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咨询室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Through engaging in psychological health,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room'construction for a long time. He has deeply inspired and guided by the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and knowledge, elaborated his idea and the tentative plan in detail as the identity of project manager in construction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room in Xia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关键词: 心理咨询室;项目管理;招标;构想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room;project management;invite bid;envision
中图分类号:X7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308-02
1 对于我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这所新组建、升格的高职院来说,我个人认为心理咨询室创建和开设不仅意义重大,而且难度很大
1.1 意义体现为:
①使我们新组建、升格高职院以崭新面貌、更高姿态跨入到高教序列,从此方面反映了我院的先进、革新性和响应度。②终于使我院心理咨询工作、场所从无到有、由议题、口头讨论变为现实;使我院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迈出可喜实质步伐,开创了新局面。③由心理咨询室创建开设使得我院重新得到全市乃至全省、全国高校认可和再认。
1.2 难度表现为:
①咨询对象发生变化——从以往中职生心理咨询变为高职生心理咨询。②经费勉强。③学生拒斥观念普遍。④以往中专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不健全、有名无实,根本就无任何经验累积。⑤心理咨询工作软件方面——我院心理学教师都无从业的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证书、更没接受过心理咨询专业培训。
项目管理原理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任何事(不论其大小)都可称为项目,相应就存在着对其管理问题。因此,本人以项目管理理论原则知识为手段工具,从项目管理思路、角度出发,遵照心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有关理论知识原则谈谈本人在我院心理咨询室创建中的一些项目管理设想和构思。
2 基本管理程序
选址、硬件公开强制招标—名称、设备配置、环境布置方案—设备仪器邀请、公开强制招标—宣传、消除误解—人员培训—经费WBS—建模。
2.1 建造、装修公开招标:
在新校区建造并装修总面积60平米的心理咨询室六间,分别为咨询接待室、会谈咨询室、心理活动区(室)、阅览区(室)、宣泄室、观察室。地点选择本着安静方便的原则,设在人流少安静处,尽量在远离教学区和办公区地方,最好在图书馆阅览室旁。便于形成一种安全、温馨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心态调试。
2.2 参照教育部验收标准和其他院校创建心理咨询室优秀经验,结合我院实际,在心理咨询室名称、设备配置、环境布置等方面,我提出如下方案:
2.2.1 名称亲切、生动、贴近学生心理,易于接受,如心语室、馨语室、知心屋、谈心室、聊天室、心情吧等。
2.2.2 配置以下设备:电脑、打印复印机、电视、碟机、投影机、摄像摄影机、信箱、电话、收录机、沙盘游戏治疗、智能身心反馈训练、智能反馈性音乐放松治疗、宣泄室训练系统、观察室特制玻璃等精密器械、情绪调节器械、米黄色(档案、资料柜、书架、舒适温馨坐椅、两个单人沙发、茶几、办公桌)、钟表、饮水器具、纸巾、统一规范的咨询预约单和咨询记录表、相关书籍图书资料和报刊杂志、咨询人心理发展与咨询档案管理系统、心理测量工具和统计软件。座椅应该柔软、舒适,这样人容易放松。座椅间要有一定角度,避免直接面对面。根据房间确定沙发大小,摆放成约60度角。这些室内设施(色彩、质地)要与总体环境布局统一和谐。
2.2.3 整个房间布置要求简洁、温馨、舒适、安全,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房间达到一定隔音标准。墙壁上悬挂“咨询员守则”和温馨话语等。墙壁为暖色,窗帘为浅绿色,采用突显灯具,将灯具作为空间视觉焦点设计。光线含蓄柔和、形成温馨良好咨询氛围,以便来访者能平静、轻松,精力集中,不致分散注意力。在显眼的地方放些盆栽、花瓶、工艺品、古玩、书画作品等。
2.3 规划每年两千元经费去向,编制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2.4 对于常用心理测量工具、统计软件、情绪调节器械和观察室的特制玻璃等精密器械,建议向中科院心理机构、北大心理系、北师大心理系、华东师大心理系、华中师大心理系等发出邀请招标,让权威机构通过竞标为我院安装。对于档案管理、沙盘游戏治疗、智能身心反馈训练、智能反馈性音乐放松治疗、宣泄室训练系统、面向社会公开、强制性招标。
2.5 通过校广播室、校报、校网、专题版栏目向广大师生宣传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方面理论知识,尤其要消除对心理咨询的错误认识。
[关键词]电子信息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066-02
近年来,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实验室项目支持下,我校有效整合实验室资源,建立了功能集约、资源优化、开放充分、运行高效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实验实训基地。
一、建设思路与定位
根据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和本科教学质量提升举措,结合国家提出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重大决策和重庆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我们确立了“注重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综合学科背景融合和系统思维培养,注重工程能力训练和科研思维启迪,注重共性培养与个性化引导,强化实验实训体系的开放性和适应性,强化实践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强化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和创新性” 、“四注重、三强化” 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同时,充分发挥我校信息科学技术的特色和优势,特别是“控制科学与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省部级重点学科和“网络化控制与智能仪器仪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网络控制与智能仪器仪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在人才培养中的综合优势,大胆实践,探索实验实训教学的新模式,组建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从产品构思、原理设计、生产制造、测试检验到运行改良乃至终结废弃生命全过程的工程教育实验实训平台;构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需要的三个层次、四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环境改造、设备更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新的建设思路。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其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理论、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根据我校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我们将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定位为:以学生为本,努力把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成教育理念先进,教学体系科学,实训教材系统,实训设备完善,实训装备精良,队伍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开放式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综合性实验实训基地。
二、建设目标
按照学校“建设成为中国西部信息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坚持“整体布局、突出特色;打造平台、集成发展;加强建设、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依托学校在信息科技的办学基础和特色优势,通过优势学科的交叉、教学科研的融合、学校企业的协同、优质资源的整合,完善符合现代工程教育理念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具有真实工程环境的全工程链综合实践平台,构建与企业(社会)无缝连接的工程教育模式,引导学生系统性地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协同工作的团队精神,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素质培养协调发展,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3-5年内,将实验实训基地建成为具有一流师资队伍、一流实验环境、一流教学质量的开放式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基地。
三、主要建设内容
(一)进一步整合资源,构建一个高水平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实验实训教学平台
1.贴近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生产状况,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业环境下,透过多样化的生产流程、工艺过程和工序,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学生掌握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科学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学科建设带动实验室建设,依托“网络化控制与智能仪器仪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智能仪表及控制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在人才培养中的综合优势,形成教学科研紧密结合、设备先进、成果突出的高层次、多功能实验平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3.多对象和多途径,针对多培养对象,以本科生实验教学为主,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培养对象的实验教学辐射,建立适合于本、硕、留学生、现场培训、短期培训及其他多种形式的学生培养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合理设定培养目标,实行目标式教育(结合国家需求、按层次设定培养目标)与订单式培养(依据生产及科研工作需要,提供订单式教育服务)。同时,依照不同实验类型,采用多途径培养方式:基础型、验证型实验采取集中讲解、集中实验的方式;科技创新实验、综合和设计型实验采用分散预约方式;交流与单一目标型实验、科普型实验采取集中预约方式等。
4.综合性和开放式,基地实验室将按照校内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基础教学与创新实验相结合的原则,构建集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电子信息技术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应用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各实验室面向本、硕学生实行全面开放,学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自主实验研究、科技小发明等活动;实验室还提供多种电子信息技术测试手段,面向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满足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有利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基地从学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出发,构建了3层次、4模块,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服务于全校四大学科门类、30个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在教学体系设计中,注重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引入现代技术平台,努力适应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革新实践教学体系内涵,整合公共实训资源,建立了包括工程基本技能训练、工程综合技能训练和工程创新能力训练三个层次,贯穿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全过程,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需要,以学生为本、以实训为主、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师资队伍业务水平
采取“外引内培”的方式,加大引进和接收实验室人员的力度,继续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高素质博士和专家充实到实验教师队伍;为实验教师创造和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鼓励在职攻读学位以改善队伍结构。探索专职管理人员的聘任方式、职称、待遇的自主运行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实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管理和保障机制。
(四)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
按照“统一管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有效利用”的总体原则,合理规划各实验室设备和人员配置,建立由院系领导及校内外资深实验教学专家组成的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内容和实验项目审定等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岗位设置和人员定编。在管理机制方面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运行平台,提高实验室运行效率;2.进一步扩大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开放,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3.完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推进实验教学创新;4.加强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四、建设效果
近年来,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实验室项目经费支持下,建立了符合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实训平台,面向全校理、工、经、管四个学科门类,30个本科专业及研究生开展实验实训教学。测控技术实验室和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分别于2009和2010年获得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实验室称号。近五年来实验室老师承担省市级教改项目12项,发表教学论文35篇,教学获奖6项,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项目5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60人次、省部级奖186人次。
五、结束语
实验是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实验室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保障。在全社会强调素质教育、呼唤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形式下,我校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在实验室建设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和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将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充分合理地利用实验室资源,为师生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朱金秀,范新南,朱昌平,等.电气信息类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
关键词:心理咨询;认知;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3-0143-01
大学生进入高校后,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单独面对、处理,对于这些从来没有真正面对问题的孩子们来说,各方面压力接踵而来,承受着学习、就业、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多重压力, 从而使他们产生某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高校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4年中央16号文件再次重申重视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为了更好的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积极推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咨询虽然在各高校推广开来,但大部分高校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存在着许多不成熟之处。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咨询认知情况的分析,对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状况进行调研,力求发现问题并寻找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的认知
一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的时候,首选的倾诉对象是朋友( 79.8% ), 然后依次是母亲、同学、恋人、父亲、同龄亲属,选择心理咨询师的仅占3.2%。
笔者对河南三所高校517名大学生做了关于心理咨询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自我解决占46.42%;求助朋友占39.26%;求助学校心理咨询者仅占5.42%;其他占8.90%。其中某一所高校心理咨询中心, 从2005年创办到2010年,总共只有两百余名大学生到该中心咨询, 相对于该校几万人的学生总数, 这样的咨询量, 显然不成比例。这些调查的结果可以反映出,虽然很多高校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 但是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帮助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二、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认知不足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缺乏了解,完全不知道有心理咨询这回事。二是对心理咨询认识肤浅,不了解障碍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的差别,大多数学生认为需要接受心理咨询的人是那种心理不正常的, 导致一部分的确有心理问题,需要帮助的人不敢前来寻求帮助。三是是对高校心理咨询的作用产生怀疑,认为心理咨询就是陪人说说话、谈谈心,不会有什么效果和帮助。四是担心心理咨询的保密性。
三、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多渠道宣传教育,帮助大学生端正心理咨询态度
要改变大学生内心对心理咨询的回避心态,必须做好长期的、深入细致的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开设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作用;通过广播、网络、校刊、校报、讲座等方式,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全面宣传和普及心理咨询的常识,从而使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需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内容、方式和原则,纠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偏见和误解,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与此同时,学校要通过多种有效渠道,扩大心理咨询中心在高校的影响力,使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深入人心。
(二)咨询工作要准确分辨来询者心理问题的性质
高校心理咨询的工作重点是发展性咨询,而不是障碍性咨询, 障碍性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依靠专门的医学机构进行心理治疗而不是心理咨询。因此在工作中,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准确分辨来询者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
(三)心理咨询师要引导咨询者正确对待心理咨询的效果
一些学生认为心理咨询是万能的,只要咨询就能快速解决任何问题。很多咨询者都希望通过一两次的咨询就能解决问题,见不到显著效果就不再积极参与,甚至不再咨询。这种想法是不正确也是不公正的。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心理问题非常复杂,导致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些原因连咨询者自己都不知道;另外,心理问题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与个人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有关。要改变或消除这些因素所产生的不良影响绝非易事,有些问题的改善甚至需要花费数月、数年的时间。所以咨询者一定要正确对待咨询的效果,要有信心、有恒心。
(四)心理咨询师要严格控制每次咨询的时间
心理咨询必须遵守时间规则。一是对咨询时间予以限定,可以让咨询师和咨询者双方充分珍惜并有效利用这一时间,不易导致咨询者漫无重点的重复问题或描述。二是控制单次咨询时间,能够使来访者在咨询间隔期内充分消化咨询内容,以便下次咨询时能有所改善。三是限定咨询的时间,也是要让来访者学会尊重别人和遵守规则,促使咨询者更清醒地认识现实。咨询时间一般规定为每次1小时左右,初次咨询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咨询次数一般为一周一次或两次。
(五)区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
许多人对心理咨询工作认识不足,认为心理咨询就是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谁都能做,不一定非要进行心理咨询。的确,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有相通之处,但心理咨询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大的区别,德育和心理咨询有联系但绝对不能等同起来。尽管心理咨询与高校德育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但其侧重点、内容、形式等均有较大的不同。首先,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品德与认知上有问题的学生,主要调节学生的思想认知;而心理咨询的对象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工作重点在于心理上的沟通,注重咨询双方的倾诉、接纳、关注、同情、支持等心理过程。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榜样的作用,要求学生向先进人物和事迹学习;而心理咨询强调咨询者关注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一般强调不盲目与他人比较。再次,思想政治工作中往往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告诉对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心理咨询工作以尊重对方的人格、顺势交流为原则,基本上不给予咨询者具体的指导,咨询内容保密性很强。
四、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对策
(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普及调查,构建心理健康档案
构建大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提升大学生应对各种现实问题的心理素质和处理能力。另外,通过高校心理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态势。对普查中筛选出的心理高危人群及时地进行评估、干预,定期追踪观察,确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指导和帮助。
(二)加强心理咨询专业化建设,提升心理咨询专业化水平
高校心理咨询室要尽量按照专业的标准来建设。很多学校不注重心理咨询室的建设,认为有间房子,摆置桌椅就可以了。其实咨询室的建设对于咨询者非常重要。很多咨询者来到咨询室,没有安全感和舒适感,咨询效果可想而知。高校心理咨询室要明亮、温馨、舒适,空间大小适中,在这些环境下进行咨询,大学生才能够更加容易敞开心扉去诉说,有利于咨询工作顺利开展。
目前高校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很少,大多是兼职人员。因此,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必须逐步增加专职人员,同时重视加强自我培训,提高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对从事者进行系统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强化培训咨询技术,通过专门讲座提高咨询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建设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完善心理咨询预约制度、保密制度、材料保管制度等。
(三)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 积极推广网上咨询
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时,回避性与需要性并存。一方面,当心理出现困惑时,大部分学生掩盖自己内心,没有勇气去咨询室寻求面对面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心理压力下,又有强烈的被他人同情或认同的心理需求,渴望与人倾诉与交流,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帮助。网上咨询特别适合于有心理困惑、有求助需要却不愿走入咨询室、不敢面对咨询者的学生。学校应重点建设高校心理咨询网站,普及心理常识,讲解心理案例,开设交流论坛,提供在线及预约服务,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更好更全面地开展校园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杰红.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心理咨询工作遇冷原因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9):20-21.
关键词:初中生;主动;心理咨询室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001-01随着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中小学校都已建起了心理咨询室,然而在一些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功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有的甚至成了摆设,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不全面、不完整,是阻碍他们踏进学校心理咨询室的重要因素
中国人对于心理咨询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做心理咨询就是心理有问题,甚至是精神有问题、心理变态,而初中生受大观念的影响,再加上知识和阅历的局限性,也普遍认为只有心理有疾病或是心理变态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所以即使遇到一些困惑或是问题,也不愿意走进心理咨询室;还有一些学生本来想走进心理咨询室,可又担心被其他同学看到会嘲笑自己、疏远自己,以后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还有一些学生终于鼓足勇气走进了心理咨询室,他们认为心理咨询就应该一次解决问题,可一次过后也许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所以就不愿意再次走进心理咨询室了。
对于这种情况可通过学校各种宣传栏,引导学生建立心理咨询的正确观念:(1)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喜欢追逐新异事物的年龄阶段,如果对他们灌输某些观念,用单纯的说教通常很难获得他们的认同,对此可以通过故事或者举例子来唤起他们的兴趣:可以在心理咨询室的门口宣传栏张贴一些心理咨询的经典故事,再结合一些有理有据的说明,最后可以在宣传栏里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去引导学生建立起心理咨询的新观念:①每个人都有出现心理困扰的时候,所以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也不例外;②寻求心理咨询的人不是有病的人,而是一个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的普通人;③接受心理咨询的人是勇敢、现代、注重自身健康的人;④心理咨询不是治病,而是致力于帮助人心理的成长,助人自助。(2)用"心理咨询室之旅"的授课和现场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知、触摸心理咨询。(3)通过办社刊、看心理类影片、心理剧编演等让学生了解自身心理、认识心理现象、体验心理咨询的活动形式,清晰认识心理咨询。
2.心理咨询室本身设置、教师任用不合理,也会导致学生不愿踏进心理咨询室大门
(1)中学咨询室,有的是设备不全,只有一桌一椅一招牌和几本书而已;有的咨询室地点不合适,甚至与其他功能室混用,不便于学生咨询;有的虽然地点合适设施齐全,但常常大门紧闭,只是应付检查,很少有老师坐班。(2)教师双重身份,学生望而却步:由于人事和编制问题,农村中小学心理老师常是由学校相关部门老师兼任,其心理咨询师身份很难被学生接受,有时甚至咨询师自己也很难界定自己的身份,并且学生害怕咨询过程中老师获知自己的心事,从而泄露自己的秘密。(3)心理老师的专业能力有限,目前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一般安排其他学科教师或是行政人员兼职担任,这些老师往往是学校委派去参加一两期心理知识培训,心理学知识储备和心理健康教育操作能力都还达不到要求,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这些都需要加大对学校心理咨询室硬件软件的投资和师资力量的建设:(1)加强心理咨询室硬件建设,心理咨询室的选址要安静又不过分偏僻,室内布置要舒适温馨易于放松。(2)学校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心理咨询室真正做到足时开放,有老师坐班,不会让学生吃闭门羹;制定心理咨询的工作守则,做好保密工作,在心理咨询室外面的显眼位置公示心理辅导老师的职业道德,让学生了解了心理咨询所要求的严格的职业道德,获得学生的信任,促进学生迈入心理咨询室、开放自己的心灵。(3)要注重提高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素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应加强对心理咨询老师的专业培训,增强其业务技能和职业责任感,通过送出去培训的方式,培养出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同时要通过校本培训的方式,培养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兼职心理咨询教师。
3.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的交流特点、问题意识的淡漠也会阻碍他们选择心理咨询
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对父母师长的亲密感淡漠了,逆反心理增强了,他们和同伴有说不完的话题,可是在家长和老师面前却总是沉默寡言。青春期学生的交流特点决定了他们会选择一个同龄人而非不太了解的成年人作为倾诉对象。对于这一普遍现象可采用以下两种策略来进行化解:(1)利用团体咨询:在公共场合、集体的环境里,学生安全感较强,再加上学生感兴趣的并有切实有用的活动,那学生就会认真的投入并且有所收获;(2)同伴辅导:在每个班选择一名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并且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作为"健康使者",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培训,在班内学生中出现的困扰时,由他们从一个"同龄同伴"的角度进行疏导,会有较为理想的效果,通过此还能发现很多平时发现不了和注意不到的细节。
学生问题意识淡漠,常常觉得很多问题都没什么大不了,不需要到咨询室跑一趟,过一段时间后就淡了。殊不知如果任其发展,不加疏导,极易产生更大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利用具体课程,向学生讲解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意识到:长时间漠视心理困扰会给自身、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而心理咨询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科学的疏导,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完善。教师还可以改变一下心理咨询的方式,创设一个让学生感觉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愿意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比方说把心理咨询老师的QQ号码公开,学生可以随时加入聊天,在老师不知道是谁的情况下,他们就可以畅所欲言,或者留给学生咨询电话,电话沟通也可以,当建立起信任关系后学生会愿意走进心理咨询室。
相信只要学校和老师都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一定会让学生敢大胆自如地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参考文献:
关键词:培智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 设计要点
1、 前言
我国人口众多,残疾人口、残疾家庭户基数大,九年义务教育的学龄残疾儿童人数多。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和国家统计局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各类残疾人(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的总数为8296万人。全国残疾人口中,0~14岁的残疾儿童为387万人,占4.66%。其中,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246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的2.96%。学龄残疾儿童中,63.19%正在普通教育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布局模式基本按照“省办盲校、市办聋校、区县(市)办培智学校”的形式,就数量上来说,培智学校占有很大比例。但培智学校与盲校、聋校不同的是,因收治学生的残疾特点及学校覆盖的服务范围有限,培智学校内每班的学生人数不应超过8人。据残疾人联合会统计,我国6~14岁学龄智力残疾儿童入学比例仅为64.86%。除家庭及社会原因外,特殊教育学校基础建设不足也成为影响学生入学的因素之一。
国务院2009年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在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在人口30万以上或残疾儿童少年相对较多,尚无特殊教育学校的县,独立建设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不足30万人口的县,在地市范围内,统筹建设一所或几所特殊教育学校。各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坚持标准,确保质量。东部地区也要加大投入,按照本地区特殊教育规划和国家有关建设标准做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作。”
随着国家政策的提出,今后几年将成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的黄金时期,培智学校的建设也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对培智学校校园建筑的研究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和鲜明的指导性。
2、 培智学校简介
目前我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发展的格局是:以大量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使我国特殊教育从过去举办特殊教育学校单一的办学形式,转变为多种办学形式,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提供更多的机会。特殊教育学校的设立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和指导意义,为多层次办学和培养学生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辐射社区和社会,带动残疾儿童教育的发展。
培智学校的服务范围为区县级,不同的培智学校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随着特教理论的发展和社会意识的提高,培智学校的建设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3、 培智学校主要用房组成
培智学校校舍建筑由教学及辅助用房、公共活动及康复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是培智学校内最主要的室内空间,包括普通教学空间和专用教室以及活动教室等,包括唱游教室、劳技教室、以及律动教室及辅助用房、乐器室、情景教室等;公共活动及康复用房强调受学生的特殊性和教育场所的专用性,包括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电教器材室等公用空间及针对具体康复需要设计的体育康复训练室、心理咨询室、感统训练室等用房;办公用房及生活用房与普通学校相似,包括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学生浴室等用房,具体设计要点上,与普通学校有所区别,需考虑使用学生的特殊性,进行特殊设计。
4、 主要用房设计要点
下面以培智学校内最具有特点的几个建筑用房为例,分析具体用房的设计要点。
(1)心理咨询室
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新建特殊教育学校所需面积不应小于30M2。广义的心理咨询室一般包括接待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测量室、个体心理咨询室、团体心理咨询室、沙盘游戏室、宣泄室、放松室等功能单元;狭义的心理咨询室就是指个体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室的一般设计要求:1安静隔音,减少噪音对房间使用的影响,应避开音乐活动室、体育场地、律动场地、食堂等场所,要达到一定的隔音标准(<40db),符合GB/T17249.1-1998的要求;2明亮舒适,室内采光充足,通风良好,冬暖夏凉,室内主体色调采用欢快明亮的色系,暗示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3便于来访,但出入不明显,避免给来使用的同学造成心理压力;
个体咨询室承担一对一的个别咨询功能或者一对多的家庭咨询。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座位可成L形摆放,这样双方既能够互相捕捉到对方的目光,又不至于因为目光直视导致学生紧张,来访者能够在一种相对安全舒适的环境下真实的表露自己。室内可放无声计时器,有利于掌握和调整咨询时间。在来访学生位置附近摆放可以直接抓抱的毛绒玩具或柔软物件,有助于放松学生心情,转移压抑感。
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多人心理咨询形式。是开展团体心理咨询、集体活动、心理健康课、拓展训练的场所,面积大约50-60 平方米,室内桌椅应方便移动,地面铺木地板,墙壁可解除范围内软包,配有多媒体影像设备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器材。
沙盘游戏室是借助沙盘,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其内心的互动方式,进而了解学生情感与情绪的真实状况,并使之在游戏过程中产生创伤愈合的效果。沙盘游戏室要设置在与个体咨询室临近的地方,两者相互独立,但又方便联系。当指导教师发现需要对学生进行沙盘治疗时能够很方便的来到沙盘游戏室。沙盘一般包括沙箱、沙具、沙柜和细沙四样。
宣泄室是指供学生宣泄内心情绪的场地,残疾学生容易产生不稳定情绪。设立宣泄室有助于将学生的负性情绪通过一个安全合适的途径和方式排解、宣泄出来,如运动、呐喊、涂鸦、击打等,再结合指导教师的引导,达到心理健康。宣泄室以舒适、安全为前提,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面积不宜过大,为单人使用,墙壁要求软包,铺地板,并配有宣泄器材如宣泄人、宣泄墙和宣泄棒等。室内色彩不宜过于刺激,以平静色调为主。
(2)体育康复训练室及体育器材室
体育康复训练室及体育器材室根据班别及建设标准不同,面积设置可由56M2至183M2不等。房间最好设置在底层,并有独立出入口。室内应为完整的规则空间,矩形为宜,空间净高不应低于3.8米,方便学生进行各类活动。室内保持宽敞明亮,避免空间内有突出物,界面材质应使用柔性和弹性材质,1.2M以下墙面采用软性材料包装。注意保持房间内适宜的通风及保温条件。
培智学校体育康复训练室由于活动的学生较特殊,其康复训练内容,主要根据现代康复医学作业疗法的原理,对肌力、耐力、关节活动度、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活性等身体素质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包括知觉、认知等心理功能的恢复。因此其康复器材的配置与其他学校差别较大。按照康复训练的内容可将体育康复训练室空间分区为上肢训练区、下肢训练区、肌力及耐力训练区、行走平衡能力训练区、协调功能训练区。按康复器材特点可分为大型器械、小型器械区、软垫滚筒类器械使用区。康复训练室内应有老师和陪护人员的休息区,在入口设置休息及等候区域,还应有器材储藏空间及一对一教学及小组教学空间。对智障学生来说,活泼好动、喜爱鲜艳颜色是他们的天性,所以环境影响非常重要,空间环境颜色应采用明快鲜艳的色彩。
(3)多感官训练室
多感官训练室透过精心设计的灯光、声音与各式各样高科技手段,营造出富有吸引力的舒适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触觉、前庭觉、本体觉、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刺激,借由教学环境与训练课程的安排,学习探索环境、减缓不正常张力变化、减低学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提升注意力、加强人际互动等,由此提供儿童更多的学习刺激。房间的设置应注重灯光、声音与高科技设施的综合设计,可设置光震球池、光纤瀑布、情景灯光、放松软垫等多个区域,房间面积应较大,以满足分区设置各种不同训练项目,同时避免各种光声刺激的互相干扰。
(4)普通教室
培智学校普通教室平均每个班级的使用面积与盲校相同,为54M2。
由于智力残疾学生在智力上发展迟缓,在低年级时接受文化课的学习一定困难,因此低年级的教学应结合生活、游戏进行,在游戏中培育和启发其智力。因而教室空间的设计中,要有按学习需要进行多种布置座位的可能,也要设置有游戏活动的空间,教室可按四个区域来考虑:前面为教师授课区,设黑板、讲台及电子教具(幻灯、投影仪、电视机);中间靠前为学生学习区域,每班学生数量不应多于8个,因此课桌的摆放可灵活处理,可摆成2排,每排四个,也可围成一圈,教学形式相对灵活。单人课桌尺寸按照1000mm×500mm设置;中间靠后为学生活动休息区,要留够的足够的空间,并进行适当的装饰;教室后部为储物区。因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有限,教室内可考虑设置洗手池和面镜。有条件的学校可按照幼儿园的布局模式,在两个普通教室中间设置洗手间,尽量减少学生在建筑内的频繁穿行。一般情况下,教室内不应出现完全没有教师看护的情况,每个班级除一个正常授课教师外,还有一个生活老师,因此,教室内应设教师休息办公区,可兼做一对一教学区,此区域可设在教室前部或后部,用办公隔断与普通教学区域分开。
5、 结论
心理咨询室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管理和服务机构,具有多种功能,只有充分发挥其职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迈上一个新台阶。我校充分认识到心理咨询在学校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率先在全区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心理咨询的必要性
面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提倡教育要在重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困难的能力发展还不够完善,面临老师、家长、同学等复杂的人际关系找不到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从而容易产生心理困惑。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学校心理咨询,因为它具有针对性、保密性等特点。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必要性
心理咨询室应承担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检查评估的职责,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我校的心理档案资料的主要来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定期地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做一个统计,再作一下咨询记录;二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作一个调查;三是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作一下调查。我校的心理档案将每个学生的心理生活历程进行记录,便于分析研究和及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做好心理咨询的必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高峰期,他们的心理困扰多数属于成长中的正常现象。为了搞好心理咨询,我校专门配备了专职咨询教师,并派送到东北师大研究生班专门学习心理学,我们还与东北师大心理学系建立了协作关系,他们的研究生定期到我校为学生做咨询。这些活动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现在心理咨询室已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地方,在这里,学生们可以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再在悉心倾听的基础上适时地加以指点。我们努力、认真、细致地完成了这项工作,为许多学生解决了心理上的问题,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培养他们健康成长、促进学校素质教育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及具体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对心理咨询室的功能进行开发,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2.探索心理咨询的多种渠道和方法,研究心理咨询与其它教育的关系,构建社会化、立体化、全方位的心理咨询网络,以减少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3.研究现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他们心理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探索出心理咨询的新方法、新思路。
(二)具体内容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由专职教师任职,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开展心理游戏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心理素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和性格,从此注重培养和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使学生树立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的能力,结合卫生教育,促使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2.加强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建设。完善兼职教师的队伍,集中培训,成立年青教师及班主任教师咨询小组,对他们集中培训、理论学习,使他们承担得起心理辅导的职责。在组建队伍的同时,我们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起来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论文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各地的发展势头迅猛无比,各级各类学校及广大教师开展心理教育的热情空前高涨。由于我国学校心理教育起步较晚,随着这项工作日渐深入的发展,理论与实践方面出现的失误越来越多,所面临的困难、困惑也越来越突出。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追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实状况如何?其实效性又如何?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性认识不清
随着“刘海洋案件”和“马加爵案件”留给社会和教育工作者以及家庭许多启示,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加强。但是,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性认识不清,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倾向。特别是在一些工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不少老师、同学偏执的认为,走进心理咨询室就是有心理疾病,忽视大多数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发展性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重诊治、轻预防的倾向。
(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人手严重不足,专业化程度偏低的现象。笔者了解到广西高校以及区外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专职老师一般是2-3名。一项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20.3%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90%以上的大学生希望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
(三)课程建设滞后,不能充分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育人上的独特性
笔者参加2011年广西教育厅组织的全区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培训班座谈会得知,目前,广西以及陕西高校在大一或大二一般开设一门心理学选修课,也有很多高校开成心理学必修课。必修课是在大一分学期开设,18个学时左右,以大班的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从目前我院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只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每学期100人左右,存在学时明显不足、普及率低、针对性差、教学效果不理想(班型大)等问题。
总之,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知识教育,教学形式单调,实践性、活动性和互动性弱,课程考核流于形式。往往重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轻心理训练活动的开展。甚至部分高校仅仅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一种“点缀”或“额外”的东西,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纳入到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去,在发挥课程载体作用方面存在漏洞。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思路
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下发的关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精神,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确立“发展为本,教育为主”的工作理念,建设“专业化、高水平”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构建“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兼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一)更新观念,立足教育发展模式
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其目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教育发展型和医学型,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定位于教育发展型而不应是医学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要首先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关注有特殊问题的学生。当前学者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比较明确,将目标定位为发展性、预防性,概括而言即为,以发展咨询为主,障碍咨询为辅,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开发个人潜能。从而在服务对象确定上,要面向全体大学生,而不是个别有心理障碍和有心理疾病的人。这就要求学校将全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针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共同课题进行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调整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2.建立“三位一体双面向”立体工作体系。过去,心理咨询中心一般是咨询或科研、咨询,形式单一,理论深度不够,应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尽快建立集咨询、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双面工作体系,即“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教职工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三位一体双面向”立体工作体系。
3.发挥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坚持通过课堂教学、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游戏、心理剧表演、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职能,有计划的实施主动性教育;同时,利用学生社团的作用,举办“5.25”教育月系列活动,通过心理知识长廊、心理漫画展、心理专题片展播、现场咨询、心理讲座、沙龙等呵护自己心灵的主题活动,积极发挥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目的。
(二)引入团体辅导,打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建设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只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才能凝聚队伍,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1.突破原有课程设置,引入团体辅导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面向全体学生,并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在学生心理体验基础上的发展性生活课程。学者们针对课程教学目标应以发展性、预防性为主达成了共识,但在课程的教学当中如何贯彻、实现这个基本目标,却成为当前很多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困惑的问题。
笔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借鉴各校的成功案例发现,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实践表明,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平台,将团体训练活动引入课堂,引起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加大了学生对课堂的投入程度。同时,在参加团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讲授一些心理学知识,不仅能确确实实地帮助学生,也可以使学生离开团体后能更好地自助。
2.今后课程设置的思考及实践方向。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5号]文件精神,要求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但是,目前由于师资紧缺以及其它原因,相当一部分高校还不能实现。结合高校的现实和特点,考虑如下:
先从辅导员中培养一批师资,储备力量,这时候再顺应教育部的要求,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一新生的基础必修课,覆盖全体学生,内容约包括10个模块、即“健康新观念、环境适应(自我成长)、自信心提升、人际交往、学习管理、情绪调控、爱情认知、职业心理、人格塑造、坚强意志”训练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每个模块可根据课时自主选择2个经典的心理游戏进行训练。教务处根据情况可给30个课时,或与安全教育或就业指导课分配课时,分别在不同的学期开设,即16-18个课时,1-2个学分。以小班的形式,在大一分两个学期授课。若有条件,在其他学期开设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形成系列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的科研教学功能,通过丰富多彩的品牌活动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积极主动,培养学生骨干
为改变只有专业心理咨询师才开展助人活动的状况,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学院心理咨询的主体,应积极加强学生朋辈心理互助队伍的建设,发挥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在新生班级设立助理辅导员。坚持对心理委员和助理辅导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初步心理辅导能力,他们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指导、跟踪、管理、督导下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朋辈辅导推动了学院心理教育的纵深发展,有利于克服学校专业心理咨询不能满足需要的现状,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覆盖范围。
(四)有的放矢,实施针对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既有共性又有阶段性以及不同群体的特殊问题,主要由适应不良、经济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压力等一些实际问题引起,需要我们关注大学生的生活。当然,也不能回避敏感的情感问题,性取向问题等,应将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1.重点抓好每年的新生和毕业生教育。在新生入学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推出涵盖以适应、自我成长、团体凝聚力、学习管理为一体的“我的班级,我的班”团体辅导方案,约6-8单元,有辅导员或预约咨询中心老师同时进行团辅。到第二学期,这时大一学生已基本适应,有一定的归属感,这时候人际困惑、恋爱误区,特别是宿舍矛盾开始凸显,这时推出“人际你我他”团体训练、“爱情认知团体训练”,同时对毕业生进行就业与择业指导以及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职业心理团体训练”等,整个课程安排和以及考核受学生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管理。
总之,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并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积极服务于帮助学生适应环境能力的培养、学习心理品质的培养与训练、健全人格的塑造、人际交往的指导、生活与职业指导、青春期性心理健康辅导等。
2.解决特殊群体的特殊心理问题。主要是贫困生和人格偏常的学生。结合“特殊学生群体”的引导转化工作开展心理健康关怀活动—“今天你快乐吗?”,针对各自不快乐的原因,开展团体辅导和心理咨询。如针对贫困生群体,结合“扶贫助学”的励志教育开展自信心提升团体训练等。制定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成立了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副院长为组长,学院各部门参与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对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理。
(五)反思得失,重点攻坚
1.建设功能齐全的心理咨询室。目前,很多高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还比较简陋,功能还不是很齐全,这些都给我们的心理教育与咨询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和新的挑战,应进一步改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环境,努力建成一个集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测试、图书阅览、情绪调节等功能齐全的心理咨询室,为全体大学生提供主动、便捷、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切实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这也是各项检查最直观的印象所在。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引入团体辅导,力争打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目前,我院已经研究决定,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组织进行研究,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努力根据课程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体验互动式教学,将心理测验、心理训练活动、心理体验与心理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课堂、课外、理论、实践的有机融合,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活动相结合;团体辅导与心理咨询相结合;课程实践与心理训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努力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打造成为富有特色、高品质的课程。
〔论文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淮安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及淮安市直初中及清河区、清浦区、开发区、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等县区初中学校。发放问卷167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问卷涵盖市直学校3所,县区直属学校20所,农村学校141所;学校管理者42人,教师122人。访谈学校10所,其中市直学校2所,县区直属学校3所,农村学校5所;访谈人员15人,其中,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3人,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2人,学校管理者4人,教师6人。
2.研究工具
(1)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对全市167所初中进行调查。本问卷共设计封闭式问题28道,填空题 4 道,选择题 24 道,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等。
(2)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访谈提纲》,与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进行访谈。本访谈提纲包括4道开放式问题,包括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如何应对、对此项工作有何计划与设想等。
二、问题与讨论
1.认识模糊不清,工作方法简单,缺乏科学规划
一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模糊不清,不到位,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只要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了心理咨询室、购买了心理测试软件、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即可,至于如何开展这项工作,那是心理教师、政治教师、德育处老师的事,与自己的专业、工作无关。一些教师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某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迎接检查时的摆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不实,流于形式,表面化。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只在各校初一年级开设,约占调查学校的62%,有极少数的学校将其作为必修课,更多的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或校本活动课程,并且课时很难保证。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实效性。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归属问题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淮安市还没有制订一个“中长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绝大多数学校对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没有具体、可行的计划,工作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他们所思考的还是一些零星的、琐碎的工作。主要有: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与校长的工作业绩挂钩。②组织学校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的评选活动。③组织优秀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有计划地到各学校交流、支教。④逐步对区域内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合格验收等。
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主设计和进行的,约占46%,随意性强,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学校在经费和人手方面的支持不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难度,很多工作常常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最后搁置或者放弃。
2.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淮安市已有近90%的初中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从横向上比较,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表现十分突出:市直初中优于县区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优于农村初中。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方面,市直初中积极主动,能够正常开课,取得了一定成效。县区直属初中多为兼职心理教师,工作断断续续,不能保证正常开设课程。农村初中学校情况更差,师资缺乏,在调查问卷的统计中,没有开课的34所学校全部为农村初中学校,有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几乎为空白。
在心理咨询室建设方面,市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等城区学校,由于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基本上都购买了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每周一次或每月一两次向学生开放,学生也能主动找心理教师或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在设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中,85%以上的学校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多数农村初中学校心理咨询室利用率很低,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或应付上级检查,甚或根本没有。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固然与学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因此,加强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改变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点,是推进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发展的关键。
3.师资队伍问题:体现为人员缺乏,业务能力不强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淮安市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113名,其中专职教师18人,兼职教师95人。可见,专职心理教师很少,且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又被安排做其他工作,不能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全市平均每2800名学生有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理想状态(500-800名学生/1名心理教师)相差甚远,农村初中尤为突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或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的教师不到心理教师的1/6,人员素质远远没有达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学校在开展班、团队活动时,常常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狭隘化;在开展学科教育时不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没有为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等。这些问题常常出现,也说明其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淮安市主要方法是全员培训,包括领导培训(学校分管德育校长、县区教育局分管德育工作领导)、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新教师岗位培训和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和班团队辅导员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方式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等,但培训多为专题培训和研讨会形式,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全市虽有近千人参加市级培训,但是,这些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很难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不规范:突显投入不足,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低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得知,除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能正常使用外,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多为摆设,不能利用起来。甚至还有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用其他办公室代替。心理咨询室硬件设施比较完善的初中占10%左右,一般的占60%,缺乏的占30%。教师拥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比例很低,很多教师为政治教师、学校德育主任等,他们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仅凭兴趣、爱好、热情,绝大多数心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心理咨询室的直接管理者为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其他人员的占80%,专职心理教师仅占20%。开放情况差别也较大,每周一次的占10%,每月一两次占18%,不定期开放的占50%,不开放的占22%。多半以上的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有专业心理测量工具的学校,又缺乏专业的心理测量人员,现有的心理测量工作也是由未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操作的,盲目性、误导性很强。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很少,仅占5%,为部分班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3%,为咨询学生个体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51%,没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1%。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的专项经费,即使有,也仅能达到可支持机构正常运作的1/10左右。由于经费投入过低,心理咨询室缺少系统的软件和相关的图书资料及必需的一些设备,档案资料管理混乱。由此可见,缺乏规范的心理辅导室也是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直接障碍。
三、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1.重视薄弱初中,确保平衡发展
(1)应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岗位编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薄弱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心理教师岗位编制上能有相应的硬性规定和保障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重视薄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师资编制,并把它作为评估、考核学校业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学校的环境建设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切实解决目前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设施不完备、经费投入有限、教师工作量无法计量、缺少相关的图书及资料等现实问题。
学校要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地位。在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的同时,校领导要亲自过问、专门负责,并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之中。要设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划拨经费,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保证其课程时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推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初中校应进一步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到家庭、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学校要通过各种活动,破除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创设家长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要关注社区的环境,净化社区的环境,充分利用社区一些有益资源和场所,营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
(3)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淮安的初中学校有相当一部分位于农村,因此,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是解决薄弱初中,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平衡发展的关键。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教研室要在人员培训、硬件投入、经费划拨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暂不具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开展帮扶和支教活动。市、县、区可以组织优秀心理教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经常性地深入农村学校,为学生、为家长、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行业流动服务的形式,将心理咨询室装备到面包车上,组织优秀的、有国家资质的心理教师深入农村学校,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实施水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持续、健康地发展,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权威的心理专家、学者团队作坚强后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能将这方面的培训计划,纳入正规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计划之中。
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校长培训时,要增加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提高校长及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多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咨询技巧,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心理教师的流动性大、专业教师少、兼职教师业务不熟练及培训机会少等现实问题。对心理教师的要求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教师。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专职心理教师的交流、学习与再培训工作,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中坚骨干。
3.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评估体系,加强督察和指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各学科课程的渗透情况,科研情况,实际效果等。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细则、评估办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要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帮助各校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工作实施计划,明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以及对象。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行政层面上若不建立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教育督导和评估措施(体系),不加强督察和指导,就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可以借鉴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一些做法,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师资、资金、场地等到位,并提出具体的措施、细则和考核标准,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定期考评,必要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发展性心理咨询 模式构建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受到国家教育和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独立学院是20世纪90年代末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依托普通高等学校(母体学校)教育资源、采用民办机制运作的本科高等学校。由于相对宽松的招生政策和学生差异显著的家庭背景,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其特殊性,心理问题也更为棘手和突出,这无疑是各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内涵及意义
(一)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内涵。
心理咨询(counseling)是指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心理学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通常有两种模式,即障碍性咨询模式和发展性咨询模式。前者指为各种有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咨询对象提供心理援助、支持、干预、治疗,以消除咨询对象的心理障碍,促进其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后者指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尽可能地圆满完成各自的心理发展课题,妥善地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1]。
发展性咨询理论的形成,标志着心理咨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由重障碍、重矫正的咨询模式转向重预防、重发展的咨询模式,由服务于少数人转为面向多数人,由少数专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发展为众多医务、心理、教育和社会工作者可以参与的活动,内容由障碍性为主转变为发展性为主,目的由消除心理障碍转变为促进心理发展,从而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为心理咨询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二)发展性心理咨询的意义。
发展性咨询模式是我国学校心理咨询模式的现实和必然的选择。发展性心理咨询不仅是学校心理咨询,而且是整个心理咨询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世界心理咨询的发展趋势看,心理咨询已逐步由职业指导、学业指导、治疗心理疾病等方面转向对人的心理潜能的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能。
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有助于规范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方向,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转变教育的观念和方法,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水平,使学校心理咨询真正服务于培养目标,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有助于我国心理咨询与世界心理咨询的接轨,有助于规范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方向,促进心理咨询健康、快速的发展,真正使心理咨询成为帮助他人、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性心理咨询也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拓展,充分体现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地贯彻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方针政策,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效地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二、独立学院心理咨询的现状
(一)独立学院心理咨询的现状。
我国的心理咨询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专业化水平较低。尽管我国心理咨询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需要,推动了心理咨询的发展。几十年来,心理咨询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已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我国独立学院最早产生于1999年,借助母体高校进行办学,因此独立学院的心理咨询在很大层面上照搬了高校心理咨询的模式和思路。独立学院心理咨询工作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对从事学校心理咨询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进行培训。
为了满足学生心理咨询的需要,大多数学院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解决了学院心理咨询所需人员问题。目前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引进心理学系或相关学科毕业生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二是对拟从事学院心理咨询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进行短期培训。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和培训机构已为心理咨询教师举办了多期培训班,为推进高校心理咨询发展准备了骨干力量。
2.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独立学院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工作和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各有特色: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设适合学生需要的心理学课程等活动。大部分学院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日常教学。
3.开展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相关研究主要有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塑造与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心理、恋爱心理、职业生涯辅导与教育、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术、网络心理与辅导、挫折应对与危机干预、心理咨询机构与队伍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等。联系实际开展的研究多是有关学院心理咨询模式、途径、课程设计等方面。还有一些学院针对学生中明显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专门的研究。此外,自编或修订了一系列的量表,并采用量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查。
(二)独立学院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
1.学院重视不够,定位不准,经费投入少。
目前个别独立学院由于主管部门和学院思想上重视不够,投入的经费少,心理咨询工作没有普及,职责不明,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求助方式,没有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学院、家庭、社会三级网络模式没有有效开展工作,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心理咨询工作等同于德育工作,认为心理咨询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用德育的方法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忽视了心理咨询功能的发挥,即心理咨询德育化,把心理问题当做思想政治问题,对心理咨询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没有积极的预防措施,心理咨询停留在口头上、形式上,工作形式化,没有真正落实到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行动上,软硬件设施不到位,缺乏实际效果。
2.独立学院的心理咨询机构不健全。
目前一些独立学院对心理咨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心理咨询机构设置混乱,隶属关系不统一,有的归学工处(部)、工会、团委或校医院,有的归院系管理,如教育系或心理系,也有独立设置,由院党政领导分管。由于名称、隶属关系不一致,制约了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管理体制不健全,权责不清,部门之间不协调,缺乏科学的有效的评估机制,工作随意性大,效果不理想,甚至还有的学院根本就没有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3.实际操作中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不高,心理专业教师匮乏。
一些学院对新形势下学生身心特点,心理咨询的任务、特点和规律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心理咨询对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求高。国外心理咨询人员必须有硕士以上学位和心理、教育方面实践经验,通过资格考试,才能从事此工作。相比之下,国内独立学院咨询人员还远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咨询人员大多是兼职教师和管理人员,心理咨询队伍主要由德育、心理学、医务工作者三方面组成,其中多为兼职人员。据调查,医务人员占17.4%,德育人员占55.4%,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教师占20.8%[2],这些人通过资格认证的寥寥无几。咨询队伍中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缺乏,专业化程度低、水平参差不齐、队伍不稳定、综合素质低,缺乏系统的心理教育理论和方法,不能妥善处理复杂的心理问题,咨询效果差,工作水平无法提高。长此以往,学生对心理咨询工作失去信赖,这将会对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4.心理咨询遵循医学模式,重治疗轻预防。
目前独立学院心理咨询仍遵循医学模式,重障碍、重治疗,轻预防、轻发展,教育对象面狭窄,工作重点放在少数患有心理障碍或者心理疾病的大学生的咨询、辅导和诊治上,而不是针对所有的学生的健康和发展,忽视了大多数学生接受心理咨询与指导的需要。
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知识结构不系统。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大多数学校已开设,但课程程体系不够完善,知识结构不全面、系统;理论研究滞后于实际需要,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理论与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未从思想政治教育中独立出来,没有真正地纳入课程体系建设中,从而造成咨询方法西化,方式单一,工作目标盲目,效果不佳。
6.对心理咨询业存在误解与偏见,对心理问题存在不科学的认识。
由于我国心理咨询业发展时间短,长期以来人们对心理咨询业存在误解和偏见,导致有了心理问题和疾病,不愿进行心理咨询,或知道有问题,但害怕受到歧视,不愿走进心理咨询室咨询。不少学生认为心理咨询中心是治病的地方,进心理咨询室就是有精神病或神经病,对心理咨询机构敬而远之,有心理困惑时会选择朋友或同学帮助,很少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咨询,甚至宁愿忍受心理疾病的煎熬,也不愿找心理老师。
三、独立学院发展性心理咨询的模式构建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长期、艰苦的系统工程。如何避免因各种压力造成的心理危机,增进身心健康,健全人格,成为高素质人才,建立完善、和谐的大学生心理咨询预防体系,成为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独立学院心理咨询的现状和特点,独立学院心理咨询应以学生发展中的普遍障碍为目标,建立长远的、联系的、整体的发展性咨询体系,把心理咨询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未来发展联系起来。
(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准确定位,确立心理咨询新理念。
除主管部门支持外,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心理咨询工作得以持续、稳定、有序开展的前提和保证。学校和领导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回归实践教育的理念,切实落实心理咨询机构人员编制、职能、经费和场所等,提供政策和物质上的保障;专人分管,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心理咨询人员的思想也要转变,应充分遵守心理咨询工作的原则,积极主动、真诚负责地为大学生服务。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认真分辨是思想还是心理问题,发挥两者互补作用,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提高咨询者的专业素质,建设高素质的心理咨询队伍。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在各个方面趋向专业化,所以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心理咨询是指导者综合素质的展示,指导者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人文综合素质。要搞好专业队伍的建设,就要提高专业素质。应建立和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按国际惯例配备专业人员,建立以专职心理咨询员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数量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使心理咨询师持证上岗。对兼职人员进行系统的心理学培训,开展教师的全员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整体业务能力及工作水平,主动为学生提供帮助,推进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三)建立健全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规范“五位一体”的心理咨询、治疗程序。
独立学院应构建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与预警干预机制,一级由专业人员构建校级心理咨询中心;二级是经过系统培训的心理辅导员组成的院系心理辅导室;三级由班级心理委员,负责在学生中进行心理知识宣传。建立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及时报告的反馈制度及学校、班级和家庭的心理危机干预支持系统,通过三方形成合力,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与家庭共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防和干预危机事件的发生。此外要规范“五位一体”的心理咨询、治疗程序,即规范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机制,做到对心理危机的早期觉察和干预;班级心理委员的观察机制,对需要关注的同学重点观察,及时汇报;辅导员的初选机制,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初步判断,及时介绍到心理咨询中心;专职人员的咨询机制和治疗机制,由咨询中心进行专业诊断,及时解决问题。另外,应坚持点面结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预防性、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3]。
(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心理学公选课。
独立学院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教育体系,积极开展理论研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特点与规律,系统地、针对性地传授心理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科学的、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学公共选修课应以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知识,使他们对自身的心理能够得到科学的认识。在完成普及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心理学概况的教学基本任务的同时,渗透人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形成崇尚人格健全、注重心理健康的意识主流。
(五)采用多样化的心理咨询形式。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保证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单一的方法通常会削弱心理咨询的吸引力,不利于其发展和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心理咨询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开展多样性和新颖性的活动,采用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等多种咨询形式,将心理咨询和健康辅导相结合,吸引学生关注心理咨询工作,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建立科学的多元化的心理咨询模式。例如,新生入学团体辅导、毕业生求职团体辅导、考试焦虑团体疏导等。
(六)成立心理咨询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学知识专题讲座。
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协会,推行朋辈辅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测量、咨询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建立心理咨询工作网,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网络心理咨询途径。定期开设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不仅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和重要性,加强对心理疾病的科学认识和防治,而且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从而挖掘自己的潜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七)有效利用高校班级辅导员的作用。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班级辅导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距离学生最近,往往是伴随大学生四年的直接观察者,所以也就最容易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专业人士反映,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根据现状,要对辅导员进行有关心理学专业的知识培训,提高其洞察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虽然要实现班级辅导员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联手制还有许多实际困难,但它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八)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大心理咨询知识的宣传力度。
很多学生对心理咨询缺乏正确认识。学院应提高学生对心理咨询工作的认同感,大力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广播、校报和其他刊物等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学知识宣传与普及。广泛宣传和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介绍心理调节方法和心理咨询服务资源等,扩大心理咨询机构的影响力,使学生需求与学院服务紧密衔接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咨询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唤起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自觉要求,主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还可以根据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或某些热点问题发放宣传手册。总之,学院应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心理素质教育方式,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九)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库,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利于学院掌握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情况,以便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学院要高度重视,改善心理咨询和档案管理工作条件,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和治疗。对于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选择最佳的时间和形式,对咨询学生进行跟踪观察与辅导,不断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四、结语
发展性心理咨询将成为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主要模式,它能把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也是解决目前高校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不足的良策,它同障碍性心理咨询一并构成了高校心理咨询的整体结构。发展性心理咨询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知识,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发展性咨询: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J].当代青年研究,1998,(5):7-11.
[2]芦朝霞,冯秋燕.浅谈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