;浇水结合拉绳扫动麦株能淹死栖息在土表和落叶上的害虫。②药剂防治:早春百茎有虫200头以上应药剂防治,药物可用10%吡虫磷1500倍液喷雾。
3.4 草害的防治
①以中耕除草及麦田中后期人工拔除为主,以化学除草为辅。②对于野燕麦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燕麦畏进行土壤处理,于播前地整好后667m2用40%野麦畏乳油150-200ml加水30-40kg,均匀喷洒于地表,并随即用耙混土,深度为8-10cm,以防挥发。其它杂草结合返青期的化学除草管理办法。
4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4.1 播种至冬前期
选育、推广抗病耐病品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施足有机底肥,增施磷、钾肥。用小麦拌种剂拌种,进行种子消毒,同时防治蛴螬、小麦吸浆虫等害虫。
4.2 返青至孕穗期
当纹枯病病株率达15%,麦蜘蛛虫量单行米达300头时,用粉锈宁、克蚜威、虫螨克等喷施茎基部,防治白粉病、锈病和麦蚜。
4.3 抽穗至灌浆期
在4月中旬和5月下旬,当一代、二代瓢虫进入幼虫和卵盛期时,麦田浇水,保护天敌。
当小麦100穗蚜量达500头或瓢蚜比小于1:150,粘虫(或麦叶蜂)达15头/ m2,同时白粉病病株率达15%或病叶率达5%时,采用“一喷三防”技术。
关键词:春季小麦;病虫害;防治;研究探讨
众所周知,我国的青海省是小麦的主要生产区域。作为青海省的主要农作物,小麦农户经常受到病虫害的的侵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麦的生产质量,给农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如何有效的防治春季小麦病虫害,已成为当前麦农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分析了青海省春季小麦生产各阶段的主要常见病虫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措施,以期对青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春季小麦病虫害防治有所借鉴帮助。
1 青海省春季小麦生产各阶段的主要常见病虫害
1.1 出苗至拔节期病虫害 小麦在出苗到拔节期的这段时间,其抗寒能力普遍下降,随着青海天气的不断变化,小麦因温度的改变而出现了较多的病虫害症状。主要的病虫害有以下几种: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以及因吸浆虫、麦蜘蛛等地下害虫而导致的虫害。首先是小麦纹枯病,此病初期时小麦叶稍出现淡黄色的斑点,进而出现黄褐色的病斑,随后会导致小麦基部腐烂,最后导致小麦死亡;其次是吸浆虫病,此病是比较公认的小麦虫害,吸浆虫的幼虫主要靠灌浆的麦粒生存,长期吸浆后导致麦粒空壳,使麦农的收成大幅下降;第三是小麦蜘蛛病,此害虫主要是吸收小麦叶面营养,导致小麦水分流失,叶片上会出现大片的黄色斑点,使小麦光合作用无法正常进行,进而出现小麦的产量、质量下降。
1.2 穗期病虫害 小麦在穗期主要是发生麦穗夜蛾、麦茎蜂、白粉病、条锈病等病虫害,这个时期是害虫的急剧生长期,也是小麦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可以说,小麦穗期是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环节,只有做好相关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才能保证小麦优质高产。首先麦穗夜蛾和麦茎蜂,此病主要是导致小麦苗枯、根烂、穗腐,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毁灭性的影响。其次是小麦白粉病,此病发生后会导致小麦叶片过早枯萎,小麦的成穗率低,麦粒重量下降,小麦产量降低;还有条锈病,此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片,在小麦叶稍部位出现孢子,使小麦的光合作用强度下降,进而影响产量、质量。
1.3 灌浆期病虫害 小麦灌浆期的主要虫害是麦穗蚜、白粉病、锈病等。麦穗蚜是小麦生长中的主要害虫之一,此病是通过吸收小麦叶子而危害小麦,病虫的蜜露留在麦叶片上后,严重影响小麦光合作用,造成减产。锈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真菌,此病可以进行传播,使无锈病小麦染上锈病,同时感染小麦的多个部位;再加上此病的感染时间较长,可以占据小麦的绝大多数生长时间,对小麦的生产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危害。
2 青海省春季小麦生产各阶段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 出苗至拔节期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在小麦出苗至拔节期间,可以用一拌一喷的技术来防治纹枯病,具体来说,就是在播种期用药剂拌种、在出苗期进行喷药。要特别重视出苗期小麦纹枯病的喷雾防治,把握好防治的有效时期,合理采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提高防治质量,每亩小麦可以用5%的井冈霉素150―200毫升兑水80―100公斤后,对小麦的麦茎基部进行喷洒防治,每间隔15天进行一次喷洒。对于其它地下害虫,可以用可用40%的甲基异柳磷或者50%的辛硫磷,每亩用40―50毫升的剂量喷洒麦茎基部,其中对于麦蜘蛛虫害,可以用73%的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2 穗期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在小麦穗期,要根据小麦出现的虫病,按照其自身特点进行专业化防治,确保防治虫害效果。具体来说,可以在小麦播种前用粉锈宁或者多菌灵拌种防治锈病和白杆病,在抽穗期用高效氯氰菊酯防治麦茎蜂、穗期防治麦穗夜蛾。一般在这个时期,吸浆成虫开始出土危害小麦,可以配置一定浓度的辛硫磷乳剂进行喷雾防治。需要指出的是,要特别注意喷洒的时间,如果小麦开始扬花,说明吸浆虫已经在内部危害小麦,喷药防治便起不到任何作用。对于麦蚜,可以用敌杀死乳油以每亩10―15毫升进行喷雾防治。对于锈病、白粉病,可以用25%的百理通可湿性粉剂以每亩30克进行喷雾防治。
2.3 灌浆期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灌浆期是病虫危害小麦的最高峰时期,只有对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确保小麦产量、质量不受影响。可以说,灌浆期的病虫害防治,关系到夺取小麦高产优质的成功与否。在这个时期,单纯的对其中一种虫害进行防治,效果不佳。要进行综合防治,对小麦的小苗要做到一喷三防,达到一喷多小。对麦穗蚜和锈病,要进行专门防治,可以使用吡虫啉可湿粉剂或快杀灵乳油兑水成一定的浓度进行喷雾防治,已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 结语
总而言之,春季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是确保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举措。笔者认为,在青海小麦病虫害频繁发生的春季,只有学会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各种病虫害进行防治,才能取得良好成效。要切实加大春季麦田的管理力度,准确分析、熟悉了解青海省春季小麦生产各阶段的主要常见病虫害,在此基础上,对出苗至拔节期、穗期、灌浆期等不同阶段的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为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虫害种类 发生 预防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57-01
一、小麦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特点
1.近年来小麦发生的主要虫害
1.1小麦蚜虫:麦区蚜虫主要分为三种:麦二又蚜、麦长管蚜和手缢管蚜,一般都开始发生在每年的6月份左右,麦蚜主要多聚集在叶片、茎杆和穗部,利用汁液存活,影响作物的成长发育,并能传播多种病毒,蚜虫已经成为麦区常发性害虫,且严重性愈演愈烈。
1.2小麦粘虫:就近年来统计显示:目前危害小麦最严重的为2代粘虫,该虫频发时不仅会吃光麦叶,甚至还能将穗头咬断,该幼虫喜好成群转移,严重危害小麦生长。
1.3地下害虫:麦区的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蛴螬、蝼蛄三种。金针虫靠咬食刚刚生产的种子,破坏胚乳,苗期主要是危害须要、主根或茎的地下部分,导致幼苗枯死;蝼蛄则是靠成虫和若虫蚕食种子、幼根和嫩茎,造成缺苗,其还可以在土层表面穿行,破使幼苗根部与土壤分离,造成幼苗因大量失水而干枯致死;蛴螬也主要是蚕食危害刚萌发的种子,其靠咬断幼苗的根茎而致使幼苗枯死。
2.近年来小麦发生的主要病害
2.1小麦白粉病:小麦生长初期会出现白色小霉点,随着叶子生长会逐渐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大块病斑,甚至长出白粉状霉层,生长后期则会在霉层中形成黑色小斑点,直至最后变成黄褐色而枯死。
2.2小麦纹枯病:近两年在我国发生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种植的小麦品种大多都缺少抗性,如果遇到冬季多降雪,早春又土壤温度大,就更能导致病害的发生。
2.3小麦锈病:主要分叶锈、条锈和杆锈三种。秆锈的主要症状是产生隆起的粉疮;条锈主要是破坏叶片和叶鞘,茎杆也会偶然发生;叶锈一般只发生在叶表面,无法穿过叶片。小麦发生严重锈病时会导致粮食大量减产。
2.4小麦全蚀病:其主要侵染小麦的根部和茎基部一、二节。返青至拨节期病株基部叶片逐渐变黄,地下茎、种子和根为由黄褐色变到黑褐色,干旱时茎基部和根会变成黑褐色,最后出现白穗。
2.5小麦黄矮病:该病主要是靠麦蚜来传播,拨节期前后开始出现病态症状,孕穗到抽穗期会盛发,主要症状是植株矮化,叶片发黄。
二、近年来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
根据近几年来病虫害的发生指数、农作物种植情况和气象条件为依据,得出结论:2014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呈现偏重发生态势,预计将发生面积高达9.8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达5.4亿亩次,病害发生面积达4.4亿亩次。虫害发生趋势为蚜虫重发面积大,纹枯病、白粉病、吸浆虫、麦蜘蛛、条锈病在部分地区发生严重,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流行风险较高。
1.蚜虫发生范围最广,高达2.5亿亩。其中,河北和山东发生最重,华北、黄淮的部分麦区和淮北、四川等地发生较重,西南、西北等部分麦区发生一般。
2.纹枯病发生面积居次,高达1.3亿亩。其中,安徽、江苏、河南北部的部分麦区发生最为严重,江淮、黄淮、华北的部分麦区发生较重,西南和西北的麦区发生最轻。
3.麦蜘蛛发生居虫害第三,面积高达9500万亩。其中,河南、山西、山东、河北、湖北等部分地区旱麦发生较为频繁,有些地区是发生严重,则有些地区发生偏轻,江淮、西南、西北等地麦区发生最轻。
4.赤霉病、吸浆虫、条锈病、地下害虫在部分麦区也造成了严重危害。赤霉病以湖北、江汉平原、安徽及江苏沿江、上海沿海麦区等地发生最为严重。条锈病则以四川盆地和“三江一河”流域、甘肃、陕西、宁夏南部等多地流行严重。吸浆虫主要是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发生较重。地下虫害则在河南、山西、甘肃等地偏重发生。
三、小麦病虫害预防措施
1.加强对病虫害发生的动态监测
及早预防,大力加强小麦病虫监测力度,在全面调查的同时,要准确把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态,及时进行分析虫害发生规律,提前虫害预警信息。
要特别注意在干旱的情况下频发麦蚜、麦蜘蛛等多种虫病;要高度重视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的防范;同时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等病毒病害也决不能忽视。要时刻警惕小麦条锈病等病虫的流行,早发现、早上报、早治疗。在监控流程中加强信息整理,充分利用传播工具大大宣传病虫害信息,抓紧防虫防害,及时组织预防。
2.大力推广虫害防治技术
2.1早春合理栽培防范病虫草害。大力加强初春麦田管理,努力将培育技术与预防病虫草害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推广分期分片划锄、控制施肥和浇水分量等增产高产的栽培技术,提高农作物在防虫害防病害的抵抗力。
2.2返青拔节期要广泛实施混合农药抗多种病虫的技术。在返青拔节期主要是麦蜘蛛和地下害虫尤为盛行,同时也是纹枯病、根腐病和全蚀病的疯狂扩展的高峰期,在段时间是抓住小麦病虫最集中时期。我们要以主要病虫为防御对象,研发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的新型混合农药,该药要做到少施药的同时能治多种病虫,减工减时,高效。
2.3小麦穗期要大力推行“一喷三防”技术。一喷三防”技术,即一次喷药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的抗病虫害技术。众所周知,小麦穗期也是麦蚜、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等多种病虫害的高发期。这段时期防范小麦病虫害至关重要。所以今年我们依然要大力推行“一喷三防”技术。
3.加强农作物种植的组织领导
全国范围内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广、种类多、繁殖快、发生规律和防范措施各有不同,防治耗时耗力,消灭难度大。因此,我国各地均加强了对小麦病虫害监督预测工作的领导,各相关部门也大力支持,各部门协同作战,力争高效。
参考文献
[1]席敦芹 春季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5期
[2]程珂蕊 小麦白粉病重发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J];种业导刊;2010年08期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231-01
前言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国家,农业生产占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但我国也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农作物病虫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为保证农作物的生产,防治病虫害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原因
就目前而言,导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现象日益加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为了确保农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而长期过量的使用磷肥,导致土壤出现大面积的板结、盐碱现象;农药使用的方法的不规范,导致病虫害抗药性的不断增强,从而破坏了土壤内部结构的平衡;连年的重茬种植使得土地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也是造成病虫害危害上升的主要因素。
二、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认识
大多数农民对全面、综合防治的认识是比较狭义的,仅仅是认为采用多种的防治技术与手段就行了。但是现在对全面、综合防治的定义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农作的生长规律、农作物的耕作制度、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等等,从而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进行全面而有效地防治工作,以达到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实现农民增收的效果。
所以,在进行全面、综合的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时候,必须要从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全局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还要注意各种措施与手段之间的协调,确保各自的有效性。
三、 新时期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几个重要措施
1、制定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
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的制定关系到工作的全局,首先要明确责任,召开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的乡(镇)分管领导、农业中心主任等参加工作会议,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农业主管部门成立防治病虫工作领导小组,分区分片进行督察防治,小组领导应定期到各个乡(镇)检查病虫是否施药以及防治效果,了解信息反馈,解决防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植保站负责病虫测报、技术培训、药剂配方、机器操作使用与维修、防治效果调查等;乡(镇)负责组织、发动、宣传,落实直补配套药剂到村、社;村、社负责登记、造册、公示、收机防费和把药剂直补到农户手中。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根据农作物的种植环境、农作物自身生长的特点以及病虫害的特点,在农作物种植之前以及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定期的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如对种子进行提前的药物浸泡以及对田地进行提前的种植清理等,以此确保种植环境的卫生,预防虫害的滋生。与此同时,在每年的秋天定时的对耕地进行翻新,不仅可以有效增强耕地的蓄水能力,改善土壤的活性,还可以加快落叶枯枝在土壤中的腐烂速度,有效降低病虫害的成活率,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在农药的使用上,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要求、注意事项、病虫害特点、农作物特点以及土壤性质等进行喷洒,在确保农作物安全的情况下,有效杀死病虫害。
3、科学使用农药,有节制地合理用药
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提倡有效低剂量,抓好挑治、兼治,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最小限度地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天敌作用,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并使病虫发生量维持在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中。
4、推广非化学防治
4.1 推广有效的农业防治法
对环境的合理利用,土地的合理轮作种植,是预防土壤病态的有效方法。例如土传病害大豆疫霉根腐病、小麦纹枯病、炭疽病等,同一农作物的多年栽种是对土壤的过度使用,导致农作物病害的频频发生,对于这种病虫害用药施肥的效果是不理想的。轮作种植的方式,能够达到在短时有效的控制的目的。种植大豆的土地改种植花生、玉米;种植小麦的土地改为种植油菜豌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实行水旱轮作,土地深翻、休耕来抑制病虫害。比如对水稻螟虫的防治,可以在下一季耕作的时候深耕灭茬灌水,p少越冬虫源的存活率,也可以在冬季休耕淹冬水田几个月,将水稻茬内的越冬源淹死大部分,减少来年虫口密度。对于间作套种进行科学合理种植,农作物种植区域化,减少种植区域的种类,合理搭配间作作物的品种,对病虫害集中防治管理,精细化管理农田。
4.2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借助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通过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然后综合使用各种基因产品,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达到防治目的。
(1)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
在农业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要对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天敌加以保护,利用它们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力度。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前期防治时,可以使用药性较强的化学药剂,这是为了从根源上杀死有害生物。在农作物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要改变策略和施药手段,对一些仍然有病虫害威胁的局部地方施药,不能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实施隐蔽施药。
(2)加强使用各种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一种对农作物危害较小的农药,要加强生物农药的使用力度,同时也可以使用各种微生物和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种方式由于比较科学,所以也在日渐普及。在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使用生物农药,例如阿维菌素、BT农药等,也使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得以提高。农民通过养殖青蛙、专吃害虫的小鸟,或者在稻田中养鸭来治虫,也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农业的危害。
5、增强应急防治病虫害的能力
农民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应该秉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另外也应该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的病虫害防治系统作物虫害防治的依据。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应该根据作物生长的区域条件,不断扩大专业队伍建设,充实物质储备,将防治病虫害工作逐步提升到专业化的水平,尽量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剂量与频率,增强对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的重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还可以降低作物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污染、提高作物品质的效果。
6、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近几年,在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及技术推广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重点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综合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确保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县,保证向市场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四、 结语
综上,在实际的种植生产中,及时进行耕地卫生的处理、适当选用抗病性的作物品种以及对作物实行一系列的防治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机地结合,建立高效的综合防治体系。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性品种、科学研制高效生物制剂以及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会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082-1
1 目前我国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近几年,由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革,种植结构的调整及耕作制度的变革等因素,小麦的种植密度、种植频率均在增加,随之而来的小麦病虫害也呈加重危害的趋势。同时,由于气候因素,连续多年出现暖冬,另外降雨不平衡,旱涝灾害频频发生,也致使病虫害发生严重同时呈现出一些特点。
1.1 小麦病害
小麦病害主要有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等。锈病包括条锈病、秆锈病和叶锈病。其中小麦条锈病主要在西南的四川、西北地区、长江中游即湖北北部以及黄河以南的山东和河南的南部等麦区发生较重;叶锈病在长江中、下游以及四川、贵州等地麦区发生较重,近年来在华北麦区有发展趋势;小麦赤霉病在长江流域的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和四川等沿江麦区每年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时已经向北推移到黄河以南,目前东北地区也有为害,造成的损失也比较重;小麦白粉病过去仅在西南麦区或长江流域发生,而近年在黄淮海及西北麦区也成为了重要病害;另外,小麦纹枯病也表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
1.2 小麦虫害
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在小麦的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麦蚜、吸浆虫容易发生。灌浆期间穗蚜、麦叶蜂、黏虫则容易发生。在干旱年份,要特别注意防治蚜虫。
1.3 麦田杂草
在我国的南北麦区无论是阔叶草、禾本科杂草均会严重发生,需要加强防治。
2 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小麦的病虫草害防治要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综合防治为基础,保护生态环境,为创造利于小麦生长,不利于病虫草繁殖的环境条件,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科学合理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辅以其他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2.1 选择抗病虫草的优质品种
根据不同地区发生病虫草害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抗性强的品种。例如在西南的四川、西北地区、长江中游即湖北北部以及黄河以南的山东和河南的南部等麦区要选择高抗锈病的品种。
2.2 合理布局,轮作倒茬
在小麦产区,注意作物的合理布局,进行科学的轮作倒茬,同时推广秸秆、地膜覆盖、免耕、少耕等耕作技术,做好肥水管理等栽培措施,培育壮苗、壮秧,以增强作物抗病虫草害的能力。
2.3 种子处理
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可有效防治种传、土传病害,甚至还能推迟纹枯病、白粉病的发生,并能有效控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根腐病、赤霉病及叶斑病的浸染为害。
种子处理包括药剂拌种和种衣剂包衣。在生产上常用的拌种药剂有,20%粉锈宁(三唑酮)乳油、33%的纹霉净可湿性粉剂、2%的立克秀干。常用的包衣剂有40%的卫福悬浮剂、适时乐2.5%悬浮剂。
2.4 合理施肥
将未腐熟的有机肥施入土壤,在土壤中继续发酵时容易造成病菌的繁殖和虫害的发生,因此,在施用有机肥时必须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对于秸秆还田地块,需要在耕地前在原有施肥的基础上多施入10-15kg磷酸二铵,使碳氮比达到合理的标准,避免因秸秆氨化与麦苗争夺氮肥,造成弱苗给病菌侵入留下机会。
2.5 化学防治
2.5.1 防治病害 当条锈病在田间侵染小麦的病叶率达到5%时,用15%的粉锈宁55-60g或25%粉锈宁20-35g兑水15-20kg进行低量喷雾,如果兑水30kg进行常量喷雾;防治纹枯病,每亩用5%井冈霉素150-200ml或500万单位可湿性粉剂25-30g兑水30-33kg均匀喷雾;防治白粉病,每亩选用三唑酮10g或者粉霉灵胶悬剂100g,兑水33kg均匀喷雾;防治赤霉病,每亩用高浓度多菌灵(75%)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60kg均匀喷雾。
2.5.2 防治虫害 在干旱年份要注意各种虫害的发生,其中,防治麦叶峰,可用20%氰戊菊酯乳油,25%快杀灵2500-3000倍药液防治;防治麦蜘蛛可用1.6%阿维菌素6000-8000倍喷洒;小麦吸浆虫可用5%辛硫磷乳油或50%敌敌畏乳剂150ml,兑水2-3kg,均匀喷洒20-25kg的细土,然后将药土均匀撒在麦垄中防治;在蚜虫盛发期,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等对天敌安全的农药,效果显著。
2.5.3 麦田化学除草 麦田经常发生的杂草有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防治办法:每亩可选用40%燕麦畏170-200g,于小麦播种前,结合耕整土地将药剂混入土壤;茎叶处理可选择6.9%骠马水乳剂40.7-58ml,于春小麦3叶期至拔节期进行处理,阔叶杂草多的麦田增加75%的巨星或宝收0.5-0.6g,也可用72%2,4-D丁酯乳油50-60g进行处理;冬小麦苗3-6叶期间,每亩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g兑水30-45kg进行喷雾。
参考文献
[1] 宋志强.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新疆农业科技,2009,(5).
[2] 冀迅.华北小麦病虫害发生的新变化及对策[J].中华合作时报,2002.
[3] 刘纪书,郭向东.华北地区冬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对策[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21(9).
[4] 李小青.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5).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小麦种植密度增加,肥水条件的改善,免耕、少耕和秸秆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小麦病虫呈加重危害的趋势。加上气候变暖,连续出现暖冬年份,以及年度间降雨不平衡,南涝北旱的情况频频发生等,致使病虫发生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做好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冬小麦中后期的病虫害防治主要是指小麦的返青拔节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三个时期,这三个阶段的主要生育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快速生长的时期;是决定小麦亩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以预防为主,以治病、治虫为辅。在防治过程中提倡综合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使小麦生产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的标准。
一、返青拔节期
重点防治纹枯病、全蚀病、红蜘蛛、地下虫。麦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要从麦田生态系出发,创造有利于小麦生长,不利于病虫繁殖的环境条件,以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为主,辅以其它防治措施进行协调的防治。
1.病害
纹枯病防治要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培养地力,合理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无机氮肥。防止田间郁蔽,避免倒伏,可明显减轻病害。要因地制宜确定适宜的播期,以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当纹枯病病株率15%以上时,每亩用1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或25%多病宁、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对水40kg~50kg,可兼治白粉病、锈病。药液要尽量喷洒在麦株基部,以提高药效。全蚀病于返青拔节期每亩用蚀敌粉100g,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100g,兑水40~60kg,灌于小麦根基部。
2.虫害
红蜘蛛防治方法用40%氧化乐果2000倍液喷雾。或者用速螨酮、牵牛星、扫螨净等农药按规定用量稀释喷雾防治。地下虫蛴螬、金针虫和蝼蛄分布广,种群密度大,为害严重。要精耕细作、深耕多耙,适时浇水,施用充分腐熟的厩肥,可减轻以下害虫的为害。对虫口密度大,常年发生严重的地块,每亩用50%辛硫酸、40%甲基异柳磷乳油0.5kg~0.6kg,对细土25kg~30kg制成毒土,均匀撒施于地面,随即耕翻入土中。作物生长期可顺垅撒施或喷施,并结合中耕浅锄混入土中。在蝼蛄为主的地区,也可使用毒饵诱杀。将麦麸、花生饼糁或玉米糁等炒香,用50%甲胺磷、40%甲基异柳磷乳油等,按饵料的1%药量和10%水量稀释后拌入,制成毒饵,于傍晚顺垅撒施,每亩用毒饵1.5kg~2kg。不仅对蝼蛄诱杀效果良好,而且还可兼治蟋蟀、土蝗等。粘虫目前防治粘虫效果较好的常用药剂较多,如敌百虫、敌敌畏、辛硫磷、溴氰菊酯、杀灭菊酯等。防治麦田第一代粘虫应掌握在幼虫2龄~3龄盛期;防治麦套玉米第二代粘虫应掌握在幼虫1龄~2龄盛期喷药。
二、抽穗扬花期
早控条锈病、白粉病,重点防治吸浆虫,预防赤霉病。主要防治指标是麦蚜百穗500头,1代粘虫每平方米25头,吸浆虫蛹期每样方(10cm×10cm×20cm)5头、成虫期10~25头,条锈病病叶率为2%~5%,叶锈病病叶率为5%~10%,白粉病病叶率为10%。
1.病害
小麦穗期是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和颖枯病等多种病虫害集中发生期,此期也是小麦最终形成产量的时期,一旦发生病害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条锈病发生程度随早春气候的适宜程度而不同,由于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变化,部分品种抗锈性丧失,存在着大面积流行的危险。小麦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的孢子随气流传播到感病品种的植株上后,以危害叶片为主,发病症状以叶片正面较为明显,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受害。受害叶片初期形成灰白色小霉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绒状霉斑,严重时霉斑相互连成一片,以至覆盖全叶,以后逐渐变为灰色,最后呈灰褐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点。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当病叶率达到10%时,每亩可用20%的粉锈宁乳剂50mL,或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g,对水60~80kg进行喷雾防治。赤霉病是典型的季节型病害,要以预防为主,穗期如遇连阴天气,在小麦扬花后要及时喷药预防。3月底左右,便可抽穗开花,直至灌浆成熟之际,均可感染赤霉病,使穗粒和芒上均出现浅红色或桔黄色的斑点,便是赤霉病。4-5月,如雨水多、湿度大,则会加剧该病的发生和恶化。要彻底搞好三沟配套到位,务使明水能排,暗渍能滤,保证雨住田干,消灭病害发生的生态条件。每亩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或多菌灵胶悬剂80g兑水40kg喷雾,若喷药后24h遇雨应及时补喷。种植高感品种的麦田,应酣隋喷药2~3次。
2.虫害
常年以麦蚜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防治麦蚜每亩用10%扫螨净20g,或10%11比虫啉20g兑水40kg喷雾;小麦吸浆虫虽然是在穗期为害的害虫,是小麦上的毁灭性害虫。防治适期在4月中下旬的蛹期,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应在蛹期适时开展防治,可采用毒土熏蒸的防治措施,即每亩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250mL,或1%林丹粉和细沙土20~30kg拌匀,均匀撒施于麦田,然后浅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会更佳;若蛹期未能防治或防治不及时,在成虫期防治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每亩用40%毒死蜱乳油50~75mL、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60mL兑水40~60kg喷雾防治。可用1.6%阿维菌素6000~8000倍喷洒,防治麦叶峰。
三、灌浆期
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危害的高峰期,必须做到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合施用,进行一喷三防,提高小麦抗旱、抗倒伏能力,预防干热风。重点控制麦蚜,兼治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
1.病害
小麦白粉病、锈病、蚜虫等病虫害混合发生区,可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分别计量,混合喷药,进行综合防治。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g,或25%丙环唑乳油30~35g加10%11比虫啉可湿l生粉剂20g,或40%毒死蜱乳油50~75mLE水40kg喷雾。
2.虫害
穗期重点防治蚜虫。在蚜虫盛发期,喷施10%11比虫啉可湿性粉剂,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等对天敌安全的农药,效果显著。不得在穗期使用有机磷等高毒农药防治穗蚜。在天敌单位与蚜量的比值超过200以上方可施药防治,低于150可暂时不防治,以发挥天敌的控蚜作用。
[关键词] 桃树 病虫害防治 综合防治方法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171-02
引言
桃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桃树种植产业中关键性的环节,根据桃树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危害特点,结合本地区自然气候等客观因素,将植物检疫,农业、化学、生物、物理等防治技术综合运用,产生整体的合力,相互补充、协调,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实现防治效果好、产品安全、经济的目的,为桃树的高产、稳产、优产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 桃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1.植物检疫法
植物检疫法是从源头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培育无病虫种苗,将地区性高危病虫害消灭或是控制在地区范围内,还包括进行种苗产地检验、消毒等具体工作。此类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蔓延传播,实现安全引种的目的,是防治检疫性病虫害传播为害的关键措施。
2.农业防治法
农业防治法主要从病虫害、植物生长与外在环境条件的复杂关系出发,研究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其发生与为害的相关因素,找到病虫害生长繁殖中的薄弱环节,结合栽培技术等措施,进而达到消灭病虫害或有效抑制其生长发育、发生为害的目的。此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具体措施:选育抗性强的优质品种、土地深耕细作、轮作换茬、科学施肥、科学浇灌、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及时修剪等。
3.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主要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防治的方法,通过选择有益生物消灭或拟制病害虫达到防治目的。主要利用生物的食物链关系,有益生物主要包括捕食性昆虫、微生物、鸟类、寄生性昆虫等,对于病害的生物防治手段主要利用有益菌和抗生素、抗菌素等生物制剂控制病害。
4.物理防治法
物理防治法主要通过研究桃树植株、害虫的生理结构、病原体的形状大小以及其习性等生理规律,利用自然因素和机械因素,如光照、温度、风力、比重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育种选种、温度控制、诱捕诱杀、隔离防护等。
5.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法是桃树病虫害防治常用的方法,通过化学制剂喷洒来消灭和预防病虫害,使用范围较为普遍。此法具有简单易操作、应用面较广、防治效果好、在短时间内达到防治目的等优势,但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会带来环境污染、杀害有益生物、毒性残留等问题。
二、桃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我县桃树种植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全县桃树面积已达3000多hm2。对于桃园的管理,病虫害的防治依然是主要的内容,也是技术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的工作。尤其是一些新建立的桃园,其病虫害防治基础较弱,防治手段的运用不成熟,容易造成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目前,社会正在大力倡导绿色、无公害食品,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在这种形势下,以传统的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手段有些不合时宜,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及时改进,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治,破除单一性防治手段。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新的病虫害防治理念,针对性的提出几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
1.努力提升桃园水、肥、土的管理水平,及时改善土壤结构,均衡施肥,科学浇灌,提升桃树的长势以及其抗病虫的能力。施肥管理方面,重心是秋季施基肥,保证基肥充足,肥料的搭配上要以有机肥为主,科学掺入其他肥料,追肥阶段前期以氮肥为主,中期以磷钾肥为主。
2.定期对桃树进行修剪,努力提升修剪水平,保证树体有良好的结构,改善植株的光热条件,尽量选择长枝进行修剪,对于一年生的枝条坚持疏剪、长放的原则,尽量避免短截修剪。枝条更新时采用短截缩减方法。根据桃园种植密度和桃树的树形,其主枝数量应该控制在1300-1500个/hm2之间,原则上不留侧枝,每个主枝要留8个左右的中大型结果枝组,主枝的角度应控制在55°-65°之间。进行长枝修剪时,要注重疏花疏果以及夏季修剪,确保达到最终的效果。
3. 根据桃树的生长情况、修剪情况做好桃园彻底清理工作。一旦发现病枝、蛀虫枝、病虫果实,应当及时剪除;如果发现主枝主干出现病虫,应当及时刮治,之后要及时将剪断的病枝、病叶、病果以及脱落的树枝、叶、果实彻底清理,集中烧毁。
4.要做好桃园的全面消毒工作。在桃树萌芽前合理喷洒5%浓度的石硫合剂。石硫合剂是较为理想的清除剂,对许多越冬的病虫源有防治效果,进行消毒时必须喷匀、喷透,做到仔细全面,努力降低桃园病虫害的发生机率,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5.桃树蚜虫、粉蚜虫、瘤蚜虫等害虫在植株展叶后开始逐渐危害,但是紧接着蜘蛛、捕食蝽、草蛉、瓢虫、食蚜蝇、蚜茧蜂等大量捕食性的有益昆虫开始活动,这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害虫天敌,达到控制蚜虫危害的目的。如果虫害十分严重,仅靠生物防治效果不明显,此时可以选择40%的乐果乳剂5-10倍涂抹,其方法为将主干表皮切除10公分宽左右,涂药后用废纸包扎,可以有效消灭害虫,还可以保护天敌不受害。
6. 小麦收割以后主要防治对象为天牛,此时时天牛交尾期,清晨可以人工捕杀成虫,效果明显;春季时害虫幼虫开始排出新粪,这时用0.07-0.15g的磷化铝片剂塞入孔内,再用泥封口,其防治效果在98%以上。使用该方法时要注意,磷化铝具有很强的毒性,在操作时选择通风口快速进行,并在密闭容器内保存。
7. 一些地区将梨树和桃树混合栽种,对于这些果园其防治对象主要是梨小食心虫,其危害程度较重,容易造成桃树枝折断。通常在6月份时人工摘除受损的断枝,降低害虫基数,适量用药,切勿频繁用药,减轻对天敌的伤害。在害虫产卵期时,可释放一定数量的赤眼蜂。脱果前期,在距离地面30公分左右处悬挂草把,引诱害虫越冬,选择温度较低时集中烧毁,降低越冬害虫基数。
参考文献
[1]李跃峰.桃树修剪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下半月), 2006(5) : 69.
2014年全县植保工作目标任务是: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面积48.6万亩,其中麦田化除10万亩,夏粮作物病虫防治8.5万亩,秋粮作物病虫防治5万亩,油菜病虫防治1.5万亩,果树病虫防治22万亩,蔬菜病虫防治0.5万亩,其它作物2.6万亩。农作物生物灾害损失率控制在4.5%以下,挽回粮食损失0.5万吨,经济作物保值3000万元。
1、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预警
⑴围绕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作好小麦、大秋、油料等粮食和油料作物有害生物监测的基础上,作好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害生物的监测。
⑵继续抓好五里铺、沟泉、胡家河3个病虫害系统监测点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系统监测。
⑶根据系统监测结果,做好突发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为各级政府指挥防虫治病当好参谋。全年《病虫情报》15期,预报准确率中短期达到85、长期达到80以上。
⑷提高病虫害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率,全年进行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电视预报8期。
2、植物检疫
⑴搞好制种玉米和小麦良种田的产地检疫,小麦、果树、葡萄等主裁作物的疫情普查。
⑵搞好苹果、小麦、玉米等农副产品和种子、苗木的调运检疫工作,实行昼夜24小时值班,做到严格检疫,热情服务。
⑶搞好苹果蠹蛾监测工作,做到监测方法规范,资料积累齐全,确保疫情早发现、早上报、早扑灭。
⑷继续搞好苹果蠹蛾疫情的阻截、防控工作。
3、病虫害综合治理
⑴麦田化锄面积达到10万亩。
⑵小麦条锈、红蜘蛛、麦蚜、玉米病毒病防治面积达到发生面积90以上。
⑶完成果树、小麦病虫草害统防统治面积5万亩。
⑷充分发挥“重大病虫应急防治专业队”作用,加强应急专业队机防队的规范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4、科技宣传和农民培训
⑴利用“科技之春”、科技下乡、抓点示范、广播、电视、黑板报、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广泛向农民群众宣传植保实用技术。全年办培训班50场次,培训农民2万人次,电视讲座10期。
⑵以“植保技术咨询服务点”为窗口,以示范户为载体,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处方配药,建“果园用药档案”2000户。
5、搞好试验、示范工作
⑴全力完成省市业务部门下达的新技术、新农药械试验、示范和推广项目。
⑵继续抓好地掌乡庵里村、彭公镇孝席村、洪家镇王东村等12个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点和灵风、东街、北关等5个麦田化除示范村建设。
6、继续开展“植保三五人才技术传递工程”
经过两年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确定的10名农民技术员已能独立开展技术指导工作,100个示范园示范效果明显,有效的带动了周围果农的病虫害防治水平,提高了果农的植保知识,2010年将继续扩大示范户的数量和面积,加强技术指导力度,使植保技术传递有序进行,确保取得实效。
7、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⑴坚持工作任务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相结合,在抓好创建文明单位和“创佳评差”竞赛活动的同时,完成各项业务工作;⑵继续发扬巨粉娥精神,深入田间地头,服务“三农”。
二、工作措施
1、加强业务和政治学习。在全站职工中开展业务、技术大比武。计划利用一月时间组织全站职工集中学习业务,进行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列入年终考核,以形成经常学习的良好风气,增强工作能力。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派业务骨干到大专院校进修学习或请专家教授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