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护视力的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包干制;儿内科病房;基础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95-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回顾性性的分析方法,将我院儿内科在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所接诊的200名的患儿,按照1:1的比例,随机将他们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这200名患儿中,男140名,女60名,男女比例为7:3;他们的年龄处集中处于1-3岁,其平均年龄为1.5岁。两组患儿间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其他个人基本信息间的差异,经统计学方法的分析,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实行小组包干制,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需要对儿内科病房护士进行动员、宣传,让他们认识到小组包干制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体划分责任小组,划分小组要按照护士长总负责、小组包干。并将病区床位分成两组,对护理人员配备相对固定。每组床位18张,每名责任护士分管6例患者,护士组长带领本组人员对患者实施连续、完整照顾,对“包干”患者进行全面的负责,主要包括入院出院护理、病情观察、生活照顾、康复指导、治疗、病房管理、疾病知识宣教等等,充分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实施弹性排班,依据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实施有效的弹性排班制,最好提前一周排班,以满足护理人员生活、学习的需要。实施质量监控,对于护理人员包干负责的病人每天实施监控,一个月总结一次,出现的问题,有护士长结合负责护士分析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意见[1]。
1.3 评价的指标 对这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信任度进行比较,护理质量包括:环境、疾病认知度以及治疗效果[2]。
1.4 统计学方法 在文中,笔者所采用的相关数据,均是在使用SPSS10.0软件来详细分析统计的,同时为加强可信度,本文中每组之间的数据的比较也使用t来进行检验,文中的实验数据都为平均值。P
2 结果
观察组优质护理服务中实行小组包干制后,广受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在信任度上的比较中,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信任度为98%,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人的信任度为78%,具体分析见表1,这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此差异在统计数上是有意义的(P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由于我国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空气污染严重,小儿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引发医学界广泛关注。对于儿内科病房的护理质量差的现状,一直遭受外界诟病,对此,本文中笔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包干制在儿内科病房的实践,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儿科患者的护理质量,促进医患关系和谐[4]。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包干制和对照组相比较,有效增强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最大限度发挥护理人员的创造性和潜能,体现护理人员自身的价值。在护士长领导下的护理责任组长小组包干制度的护理模式具备小组护理和整体护理的优点,对于护理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年轻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充分地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保证护理服务的实施。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包干制在儿内科病房的实践中,一方面医院要优化病房的基础设施,护士长也应当妥善安排护士对儿科患者的护理工作,通过人性化理念上的培训及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为患者提供一个人性化、优质的服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从小处做起。另一方面加强对病人的沟通以及其家人的交流,医护人员应当全面了解病人的病史,并对病人进行一些知识教育工作的指导,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护理失误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育玲,王宝珠,李丽红,张敏.责任护士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管理中的角色新定位[J].护理研究,2011,17(04):67-69.
[2] 龙文平,梁艳红,高丽雅,王跃军.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1(10):313-314.
大家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防治近视,还自己一个清晰世界。
环顾四周,现在患近视的学生越来越多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大部分同学是学习中用眼不当造成的。学习是我们学生的天职,每天繁忙的课业,令我们的眼睛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我们也没有很好地关注坐姿是否正确,看书做作业时眼睛是否离书本太近,我们忽略了偶尔有意识地观看远景,于是,我们的眼睛越来越疲劳,越来越走向近视或者加深近视度。另外还有一些同学喜欢看电视或者用电脑,往往连续几个小时,造成用眼无节制,时间长了,自然就要付出患上近视、眼前模糊的代价。失去清晰的视力,我们就等于失去了80%的感觉,多么可怕!
我们经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只有好好地保护它、呵护它,才能利用它清晰地去了解、观察我们所生活、所热爱的这个世界。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爱护我的眼睛了吗?预防近视,从下面做起吧:
一、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保持一市尺。
二、连续看书一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三、不要在光线暗弱和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
四、不要躺在床上和走路时或者在动荡的车厢内看书。
五、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
六、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对于已经近视了的同学,不仅要做到以上六点,还可以从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一、膳食疗法。多食用富含蛋白质、钙、锌的食物如黄豆、杏仁、紫菜、海带、羊肉、黄鱼等。
二、眼呼吸凝神法。选空气清新处,或坐或立,全身放松,二目平视前方,徐徐将气吸足,眼睛随之睁大,稍停片刻,然后将气徐徐呼出,眼睛也随之慢慢微闭,连做9次。
请照顾好我们的眼睛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同学们,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就是“爱眼护眼,拥有明亮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这双眼睛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但现在,清晰的视野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许多同学没有作息地用眼,不顾卫生地擦拭眼睛,不注意距离地看电视、用计算机、看书等等。也许有的同学错误地认为“只要我学习好就行了,视力不好配戴眼镜就行了”;更有甚者认为戴眼镜是有知识的象征。但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一旦患了近视,戴上眼镜会给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例如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候,打篮球或踢足球时,打破眼镜甚至伤及眼睛到医院做手术缝合是常有的事。戴上眼镜如仍不注意用眼卫生,常会使视力下降加快,形成高度近视,甚至失明。而且患高度近视的同学在将来考大学选择专业和将来工作择业都会受到限制。如果你学习成绩很好,只是因为眼睛近视而被你所钟爱的专业拒之门外,那你将会抱憾终生。
下面,我向大家提几个建议:
1.认真做好眼保健操,注意眼睛卫生。
2.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手距笔尖一寸远,胸离书桌一拳远。
3.做到“三不”:不躺着看书,不在行走中看书,不在光线弱或过强的地方看书。
4.保证充足的睡眠。
5.多做户外运动,经常远眺,使眼睛得到休息,调节视力,解除疲劳。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吗?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大约有一半的记忆和知识都来自于眼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保护眼睛呢?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保护眼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注意用眼卫生、科学用眼贵在坚持,需要持之以恒,才能预防近视的发生及近视程度的加深。
婀娜多姿的山河,绚丽多彩的万物,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眼睛来观察,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爱眼护眼,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请照顾好我们的眼睛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五(9)班的郑文蕾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爱护眼睛,珍惜光明》。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年的六月六日是我们的爱眼日。我们大家经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这双眼睛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但现在,清晰的视野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许多同学没有作息地用眼,不顾卫生地擦拭眼睛,不注意距离地看电视、用计算机、看书等等。也许有的同学错误地认为“只要我学习好就行了,视力不好配戴眼镜就行了。”;更有甚者认为戴眼镜是有知识的象征。但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一旦患了近视,戴上眼镜会给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例如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候,打篮球或踢足球时,打破眼镜甚至伤及眼睛到医院做手术缝合是常有的事。戴上眼镜如仍不注意用眼卫生,常会使视力下降加快,形成高度近视,甚至失明。而且患高度近视的同学在将来考大学选择专业和将来工作择业都会受到限制。如果你学习成绩很好,只是因为眼睛近视而被你所钟爱的专业拒之门外,那你将会抱憾终生。
眼睛可以让我们去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失去了明亮的眼睛,我们的世界将是黑暗的。我国近视患病率还在逐年增加,目前近视发病率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所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一定要自觉的注意科学用眼。
下面,我向大家提几个建议:
1. 看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要保持30厘米左右,姿势要端正。
2. 连续书写50分钟后,休息10分钟左右。
3. 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地方看书。
4. 走路或乘车时不要看书。
5. 不要躺在床上看书。
6. 坚持做好眼保健操。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吗?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大约有一半的记忆和知识都来自于眼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保护眼睛呢?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保护眼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注意用眼卫生、科学用眼贵在坚持,需要持之以恒,才能预防近视的发生及近视程度的加深。
婀娜多姿的山河,绚丽多彩的万物,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眼睛来观察,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爱眼护眼,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请照顾好我们的眼睛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阳光明媚,用我们的眼睛环视校园:一走进大门,右手边有一棵俊美的香樟树树笑眯眯地在迎接我们呢。几步一棵的棕榈树好似仪仗队舞动宛如红绿相间的彩带每天迎接同学们的到来。
用眼睛能看到看到飘扬的红旗和上面的五星吗?能看到教室内外盆盆兰花和绿萝了和那害羞的伞头槐吗?你能清晰地看见每一片叶子在闪烁着它的动人色彩吗?能看出一串红叶片的形状和花瓣的个数来吗?如果都能清楚地看见这一切,这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因为我们拥有一双清澈、明亮的双眼!让我们首先一起用一种方式来感谢眼睛,请大家闭目5秒钟:1、2、3、4、5……
好了,睁开双眼后,是不是眼睛更湿润了,感觉更清爽了,我们的笑容也更灿烂了!同学们,你们平时繁忙的课业会让我们的眼睛很疲劳,再加上有些同学没有关注姿势,看书做作业时眼睛离书本太近,忽略了偶尔有意识地观看远景,我们的眼睛越来越疲劳,越来越走向近视或者加深近视度。
另外还有一些同学喜欢看电视或者用电脑,往往连续几个小时,造成用眼无节制,时间长了,自然就要付出患上近视、眼前模糊的代价。失去清晰的视力,我们就等于失去了80%的感觉,多么可怕!
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爱护眼睛了吗?预防近视,从下面做起吧:提醒大家做好三个要和三个不要:
三个要:一、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和书本的距离保持一尺;二、连续看书一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比如说看看我们校园、教室内的花草,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儿;三要注意合理饮食,注意营养、不挑食。因为我们的眼球发育也需要充分、全面的营养,我们只要不挑食,都能吸取到眼球发育所需的养分。
还要记住三个不要:不要在光线暗弱和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和走路时或者在动荡的车厢内看书;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首要特征与发展趋势。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
如何让数学接近生活呢?笔者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情境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不妨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如创设一个小游戏,小童话故事等等。如《分数的基本性质》首先给学生呈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情景故事:一位老爷爷给兄弟三人分地:老大分了这块地的1/3,老二分了这块地的2/6,老三分了这块地的4/12,可是老大和老二都不服,认为老爷爷分地不公,偏心老三。同学们,你认为老爷爷分地公平吗?为什么?引出1/3、2/6、4/12,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知识。又如,教学《体积的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讲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接着往一个放有水的玻璃杯中放入一块小石块儿,让学生观察水杯中的水的变化情况,并说说原因,由此使学生初步感知“乌鸦喝水”的故事中和玻璃杯中小石块儿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接着引出“体积”。这样在课堂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应用。
二、探究学习过程生活化,促进学生思维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儿童亲身经历,心灵感悟发现问题,进一步探究,解决问题。如《环形的面积》,让学生动手测量光碟、炉圈、透明胶的內圆和外圆的有关数据,想办法求出实物的面积(即环形的面积)。又如,学习《统计》一课,让学生分小组统计当前学习科目中,你最喜欢什么科目?有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微机、科学、品德与社会,根据小组的统计,综合全班的统计,并根据统计,了解学生喜欢与不喜欢某科目的原因,教师及时反思调节教学状况,从而学生得知不能偏科要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再如,让学生调查我校各年级视力情况,根据统计使学生引起注意要保护视力。还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课前准备学具(墨水盒、粉笔盒、玩具魔方等),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互相观察,探究找出长方体的特点。教学活动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让学生从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问题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后,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调查我校总人数及戴眼镜的人数,求出戴眼镜人数占我校总人数百分之几。又如,教学《运用比例解决问题》后,我设计这样的练习:已知奶糖每千克24元,酥糖每千克10元,巧克力糖每千克18元,水果糖每千克14元,从上面四种糖中任选三种,按2︰3︰5配成什锦糖50千克。每千克什锦糖多少钱?请你设计配制方案。最初,学生得到了(1)奶糖10千克、酥糖15千克、巧克力糖25千克;(2)酥糖10千克、巧克力糖15千克、水果糖25千克;(3)奶糖10千克、巧克力糖15千克、水果糖25千克;(4)巧克力糖10千克、水果糖15千克、奶糖25千克……多种方案,而后,教师让学生讨论“怎样配制什锦糖价格最高?怎样配制价格最低?”学生再次思考、交流,最后,得出水果糖10千克、巧克力糖15千克、奶糖25千克这样配制什锦糖价格最高;酥糖25千克、水果糖15千克、巧克力糖10千克这样配制什锦糖价格最低。上面的问题是最现实的,也是富于挑战性的,学生从这一问题的解决中,不仅获得了成功感,而且获得了挑战困难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优化组合的思想,这会使学生受益终身。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就可以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快乐学习;乐于探究;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08-01
在小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并在学习中不断发展各项能力,不断品尝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成为乐学、善学的学习者。那么,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如何培养这些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上课前,老师要让学生准备好这节课要用的课本、练习本以及各种文具。如果同学们课前准备得迅速,全班都做好了,老师要表扬全班同学,并为同学们表演个节目,如讲个笑话、朗诵一首诗歌等。这样,同学们不仅在课前准备了学习用具,也有了愉快心情,有利于上课时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
课堂上,老师要让每一个同学坐端正。读书、写字、听讲时姿势端正,不仅有利于保护视力,有利于身体健康,还有利于守纪律,专心学习。老师在课堂上要用目光及时提醒写字或者听课姿势不正确的同学,要经常表扬积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善于倾听的同学。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促使全班同学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长期坚持,就会培养出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学习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完成练习或作业的习惯
老师要联系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细心审题的重要性。如教学中有的题干含有干扰作用的信息,有的题因一字之差就会产生不同的解答方法。引导学生尝试去做这些题,让做对的同学谈谈成功的经验,有利于全体同学从中借鉴,有所感悟,共同进步。老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题,让学生懂得及时改错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一次次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中领悟到细心审题的重要性,领悟到认真完成作业、认真改错题的重要性。
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总结出了复习的重要性。学生在写家庭作业前先复习,不仅提高了写作业的效率,还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
同样,课前预习也是非常重要的。预习有利于学生为学习新课做好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从而在老师的引领下突破难点,掌握重点;预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如教导学生复习要侧重于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法等;预习时要把产生的疑惑带到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或在老师的引领下继续探索。老师要经常检查同学们的复习和预习情况,对复习和预习做得好的同学大力表扬。总之,老师要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复习、预习带来的成功和愉快。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养成复习、预习的好习惯。
五、培养学生乐于科学探究的习惯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在老师的引领下科学探究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的各种探究能力才会得以发展,科学探究的兴趣才会更加浓厚。老师要引领同学们在课堂上动手、动口、观察、思考,多感官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学习中,既要引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及时总结探究的方法和经验,总结出科学探究得出的科学原理;又要引领学生掌握并运用这一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心,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爱学生,学生才会亲近老师,才容易在老师的引领下养成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老师对学生充满信心。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在学习习惯上有差别。老师要相信只要学生发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是愿意养成良好习惯的,最终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要多种形式表扬在某一方面有好的学习习惯的同学,坚持正面引导为主,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带来的成果。老师还要在同学们中间选出几名学习习惯较好的同学,要求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求老师有恒心和有耐心。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如乐于拓展探究的习惯、积累错题的习惯等等。这就要求老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时有步骤有计划,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程中也会出现反复,这也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老师这时就要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及时提醒,艺术地批评,让学生尽快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有爱心、有信心、有恒心和有耐心,多表扬,多鼓励,学生就会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儿童经验是品德课堂的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它是儿童发展的起点、基础,也是儿童发展的目标,运用学到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指导儿童的生活,获得积极的,更丰富的,更具适应性的道德经验。这种经验的交流与分享不只是一个外在结果的传递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一个意义共同体,彼此在传递经验时达成共识。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儿童经验,站在儿童的立场、儿童的角度,学会理解、尊重他们,并恰当地运用儿童的原有经验,引领孩子得到德性的成长。
儿童思想道德不成熟,可塑性强,有巨大的、可开发的潜能。但儿童德性的生长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存在反复性;儿童德性的生长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具有弥散性的特点,分布在儿童生长的每时每刻。道德生长是伴随孩子一生成长的过程,更多的指向人的未来的发展。
因此,让课堂基于儿童的生活、运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尤其是学生之间、伙伴之间经验的差异,鼓励学生与拥有不同经验和观点的同伴开展交流、讨论和对话,分享经验和感受,在碰撞、交合、激荡、生发的过程中,指导儿童获得积极的,更丰富的,更具适应性的道德经验,将“我的”转变为“我们的”,由自我中心向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转变,从而不断完整、完善生命的成长,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二、品德学科研究性课堂特征
1.原生性经验:找准儿童道德生长的重要起点
儿童的道德生长应当植根于儿童的原生性经验。儿童已有的原生性经验,是指儿童通过实践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或是亲身的经历,是儿童通过探索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来了解并学习获得的知识基础和在生活中逐步建立积累起的经验。这种经验包括情感的、社会的、自我意识等等多方面,它将影响儿童在活动时兴趣的持续性、思维的积极性和活动的有效性。儿童只有在自己的真实原生性经验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正如杜威所说:“教育者必须充分了解和尊重儿童生活与儿童的世界,在儿童已有经验和未来经验之间架设‘桥梁’,让儿童在游戏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新的经验。”因而,教师应该注重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所爱所恨、所思所想,找准儿童道德生长的重要起点,从而去捕捉、提取和开发品德课程的教学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增强教育实效。
2.伙伴式分享:凸显儿童道德生长的重要方式
品德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是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学生的道德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每个孩子,每个伙伴,都有自己独特的精彩的生活,但儿童作为一个成长和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经验是狭窄和单薄的,需要进入一个更为广泛和开阔的世界。教师可以根据学习任务,采用不同的伙伴合作方式,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学习。在儿童经验提升的过程中,教师应作为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更多地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去认识、发现、分析、判断,提升自己的经验,从而在同伴的影响下实现“我的”生长,同时在有效课堂的生成中,“我”也引领同伴的生长,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道德的生长。
3.螺旋式发展:遵循儿童道德生长的基本规律
成人将自己的经验、想当然地代替儿童的经验。这其实是无视儿童的存在,不尊重事实的表现。教师将儿童当作知识的接受器,儿童没有主动的欲望,长期的被动学习限制了儿童的长远发展。儿童存在固有的生活经验,但也存在生长新经验的极大可能性。品德课堂在遵循儿童道德生长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讲究从生活本身生长、超越,再回到儿童的生活中去。这种“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构思理念贯穿整个课堂,并扎根于儿童的真实生活,使其“经验生活”和“道德生长”呈现出螺旋式发展。课堂教学在促进儿童道德生长的同时,更能让儿童理解和积累新的生活经验,从而走向新的生活。教学时,教师应紧扣教学目标,贴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儿童生活入手,关注“童心、童真、童趣”,让孩子们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去感悟、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成长的快乐。
4.有道德的生活:追求儿童道德生长的可能目标
鲁洁教授说:品德课程是为了生活的,是让孩子通过生活学习生活。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把道德教育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道德教育从生活出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去感受、体验、思考、实践,从而巩固学生的道德认知,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促进知行统一,形成儿童的道德品质,改造和提升儿童的生活质量,让道德教育弥漫在儿童的生活之中,让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让品德教学成为学生快乐地追求道德生活的过程。
三、研究性品德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1.有目的的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学习方式。以有效教学理念为参照,当今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主动探究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
例如教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我的课余生活》中的这个片段:
师:现在,我们都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已经进入了高年段,同学们回想一下,你的课余生活中困扰你们的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生1:周六周日,爸爸妈妈总是让我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
生2:我喜欢做手工,剪纸折飞机,可是爸爸妈妈不让,认为我是在浪费时间。
生3:我想要一些休息的时间,可是爸爸妈妈把我周末的时间都排满了。
生4:我喜欢看一些漫画书,可是爸爸妈妈总是不给我看,说不如做两道奥数题。
生5:我的辅导班太多了,光数学就有三个,书人的,学而思的,还有杜老师的,想减掉一些,可是爸爸妈妈不让。
生6:我也是的,不仅周末要上课,平时周一、周三的晚上,周五的下午我也要上课,我都成了上课机器了。
……
面对这些烦恼,你最迫切想解决哪一个烦恼呢?
教师分别针对孩子所提出的,如辅导班现象、兴趣爱好的培养、睡眠时间短等诸多方面和孩子们一同交流、讨论。孩子们在课堂上诉说着自己的烦恼,共同寻求着解决的方法――与父母学会沟通、写信交流、忙中偷闲等。也许教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孩子课余生活的现状,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教学,通过课堂,站在儿童的立场,发现儿童,引领儿童,引导孩子过好将来的生活……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们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我判断,在实践活动中自我内化,达到品德教育的真实有效。
2.基于现实的体验
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创设生活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价值,从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迸发生机和活力,取得实效。
良好的品德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靠说教就能奏效的,需要在生活中点滴积累,不断体验,逐渐养成。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人和事,往往对他们的影响更为直接具体。别人说上千遍万遍,也抵不上自己亲自做一遍。从体验中获得的情感是最朴素、最真挚,也是难忘的。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在点滴小事中培养良好的品德,激发美好的情感,是体验教育的功能所在。
一位一年级教师执教《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节课老师为孩子准备了“布眼镜”与“纱眼镜”。她先让孩子戴上布眼镜,让孩子在本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感受眼睛看不见时做事的难受。当孩子摘下“布眼镜”时,全班孩子“哇”地叫起来。老师问为什么?孩子就回答“字太难看了呗!”老师又问了,“眼睛看不见有什么影响呀?”孩子就说了,“不能写好字了”“回家不识路了”“做游戏,我就找不到人了”……七嘴八舌,都急于表达他们的看法。于是,老师又让他们戴上“纱眼镜”,然后问,现在有什么感觉吗?孩子就说了“看东西雾蒙蒙的,看不清……”就这样,通过亲身的体验,让孩子懂得“眼睛是个宝,生活学习离不了,保护视力我牢记,健康安全生活好。”我相信,通过这样真切的体验,学生肯定能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也只有通过体验和感悟所得到的这种体会,才是最真实最有效的,才会使孩子自觉付诸行动,保护眼睛。
品德体验强调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和经验、生命感受和体验。只有引导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儿童喜爱并乐于参与的活动中进行自我体验,才能使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行为。品德课运用体验式的教学策略,是实现品德回归生活的基本途径。
3.协商式的讨论
叶澜教授曾指出: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书本知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状态”。在“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教学中凸显知识的活性。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在人与人的交往、心与心的交流、思与思的搏动和情与情的共鸣中,会生成出多姿多彩的课堂状态。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课堂教学倡导的就是师生认知、情感和体验的互动交流、达到彼此相长的动态过程。摈弃封闭的单线灌输、期待精彩的课堂生成,更是品德教学活动追求的目标。《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而协商式的讨论正是抓住学生这一身心特点,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差异,让学生有话就说,有言就发,同学们在讨论中针锋相对、各抒己见,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矛盾交融在一起,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灵感与灵感的交锋中,通过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归纳综合的过程来共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中《春节与圣诞》这一课不仅要调动儿童已有的经验,回顾、了解、比较中西方两个重大节日――春节和圣诞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更要引导孩子通过比较节日的异同,帮助儿童发现世界文化的丰富性,懂得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一位教师在课堂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即讨论春节是咱们的传统佳节,圣诞是西方的重要节日,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开始过圣诞节了。而有的人认为:圣诞节是西方人的节日,咱们中国人不应该去凑热闹去过洋节!你们怎么看待这一问题?而后教师根据孩子们的观点调整座位,观点一致的同学坐在一起,并提出明确的讨论要求。孩子们群情沸腾,纷纷使出看家本领,个个说得振振有词,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是掷地有声。如此精彩的讨论促进了大家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大家明白虽然各自的观点不一致,但是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选择。正是因为有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世界文化才能多元化,才能更加精彩纷呈。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通过分享式的伙伴生活,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老师和伙伴的帮助,能够独立自主地和他人进行交流分享,这一点也正是达到了品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协商式讨论将儿童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共同学习,共同分享的关系,课堂学习的过程既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个儿童间互动、互助、互惠的过程。
4.走向生活的引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学生社会道德和个体品德的提高和发展只有通过自身生活才能完成,脱离生活去培养道德会流于形式、虚空无效。因此,在学习活动中我们要让课程回归生活,重视活动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关注学生现实生活质量,强化对学生生活的指导。
六年级(1)班“关于南京公交站牌的项目研究”已历经三年时间,从三年级时的课题选定,到五年级面向全市召开听证会,再到六年级的后续追踪研究。一路走来,孩子们变得越发聪慧和成熟。课题源于高同学和妈妈因为某处公交站牌指示不清而乘错车的经历,经过班级投票,这个课题确立为班级研究的两个课题之一,由高同学担任小组长主持研究。孩子们走上街头,对过往的市民进行调查,在调查的222人中,有100人有过乘错车的经历,其中认为站牌指示不明的有19人,看不懂站牌指示的有3人,不知道目的地该在哪站下车的有33人。他们穿越大街小巷,实地考察,驻足在一个又一个公交站牌下,阅读、记录、拍照、访问,回到学校进行汇总、整理、统计和分析,孩子们归纳、发现了四大问题:一为“同名不同站”,二为“同站不同名”,三为“有站无牌”,四为“环形线路没有标注”。
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孩子们查阅了国家和城市交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其中关于城市公交站牌的管理并不清晰规范,他们提出,对现行的公交站牌进行修订,规范公交站牌的管理秩序很有必要。孩子们通过讨论、商量,提出了六种解决方案:1.在站牌上绘制公交线路图;2.在站牌上标明站点附近的标志性建筑;3.在站牌上标明站点附近的重要道路;4.在站点设置电子查询系统;5.在重要站点招募志愿者设义务导乘员;6.调整、设置客运线路、站点,相关职能部门须及时向社会公布,征求公众意见的规定、征求沿线居民的意见。
行动是研究的深化,孩子们走进社区征求居民的意见,向学校乘车的师生进行宣传,还写信给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市公交系统的行风管理员薛正毅,由他送达南京市市政公用局,市政公用局将小学生的研究结果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处室学习研究。孩子们的研究引起了南京各大新闻媒体的关注和重视,《扬子晚报》《金陵晚报》《南京晨报》以及南京交通广播电台都予以了充分的报道。
这之后,经过后续调查,我们欣喜地发现:在南京最繁华的商业圈新街口,四个街口的各路公交线路的站牌均以新街口东站、南站、北站、西站命名,极大地方便了市民以及游客的出行、出游。目前,南京郊区有站无牌的现象已经彻底消失,“同站不同名”的问题也已得到治理。
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孩子们从书香校园跨进了更为广阔的现实世界。“建立学生图书馆问题的研究”“校门通拥堵问题的研究”让学生关注起自己的生活安全与质量,“垃圾车漏水问题的研究”“垃圾分类安置问题的研究”“建设城市绿色长廊”……让学生将关注的视角扩展到了城市生活环境的改善,“盲道占用问题的研究”“晚间汽车远光灯影响安全行驶问题的研究”让学生将关注的视角延伸到了平时容易忽略的角落。学生们看到了更为丰富的社会图景,有了自己初步的思考,萌生了要研究、要探索、要解决的责任意识。
骨干教师培训总结1
20xx年3月15日至5月12日,在北京崇文小学举办了第25期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现就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总结如下。
一、培训内容安排丰富多彩,和专家面对面交流
本次培训活动,即安排了贴近我们实际教学的课堂教学活动,又安排了生动的知名的专家讲座,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我们来自边远地区的教师做下来可以和知名专家进行交流,有针对性地听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了解和接受最新的教育理论,课堂动态,专家们理论与联系实际的精彩讲解,使我们听课者备受鼓舞。
二、培训对自己思维的触动,逐步更新教学行为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对我来说,受益颇多。从现场课中,我感受到了浓浓课改的气息,教师积极创新的意识;从专家的讲座报告中,我领略了数学最前沿的理论,怎样才能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通过本次学习活动给我很大的启示。
1、不断更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师在教学中,我校一直也在强调教师不要只顾走教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随时的更正,但如何更正,一直无从下手,听了中关村第一小学丁凤良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时是我眼前一亮,丁老师是讲了学生所需要的,讲了学生所不懂得,而不是完全按教案走下来的,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效果相当好。
2、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一节好的数学课的教学,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有效参地与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刘德武老师《一卷卫生纸有多长》这一课就很注重这一点,他首先通过让学生猜测,然后探究测量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进行实际测量,产生矛盾,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本节课让学生通过猜想、动手操作、有序思考来解决。从而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增强数学思考的含量。这正是科学的探究态度,是数学的思想方法本质所在。
3、充分体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一直坚持的教学原则。但是如何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是长期以来教师们在一直探讨的问题,通过听课,使我真正看到了学习的小主人,刘德武老师《一卷卫生纸有多长》,首先让学生猜测,一个猜的活动其实也是学生一个思考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己探究,动手操作。教师没有去限制学生要用什么方法,学生完全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性。中关村二小的李兰英老师的复习课《小数的加减法》,完全让学生自主设计,学生的设计菜谱各种各样,教师尽量地让他们自己展示自己的方法,也完全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用自己学来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创出自己的教学特点。
骨干教师培训总结2
从8月3日至8月23日,在**省师范大学教科院进行了20天的省中学骨干教师培训,通过教科院的博士,教授的讲课,我深有体会:
一.知道并理解了新课程理念,创新与策略
1.注重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提高.基础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前提,是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基础。基础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前提,是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基础。
2.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
3.注重学生创新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教育应该培养胸襟开阔、能够站在全球化视野考察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公民。
4.强调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在享受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充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锤炼,如对真理、正义、诚信、责任感的追求。
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教育向学生生活的世界回归。了解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
二.知道并理解了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学
1.完善自身人格
(1)端正人生价值观,献身教育事业
“崇高的师德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促进教师奋发向上,献身教育事业,不断进取的动力之源。”当前,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为教育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随之而产生的人生价值观、生活观念的变化也冲击着学校教师,影响到教师的价值趋向和道德观念,使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与教师角色身分不相称的思想意识。有的教师受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表现在工作态度上,怕环境艰苦,怕任务艰巨,追求轻松自在,缺乏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遇到困难总是绕着走,“绞尽脑汁”地要求到条件舒适的地方去工作。表现在思想作风上,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表现在生活上,畸形消费,花钱大手大脚,生活追求潇洒,吃穿讲究排场。作为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对工作怀有持久的热忱,并从工作中获取满足和乐趣。在这方面,我还有所欠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标准,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学会抵制各种不利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
(2)塑造良好性格,做到为人师表
心理健康是我们学生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发展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教师性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师良好的性格特征,不仅时时感染和教育着学生,而且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因此,教师要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学会鼓励、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公正、学会激励、学会赏识、学会呵护;应保持乐观、开朗、热情的态度,以饱满的热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你能行!”、“你可以的!”、“你很优秀!”这样看似简单的话,往往可以点燃学生自信的火把,照亮他的成长之路。我想,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客观的认知标准,他的课上得再好,也难走进学生的心,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尤其要具有宽容、公正的良好性格。
(3)富有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以及教师体制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再循规蹈矩,必须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工作去寻找适合自己教育对象的方式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应该在模仿、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思考自己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及优势,加以创造性运用,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和兴趣爱好,以便从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中得到启发。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在教育教学中,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二、保持平和心态
(1)安贫乐道,正确认识教师职业
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有个正确的认知,不能认为教师是社会地位虚高、经济地位实低,工作辛苦费力的角色,而应该以教师这一职业为荣。教师应努力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任务和压力,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不要把目标理想化。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
(2)坚持不懈,正确对待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是合格的人才?教师要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教育的成功和失败,并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应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培养出即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又能培养出少数个性特长得到发展,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我很赞同书中的观点:“树立社会需要和个性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观念,社会对人才有多种需要,学生也有不同的特长。教师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内在的能力,在动机、兴趣、方法、习惯方面给予重视。”
三、体验教师的职业乐趣
一个健康成长的人应有乐趣相伴,这样他的工作,职业生涯才能获得鲜活的生命,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更要求教师应有自己的工作乐趣。
因此,在我们教师队伍中就出现了这样的人:对待工作不积极,没有热情,得过且过,没有责任心和进取心,没有明确的目标,与学生关系淡薄,排斥学生,不和学生接触,为必须和学生交往而烦恼。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教师职业自豪感,没能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师的环境特别是教育对象是不断变换的。那么,教师就应迅速适应教育对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达到预期的目的效果。从而促使教学的高效循环。只有适应教育对象、环境、我们工作起来才能顺心顺手,才能安心,并从中体味到工作的乐趣。
其次,教师的个性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个教师都应该时常问自己:我靠什么吸引学生?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一个关注学生感受的教师,一个充满民主的爱心与学识的教师,一个有着与众不同的教育魅力的教师,到哪儿都是受欢迎的。难怪有的教师和学生相处默契,永远是校园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吸引绝不是庸俗的讨好学生。其实,一个学识和魅力并存的教师,即使你对学生严厉一些,学生仍然爱你、崇拜你。偶尔当你有一些小缺点时,反而会使学生感到亲切甚至“有意思”。再次,教师的工作大部分是定性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是教师工作日的定性工作流程。这些工作都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富于紧张。那么,我们就应学会在紧张的工作背后放松,尽力让自己的工作充满弹性,留下教学以外的时间空间,丰富业余生活,这样也有益提高效益。
最后,教师的工作平凡,惊天动地的业绩很难创造。但我们不能因此心灰意冷,放弃对成功的追求。这时调节自身的成就感就尤为重要了。我们可把一个差生的转化,一次成功的论文交流,一件优秀的课件展示,一次扣人心弦的典型发言,一次推心置腹的家访劝学,一届学生的优异成绩(!)看作成功的驿站,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以此收获乐趣。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活动,我收获很多,我要不断地学习,以便适应时代的要求,争做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
骨干教师培训总结3
半年来,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区教育局、学校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所任班级教学质量有了大面积提高,现就将一年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不断学习是工作的根本
高效课堂搞得红红火火,为了保证高效课堂能健康顺利开展,重要的是教师要树立的新课程理念,要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领悟新理念. 为此,我非常重视学习,平时认真阅读教学杂志上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文章,学习教科研专著,认真听讲座,积极参加校本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自己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对新课程理念感悟也在一步步加深.除了学习理论文章外,我还学习文化知识方面的书籍.为了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我还虚心向同行们学习,积极参与教研组的,听课,评课,观摩,研讨活动,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跟上时展的脉搏.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
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 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为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效果还是明显的。
三、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遵循"严要求,高标准"的指导方针。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利用班会,晨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卫生、纪律、安全等经常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2、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大胆放手使用班干部,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各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班内形成了团结向上的优良班风。
3、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4、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注意保护视力,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