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足球的基础训练内容范文

足球的基础训练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足球的基础训练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足球的基础训练内容

第1篇:足球的基础训练内容范文

摘 要 本文以山东省鲁能足球学校为列,结合中国足球的发展现状分析研究,找出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问题,以求找到科学、创新的基础训练内容,而且它能准确地选拔符合足球发展趋向的青少年队员,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等耗损率,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足球改革的深入,足球运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纵观中国足球现代历史,总是败多胜少,显得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对鲁能足球学校中每位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观察研究,系统完整的找出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问题,并通过足球教练员正确的训练指导,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鲁能足球学校球中年龄组分别为13岁、15岁、17岁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山东省足校学校中青少年训练现存问题

1.青少年足球意识的薄弱。足球意识是影响足球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在足球教学和训练实践中通用着许多足球意识的基本术语如:进攻意识、防守意识、抢断意识等等。而在调查访问中,发现很多青少年的对于足球意识的理解很不到位,阻碍了在球场上的动作形成,从而影响了成绩。以13岁、15岁和17岁三个年龄组为例。

2.足球基础技术掌握不熟练。足球运球的不连贯: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训练中运球不熟练、导致运球时间过长、甚至掉球。

3.头顶球技术薄弱。头顶球技术在现代的比赛中越来越重要,已被人们称为“第三只脚”,是必须掌握的足球技术之一。下面就我对头顶球最基本的练习头球颠球进行的统计。

(二)山东省足校学校中青少年训练的提高

1.青少年足球基础技能的训练。事实证明,哪个国家的青少年足球训练抓得好,哪个国家的足球上去得就快。要打好基础,就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我们一定要根据足球运动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对青少年进行多年系统的全面训练。

2.足球运球技术的训练。将6名学生分成两路纵队。在开始前每隔3米斜线地放置一个标志物,每边共用5个标志物。第一个队员快速脚内侧运球绕过所有标志物后,脚内侧传回。然后快速跑回自己的队尾。第二个队员开始练习,重复第一个队员的练习过程,看哪一个队最先完成所有队员的运球练习。

3.对抗能力的训练。方法1:护球与破坏:两人一组,球放在场地一点不动,一人用身体保护住球并依住对手,使球始终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而另一个人通过假动作、转身、摆脱、偷袭等合理的足球对抗动作力争把球踢到或破坏掉。方法2:运球与破坏:10到15人一组,每人一球,在中圈内运球,在运球的同时允许去破坏别人的脚下球,球被破坏到圈外的,同时球被踢出中圈外的运球人也自动离圈。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研究发现青少年在足球训练方面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青少年足球意识的薄弱,基础足球技术掌握不熟练,足球运球的不连贯,射门成功率低下,隐蔽性传球不到位,头顶球技术薄弱,对抗能力不足。这些问题将会制约着青少年足球发展的水平、速度以及前进的方向。

(二)建议

1.战术上应加强基本意识与基础配合的训练。基本意识的培养,要贯穿于技术训练之中。要加强局部的攻防配合的战术意识的训练,提高运动员观察、判断、正确行动、协同配合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2.基本技术要以控制球和脚法为主。在青少年训练中要着重抓好控制球和脚法的训练,这是全面提高技术水平的关键.

参考文献

第2篇:足球的基础训练内容范文

关键词 健美操 基础训练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健美操作为一项风靡全球的体育运动,受到了全世界健身爱好者的欢迎。随着时代的发展,健美操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已逐渐为人们所充分认识和肯定,这无疑是十分可喜的现象。健美操这项运动对于练习者的基本功和日常基础训练是有一定要求的,要是练习者能够注意健美操基础训练中应重视的问题,并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练习起来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研究发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健美操越来越流行、尤其是大众健美操越来越时尚化和潮流化。特别是对于喜欢运动的女性朋友来说,其健身与减肥相结合的特点与相当一部分女性的需求不谋而合。不过,做健美操也是有科学依据的,最关键的是健美操的练习者要把握好健美操基础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对策,这样才能更安全、更有效的进行锻炼,强壮我们的身体。

1基础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1动作的规范性

动作的规范性是最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因为无论做什么类型的健美操,规范的动作是不可或缺的。科学而规范的动作可以降低甚至杜绝受伤的危险,而规范性则是建立在标准性之上的。因此,练习时要注意肢体的位置、方向及运动的路线一定要准确,最好要接受专业教师的指导。此外,要时刻注意动作速度、肌肉力度和动作幅度,使肌肉充分拉长与收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动作的整体效果。可以说,动作的规范性是做好健美操的前提,没有规范性,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足球运动员在正式比赛之前,都要做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也都是比较规范的热身运动,这样可以保证运动员的正常发挥,并且最大程度地规避受伤的危险。健美操也是一样,只有在基础训练中把握好动作的规范性,练习者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1.2动作的弹性

健美操不同于其它一些激烈的体育运动,健美操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肢体柔韧,极具美感,阴柔之气恰如其分,正好与激烈运动的阳刚之气相存相悖,那么,动作的弹性是必不可少的。动作富有弹性是健美操的特点之一,动作的弹性所涉及到的身体部位有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以及脊柱。在练习时应注意肌肉的收缩与放松要有控制,使动作富有弹性,节奏均匀,避免动作过分僵硬和关节的过度伸展,如果过度伸展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在进行高冲击有氧练习和力量性练习时,应该注意调整好呼吸,使健美操运动达到完美的最佳效果。而练习时缺乏动作的弹性也恰恰暴露了许多练习者的弊端,动作僵硬呆板,关节和肌肉并没有达到有效的伸缩,使健美操的审美性和健身性效果大打折扣,也容易增加练习者受伤的风险。

1.3动作的节奏感

健美操是离不开音乐的节奏的,动作的节奏感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要有韵律,要有节拍感。掌握好动作的节奏感对于做好健美操来说很重要,因为健美操很多时候都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运动,强烈的节奏感配合动作使这项运动更具观赏性。练习者要想表现出良好的动作节奏感,必须具有一定的肌肉控制能力、音乐节奏感及动作的完成能力。所以,在开始练习时,要重视开发、训练练习者的动作节奏感,使她们在听懂音乐的前提下根据音乐的节奏感展开舒展的动作。如果掌握不好动作的节奏感,会使个别练习者与其他练习者不一样,显得格格不入。举个简单的例子,某种健美操由两段音乐组成,李姓练习者由于刚加入队伍里面,在练习过程中,当第一段音乐结束向第二段音乐转换的时候,李姓练习者完全跟不上第二段音乐的节奏了,相比于第一段音乐,第二段音乐的节奏快了很多,练习者们的动作也快了很多,李姓练习者花费了一番功夫才慢慢跟上了队伍。这就是动作的节奏感,这是需要健美操练习者注意的问题。

2对策

2.1 切实提升基层教练员的业务水平

健美操基层教练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了练习者基础训练中的效果。所以,应该切实从健美操基层教练员的理论素养、业务水平以及整顿行业规范等方面入手,有效提升健美操教练员的综合素养。同时要不断从整个行业着手,通过各种渠道提升基层教练员的学历、资历,让更多的男性朋友也加入到健美操教练这个队伍中来,逐渐改变健美操教练员女多男少的局面。这种策略是直接提升健美操基层教练员业务水平的基础上,间接上影响到练习者的基础训练效果,当然效果是正面的,目的是发现练习者基础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找到合适的对策。“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这句话是教育行业的一句名言,同样一个好教练员就有一群好学员,健美操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对于练习者各方面的影响是比较深的,当然包括了练习者的“基础训练”效果。

2.2 科学制定训练计划

事先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对于健美操的练习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健美操的训练是一项系统而长久的项目,绝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健美操教练员要事先制定科学而完善的训练计划,实际上里面包含了具体的训练内容、周期、预期效果及后期恢复等项目。这样可以让练习者清楚基础训练的详情、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对策,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3注重身体规范性基本动作的训练

健美操给人的印象似乎好像对于身体的各项基本动作要求不高,实际上,健美操多数时候是个群体运动,对于练习者的基础动作还是要求比较高的,也特别是身体的基本姿态、基本技术以及基础协调性等,这针对的是身体动作的规范性。在练习者基本动作的日常训练中可以进行基本步法、肌肉伸展和力量练习等几项。基本步法是健美操动作中最小的单位,是健美操练习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基本步法的练习,能培养练习者的协调性、韵律感。健美操基本步法根据人体运动时对地面的冲击力大小分为低冲击力步法、高冲击力步法和无冲击力步法三大类。肌肉伸展主要是指下肢肌肉伸展,下肢伸展动作是指在健美操练习的开始、结束及练习中为了活动及缓解肌肉紧张所采取的拉长下肢主要肌肉的动作。下肢力量练习动作是指在健美操练习中利用自身重量和轻器械进行的针对主要肌群练习的一些动作。主要有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及腓肠肌。

2.4注重日常的形体训练以增强柔韧性来配合节奏感

经常做健美操的人身体柔韧性会越来越好,身体协调性也会越来越好,这是长期练习的结果,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日常形体训练,练习者的身体形态会随着练习时间的推移而变的优美。形体训练是总结了健美操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特点,以舞蹈和体操运动为素材,为了达到健身修形的目的而进行的以成套动作为主的练习形式。当练习者有了一定的健美操基础,练习者的操姿会越来越自然,在做操的过程中伴随着音乐的节奏,与动作相互配合,充分调动练习者的表现力,增加其感染力。将音乐艺术的“声”引进到健美操动作的“形”中,把视觉艺术和视觉感受紧紧的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拓展了健美操运动的外延和内涵。

3结论

众所周知,健美操对于提升身体健康指数有较大的帮助,而健美操中的基本步伐对于一个刚刚学习健美操练习者来说是基础、是前提,只有重视基础训练才能为专项训练做好准备。基础打好了,才会在基础之上做出更多的努力与尝试。我们认真研究好健美操基础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会给我们更好地练习健美操带来很多帮助,极大地改善练习者的身体素质,使健美操成为练习者乐于长期参加并坚持下来的健身运动。

参考文献

[1] 季彦霞.健美操基础训练内容与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1(36).

[2] 王莹.健美操音乐的创编理论及运用的实证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3(05).

[3] 郑艳红.谈健美操运动员的舞蹈训练[J].科学大众,2014(2).

第3篇:足球的基础训练内容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业余训练;训练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要注重业余训练的开展。小学体育的业余训练有着浓厚的特色,主要源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其心肺功能与骨骼构造等都与成人不同。因而,体育教学的模式与成人教育不同。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接受力与教师对运动方法的可操作力,并参考文化学、动力学等方面的资料,对竞技类运动加以修改,将其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去。

一、小学体育业余训练应变样化

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小学体育的业余训练能够增强学生体能,提高心理素质,锻炼学生意志,有着重要意义。业余训练有着自身优势,它的形式多样,难度易于控制,有着基础性与业余性的特色。

1.训练方式多样化。这一特征仍是源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大多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难集中注意力,参与训练时的投入程度与其对训练感兴趣的程度成正比。故而,业余训练需要选取多种训练形式和训练方法,增强自身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训练时间课余化。业余训练,顾名思义,即为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的训练,这样安排是为避免体育训练干扰到文化知识学习。新课标要求学校教育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素质型学生,故而,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学校也应重视体育教学,加强业余训练。

3.运动形式基础化。小学体育的课余训练选取的运动种类与形式有着基础性的特点。由于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侧重于基础训练,注重基础性的技术训练与全面性的体能锻炼。

二、如何进行小学体育业余训练

1.业余训练的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开展业余训练时,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①运动量的适度原则。运动量指进行体育锻炼时,机体承受的运动负荷。运动量的适度原则要求在开展小学体育业余训练时充分研究孩子的体质,选取运动时间、运动次数等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训练形式。②全方位身体锻炼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业余训练做到:锻炼学生身体各个系统与器官的功能;锻炼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运动技能。③积累性原则。业余训练不能一蹴而就,其效果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做到对训练节奏的把握,对运动量的估算,对学生差异性的了解,对整体训练内容的平衡。训练效果要达成不间断的积累,就必须持续进行。在实地训练中,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并合理间隔训练,但要保证整体训练的持续性,优化课内与课余教学的内容。

2.开展小学体育业余训练的措施。

第4篇:足球的基础训练内容范文

一、青少年体操教学的任务

目前我国青少年参加的主要是学校体操和竞技体操,也有一部分参加健美操和健身操的练习。

学校体操是从小学体育课一直到大学体育课都设置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更新。在上世纪50―60年代,学校的体操课中有高低杠、跳箱、平衡木等内容,有学习一些体操技术的任务,目前这些内容已经取消。学校体操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体操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健康水平。

竞技体操的任务是培养参加专业体操比赛的体操运动员,专业体操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从儿童和少年开始,因此有一部分青少年在学校学习的同时参加业余体校的体操练习。现代竞技体操项目经过不断地发展,逐渐呈现出运动员低龄化的特点,目前各国女子体操运动员的开始训练年龄已经提前到6、7岁,甚是更早。

二、青少年体操教学的内容

1、学校体操教学的内容

学校体操的教学内容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教师教学的可操作性等,按照主体性、实效性、可接受性、选择性、趣味性、安全性等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按照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科学地进行安排,使体操教学更加适应当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得到学生的认可,使体操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很多教师认为,在学校体操教学中较为适合的内容包括以下练习:(1)技巧练习:前滚翻、后滚翻、鱼跃前滚翻、侧手翻、头手倒立等。(2)双杠练习:跳上成正撑、骑撑后倒成单腿挂膝摆动上、双杠追逐游戏、跳上成外侧坐、分腿骑坐越两杠下、支撑摆动后摆下、后摆转体180度进杠、肩倒立、前滚翻等。(3)单杠练习:翻身上、骑撑前倒下、后翻上、挂膝上、倒立挂膝上,前倒下等。(4)支撑跳跃:分腿腾越、屈腿腾越等。通过对这些项目的练习,对提高青少年学生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也可以使他们学到一些基本的体操技巧。

小学阶段可以将对抗性游戏、小组比赛、配乐体操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将较为枯燥的基本功练习转变为体操达标。满足小学生对多种运动的好奇心和参与兴趣,并最大限度的激发对体操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的兴趣渐渐转向正式的运动项目,也具备了从事这些项目的身体能力,应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体操技能和体操套路,在技能提高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更应使学生理解体操运动的意义,并体验体操运动的乐趣。

到了高中阶段,要根据学生志向分化的倾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有选择、有侧重的对某些体操项目深入学习,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体操专长,形成定向爱好。

2、竞技体操的教学内容

(1)选材是竞技体操教学的最基础的工作

目前各国女子体操运动员的开始训练年龄已经提前到6、7岁,甚至更早。如此小的年龄就开始几近专业化的训练,对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育成长都是不利的。为了制止这种情况的蔓延,上个世纪末国际体操联合会规定低于16岁的运动员不得参加世界大赛。虽然这种规定对运动员降低比赛参赛年龄有所遏制,但是运动员早期专业化训练仍然是体操界的普遍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女子运动员生理发育的特点所决定的。女运动员12、13岁以前是生理发育的前期,这时期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脂肪含量等都没有大的变化,对完成各种动作没有影响。而13岁以后,随着生理的发育,身体形态有较大的变化,脂肪量增加,完成各种动作开始变得困难,因此教练员都希望在运动员的发育期前使运动员达到较高水平,早期选材和训练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2)选材内容

遗传现象是所有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现代医学证明,遗传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生化代谢、智力和运动能力等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如身高、体型、最大吸氧量、最大脉搏数、血乳酸浓度、红、白肌纤维的比例、骨骼肌纤维数量、神经反应速度等都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即使后天加强切l练和营养也不能得到大的改变,因此要极大地重视遗传因素在选材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世界赛场上男子运动员的高度普遍低于1.70米,女子运动员的高度普遍低于1.60米。预测身高的方法主要是看儿童父母的身高情况。如果父母身高都低于上述预测标准,该儿童将来的身高可能符合体操项目要求;如果父母身高都高于上述预测标准,则该儿童将来的身高很可能超过标准;如果父母一方身高超过上述预测标准,还要看具体情况,但是如果父母一方超过上述标准较多,则有可能孩子身高较高。还可以通过骨龄预测身高,这项技术在各省市体育部门都已开展。

体操运动员的心理选材主要包括强烈的表现欲望和稳定的心理素质两个方面。运动员在心理上必须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能够进行出色的“表演”,将各种动作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同样,稳定的心理素质更是发挥训练水平的基本保证。运动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自信心和独立作战的能力,这也是体操心理选材中的重要内容。青少年体操运动员心理选材是通过观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和专项测试结合进行。

(3)竞技体操训练要根据少年儿童特点进行

竞技体操的教学主要是儿童和少年时期的教学(15―17岁),教学必须考虑到儿童和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一般分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竞技保持阶段。

基础训练阶段一般从6―8岁开始,至10―11岁结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启蒙训练,打好基础。发展协调能力,学习基本动作和技巧。

专项提高阶段是12―13岁,主要任务是提高专项技巧,学习和发展高难动作。

最佳竞技阶段是14―17岁,主要任务是熟练高难动作,并进一步发展,参加重大比赛,取得成绩。

竞技保持阶段是(女)18―19岁,(男)18岁以后,主要任务是努力保持竞技状态,参加比赛。

(4)竞技体操的教学内容

基础训练阶段。儿童在这个年龄段参加体育运动,抱着将来获得奥运会冠军的目标的只是很少数 的,绝大部分儿童都是想通过体育训练和比赛得到乐趣。因此在基础训练阶段,教师或教练员应该按照孩子们的意愿多安排能够提高儿童兴趣的活动,如活动性游戏和球类活动(足球、篮球等)、体操和技巧练习,这些活动的总量应该占活动总时间的20%,这些活动同时也是完成全面身体训练的练习手段。在基础训练阶段,一般身体训练和技术教学所占训练时间总量的60%。是训练的主要内容。其余20%的训练时间应该安排专门身体训练、测验和检查性练习等。

专项提高阶段。专项提高阶段少儿身体训练主要发展灵敏性和柔韧性,同时发展力量和速度。

灵敏性和柔韧性是体操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发展灵敏性和柔韧性的最佳和最有效时期就是少年儿童时期。灵敏性包括反应能力、平衡能力、时间知觉、器械感觉、空间感觉(跳高和撑竿跳高)等,教练员从儿童一开始进行基础训练时就应该对他们进行这些能力的训练。发展柔韧性要从训练初期开始。7―8岁儿童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和关节灵活性,到了11―13岁时,随着力量素质的增长,这些优势就开始逐渐消失,因此教练员和教师要特别注意在这个时期加强柔韧性的练习,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韧带肌肉的柔韧性。发展柔韧性要以大幅度进行专门练习和基本练习,练习时间是在早操和主要训练课的开始部分,有的孩子不喜欢进行柔韧性练习,教练员要讲清楚道理,调动练习的积极性。练习可以利用肋木、跳箱、垫子等器械,进行各种屈体、“桥”、劈叉、半劈叉等拉肌肉和韧带的练习。

第5篇:足球的基础训练内容范文

【关 键 词】 场地;器材;分类;规范;活动

体育课堂教学中,按年级分类教学,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场地器材的合理分配。为此,考虑按年级教学设置体育教学项目可以缓解场地器材带来的制约,通过确定各年级的体育考试项目来规范体育教学,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延伸学生学习体育的空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三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是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而旧的教学大纲重视的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技术的系统性、衔接性,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一、按年级分类教学的指导思想

场地器材合理分配,体育教学各有重点,考试项目突出有效,考试时间统一进行,考试方法严格测试。

二、按年级分类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初中体育某些项目列入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整个初中体育课都围绕考试项目进行教学,导致基本上都是跑跳投的教学,对学生其他体育技能的发展有所忽视。

三、按年级分类教学各年级的具体教学目标

1. 初一年级,教学内容为队列、课间操、课间舞、技巧、体操、游戏、武术基础训练为主

测评一:技巧(队列、韵律操、前后滚翻、跳山羊)武术基础训练。

测评二:国家学生健康数据上报项目(初中):

①男生:50米、10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坐位体前曲、肺活量、身高体重;

②女生:50米、8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肺活量、身高体重。(以上男女生国家健康数据项目除中长跑以外,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特长做适当调整)

2. 初二年级,教学内容为篮球、排球、足球为主

测评一:篮球项目的运球、传球、投篮;排球项目垫球、传球、扣球;足球项目的颠球、传球、射门。

测评二:国家学生健康数据上报项目(初中):

①男生:50米、10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坐位体前曲、肺活量、身高体重;

②女生:50米、8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肺活量、身高体重。(以上男女生国家健康数据项目除中长跑以外,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特长做适当调整)

3. 初三年级,教学内容为学业水平考试项目为主

测评一:学业水平考试项目:

①男生:1000米,总成绩20分,占40%;坐位体前曲、肺活量二选一,总成绩10分,占20%;篮球、足球、排球三选一,总成绩10分,占20%;立定跳远、引体向上、跳绳三选一,总成绩10分,占20%。总分50分。(自选项目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特长)

②女生:800米,占总成绩20分;坐位体前曲、肺活量二选一,总成绩10分,占20%;篮球、足球、排球三选一,总成绩10分,占20%;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跳绳三选一,总成绩10分,占20%。总分50分。(自选项目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特长)

测评二:国家学生健康数据上报项目(初中):

1. 男生:50米、10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坐位体前曲、肺活量、身高体重;

2. 女生:50米、8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肺活量、身高体重。(以上男女生国家健康数据项目除中长跑以外,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特长做适当调整)

四、按年级分类教学的优势分析

1. 在室外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课的时间、场地、器材的相互影响不大,对于布局合理的学校不存在场地不足的困惑,但占地较小的学校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总的指导方针是要为初三学业水平考试项目的强化训练服务;

2. 按年级分类课堂教学中,各年级体育课教学能更好地合理使用场地、器材,进而充分提高学生的锻炼效果,进而形成技能和养成终生锻炼的良好体育习惯;

3. 通过按年级分类教学,学生在初中三年的体育学习、锻炼中,能很好地学习和实践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中的大部分锻炼项目,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五、按年级分类教学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师按年级分类教学,到新学年不再学习,不利于相关锻炼项目的巩固与提高,这也是分类教学存在的最大不足。以下是改进不足的四项具体措施:

1. 学校合理安排课程,寄宿制学校在晚饭后至晚自习前至少要有1.5小时的学生活动时间,让学生根据自身喜好自主运动(初三年级则是根据自己的体育学业水平测试项目进行有的放矢的强化训练);

2. 确定场地、器材、项目,按年级分类进行活动;

3. 每个活动都要确定阶梯式目标,让学生逐个实现。如开展篮球比赛,我们就可以开展学期赛或学年赛,实行年级比赛大循环,比赛结果按累积分数决定名次。这样既增加班级之间篮球技术相互切磋的机会,又有利于活动的连续开展。

4. 培养的体育骨干不仅仅是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还包括组织能力强但身体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可能是很好的体育比赛裁判员。所以,培养相关活动的裁判员是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关键。

总之,要实现按年级分类教学意味着体育教师要坚持再学习在尝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体育骨干,培养小老师。通过按年级分类教学来规范体育教学,指导学生向着测评目标努力锻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三年的学习,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初步掌握初中体育项目的锻炼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飘. 试论初中体育课中的因材施教与教学多举措[J]. 东方教育,2014(2).

[2] 刘. 分类教学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应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11).

第6篇:足球的基础训练内容范文

关键词: 足球竞赛 足球教学 校园足球

足球运动是第一大体育运动项目,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足球运动这一项目已经影响到所有国家、民族和地区。现在世界上大约有2亿多人把足球这个项目作为自己的主要运动。但同样是亚洲人,中国足球队与日本韩国足球队水平差距是巨大的。因此,大力抓好中小学足球运动的普及,能为我国足球事业的开展打下稳固的基础,把中小学开展足球教学训练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扎扎实实地开展好中小学足球教学训练工作。

1.举办校园足球竞赛,调节校园足球氛围

学校的体育教学既包含体育课,又延伸到课外的体育活动、大课间、兴趣小组等。除了将足球引入课内教学外,还将足球引入课外教学,这样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强化教学效果。我校将足球纳入校本课程,且规定在教学计划中要占20%的比例。同时,每学年定期举办校级的四、五、六年级足球比赛,让更多学生了解足球、学习足球、热爱足球,事实证明这种校园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为开设足球课创造了有利条件。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为了不在全校面前“丢脸”会在足球课内努力练习;基础好的学生,为了在全校“露脸”,同样会在足球课内努力练习。

2.取长补短,自编教材,保证课堂教学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跟随全国推广校园足球的热潮,我校掀起“足球热”,同时在全校开设足球课,将足球引进课堂,必须有相配套的教材保证它的有序进行。课堂足球教学与足球运动队训练有质的区别。足球教学面对全校学生,这些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如身体素质、技术、对足球的爱好等方面。因此,在制订教材时必须充分注意到这点。水平一和水平二的三年级重点放在“玩”:玩中教,玩中学,玩中练,玩中乐,玩中熟悉球性,玩中培养兴趣;水平二的四年级和水平三学生重点放在学习简单基本的技术,如接、带、射等连接技术,以及适当的教学比赛,体会足球的魅力。让学生从小打好技术基础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技术是足球运动员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素质,直接影响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挥。从2014年巴西世界杯32支强队的综合实力对比可看出,技术素质和其他素质一般的队伍在小组赛阶段就会被淘汰。进入最后四强的巴西、阿根廷、德国、荷兰队伍全都是综合素质过硬的队伍,(尤其是冠军德国)他们都是从小抓技术逐步培养综合型队员的,身体素质出色,个人技术属一流。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主要依靠带有情节的生动的具体形象认识新鲜事物,因此将游戏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是最好的教材。

3.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教学

3.1教学原则

在生理上小学生与成年人相比,第一,小学生由于肌纤维较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功能不完善,肌群协调能力较差,因此力量较小,在10岁以前肌肉力量的训练是没有效果的,同时他们骨骼较柔软,易弯曲。如长期负担过重会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因此低年级学生不进行力量训练。即使高年级学生在练习力量时,可采用轻负荷练习,合理安排中间休息时间,力量练习可多利用自身力量的练习及伸展性和弹跳等力量练习,如爬竿肋木、单脚跨跳及结合界外球的实心球对掷。第二,小学生的肺活量、心容量都较小,血压较低。因此,在教学中不进行专门耐力训练,可采用一般耐力练习为心脏功能的发展打下基础;第三,小学生运动神经发展很快,是发展灵敏、协调性的黄金时代。协调、灵敏是足球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学训练方式和手段设计应多从这一方面考虑,其练习强度不可太大,一定要使其力所能及并留有余地。完成练习时能将一部分注意力用于使动作协调自如、轻松熟练。

3.2教学方法

第一,重复练习情节化。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兴奋与抑制不平衡,对单调的过旧的重复练习容易厌倦。所以,练习内容要多样、新颖、有趣。特别要注意善于变换教学方法与手段,这样才能保持他们的练习兴趣。如在教脚背外侧运球时,除强调技术要求外,联系方式也可多安排几种。如直线运球,“之”形运球,绕竿运球,看手势变向运球,运球接力比赛。或将几种运球方式编排成组合循环练习。这样既能提高脚背外侧运球的能力,又能保持学生的兴奋性。

第二,示范动作正规化。小学生的观察随意水平较低,记忆带有不随意和直观模仿的特点。因此,要多示范少讲解。示范动作要正确,姿势要合适。

第三,语言儿童化。小学生的词汇量小,对词语的理解往往不够准确,对学生有趣的形象性语言领悟快。记忆深,最好能讲孩子话。在射门教学中,我用“站得稳、看得准、起脚快、下脚狠”的顺口溜使学生一听就明白。

第四,改革教学顺序化,学习多方面知识。我国传统少儿足球教法是参照前苏联的教材,由基本脚法踢球一运球,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感,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日本松木安太郎等作者编写的《儿童足球游戏》、《如何教孩子学习踢足球》、《足球ABC青少年足球基础训练》等书籍,以熟悉球性、控带球入手进行教学。改变后的教学,由于控带球动作小、环节少,增加了单位时间和触球次数,学生易掌握,符合孩子们的天性,加快了学习技术的过程。

3.3教学进度安排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足球教学要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必须遵循从简到繁、从慢到快、从易到难逐步增加难度的循序渐进原则。教学中,笔者对多项技术进行了适当安排。将复杂的技术进行分解教学,如练习带球突破动作,从原地学会后在行进中练习,先慢动作再快速突破。从非对抗到对抗突破过人练习。总之,教学要防止练习过急,拔苗助长,过早要求学习高难度动作。

4.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身心是一个统一整体。换句话说,“身”中有“心”,“心”中有“身”。他们是同时参与练习过程的。动作技能学习可分四个阶段:认知阶段、分化阶段、动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

4.1小学生在认知阶段心理特点及教学儿童的视觉特点表现在全体和局部的不统一性。他们难以把局部作为全体中的一部分。四岁儿童只能以个别的形态、色彩为线索进行判断,直到八九岁,才逐渐重视图形各部分的配量关系、内部结构及其整体形态,并能进行综合观察。因此,教师示范时动作要正确,慢的同时还要适当提示学生此时该注意观察什么部位,如能借助录像机的慢放、定格功能教学效果更好。同时,教师示范时,应让学生从几个视角来观察,这样教学效果更好。学生开始踢球时没时间、距离感觉,更没有宽度、深度感觉。教学比赛中时常“定格”。讲解如何利用空档、宽度、深度争取胜利的道理,使学生兴趣盎然,充分享受足球的乐趣。

4.2小学生在练习形成阶段心理特点及教学这一阶段,重点是使适当的刺激与反映形成联系。我们要研究的是什么样的刺激最适合小学生。“玩”、“乐”这种动机与情绪是支配小学生最愿意接受刺激的方法之一。我们提出了“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的教学。

4.2.1特色教学,引导爱好。我校学生在足球氛围的熏陶下,每个学生为能当一名校足球队员而感到光荣、感到自豪。体育课上,他们能像模像样地拿着球像运动员一样走进足球场。这种刺激他们是乐意接受的。教学时,破除了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师有时为学生自己组织的教学比赛当裁判员及双方教练员,有时参与学生一起玩。

4.2.2足球游戏,培养兴趣。兴趣能引起学生认识结构的不平衡,是接受事物的心理基础,是热爱学习的内驱力。只要学生对足球兴趣随年龄而增加,就不愁水平不会提高。游戏是最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教学方法之一。笔者将玩球、熟悉球性、带球等技术动作汇编成小游戏,改变以往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充满情趣。

4.2.3练赛综合,增加乐趣。比赛、竞争是足球魅力所在。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开展比赛、竞争是刺激学生最好的方法之一。笔者在比赛时根据足球技术特点规定项目,起着导向作用。因为教师规定比什么,他们就练什么。在这一阶段有个很重要的教学要求,就是必须排除过去经验中习惯的干扰。笔者将运球、停球列为比赛项目。课余及双休日开展单项大王比赛和班级联赛。课余活动不用教师动员就在全校出现人人练球并互相帮助现象。全校出现了许多足球之星。高年级学生请来了家长做陪练及临场指导,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打下了基础。

4.3小学生在自动化阶段心理特点及教学阶段。一长串的动作系列已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固定下来。此时技能逐步由脑的低级中枢控制。简单地说,人们可以一面熟练操作,一面考虑其他事情。例如,学生一面在运球,一面考虑将球传给谁最有利进攻。这种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注意力的分配。所谓注意力的分配就是指人在进行两种以上活动时能同时注意不同对象的能力。小学生这种能力很差,因此,要重点培养。在教学中,笔者要求他们熟悉球性,快动作自动化的同时要求他们扩大视野。例如,笔者抓瞬间变化的方面:一是攻、守之间突然变化;二是接、带、传、射之间突然变化;三是抢、堵、盯、扑之间突然变化。这种练习不但能提高学生注意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场上应变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置于对抗练习中效果更好。在教学中,非对抗练习价值是有限的,但不可能没有。主要目的是使一项技术运用到对抗练习之前“定型”,即动作自动化。对抗练习会造成千变万化的情况,需要学生具有多种不同的注意分配能力才能适应,教学效果就好。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初学的学生或低年级的学生应多安排非对抗练习。随着年龄与技术的增长,非对抗练习所占时数逐渐减少。

5.在足球教学中选材,在课外训练中成长,推进校园足球建设

选材的主要目的是发掘有运动才能的苗子。苗子选准,成功一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比赛初步选才法。当学生进行熟悉球性和控球活动练习,有了球感后就进行教学对抗游戏,在短时间内就可以选拔出适合校队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些足球尖子的带头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热情,把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有限资源。在国家推进校园足球活动的今天,我校的足球教学将能培养出更多的足球人才,甚至成为未来国家的预备军。

6.教学成果与竞赛成果

从我们组队至今进行了上述教学实验。注意将教学实验和训练实验相结合,所以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这几年参加市、区小学生足球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2)笔者将足球教学中素质练习项目与体锻项目有机联系起来,不但这几年继续保持市标准水平,在足球教学和足球竞赛上也将处于领先水平。

7.结论与展望

“以赛促教”学习方式有利于队员们掌握足球对战技巧,理解对战战术。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提升了整体的球技水平。足球是团队型的运动,虽然练习能够增强个人能力,但是通过教学比赛既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又能提高队员技术水平,实现团队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训练中不断反思,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路径,更好地推进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从而培养出更多足球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新刚.简论现代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原则[J].运动.

[2]严大方.足球引进小学课堂.

[3]胡立无.浅谈中学足球教学与训练方法[J].体育时空.

第7篇:足球的基础训练内容范文

关键词:高校 足球 分层 教学

Abstrct:Aspect the and so on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soccer skill,inpiduality personal character difference is absolute,the lamination teaching method is faces up to these differences in in the soccer elective course teaching,using the student lamination,the goal lamination,the lamination does missionary work,the lamination practice evaluates after testing the teaching method implementation which,the lamination subtotal enhances teaches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the implementation asynchronous teaching,enable the student to obtain the gradually enhanc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in the original foundation,the final lamination reaches the sign,everybody is progressive.

Keywords:University football Delamination Teaching

1.前言

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绝对的。足球运动是在校大学生非常喜受的运动项目,每年报足球选修课的人数很多,在多年的足球专项选修课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个教学班内学生足球水平参差不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部分学生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参加这项运动的积极性降低了,有的产生了逆反心理。究其原因,就是教学方法统一,针对性不强,教师安排的学习内容和运动量,学生不是吃不饱就是吃不了,教学效果较差。针对这些现象,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以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与教学实践认为分层次

教学效果极佳。分层教学就是承认这些差异的存在,正视这些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克服教学中的“一刀切”,实行因材施教、实施异步教学,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异步化,使教学成为教师的指导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高效统一的过程。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003级不同专业的4个班共120人,每周每班上一次体育课。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验法

2.2.5 逻辑归纳法

3.结果与分析

3.1 分层教学法的现实依据

3.1.1 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本人曾发卷100份对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003级男生足球选修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100份,回收率100%,从中可把学生分为四档,详见表1:

表1 学生情况调查表

学习时间

足球技能

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百分比

A 三年以上

很明确

5.8%

B

两至三年

较好

较懂

较明确

40.6%

C

一至两年

一般

了解

明确

44.4%

D

一年以下

不了解

不明确

9.2%

通过表1调查结果分析:A类型的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很高,易接受新知识,身体素质较好,学习目的明确,受过长时间的足球专项基础训练,此类学生学习非常认真、投入,但传统的教学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B类型的学生:受过较长时间的训练,身体素质较好,想在大学阶段掌握一门体育运动技能,足球技术基础较好,求知欲望强烈,活泼好动,这类学生很多占40%多。C类型的学生:这类学生最多,身体素质一般,协调性较差,练习足球时间不长对足球热爱感兴趣,不知如何学习。D类型的学生:身体条件差,学习足球技术等方面较消极。

3.1.2 足球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调查分析

目前足球专项教学的内容主要是:踢(脚内测、脚背内测、正背等)、停、运等基本技术为主,对于抢截球等技术只作介绍,这样就造成大部分学生足球学习上只是简单的复习,纠正动作或重复练习很枯燥乏味,无法体现足球内在魅力。战术学习也只是最简单的,也很少进行练习。通过问卷调查100名学生,其中有86名学生赞成采用分层教学法,有9名学生赞成传统教学方法,有人无所谓占5%。由此可见86%的学生对目前的学形式并不满意,有强烈的求知欲,希望学到更多东西。

3.2 分层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实验分析

3.2.1 对比实验方式

选取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003级不同专业的6个班共180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把实验组分为三个层次班,分班教学。对照组三个班A、B、C班的学生统一进行教学。学期开始摸底测试一次,学期末进行考核。实验组的分层方法:专项授课前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基本知识、专项技能三个方面进行测试。身体素质测试:1500米、实心球;基本知识测试:足球技术、战术、规则、文化等理论;专项技能测试:脚内侧踢准、绕杆射门、踢远、颠球。根据以上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技术较好,身体素质好,有一定的足球基础。B、技术一般,身体素质较好,学习过足球。C、技术、身体素质差,接触足球时间不长或没有。

3.2.2 实验结果分析

从表2得知:在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身体素质、专项技能二个方面测试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没有什么差异。

表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比较

足球技能

身体素质

脚内侧踢准(个)

绕杆射 门(秒)

踢远(米)

颠球(个)

1500米

实心球(米)

实验组

平均分值

2.3

8.8

22.8

25.9

6′14″

9.60

标准差

0.9

1.1

2.9

7.3

0.13″

1.2

对照组

平均分值

2.2

8.8

22.5

26.1

6′16″

9.65

标准差

1.0

1.0

3.0

6.6

0.11″

1.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备注

表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比较

足球技能

身体素质

脚内侧踢准(个)

绕杆射 门(秒)

踢远(米)

颠球(个)

1500米

实心球(米)

实验组

平均分值

5.2

7.8

36..8

61

6′08″

10.20

标准差

1.5

0.8

3.6

8.3

0.12″

1.6

对照组

平均分值

3.1

8.6

28.5

36

6′11″

10.10

标准差

1.2

1.0

3.8

8.2

0.12″

1.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备注

从表3可见:通过测试结果反映出,实验组运用一学期的分层教学法,通过专项足球技能的学习,与对照组在足球技能方面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知,分层次进行教学效果明显。分层后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基本接近,教师能够准确地制定各层次的学习目的、任务、要求,同时选编出适合各层次的教材和制定教学计划。其次,教师便于用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因针对性强无论是内容、教法、运动负荷等方面均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提高学生对足球项目的兴趣,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等,从而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增强。

3.3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与考核

通过分层次进行教学,用足球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参加足球运动的欲望,把握好C层与A层的教学、带动B层的不断发展,所以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参加人数大大增加,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学习成绩评定:学习成绩是检验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是敦促学生自觉进行练习的一种手段,因此评定成绩应科学合理,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我们采用百分制评定成绩,无论层次,考核内容每学期有三项相同,考核标准分三层,高一层次班再另设二项考核内容。学习成绩包括:一是学习态度、出勤、课堂纪律、学习积极性和平时锻炼占20%。二是技评:对学生所学项目的技术评定占20%。三是考核成绩占60%,每学期结束学生成绩规定:C档学生成绩只等于A档的80%、B档的90%,因为B、C班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与A班的标准不同,基考核标准也低于A。但是如果B、C班的学生考试成绩达到了更高一级的标准则可以与之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达到A、B层次的要求,下学期可升到A、B班进行学习,反之降层进行学习。

4.结论与建议

4.1 在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中,以教学大纲为标准,进行层次分组教学其效果好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4.2 分层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分层教学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实现了因材施教,使得学困生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最终人人达标。

4.3 分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分层教学法使每个学生都有了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劲头,又有奔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4 分层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发展了学生个性

分层教学追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追求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实行因材施教,在最大限度内满足“个别化”的要求,因而发展了学生个性。

4.5分层次进行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全面的、系统的持续性教学工作,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育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任宏权,刘亮.新时期高校体育思想观念的转度[J].四川体育科技,2000.

〔3〕陈琦等.现代体育课程及发展趋势 [J].体育科学,1998,(2).

〔4〕足球教材编写组.足球[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谭会生,张昌凡,EDA技术及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技术大学出版社,2000.

〔6〕王锁萍,龚建荣,张豫滇.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教程〔M〕.成都: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7〕邓肖粤,胡晓云.EDA电子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3):12~15.

第8篇:足球的基础训练内容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走班制;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49-01

1.研究目的

体育教学采取分层走班模式,可培养学生在选择自由、择师自主的原则下养成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习惯,使学生在高中阶段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更充分地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高中阶段实施学分制的评价方法,将体育课教材改革的目的、形式、内容和方法有机相结合,扬长避短,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得到同步、合理的发展。

2.基本情况(体育课的现状)

2.1 重身体素质、轻技能、知识教育。中学体育课教学工作大多围绕体锻达标展开,所以各校纷纷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主开展教学工作,形成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教材内容相似,课堂上以学生做练习为主,教师也无暇顾及每个学生的练习动作,学生也无法进行分层练习,从而阻碍了学生运动技术的提高和技能知识的掌握,也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练习内容千遍一律,缺乏创造力,想象力。

2.2 以提高课堂兴趣为主,忽视了获得最终练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为提高课堂学习气氛,目前的体育课在课的设计上教师们绞尽脑汁,多以游戏为主开展练习,虽然在练习中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但次数多了,学生未必有很浓的兴趣,更何况游戏的开展仅能增加学生的兴趣,最终获得练习效果还得靠量和强度去完成。

2.3 良莠不分,一把抓。目前体育课中以班级为整体,教师面对的往往多数是水平参差不齐,个性相异的群体。

3.研究方案(走班制模式)

3.1 走班制模式(概念)。走班制是以学分制评价方法进行体育教学的模式,即以年级为单位在同一课堂中开设各类体育项目,每一项目给予一定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与兴趣爱好自由选项上课,并允许学生自由地更换项目,不受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的限制,同时它又是排入课表的必修课。

3.2 自主选择,分合兼顾。体育课的教学工作实行教师挂牌,每年级每次课四个班级,共四位老师,每周2课时或3课时。其中两位教师以教身体素质为主,两位教师以传授技能为主。学生分为A、B、C三层。挂牌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自行安排教学内容。为了便于学生选择学习、自主发展,学校在新生报到后进行一次小型运动会(体能测试)。达到标准后,可根据下发的年级教学大纲,学生结合实际、兴趣、爱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其进行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对B层学生考核合格并达到优秀标准选入A层,作为校运动队训练的候选人。从而使学校运动队训练(技术)导入课堂,再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竞技训练。学生的统计工作则为每位学生拥有一张记分卡,由教师进行考勤,根据学生的表现,分等级给予评定,阶段学习结束后根据评定等级给予该课目学分。

3.3 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按年级不同,遵循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一年级开设传统项目课和基础训练课,即第一学期:田径、形体;第二学期:田径、健美操、艺术体操、篮球、排球、足球(基本技术)。二年级开设专项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技战术)、乒乓球、武术、游泳。三年级开设群体课,有利于今后自我锻炼。如健美、体育舞蹈、羽毛球、武术等。

3.4 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智慧进行学习和锻炼。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具体体现在学生对教师的示范、讲解、指导的理解、分析、接受与学习的能力;组织能力、自锻能力、自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而能力的提高相应程度上影响创造力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应对学生进行引导,并让学生自主开展小型比赛,锻炼学生,发挥学生的潜能。

3.5 考核评定。学生学习结束后,按年级组织学生进行体能测试(小型运动会),根据考核成绩给予相应学分,对学生考核后进行分组晋级或淘汰。为此在阶段考核后设置晋级制、淘汰制。

晋级制:①C层学生身体素质达标晋升到B层;②B层学生达技能、知识考核要求晋升到A层;③A层技能、知识考核优秀者入选运动队。

流动制:①因伤病、技能状态退化退入下一层;②学生自主纪律性差退入下一层(包括考勤制度);③身体素质退化退入下一层。

注:对特殊条件的学生(如某项有特长的学生)根据其实际情况和运动水平特点选入高一层次进行培养。

学期体育成绩以体锻达标为要求,学校可另外制定相应学分。在身体素质达标基础上各年级规定的相应学分为:高一4分,掌握2项技能;高二8分,掌握4项技能;高三2~4分,掌握4项技能。(教材、考核要求待定)

3.6 教师的自我补给。鉴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做到一专多能:① 对有特长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可辅导其他老师,开设校内讲座;② 聘请高水平教练开办讲座;③ 教师进入高一层次进修;④ 利用体育俱乐部的资源优势,优势互补;⑤ 邀请华师大体育系硕士生开设专项课。

3.7 有效管理。① 体育组抓好各年级的分层教育,包括大纲、教材制定、学分记录卡 的登记、评价工作。②学期结束做好学生的分层工作。③ 教研组要排好挂牌教师,采取首席教师带教的组织方式。

4.小结

第9篇:足球的基础训练内容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跆拳道 措施 问题

一、引言

跆拳道(Taekwondo),它是朝鲜半岛民间技击术,是一项运用手脚技术进行格斗的韩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跆拳道从它的形态上来讲,踢法华丽、动作遒劲,其实用性与观赏性俱佳。同时,我们通过跆拳道这项体育项目也可以感受到它深受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它要求跆拳道爱好者、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不怕吃苦的艰苦朴素精神,它有助于当代高校大学生养成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这对于职业院校学生在以后职业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由于我在湖南省保险职业学院工作,所以就结合着保险职业学院跆拳道的教学现状来对高校跆拳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二、高职院校跆拳道教学现状

自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我国就开始掀起了一股学习、实践跆拳道体育运动项目的热潮,同时跆拳道开始更多地被引入高校体育教学项目当中去。随着高校学生对跆拳道体育运功项目的热情不断高涨,跆拳道也逐步开始与高校体育的教学课程开始有机融合,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我国高校跆拳道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与发展。

在我国,职业院校在教学体系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体质、健康状况。但是,我国职业院校当前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过于懒惰,缺乏锻炼、学习态度不积极、上课精神状态不佳等,这也是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这就要求高校本身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完善教学体制、加强体育教学力度,切实的把体育理论与体育实际相互结合。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体育项目,像篮球、足球、排球、武术、跆拳道等运动,它们是一门副科,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副科,而不要认为它就是一项单纯的放松、娱乐、随意的课程。

三、高职院校跆拳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的职业院校,跆拳道教练基本都是由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师兼职,许多职业院校的跆拳道教师并不具备真正的、专业的跆拳道技能。就以我校为例,假如体育课教跆拳道的教师不在,就临时找一个根本不懂跆拳道运动的篮球教练来顶替。实际上,这种现象也就说明了高校增设跆拳道体育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为了“跟风”,如果不能制度化地实施下去、规范化地教学下去,那么开设跆拳道这项体育课程就没有任何意义。

2.跆拳道教学场地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我国的很多院校开设跆拳道项目课程都对运动场地的选择相当不重视。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点:一是观念过于落后;二是体育项目投入的教育资金不足,主要表现在,跆拳道训练场地不够规范、训练设备器材不够标准,完全没有可行性的安全保障措施。

3.跆拳道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缺乏理论知识教学。在我国普通职业院校的跆拳道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课程没有做到科学、全面地规划设计。跆拳道教学课堂上“学什么”“教什么”完全由跆拳道教师说了算,尤其是在教学内容上,形式、模式过于单一、乏味,一个跆拳道动作反复不停地训练,给人呈现的一种教学画面就像是跆拳道运动的竞技项目训练课,而不是跆拳道训练课。跆拳道课堂教学形式也过于死板与枯燥,许多学生就是冲着跆拳道运动的魅力来选择这项运动的,到最后却特别厌倦跆拳道体育项目,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给跆拳道的教学与普及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四、对于高校跆拳道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优化、改善的措施

1.加强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跆拳道课程的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学校开设跆拳道体育项目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和锻炼学生的身体体质,为学生进行专业学业学习打下良好的身心基础,也是通过这种富有精神文化的体育运动来为学生营造一种舒心、安详、愉悦、勇于进取的校园学习环境。加强跆拳道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提升本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与质量。同时,有较为专业的教师、教练来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教学,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加强训练与学习。

2.加强与完善跆拳道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训练场地、训练设备、相应的基础设施等。前面我也提到了,之所以会出现跆拳道训练场地、基础训练设备设施不健全、不安全等问题,原因就是那两点,最主要的还是要加大资金投资建设力度。高校也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筹资。在建设跆拳道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切忌资源浪费,高校可以与其他院校进行合作,同时也可以通过校园内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让跆拳道场地以及基础设备设施都能得到合理充分地利用,从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最大化,这样才能让高校跆拳道朝着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3.优化跆拳道教学过程。在跆拳道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改变过去比较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同时,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要能够突出跆拳道运动的趣味性、娱乐性等教学效果。完善跆拳道教学内容、形式,必要时可对其进行适当的教学模式改革。因为学生学习跆拳道的基础水平不同,身体素质更是参差不齐,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这样可以避免不同层次之间的学生在训练中出现消化不了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孙群.影响高校跆拳道教学的相关因素和优化对策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