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范文

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

第1篇: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范文

调研组感到技术创新能力决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通过对企业的考察。使中央企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技术创新的关键作用。通过调研,对中央企业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地位和创新能力问题上形成共识:一是中央企业技术创新意识普遍增强;二是中央企业是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主力军;三是中央企业已具备较强的整体创新能力。

主要竞争对手是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调研中我发现,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主要和核心的代表力量。中央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与跨国公司存在四个方面的差异:一是大而不强的先天弱点制约整体创新能力提升;二是核心和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实力不强;三是技术创新理念和思路相对落后;四是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滞后于实践。

推进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路径

而技术竞争又是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内容之一,发挥中央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中央企业是国在国际竞争中与外国跨国公司相抗衡的核心力量。所以中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我国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有决定性的意义。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中必需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首先,要依托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来提升中央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次,产学研结合中要使企业处于龙头位置。

最先进的技术不能靠引进获得,提高原始创新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实践证明。那么对于作为技术创新主力军的中央企业来说,就必需具有独立的发明发明能力,即原始创新能力。对于中央企业来说,要提高自身的原始创新能力,最根本的还是要培养技术人员争作发明家的开拓精神。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一点对于科技领域的人员来说也有异曲同工的含义。

几乎所有涉及全局的关键技术创新都是国家直接组织或政策扶持下实现的当然,把国家力量和市场作用结合起来。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已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单纯依靠国家力量来推动。技术创新还必需依靠企业、依靠市场作用的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于把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的胜利,则在于把国家力量和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政策建议

主要服务于国家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利益,完善中长期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中央企业的技术创新。认为要提高企业立足久远的创新热情应该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两个方面入手。对企业管理者的激励,应突破企业层面,上升到国家战略利益的高度来考虑和把握。对于技术创新人员来讲,应加强对技术创新效果的知识产权维护力度,保证科研人员能够从所取得的创新效果中获益,尤其应将创新效果给企业带来的临时效益与科研人员的临时福利联系在一起,激励科研技术人员进行立足企业临时发展的技术创新。

第2篇: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范文

关键词:科技思维;科学技术研究;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026-02

一、充分认识树立科技思维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做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实施科技规划纲要,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激励创新的政策法律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形成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和科技竞争力明显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1.科技思维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灵魂。从根本意义上说,科技思维是科技实践和科技创新的内在的有机统一,科技实践呼唤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导引着科技实践。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然而这一切不是来源于科技实践行为的自身,而是来源于人的科技思维。正如德国诗人海涅所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如同闪电出现在雷霆之前一样。”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经济强省,是一项科技思维创新性实践事业,如果没有科技思维的闪电,就不可能有雷霆超动的科学发展强势。因此,实现科学发展,思想解放是前提。河北要后来居上,在改革、开放、创新上迈出更大步伐,就必须更大力度地解放思想,提高思维方式的层次,强化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开放是最大的机遇、科技是最大的潜力、法治是最大的保障的意识,使我们发展的眼界进一步放开,思路进一步拓宽,目标进一步提升,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发展的大跨越。

2.科技思维创新为科学发展开拓思路和通道。河北科学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当今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快慢、高低不一的差别,从根本上说是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别决定的,而知识、技术和科技能力的提高,又取决于科技思维的开发与培养。因此,在国际、国内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要使河北科学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建设以实力、活力、竞争力为标志的强省目标,大力开发和树立科技思维,不断探索指导和催发科技创新过程的思维方法和路径,积极探求推动和加快科技进程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只有这样,河北才会科学发展和快速发展。也只有树立了科技思维创新意识,培养了科技创新思维,才能不断适应新情况、分析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方案,从而为河北的科学发展开创新局面。

3.科技思维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条件。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树立科技思维。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从国际上看,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化,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再次凸显,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从国内来看,我国已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技思维创新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作用,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央在此时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了两次科技大会,了关于科技、教育、人才的三个规划纲要和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要文件,确立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特别令人振奋的是,过去10年,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中国智慧照耀前行。“神九”飞天,对接“天宫”;“蛟龙”入海,载人深潜突破7000米;高速铁路从无到有,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体系;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超级杂交水稻、特高压输电、超超临界发电、水力发电等工程技术居于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二、河北省科技发展的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我省科技发展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省自主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科技思维创新的重要因素,影响我省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影响着科学发展。因此,抓住机遇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三、树立科技思维促进河北省科学发展的策略

科学技术研究是一种探求实现目标的新规律、新方法、新举措的活动,离不开实践基础上的科技思维创新。而要树立科技思维意识,前提是把科技思维定位于新的深度、广度、高度和速度。因此,河北的科学发展,必须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突破思维空间的限制和束缚。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者善于打开科技思维空间,拓展科技思维跨度,延伸科技思维视野,不断提高科技思维速率。

1.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吸纳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项目的决策,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工程技术类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优先在具备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布局。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要更多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相关基础研究,联合培养人才,共享科研成果。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研发成果转化。

2.完善科技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的机制。建立科技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的机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推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快速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点,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选择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制定规划、技术标准、市场规范和产业技术政策等进行引导。加大对企业主导的新兴产业链扶持力度,支持创新型骨干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加强技术集成、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力拓展市场空间。

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目前我省的钢铁行业仍处于规模效益的发展阶段,粗放型明显,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技术比较少,产品层次有待提升,比如包括高档优质钢、合金钢比重较小,钢铁行业耗能、耗水、耗电较高,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这些问题影响行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加快钢铁产业技术改造步伐。钢铁工业要用先进技术,包括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技术,冶金质量、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两化融合,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不断深化生产流程,升级企业技术装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一定要把钢铁产业打造成技术驱动型的产业。

3.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我省是一个产粮大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有效整合农业相关科技资源。面向产业需求,围绕粮食安全、种业发展、主要农产品供给、生物安全、农林生态保护等重点方向,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大力推进农村科技创业,鼓励创办农业科技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进一步完善公益、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4.实施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行动。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的需求,着眼解决重大、关键、共性科学问题,实施一批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争取一批国家973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取得一批前沿技术成果。依托重大科技项目和创新平台,重点支持、培养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行业领军的创新团队。加强科技人才工作,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扶持力度,培养和打造一批高水平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为全省经济、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5.加强科技园区(基地)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出台《河北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认定办法》,认定一批省级高新区,扩大高新区群体规模。推动承德高新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制定《关于加快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落实促进高新区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高新区上规模、上层次。二是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石家庄高端医药产业园建设。提升保定可再生能源、石家庄半导体照明、唐山高速动车组、邯郸新材料、承德钒钛新材料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基地和安平丝网、涿鹿光伏、宁晋硅材料等省级高新技术区域产业基地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形成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群体优势。三是抓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加快邯郸市智能感知系统与核心部件和保定新能源与输变电装备两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重点,以创新资金项目为抓手,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发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创新要素向基地聚集,培育新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第3篇: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范文

政府的作用除了通过制度安排创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为产业经济的发展开辟道路之外,还在于对科技创新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的税收减免制度和信贷优惠政策,以刺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高科技产业化发展势头最劲的美国,政府已经在着手改革现行联邦规章制度,力求在环境、公众健康与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养活高新技术企业的负担。同时,美国人正在以企业家精神改革政府运作模式,简化工作程序和不必要的规章制度,以鼓励各种满足公众和商业需求的高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政府的后一个作用旨在明确不同的科技创新主体所获得的资源分布及侧重承担的创新任务,使科技创新活动既全面完整又重心明确。这充分体现出政府在科技创新战略中的用心所在。

我国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1引导作用

科技创新是在经济的发展中得以兴起和发达的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要可持续,不仅需要增长点,这个在科技创新过程可以解决,还要考虑其与资源之间的关系。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成本,尤其是自然资源,特别是那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使用,直接影响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如何整合科技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政府要着力发展的科技创新战略,面临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各种实际,政府如何摆正并引导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提供科技创新机制建设与环境建设,是政府引导作用的关键点之一。在科技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科技创新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有发展中国家经济对发达国家特有的“依附性”面对科学技术引进过程中的资本陷阱与科技创新陷阱等问题,政府的引导作用更加突显。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国的科技创新的引用、模仿与学习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而如果科技创新过程不能及时赶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就会陷入技术引进的误区和恶性循环中,致使科技创新过程被动且受限,自主性差、依赖性强。因此,政府必须从宏观上对这种不良发展态势及时的预测、防范、控制,并通过适当的政策和法律的引导使科技创新朝向有利方面推进,保证经济发展不偏离轨道。

2支持作用

我国政府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作用体现为其积极提供各种科技创新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以香港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为例,香港政府的研发开支比例从2005年的44%到2008年的48%不断的增大。分析香港政府创新资金的投放情况可以发现,其投入去向主要是创新应用研究。为推动工业界的科技发展,用2.5亿设立香港工业科技中心,注资2.7亿和7.5亿设立工业支持基金和应用研究基金;拨款50亿,设立创新及科技基金,以资助中小型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应用研究;从1998年起10年内投资20亿,成立专注“中游”研究的应用科技研究院。同时对于资助资金的管理,香港政府有其独特的企业化管理方式,保证各项资金能有效运作,并及时到达所需企业,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给企业的创新带来实际的帮助。②可见,香港政府的支持对科技创新的发展进到了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3推动作用

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除了对市场经济过程中科技创新方向上的指引,以及各种资金、税收等政策的支持外,还体现为将科技创新上升为新的高度,使其与社会文化、政治、教育等因素结合起来,使人们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形成一种习惯,从而建立一种科技创新的文明。一旦这种文明由政府导向发展为社会自发导向,我们的科技创新也就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不仅在一定意义上摆脱了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等风险,而且会朝人类真正的需求寻求科技创新的正能量。政府在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同时,需要着重考虑两项内容:①政府应该不断推出大型的科技发展计划,促进政府、企业、大学等系统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日本之所以在战后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骄人成绩,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日本政府十分重视“产、官、学”协作。美国联邦政府也十分重视各实体之间的互动;②提高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意义重大。一方面其可以减少科学技术引进过程中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更多实现科技创新自主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将原始创新与民族产业创新结合起来,以实现民族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提高我国的民族创新文明建设。

发挥我国政府在科技创新中作用的举措

1整合科技创新的价值观

我国政府加强科技创新价值观的建设至关重要,尤其是科技创新理念的输入。其实,真正成熟的科技创新环境中,也许并不是所有人都可能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或者参与者,但所有人一定都有科技创新的理念,并对其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尽管不同的群体对科技创新理念受用和认知的点不同,致使科技创新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应该趋于一致。这种一致性需要政府在宏观上给予调整和控制。换句话说,政府有责任使公民对科技创新理念有较为科学并正向的认知,并能真正地带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引导主流的科技创新价值观的走向。对科技创新理念的认识和积累仅仅是科技创新价值观的一部分,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相对于那些发达国家而言,我们的科技创新价值观更为欠缺的是国家人文力量在科技创新中的注入。只有将地域性人文力量渗透到科技创新理念中,才能进一步发展科技创新文明。

2优化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资金方面。近几年,我国科技创新活动中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呈逐年递增之势,而且基本上每年政府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经费是比较均衡的,增加的比例也没有过大的浮动,走势平稳。可见,我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支持已渐化成为一种常态。资金方面的另一个问题是管理问题。每年国家都会拿出固定的经费鼓励科技创新,设立很多奖项、各种基金和计划帮助企业等技术主体创新等。政府对资金的管理要注意的问题是对特定用途的资金管理上要保证公平透明。对资金申请使用的主体要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在信息全面、公开透明、真实可靠等条件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知识产权方面。知识产权制度是维护市场经济公平有序竞争的有效机制,它赋予创新者对其创新成果的一定时期的排他的占有权,能较好地克服科技创新的外部性,维护创新者的利益,是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强有力的基本法律制度。因此,为培育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政府的重要工作是应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支持有关单位和科技人员通过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等方式依法获取知识产权。

法律方面。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制定的法律包括《科学技术进步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但还不够完善,有些法律法规滞后于科技的发展,有的领域存在法律空白点。因此,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法律制定和完善。借鉴发达国家创新方面的法律,我国政府应该构建健全的法律体系,健全的法律体系分3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性立法、包括宪法、科技一般立法、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发明奖励立法等;第二层是高科技领域直接相关立法,随着新技术革命不断深入,国家应该制订与原子能、计算机、生物工程方面的立法;第三层是与高科技领域相关的立法,如税法、合同法等。

3促进科技创新的效益循环

科技含量的分布。在我国,科技成果的占有率普遍集中于政府的科研机构和各高校的学术机构,尤其是战略意义重大的高科技成果和民生方面的科技创新,基本上由政府和大学充当创新主体的角色。而相对于企业自主地科技创新活动,在我国还相对较为落后。而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自主性及成果是受到特殊保护的,其专门有一套相对完善的保护措施。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对于科技创新活动而言,最基本、最原始、最真实有效的创新需求信息直接来源于企业,因此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并加强企业创新中高科技成果的研发含量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

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对于科技创新成果要进行一定的技术评估,以区分其科技含量的高低及创新成分的多少。在评价体系中,首先要搭建有效地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平台公布的信息,组织不同的主体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评价进行分类,并给出评价标准、评价基点、评价结果。从而使产品创新的评价机制更加公平合理。此外,对科技创新产品可以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对于符合一定技术标准和创新要求且通过资质审核的科技创新产品的销售和使用应该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

4明晰我国本土科技创新的重点

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政府应该关心和保护对民族科技创新成果的开发和应用。民族产业的科技创新活动的优势在于:①民族产业的科技创新战略有利于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特定的受益群体;②民族产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比较容易集中、形成专门的民族产业链;③民族产业创新战略是国家软实力构建的重要组成,意义重大、不可或缺;第四,民族产业创新活动可以减少科技创新活动对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的“依附性”,提升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始创新能力。因此,加大对民族产品的科技创新并加强其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我国政府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本土化需要。此外,对于其他特殊行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政府在提供的政策环境方面可以适当的给予照顾和调整,以实现特殊局部利益的优先性。当然,这种优先性要与国家整体利益与长期利益保持一致。

5构建科技产业化发展战略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尤其是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纵观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尽管我国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果也很显著,但从国家科技创新奖项的分布来看,高科技创新的成果并不突出,相比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仍就非常明显。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科技创新活动始终不能迈入发达行列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加强高科技创新成果的开发和应用是政府着力追赶地重点。此外,从国外经验得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主要集中在国防军事领域,而对于目前主流的发展趋势而言,这种科技资源的布局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高科技成果向“民生”领域的应用与转化使得我国科技创新战略更为科学合理,同时也加强了科技创新成果的实用性,具有更为广泛的潜在的社会价值。

第4篇: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范文

[关键词] 竞争力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区域战略发展的需要进行产业的发展规划并适时进行调整与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它又是建立在对产业的正确分析与评价基础之上的。对产业发展的评价,主要是考察产业的竞争力大小。而产业竞争力是由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方面因素所决定的。本文将基于产业竞争力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对重庆市的产业发展给予分析和评价。

一、比较优势及动态发展趋势

产业的比较优势归结为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而区域内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发展趋势则表现为区域产业相对发展的增长、扩张或衰退、收缩。它们可分别采用产业区位熵和产业集聚指数来衡量。

在产业结构的研究中,产业区位熵被用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它是区域内某产业和全国对应产业的同一经济指标值占各自经济总量比重的比值。产业区位熵值可反映区域内产业在全国经济中所处的相对地位。

区域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发展趋势表现为在一定时间段里,区域产业相对全国同一产业发展的集聚或衰退,产业的集聚反映了区域产业比较优势的上升,反之,则说明区域产业的衰退。这一指标以某产业的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为基准,采用区域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与其比值,来判定区域内产业的动态表现。

二、产业竞争优势及动态趋势

产业的竞争优势则与产业技术水平及制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波特认为,企业可通过创新获取竞争优势,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产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小体现在产业内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投入和产业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源等方面。这种对竞争优势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反映了产业的“科技区位熵”。而制度创新能力则要求微观的企业组织制度的创新和宏观的经济体制的改革。

我们用产业科技区位熵来衡量产业竞争优势的现状。科技区位熵值体现了区域内产业目前具备的技术创新实力,从而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小。对科技区位熵的测度,石庆焱主张考虑以下影响因素:(1)反映产业内研究与开发活动资金投入力度的R&D占产品销售的比重;(2)反映产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强弱的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3)反映产业创新市场接受程度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我们赋予上述三个因素相同的权重,则某产业的科技区位熵等于上述三个比值分别除以我国同一产业对应因素比重的的简均。

产业竞争优势的动态发展趋势则表现为在一定时间段里,区域产业相对全国该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或衰减。我们定义: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平均增长速度与我国该产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平均增长速度的比值为产业科技集聚指数。这一指标可用来判别区域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趋势及区域产业科技区位熵在全国范围内横向比较中的动态表现。同时,还可以采用计算不同年份同一地区各产业的科技区位熵,通过前后时期的纵向比较,来判别该地区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在自有基础上的发展变化情况。本文下文的分析采用了这种计算方法。

关于制度创新能力,一方面是企业组织制度的创新;另一方面,则是对市场经济体制大环境的要求。从外部体制创新的表现来看,一是重庆市的产业发展,适逢直辖和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圈的建设机遇,它所提供的制度创新平台,为创造性地开辟适宜的经济发展道路提供了条件;二是市政府对市场服务功能的准确定位和对市场服务与引导功能的充分发挥。这种制度创新的外部条件和创新能力的实际发挥保证了重庆市产业发展所需的良好大环境,也给区域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重庆市制造业行业竞争力分析

根据竞争力强弱的衡量指标,我们针对重庆市的制造业进行了相关计算,得出重庆市制造业各行业的产业区位熵、产业集聚指数和科技区位熵值,并总结出各行业科技区位熵的变化趋势(计算及结果略)。

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如下:

重庆市目前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较少,仅有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四个。从产业科技区位熵值看,重庆市制造业在这方面的表现较好,在有可比数据的21个行业中,具备科技创新优势的行业11个。这得益于政府和企业对科技的重视,特别是由重庆市政府发起组织的“千百高新人才”的引进。但遗憾的是,在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重庆市的科技创新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发展的角度分析,除极少数外,大部分行业在2003年~2005年的发展均超过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尤以化学纤维制造业为胜,其次是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重庆率先在“官产研”合作的基础上组建了“重庆市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走在了这一行业的前面。只有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呈现出负增长。但在由产业创新能力体现的竞争优势方面,形势却不容乐观。在有可比数据的20个行业中,采用本地区2004年和2005年前后的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只有9个行业呈现增长,其中,塑料制品业的科技创新实力增长幅度最快。

四、重庆市制造业发展规划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对重庆市的产业发展规划,我们有如下建议:

1.在重庆市的制造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烟草制造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势头。对于这些行业,应加大投入力度,注重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维持并促进其优势的增长,使其能够获得更大发展。

2.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具有一定的行业发展基础。但部分行业表现出因科技投入不足带来的创新能力偏低或下降。对这些行业,政府应给予大力扶持,以帮助行业建立起区域优势。政策性的助推将有利于它们在重庆市未来优势产业的形成中脱颖而出。

3.基础稍差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基础较弱的金属制品业,食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这些行业发展势头却不错。对这些行业,可考虑通过政策规划,充分利用区域吸引力和行业集聚力,加强产业集群的构建;同时,在产业内部,加深产业内的分工协作,延伸产业价值链,促进效率的提升,并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增加最终产品的附加值,以促进产业新的增长。

4.其余7个行业在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竞争中具有明显的比较劣势。对于其中对重庆市未来发展具备战略意义的行业,出于区域经济长远发展的考虑,可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其尽快发展壮大;其他一些不具备战略意义的行业在产业规划中可分别采取三种方式区别对待:(1)通过政策引导,将目标导向行业创新型项目。利用本地区的后发优势,低成本地引进和学习示范性先发地区的先进技术和制度,通过自主性创新活动,获得行业在短时间内的追赶跨越式发展,并最终取得行业发展的突破;(2)让其在市场经济中自由搏击,接受竞争的考验,实行优胜劣汰,而将政府资源集中于扶持那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3)引导其合理的退出。

总之,只有在正确分析和认识的基础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才能够引领区域经济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浪潮中获得最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课题组: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4

[2]曾国平:市场经济与产业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1

第5篇: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范文

远古时期,我国岭南人与一颗稻种的神奇相遇拉开了人类农业文明的序幕。光阴荏苒,沧海桑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无论经过多少次的寒暑交替,种子所承载的使命亘古未变。它代表着生命,代表着希望,与每个时代、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延续着一代又一代生命,生生不息,泽被万世。

大地、种子、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基础的元素,衍生出了纷繁复杂又多姿多彩的万千世界。人类文明历史已经走得很远了,作为奋斗在种业服务舞台上的我们要谨记初衷,种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农业科技前沿阵地,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所承担的意义毋须多言。农业的方向,国家的未来,甚至于世界的发展,都与一颗颗小小的种子息息相关,面向未来,种业需要有更多的历史担当。

近年来,面对现代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种业顺势而为,与时俱进,其发展也屡次成为国家政策关注的重点,种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也随之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着眼于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坚持依靠自主创新,坚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坚持扶优扶强,把发展现代种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举措,把良种培育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把提高种子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做大做强种业的关键支撑点,把建立产学研联盟、促进育繁推一体化作为整合种业资源的重要切入点,努力建立与我国农业大国地位相适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种业体系。为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种子市场调控,严格质量监管,确保农业用种安全,以实现种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颗种子虽小,它却承载着人类的梦想,悄无声息的生根发芽,奋力破土而出,持续孕育希望。现代社会的知识、汗水、灵感给了它无限的养料,使其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欣欣向荣。它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迸发出改变世界的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不但创造了自己的明天,而且缔造着世界美好的憧憬。

第6篇: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范文

>>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助推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合作进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中亚能源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新疆与中亚科技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合作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意义分析 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及与俄蒙经贸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合作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阈下陕西民生科技发展创新 创新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发展思路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旅游合作路径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贸易发展合作探析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女性发展交流合作探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基础及投资策略探讨 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陕西职业教育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M].耿淡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6-27.

[3]杜佑.通典(卷一九三)[M].台北:南天书局,1952:15-18.

[4]沈福伟.中国与非洲――中非关系史二千年[M].北京:中华书局,1990:201-203.

[5]林治波.共建丝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J].西部大开发,2014,(4):42-43.

[6].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N].人民日报,2013-09-07.

[7]张杨.描绘丝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蓝图[N].西安日报,2015-03-09.

[8]“一带一路”打开陕西“筑梦空间”――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N].陕西日报,2015-03-10.

[9]王之泰. 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的升华[J].中国流通经济,2014,(5):11-15.

第7篇: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范文

在本次对话开启当日,美国运输部长雷・拉胡德发表声明指出,美国政府将投资超过20亿美元发展新一代高速客运列车,用以改善最繁忙的东北走廊的铁路运输状况。此前,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也曾表示:“美国政府全力支持美国的高铁项目,美国在这一领域落后于中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美方希望借鉴中方在高速铁路领域的先进技术。”早在第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之时,中美双方便开始着手高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09年11月,美国通用GE公司与中国铁道部签署备忘录,双方承诺在时速350公里以上的美国高速铁路项目方面加强合作。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之后,中美高铁合作得到进一步发展。2010年底,GE公司与中国南车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拟在美国建立合资公司,共同促进高速铁路及其他轨道交通技术在美国市场的推广。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双方在清洁高效交通等多领域深入洽谈进一步合作的具体事宜,更是为中美之间的“高铁”合作创造了新的历史良机。

从美国重振经济的需要和我国扩大内需、拓展外部发展空间以及全球“低碳”发展的战略角度审视,中美两国加强高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高速铁路作为交通运输领域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实现了诸多关联产业高端技术与先进成果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高速铁路在改变传统运输服务模式、加速区域间资源要素流动、提升全社会运行效率的同时,对装备、电子、通信、能源、服务等关联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也发挥着显著的带动效应。作为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的美中两国在高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其实质是涉及两国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等多领域的深度合作,不仅有利于提升高速铁路整体技术水平、促进关联产业的升级进步,而且有助于通过技术交流与分工合作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助推两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高速铁路在大幅提升速度与舒适性的同时,也传承了传统轨道交通低能耗、少排放、全天候等显著特征。据测算,高速铁路单位运输量能耗仅为汽车的1/4和飞机的1/5左右,其使用电力驱动,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几乎为零。显著的“低碳”等技术经济优势,使得高速铁路成为“绿色发展”条件下最具竞争力的旅客运输方式,也使其成为交通运输领域结构性减排的“主力抓手”。中美两国同属疆域广阔的人口大国,也是人员物资跨区域流动密集而频繁的运输大国,两国加强在具有节约、环保等显著优势的高速铁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国际社会携手应对能源危机与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两国乃至全球“低碳化”发展进程具有深远影响。

第8篇: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范文

关键词:跨国并购 动因 战略意义 启示

近年来,中海油也通过改革重组、资本运营、海外并购、上下游一体化等战略的成功实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 2012年中海油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稳步提升,国际化发展取得新进展,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科技创新都取得重大突破。尼克森作为全球性能源公司,其资源储量十分丰厚,公司的政治环境稳定。过去几年尼克森在全球快速扩张,一些项目面临投资亏损,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资金流,因此尼克森公司不得不积极寻求外援帮助。中海油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收购尼克森的。

一、中海油跨国并购尼克森公司的动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

1、国际石油市场新的不稳定因素

去年以来,受中东局势的不稳定,以及美国、欧盟、中国等国家对伊朗和叙利亚的石油禁运的影响,中海油不得不开始寻求其他石油市场,转变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在西方国家深陷经济衰退的时候,许多资金短缺的公司都需要注入新资本来保持能源项目的正常进展,他们迫切需要长期、大规模的投资。中海油在这一形势下,转变石油发展战略,选择收购尼克森,不为自己扩展石油市场,带来更多的纯收益,创造就业岗位、从而推动公司经济的持续增长。

2、为了增加油气储备

油气资源,是中海油的立命之本,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据探测,中海油油气年产量为5000万吨,但中海油已探明储量的寿命仅仅有9年,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石油第二大消耗国。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公司的顺利完成,不仅会获得尼克森在加拿大的资产,还将把尼克森在北海、墨西哥湾和尼日利亚的海上资产收入囊中,这意味着中海油的油气储量更加多元化。数据表明,收购完成后,中海油在北美地区的石油储量占总储量中的比重将从6%上升到20%,为其带来大约20%的产量增长。

3、寻求专业技术;

通过并购尼克森从而寻求技术上的合作也是中海油进行跨国并购的一大动机。对于页岩气、油砂等非传统燃料的开发始于北美,并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技术,尼克森作为一家加拿大能源公司,不仅拥有大面积的油砂和页岩气资源,也掌握着开采的技术,其中油砂开发技术最为闻名。中海油并购尼克森,有助于寻求专业技术。

(二)外部因素

1、我国政策层面的有力支持

我国政府一直积极鼓励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尤其是在能源领域。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法律及政策方面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大力支持,如中国政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对话机制建设,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制度,减少行政审批的范围和环节。只有在国家法律、政策层面的强有力扶持下,中国企业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并购大潮中,抢占先机,乘势而上,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未来油价上涨的预期

2013年,全球经济将缓慢复苏,石油需求增速也将较为缓慢,基本面对国际原油市场的支撑相对有限。但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中东地缘政治等不确定因素将对国际油价形成支撑。从供应层面上看,国际原油产能预计在2013年继续增长,其原油增长主要来源于非欧佩克产油国。从地缘政治因素来看,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不仅直接影响石油供应,而且会胁到石油运输通道,成为影响油价波动的最不稳定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际油价高企。

3、中加两国政府的共识及友好合作

中加两国国家层面上的合作有助于中海油跨国并购的顺利进行。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去年2月初访华时与中方达成了诸多共识,其中就包括深化经贸合作,扩大双方在油气、核能、可再生能源、林产品、矿产等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领域的合作。中国国务院前总理借此机会,与其探讨了商签中加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行性。中海油收购尼克森正是在中加两国政治环境很友好的背景下展开的。

二、中海油跨国并购的战略意义及启示

中海油跨国并购行为是在树立全球化战略思维,立足国际市场配置和利用资源的基础上,顺应世界经济潮流。这大大提高了中海油的国际竞争力,为中海油搭建起了一个重要的海外发展平台,给公司带来长远发展所需的丰富资源储备和多样化的资产组合与此同时,通过本次跨国并购,中海油还实现了积极学习借鉴尼克森公司在组织架构、管控模式方面的先进经验,从而为自身的海外业务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此外,中海油在充分尊重和适应东道国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基础上,在新的市场规则下开展竞争和合作,切实履行海外社会责任,有力得带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并购已经逐渐成为FDI的主流方式。本文以中海油跨国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为主线,在阐明并购的国内外背景及两公司的现实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全面地从内外部因素两方面分析了中海油此次跨国并购的动因,证明了中海油成功并购尼克森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及跨时代的战略意义,对提高中海油增强石油气储备量,完善资产组合,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有重大的意义。跨国并购对中国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企业要通过跨国并购发展壮大自己,就必须采取理性和谨慎的态度,避免盲目求进,应吸取失败教训,注重规避风险,这样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之路才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第9篇: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范文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 产业集群 错位发展

仙洪试验区包括仙桃市、洪湖市、监利县的14个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工业园区)407个村,区内共有19.78万户,75.45万人,66.48万亩耕地以及31.99万亩养殖水面。这一区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集水网湖区、粮食主产区于一身,也是优质水稻、水产、畜禽板块集中生产基地。

在试验区内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来带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是必由之路。在试验区内应依据各自原有发展基础和特色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实现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错位发展。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仙洪试验区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能更有效率的配置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弱化试验区内的两市一县的原有行政区划特征,有利于试验区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来布局农业产业结构。

一、仙洪试验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的优势分析

1、产业优势。湖北历来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基地,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主要农产品产量位于全国前列,淡水水产品产量位于全国第一。仙洪试验区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仙洪试验区集水网湖区和粮食主产区于一身,是中部地区优质水稻、水产、畜禽等农产品的集中生产基地。

2、技术优势。湖北省内科研院所和著名高校密集,不仅在农业经济、农业技术以及农业管理方面拥有一支具备雄厚科研实力的专家和学者队伍,还在循环经济农业园建设、农业观光区建设、工农业合作建设等跨学科交流方面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目前,湖北从事农业科研开发的高级人才达1600多人,农业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5位。湖北省的研发能力为仙洪试验区农产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3、合作优势。仙洪试验区的建立打破了行政地域的限制,将仙桃、洪湖、监利等三市县连点成片,点面结合,成为全国第一个综合性的跨区域的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可以充分发挥出合作优势。近些年,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办点试验,但是这些试点由于面积小、地点分散以及财力、物力上的限制等原因,往往缺乏长远的全方位的发展规划,难以形成大气候。仙洪试验区的设计有利于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发挥规模集聚效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各个试验点各自为战的弊端,打破行政区域和部门的界限。

二、主要依托洪湖水资源优势,发展水产品加工业集群

洪湖是湖北省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全国第七大淡水湖。洪湖市水产品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全国淡水产品第一县市”。依托水资源优势和现有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仙洪试验区应主要依托洪湖重点发展水产品加工业集群。

洪湖按照“依托园区抓招商,产业聚集上规模”的目标定位,以产业园为招商主阵地和主平台,加大了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并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的意见》和《水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大力开展产业特色招商。德炎、井力、晨光是第一批进驻园区的水产品加工企业,他们依托洪湖得天独厚的水产品优势和园区良好的创业环境,相继发展成为洪湖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园区产业集聚的效应进一步凸现,新发、老曹家、得记食品等企业也先后落户开发区,现已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水产品加工支柱产业群,年农产品加工生产能力35万吨,其中水产品加工生产能力20万吨。

三、主要侬托监利优质水稻生产资源,发展粮食深加工产业集群

监利县地势平坦,是典型的平原地形。地面海拔高度在23.5-30.5米之间,高差仅7米。南部长江沿岸,北部东荆河沿岸和西部较高,中间和东部属于湖洼地带,低于西面和南北两侧地区,高低相差6米左右,自然形成撮箕型,宜排灌和水利。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监利一直是湖北省的粮食种植大县和优质水稻种植基地。

依托当地优质水稻种植资源,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产业集群,是监利和仙洪试验区的优化选择。粮食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功。目前监利县拥有粮食加工企业10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家,拥有福娃、华田、恒泰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2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粮食深加工体系。新沟镇是监利县粮食深加工产业园核心,园中的福娃集团是全国首批15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有固定资产总额2.5亿元,年产值20.9亿元。

四、主要依托仙桃现代畜牧业发展优势,发展生态环保型畜牧业集群

近年来,仙桃市坚持高规格、可持续、高效益的生态环保型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以创建畜牧大市为契机,着力做大了优质生猪、良种蛋鸡、江汉土鸡、良种蛋鸭、朗德鹅五大板块,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环保化、小区化、产业化生产经营水平,形成了初具特色的生态环保型畜牧产业,推动了仙桃畜牧业高速健康发展。仙桃市应在此基础上,着力发展生态环保型畜牧业集群。

五、加快仙洪试验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的政策建议

加快仙洪试验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对于湖北省新农村建设具有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也对湖北省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提升湖北省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湖北省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的相关政策,明确提出了仙洪试验区要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努力构建仙洪试验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发展战略的制定无疑对推动仙洪试验区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个重要机遇。针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特点,试验区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以加快推动集群发展。

1、加强集群发展的投资环境建设。随着集群的不断壮大,集群效应的作用会吸引区域外企业不断涌入。大量企业的涌入会对电力、道路、水、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长。为此,仙洪试验区的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做好集群的整体发展规划,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同时,政府应加大投资软环境的建设力度。重点是要做好市场秩序的维护,特别是要通过设立联合商品质量检测机构,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与销售等措施,维护集群品牌形象。

2、健全中介组织,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服务。发达国家行业管理的经验证明,各类协会、学会组织,是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沟通的

中介组织,是行业自己的组织。

仙洪试验区地方政府首先要通过政府引导,建立各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范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如管理决策支持、新技术支持、市场信息分析、人才培训、财务管理、融资、法律服务等方面的中介服务;其次要建立创业服务中心,依托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和创投基金,兴办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共用技术开发平台的专业技术孵化器,为处于种子和创建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提供孵化器功能;再次建立教育培训体系,为集群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最后完善集群中间产品市场体系,强化相关融资网络系统和拓展外销网络。

3、构建集群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网络。在企业集群中构建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是实施基于企业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的切入点。作为企业集群科技创新平台的核心,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重点建设。不同的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可以根据自身产业特点选择科技创新中心的不同组建方式,既可以通过集群内相关行动主体共同组建科技开发中心,也可依托集群内某大型企业的研发中心。政府通过对影响企业集群发展的某些基础性科研、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的扶持,既可促进企业集群的发展,也可体现国家科技战略规划。产业集群中不同行动主体的积极参与而形成的有力的科技创新网络,是集群科技创新平台进行有效运作的关键。其中,院校源源不断地提供科技创新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思想,为科技创新培养人才,为集群内科技创新人才更新知识;科技服务机构提供了科技发展的国内外前沿信息,可以减少科技创新中不必要的重复,从而有效地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企业及时地应用科技创新成果,是集群科技创新的源动力,直接拉动着集群的科技创新水平。

对产品“鲜活”要求高,市场变化快是农产品生产的特点。针对行业特点,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的发展应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创新:首先是安全生产的技术创新。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创新生产工艺和技术,避免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出现污染问题。其次要重视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品种和技术的创新,对传统优势农作物进行生物技术改良等。通过生物技术,改良特色农产品的营养成份,适合市场变化。最后是创新物流网络。农产品对“鲜活”的要求高,创新物流网络,缩短物流时间,降低物流成本应该是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的永恒主题。

4、致力于集群的品牌营销。集群的品牌效应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集群的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它使每个企业都能受益。但是集群的品牌营销费用的投入过大,单个企业的财力有限而不愿积极参入与投入,再加上还存在着搭便车的机会,所以企业对集群品牌营销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长此以往,不利于区域内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目前在试验区内,有“蛋中之王”美誉的沙湖红心盐蛋,有“水中软体黄金”美誉的美国匙吻鲟、中华绒毛蟹、黄鳝、黄古、鳗鱼、鳜鱼等水族等精品。为此,政府应该积极组织集群内企业,形成区域营销的公共政策,提升它们基于特色的集群专业形象,从而加快集群发展。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王缉慈:地方产业集群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