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第1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能力 重要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05

1 前言

所谓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的能力,也就是能够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时期就是小学阶段,而且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目前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欠缺。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不知如何下手,缺乏灵活性和敏捷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 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缺乏必要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很难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大量的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为基础。第二,小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基础就是具有敏捷和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灵敏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面对数学题不会毫无头绪,还可以使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第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圆满完成任务。

3 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3.1 充分调动小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维的外部环境因素就是为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学情境的设置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引发学生独立的思考,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比如说,在讲授知识点之前,教师可以编一个故事,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将学生要学的数学知识穿去,这样对于小学生而言会比较感兴趣。在讲“乘法运用”这一节时,可以编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天,森林里要开表彰大会,奖励工作努力的动物,奖品是每人一双鞋。但是森林之王狮子为这件事感到十分头疼,因为获奖者有兔子、青蛙、袋鼠、骆驼等,狮子算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算出来,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算一下一共需要买多少双鞋啊?利用这样讲故事的方式显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喜欢上了数学,就会试着去解决数学问题,努力思考问题。由听故事到思考问题再到听教师讲解最后再思考问题,每一步都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心境。此外,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质疑,主动探索知识,在探索的过程之中不断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1]。

3.2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不注重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者学生原有的思维能力,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结果致使许多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速度。教师不能急于讲解解题的方法,而是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地进行辅导,正确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展开想象和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努力寻求解题的各种方式方法。此外,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种解题方法,而是应该在确保思路正确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和鼓励多样化。

3.3 用直观形象推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差。在理解一些较抽象的问题时,需要将其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形象。而小学数学基本上是建立在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小学生学习数学相对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应该基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以及小学数学的特点,用具体直观的形象来推进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比如说,教师在讲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写”这一课时,可以将一个长方形呈现在电脑上,让同学们观察,然后再拖动鼠标,将长方形图片扩大。然后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在扩大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这样直观的教学,学生可以很容易得出图形变化的规律,从而将这一课学好[2]。

3.4 运用多种逻辑思维方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教给学生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逻辑思维方法有许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分析法和综合法。第二,比较法和分类法。第三,抽象法和概括法。第四,归纳法和演绎法。比如说,在学习“除法的运用”这一节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归纳什么情况下用加法,什么情况下用减法、乘法,再利用众多例子讲授除法的运算,学生掌握除法的运算之后,再让学生总结除法的运算规律,然后将除法与其他法则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印象,不至于将四则运算混淆。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只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够将数学这门课掌握好。

参考文献:

[1]宋彩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J].新课程学习,2011.

第2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1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1.1教学体系结构不合理,忽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大多数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使用的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然后通过不同的专业训练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实践,从而使学生在对不同种类型的设计当中获得经验和设计技巧。有很多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可过学习建筑当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可是城乡规划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学习内容也比较繁杂,所以这对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庞大的专业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是具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应当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不同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学习城乡规划相关知识便会更加轻松。在实际教学当中,建立教学体系结构时只侧重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对逻辑思维的培养严重缺乏,这既不利于学生快速轻松的学习本专业知识,同时也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城市规划专业的人才。

1.2教学内容太单一,忽视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

城乡规划专业需要将不同的建筑体形进行结合,同时要对当地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不同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城乡规划专业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太注重空间形态、建筑功能以及形体的学习,教师会将规划设计任务书直接给学生,学生在没有对设计条件和项目策划的内容进行提前分析和了解的情况下,并不能充分地认识到设计书当中的设计理念。因此,学生也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只能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主观意象进行设计创作,而缺乏了理性的综合分析。这些都是学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因为没有对此专业当中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解和掌握,就不能更好的对设计的社会价值进行思考,由此以来不利于城乡规划设计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也因为受到空间设计的限制而不能对环境的综合因素充分考虑,这样一来学生所设计出来的的内容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因此,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为社会培养出创新性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2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2.1提高逻辑教育在教学任务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校接受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而更关键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起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强弱是以逻辑思维素质为基础的,因此在很多发达国家选拔人才的时候,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重点考察。目前,我们国家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程度相对较低,因为我们国家的逻辑传统并没有西方那么悠久,同时受到传统思想的制约导致我们国家很多人的逻辑性和论证性相对比较薄弱。同时,在很多高校当中,逻辑思维素质培养的课程也比较少,很多学校的专业课非常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系统学习逻辑学知识,其中城乡规划专业亦是如此。所以很难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提升,但是从我们国家的公务员考试、MPA等考试内容来看,国家所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的、具有较高逻辑思维能力的人才,所以很多学校应当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意识,正确认识逻辑教育的重要地位和现实作用。在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增加逻辑教育课程来提高逻辑教育在高等教育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也就要求专业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就是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在学生提出问题、确定选题以及进行研究等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当中提高逻辑学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十分重要的一项措施。因此,这就需要在高等教育当中专门设置相应的逻辑学课程,并且应当是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接受逻辑学教育的时候,就能够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从而培养出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在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可以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逻辑与实践和生活之间的必要联系,从而通过逻辑分析来解决现实当中所遇到的问题。

2.2注重逻辑知识基础的夯实与逻辑精神的培养

在对课程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和城乡规划专业的特点相结合开设逻辑学课程。在对学生进行高层次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逻辑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因此可以将逻辑学课程进行分阶段教育,在大一的时候开设逻辑学导论课程,并作为专业基础课或者必修课程,由此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精神和逻辑意识;在大二至大三阶段的时候,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这个阶段的学生所接受的城乡规划知识已经到了更深的层次,所以此时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并且可以更好地解决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理科学生可以在大二至大三阶段开设数理逻辑课程。从教学内容上来说,需要不断提高学生逻辑知识的系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逻辑相关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在接受逻辑学导论课程的时候以传统逻辑为主要教育方向,这可以让学生在刚开始接受逻辑教育的时候更加轻松,并且能够快速的掌握逻辑知识和技巧,树立起逻辑观念。在对批判性思维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能够做出合理的决定,以及树立起更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城乡规划专业当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掌握学习技巧,对庞大繁杂的城乡规划内容进行有序的整理和系统的学习,思考问题时逻辑思维更加清晰。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将批判性思维品格转变成独有的思维能力,不断顺应时展,学校也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城乡规划人才,从而加快社会进步。

2.3运用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则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此过程当中,专业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引导来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来碰撞出更多的想法。在发现问题的时候,通过理论进行指引从而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融合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学生搭建起高效的学习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到学习当中。除此之外,城乡规划专业课教师应当注重案例教学,不仅是教师,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具有典型的、生动的案例和老师与同学讨论,对案例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进行归纳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可以要求每位学生都进行思维论证,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还能够将所学的逻辑学理论知识与专业课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组织辩论赛,专业课老师可以提出与专业相关的某一话题,让同学以辩论的形式开展讨论。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会大量的搜集材料,列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论据,同时通过严密的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在辩论的时候,学生会快速运转大脑不断思考,为自己所提出的观点加强论证。无论是为辩论准备材料还是在辩论的过程当中,学生会都对所学内容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知识,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对城乡规划应用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一来,才能为城乡规划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符娟林,赵春容,向铭铭.城市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106-108.

第3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一、重视算理教学

算理是四则运算的理论依据,由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等构成,算理为算法提供理论依据,算法又使算理具体化。小学阶段的应用题,很多是四则运算概念的实际应用,因此,只有让学生清晰地理解算理,揭示不同知识背景下的本质联系,才能真正掌握计算的方法,正确解决问题。

1?郾创设情境找算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经常以主体图的形式创设具体情境呈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紧紧扣住主体图情境的再次开发,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并在对情境的感知中试着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从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找到其中蕴含的算理。例如,在五年级同分母分数加法教学中,创设“爸爸妈妈和我吃月饼”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在回味一家欢度中秋的情境中,算一算吃了多少月饼,从吃饼的具体数量中很容易把整数加法的含义类推到分数加法的含义,继而寻找到分数加法的算理。

2?郾动手操作悟算理。动手操作是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逻辑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笔算除法中,指导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52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根?分整捆的怎么分?分单根的怎么分?第一步操作强调“拆开”后分,第二步操作强调“合并”起来再分。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自己边说边操作,最后将操作的过程用画小棒图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动手操作小棒,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领悟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二、重视说理教学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总是借助语言来思考问题,表达思维。说理训练是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理解了算理后还要会“说理”,让学生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用数学语言综合描述,以达到对算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1?郾营造民主气氛让学生敢说。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不敢说的心理障碍,是让学生敢说理的首要条件。教学时,老师态度亲切很重要,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指名发言时,常用鼓励性语言,当学生不能回答时,应该婉转提醒,耐心引导,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有错是难免的,制止学生彼此之间的嘲笑行为。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使其主动进行说理。其次,重视质疑引导。质疑问难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磨砺,对于概念,可引导学生在关键字词,与相关概念的联系、区别等方面提出问题,对于计算,可引导学生对计算的步骤和结果提出问题,对于应用题,可引导学生在解题思路、方法、依据等方面指出问题。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和培养、形成习惯,学生就会在教师鼓励下不仅想说,也敢说。

2?郾注重启发示范让学生会说。学生不仅要敢说理,还要会说理,通过较准确的数学语言,把自己的数学思维表达出来。老师要给予启发,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说。在学习说理的最初阶段,学生往往从模仿老师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开始,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己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做好示范。在训练学生说理的过程中,也应要求学生做到语言的准确、完整,当学生说得不准确或是不完整时,应该及时加以纠正和补充,让学生体验、领悟。

在概念教学中,各种意义、法则、性质的理解掌握都是通过说理来表述的。如,一年级减法教学,学生初次接触减法,正确的概念输入非常重要,学生计算“5-2”,通过观察和操作知道结果是3,这时教师应及时追问:“为什么?”激发学生去思考,引起说的欲望,再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说理:因为3和2组成5,所以5-2=3。这样让学生理解了减法的意义,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计算教学的说理训练中,可以让学生说计算的根据,说运算的顺序,说多种算法,说优化的理由,说出错的原因,说改正的方法等。如在笔算除法的教学中,让学生对计算方法进行描述,计算“457÷5=?”时,先用被除数百位上的4除以5,就是把4个百平均分成5份,每份不够分1个百,就用45个十去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9个十,在商的十位写9……在描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转化为数学语言进行表述,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更是学生发展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教学时,可以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说解题步骤,再放手让学生说推理过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不能满足于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而要启发学生展开思维,能说出先算什么的道理以及推理的全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得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重视读书指导,同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材中安排有“想一想”、“做一做”等内容,还有以“小红这样想”,“小明这样想”的形式给学生提示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鼓励学生阅读教材,适时启发引导,让学生沿着例题思路去思考。在具体方法上,可以训练学生看一图写一式说一句话,还可通过提问“还可以怎样说?”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教材或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也是教给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好办法,如:“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这句话,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议一议,再试着求一求“0÷0”可能得几?最后再想一想教材这样表述的好处,既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发展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第4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逻辑思维 学习兴趣

一、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将数学中的理论知识回归于生活实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例如,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如轴对称或中心对称,可通过学生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如课桌、杯子(无把手)、沙发是轴对称图形,丰田汽车的标志是中心对称图形等等。

二、建立逻辑联系培养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指出学生应该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生原有的观念建立起实际联系。培养学生主动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例如:学生掌握一个新的概念正方形时,首先应该具备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只有有逻辑意义和联系,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正方形的概念。

三、创造问题情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具体的形象的东西掌握的更快,更准。对于数学应用题教学应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小丽的妈妈从商场中买来24个苹果,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获得几个朋友?老师指引学生想象这一情景,在黑板上画出24个苹果,4个小朋友。从而将枯燥的文字借助视觉想象力转变为具体的事件。将抽象的数学公式转为有趣的小故事。

四、动手实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进行实践,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造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例如:等待学生掌握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由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的变化。

五、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小学生注意力分散,不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一方面不能发现题目中隐含的信息或不知信息重点;另一方面掌握某个数学知识点后,对于换形势不换本质内容的数学题却无从下手。教师通过举一反三的形势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即一题多问。同样的条件,从不从的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的问题。如解答“一次北京的旅行共花费1500元,吃住费用占总数的3/5,车费费用占总数的1/6,请问旅行的费用是多少钱?还可以问吃住的费用比旅行费用多多少?车费费用比旅行费用少多少?等等。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日用之繁,无处不用科学。”数学的教学主要培养小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能力。增强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及独创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学校教学实用全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方.教育知识与能力[M].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学农.综合素质[M.]高等教育出版社

[4]浅谈小学生数学解析能力培养[EB/OL]

第5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逻辑思维是指离开具体的形象,在一定的逻辑法则中进行思维的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现,它具有应用广泛、逻辑严密、结论确定等多方面特点,每一个数学的概念与定理,只有在逻辑上被严格证明以后,才能最终在数学理论体系中成立。正是由于数学教育所具有的上述特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应当强调逻辑思维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促进学生更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实现学生数学素养与学科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夯实数学基础,重视基础知识教学

数学概念、定理等基础知识,既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基石,也是学生开展判断、分析、推理等思维活动的起点,是学生得以有效解决各类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可以说,学生如果没有正确地掌握概念、定理等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活动,也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将概念、定理的教学放在重要地位,并通过让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概念,充分揭示数学原理的内涵与外延,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形成与发展。

例如,在《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笔者一方面在课堂中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探讨、教师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通过观察、概括、类比与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以得出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解的相关概念;另一方面,还可通过提出具有一定针对性、趣味性和逻辑性的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具有条理性、逻辑性的思考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总而言之,基础知识教育与逻辑思维培养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在向学生教导概念、定理等知识的同时,可以良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在形成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引导自主探索,参与逻辑思维活动

教师应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与学习规律,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通过多让学生亲自观察与思考,多让学生实践练习与动手操作,多让学生自主抽象概括出数学公式与法则,这都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逻辑思维活动当中,在获取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技能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形成与发展,进而推动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两者之间有机的结合,并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例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a、b∈R+,a≠b,求证:a3+b3>a2b+ab2。为了使学生在顺利解题的过程中,有效培养与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是向学生讲述如何利用逻辑思维中的分析思维、综合思维来证明该不等式;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得出该不等式证明的具体步骤和过程;三是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探索能否通过此题的证明,得出相关不等式证明的推广应用,例如可得出:a4+b4>a3b+ab3,a5+b5>a4b+ab4,…an+bn>an-1b+abn-1。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引导,不仅使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亲自进行观察与思考,并自主概括出相P不等式证明的推广应用,而且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始终处于主动运转的状态,有效促进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导思维方法,探索逻辑思维基本规律

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关键是应教导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培养学生利用逻辑思维进行思考、解题与推理的能力。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积极选择适宜的逻辑思维方法开展教学,使学生不仅能了解各种方法的思维过程与逻辑推理格式,例如归纳法(三步格式)、反证法(三步格式)、分析法(逆推格式)、综合法(顺证格式)等等,而且还能熟练地用于数学知识论证与解题优化,以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良好形成与发展。

例如,在《探索勾股定理》这一课程中,笔者就积极结合了归纳法开展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是在正式教学之前,分别向学生展示四个不同边长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仔细观察其特点,并计算出各三角形边长的平方,这些图形和计算数据都是基本的教学材料,既方便了学生的观察与理解,又为下一步勾股定理结论的归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教师不要急于讲述结论,可通过提出相关问题,如“直角三角形各边长的平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等,以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与思考,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归纳得出勾股定理的结论与公式。总而言之,通过将归纳法融入教学环节中,既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掌握了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实现了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应积极通过夯实数学基础、引导自主探索、教导思维方法等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培养,实现学生数学素养与学科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康华明,章宏.初中数学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2):258.

第6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逻辑思维 培养

开发智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己成为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所谓智力,指的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等因素,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在思维时,要求做到概念明确、评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论证有说服力,或通俗地说,思维要合乎逻辑。这是正确思维最起码的要求。可见,逻辑思维能力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多方面的途径。而数学这门科学,由于它是以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这就决定了它是一门抽象性很强、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一、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传授数学基础知识,有关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关系;处理好培养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关系。努力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能,在发展智能的指导下传授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上达到高质量,在智能发展上达到高水平。在数学概念的教和学两个方面,一定要重视概念的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深刻揭示数学概念的内函和外延,对学生掌握概念的要求要严格,使学生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概念。如学生在学习函数这个概念时,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在函数概念中涉及到的两个集合――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及它们之间元素的对应关系,弄清这个概念,才能更好地掌握函数这个概念。在数学公式、定理的教学方面,不能仅仅背会这些公式,知道怎么用就行了,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推导公式、定理的过程,掌握这些公式定理与教材其他内容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重视教材中逻辑成分的讲解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途径是教会学生在运用逻辑知识进行推理论证过程中,提高他们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在中学数学教材中运用了许多与逻辑知有关的数学内容的推理证明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和内容,通俗地讲授一些必要的逻辑知识,使学生能运用它来指导推理、证明,这会有助于他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当学生运用穷举法证明问题是,经常容易出现遗漏或重复等情况。那么为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就需要学生掌握概念的分类方法和要求。数学内容的讲授应加强逻辑严谨性。例题、习题应适当增加些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等,借以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三、加强学生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教学

智力的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增长,跟年龄也有很大关系。一个人的知识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丰富,积累和更新,即使老年人,通过学习,也还可以获得新的知识;但一个人的智力增长最佳年龄是在从出生到十七岁,错过了这个时期,智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加强学生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教学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要严谨、文字要精炼、准确、规范、富有条理性逻辑性。对学生证题的叙述要从严要求,着力纠正学生所犯的逻辑性错误,对于学生不同的正确解题法,教师首先要给以肯定,以鼓励学生不断开阔思路,敢于创新。在平面几何证题的教学中,不主张把过于艰深、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难题给学生去做,在教学上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应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发现学生可能遇到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克服困难,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章节的教学

在数学各科、各章节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归纳、总结、教给学生以规律性的知识,引导学生不断形成知识新的概念结构。初,高中数学课本的每一章,都设有小结一节。教师要重视小结的教学,要突出新知识之间及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圆、椭圆、又曲线、抛物线,分别是不同的知识体系,但均可统一在二次曲线的概括结构之中。在向学生讲授数学归纳法时,可向学生介绍推理形式,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及探索解题方法时就要常常用到它们。这样进行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把分散在中学各个学习阶段的推理方法归纳上升到新的概括结构。这种引导学生的把新旧知识和技能按不同的系列、不同的层次不断形成新的概括结构,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健所在。

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应强调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多媒体教学相结的手段。在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例题的教学中,在复习课、练习课中,在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尽可能组识学生的探究活动。讲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时,可以配以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察实形,加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从而找出正确、简单的解题方法。另外在课处活动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写数学小论文、出版数学学习园地或举办数学智力竞赛等,都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办法。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智力活动进入积极的状态;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学习态度,使智力水平迅速地得到提高。总之,中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做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完成这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为祖国、为人民培养出一批批有知识有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第7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数学是思维体操。”“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利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手段。《大纲》中指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的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利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所以“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是组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原则。如要让学生掌握圆柱体的本质特征,建立起圆柱体的概念,首先让学生对圆柱体的实物模型(圆钢、油桶、圆柱形铅笔等)进行整体观察,以形成圆柱体的整体表象,然后逐一观察组成圆柱体的各个部分,它是由三个面组成的,其中两个地面是两个面积相等的圆,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高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最后把各个部分综合起来进行观察想象,这样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圆柱体的抽象概念。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就是这样经常举一些具体的实例或运用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具,通过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直接支持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

二、教给学生比较的思维方法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在理解教材、形成概念的抽象思维过程中,经常应用“比较”的方法,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极为有利。

分数乘除法这部分教材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我们采用“比较”的思维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收到良好的效果。如(1)拖拉机厂计划制造350台拖拉机实际比计划多制造1/10,实际制造拖拉机多少台?(2)拖拉机厂实际制造拖拉机385台拖拉机,比原计划多制造1/4,原计划制造拖拉机多少台?对于这两道题的解答,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第(1)题:标准量、分率已知,分率相对应的比较量未知,即所求,则用乘法,列式为:350×(1+1/10)=385(台)

第(2)题:分率、与分率相对的比较量已知,标准量未知,即所求,则用除法,列式为:385÷(1+1/10)=350(台)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掌握解题规律:若标准量、分率已知,求分率相对的比较量,就用乘法计算;若分率、与分率相对的比较量是已知的,求标准量,就用除法计算。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了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我们首先出示一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让学生根据物体形状特点分为两类,然后让学生说说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弄清了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抓住了它们的特征:长方体有六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有十二条棱,相对的棱长相等,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的面积都相等,十二条棱的长度都相等。通过引导进行比较弄清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有条理地表达它们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

第8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课堂教学;想象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40-01

逻辑思维能力,通俗而言,就是利用已知条件的因果关系去推理未知,从而解决问题。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数学问题都是较为简单的,但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则是千变万化的。要让学生从小学会解决问题,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学者就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引导,循序渐进,逐渐培养。

一、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学生的活泼天性与未成熟的心智决定了其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教学者不可能将所有数学问题与数学知识都教授给学生,这是不现实的。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现今许多家长为学生报名参加各种数学辅导班。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导致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数学成绩差强人意。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现状,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1. 把握学生性格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属于少年儿童,这个阶段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学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养成爱思考、爱动脑的好习惯,这是思维能力培养的第一步。以对称图形一章节相关内容的讲解为例,在上课之前,教学者可以找一些诸如对称窗花、剪刀、乒乓球等对称物体向学生进行展示,并且提问:这些物品里都藏着怎样的秘密呢?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以这种设置悬念的方式为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鼓励学生进行认真思考。只要是答案有可取之处,教学者都应当对学生的思考成果给予赞扬,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2.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适当拓展

数学学习的基础环节仍是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便无法谈及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具备进行推理与思考的必要基础。学生正处于储备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尤其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教育。在做好基础教育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集中于对基本概念、基本逻辑关系等细节知识的认知,切勿毫无目的地向学生灌输超出其接受能力的数学知识。例如,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时,学生对这两个基本单位缺乏感性的认识,难以进行思维延伸。此时,教师可进行一个“鸡蛋称重”的实验,实验得知,一般鸡蛋的重量大约为50克。教师让学生每人都感受一下鸡蛋的重量,增强对“50克”的重量感知。在学习“千克”时,教师引导学生将“50克”进行延伸思考,即20个鸡蛋的重量大约等于1千克。如此,学生便能成功建立对这两个计量单位的感性认知,并且在进行单位换算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3. 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实行分层教学

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每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即学生能够根据自我兴趣、特长进行快乐学习,乐于思考。虽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最初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是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生之间可能会产生明显差异。为此,教师应进行分层教学,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例如,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基础水平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直接利用基本公式进行解题,在解题过程中感悟这些计算公式的形成原理和注意事项。对于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教师需引导他们论证公式的正确性,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配,确保每组学生都能在组内学习时获得提升,逐渐平衡班级学生的差异性。

4. 加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习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极高的要求,尤其在几何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显得尤为重要。空间想象力在数学学习中具有建立模型、进行思维发散的作用,学生通过空间想象力,能够更加立体地感知每个知识点,增强对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理解。例如,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行课程导入,再将模型依次展开,在每一面上做上不同标记,再将其还原成长方体和正方体。接下来,教师提问学生:“标记a在长方体的哪一面?”“标记b在正方体的哪一面?”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立体模型,激发想象力,迅速定位到特定区域。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其对于数学而言也是一种基础的必备能力。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对其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授学生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得到能力与素养的提高,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为今后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华.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2011(09).

第9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一、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思维个性化

任何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创建情景,帮助他们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个性思维,落实主体性地位。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能造就一个新人。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造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能在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思维并非神秘之物,尽管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实实在在,有特点、有品质的普遍心里现象。

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数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

首先,提供感性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性表象向抽象的理性思考启动,是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渐次开始。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并且组织好他们对感性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例如教学几何证明题时,开始阶段,证明的方向要明确,过程要简单。可以这样来训练:1、写好证明过程,让学生在括号内注明每一步的理由。还要学生背记一些证明的“范例”,做到既掌握证明方法步骤和书写格式,也努力弄清证题的来龙去脉。2、让学生论证一些写好了已知、求证并附有图形的证明题,先是一两步推理,然后逐渐增加推理的步数,主要是模仿证明。3、让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证、并画出图形来证明,每一步都得注明理由。通过例题、练习向学生总结出推理的规律,简单概括为:从题设出发,根据已学过的定义、定理用分析的方法寻求推理的途径,用综合的方法写出证明过程。

其次,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应用。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推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应用于解决个别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因此,一要加强基本练习,注重基本原理的理解;二要加强变式练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意境中实现知识的具体化,进而获得更一般更概括的理解;三要重视练习中的比较,使学生获得更为具体更为精确的认识;四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促进学生“动作思维”。

二、注意记忆概念、定义、定理、公理

教学时要求学生牢记概念、定义、定理、公理,并弄清每个重要数学结论中是描述哪些方面的数学性质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应该让学生仔细分析,特别是结论,它是推理证明的灵感来源。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探究的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结论是线段相等,也就指明了这个结论可以用来证明线段相等,当需要符合“平行四边形”的背景,而需要证明的线段必须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的两条线段。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可使学生的认知组成某种序列,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思维的系统化。

其次,指导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前人间接知识的过程,而指导学生知识的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正是学生继承前人经验的一条途径。数学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潜含着共同因素,因而使它们之间有机地联系着。挖掘这种因素,沟通其联系,指导学生将已知迁移到未知,将新知同化到旧知,学生用已获得的判断进行推理,再次获得新的判断,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新知识时,一方面要注意唤起已学过的有关旧知识。

三、逻辑思维方向的培养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为使学生善于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教学中应注意:首先,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答案;其次,精心设计思维感观材料。培养相似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观材料,又要求教师对丰富的感性材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再次,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两次的练习、训练就能奏效的,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势,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而且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正向思维是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法。逆向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横向思维是以所给的知识为中心,从局部或侧面进行探索,把问题变换成另一种情况,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发散思维,它的思维方式与集中思维相反,是从不同角度、方向和侧面进行思考,因而产生多种的、新颜的设想和答案。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学生多方思维的好习惯,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教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只会做某一到题。

四、发现良好思维品质要给予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