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学艺术含义范文

文学艺术含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学艺术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学艺术含义

第1篇:文学艺术含义范文

论文关键词: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

 

文化负载词汇(culturally-loaded words)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的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习惯,一般简单地分为民族专有词汇、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普通词汇和习语[1]。一般来说,包括替代式翻译、音译、解释性翻译、和意译。

1.替换

替换指在保留原文意义的基础上,用译语中某个指代意义不同但比喻意义相近的词语代换原文词语的方法,即用译入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取代源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2]。例如:开夜车(burnthe midnight oil);钻牛角尖(split hairs);低声下气(pocketone's pride);背水一战 fight with one's back against the wall(背墙一战);马后炮(mustard after dinner);耳边风 water offa duck S back;当电灯泡(play gooseberry);过河拆桥(kick down the ladder);昙花一现 a flashin the pan;酒肉朋友 fair weather friend。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两者之间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构成了交际的障碍。如何克服障碍取得文化对等就成为翻译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实践证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找到能为译入语读者接受的文化对等的翻译方法。通过各种必要的变通手段,至少可以做到语用上的对等。

2.音译

汉英文化差异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带来了困难,汉语中的很多词汇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形式和内容完全对应或者类似的表达,这时可以把原语里的词汇直接音译过去。音译的词经过长期而广泛地使用,会逐渐融入英语文化中,丰富英语词汇,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语言的融合[3]。如儒教(Confucianism)、道教(Taoism)、功夫(kungfu)、阴(ying)阳(yang)已经普遍为英美人士接受。再比如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福娃”的翻译。“福娃”最初翻译成“friendlies”,自诞生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首先,friendly作为形容词意为:“和蔼可亲的,友好的,对环境无害的”。但是作名词是“友谊赛”的意思。既然在此用了复数形式文学艺术论文,必是名词无疑,意义上就说不过去了[3]。其次,friendlies听起来像是friendless(没有朋友)。每届奥运会的吉祥物都能体现主办国的民族特色,而friendlies这样的翻译从对外宣传的角度说,无法体现中国的民族特色。该词的争议结果是最终选择了音译,直接翻译成Fuwa。既简单易记,又能体现了民族特色。

3.解释性翻译

音译只取其音、不取其义,虽然能让读者从语音上准确地接受,但译文成了完全的记音符号,原词的内部意义和文化意象完全消失,成了一种空壳。对于这种情况,在音译之后如果辅以一定的解释,则形式和内容可以得到有效统一。如:“三个代表”译成Three Represents (to represent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production forces, to represent the orientation of advancedculture and to represent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of the people in China);“四项基本原则”译成The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 (four principles of adherence to the socialist road, the people’s democraticdictatorship,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China, and Marxism-Leninism and Mao Zedong Thought)。

解释性翻译固然在表意上力求详尽、清晰,但容易给人拖沓的感觉,因而这一翻译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就表意而言,这一翻译方法与音译可谓两个极端。折中的一种方法就是意译。

4.意译

中文读者因为同原文作者具有相同的文化预设,所以能够通过词的表面形式去理解交际信息的全部内容,而英语读者通常不熟悉中国文化,会按照自己的文化预设理解译文词汇,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甚至可能误解原文。

例如“拖后腿”,如直译成英语pull one’s leg,就变成了“哄骗取笑某人,愚弄某人”。中国话里的“馋猫”比喻人贪嘴,常含有亲昵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cat”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按中国人的心理, “山羊”是个褒义词,如留着山羊胡的老人,而英国人却视“goat”为“色鬼,的人”。

因此在翻译此类词汇时,译文必须改变形式,以表达或补充与原语内涵相关的信息。比如鲁迅小说《祝福》的标题翻译成New Year’s Wish就不恰当了。“祝福”是指旧历年底文学艺术论文,有钱人家备办酒肉等,恭请天神祖宗享用,以求上天保佑。作者以“祝福”为题,写的却主要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实际上是拿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相对照,揭示社会的黑暗。如果把“祝福”译成wish,英语读者就会费解,因为英语wish仅仅是一种祝愿,并不包含祭奠神灵的意思。因此注重再现原文的内涵意义,把“祝福”译成sacrifice(专指供奉,献祭之意),并加上时问限定词the New Year,更能体现其所有的隐含意义。

5.结论

不同的文化渊源、思维方式、信仰和价值观造成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形成翻译中的文化冲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则是冲突的焦点。为了保持源语的民族特色,保证翻译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同时译文具有可读性,译者不仅要意识到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而且要熟悉文化背景知识,用不同的策略处理翻译文化负载词。

[参考文献]

[1]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 译林出版社,2002.

[2]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3]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

第2篇:文学艺术含义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一次函数;问题反思

一次函数是初中函数的基础,对于数学而言函数不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还是数学思想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学好函数,特别是一次函数,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善于发现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问题解决,在做好函数教学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函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根据生活实际结合理论讲清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帮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很多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的过程中,还是存在性质和图像模糊不清的情况,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认清这一点,真正认识到函数性质和图像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老师必须做的是,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定义,了解函数的本质。

其次,老师必须让学生掌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图像得出一般会用两种方式,一是平移法,二则是两点法。比如说一次函数y=kx+b,在用图像进行表示的时候,可以将y=kx的图像进行b个单位的平移,那么便能够得出y=kx+b的图像,不用再用复杂的描点法进行表示;两点法则主要通过列表、描点以及连线三个部分来完成,一次函数的图像本身便是一条直线,得到两个点,将其相连便能够得到函数的图像。

再次,利用k和b来进行一次函数图像经过象限的确定。当k和b都比0小的时候,y=kx+b的图像会经过第1、2、3这三个象限;若是k大于0而b小于0的时候,这个函数的图像将会过1、3、4象限;当k和b都小于0的时候,这个一次函数会经过2、3、4象限;若是k小于0而b大于0的时候,这个一次函数的图像会经过1、2、4象限。

二、在进行一次函数教学的时候必须对其性质的应用进行强化

我们学习各种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知识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学习也是如此。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学生往往掌握了一次函数的性质,但是在问题解答的时候却不知所措,所以,老师在学生真正的掌握了一次函数性质的时候还必须提高学生对其性质的应用能力。

(一)利用一次函数进行问题的解答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函数是和方程、代数式以及不等式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所以可以利用一次函数进行问题的解决,比如说,利用一次函数的构造来结一元一次不等式。

(二)利用一次函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现在的中考中经常会出现用一次函数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题目一,这些题目的出现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方面的能力,同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数学意识也会有一定的增加,但是在教材中,这一类的题目却比较的少,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设计一定的题目,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老师在进行题目设计的时候应该帮助学生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是分清楚已知量和未知量,并且认清量和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其次,在找到两种量,并明确其等量关系之后,必须明确量和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最后,在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时候一般会存在三种量,分别是时间、距离以及速度,在这三种量中,其中一种量不便的时候,比如说速度或者时间,距离才会和时间或者速度成正比,我们可以说距离是速度或者时间的正比例函数。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到处都是有数学的,并且数学思想也无处不在。老师在进行一次函数应用题讲解的时候,应该有意识的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这样学生便能够感觉到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在学习的时候也更有动力,理解的时候也会更加的容易,同时学生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能够让学生真正的领悟到生活中包含的数学,对其学习积极性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函数图像也将函数的性质展示了出来,这也为函数数量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直观性非常强的“形”,这对于解题途径的探索和结果的获取提供了方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将数形结合体现了出来。所以在利用函数进行问题解决的时候,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真正的理解数形结合。首先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画好图像,然后再利用函数图像更加直观的进行函数性质的研究,并结合函数的图像进行思考,这样便会更加的直观和一目了然。

三、重视其他数学知识和一次性函数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

老师在进行一次函数图像讲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忆正比例函数:y=4x和y=-4x的图像以及性质,并将图像画出来,再向学生展示一次性函数的图像,这样能够避免学生将二者割裂开来,并对其共性进行把握,这样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便会获得一定的提高。此外老师还应该重视学生数形结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更好的进行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答。

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一次函数一直是其难点和重点,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真正的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问题的本源出发,进行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思考,在提高其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用函数的观点进行其他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晓波.透过问题反思一次函数的教学[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3(02)

[2]王鹏远.也谈函数教学如何抓住数学本质[J].数学教学,2009(11)

[3]刘章铝.关于初中数学线性函数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下),2012(03)

第3篇:文学艺术含义范文

关键词:奇函数;偶函数;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是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函数的奇偶性则是函数的一大特性。学好函数的奇偶性,可用它简化作图,而且在后续学习的《高等数学》中也有广泛应用。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性质进行探讨。

二、关于函数奇偶性的性质问题

根据函数奇偶性定义,可总结函数奇偶性几个重要性质。①对称性。奇(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定义域没有限定是什么,它可以是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也可以是关于原点对称的离散的点集。②整体性:函数的奇偶性是整体性质,对定义域内任一个x都必须成立。仅在定义域内的一个真子集中讨论函数的奇偶性是没有意义的。③可逆性:f(-x)=-f(x)?f(x)是奇函数,f(-x)= f(x)?f(x)是偶函数 函数是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函数的奇偶性则是函数的一大特性。学好函数的奇偶性,可用它简化作图,而且在后续学习的《高等数学》中也有广泛应用。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性质进行探讨。

一、关于函数奇偶性的定义问题

(1)如何定义函数奇偶性。①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在定义域M内的任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偶函数。②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在定义域M内的任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奇函数。

(2)学习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应注意如下几点。①x∈M,且为任意实数,而不是某一个。不少同学常用具体某一个数代入计算来判断函数奇偶性,这是对函数奇偶性定义的片面理解造成的。②-x必须在定义域M内。③f(-x)与f(x)有且只有两种情况:相反或相等。

二、关于函数奇偶性的性质问题

根据函数奇偶性定义,可总结函数奇偶性几个重要性质。①对称性。奇(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定义域没有限定是什么,它可以是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也可以是关于原点对称的离散的点集。②整体性:函数的奇偶性是整体性质,对定义域内任一个x都必须成立。仅在定义域内的一个真子集中讨论函数的奇偶性是没有意义的。③可逆性:f(-x)=-f(x)?f(x)是奇函数,f(-x)= f(x)?f(x)是偶函数。④等价性:f(-x)=-f(x)?f(-x)+ f(x)=0, f(-x)=f(x)?f(-x)- f(x)=0. ⑤图像的对称性:1)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2)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但如果反过来说还成立吗?3)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像是奇函数。4)关于y轴对称的图像是偶函数。显然,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例如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x2+y2=1,它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也关于y轴对称,而它的图像却是由两个偶函数的图像拼接而成,可见x2+y2=1并不具有奇偶性。然而,这样的两个结论也是正确的:5)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则这个函数是奇函数。6)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则这个函数是偶函数。因为这两点说明了所论的曲线为某函数的图像,由函数定义知道,它与平行y轴的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即有唯一的值。

三、关于函数奇偶性的判别方法问题

如何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其实,函数奇偶性的判别方法有很多种,下面笔者将以定义判定法为例进行分析。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有两个重要的步骤:①先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②当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时,再验证f(-x)=-f(x)或f(-x)= f(x)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x是否成立。两个步骤中,第一步最重要,如果不能满足第一条件,即使第二条件成立也不能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只利用第二步来判断函数的奇偶性,这是错误的做法。根据上述步骤,我们可以把函数按奇偶性分为:奇函数、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四种类型。

总之,函数奇偶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学生在学习函数奇偶性的过程中,应深刻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灵活运用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在应用上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参考文献:

[1]张淼.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J].数理化学习,2012(9).

[2]王赛.函数奇偶性的判定及其应用[J].教育界,2013(27).

(广东湛江市技师学院)

总之,函数奇偶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学生在学习函数奇偶性的过程中,应深刻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灵活运用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在应用上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参考文献:

[1]张淼.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J].数理化学习,2012(9).

第4篇:文学艺术含义范文

[关键词]函数单调性 教学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148-01

一、正确理解函数单调性概念的内涵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为: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Ⅰ:如果对于属于Ⅰ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如果对于属于Ⅰ内某个区间上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概念体现了函数中的函数值与自变量的一种运动关系。而我们的学生大多习惯用静止的眼光去观察它,所以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可设一情景:单调性就像我们走路一样,当我们规定一个正方向后并延此方向行进时,即相当于x发生了变化且是变大的。当我们走上坡路时,高度越来越高相当于f(x)也是越来越大的,则为递增。反之,当我们走下坡路时为递减的。这样,学生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会有更深层次的领悟。

例如,证明函数f(x)=在(0,+∞)上是减函数

证明:设任意x1、x2∈(0,+∞)且x1<x2则f(x1)-f(x2)=

由x1,x2∈(0,+∞)得x1x2>0又x1<x2得x2

-x1>0f(x1)-f(x2)>0即f(x1)>f(x2)f(x)=在(0,+∞)上是减函数

二、探讨函数单调性的外延

(一)复合函数单调性的求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单调性的概念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定理:设y=f(u)(u∈M),u=g(x)(x∈Q,u∈N, )。①当y=f(u)与u=g(x)的增减性相同时,如x增大u增大,即u=g(x)单调增,u增大y也增大,即y=f(u)单调增。或如x增大u减小,即u=g(x)单调减,u减小y增大,即y=f(u)单调减。经传递得到y随x的增大而增大,那么复合函数y=f[g(x)]是增函数;②当y=f(u)与u=g(x)的增减性相反时,同样得到复合函数y=f[g(x)]是减函数,即同增异减。让学生通过尝试体会此定理的方便之处。

例如,求函数y=3的单调区间。

解:令u=-x2+2x+3 则y=3u(u≤4)。而u=-x2+2x+3在(-∞,1)上是单调递增函数,在(1,+∞)上是单调递减函数,且y=3u(u≤4)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根据同增异减的原则,函数y=3 在(-∞,1)上是单调递增函数,在(1,+∞)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二)研究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其他性质的联系

只有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前题下,思维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发现问题的本质变化,充分展示知识之间形成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譬如,函数的奇偶性也是函数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那么它与单调性有什么联系呢?

例如,已知函数y=f(x)在R上是奇函数,而且在(0,+∞)上是增函数,证明y=f(x)在(-∞,0)上也是增函数.

分析:欲证f(x)在(-∞,0)上是增函数,须在(-∞,0)内任取两值x1、x2,且x1<x2,然后比较f(x1)与f(x2)的大小。因f(x)的表达式未给出,直接比较大小不能进行,考虑已知中的信息:f(x)在R上是奇函数,且在(0,+∞)上是增函数,可作如下转化,进而达到目的。证明:设x1<x2<0,则-x1>-x2>0f(x)在(0,+∞)上是增函数f(-x1)>f(-x2),又f(x)在R上是奇函数即f(-x)=-f(x)-f(x1)>-f(x2)即f(x1)<f(x2)函数y=f(x)在(-∞,0)上是增函数。

这里将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函数综合性质的兴趣。

三、延伸函数单调性的广泛应用

函数单调性不仅在函数中非常重要,在数学的其他分支也应用广泛。所以,利用它能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教学中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找出函数单调性的解题方法。

例如,设a、b、c为三角形的三条边,求证:

证明:构造函数f(x)==1- (0<x<+∞),显然f(x)在(0,+∞)上是单调递增函数。c<a+b,f(c) <f(a+b),即< = + <+

第5篇:文学艺术含义范文

关键词: 数学教科书 范例 比较研究

一、问题提出

随着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与新课改的需要,现阶段我国有五种版本新课标的数学教材在各省使用.课改前,大部分省份采用的都是人教版的数学教材;课改后,各省份根据本省学情选取了适合自己的教材.前后教材版本的不同对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提出了挑战,即前版本对应数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新版本,前版本教材侧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新版本弱化了,能否在新版本补充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等.

如何做好两个版本教学衔接的问题,除了研究课程标准、新版本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外,我们有必要对两个版本教科书具体对应内容做比较分析.函数是贯穿高中数学六大主线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函数概念又是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接触的第一个既抽象又难理解的概念,故函数概念的教学极其重要.因此下面分别选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1(必修)》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1(必修)A版》函数概念的一节内容作比较.

二、分析框架

文献[1]的作者通过对以往关于教材比较文献分析后提出了一个横向和纵向的教科书比较分析框架,用以调查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并运用这一框架对三个地区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分数加减法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在此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函数概念内容的特点,主要对北师版和人教版教科书函数概念问题模块进行比较分析,分析框架如下:

表1 教科书的分析框架

在表1中,“与学生的交流”主要指教科书如何将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包括数学内容、数学思想。

三、函数概念的问题比较

函数概念初步建立之后,学生需要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概念,通常范例和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构建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下面主要分析两个版本教科书范例和问题的异同.

3.1范例

范例主要指教材中演示某个特定步骤或技能的例子,但不局限于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或给出答案的例子.下面主要从教科书中范例的呈现顺序和范例解题步骤两个方面分析比较.

3.1.1范例的呈现顺序

在概念的理解部分,北师大版在给出函数的概念之后,首先,通过两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反比例函数和一元二次函数,让学生对新概念形成初步认识;然后,从集合的角度解释了三个具有不同背景函数,让学生再次认识函数的概念;最后,用一个有实际背景函数,升华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在处理函数理解的部分,则采取了不同的范例呈现顺序.首先,从集合角度分析三个不同背景函数的对应关系,让学生分析、归纳三个实例的共同点,得到函数的概念,形成概念的初步认识;其次,通过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联系,以达到概念再认识的目的;最后,让学生经历求函数定义域、函数值和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等的过程,强化双基,达到同化概念的目的.

3.1.2范例的解题步骤的比较

我们把范例的解题步骤分为完整解题步骤和部分解题步骤.完整解题步骤应该包括:分析、求解过程、结果、反思四部分,而部分解题步骤只包含以上四部分当中的一个或几个,如只有求解过程和结果.按照以上划分规则得到:

表7 解题步骤范例数量对比

表8 范例解题步骤详细对比

由表7和表8可知,北师大版函数的概念侧重于探究式学习,教科书上的范例解题步骤都是部分解题步骤,都是点到为止的启发式学习.人教版则侧重于尽可能向读者展示完整的解题步骤,通过详细分析,夯实读者的数学双基.

3.2问题比较分析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指教科书中函数概念一节相关问题,包括范例、思考题、练习、课后习题.我们从问题类型、问题难度、范例呈现的解题步骤三个视角进行比较分析.

3.2.1问题类型及数量比较

我们把有关函数概念的问题按题型进行了划分[2],并对问题数量进行了统计,得到如下表格.

表5 两版本教材问题形式及数量统计

通过观察上表,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1)两版本教科书课内巩固习题的数量相差不大,分别是13和14.

(2)人教版题目总数量远高于北师大题目的数量,是北师大版的2倍多.

(3)人教版课后习题的数量是北师大版教科书的3倍多,这样处理虽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我们仔细分析任教版有关函数概念的题目,发现人教版课后习题数量多的原因在于对课后习题设置了层次化的变式.如关于已知函数解析式求解函数值的问题,一共有三个变式;而关于求函数定义域的问题,也有三组变式.

3.2.2问题难度比较

根据文献[2],我们计算出如下表所示的一组题目综合难度.

表6 两版本问题难度因素的加权平均

根据鲍建生的蛛网难度模型[3],得到两版本问题综合难度对比图.

图6 两版本题目难度综合比较

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师大版教科书函数概念问题整体难度高于人教版,主要表现在:问题探究水平、背景深度、运算量和知识点含量的难度都高于人教版;而人教版问题推理水平难度则略高于北师大版.这从侧面说明了,北师大版函数概念配套问题数量虽少,但探究性强,思维深度较高;而人教版,配套问题数量虽远高于北师大版,但整体难度偏低.

3.3对学生认知要求的比较

3.3.1潜在认知要求对比

文献[1]把问题对学生潜在认知要求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记忆型、无联系的程序型、有联系的程序型、做数学.结合两版本教科书内容的特点和新课标对知识与技能的认知要求,对以上四个层次水平理解如下:

*记忆型:任务要求对以前学过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简单记忆.如求y=■的定义域和值域.

*无联系的程序型:任务侧重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如计算、化简、解不等式等,与概念的理解无关.

*有联系的程序型:任务强调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概念的理解相关.如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

*做数学:任务没有暗示可预期的解决途径,属于开放性问题,答案通常不唯一,需要将具体问题上升到本质联系,并进行复杂的思考、设计解决方案等.

按照以上四个认知要求标准,对教科书中的问题进行了划分,得到如下条形统计图:

图7 两版本认知要求对比对比

由上图可知,两个版本教科书中的问题对学生认知要求主要集中在有程序的联系型和无联系的程序型,即二者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双基.从问题数量上看,人教版整体认知要求要高于北师大版.

3.3.2作答类型的对比

结合两个版本问题的特点,把问题作答类型划分为答案和数学陈述、解释、推理论证三个层次.答案和数学陈述指的是解答过程不仅要求有结果,还要做相关数学说明;解释指的是为了加深概念的理解,把问题与概念对应起来的一个过程;推理论证指的是根据一般的原理和结论说明某个特殊问题的合理性.

按照以上规则,得到如下表7所示的两套教材关于问题作答类型的比较,北师大版以“答案和数学陈述”和“解释”为主要作答类型;而人教版三个作答类型比例则比较均匀.

表7 两版本问题回答类型对比

四、结论与启示

在“函数概念”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两版本教材的问题都以“无程序的联系型”和“有程序的联系型”为主.但人教版教材问题总量较大,是北师大版的2倍多,其原因在于人教版通常对同一个知识点设置几组变式练习,意在加强训练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虽然,人教版问题总量较大,但问题总体知识难度低于北师大版.此外,人教版教材通常会在问题旁边附加旁白,作为对教材正文内容的补充或拓展.北师大版问题数量相对较少,但教材有意对某些内容“留白”,旨在让学生自己填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给出函数定义之后,北师大版教材又给出三个不同表现形式的函数,但并没有结合函数定义从集合的角度具体分析.且北师大版问题的探究性和背景的丰富性要高于人教版.主要表现在教材中设置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的思考交流栏目及问题类型与生活联系紧密.

两套教材不同的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体现出编排者教学理念的不同.人教版教材无论从函数概念的引入还是范例等问题的呈现都讲究实效,方便学生自学;北师大版教材范例呈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点到为止的启发式问题,学生需要结合函数定义,对问题进行加工.也就是说北师版教材侧重于探究式学习,注重让学生经历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

参考文献:

[1]Charalambous,C.Y.,Delaney,S.,Hsu,H.,Mesa,V.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Of Fractions in Textbooks from Three Countries (Areas)[J].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Learning,2010,12(2):117-151.

第6篇:文学艺术含义范文

论文关键词:含弓戏,保护,传承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的娱乐形式的出现,含弓戏象其他剧种一样走到了繁华的尽头。1988年,在含山县政府提出剧团私人承包制之后,剧团很快名存实亡。含山的年轻人中知道含弓戏的少之又少,这使含弓戏失去了传承的基础,这个中国戏曲音乐的一颗瑰宝必须得到保护和传承,含弓戏的老艺人对此更是翘首以盼。当然戏曲的保护和传承不是哪一个剧种的问题,目前它已是人类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尤其是随着“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概念的提出,对戏曲的保护已引起我国各级政府、学术团体和个人的关注,纷纷献言献策并贯彻执行。含弓戏的保护有共性但也有它的个性化的一面,我们将拿出怎样具体的措施来传承含弓戏呢?

一、对含弓戏资料实物的征集抢救 2006年4月20日,研究和保护含弓戏的机构—含弓戏研究室得以正式挂牌成立。该研究室的设置是含弓戏保护工作开展的起点,是诸多研究工作开展的重要阵地。研究室成立伊始就投入到对含弓戏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中去。

研究和保护含弓戏必须要有原始史料。到目前为止,研究室共搜集到含弓戏古装、现代戏剧照及举办的含弓戏各项活动照片102张;80年代中期,马正德、许萍、梁正兰、解立柯、倪进德、许业韵、张必贵演唱的主腔杂曲26首文学艺术论文,包括《刘二姑吵嫁》全剧录音;影像片有《白楼恨》、《祭塔》、现代戏《沙家浜》小戏和剧团85届学员练功、下乡演出录像带,有省《相约花戏楼》、央视4台《华夏文明》栏目对含弓戏的介绍, 2006年正月十五晚会(安徽台)省黄梅剧院李文表演的《刘二姑吵嫁》片段,2006年至2008年,含山电视台、巢湖电视台、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播出《风雨含弓戏》等12部,最珍贵的是寻找到省电视台著名导演胡莲翠1982年拍摄的含弓戏《刘二姑吵嫁》全剧录像带。以上录音、影像等都已制作DVD保存;还搜集到曲谱剧本资料53本等;当然这些都是很少的一部分,早期的很多资料尚无法找到,这些都需要时间来操作。这些资料为含弓戏的再次复苏提供了史实依据。

二、开展含弓戏进校园活动 任何地方戏曲都必须在普及上做文章,从小学生普及起。为了让含弓戏后继有人,传唱含弓戏是当务之急。于是含弓戏研究室曾以学校为平台,开展含弓戏进校园活动,将地方戏送进校园,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传承了含弓戏:开办“含弓戏学唱班”,与含山县城内“环峰小学”、“环峰第二小学”和乡村 “姚庙中心学校”签定教学协议,从三、四、五年级中抽调感兴趣的学生,每班人数30-40人学唱核心期刊目录。,从2006年12月1日开始每星期为孩子们义务授课:内容涉及到含弓戏的艺术特征、戏曲知识、基本功训练等。含弓戏学唱班小演员以他们稚嫩恬美的嗓音多次登台演唱,使我们看到含弓戏未来发展的希望。这样含弓戏在这样一群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艺术传承的种子,一个孩子唱会了,全家人也就会了;全家人会了,整个家族就知道了含弓戏。当然如果能编一段好的儿童段子反映小学生读书中的幽默之事,孩子们会一辈子难以忘怀。

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仅包括中小学,还应包括各类大中专院校。作为含弓戏完全可以走进巢湖学院、安徽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等地方高校,依托于中文、艺术、历史等人文学科,开展多层次教学方式,向剧团聘请专业演员作为社会老师,与学生互动,让真正有兴趣有基础的学生活跃起来从而辐射感染更多的学生。甚至出版“含弓戏乡土教材”,让教学资源来源于身边。这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提高传承含弓戏文化的信心。

三、做好含弓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 2006年12月14日,含弓戏省级首批申报成功,含山县还将继续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欲借政府的力量保护和传承含弓戏。

四、正确的指导思想----还含弓戏原来之俗 含弓戏剧团的恢复和搞活,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注重“俗”!含弓戏发源于民间文学艺术论文,是大众戏曲,它由民间小调演进成地方戏种,有其戏曲性、群众性、幽闲性特点。其唱腔、唱调符合含山人的土话言:“顺嘴宽”,也正因为有了这“顺嘴宽”才有了朗朗上口,渲泄情感,表达爱意的声音和场所,将人性最为真实的一面表达得淋漓尽致。其次,顺应现代含山人语言、生活、喜怒之俗。有一句台词讲,书生在大堂上坐得板板正正的;你呲呲(看看)他,两个鸡蛋剁(蒸)一碗——板板的。又如,赞美一新婚不久的小媳妇一句台词:“新媳妇过门哎,刚刚三月……”这是典型的含山人语言。还有:实好的(挺好的),照着(好了、行),你克干(愿意不愿意)?像这样的含山人群众语言,一而在再而三地在戏曲中出现,对保留地方语言,特色,生活习惯都将不可小觑。三不要怕荤段子,当然要掌握住其尺度。东北人最爱的“二人转”为何经久不衰,这与其粗口粗词分不开的。只要有狠白的“妈”含山口头语存在,粗词就有市场,戏曲中的人物则就是芸芸众生之徒,为表现其性格的张扬一面,适当保留一些粗口,及至荤段子是符合人性的要求,符合社会的现实的,能让观众在笑声和羞涩中获得启迪的。

5、拯救和搞活剧团积极呼吁含山县政府尽快把已是“剧团一个壳、团长一个戳、会计一张桌”的含弓戏剧团重新组织起来,力图搞活剧团。借用欧美国家的做法,不能把剧团完全推向市场化,把含弓戏剧团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国家和省各级政府采取对“含弓戏”剧团进行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社会捐赠的免税政策,采取差额拨款、按剧目投资的经费投放方式。也可以采用政府买断著作权的方法,解决版权费用的开支,以促使剧团顺利排练适合观众口味的新戏。

同时戏曲艺术的根在民间、在农村。含弓戏能否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地方戏剧种,在当代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条件下,是必须要考虑的首要生存问题。可以无孔不入!东北的二人转可以在农家院里、炕头、澡塘一切需要表演的地儿演出文学艺术论文,可见大戏亦可变小戏,一切为了生存和发展,一切为了大众的娱乐和心境。含山人在冬季里是十分讲究进澡塘里泡澡的,澡塘里有茶水、花生米、臭干子、香干子,唯独无卖唱的。现在,国内的八方浴池都有了休闲一说,含弓戏为何不能占领休闲这块领域呢?好的文化东西不去占领,必然让位给糟粕家伙核心期刊目录。因此针对含山县存有的三两唱含弓戏的民营剧团,当地政府也可借鉴如今江浙闽粤等沿海地区仍活跃的民营剧团的发展模式,从政策、税收、宣传等方面为民营剧团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让含弓戏重新活跃于含山的林间地头、茶楼馆肆,让含弓戏重新成为含山人的生活时尚、让含山人重新体会到草根的快乐。以此实现对含弓戏进行动态保护的任务,把含弓戏保护在舞台上,保护在演员身上,保护在民间,并留住和培育出编、导、演、美、音等方面高水平的人才,使含弓戏的继承发展成为可能。民族的、地方的东西生命力最强,含弓戏可在拾遗补缺上有所作为。

当然,要想发展含弓戏,光靠那几部一成不变的老剧本是不行的。一定要搞剧目生产,若能出一两个诸如古人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那样的传世之作则再好不过了。剧目的生产改革创新是关键,对于含弓戏来说,要努力出新戏出好戏,以平民化视角,生动的语言巧妙的结构塑造出具有强烈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典型艺术形象来吸引观众。“一切艺术来源于民间、来自于生活,戏曲艺术更是如此。”戏剧的创作总是和时代和人民相联系的,这种创作还包括在音乐、表演和舞美上的创新。尽心包装推出精品,定时定点演出,使演出日常化、市场化,为青年演员提供全年不间断的实践锻炼机会。

6、与旅游业相结合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已逐渐由表及里转向控制文化内涵上来,旅游产品也正由传统的陈列式、观赏式上升到表演式和参与式,旅游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戏曲文化便是其中之一,戏曲文化属于社会旅游资源文学艺术论文,“以其文化的原生性,充满鲜活的质感和强烈的动感为特点,它将是今后旅游业最具文化价值的开发取向”。国外,10年前,就有人意识到戏曲旅游正在全球兴旺发展。含弓戏剧团可借鉴昆曲艺术与苏州旅游业、黄梅戏与安庆旅游业的联姻与发展的思路,利用当前巢湖市大力发展旅游业、环巢湖合肥旅游圈的形成契机,可设想在巢湖地区各景点增设舞台定时表演含弓戏优秀剧目,既可传承含弓戏文化,又可增加景区文化内涵,让戏曲成为景区旅游六要素中“娱”的重要部分。这几年含弓戏研究室还通过整合资源、多次举办含弓戏艺术节来强化含弓戏品牌,带动商业性演出及戏服、乐器、纪念品等的消费。

一部中国戏曲发展史就是戏曲艺术不断继承发展、改革创新的历史,含弓戏历史悠久,在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正是凭借含弓戏一代又一代艺人坚韧的精神,敢于面对现实,善于吸收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等要求与时俱进才能生存至今。而在当代含弓戏遭到衰败,相信随着含弓戏人才的再培养、当地含弓戏文化氛围的培育、剧目和表演形式的创新以及戏曲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含弓戏定会再次峰回路转迎来又一个春天。

第7篇:文学艺术含义范文

但是,在平时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意识到汉字书写不规范已经成为一个普遍而且严重的问题。学生没有从思想意识上对汉字的书写引起足够重视,导致的最后结果就是作文里、试卷上以及其他各科的作业里几乎随处可见的错别字,这不仅会影响学生们的考试成绩,更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要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我认为让学生写好汉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做好写字示范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写好字,教师首先自己要练出一手好字,做到书写规范。因为在学生的心中,教师就是学习的榜样,是楷模。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检查学生的语文课堂笔记,或批阅作文时经常发现有好多学生在模仿我的笔迹。甚至有好多学生把我在作文本封面上给他们写的名字用钢笔描了好多遍,还有的学生把老师在作文本上写的批语,又重新在下面仿写了一遍。曾经我问过几位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一位学生的回答是“您的字写得很漂亮,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够写出一手好字”。在去年的初三毕业典礼上,有好多毕业生拿着留言册让我签字,他们的要求是让我把字写得和某一节课黑板上的板书一样,有的则要求写得和作文本上的一样。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不管是讲课时的板书,还是批改作业、作文时的批语,只要是学生能看到我们书写的文字的地方,都要工整规范,给学生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

二、 教师要做好写字指导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和结构,让学生做到读写相结合。更要进行写字训练指导,纠正姿势。比如写字时头要正,稍向前倾,肩要平,腰要直,要坐在椅子或凳子中间,胸部离课桌大约一拳头的距离,两脚平放在地上。本子要放正,眼睛和本子要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两臂平放在桌子上,左手按住本子,右手握笔。握笔时要指导学生掌握笔尖的方向,不能侧着写或反过来写,也不能像写铅笔字那样转动笔杆去写。学生在书写时,教师要巡回指导,随时给学生指出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与上一笔画的间距,其长短如何,整个字的结构及各部分的比例要协调。在书写时运笔方法也很重要,钢笔的运笔方法是顿、按、起、收。 因为钢笔字受笔尖的限制,运笔主要靠手指和手腕的力量。书写时用指力较多,而且要根据所写笔画的粗细长短来调整手腕的力度,所以需要教师示范、指导。 同时练字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心平气静,持之以恒 。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汉字书写书水平,更有益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第8篇:文学艺术含义范文

一、追击问题

例1.(2008年泰州市中考试卷)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力地震。某市接到上级通知,立即派出甲、乙两个抗震救灾小组乘车沿同一路线赶赴距出发点480千米的灾区。乙组由于要携带一些救灾物资,比甲组迟出发1.25小时(从甲组出发时开始计时)。图中的折线、线段分别表示甲、乙两组所走路程(千米)、(千米)与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应的图像。请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由于汽车发生故障,甲组在途中停留了小时。

(2)甲组的汽车排除故障后,立即提速赶往灾区。请问甲组的汽车在排除故障时,距出发点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3)为了保证及时联络,甲、乙两组在第一次相遇时约定此后两车之间的路程不过25千米。请通过计算说明,按图像所表示的走法是否符合约定。

解:(1)1.9。

(2)方法一:设直线EF的解析式为y=kx+b。

点E(1.25,0)、点F(7.25,480)均在直线EF上,

1.25k+b=07.25k+b=480,解得k=80b=-100。

直线EF的解析式是y=80x-100。

点C在直线EF上,且点C的横坐标为6,

点C的纵坐标为80×6-100=380,

点C的坐标是(6,380)。

设直线BD的解析式为y=mx+n。

点C(6,380)、点D(7,480)在直线BD上,

6m+n=3807m+n=480,解得m=100n=-220。

直线BD的解析式是y=100x-220。

点B在直线BD上,且点B的横坐标为4.9,代入y得B(4.9,270),

甲组在排除故障时,距出发点的路程是270千米。

方法二:从图像可知:乙组6小时行驶了480千米,则乙组1小时行驶80千米,

乙组到达点C 4.75小时前进了4.75×80=380千米。

从图像可知:甲组从点C走到点D,1小时走了480-380=100千米。

甲组从B点走到D点,6-4.9=1.1小时应该走110千米,

B点距出发点应是380-110=270千米。

即甲组在排除故障时,距出发点的路程是270千米。

(3)符合约定。

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组第一次相遇后在点B和点D相距最远。

在点B处有y-y=80×4.9-100-(100×4.9-220)=22千米<25千米,

在点D有y-y=100×7-220-(80×7-100)=20千米<25千米,

按图像所表示的走法符合约定。

简析:1.汽车发生故障时路程不随时间而变化,因此甲组在途中停留的时间就是x-x。2.方法一,要求甲组的汽车在排除故障时距出发点的路程,从图中可知,就是要求点A或点B的纵坐标,确定直线OA或直线BD是解决问题题的关键。由图像分析,只能求得直线EF的解析式,由于点C在直线EF上,所以点C的坐标显然随之确定,由C、D两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确定直线BD。这是典型的行程问题中数形结合的实例,用“图像法”求解是“通解通法”,学生容易理解,但计算量较大,显得比较麻烦。方法二,在读懂图像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借助于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使问题得到巧妙的解决。此法简洁、迅速。3.由图可知:甲、乙两组第一次相遇后在B和D相距最远;分别在B处求得y-y、在D处求得y-y与25比较,即可判断甲、乙两组在第一次相遇时约定此后两车之间的路程是否符合约定。

二、相遇问题

例2.(2007年大连市中考试题)如图,某探险队的8名队员在距营地210千米的地方遇险, 营地负责人接到通知后, 告知探险队全体人员步行返回营地, 并派出一辆越野车以80千米/时的速度前去营救, 2.5小时后越野车遇到探险队员, 将其中4名队员送回营地, 并立即返回接其他队员, 求越野车第二次接到队员时与营地的距离(越野车与探险队员的步行速度均近似为匀速,队员上、下车的时间忽略不计)。

解:由题意可知:点A表示越野车去接探险队员与第一次探险队员相遇,越野车行进2.5小时探险队前进了80×2.5=200千米,即A的坐标为(2.5,200)。

设直线OA解析式为y=k x,

把点A (2.5,200)代入y=k x,得k=80,

直线OA的解析式为y=80x。

设直线FA解析式为y=k x+b,

把点F(0,210)、A(2.5,200)代入y=k x+b,

210=b200=k x+b,解得k=-4b=210。

越野车速度均近似为匀速,

点C的坐标为(5,0)。

设直线BC解析式为y=80x+b,

把点C(5,0)代入y=80x+b,得b=-400,

直线BC解析式为y=80x-400。

由题意得y=-4x+210y=80x-400,解得x=y=。

越野车第二次接到队员时与营地的相距千米。

简析:因为越野车速度均近似为匀速,所以图中线段BC∥OA,BD∥AC。点A表示越野车去接探险队员与探险队员第一次相遇,越野车行进2.5小时探险队前进了80×2.5=200千米,即A的坐标为(2.5,200),从而确定直线OA的解析式;点C表示越野车返回到营地, 由于越野车速度均近似为匀速,则点C的坐标为(5,0),因此直线BC是过点C且平行于OA 的线段;线段FA与BC两直线的交点B不难求得,则越野车第二次接到队员时与营地的距离随之确定。

例3.(2007年哈尔滨中考试题)甲乙两名同学进行登山比赛,下图中表示甲同学和乙同学沿相同线路同时从山脚出发到达山顶的过程中,各自行进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求出甲乙两同学登山过程中路程S(km)与时间t(h)的函数解析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2)当甲到达山顶时,乙行进到山上的某点A处,求A点距山顶的距离;

(3)在(2)的条件下,设乙同学从A处继续登山,甲同学到达山顶后休息1h,沿原路下山,在点B处与乙相遇,此时点B与山顶距离为1.5km。相遇后甲、乙各自按原来的路线下山和上山,求乙到达山顶时,甲离山脚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1)设甲登山过程中路程S(km)与时间t(h)的函数解析式为s=k t。

由图像可知,当t=2时,s=6,

2k=6,解得k=3。

表示甲登山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为s=3t。

设乙登山过程中路程S(km)与时间t(h)的函数解析式为s=k t。

由图像可知,当x=3时,s=6,

3k=6,解得k=2,

表示乙登山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为s=2t。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把s=12代入s=3t,得t=4,

当t=4时,s=2x=2×4=8。

当甲到达山顶时,乙在山上的A处,离山脚的距离是8千米。

(3)点B与山顶距离为1.5km,

点B与山脚距离为10.5km。

把s=10.5代入s=2x,得x=。

设甲下山过程的线段DF函数解析式为s=k x+b,

把D(5,12),B(,10.5)代入得12=5x+b10.5=+b,解得k=-6b=42。

甲下山过程的线段DF函数解析式为s=-6x+42。

把x=6代入s=-6x+42,得s=6,

甲离山脚的距离为6千米。

简析:1.由已知条件可设两条直线分别为s=k x(k≠0)和s=k x+b(k≠0),然后根据图像给出的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确定(1)的两条直线;2.甲到山顶的时间是=4小时,把x=4代入乙的解析式得到A点到山脚的距离,则A到山顶的距离随之确定;3.由点B到山顶的距离是1.5千米可知B点的纵坐标为10.5,由于B点也在乙的图像上,则B点的坐标随之确定,从而求得DF的解析式,乙到达山顶时需6小时,把x=6代入DF的解析式得到乙到达山顶时,甲离山脚的距离。

这类题亦可用相遇和追击问题中的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求得,但利用图像法求交点解决这类问题可减少学生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困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综合性问题

例4.(2008年南京市中考试题)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km),图中的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根据图像进行以下探究:

信息读取: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km。

(2)请解释图中点B的实际意义。

图像理解:

(3)求慢车和快车的速度。

(4)求线段BC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问题解决:

(5)若第二列快车也从甲地出发驶往乙地,速度与第一列快车相同。在第一列快车与慢车相遇30分钟后,第二列快车与慢车相遇。求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多少小时?

解:(1)900。

(2)图中点B的实际意义是:当慢车行驶4h时,慢车和快车相遇。

(3)由图像可知,慢车12h行驶的路程为900km,所以慢车的速度为=75(km/h);当慢车行驶4h时,慢车和快车相遇,两车行驶的路程之和为900km,所以慢车和快车行驶的速度之和为=225(km/h),所以快车的速度为150km/h。

(4)根据题意,快车行驶900km到达乙地,所以快车行驶=6(h)到达乙地,此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2×225=450(km),所以点C的坐标为(6,450)。

设线段BC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

把(4,0),(6,450)代入y=kx+b,得0=4k+b450=6k+b,解之得k=225b=-900。

所以线段BC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225x-900(4≤x≤6)。

(5)方法一:当第二列快车与慢车相遇时,两快车间的距离就是第一列快车与慢车相遇后30分钟时两车之间的距离×225km,所以当第一列快车行驶×225km时第二列快车就开始行驶,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时间==0.75(h),即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0.75h。

方法二:慢车与第一列快车相遇30分钟后与第二列快车相遇,此时,慢车的行驶时间是4.5h。

把x=4.5代入y=225x-900,得y=112.5。

慢车与第一列快车之间的距离等于两列快车之间的距离是112.5km,所以两列快车出发的间隔时间=112.5÷150=0.75(h),即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0.75h。

方法三:第二列快车没有行驶时,慢车与第二列快车之间的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为:y=900-75x;

设第二列快车行驶后,第二列快车与慢车之间的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y=-225x+b,

把点E(4,0)代入y=-225x+b,得b=,

第二列快车与慢车之间的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为y=-225x+。

由题意得y=900-75xy=-225x+,解之得x=y=-。

即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h。

简析:1.A表示两车没有行驶,900km就是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2.B点的纵坐标为0,表示慢车行驶4h时慢车和快车相遇。3.由图像可知,慢车12h行驶的路程为900km,慢车的速度显然可求;慢车行驶4h时,慢车和快车行驶4h的路程为900km,所以可求得慢车和快车行驶的速度之和,从而求得快车的速度。4.点C表示快车已经行完了900km到达乙地,显然x=6;当两车相背行驶2h时两车相距为2×两车的速度之和,即求得y;由B、C两点的坐标从而确定直线BC的解析式。5.方法一:第二列快车行驶后两列快车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当第二列快车与慢车相遇时,两快车间的距离就是第一列快车与慢车相遇后30分钟时两车之间的距离×225km,所以当第一列快车行驶×225km时第二列快车就开始行驶,显然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时间就可以求得;方法二:对于方法一中两快车间的距离也相当于第一列快车与慢车行驶4小时30分钟时两车之间的距离,把x=4代入直线BC的解析式即可;方法三:(图像法)如图,由于第二例快车没有行驶,慢车与第二列快车之间的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实质就是慢车距甲地的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即线段y=900-75x;由于第二列快车与第一列快车速度相同,故直线PE的斜率k=-225,所以第二列快车与慢车之间的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y=-225x+b,把相遇点E(4,0)代入得b;直线AP、PE的交点P的横坐标就是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的时间。

第9篇:文学艺术含义范文

古诗文承载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在灿烂的中华文化宝库中,古诗文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从《诗经》汉赋到魏晋遗风,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清音,这些绚烂夺目的文化瑰宝足以让每个人神醉;从屈原、陶渊明到李白、杜甫,从韩愈、柳宗元到苏轼、欧阳修……,这些响亮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

在《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能背诵浅易诗文60篇左右,规定在高中阶段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蒙古族高中课程标准汉语教材已于2010年全部完成编写投入使用,作为蒙古族高中汉语教材的一名编写者和责任编辑,笔者承担的是高中段汉语教材和阅读中的古诗文编写任务。本文拟就本套教材中的古诗文编写体例、理念及教学建议作浅要介绍。

一、高中汉语古诗文的编写体例

在本套蒙古族高中汉语教材中,古诗文的设置分别包括课内篇目和课外古诗词背诵两种形式。第六单元课内篇目分别为每册2篇古文、3首古诗词;全套教材共编有古文10篇、古诗词15首(第六册没有古文和古诗词)。课外古诗词背诵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设置上与课内篇目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每册安排10首,全套教材共50首。整套高中汉语新课标教材,古文共10篇,古诗词共65首。

在篇目的编写方式上,笔者参阅了人教版藏族地区的汉语教材、延边教育出版社的朝鲜族汉语教材,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往年编写的蒙古族汉语教材以及各出版社的语文教材,在吸取各类教材精华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了原有各类教材的编写方式,无论是课内篇目、课外古诗词背诵,还是阅读中的篇目,均是按照文学发展史的顺序进行编写。这样编写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一条文学发展“史”的红线做牵引,按照时间段进行分块学习。比如,在高中汉语第一册教材和阅读中,所选的课内篇目全为先秦两汉魏晋时期的经典篇目,与此相对应,在课外古诗词的背诵及阅读篇目的选定上,与课内篇目对应、补充。

当然,对于这种编写方式有利也有弊,我们也考虑过、探讨过,按照文学发展史的方式进行编写,对于学生形成“史”的概念颇有益处,但众所周知,离我们年代越久远的文字越是晦涩难懂,在其他各版教材中,先秦时期的古诗文基本安排到了高二或高三阶段。为了尽量减少这种弊端,我们在选文上尽量选取既易懂又经典的篇目,同时在古诗文后附有作者的简介和译文。这种古诗文的编写方式,是否完全适合学生和老师的“胃口”,还得在学习、教学中去。为此,我们教材编辑部在对老师的培训、调研中尤其注意这一点,多方面征求学生、老师的意见,同时也为我们下一套教材的编写积累宝贵意见。

二、高中汉语古诗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编好教材是前提,这是我们编写者的责任;用好教材是关键,这是教师的责任。教材的真正价值需要在教学的实践中得到体现,再好的教材,也不能代替老师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针对我们古诗文的编写体例与方式,在此笔者想对古诗文的教学提几点建议:

(一)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

在现在的高考中,汉语文科目试题涉及的古诗文很少,一些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在实用主义的指导下,在“唯分数论”的思想下,甚至认为与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编写、印刷60多篇古诗文,还不如干脆抛弃。再者就是MHK民族汉考(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也对现在汉语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笔者认为,虽然在高考中没有直接考查古诗文,但在其他的科目,如历史、地理、政治中多多少少会涉及一些古诗文的知识,《汉语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提高汉语的基本素养,提升文化品位,我国的古诗文不就是最好的资源吗?

(二)以“史”为线,夯实基础

古诗文的教学中,在学生形成“史”的概念的同时,教师要适时拓展,充分利用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篇目以及阅读中的篇目,让学生含英咀华,能充分了解这一时期的作家作品,扩充知识面。诵读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能力的最好方法和最佳方式,且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单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足以让我们感受到诵读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