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冻伤处理方法范文

化学冻伤处理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冻伤处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冻伤处理方法

第1篇:化学冻伤处理方法范文

骨折发生后,应注意无论伤口大小都不宜用未经消毒的水冲洗或外敷药物。绝大多数伤口出血用压迫包扎后即可止血,尽量用比较清洁的布类包扎伤口。如有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不能控制时,可在伤口的近端结扎止血带,但应及时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骨折伤员须经妥善固定后再运往医院,固定原则是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以减轻疼痛和移位的程度。若现场没有夹板,可用纸箱硬纸板代替。

几种常见骨折的现场固定方法

上臂骨折

从肩到肘用加垫的夹板固定。腕部用窄带吊于颈部。

膝部骨折

如果伤腿僵直,将夹板置于腿后,膝部加垫。如果有条件,用冰块冷敷膝部。如果伤腿弯曲,不要强行拉直,可将双腿并拢,腿之间加垫,绷带扎牢。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援助,那么应尽可能将伤腿绑直。

髋部或大腿骨折

将一块夹板放于腿内侧,另一块更长的夹板放于伤肢外侧,由胯部至足踝部,用绷绳捆扎固定。如果没有夹板,在两腿之间夹上衬垫、折叠的毛毯或衣物都可以,伤肢绑扎固定于对称的另一条腿上。

小腿骨折

从膝上部开始固定夹板,或者在双腿间加垫、捆绑。

足部或踝部骨折

通常不用夹板,抬高足部以减缓肿胀。用枕垫或折叠毛毯包裹踝部及足。另外,如果没出现伤口,可以不必脱鞋,以起到固定作用。伤员足部不能负重。

脊椎骨折

如果伤员颈背部疼痛,而且下肢可能失去感觉,应判断是否是脊椎骨折。轻轻触动伤员肢体,察看有无感觉,并要求伤员按指示运动手指及脚趾。如果暂时没有条件获得医疗援助,此处又很安全,要求伤员静静躺卧。用合适的物品,例如行李或垫石支在身体左右,防止头部或躯体摆动。

烧烫伤首先要正确区分烧烫伤的部位、面积和深浅度等,以确定烧烫伤的严重程度。发生在头面部的烧烫伤,或虽不在头面部,但烧烫伤面积较大、深度较深者,往往病情较严重。

一旦发生烧烫伤,尽可能第一时间进行有效而正确的处理

脱离热源

伤情发生后,首先要做到镇定,立即脱离致伤热源,用各种灭火方法,如水浸、水淋、就地卧倒翻滚扑灭身上残余火种,遇到大量烟尘时要用湿布保护口鼻迅速离开现场。呼吸道有灼伤的患者因伤情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并尽量保持呼吸顺畅。

冷水冲洗

脱离热源后,不要急于脱掉贴身衣服,应迅即用冷水冲洗,即“冷却治疗”。“冷却治疗”的目的是止痛、减少渗出和肿胀,并避免或减少水泡形成。因而应尽早进行,如过了5分钟后才浸泡在冷水中,因这5分钟内烧烫的余热还将继续损伤肌肤,故而只能止痛,不能避免和减少水泡的发生。

等创面冷却后可小心地将贴身衣服脱去,避免撕破烫伤后形成的水泡。冷水冲洗的时间约半小时以上,以停止冲洗时不感到疼痛为止。一般水温约20℃左右即可。切忌用冰水,以免冻伤。如果烫伤在手指,也可用冷水浸泡。面部等不能冲洗或浸泡的部位可用冷敷。冷水处理后把创面拭干,然后薄薄地涂些蓝油烃、绿药膏等油膏类药物,再适当包扎1~2天,以防止起水泡。面部只能暴露,不必包扎。如有水泡形成,用消毒针筒抽吸或剪个小孔放出水液即可;如水泡已破则用消毒棉球拭干,以保持干燥,不能使水液积聚成块。

切忌乱涂东西

烫伤后切忌用紫药水或红汞涂搽,以免影响观察伤后创面的变化。民间所说烫伤后伤处浸泡在酱油里是错的,因酱油本身含有大量细菌,也不利于散热,容易引起伤口感染。烫伤后也不可涂抹牙膏。

烫伤程度不同,应对措施有异

1度烫伤者要注意创面清洁和干燥,冷水冲洗后应避免再浸水。约2~3天后创面即可干燥。此时就不必涂药。10天左右就可脱痂愈合。届时若不愈合,则应请医生看看是否烫伤较深或创面已感染。烫伤后一般不用抗生素,如创面1~2天后仍红肿、疼痛加剧,则有感染之嫌,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2度烧烫伤者往往经“冷却治疗”一定时间后,仍疼痛难受,且伤处长起了水泡,这时不要弄破水泡,要迅速到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3度烧烫伤者应立即用清洁的被单或衣服简单包扎,避免污染和再次损伤,创伤面不要涂擦药物,保持清洁,迅速送往医院治疗。

严重烧烫伤者应注意呼吸、神志、脉搏等重要生命征象,保持呼吸通畅,立即送往医院,切不可盲目处理耽搁了诊治时间。在转送途中可能会出现休克或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摩。伤员烦渴时,可给少量的热茶水或淡盐水服用,绝不可以在短时间内饮服大量的开水,而导致伤员出现脑水肿。对于特殊的烧烫伤如化学烧伤,应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大量清水冲洗伤处。

儿童烧烫伤

家庭中意外烧烫伤50%以上发生于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且小儿烧烫伤有较高的致残率,因此,正确急救尤为重要。小儿烧烫伤后可用患儿一侧手掌来测定烧烫伤面积大小,一个手掌面积约占整个身体面积的1%左右。

大面积烧烫伤烧烫面积在10%以上或头面部5%以上时,都属于大面积烧烫伤。大面积烧烫伤患儿容易早期发生脱水、休克,病情较严重,应住院治疗。

小面积烧烫伤面积在10%以下的二度烧烫伤为小面积烧烫伤,可在门诊治疗。

浅小烧烫伤对于臂、腿、手、足等处的浅小烧烫伤,可在家里处理。先用肥皂把伤处周围的正常皮肤清洗干净,再用清水或淡盐水冲洗掉伤面上的脏东西,剪去脱落的表皮,小水泡可待其自行吸收,大的水泡可以挑破。然后在伤面上涂些香油或各种食用油、凡士林等,或涂烫伤药膏,用新洗过的干净布或手帕包扎(将手帕或布洗干净后用熨斗烫一下就起到了消毒作用)。大约1~2周就可以痊愈。

溺水发生后,不要惊慌,急救者除了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脱离水面

如果发现有人溺水,救护者应镇静,尽可能脱去衣裤,尤其要脱去鞋靴,迅速游到淹溺者附近。对精疲力尽的淹溺者,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对神志清醒的淹溺者,救护者应从背后接近,用一只手从背后抱住淹溺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淹溺者的手臂游向岸边。

如救护者游泳技术不熟练,则最好携带救生圈、木板或用小船进行救护,或投下绳索、竹竿等,使淹溺者握住再拖带上岸。救援时要注意,防止被淹溺者紧抱缠身而双双发生危险。如被抱住,应放手自沉,使淹溺者手松开,再进行救护。

及时“倒水”

上岸后,应迅速将溺水者的衣服和腰带解开,清除口、鼻中的淤泥、杂草、泡沫和呕吐物,使上呼吸道保持畅通,在进行上述处理后,应着手将进入溺水者呼吸道、肺部和腹中的水排出,这一过程就是“倒水”。常用方法是,救生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搁在屈膝的腿上,然后一手扶住溺水者的头部使口朝下,另一手压溺水者的背部,使水排出。

心肺复苏

第2篇:化学冻伤处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杨树;枝干;天牛;食叶害虫病害;防治

杨树属于杨柳科杨属,是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的通称。杨柳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的通称。全属有100多种,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北美洲的温带、寒带及地中海沿岸国家与中东地区。中国有50多种。木材用作民用建筑,生产家具、火柴梗、锯材等,同时也是人造板及纤维用材。叶是良好的饲料。杨树又是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下面主要介绍常见的几种病害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一、杨树枝干病害

(一)种类

1、杨水泡型溃疡病:发生在主干和大枝上,症状有三类:在光皮杨树品种上,多围绕皮孔产生直径lcm左右的水泡状斑;在粗皮杨树品种上,通常并不产生水泡,而是产生小型局部坏死斑;当在干部的伤口、死芽和冻伤处发病时,形成大型的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坏死斑。

2、杨大斑型溃疡病:主要发生在主干的伤口和芽痕处,初期病斑呈水浸状,暗褐色,后形成梭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部韧皮组织溃烂,其下木质部也可变褐,老病斑可连年扩大,多个病斑可连接成片,造成枯枝、枯梢。

3、杨腐烂型溃疡病,又称杨树烂皮病、杨树腐烂病,引起皮层腐烂、枝枯,严重地块可引起大片杨树死亡。发病后期的病斑上生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突起,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在潮湿情况下可从中挤出桔红色卷须状分生孢子角。杨树烂皮病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至寄主皮层上,多由伤口入侵。幼树、嫩枝和衰弱、有伤口的枝干较易感病。当树皮含水量不足60%时,发病严重。

(二)防治方法

1、真菌性溃疡病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本地区杨树栽植的经验,选育抗病品种,对新引进的品种在未通过区域性栽培试验栽培前不宜盲目推广。

(2)加强对杨树幼林地的栽培管理。改善立地条件,及时清除病死植株和枝条,及时修枝、间伐,防治蛀干害虫。

(3)起苗后及时假植、运输、栽植,减少定植前的水分散失。栽后立即浇水,或起苗后立即浸泡24h以上。

(4)病斑刮涂。对于抗病性较强品种的病树,可用小刀或钉板将病部树皮纵向划破,划刻间距3-5mm、范围稍超越病斑,深达木质部。然后用毛刷涂以所选择的药剂(10%碱水、梧宁霉素、不脱酚洗油原液、10%双效灵1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50%多菌灵100倍液、40%福美砷50倍液等),涂药后再涂以50-100ppm赤霉素,以利于伤口的愈合。

(5)化学防治。发病高峰期前,可用1%溃腐灵稀释50-80倍液涂抹病斑或用注射器直接注射病斑处。还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40%多菌灵50倍液或2:2:100波尔多液等喷洒主干和大枝,阻止病菌侵入。秋末在树干下部涂上白涂剂(生石灰、食盐、水的配制比例为 1:0.3:10)。

2、细菌性溃疡病防治:

(1)在杨树育苗插穗前,将插穗浸在链霉素(600mg/kg)树木抗病诱导水剂中浸泡24h。育苗用的种条感染该病,必须刮除病斑,并用300倍福尔马林液消毒。

(2)涂保护剂。对移栽大苗,早春刷白涂剂,或用硫合剂,或1:1:160波尔多液喷干,预防感染。

(3)在早春杨树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向苗木喷洒链霉素(600 mg/kg)+树木防冻保护剂(1l0倍),防止杨树苗木遭受冻害,增加抗病性。

二、杨树天牛病害

(一)种类

1、光肩星天牛:大部分为1年1代,少数2年1代,以卵及各龄幼虫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盛期。产卵于椭圆形刻槽上部的韧皮和木质部间。初孵幼虫危害韧皮部,三龄后蛀入木质部,初横向、后向上作隧道(最长可达15 cm,平均长9.6 cm),幼虫老熟后在隧道末端作蛹室化蛹。2、云斑天牛:2年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蛀道和蛹室内越冬。5月成虫大量出现,卵大都产树干(离地面0.36-1.7m之内),蚕豆大小,初孵幼虫先在韧皮部蛀食,其后蛀入木质部,深入髓心时即沿树干向上蛀。平时以虫粪木屑堵塞孔口,粪渣较粗,呈烟丝状。

3、桑天牛:2-3年1代,以幼虫在蛀道内越二个冬天,至第三年6月初化蛹,7月上旬开始产卵。卵一般产在直径1-3 cm,一年生枝条分叉处上方。产卵痕“U”形,一槽一卵。桑天牛多发生在杨树苗木和幼树干部及大树侧枝上,幼虫钻蛀杨树髓心部位,形成直通的虫道,且排粪孔多,等距离排列在同一方位。幼虫从侧枝危害至主干,粪渣较细。

(二)防治方法

1、保持林内卫生,及时清除衰弱木、风倒木、雪压木等。

2、用天牛厌食的树种与杨树混交造林,可以起到阻隔害虫传播的作用。混交方式一般以块状为宜。如无条件营造混交林,亦可在杨树林四周靠虫源的一面栽植隔离林带。刺槐、水杉、臭椿、桤木和樟树是较好的混交和隔离林带造林树种。

3、饵木诱杀。在天牛危害较轻而卫生良好的林分中,设置天牛喜食树种作为饵木吸引成虫产卵,待幼虫孵化后尚未蛀入木质部前进行剥皮处理。

4、人工捕杀。根据成虫产卵时所咬的伤痕或刻槽,用小刀或锤子将卵刺死或砸死,用铁丝钩出幼虫,捕捉成虫等。

5、生物防治。利用花绒寄甲、川硬皮肿腿蜂、啄木鸟等进行防治。

6、化学防治。应用绿色威雷防治天牛成虫,在天牛成虫羽化始盛期前于树干或大侧枝上喷洒绿色威雷200-300倍液。

7、树干打孔注药防治。对树冠高大,喷雾防治较为困难的林木,采取树干打孔注射40%氧化乐果原液、20%吡虫啉可防治天牛成虫、幼虫。方法是:在树干离地面30cm处打深达木质部的斜孔,用药量一般0.3-0.9mL/cm胸径。也可从排粪孔直接注药。

8、药签防治天牛幼虫。在天牛幼虫危害期使用,尽量将药签插入新鲜的排粪孔内,并用泥封口。

三、杨树食叶虫病害

(一)种类

1、杨扇舟蛾:幼虫群栖,1-2龄时常在一叶上剥食叶肉,2龄后吐丝缀叶藏匿其间,遇惊后能吐丝下垂随风飘移,3龄后逐渐向外扩散危害,老熟时吐丝缀叶作薄茧化蛹。由于幼虫繁殖快、数量多、分布广,大发生时极易成灾。

2、杨小舟蛾:幼虫食叶片的表皮、叶肉,仅留叶脉,呈筛网状。严重时,杨树、柳树的大部分叶片被吃光,远望如火烧。

3、柳毒蛾:主要危害杨、柳科树木。危害严重时,能将叶片吃光,且有大量排粪,严重影响城市园林绿地的环境卫生。柳毒蛾1年2-3代,以2龄幼虫在树皮裂缝处作薄茧越冬,次年4月上中旬开始活动危害,6月份为第1代幼虫盛发期,9月为第2代幼虫盛发期。

(二)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越冬(越夏)期,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震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对于尺蠖等成虫需爬行上树产卵的害虫,在成虫羽化前在树干梆扎塑料布等方法以防成虫上树产卵。

2、生物防治。在幼虫3龄期前喷施Bt和病毒防治。地面喷雾树高在12m以下中幼龄林,用药量Bt200亿国际单位每亩阿维菌素600O-8000倍液。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即在害虫产卵初期,每亩3-4个放蜂点、放蜂量3-5万头。

3、化学防治。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打孔注药防治。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或25%杀虫双水剂等。用药量为每1Ocm胸径2-4mL原药或1倍稀释液。注药后注意用泥封好注药口。利用害虫上下树,用1Oml2.5%溴氰菊酯加1Oml氧化乐果与11kg废机油混合,在树干上涂3-5cm宽的闭合环;2.5%溴氰菊酯与废柴油1:10混合,浸泡包装用纸绳制成毒绳,在杨树胸径处绑缚2周,效果良好。在幼虫期喷15%灭幼脲烟雾剂防治(药剂和溶剂混合比例为1:1,用药量为1.2kg/hm2)或喷施20%灭幼脲Ⅲ号,每亩25g、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