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反应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药学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1]。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化学反应繁多且复杂,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感觉有机化学难记、难学且枯燥无味,甚至部分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产生厌倦情绪[2]。如何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化学,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讨。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有机化学课程知识点多,结构性质多,反应多且易混淆,概念抽象,反应机理抽象难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难懂难学,易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此外,地方院校的学生,基础稍显薄弱,在高中阶段部分学生对化学就不感兴趣,进入大学后对化学类学科还残留一些不“感冒”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首先,我们在第一次课讲讲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有机化学的关联性。如一些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于此类化合物滥用引起的,比如“吊白块”、“西瓜膨大增甜剂”、“面粉增白剂”、“反式脂肪酸”、“增塑剂”等[3];讲讲有机化学与药学互相关联的例子,比如磺胺类药物的发现,简述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等,这些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药学专业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好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其次,可以讲有机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励志故事,从人文思想上陶冶学生,无形中会增加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与重视程度。最后,老师第一次上课在形象、教学内容、激发方式上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精心琢磨。比如,我院药学专业学生化学基础普遍相对薄弱,对有机化学有愄具心理,第一次上课适时鼓励他们就显得相当重要。现在的大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这样容易造成知识点越积越多,学习越来越吃力,慢慢产生“放纵式”学习,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究。我们平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多布置团体作业给他们,这样无形中可增加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无形中促进他们要学习,不能拖团队的后腿,从而保持学习积极性。此外,我们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有机化学学习交流会,由高年级学生分享学习有机化学的心得,谈谈没有学好有机化学导致以后在学习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时的困境,“前车之鉴”有一定的鞭策作用。提高积极性的方法还很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会有不错效果。
2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多元化
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稍显陈旧,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改革,以适应教学发展和创新药学人才需要。首先,我们根据自身院校办学特色并结合学生整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略讲与自学等不同层次进行分类。比如波谱解析的知识和糖、氨基酸、蛋白质等内容作调整。其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李霞[4]、刘玉梅[5]等人对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整合很有借鉴意义。我们借鉴前人的教学经验,加以改进形成一套适合自身院校的教学内容。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药学专业培养体系的特点,把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知识与有机化学紧密结合,比如:讲酚这一章时,讲酚羟基性质,可以联系药物化学有酚羟基的药物,让学生课后去寻找归纳总结,然后再课堂讨论总结,这样既能丰富有机化学视野,又可让学生体会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有机化学教学手段不断发展,形成很多不同特色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章节加以应用,形成多元化特色。如我们可以用案例教学法讲马氏规则,亲核加成反应等;可以用启发式教学法[6]讲化合物的命名、性质等;采用多媒体,把一些抽象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当然,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也必不可少,特别是机理解释,习题讲解时,板书的现场推理,能更好地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当然,有机化学教学手段还很多,根据自身教学特色,创新性地结合应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调查总结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建立试题库
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多,很多知识点易混淆,如果课后不复习,很容易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为了平衡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建立试题库。这样方便学生课后利用试题对知识点深入了解,同时期末还可用来作考察学生的试题,这样可以达到每届平衡科学考察学生。我们建立试题库,根据自身院校特色与学生综合情况,调查总结学生学习情况,精心钻研,每年不断改进。首先,根据每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情况,对试题难易程度、得失分情况、题型变化、知识点掌握等作个汇总,逐步建立题型多样的试题库。其次,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对某些知识点讲解所用教学方法,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等作个汇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科学平衡建立试题。再次,让学生参与建立试题库,根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容易忘记,难于理解的知识来出题,然后老师筛选出一套试题库,这套试题库用于学生以练题促进对部分知识点的理解掌握。通过学生出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4创新实验教学,优化考核方法
有机化学是理论和实践很强的一门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不但可丰富理论知识,还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如果学生做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效果并不好,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为适应药学人才培养发展需求,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我们对实验教学进行试探性改革。首先,精选实验内容,改编部分教学内容。有些实验内容陈旧,我们根据药学专业,把部分有机化学实验进行改编。其次,安排综合性实验,开设创新性实验。有机化学与其他课程有交叉渗透,我们会开设综合性实验,指导学生完成。最后,为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对实验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我们有机化学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我们可以科学创新改革,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首先,可以在平时成绩这一块增加比重和考核类别。如课题讨论、课后习题、小组讨论、团队作业(PPT形式)、调查总结报告等,这样不断促进他们学习,慢慢提高学习积极性。其次实验成绩,我们对平时的动手操作和实验结果很重视,把它作为实验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这样无形中让学生平时增加对实验的重视程度,起到好的实验效果。期末时,我们会组织实验操作考核,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平时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期中成绩,我们在教学中段进行期中考试,作为阶段性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现在的学生较懒散,有中段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能让他们保持学习积极性。有机化学随着药学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创新药学人才,我们必须对有机化学教学不断创新改革。在教学中,根据不同院校办学特色与学生综合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理念,不断丰富课堂文化,在改革探索中形成特色教学体系。如何更好地促进有机化学教学发展和改革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学工作者进行长期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伍国云,申,肖腊梅,等.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化工,2015,42(16):256-257.
[2]周建波,曾明,陈文.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经验总结[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6:180.
[3]裴强.食品安全问题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广东化工,2011,39(20):151-153.
[4]李霞,谢龙,吴晓青,等.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J].广东化工,2015,43(10):192-193.
[5]刘玉梅,黎江,廖玲.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探索[J].海峡药学,2015,27(5):257-258.
关键词:课程改革 高中化学 知识体系
G633.8
总所周知,高中所学的化学知识的课本本身其实就是一个知识结构,所以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就更应该结合书本加强学生对知识构建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不仅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也可以对学生以后在生活中对问题的解决也有结构概念。所以高中化学老师要重视这个方面,帮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对于帮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意义
对于一般的高中学生来说,构建知识结构是相当的重要,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一)有利于串联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建立知识体系,可以将杂乱无杂的理论知识串联起来,方便以后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更快、更准确的自由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化学成绩。
(二)有利于在考试中有效节约时间
现在我国的教育一般都是应试教育,对于高中学生最重要的也就是高考,随着课程的改革,学生所面对的化学考试题目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像推理题、计算题往往比以前更要复杂了,对于这样的变化,高中学生不能再采取以往的方式进行逐一的计算,因为这样会耗费很多时间,最终影响到考试的成绩。而且众所周知的,告示都是规定了时间的,所以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多进行答题,所以构建知识的体系非常有效,这样能帮助学生在答题时能够游刃有余,尽可能为其他题六出足够的时间。
(三)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中含有很多实验内容,对于这部分的知识不仅仅是对概念熟记,还要对实验的化学物质的属性、实验器材、以及最终实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忆,但是因为这部分知识很零碎,记起来就十分不容易。但是如果能够构建知识体系,就可以很轻松的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对知识长期的积累,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只有这样子,学生会在提高成绩上比较轻松。
二、引导学生建立化学知识的具体方法
在课程改革以后,很多学校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学生的表现也不尽人意。大概是体现在自己创新和思考的能力很差。于是很多老师开始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构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这构建知识的体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
(一)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知识梳理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所以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应该加强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梳理。在课前,老师应该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进行大体了解;课中要有结构的进行知识的讲解,比如对于一种化学物质的介绍首先是对它概念进行学习,然后详细介绍它在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延伸到器材的使用,这样学生就可以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课后。老师应该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课后对知识进行一个回顾。
(二)从整体出发,顾全全局
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需要把高中的化学知识进行整合,所以在低年级的时候,老师应该主要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的思想和意识,当进入高三的时候就应该从全局入手进行知识的复习和构建。在这个阶段,由老师引导学生对高中化学的整体认识,构建出知识的框架,例如化学的概念、化学的实验、化学物质属性、计算推论等等。然后进行延伸和补充,让学生对高中化学有整体的认识,对重难点进行分析,有利于在答题中提高对题目的解析能力。
(三)加强对细节的学习
学习框架确定以后,接下来是对知识的完善,从细节入手掌握化学的细小部分。对于一些基本概念的学习,可以采用贯穿整个知识点的方式来学习,也可以利用化学中的平衡等式来计算,不管是在化学中还是其他学科中,我们所学到的都是等式的两边相等。比如水的电解、电离子这些理论都可以通过一个知识点来进行阐述,这样就能够对化学系统来进行明了的学习。
而对于高中化学的实验部分,应该分两个方面来进行知识构建,首先是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器材,再然后就是化学物品。通过记忆化学实验中所需要的器材和药品,可以延伸到该药品的自身属性,以及药品通过实验以后的属性,将整个知识点进行结合,构建出层次分明的只是习题,以免知识混淆。
在对于化学元素框架构件时候,最重要的事对化学元素进行记忆,可以将有关的化学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记忆,并且对化合物的属性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对于将元素与化合物二者之间的关联进行有效的整合,让其在知识框架中更加具体和规范,条理性更清楚。
对于学习有机化学的这部分,通常是把感官加进去,也就是所说的官能团,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记忆官能团的一些主要性质,充分了解到有机化学的规律,然后将两部分知识结合起来,建立起详细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在化学的学习中,会牵扯到大量的运算,对于这部分的学习,可以通过构建物质量来作为中心,老师要引导学生对于各种单位不同量之间进行准确的转换,将化学中的各种化学概念牢靠的掌握,比如我们很熟悉的摩尔定律、溶液浓度,对他们进行区别记忆、以免对知识不熟悉发生的混记现象。
(四)将全体进行整合,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上述部分,我们对各部分的知识都建立相应的框架体系,最后的过程就是将框架进行完善,然后将其进行整合。首先将一些基本概念进行整合变为一个整体,比如对于化学物质的特点、基本概念、化学实验这些知识点就可以串联在一起。并且可以采取想象的记忆,加深印象,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时常复习,避免对知识点的遗忘。在复习过程中如果发现对知识点的记忆发生模糊现象,就应该加大学习力度反复理解,将知识点化为应对考试的利器,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对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不仅仅需要学生的努力,同时也需要老师很好的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刘强.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7,(7):88-89.
[2]王丽媛.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探讨[J].中国职工教育,2014,(6):169-169.
一、不同课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设计
1.化学概念、理论的研究性学习
设计的思路是将理论知识的研究过程化;变记忆性知识为研究性内容;让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索,讨论、归纳、形成单元知识的认知网络。
案例1、“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研究性学习设计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第二、三节的内容,是中学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在学生学习了多种重要的元素知识,并初步掌握了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既具备了充分的可能性,又是十分必要的。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两者是统一的。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不仅是化学研究从经验的、无序的状态发展为有序的、推理的里程碑,这一伟大发现更体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把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分开来讲,将门捷列夫的人物介绍作为化学史的组成部分以期待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但教学现实是这两部分内容是无法真正分开的,而且教师在讲授时过分强调知识细节,忽略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忽略了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这些弊病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真实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无法真切体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科学发现的巨大意义,当然更无法积极主动地构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真正含义。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将这两节内容进行整合,作为一个单元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首先教师提供写有多种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信息的卡片,然后提出研究的问题:“自然界中的元素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规律?”让学生找规律、排顺序。这样的问题情境真实地还原了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穿越历史的时空,用门捷列夫的视角重新经历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在活动中、实物体验中学习归类的思想,在归类的过程中体会元素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实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统一。学生对信息的认识是多样的、研究的视角是多样的、可能的答案也是多样的。而正是在丰富的、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学生体悟知识、生成知识,在亲历过程中倾注了自己的热情、困惑、烦恼、欣喜等个人情感,形成对知识的个人化理解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元素找规律、排顺序的探索过程体现了科学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培养;此内容渗透的人文精神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元素周期律鲜明地体现着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规律,蕴涵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
2.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研究性学习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主干内容。设计思路是结合物质性质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元素的发现史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发挥实验的多方面功能,在研究中掌握认识物质的基本方法。
案例2、“硫酸”研究性学习设计
硫酸是高一化学课本第六章《氧族元素 环境保护》第三节的内容。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产品,硫酸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硫酸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在工业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硫酸作为硫的最高价含氧酸,既具有酸的通性,又具有一定的特性,在整个化学学科的学习中都非常重要。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稀硫酸的酸性,对浓硫酸只进行了简单的了解,知道浓硫酸能吸水干燥气体和能使有机物脱水炭化等事实,因此,本节课把侧重点放在浓硫酸特性的研究性学习上,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本节教材的两个实验,蔗糖的炭化实验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都具有极高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同时还具有探究性,因此,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挖掘教材中的探究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探究中掌握浓硫酸的特性,成为这节课设计的主线。本节课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跟学生一起分析现象,展开讨论,并给学生足够时间和空间去体验、去探究、去思考,在感官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推理、总结,尝试自己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抓住浓硫酸的氧化性,重点探究金属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原理。而对于浓硫酸的脱水性及非金属碳与浓硫酸的反应,则巧妙地把他们揉合到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中。在课堂上辨证地处理了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自始至终尊重学生在探究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学生切实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课堂上的自主探究者,并且提供了学生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
3.有机物的研究性学习
有机化学的学习主要集中在高二第二学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因此,对有机物的研究性学习可以说已水到渠成。根据有机化学的学习内容,主要按两条线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对于典型的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主要围绕组成结构的确定、性质的理论推测及实验探究来设计。学生已能主动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亲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对知识作出个人化的理解和创见,并能对教材知识批叛性地反思、创造性地理解;而对于糖类、油脂、蛋白质、合成材料等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实际中应用极为广泛的物质的学习,则倡导学生在生活中研究,通过联系实际、观察生活、查阅资料、实验探究、阅读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以致用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案例3、“蛋白质”研究性学习设计
“蛋白质”是高二化学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作为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在实际中应用相当广泛,是学生很熟悉的有机物,而且在生物学科中也已经学习了其基本结构和性质,因此,这一节的设计思路是淡化学科本位思想,强化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再用所学化学知识指导生活,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现化学的价值。具体确定了这节课的三条研究性学习主线,一是了解生活中的蛋白质,强调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生活中的蛋白质,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前完成蛋白质的研究性学习,各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交流的主题主要有:1.蛋白质的存在及生理功能;2.蛋白质与人体健康;3.餐桌上的蛋白质;4.实际生活中对蛋白质的利用。二是通过生活、生产中蛋白质的应用发现问题并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去研究蛋白质的性质;三是通过复习生物学科有关蛋白质的形成、在人体内的变化等知识,来了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性质,强调化学与生物学科的联系。整个学习过程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都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使得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4.实验课的研究性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高中化学教材每章最少安排一个学生实验。尽管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但由于教师对学生实验的不够重视,且学生实验一般都是新课学习完毕的验证式,形式上基本都是“照方抓药”,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大为降低,实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很难保证。因此将研究性学习活动渗透到实验课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实验课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思路是改革传统的照方抓药式的学生实验模式,变验证性内容为探索性内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方案;增加一些有趣的、生活化的小实验;对实验条件、实验过程中异常现象的研究等等。
案例4、高二化学学生实验三电解质溶液研究性学习方案
{1}设计实验判断某一元酸是强酸还是弱酸?(尽量用多种方法)
{2}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3}如何证明盐类水解是吸热过程?
{4}用你收集到的花、叶、蔬菜、水果等自制3-5种酸碱指示剂并测定其变色范围。
{5}用你自制的指示剂测定生活中食品、用品的酸碱性,并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
二、研究性学习作业的设计
课外作业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落实于化学课堂教学中,还应将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堂走向生活。研究性学习强调主动探究的过程、亲身经历的体验,以及情境性问题的解决;强调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取得探究的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从高一起始年级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学习化学,并用所学化学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结合高中教材中的调查报告,家庭小实验等开放式作业,选取身边学生所熟悉和关心的化学问题如生活中有关的化学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环境保护、能源及资源的利用等)作为课外研究性课题,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课外实验等多种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最后以小论文、课题报告、实验研究方案等方式汇报与交流。交流的方式则多种多样,如演讲会、辩论会、宣传板报、成果展板等等。学生从开始的被动接受到积极主动参与,从淡然应付到充满激情,逐步形成了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其学习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化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实验两年来也发现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课堂中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实验,而由于教学课时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的讨论和探究受到一定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多个目标,研究性学习的开放度如何把握,是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
在研究性学习中部分学生主体参与性不强。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探究性都受到压制,学生的心里已经滋长了很强的惰性,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也是课题研究的一个方面。
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问题。研究性学习更重视过程,更重视应用,更重视体验,更重视全员参与。因此要改变现行的单一的通过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模式,尽快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2-0090-01
化学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成为了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高中化学各版本教材都为化学实验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力地推进了高中化学课程的改革。但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资源是开放性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化学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新课程理念,凡是有利于化学教学目标的达成,能够运用于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各类资源,都可能成为化学课程资源。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要发现上述所有利于化学实验教学的资源,完善和拓展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真正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学策略的探讨受到了较多的关注。笔者认为,教学策略固然重要,但是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才是实验教学实施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教学有预设,也必然会有动态生成,实验教学也不例外,从实验目标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再到实验操作过程,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会产生思维碰撞,形成不同的意见和对实验各个环节不同程度的理解或存疑等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实验教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往往可以使教学过程更有趣味性和创造性。
在实验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师应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并主动发现和捕捉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来的智慧火花,准确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意外生成,将其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笔者在教学《生命的基础——蛋白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一节中的“蛋白质变性”内容时,遵循课本提示,将少量的醋酸铅溶液加入到3毫升的鸡蛋白溶液中,结果凝聚现象马上出现了,对此,笔者向学生解释为:重金属离子Pb2+使蛋白质发生了变性。接下来,在列举蛋白质变性的条件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疑问:“既然一些有机化合物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那么,刚才的实验中难道不可能会是醋酸根离子CH3COO-使鸡蛋白变性的吗?”学生的这一问题完全不在笔者的预设之中,其他学生也都感到有些意外,向我投来期待的目光。对此,笔者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但旋即想到这是一个激发学生探究的契机。于是,首先肯定了这位提问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发问的精神,并趁机提出建议:同学们不妨亲自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使鸡蛋白变性的到底是重金属离子还是醋酸根离子。学生们立即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在笔者的启发指导下,他们很快设计出了实验方案:在三支试管里各加入3ml鸡蛋白溶液,再向其中分别滴入少量的Pb(NO3)2、CH3COONa和NaNO3溶液,观察实验现象;把各试管中生成的沉淀物分别放入盛有清水的试管中,观察是否溶解。通过实验对比,学生对这一问题获得了自己的结论,并形成了正确的认识。
2.开发和利用化学实验室中的条件性资源。学校化学实验室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条件性资源,是师生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和探究的主阵地,作为化学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化学实验室建设,确保实验室的各种设备和功能齐全,为常规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对实验室物品进行补充,师生自己动手制作环保型教具,用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代替化学实验中的物品,如胶囊壳做点滴板,青霉素瓶做反应容器等。这样不仅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短缺的问题,还能节省经费,丰富实验教学资源,增强学生节约和环保的意识。
笔者就曾经在演示实验过程中,用饮料瓶和易拉罐等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来替代反应容器和集气瓶,要求学生在分组实验时,也自制集气瓶或反应容器。由此,便捷地丰富了实验室的物质资源,满足了多班同时开展实验教学的需要。此外,为了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实现化学实验室使用效益最大化,化学教师一方面需要坚持开展常规实验教学,一方面还应积极倡导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化学兴趣小组成员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笔者经常鼓励兴趣小组成员走进实验室自主进行趣味实验,并放手让他们自己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记录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笔者的指导下,这个兴趣小组曾经在实验室里自主成功完成了过酸碱指示剂的制作、水果电池的制作以及米酒酿造等多个小实验,充分感受到了化学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还增强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3.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拓展性资源。新课标明确要求,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化学,将化学实验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以提高他们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校本课程的开发正是源于上述课程目标的要求。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在生活中极为丰富,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发现并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校园周边以及社区的各种资源,如化工厂、水泥厂、酒厂、化肥厂、饮料厂等及其科研人员和产品,环保部门和消防部门的仪器设备和技术资料,等等,都是潜在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可以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鲜活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访问和调查,然后再提出实验课题,让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探究。
在高二年级有机化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曾经组织学生收集学校食堂的泔水油进行燃料油的提炼实验,还让学生对市场上销售的果汁饮料进行化学检验,测定其柠檬酸和维生素C含量。一些学生受到启发,自主设计实验,测定了本地雨水的PH值,并对自来水水源和家里的食用调和油及酱油进行了成份鉴定。这样的实验教学,将学生的学习视角从教材延伸到广阔的社会,丰富了教学资源,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此外,加强与本校其他化学教师以及校际间的交流活动,分享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经验和心得,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资源共享,也是拓展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重要渠道。
4.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辅资源。学科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是大势所趋,现代信息技术因此成为了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一些特殊的实验不宜或不能在课堂上完成,比如,化学现象瞬间消失的实验、需要学生反复观察的实验、一般方法难以操作完成的实验、有有毒物质参与或者排污困难的实验,等等,化学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教学辅资源,将实验过程制作成flash课件或者视频资料,或者从网上备教资源库中搜索、下载相关的视频及课件资料,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这种方式可以轻松克服特殊实验存在的弊端,又能实现对实验过程的演示,而且还便于学生仔细、反复地观察,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就常常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实验教学的特殊资源,并加以开发和利用。比如,因为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需要较长时间,课堂无法完成演示实验的全过程,笔者就将自己在实验室完成的实验过程摄制成录像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教学效果甚至超过了当堂实验的演示;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具有危险性,笔者就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课件资料,在课堂上播放,同时,进行正确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到操作正确与错误的鲜明对比,从而使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 理科综合考试 高中化学教学 教学思考
一、理科综合考试中化学科目分析
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广东省实行“3+X”的试点工作,拉开了高考改革的序幕。从2005年开始我国各省市的高考科目都采用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2010年,广东省将原有的“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科”更改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实施了一套全新的高考方案。理科综合考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总分为300分。在理科综合考试中,强调以能力为主导,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基本技能的使用,加强对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化学科目的分数根据各省市的不同有适当的微调,但总体与物理、生物科目保持均衡。在新的理科综合考试中,对于知识的覆盖范围有所减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于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把握,同时注重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在题目分布方面,一般采取的是三科交叉分布的方法,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之间还是会遵循一定的出题顺序。题目难度的分布不均匀,需要较快地转换学科思维,答题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更要对理综考试的出题特点和难度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科思维转换能力和时间分配能力,加强训练,使成绩稳步提高。
二、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思考
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变化和改革的深入,高中化学教学应当根据考试改革的趋势,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等进行相应的更改。笔者根据近些年高中理科综合考试中化学科目的考试情况,对改进高中化学教学方法问题作思考。
(一)突出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
传统的化学教学主要注重学生对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些知识主要集中在高一的化学课程中。根据新的理综考试发展趋势,教师应当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应当突出重点。高一化学分为选修和必修两个模块,对于一周仅有的2个课时来说,时间安排非常紧张,因此要改变高一化学教学课时紧、内容多的情况,就应当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地突出重点,对于必修的内容可以进行适当扩展,但不宜过深过透。例如:在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时,只需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合物就可以了,在今后的学习中再详细了解,而无需将金属分为过渡元素区金属、碳族金属、氧族金属等类别进行讲解。
(二)整合高中化学教学模块
高中化学教学应当进行模块整合。首先,教师应当理清头绪,将必修模块中的内容串接成一个体系,在模块中突出重点。高中分文理科一般从高二开始,现在也有很多学校为了尽早突出学生的学习方向,在高一就进行了分班。教师可以根据高中化学必修中的内容总结相应的模块主题,比如化学实验、化学物质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规律、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应用等内容,可以总结为化学实验操作模块、有机化学模块、物质结构和性质模块、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化学与生活模块。这样分模块学习,有利于使学生树立构建框架的意识,能够很好地将分散的知识串连成一个个主题后,组成整体。采用这种分模块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分清重点,理清头绪。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理科综合考试中越来越注重对能力的考查,此趋势要求高中化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改变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化学学习能力主要包括收集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化学实验的能力和总结能力。在课堂上开展自主讨论,小组合作组织实验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避免学生产生学习惰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化学教学课堂死板僵化的教学方式。
(四)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化学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一个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高中化学教学是学生积累化学知识、增强实验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根据理科综合考试的要求,应当明确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目前,高考理综化学科目中越来越多地加入了实际生活中化学应用的题目。如:2013年陕西省高考理综化学部分的题目就非常贴近生活,涉及了侯氏制碱法和检验天然气管道漏气的问题,还联系了目前我国饮食健康安全的问题,以及火药的发明,等等。这些考试内容无一不涉及化学课本中的基本知识,但又紧密结合生活,考查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在日常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突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高考理综真题,在习题和课堂讲解中着重分析讲解这方面的内容。
三、结语
高考理科综合考试的不断改革要求高中化学教学要与时俱进,探究和积累新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结构安排、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有益于改进高中化学教学的方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海洋.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化学教育,2010,02.
【关键词】绿色化学;环境污染;环境治理
当今时代,化学真正成为了一门最有用的科学。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另一方面,化学化工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改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和物质基础,但同时又造成了很多的能源和环境问题。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人类对全球性环境污染的加剧、能源的匮乏和资源的减少日益关注。人们逐渐发现,仅依靠开发更有效的污染控制技术对改善环境是很有限的,而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原始污染的预防上则对消除污染更有效。“绿色化学”的出现,为人类最终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概念及核心内容
1.概念。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是一门从源头阻止污染的化学。
2.核心内容。原子经济性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这一概念最早是1991年美国Stanford大学的著名有机化学家Trost提出的,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他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应的原子经济性,认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的反应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的排放。
二、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我国古代就有“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今天,我们保护环境不仅要保护环境不受污染,而且要继承古代环境保护的思想,合理利用资源,以保证资源的永久利用。我们应该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许多国家正在广泛地宣传环境保护思想,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于1979年9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并在1983年底召开的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大会上将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白色污染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而且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塑料作为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它有良好的成膜性、绝缘性、成型性、耐酸碱、耐腐蚀,外观鲜艳,而且它具有极其低廉的价格,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迅速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然而随着塑料的大量使用,废弃塑料难于降解,严重污染了人们所居住的环境,还有的塑料会引起人类新的疾病的产生。通过对城市垃圾焚烧场的烟尘分析发现以下几种含氯有机物常同时存在,即:多氯二苯并-对二恶英(PCDD)、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氯苯和氯代酚等。这些物质都是对人体非常有害的。如今,绿色蔬菜、绿色产品、绿色科技、绿色化学,还有现在所提倡的“绿色学校”,都成为最时髦的名词。绿色话题成为人类最具共识的话题。这种绿色意识,是人类重新审视自然的表现。传统观念中把人类和自然放在对立的位置上,人类总是妄图征服自然,操纵自然,为己所用,却完全不顾及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破坏。而绿色意识把人看成是自然界中的一员,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以及人对自然的尊重。只有培养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意识”,才能实现对环境,对人类更友善的化学——绿色化学。
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都应贯穿绿色化学的思想,在生活中对其废弃物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如使用环保节能电池;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使用节能灯;不食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等。如不使用难降解的一次性饭盒,少使用与废弃塑料袋,不乱扔废旧电池等。关注重大的绿色化学研究成果。如环境友好的海洋生物防垢剂,新配方汽油,环境友好柴油等。使用具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如绿色电冰箱,无磷洗衣粉,太阳能热水器等。当然我们要鼓励大家多骑自行车,少用机动车。
三、设计“绿色新工艺”
我国在环境资源、容量方面,总量虽大但人均拥有量很小。经济生产的特点是工业技术水平整体不高,能源和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量高,乡镇企业比重还是很大,“三废”基本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四处排放,污染十分严重。以2006年甘肃徽县铅锭冶炼厂铅中毒事件为例,涉及村民2000多人,其中373人为儿童。这些儿童中,90%以上血铅超标,最高者血铅含量超标数倍,被诊断为重度铅中毒,被诊断为重度铅中毒年龄最小的孩子,只有1岁2个月。而成人中血铅超标也很普遍。依次来看,人们不仅不能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恢复”的道路,也不能走“边污染,边治理”的道路,而应该采取我国政府制定的“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方针,还要在化工工艺上采取更为绿色的、环保的工艺过程。绿色化学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而是主动的防止化学污染,从而在根本上切断污染源,所以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环境友好化学。
1.设计环保工艺。开展环境分析方法和标准化的研究,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的监测方法;开发新材料、新能源、用绿色化学工艺代替经典工艺;在制定污染物向环境排放量标准的同时与其他手段相结合,积极开展处理和利用废物的技术研究,变废为宝。三废的处理过程不应产生新的污染,这样才能实现减少或消除污染。更有实际意义的是绿色工艺的设计。如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该气化技术在高温高压下以粉煤为原料,纯氧作氧化剂生产合成气,气化炉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炉型。其工艺过程的特点是消耗低、煤种适应性广,碳转化率高,热效率高,适宜大规模放大等,是一项绿色的洁净煤利用技术。探索污染物的防治、转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的途径,积极改革旧工艺,探寻无污染或低排放的“绿色”新工艺。
2.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不会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合格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寿命,产品易于回收、利用和再生,报废后易于处理,在环境条件下容易降解。如日常生活中适用的包装材料,用后可以进行再利用,如用再生纸作购物袋,用再生塑料制造各种容积,不但可节约宝贵的资源,还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再如目前大量使用的聚苯乙烯发泡塑料快餐盒,使用后成为白色垃圾,在自然条件下,需数百年方能降解,对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加速它的自然降解,生产时可在其中加入光敏剂、化学助剂等,使其在使用后几个月内即分解成无害物质。逐步推广使用新配方汽油,减小由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以及烃类引发的臭氧和光化学烟雾等对空气的污染。新配方汽油要求限制汽油的蒸汽压、苯含量,还将逐步限制芳烃和烯烃含量,还要求在汽油中加入含氧化合物,比如甲基叔丁基醚、甲基叔戊基醚。这种新配方汽油的质量要求已推动了汽油的有关炼油技术的发展。
四、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
目前,随着绿色化学作为学科前沿方向的逐步形成,在很短的时间内,通向绿色化学的各种途径已隐约可见。这说明绿色化学是有效的,也是有益的。从科学观点认识,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思维方式的更新和发展;从环境观点认识,它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经济观点认识,它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要把现有化学和化工生产的技术路线从“先污染、后治理”改变为“从源头上根除污染”。然而,必须指出的是,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环境治理是对已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使之恢复到被污染前的面目;而绿色化学则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的生成,即所谓污染预防。因此,只有通过绿色化学的途径,从科学研究出发,发展环境友好化学、化工技术,才能解决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另一关键问题是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宣传,强化公众的环境意识。作为高等学校培养的各种层次的高素质人才,应努力学习有关知识,加强对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责任感。创造一个清洁美好的生活环境是人类的共同愿望,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绿色意识的提高,只要我们用好绿色化学技术,搞好经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王恩举.漫谈绿色化学[J].大学化学,2002,(4).
【关键词】文理兼招;文科高职生;化学学习;积极性
当前在很多高职院校中,一些化工、生命科学工程和医药工程等一直被视为理科学生天下的专业开始了文理兼招,这样对于这些进入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文科生来说就存在着一个如何提高学习化学积极性的问题。众所周知,学生在进入高中后进行文理分科,两科的教学内容侧重点有所区别,对于文科生来说,化学教学相对薄弱,对于这样的文科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化工、生命科学工程和医药工程等专业后,对学习化学产生了畏惧心理,普遍感觉力不从心,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因而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较低。那么在文理兼招的状况下,如何提高文科高职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从而让他们顺利的完成学业,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便和广大同行相交流,从而帮助这一类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一、充分准备,上好第一节化学课
在很多人的心中对化学都有着一个不正确的认识,如对浓硫酸的恐惧、那些产生刺鼻气味的气体等,而对于文科生来说在进行文理分科时不排除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对化学的这种不正确认识而拒绝理科选择了文科。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尤其是第一节课的教学,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纠正这种错误的认识,树立对化学的正确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上课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比较全面的收集资料,然后进行教学。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我们今天的工业、农业和国防等几乎各行各业更离不开化学,可以说没有化学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如,没有化学的发展,很多的疾病就会夺取人类的生命;没有化学的发展,我们今天可能还要在炎炎夏日穿着厚重的衣服;没有化学的发展,就没有今天日行千里的快速交通等,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通过充分的准备上好第一节化学课,使学生重新认识化学,正确认识化学,进而对化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和积极性。
二、结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他们要对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解,然后才会确定专业,因此可以说大部分的学生对所选择的专业还是有一定的兴趣的。同样文科生在选择化工、生命工程等专业时,对这些专业也是有一定的学习兴趣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紧密结合专业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上述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学好这些专业知识,就先要学好化学知识,从而通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来调动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其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在讲授化学反应速率时,通过结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介绍为什么不同的药品有不同的保质期以及药品在保存时为什么要避光避热;对于生命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介绍缓冲溶液时,我们先介绍血液pH=7.35~7.45 这一数据,并告知医疗实践证明: 如果pH>7.45将会出现碱中毒;如果pH
三、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现象和化学有着直接的联系,而这些现象往往也是很有意义的,对于这些现象的理论理解和解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应用这些知识参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可以极大地提高文科高职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在有机化学烷烃的教学中,给学生介绍汽油的标号是如何根据辛烷值确定的;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时,如何根据所学知识来较长时间的保存食物;在学习SO2时,了解酸雨的危害等。
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需要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相互结合,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相互配合。对于文科生来说由于在高中化学的学习相对显得薄弱,学生对进入高职后学习化学畏惧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更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如我们在开始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在上课之前,先提出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问题,比如食物为什么在较低的温度下能保存较长的时间而在高温下保存的时间却很短,在烧东西时为什么用扇子扇些风,火就烧得旺等,结合这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原因所在。这样使得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讨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然后教师提出反应速率的有关知识进行解释,从而顺利地进入到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中;又如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对化学内容进行仿真,创设情境,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明,极大地增强了化学课堂的表现力。
五、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高职教学特点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内容的教学特点是以(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71页)“必需和够用为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所学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而精选教学内容。结合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择一些对专业学习联系较强、应用较多的内容进行教学,对一些联系不是很紧密或者应用不是太多的知识可以少讲或不讲,这样将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学生对所学知识更贴近于其专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强化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自然科学的化学课来说,实验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因为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通过实验可以将理论转变为实际;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记忆牢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等。实验的作用还有很多我们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对于学生来说,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课来说更贴近于实际,所以一般来说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较强,反之我们可以通过强化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整体上提高了文科高职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顺利的完成学业,并且较快的投入到工作岗位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无机化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卷首语
(1)浅析远程开放教育中英语教师的职责 张稹
教育之论
(2)浅谈“中国红”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邓海贝 韦锦业
(4)幼儿娱教电视节目的娱教策略研究 林秀瑜
(6)农村中学教师对待英语写作态度的调查研究 范秀苗
(7)学生通家书制作系统研发构想 陈具才
(8)论强化北部湾高职土建大类专业的大学英语的实用性——北部湾视野下建筑房地产类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二 朱仲纪 唐国卿
(10)多元课程教研活动研究 郝德刚
(1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探索 黄鸿芳
(12)浅谈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叶丽萍
(13)浅谈初中美术对于学生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 陈胜
(14)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有效性的探索 钱小娟
(15)浅谈职教英语课程改革 朱婧
(16)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邓焱嵩
(17)新课程改革的反思 胡雪娟
(18)新授课课堂模式 张立秋 吕树君
(19)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方法 简健
(20)语文新课堂新在哪 王静
(2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周昭健
(22)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探究 李翠平
(22)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探究 刘仲毅
(23)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张建勇
(24)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郭建业
(25)体验新型课堂 感受语文之美 吴金玉
(26)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打造社会课精彩课堂 申蓓蓓
(27)研究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秦理想
(28)建立“能力指向、项目主导、突出育人”的通用技术过程评价 何斌
(29)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与思考 孙逊
(29)浅谈如何把握“课堂生成” 宋金云
(30)新课标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靳西强
(30)高中数学选修课程的开发体会 丰红平
(31)开发原创题,转变评价观方式 李炎冰
(32)校本作业开发的基本原则及其评估 黄永新
(33)如何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林钱明
(34)高中英语课堂模式探究——多媒体教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李艳丽
(35)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熊桂英
(36)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曾淑君
(37)英语课堂中的游戏教学 殷云霞
(38)浅谈新课程化学课掌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点做法 陈灶阳
(39)在数学中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莫春华
(40)厚爱善教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胡海燕
(41)浅谈分组合作式课堂教学方式 高会
(42)依托阅读,提高学生英语任务型写作水平 黄珺
(43)刍议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 张岩
(44)乐彼之园,爰有树檀:用智慧去寻找写作乐趣--激活学生写作状态的思考 刘莉
(45)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魏可洪
(46)高中有机化学考查中合情推理的体现和运用 杨志杰
(48)走进新课改,感悟新理念——浅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董英
(48)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升高职教育的创新性 冯莉莉
(49)转变历史课堂教学观念,开展创新教学 龚惠容
(50)浅析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 刘永红
(50)建设校园语音系统 拓展语文学习情境 张超
(51)打造高效课堂,享受愉快教育--浅谈初中语文愉快教学 刘媛媛
(52)如何构建小学英语生态课堂 黄丽华
(53)基于多种资源整合的初中英语教学 冷向芳
(54)有一种爱叫"放手"--浅谈新课程下政治学科教学中的"放手"艺术 莫冬娟
(55)初中语文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理念的应用 苏敏
(56)对素数分布趋势的创新发现 李君池
(58)活用动态资源,让美术课充满色彩 王志华
教育之法
(59)《元日》教学设计 沈华明
(60)《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徐满珍
(61)中学历史教学不妨讲点时事 邓学红
(62)一咏三叹 读中见"悟"--对王崧舟美读艺术的若干思考 贺秀丽
(63)三讲"种群"概念 申庆丰
(64)《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李香
(65)角的初步认识 苏桂萍
(66)班内开题报告、结题答辩课的设计与思考 马克书
(67)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索 刘蓉
(68)精心设计语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季菊艳
(69)浅谈一堂优质音乐课的基本特征 谢永才
(70)挖掘文本,促进习作教学 谢苏环
(71)论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原则和实施策略 黄慧芳
(72)让错误成为走上成功之路的垫脚石 吕同
(72)浅析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难点教学
ef="baidu.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锡仓
(73)浅析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几种方法 门晓娜
(74)物理教学方法的研究 张瑾
(75)借助情感共鸣,承载有效课堂 顾华
(76)历史课堂 乐在其中 沈芳
(77)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张瑜
(78)分类、归类学习《政治生活》 李志明
(79)能力立意提升有效课堂--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余启涛
(80)沟通,让高中体育教学绽放光彩 崔伟嶙
(81)轻松走进游戏生活,快乐学习科学知识 葛艳玲 王伟
(82)历史课堂中学生聆听能力的培养 住斌英
(83)数学教学如何切实有效地实施自主学习 李福平 王波
(83)从中日战前准备对比看 姚勇
(84)浅谈习作教学中的"说"与"写" 韩春燕
(85)初探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策略 顾奕
(86)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 许敦辉 李志攀
(86)学生体质健康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赵琼仙
(87)生物课堂高效教学策略 刘晓霞
(88)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探究 陈自胜
(88)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古丽巴哈提·托合特白
(89)浅谈高中音乐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于斌
(89)浅析高中英语短文改错 卢淑艳
(90)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复习新线索探究 李晓华
(91)浅谈初一数学教学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周桂芳
(92)关于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探究与分析 李意海
(94)小结论 大作用 张雪松
(95)浅谈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 张海霞
(96)卤素离子的鉴定及生物学效应 王润芳
(97)浅析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魏俊霞
(98)灵活练习,实现高效课堂 李显伦
(99)由一则故事所开展的物理探究课堂 赵静 吴先球
(100)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张廷勇
(101)加强课堂提问艺术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李彬彬
(102)浅谈对学生课堂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 盛永泽
(103)语文学习中复习方法的应用 刘丽伟
(104)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之我见 权金瑞
(104)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思考 杜洋
(105)打造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吴敏
(106)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朱孝花
(107)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
的导入法 邓赛倩
(108)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种方法 黄蔓
(109)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 赵维新
(110)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黄淑红
(110)论述初三数学教学建议 徐伦
(111)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技巧的磨炼之我见 骆玉
(112)如何激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陈芬
(113)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命题特征及技巧点拨 齐继明
(114)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培养简析 田莉
(115)初三物理复习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理华
(116)观课后的反思 王蓉生
(117)"耐久跑"教学之我见 张拉成
(118)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提升对策探讨 董艺
(119)浅谈初中学生数学课堂讨论自信心的培养 刘长号
(120)展示交流环节有效性的现状分析与策略 刘飞
(121)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黄井平 叶付勇
(121)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几点措施 阔尔高·别开
(122)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尤鹏松
(12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杨登雄
(124)高中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成先艳
(125)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引路人 滕海燕
(126)巧用“错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彭靖东
(127)学生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更好地习作 鲍巧萍
(128)试论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的有效指导 钱晓红
(129)学而思培优 李小洪
(130)谈谈小学初中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 张世璧
(131)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刘一川
(132)浅析"并轨生" 黄坚钢
(133)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赵勇刚
(134)加强中职教学质量监测,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 胥洪树
(135)中小学数学推理教学的衔接 刘金华
(136)用"问题导学模式"上课要注意的问题 薛旭峰 王改梅
(136)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鲁静华
(137)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应对 胡高平
(138)如何解决农村初中学生写作难的问题 赵精党
科技之光
(139)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赵晓辉
(140)适应变化,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改革 周栋鼎
(141)信息技术高效化课堂教学探索 孙万有
(142)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活化 丁卫
 
; (142)基于qq群的校本研训 肖慧燕
(143)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王艳鹏
(144)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李艳萍
(145)中职学校美术专业设计课程考核方法分析 赵江玲
(146)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培育特色精品课程 蒋俊祁
(147)职业学校技能训练多元化模式探索 荣喜德
(148)浅谈多媒体电教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康蕾
(149)对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韦友
(150)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用面积解决问题的探究 陈峰
(151)现代教育技术在《光合作用》一课中的应用 王数传
(152)如何在地理活动课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简强祥
(153)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探究 师小芹
发展之谈
(154)班主任的课间十分钟 罗心泉
(155)从教学实践中探寻新时期下教育的新内涵 杨福华
(156)班主任工作思考 王笑晗 齐佳璐
(156)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 樊娴
(157)“暖小窝”在线--利用网络管理班级的几点做法 唐勇
(158)小学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买合苏旦木·阿巴拜克力
(158)高校外教的聘请与管理 严敏
(159)讲究工作艺术,为小学班级管理开辟新天地 木哈拜提阿依·伊那亚提
(160)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姚长荣
(161)生命教育春风劲,学校盛开德育花 李冬梅
(162)也谈教师应具备的几点素质 谢珍
(163)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坚守” 李俊
(164)浅谈青年化学教师如何上好化学课 吴平平
(165)以生为本,做好班主任工作--浅谈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 杨成寅 张金凤
百家争鸣
(166)论舞蹈与物质载体的延伸 田蕊
(167)艾青的《秋》与海子的《秋》情思分析 孙琼
(168)满族剪纸在小学美术课中的传承 吴尚
(168)杜甫诗作中泪水意象的生成 叶霞
(169)肖像描写揭示人物的灵魂 黄文全
(170)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数学学习习惯的一点思索 鲁云武
(171)试论国际公法对弱者保护制度的完善 唐秋玲
(172)初中英语课堂"沉闷"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倪丛美
(174)当前小学词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杨玲娟
(175)课间文化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杨桂杰
(176)追求“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教学境界--“激趣·寻疑·解惑”教学侧记
孙春峰
(177)倾听灵魂之歌 何春
(177)行走在"青年教师"的道路上 钟黎莉
(178)缘与圆--记苏州美术教研室沈南强老师 陆永祥
(180)与六年级学生及家长谈课外阅读之"读透" 董苗森
(182)让小班幼儿在尝试中提高自主性 冯艳
(183)手工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与思考--感悟我的手工教学活动 黎蜀芳
(184)播种 刘国瑄
(185)浅谈幼儿阅读活动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钱婉婉
(186)浅谈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陈梅
(187)基于轻负高质初中社会课堂的学生习惯养成研究 刘杰
(188)托物言志 激励人生情怀--从短文两篇析解当今中学生励志点滴 胡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