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循证医学的应用领域范文

循证医学的应用领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循证医学的应用领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循证医学的应用领域

第1篇:循证医学的应用领域范文

论文摘要现代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使诸多疑难杂症得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病患生存率大大提高。临床诊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临床检查手段均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放射线诊断更是重中之重。本文就临床诊断以及放射线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关系作出论述,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诊断、更翔实的依据。



临床诊断是治疗疾病的先决条件,治愈疾病的前提,惟有作出正确的诊断正确的治疗才能进行。现代医学各种临床诊断手段均取得长足进步。过去未能发现的许多病例,在先进诊查手段的互相配合下得到早期发现,其中放射线检查在现代医学诊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放射线诊断取得了迅速发展,为临床诊断作出了一定贡献。笔者试就放射线诊断以及临床诊断及两者的关系进行论述。

诊断是用医学科学的方法对疾病的表现所作出的辩证逻辑的结论。也就是将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以及特殊检查结果,结合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再经过综合、分析、推理对所获得的有关健康状态和疾病本质的判断。诊断的目的是为了防治疾病,使病人恢复和增进健康。诊断能否正确取决于检查是否周详、准确,思维过程是否符合疾病本身的发展进程。

在临床工作中,必须重视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只有尽早地诊断疾病,才能得以及时的治疗;迟延和错误的诊断必然会使疾病由潜伏状态发展到出现临床症状,由轻症转为重疾,由单一的病变发展成多种复杂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诊断基本方法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放射线、心电图、超声、内镜等其他检查。其中实验室检查和放射线检查的应用最为广泛。放射线检查由于教学和临床工作的需要以及其自身的发展,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因其迅速的发展丰富了临床检查的手段,从而对一些早期的隐匿性疾病提高了诊断水平。

放射线检查相当于临床上的直接望诊。普通望诊只能看到人体各部的外形和表面变化,而放射线检查则可看到内脏器官以及骨骼等的解剖结构与部分功能状态。放射线检查与病理检查有相似之处,二者均可观察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变化,以了解其病理性质。但二者也有不同之处,如病理学除可观察大体病理改变外,还能用显微镜研究细胞和组织结构,但病理学只能在离体器官和组织上进行观察,却不能研究活体器官;而放射线检查却能研究活体器官的形态和功能,从而通过观察到的影像来推测其病理性质。放射线检查与化验检查也不相同,后者是对所送标本进行客观检查,所得结果供临床诊断参考;而放射线检查则一般须提出具体的诊断意见。在做放射线诊断结论时,必须在系统、周密调查和对各种材料综合分析后,才能提出正确的结论。临床医生若忽略应做的体检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单纯依赖放射线检查来诊断,易得出片面的结论;同样放射科医生单凭放射线所见,而不结合病史、体检和有关的化验结果即做出结论,也是不全面的。正确的诊断必须尊重客观,必须经过唯物辩证的思维才能得出。

随着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计算机互联网等学科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循证医学(EBM)正在迅速兴起。循证医学是指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将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与现有的最佳的研究证据、病人的选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为每位病人做出最佳的医疗决策。同时患者的积极参与是循证医学的重要内涵,他们对诊疗决策的期望、要求、合作是医务工作者必须时时关注的课题。在医学影像学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进而发展循证医学影像学,根据EBM的理念进行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性、介入治疗性试验和文献评估。

循证医学(EBM)是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临床经验、临床决策)以及患者价值观(关注,期望,需求)的结合;是运用最新、最有力的科研信息,指导临床医生采用最适宜的诊断方法、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和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病人。EBM强调医师应深思熟虑地将目前所得到的最佳证据,用于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健康服务时的决策。使提供的医疗服务建立在目前所能获得的证据基础上。EBM旨在将经验医学上升到遵循证据的医学科学,被誉为21世纪的临床医学。目前,EBM的应用领域已从最初的临床医学,扩展到医学教育、医疗卫生决策、医疗保险、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心理学、药学、卫生经济学和医疗服务购买等诸多领域。EBM的概念已被医学界的主流思潮、病人和各级政府广泛接受。在伦琴于1895年发现X线后的100多年中,大部分影像是以各种模拟的方式记录在X线片上的。自20世纪70~80年代CT和MRI先后问世后,提示了平片数字成像的可能。在今天,除传统的X线片仍是成像中最常用的方法外,21世纪后计算机技术的爆炸性发展及正在兴起的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等几个重大因素将会对成像产生深远的影响。CT提供了更高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和无重叠的轴面断层,显著地扩大了人们对X线和解剖关系的认识。MRI对放射学最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在于它阐明了心脏的形态和优点,由于它的无射线及能多方位显示病变的优点,对于了解胸部体、肺循环中的血管、胸壁、膈肌区的情况及肺尖和臂丛的关系也有很大作用,对于纵隔病变的定位和定性作用也是肯定的。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不论检查仪器如何先进,也均有其适应范围和局限性,临床工作者切不可盲目依赖仪器检查,而忽视病史与体格检查这两项基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病情,分析表现,透过临床现象探索疾病的本质。全面考虑问题,警惕主观臆断,以免“一叶障目,不见森林”,防止漏诊、误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2篇:循证医学的应用领域范文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导致冠心病最强力的危险因素。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调脂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国际上多项随机、双盲、多中心、长期随访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调脂治疗的关键在于科学达标、合理应用降脂药物。积极调脂可以延缓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进展,有效防治冠心病,还可以稳定斑块,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减少各种急性心脑事件的发生。调脂药物在降低血脂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让我们一同走近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知多少

FP记者:请您给读者介绍一下他汀类药物。

王教授: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药物有他汀类、贝特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天然他汀类、烟酸类等。自从1987年美国FDA批准洛伐他汀作为第一个他汀类药物上市以来,他汀类药物就以其独特的功效在调脂治疗方面一统天下。在预防冠心病的诸多大型临床研究中,多项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循证医学试验结果一致显示,采用他汀类调脂药控制血脂异常,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此外,还可以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而改变冠心病的自然病程。这些研究打造出了辉煌的他汀神话,使21世纪成为名副其实的他汀时代。他汀类药物在改善多种疾病,特别是在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上的成就举世瞩目,被誉为“他汀革命”。

他汀类药物为一类英文名字后缀为statin(他汀)的药物的统称,主要包括了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贝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西立伐他汀及罗苏伐他汀等。其中,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为天然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西立伐他汀和罗苏伐他汀等为合成他汀。其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肝细胞内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可使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质胆固醇的水平明显下降。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提示,他汀类药物除降低血脂外,还具有抗炎、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和降低卒中再发危险等诸多作用。

新近,美国、欧洲及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制定和更新了一系列血脂或心血管疾病的临床防治指南,把他汀类药物放在重要的地位,用于指导临床治疗。这些指南现在已经成为临床规范化治疗必须遵循的准则。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

FP记者:他汀类药物在调脂上,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王教授: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在于调脂,用来治疗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一个慢性疾病,患者一定要坚持治疗。已经有冠心病、糖尿病、脑中风、外周血管病或高血压的患者,更加需要积极进行降脂治疗。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参考自己的血脂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他汀类药物。

在常用的几种他汀类药物中,相同剂量下,调脂强度依次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还表明,长时间的降脂治疗可以获得更加明显的好处,降脂治疗时间越长,获得的好处越大,且早期、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获益更大。一般来说,较大剂量的药物可以进一步降低血脂,不过也不能盲目增加他汀类药物的剂量。研究表明,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虽然可以更加明显地降低血脂,但是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失去了用药的安全性。所以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应选择常规剂量,接受医师指导。

有人担心这类药物会对小孩子有不好的影响,其实研究显示,8~18岁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儿,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可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而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激素水平或性成熟等没有明显影响。因此,可以说,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安全、有效的调脂药物。当达到降脂目标以后,还需要长期服药以维持疗效,不应该随便停止用药。血脂虽然没有异常,但是存在冠心病、糖尿病或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也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他汀类药物。

FP记者:请您谈谈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

王教授:对于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的研究也很多,接下来,大致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的早期表现和最为突出的病理生理改变,也是动脉硬化形成的起始环节,而且与高血压、糖尿病及脂代谢紊乱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他汀类药物除了通过降脂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外,还可以使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的合成增加或生物活性提高,增加内皮细胞活化能力,这样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也随之改善。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已得到了专家们的共识,是目前最为明确和肯定的非调脂作用。

2抗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发现,对于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可以延缓或逆转粥样硬化病变,还可显著影响正在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程进展,对已形成的斑块也具有稳定甚至逆转消退的作用。

3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早期、快速、强效调脂治疗能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复发。对于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的患者,不论其血脂基础水平如何,是否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手术前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都能够有效地减轻术中心肌损伤,显著降低术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手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进而改善预后。

4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抗炎、抗氧化、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止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等作用,抑制心室重塑,改善左心功能,达到延缓心衰继续恶化的目的。

5抗心律失常

他汀类药物对心房颤动的防治作用研究得比较多,它可通过特有的抗炎作用,减少氧化应激,改善心肌细胞生存环境,影响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提高心肌细胞电稳定性等,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他汀治疗能有效预防房颤的发生,还可以降低发病率、复发率和病死率,减少持续时间,也可以使手术后相关房颤的发生率降低,因此是一种安全有效预防高危人群房颤的新方法。

此外,临床上他汀类药物还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卒中、骨代谢疾病和胃肠疾病等多个方面。随着医学的进展和研究的深入,相信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会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药他汀也调脂

FP记者:除了西药他汀,请您谈谈中药他汀在调血脂方面的作用。

王教授:他汀虽然对付血脂异常疗效确切,并且有众多应用领域,但长期用药有可能会引起肝肾损害、横纹肌溶解、停药反跳等不良反应,对血糖也可能有不利的影响,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其不良反应更为显著。

在祖国医学宝库中,中医药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可谓一朵绚丽的奇葩。其别值得一提的是红曲。红曲是首先发现并且研究比较多的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药,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其含有效降脂成分,即西药的洛伐他汀类似物。另外,有研究称,在部分品种的普洱茶中也检测到了洛伐他汀类似物的成分,研究显示普洱茶的主要降脂活性成分可能也是他汀类化合物。

中药他汀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异黄酮、微量元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可以有效降脂,并且能从多方面、多靶点干预,起到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作用。第一个中国人自己进行的大型调脂临床试验――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和其他诸多研究证实,和西药他汀类药物比较,中药红曲同样具有显著的调脂作用以及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和功能,故被称为天然的中药他汀。

多项研究表明,以红曲为主要成分的“天然”中药他汀用于降脂同样是疗效肯定的,其依从性及安全性很好,药物剂量易于掌握和控制,且价格适中、毒副作用小,很适合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及老年等患者,易于被广大群众接受。中药他汀的不良反应明显较西药他汀类少,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一般患者均可耐受,同时吃点养胃护胃的药物会更加好。

FP记者:目前他汀类药物在我国的使用情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