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文化活动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培育国电集团公司企业理念为核心;以构建和谐企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创建学习型企业,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建设具有吉热特色的企业文化,为推进企业科学、持续、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基本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两个重点”,推进“三个规范”,实现“四个提升”。
一个目标:就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营造人本和谐的企业发展环境,推进企业科学、持续、和谐发展;
两个重点:就是坚持与企业的管理机制相结合,与企业安全生产相结合,突出管理文化和安全文化;
三个规范:就是要进一步规范企业VI视觉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四个提升:就是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提升企业的学习能力、凝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效能力。
三、工作目标
(一)加快“三统一”步伐,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保持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统一性,实现“三统一”:一是企业核心理念统一,即“工作方针”、“企业精神”、“职业道德观”统一;二是企业形象标识统一;三是基本管理制度以及员工基本行为规范统一。
(二)创建学习型企业,提高文化管理品质。扎实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扎实有效推进,全员学习能力普遍提升,“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取得成效。新晨
(三)加快文化整合,促进企业创新。紧密围绕企业“强化管理,提高效益”、“星级企业”创建活动等中心工作,将企业文化有机融入企业中心工作中,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重点工作
(一)健全机制,夯实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基础。
根据集团公司关于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亲和年”活动的指导意见具体要求,结合公司实际,以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为重点,着力推动人本管理思想的实践,不断增强企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促进公司协调稳定发展,经研究决定20__年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亲和年”活动,现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企业文化建设亲和年”活动的指导思想
20__年是“抢抓五年机遇期,实现十年新发展”的第四年,也是确保赵矿公司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一年,公司面对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积极构建和谐矿区,增强企业的亲和力,推动公司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向前发展。据此,20__年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亲和年”活动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集团公司“两会”精神,大力弘扬、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愿望,满足人的要求,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方向,努力把亲和力注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全面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增强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为建设和谐矿区,促进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
二、“企业文化建设亲和年”活动的主要任务
20__年企业文化建设要贯穿亲和年主线,以全面推广“培育煤矿安全文化,塑造本质型安全人”课题成果为重点,带动“亲和年”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继续推行“RMDC管理法”向经营领域纵深发展、向机关管理纵深发展、向行业特色纵深发展,努力实现理念亲和、制度亲和、到行为亲和的突破;实现塑造本质型安全人在方法、途径、机制上的突破;实现打造行业特色文化的突破。
1、树立亲和思想、构建载体机制,营造浓厚的亲和氛围亲情和信任是形成企业亲和力的基础。这种亲和力决定着企业员工对工作的热忱和关心程度,决定着他们是否为企业奋斗一生。构建企业的内部亲和关系,树立企业的社会亲和形象,是实现公司“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目标的根本保证。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率先树立起亲和意识,自觉把亲和观念内化为管理方式、行为方式,努力使我们的理念更加亲和、管理更加亲和、环境更加亲和、人际关系更加亲和、企业形象更加亲和,进而增强广大员工、社会公众对公司文化的认同感。
增强企业文化的亲和力,关键是构建相应的载体和配套的政策制度。要以亲和思想为指导,制定有利于满足员工工作、生活、学习、安全、发展,更加具有人性化的工作载体和政策机制。要根据公司实际,努力构建以维护员工民利、参政议政、平等协商、集体全同、厂务公开等工作机制;发挥“五突破,一加强”的维权职能,依法维护员工民利的机制;区科每月为员工办一件实事考评机制;深化“暖心聚力”工程,不断改善员工生活和美化小区和矿内的环境机制,关心弱势群体,落实与特困员工帮扶“结对子”,实施援助的机制;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机制,用机制规范各单位、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尽最大可能满足员工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的需求,提高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以此营造亲和的氛围,为推进公司发展提供协调、稳定的保证。
2、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培育煤矿安全文化、塑造本质型安全人”课题成果。
培育煤矿安全文化,塑造全质型安全人是当前公司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是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构筑企业文化亲和力的重要途径。20__年,突出以全体员工认知安全文化为立足点,以做实班组安全文化为重点,以整合理念和制度为切入点,全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上下贯通的安全理念和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制度体系,改善员工安全心智模式,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努力构建公司安全文化、区科安全文化、班组安全文化相互配套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安全文化管理模式,全力打造本质型安全人和创建本质安全矿井。
从基础建设上,抓好理论培训、安全理念灌输和制度整合。一是对各级管理者进行培训,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增强自觉性,为课题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强化安全理念宣灌与渗透。使安全理念在每名员工中入心入脑,形成强烈的“塑造本质型安全人”氛围。三是进行制度整合。从各岗位、班组、区科重新审视各项制度是否符合“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目标要求,有悖于这个目标的要废弃,偏离这个目标的要纠正,与实现目标有欠缺的要补充,与目标要求过时的要提升和完善。四是技术上要投入。要提高安全生产硬件水平,从技术上求创新,不断趋近“想不安全都办不到”的目标。五是理顺安全费用投入体制。企业安全费用的管理使用,要有利于保障“培育煤矿安全文化,塑造本质型安全人”这个目标的实现。
从具体工作推进上,20__年上半年实现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和区科安全文化建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为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重要的保证。一是做实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根据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班组安全目标、培育本质型岗位安全员工、现场全过程安全防控管理、生产环境安全可靠支撑要件,强化理念引领系统、行为养成系统、安全环境系统的导入,做实各要件的环节和过程。每个单位先抓一、两个班组进行试点,根据班组和岗位特点,不断补充和完善,形成具有不同班组和岗位特点的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管理模式,在公司全面推广。二是区科安全文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区科安全文化建设上重点以理念引导、因素导入、制度规范、环境营造、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基本框架构成,要坚持以塑造本质安全人为核心,以推行安全系统追问为重点,以实践安全文化导入因素为途径,培育区科团队安全价值观,强化员工行为养成,提升制度执行力,完善走动式安全管理,推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创造本质型安全区科,实现本质型安全生产。上半年要着力抓好试点和整合完善,形成程序化的操作模式,为在公司各单位全面推广提供更加完善的经验。三是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按照集团公司“培育煤矿安全文化,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工作部署,在做实班组安全文化和区科安全文化基础上,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和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体现赵矿公司特点的安全文化建设运行机制,在具体操作上年内实现“三个突破”。员工行为养成训练上有突破。运用系统培训、模拟演练、示范引导、行为纠偏、实战训练等多种方法,强化不同岗位、不同工种员工行为养成训练,把员工操作行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推行安全走动管理上有突破。强化对生产现场实施安全走动管理,及时、全面、真实掌握管理对象及诸要素的状态及变化趋势,实现管理科学、决策准确、全面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安全标识建设上有突破。将安全行为准则符号化、视觉化、标准化,以标识告诉员工什么行为被禁止、什么地方、什么设备是危险的,怎样做可以规避危险,遇到突发事故时应如何应对等,通过简捷、清晰易懂的形式,一目了然的指引,使员工个人行为就一种群体行为。四是完善安全系统追问。以“四五追问法”为重点,细化系统追问内容,探索系统追问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切实能够把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制度因素、环境因素的追问不断深化,真正揭示问题或事故根源所在,形成程序化、易操作的模式,完善考核评价措施,推进系
统追问不断向纵深发展。3、继续推进RMDC管理法向经营领域,向机关管理,向行业特色纵深发展
①推进企业文化向经营领域纵深发展,在实施市场化精细管理上实现新的突破。20__年,公司重点深化市场化精细管理,坚持以先进的经营理念为指导,以构建市场机制为核心,以员工自主管理为目标,重点解决好思想认识、思想观念与市场化精细管理不相适应的问题;解决好RMDC管理法、塑造本质型安全人与市场化精细管理有机衔接、一体化运行的问题;解决好各级干部和现场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按市场化精细管理要求规范操作的问题。要在总结20__年市场化精细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考核标准和考评措施,加大市场化精细管理奖惩考核力度。上半年要构建起内部市场,建立运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化精细管理的效能,推动公司加快发展。
②推进企业文化向机关管理纵深发展,提高机关工作效能。20__年,着力围绕简化程序、明确责权、协调运转、亲和优质、提高效能,研究探索符合机关职能和管理特点,适合现代企业要求的精细化管理方式。机关各部门要按照公司党委的要求,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经验,强化机关工作的网上精细管理。
③推进企业文化向行业特色纵深发展,打造特色企业文化。社区、多经要在做实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整合、再造、创新具有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社区要着力打造服务文化,努力提高服务员工的能力,拉近员工与企业的亲和感和信赖感,提升企业价值,增强服务竞争力和发展力;多经要着力打造品牌文化,增强品牌意识,打造拳头产品,提升产品质量、树立亲和形象,扩大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20__年,公司要培育和选拔一批煤矿安全文化、社区服务文化、多经品牌文化的示范典型。
三、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亲和年”活动的组织领导
1、企业亲和力的塑造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紧密围绕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愿望,满足人的要求,促进人的发展创新工作理念,设计工作载体,建立相关政策,亲自倡导、亲自组织、率先实践,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亲和年”活动健康发展。
2、社区、多经在“企业文化建设亲和年”活动中,要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认同性、操作性和实效性,注重典型培养,发挥典型的引路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全面发展。
一、职工文化及职工文化建设的概念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所谓职工文化,就是在企业中突显出的广大员工的主体地位,主人翁意识,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意识,实现职工自身价值的思想意识和职工内部相互关系及职工群体意识的总和。”这就是说,职工文化乃是职工自身及其群体意识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包括职工主体意识、利益诉求、价值观念、人际关系评价等方面。据此,我们认为,职工文化建设就是指,为了塑造特定的企业文化,而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形式,专门针对企业职工群体的主体意识、利益诉求、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氛围等进行教育引导的活动。“职工文化”概念强调的是“思想意识”特征,“职工文化建设”则强调“实践活动”的特征,其实质是建设和推进“职工文化”。
二、当前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固原供电局工会把职工文化活动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教育宣传引导职工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固原的特殊地域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学艺术和体育活动,为企业和职工发展保驾护航。
强化硬件投入。在局工会及相关部门的多方筹措下,固原供电局先后为全局各职工小家投入几十万资金,建起了职工乒乓球室、篮球场、健身房、职工书屋等活动场所。另外,占地近3000平米的固原供电局职工活动中心也将于今年9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内设会议室、职工活动区、综合区等功能活动区域。这都将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提供较好的硬件条件。
注重软件提升。局工会注重以职工文化建设来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注重职工价值观念和群众意识的培养,使职工真正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自2008年来,共组织文学艺术及体育活动30余次,参加公司汇演4次,组织晚会8场,树立了电力企业的良好形象,展现了电力人的良好精神风貌,在市内外取得较好反响。
固原供电局工会在推进工运事业,抓好职工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企业文化建设得到发展。但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经营管理模式的改变,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和“三个建设”的不断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并呈现出一些新的问题,归纳如下几点:
(一)职工文化活动不能很好地融入企业文化建设
国网公司党组已于2009年以1号文件对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企业职工文化活动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虽然活动丰富,但大部分仅局限于形式和传统,不能很好地弘扬宣传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没有有效地为企业中心工作和当前重点工作服务,没有真正达到“活动促发展,活动出效益”的目的。
(二)部分管理者思想观念片面,重生产轻职工文化建设
在电力事业不断加快发展的今天,部分管理层往往重视抓生产而忽略职工文化建设,不愿多开展文体活动。有些企业管理者片面追求提高企业生产任务指标,不能从高层次上看问题,认为文体活动占用生产经营的时间、场所和精力,无暇顾及职工文化活动的开展,对职工参与上级组织的职工文化活动也不能给予积极地鼓励和支持,挫伤了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企业人才招收的局限性,导致文学艺术体育型人才难以接济
目前,各企业都比较重视专业技能人才引进,不少企业或多或少地忽视,甚至拒绝其他领域人才的加入,特别是文艺体育类人才。以固原供电局为例,近几年招收新职工的专业范围越来越小,只限于电力专业的本科生,排除文艺体育及文科类人才,造成企业文化的专业带头人老化,“青黄不接”。再比如原先固原供电局篮球水平在宁夏电力系统甚至全区也是排在前列,但随着老队员年龄的增长,近年再未招收相关人才,固原供电局的篮球项目已失去优势,逐渐在走下坡路。
三、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对策
当前,电力企业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工会组织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所肩负的责任日益繁重,工会职工文化建设工作作为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文化活动开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会工作的好坏,也直接关系职工队伍的团结稳定,关系到和谐电力的建设发展。
近年来,固原供电局工会在开展职工文化活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大局,结合宁夏电力公司第三届职工文化艺术节的开展,在职工文化活动的组织和职工素质提高上,正逐步探索形成有效途径。
(一)着力于加强职工文化内容建设,确保职工文化活动融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
国网公司关于加强“三个建设”对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企业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扩张力。工会组织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参与,物质上支持,真正将职工文化活动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之中。
(二)着力于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为开展职工文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为职工提供必要的文化活动条件,既是维护职工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又是全面推进职工文化建设的基础,更是各级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2011年,为着力解决我局职工文化活动场所缺乏的困难,经我局多方申请,公司批准占地近3000平米的固原供电局文体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这将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提供较好的文化阵地,为职工参与文化活动提供必要保障。
鄞州区概况
鄞州区面积 1346 平方公里,人口83.1万,辖17个乡镇、7个街道、431个行政村、787个社区。鄞州区镇乡、园区、近郊村经济发达,企业和职工相对密集。鄞州区总工会根据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现实需求,探索开展镇、村、集团企业区域性职工精神文化家园创建活动,在总体目标上用5年时间,做大做强“四个一批”:即一批职工文化活动阵地、一批职工文化优秀团队、一批企业文化建设典型、一批职工文化个人工作品牌,基本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工作格局,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契合市场规律、具有鄞州特色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发展之路。
如何开展企业文化
(一)加强阵地建设
鄞州区总工会的企业文化建设主要集中在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两方面。
1、镇(乡、街道)、园区(中心)级职工文化阵地建设
以“五个一工程”建设为突破口,以各地的文化艺术中心为平台 ,积极推进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利用文化中心已有的多功能厅、会议室、教育培训室、乒乓室、台球室、舞蹈房、图书室、网吧(电子阅览室)、展览室活动场所,经常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使之成为职工,特别是外来职工安居乐业、享受和谐文化生活的乐园,目前滨海投创中心、邱隘镇、古林镇、望春工业园区已挂牌为“职工精神文化家园”。
2、企业、村(社区)级文化阵地建设
全区凡是单建工会组织的基层单位都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建设,5年内要在全区创建50家环境优美、设施配套、项目齐全、活动正常、职工满意、覆盖面广的“职工精神文化家园”,先后在古林俞家村、古林蜃蛟村、邱隘方庄社区、音王集团千普机电流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选定市级5个、区级10个文化点挂牌,逐步推进建立全区各企业“职工精神文化家园”,每家给予一定资金补贴式相应资金投入,用以进一步齐全文化服务设施,完善工作机制。
(二)注重队伍建设
1、区职工艺术团队伍建设
区职工艺术团自2008年成立以来,本着“职工演,演给职工看”的办团宗旨,不断探索,稳步发展,已具有相当影响。为提升区职工艺术团的品牌,区职工艺术团将从更高的起点、更远的目标去谋划,做大做强区职工艺术团,为鄞州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2、区职工艺术团分团队伍建设
积极指导扶持有条件的基层单位组建职工合唱团、职工舞蹈团、职工乐团等的建设,组建了滨海投创中心职工艺术分团、潘火街道职工艺术分团、供电局职工艺术分团、鄞州人民医院职工艺术分团等职工艺术队伍,支持组建植雅戈尔职工艺术分团、奥克斯等企业集团内部职工艺术分团。
3、《企业报》俱乐部队伍建设
发挥“企业报”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组织全区《企业报》联谊会(俱乐部),经常开展学术交流、学术研究、学习考察等活动,整合企业报采编人员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是各级工会特别是基层工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各级工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区总工会积极组织开展全区性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推动各级工会各项活动开展,推动建立各种球类、棋类俱乐部和各类活动(如:摄影、钓鱼等)兴趣小组等,区工人文化宫有足够的人力、财务投入,经常到基层指导、培训、组织职工业余文体生活。
创建区域性职工精神文化家园
针对鄞州镇乡、园区、近郊村经济发达,企业和职工集聚的实际,鄞州区总工会根据文化建设的现实需求,探索开展镇、村、集团企业区域性职工精神文化家园创建活动。
强阵地、建网络,构建“集约式”活动舞台,建立区域文化活动中心场所,点线辐射惠及更多职工,重点在职工集聚的工作地、居住地和地域偏远地建设室内外职工文化活动场所,集上网、读书、健身、娱乐于一体,不断丰富职工8 小时以外的业余文化生活。目前全区所有镇(乡、街道)园区的文化活动中心都在拓展职工文化活动功能项目,并以文化家园、文化广场、文化长廊、文化休闲区构建职工活动平台,初步形成滨海、潘火、古林、望春等东西连片,村、社区、集团工会分点集及的职工精神文化家阵地建设体系。以区职工艺术团为龙头,在镇、村、社区、集团企业推进建立职工艺术分团,每年组织“职工才艺达人秀”,从中挑选优秀人才,充实区职工艺术团。定期举办文艺骨干培训班,并帮助基层策划活动,编排节目,指导镇、村区域内建立球类、棋类和登山、乒乓球等协会,定期组织区域内的企业和职工开展问题系列活动。目前区职工艺术团290 多名各类艺术人才共储备各类节目有60 多个,有滨海创业中心、潘火街道、鄞州人民医院、区供电局、雅戈尔、奥克斯等职工艺术分团15 个,有130 多个职工文体协会和俱乐部,成为活跃在基层文化战线上一线工人的“草根艺术团”。
企业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在鄞州区总工会创建企业文化中充分显示了企业文化的特殊作用。
1、激发了职工创造性,职工中的文艺人才脱颖而出并由此产生了荣誉感,“草根明星”成为活跃在基层文化中的骨干力量,从而不断推进深化职工文化生活普惠化、日常化、个内涵。
2、企业文化成了外来职工的精神家园。地处异乡的外来职工常有漂泊感,而企业文化的开展,企业文化场所的建设,使他们有了激发青春活力、施展艺术才华的机会,也有得到了心灵安慰。为构建多元化文化体系,滨海创业中心斥资40 万元建立了面积达2000 平方米的文化服务中心,设立多媒体教室、舞蹈室、活动室、影视厅和红娘室,建立“员工心灵港湾”,通过设置心理评测区、心理缓冲区、心理咨询区,并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格言寄送等方式帮助职工释放疲劳、缓解压力。
3、企业文化的开展,使职工和企业有归属感、认同感。
(一)企业文化专业人员缺乏。近几年来湖南烟草商业系统采用公开招考机制引进人才,逐渐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但是企业文化方面专业人员较少,难以打造优秀的文化内训师队伍。文化内训师作为企业培训活动的主导者,直接决定了企业文化培训效果。培养优秀的企业文化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各县级局中,表现突出、优秀的人才逐渐被选调到市局,很难培养专业的内训师。因此,开展企业文化培训时,只能是员工照本宣科或者外聘讲师。内部员工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外聘讲师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充分贴合本单位实际,效果不佳。
(二)企业文化宣贯流于形式。要使企业文化落地生根,重在宣贯,引导员工掌握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使之入脑入心。而当前在企业文化宣贯中存在假、大、空一系列问题:一是“假”,将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任务。基层单位日常工作繁琐,员工往往力不从心,各类学习、培训只图完成任务,应付了事。成立的各类学习兴趣小组,只是挂个名号,很少开展实质性的活动。二是“大”,将企业文化等同于喊口号、作宣传。许多烟草企业都制定了精美的企业文化手册,也提炼出了一些理念教条,但是没有在员工脑海里形成印象,员工的认同感不够,缺乏自觉遵守和维护的意识。三是“空”,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搞文体活动。活动开展没有紧密联合实际,贴合工作需要,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没有效果。
(三)企业文化创新能力不足。县级局烟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往往是依照市局,依葫芦画瓢,缺乏创新意识,大部分活动枯燥乏味、形式单调、内容重复。有的活动年年搞,活动方案也大同小异。如爬山、打球、看电影、看书等,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企业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由于奖惩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激励措施,鼓励创新,鼓励人才的脱颖而出,员工的动力不足,思维固化,因循守旧,无法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纵深发展。
二、加强县级局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当前县级局烟草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的实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培育企业精神文化。一是大力培育企业团结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内容是塑造和培育企业团队精神。通过领导率先垂范,以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感染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带动全局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围绕中心工作,团结一致,奋发有为。二是大力培育企业奉献精神。牢固树立员工“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树立典型,宣扬先进,用身边的人和事感染、激励员工,树立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提高服务意识。三是大力培育企业创新精神。创新是企业前进的灵魂,要打破员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态,激发他们锐意创新,积极主动创建学习型机关,营造争先创优的文化氛围。
(二)制定措施,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打造一支优秀的文化内训师队伍。各县级局要完善“师带徒”机制,加强对新入职员工和转岗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技能培养,积极发挥“师带徒”的“传、帮、带”作用。注意挖掘综合型人才,着重培养。二是发挥考核的激励机制作用。将企业文化内容纳入绩效考核机制,统一执行标准,有效执行考核制度,完善奖惩机制,形成以“先进的文化凝聚人、科学的流程管理人、完善的机制激励人”的良性运行机制。三是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建立“职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人员全市流动”的用人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队伍结构,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聚集人才的创造优势。
(三)加强宣贯,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一是打造学习型企业文化。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倡导学习理念,搭建优良的学习平台,为员工提供学习的场所、工具和机会。每月定期组织员工集中学习,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培养企业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员工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人人学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二是打造服务型企业文化。始终把“服务”作为烟草商业企业的灵魂,大力倡导“厚德诚信、客户为尊、用心服务、创造价值”的企业核心理念,激发员工优化服务、提升价值、争创一流,为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大众提供能够满足特殊需求的产品和优质服务。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问题;建设路径
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社会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正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符合高职院校培养模式并具有独自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是当前各高职院校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高职校园文化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校园文化”的内涵有很多观点,虽然各学者对校园文化的界定各有侧重,但在他们的论述中,大多数学者都比较认同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作为高职校园文化,由于其“高”――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所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应该具有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共性;但由于其“职”――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所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又应该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尽可能突出其培养面向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职”的特点。基于此,笔者比较认同王育培对高职校园文化内涵的界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不断孕育和创造出的影响、规范和塑造师生行为举止、知识技能、价值观念的有形物质文化和无形精神文化的结晶。”有形物质文化应包括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无形精神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通过有形物质文化和无形精神文化的建设,使高职院校最终形成职业性与人文性、实践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高职校园文化内涵把握不到位,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不突出。
高职校园文化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和制约学生在价值观、理想追求、心理、道德、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内在素质。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在学校管理及教学过程中出现忽视人文性和教育性的功利性价值取向,忽略了校园精神和观念的培育。无论是有形的物质文化还是无形的精神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等综合素养教育功能都不突出,以至于出现了部分高职毕业生由于不能满足企业对综合职业素养的要求,在知识和技能基本能适应企业需要的情况下,仍被炒鱿鱼或是提前离开企业的现象。
2、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
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很多高职院校特别是领导班子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没有给予校园文化建设充分的重视,以至于校园文化建设并未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没有深入贯彻到学校管理的实践和师生员工头脑,更没有转化为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这样,不仅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主体忽视潜在的文化的教育价值,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责任感不强,更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战略。在调查中,针对“学校的校园文化管理制度是否完善”这一问题,被调查者中有56.8%认为一般,28%认为不完善。
3、校园文化建设偏于形式化,缺乏内涵和实效。
经过调查,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有形物质文化和无形精神文化建设都在一定程度上偏于形式化,缺乏内涵和实效。
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薄弱,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很多高职院校误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物质文化建设,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化、肤浅化。有些院校在集中力量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的同时,忽视了文化内涵建设,导致校园文化活动师生认同度不高;一些院校虽然也提出要加强校园精神建设,但在实践中却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风、历史传统等非物化的精神培育还远不到位,形式化严重,在调查对象中,对“所在学校的校训”完全不知道的居然占到了43.9%,只有8.1%的学生能完整的说出,并理解其含义。而相应的制度更是很少考虑校园文化建设的德性规范。
总之,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还处在低层次徘徊,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思考
1、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
优秀的校园文化都是经过多年长期建设,点滴积淀,才能逐渐形成的,而组织领导重视是提高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效果和质量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特别是领导层应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把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精神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纳入整体办学的大背景下进行操作,从规划、领导、组织、宣传到实施形成科学、系统的指导方案,统一协调组织。同时,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实践建设的投入。
2、走校企合作的途径,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高职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很明确的,高职教育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对企业文化并未深入了解,以致很多毕业生难以融入企业文化。据调查对象反应,认为校园文化能“明显体现”企业文化的只占3.7%,而认为“没有任何体现”的却占到了30.7%。这就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高职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学习、研究和广泛宣传优秀的企业文化,全方位的实施“校企结合”,在办学各个环节中都渗透企业文化的熏陶。首先,学校要引入企业管理理念,规范学校内部管理;其次,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引入学校课程设置;同时,可聘请企业优秀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双师型”教师团队,为校园文化活动带来企业文化的新风。再次,以文化活动为平台,将企业文化有意识地融合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让学生能有效地吸纳各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最后,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引入企业文化元素。
3、细节入手,构建高职校园文化的坚实阵地。
第一,创建特色的高职校园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物质层面的东西,是以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如校园的工作、学习环境、基本设施、绿化、图书资料等。作为高职院校,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要体现出自己的高职特色,发挥环境育人作用。首先,把企业文化引入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具有职教特色的文化环境,给企业文化在校园物质环境中展示的空间,让学生锻炼技术的同时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其次,加强校园景观建设,提升校园各标志性建筑和景点的文化品位,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及校风、校训等在校园景观中得到突出。再次,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一方面,要规划、建设好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文化活动场所;另一方面,要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橱窗等的建设,建设宣传舆论阵地。
第二,突出校训、校风为主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训建设来宣传校园精神,进而全面推动以领导作风、教风、学风为主的校风建设。一方面,要凝炼能够充分表达本校精神风貌的校训,同时充分利用宣传舆论阵地加大对校训的宣传力度,改变目前大部分师生员工只知校训其表,不知其意,甚至不知其表的现象。另方面,要加强领导作风、教风、学风等校风建设。要形成育人为本、以身作则的领导作风;形成敬业爱岗、教书育人的教风;形成志存高远、奋发向上的学风。只有形成三者协调发展的优良校风,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第三,加强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校园文化建设要有章可循。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程序化、民主化,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其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在上课、考试、实验、实训、宿舍、食堂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坚持果断执行,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再次,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制度建设,保证产学研一体化。最后,要把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列入工作计划之中,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同时,完善校园文化的传播制度和措施。
第四,开展和提升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可以使置身于其中的师生员工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方面,鼓励、支持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主体的积极性。使学校党委、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学生管理部门、各系部、各级学生会、社团甚至学生自身都能够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另一方面,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一是要加强社团建设,提升社团层次,鼓励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二是经常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种技能比赛。三是定期不定期安排各类学术讲座,邀请一些知名的学者专家以及企业中有影响的人开展一些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和报告会。四是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节庆日、重大纪念日的庆祝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体育、艺术、娱乐等文化活动,加大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蔡金晶.《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与建设路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7卷第五期。
[2]王育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偏颇与改观》【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0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本文为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立项课题
高职资源类专业,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培养企业(行业)急需的从事资源开发和管理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重任。而要培养符合企业行业工作岗位规格、工作过程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建立和逐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高职校园文化内核就是教育文化与职业文化的融合。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绝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行业背景,因此高职校园文化是依托具体的行业文化构建的, 其职业文化特征鲜明。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思维模式、行为规范等,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实践过程中,由企业管理者倡导的,在大部分员工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文化氛围、企业形象等的总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二者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主要的区别点:一是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学校追求的最大目标是社会效益。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是在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二是是校园文化对社会有很强的辐射作用,但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要弱得多。
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衔接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也是一种就业教育,所以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因此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也就有了衔接的必要性。
(一)是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强校之本,没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将难以长久生存。办学特色不仅体现在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管理特色、服务特色等方面,还表现在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只有在文化建设上实行校企结合,吸收不同类型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才能形成各具特点的、百花齐放的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 是高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真正的“零距离”就业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可以尽量缩小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距离。近年来毕业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仍然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而被炒鱿鱼呢?这是因为一方面不适应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在学校学习时所处的情景往往与进入企业后工作的场景存在巨大反差,从而对在校学习的技能和知识容易产生怀疑,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难以发挥已掌握的技能和知识的作用。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行“校企结合”,使高职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
1、是培养高职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
高职院校加强企业文化教育已是大势所趋。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大部分要走向企业的一线岗位,这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而现代企业需要的员工不仅有熟练的技术,还必须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因为企业的生命力越来越需要文化的滋养,企业员工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
职业素质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企业文化的陶冶和职业实践,是养成良好职业素质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显然,这种包含职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只有通过“校企结合”的途径才可能形成。
2、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竞争实力的有力武器
科技创新需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做支撑,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学习能力的竞争,创建学习型企业也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及学习能力的毕业生,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战略要求,无疑会成为企业欢迎的人才。
总之,重视企业文化教育,必将成为职教特色探索的新亮点。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
企业文化的引入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各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展企业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熟悉和把握企业文化的特点。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的根本途径。
1、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将企业文化融汇在课堂教学的每个时刻
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等环节,从多层面加强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衔接,现身说法地向学生传授和分享企业的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企业职业精神等,引导和熏陶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以及职业道德修养。
2、以专业实践教学为核心,将企业文化体现在专业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坚持不断探索“校内外结合, 校内实验系列化,校外实习实务化,实习单位基地化”的办学方针。高职院校研究企业文化,主动接受企业文化辐射,汲取先进的企业文化或者说企业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不仅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大有帮助,而且对企业了解校园文化、提高自身建设也大有益处。只要能坚持下去,将会达到一个“利在企业、益在学生、誉在学校”的“三赢”局面。以实践性专业教学为核心,把握工学结合的内在要求,以校企合作为手段,将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融入实践性专业教学的每个环节,使校企文化达到水融的效果
3、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将企业文化辐射到文化活动各个层面
文化交流,文化活动的交流、共享是促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的基本平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应更多地体现职业文化,更好地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首先是将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与企业职工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在学生课外活动中。校园文化活动是高职院校引入企业文化的重要形式,联合企业,从各个层面进行统一规划和领导,精心设计实施方案,内容要尽量丰富,形式要灵活多样,如开展社团活动,举办文化节等,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类媒介宣传企业文化和企业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4、管理互融:学校与企业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的不断交融与借鉴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途径。
在转方式、调结构的新时期,如何使企业文化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恒联公司在工作中通过问卷调查、集中座谈、专家访谈、群众实践等方式,对企业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建立了企业文化主题活动常态化工作机制,使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与企业科学发展相融合,与提升员工素质相融合,与建设和谐企业相融合。这一做法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一、企业文化的自身的特点要求主题活动常态化
如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恒联公司进行了认真地总结调研,发现在进行企业文化管理过程中,一些企业都能够提出自己企业的文化理念,许多企业的文化理念也非常有创意。但是,在企业文化理念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理念和口号在天上飞,执行在地上推”的情况。即使再有创意的文化理念,不能够在企业中实现落地,最终还是会沦为“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尴尬。问题出在哪里?
第一,对企业文化管理概念认识不深。主要表现是混淆企业文化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两个概念。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企业文化管理。其实不然,两者存在很大的区别,包括两者在关注点、过程和方法、成果价值等方面的区别。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初始形态,关注企业文化管理由无到有的过程,关注企业理念的提炼、传播、宣贯、初步落地等方面。企业文化管理涵盖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过程,并且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提出的理念进行再提炼、深耕,将优化的理念植入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战略、组织、人力、流程、营销等方面。企业文化管理几乎关注了企业管理的所有层面,更加关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上的问题。对企业文化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概念的混淆,往往忽视文化管理活动需要对经营管理产生效果的目的性。
第二,对企业文化管理主题活动设计欠缺考虑。在进行文化管理活动设计时,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管理活动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设计活动时往往是“拍脑袋”“想当然”,没有经过全面认真地思考,这样的活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不到凝心聚力的作用;也有的“生搬硬套”其他企业的活动,没有充分了解本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文化特点,这样往往导致文化活动不兼容,无法常态化执行;还有的在设计活动时注重大排场、大场面,认为活动越大,效果也就越大,这样的活动往往会“劳民伤财”,不仅给员工增加了压力,也造成活动经费的浪费。因此,在进行企业文化管理活动设计时,需要充分认识到各个文化管理活动的关注点和与其他文化管理活动的关联性,更加要关注企业战略需求和员工诉求,毕竟文化管理活动是为企业发展和员工服务的,是为了达到凝心聚力的目的。
第三,文化管理主题活动实施方法不适用。文化管理活动的实施受文化管理活动设计的影响是深远的。有的在实施文化管理活动时,没有对企业核心价值观进行系统提炼和提升,文化管理活动指向性不明确,没有体现企业特色,甚至和其他企业的文化活动存在雷同,核心竞争力不明显;没有将文化活动与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相融合,文化活动成了单纯为了“塑造公司文化”而举办的活动,和日常运营管理没有任何关系,存在“两张皮”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没有形成常态化的文化管理活动,往往是“一次性”的活动,不具有持久性。
面对以上问题,必须克服三个误区:一是简单地把企业文化的建设,变成了一些口号和一些活动。以为喊出口号,组织一些活动,公司就有了企业文化。二是不结合自己公司内部的实际情况来培养企业文化,而盲目照搬其它企业的模式。三是不能够持之以恒。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变化无常,急功近利,没有意识到一个根本的文化内涵问题和文化的持续性问题。
恒联公司认为:没有员工的文化认同,就不会有员工的文化信仰;没有文化信仰,企业的文化活动实践将沦为空谈。因此,要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培训,这是树立员工企业文化信仰的基础。具体来说,应依据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与目标,依托企业现有的员工教育、培训体系编制企业文化教育与培训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通过多种载体建设和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主题活动,加强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和企业精神的宣贯,切实保障企业文化体系中的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内化于心”,在全体员工中牢固树立起企业的文化信仰。
恒联公司从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出发,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发动职工提建议、出主意,围绕全年中心工作任务目标确立12项主题实践活动,每月一个题目,每月力争实现一项突破,每月一项新成绩 。做到每年企业重点工作不同,每年企业文化主题活动不同,使主题活动符合公司文化理念和发展战略需求,同时使活动机制和活动计划在落地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优化。这种活动机制能够充分发掘员工需求,提高活动目标与员工需求的契合度,同时,这样的活动机制也给员工创造了一个自我锻炼提升的平台。
恒联公司把企业文化主题活动常态化作为工作探索主攻方向,在“常”字上提要求,在“态”字上下功夫,在“化”字上做文章。将主题活动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使主题活动人人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时时都管理。常态化的主题活动从企业文化的特点出发,遵循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以企业战略目标为核心,从企业的管理层面,使组织架构适应常态化活动,员工的精神面貌符合时代要求。常态化的主题活动成为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的可靠载体。
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需要企业文化主题活动常态化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带着浓厚的企业管理色彩。在企业的转型发展当中,恒联公司主动探索,积极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在常态化活动中,使二者互为手段、互为动力、互为纽带,成为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金钥匙”。
第一,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活动的凝聚功能相融合,培养独具风格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员工所具备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柱。恒联公司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的整合、提炼和广大员工的主题实践活动,“视野决定事业,拼搏超越梦想”的企业精神应运而生,凡事要开阔思路,精益求精,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技术技能都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超越过去。“价值源于创新,规范孕育和谐”的恒联核心价值观、“尽心尽责,行胜于言”的恒联企业作风、“永续经营,打造世界级造纸企业集团”的恒联企业愿景等等。将企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远大目标融入员工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为员工提供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也丰富了企业文化活动的内容。教育、激励员工,把思想和意志统一到加快企业发展壮大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从而形成了健康向上的企业追求和群体意识,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柱。
第二,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活动的导向功能相融合,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学为所用,分享共进”是恒联公司的学习观。公司从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三方面入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业务知识的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比较、有竞争地进行学习。“延安红色培训”是亮点之一,2012年3月份,组织党员领导干部、管理骨干、入党积极分子283人赴延安进行专题红色培训,凝聚共识,点燃工作激情,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学习力、创造力、执行力和管理能力。通过授课交流、观看教学片、南泥湾穿越、瞻仰革命旧址、宝塔誓师等,大家受到极大的震撼和深刻的教育,每个参加培训人员都写了培训感言并把培训收获落实到本职工作,收到极好效果,延安精神在企业科学发展中发扬光大。恒联公司还特别注重对员工的企业形象教育,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的一面镜子,在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恒联人特有的文化,大到从事各类社会活动,小到员工个人的言谈举止,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活动的相互融合起到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作用,全面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素质。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活动的激励功能相融合,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化。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要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就必须找好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恒联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紧紧结合公司改革改制实际情况,将维护企业稳定,提高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作为两者工作的结合点。一方面以关心人、理解人、教育人为抓手,通过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职工思想调查、形势教育、企情教育、送温暖活动、恒联员工日等,为广大员工讲形势、讲政策,引导教育职工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从科学发展的高度对待企业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为职工提供创造性的岗位,用极具个性发展的机会调动职工的工作激情。“重德尚才,量材而用”是恒联公司的人才观。公司始终把人才视为最宝贵的财富,从调整人才政策、完善用人机制、优化创业环境,增强人才吸引力等方面入手,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而有效的人才管理体系。恒联玻璃纸公司制造二部经理王润德同志通过积极参加公司和一些世界著名传动公司的理论培训和技术交流,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国内玻璃纸行业,始终走在电器技术创新的前沿。其中交流变频控制器的使用,开创了玻璃纸制造行业传动技术的先河,成为同行业争先效仿的对象。恒联公司星级员工活动,更使员工感到,只要肯努力,行行出状元,对个人职业生涯充满信心。恒联公司把对职工的激励、勉励、关心、情感贯穿于企业管理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调节功能和企业文化活动的激励功能,为广大员工创造了一个积极向上、心情舒畅、文明和谐的工作氛围,使企业管理走向更加科学的发展轨道。
思想政治工作和常态化企业文化主题活动的有效融合,为恒联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项成本逐年增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企业能够平稳过渡,顺利提升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实践进一步证明,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主题活动之中,并与之相辅相成,才能使企业在逆境中柳暗花明,在顺境中乘风破浪。
三、企业科学发展需要企业文化主题活动常态化
企业文化本质上是管理文化。在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大背景下,“企业发展靠管理,管理成功靠文化”已成为多数企业的共识。恒联公司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作用,提炼出五大核心理念、十大管理理念,并通过企业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将全体员工认同的理念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不断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工作的融合,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更富科学性和实用性,更具时代特色和人文精神。
第一,企业文化推动生产经营管理不断上新水平。恒联公司学习借鉴世界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探索建立了以质量、成本、交货期为核心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一是质量管理精细化。牢固树立“持续提升价值,超越客户需求”恒联质量理念,并为之实施开展了常态化文化主题活动,把质量工作放在了“纲”的位置上,用质量统领和牵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加强质量保证、质量监督、信息反馈“三个体系”建设,形成了教育、预防、考核、改进四位一体的质量管控体系,实现了质量控制由实物把关型向技术保证型转变,保证了产品质量。二是生产组织精细化。“价值领先,速度致胜,共赢共生”是恒联公司的竞争理念,“重技术、重营销主题活动”、“质量知识竞赛活动”、“技术比武活动月”等常态化的企业文化主题活动,促使企业内部各单位实施精益生产,深挖内部潜力,加强生产要素科学调配,提升设备利用率和存货周转率,实现了多产、快产、快销。三是成本管理精细化。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员的降成本工作格局,保证了经济效益和经济运行质量。“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最大的节约”的恒联成本理念,在广大员工主题活动实践中蔚然形成。
第二,企业文化是企业品牌的内在底蕴。企业竞争在市场上直接表现为产品和服务竞争,其中价格竞争只是较低层次的竞争,因而成熟的产品和服务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品牌竞争。在成功的企业品牌当中,无不凝结着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说,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市场表现,企业文化是品牌的内在底蕴。从市场需求方来看,现代社会的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产品的文化内涵,越来越追求消费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和文化感受。有竞争力的品牌,能够适应和提升消费者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在形成这样的品牌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恒联公司正是通过开展常态化的企业文化主题活动,在全体员工中逐步形成了“价值为本,个性为魂”的恒联品牌理念,并使之上升为企业管理制度基础之一并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
第三,恒联公司结合新形势新任务,通过常态化企业文化主题活动,形成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气息的特色企业文化。使之发挥企业文化对确立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方针和管理方式的导向作用;发挥企业文化在制度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推进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将文化理念融入各项规章制度之中,实现管理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融合,把文化的倡导力和制度的刚性执行力结合起来,形成合力。通过建章立制,完善管理,把企业文化理念和行为准则制度化、规范化,以先进的企业文化优化管理制度,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先进的管理模式,推动企业实现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升华。
四、建设和谐企业需要企业文化主题活动常态化
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并用来引导和约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思想外展,是企业发展进入和谐状态的文化表现,其实质是企业文化的一种高级形态,内涵是以和谐作为企业的主旋律,它必将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使企业不断创造具有时代特色和本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
第一,以人为本,引领和谐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否认制度的严明,管理者的威严,管理手段的科学,而是更强调在全部管理要素中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统帅。只有以人为本,建立企业与员工的“心灵契约”,才是更高层次的企业文化,才能永葆青春。一是实施人性化管理,体现人本文化。恒联公司的主题活动像“员工关怀活动”、恒联员工日活动”、“员工文体活动月”、“关怀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等, 用人性化管理调动员工的兴奋点,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创造性,帮助员工实现自我超越,搭建企业与员工的“心灵之桥”,使员工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创造一种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成就人的企业文化氛围。尊重员工,就是尊重员工的合法权利、员工的人格尊严和劳动成果,把员工当成主人,让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使他们感到有地位,有作为;理解员工,就是设身处地地为员工着想,理解员工的想法和看法,换位思考,多沟通,多引导,把员工思想统一到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上来;关心员工,就是在涉及员工的理想、事业、追求、家庭、健康等方面,多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二是倡导“人人能成才,处处有舞台”,开展“专业读书月”、“技术比武月”等主题活动,为员工成才搭建平台。员工是企业文化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分子,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为人才的发展、培训、成长提供“绿色通道”。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人才保证,通过系列的、常态化的文化主题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政治业务素质,为员工提供岗位成才的平台。
第二,加强协作,凝聚和谐企业文化。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发展需要一种既能鼓励个人聪明才智的展现,又能实现群体创造能力提升的和谐文化。对内分工精细化,对外竞争规模化,是企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企业要具有较强的合作能力。这种能力必须通过培养和价值观的陶冶才能养成。团队精神是养成合作能力的文化基础。“凝聚产生力量,团结实现梦想”是恒联公司的团队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创造了有利条件,知识经济条件下员工只有协调工作,才能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团队协作是完成工作最有效的形式,可以使人们的心境更加愉悦和融洽,从而促进个人的学习和进步,加快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环境公平,展示和谐企业文化。“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坚持可持续发展,就要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员工的和谐共融;坚持发展为了社会,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员工,企业才能走上文明健康的发展道路。一是用和谐企业文化激励和谐的“软环境”。让每一名员工在自己的工作中都能找到归属感,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二是要充分认识企业发展对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坚持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方针,倡导“清洁生产、源头控制,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的环保理念。
第四,安全生产,促进和谐企业文化。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没有安全,就没有和谐,为了让生命之树常青,为了让员工家庭幸福,为了让企业健康发展,恒联公司在常态化主题活动中,大力营造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父母的牵挂,妻子的企盼,儿女的期待,员工的渴望,是员工最大的幸福。通过活动坚持不懈地向员工灌输、渗透企业安全文化理念,促使广大员工对和谐企业文化内涵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转化为自觉遵章守纪的安全行为,把安全文化建设的落脚点落在员工的行为养成上,促进员工家庭幸福,企业和谐发展。
作为人类文化学领域中个新概念,“校园文化”一词是由我国大陆学者在本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据文献检索分析,“校园文化”概念是1986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第12届学代会上被正式提出来的。根据社会学、文化学、哲学等学科的不同,校园文化有不同的定义。独立学院校园文化是一种以独立学院青年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反映独立学院青年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亚文化,是独立学院的性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它在青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浅谈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和对策敬然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经济系摘要: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然而,由于独立学院较多地关注其规模效益,对内涵建设有所忽视,从而造成了校园文化的缺失。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的灵魂,校园文化建设的欠缺成为独立学院发展的软肋。如何在新的形势下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营造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是独立学院函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关键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误区对策的导向和调适作用。
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
(一)认识不高,注重物质文化,忽视精神文化。由于物质文化相对来说容易改变,独立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首先注重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新建、改建一批图书楼、实验楼、体育馆、多功能娱乐厅等文化设施,为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对校园文化中精神因素的作用认识得不够全面、深入,使得物质文化的建设缺乏明确的目标,如有的学校虽然建起了各种雕塑,但是缺乏对雕塑文化含义的挖掘、探讨和宣传,没有展现出物质文化设施的精神文化意义,发挥不出校园精神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二)内涵不深,精神文化提升较慢,特色不鲜明。近年来,独立学院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有较大的转变。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校园文化活动表现为低层次重复,不少活动流于形式,虎头蛇尾,注重声势,忽视实际效果;蜻蜓点水,活动点到为止,忽视深度;具有地放特色和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太少,很多活动只是其他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翻版。
(三)方向偏离,商业化、庸俗化倾向较明显。目前,校园文化活动有个明显的特点——到社会上去拉赞助,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费短缺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些较庸俗的广告宣传进入校园。校园应倡导的奋斗精神、民族文化、高雅文化等出现了缺失,校园文化呈现出商业化、庸俗化倾向。
三、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观念首先,要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其次,从办学的角度出发,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有全面、系统、长远的考虑,要将其放在完成育人目标的大背景下纳入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总规划,并树立师生共建的意识。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使独立学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行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独立学院主要是培养应用型高级复合人才。校园文化也要有助于大学生的智力开发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独立学院在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上应注重专业教学、职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举行人员的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知识竞赛等知识性校园文化活动,扩大学生的信息量,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一些娱乐性校园文化活动,如歌咏、书画等既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尤其要注重立足专业,开展社会调查、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密切校企合作,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融企业文化的深度参与是创新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重要条件,也符合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目前,独立学院与社会企业间已经有了比较频繁的交往。但是这些交往集中在对学生能力培养力面,在文化方面的合作和沟通却很缺乏。因此,独立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企业文化,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强化专业知识提升与企业文化的联系。通过理论倾向明显的校园文化与实践性突出的企业文化的比较,强化对文化的理解,调整文化修养的选择;二是利用实习、实训的机会把握理解企业文化;三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企业文化内容的展示。通过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够打破学生对学习最终归宿的陌生,而且企业文化的熏陶和浸染使他们能够更加务实地学习,最终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