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素质教育取得的成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以县教育事业发展三年规划和县普通高中教育座谈会议纪要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和县教体局重点工作,以服务教育、支持教学、提高质量为工作目标,加强和改进教育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质量,增强宣传效果,努力提高汝南教育在全市、全省的知名度。
二、目标任务
目标:
坚持全县教育宣传工作“全县一盘棋、全局一条心、系统一股劲”的总目标,大力宣传我县教育系统开展的质量年活动中涌现出的新典型、新亮点、新成绩;宣传实施“双百四十佳”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校长、班主任、学科带头人等先进典型;宣传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推进素质教育新成果;宣传幼儿教育新亮点;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举措;宣传高中教育稳步推进新成就;宣传职业教育发展新突破;宣传师资队伍建设新特色。对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引导,实现教育宣传工作重点由教育内部向教育外部拓展,由县内向县外拓展,努力营造汝南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任务:
1、建立组织。在教体局办公室建立教育宣传报道组,具体指导和开展教育宣传工作。各乡镇中心校、初中、县直各学校要有专(兼)职信息宣传员。
2、媒体宣传。在县电视台和教育电视台开辟专栏,通过消息、通讯、专访、图片等多种形式,每星期一个专题,滚动播出,对全县教育系统的有关政策、会议、活动和事件等情况,进行及时宣传报道。
3、学校宣传。全县各级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阵地和宣传资源,如制作宣传版面、宣传橱窗、墙报、黑板报等。还可以通过制作宣传标语、张贴宣传海报、校报、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全县教育工作的进展和取得的成就。汝南高中、汝南二高、双语学校要在高招、中招前后,在市、县电视台,省、市级报纸进行宣传。
4、内部刊物。充分利用《教育工作简报》,汝南教育信息网等宣传渠道,宣传报道汝南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教育工作简报》每月编发两期,向四大班子领导、各乡镇、县直局委发送
5、材料报送。机关各股室、各二级机构每月至少向报道组报送3篇文字材料。各乡镇中心校、初中、县直各学校每月至少报送5篇文字材料。报送材料应真实可靠,主题鲜明,有根有据,实事求是。
6、考核表彰。县教体局今后每年将召开教育信息宣传工作会议,对在教育信息宣传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以促进教育信息宣传工作。除表彰优秀信息员外,还把教育信息宣传工作列入机关股室、二级机构和各学校考核内容,作为评选先进单位的依据之一。
三、宣传重点
根据2012年汝南教育工作重点、教育质量年活动和教育事业发展三年规划的要求,主要围绕以下7个方面重点内容做好宣传工作:
(一)宣传全县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情况。对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并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情况的宣传;对落实教育系统稳定工作责任制,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宣传;对实施“双百四十佳”工程活动中涌现出的百名优秀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十佳学校、校长、班主任、学科带头人进行宣传。通过对一系列政策措施及工作成效的宣传,充分展现汝南教育系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加强党建和行风建设,形成“全局一盘棋,全局一条心,系统一股劲”,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
(二)宣传教育教学的新成果。教育宣传工作要突出对学校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九年义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的宣传,对全县教育系统落实教育事业发展三年规划,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宣传,重点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宣传和报道。要发挥教育宣传工作的指导功能,加大挖掘力度,拓展思维空间,将一些好的经验好的方法整理出来,进行探索和研究,并用于指导实践;要及时反映学校富有特色的首创性的先进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做法,并在媒体进行推广,使特色更“特”,亮点更“亮”。
(三)宣传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成就。以贯彻落实《河南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为抓手,认真总结我县开展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纪律法制和养成习惯教育的具体做法和成效,要抓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的宣传;通过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校园集体舞”活动,大力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宣传;大力宣传推进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的措施和成效。通过这些宣传,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起素质教育的理念,推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
面对这种情况,我认真地在班上进行体育素质教育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体育课、活动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同学,提高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面对班上“文弱书生”的体能现状,首先就是使学生的观念转变,加强思想素质教育,从第一次班会,第一次家长会做起,配合班主任向家长、学生宣讲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德智寄于体”,健康第一,才会有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存在,使学生与家长产生共识,使学生自身对体育课、体育锻炼有足够的认识,学生才会自我充电。在抓住学生思想开始发生转变的契机,让体育素质教育迅速占领宣传阵地,利用初三的黑板报广泛宣传。为了贯彻体育素质教育,抓好初三体育课、活动课教学,根据学生的体能现状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进行体能分组强化训练,以点带面,抓好学习尖子体能及差生的转变工作。
例1:熊倩同学在第一次体能立定跳远测验为零分时,还是无所谓的态度,班上许多同学都关注着她的情况,面对典型的文弱书生,教师耐心的指导训练,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转变她的体育意识,强化和布置她在课外要自觉加强锻炼,告诉她要逼出自己的潜能,在平时遇有楼梯不要走上去,而要跳上去,并号召全体同学监督她,几个月后,她的立定跳远素质就达到满分,还带动了其他同学。
例2:周宇翔同学,文化成绩是第一名,可在体能测验,引体向上、俯卧撑两项均为零分,是一个典型的轻视体育素质重视文化的“文弱高材生”,且在上体育课时有病无病经常请病假,独自躲在教室看书。针对该生的思想,让大家都来关心他、帮助他,同时教师利用每天的课间操,在操场单杠练习场地上等他,让他伴身边好友一同前来参加锻炼,教师及时保护、帮助他们练习,风雨无阻,雨天教师为他撑伞,从不间断,终于使他在引体向上、俯卧撑两项体能素质达到测试满分,而且从此,他从未请过一天病假,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校“三好”学生。
各地出现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热,一方面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正在不断深入,受到了广大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同,另一方面说明了校内外一体化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社会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发掘,为学生成长拓展了空间。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1.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提出若干年,但是真正得到实施是在近十年。实践活动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教育载体得到充分重视,许多学校将其与其他学科教学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安排、同落实,成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发展的重要课程,是现行教育教学体系外的有效补充。
2.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在课堂内、校园内,学生虽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能力素质发展也卓有成效,但是受制于时间空间及条件的限制,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锻炼,尤其是心理素质、思想情感、协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力不从心。开展课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在这些方面取长补短,尤其是利用专业基地、专业场所、专业机构对学生进行训练,能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课外生活的丰富内容。从目前各中小学开展实践活动状况看,学生参与热情之高始料未及,他们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获得了放松,在课外得到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参与的兴趣不断提高,有利于身心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课外最为丰富的内容。
4.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小学生在学业方面得到了有效满足,教师还要将目光转向学生身心发展,尤其是当代独生子女群体缺乏的坚韧品质、顽强意志及团结包容心态,课堂教学中难以全面渗透。借助于专业基地、专业团队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可以在思想上、品德上、情感上受到熏陶,对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尤其对于心智发展尚不完全的小学生及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有价值。
二、夯实工作要点,保证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卓有成效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活动,都是和教育部门专业的素质教育基地联合,借助于丰富的设备场地条件、活动器材及专业的指导队伍,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效果非常明显。工作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统筹规划保证实践活动纳入整体教育体系。在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不能一头热、一阵风,想到哪里做到哪里,而要制订详细周密的计划,将其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课程规划体系,落实相关条款。每学期参与的次数、时间,不同年级段学生适宜参加哪些活动,如何组织,等等,要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要将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到时间节点,明确到实际人头,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教育实践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
2.无缝对接保证中小学生有序参与实践活动。由于各地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所对接的学校、学生数量众多,因此学校应当安排专门的分管领导,每学期初就要与实践基地取得联系,提出本校实践活动计划安排,与整个基地的活动安排协调统筹起来,以保证制订的计划能够有效实施。许多学校由于未能事先和实践基地做好对接,往往在需要开展活动时面临场地安排不过来、时间紧张等问题,无法完成全部项目。因此一定要从头规划、及早对接,保证整个实践活动有序开展。
3.精选内容保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点。为中小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是对他们的体能与心理素质的一次锻炼。由于学生年龄阶段不同,在活动内容上也要体现差别。初中生和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在实践项目上要有所区别。例如年龄稍大的学生可以加入攀岩项目,这是一项既锻炼体能又训练技巧的内容,学生过小则不适宜参与这一项活动。可以组织年龄较小的学生过晃晃桥等项目,这些项目比较适宜年龄较小的学生。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对抗游戏活动及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包饺子等。有些活动适宜全体学生,有些活动则只适应相应年龄阶段的学生。学校与实践基地应当进行深入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出相应的训练菜单,让他们采取订单式计划安排,保证不同年龄学生都可以开展与其身心发展相吻合的活动,保证每一批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指导,让他们玩得开心、玩得尽兴,同时能力素质得到发展。
4.联系生活保证学生在活动之后能大有收获。通过三天或两天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学生虽然当时感触很深,无论是培养团结有爱的意识,还是顽强拼搏的精神,当时的收获非常明显,但是回去经过一段时间会逐步淡忘。因此,教师在离开教育实践基地之后,还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引导,以这次实践活动为契机,以他们获得的内心感受为基础,与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例如让在包饺子时感悟的团结友爱延续到班级管理中,相互帮助、团结友爱,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再如攀岩活动中所感受到的顽强拼搏意识,可以在学习活动中升华,鼓励学生学习中不怕困难,勇于向自我挑战,制定更高目标等,让活动与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放大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
三、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注意点
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当成为中小学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一活动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安全保障要到位。小学生、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相对不足,带队教师及校领导、基地工作人员,都要对安全保障工作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疏漏,让孩子们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活动。二是对接联系要到位。从学期初的计划安排对接,到活动前的具体对接,包括时间路线、活动内容、准备器材,等等,要通过无缝对接保障活动紧张有序开展。三是后续教育要到位。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为中小学教育管理提供了广泛空间,以这样的活动为契机,还要组织若干后续教育活动,以保证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中培养的品质、受到的熏陶,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得到贯彻落实与升华,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有效的教育教学也为小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兴教强国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则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直面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有效改革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
在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考评机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标准也受着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和引导变得有效无趣,教师和学生逐渐沦落为传授概念和学习考试的机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无情的扼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知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实践功能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再是培养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相关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教材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总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按照书本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而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探索试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培养出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聊无趣或紧张排斥,他们也许只是本着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态,才会忍受着无趣的课堂,其实他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没有捣乱就是听话,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二、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改革是时展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2.小学教育改革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世界的发展有着其适应的规律,是一个新老更替、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其规律的本质,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该消亡的时候了。
3.小学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现状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同时构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现状,所以小学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础牢不牢,对教育工作改革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3.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往往被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以至于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教师一定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注重各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思想引领,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4.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有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教师,一切的教育是空谈,所以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结语
小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进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潮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飞.浅谈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J].政府法制,2006(9).
[2]徐跃.小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消费导刊,2007(4).
关键词: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in full swing. Under the new concept of education,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some factor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reform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refore,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reform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ffect.
Keyword: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Quality education; Education reform;
在小学日常授课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数学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需要强调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其中,对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认知角度以及学习角度,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培养中,只有深刻的明确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才能应用合理的思想对数学教学进行指导,完善好相应的实践活动,保障好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对于素质教育的开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在小学院校当中积极推广。但因为一些历史因素和客观问题等,取得的效果还不够理想。小学素质教育是开展素质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所以相关的教育实施工作至关重要[1].数学是学生从小便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地位突出,也是很多课程的学习基础。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更加严格,所以针对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教师要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已经当前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对于素质教育的推行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全新的教育思想理念下,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素质教育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2.1 传统教学理念面临的挑战
当前,在对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使得传统教学方式受到了更新。但从实际角度分析,以往应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依然存在,并对学生和教师产生着影响[2].之前使用的教学形式,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起到的作用有目共睹,但在教学过程中,并未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受到了忽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所有的学生应用的教学手段都是相同的,进而导致有些学生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厌恶。现在,因为素质教育的改革,在课堂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培养,之前应用的一些教学形式已经与当代教学观念不符。如今学生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所以怎样才能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成效,为实施改革的重点方向,更是对以往教学思想以及观念提出的一项挑战。
2.2 注重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
尽管在教学中,总是反复强调素质教育,但对于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存在的困难非常多。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便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以往的观念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对教师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教师为了提升自身的评价,便会在教学中,应用应试教育的手段培养学生。所以,尽管素质教育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被提出,但切实落到实处的却不多,使得素质教育的开展成了喊口号[3].
2.3 传统授课方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学的中心是教师,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都来源于教师的传递。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使用的教学形式一般都是满堂灌,并在题海战术中对学生进行训练[4].尽管多次提出要对教学改革,不能应用这样的方式对学生培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应用的还是满堂灌的教学形式。短期看,这样的方法,学生会取得理想的成绩,但从长远的角度分析,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并对素质教育的改革造成了制约。
2.4 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
我国古代便有了考试制度,考试对于人才的培养,产生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只是查看最后的考试成绩,便对学生实施评价,存在很强的片面性,尽管学生学到了知识,但牺牲了其他能力的提升。现在,在小学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以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为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其他层面的发展,这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有很大的限制,也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创造意识较差[5].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径
3.1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
学生在知识学习当中,投入了自己的热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种热情的展现,正是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数学知识因为需要计算、背诵公式、知识复杂、结构抽象,所以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反感数学的学习[6].所以,教师要对学习的内在热情激发,使其释放研究数学的兴趣。其中,教师要将自身的思想转变,不在应用以往的授课形式。这便需要教师改变与学生的相处方式,不能高高在上的以自我为中心与学生相处,要学会与学生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合理点拨学生。此外,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尊重学生,从之前向学生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以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并锻炼各项能力。
为了对学生的多样性给予尊重,教师对学生实施的评价方式也要有所变化,例如: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点;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可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思考问题;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稍差一些,可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步完成知识的学习。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可对学生的多项能力进行培养,使其学习兴趣提升,强化综合素养[7].
3.2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师对于学生的作用,不只是传递知识,还需要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如培养学的创新精神等。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十分关键。所以,在教学中,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8].
3.2.1 鼓励学生产生质疑
以往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过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疑问,但是在教学改革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能理的培养,所以学生有很多机会表达自己的质疑,从而在班级中构建自由讨论的良好风气。
例如:在《因数和倍数》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其中,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如教师可先提出问题:18的因数有哪几个?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便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有些学生尝试用整除的方法,18&pide;1=18,18&pide;2=9,18&pide;3=6;有些学生尝试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3×6=18.除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以外,还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如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这样的学习过程,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班级中也会形成自由讨论的良好风气。
3.2.2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对于素质教育的开展,还需要引导学生开阔思路,从而对学生的各项思维进行培养。例如:在应用题:有两筐水果,甲筐水果重32 kg,从乙筐取出20%后,甲乙两筐水果的重量比是4:3,原来两筐水果共有多少千克?举一反三,也要学会做一个600 g豆沙包,需要面粉、红豆和糖的比是3:2:1,面粉、红豆和糖各需多少克?应该怎样解。在培养和训练中,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使其思路得到开阔。
3.3 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的评价非常重要,可使学生树立自信、提升学习的信心。并在评价中查找自己的不足和弱点,从而有针对性的改正。因此,教师要将评价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学生实施全面综合的评价。其一,评价要非常全面,从学生学习的技能、知识、能力方面进行考察,注重评价学生的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品质等;其二,应用的评价方式,使用的途径要多样化,不但要对书面考查给予重视,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在小学院校当中积极推广。但因为一些历史因素和客观问题等,取得的效果还不够理想。小学素质教育是开展素质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所以相关的教育实施工作至关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对其创新意识进行培养、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1]刘春胜。浅析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策略[J].学周刊,2019(33):24.
[2]孔祥富。小学数学教师在全动力课堂中提问技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1):68.
[3]张景国。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7(4):270.
[4]王智杰。浅析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J].学周刊,2016(3):121.
[5]唐振。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9):239.
[6]梁秋莲。求实创新促进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30年工作回顾[J].小学数学教育,2013(Z1):9-18,34.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其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抓手,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一是多措并举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二是积极鼓励学生勇于突破自我,三是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实践,四是创设增强学生竞争动力氛围。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分析研究
在学生成长中,非智力因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结合非智力因素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技巧水平,培养良好意志和学习习惯,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扎实基础。笔者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以非智力因素培养为突破口,有效促进了教学活动深入开展,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
非智力因素对于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和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首先,强化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是生物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需要。素质教育提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含了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而非智力因素属于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素质教育应当将非智力因素培养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其次,强化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是落实生物课程目标的需要。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在有效落实知识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强化情感与能力的培养,这构成了三维教学目标,其中包含了非智力因素。另外,强化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也是推进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需要。生物属于一门探究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进行思考与探究,教师需要借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学习参与性和投入程度,强化非智力因素培养能够为教学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发挥促进作用,是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抓手。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途径措施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要将教学环节与培养措施充分融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突破自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并增强学生竞争动力,以更加的状态投入到生物学习之中。笔者在生物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有效开展。
1.多措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向学生介绍生物学科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明白生物科学改变了人类发展的进程,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到现在的生物制药,生物科学正在改变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与轨迹,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笔者运用生物学科的一些趣味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生物教学中较为有趣的“植物叶子照片”,就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参与实验和观察的过程中感受到生物学科的神奇。另外,笔者还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与生物科学有关的事物,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
2.积极鼓励学生勇于突破自我。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学生的学习基础问题,初中阶段许多学校并没有重视生物教学,教师专任程度不足,教学中采取死记硬背方式,学生在生物学习方面较为薄弱,这就为高中生物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许多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足,无法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生物学习之中。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查找生物学习中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制定回顾复习计划,及时弥补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另外,还要求制定短期和中期学习目标,在生物学习中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与位置,尤其是要找准比学赶拼的目标对象,鼓励他们卯足了劲向前进。在生物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在生物学习中获得的成功与取得的进步,让他们在生物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进一步增强学习动力,勇于突破自我,更加积极地学习生物。
3.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实践。学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参与的强烈欲望,教师不能继续沿用灌输模式进行教学,而应当为学生搭建探究学习的平台,让他们的参与欲望得到满足,在相互学习研究的过程中集聚智慧、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笔者在教学中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结合教学要点对学生提出思考题,以此引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生物学习。如教学《人类遗传病》时,笔者设置了一组探究题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遗传病有哪些类型?遗传病具有哪些的危害?为什么要进行遗传病监测和预防?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开展遗传病监测和预防?遗传咨询的步骤是什么?产前诊断的方法有哪些?基因组计划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在这样一组探究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增强探究欲望,积极地开展学习探究活动,有效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互动效益。
4.创设增强学生竞争动力氛围。竞争能够激发学生内心向上的动力,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创设竞争的氛围,活化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内心的上进欲望,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生物知识点竞赛活动,以赛促学巩固教学成效,也可以进行课外调研或实践活动成果展示,通过这样的更是激发学生的上进欲望。通过这样的竞争氛围创设,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充分体现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成效提升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各个环节的要点,将非智力因素培养融合在其中,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学成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伟伟.高中生物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思考[J]. 学周刊.2012(12)
一、科学选择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有效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实施成效,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教学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选择客观真实的教学案例,因为真实的案例会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也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教师在采用真实案例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时能够轻松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并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优于虚构案例。在教材当中有大量案例采用了模糊语言描述整个事件,从而使得案例的可信度大大降低,也影响到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以及其他途径进行真实案例的搜集,更好地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第二,教师要带有明确目的地进行案例选择,选取的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第三,教师在案例选择时要注重案例的实践性,也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将课上学习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案例相关性的运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模式的有序开展必须合理地运用案例相关性,无论是在选择还是应用案例的过程中都要将与思想品德课程减免相关作为前提条件,增强学生思想品德知识学习的代入感,让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接触和认真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在案例相关性的应用当中,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把握课程的内涵和中心内容,并科学合理地选择相关案例,适时开展案例教学,选准案例教学的时机,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学会宽容”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对本课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宽容的理解,接下来再引入四块糖果的案例,并在案例教学中凸显本课主题和中心内容。该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位男生总爱欺负其他同学,而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陶行知校长没有采用惩罚批评的方式,而是对其进行正确引导,用糖果鼓励和宽容他做对的事情,从而让这个男生自觉认识并改正自身错误。在学习这一案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学习后获得的启发以及感悟,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宽容的含义,并将学习到的关于宽容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今后的实践活动当中,将宽容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方式,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三、案例实际性的运用
案例实际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中的应用突出的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实用性以及极强的教育价值,为了强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需要将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教育结合起来,在案例应用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站在生活角度思考问题和学习案例,用实际性的案例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将课上学习到的知识和做人道理应用到今后的生活以及学习当中。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之下,学生会自觉主动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例如:在讲解“自强自立”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如《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命运》:有两个乡下人他们有着相同的生活条件以及居住环境,但是他们对于自己的人生却持有不同的态度,其中一个乡下人自立自强、拼搏进取;而另一个乡下人则消极懈怠,安于现状,于是前者在自身的不懈努力下走上了人生巅峰,而后者的生活条件日益窘迫。当学生在学习完这一真实案例之后,极大地拉近了理论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强自立对于人长远发展的重要程度。
论文摘要:通过工学结合方式,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打造强势专业、设计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革新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就成了工学结合能否最终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已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中,对职业院校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原则性意见。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行业办专业,坚持走工学结合的路子,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致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经过30多年的办学实践,确立了“以人为本,工学结合,育双高人才,办满意教育”的办学理念,摸索出了“素能并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上既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又重视职业综合素质培养;在培养途径上既注重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又走进生产第一线,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愿与各位专家、同仁共同探讨。
一、专业设置紧紧依托行业、地域经济背景,突出拳头专业群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大量制造业、电子信息业企业落户,其中有不少企业位列世界500强。而且,装备制造业作为湖南省工业支柱产业之一,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省实施的新型工业化“双百工程”中,全省重点建设的112个项目有28个是机械装备业。
快速发展的装备制造业需要大量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别是机电类高技能人才。因此,我们强化了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主体地位。至2007年,我院现有3年制高职专业20个,其中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专业14个,占招生专业总数的70%,招生数占招生总数的82%,“机电”专业特色已经形成。
二、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尽量体现“素能并重、工学结合”的特征
1 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就业导向
根据学院制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的规定,各专业均建立了以企业代表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了45名专家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企业专家的首要任务是和学院专业带头人共同通过市场调研和职业岗位分析,合理定位各专业的职业岗位面向,确定各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并据此设计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专指委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课程结构以“一体两翼”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
我们认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上。我院的课程结构以“一体两翼”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辅之以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人文素质类课程。“一体”是指无论是单项专业技能训练,还是综合专业能力实训、顶岗实习,均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并与实际的生产任务相结合的专业岗位技能训练为主体;学生专业协会活动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两翼”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3 在学生中强调社会就业准入制度。加大职业资格鉴定力度
为适应社会就业准入制度,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职业资格标准,把取得职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7年来,经各部门批准的鉴定站和培训点增加到9个,可鉴定的职业工种增加到有21个,其中数控车工、机修钳工、维修电工等11个工种具有高级职业资格鉴定资格。近3年通过我所鉴定的人数达5864人,学生在校期间获证率超过了90%。
4 构建了“三课堂结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无论是岗位专门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训练,还是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都采取了“三课堂结合”的教学方式。除了在学校教室、实验室、实训场(第一课堂)进行教学的课程外,我们把学生专业协会等社团活动(第二课堂)、假期社会调查和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顶岗实习(第三课堂)等都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并指派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专业协会等社团活动的管理与指导;教务处牵头,学保处、招就处、系部参与,对学生假期社会调查和专业实践进行布置和考核。使第二、三课堂在职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以能力为本位,倡导教学做合一的课程教学模式,努力践行工学结合
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知识传授可以教师为主体,而能力训练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工学结合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坚持教学做合一,深入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第一,更新观念。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重知识、理论传授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主体、能力本位、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教学原则和模式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或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我们首先抓了骨干层的学习培训,解决教学改革中的观念认识问题。我们通过教师培训、职业教育专题论坛、学术年会、专家报告会等形式,引导全校教师研究和实践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方法。
第二,政策引导。我们根据“学生主体、能力本位、教学做合一”的原则组织教学,重新定义了一堂好课、一个好教师的标准,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不再看老师讲得好不好,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并以此标准来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质量,从而引导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同时,我们从课酬计算、教研教改奖励、评优评先等方面大力向课程改革成果突出的教师倾斜,激励教师投身课程教学改革。
第三,把实践教学改革作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来抓。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工学结合的前提条件和重要环节,学院强化资源配置与运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校内实训基地。按真实的生产环境建起了机械制造实训基地,按仿真环境建起了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计算机及网络中心、化工实训中心、财经与旅游实训中心。
“学生在学校学的就是将来在企业要用的”。为此,我们从企业聘请了大量专家作为实训指导教师,他们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发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训项目,并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其中,为学生走进企业顶岗实习,真正践行工学结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校外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的切入点。从2003年开始,我们就着手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工学结合的实施搭建了较好的校外平台。至2007年7月份,我院各专业建立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已有45家。校外实习基地承担了我院部分专业见习、毕业设计和绝大部分顶岗实习任务。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的重要环节,学校特别加强了对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明确了顶岗实习的目的意义、顶岗实习的管理机构、顶岗实习的组织程序与要求、顶岗实习学生纪律、顶岗实习任务要求,将顶岗实习作为教学过程的最后一关严格考核。
四、以学生为中心,践行“三课堂结合”的素质教育模式
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的养成既要与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有机结合,又要通过日常行为的规范去潜移默化;既要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渗透进专业教育课堂;既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也是所有教师和后勤服务人员的职责;素质教育还必须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除了把素质教育渗透进理论与实践课堂(第一课堂)教学外,还把校园内学生专业协会和文艺活动(第二课堂)、假期社会调查和专业实践(第三课堂)等都作为必修或选修学分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构建了“三课堂结合”的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全面培养学生核心能力。
1 素质教育贯穿于第一课堂的始终
一是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除了开设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思政课课程外,还开设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代时事热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公德与礼仪》、《WTO基础知识》等选修课。同时将主题班会、社会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等纳入到“思政课”体系,并定期举行时事报告会,以丰富“思政课”课程体系。
二是开设必要的文化素质类选修课和必修课。针对高职学生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特征,除了将以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的思政教育贯穿始终外,我们把以口才和应用写作为主要内容的《实用语言艺术》作为所有专业的必修课开设,着力培养学生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必修课,有针对性开展讲座、咨询与辅导;《哲学漫谈》、《音乐欣赏》、《朗诵与主持》等选修课的开设,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陶冶了学生情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是将综合素质培养渗透进所有专业课程,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专业课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训练专业能力,还必须担负起培育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与能力等职业素养的重要职责。在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和课堂教学教案时,在教学目标上必须兼顾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在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时,把教师是否做到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素质教育三统一,作为考核评价标准。
2 规范管理,全面支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功能
一是将学生参加专业协会活动和文体活动作为选修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文体竞赛活动,可以视取得的成绩给予适当奖励学分;协会指导教师可以按规定取得课酬。
二是从活动场地、经费、时间等方面,大力支持学生协会、社团活动,并加强对协会、社团活动的管理与指导。给每个协会都配备了指导教师,配备了单独使用或共同使用的活动场所,划拨了活动经费,为协会、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 开辟教育教学第三课堂,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对接
我们将假期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每年暑假,教务处对学生假期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进行布置,下发问卷调查表和实践报告本。下学期开学时,学生凭调查表和报告本办理报到手续;思政课教研室组织教师批阅学生实践报告,给出成绩,报教务处给予学分。
为了配合“三课堂结合”的素质教育模式的实施,我们开展了“三课堂结合”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制定了《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综合素质测评不仅看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思想道德表现,还把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成绩、参加协会社团活动情况、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情况按权重量化打分。综合素质测评鼓励学生注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发展性素质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素质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自职业院校普遍开展素质教育以来,职业院校不仅设置了素质教育德育课,而且有专职和兼职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从而收到一定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有的职业院校取消入学考试造成生源总体素质下降的情况。实施素质教育后,学生重新全面认识自己,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针对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和逆反心理。实施素质教育后,塑造一个思想品德端正、技术精湛的合格职教生成为了学生的自觉行动。三是针对职教没有学习压力,缺乏上进心的现状,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提高技能的积极性和职业意识。
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职业院校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上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在内涵上,还需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在方式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二、全面强化素质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企业对技能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已产生了由技术工人向技术人才转化、低级技术人才向高级技术人才转化的趋势,出现了企业“招工难”、劳动力“就业难”的局面。社会向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用人标准,企业也给职教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已成为职业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全面强化素质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1.转变思想理念是保障素质教育内涵的前提
有人认为职业院校是单纯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只要根据职业化的要求,单一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行了。但现实不是这样的。如今职业院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技能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道德品质、待人接物、礼仪礼貌以及开拓思维、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指导,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善于创新的思维能力,增强毕业生的人才价值。因此,职业院校转变素质教育观念、拓展素质教育内涵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2.强化教育管理是提升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改革教学管理是突破口。为此,职业院校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制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计划,改规矩教学为动态教学,由脱离社会需求到适应企业需要。其次,教学计划由单一化、固定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灵活多样模式,克服死板、教条的传统教学弊端。再次,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基础,采用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性教学“三合一”模式,把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细化到各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子目标中去。
3.改进德育教育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名合格的现代社会人才,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满腔的爱国热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遵规守法的思想意识。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就是改进德育教育方式。首先,学校应充分发挥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的主渠道功能,通过社会公德、集体主义课程,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其次,学校应加强德育教育队伍和德育教育场所的建设,建立健全的德育评价体制,增强育人意识,从日常行为规范到校风校纪,从校内学习到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全方位的德育教育体系,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再次,学校要充分利用德育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吸引学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4.强化实习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
在职业教育中,职业院校除了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熟练的操作能力外,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也是培养品学兼优合格人才的重要一环。为了使学生在教学的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学校在增加实习教学比例,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的同时,还要尽可能把学生的实习安排在校外用人企业进行,让学生的实习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使教学与生产需求“零距离”接轨,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生产的实用能力和就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学校还必须顺应时展,贴近经济社会需求,把素质教育有机渗透到新技术和新兴服务行业的培训中,如机械加工向数控技术、光伏电倾斜,新兴服务向旅游、物流、现代信息、网络倾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