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基于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
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第一次从政策层面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的概念。
201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根据教育部和陕西省教工委的有关要求,我院积极探索,去年底开始组建辅导员专业团队和工作室。
2、基于我校面临形势的需要
2015年为我校的教学改革年,在改革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变革意义的修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一体多翼,多翼部分的大量工作需要在第二课堂实现,主要由学生工作系统来完成。学生工作系统由过去的安全稳定的维护部门、安全稳定的消防员、一个保姆团队,要上升为人才培养部门的组成部分。对这支队伍的整体业务知识和综合能力等方面要求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学校对于学生管理系统和辅导员提出的重要目标和要求。
二、专业团队、工作室定位、开展工作的途径和开展工作的方法
1、专业团队、工作室的定位及开展工作的途径
辅导员专业团队侧重理论性的研究和探讨,需要用专业化来探索。探索是具有方向性、指向性的。主要研究和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最前沿的、具有潮流性的理论和新动向以及实现工作的基本途径,为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成员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优质培训,搭建良好的研究、学习和交流平台,拓展其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使其理论水平得到提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加强。
辅导员工作室是基于理论探索基础之上,面向全校学生,面向基层,开展学生工作的组织(或叫教师社团),它全方位为他们提供心贴心、一对一跟踪式的咨询、解惑、指导、帮助、培训、生活导航等全面服务;同时,也为朋辈辅导员、教师,为学生社团和学生干部提供各种培训和服务,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搭建平台。
2、工作室开展工作的方法
一是工作室要基于团队的理论,把团队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出工作的理念,把工作的理念落实到工作方法和途径当中,谋求工作的平台;二是工作室内部要结合工作室的定位和目标,不断地拓展工作室开展工作的内容、范围、途径和阵地。我们工作室开展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团队的吸引力为学生在黑暗的夜空中点一盏最亮的灯,把所有需求者吸引到工作室来。
三、我校辅导员专业团队和工作室建设的基本情况
1、制定了工作方案
每个工作室制定有详实的工作方案(包括:工作室的名称、简介、工作室定位、工作内容、工作载体、工作计划、专业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咨询和服务等)和成员培养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研究专题、培训考核等)
目前,17个工作室均建立了网络微信公众平台,受众群体不断增加。如:西京驿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平台已有关注用户3300余人,仅2014年10月30日晚,工作室组织的一次达人秀决赛,微信公众平台单日浏览量近20000人次。
2、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
(1)学院先后制定了《西京学院辅导员专业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和《西京学院关于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制度,从而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完善考核激励制度
学校鼓励辅导员个人或团体自愿申请组建辅导员工作室,学校每年组织一次“优秀(特色)辅导员工作室”评选活动,获奖工作室成员在政策允许的条件范围内参加辅导员职业能力级别评定时予以倾斜,被评为优秀(特色)辅导员工作室的成员,在岗位评聘、职称评审时,优先予以考虑。
(3)保障运行经费
学校保障辅导员专业团队必要的运行经费,其经费从辅导员年度专项培训经费中支出;辅导员工作室运行经费学校允许社区(书院)从本单位年度发展基金中支出;社区(书院)要为辅导员工作室成员提供充足的工作时间保障、经费保障和良好工作条件,并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工作。
3、构架了辅导员专业团队和工作室运行系统
目前,学校在校级层面组建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大学生党团和班级建设团队;大学生学业指导团队;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团队;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咨询团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高校校园危机事件应对团队;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团队等8个辅导员专业团队。而8个辅导员专业团队又下设17个辅导员工作室。
四、团队和工作室的主要特点
1、团队协同精神凸显
辅导员原来只负责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在团队、工作室要面向整个社区(书院),甚至要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变人自为战、班自为战为团队协同作战。
2、团队成员专业多样化
团队或工作室成员学历、学缘、年龄、职称结构的合理搭配,促进了专业团队梯队建设,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团队架构。
3、整合资源,优化队伍
在遇到问题和进行危机处理时,团队工作模式为辅导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后援支持和专业后援支持。后援支持还能使团队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力量进一步整合,个人能力得到充分、稳定的发挥,工作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辅导员职业倦怠中的无价值感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五、辅导员专业团队和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目标
辅导员助理制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又一项创新,辅导员助理是协助辅导员老师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学习顾问工作、集体活动的组织工作及评优工作,协助处理学生学习、生活中具体问题的在校高年级学生。为了加强辅导员助理这一创新性机制的有效推行,促进辅导员助理管理能力的提高,我们通过网络收集学院2015级全体学生对辅导员助理工作成效的意见、建议;收集了承担此项工作的所有辅导员助理的工作总结、意见和建议。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辅导员助理作为辅导员的助手,是学院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促进了学生工作的开展,但也存在一些影响学生工作成效的问题,主要有辅导员助理权责不清晰,制约了工作成效;辅导员助理双重角色在工作中的冲突,辅导员助理与所带班级班干部关系的不易协调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适时转变自身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融入学校的转型发展,在学校新的发展路上寻求作为,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积累经验。
二、开展辅导员助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从2015年9月开展辅导员助理工作以来,辅导员助理在各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学院全体学生网络话题调研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梳理,此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一定成效:
(一)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今师生关系日趋多元化,本应该是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在现实中好像有隔堵墙。有的学生从进校到毕业,老师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干什么,学生也不愿和老师交往,见到老师不愿打招呼,有心事不愿找老师谈,有困难不愿找老师帮。辅导员助理搭建了生+生+师沟通的“桥梁”,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缩小师生之间心理距离,也只有学生把老师真正作为他们的朋友时,才会相信老师,有什么心里话才会对老师讲。
(二)建立了新型的生生关系。在调研中学生这样回复: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从高考中结束,带着失望,也带着期待,在纠结与迷茫中进入了大学,到学校后最先认识了作为辅导员助理的学长们,他们带我们熟悉学校环境,完成宿舍住宿安排,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学长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我们解决问题。在军训之前叮嘱我们军训注意事项,在军训中经常来看我们。学姐在我们遇到问题时努力帮我们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也学会了包容与谅解,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因为辅导员助理的生+生新型关系的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自然、顺畅。
(三)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辅导员助理们在工作中感悟到:我的表现可以从某个方面反映出学校的精神面貌,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会影响到所带学生或更多的学生,所以我在这期间认真做好自己,给他们起好带头作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他们的学习、生活,引导他们走正确方向,同时也让他们的班级更加出彩;做辅导员助理除了能锻炼自己,更有意义的是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作为班委,更加要配合好辅导员和辅导员助理,不仅仅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事做人;这是一种精神,一种值得传承的精神;我是一名辅导员助理,不仅仅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充实的生活,还得帮助我们班级走得更好,这是一种奉献精神、吃苦精神!这就是辅导员助理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三、存在的问题
从同学们反馈的意见发现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辅导员助理与辅导员之间的工作关系。设置辅导员助理,本意是将教师从繁重、琐碎的学生管理中解脱出来,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搞好教学与科研,是一种管理创新。但有了辅导员助理,一些辅导员成了“甩手掌柜”,许多工作让助理单独去完成。助理毕竟是学生,在处理一些问题上考虑不会那么的周全,没有老师的具体指导,一些事情做不完整,工作管理中存在遗漏、缺乏计划性等现象。
(二)辅导员助理与学生干部之间的工作关系。辅导员助理认为:工作一个学期,感觉一开始做的时候没有头绪,后来慢慢的通过和学弟学妹的交流,有了一些思路,在体验了这一学期之后,感觉是在和班委沟通交流,统一意见这个问题上的工作难做,班委之间不太熟悉,意见难统一。与班长、团支书之间的了解甚微,缺少工作上面的交流,希望多开展活动促进彼此的了解,不仅可以增进工作效率,也可以使我们在交流中有所收获和学习。
(三)辅导员助理与班级全体学生之间的关系。辅导员助理缺少和班级同学深入的交流。虽然辅导员助理是从广大优秀的学生干部中选聘的,他们最能了解学生最新的一些动态,及时了解一些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适时的进行汇报和解决。但由于辅导员助理个人的管理能力和性格的差异,加上自身的学习任务比较重,不能充分接触班级上的每个同学,只是片面接触部分同学,以至于处理问题考虑不周,在工作中与学生产生一些误会和矛盾。
四、对策思考
在辅导员助理制的实践过程中,要努力构建辅导员与辅导员助理、辅导员助理与班级学生之间、班级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相互循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新型管理关系。
(一)辅导员助理与辅导员的关系。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必须明确辅导员助理的职责是协助辅导员处理班级日常工作,所以要突出一个词“助理”,辅导员不能把所有工作全部安排给助理去完成,只取到一个传话筒的作用,而是要清楚辅导员应该履行的职责,是班级的主要负责人,对班级的管理与建设应该有顶层设计,可以听取助理的建议,但大方向是辅导员确定的,班级建设计划也应该是在辅导员的统一指导下共同完成的。
(二)辅导员助理与班级学生干部的关系。辅导员助理与班级学生干部有相同的身份都是学生,但又有不同的身份,辅导员助理肩负着辅导员的部分职责,班级学生干部又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力量,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职责,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我们认为要突出一个词“辅导员”,虽然助理只承担辅导员的部分职责,但他毕竟是辅导员,还是要有教师的身份,要有能力指导、协助、帮助班委组织各种学生活动。同时又要发挥和辅导员不同的学生角色,与学生干部有更多的共同点,思考的方式很接近,在处理问题时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
一、选拔干部,增强爱的凝聚力
现论告诉我们,要组织一个成功的少先队中队,辅导员首先要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乐意为少先队员服务、热心少先队活动、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中队干部。同时辅导员要对其进行培养和教育,促其成为榜样。在中队干部的产生过程中,辅导员不能全程干预,因为这样会让中队干部失去“群众”基础,但也不能完全让选举过程放任自流,因为这个年龄的学生因性格不成熟往往会倾向选举自己的“好朋友”,最好的办法是采取先民主后集中,即先让学生进行投票赞誉,再由教师权衡。为了使学生的选举结果更具有代表性,让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推荐15位少先队员上来,然后按选票数进行排列,前11位少先队员当选。选举过程中让少先队员最大限度地发表意见,选出理想的中队干部,最后根据所选干部的气质、性格类型及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工、优化班委会组合。
中队干部选用后,再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教育和培养,当他们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和疏漏的时候,给予适度的指导和帮助,在工作中实践落实,在总结中取长补短、全面进步。
二、关爱赏识,拉进爱的距离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辅导员既不宜居高临下地逼视孩子,又不能粗暴冷漠地刺伤孩子。平时辅导员应当注意以朋友的身份,放下架子平等地和他们谈话,平等地与队员们进行交流。一位教育专家曾指出:教育的奥秘在于坚信孩子“行”。
五(四)中队是一个较特殊的班集体,许多队员都令我心疼不已,班上45位队员中有15位队员,要么父母离婚而只得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要么父母忙于生意而不得不寄居在别处。特殊的生活环境让孩子的心灵不能得到足够的关心和呵护,孩子非常渴望得到爱。班上的冉丹丹,父母忙于做生意,无暇顾及孩子,孩子住校部,即使在假期里也很少和父母团聚,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而从孩子本身讲她非常渴望得到爱。就该孩子而言,学习成绩有待提高,心灵有待关怀,这类学生常常不愿上学,但冉丹丹却相反,她非常愿意上学,甚至星期六、星期天都不想回家,因为上学能和老师和同学在一起,能享受爱的温暖,能听老师说鼓励的话。
五年级上期第一周下午第一节课上课,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没有听见起立的声音,却发现十几个队员举着小手,我向一个同学问情况,一问可把我吓了一跳,原来这十几个孩子都说被杜渝超打了,再看看此时的杜渝超把头埋得低低的。于是,我向孩子们使一个眼色说:“这件事,老师要调查调查。”然后就上课了,杜渝超,个子大,爱出手打人,在班上与同学间关系紧张,开学才几天,就因纠纷被我教育过好几次了,看来我的教育没起作用。对于这样的特殊教育个体我不得不重新考虑教育方法。就在发生此事的第二天下午第一节课下课,有同学跑来说:“王老师,这节课,杜渝超表现很好,张老师特地表扬了他。”我突然意识到,这不是他的闪光点吗?下午放学,我赶紧趁热打铁表扬了杜渝超,还立即郑重宣布了我想好的一件事:让杜渝超当班上的纪律班长,我还特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的家长。当然,在对杜渝超本人的行动方面我也费了一番心思,如为了减少他调皮的机会,上课时特地安排他坐第一排,做操时让他站在男生最前的位置,周围安排的是性格比较内向,比较乖一点的孩子等。自从杜渝超当上纪律班长和给他安排了特别的位置以后,班上就融洽了很多,很少发生打架等纠纷了。
有一位优秀辅导员说得好:“如果部分队员是一朵被霜打虫咬的鲜花,那么,只要我们用心经营,就一定能使每片花瓣恢复生机,散发芬芳。”
为了给队员们更多的爱,我尽量抽时间跟他们在一起,为了让队员们知道我从心底里爱他们,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天讲有关爱心的事故,激起该队员心中爱的涟漪,讲故事时,为了增进与队员之间的联系,我尽量将故事熟读成诵,有的时候还像刚从师范校跨入学校任课那样对着镜子试讲两至三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月的演讲,我的一个个心灵故事感动了队员们,队员们从心底里慢慢地接受了我,队员们的家长们在队员这个桥梁的传达下也接受了我,我爱每一位队员,队员们也爱我了。
本期开学学校开展的“感恩……”与“憧憬……”为主题的书卡制作活动,队员们的话语确实令我感动不已。
张佩柔同学在制作卡上写道:王老师,我不得不承认您是一位优秀的辅导员,您注重每一位队员的感觉,您没有像某些老师用分数去衡量一个队员,没有把分数当做队员的命根。在月练习中我只得了“B”等,您在上学校的路上,拍着我的肩亲切地问我学习感受?我只是低着头,支吾着吐出那几个字——月综合练习“B”等,本以为迎来的是一阵苦口婆心的劝说,没想到您只是说了句:“没关系,只差5分就上‘A’,下次努力一点儿就好了!”5分,在妈妈眼里是个不可原谅的数字,而您?却说得如此轻松,我在想,如果您是我的母亲,那有多好。
伍玉玺在书卡上是这样写的:
“尊敬的辅导员老师:
你好!
虽然我们班有几个连校长都认识的调皮队员,他们常常也令科任老师头痛不已,在您的关爱下,他们的进步已经很大了!所以请您不用担心,保重身体,因为我坚信,时间在飞逝,在您的爱的滋润下我们渐渐长大,班上的几个“坏孩子”会懂事的!!”
三、爱心培育,雏鹰起飞
学校是培养队员们爱心的主阵地,家庭、社会是队员们爱心行为的延续。在爱的滋润下,队员活泼开朗、阳光自信、团结友爱、奋发向上、勇于创新。队员们常流利地背诵着《三字经》、《白家姓》、《千字文》,满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他们常常走进社会,拾垃圾,募捐,去为敬老院的老人打扫、梳头、读报,也常亲近自然,和老师、家长一起来到花园感受花的芬芳,到动物园与动物亲近,他们传递着爱心,享受着童年。
我们结合中队的特点和各小队的特色,以小队为单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的小队把收集到爱的表达,画下来整理成一本本画册,并配上文字,还设计了漂亮的封面;有的小队用相片的形式,做成相册;还有的小队把收集到的故事,整理成一本书。中队员们在生活中明白爱的内涵,老师的微笑,妈妈的拥抱,少小队员捡垃圾时的弯腰,捐款时一次伸手,胸怀大众理想的执著……队员们从一个个生动的言行中,跟贫富、地位、处境没有必然的联系。爱是黑夜的星光,是酷暑的清泉,是天上的彩虹,是寒冬的火苗,是全心全意的奉献,是弥漫一生的执著。
四、爱心引领,师生同成长
“亲其师,信其道”是我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教育的座右铭,辅导员的关爱赏识在队员们的心灵播下了爱的种子。真诚的爱心开始了传递。
下雨天,学校门口是一双双小手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撑伞,饭桌上是孩子们将可口的菜夹入长辈碗中,公交车上孩子们知道将座位让给老弱病残,孩子们遇到困难有了主动的安慰与微笑……爱的行为也在具体的行为中延伸,向老师提建议,为班级阵地建设出谋划策屡见不鲜,促进了老师观念的更新及业务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例如:肖力立本期针对我的作业批改以书信的方式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在建议中说:
我个人认为:王老师批改作业可以来些形象工程,比如在改作文时可以在作业马虎的本子上写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等诗句、名言,这样既幽默又不伤同学自尊,而且含蓄指出文章的不足;而对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可做如下批注:“诺贝尔文学奖”、“作文大王”、“写作金奖”、“创意奖”……对写作与某位作家写作有相似之处时可批注为:与名家名著齐称:如:可与巴金齐称,长期这样进步,能与巴金的长篇小说《家》相比,甚至可超越。总之,批注的语言既要含蓄地让我们明白不足,又要鼓励大家积极创新,培养敢于超越名家名著的精神。这样夸张的语言能力加强对同学写作是的信心、提高写作能力、培养敢于攀登世界文坛高峰的精神。又比如在作业完成质量好本子上批注:“阳光工程”、“24k黄金”等带激励性的语言。
肖力立提出有创意的批改作业建议虽然对我是一个挑战,促使我必须成为一个学习型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完善自己才行。但是我在班上给予了较高奖励,而且真诚地接受了他的建议,还将他的建议用于我的作业批改评语中,确实取得了好的效果。经过这件事后,班上队员发现我的不足后提建议或意见的越来越多了,当然,我也会给队员们提意见和建议。对于队员们给我提的建议和意见及我给他们提的建议和意见都要在队会上商量,分析利弊后再决定采不采用。
关键词:学生管理;心理;就业指导
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作为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管理好学生不仅可以使学校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发展,而且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学校的满意度增加。而一个学校的就业率则会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招生率,通过就业的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对就业的盲目。
一、在专业学习上进行引导
在专业学习上的引导工作并不是要求辅导员对专业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学习,来辅导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要求辅导员通过对专业的学科特点、学科背景,来引导学生们找到队专业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接下来笔者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可以与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地沟通这样好了解一些学科专业的发展背景,同时可以通过报告、座谈等形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座谈之后学生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它发展前景,学生好明确专业培养规格与发展方向,进而结合自己个人的奋斗目标来设计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
(2)加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的机会,不同班级之间通过开展不同的活动来促进各班之间的关系。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经验交流。比如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的学生传授在大学期间我们在不同的时间该做的事、该过的级、在某些科目的学习上应该怎么做。
(3)做些必要的总结,在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加强和专业教师沟通以及积极开展活动的时候要注重总结、研究专业的特点,以及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需求,尽量的争取教学研究立项与大学生科技立项,这样鼓励了学生共同参与教育科学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指导水平,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识能力。
二、在学生的心理上进行引导
在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中,对于心理的辅导工作是必不可少。然而做好心理的辅导工作,建立良好的心理辅导关系又是其关键,从实际工作出发的同时结合一般心理咨询关系建立的特点,通过对探索辅导员心理辅导中关系建立的独特性以及从师生关系影响对心理辅导目标的建立,辅导前应注意的事项及辅导过程影响的要素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剖析,使得这些工作对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的顺利的进行提供更有效指导与建议。
(1)如果辅导员觉得学生的所遇到的问题需要进行一次专门性的心理辅导,或者有些学生主动向辅导员老师寻求心理辅导时,必须在对其辅导的过程中保证能够有一个宽松、安全的环境,在辅导中不受他人干扰。对于辅导员老师来说要做到这点并不那么容易,有太多的繁杂琐碎、不可预期的事情可能发生。在此情况下,辅导员老师最好要先跟来访学生预约好时间、地点,在进行心理咨询前应先与学生交代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好让学生再心理上有准备,不过这样的情况最好尽量避免,以防让学生觉得打扰到老师的正常工作而产生愧疚感。
(2)如果来访的学生咨询问题比较紧急,或者辅导员在学生来咨询的时候无法抽出时间来进行心理辅导,这时辅导员须先征求学生的意见,并且来说明理由,在说明理由时需尊重学生,而且不可过于直率,同时向其推荐本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或者介绍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长处,以防止出现对来访的学生产生伤害或负面影响。
(3)辅导员老师在给学生做心理咨询前应与学生协商本次辅导过程的时间以及心理辅导的目标。告诉学生这是为了帮助学生自己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希望双方能够努力积极的配合解决。通过介绍自己的专业背景也可以贯穿到日常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不过此时应再次声明保密原则与保密原则的范围。
作为辅导员或者其他的学生管理者对于学生进行以上两方面的引导是最重要的,当然有时候也有其他方面的引导本文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接下来主要介绍下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的就业方面的引导。
我国高校的毕业生每年都在增长,又由于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正视困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毕业生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等这些都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广大毕业生走好择业的第一步。在此,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三、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也进入了一个“大众化就业”的时代,高校毕业生日益成为社会普通的劳动者,成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既是适应当前严峻就业形式的需要,也对同学们自身发展好处。希望大家对目前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有清醒认识,合理准确地自我定位,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强化普通劳动者的意识,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对待就业,做好积极的准备,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扎根基层,让青春在基层闪光
基层是有志青年奋斗成才的必由之路,是高校毕业生了解国情、磨练意志、砥砺品格的重要途径,是经受锻炼、发挥才智、成就事业的广阔舞台。基层条件可能很艰苦,但艰苦的条件既能磨练人,又能造就人,大学生在基层社会实践的丰富经历和阅历,必将增长自身的才干和能力。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闪闪发光。在此,希望广大毕业生同学树立报效祖国、志在四方的理想抱负,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努力成为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
摆好自己的就业态度,我相信每位同学都将找到工作。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对于把学生从进校的那天开始引导经过四年的时间学生们会将拥有个充实和难以忘怀的大学时光。辅导员是伴随学生们四年时光的重要学生工作管理者,因此本文主要是介绍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及其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指导指南.重庆教育,2012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议
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的重大责任。如果将辅导员工作通过上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也许就可以破解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难题。为了进行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我们组织了这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校学生总人数4500余人,专职辅导员人数为 18人,兼职辅导员 11 人,专职辅导员比例为1:195人,兼职辅导员比例为1:90 ;本次调查了29名专兼职辅导员,本次调查问卷发放29份,收回29份,回收率100% ,其中男9名,女20名;硕士研究生26人,本科生3人;年龄分布为:20―30岁21人,30―40岁8人;获得职称情况为:初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为15人;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年限从6―8年占21%,4―6年占27%,2―4年占28% ,2年以下占24%。
二、问卷情况
(一)自我认识
本次问卷从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学术水平、教育水平、道德品质、人格魅力、敬业精神、服务意识等八个方面对辅导员进行了调查。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道德品质、敬业精神、服务意识五个方面,所有辅导员都选择了“满意或比较满意”。在学术水平上有31% 的人选择了“不太满意或不满意”。有17%的辅导员在教育水平方面觉得“不太满意或不满意”。有7%的辅导员对自己的“人格魅力”表示“说不清”。在“您对本校辅导员队伍的总体评价”一项中,31%选择了“总体素质很高”或“比较高”,51%的人选择了“基本适应工作需要”,18%的人选择了“人员素质提高任重而道远”。
(二)辅导员的思想状况
1.辅导员工作中的困惑。在“辅导员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主要来自哪些方面”一项中,24%的人认为“对前途事业的迷茫,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 ”,38%的人选择了“职称待遇方面不尽合理”,17%的人选择了“业务素质的欠缺”,38%的人选择了“经济收入相对较低”。
2.辅导员的工作压力。36%的人觉得工作压力来自于“工作缺少支持”,55%的人选择了“职责不清”,38%的人认为压力来源于“任务难度大”、“工作量大”,41%的辅导员选择了“自身发展前途与方向” 。
3.辅导员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79%的人认为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工作时间难以固定”,48%的人选择了“工作内容太多太杂,难以量化”,41%的人认为“工作不受其他老师尊重”,31%的人表示“工作不受学生理解和支持”,有一小部分人觉得“工作的内容枯燥单调,缺乏成就感”,另21%的辅导员认为“工作待遇低,人事政策无倾斜”。
(三)对学生工作的整体看法或态度
1.工作满意度。第一、27%的人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对目前的工作安排感到满意;第二、45%的人对“同事间的人际关系感到满意、领导能体谅学生工作教师的辛劳、学校提供的办公硬件能满足学生工作需要”表示同意;第三、21%的人对“做学生工作进修的渠道充足、学生工作有助于提升自我能力的成长、学生工作可发挥创造力,并实现理想与抱负”表示同意;第四、66%的人考虑如果有机会的话,会转业,认为做学生工作在个人发展上受限制;第五、55%的辅导员对“觉得其它做学生工作的同事工作态度很积极、认为社会重视我的工作、觉得学生工作很有趣”选择了“不同意或说不清”。
2.工作的福利待遇。工作的福利待遇直接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调查数据来看,34%的人对于待遇与付出相比感到满意,21%的老师认为与其它工作相比,对自己的待遇感到满意,62%的辅导员认为“与本校其它教师相比,对自己的待遇感到满意”表示不同意。
(四)对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认知
对于“辅导员工作课程化”这个提法,93%的人表示“了解或有一点了解”,只有极个别辅导员表示“完全不了解”。如果将辅导员的工作转化为“上课”,在课堂中进行,100%的辅导员认为“可行”。辅导员工作课程化中的课程体系要进行整合、规范,充分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根据教学目标,设置相应课程。在大一,设置入学教育、习惯培养、品德修养、心理健康等课程;在大二,开展礼仪与人际交往、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拓展、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课程;在大三,设置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特色创新等课程。
(五)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措施及意义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建设需要学校采取积极的措施,离不开学校的政策支持和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认为需要获得以下支持,具体调查情况见下图: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实施的意义有哪些?所有的辅导员都认为,第一,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教育水平。课程化要求辅导员以上课的方式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必须根据课程体系要求,按教学计划实施教育;第二,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第三,有利于认定辅导员的教师身份;第四,有利于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三、意见和建议
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主力军,学校应该重视对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培养,将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渠道,使辅导员工作走上专业化、职业化道路。首先,辅导员必须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增强自我学习的意识,在工作中注重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其次,辅导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并不只是在教室授课,而是应该拓展空间,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如在操场、宿舍等进行授课,还可以通过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最后,辅导员工作课程化道路需要学校大力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政策体系,设置规范的课程体系,搭建稳健的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平台。
参考文献:
一、目前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的现状
1、农村小学师资相对缺乏,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少先队工作重视程度有限。目前,我县农村小学整体师资力量比较缺乏,虽然近年补充了一部分特岗教师,但相对来说,素质高、能适应形势发展的教师还是不够。作为学区、学校等管理机构,往往考虑的是如何使教学能够正常运转、提高成绩,于是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松了,对少先队工作的重视程度下降了。
2、农村少先队工作开展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农村小学规模小,经费少,方方面面的开支却不少。学校能够投入到活动中的资金相对少,最终使少先队工作成了无场所、无资金、无法组织。
另外,农村小学少先队辅导员人员变动太快,辅导员刚对少先队工作了解、掌握了一些方法,又因为调动等各方面的原因,换成另外的人员来兼任少先队工作,这样就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小学的少先队工作的开展。
3、农村学校少先队工作缺乏有效带动和指导。乡镇一级设少先队总辅导员,用来指导本乡镇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少先总队辅导员要么是学区安排一名专干负责,要么是由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兼任,但两者皆有弊病。学区专干负责少先队工作,就会上级安排,将活动转发到各学校,不去管各学校具体是如何开展活动的,当了“二传手”;而中心小学辅导员一般都是教学骨干,担负着较重的教学和教研任务,他们来兼任学区总辅导员,至多只能做好自己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无瑕也无权管理其它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这就严重的影响农村少先队工作的整体发展。
4、少先队员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体现和发挥。辅导员是少先队员的指导者和亲密朋友,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的群众性组织。农村小学辅导员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缺乏少先队的专业知识,对辅导员的职责并不明确,活动不知道怎样策划、设计,孩子们被动地充当某个角色,去表演一下,参与一下,导致活动成人化,缺少童趣,缺乏吸引力,队员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强对农村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力度。联合县级少工委,针对农村少先队工作的特点,制定工作计划,召集农村辅导员开会、开展活动、听取意见,为他(她)们出谋划策,每学期安排一次城乡之间少先队工作的观摩活动。要经常到农村小学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指导工作,保证对一线工作情况及时掌握。
2、重点加大农村学校分管领导和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加大党建带团、队建设的工作力度,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党政领导要定期听取少先队工作的汇报,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少先队的工作,少先队工作才能取得物质上的支持、发展的空间。建议区、市、县团委、少工委加大对分管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和辅导员培训的力度,对他们分批进行轮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同时要求辅导员不能仅靠上级组织的培训机会来学到知识技能,还要通过网络、订阅杂志等渠道来获得少先队工作方面的知识。辅导员必须有学习、“充电”的欲望,才会使自己做起来得心应手,充满活力。
3、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开展好少先队活动,促进少先队工作发展。农村少先队活动要切实符合农村地域特点和实际要求,不搞“大而全”,而要搞“小而精”的活动,从“小”人手,以小见大。从日常生活中筛选出精华来作为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反复锤炼主题,使之切合实际。每一次少先队活动必须要做事前有计划,要明白活动的目的,要有具体操作方法步骤,如果是户外的活动还要考虑有无安全隐患,做好活动预案。事中组织有序,事后及时总结。这样才能为我们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少先队活动提供保障。
4、进一步督促落实农村辅导员的待遇问题。根据《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落实辅导员待遇,调动其积极性,对农村辅导员实施聘任制,享受津贴。尽量减少课时,使开展少先队活动时间得到保证。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自我概念;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146 -02
一、引言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始终是理论界和实践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高校辅导员对自身状况的满意度及主观幸福感的体验直接影响到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果,也就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工作。因而,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随着学生的个性变化、家长的殷切期望、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压力都使得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难度不断加大,任务不断加剧。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状况值得关注和研究。由于主观幸福感能够衡量人们的心理状况,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研究。但当前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多从单一因素展开,且结论均是围绕主观幸福感的状况进行描述。本文从个性中的自我概念入手,研究高校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为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提供科学的理论帮助,并帮助辅导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自我概念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心理特征之一,也是个体对自己的总体感知。
二、对象与工具
(一)对象
采用任意抽样法抽取安徽省七所高校的500名辅导员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2份,其中有效问卷455份,回收率94.4%,回收有效率96.4%。
(二)工具
本研究问卷共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基本情况、自我概念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
1.自我概念量表
自我概念量表是在Villa编制的教师自我概念量表(TSCES)基础上进行的一定程度的修改。该量表共6个维度,包括:教学能力、师生关系、教学满意度、人际感知、自我接纳度、风险接受。共33个题目,从1到5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
2.主观幸福感
借鉴Diener和Bradburn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形成本研究的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平衡。其中,生活满意度包含5个题目,情感平衡包含10个题目,均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测量,从1到5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
三、结果
使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首先检验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一)信度与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通过Cronbach a系数的内部一致性检验以测量问卷的信度得到自我概念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分别为0.763、0.819,说明两量表均通过了信度检验。
2.效度分析
本研究的量表均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性和生活特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并进行了专家意见咨询和小样本下的预调研。因此,量表的效度有所保障。
(二)典型相关分析
由于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均为多维度变量,探究二者关系不能采用简单的相关或回归方法。本研究采用用于解释两组变量间关系的典型相关分析法。典型相关分析通过线性函数的空间变换对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典型相关分析验证高校辅导员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维度递减分析及F近似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的结果显示:高校辅导员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第一条路径的典型相关系数检验达到显著水平(Sig=0.000
由表2可知,自我概念的六个维度:教学能力(A1)、师生关系(A2)和教学满意度(A3)、人际感知(A4)、自我接纳度(A5)和风险接受(A6)主要通过典型变量(x1―η1)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两个维度:生活满意度(B1)和情感平衡(B2)。其中,控制变量中的人际感知(A4)与典型变量x1的相关性最高,其系数为0.894,其次是教学满意度(A3),系数为0.733。说明高校辅导员的自我概念中最在意人际关系,即自己与学生、同事、领导、学生家长等角色之间的关系。在主观幸福感变量中,情感平衡(B2)与典型变量η1的相关性较高,其系数为0.617,说明情感平衡更能够为高校辅导员带来主观幸福感。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满意度(B1)与典型变量η1的相关性仅略微弱于情感平衡维度(其系数为0.579),这说明生活满意度对高校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影响作用同样值得关注和研究。由此得出高校辅导员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典型相关路径,如图1所示:
图1的结果显示,典型变量x1与η1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13。其余各维度的系数均为正值,由此得出结论: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四、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
从社会层面来说,应为辅导员提供一个合理的社会地位和一个充分理解、信任和尊重的平台。由于人际感知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社会的认可对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巨大。合理的社会认可、期望及工作压力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自我价值感。
从学校层面来说,第一,应为辅导员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辅导员的专业化,使辅导员真正认可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第二,解决辅导员工作中的困境和问题,如职务晋升、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发展空间等,帮助其提高职业认同感。第三,适当减轻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压力,将不必要的工作分摊到其他职能部门中去,让辅导员有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四,关注辅导员生活中的困难,让其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去。生活质量的高低也是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辅导员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讲座,帮助他们释放工作和生活压力,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从大学生层面来说,应努力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效实现自律,将辅导员从琐碎的生活管理工作中释放出来,真正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力量,回归到本职工作中去,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潘焱.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工作效能感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王竹青.教育叙事对教师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经过不断发展,高职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尤其是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很多企业更注重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因此高职院校数量骤增,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然而当下的大学生多属于“95后”,在信息化环境下成长,缺少生活磨砺,心理素质较差,而且存在有眼高手低、自控力差等缺点,加大了管理难度。辅导员与学生直接接触最多,除了教育工作者,还应担任起管理者的重任,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促使学生成才。
二、转变观念,进行人文管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高校学生的地位不突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本理念越来越受重视,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求,予以更多的人文关怀。高职辅导员应转变观念,改变辅导员和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格局,用实际行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对他们的关怀。立足于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多与学生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处理问题要有耐心,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管理中的难题。
三、加强德育,完善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以培养专业型实用人才为主,技能学习固然重要,但德育亦不容忽视。辅导员应加强此方面的重视,引导学生,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平等对待每一个人,挖掘出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予以鼓励和支持,指导学生规划人生,步步为营,直至实现人生目标。采取激励制度,维护学生自尊,减少暴风骤雨式的批评,转为和风细雨式的引导。
四、创新方法,构建信息平台
任何管理活动都讲究方法和策略,方法运用得当,往往能够事半功倍。人文管理理念要求突显学生的地位,辅导员应尽量实现双向式管理,将自身和学生放在平等地位。敢于放权,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历练,从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表达、管理、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和班级干部,既能为自己分忧,又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循序渐进,初始时以一些琐事为主,令干部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和流程。随着业务的熟练,以及能力的提升,可试着委以重任。所谓策略,可以理解为辅导员应有一套健全可行的管理体系。大致可分为决策、计划、执行、反馈四个阶段,决策应当保持科学客观,根据学生的需求考虑,计划应当严谨可行,辅导员对每个学生都有所了解后,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所有学生的特点和擅长都存入其中,然后制订执行计划,务必要符合现实。执行应当严格,确保计划顺利进行,每项制度都能彻底落实,起到实际作用。切忌盲目执行,要注重关键处的细节,以免因小失大。反馈应当及时民主,辅导员要经常聆听学生意见,在管理计划执行后,可要求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种途径,可以更加了解学生需求,从而调整方法,才能保证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多数高职生都在信息时代成长,计算机、网络、手机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若依旧采用陈旧的管理手段,一来难以融入学生,二来效率低下。所以,辅导员也要提高信息素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平台,与学生沟通交流。比如当下流行的微博、微信等,高职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辅导员可建立微信群,或者注册公众号,这种信息传播渠道,显然比纯粹的教学更容易接受。
五、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施行,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备受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角色的重要性下降,相反,对其要求更高。与传统的辅导员职位相比,当前对辅导员更为严苛,必须升华自身,提高综合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学习上、情感上和生活中的难题。首先,辅导员应树立起终身学习意识,努力提高自身。认真学习,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并将学习内容灵活应用与学生管理和职位实践中。其次,更新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储备。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涌入,高职生深受影响,其中有很多新事物,辅导员应尽快接受,并能明辨丑恶,提出糟粕,传播正能量。除了专业工作,还要了解相关领域,包括心理学、管理学、法律等。以心理学为例,很多高职生一旦遭遇挫折,极易被打倒,辅导员应锻炼其心理素质,提高抗挫能力,令学生认清楚现实。也有部分学生因压力过大,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辅导员要及时与其谈心,帮助他们化解压力。面对因贫困而自卑的学生,在不伤其自尊的基础上,可以给他们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此外,辅导员还应增强职业认同感,端正态度,爱岗敬业。这是大前提,如果缺乏工作热情,不热爱岗位工作,又怎会认真去管理学生,为其提供服务。所以,辅导员也应该有职业规划。当然,学校要积极配合,比如提供晋升机会,改善福利待遇,使得辅导员愿意留下,并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去。
六、结束语
中国高职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学生管理愈来愈难,辅导员的工作更加繁杂,责任也更重。这就需要辅导员及时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方法,并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顾成宜 单位: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关键词】 学业导师 辅导员 职能区别
在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号召下,部分高校采取学业导师制和辅导员制并行的管理模式。二者本该是相辅相成、协同助力学生发展,却因彼此职能不清而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学业导师制和辅导员制的实施情况如何?两者的职能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协调两者的工作职能?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为此,笔者以学业导师和辅导员的职能为主要调查内容,结合培养高水平本科生的目标,在江苏大学进行了抽样调查。望通过调察研究与分析思考,探索出解决大学生辅导员和学业导师职能不协调、不明确问题的出路。
一、研究目的及调查的开展情况
1、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探索学业导师与辅导员的职能区别,并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改进两者工作的意见,以增进双方相互认同感、优化细化学生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与服务。
2、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江苏大学各专业的老师和在读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分别设计并分两次发放了教师版与学生版的调查问卷。第一次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业导师和辅导员的工作情况,第二次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师生对两者职能区别的看法等。两次调查问卷分别发放150份学生版和50份教师版,共发放400份问卷,其中学生版300份,教师版100份,有效问卷达94%。
二、调查分析及总结
1.教师版调查总结
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目前江苏大学对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作出明确规定的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学生班级建设等;对于学业导师的工作内容作出明确规定的主要有:培养学生专业思想、辅导学生专业学习、督促学生学业规划、指导学生科研活动等。由此可见虽然对于学业导师的规定似乎侧重点在解决学生学习问题方面,但实际上有一部分是和辅导员职能重合的,比如辅导员也要求关心学生学业方面的事务,也有学业导师表示除了学校规定的工作内容外,自己也会额外注重学生的就业咨询、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就导致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两者无法明确区分职能,出现“同时管”或“都不管”现象。调查中,笔者了解到:40%的老师不论是作为辅导员还是学业导师对学生最关注的是学术问题及学术情况,而这也是学生向老师咨询的最主要问题,64%的老师反应学生向其咨询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学习方面的。然而,当被问到“您认为辅导员/学业导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时,50%的教师认为辅导员最应该向学生提供日常生活方面的帮助,高达96%的教师认为学业导师最应该向学生提供的帮助是专业课程指导方面。可见,辅导员和学业导师在观念中的职能侧重点是有明显区分的,辅导员偏重生活指导,学业导师偏重学习指导。在被问到“您觉得学业导师和辅导员的职能区别在于?”,同样有68%的教师选择“辅导员更应关注学生生活,学业导师更应关注学生学习”,与上题的结果一致。可在实际工作中,当被问到“您在承担学业导师或学业导师时,工作上遇到的最大阻碍是什么?”,56%的教师认为最大的阻碍恰恰是“权责不明,导致事务繁忙,成了几乎事事要关心的‘保姆’”。由此,当问到“您是如何看待学业导师和辅导员的职能区别的?”时,有56%的教师认为“两者职能应明确区分,这样才能协同合作提高效率”也是不出所料。
2.学生版调查总结
“你与学业导师的沟通内容”一题中,39.74%的学生选择了“学习方面”,25.6%的学生选择了“生活方面”,选择“两者兼有”的学生占47.44%,选择“两者都没有”的学生仅占10.26%。而被问到“你与辅导员的沟通内容”时,12.82%的学生选择了“学习方面”,11.54%的学生选择了“生活方面”,选择“两者兼有”的学生高达65.38%,选择“两者都没有”的学生同样占10.26%。从两组数据中选择“两者兼有”的比例来看,学生并未明确学业导师和辅导员在其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指导作用,两者在职能上区分不清。在回答“遇到问题,你觉得辅导员和学业导师谁更能帮助你”时,认为辅导员在生活方面、学业导师在学习方面更能帮助自己的学生高达71.8%。在回答“你觉得学业导师和辅导员的职能区别是什么”时,55.13%的学生认为学业导师更应关注学生学习,辅导员更应关注学生生活。在回答“你觉得学校目前的辅导员制和学业导师制实施效果如何”时,56.41%的学生选择了“很好,两者相辅相成,有效的帮助学生发展”,29.29%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学业导师和辅导员有或没有差不多”,10.26%的学生选择了“不好,两者不能发挥相应的功能”,3.85%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学业导师和辅导员的职能不需要分太清楚”。此外,还有学生指出学业导师的指导更具个别性,而辅导员集中于整个班级,不具有针对性。数据说明,目前高校实行的学业导师和辅导员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学业导师和辅导员的职能划分不清,未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两者合力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业导师制定工作计划、帮助学生建立学业档案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做得很好,而辅导员的职业素养较高,能够履行自己的各项义务,尤其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72%的大学生最需要学业导师和辅导员为自己提供的帮助都是“专业课程辅导”。由此可见,学业导师和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学习方面的需求度都较高,这也表明两者在学习方面出现了职能重合。
三、学业导师和辅导员制的完善建议
1.找准角色定位,明晰双方职责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校辅导员履行工作职责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工作重心,不能偏离。然而,学生版调查数据显示:65.38%的学生平时与辅导员的沟通内容中学习和生活方面均有涉及。反观教师版,不少辅导员认为同时顾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任务繁重,这就显示了辅导员工作的庞杂性,难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工作重心。学业导师制主要是专业教师协同辅导员的管理,对部分学生进行包括专业学习、科研实践和职业规划教育等多方面的指导,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而在实际调查中,53.77%的学生指出学业导师的学习指导效果不佳,学业导师应有的学习指导这一主要功能无法充分发挥。这是因为辅导员职能中同样包括学习指导,使这一功能部分从学业导师身上转移到了辅导员那里。如果不明确两者的定位、工作职能和范围,很多老师就可能陷入只教书不管其他或者想管怕越权或者以为不是自己管而不管等种种尴尬的境地。因此,高校需制定明确的工作条例,让双方找准定位、明晰职责,使其更好地履行各自的工作义务,从而发挥合力、优化管理。
2.加强彼此沟通,协调两者关系
要想发挥辅导员与学业导师的合力,就必须协调好两者的关系。首先,学校应创建学业导师和辅导员的沟通平台。学校可以硬性规定辅导员和学业导师定期交流、经常性召开联席会议、布置相应工作等。其次,辅导员和学业导师也应努力寻求对学生教育的共识,主动增进交流。如辅导员向学业导师介绍班级情况,一些班级活动可邀请学业导师参与进来,增进辅导员、学业导师、学生三者间的有机互动。同时,学业导师应配合辅导员做好相关工作,主动与本班学生保持积极的联系和沟通,对学生科研活动和创新训练工作予以格外重视。对于辅导员和学业导师工作职责中存在的重合部分,二者应积极沟通、协商解决,充分发挥双方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最终实现学生成人成才的培养目标,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合格的建设人才。
3.健全奖惩机制,优化评教制度
通过本次调查,笔者发现当前学业导师和辅导员的指导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对学业导师和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并不高。因此,学业导师和辅导员的绩效考评制度还需不断完善。现有的考评制度仅有学生测评这一版块,形式单一且效果一般。笔者认为,除了学生测评外,还应包括学校对学业导师和辅导员的考核以及两者互评这两部分的具体考核。在学校测评方面,学校管理层可依据本校工作条例分别对学业导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进行测评,评优惩劣。在学业导师和辅导员互评方面,学业导师和辅导员可以对双方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双方的交流。良好的评教机制能更好地激发学业导师和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也能使两者及时了解到自身工作的不足,有利于两者协调彼此工作。
参考文献:
[1]董秀娜.大学生学业导师制实施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3,(2).
[2]陈S,徐虎雄,黄芳,张荣君,周嘉,周立志.“班导师+辅导员”育人机制实践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4,(2).
[3]颜洪平.论高校辅导员模式下学业导师制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2,(24).
[4]姜宇,刘群东.浅谈本科生辅导员与学业导师有效协作机制的建立[J].学术探讨,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