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

第1篇: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可是,“我们平时的教学是不是教学生如何思维了呢?” 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谈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直接动力,是发展智力的活跃因素,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学生有了内在兴趣,可以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我们的数学教育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使学生越学越感到难学,失去了信心。

其实,数学丰富的内容、巧妙的方法及其美的表现,无不蕴含着引人入胜的兴趣因素。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形象、生动的教学每一节课,有意创设动人的教学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激起兴趣,使学生想学数学、要学数学、爱学数学。

二、求知明理,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地示明学思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善于思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1.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直觉”一直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著名数学家克莱因因为经常使用这种方法猜出某些十分困难问题的答案,因而被称为“伟大的直觉天才”。正因为如此,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理的、有根据的思维。逻辑思维还是以概念为材料,以语言为载体,以抽象为特征,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推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准确精炼的数学语言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人的思维必须以语言为依据,逻辑思维越深入细致,其语言表达的思想越清楚明白。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说解题思路,在式题计算中引导学生说算理和算法,在多边形面积教学中让学生讲清推导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思维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思维形式,在思维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的有关素材,进行深加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中,有这样一题:一个长21米,宽16米的草坪,中间铺了一条宽是1米的长方形石子路,这个草坪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当学生解答后,具体的方法有:21×16-1×16和(21-1)×16这两种。

这时,我问学生:“你的石子路是怎么铺的?”“还有不同的铺法吗?”学生马上动手画起来,这样学生马上被带进了一个独立建构解题思路的创造性境界中。

其次,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

三、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习惯的培养。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律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要做到言必有据。

在复习时要精选一些有代表性、巩固性和灵活性的习题,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法,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还可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措施。

第2篇: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培养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形成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在教学时,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第3篇: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培养 数学思维能力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56-02

前言

在我国传统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培养方式主要是,使学生从大量练习中获得学习经验,利用这些学习经验向其他数学知识中的迁移完成后续学习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培养方式的应用常常会产生一些问题,这种问题主要是由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发的。

一、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作用

从整体角度来讲,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升学生的高中数学学习质量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良好培养,他们会将这种数学思维能力应用在实际的学习和问题解答过程中。与其他学生相比,具有良好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生更容易从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他们的学习质量也相对较高[1]。

(二)使得学生更加符合现实社会的需求

社会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思维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之下,具有良好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生更容易解决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的实现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一)联系生活中客观对象培养法

这种培养方法是从高中数学的特点出发的。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知识的抽象性特点更加明显。为了保证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将联系生活中客观对象培养方法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生活中客观对象的应用具有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作用。在由客观对象向实际数学知识的引导过渡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2]。

(二)表象培养法

对于高中数学而言,教师对直观教学的强化具有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作用。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表象培养法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这里以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空间异面直线知识为例。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充足的硬纸片。当讲解完空间直线的异面、相交以及平行三种位置关系之后,可以让学生将硬纸片材料折出异面、相交以及平行的位置关系。当学生利用硬纸片得到空间异面直线之后,可以让学生用手沿着这两条直线摸一圈,使得学生对空间异面直线有充分的理解。

(三)兴趣激发培养法

高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复杂性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对此,注重学生高中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之后,更容易主动进行主动探索和学习[3]。

(四)解题思路培养法

在解答数学题目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变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需要通过角度的变化,将数学问题中的本质属性暴露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快速发现数学知识中的实际结构规律。由于这种教学方法是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数学问题或数学知识进行考虑,因此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会发生提升,其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会得到有效拓展。第二,数学问题解题思路探索法。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的过程中,解题思路是影响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的主要因素。对此,教师可以从这方面入手,通过恰当数学题目的引入,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数学问题解题思路探究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数学探索思维能力会得到有效培养。

结论

对于学生而言,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会对他们数学学习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主要包含联系生活中客观对象培养法、兴趣激发培养法、解题思路培养法等。教师应该将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作为参考依据,完成对所需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

参考文献:

[1]白慧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5.

第4篇: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找准突破口;教会思维方法;调动内在能力;培养良好品质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谈谈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尝试。

一、找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突破口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教学实践表明,变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大作用。如在概念教学中,使学生用等值语言叙述概念;数学公式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各种变形等,都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首先应当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多思善问。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数学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鉴别。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检查和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上。要引导学生剖析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中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它们的合理性如何,效果如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学习中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原因何在。

二、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

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此外,还应加强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解题错、漏的剖析,提高辨识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证)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等。

三、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1.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维 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2.分散难点,让学生乐于思维 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3.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维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赞扬、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四、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维的习惯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

我们知道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学中我们要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所以教学时,我们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实施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5篇: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 培养

所谓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的能力,也就是能够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的核心,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具有核心价值的关键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数学发展的基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完善,也是处理生活中所涉及问题的保障。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策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主要是因为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特殊性,虽然生硬刻板却又灵活多变。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就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知识迁移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都以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变成了枯燥、痛苦、无奈的过程,也不可能有很好的数学成绩。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新思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培养逻辑思维的目的。例如,在讲解“乘法运用”一章时,老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教学:“有一天,森林里要开动物表彰大会,奖励这一年工作努力的动物,奖品是每人一双鞋。但是狮子国王为准备多少双鞋的事情十分忧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获得奖励的动物有兔子、青蛙、斑马、袋鼠、骆驼。狮子算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算出来,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算一下一共需要买多少双鞋啊?”利用这样讲故事的方式显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试着去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由听故事到思考问题,再到听教师讲解,最后再思考问题,每一步都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心境。

(二)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特点,重视思维过程

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有其不同的思维特点。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思维能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由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在教学时就要多结合操作,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规律性知识或解题的方法。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用圆片当作苹果和盘子。先摆:把10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学生很快分好,每个盘子里放5个。再摆: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同学们感到麻烦了,一个个小手举起,有的说:“教师,我每个盘子里放5个,不够了。”有的说:“老师,我每个盘子里放4个,还剩一个。”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教师再联系生活进行讲解。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对分的结果有充分的感知,就为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有关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思维方式打下很好的基础。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抽象思维得到发展,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互相评价。总之,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但是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选习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想出多种解法,并注意对比分析多种解法,选出灵活简单的方法。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走了全程的 1/ 2时,还距离中点20千米,求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启发学生去找对应的量与分率,激发学生大胆尝试,想出了几种解法。这样,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不断变换角度去思考,并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法。这样可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说明问题实质,使学生思维更灵活、敏捷。

(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思维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想要提高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让学生养成思维的习惯。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独立分析,认真仔细,有条不紊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完成作业,遇到困难要敢于钻研不怕失败,要克服盲目顺从,敢于提出质疑,这些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学习新知识阶段,教师应重视加强操作感知迁移的指导,引导学生自己想问题、寻方法、作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教“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在复习了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后,把演示竖式中的积擦去,在乘数上添上百位数3,接着提出自学探讨问题:①现在乘数增加了一个百位数,应该怎样继续乘下去?②它和用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③为什么百位上的数乘被乘数所得的积的未位要与百位对齐?学生会根据问题积极的分析、动手尝试,得出答案。这样就有利于让学生们逐渐形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数学离不开思维,可以说数学的所有结论都是思维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研究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思维形成的规律,创造条件,加强思维训练,从而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潘琳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1980年02期

第6篇: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

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人的思维品质表现为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给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主探究的机会,把发现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是某种场合下的一种氛围,是人的身心投入在一定情景的一种状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要从生活实际中摄取一些场景、画面、实物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便是创设问题情境。好的问题情境,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和好奇心,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自觉兴奋地投入到学习和探求新知的教学活动中。

2.创设质疑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时时注意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如:讲了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后,我问:“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一位同学问:“11.395保留两位小数,千分位满5向前一位进1,9+1=10,这时百分位应该是0,根据小数的性质,0可以省略,等于11.4,为什么约等于11.40呢?”我及时肯定:“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非常好,你们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许多同学说出了各自的想法。这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敢于让学生质疑,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只有学生的质疑,才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3.创设操作情境

操作活动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活动,是对客观事物形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把外部活动转化为语言形态的智力内经方式。在操作过程中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变得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镜子。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再加上儿童本身具有好动的特点,所以操作是小学生思维的源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抓住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新知在操作中掌握,技能在操作中熟练,方法在操作中创生,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思维的乐趣。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探索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第7篇: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历史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在历史学科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越来越感觉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的迫在眉睫。要想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和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就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掌握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懂得如何去思考、去分析。只有具备了思维能力这把钥匙,学生才能把历史学好、学透彻。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在这里,我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一、注重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足以可见,思维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如今,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教师不能只做知识的传播者,更应做学生潜能、素质和能力的培育者。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启发、诱导越到位,学生的逻辑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就越好,对新事物的认识和领悟能力就越强。众所周知,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判断一个人智力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传道授业的解惑者,我们理应意识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二、讲究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讲究层次和方法的。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对那些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历史史实、历史人物以及历史变迁进行多样性探究,是最能锻炼学生思维的。那么,在探究的过程中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一)让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方式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思维是否灵活,直接关系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一个人思维灵活,就会很容易地找到问题的实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做题速度以及做题质量。

(二)教学中要积极探究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学生的智慧和能力,都是在学习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积极探究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例如,在讲基础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将历史发展的进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必要的时候最好能辅之表格来加强学生的记忆,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讲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甚至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

三、引导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材,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历史材料,并辅之相应的思考题,这就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挖掘其中的有效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讨论,最后总结归纳出答案。其实,这些步骤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过程。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仔细分析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材料进行探讨和研究。

疑问是思维的前提,只有产生了疑问,才会激发思维的动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地设疑并组织展开课堂讨论,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培养。例如,我在梳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这个知识点时,就启发学生思考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学生有的从政治角度回答,有的从经济角度回答,有的从军事角度回答,但很少有学生能从外交和文化角度回答。针对这一现象,我便让学生组成互助组来自由讨论,学生各抒己见,积极交流,最后总结出了答案。

其实,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起来的。有的高中学生会觉得自己成熟了,不好意思再像小学生那样勇敢地发言,大胆展示自己。这就需要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只有敢说、敢讲,学生才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四、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俗话说:“良好的习惯等于成功的一半。”可以说,良好的思维习惯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针对历史学科而言,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材料的方法。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和保障。如提纲挈领地分析材料或找出重点语句,而往往文段的首句或结句就是每一段的主题或是文段的纲。学生在阅读时不要放弃或忽视某些重点词汇,因为这些词汇有时恰恰就是题意的暗示,要仔细研读。例如,“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战争。主要战场在欧洲,故中文又常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德国、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属同盟国阵营,而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则属协约国阵营。在战争期间,很多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到了协约国阵营。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这段文字里的“主要”和“波及”两个词的运用,就把世界大战的范围说清了,同时也不排除其他亚洲国家的参与,且参与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国家也很清晰。这样把握住关键词句,学生才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有关的知识点。

第8篇: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幼儿 数学思维能力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Ways of Fostering Children's Mathematical Thinking Skills

WANG Mingxuan

(School of Education, Suihua University, Suihua, Heilongjiang 152061)

Abstract In early childhood mathematics teaching, an important purpose of teaching is to develop children's mathematical thinking skills; good mathematical thinking skills to better help children learn math knowledge, which for their futur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s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skills to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foster children's mathema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proposed ways to foster children's mathematical thinking.

Key words children; mathematics thinking shills; way

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关键便是要使幼儿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为了开发幼儿的大脑潜能,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数学知识运用能力。而在幼儿教学中对于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目的就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易于幼儿理解的形象知识,针对幼儿时期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适宜的教学方法。要在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应当全面了解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和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

1 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界定

1.1 数学思维能力概念

数学思维能力,就是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直接影响着该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数学思维能力的主要成分包括数学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等要素。由此可见,数学思维能力在概念上来说本质是一种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并不一定仅适用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方面都能看到数学思维能力运用的例子。①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主要是针对数学思维能力组成中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进行分别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由这些能力组成的一种综合性数学能力。

1.2 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

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也就是指幼儿时期形成的数学思维能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这一概念的理论基础也幼儿时期的年龄特点有着很大关系,幼儿时期是逻辑思维萌发的初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因而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主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形成的数学思维能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就是通过适宜的方法,培养幼儿各方面的数学能力,如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对于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是初步能力培养的阶段,在幼儿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也具有这一特点。②

2 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2.1 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数学智力

首先,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有助于提高其数学智力,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幼儿智力进行良好的开发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数学智力作为幼儿综合智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与数学相关问题的基础,因而对于幼儿数学智力的培养也是幼儿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③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实际也就是开发幼儿数学智力的过程,幼儿在不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的理解,并且还会进行相关的想象、创造,这就会促进幼儿数学智力的开发。同时,在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提高幼儿数学智力的作用还体现在对大脑潜能的开发,特别是对左脑潜能的开发。

2.2 有助于幼儿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是较为抽象的,这对于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幼儿也无法理解这些数学知识。而在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中通过适宜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便于幼儿理解的形象内容,这就有助于幼儿学习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幼儿在拥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之后,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以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去解答数学问题,并且还能以数学创造性思维去学习数学知识,将数学概念转化为自己的理解。④因而可以看出,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幼儿掌握抽象数学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下对抽象知识的转化也是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2.3 有助于提高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来说也是如此,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是幼儿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在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中,会针对幼儿的天性,如游戏天性、对于新事物好奇的天性等等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幼儿去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助于提高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由此可见,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再有,当幼儿具备一定数学思维能力之后,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都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获得一种满足感,在这种兴趣驱动之下,幼儿会不断地自主汲取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

3 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

3.1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创新意识

已经提到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因而在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中也应当注重对于幼儿兴趣的激发。而要激发幼儿兴趣,则应当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适宜的方法。例如幼儿普遍具有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天性,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一些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为幼儿放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或者图片,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卡通人物或动画片。⑤通过像幼儿提问的方式,问题应当结合数学知识。例如“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熊出没》这部动画片吗?如果熊大和熊二某一天阻止光头强砍树,上午阻止他砍了8棵树,下午阻止他砍了17棵树,那么这一天熊大和熊二一共阻止光头强砍了多少课树?”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激发出幼儿的兴趣,并且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将这种兴趣转化为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这对于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也有着重要作用。

3.2捕捉幼儿教学活素材,拓展数学思维的空间

捕捉幼儿教学活素材也就是指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选择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内容对幼儿开展数学教学,根据数学教学要求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拓展,而拓展内容就可以选择生活中各种事物。在捕捉活素材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幼儿能够接触到并且产生认识的生活事物,如食物、家庭生活用品、植物、动物等等,并且要注重其数量关系。⑥例如教师可以向幼儿这样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苹果吗?如果你们家有4个人,每个人一天吃1个苹果,那么一星期你们家所有人吃多少苹果?”通过捕捉幼儿教学活素材,让幼儿对数学产生这样的理解“数学是紧密联系生活的”,从而使得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去思考,这便是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3.3 开展游戏教学,激发幼儿数学思维意识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教学中多采用游戏教学法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对于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也是如此,但是在游戏制定上也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利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并且拓宽幼儿数学思维意识,将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游戏中。从这一角度来说,游戏教学也是幼儿数学知识运用的实践活动。在开展有效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数学知识联系较为紧密的游戏,或者通过适当的方法增强幼儿在游戏中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如在做老鹰抓小鸡游戏中,表面看这个游戏与数学知识联系并不大,但是教师可以这样对幼儿提问“小朋友,现在有几只老鹰,几只小鸡呢?如果抓住1只,还剩下几只呢?”这些都是结合数学知识开展有效教学的有效方法。

3.4 关注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关注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当前幼儿教学中的要求,在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中,也应当重点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启发幼儿,和幼儿进行充分的互动。而关注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并不意味着幼儿教师不承担教学任务,也不是对幼儿放任自流,而是通过一些有利的启发、引导、规范等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自学能力。在幼儿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会自主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则会询问教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展幼儿小课堂,让幼儿轮流当老师,教师提前布置相关教学内容,如学习加减法,在课堂上引导幼儿,让幼儿在课堂上讲解如何进行加减法运算。

4 结束语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数学智力,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提高幼儿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幼儿数学能力培养中,也应当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为核心,灵活捕捉活素材,开展游戏教学并且注重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这对于良好地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注释

① 李宏.借鉴蒙氏教育理念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10:232-234.

② 陈琳.浅谈幼儿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175-176.

③ 许洪媛.幼儿数学教育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3:70-74.

④ 李传江,胡晓蓉.幼儿数学生活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6-29.

第9篇: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一、在法则形成的过程中,着重培养思维的基本方法

计算法则说明了计算操作的顺序,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如整数笔算加法法则:“数位对齐、个位加起、满十进一”,不仅有先后之分,而且反映了概念、性质等知识相互联系的规律,学生把握这种规律,就是把握了形成法则过程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因而教学时必须挖掘教材隐含的逻辑性,使学生在掌握法则的同时,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计算法则的学习,逐步掌握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的基本方法。

例如,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6÷2,可按下列逻辑顺序进行:

第一步,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提出把2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该怎么分?学生先分整捆的,再分单根的,得出每一份是13根。

第二步,抽象。撇开具体的小棒,直接联系算式,提出:“26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把它平均分成2份,求每一份是多少,应该怎么分?”学生根据已经建立的表象,不难口算得出,先分2个十,再分6个一,得13。

第三步,概括。教师可提出:“在竖式里怎么表示前面的口算过程呢?”教师边板演,边与学生一起概括法则:先分2个十,每份得1个十,商就写在被除数的十位前面,分掉了2个十(10×2),从26中减去,余下6;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商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分掉2个3(3×2),从6里减去,差为0,说明正好分完,没有剩余,所以每份是13。这样在形成法则的过程中,也使学生获得了如何通过具体事例,逐步进行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又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34×23时,在明确算式之后,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即34×3和34×20然后联系算式的意义,34×3表示3个34是多少,34×20表示20个34是多少。合起来就是23个34是多少,于是学生自然会把前面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并得出计算的方法。这样教学,就可以使学生获得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必须使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算理和算法。由于算理反映了数学概念、性质等知识的内在联系,它具有逻辑的严密性和条理性等特点。而算法又以简洁的语言形式出现,因此学生正确的表达算理和算法,就可以训练学生进行内容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无矛盾的、有根有据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在综合计算中,着重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发展创造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能多角度地观察和思考问题,提出多种多样解法,从中发现最佳方案。在此过程中,良好的思维品质也得得了培养。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于练习题的设计中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习题。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