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途径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终身教育 成人教育 困境 途径
终身教育的涵义定位
终身教育的主要对象应该是成人教育,而成人教育作为我国建国之后一种学历的补偿教育形式,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才,成人教育也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和高校不断扩大招生,普通教育的推广致使成人教育的生存压力不断扩大,特别是不能把终身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成人教育的内涵中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为成人教育应该可以代替逐渐失去的基础性教育,是基础性教育的一种充分的补充;而对于没有受到完全性教育的人来说,成人教育的角色就是一种补充;而对于在新环境中生存的人,成人教育的作用是延长了其教育的方式;对于受到了高等教育的人来说,成人教育为他们提供了终身学习的机会。所以,不论是在每一个阶段上进行学习的人,成人教育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不论是哪一个国家,这种重要性都是存在的,不论是在哪一个阶层,还是对于多数人还是少数人,成人教育也都是必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6年第教育大会上对成人教育作了进一步理论描写,认为成人教育不止是对于成人进行的教育,它是指一个非常有组织的教育的过程,包括教育的内容、水平、方法等,或者不论其办学的模式是怎样的,成人教育都应该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成人教育的过程,能够使每一个想要得到学习机会的个人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丰富其经验和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和专业资格,促进其人生发展向最新的、最均衡的方向发展。可见,终身教育视野下的成人教育的发展在注重主要的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思想和观念的改变和发展,应该把不断地实现成人的多方面的需求,不断地提高国民的素养,把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当中,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协调,同时促进成人的全面发展。
终身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境
终身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培养具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和态度,但是,由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完善,成人教育的主体价值分配量低;学历教育为主,服务功能单一;发展动力弱化,社会效益下降等问题突出,严重地影响着终身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教改制度不完善,主体价值分配量低。近几年,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但是,成人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的范围确实非常有限。有研究显示,人的一生中的知识90~95%来自于成年之后的学习过程。可见,成人教育在建构终身教育学习的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成人的主体价值在终身教育中的地位应该是处于核心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教育的总体范围中,成人教育的主体份额却在不断降低。据统计,2008年25岁以上考生所占比例仅占全部考生的33.39%,成人高考的生源从2002年至2008年已下降了27.29%。这说明成人教育已经逐渐变化成为普通高等教育学历的替补方式。高考的改革,包括取消年龄的限制、婚姻的情况和就业的形式等限制之后,普通教育已经成为成人教育提高自己的有一个主要的路径,这也使得成人教育的发展逐渐变得缓慢。
学历教育为主,服务功能单一。成人教育的对象一般都是上班族,这部分人为了职位的晋升,往往更加注重学历的作用,从而忽视在成人教学中知识的摄入量,导致了成人教育的异化现象。而终生教育强调学习者是主体,强调个人在一生中自觉学习的持续性,更加强调学习的效率,但是,教师只能缩减课程的内容,降低了课程的深度,学历教育在办学形式上分为把几个学期的课程进行集中讲授的形式,时间有限,甚至,在职的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也不能像全日制的学生一样,能够全身心的进行学习,往往因为工作或家庭的原因而旷课的现象数不胜数,成人教育成为一种形式。“电大不电、夜大不夜、函授不函”与终身学习的理念差别甚远。
发展动力弱化,社会效益下降。成人教育的发展核心就是要提高成人的素质,不仅包括文化素质,还包括心理和思想素质。而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国民整体的水平,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但是,从现实来看,许多办学的机构追求的不是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出发点,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办学形式,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忽视了社会效益的实现,从而更加弱化了成人教育的发展过程。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学历教育导致学生学习的功利性非常地强,一方面要主动积极发展自己的个性使之具有较成熟的成人个性特征,另一方面要及时瞄准社会经济发展和从业人员的现实需要。由于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服务功能单一,引起了求学者动力的扭曲,更多的求学者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历。
促进教育方式的变革,实现终身学习的新路径
针对以上提出的终身教育视野下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国必须通过相应的手段来克服问题的产生和深入,要从国家政策、政府方面、办学机构、学习环境、服务质量、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寻找实现终生学习的新途径。
加强立法,保障终身学习的权利。我国对于终身教育的法律还不健全,所以,促进终身教育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加强立法,保障成人终身学习的权利的实现。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为终身教育进行了立法,用法律条文和规定规章来制约和监督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法国在1971年制定了《继续职业教育法》,对终生教育和职业教育进行分析和阐释;美国制定的《终身学习法》和《成人教育法案》,用法律保障成人的学习权利和终身学习的保障,强调法律早终身学习中的作用;德国和韩国同样也颁布了相应的促进终身教育的法律,进一步明确了成人教育的重要性和终身教育的发展性。我国也应该跟上国际的步伐,用法律保证成人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权力。
加大投入,保障终身学习的公平。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近几年也在终身学习方面进行了加大投入的措施,对终身学习的方式和方法都进行了法律和法规的限制和保障。那么,知识经济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展,掌握发展中的世界中迅速更新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以免过时,通过受教育为每个人都享受发展和提升的机会。可见,我国也应该建立多样化、多渠道的成人教育的培养方式,加大对成人教育的投入,保障成人能够终身学习的公平性。国家通过不断地对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进行财政的支出,把大量的资金注入到两种教育的环境中去,以提高对成人教育和终生教育的财务上的支持。
构建良好的终身学习环境。建立学习型的社区,为终身教育的学生提供良好的终身学习的环境,因为有效地开展社区教育是实现人的终生学习需求的根本保证,社区正是把各种具有教育功能的社会组织、机构统一协调起来。社区的主要的功能是鼓励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为两种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的环境,实现学生可以不用花费长时间和长周期地进行学习,可以在“家门口”进行学习。同时,一个良好的终身学习的社区同样可以促进小区学习氛围的不断浓厚,社区能够实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的远景规划,这不论是对学生自身还是社区来说,都是具有长期效益的。良好的终身学习的环境对于成人来说是相对比较重要的,因为对于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学生来说,一个重要的环境不仅能够陶冶其情操,而且还有利于成人在自己的工作中产生的压力进行舒缓,在舒缓的同时也得到了知识的增加。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验室教学;课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113—01
一、初中化学教育的问题表现
初中化学教育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影响该问题的原因是多重的,首先,体现在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压制,在化学教学中还是体现着“满堂灌”的旧有教学模式,并没有很好的体现以实验室教学为主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认知,那么为什么实验室教学始终没有彻底的贯彻落实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资源极其有限,在现实课堂中,很多学校都无法满足提供足够的实验室以及实验设备的基础性要求;其次,初中化学教学受到了。现代教育制度的严重局限,化学教学以高分为目标,更多的还是体现为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方法,这是极其不可取的,虽然记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起着不可小视的基础性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我们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进一步的加深理解,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记忆而是理解,在很多时候,我们都误入歧途了,究其症结,就是单纯追求高分的一个最无聊体现,因为只要你的记忆达标,你就能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这样做是严重有碍于初中化学的基础性教学的;再次,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本身专业知识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可以说,现在的化学教学是应该立足于生活之上的,应该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实际上,我们的很多教师自身生活化的知识都是极其匮乏的,其自身的生活化学知识非常局限;最后,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因为学生毕竟是教学全过程的主动者,学生应该主动的去思考而不只是单纯的受动于老师、受动于课堂,一样,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此种学习品质的学生永远只是少数,所以,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起到一个“引路人”的作用,发挥自身的优势来最大程度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中化学教学的问题解决策略
1、课前准备阶段:生活化教学是基础
我们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生动的实例来切入课程的主题,比如,1977年11月9日,印度东南部的马德里斯海湾失火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运用这个实例来引出海水起火原因之探讨,这就和化学教学中关于水的组成密切联系起来,事情是这样的:当时,马德里斯海湾的风浪数日都没有停息,在某日,一阵突如其来的强飓风过后,海面上突然燃起大火,而海水为什么会起火呢?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定会引发学生无尽的联想,迫切找到答案的好奇心理就是兴趣的最初导向,而这一切都是一堂完美的化学课教学的开端。
2、课中教学阶段:实验室教学是保障
国内的一位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曾经说过,只有实验室才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佳场所。只要让学生亲历一个个实验过程,不管实验结果怎样,都能增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意识。而一个成功的化学实验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无限积极性,能够促使学生始终怀揣着一颗轻松的心情去接纳更深、更广的知识,更加积极的探究化学的奥秘所在,提升学生实操的动手能力,逐步学会独立自主的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在知识的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获得科学有效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不断学习决心、动力、意识和能力,在实际化学教授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补充一些恰当的实验,比如,在“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一节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的实验,另外一组做稀硫酸反应的实验,通过两个实验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铁绣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硫酸、稀硝酸的实验,能够使学生理解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以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其中的规律性认知。实验在学生理解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研学思维,教师要起到引导学生独立研学能力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创造的实操能力,在研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创造力的的问题,尽量给到学生一些实操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养成手脑并用的习惯,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虽然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类型与内容,但创业教育仍属新生事物,还没有更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探索。难能可贵的是,近年来,无锡立信中专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了“创业教育—创业实务—创业实践”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建立了“实体创业与网络创业相结合、实战创业与模拟创业相结合、自主创业与战略合作创业相结合、打造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创业实践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和就业创业质量的提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深刻认识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培养一批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学生,是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的关键环节。创业教育的着眼点,是为了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消除教育脱离时代、社会、生活的弊端。无锡立信主动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把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综合职业素质作为人才规格的重要指标,将创业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适时对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模式、体制、组织、措施与方式等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创新。他们建立的创业教育基地,从资金、场地、设备、设施等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扶持和优惠,其创业教育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也构建了实践环节,形成了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他们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
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创业教育落脚点是实践性,除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以外,还要使之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多方面的应变能力,从而成为未来社会的强者和创造者。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与真正的市场化企业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受创业环境与条件、创业资金与设施等外在因素和学生心智、竞争意识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学生创业实际上还只是一种试创业或是创业实践活动。正因为如此,学校应给予创业者更多的指导与扶持,充分利用一切优质资源为更多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服务,让学生在成败得失中提前体悟创业的甘苦,让学生在创业教育活动中提升创业基本素质,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做好开创事业的思想与心理准备,随时迎接未来事业的挑战。
【关键词】思政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有机结合;新途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1.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
(1)他们的智力发展达到了高峰,但缺乏思辨能力。
(2)他们追求理想,但动机功利化。
(3)他们的自我设计愿望强烈,但自我评价片面。
(4)他们情感丰富而强烈,但带有较大的波动性。
(5)他们要求独立,但又存在依赖心理。
2.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大学时期是人生最活跃和最丰富多彩的时期,但也是大学生的心理匮乏的阶段。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现实社会生活中各N问题和矛盾冲突的交织,使思想异常活跃,感情丰富的大学容易产生许多心理障碍,因而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并不是很乐观。下面,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做深入探讨。
(1)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
(2)人际关系困扰
(3) 恋爱心理困惑
(4)就业心理困惑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引发大学生思想动荡和心理动荡的的因素越来越多。由于大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处于一个成长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对各种事物还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当理想和现实发生错位产生落差时,便会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这些都需要我们从新的方位和角度去分析、研究和思考,开拓创新,不断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总结加强改进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有效对策和方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误区
1.高校思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征和现状缺乏足够的了解,教育没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由此出现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育人”工作的“贫血”现象。心理素质教育不只是对心理疾病的防治,更重要的是对正常人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起积极的作用。
2.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者高校常以说教式的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点。老师讲、学生听,期末考、考完丢,几乎成了惯例 , 思想政治教育忽略了从人的心理角度入手,进行入心入脑的教育。
3.把心理问题当成思想政治问题。大学生处在心理成熟、人格成熟的关键时期,很多问题不是思想问题、道德问题,而是认知问题、心理问题,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上 ,同时应该多从人的发展和人性的角度来开展教育,如果将心理困惑、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 , 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会出现负面效应。
4.教育内容滞后、方法简单,缺乏科学性。一是教育内容的片面性,学校只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忽视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学生活动中,涉及到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少得可怜,更没有心理健康的标准,以至于一旦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后果就较为严重了。二是思想政治工作上的“空对空”。受市场经济和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部分领导干部和教师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5.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匮乏,经费欠缺。经费保证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能否真正落实的关健,高校应对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有单独的经费预算,专款专用。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即吸纳心理教育、心理咨询、精神卫生医学等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发挥任课教师的工作优势,结合专业知识开展相关教育。高校应高度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并在评优、职称评定方面给予一定的制度保障。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新途径
为了把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高校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到“三个保证”,即领导保证、经费保证、队伍保证。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与组织机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团各部门和各方面工作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
1.准确把握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关系
通过准确地把握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关系,做到二者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对自我、对客观世界有正确的认识、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能正确地评价他人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到心理与行为的和谐统一等方面,它侧重于对人的潜意识心理活动的研究,有助于从大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的全过程施加作用,引导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使教育内容更具科学性。
2.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
开展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针对性不强,“一刀切、一勺烩、一锅煮”的问题,就是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大学生个性心理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第一、同一年级,要根据学生不同性别、不同来源,分类把握他们的思想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进行归纳、整理,采取积极、主动的办法和措施,克服可能出现的情况。第二、要针对不同年级,把握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
3.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学生的心理、思想教育贯穿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一是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指导并实施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开展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工作,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为政治思想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情况档案。许多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 很多是在中学或更早时期就存在的。因此,在新生入学之际,可以进行必要的心理状况普查。学校可利用各种量表,通过测量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登记备案,并主动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和咨询 ,帮助他们尽早走出心理困境。三是重视做好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思政工作者要特别重视做好经济困难、学业困扰、家庭变故等有心理困惑的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树立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的精神,有效地将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
4.在教育内容和目标上的有机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但是作为学生,他们遇到问题不仅有思想方面、品德方面、行为习惯及法律观念方面的问题而且还伴有心理方面的问题,而且大学生所碰到的各种现实矛盾与问题,许多是思想问题和心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W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遵循大学思想认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从心理的角度入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既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顺利成长,同时也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并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5.在教育策略和方法手段上的有机结合
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恰当地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共享资源、互补互益、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发挥“1+1>2”的整体效应,将有力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更高的台阶迈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方法和手段上既有交叉又有不同,我们要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多采用和借鉴心理健康教育中真诚、接纳、倾听、尊重、同感等理念,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在教育引导学生中感受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方式,这样才能更会面地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和能力特点,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使育人理念成功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付诸行动,产生良好的行为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改进过去坐等学生上门、个别、保密进行的方法,要主动、公开、广泛地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重视心理问题,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6.在教育队伍上的有机结合
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支队伍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配合与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好育人任务。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两支队伍在人员构成上有很大比例的重合与交叉,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专职政工干部、德育专业教师等来完成。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尚不稳定,其人员构成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占很大比例,再加上心理学专业教师、医务人员等组成,很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并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要达到二者结合,教育者除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把实的专业知识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具备明确的自我意识、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流畅的语言、强烈的责任心、真挚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等。这就要求让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等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以身作责,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区别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问题与心理障碍问题,并提供力所能及的针对性的帮助。
7.利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构建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网络教育平台。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学生在网络上可以毫无顾虑地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况,教育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准确地对受访者进行指导,相互交流沟通并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
8.实现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的结合
依据在校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吸纳到“两课”教学中,也可以开设心理咨询选修课,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实现两者的结合。
四、结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在逐渐得到重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正在探索着前进。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新情况,各种各样的不适应,他们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面对这种情况,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解决实际问题。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好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之不足,给学生以正确的心理疏导,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更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选题背景的分析,阐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从理论及实际工作中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状分析,具体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和区别,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机制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与紧迫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对策等几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分析及探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结合起来,以达到一个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贫困生;教育工作;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20日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贫困生的比例也在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客观分析贫困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积极探索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问题的途径,对加强高校贫困生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高校贫困生的问题表现
1、人际关系问题。家庭情况不好的贫困生,常常会省吃俭用,有时还会和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作比较,从内心深处感觉到自卑,甚至文/吴爽
(大连财经学院辽宁・大连)觉得处处不如他人。由于内心的自卑感和强烈的自尊心的影响,在面对生活经济差距面前,使他们在内心产生不平衡感和嫉妒心。因此,在与同学相处时会习惯性地自己独行,不与同学接触,时间久了就会不愿与人交往,朋友圈也在不断缩小,形成性格和内心的自闭。
2、生活心态问题。家庭情况较差的贫困生,从内心觉得自己较他人,低人一等,有强烈的自卑感。贫困生对于自己的家庭情况持有不想让同学知道的心理,面对学校的助学金想得又怕其他人知道,所以不愿意提出申请。这种自卑心态不仅会影响他的生活和学习,还会产生不良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疾病。同时,对于不敢面对自己的家庭情况的贫困生,不仅不能帮助自己解决经济负担,还会不能让学校真实地了解自己情况。还有一部分同学,把自己家庭困难当作必须要获得困难补助的理由,但是平日生活不节俭,而且觉得勤工助学是件很丢人的事情,不愿吃苦,会产生消极的仅仅依赖助学金的贫困生心理。还有些贫困生,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受到社会各种诱惑的影响,存在攀比的心理,使一部分贫困生出现了信仰失落、人格扭曲、价值坐标偏离、行为选择失调等不良生活心态。
3、学业问题。很多贫困生刚刚离开拼学习的高中时代,进入大学生活,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从凭借学习优势到综合环境,受到贫富差距的自尊心影响,会继续发展自己的学习优势,努力学学课程以及英语四六级等,人际交往等形成他们的问题。在重大的学习压力之下,发现大学时代的学习与高中时代不同,不是仅学好就能有好成绩。在不断努力又不断挫败中,形成失望与绝望的念头。
二、完善高校贫困生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1、建立全面的贫困生信息数据库。关于贫困生的工作,需要及时全面地统计贫困生信息,制作一个贫困生信息数据库,每年根据学生的变化,及时更新数据库。把握贫困生的一手信息,如实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可以具体到家庭收入、家庭人口以及是否单亲家庭等信息。这不仅为贫困生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数据,也为贫困生的选拔、评优、申请助学金等提供了方便。
2、加强贫困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在贫困生工作中,最容易忽视又最不能忽视的就是贫困生的心理辅导。首先,要强化贫困生心理咨询与服务工作,教育引导贫困生正确处理成才与贫困的关系,鼓励他们将生活的磨炼视为人生的一笔财富,以积极的心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发奋学习,立志成才。可以建立咨询中心、心理辅导委员会等组织,及时为贫困生解决压力和心理问题。其次,作为一线工作者的辅导员应积极主动地同贫困生交流,经常关心其生活及家庭情况。可以通过“心理换位”、“角色换位”等方法开展谈心、贫困生等座谈会,以情感的力量去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再次,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使贫困生感受到社会、学校、班级同学的温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主动地利用社会支持意识和行为习惯,最大限度地消除经济困难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而完善自己的性格和人格。
3、多加关注贫困生的人文关怀。对于贫困生群体,需要特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一方面可以经常召开贫困学生座谈会。通过座谈会,及时处理贫困生反映的问题,感受到校领导和老师的关心,让贫困生在关爱中成长,也拉近与贫困生的内心距离;另一方面可以在节假日时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关心。对于离家远的贫困生,有些节假日回不去家,可以安排这些学生聚集在一起,集体过节日,充分体现学校对广大贫困学生的一份深情厚谊和贴心关怀。通过行动和关爱,真正成为贫困生的贴心人,从实处解决贫困生的问题与困难,从内心感受学校给予他们的温暖与关怀。
4、搭建贫困生就业创业平台。对于贫困生来说,与给予经济上的扶持相比,帮助贫困生解决就业问题是更好的途径。首先,可以为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工作,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这样,贫困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劳动报酬,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获得经济报酬。其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规划创业项目,为贫困生提供创业机会。在与企业项目合作时,组建贫困生进行就业指导,以提高贫困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从松.大学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2.
关键词:新课改;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化,使得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并被人民推崇。在此,高校音乐在教育管理方面也在积极地做出改进,试图得到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的模式。经过努力,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成绩,学校中不同的管理阶层在高校学生的管理模式上基本达成了共识,坚持以人为本人。不仅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还要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过,因为全国高校扩招使得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应该全力找出解决的办法。让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在管理上更加的科学与规范。
一、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含义
音乐教育管理的意义在于让音乐教育得到长久的、越来越好的发展,音乐教育管理不是一种硬性的规定,而是综合了人性化、科学化的一种制度,教育工作者利用这种管理制度可以应对目前音乐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又因为音乐教育的特殊性质,使音乐教育管理创新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创新途径
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更好的应对教育工作,使教师热情的授课、使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学习的潜能。而不同高校的音乐专业情况不同,所以没有一个统一的音乐教育管理模式,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根据自己所在院校的是实际情况来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创新:
(一)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能够为国家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随着高等教育在我国的普及,使其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管理制度,并且成为了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主要方向。其实,管理的制度化就是高校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规为基础,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此外,还要将原有的管理上的制度作出修改,使其更能符合高校的发展。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本着精干、高效的管理原则,在建立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还应结合教育管理所具备的特点,对其中所涵盖的多个管理制度作出科学的安排。此外,为让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制度得到全面的落实,还应该说明高校的部门在其中应尽的职责,使高校教育管理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二)对于考核与评估的质量做严格的掌控,深化绩效的管理
高校音乐管理不应该只看重管理的过程而轻视了管理的结果以及管理的成效,一旦这样,就使得管理制度徒有其表。而严谨的教学考核以及教学评估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使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所以,在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中,高校就应该重视教学考核以及教学质量评估,使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做到名副其实。进一步来说,首先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就应该具备一系列完善的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其次再拟定贴合实际的评估指标,其中包括了学生评估、教师评估以及一系列的教学评估与考核。使用正确的办法实现最准确的评估,让高校音乐教育管理者能够及时的意识到教学管理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弊端。此外,高校最好针对评估以及考核的结果实行奖励或者惩罚,对表现优秀的管理者进行嘉奖,对渎职者视情况进行惩罚,这样一来在管理者之间就存在了竞争,管理者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定期的让管理者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使其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音乐教育以及音乐教育管理所肩负的责任。将音乐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与考评体制间进行有机的结合,让音乐教育管理者得到最客观的评价,并促进音乐教育管理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把音乐教育体制中的激励机制同人文关怀进行有机的融合
激励机制是对一个人在工作上的认同的一种表达的方式,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激励机制占据了及其重要的位置。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工作不同于其他,教师的自我价值需要得到大众的认同,而这种认同感则是由激励机制来实现。因此,高校应该重视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来带动音乐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高校管理阶层应该了解教师的心理诉求,根据教师的心理活动指定一套较为完善的激励制度,可以用职称、职位甚至是金钱达到激励的目的。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人力资源的管理当中,人文关怀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激励制度中最好适当的结合人文关怀。最后,高校应该尽可能的为高校音乐教育管理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其能够从各个方面感受到高校对其的关怀与重视。
(四)重视思想上的管理,找到有效地管理措施
教育管理的中心是学生。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高校教育的重点已经从教授知识转变成了思想教育。所以,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一套完善的思想工作体制。以学生的角度去展开思想教育工作,逐渐的让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对社会以及文化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还有,可以以大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为中心,开展一些评比的项目,旨在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改变不好的行为习惯及激励学生不断向上。同时,高校音乐教育管理者还应该从实践中总结音乐教育管理的窍门,并不断向其他的教育部门学习借b,做到高校音乐教育与社会完美的融合。
三、结语
现如今,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音乐的性质体现了其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创新是教育进步的一种表现,其代表了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发展的重视。因此,高校应该不断的对其进行研究使学生的需求与教学效果同时得到满足,完善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制度以及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静宇.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9).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实践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126-01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分支,2010年我国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特殊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任务之一。特殊教育的对象特征以及需要特别设计的教学决定了特殊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对特殊教育教师也有更高的素质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提高特殊教育的关键要素之一是需要数量充足、相对稳定、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
1.特殊教育教师现状探讨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可以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进行解释,从个体角度看,教师专业化发展被定义为:“通过系统的努力来改变教师的专业实践、信念以及对学校和学生的理解”,它“强调教师个体知识、技能的获得以及教师生命质量的成长”。从群体的角度看,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这个职业群体符合专业标准的程度,即职业专业化过程。在教师的个体和群体专业化发展中,教师的培养体系以及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2.特殊教育教师实践能力创新分析
2.1丰富课堂,让实践成为活跃因素
在普通的教学中提倡实践活动,如,师生讨论、情景设置、娱乐形式的授课等。“这些活动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度。特殊教育也是一样,也要用课堂的活跃度来实现课堂效率。一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设备。特殊教育的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障碍,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更具有单纯性,所以通过光、声等效果更能对其产生强烈的震撼影响。比如对智障儿童的教学,在辅导学生认识动植物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将很多相关信息呈现给学生,这要比教师单一通过讲述和人工图片快捷、形象得多,而且信息量大、汇总性强。最主要的是,以图文结合、图像和音乐的配合这种形式,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二是要让学生亲自动手,部分特教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比较差,有的知识内容要通过很多次客观记忆来实现教学目标。比如乘坐公交车,“普通学生只需要口述就能让学生学会乘坐公交车”,但对智障学生却达不到目标。这时,教师就要让学生亲身实践,比如用教室过道模拟公交车厢,教师扮演乘务员,学生通过多次尝试,就能掌握乘坐公交车的要领,达到教学目标。三是强化师生交流。特教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更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全身心投入,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一方面通过生动的语言,包括用标准的哑语动作来表达授课内容,其中在表达时要时刻耐心,用重复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另外,要用更夸张的语言动作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功能开发。另一方面,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很多学生十分敏感,又有很多学生心智不全、性格偏执,教师必须要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科学的心理辅导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入课堂的教学正轨。
2.2强化师德建设
首先,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要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教育的培训。其次,建立师德师风建设考核、奖惩机制。各级各类特殊教育主管部门、特殊教育學校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考核教师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在年度考核和评优、评聘职称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于违反师德标准的教师要严肃处理。第三,真正建立健全师德师风保障机制。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充分尊重、关爱特殊教育教师,建立健全师德师风保障机制。保障特殊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将师德师风建设与分配、聘用、福利等个人利益挂钩。使教师真正感受到从事特殊教育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第四,加大师德师风宣传力度,创造有利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环境。教育主管部门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宣传优秀教师,尤其是在师德师风方面值得学习的表率人物,让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给教师以信心感和主人翁意识。
2.3进行研修培训
每学年由主持人组织全体成员、学员,以参与式为主要方式、以课堂教学实例为主要载体,开展不少于1次的集中研修。通过培训研修,开阔教师视野,加速特教理念更新,明悉教育教学重点。在具体工作中,主持人通过组织全体人员研修、组长研修、分组研修、小组内研修,并选送人员参与国家、省、市、区级特殊教育研修培训等活动,完成“专题集中研修”各项工作任务,达到规定要求。
3.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特殊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殊教育教师质量的保障。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质量提升的重要载体,希望有更多学者了解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关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提高特殊教育水平。
作者:宋满云
[ 参 考 文 献 ]
[1]葛生卓.关于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及实践方式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6,13:130.
1法律意识淡薄的危害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对法的制定实施是非常重要的。近几年来,大学生犯罪率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从清华大学刘海洋泼熊事件到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事件,从伤动物到杀人,说明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硫酸泼熊是违法的,说明法律知识的缺失;另一个就因为一次打牌吵架,因为不满而痛苦,杀害了同寝室的四名同学,无知、荒谬、残忍、悲哀!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法律知识,对现行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法律意识淡薄,导致高校学生违法乱纪,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1.1危害自己
由于大学生法律知识欠缺,一方面因为不懂法,违反法律法规,有着大好前程的大学生锒铛入狱甚至被判处死刑,害人害己;另一方面,因为不懂法,不能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譬如:有些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打工,结果工期到了拿不到工资;有些学生对最基本的试用期都不清楚,毕业后找工作,合同也不签,有的签了合同也不规范,合同期两年,试用期6个月。这就违背《劳动法》规定不超过60日的规定。究其原因就是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基本法律常识不了解。
1.2危害家庭
大多数的中国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带着父母的期盼、带着自己未来的梦想去上大学,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和谐的纽带。孩子犯罪,会毁灭一个家庭甚至更多的家庭,酿成家庭悲剧。马加爵事件造成四个家庭的悲剧,给他们的亲人造成永远的伤害,从而给社会造成不安定的因素。
1.3危害国家社会
大学生犯罪率的不断攀升,且大学生犯罪属高智商犯罪,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质疑我们的教育到底为哪般。因为大家都知道,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担负国家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培养大学生目的是为了建设小康社会、强盛中国。而少数大学生却是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高科技犯罪活动,比如:卢某系北京某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2000年6月,卢某从网上下载了“黑客”软件,破译并盗取了北京创原世纪公司的上网账号及密码。卢某不仅自己使用该公司的上网账号及密码,还得意地告诉同学:“这个账号是黑来的,不要钱就可以上。”2000年10-11月间,卢某在网上消息,以每100元使用三个月的形式,将该公司的账号及密码在网上销售,从中获利4000多元。卢某行为获利4000多元,给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万元。当卢某因涉嫌盗窃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时,他自己辩解并没有偷东西。在忏悔时卢某痛哭流涕地说:“要是知道是犯罪,也不会向同学、好友宣传此账户,更不会去叫卖了,以致对该公司造成重大损失。”[2]
从上面的事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法律知识缺失,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违法的,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令人痛心。所以,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教育迫在眉睫。转贴于
2加强法律教育对策
2.1学校重视
首先,思想上重视。法律教育不仅是政治教师的事情,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其次,课时上满足法律理论教学。再次,实践教学。比如:宣传策划法制专栏、请法律专家开讲座、《今日说法》、《法治在线》讲课等措施,加强学生对法律理解的直观性。
2.2教师素质的提升
作为法律基础课的老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其次,建立对法律教师长期的培训体制。社会在进步,知识也是日新月异,教师如果不进行定期培训,知识就会短路。所以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以适应时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再次,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对新公布的法律法规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及时地传授给学生。
2.3教材改革
法律基础知识教材进行不断的改进,从开设“法律基础”改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治社会应该加大法律教育、教材的改革,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减弱对法律知识的教育,原来的一本书现在改成主要两章内容,即:“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和“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课时各高校不同,从4课时到14课时不等,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把教材的法律知识讲授给学生,就只能是个大概,教师讲大概学生就更糊涂了。笔者以为“,法律基础”课应独立开设,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法律知识,降低学生因无知而犯罪的几率。
2.4改善教学环节
首先,丰富课堂内容。不照本宣科,注入新的内容,加大信息量,补充内容应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具有针对性。其次,案例教学。课堂教学,案例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要以案例说明法理,使学生对法律产生兴趣。再次,互动教学。课堂引入讨论机制,让学生课后查找案例,师生分析、讨论相关的案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主动性,增强法律意识。
[关键词]高素质;新闻队伍培养;现代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5 — 0156 — 02
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是采用高科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有效的方式对全国各地的各个单位的新闻工作者进行再一次的教育,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教育场地的问题,还节约了为教育者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开支费用,对于在岗的新闻工作者也可以进行教育培训,而不会因其在岗就不能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且最后证明这种方式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全新、科技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想要有效培养出高素质的新闻队伍,对现代远程教育进行改革创新显得至关重要,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能够满足科技发展的要求。
一、现代远程教育在新闻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一)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高素质新闻队伍
新闻工作不同于其它的工作,它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中一种极为特殊的工作,作为新闻工作者,需要掌握极高的政治理论,并且自身的综合素质要较强,可以站在一定的角度来观察大千世界事物的特征本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然后客观真实的反应社会上的种种变化,准确向人们报道社会的发展方向。新闻工作者除了做到上述这些内容之外,还应该不断创作出“思想深远、艺术高超、制作高明,富有想象力、吸引力,能够对人们产生影响,并且能使人们印象深刻的作品。”与此同时,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新闻事业富有中国的特色,且是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新闻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责任,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都需要新闻工作者来提供精神以及智力上的全力支持,并要努力培育出
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有思想、有素质、有文化的公民义务。
如果新闻工作者的各方面都比较出众,则其新闻作品也一定与众不同,只有出色的人才才能够创作出出色的作品,所以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这也是我们的职责与义务。近几年来,多数的新闻工作者都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身正气,批判丑恶行为,向人们贯彻积极思想,发扬时代的精神,顺利的完成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宣传任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一些编辑记者不重视学习,所以理论基础较低,并且政策水平也达不到相关的要求,这样就导致舆论的宣传工作不能够顺利进行,影响了整个的新闻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我国的新闻事业也发展迅速,新闻队伍也在不断的扩大,正是这些方面发展为我国的新闻事业增添了许多新生力量,但是在这种情形下,增添的新闻成员中有一部分来自大中专院校,来自这些学校的新闻工作者,当有较为突然的新闻事件袭来时或者要采访的任务时效性极强时,就不能够正确及时的做出反应,这样在没有准备的条件下作出的报道就显得绝对、片面,毫无吸引人的地方。例如:在近几年诞生的一些电视台以及广播电台,大多都来自社会中的各个行业,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深,并且缺乏这方面工作的经验,即使有很强的自信但是还是不能顺利的完成任务;即使一心想要学习,但是由于每天都有许多的事项需要应付,也不能够进行有效学习。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在新闻的队伍中还存在着一部分人,只看重眼前的事业,因此几乎全部时间都在忙于日常的繁重工作而没有精力与时间进行再“充电”,所以针对这些情况,有效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明确知识的结构,在满足当前社会要求的情况下来进行宣传工作,这是电视台以及广播电台的首要任务,也是每个从业者的个人需要。
(二)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宣传水平
将节目的品味进行提高,创作出知名的品牌节目,这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也是满足社会需求,占有自己的位置而屹立不倒的必然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讲,现代远程教育同样重要。当前,社会在不断发展,大量的新事物与设备技术涌现出来,在创作精品栏目的过程中,需要有新技术与新经验作为创建依据。现代远程教育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具有国际性与先进性的发展空间。例如:《广播新闻业务》曾经讲到“录音新闻与现场报道”的时候,就以知名记者刘振敏曾经创作的两篇报道为例来进行对比的讲解,这样大家就可以在其中学到许多知识,例如怎样有效采写录音等一些经验技巧。
(三)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
社会在快速进步,经济在迅猛发展,人们对事物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欣赏作品的要求也非常高,只有作品没有任何瑕疵才有可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如今在我国有诸多的新闻媒体,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的数量非常多,达到了几千家,这样每天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节目出现在你的眼前,可是真正可以被观众认可与好评的作品有限。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值得我们反省,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认真地研究与探讨,创作出能够满足观众认知心理的作品,找到能够被大众认同的报道措施。针对这些情况,现代远程教育也进行不断创新与完善,创建出了《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课程,具体的说明了新闻评论体裁的自身特点、基本内容以及评论的题目选择、论文立意以及写作与制作等相关的问题,这样就让大家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解决了心中的诸多难题。
综合以上所述内容发现,想要将党与人们交托的舆论工作顺利完成,做好跨世纪挑战的挑战准备,就一定要跟紧当前社会发展的脚步,加强新闻队伍的建设,培养出一支能力强、水平高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闻队伍。现代远程教育就是一种新型有效的途径。
二、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对于现代远程教育而言,其主要以三种形式来进行相应的教学。第一,利用电视来进行教学;第二,通过教材自学;第三,通过教师辅导教学,然后进行考试。最后经证明,以这种教学形式来进行相应的教学具有非常多的优点,首先能够完整的学习到新闻的理论与工作者的工作义务等相关的知识;其次采用行政的手段来认真监督大家的学习,提高了大家的学习水平,最终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然后是不会被周围的环境、场地的选择以及工作的时间所影响;最后是研究出相应的办法来给大家施加适当的压力,这种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考试。除此之外,对于教材也有一定的要求,其内容的编写应该符合科学的特点,并且较为生动,贴近生活,将复杂的内容能够简单化的呈现给大家,进而在学习起来通俗易懂。例如:在学习《新闻理论》这本书时,体会到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叙述了全面的新闻理论方面的知识、新闻概念、新闻价值、价值判定、新闻真实以及新闻失真的表现、出现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等,也使大家明确新闻事业具有的党性原则与新闻工作者的自身应该遵守的先关准则等,这样大家无论应用上述的那种途径来进行学习都会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义务,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
大家也可以在其它的教材中学到更多的关于新闻工作的知识,如怎样来找到新闻的线索、怎样来有效的进行采访、在采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哪些事项、如何选择新闻的写作素材以及怎样设计导语与结尾才会提高新闻的看点等诸多的内容,除了应该学习以上的内容之外,新闻工作者还应该知道如何来有效处理录音新闻,如何做好现场报道以及如何选择题材进行系列报道等。
全面的教材,活跃的教学方式以及严格的考试制度,这些都使得远程教育的效果更加显著。
三、应用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议
现代远程教育是近几年的新兴事物,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虽然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与完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组织领导
所有事情的最终成功与否,与领导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上级非常重视,则教师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闻队伍的培养过程中,上级领导非常重视,当成了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加以关注,最终将培训计划、以及培训的教材教程都落实到了实处,并且在以后的培养过程中,会更加的加以重视,最终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建立完善的运营机制来实行现代远程教育
为了使这种教学方式获得显著的效果,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新闻队伍,创建一套完整健全的、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机制,最终有效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顺利实施。1、创建合理的工作责任机制,将具体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地拓展工作人员的创造性思维;2、创建完善的策划机制。上级领导应该将有关的人员聚集在一起,最终成立了策划小组,不断地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体采取的对策,最终使这项教学与培训活动富有指导性;3、创建质量管理机制,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来具体实行相关的培训制度,保证培训工作可以顺利进行;4、创建奖惩激励制度,对在培训过程中表现出色的成员给予适当的奖励,而那些责任心与自我意识不强的工作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处罚,最终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完成。
(三)创建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来进行现代远程教育
在对新闻工作者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想保证远程教育有效,就一定要创建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规范新闻工作者的培训行为,发挥新闻单位人事教育处的作用来有效提高教学、培训的效果。
(四)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过程中,避免形式主义
对于现代远程教育而言,其具有分散的特点,每个学生既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学习还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样就不能够保证有充沛的精力与时间,所以管理人员应该采取有利的措施来改变学生应付学习与考试的这种现状,并且新闻工作的单位也应该选出具体的时间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时间,最终在时间上有效保证了学习的效果,培养出了高素质的新闻队伍。
总结:
综上所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这一全新手段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新闻队伍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不仅适应了当前的社会形势,更满足了时展的众多需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在明确政治理论与工作性质的前提下,站在时代的高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这一有效途径,做好自己的宣传工作,向人们贯彻积极的思想,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最终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 考 文 献〕
〔1〕郑艳丽.建设高素质新闻队伍 自觉维护新闻真实性〔J〕.新闻传播,2012,(15).
〔2〕罗勇霖.海丰县广播电视台.坚持新闻观 打造高素质新闻队伍〔N〕.汕尾日报,2009,(13).
〔3〕陈鹏.从英国开放大学经验看我国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C〕.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2006.
〔4〕熊艺.中国远程教育系统管理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
〔5〕赵文娟.试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J〕.滁州师专学报,2000,(15).
〔6〕.对新闻观的新贡献——学习同志关于新闻队伍建设的论述〔J〕.采写编,2001,(15).
〔7〕周庆华.关于现代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再思考〔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综合版,2003,(30).
〔8〕 余歙峰.浅析现代远程教育实施人文素质培养的阻因和必要性〔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