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范文

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

第1篇: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范文

国产基础软件在航天重大工程中的综合集成与应用示范课题在对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办公套件等四类国产基础软件择优选型、适应性改造和增强的基础上,完成了“型号数据中心管理系统”、“型号数据电子分发系统”、“协同办公管理系统”以及“卫星测试试验管理系统”等4个核心业务系统的研发和集成,并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和“二代导航卫星”两大航天工程中开展应用示范。

另一项“核高基”课题――宇航元器件标准体系建设课题初步构建了宇航元器件标准研制平台,具备了标准成块开发的能力,首次将航天型号管理的模式应用于基础科研领域,在标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突破,1项国际标准成功立项,并已启动了与欧洲ESCC的元器件和标准合作项目。

(杭文)

高分一号卫星进行出厂前最后试验

目前,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高分一号卫星,已顺利完成正样阶段热试验、磁试验,正在进行出厂前的最后一项试验――整星老炼试验。

高分一号卫星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首发星,计划今年上半年发射。它具有高分辨率、宽覆盖的成像能力,卫星图像可解决国土资源、农业、环境、灾害监测与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急需,并替代同类进口图像数据。

(航讯)

航天科技集团通报国际宇航大会筹备工作

2月2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视频形式召开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筹备工作通气会,通报了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近期筹备情况,并对后续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落实提出了具体建议和要求。

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将于今年9月23日~27日在北京举行,这是继1996年成功举办第47届国际宇航大会后,中国再次成功申办此项国际宇航领域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世界性盛会。

(航讯)

国际空间大学理事会会议召开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国际空间大学理事会理事雷凡培赴法国斯特拉斯堡参加了国际空间大学第48次理事会会议,并参观考察了国际空间大学的教学设施。

雷凡培在同国际空间大学理事长R.Oosterlinck和校长Walter Peeters的交流中,表达了集团公司重视发展与国际空间大学友好合作关系的意愿,表示集团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与空间大学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把空间大学作为集团公司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一个良好平台,同时表示愿意继续为空间大学在亚洲的进一步拓展作出努力。

(杭文)

我国首项国际航天标准获国家级最高奖励

2月21日,2013年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对今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进行了部署,并颁发了2013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编的我国首项国际航天标准――IS015862《SC/LV Flight Environments Telemetry Data Processing》(运载火箭/有效载荷飞行环境遥测数据处理要求),荣获2013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这是我国标准领域的国家级最高奖励。本届评比共评出8个一等奖。

第2篇: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范文

“航天科技连着你和我——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是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11年~2013年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开启天宫的梦想”——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系列活动之一。该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中国宇航学会承办,旨在以我国发射神舟九号飞船并实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和我国载人航天发展二十周年为契机,组织部分航天院士、专家走进各地中小学校,以讲座、报告、座谈的形式,讲授航天科技知识,宣传我国航天科技成就,在广大青少年中掀起航天科技知识学习热潮,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航天科技知识的兴趣。

作为2012年全国活动的第一站,广西迎来了为八桂学子们传播科普航天知识的焦维新、田如森、潘厚任、吴国兴、金声、刘登锐6位航天科普专家。22日的南宁烈日如火,刚刚洗去前一晚赶路千里的劳累,航天专家们就迎着南方的高温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在广西的航天科普校园行。从5月22日至26日,广西科技馆、广西青少年科技中心的工作人员陪同航天专家们转战南宁、柳州、桂林三地,行程近千公里,与上万名师生分享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嫦娥探月工程以及我国深空探测的现状和未来等载人航天科技知识,为广大学子们带来了航天科普知识的甘露,更为广西的航天事业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正如焦维新教授行程单上的安排:5月21日北京到广西;5月27日广西到上海,再到宁波;6月初宁波到广东惠州、中山;再由广东到贵州……六、七十岁的老教授,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各地不停奔走演讲,一场、两场、三场……这是一种怎样的忘我舍我精神?这是一种怎样的无私奉献情怀?然而焦教授说他不累:“我身体和精神都很好,能为孩子为学生多讲几场、让他们更早立志成为有用的人、更多更好地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是更有意义吗?”

听,那是谁洪亮有力的嗓音在报告厅里久久回荡?看,那是谁挥舞着有力的臂膀在讲台上慷慨激昂?是他,是他们……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他们别无所求,他们舐犊情深,白发遮挡不住他们饱含激情的脸孔,劳累击打不倒他们高大伟岸的身躯,距离更阻挡不了他们为学生普及科学知识的爱心!因为,在他们日渐老去的身体里永远跳动着一颗年轻火热的心!不能忘记身材单薄的刘登锐老师包含深情地话语:“只要看到孩子们那渴望学到更多知识的期待眼神,只要能为他们讲到讲好航天知识,只要能让他们听清楚弄明白我所讲的知识,就是对我保持高昂激情大声讲课的最好回报”;不能忘记某天晚饭后,我们计划一起去湖边散步,金声老师却说他还有事要做,大家都纳闷了,原来是因为力求每一堂报告会都精益求精的金老师要回房间为第二天的报告会修改课件;不能忘记讲台上循循善诱妙语连珠、讲台下“挽回清微风,笔有万钧力”书画一绝的田如森老师的话:“让每一个听我们报告的孩子都能听懂,都能学到知识,都能有所收获,这就是我们这群人一直坚持为孩子演讲下去的不竭动力”……这是一个怎样的团队,这是一群怎样的专家啊!因为有这样一群可爱的老人,所以我们因他们而感动,我们为他们而骄傲!

是谁伸出稚嫩的双手为爷爷系上鲜艳的红领巾?是谁用最真诚的声音在说着“您辛苦了”?又是谁在每场报告会结束之后总围绕着航天专家提问而久久不肯离去?是他,是她,是他们……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最热情的是孩子,最真诚的是孩子,最让人感动的也是孩子。当几百个学生一排排静静地坐在报告厅里聆听着演讲的时候,当一个接着一个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认真举手提问的时候,当一个个学生为航天专家精彩无比的报告而掌声轰鸣的时候,当学生献上每一束鲜花每一个敬礼每一个拥抱的时候……我们的航天专家们一定都欣慰地微笑了吧?因为,学生们感恩着每一位专家,感恩着我们的专家让他们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感恩着我们的专家教给了他们立志做人的道理。柳州第十二中学的蓝天阳同学说:“报告会以轻松、趣味的方式让我清晰地认识了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我对我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了希望与期待,报告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拉近了我们与高科技的距离,令人深思和回味”;柳州景行小学的焦小妍同学说:“报告充满了趣味性和知识性,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很容易就能记住报告内容,也让我对太空知识充满了兴趣,对太空充满了向往,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自己长大了也能上太空”;桂林逸仙中学的桂雨梦同学说:“虽然我的眼睛近视为600度,当飞行员或航天员的梦想实现不了了,但是眼睛近视并不影响我对航天和飞行的兴趣,当不了飞行员、航天员,我还可以做航天事业上的技术人员,一样能实现我的飞天梦!”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虽然6位航天专家在广西仅仅停留了短短的5天时间,但是他们行程近千公里,在20多所大、中、小学校开展了近30场航天科普报告,上万名在校师生到现场聆听了他们的报告,而受到教育和影响的更有千千万万的广西青少年。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曾在短文《年轻》中写道:“岁月可以在皮肤上留下皱纹,却无法为灵魂刻上一丝痕迹。”坡也曾留下“鬓微霜,又何妨!……谁道人生在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样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正是这些老当益壮的专家们用迟暮之年的光和热,无怨无悔地奋斗在科普教育第一线,挥洒着幽默与睿智,诠释着爱心与奉献,引领着无数青少年学生走进充满神奇魅力的科学世界中。

第3篇: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范文

三颗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碎片观测和空间机械臂操作等空间维护技术科学试验。这是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9次发射。(航讯)

老挝一号通信卫星通过

初步设计评审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亚太移动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在京组织召开老挝一号通信卫星用户级初步设计评审及第二次季度管理评审会。老挝方面及与会专家对中方的卫星研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就卫星系统的相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了会议纪要。老挝一号通信卫星顺利通过初步设计评审以及第二次季度管理评审,并转入关键设计阶段。

老挝一号通信卫星项目于2012年12月1日正式启动,实现了中国卫星出口东盟“零”的突破。作为基于东三B平台研制的首颗国际商业卫星,这颗卫星计划在2015年老挝建国40周年之际发射升空,将为老挝提供高清电视节目、远程教育、政府应急通信等服务。(杭文)

液氧煤油发动机500秒长程试车

再获成功

近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研制的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500秒长程试车再次获得圆满成功。

本台发动机试车状态为新一代小型运载火箭一子级飞行状态,通过长时间试车,对发动机长程工作的可靠性、伺服机构与滚控装置联合工作的协调性等项目进行了考核,并覆盖了发动机的飞行时序、额定工况关机等项目。本次500秒热试车完成后,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已超过上百次,累计点火工作时间已超过40000秒,发动机的固有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向型号首飞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航讯)

新一代小型运载火箭三子级热试车成功

7月11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抓总研制、805所抓总设计的新一代小型运载火箭三子级热试车在六院101所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热试车主要考核三子级动力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协调性,尽量模拟发射场流程,暴露箭上、地面设计和操作中的薄弱环节,为后续设计改进提供依据。新一代小型运载火箭是我国全新研制的无毒无污染的新型液体运载火箭,火箭一级、二级动力系统试验分别于2012年和今年上半年顺利完成。加上本次三子级热试车,新一代小型液体运载火箭已经圆满完成了全部系统级热试车,为火箭未来如期首飞奠定了坚实基础。(航讯)

世界最大推力电动振动成测试

第4篇: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范文

针对此问题,本人选择了易操作、无污染、低成本的“水火箭”作为原型,设计并开发了具备“遥控发射”“自动控制”“多级、捆绑分离”“可重复使用”等一系列优越性能的“超级水火箭”。首次把延时自动控制技术运用到火箭模型上,填补了国内水火箭模型科技含量不高的空白。

作品外观见图1。

延时自动控制装置见图2。

能够直观演示出火箭空中多级分离时的加速度现象,而传统水火箭模型均为一级,无法演示出真正火箭在分级脱离时的加速度现象,也就无法解释火箭必须设计成多级的原因。

把延时自动控制技术运用到水火箭模型中,大大提高了航天模型科技含量,更加趋近于真正的运载火箭。

运用远程控制技术进行火箭模型发射,大大提高航天模型发射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伞仿真模拟我国自行研发的系列火箭的捆绑和多级技术,不仅具有鲜明的奉土特色,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两项技术进行对比分析。

本作品不仅具有体积巨大、外观靓丽、射程较远、安全性好、科技含量高等特点,还对青少年具有非常大的教育作用。

学生观看到如此复杂结构的水火箭模型,可以明白航天领域其实是非常高端的、复杂的技术。由此,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敢于大胆创新,设计并研制新型水火箭模型。

从简易模型到复杂模型,使生活在当今知识更新、信息爆炸时代里的青少年能够更早、更快地接受新技术、新知识。适应了当今科技发展曰新月异的时代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更广、更新、更高的科学技术。

第5篇: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航天;调度;车间;生产计划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57

[中图分类号]F272;F4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科技实力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其中航天科技的发展尤为明显。神舟系列航天飞船、嫦娥号系列探测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出现,不仅展现出我国航天科技领域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还显示出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大国为世界航天领域所作的贡献。航天事业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和降低生产升本,还要形成具有完整的科学合理的航天生产计划管理以及车间作业计划的调度体系。

1 航天生产计划管理

由于航天生产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航天生产计划管理与其他一般生产企业不同。对于航天生产来说,其制造生产的零件属于高科技的零件,对于精密度的要求更加严格,而且比较其他生产行业来说,航天生产的数量相对较少,且对于零件的保密性要求较高。尽管所有的制造企业发展到今天,对于生产计划的管理流程都出现了太多过于相似的环节。

大致的流程都是客户提出订单,并制订详细的计划和要求。信息部门对于客户提出的要求进行分析处理,确定订单制作的可能性。如果企业满足要求,则会进入经营管理处进行专业的信息分析。信息进行专业的处理之后,交由制度部门根据本公司实际的生产计划进行统筹安排,然后确定具体进行生产的车垫和单位。车间单位根据实际的生产加工情况对信息进行反馈处理。

在生产落实阶段,首先是由计划制订部门将生产计划下派到车间以及技术部门进行生产统筹,之后通过车间调度室的调度进行各个零件的生产加工。在这些生产制造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生产车间与技术部门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不仅技术部门对于生产车间有着指导作用,且生产车间在生产准备计划完毕之后还要将生产信息反馈到技术部门。

2 车间作业计划调度管理问题

就我国目前航天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航天生产车间的作业计划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主要在于计划调度管理方案与航天生产的实际发展不相匹配。在航天事业发展到今天为止,其生产指导的企业大多数为老工业时期建立起来的,且各国之间由于竞争问题,导致航天生产经验相对保密,于是,很多过于陈旧和落后的生产技术与制造技巧依然沿用,有些车间作业计划调度的制订更是没有科学理论依据的个人经验。调度计划的制订存在很多主观性误区,导致调度不科学。

有的航天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不及时也会导致车间作业计划调度出现管理问题。例如,技术部门没有及时对车间部门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导致没有及时对实际车间生产情况进行技术支持。计划部门为了计划而制订计划,往往忽视了实际车间作业的情况,对于各个车间的不同情况不能灵活地调整作业计划,而且统一实行相同的计划,这样就会引起各个车间的内部矛盾激化,导致整体的计划调度受到影响。为此,在实际的车间生产作业计划调度中,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恰当的调度,客观公正地对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3 车间作业计划调度问题的研究

3.1 基本问题

关于航天制造行业的车间作业计划调度问题的研究,我们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将调度问题按复杂程度进行分类,或根据加工的特点进行分类。在调度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动态调度和静态调度相结合,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3.2 研究分析

在对航天生产计划制造行业的车间作业计划调度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时,可结合单行机与对行机之间的调度调整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单行机调度最关键的部位在于取值问题的确定,在实际的运用中,通过将设备的取值问题进行调度,保证在运行时间能够最短的情况下对于调度进行必要的调整。尽管对于单行机的调度调整十分简单,但也要重视可能发生的突况。例如,在进行并行调度时,如果M和N两个值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两个值相等的情况下,可将这两个值认为是等值标准。如果一个值较大时,这种情况下进行调度的分配就比较简单,通俗来讲,就是当工作环境中的员工大于工作任务量的时候分配是比较简单的。如果这个值变小,那么就需要在车间生产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调度。当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调度问题不会这样有规律,所以对于调度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时,一定要学会选择不同的调度系统。

4 结 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科技实力也迅速提升,其中航天科技的发展尤为明显。神舟系列航天飞船、嫦娥号系列探测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出现不仅展现出我国航天科技领域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还显示出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大国为世界航天领域所作出的应有贡献。航天生产计划管理与其他产业的管理有着本质区别,本文对于航天生产计划管理以及车间作业计划调度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探索航天生产企业如何形成科学合理的调度计划,进而不断提高航天生产企业的竞争力。

第6篇: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范文

科学谋划 系统推进

自2002年启动企业文化建设以来,航天科技激励17万员工以国为重、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不懈创新,为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注入了不竭动力。

坚持思想先行,让企业文化入脑入心。近年来,以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和高新武器装备研制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相继展开,特别是2010年以来,宇航任务保持了每年近20次的高密度发射态势。面对严峻挑战,我们坚持思想先行,从航天“三大精神”中挖掘内涵、汲取营养,用富国强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历史责任来教育和引导员工,使核心价值观成为员工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融入重大工程,使企业文化落地生根。航天科技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工程实践的核心价值支撑作用,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技术攻关、管理优化、能力提升等各个环节,大力营造鼓励干事、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坚持技术传承与文化传承并重,大力培养员工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在成功面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优秀品质。聚焦型号队伍能力提升,开展精神、作风、能力“三架桥”、“寻找身边的榜样”等文化实践活动,激励员工追求卓越、勇于超越、快速成才。

注重以人为本,用企业文化激励员工。航天工程系统庞大、技术复杂、充满风险。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联车间、进班组”,扎根型号现场,走进员工内心,切实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在型号任务出现困难和挫折时,领导干部主动承担责任,与科研人员一起分析原因、解决难题,吃透技术、夺取成功,对员工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压”。针对型号外场试验队员长期远离家人的实际情况,定期走访慰问参试队员家庭,及时帮助解决问题。不断优化人文环境,对贡献突出的科技骨干实行政治待遇、荣誉奖励、推举专家、培训深造、职称评聘“五优先”,切实提升科技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帮助那些基础好、潜力大、提高快的科技人才沿着专业技术通道发展。从2010年开始,集团公司每年拿出上千万元专项奖励贡献突出人员,激发了创新活力和创造激情。为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塑造良好形象,以企业文化打造品牌。以重大型号、重大事件为契机,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彰显企业实力与品牌。开展了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向孙家栋院士学习等文化活动,推出了以“交会对接团队”、“嫦娥团队”、“北斗团队”、“余梦伦班组”、“大巴山八百壮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集体;丰富文化阵地和载体,建成了一批“航天精神教育基地”;创作优秀文化作品,电影《钱学森》被评为全国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图书《天魂》、电影《太空侠》被评为中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切实提升了企业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力。

推进特色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精彩纷呈。经过多年的企业文化建设,我们总结提炼了“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的核心价值观和“自信自强、无私无畏、敢想敢为、尽善尽美”的企业精神,形成了“严慎细实、诚勇勤和”的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航天科技把专项文化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大框架,将系统工程管理理念引入企业文化建设,先后推出了具有鲜明航天特色的质量文化、成本文化、创新文化、廉洁文化、班组文化等专项文化,形成了既有顶层牵引又具有专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坚持“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不断激发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创造力。

把握核心 突出重点

航天事业发展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广阔舞台,企业文化建设助推了航天事业发展。我们在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上作了积极探索,以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走出了一条“五位一体”的航天特色企业文化建设道路。

始终坚持以国为重的价值追求。以国为重是航天人的精神追求,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正是在这一价值追求的指引下,企业文化成为孕育爱国奉献优秀品质的沃土。

始终坚持系统工程的管理理念。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工程管理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它不仅是有效的航天工程组织管理形式,也是企业文化在科研生产中的拓展和应用。

始终坚持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我们以创新为荣、以创新图强,攻克了一个个国际公认的技术难关,掌握了一项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发展道路。

始终坚持严慎细实的优良作风。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积淀了深厚的质量文化底蕴,融合了几代航天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是航天事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企业文化在航天工程实践中的生动化、具体化。如今,“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质量理念已深入人心、见诸行动。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航天科技牢固树立事业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员工共享的理念,始终强调尊重依靠员工,激发员工建功航天的内在动力;激励成就员工,搭建员工快速成长成才的平台;关爱帮扶员工,将企业和员工紧紧联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为航天事业发展营造了和谐的人文环境。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党的十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对推进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重点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推进企业文化与集团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合。大力弘扬航天“三大精神”,加强企业文化理念宣传及推广,不断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提升全员对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方式的认可;强化文化理念在科研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考核与评估,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统一领导、逐级负责”的有效机制。

进一步丰富完善企业文化体系和载体。在固化以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作风为主体的理念体系下,发展质量、创新、成本、学习和人才价值观,培育执行、竞争、协同、诚信、廉洁、安全等理念,持续选树模范团队和先进人物;不断完善形象识别,通过视觉传播、媒体宣传,构筑集团公司鲜明的整体形象;不断加强窗口和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航天精神教育基地以及一大批航天博物馆、展览馆、主题公园等标志性展示窗口。

第7篇: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范文

科普公益影晌广泛

希望一号卫星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中国宇航学会作为全国活动的主办单位,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为全国青少年研制、发射的我国第一颗公益科普卫星,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央视等各大媒体对卫星的研制、发射和在轨运行进行了深度报道,卫星的成功发射曾被评为2009年度中国十大科普事件之一。

希望一号卫星主要飞行任务包括建立业余无线电空间电台、进行空间摄影并且搭载青少年宇航竞赛优秀作品(“天圆地方”模型)。卫星发射成功后,中国科协与中国宇航学会等用户单位围绕三项飞行任务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全国航天科技推广普及活动,全国受众青少年达数千万,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应用广泛,影响深远。

通联全球传播友谊

希望一号卫星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业余无线电空间电台,成功实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联,全球数十万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成功接收到卫星无线电信标信号或通过希望一号卫星实现转发通信,被国际无线电组织命名为HO-68卫星,提升了中国航天的国际声誉,让中国近10万多无线电爱好者挺直了脊梁。

卫星发射后,中国科协为配合希望一号卫星的推广应用,专门在中国科技馆建立了希望一号卫星无线电通信体验基地,日常来馆参观的全国各地青少年可以在体验基地内了解卫星在轨运行情况,利用地面无线电设备与世界各地无线电爱好者通信联络,亲身体验卫星无线电通信的全过程,深化对航天的认识;并且为世界青少年在空间搭起一座交流的桥梁,增加互信、增进友谊。

中国科协、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相继组织开展了2010年度元宵节“两岸四地共希望”青少年通过希望一号卫星进行通联的活动、中国科技馆全国青少年六一儿童节活动,全国青少年业余卫星无线电通信锦标赛等活动,其中,2010年元宵节举行的两岸四地青少年通联的活动,共有北京、南京、广州、香港、澳门、台北六地的青少年参加,希望一号卫星为海峡两岸青少年在空间搭起一座交流的桥梁,增进了解和友谊。

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结合希望一号卫星建立的空间电台,每年定期开展全国性青少年无线电通信竞赛(2010年~2012年),多次组团出访世界各国,参加世界空间和业余无线电大会,向世界介绍和宣传希望一号卫星和我国的空间业余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发展,使我国的业余无线电通信水平与国际接轨,有力提升了中国航天的国际声誉。

勇于探索播散希望

希望一号卫星三项飞行任务之一就是搭载“天圆地方”模型,早在2008年,为了配合希望一号卫星的研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宇航学会就联合开展了卫星搭载载荷的全国青少年竞赛活动,通过专家组认真筛选打分,从全国各省市选送的近百件参选作品中,最终选出“天圆地方”实验方案作为希望一号卫星搭载试验载荷,该试验方案设想是北京市景山学校的一年纪小学生受到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启发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观察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五色士”颗粒的运动情况。这个作品从最初小学生梦想到最后在轨实现一直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激发了青少年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希望一号卫星搭载的“天圆地方”模型在卫星发射入轨后100分钟就拍摄下传了第一副“五色土”图片,后续在轨相继拍摄了几十幅清晰的“五色土”在轨状态图像。中国科协和中国宇航学会利用这些图片,组织开展了全国青少年“五色土”颗粒在空间漂浮状态猜想活动,通过网络、报刊向全国征集猜想结果,活动历时近半年,参与青少年遍及全国各省市。2010年5月31日,在中国科技馆举办的全国青少年“体验科学、快乐成长”活动中,由总书记现场观看并揭晓答案,并且勉励小朋友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将来努力成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希望之星”。

空间摄影美丽地球

希望一号卫星上还有一台轻型宽视场全景彩色CMOS相机,这也是中国第一台采用CMOS图像传感器和超广角镜头,能够拍摄地球彩色全景的航天相机。卫星发射一天以后,就获取了第一副照片,后续CMOS相机拍摄下传了近百幅地球照片,中国宇航学会利用这些照片,在网络上建立专门网站,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了“拼出你心中的宇宙”等活动,获得广泛关注。

第8篇: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范文

2012年12月19日,历史在这里再次被续写,二号丁运载火箭咆哮着划亮夜空,成功将土耳其GK-2地球观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不仅是该火箭发射的第一颗由国外客户研制的卫星,同时也实现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土耳其卫星要求高

1992年,在长二丁火箭首飞成功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就一直谋划将该火箭推向国际市场。20年后,长二丁火箭在今年一口气完成了首次国际商业发射与首个国外研制卫星的发射。

2010年,经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牵线搭桥,长二丁火箭开始接触土耳其卫星项目。土方对该星的发射高度重视,采取国际招标的方式在全球寻找优质、可靠的火箭执行此次卫星发射。当时,还有俄罗斯、日本等竞争对手虎视眈眈。

经过层层筛选与激烈竞争,土耳其最终选择了已经取得14连捷的长二丁火箭来执行此次发射。2011年5月,双方签订了发射合同。

在合同签订之前,双方就技术指标细节进行了反复谈判。由于土耳其本国对该星高度重视,因此对卫星发射指标的要求颇为严苛。

比如土耳其提出卫星发射成功后倾角要求为0.05度,而长二丁火箭以往的发射指标都是0.1度。这意味着要将以往的技术指标提高一倍。长二丁火箭总指挥谈学军介绍,长二丁火箭以往每次发射的卫星倾角都在0.05度以下,虽然已经有多次的成功经验,但是要确保这些指标还是有一定难度。为此,火箭研制队伍除对产品精挑细选外,还对各种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保卫星人轨倾角符合土方提出的要求。

同时,为满足土方对卫星振动指标提出的要求,长二丁火箭首次采用了新研制的复合材料支撑舱,它的使用不仅能够减少火箭发射时对卫星的振动,而且重量也比以前减少了将近20千克,这意味着长二丁火箭有效载荷能力提高了近20千克。

12月的发射场,白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晚上气温却低至零下十几度,创下了长二丁火箭发射的最低温度纪录。为确保火箭顺利发射,塔架上的火箭穿上了“保温外套”,为确保发动机部件在规定的温度以上,还要不间断地对火箭吹送暖风。

这些只是长二丁火箭发射试验队为筹备本次发射做的大量工作中的几个方面。为迎接这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发射,长二丁火箭“两总”高度重视、系统策划,针对土耳其卫星的发射要求,完善了适应性修改设计;在研制的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精细化质量管理要求,层层把关,落实责任制,为圆满完成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发射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商业发射渐入佳境

对于长二丁火箭而言,201 2年是收获的一年。

201 2年,长二丁火箭完成了3次宇航发射。5月6日,成功将天绘一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9月29日,成功发射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这不仅是八院首次承担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同时也实现了我国遥感卫星整星出口零的突破;1 2月20日,土耳其GK-2卫星的成功发射再次实现了长二丁火箭的历史性突破。

一年执行3次宇航发射,追平了长二丁火箭首飞以来单年发射最多次数纪录,但是与2010年3次发射不同的是,201 2年的3次发射又有其特殊性。

长二丁火箭总指挥谈学军介绍,201 2年的3次宇航发射,两次是具有突破性的国际商业发射。对于长二丁火箭研制团队而言,一方面存在国际商业发射经验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3次宇航发射间隔时间较短,任务需要同时交叉进行,不少研制人员需要在不同任务中“切换”角色。据悉,在9月进行委内瑞拉遥感卫星发射任务的同时,长二丁火箭研制队伍还同步在另外3条线上开展工作,并要进行发射土耳其卫星及其他国内卫星的火箭的总装和试验。有的技术人员既要奔赴土耳其进行星箭对接试验,还要同步开展后续火箭的前期立项工作。

无论是发射委内瑞拉遥感卫星还是土耳其GK-2卫星,长二丁火箭研制团队用了不到18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火箭的研制生产。谈学军表示,这得益于八院“国际化、市场化”战略的推进及近年来八院火箭科研生产能力的提升。

现在的长二丁火箭发射试验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一方面正是他们事业的黄金时期,是出成绩、出成果的时期,另一方面,也是家中老人小孩最需要他们的时候。

12月15日,离发射时间越来越近,试验队抓住发射前最后一个周末,组织20多名首次到基地的队员前往老发射场区参观,感受航天先辈们创业之艰。据悉,每一次执行发射任务时,试验队都会有一批见习队员。谈学军介绍,现在任务越来越重,正是通过这种传帮带的方式,在实战中培养了一支满足高密度发射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试验队。

第9篇: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范文

我校作为“航空航天科技活动实验学校”之一,一直热切地关注着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了解了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船升空的过程,激发了同学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开展科学创新活动的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航天科技工作者那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勤奋地学习;你们所坚持和发扬的“两弹一星”精神,必将对一代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无比深远的积极影响,对祖国新一代科技接班人的培养做出巨大的贡献。江总书记说:“航天科技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队伍。广大科技人员和指战员在发展载人航天工程中作出的突出贡献,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此,我校全体师生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们要学习你们牢记党和人民的历史重托,学习你们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学习你们锲而不舍的攻关精神,学习你们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进一步做好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工作,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使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二小全体师生

我们是深圳市南山区外国语学校的小学生,是“中国宇航学会深圳南山宇航科普辅导站”的小小航天爱好者。听到我国神舟三号飞船成功升入太空的喜讯,我们的心情特别激动!我们把目光投向太空,仿佛看见神舟三号飞船正在火箭的推进下飞向太空,在蓝黑色的夜幕里留下一道绚丽的轨迹,将中华民族的飞天之路,延伸向未来!在此,我们向您们,并通过您们向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加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工作的叔叔、阿姨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尊敬的、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奉献青春的叔叔、阿姨们,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为了神舟三号冲向宇宙这万无一失的瞬间,您们在酒泉辛勤劳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奇迹,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洒下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的心血,才有了今天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自豪的印在太空的足印。您们用行动告诉世界:我们亲爱的祖国正在日新月异发展变化,我国的航天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代表南山区全体青少年,向您们承诺,向祖国承诺!我们也要像您们一样,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为祖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一次送上我们南山六万青少年心中的敬意!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全体师生

读者心声

我是一名《太空探索》的忠实读者,刚接触《太空探索》,就被其丰富充实的内容、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以及精美的图片所吸引。“太空”本身是一个内容很广泛的领域,整个宇宙包括地球都包含于其中。而《太空探索》能够全面地把人们普遍关注的这方面的研究理论、最新进展、热门话题等等一一为读者送上,令人读来津津有味,思想仿佛跟着飘游于整个宇宙之中。可以说,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和广度而又通俗易懂的科技杂志。

对宇宙的好奇以及生活的枯燥,甚至使阅读《太空探索》本身成为我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冥冥宇宙之中有太多有待人类探索而又非常有趣的东西对于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对着浩瀚的太空,总是令人浮想联翩,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灰尘,那么,地球上的微生物――人类,又算是什么呢?自从十五世纪欧洲掀起航海探索热潮以来,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人们把跨越海洋从几个月时间缩短到几个小时,地球已经变成了村庄。现在人们把目光放到了太空,而且已经跨出了第一步,火星正成为人类的下一个目标。相信再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人类一定可以征服整个太阳系。《太空探索》在我与宇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我的思想得以自由自在地漫游于太空之中。

广州 王超艺

探索俱乐部

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在2002年第2期“探索俱乐部”中我看到陈志成同学的意见,心里非常激动。因为他所说的正是我从小就认为的,只是我周围的老师、同学都不喜欢天文,不理睬我的见解。现在我终于可以借贵刊的一席之地发表我的看法,我感到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