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片段式作文指导范文

片段式作文指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片段式作文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片段式作文指导

第1篇:片段式作文指导范文

一、分析产生畏惧心理的根源

一提起作文,有不少小学生便喊头疼。问其究竟,无非是没兴趣,无话说,写不来。其根源主要是受作文时心理障碍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1.消极不安的心理:有的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心理压抑,反应迟缓,既说不出,又写不来,因而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而有的学生,精神过于兴奋,心理紧张,以致无法完成写作任务。这些消极的心理因素,造成学生作文难写的心理负担,导致思维活动闭合,产生厌弃作文的心理情绪。

2.养成懒惰的习惯:一个学生一旦养成某一方面的行为习惯,就会成为他们心理品质中稳固的因素。学困生大多有懒于思考、意志薄弱、兴趣淡薄、信心不足等心理缺陷,这就造成了作文教学中的障碍。习惯懒惰的学生,有一种想写而又写不出的矛盾心理。其原因首先是“无米之炊”,即没材料写。这是由于平时不写日记,懒于观察、思考所致;其次是“有米不会炊”,即有话写不出和不懂得怎样写。加之有些教师不善于指导,使其中的大部分学生打好草稿后,懒于修改,作文本发下后,只是看一下分数了事。

3.自卑对抗的情绪:一些学生由于开始作文效果不好而常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歧视,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作文时写一页、撕一页、揉一页,却还是不愿请人给自己加以指导或提出修改意见。勉强写出的作文,往往缺乏自己的心里话,尽是一些空话、套话或假话。学生写不好作文而失去信心,往往又会产生对抗情绪。由于教师与学生在感情上形成了一道沟壑,因而教师对作文的指导,他们听而不闻,教师的批改,他们视而不见。

二、多种渠道,培养写作兴趣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做任何事都会有声有色、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激发、保持、发展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想写、乐写而致能写。

1.积极鼓励,启发诱导,消除畏惧心理。

鼓励,实际上是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对学习差的学生,更应该以鼓励为主,教师鼓励学生就等于在拨动学生创造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一开始的教学中,作必要的心理疏导是很重要的。告诉学生其实作文并不可怕,只不过要求写清我们想要说的话而已。面对面地指导、真诚地交流会使他们感受到支持和信心。兴趣培养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作文前,教师可将作文题目、要求等透露给差生,提前指导,让他们有心理准备;作文课上与课后,多给差生个别指导;介绍读物,解释写作方法;差生的作文草稿或提纲拟好后,就及时给予初评,避免成文后再作“大手术”;允许学生写自己爱写的事物,不一定要按教师的命题去写,以达到“我口写我心,我手写我文”,循循善诱,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评讲作文时,教师也应以鼓励为主。对于写得好的学生作文及时表扬;对于差生所写的作文,教师要努力去寻找作文中的闪光点,即使一句话、一个词用得好,教师都要及时指出,表扬鼓励他们,使他们对写好作文充满希望和信心。

2.从教材入手,读写结合,设置训练。

“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思想。读写结合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把看到的印象、合理想象的情景落实到具体的描写上。通过认真的阅读,使学生体会到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典型课例分析,教给学生一些条理清楚、内容浅显易懂的典型段式,由浅入深地指导阅读和进行写的训练。如《翠鸟》一课,课文描述了翠鸟各部位的美丽羽毛和灵活的动作,这些描写都与“叼鱼”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阅读,学生明白,写动物的外形要抓其特点,(如形状、大小、颜色等)这样给人的印象真切。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悟出课文在写作上有哪些方面是我们可以效仿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动物外形描写的片断训练。学生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描写对象,这样练笔时就觉得得心应手,如有的学生描写美丽的大公鸡,有的描写可爱的小狗,有的写讨人喜欢的小鸟、洁白的小兔……

《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采用“先总后分”的段式,从杨梅果的形状、颜色、滋味,把它们的逐渐变化和作者的感受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引导学生理解了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之后,再指导学生观察家乡的四季柚、柑橘或红萝卜、黄瓜等更好地巩固运用学到的知识。在阅读理解的思路同写作构思的思路统一起来后,抓住读写结合、读写相长,使读与写的训练互相渗透、互相结合,这样,读写对应,就能使学生读写能力互相迁移、互相促进。

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设置各种片段或短文训练,是完全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

3.感受生活,积累素材,培养兴趣。

第2篇:片段式作文指导范文

关键词:分段式训练;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写作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而写作教学则是阅读教学的创造与延伸,是对学生语文素质进行培养的主要方法与基本途径。因为小学生在能力、年龄、阅历、知识等各方面的特点,在进行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时,应该以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为基础,采取分段式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是最为有利的。

一、分段依据

1.生理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是在6~14岁这个范围内,其自身生理发展与情感体验都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

(1)初段:这一阶段指的是1、2年级,这一阶段内的学生体质柔嫩,心理变化大,情感体验随意,对任何一种情感的控制能力都很弱,这些使得其在写作与表达上具有不准确、单一、随行而模糊的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写作的理解并不是“我要写”,而是老师“让我写”。

(2)中段:这一阶段指的是3、4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体质渐长,心理起伏渐稳,情感体验也开始具有一定的理性,对情感的控制能力逐渐增强,在写作和表达上开始变得清晰、理性而准确。在写作能力和写作知识上,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写作的理解,一般表现为“我想写”,但是“我不会写”。

(3)终段:这一阶段指的是5、6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体质增强,心理基本稳定,在情感体验方面也更加理性,对情感的控制能力也进一步加强,在写作和表达上则更加丰富、准确、理性而清晰。这一阶段的学生通过之前几年的训练与学习,在写作上的理解则表现为“我要写”并且“我能写”。

2.学习写作知识的规律

因为小学生在进入小学后才开始进行系统化的语文学习,所以在阅读方面能力严重不足,在写作知识上更是基本为零。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小学生在对各种中外名篇的阅读中,开始积累相关的文体知识、语言知识、文字知识以及相关的写作知识等,并用其对写作实践进行指导。写作知识的增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是经过初、中、终这三个阶段的积累而实现的。

3.培养写作能力的规律

在小学生对写作知识有一定了解之后,还应该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这一过程是为了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获得具体的成果。随着写作知识的不断累积,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也在逐步的提升着。对写作能力进行的训练,同样应该依初、中、终这三个阶段来实施,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每一阶段的侧重点,要让各个阶段都能自然的衔接,决不可出现滞后、拔高或跨越式的训练。

二、分段式训练的具体方法

1.文字表达能力的分段训练

(1)初段:积累好的词句、造句与句式变化以及对标点的使用。其中的核心是词句的积累。词语的积累内容为:词语搭配、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转换、反义词的替换、形近字组词、好词积累、常用词语和成语的理解与归类等;句式变化训练内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间的转换、佳句积累、否定句和肯定句的分类与转换、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间的转化、修改病句等;标点使用的训练内容为:各种标点符号的区别、用途和具体使用等。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雪孩子》一文中,有少量的生字和生词,全文没有注音,为的就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学习、积累这些生字和生词。

(2)中段:对文本进行段落划分和意思归纳、材料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其中的核心是分段和意思归纳。分段与意思归纳的训练内容为:层次与段落的划分、对每一层次或段落的意思进行概括,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对语段的排序,分析重点段落等。材料选择的训练内容为:分析文章的整体和部分都写了什么,用什么写的,材料的详略该如何处理等。修辞手法的训练内容为:分析修辞手法、仿句、修辞手法的转换等。

(3)终段:对文章进行主题归纳、谋篇布局与对特色的提炼。该阶段的核心是特色提炼。谋篇布局的训练内容为:了解文体的写作要求以及其自身的特点,对线索与思路进行归纳,列出课文的阅读重点等。主题归纳的训练内容为: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对小观点进行总结,分析中心思想等。特色提炼的训练内容为:对写作手法进行总结,对写人和叙事的特色进行分析,概括文中线索,对写作风格进行评价等。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里的《小抄写员》一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对作者的叙事线索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出该文章的主题和更深一层的含义,借此来学习对长文章进行主题与结构的编排。

2.具体习作能力的分段训练

(1)初段:写作目标方面要训练学生能正确使用词语、句型和标点写出片段作文;写作内容方面要进行的是组词、造句、组句成段的训练;写作形式方面要从日记、周记、讲故事等形式进行一句话或一段话习作;写作文体方面主要训练的是叙事性习作。

(2)中段:写作目标方面要训练学生能够以一段话为基础,写出多段话的短篇作文;写作内容方面要进行段落的编排以及组织材料选用修辞的训练;写作形式方面要进行文章、文段的改写、缩写、扩写和续写等训练;写作文体方面主要训练的有叙事、状物、描景和记人等记叙性文体。

(3)终段:写作目标方面要训练学生以短篇文章为基础,进行长文章的写作;在写作内容方面要进行谋篇布局、主题提炼以及特色展现的训练;写作形式方面可以更进一步地进行文章的扩写、创写、续写、补写以及缩写等写作训练;写作文体方面可以以记叙文为主,同时进行说明文或议论文的习作训练。

三、进行分段式训练时需注意的问题

1.要与教材的编排相适应

不论是哪一版的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时都是以向学生提供良好的习作环境为宗旨的,都强调了要从不同的渠道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写、有的写是进行写作训练的前提。在教学时顺应教材的编排,从阅读写作结合、生活写作结合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2.要与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相适应

小学生在写作上的分段教学是与阅读教学相对应的。教材上的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教学单位,根据课程的整体要求编排出渐进的教学顺序,这是与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能力相适应的,让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训练可以逐级进行。如,在终段的教材中,通过话题作文的形式来命题,并且让话题和本单元的主题相同,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有话可写,在练习写作的同时对阅读的能力进行提升。

3.要破除传统写作教学的局限

要破除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思想,要以学生为习作教学的主体。要破除按照传统规定来布置写作内容的教学思想,要让作文最大限度地与学生相关,让学生有话可写。要破除教师权威不可犯的教学思想,要将师生置于同等地位,共同讨论研究。要破除教师批改作文的传统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拥有修改作文的权利。

分段式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有诸多优点,但是它的缺陷同样不可忽视,它将小学生的写作学习过程按一定标准进行了划分,如果无法将各阶段间的关系处理好,那么对小学生的写作训练就会出现人为断裂。因此,在编排整个小学六年的写作教学规划时,一定要统筹兼顾,做到衔接自然。

参考文献:

[1]闫景娥.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写作的提高办法[J].华章,2013(4).

[2]黄先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模式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1).

[3]杨小艳.强化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教学对策[J].时代教育,2013(4).

第3篇:片段式作文指导范文

【关键词】运用;写作能力;语文素养

 

 语言积累是为了运用,即最终形成读写技能。不会运用的积累再多,也只能算个“两脚书柜”;在运用中形成的积累更具深沉厚重。吴忠豪教授提出语文教学应该像数学和英语课一样,增加一个“尝试运用”的环节。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尝试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通过已经掌握的语言图式来同化新的语言图式(包括词语图式和句子图式),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语文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上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尝试运用”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引导以下几个方面的运用:

一、词汇积累的运用

 教师在指导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语后,往往忽略了“运用”这一重要环节。如教《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部分,学生读了、背了也就算完了。下面这位教师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教师在学生学完了“读读背背”中的歇后语后,接着说:“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平时在比较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说话、写文章经常用到歇后语。如教师在表扬学生时曾说过:‘xxx的成绩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接着教师又创设情境让学生现学现用,如师出示:今天晚上星星可真多,像______,(生:芦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然后该老师还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地方可用上歇后语的。以后,很多学生在作文中用上了歇后语。如生①:以前参加比赛我总是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这次我一定要打个翻身仗。生②参加植树活动,这对我来说可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再如对于教材中要求掌握和积累的词汇,教师在指导时可要求学生“说一说”(选用单个词语或多个词语组合口头造句)、“用一用”(选举多个词语进行情景语段写作),通过这些训练使文本的语言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二、生活语言的运用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根本离不开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到一些民谚、俗语及一些成语,用到一些对联、广告词、标语、甚至网络语言……这些生活语言形象、生动、有趣,含有丰富的知识,我们平时如果能注意分析,了解这些语言,就可以在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在书面上运用知识。如一学生在作文中写他的妈妈是织毛衣高手时写道“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还有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听其声不见其人”、“如坐针毡”、“快刀斩乱麻”等生活语言,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使用,“同时在写作讲评中设立语言大众化、生活化的评价标准,师生共同讨论、评点。

三、优秀诗文的运用

 学生诵读的优秀诗文也要运用到写作中去。教师可先让学生准确理解诗文意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准确引用诗文,在运用中加深对优秀诗文的品味。教师平时可范用,如在鼓励学生时可说“我相信你会‘更上一层楼’的”,再引导学生想想平时你看到的、听到的引用优秀诗文的例子,并进行交流,然后学生自己试着用用。如一学生在说其父母的言行影响他们时,写道: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有的老师设计了一些改写、续写诗文之类的练习,使学生充分理解优秀诗文的意趣和意境,并有所创新,如有的学生写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初考”。教师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评评同学们用得如何、改得如何。通过这些训练使文化沉淀的语言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四、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

 把课文的语言尽量转换成学生自己的语言,读写结合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体方式有:

 (一)、句式迁移。要引导学生认识句式,还要求能仿照句式写话。这不仅能巩固句式,还能提高句子的表达能力。如在学排比句时,可以设计相应的练习:首先出示句子让学生填: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次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个会心的微笑是一朵花,______,______,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然后交流评价学生的答案(一句善意的谎言是一朵花,一个真诚的道歉是一朵花,一次无私的帮助是一朵花……);接着总结排比句的特点;最后让学生自己写一个或几个排比句。

 (二)、仿写片段。教材在编排中十分注重读写结合,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课文段落后让学生参照排比段式、因果(果因)、转折、递进、对比段式来写段;学习用“总分总”、“并列式”写段,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联系范文,借鉴迁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我们在作文命题时,还应该注意把学生阅读时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来,也就是特级教师丁有宽提出的“读写对应”的理论: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以下的作文题,就是依据读写结合,迁移借鉴这个原理来拟定的。

 范文                   命题

 《桂林山水》         《家乡的小河(湖、山)》

第4篇:片段式作文指导范文

你总是借助语文课文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传授许多做人的知识,包容我,理解我。如同母亲呵护自己的孩子,但您更像园丁培育幼苗;露水滋润万物一样。

单老师,您知道我们有多喜欢上您教的语文课吗?

单老师,您还记得吗?那天上您的语文课时,我的座位正好在墙边,墙上挂着许多同学们写的小字,我便对这些小字产生了兴趣,我看看了您,您正在给同学们津津乐道的讲课呢!我觉得您没有注意到我,便仰起头深吸一口气,对着墙上的小字,轻轻地吹出来。然后我又装作很认真听课的样子。我又偷偷的看了看您,“嘻嘻”还没发现我。于是我又深深的吸了一大口气,对着小字又呼了出来。这回小字就像蝴蝶一样轻轻的飞起,又轻轻的落下。我正玩的不亦乐乎时,只听一声“咦,于聪过来……”这时我反应过来了,是您发现了我。我慌张的站了起来。我蹑手蹑脚的走过去,您站在讲台上,拿着格尺,我伸出了手,只听啪啪两声,我的手红了,您说:“再有一回,奖金加倍……”同学们哈哈大笑,我坐在座位上,看着红红的手,心想:谁叫你上课不认真,活该!下回看你还敢溜号不……

单老师,上您的课时,我们总是觉得很轻松,很愉快。在上您的课时,我们很放松,很活跃,很积极。虽然有时会因为说话而受到小小的惩罚,但是我们并不会因此憎恨你,反而会很高兴,又得到您的特殊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对语文学科有了极浓的兴趣。而你的风趣、幽默,使得更加喜欢上语文。你讲题时,更加觉得您讲的那么透测,那么仔细。语文课总是被快乐包围着,每一堂课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单老师,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永远影响着我,使我不会忘记的。

第5篇:片段式作文指导范文

关键词 创造性使用教材落实习作训练

一、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作文训练

1、结合课文题目,教给学生命题方法

“惹目招眼标题亮”,好的作文题目往往能够先入为主,一下子就吸引住读者的目光。可是,在写作的初始阶段,学生作文题目往往显得生硬、陈旧、空泛,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不妨结合日常教学,以课文题目为蓝本,对学生进行命题训练。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题目大致分为这样几类:以中心事件命题,如《飞夺泸定桥》等;以故事线索为题,如《一个金币》、《散落的钞票》等;以故事主人公为题,如《看桥人》等;以时间为题,如《下雪的早晨》……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稍加点拨,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并逐渐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实践中去。

2、结合课文结构,练习不同谋篇方式

《桥之思》这篇课文,紧紧围绕一个“桥”字,以并列三段式展开叙述,一段写桥的作用、种类;一段写公园的九曲桥、大都市的立交桥等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对生活的点缀;一段写搭建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无形的桥,升华主题,写出作者对于桥的无限思考,突出一个“思”。此类文章结构学生接触较少,但不失为一种新型结构方式,不妨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布局谋篇的相关训练。

教材第二单元主题是“明月”,单元习作练习是写一写你喜欢的月亮,虽学习并鉴赏了名家的写月之作,但具体操作起来仍有相当的难度。反复细考之后,我决定将习作练习分解完成。第一步以资料收集、整合为主,布置学生查阅月亮相关资料,写出“我认识的月亮”;第二步突出写实训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写出“我眼中的月亮”;第三步进行想象训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写出“我心中的月亮”,在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针对性指导,三部分全部完成以后,再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运用《桥之思》的谋篇方式,合三为一,最终以并列三段形式完成关于月亮的习作———《童心追月》。这种训练,一方面打消了学生的作文顾虑,降低了习作难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了一种全新的结构方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以此为拓展,引导学生注意《柚子树下》散文般优美的语言,学习《落花生》中精彩的对话描写,把握《散落的钞票》中传神的动作刻画,以读促写,都是值得称道的地方。

二、联系学生实际,细化单元目标

教材第六单元主题是“方寸世界”,《美丽的集邮册》、《罗斯福集邮》等课文内容均与邮票有关。在单元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虽然对集邮、对邮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此前大多数学生邮票知识知之甚少,也没有多少集邮经历,这样一来,单元习作训练中提出写一写“邮票中的……(历史、自然风光、伟人名人、科学、文学作品等)”、“我和集邮”、“为某张邮票写说明”这一训练目标就不易完成。面对学生被激发起的对于方寸世界的浓厚兴趣,我将单元目标细化为“小小邮票我设计”,让学生在作文本上自行设计邮票,然后对自己设计的邮票进行文字介绍:介绍邮票的大小、图案、颜色、面值、作用以及自己的设计初衷等,由于是介绍自己的设计成果,学生兴趣盎然,介绍得也井井有条,作文的难度迎刃而解。

教材第十单元是关于“金钱”的单元,《一枚金币》以童话的形式告诉孩子们:“只有付出劳动,才能获得财富;只有付出艰辛,才会懂得珍惜。”《散落的钞票》以写实的手法叙述了众人捡拾钞票、归还失主的感人场面……几篇文章使孩子对金钱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初步建立了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但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如何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更有效地完成“金钱”单元的习作练习呢?我决定组织一次关于金钱的实践活动———“我们来挣五块钱”,以此作为突破口,完成作文训练。经过最初的嬉笑、既而的惶惑之后,学生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此项活动之中,或在父母的帮助下摆起了小摊,或批发《华商报》成为叫卖小贩,或在小区内苦心竭力地捡拾废品,或几经周折在小店里工……活动后,有的同学超额完成任务,当然也有的同学一无斩获,但不管怎样,这段经历都丰富了他们的童年生活,增加了他们的阅历,增长了他们的见识。

三、设计多彩活动,补充作文资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习作永不枯竭的源泉。针对学生作文习作中常常遇到的“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我也尝试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多彩的习作活动,丰富学生写作内容,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作为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语文教师,我发现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不良,对书包不加整理,被背上的大书包压得不堪重负。于是,我突发奇想,何不以此为内容,设计一次作文活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一方面敦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上课之初,我先在黑板上先写下“减肥”二字,学生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在他们明白给“书包减肥”之后,纷纷推荐起自己身边的“书包小胖子”,反复看、反复比的基础上,他们的推荐理由陈述的具体而充分;给“书包小胖子”体检和诊治的过程中,他们对于书包外形和周围人物的观察是那么仔细;整个书包减肥过程中,他们的叙述是那么清晰而流畅……热火朝天的活动结束后,我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片段练习,对学生习作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相关的作文评价。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还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真是快捷而有效。

作文教学的指导与训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训练成效的体现往往具有隐藏性、滞后性,但坚持下来,带给学生的益处却是终生的。在日常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只要耐得住寂寞,不断钻研、不断探究,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就一定会寻找到最佳的训练途径和训练方法,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明扬.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

第6篇:片段式作文指导范文

[教学目标]

1.能通过交流讨论,梳理出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并逐步形成“有目的地阅读”的良好习惯。

2.了解怎样在句子中写出人物入迷的样子。

3.体会顺序词在表达上的妙处。

4.积累背诵《春日》一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会如何描写人在入迷时的样子。

3.积累背诵《春日》一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通过交流讨论,梳理出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并逐步形成“有目的地阅读”的良好习惯。(重点)

2.了解怎样在句子中写出人物入迷的样子。(重点)

一、交流平台:总结方法

1.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单元大家一起学习了三篇课文,从中你一定有所收获,谁来分享一下?(学生自由回答)这节课让我们带着收获进入语文园地的学习,看一看哪位同学掌握得牢固,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2.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学习本单元课文的,我们学习时用上了什么方法,完成了什么任务?(学生自由发言)

点拨:在大家学习课文《故宫博物院》时,我们共同完成了两个任务:一是设计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二是详细介绍一处景点。

3.请你分享完成这两项任务的方法,或者你觉得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学生自由说)

4.教师小结:就像大家说的那样,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与之相关的是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就没有必要把材料二再分析阅读,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再进行分析,排序就可以了。若我们完成的任务是介绍太和殿这一处景点,就与刚才的任务侧重点不同,我们就需要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再进行分析,可以忽略材料三。

5.学习《竹节人》时,大家运用了哪些阅读方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回顾课文,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相关联的段落应该仔细阅读,反复阅读,而关联性不强的段落,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如,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6.

师总结:读书时,同学们应该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材料。

二、词句段运用:关注描写方法

生活中有无数个瞬间,怎样定格某个瞬间,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呢?阅读“词句段运用”的第1题。

1.思考:你觉得哪个情景写得最好?先朗读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情景,再分享你的理由。

预设学生交流:

(1)第一个片段,作者抓住“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4个关键词语,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当时场面的热闹气氛。

(2)第二个片段,作者抓住“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探过来”4个关键词语,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观战人入迷的情景。(3)第三个片段,作者通过“上前、后退、叽里咕噜、闪着异样的光、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痴痴地微笑、轻轻地舒了口气”等关键词,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巧用“……”“——”,写出罗丹塑像时的认真态度和入迷的情景。

教师总结:在描写场面时,可以采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这样可以使内容生动具体,吸引读者。还可以巧用标点符号,给文章增彩。

2.体验尝试:选择一个你印象深刻的情景,运用刚刚大家总结的方法,练习一下。

3.学生分享,投影仪展示,全班点评。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顺序词在表达上的妙处。

2.积累背诵《春日》一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一、词句段运用:学习有序的表达

1.在文章中对一种事物进行说明时,为了使条理更清楚,让读者更明白你所表达的观点,你会采用什么方法呢?

2.阅读“词句段运用”的第2题,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介绍说明事物时,采用“一是……二是……三是……”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可以使表达条理清楚,观点明确。

3.创设情景,表达交流。

(1)班级里举行“竞选班级体育委员”的活动,你会用什么表达方式,向老师、同学们介绍自己?(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我竞选班级体育委员的理由:一是我爱好体育运动,跑步是我的强项;二是我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我有责任感;三是我能带领同学们加强体育锻炼……

(2)你是一个足球爱好者,想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你会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亲爱的妈妈,踢足球有很多好处:一是能有效地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使肺活量增强;二是能强化腿部的骨骼,使骨骼更结实粗壮;三是能提高免疫力,使身体更健康……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春日》,教师指导朗读,齐读。

2.理解诗意,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的画面,体会喜悦的心情。

(1)借助资料,小组内成员用自己的话试着翻译诗句,教师适时指导。

(2)全班交流诗句描述的场景,想象春天的画面。

(3)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交流作者喜悦的心情及古诗中的哲理。

3.通过对古诗《春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第7篇:片段式作文指导范文

一、 趣味生活,写话大世界

1.进生活大教材

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就是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所以,教师应引领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进而进行写话训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生活在四季分明的苏州,学生的体验非常充实,春天鸟语花香,夏天骄阳似火,秋天硕果累累,冬天风霜雨雪……这一切都是孩子们写话的好素材。春天的周末,家长们带孩子踏青赏春,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柳树、小草的嫩芽是什么颜色?不知名的野花有没有长出小花苞?什么植物发生了变化?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赞美春天,说说春姑娘漂亮的彩衣上,你最喜欢哪些色彩?这样的说话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们争相发言,回答精彩极了。教师要适时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是学生写好话的重要题材。

2.“说”游戏大世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的写话指导可以在游戏中引导,在游戏中调整,让学生的写话趣味更浓。

“玩家家”的游戏让孩子们体验到家庭的幸福温暖。小兰是个“小大人”,她的写话中有这样一段:“爸爸是一棵大树,他有粗粗的树干,多么强壮!下雨的时候,我这只小鸟可以在大树下躲雨,和啄木鸟妈妈一起快乐地做游戏。大风吹来,我们全家都不怕。”

丢沙包、老鹰抓小鸡……依然是孩子们乐在其中的游戏,老师们应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孩子们根据最喜爱的话题,就能真正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3.创电视新情节

电视已经占据了孩子的生活,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班中五分之三的学生放学后都要看一会儿电视。这是他们自由活动的方式。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以电视作为素材,鼓励学生对不合理情节进行大胆改编,不仅引导他们走健康之路,也使他们说话、写话的能力得到培养,一举两得。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讨论动画片,往往能掀起一次次的。对于《喜羊羊和灰太狼》《巴拉巴拉小魔仙》,学生们百看不厌。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奇思妙想,做一回小小导演,设计一个灰太狼吃小羊的情节,学生们都能踊跃发言,虽然情节有些许雷同,但是语言是学生自己的,这也就达到了低年级说话、写话的目的。

二、 趣味教材,写话七彩桥

1.句式练习打基础

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训练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写话,不仅要求学生能写通顺、正确,甚至流利,还要求学生能使用一些句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理解。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在一、二年级学生写话的起步阶段,认真在教学中挖掘典型的句式,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句式运用水平,并学会用一些不同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理解。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句型模拟训练。比如学习到疑问句、感叹句、连词成句等,让学生练说仿写。二是造句形式。“一会儿……一会儿……”“一……就……”等等句式,通过文章中句子的呈现进行指导,学生自主造句,彰显个性,反映生活。另外,词语仿写运用也形式多样。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的好词、好句,为学生积累语言提供了便利条件,如:AAB式、ABAB式、AABB式等,应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填空训练。大量的句式训练为学生写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课文插图增想象

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色彩鲜艳,图文并茂,教学时可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图意,或是想象串编故事。

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和想象写下来,无论是表达图意,还是串编故事,都需要学生思维加工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有意地重现表象的技能,包括在头脑中有目的地产生丰富的表象。只要我们激发起他们的想象,让他们的想象与观察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感知到的事物也有“神”。

3.口语交际学说话

在低年级,口语交际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利用这一素材的优势,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写一句或几句完整的话。因为有了对话的基础,学生比较容易下笔,写出来的内容自然比较丰富,句子比较完整、通顺。比如“请求……”为主题的口语交际,在对话交流后,教师让学生写话,多数学生能围绕主题,从语言、动作、表情各方面写话,某种程度上说是课堂口语教学发言的再现。

三、 趣味绘本,写话调色板

绘本以其丰富的内容、鲜活的画面,将孩子们的精彩生活展现在丰富的图画中,简练的语言旁白更适合低中年级学生片段式的认知和跳跃式的思维,更能激发学生由此及彼地展开遐想,为学生搭建了多思乐学的写话平台。学生徜徉在由丰富的画面和生动的描述组成的动人故事中,表达的欲望喷薄而出。在这美丽而又快乐的图文旅行中,有丰富的画面做伴,在娓娓动听的叙述里,孩子们 “有话可写”。

1.“读―画”的乐趣

许多绘本在语言的叙述或画面的设置上,都留有一定的空间,留下了许多“空白”,这些“空白”召唤着我们去想象,去创造。教师用智慧引导学生抓住空白处去创作,可以写,可以画,使学生的情感喷发。

《泰迪熊搬家》的故事受到学生的喜爱,精彩的故事结束后,请拿起画笔,为泰迪熊画一张搬家的地图,尤其受到“小小冒险王”的喜爱,从而引出“丛林冒险系列绘本”,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兴趣。

2.“读―演”的乐趣

“杨红樱亲子绘本故事”之一的《巧克力饼屋》,在读到“老鼠叽叽和老鼠吱吱也想到巧克力饼屋里来,可他们才不稀罕做香香、甜甜的梦呢,他们是想来偷吃美味的巧克力饼的”这一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创造性角色对话表演。

师:(把一位学生拉到一旁,偷偷地)叽叽,我想吃香香甜甜的巧克力饼。

生:(机灵地接着“吱吱”的话)我也想吃,等他们睡着了,我们去偷吃好不好?

师:(一脸担心地)好是好,可万一被他们发现了怎么办呢?

生:(拍着胸脯,自信地)没问题,我们老鼠是最机灵的,晚上你把风,我去偷。

在这样的表演中,学生们的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总能让教师惊喜不已。

3.“读―写”的乐趣

文字简洁、画面丰富的绘本能够让孩子突破时空限制,展开联想和想象,让儿童有话可写,又能写得兴味盎然。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读写”绘本中的经典。该绘本文字平淡,只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了母鸡萝丝散步经过的地方。最吸引学生眼球的是丰富有趣的画面,和简短的文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浮想联翩。 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重点渲染画面传递的信息,用“写”弥补了图画之间的空白,有了交互激荡,也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思,“看”到了画面内部的主旨。

第8篇:片段式作文指导范文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教学;伪批注;深度对话;策略

【中国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7-0026-03

【作者简介】贾淑涵,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00),二级教师,连云港市骨干教师。

批注式阅读,因其“让学”的气质深为契合课改理念而备受推崇,被广泛而持久地运用在实践中。批注式阅读教学追求“简单、本分”“务实、求真”,通过基于教师因势利导,以学生学为主的实践模式与文本深度对话,达成对语言文字的精思涵泳,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1]但理论的乐观并未带来实践的硕果。在笔者工作的15年里,经历了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发起与普及,概览2000年以来的众多研究成果,多为点滴之感,并存在诸多问题。从实践层面看,要么耗时费力,成效不显;要么疑惑太多,没有进益。一个个伪批注教学方式最终逐渐沦为课堂中的“过场”以及展示课上的“秀”。

一、小学生阅读中的“伪批注”现象

结合学生的众多批注作品,透视批注实施现状,究其症结,笔者认为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解读权利的“伪回归”。

批注式阅读教学将文本解读权回归学生,由他们自主寻找批注点。受视域限制,学生“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在所难免,重点着力的却未必是重点,聚焦的大多为教材散点,整体观照不足。而教师要么无计可施,要么是零散做法的堆砌,无法为学生提供序列化策略指导,最终导致学生对文章理解支离破碎。

2.文本价值的“伪关注”。

传统教学方式的流程大多以“字词―课文诵读―体会主旨”作为教学序列,受此影响,大多数学生批注点的选取视角过多投放在教材原生价值上,囿于内容及情感层面等“意”的挖掘,而缺失了对“文”,即教材价值的提炼。表现为词语理解、情感生发过多,可是对写法、修辞等内容缺少应有的关注。

3.批注内容的“伪繁荣”。

批注式阅读,提倡潜入文字,精思涵泳,追求深度对话。可细品学生批注,浅思即落笔处比比皆是,课本上看似繁花似锦,落满批注,内容却往往只是粗浅的感受,对于句、段、篇等的领悟仍处于浅阅读阶段,距文本真意仍有差距,质疑类批注更是少之又少。

4.批注实效的“伪呈现”。

受阅读能力、知识面等因素制约,学生批注能力参差不齐,是教学中极难掌控又亟待关注的问题。如:有的将参考书内容简单搬家,为批注而批注;有的批注对理解文本无助益,成为无用批注;甚至出现错误批注等。汇报交流中,这些学生又恰恰很少主动参与汇报,教师无从得知,更勿谈有效引导。

二、批注:重拾文本“深度对话”的原点

批注式阅读教学,应基于教师的因势利导,顺应、养护每一个学生的言语个性,为学生的自由生长创造最佳生态场域,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

(一)师法自然,建构周密的组织体系,发现批注“内核”

1.因时施教,体现“序列化”目标。

笔者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不同学段的阅读要求,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从文本的“言”与“意”入手,厘清三个学段的分段目标,即“批得怎样”;明确批注要求,即“批什么”“怎么批”,序列化地引领学生关注内容、领悟表达。

低年级:学会使用符号批注课文内容,能划出自读中有所感悟的句子,根据要求批注出相关词句。

中年级:在熟练使用符号批注的基础上,能结合课后习题等资料中的学习提示,尝试确定批注重点并自由批注,学会做文字批注,初步培养寻找有效批注目标的意识。

高年级:能熟练使用符号批注及文字批注,对文本内容、主旨感悟及表达手法进行自读自悟,自圈自批。进一步拓展批注范畴,如习作、日记、课外阅读等,初步形成批注阅读能力,养成批注阅读习惯。

2.因材施教,体悟“生本化”过程。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笔者倡导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批注能力现状,以学生的视角先行走进文本,创建学生批注的范例,从而更清晰地理顺学生批注的学习脉络,扫清学生批注盲点,恰当地为不同年段的学生提供直观的、缓冲式的批注指导,确立适切的语用学习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批注范例:

实施前:全方位关注文本,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内涵及编写主旨,初步确立学习目标。

实施中:依据学生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基于学生视角完成学生范例。

实施后:回顾初设目标,根据学生范例的实施情况,修订目标;呈现范例,作为学生学习素材。

3.因人施教,体现“层级化”评价。

学习离不开评价,有效的评价能更好地引领习得技能走向扎实、深入。学生开展批注,通常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等与文本碰撞,从而产生个性化理解、感悟及表达。[3]因而,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客观存在的层次性差异将直接影响批注深度和广度。

教师要做的,就是弯下身子和学生多交流,给他们自主、自信、自由的“空气”,让其认识自身优点,勇敢表达,使课堂成为体验成功与成长的“土壤”。

(二)言意兼得,建构丰富的涵泳方式,破译批注“密码”

根据批注学习的序列,融合现有的成功做法,笔者从形式维度整理出以下四种批注方法,为学生实施批注提供一些具体方法与路径的指引。

1.符号式批注。

最基础的批注莫过于符号,经由符号,学生可以简单、直接地实现对文本关注点的直接投射,因此,培养批注能力应从基础的符号运用着手。符号式批注,是指制订一套能够代表不同含义的符号在字词句段上圈、点、框、划,以此帮助阅读的批注方法。符号的制订须遵循简便、实用、易学的原则,关键在于,要和学生共同商定出一套自己的符号体系,明确不同符号的意义,将之固定下来,不轻易更换,便于学生自我再认、提取,顺利参与师生间的交流。

2.零星式批注。

零星式批注,是一种最常用的文字批注方法,适用于不同年段的学生。起步阶段,可以从关注一字、一词开始,在小处着眼,从简单处下笔推敲、探究,同时附以简单的词句记录所思所感。当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文字批注后,教师再逐步引导学生在提升批注质量上着力,抓住学生交流的精彩契机引领他们从语言、情感、表达等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批注。例如:文中一些词或句子,对于刻画人物、呈现事件、描写场景能起到关键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其关键词语,记录感受,再由浅入深,从句、段出发,抓住主线生发开去,使文本理解指向全面、深刻。

3.综合式批注。

相较于零星式批注,综合式批注更强调整体性,更全面,更具联系性。综合式批注,不拘泥于文本的部分,而是基于对全文阅读的个性化领悟。学生要做好综合批注,必须披文入情,揣摩语言,品味表达,抓住文章的行笔主线及个性化表达方式,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思想感情,方能催生出深刻的感悟。在此项训练中,教师同样需要循序渐进,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尝试带领学生抓住一个细节或一个场景,或注释、或质疑、或感悟,进行片段式的综合式批注,继而窥一斑而知全豹,或联想、或评价,渐次提升为基于整篇文章的综合式批注。

4.回环式批注。

质疑,是通往深度阅读、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的主要方法。传统教学中,教师掌握着提问权,促成学生成为答疑者,渐渐磨灭了可贵的质疑精神。批注式阅读教学,将质疑权回归学生,他们在阅读中提出自己最为关注的问题,及时记录予以聚焦。此时,作为问题的提出者,带着强烈的阅读期待,自发地以问题解决者的角色潜心会文,沉入文本深处自主寻找答案,通过文字批注外化为成果,在交流中关注相同话题,理解在思维的交叉碰撞中得以深化,继而正视质疑,实施二次批注,完成自我释疑,提升批注质量。

(三)铺陈有道,建构生态的运行机制,丰盈批注“素养”

除了课堂上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师须积极对接课内外,让批注植根于学生学习的全空间。

1.习作漂流,同评、共进,激活批注“原动力”。

习作漂流,是把学生习作作为批注素材,互相评改,共同提高习作水平的一种学习交流方式。较之作文选,其特有的亲切感,更容易成为激发学生高参与率的原动力。其一,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用心关注同伴作品,习得写作规范,丰富写作资源,拓宽写作视角;其二,期待学伴对自己作品的批注,积极针对建议修改完善,助推习作水平快速提升;其三,利于提高学生自信,培养良性合作意识,实现批注功能的多元化。习作漂流的实施,以接地气的方式,以读促思,以批促写,实现了读与写、写与修的有机融合。

2.课外阅读,同品、共赏,保障批注“持续力”。

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有益拓展、深化及补充。将阅读的范畴延展到课外,可以将课内习得的批注式阅读方法有效迁移,尝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培养其阅读兴趣,最终形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品质。实现课外阅读批注,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班级学情,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逐步开展:针对学生接受程度合理筛选、增删、推荐批读素材,逐步增加推荐篇幅及素材的广度和深度;无需制订过于细化的要求,以学以致用为目标,多肯定、多鼓励,以赏识的心态鼓励学生自由批注;或展示、或赏析、或互评,为学生搭建成果展示平台,注入持续提升批读能力的正能量。

如:教完苏教版五上《装满昆虫的衣袋》后,笔者随即印发法布尔《昆虫记》中《神秘的池塘》给学生自由批注,再将学生作品做专题展览。啧啧赞叹声中,升级推介《昆虫记》整本书,实现由读单篇到读整本书的顺利过渡。

3.云批注,同享、共生,创生批注“成长力”。

身处数字化时代,“云生活”“云校园”等云技术应用层出不穷,笔者认为,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开展云批注,可以体现出对学生现代生活的积极应和,丰富学生学习媒介,激发并持续学生的阅读热情。

云批注,是指基于网络交互平台,如博客、QQ等,借助一系列激励机制,广泛开展批注素材阅读、作品、批读互动等活动的网络批注方式。它的优势在于:时空自由,沟通迅捷;阅读免费,张扬个性;参与广泛、赏识即时。

笔者从三年级开始启动云批注。在学生学会博客基本操作之后,共同制定“导读单”“精华帖”“我的成长”等版块,课堂约定交流内容,课后互相批读,开展即时流。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赞”,学生爱上阅读,关注生活,通过博客阅读、感悟、评价,踊跃互动,佳作频出。

云批注,为学生“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不觉间引领学生“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化被动为主动,由参加走向参与,实现数字化时代“诗意的栖居”。

如果说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圈养”,那么批注式阅读教学就相当于“放养”。[4]批注式阅读教学,把“教”的课堂转变为“学”的课堂,高效连接阅读与表达,用灵动的方式构建课内外联系,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无论从心理需求、认知水平还是课堂教学需要出发,都无疑是一种自然、高效的学习方式。去伪存真后的批注式阅读教学,重拾文本“深度对话”的原点,让学生在自由、开放、赏识的时空里,张扬言语天性与个性,让思想自然、有力地交融、碰撞、生长,牧养学生的言语生命。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随笔――跟大师学语文[M].上海:中华书局,2007:151.

[2]刘迎曦.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3]印春娟.以《老王》为例谈我的批注式教学实践与反思[J].教育前沿,2012(8):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