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范文

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

第1篇: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关系

1 建筑设计

1.1什么是建筑设计。所谓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广义的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设计工作常涉及建筑学、结构学以及给水、排水,供暖、空气调节、电气、煤气、消防、防火、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工程估算,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种科学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是建筑设计。

1.2建筑设计中人的作用。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形式是人和环境所需要的形式,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在古代,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这时的设计者往往就是组织施工者,这些施工组织者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通常是根据建筑物主人的需求,然后根据自己的行业经验并适当加上自己的创造性。正是这种累积的建筑文化,逐渐形成了现在建筑设计文化。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建筑设计是一门非常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所谓的建筑设计实际就是指设计者按照投资方或者用户的需求,在投资限额范围内进行周密的考虑,从而拟出合理的预定方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从细节上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考虑设计,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在图纸上将这些方案加以记录。

2 环境艺术设计

2.1什么是环境。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主要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如: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2.2什么是“环境艺术”。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造方案的综合设计,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设计、空间与装饰设计、造型与构造设计、材料与色彩计计、采光与布光设计、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设计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2.3什么是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对环境而言,建筑侧重处理自身与第一环境的关系,这一特性决定了建筑师和艺术家各自的分工,也暴露了各自的才智缺憾。只有把建筑师侧重的功能和艺术家侧重的审美完整地、有机地统一起来,环境艺术才能成功。新一代的环境艺术人才,应具有综合才智,避免建筑师多注重单体,规划师不顾及细节,艺术家漠视实用与技术的通病。“景”与“情”的统一。景是指自然景观的选择和人文景观的营造,使环境融入风物,成为民族传统的缩影或现代文明的集锦。鉴于环境艺术的巨大体量,包涵的丰富信息,存在时限的相对长久性,它不啻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直观的表征。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创造中,设计师们总会不失时机地输入情感,体现人情味,把创造环境上升至创造意境,追求环境中的情调,烘托民族的风格,也体现设计者的个性。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处,是环境设计的主旨。一切建筑又都是以使人与自然相对分离和隔绝来保护人,避免人“风餐露宿”、“星月披肩”的。但凡人造环境,都意味着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破坏。环境艺术正是要在这种改善与破坏中,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人为主、物以人用”。建筑造址更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型、色、声、光、气的处理均为使人愉悦;道路、楼梯、门窗要方便人的出入。家具、商场、车库、垃圾站等配套设施,也得考虑人的行为习惯。

3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3.1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的环境。“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独特的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

3.2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迥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灭的印记。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

3.3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认为自然界“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依赖于自然界所馈赠的给养;同时,自然界也只有被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要素。人类的建筑活动作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但同时又必须兼具审美意识和精神情趣。而地面绿色植物系统作为功能最复杂、结构最庞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一直同建筑有着最为广泛的联系。

第2篇: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居住建筑;环境规划;节能设计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各种资源消耗、物质消耗有所增加,人们对居住区环境意识越来越强,如何应用已有资源,完善城市居住环境的配置,值得深思。其中居住建筑环境规划节能设由于低功耗,贴近自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关于居住建筑在环境规划中的节能设计

1、建筑物体型系数的控制

体形系数指的是建筑物外表面积F与其所包围的体积V之比值。体形系数是影响建筑能耗的关键因数,实验证明,体形系数每增加0.01,耗热量指标增加2.5%,对于同样体积的建筑,体形系数较大则代表其单位的建筑空间的热散失面积大,也意味着能耗更大。所以居住建筑在规划中的节能设计首先要做好建筑物体型系数的控制。

2、对于建筑朝向的合理设计

在建筑节能方面一个重要的措施是选择恰当的朝向。通过统计可以发现:其他条件如果保持不变,南北朝向的建筑相对于东西朝向建筑的能耗要小一些。住宅的设计中,在考虑到用户的实际需求时,应该基于这种需求统筹综合考虑风向,太阳能利用以及气候等带来的影响,以作为最优化选择的依据。普遍意义上看,南偏东或南偏西是比较适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的。对于温度较高的南方,房屋建设的长轴方向最好平行于冬季主导风向,而与夏季风向垂直,相对而言,对于温度较低的北方,则应和南方保持相反的设计策略,以减少冬天冷空气的干扰。如果保持体积不变,则住宅建筑的平面形状应采取护结构表面积小的建筑,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

3、选择户型平面合理的设计

在户型的平面设计中,应该综合考虑节能性、舒适性以及设计的合理性,针对不同的功能进行不同的分区。通常应该是把家庭活动中停留时间过长的客厅及主卧室设置在南朝向,而相对而言使用较少的厨房、厕所应安排在北朝向或者东西朝向。这种设计可以方便阳光在住宅中得到最大化得利用。每个房间内应设置直接连通到外面的窗口,门窗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光线及风向的因素。温度较高的地方应加入内天井的设计,这可以形成室内的气候循环,减小能源的消耗。

二、环境规划中太阳能系统的利用

1、利用太阳能房屋保暖的设计

在利用太阳能房屋保暖的设计上,目前,建筑的设计一般可分为被动式太阳房和主动式太阳房。

被动太阳房没有其他辅助能源,完全依赖太阳能供热,是依靠墙体结构本身完成吸收,储藏,热释放的功能来实现加热的系统。主动式太阳房在上和被动式太阳房是一致的,它们得围护结构都是以优越的保温隔热性能为基础的。

这种应用的空间结构设计应该有更大的热阻,并保证室内有足够的热重质材料,这就为保持房子有足够高的热量存储性能提供了可能。冬季的时候,太阳房通过建筑物结构吸收和储存白天的太阳能,在夜间释放热能,达到供暖的目的,这种设计能够有效地减小冬季住房的供暖负载压力,完成节能目的。

2、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节能设计

太阳能发电的节能设计中主要是基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其原理是通过电池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并储存经变换后应用,以起到节能的作用。太阳能发电在居住建筑环境规划节能设计中的应用设计技术主要体现在:

(1)一般建筑物外层表面使用涂层、装饰瓷砖或玻璃幕墙来保护和装饰的建筑物。而使用光伏设备代替部分建筑材料,即光伏组件作为建筑的房顶、墙和窗户的建筑材料,这样可以被用作发电,也可以使建筑外观更符合审美。

(2)对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整个建筑的围护结构由太阳能光伏阵列组成,选择适当的光伏组件,既能直接吸收阳光也可吸收被反射的阳光,而且可以使建筑看起来更有吸引力。

三、关于居住环境周边建筑在环境规划的节能设计

1、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

水资源的消耗是能源消耗的一大组成部分,现代建筑中水资源的消耗巨大,而改善污水处理系统将会对于这一现状带来很大的改善。这一设计主要方式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把污水处理为杂用水,目前最常使用的被称为中水技术,通过中水技术获得的杂用水可以用于很对地方,比如清理厕所,灌溉,保洁等等,目前中水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我国北方取得较广泛的利用,成为了降低水资源消耗的一大措施。

2、对居住建筑环境进行绿化

良好的绿化有诸多功效,既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又能有效地改善居住的小气候,此外,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对于减少居住能耗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居住环境的绿化设计中应该注意:

(1)灌木的种植应该作为绿化的主要手段。

(2)在靠近住宅的东、西、南面可以选择一些落叶乔木,其落叶的时间与住宅采光的需求保持一致,从而减少了能耗。

(3)因地制宜的实行垂直绿化,主要在阳台,外墙上,通过这种手段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的作用,也可以形成一种有效的保温层,起到夏天隔热、冬天保暖的作用,此外,绿化面积的复合型围护结构,也可以改善住宅室内热环境的条件。

3、集中化供冷热设计

以往的独立供冷暖无论在能耗上,还是在功效上都有很大的弊端,而集中化供冷热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对于能耗的减少更有显著的效果,这种设计的优点可总结分为效率高,能耗少,污染点,易管理,因此,集中化供冷热设计不仅有其节能意义,在商业上也有广阔的前景。

4、遮阳设计

遮阳设计作为建筑物的阻隔直接光线的的结构在能耗的降低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设计原理主要是通过阻隔管线来降低室内的温度,起到节能的目的。常用的遮阳设计包括挡板式遮阳、帘式遮阳、百叶遮阳等,这些遮阳设计对于降低能耗效果相当明显。

不过,这样设计的一个弊端就是对于住宅取光带来一定的影响。不过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这样设计已经逐渐显示出智能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融入到了遮阳设计中,未来遮阳设计将在建筑节能规划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居住环境问题。因此加强建筑环境规划节能设计,至关重要。在城市居住环境的规划中,应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对实现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绥,石铁矛,周乐.我国居住环境评价的尺度、方法与技术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2009(2)

[2]杨丽.详细规划阶段的居住区城市设计初探[J].建筑・建材・装饰,2008(9)

第3篇: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城市 环境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人创造生存和生活空间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行为。环境艺术由许多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由物质形态要素、意识形态要素以及技术形态要素、艺术形态要素所构成。而城市环境设计又是这些要素的综合体现。换言之,即可理解为:城市是有文化,有品格的。而城市的文化与品格,又是国家和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体现,传承与发展。

一、中国现代城市环境现状

1.城市环境设计

城市环境设计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外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城市规划的原则是考虑城市原有的基础和自然条件,有方针有计划地规划发展。目的是创造满足城市居民共同生活、工作所需要的安全,健康,便利,舒适的城市环境。建筑设计包括建筑工程设计和建筑艺术设计。建筑是人工环境的基本要素,建筑设计是人类用以构造人工环境的最悠久,最基本的手段。室外设计泛指对所有建筑外部空间的空间进行的环境设计,又称风景或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中进行的艺术创造与相应的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的主体是公共艺术品的创作与陈设。

建筑是城市文化的体现。建筑的类型丰富多样,而实用,坚固和美观,是构成建筑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目的,手段和表现形式的关系,三者关系的最高境界为“美”,既文化与精神的统一。

2.中国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现状

建筑、室外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代的城市建筑和城市发展一样迅速,但这种轰轰烈烈,欣欣向荣的迅速发展掩盖不了伴随而来的另一个现实――中国的城市与建筑正在失去其自己特有的文化与品格――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国现代城市环境现状,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第一,建筑迅速发展与环境设计间的矛盾。建筑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民用建筑与商业建筑的快速发展,忽略了建筑本身和环境的综合设计,如道路,公园,绿地等,发展迅速但城市环境并不谐调,使得人文居住环境恶化。

第二,现代与传统之间的矛盾。现代的城市建筑,用“日新月异”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为了展现“现代”精神,为了跟国际接轨,一座座古老的、具有民族传统的建筑正在悄悄的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克隆”般的一座座高楼大厦,清一色的西化,从建筑到装修,到室外景观设计,本土的、民族的东西少之又少。许多艺术上的等外品被大量炒作、模仿、克隆,成为视觉上的污染、环境中的败笔,造成建设性的破坏,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土地等资源。城市没有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孪生的兄弟姐妹。一样的摩天大楼,一样林林总总却又拥挤不堪的街道,一样的少的可怜的却又修剪的整整齐齐假模假式的绿地,一样说不清看不懂的不中不洋的街头雕塑……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内涵,是一个城市的品格的象征。而一个国家的城市文化则是其国家和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体现、传承与发展。而这种以牺牲民族文化为代价的“现代”化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如何谐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每个设计师的不客逃避的责任。

二、中国传统美学与中国现代城市环境的关系

1.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存与抗争中积累下来的艺术心理与审美意识的积晶,是中华民族生命意识的洋溢。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无不体现着传统文化精神。老北京四合院房屋独立而又相互呼应的整体设计,暗含了儒家美学思想的“和”;苏州园林的移步异景更是把传统美学的“天人合一”体现到极致。总地说来,传统的美学在建筑中的表现为朴素的哲学之美(和谐之美)和强烈而浓郁的艺术之美(自然之美,形式之美,装饰的艺术之美)以及地方风情的民族之美,淳朴的实用美和自然的生态艺术美。所以说,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美学的体现,中国美学引导了中国传统建筑,二者的完美结合,给我们留下了举世瞩目的民族建筑之瑰宝。

2.中国现代城市环境设计中的问题和走向

中国现代城市环境设计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民族文化和人文化的缺失,导致城市规划建筑西化、单一,没有民族、地域特点,城市文化大同,没有自己的品格和特点。而这一现象的直接后果民族文化在建筑中的传承和发展消失!所以,如何在城市环境设计中传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和精神,这不仅关系到建筑或公共艺术生命力的展现及其存在的价值,更关系到城市乃至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是值得我们当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应该着力反思,探索和必须改变的问题。所以,我们不妨以传统美学来指导城市环境设计。

首先,根据地域、自然、民族、经济等因素合理定位城市文化,保护城市特有的民族地域特色,包括建筑的特点,生活习惯,民族风俗,本土文化,公共艺术等,因地制宜,人文的、艺术的设计规划,使城市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其次,建筑设计要考虑建筑文化,建筑文化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我这里所指的是建筑风格和精神――即民族精神。建筑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也不是单纯的技术工程,而是两者密切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设计。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对建筑的物质需要,也要满足人们对建筑的精神需要,中国的建筑就要体现华夏民族的文化精神,完成建筑这一载体对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传承,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第三,将审美与道德观念结合在一起,以公共环境设计倡导健康公共精神,让人们在审美的同时受到道德的感染,建立和谐公共精神。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精神。经济的发展引发人们对文化的诉求,唤醒对艺术化的回归,即人文。当今社会,经济已不再是衡量一个城市发达与否的唯一标准,文化逐渐成为城市的核心要素,以文化内涵为核心的城市文化氛围已成为表现城市魅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公共艺术所铸就的公共精神、人文精神,所陶冶的艺术灵魂,都不仅仅是属于艺术家个体的生命存在,而是在用各种公共艺术的符号语言对公众说着一个意义世界,构筑着一种精神生命的屏障。

现代城市环境可以说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代表,是城市内在的文化,是城市底蕴的标志。所以,我们要正视公共环境、公共艺术上的问题,认真解决,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崔伊飞.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与美学.山西建筑,2008,(10):71-72.

第4篇: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筑;环境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TU97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建筑是城市的构成体,其环境的好坏程度由设计而决定,要想取得最佳的城市建筑形象,环境设计是首要的任务。通过对城市建筑环境设计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找到提升城市建筑设计水平的要领,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

二、城市建筑环境设计理念的引入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时也是环境的改造者。城市是人类聚居活动的产物,是由空间系统、交通系统、绿化系统和工程技术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环境设计的任务就是按照安全、方便、舒适和经济的原则,满足人们不同的使用要求。

环境的允许限度和各个环境因素本身的生态规律,将其妥善组织,有机构成,进而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创造出一个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要求的多维的环境空间,其核心问题即协调人――建筑――环境这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在人为环境中,建筑环境起着突出的作用,而高层建筑尤其处于敏感地位。高层建筑的设计不仅要为人们创造能够满足生理和心理需要的良好形象,还要成为城市总体环境中的重要角色,成为城市景观中的组成部分,创造丰富多彩的形象及艺术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目前,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高层建筑的发展已成必然之势,鉴于高层建筑对城市环境的重大影响,除了采取一些强制手段进行限制之外,城市规划设计师、建筑设计师们应该认真思索,以求创造舒适、健康的建筑环境,使城市环境空间质量更为符合人类生存的需要。

三、建筑环境设计具体原则分析

1.建筑环境要与城市整体环境系统和谐。建筑空间的影响力与吸引力是由建筑环境的整体效果产生的。要尽量与城市建设保持一致,换句话说就是与城市外部空间环境和城市交通保持一致,要与周边建筑环境相统一。整体性还体现在公共环境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统一,现代城市商业建筑要保持与城市外部整体空间环境及自身商业建筑特点进行协调互补,实现整体性的和谐。

2.功能综合化,多样性。公共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属于艺术创作,而多样性与统一性是艺术创作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注意公共环境的整体性设计的同时,还要注意公共环境设计的多样性,要注意组成公共环境各个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保证每个单元都能够最大程度的吸引消费者。公共环境设计的多样性要求要基于整体性要求,在保证设计实现整体性的大前提下,要尽量的实现公共环境的多样性,提高公共环境的丰富性。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随着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的进一步深入,现代城市建筑中的公共环境也必须强调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证公共环境实现基本功能的同时,要尽最大程度的提高公共环境的环保效益。在公共环境的设计中要尽可能地多采用现代环保材料,保证公共环境的设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增强人文性。人文性原则主要是体现公共环境的文化设计方面。公共环境是商业建筑与城市文化相互交融的过渡点,商业活动本身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也是城市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公共环境必须要充分体现城市的人文性原则,要体现出人们物质文化水平及消费观念,要展现出现代城市商业建筑的创新和先进之处。

四、建筑环境设计要点分析

1.环境设计应与建筑设计同步

建筑科学的发展是人类进步与文明的标志,建筑艺术又是文明史中最辉煌的篇章,建筑本来就在城市环境中,环境的改变必然对建筑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同的建筑环境处理也会有不同的情调,侧重建筑的性格、兴趣、心态、感情和传统的内在加以表达建筑的精神气质。如住宅的宁静、别墅的清幽、商场的热闹、宾馆的雅致、餐厅的兴旺,还有纪念的古朴、旅游的趣味、文教的文雅等都要因势利导,各尽其妙,营造一定的意境情调。在这里,环境具有很大魅力,其总体设计和具体处理应与建筑同步。建筑中大小空间与绿化的穿插,内外环境的渗透,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交融。山泉流水与水面的映射,这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设计方法,将为建筑增添无穷的活力。从生态节能的角度来看,当今建筑主要考虑的有通风、采光、保暖、减噪和增湿等。除了建筑本身运用特殊的结构、材料和机械装置外等,建筑师要周密地考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提高建筑艺术的感染力。

2.建筑创作与环境相协调

不少人对环境理解的片面性在于只看到外表形式,而没有体会到建筑的内涵。建筑设计必须从环境出发,这不仅为人们创造一个适宜的活动空间,同时还必须作为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组成部分,协调统一。必须周密地考虑到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力图使所设计的建筑能够与环境相协调,甚至与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大大提高建筑艺术的感染力。建筑环境美的奥妙在于结合,协调是一种结合,对比也是一种结合。建筑环境艺术的主旨不但要创造和谐统一,而且要创造丰富多彩。

五、城市建筑艺术性分析

建筑艺术不是一般的艺术,它和音乐、美术、文学不一样。建筑艺术是依托于具有实用价值的建筑物实体上的艺术,它是实用的艺术。建筑艺术又是一种公共的艺术,一个建筑一旦建成,它就常常让人们去欣赏它,你不欣赏也得欣赏,如果做的不好就会对不起观众。大多数建筑是在城市中的建筑,城市是整体,建筑是单体,单体应该服从整体,而城市规划是在城市中国家建设活动中的工作,它就成为协调当地建筑以形成城市总体形象的关键环节,来完成对单体建筑的协调。”前我们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发展和建筑艺术所要注意的问题,应当从国情出发,认真研究城市的发展、城市的规划、建筑的发展和建筑艺术发展的经济社会大环节的变化,认真研究客观条件对我们的要求,努力使我们的工作跟上形势发展的需求。在我国,尽快开展加强城市设计和提高城市设计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前,雕塑艺术与建筑环境关系日趋紧密。城市的广场、街心公园、公共建筑内外以及住宅庭院都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雕塑艺术作品传达出建筑实体的内在语言与内涵,把人类的思想和对社会的认识一并表现于雕塑艺术作品之中,给人以美的陶冶和启示,显示出现代文化、文明的精神力量,构成自然物质与工业物质的融合,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为人们造就了精神上的生态环境,塑造了城市的形象,使建筑不仅仅局限于使用功能,使环境艺术更好地体现高层次的审美愿望和追求。

在照明设计方面,专业的照明设计队伍和机构尚待培育。照明设计单纯依靠电气工程师或照明器材供应商或装修公司完成的局面应当改变。根据国外经验,重大的照明工程,特别是景观和装饰照明工程的设计大都是具备照明专业知识的建筑师,艺术家主持完成,从方案构思开始,贯彻到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当前我国建筑师,规划师的照明专业知识不足,特别是缺乏参与光环境设计的意识和主动性,因此现实的照明工程中设计精品寥寥无几。

六、结束语

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促进城市建筑环境的设计水平,是每个建筑设计师都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这既能提升城市形象,也能促进良好的市民居住环境。总之,多措并举提升城市建筑环境设计的水平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谢浩.遵循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理念[J].中外建筑,2013年,第6期:88-89.

[2]许鑫.高层屋顶绿化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12-13.

[3]韩福元,张建华.美国高层建筑管窥与思考[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23-24.

第5篇: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

引 言

生态绿色住宅是以最大限度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为目的,既不破坏生态平衡,又能体现“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生活主题。绿色生态的建筑住宅具有节能、节水、减少环境污染的优势,能够缓解当今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完全符合当代人们对于健康舒适、无废无污、和谐生态、开放性居住环境的要求。生态住宅的设计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室内微环境的建筑设计,也就是风环境、空气环境、热环境、光环境以及声环境方面的科学合理设计[1]。本文立足于生态住宅设计原则,阐述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设计的控制技巧,为建设节能、环保、生态型住宅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

1 生态住宅微环境建筑设计原则

(1)生态平衡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建筑理念,以住宅小区为建筑设计平台,立足于当地的地形、地质、气候特征和自然水循环系统,优化生态结构,遵循自然规律,有目的性性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切实维护社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的绿色生态小区环境[2]。

(2)节能减排原则。生态住宅小区坚持节能减排的原则,体现在用水、用电、用地的方面,尽量降低能源材料的消耗。在居民用水设计时尽量采用节水装置,江水资源的可再生使用,优化水循环系统。在小区的电气系统设计时,尽量以节能减排设计为主,提高墙体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小区土地使用需合理考虑小区的建筑物密度与绿地面积。

(3)科学合理性原则。科学合理性是指小区的周边环境、建筑环境以及室内微环境需满足人们衣食住行活动的要求,确保建筑物的室内室外环境达到健康舒适的水平。

2 生态住宅微环境建筑设计控制

(1)室内风环境设计。室内风环境设计以自然通风设计为主,自然风作为来自于大自然的一种天然风,能提供新鲜空气,改善空气质量,生理降温,有效释放建筑物存储的热量,会让人感觉到凉爽舒适、心情舒畅。倘若在城市房屋室内设计中引入自然风形式,可以成功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能源消耗,从而降低环境污染,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良好型城市房屋建筑设计的有效途径。自然通风设计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选择适当的建筑物朝向;二是合理设置建筑物间距;三是科学规划室内建筑设计平面和立面布局。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南昌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西北风为冬季主导风向,东南方向的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多,因此南昌市的建筑物的主立面绝大部分朝向东南方,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风,起到调节室内通风状况的效果。此外为了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可以在室内的厨房、卫生间安装排气道、排风扇,设置燃气报警系统,一旦燃气泄露,报警系统自动发出信号,并切断燃气管道和电力系统,开启排气装置将燃气排除室内。

(2)室内热环境设计。室内热环境是指人体对室内环境温度的冷热调整和感受,人体对热环境的温度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一直以来人们可以通过衣着、采暖、制冷等方式来调节温度给人体带来的负荷。室内热环境设计包括最佳温热条件控制、采暖设计、制冷设计三个方面。最佳温热条件控制包含气温、湿度、辐射以及气流,在室内最佳温热条件控制时,应该结合当地的温度气候条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合理控制。比如冬季室内寒冷干燥,是流感病毒的高发期,采暖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适当运用空气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有助于人体健康。夏天,全国各地都处于高温闷热天气,因此空调制冷系统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必须考虑室内的最佳温热条件、人所能够承受的温度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原因,根据国家制冷相关规定,室内外温差控制在5℃之内,办公室空调温度24℃为最佳标准。

(3)室内光环境设计。人的世界缺少不了光线,光线存在在人的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建筑室内设计中合理利用光线,科学地进行采光和照明设计,可以为人们创建一个生态健康舒适的居光环境[3]。室内光环境设计包括日照条件、天然采光以及人工照明。太阳光照分为阳光和太阳辐射,阳光提供照明。而太阳辐射具有杀菌消毒的功效,二者形成人体自身健康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内日照设计需要将当地的日照时间、日照方位以及建筑物的间距进行详细的计算,同时考虑到建筑物的阴影对日照的影响,此外室内日照面积的大小也是日照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天然采光对人的视力和健康有利,为人们提供室外的天气状况以及空间定时、定向等动态信息。室内微环境的天然采光设计,要充分利用阳光的直射、反射以及透射的作用,尽量使室内光线充足,给人以明亮、舒适的光环境。人工照明主要是针对夜晚设计的室内光环境,主要采用的是人造光源和人造灯具。以南昌市青山湖区恒茂湖滨小区为例,根据南昌的总体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该小区的建筑群朝向东南方位,建筑物间距适当,其投射阴影不会挡住后排建筑,日照和采光条件非常好。夜晚室内的照明系统设计选择LED光源,体现节能减排理念。

(4)室内声环境设计。对于一般的办公室、住宅的室内声环境的质量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是恶劣的室内声环境不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有可能影响人体的心情和健康。环境噪声是室内声环境差的罪魁祸首,而如何改善室内声环境是建筑设计师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室内声环境质量的重担落到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以及声学工程师等相关设计人员的身上,必须要求他们要齐心协力,紧密合作,才能将这一工作完成好。建筑师在对建筑规划时就应该谨慎选址,室内设计师首先要考察室内噪音的来源和传播途径,适当采取隔音措施。而健康舒适的室内声环境还需社会各界人们的自觉维护和保持,遵守社会道德,维护居住环境的安静、和谐。

3 结束语

“绿色生态,节能减排,健康舒适”的住宅已经成为当代居民房屋建筑的主旋律,生态性住宅强调以有效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为目的,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维护生态平衡理念。生态住宅的建筑设计重在对室内微环境的设计上,作为新时代的建筑设计者,在室内微环境的设计过程中,尽量采用自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光热资源合理适当,维持室内安静舒适,这样才能构建一个人人乐于居住的愉快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杨雪玲,司应哲.绿色生态住宅室内环境设计的可控性[J].国外建材科技2014,25(1):93~96.

第6篇: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 现代陶艺 建筑环境 结合

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它的生产受西方现代陶艺观念的影响。现代陶艺观念的引入给中国陶艺在艺术思维创作观念上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带来了更为宽广的创作空间,但同时也造成了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和障碍。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陶艺家们开始关注建筑环境艺术与现代陶艺的融合,而中国的陶艺家也开始了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并模糊的引发了“环境陶艺”这一观念。“环境陶艺”的生产,对中国现代陶艺自身的发展,亦是积极的、有益的。这样可以在建筑环境设计的领域中发展中国的现代陶艺,并且真正做到对现代陶艺的有益推广,让更多的人切身地去感受它、了解它。

陶瓷作为一种材料已经很早就被运用于建筑之中,并且对建筑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陶瓷从作为建筑构件、装饰材料被用于建筑中,到现代陶艺的形式融入建筑空间是一个飞跃。陶瓷早就被用于建筑,主要是因为陶瓷本身的特殊性能:第一,陶瓷的材料的可塑性,使它易于被加工成各种形式:第二,陶瓷的抗压、抗腐蚀、耐热、耐光照等特性,使它能够和建筑物一起抵制外界的自然侵袭;第三,陶瓷材料所呈现的表面形态很容易与建筑实体取得内在的和谐;第四,陶瓷材料易获得而且价廉,各种品质的泥土只需要经过适当的处理,都可以被加以运用。所有的这些因素,促使人们很自然地将陶瓷材料运用于建筑之中。理所当然,现代陶艺之所以能运用到建筑环境的设计中,也正在于陶瓷材料所具有的这些特殊性能。

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环境设计,其本质会发生一定变化。现代陶艺和建筑环境设计是分属两种相去甚远的艺术创作范畴,这使得介入其中的现代陶艺从创作理念到思维形式都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以适应新的存在方式。

一是创作形态的转变:要将现代陶艺成功地介入建筑环境设计之中,必然要在两者的创作中找到一个介入的契合点。由此可将介入建筑环境设计的现代陶艺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依附于建筑实体,直接嵌入建筑三界面的陶艺;其二是以建筑实体为依托,独立于建筑实体之外的陶艺。一般概念的现代陶艺和其它艺术表现形式一样,重在表现创作者个人内心精神世界,其创作是一种纯粹的自由状态。而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环境成为其中一个构成要素后,既要受建筑实体本身的制约,又要受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因此,其创作不可能像一般概念上的陶艺创作那样自由而成为一种纯主观的艺术表达。建筑环境设计它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环境科学、技术科学和艺术等多种成份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综合的设计艺术活动。这就决定了建筑环境中的陶艺创作因环境因素的限制,虽仍是一种前卫精神的现代艺术活动,但它已更多地带上了建筑环境设计的特色。因此将此类陶艺创作称之为“环境陶艺设计”应该更为恰当。

二是创作理念的转变: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环境设计后,创作形态的转变必然导致其创作理念的转变。设计是处理人与物之间关系问题的重要活动,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有计划的活动,使设计的生成品满足他人的某些需要,为他人提供服务。作为纯艺术活动的现代陶艺的创作,可以理解为一种形式的处理“人”与“物”之间关系的活动,即利用“物”――创作的物质媒体,来表达“人”――创作主体的情感和个性,实现创作主体自我意识的自由表现。这是现代陶艺创作的基本理念。而现代陶艺进入建筑空间,构成一种新形态的环境陶艺设计,它的创作理念必然不同于纯艺术形态的现代陶艺理念。首先,与建筑设计共生的内部空间及室内陈设品的设计,是为他人的、有目的的设计。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环境设计,成为这个整体设计中的一个设计元素,它的创作不再以陶艺作品自身的生成、创作主体自我意识的实现为根本目的。创造陶艺作品――建筑环境――人三者间的和谐统一的系统关系。其中“人”之因素不再指创作主体,而是指陶艺作品与建筑空间共构的环境艺术是一种公共艺术。它所面临的使用者、欣赏者会因具体的、不同的环境呈现为不同的群体组合。环境陶艺设计就是要在这个群体与环境空间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其环境陶艺与建筑共构的环境空间能成为被这个群体所感知、认同的充满人性、充满活力的空间。

三是创作思维形式的转变:作为纯艺术形态的现代陶艺,其创作的思维形式是典型的艺术思维。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环境设计后,要求创作主体不能再以单纯而自由的艺术思维去进行创作,而必须运用设计思维――建筑环境设计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对环境陶艺的创作做出新的思考。环境陶艺的创作因受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带上了“设计”的色彩,并要求创作主体也要以理性的设计思维来对之做出新的思考。但它的设计机能――“审美机能”、“象征机能”,决定了它的创作仍是以感性的艺术思维为主导性的思维方式。

现代陶艺作为一种特殊的材料艺术,被运用于建筑环境设计中,在于陶艺创作的本体语言使它在建筑环境中显示出其他材料艺术无法替代的优势――丰富的形式与肌理表现,神秘莫测的釉色表现以及火的独特魅力,泥、釉、火的语汇表现出的陶艺本体语言。它的存在改变了建筑环境的局部形态面貌。因此,建筑中的环境陶艺创作更应充分展现陶艺本体语言的美感价值,以此调动观者的视觉、触觉来感受环境。

介入建筑环境设计的现代陶艺创作特点:

第7篇: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生态 建筑设计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及水平的日益提高,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日渐被人们所认识,生态建筑及其设计已经成为我国及世界许多国家建筑设计的一个新的理念,并已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和一种发展趋势。这一热点和趋势标示着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技术与人类环境更为协调的新的进步,同时也是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和观念的一种更新。由此,生态建筑及其设计应当引起我们建筑设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将其在所从事的各类建筑设计中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来,使所设计和建造的建筑物能与周围所处环境更为协调,对使用该建筑的人们的心身更为健康。近年来“,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等名词、概念在建筑界不仅成为一种时尚,而且确实已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也是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

1从生态学的角度认识建筑系统

所谓生态建筑,即用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建筑设计,将建筑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其自身要形成一个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良性循环体系。它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序地循环利用,获得一种高效、低耗、少废、少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如果从生态学的角度理解建筑,生态学家不仅将建筑系统视为地球生态系统中各种不同的能量和物质材料的临时组织形式,而且需要确定建筑系统全寿命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与生态系统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包括组成建筑系统的各个建筑元素的安装和制造,还包括建筑系统的使用、建筑元素的弃置和重新利用等,因此,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建筑的全寿命过程被看成是一种与能量和物质材料支配相关的过程.建筑师将地球上的能量和物质材料(生物和非生物组成部分)组装成临时的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最后拆除.拆除之后的各种建筑元素要么重新在其他的建筑中利用;要么被自然生态环境所吸收。第二,是一种对建筑系统的预期性研究.建筑师应认识到建筑系统在全寿命过程中,会对地球资源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建筑师必须全面考虑其中的各种不利影响,以消除和减少这些负面影响,以此作为建筑设计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2.1讲求节约能源

绿色生态建筑,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节能原则,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建筑材料使用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利用各种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的平衡,构建一个和谐高效利用能源的生存环境。

2.2讲究生态和谐

建设绿色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生态和谐。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都可以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体现,这样就营造建筑旁边的环境质量。

2.3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2.4从实际出发,不照搬盲从

绿色生态建筑应该着重强调的是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盲从。我国的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很多设计者喜欢照搬西方的现成设计,认为西方的就是好的。殊不知,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建筑模式很不相同。其次,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也应该讲究地域性特点。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2.5强调整体性设计

建筑设计应强调“整体设计”思想,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生态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

4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实现策略

下边着重对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实现进行分析,并给出其实现策略:

3.1建筑内部环境设计的实现

3.1.1能源系统设计的实现。绿色生态建筑能源利用的实现,不但要对常规能源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更要注重绿色能源的利用,要将建筑节能放在首位。绿色生态建筑节能,设计师首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把建筑设计提高到比较高的水准。(2)找到合理的优化的新能源的解决方案。(3)寻求建筑艺术与能源方案的完美结合。当然,在做好上述的工作后,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绿色能源,如采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的优势。

3.1.2声光环境系统设计的实现。在绿色生态建筑平面设计时,针对光环境设计来看,提倡使用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如利用太阳能发电,可解决部分日常照明。其次,室内应尽量采用自然光,鼓励使用节能灯具,节约能耗。另外,还要注意避免由附近建筑的玻璃折射以及其他的光污染。针对声环境设计来看,设计师应考虑将卧室设置在背向噪声源的方向,这样可降低噪音30dB;采用隔音窗也能显著阻隔室外噪音;在住区沿路适当栽植绿色植物,对降噪也有一定效果。

3.1.3水热环境系统设计的实现。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关键是节水,同时要考虑水质和水量两个问题。一般的,绿色生态建筑可采取的节水措施有:采用节水节能型供水设施;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就地将污水处理成中水(中水意为城市污水或生活用水经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景观用水要专门设计并将其纳人中水系统一并考虑。热环境的实现更为重要。建筑区的热系统应满足居民的供热舒适度的要求,以及建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冬季供暖的室内温度宜在20-24℃,夏季空调的室内适宜温度为22-27℃。可采用采暖、制冷、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环境技术,或在各户安装散热器温控阀,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1.4智能系统设计的实现。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因此,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也需要推进智能化的发展,进行智能系统设计。

3.2建筑外部环境设计的实现

建筑外部结构设计主要体现在环境绿化上边。一方面,绿化可以有创造性思路,可以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例如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另一方面应该注重建筑周围环境的绿化。应该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这样,通过两个方面的努力,建筑外部环境设计要求就得以实现。

第8篇: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异同点

准确来说,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都属于环境设计的范畴,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室内设计又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内设计参与着对环境、空间的再创造,属于建筑设计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延伸和发展。将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融合,建筑物空间和环境设计才会日趋完善。

一、室内设计与室外设计的基本概念

(一)建筑设计

运用各种建筑构件,建造出满足人们对建筑基本功能、经济、文化需要的建筑空间,就是我们常说的建筑设计。一个好的建筑设计,需要设计师在建筑物还未动工前,提前推断施工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想好应对之策,所以建筑设计对建筑实体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日后室内设计的基础。

(二)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处理建筑环境与人之间关系、塑造整体建筑空间环境并改善人们居住质量的学科。在实际操作中,室内设计根据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以及具体的经济环境因素,应用技术手段、美学和工程学理论,对室内环境加以改造。好的室内设计科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的双重要求,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是同步产生的。就目前情况看,室内设计并不是对建筑物的简单美化,更多的是对室内功能和形态的改善。

二、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共同之处

(一)两者目的相同

准确来说,建筑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物系统的整体设计,对其功能空间进行有效处理,最大限度的实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让建筑物具备整体感和美感。例如,在对教学楼进行设计时,在建筑设计上就要充分考虑普通教室与实验室、音乐教室等其他区域的区别,在进行整体规划的同时,需要对教室的具体功能进行相应处理。与此相似的是,室内设计也是为了实现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功能。在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业主的个性化需求,还要充分实现建筑空间的使用价值。总而言之,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都以满足特定空间的使用性质和功能为目的。

(二)两者都受环境因素的制约

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需要考虑建筑环境、通风采光等小环境影响,假如建筑物周围的环境、采光条件较好,设计时可利用窗口、阳台等将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而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就更多,建筑物周围的地形条件、交通状况、绿化情况以及建筑物自身的规模、位置、朝向等都是需要提前考虑的。除此之外,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气候和相关社会条件,例如在设计居民区的主干道时,就需要充分考虑此地区的车流、人流情况。

(三)两者受物质投入限制较大

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都需要建筑装饰材料作为支撑,应用的装饰材料不同,其设计的效果就不同。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初步形成,建筑装饰材料存在着较大的价格差异,业主在设计时也会对成本问题充分考虑,所以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受到的约束也较大。

三、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差别

(一)建筑设计的综合性更强

广义上讲,室内设计属于建筑设计的一个部分,两者属于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建筑物内部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建筑物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以及如何在最低成本下达到最佳效果等,都是事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室内设计仅仅是对具体特定空间的设计处理,通过内部空间造型、室内照明、色彩、装饰等方面的设计来营造一种符合美学价值的空间氛围,两者的关注重点有所差异。

(二)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伸和深入

某种意义上说,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的前提条件,但室内设计更是建筑设计生活化的深入。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建筑设计在前,舍内设计在后,两者的分工阶段有着明显差异。简单来说,室内设计是在已成型的建筑物内进行,其设计效果与建筑物内部空间设置、整体布局有着很大关系。

(三)设计对象的使用年限有所差别

通常情况下,建筑设计的对象是建筑物、建筑群,这类设计的使用年限较长,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室内设计针对的是相对独立的室内空间,使用年限较短,有些使用时间较长的建筑物,其室内设计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建筑物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也与原先有所区别。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的基础和依据,而室内设计则是对建筑设计的一种深化,两者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芮潇,郭彬.浅谈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J].现代装饰(理论),2012,04(03).

[2]律清歆.室内设计与建筑结构的整体性研究[D].沈阳:鲁迅美术学院,2013.

第9篇: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

1 城市设计的涵义与内容

1.1 城市设计的涵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给城市设计(Urban design)下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一般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称为综合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是介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它又不等同于具体的建筑设计,它的研究范畴仅局限于城市形体环境的层面。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景观和城市整体形象的艺术水平,创造和谐宜人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1.2 城市设计的具体内容

城市设计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典型要素空间设计(中心广场,商业街道,居住区,滨水区等);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城市交通设计;城市环境保护设计;城市生态防护圈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设计等。

2 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

1)创作性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特征。城市设计要实现具体的三维形态框架的建构,它必然是一个创作过程的产物。城市设计的创作过程是设计者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创作灵感交织,而形象思维则是城市设计的主要思维。城市设计的创作需要有城市设计的基本技巧,精通城市职能、形体及三维空间关系的处理。2)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为根本出发点,满足人的需求,以人的心理与生理行为为依据,关注城市空间设计的场所感、归属感,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3)以城市意象为依据。城市设计中强调对城市历史、地理、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对其提供有生命力的城市机理延续;要求分析城市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城市地理位置的优劣势,与周围交通系统的联系。城市意象空间正是人对以上各类客观因素的综合反映。4)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建

筑学密切关联,而且还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法学和城市管理学等学科。城市设计是这些相关学科在城市物质环境设置、使用和体验这一结合点上的综合体现。借助多学科知识,城市设计追求空间形式上的统一与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与优化,社会生活上的和谐与协调。5)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的环境是没有活力的。现代城市设计在使环境美达到具体化与视觉化的设计中,除了使用传统的三维环境视觉理论外,还在大范围内把人的时间运动与空间环境视为统一系统,将时间和空间概念从建筑范畴运用到城市环境设计中。

3 城市设计的原则

1)表现的原则。即城市设计要反映城市的本质和内涵,要强化城市区别其他城市的地方特色,要形成有个性特色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景观,使它们成为城市的典型识别标记。2)相互协调的原则。即城市和自然之间、城市各部分之间、城市建筑群之间要相互协调。另外,要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协调保护与建设、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的多重关系。3)有机秩序的原则。这是“宇宙结构的真正原则”,生物是这样,城市也是这样。城市设计要为城市社区建立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城市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设计,要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规。

4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4.1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1)追求效益不同。城市设计主要追求环境效益。城市规划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平衡发展。

2)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城市设计强调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人的生理和心理行为为依据,关注具体的城市生活与工作环境。而城市规划是以物质环境为出发点,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而制定的硬性控制指标,关注是城市整体的协调发展,它较少涉及与人的感性和活动相关的环境场所问题。可以说关注人还是关注物是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分水岭。

3)形态维度不同。城市设计是城市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如建筑群体空间布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建筑小品空间布置和设计等)。而城市规划是城市二维空间的总体安排(如用地规划、道路两侧平面安排等)。因此二者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维度。

4)工作属性不同。城市设计工作属性属于艺术创作,强调环境人文因素,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并结合人的感知经验建立起具有整体结构性特征、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和氛围(如城市意象、室外空间、街墙界面、整体材质色彩等)。而城市规划工作属于技术经济规划,以城市建设法规为指导,注重各类技术经济因素(例如交通容量、功能分区、用地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等数据)。

5)工作成果不同。城市设计工作成果图文并茂,图纸、文本、导则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实施操作弹性,并附有具有三维直观效果的表现图纸。城市规划工作成果偏重文字性的法律条款、政策、方案,图纸是次要的。

6)参与人员不同。城市设计主要由建筑师和城市设计专家承担。城市规划是各种专家(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规划学家、地理学家等)共同合作的结果。

4.2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联系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密不可分。城市设计的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规划的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规划在涉及城市的用地布局、路网结构、市政设施等诸方面的同时,必然包含了对城市空间特征塑造的思考,没有“纯二维”的规划,而且规划的思想观念和意图也必须最终反映在城市三维空间中才能得以实现。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所要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们所处的城市,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都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都要综合协调各项城市功能,安排城市各项用地,组织好交通和安排好各类工程设施,都要研究城市的社会发展,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等。可见,它们之间交叉、重叠的领域涵盖了城市建设系统各个方面,两者统一于一个完整的规划过程之中。规划的平面布局图,也是城市设计进行城市三维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另一方面,对城市空间的塑造与安排,又可反馈回来对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从而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

5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区别和联系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是整体环境与个体形象的关系。两者在设计的规模、尺度和层次上是不同的。城市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它属于城市整体环境设计。建筑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的问题(单体、群体建筑在城市都是一个点),它属于城市个体元素设计。建筑设计虽然也要考虑环境效果,但一个良好的城市形态环境更多地取决于城市设计的效果而不是建筑设计的效果。城市设计以多重委托人和整个城市人民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反映公众利益和意志。建筑设计一般以单个委托人作为服务对象(大型公共建筑除外),主要取决设计者本人和委托人的目标价值取向。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这段话清楚地说明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的有机联系。这种有机联系体现了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设计解决的问题)和建筑空间形态(建筑设计解决的问题)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