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科学体育锻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生 体育 自主锻炼 意识
自主锻炼是指“以我为主”的自学、自练、自评、自控的体育锻炼,自主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衡量,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极其重要语千言的问题。笔者就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重要意义
1、自主性锻炼的基础是主动性
自主锻炼在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我要锻炼。我要锻炼是学生基于内在的需求而产生的对锻炼的兴趣和欲望,它直接来自学生的主体。在学生内心的深处,把锻炼当成一种兴趣、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锻炼对他来说,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种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手段、一种愉快的体验。这种主动性的锻炼是促使学生不断进取的原动力。
2、自主性锻炼的核心是独立性
独立性在教学中的表现是我能积极锻炼,即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在理想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应该是促使学生的锻炼从依赖逐渐走向独立,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断转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独立学习的过程才是一个逐渐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绝不是教师完全放任自流。
3、自主性锻炼是一种自我监控
自主性锻炼身体要求学生对为什么锻炼、能否锻炼、锻炼什么、锻炼的方法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锻炼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即在活动之前学生能够自己确定锻炼目标,制定锻炼计划,选择锻炼方法,做好锻炼准备,在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锻炼过程,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锻炼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我锻炼的重要因素。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的策略
1、加强教学环境的改善,增强自主锻炼的独立性
重视体育课堂环境的改善和提高。场地的布置,器材的准备,周边的情况,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的体育锻炼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1)利用场地的布置来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调查分析,在体育课堂中因为没有场地和器材导致了部分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教师注意场地设置合理,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使学生兴趣倍增,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营造良好的周边的环境
周边的情况是指课堂周围的现象,周围环境对学生注意力起一定作用,学生学习注意力是否集中,对体育实践课教学影响较大也可以预防教学事故的发生。因而选用教学场地的时候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注意周边情况的影响,要尽量避免周边环境的干扰。
2、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多元化,要灵活运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科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小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目前由于受学校的场地、教学设施不足的限制,有很多教学内容无法进行,因此我们根据现有的条件,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
(1)启发指导式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只有重视学生的学,教才有针对性。例如:在大家一起跳皮筋的教学里,我指导学生在学练中找出跳皮筋的动作规律和技巧,根据掌握的动作规律和技巧进行扩展,我再巡视着指导。这种教学生学法的指导,对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
(2)创造式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的心理特点,我在沙包的玩法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来创编沙包的玩法。学生兴趣很浓,在创编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创编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玩法,同时我也参与到学生创编的活动中。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给与学生创造的遐想和创造的空间,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玩中求乐,培养学生一种积极、大胆地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3)“自主锻炼”教学。
在完成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自主锻炼”的内容和时间,记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允许学生在“自主锻炼”时间内,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锻炼的方法,教师统筹安排给以技术指导。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活动,自己去锻炼。并且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去活动,如何更好地去锻炼,加深其知识、原理、技术的理解与感受。不断培养其独立自我锻炼的能力、自我设计与评价能力、自主学习与调控能力、组织比赛与裁判能力、保护与帮助能力。
一、培养学生对自我锻炼的欲望和满足感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教师如何设计能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有更大的优势从中得到乐趣,达到自我锻炼的目的。同时,也获得自我锻炼的满足感。比如:每次观看精彩的体育比赛时能让众多学生欣喜若狂,彻夜不眠,参与到比赛之中所感受到的乐趣,一切均发自肺腑之言,不需要规定,更不需要强制,情感与运动的交融,参与的满足就足够了,同时起到促进自我锻炼的习惯养成。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不管现在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就已经不知不觉地接受体育,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便进行自我锻炼。那么,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从中得到乐趣,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二、努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在多年体育教学中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三、注意课堂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发现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例如教师在进行田径课的教学中,要交替使用讲解示范,可以利用制作好的课件切到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演示,有条件的甚至可以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练习的动作录下来进行讲评。这样,体育教学方法合理的使用结合,呈现出多样性。作为体育科目,特别在室内课、理论课上,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情更直观搬上讲台。如申奥、奥运、亚运知识、全运会、北京奥运会对世界的影响情况等体育信息、知识及时传播给学生,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使学生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全过程,使他们从小喜欢体育,乐于体育。
四、加强体育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摘要通过大量相关文献分析,发现国内关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方面,对学生体育锻炼实施干涉的实践研究很少。体院锻炼习惯的概念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量文献从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对体育锻炼习惯进行定义。
关键词体育锻炼习惯概念现状影响因素
近年来国民体质监测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能素质状况令人忧虑,甚至短期内不会出现根本性扭转。据调查,上海2001年至2005年学生体质调查果存在突出的问题,在代表男性力量的握力和代表女性耐力的仰卧起坐指标都在下降,7至12岁学生,50米×8折返跑能力下降很大,视力检测70.25%视力不佳,5年内近视率上升5.34%,肥胖率达到12.26%。北京卫生局今年公布了一些数据,中小学生视力也不好,北京小学一年级视力不良率高达36.4%,高三学生不良率高达86%,近视眼患病率从世界第三上升至世界第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果反应也不好,台阶试验合格率不高,这是数据反应的,但实际情况可能会更糟。青少年关系国家强弱,关系民族兴衰,是百年大计,是亿万家庭幸福和谐的重大问题。强身健体必须从青少年抓起,这是全民健身工作重中之重。就像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我们也不能以牺牲和忽视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代价培养接班人,否则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就没有希望,美好远景就会落空。国家针对学生体质下降由体育总局、教育部和国务院多次下发文件指导文件,学生体质研究,特别是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在理论界成为热点。
一、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
习惯是一个生理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概念。字典定义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从体育学的角度,金钦昌在学校体育学里对习惯的定义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1]这种定义明显满足不了理论界研究体育锻炼习惯的需求,于是学者们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对习惯进行了定义,但是学者们只是从自己的研究提出定义,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全面的、权威的定义,邱梅婷等2005年在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定义体育锻炼习惯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在内在动因和外界环境交互作用下重复发生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身体运动,是在不断重复身体练习的基础上能持之以恒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2]白文飞在义务教育阶段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研究这个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种也是从生理和心理学范畴对体育锻炼习惯进行定义。从体育锻炼习惯的构成因子角度来定义的也有很多,莫连芳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界定一文中就是从体育锻炼习惯的构成因子锻炼频度、运动负荷和锻炼持续时间进行定义,认为体育锻炼习惯是每周至少锻炼三次,每次锻炼最少30分钟,心率大于110次每分钟,持续时间在一年以上[3]。
综合各家之言,但从某一角度对体育锻炼习惯进行定义都是不全面的,从生理学、心理学、行为学和构成因子多方面分析,体育锻炼习惯定义应该是为了满足自身和社会的需求,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交互作用下,每周不少于三次,每次锻炼最少30分钟,心率大于110次每分钟,持续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不断重复身体练习的基础上能持之以恒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二、近年来体育锻炼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针对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从文献资料上看,比较集中在学龄期,其中大学阶段体育锻炼习惯研究的文献资料最多,中小学阶段次之,学龄后(社会体育或社区体育)阶段则很少,学龄前的则更加少;从研究的视角上看,从学校体育教学的角度研究得比较多,而从课余健身锻炼的角度研究得较少;从研究的方式上看,研究如何培养和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多,如关北光在《体育与科学》上发表的中学生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轨迹及引导方法、谢春生在《体育科学研究》上发表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的研究等。而对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后如何保持或不间断的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上看,运用社会调查法研究得比较多,其中运用问卷调查法的最多,主要研究体院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等,如宋晓东论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德研究等,而采用实验法、实证法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进行干涉的研究比较少;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上看,一般性的研究比较多,体育锻炼习惯干涉理论研究较少。
三、目前我国关于体育锻炼习惯研究的阶段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纵观近年来学者对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准备阶段,即集中研究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理论、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和体育锻炼习惯概念的界定等基本理论方面,其中习惯的形成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而通过实验验证国外已经比较成熟的体育锻炼习惯干涉理论的研究很少,合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研究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体育锻炼习惯干涉理论更是基本没有,基本上是研究领域的空白,有一些研究也只是理论上的探讨或者是干涉理论的解释和说明。即使是白文飞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研究也只是研究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现状和影响因素。我国现在的情况是学生体质不断下滑,要改变这种局面,最关键的是要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行干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在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后怎样预防习惯不被破坏。所以说理论界对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四、小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关于学生体育锻炼的研究还停留在一般性理论研究,如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指导性的关于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也有一些,但不够深入,实践性的对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干涉理论还很少涉及,这方面的研究能很好的解决体育锻炼习惯的果问题,必须要引起理论界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
[2] 邱梅婷等.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J].首都体育大学学报.2005.
[3] 莫连芳.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界定[J].江汉大学学报.2007.
[4] 宋晓东.论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
[5] 王大伟等.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终身锻炼习惯[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5.2.
>> 体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重视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 谈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体育教学中如何重视培养学生良好锻炼的习惯 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 再论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谈谈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中职体育教学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论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论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孙汉云")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 关键词:学生良好习惯;体育教学;重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62-01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
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好象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
三、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
1、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关键词】师生;健康;体育健身;俱乐部
一、休闲体育概述
(1)主要用时间的范畴来界定,把其含义确定为是在社会劳动和维持生活必需所用时间外的空闲时间进行的体育活动。(2)将其划分为群众体育范围,认为是社会上广大群众在工作、学习之余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3)强调人们的心理体验,认为是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主动地、愉快地从事某种身体活动,以达到自我实现,满足个人愿望等目的的一种休闲形式。
二、休闲体育具有的功能
休闲体育,属于体育的一部分,当然具有体育的原本功能,可以起到强健身体的作用。尤其是随着科学发展,人们在体力支出大大减少,营养过剩和运动不足等原因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三脂高等现代文明病逐步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人们开始重视体育运动,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来强身健体,以弥补缺乏运动对身体健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所带给心理压力和心理疲劳感也在加重。我们可以通过休闲体育娱乐身心得到心理放松。
三、高职院校开设休闲体育健身场所的必要性
休闲体育研究应快于休闲体育课程的发展,只有理论研究的指导才能推动课程建设的不断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的休闲活动受到实践的限制,狭隘的劳动观念阻碍了休闲体育的发展,也因此导致了休闲体育研究的相对落后。于光远说,“我国对于体育竞赛是很重视的,但体育以外的竞赛和游戏研究得很不够”。同时,也面临着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组织管理等诸多困难,使目前的研究还只是描述性、个别性的,还缺乏系统的、实证性研究。因此,设立专门机构,开展专项研究是休闲体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广东省几所高职院校教师、学生问卷调查及其他形式的随机走访发现,高职院校教师的体育锻炼行为还未能形成自主机制。如何参加运动、怎样运动、如何选择运动项目等问题困惑着广大教师。另外,如何协调运动场地,如何组织教师从事运动,也影响着教师参加运动的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国外一些高等学校的教师都具有较好的运动健身意识,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拥有自己的运动计划和运动处方,运动俱乐部是主要的健身手段和健身场所。再者,高职院校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不浓,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缺乏积极性调查显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需要运动伙伴的占64%,有19.1%的学生回答无所谓,另有16.9%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有伙伴的占38.8%,不确定的占34%,27.2%的学生没有运动伙伴。学生体育锻炼时缺乏运动伙伴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喜欢娱乐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如球类,这些项目是集体项目,运动时需要伙伴。但实际上,目前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多以自由参加为主,集体组织者很少,学生参加锻炼的时间、次数、地点、内容等没有计划和组织,随意性很大,运动伙伴难以保证,因而影响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锻炼氛围。开展休闲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切从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终身受益出发,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从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入手,有预见性、针对性地拓宽职业适应性体育教学范围,选编一些组合体能训练内容并介绍有关知识,使学生在校懂体育、会体育,到将来会选体育、用体育,真正得到终身受益。
高职院校体育长期以来轻理论知识、重专业技术的思想比较严重,受这种传统思想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认识滞后,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以传授运动技术与增强体质为主要目标,把主要精力放在体育馆内、运动场上,过分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与运动成绩的提高,在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中技术和能力占了很大的比例,体育教师思想上存在的轻视理论教学的倾向制约了体育总体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在休闲体育活动中,通过人与自然的接触,锻造了坚韧、豁达、开朗、坦荡的品格;人与人的交往中变得真诚、友善、促进人理性的进步。通过休闲体育在感受顺畅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大力的引导学生走上终身体育的道路,所以在高校开展休闲体育教育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
参 考 文 献
[1]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1998(1)
[2]夏峰.学校体育应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J].中国学校体育.1998(3)
关键词 呼伦贝尔 老年人 体育现状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老年人的逐渐增多,如何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来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使老年人延年益寿是社会体育研究的重要热点之一,老年人体育的开展受所在地区的经济、文化、体育环境、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有必要详细研究老年人体育运动的开展。
1 研究对象
以呼伦贝尔市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就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广泛阅读社会学、心理学、老年人体育健康方面的书籍,浏览中国期刊网上关于老年人体育现状研究的文献,总结当前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研究现状。(2)专家访谈法。走访呼伦贝尔市体育局、老年体协等有关部门,向相关领导和专家了解老年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就老年人体育的开展与专家进行讨论。(3)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呼伦贝尔市60岁以上老年人400名,其中男200名,女200名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97份,有效率99.2%。(4)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结果采用数理统计分析,运用SPSS软件、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动机分析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不同,通过表1对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调查的结果来看,老年人的锻炼动机是与各自的需要相关,有16.4%的老年人是为了打发闲暇的时光、消遣娱乐,有10.8%的老年人是为了社会交往需要,有38.8%的老年人是为了增进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有30.5%的老年人是为了治疗疾病。分析原因,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每年都有大量的老年人从工作的岗位退休下来,老年人退休的生活相对单调一些,容易产生烦躁、孤独的心理,为了打发时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从事体育锻炼,想通过体育锻炼来结交一些老年朋友,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还有一部分老年人是为了增进健康,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减少疾病的产生。为治疗自身的身体疾病是我国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又一个主要动机,体育锻炼被很多老年人当作治疗疾病的一种康复手段,很多老年人想通过体育锻炼来抵御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神经衰弱等疾病。老年人从事体育锻炼的动机是比较积极的,体育锻炼养生、增加社会交往的功能已经被老年人认可。
3.2 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场所分析
体育活动场所是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从表2对老年人主要体育活动场所的调查结果来看,有23.2%的老年人选择在公园里进行体育锻炼,有30.2%的老年人选择在小区进行体育锻炼,有16.4%的老年人选择在休闲广场进行体育活动,有5.8%的老年人喜欢到消费场所进行锻炼,有19.1%的老年人喜欢到免费体育场进行体育活动。分析原因,由于公园的绿化好、空气清新,是老年人向往的锻炼场所。小区里离家近,比较方便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也排在了第一位。休闲广场是老年人聚积的主要地点,方便老年人进行老年舞蹈、秧歌、健身操的锻炼,也成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一个主要地点。另外免费体育场体育设施比较齐全也是方便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一些老年人喜欢游泳、乒乓球、网球等项目,这些项目需要到消费场所进行,消费场所也逐渐成为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一个选择。
3.3 老年人体育锻炼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地开展老年人体育锻炼,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从表3的调查结果来看,影响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因素还是比较多的。有19.4%的老年人认为天气原因是主要的因素,有21.7%的老年人认为缺乏适合老年人的健身内容是主要影响因素,有16.4%老年人认为是缺乏正确的健身指导是主要因素,有13.6%的老年人认为来自生活的压力是主要因素,有15.6%的人认为缺乏健身场地是主要因素。分析数据,由于呼伦贝尔冬期较早,冬季特别寒冷,不适合进行体育锻炼,每到冬季老年人就没有办法进行户外的体育锻炼,而室内免费的体育场地又非常缺乏,这都是影响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健身指导,老年人只能靠自己的经验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容易造成外伤的出现。当前老年人从事的体育锻炼主要有健康走、秧歌舞蹈、老年健身操等项目,健身内容较少,也影响了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兴趣。一部分老年人要照顾子女的孩子,或者是出于经济的压力,也影响了体育锻炼的进行,这些都是影响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4 结论与建议
(1)由于呼伦贝尔市加强了对体育健身的宣传,体育锻炼的健身价值与社会价值已经被老年人接受,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动机是积极主动的。
(2)当前呼伦贝尔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要场地集中在公园、小区、休闲广场、免费体育场、消费场所等地点。
(3)影响呼伦贝尔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天气原因、缺乏适合老年人的体育项目、没有专业的健身指导、体育场馆缺乏、生活压力等。
(4)加强对全民健身的宣传,使老年人对老龄化的身体特征有一个清楚的理解,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5)加强老年体育协会的建设,加强社区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科学指导,选派优秀的体育指导员到社区对老年人健身进行指导帮助。
(6)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特点,挖掘更多适合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项目,满足老年人对体育健身的需要。
(7)加大对体育锻炼场馆、公共健身场所的建设,针对呼伦贝尔天气寒冷的状况,兴建一些室内场馆,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提供方便,保证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孔丽涵,林建聪.浅析福州市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J].菏泽学院学报,2010(5).
[2] 陈宁.社区开展体育活动的思路[J].网络财富,2010(15).
【关键词】 高中体育 培养 体育锻炼意识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成为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一、创造条件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加体育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如何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场所,成为他们运动的乐园。体育教师应该多设一些体育比赛项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应该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得到乐趣,使学生在文化课所受到的压力,能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滋物细无声”的诗句,最能说明这种效果。只要教师的设计合理,项目有效,不管现在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接受体育意识,不知不觉地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学生们就能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二、合理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1、加强思想教育,明确锻炼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功能,体验到体育的魅力,意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
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不失时机地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学生持续性的体育自学能力。
2、密切师生感情,确立教师的偶像地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锻炼中出现困难时,要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为人师表,处处表现出一位人民教师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不经意中感染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视教师如朋友,为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教学思想就会被学生自觉地接受,学生也就会在课内课外强化练习,自觉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3、重视信息反馈,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做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坚持目标的欲望和继续锻炼的热情。
三、转变观念,树立终身运动观念
摘要:此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法,辅以网络调查法,对北京市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以探索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成因。调研表明:北京市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活动量相对不足,锻炼方式、场所及锻炼项目等存在较为明显的集中趋势。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男女生在体育锻炼参与率、周锻炼次数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 :北京市大学生 体育锻炼 身体素质 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1世纪充满了挑战,大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然而,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查阅的资料和对同学的观察,我们发现:大学生一般都是静坐在教室、实验室,低头弯腰学习,较少参加锻炼,常引起各种疾病,如供血不足、神经衰弱等。因此,大学生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因为身体锻炼可以使心脏和肠胃都得到良好锻炼,使之精力充沛。为了了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探究如何根据学校实际,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我们对北京高校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我们对北京市高校进行调查,共发出200份纸质问卷,100份网上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87份,其中:男生157份,女生130份。问卷的有效率是95.67%。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此次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是匿名的,这样可合理避免被调查者的主观偏见。
(2)文献检索法。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为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3)网络调查法。通过运用网络,增加了问卷调查的范围,扩大了数据量。
三、结果与分析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33.10%的学生不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女生,有63.07% 的女生不进行体育锻炼,比男生高出7%。其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不足,近50%学生每周不锻炼或锻炼时间少于一小时。每周锻炼时间达一小时以上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2.6%,反映了大学生在锻炼时间方面不足,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有待提高。男女生在选择锻炼项目时也有着明显差异,跑步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占近半比例,跑步项目之外,男生多以球类项目为主,而乒乓球则是大多数女生的首选。在涉及在校大学生是否掌握一些体育锻炼基本知识这一问题时,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坦陈几乎没有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只有5.1%的同学认为自己掌握了较多关于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是什么原因限制了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有一半的学生认为是学业负担过重, 43.6%的同学认为是体育设施缺乏影响了自己进行体育锻炼,23.1%的学生认为是没有自己喜欢的项目,此外,缺少同伴和天气原因也是影响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影响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逛街、购物、上网、打游戏、K歌、泡吧等,体育锻炼相对于其他的休闲娱乐活动,显然不具备太多的优势和吸引力。
同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最重要原因是缓解压力,并非是我们所认为的强身健体,与前者相比,要少14个百分点,排在第三位的重要因素是应付考试,娱乐和方便交流分列第四和第五。
在校的大学生是如何看待学校的体育设施?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在校大学生认为体育设施很好的只有2.6%,认为学校体育设施一般的占总人数的53.8%,43.6%的学生对学校的体育设施不满意。在这些对学校设施不满意的同学中有70%的学生认为这限制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认为学校体育设施一般的同学中,也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这降低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四、对策与建议
1.创新体育课程教学形式
由于传统的体育课程缺乏吸引力,无法调动大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学校可以考虑开设游泳、瑜伽、拳击、各种舞蹈类课程,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对体育课充满兴趣,进而促进其进行体育锻炼。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和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完善体育资源配置
因为体育设施是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硬件保证。但是由于部分高校在场地、器材的配置上还不是很完善,操场和学生活动中心不能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需求,这使学生不能够充分地运用学校的体育资源。所以,学校应该对运动场地以及运动设施进行进一步的改造,加大资金投入,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常生,陈及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
关键词:高职 体育教学 自我锻炼 培养
一、自我锻炼习惯的重要性
教育是一种用来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的全面素质为目标的一个过程,它所重视的是人的一种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以及受教育者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等几个方面。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很多得教育工作者们在广阔的教育殿堂中不断的进行改革和探索。体育教学作为整个教育学科的一个重要的学科分支,是整个教育教学环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校能够搞好其他学科的一种基础和保证。我国的素质教育模式提出后,使得广大的教育教师们在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思维上进行全面的改革。在素质教育的原则上指出了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运动技术和身体技巧,从而有效的加强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二、高职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及习惯的现状
所谓的习惯就是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它不需要任何的意志为转移,不需要任何的监督所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是比较感兴趣的,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但是对于学生们所参锻炼的时间做出的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学生每天进行锻炼的时间都不能够达到半小时,甚至于有一部分学生是根本不锻炼的。从调查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多数学生都是喜欢锻炼的,但是很多学生在投入到锻炼的时间却少之又少或者说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该到哪去参加相应的体育锻炼。学生们普遍表示在校期间由于课间活动的实行,课外活动和体育课的安排,使得学生们在校的体育锻炼基本得到了保障,并且有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但是在校外出于各种原因学生的锻炼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少,并且目的性不是很明确,严重缺乏自我锻炼的意识,即使参加了锻炼也属于被动的运动。
三、如何培养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我锻炼习惯
(一)增强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和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教师通过体育的教学使得学生对于体育的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对体育运动培养人才和增强体质的重要性进行明确,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形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使得学生将未来的体育事业与自身的意志品质和体育锻炼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情感,培养了自身运动的能力。通过教师的体育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对体育的基本技能和动作进行掌握,在日后的锻炼当中,能够充分的利用自身的体育素质和身体素质,参加各种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对相关的体育方法和知识进行学习,有效的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学习环境,制定一套有效的锻炼方法和计划,坚持并持久的进行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使得锻炼成为自身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科学的锻炼方法进行掌握
并不是任何一种活动和锻炼都是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不能够运用科学而有效的锻炼方法,不仅不会起到任何锻炼的效果,同时还有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只有通过采用科学而又合理的锻炼方法,才能够达到有效的预期的锻炼效果。体育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有意识的将科学的锻炼基本方法和原则教授给学生们。首先应当让学生明白人体的结构和各个系统和器官的不同功能,对身体锻炼的规律特点和相应的卫生常识介绍清楚,以及体育锻炼是怎样促进人体的生理变化功能等方面传授给学生。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三)教师应当努力的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高职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掌握和养成自身体育锻炼意识、能力和习惯的重要保证。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特别的培养学生进行独立锻炼的能力,对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以及运动的强度和动作的自我纠正能力都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改正,使得学生形成主动积极的锻炼,身心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良好的发展,这就为他们今后进行终身体育事业打下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使得学生们能够终身受益。
四、总结
总而言之,高职学校的学生们良好自我锻炼身体习惯的养成,是需要通过学生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够形成的。因此,高职体育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们养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发挥出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逐步的培养出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以及培养学生吃苦耐来的坚强品质,为学生们进行终身体育打下坚实而又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金莉.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习惯的培养[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7)
[2]谢剑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J].成才之路,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