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范文

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

第1篇: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范文

关键词:医学有机化学 教学 探索 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236-02

有机化学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学科。医学有机化学是医学、药学以及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衔接无机化学,并为后续的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和医学检验等课程提供了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医学有机化学的内容虽与化学、化工、生物工程等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大致相同,但教学的侧重点、教学的方法须有所差异,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从以下4个方面谈医学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的

1 了解学生化学基础

笔者所在学校的医学专业面向全国招生,而现阶段各省或地区的高考政策不尽相同,部分新生参加了化学学科的高考,因而具有较为系统的中学化学知识结构,同时对基本的元素、物质以及化学反应有一定的认识,这类学生具备较好的学习医学有机化学的基础;另有部分考生,未参加化学学科的高考,在高中阶段学业水平测试之后便停止了化学的继续学习,这部分新生的中学化学基础薄弱,普遍存在概念模糊,对元素、官能团的认知不清以及对化学反应几乎一无所知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习困难,课堂参与度低,进一步导致学习兴趣和信心的丧失,最终难以顺利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任务。针对不同生源的中学化学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我们不仅需要在合班上课时考虑班级合理编排,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时满足基础较好的学生更高的学习需求。另外,我们尝试适当安排时间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单独进行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点的回顾和讲解,将有利于这部分学生跟上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进度,也有助于他们对后续课程的学习。

2 引导学生系统建立有机化学知识结构

多数有机化学教材,包括该校使用的医学有机化学教材均按照化合物类型(如烷烃、烯烃、炔烃、芳烃、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糖、氨基酸和蛋白质……)进行章节编排,虽利于学生依据化合物类型建立知识结构,但各章节内容仍稍显分散,知识点较为繁杂,学生掌握不易。为了学生能够从最基本的有机化学概念、原理出发建立完善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我们有意识地加强了绪论部分尤其是关于有机结构和有机反应的基本理论的阐述。比如:绪论中我们介绍有机化学反应包含两个基本的组成:反应物共价键的断裂以及产物共价键的生成。共价键的断裂方式只有两种:异裂和均裂。前者产生自由基,后者产生离子对,两者均为有机反应的活性中间体,大多数有机反应与这两种活性中间体的生成及参与有关,从而派生出有机反应的三个基本类型: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亲核或亲电反应)以及协同反应。在后续章节的讲解中,我们将具体反应归属到上述基本反应类型进行讲解。比如:讲解烯烃的化学性质时,引导学生关注碳正离子如何形成、如何稳定以及如何参与化学反应;讲解羟醛缩合时,引导学生关注碳负离子如何形成、如何稳定以及如何参与亲核反应。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够从根本上理解反应,并且能够围绕基本反应的类型及活性中间体,将内容庞杂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并逐步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

3 注重有机化学与医学的学科交叉

有机化学之所以成为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不仅因为有机分子是构成动物、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体内的物质转换及能量传递也均与有机化学反应息息相关。在医学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入相关的医学知识,在强化对知识点理解的同时,阐释相关的生物学或医学现象,从而提升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在讲解立体化学这一章节时,我们开篇即以“反应停”(沙利度胺)事件为例,让学生认识到确定化合物立体构型的重要性。在20世纪50~60年代,“反应停”在临床上被普遍用于抑制孕妇的妊娠反应,但随之而来的大量“海豹畸形婴儿”的出生使该药物被禁止使用。后来的研究表明,当时使用的药物“反应停”实际为一对对映体混合物,即安全的R构型及致畸的S构型的混合物。通过这一实例,学生自然意识到立体化学对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重要性,课堂专注度也显著提高。

在具体章节的讲解中,我们还尝试以常见药物分子为例来阐释相关的官能团或者分子片段,做到医学、药学知识与有机化学知识点的融合。比如:在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讲解中,我们以青霉素等为例向学生介绍了含特殊结构片段――“β-内酰胺”的一类抗生素,使学生对酰胺的理解得以强化。同时,我们还对青霉素的发现、发展和临床应用背景进行了介绍,从而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医学研究的兴趣。如图1

4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有机化学虽然是一门经典的理论学科,但是课程讲授中也需要表达有如电子轨道、分子轨道、化合物空间结构以及反应机理、反应历程等较为具象化的内容,因而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中,内容的呈现方法还应做到多样而丰富,比如:我们课堂上利用Flas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反应历程、反应现象以及部分实验的操作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在教学中仍然需要板书课堂内容的提纲和要点,以便于学生课堂记录并迅速把握重要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陆阳,刘俊义.有机化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第2篇: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范文

有机化学课程是工科院校一些专业的基础课,学习此门课程很重要。但随着教学调整,学时数在减少,针对少学时有机化学课程,我们在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手段多样化、实验内容选择等方面进行改革初探,使学生拥有会学习有机化学、学好有机化学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少学时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少学时;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类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有机化学课程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来源、组成、结构、制法、性质、用途及其相关理论等问题,是许多有关学科的理论基础或技术基础。因此,学好有机化学对学习有关专业知识非常重要。

一、课程内容的革新

1.注意与高中所学相衔接

有机化学是螺旋式上升的课程,在新的课程标准中高中有机化学主要是让学习者初步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认识有机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然而,本科有机化学则是在高中有机化学的基础之上进行一定的升华,学生得到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使知识系统化。理论部分是在中学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充分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与有机化学相关的现象与实例,扩展和改变学生的思维,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并应用于实践。

2.注意课程内容的取舍

有机化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面广点深,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掌握的和了解的,更不可能在如此少的学时内完成这一任务,这也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难点,对于简单而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学生必须学会自学。从内容上分为基本理论和知识、主干内容(饱和烃、不饱和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等)。基本理论包括绪论里的内容(共价键的知识、杂化理论),还有命名,异构现象,电子效应、结构和表征,基本性质等。主干内容包括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每一类化合物中必有一个特征反应,或是亲电取代、或是亲电加成,或是亲核取代,或是亲核加成,这个和官能团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这一类化合物首先要掌握的反应。其次有的一类化合物还有氧化还原反应、α-H的反应,氧化、还原等等也是必须要学会的反应。还有的一类化合物独有的反应必须要着重讲明,如卤代烃和金属镁的反应。有的还要结合所讲专业的特点将某个章节重点突出讲解,以达到学习有机化学的目的。有些知识可以略讲或留给学生自学,如物理性质、聚合反应,等等。

3.注重教材选择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课堂学习的参照,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工科类有机化学教材很多,我们选用的是天津大学高鸿宾主编的《有机化学简明教程》第二版,这本书增加了一些与有机化学相关的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实用价值的内容,与专业相关性连接紧密。我们学院还自己编写了习题集《有机化学导学》,这些习题结合上课内容,对学生针对性的联系很有帮助,实际效果良好。

二、实验教学的改进

工科的有机化学实验课时也较少,所以所做实验一定要突出有机实验基本操作、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步骤、提纯的方法,为了更好的达到实验效果,就需要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创新性能力的培养。我们将实验教材中提到的知识点逐一加以分析,选择能够包含这些知识点的连续合成实验代替原有化合物的性质操作练习,以合成产物作为下一步合成的原料,此实验方案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兴趣不高的现实,学生每步的实验过程都是最终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了有机实验过程的逻辑性,使学生主动了解实验过程,分析实验成败与得失,在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实验基本操作,更以系统的观点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要点。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理论课老师兼带实验的模式可以跟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课上讲授基本原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更优的实验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以发展。

三、授课方法的改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这就是说,只有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互动,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能有兴趣去关心现实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向学生提问,或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用启发性的语言诱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根据教师讲授的线索进行独立思考,开展积极思维活动,真正成为主体。启发式教学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教学指导思想的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现代大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在每章开始前把该章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明确告诉学生。在讲授时,对重难点讲深讲透,根据有机化学的特点辩证施教。学习有机化学需要抓住以下几点并联系起来看问题。一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所以知道化合物的结构至关重要,也要深入并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等重要理论。二是官能团的定义。官能团是活泼的容易发生反应的原子或基团。有机化学课本都是根据官能团分类的结果来分配成相关章节讲解的,所以每一章中官能团首当其冲会发生反应。三是有机化学反应就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一定要看反应的部位和有机化合物中主要的碳原子的去向。四是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场效应)、立体效应。这两个效应是以影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有机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考虑问题时需要时刻考虑的。五是有机化学稳定性原理,从反应物到中间体再到生成物,越稳定越容易反应。

第二,短学时的课程注重知识间的衔接、对比和总结。烷烃、烯烃和炔烃是铺垫章节,重点让学生掌握sp、sp2、sp3杂化:有机化合物中主要的原子是碳原子,它都是杂化了以后去形成化合物的。不饱和烃、芳烃和卤代烃要深深理解官能团的特征反应(亲电取代、亲核取代、亲电加成和亲核加成)的意思。芳烃由于共轭效应形成了芳香大π键,所以虽有双键不容易加成而是取代的特殊一章,此章总结性讲解,五个化反应,一取代到二取代,二取代到三取代。卤代烃和醇,醇和酚,酚和芳烃,醛酮和羧酸及其衍生物中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可以对比着讲解。

第三,课堂中渗透学习有机化学反应的方法,学习起来就会变得容易很多。抓住官能团及其附近是容易发生反应的部位,再看旧键新键的变化、碳原子的去向以及一些规则就可以很好的记住化学反应方程式。第四,遇到上节课有重要的化学性质或理论时,都会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让学生回答上节课所学内容或者针对上节课的重点做几道相关的习题,并给学生进行打分制,记录到平时成绩里,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关注每节课所讲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分散到系统化、完整化,完成教学上的又一次升华。

总之,通过几年的有机化学教学,我们逐步探索出了一套少学时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规律和方法,优化了教学内容,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有机化学的教学建设与改革仍在不断地向前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研究和分析少学时课程教学规律仍将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者:杨卉 李松波 郝燕 王延铭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龙,乌云.谈现阶段高中有机化学与本科有机化学的教学衔接[J].科教文汇,2013,(09).

第3篇: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范文

在有机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中,一些学生往往不是靠死记硬背,就是照搬照抄,其实不然,学习的关键在于理解,牢牢掌握发生有机化学反应的过程(即反应机理)是最为关键.何处断键?何处成键?反应条件是什么?官能团如何转化?反应类型是什么?性质有何改变等等.只有通过真正理解有机反应转化之机理,然后运用类比迁移模拟等一系列的思维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如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酯基的形成在于乙酸和乙醇的如何断键,通过对同位素的标记,其实质就是酸脱羟基醇脱氢的反应.理清究竟哪里实现酯基的构成,以及酯形成的反应条件等等.下次碰到同样类似问题也就简单了许多,例如硝酸与甘油形成三硝酸甘油酯的反应,其实也就是如何形成酯的过程.掌握了化学反应规律和转化的机理,解题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复习的效率也就随之大幅度的上升,在有机化学复习的过程中做到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果.

二、养成归纳,理解相互转化的习惯,沉淀记忆.

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就是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而在高考中常见的题型就是有机推断与合成.因此我们学生要在充分理解有机物官能团相互转化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对有机物的有效转化.譬如我们要想合成一种聚合物,就要以寻找该聚合物单体为目标,依据该单体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递变.一般官能团转化的路线为烯烃卤代烃醇醛酸酯,只要我们的学生能真正理解这些官能团相互间的转化,有机物间的物质转化也就变得得心应手了.因此,我们在有机化学复习的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要求学生记忆官能团转化的一般路线并加以一定的灵活应变,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之目的,也对我们解决有机题大大提供了捷径.在有机化学学习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再进行归纳与总结,比较与记忆,最后一些重要有机物的性质和常见转化要不断沉淀.在此基础上还可借鉴一些有机巧记法,如: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四项基本原则”、四类平面结构、四类取代反应.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分析,寓知识记忆于趣味之中,也让学生感觉到有机化学的学习其实并不辛苦.

三、讲练结合,学会前后对照比较的思想.

在有机化学题中合成推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我们学生往往感到较为头疼或无从下手,从而导致失分较多.其实要解决好这类问题,减少失分的关键在于我们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对照比较为宗旨,仔细观察两者有机物在转化前后中的区别,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抓住本质,这个官能团的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利用我们的现有的有机基础知识充分解决内在的关系.由难变易,由繁变简,充分培养学生的解题应答能力,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率.

四、有效针对训练,寻找突破,实现自主学习.

第4篇: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范文

一、结构决定性质――学习有机化学的法宝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在有机化学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把握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学好有机化学的基础。这不仅表现在化学性质中,而且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因此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要善于利用好这个法宝。这样在有机化学学习时才能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物理性质看,有机物的一些物理性质存在内在规律,如果抓住其中的规律,就可以更好地认识有机物。

1.状态(常温)气态:n≤4的烃、新戊烷、甲醛、一氯甲烷、一氯乙烷、一溴甲烷。

液态:低级(十碳以下)醇,醛,酸,酯油酸等。

固态:苯酚,草酸,苯甲酸,硬脂酸,软脂酸等。

3.溶解性:①有机物中含憎水基团(-R烃基)和亲水基团(-OH,-CHO,-COOH)憎水基团-R部分越大越难溶于水。②能溶于水的:低碳的醇、醛、酸、钠盐,如乙(醇、醛、酸)乙二醇、甘油、苯酚钠。③难溶于水的:烃,卤代烃,酯类,硝基化合物。④微溶于水的:苯酚、苯甲酸。⑤苯酚溶解的特殊性:常温微溶,65℃以上任意溶。⑥相似相溶:有机物均能溶于有机溶剂。

4、沸点:①同系物比较:沸点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即C原子个数的增大)而升高。②同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沸点随支链增多而降低。③衍生物的沸点高于相应的烃,如氯乙烷>乙烷。④饱和程度大的有机物沸点高于饱和程度小的有机物,如脂肪>油。⑤分子间形成氢键的有机物沸点高于不形成氢键的有机物如:乙醇>乙烷。

从化学性质看:烷烃的单键结构决定了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取代反应为它的特征反应;不饱和烃中的双键、叁键由于其中的一个、两个键易断裂,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成和加聚反应为它们的特征反应;苯芳烃由于苯环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具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双重性质,能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决定于官能团的性质,因此要根据官能团种类分析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如甲酸乙酯、葡萄糖,尽管它们不属于醛类,但它们都含有醛基,因此它们都具有醛的主要性质(如银镜反应等),甲酸(H-CO-OH)从结构看,既有-COOH,又有-CHO,因此甲酸具有酸和醛的双重性质。

从结构决定性质看,有机化学的学习一般有其固定的规律与方法:典型物质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在课后整理知识时,遵循这条线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析“断键”规律──正确书写反应的关键

在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时,同学们面对复杂的有机分子结构有些茫然,如果能抓住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键”规律,则对正确书写反应产物,配应方程式将提供很大的帮助。例如,乙醇主要化学反应的断键规律:

三、抓好相互联系──达到知识融会贯通

在有机学习中,除了要掌握好各类有机物的性质、用途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之目的。如重要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在有机框图推断题的解题过程中,关键是确定突破口。有机物的官能团往往具有一些特征反应和特殊的化学性质,这些都是有机物结构推断的突破口。比如: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酚类物质(产生白色沉淀);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煮沸后生成红色沉淀的物质一定含有醛基,等等。

四、学会辩证分析――合理分析推理有机物的性质

第5篇: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范文

一、抓住要点,掌握规律,形成研究有机化学的思维方法

有机化学的中心问题是性质与结构的关系问题,把握性质与结构的关系是学好有机化学的基本.首先学习理解化合物的结构,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是学习有机化学的有力武器.例如烷烃化学性质的稳定性由其单键结构决定,而相应的烷烃的特征反应为取代反应;不饱和烃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因为不饱和烃中的双键、叁键易断裂,相应的其特征反应为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由于苯环结构的特殊性使苯芳烃具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双重性质,能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的性质决定其性质,如葡萄糖、乙酸乙酯,尽管它们不属于醛类,但它们含有醛基,因而具有醛的化学性质(如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等),甲酸(H―CO―OH)从结构看,既有―CHO,又有―COOH,所以甲酸具有醛和羧酸的双重性质.由此可见可根据物质官能团种类分析烃衍生物的性质.

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方法与规律: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物质.有机化学学习的基本思想理念――“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及思维方法――“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

二、弄清机理,类比迁移

学习每类有机物时,把握有机物的反应机理是关键,例如:当化学反应发生时,何处断键?何处连键?需要什么样的反应条件?是什么样的反应类型?这些都需要理解记牢.之后利用类比迁移等方法来分析思考问题.例如已知某物质的结构式,则根据其拥有的官能团分析它具备的性质――观察到醇羟基便想到醇的性质,观察到酚羟基便想到酚的性质等等.写化学方程式时按照该类物质的反应机理书写,即常说的照葫芦画瓢.在学习有机化学性质与结构过程中,以抓住官能团结构特征作为分析有机物的起点与终点,进一步全面认识官能团的性质,推导含该官能团的化合物性质,并分析各种官能团之间联系,例如相互关系、性质的影响.弄清机理,类比迁移可谓是学习有机化学中的法宝.

三、经常归纳,沉淀记忆

学习完一章后,及时复习,并把该章的内容按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找出各类物质的相似与不同,着重记忆不同的知识点.长此以往,在做题时便会清晰明了,不再混淆题目信息.学完有机化学后归纳总结,各章比较记忆,重要的性质不断重复记忆,逐渐形成永久性记忆.此外还可利用巧记法,如: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四项基本原则”、顺口溜等等.利用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例如表1,归纳三者(乙烷,乙醇,溴乙烷)之间的联系.

四、学练结合,活学活用

理科光学不练等于白学.例如部分同学对有机物的性质记得很牢固,背的很熟练,解释起来也头头是道,但是做起题来便

表1乙烷乙醇溴乙烷结构简式CH3CH3CH3CH2OHCH3CH2Br结构特点(官能团)无―OH―Br结构中相同部分烃基部分均为乙基结构中的相同点烃基部分都是饱和的化学

性质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其他被氧化,与钠反应手足无措,无法将所学灵活运用在做题上,这便是存在知识学与用隔阂的问题.我认为在日常的学习中就应看重知识与典型练习题的结合,做题不仅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还有助于做题思路的形成.“题海战术”虽然不提倡,但是要学会做题,做典型例题,自己心里要明白,哪些题是自己不会的,要学会分析自己不会的原因,从课本上找到相对应的知识点,学透,这一类的题就能触类旁通,所学知识点就能很好地运用到做题上,事半功倍,活学活用,同时,也要避免盲目做题,为了做题而去做题,不要只在乎数量,而不求质量,做题的目的是要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另外,要做好错题整理与归纳,将自己做错的题整理,归纳,比较,避免以后再犯类似错误.例如:在学习酯的物理性质时,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便可向学生提问:水与酯混合现象是怎么的?学生做出回答: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液体是水,下层液体是酯.在练习中总结经验,在经验中巩固知识,触类旁通,下一次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就很容易找到切入点,这个过程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五、掌握联系,融会贯通

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好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应用,更要掌握有机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理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是自己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例如重要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可表示为:CHCHCH2=CH2CH3CH3 CH3CH2ClCH3CH2OHCH3CHOCH3COOHCH3COOCH2CH3

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要掌握转化过程的反应类型、反应方程式,更要明白转化过程与物质性质、制备、用途的关系.

六、针对训练,迅速突破

第6篇: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范文

关键词:官能团类别;结构;性质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7-008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7.034

在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大块。有机化学中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和联系。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它主要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大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卤素、磷等。部分有机物来自植物界,但绝大多数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作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同无机物相比,构成有机物的元素不多,但有机物的种类繁多、数目庞大。要想学好这些有机物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需要从官能团的有关性质入手,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借助官能团类别,认识有机物的结构、组成及分类

官能团是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中学阶段常见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羟基、羧基、醛基、酯基、羰基、醚键等等;确定了官能团的类别,就可以认识有机物的结构;而结构就决定其性质及组成。例如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如何确定乙醇官能团的位置与结构,很多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其结构简式。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写出其可能有的结构,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其球棍模型观察其不同的结构模型。让大家先形成一种感性的认识,对于分子式C2H6O有两种不同的结构,一种是CH3CH2OH,另一种是CH3OCH3,到底是哪种结构?可以让学生讨论和交流,学生各抒己见。实验是检验其结构的标准。大家动手做金属钠与无水乙醇的实验,观察到实验现象金属钠沉在无水乙醇的底部,在金属钠的表面有气泡均匀冒出;说明金属钠能与无水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据此实验可以确定乙醇的结构。对于乙醇的结构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根据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而煤油是烃类的混合物,只含有C和H两种元素,由此说明金属钠与碳元素上连接的氢元素不反应,无水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只能与羟基上的氢原子反应。从而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醇羟基;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实验验证进行定量计算得出结论,取一定量的金属钠与一定体积的无水乙醇反应。这样通过实验验证定量计算发现2mol乙醇和2mol金属钠反应生成1mol氢气。由此确定出乙醇分子的结构中含有一个醇羟基。

二、根据官能团的特点,确定物质的性质

有机物的种类和数目非常繁多,原因之一就是存在许多的同分异构体,它们属于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例如分子式为C5H12O,它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就很多。如果根据官能团的种类进行分类,以含有相同的醇羟基的同分异构体有六种,结构决定性质。只要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不论醇羟基在任何位置其化学性质相似。例如:凡是醇都可以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凡是有机物中含有醇羟基就能跟金属钠、钾等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不能跟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反应;凡是有机物中含有醇羟基就能跟氢酸(HX)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卤代烃;凡是有机物中含有醇羟基就能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酯等等;凡是有机物中含有醇羟基就可以发生分子间脱水 (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醚。一般醇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醛或酮,只有少数醇不能被氧化生成相应的醛或酮。这是由于官能团的位置不同,当醇羟基的位置连接在末端碳原子上,就都能被氧化成醛;当醇羟基的位置连接在中间碳原子上,并且此碳原子上还必须连接氢原子,就都能被氧化成酮,反之此碳原子上没有连接氢原子就不能被氧化生成相应的醛或酮;同样大多数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相应的烯烃。凡是连有醇羟基的邻位碳原子连有氢原子,就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相应的烯烃,反之连有醇羟基的邻位碳原子没有连有氢原子,就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相应的烯烃。掌握好官能团的特点,就可以确定有机物的性质,这对学好有机化学非常重要。

三、明确反应条件对官能团的影响,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由于官能团相同而反应条件不同时,造成产物不同。因此要记清条件,灵活应用做到举一反三。例如乙醇与氧气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铜丝做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醛和水。有时反应温度不同,产物也不同。还是以乙醇为例,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条件下,温度在140℃度时进行分子间脱水,发生取代反应产物是乙醚和水;而在170℃时进行分子内脱水,发生消去反应产物是乙烯和水。因此做乙醇生成乙烯的实验中温度要快速升至170℃,否则就会有副产物生成。同样酯类的水解,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不完全,生成相应的酸和醇;而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完全,生成相应的盐和醇;因此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完全,被称为皂化反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是有机化学学习的一个重点。

四、注重官能团之间联系,研究物质的合成

有机物之间能够相互转化,都是利用官能团的之间联系。目前中学阶段常见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羟基、羰基、羧基、醛基、酯基等。以乙醇为例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是乙醇中的醇羟基经催化氧化为乙醛,乙醛进一步氧化为乙酸,乙酸中的羧基与乙醇中的羟基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而乙酸乙酯中的酯基又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和羧酸。因此凡有关物质的合成的问题,要学会分析合成的有机物属于何种类型,带有什么官能团,与哪些信息有关;还要综合运用有机反应中官能团的衍变规律及有关的提示信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综合运用顺推或逆推的方法导出最佳的合成路线,这是学好有机化学的有一个诀窍。

五、辨别官能团的特性,准确理解反应机理

有机物中不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造成它们不同的原因在官能团上。官能团不同,在化学反应中表现的反应机理不同。例如,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它们的反应过程是乙醇中的官能团—羟基去氢,乙酸中的官能团—羧基去羟基;醇与酸发生酯化反应机理是:酸去羟基,醇去羟基氢。

官能团的知识至关重要,只有掌握官能团这一知识点,在学中必须加以灵活运用,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才能学好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学好有机化学,必须要掌握官能团的性质,深刻领会官能团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地位是学好有机化学的金钥匙。

总之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发现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比无机化学更强,一旦掌握规律,就会使很多题目迎刃而解。这就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心去记识、去理解、去掌握。

参考文献

第7篇: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范文

近年的高考化学试题较难,今年的试题在保持区分度的基础上,考虑新使用全国卷省份的实际情况,总结分析了影响难度的几个因素,采取了如下措施:(1)注重考查反应基本原理,降低计算的复杂程度;(2)减少信息的数量,在选择题中减少各种图示,在反应原理试题和有机化学选考试题中减少新知识信息,通过减少阅读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3)梯度设计试卷难度,化学第一道选择题是考查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而每道非选择题均以考查基础知识为开头,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答题的信心。

从整体内容上看,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没有出现偏怪难题。试题在注重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同时也注重课本,所以平时对课本细节把握较好的学生更容易在今年高考中脱颖而出。

二、试题分析

(一)选择题分析

分析:卷Ⅰ的7道选择题分别从7个方面去考查化学的基础知识。其中第13题是一道小综合题,糅合了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及其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等知识,巧妙地将结构、无机和有机融合在一起(详见P53例1)。不同分支间的交叉融合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

卷Ⅱ的7道选择题分别从5个方面去考查化学的基础知识。其中化学基础实验有2道,分别为第12题和第13题;有机化学有2道,分别为第8题和10题。由此可见在卷Ⅱ的选择题中化学基础实验及有机化学所占比例较大。其中第12题融合了化学基础实验和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卷Ⅲ的7道选择题分别从6个方面去考查化学的基础知识。其中有机化学有2道,分别为第8题和第10题,由此可见在卷Ⅲ的选择题中有机化学所占比例较大。

3套试题的共同考点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基础实验、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电化学和有机化学。3套试题中第7题均为化学与生活,第11题均为电化学。但卷Ⅰ在第8题中考查了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而卷Ⅱ和Ⅲ中均未出现。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选择题均未在今年的3套试题中出现,2017年高考此考点很可能是一个热点。

亮点:卷Ⅰ第11题是电化学三室式电渗析处理废水。此题将电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情境很新,装置中有两个离子交换膜分别为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该题的装置图与第一次入选2016年《考试说明》题型示例的2014年全国卷Ⅰ第27题实验装置图很相似,由此可见《考试说明》中新增题型示例值得我们研究。

卷Ⅲ第12题X为Na,Z为Cl,而W或Y却不是唯一元素,可以有两组组合:(1) W为N、Y为P;(2)W为O、Y为S。两组组合均符合题意,不影响解题,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此题具有一定思维容量和开放性,是一道难得的结构好题。

(二)必考非选择题分析

第26题(综合实验题):本题常以不同物质作载体,命题通常涉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目的或原因解释等,可能会有实验方案设计或评价。其中,原因分析和实验方案评价是考查新热点。

亮点:卷Ⅰ的第26题中,第(1)问在氨气制备的设问上,给出了两组备选答案,这容易让考生怀疑自己的选择;第(2)问让考生给出现象和原因解释,是对考生实验能力的一种考查。其中,操作2(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是操作3的现象和原因解题的关键。

卷Ⅱ的第26题第(4)问中,联氨为二元弱碱,求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以这种形式考查平衡常数的计算还是首次出现。要准确解答此问,就必须知道联氨是如何电离的,以及电离方程式如何书写,然后列出平衡常数表达式进行计算。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化学式的书写更是具有一定难度。酸式酸根为HSO4-,N2H62+为弱碱阳离子,要准确无误地写出此化学式还是很有难度。第(5)问已知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则描述联氨溶液与AgBr反应的实验现象更是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

卷Ⅲ的第26题第(5)问白色结晶用蒸馏水洗去表面杂质,再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什么。此问在平时备考中很难遇到,学生要学会分析,就必须知道乙醇的性质。乙醇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但溶质不溶于乙醇,且乙醇是易挥发性的液体。所以此问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新颖性。第(6)问工艺方法的优点缺点评价,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对学生思维挑战性较高。

常见问题:实验基础知识欠缺,思维不严密。表现为现象描述不完整,装置选择与顺序错误,设计实验方案可操作性不强等。

复习策略:夯实实验基础,提高实验探究能力。(1)通过归纳对比掌握常见仪器的用途,熟练掌握化学基本操作;(2)系统梳理实验知识,如实验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物质的检验等;(3)分析挖掘教材实验的内涵,找出高考实验题之根,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4)结合案例提高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规范表述能力,方案设计可能成为今后的命题方向,考生需要针对该类题多加练习。

第27题(反应原理题):本题重在对反应原理部分的考查,题目中常以坐标图的形式呈现部分命题信息。主要涉及盖斯定律的应用、平衡图像分析、图表分析和化学计算等。题中通常设有简答,一般需要运用数学思维分析得出化学结论。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表分析、基于真实情境下的化学计算还会继续考查,预测2017年难度会略有下降。

第8篇: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范文

甲苯上没有官能团。

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常见官能团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羟基、羧基、醚键、醛基、羰基等,有机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官能团上,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甲苯,无色澄清液体,有苯样气味。有强折光性,甲苯能与乙醇、 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混溶,极微溶于水。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范文

关键词: 中药专业 有机化学 教学设想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由应试型教育向素质能力培养型教育转轨的时期,这是我国高教事业的重大变革。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高职院校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1]。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有机化学教学,无论从教材结构、教学手段,还是从与专业结合的角度来看,都与满足教育转轨的需要、适应学生就业的需求有较大差距。

有机化学是中药专业学生入校的第一门重要基础课,不仅为后续分析化学、中药化学等课程提供必备的思维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还担负着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的重要任务。教师上好有机化学课,对中药专业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化起到特殊的作用。有机化学的部分知识贴近生活,学好有机化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很多的常见问题。本来有机化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学习起来应该很容易,可是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并非想象中的那样,相反问题很多,经过了解,我发现学生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害怕,以及对有机物结构的不理解。招生时的文理兼收导致学生的化学基础差异很大,给有机化学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经过认真的思考,我对中药专业有机化学的教学有以下几点设想。

一、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习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真正进入有机化学的学习之前,要给学生上好第一堂课,在这堂课上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给学生进行讲解:一是向学生讲解有机化学在平时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和作用,比如有机化学在医药、农药、材料、药物合成等多个领域的具体应用,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给学生介绍学习有机化学应注意的问题和学习方法,消除学生对学习有机化学的畏惧心理。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有机化学时掌握有机物的结构的重要性,结构决定性质,各种官能团的讲解要详细。

二、提出做人道理,落实育人目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任课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有义务向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利用我国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为振兴我国的中药事业而学习的热情。在进行爱国主义的教学中,可以渗透职业理想的教育,教育学生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不能把进入大医院、大城市作为唯一的就业途径,而应该面向基层,到农村去,到老少边穷地区去,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大学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授课进度快,课堂复习辅导时间少,但自习课相对增多。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重视课前预习及课后归纳,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习能力。可以先告诉学生每章的重点、难点,讲授大约几学时,讲授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心中有数。每次提前下发预习内容,给学生布置明确、具体、带有启发性的阅读作业,或设置一系列思考题,帮助他们把握重点,了解难点,预先了解知识的脉络体系。每章内容学习完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先自己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

四、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的特点是物质种类繁多,如果教师不注意调整教学方式,一本教材、一支粉笔,面无表情地讲完一本书,学生就会死气沉沉,心不在焉地听完一本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强烈的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獾油可治烫伤,事实上除獾油以外的不少动物油、植物油都有一定的消炎作用,由此引入油脂的教学,学生会较有兴趣,也密切了有机化学与中医药的联系。

五、发挥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实验是树立学生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科学态度的树立,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刚毅顽强、对事业充满信心的素质等[2]。教师做演示实验时,要讲解各种仪器的正确操作,边演示边讲解,并指导学生边看边想边思考,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概括等方式来发展思维能力。在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步骤、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等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后能保持安静,按指定座位就座,清点好仪器,防止进入实验室后“照方配药”,效果不佳。实验中,要求学生必须按照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一丝不苟地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反应都是有条件的,如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中,加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体,应使液体迅速升温到170℃,才能生成乙烯气体,如果加热到140℃,就生成乙醚。学生通过对所记录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运用,不但可促进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安全、爱护公物、节约药品等方面的教育。

总之,在中药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除了要教学生基本知识以外,教师还应教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新世纪的中药高素质人才而教书育人。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在不断思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才能越教越好。

参考文献:

[1]段志坚,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4.1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