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整治见成效范文

环境整治见成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整治见成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整治见成效

第1篇:环境整治见成效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多媒体课件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对英语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教育已成为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为了顺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寻找基于传统教学的一种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形式单一,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上,学生成了知识的灌输对象。这大大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限制了教师的知识空间。另一方面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学生知识的训练,学生的技能训练很少甚至不科学。传统的英语教学基本上还是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刺激——反应的对应关系,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外部刺激作用,往往忽视学生的内在心理反应。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进入二十一世纪,这种单一的黑板、讲台、粉笔的教学形式为人们所摒弃,信息时代呼唤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就是要从思想意识上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不但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也给教师在专业知识上、信息化素养上、知识范围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立足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进行英语课程的整合呢?

1 高职院校多媒体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是英语课程整合的基础

英语教学活动要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和因特网等。这些都属于多媒体教学的硬件环境,如果与英语课程有效整合起来,必将提高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水平,从而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校园网的建立,互联网的连接,为教学提供了信息密集、形式多样、海量开放的资源库。几乎网络遍及了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寝室。课余时间学生们利用网络查找学习资料,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用网络寻找一切用于教学的素材。教师还可向学生提供一些教育网址,引导学生从网络资源库中收集信息,成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在多媒体教室中,教师机的多媒体信息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即时广播或监看,利用耳机、麦克风可进行交谈。基于web的多媒体教室可以通过校园网与因特网连接,实现共享校园网内的教育信息资源,浏览网页和教学资料等。例如引进一套tell me more的学习软件安装在多媒体教室里的每一台计算机上,可能轻松的实现人机对话式的英语学习。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完全释放学生的英语学习激情。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有别于传统的学习模式,可以大声地读,仔细地听,并逐渐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讲,英语教学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实施英语多媒体课件教学促进师生教学共赢

多媒体课件是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制作成的教师用来进行讲授或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21世纪,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事先准备好讲授的材料,这些材料以Power Point的文本形式出现,同时加入符合该课教学的声音、图片、视频等内容。这种通过计算机的超文本方式把教学内容组织成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造了生动形象的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行为和情感上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全部感官主动学习,将思维、情感、行为融合起来,充分体现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区别于传统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把各种教学资源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包括:单元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分层次练习题,测试题等,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新的知识还是巩固复习,都可以一目了然,推进英语课堂教学良性发展。同时多媒体课件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同样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速度加快了,学生的学习容量加大了,学习效率提高了,无论是教与学都给我们带来了益处。

3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

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运作的关键要素。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面临网络信息的大环境,承载英语课程整合的重任则必须具备收集、处理和运用现代化教育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与研制的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管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高效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具有在信息化社会中学习、发展和生存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学会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自觉地以不断地学习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就是要鼓励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实践、思考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最终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计算机最具魅力,集图、文、音、像、画、照片等功能于一体,以其信息量大、传递快的优越性而被广大教师和学生钟爱,起到优化课堂的作用。但不是说因为效果好,就应该“多多益善”。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信息一定要适度,内容一定要有代表性,并留有足够时间给学生和教师充分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整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如果只是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作为综合资料在计算机里的一种简单演示,就变得毫无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带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相信在所有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能通过英语课程整合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第2篇:环境整治见成效范文

一、大力宣传,积极动员。

县委县府高度重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高世伦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印制了30多条横幅标语,悬挂在城区主要街道,印制了50000多份明白纸,每周一在城区繁华路口设立咨询台,向来往群众散发,并将环境综合实施方案录成带子,动用宣传车沿街宣传,晚上黄金时间,在电视台播放宣传口号和滚动字幕,以扩大宣传范围。建立长效机制把环境整治纳入规范化轨道,将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六做为全民义务劳动日,增强城区居民的环境观念和参与意识。将门前五包责任制扩大为环境五包责任制,把办公区、生活区纳入综合五包范围。

二、部门密切配合,整治初见成效。

搞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必须遵循“统一领导,综合管理,分工明确,协调高效”的原则,各主管部门,有关单位和城区居民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把整治任务细化量化到具体部门,各部门安排专人负责。环境整治初见成效。

(一)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城区各街道(包括人行道)分地段分配到十一个党委,各市场管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制定了整治内容和整治标准,成立环境综合整治督导组,大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人人参与,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六,城区各单位和居民都按照要求,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对各自的责任地段、办公区、生活区进行卫生大扫除,督导组对各单位劳动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给予通报。清扫道路面积98万平方米,清扫人行道、内街小巷、居民区、集贸市场等70万平方米,清除卫生死角66个,彻底根治57个,清除垃圾500立方米,完成环卫配套设施2个。

(二)规范户外广告,美化市容市貌。制定了市容市貌治理方案和户外广告设置标准、要求,对影响市容市貌的灯箱、牌匾、条幅、墙体广告、手写广告、乱贴乱画、乱拴乱挂、乱堆乱放等进行登记,归类整理,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并督促、劝说其清理。对拒不整改,听之任之的,组织有关部门强行治理。目前已规范6条街道,共规范广告牌匾124个,用涂料覆盖、酒精擦洗乱写乱画、手写办证广告519处,清理乱拴乱挂、乱堆乱放48处。对墙体广告加大监管力度,责令恢复原貌3处,23个单位对透景墙进行粉刷维护,34个单位的办公楼实施亮化工程,安装了高标准的霓虹灯,另外,在城区主要建筑物顶部设立大型宣传广告牌17处,安装了大功率射灯。城区所有街道都全部安装了路灯,新安装路灯500盏。夜晚来临时,城区夜景五彩斑澜,亮如白昼。

(三)维护市政设施,清理道路占用。对市政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维护。向阳路北首过街排污和已经被淤,更换了大口径排污管,深挖排污沟300多米,对城区的600多个检查井、雨水口进行检查,更换盖板50多块,对排污管道进行清理疏通11000多米,清出沉淀物1800多立方米,硬化内街小巷3800平方米,铺装人行道28000平方米。规范城区道路占用,按照需求在城区设立商业经营网点八处,摆摊设点可在规定的八个网点设置,对违章占用道路者予以取缔。早点餐饮和夜间烧烤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摊点处理干净,不得占压快车道经营。截止到目前,规范了八处网点,取缔违规占道经营户和流动商贩141个,规范早点餐饮和烧烤点120个,取缔20个。对城区内沿街的洗车点进行了清理,关闭洗车点29外。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总体部署,为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三年攻坚战,彻底解决城市环境脏乱差,搞好城市环境建设,武城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在省市有关环境综合整治的具体布署下有条不紊的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大力宣传,积极动员。

县委县府高度重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高世伦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印制了30多条横幅标语,悬挂在城区主要街道,印制了50000多份明白纸,每周一在城区繁华路口设立咨询台,向来往群众散发,并将环境综合实施方案录成带子,动用宣传车沿街宣传,晚上黄金时间,在电视台播放宣传口号和滚动字幕,以扩大宣传范围。建立长效机制把环境整治纳入规范化轨道,将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六做为全民义务劳动日,增强城区居民的环境观念和参与意识。将门前五包责任制扩大为环境五包责任制,把办公区、生活区纳入综合五包范围。

二、部门密切配合,整治初见成效。

搞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必须遵循“统一领导,综合管理,分工明确,协调高效”的原则,各主管部门,有关单位和城区居民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把整治任务细化量化到具体部门,各部门安排专人负责。环境整治初见成效。

(一)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城区各街道(包括人行道)分地段分配到十一个党委,各市场管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制定了整治内容和整治标准,成立环境综合整治督导组,大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人人参与,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六,城区各单位和居民都按照要求,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对各自的责任地段、办公区、生活区进行卫生大扫除,督导组对各单位劳动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给予通报。清扫道路面积98万平方米,清扫人行道、内街小巷、居民区、集贸市场等70万平方米,清除卫生死角66个,彻底根治57个,清除垃圾500立方米,完成环卫配套设施2个。

第3篇:环境整治见成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以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成果、推动我镇农村人居环境再上一个新台阶为目的。

二、整治时间

2020年6月8日--2020年7月8日

三、总体目标任务

一是改善村容村貌。充分发挥村保洁员、公益岗和公益性事业劳务人员的作用,由点到面,对村内主次干道、房前屋后、沟渠堰坝存在的各类垃圾、杂物进行一次拉网式全面排查,彻底清理。

二是改善家庭环境。组织帮扶干部、党员、志愿者帮助贫困户整治家庭环境,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室内卫生,庭院环境干净整洁。

三是保持日常保洁常态化。落实好各项制度,抓好保洁员队伍,全面提升保洁标准和质量,做到农村人居环境“十净”(即房前屋后净、庭院净、禽舍净、道路净、沟渠净、绿化地林带净、公共环境净、水边净、场院净、地头净)。

四是健全村规民约,提升村民清洁卫生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村规民约,让人民群众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受益者,不断提升全体村民的清洁卫生意识。

四、整治重点

1、小集镇:对集镇街道、巷道、公共场所及其周边进行全面清扫整治,做到无卫生死角、无污水溢流、无垃圾乱扔乱倒。整治占道经营,违章搭建,做到无乱搭乱建、无乱贴垃圾广告、无废旧广告标牌。

2、村庄:全面整治村庄内的环境卫生,做到房前屋后、主次干道、路边、塘内、沟渠内无垃圾无漂浮物,无畜禽养殖粪污;无黑臭水体,生活污水不溢流;收集点、中转站环境整洁,垃圾桶无污渍破损,垃圾日产日清。

3、庭院:引导群众开展大扫除、大整治,做到庭院物品摆放有序,不乱堆乱放,环境干净整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4、美化绿化:村庄内主干道两侧因地制宜悬挂、书写宣传标语,大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扩大绿地面积,做好庄宅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绿化,保持房屋干净整洁,村庄无残垣断壁、废弃畜禽圈舍、废弃厕所,无乱贴乱画,无私接乱拉电线网线。

5、亮化:结合整治行动,村内在主干道、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安装路灯,必要时增设摄像头。

6、文化:要组织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移风易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村民的幸福感、满意度。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集中整治月”行动的开展。各村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两委成员、村保洁员要分片包保,责任到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4篇:环境整治见成效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把开展以交通干线两侧、小城镇、主要居民集居点环境整治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广泛宣传发动,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各方责任,落实关键措施,全面组织推进,打造**新形象、新面貌,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要求

本次活动在全市农村集中开展,重点是省道214线、320线、三南线、高速公路连接线、县乡骨干道路沿线两侧(原则上在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村庄均属于本次整治的范围)。每个乡镇办好3-5个清洁工程示范村样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做到“五有”、“五无”。“五有”:即有一批布局合理的环卫设施(垃圾箱、公厕、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有一支相对稳定的环卫保洁队伍(村有保洁员、乡镇有保洁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卫管理长效制度;有一套考核奖惩的激励约束机制;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作保障。“五无”:无暴露垃圾、无露天粪坑(缸)、无漂浮物(河塘内)、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

总体目标是:一年明显改观,两年巩固提高,三年大见成效。

三、主要措施

一是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市里成立“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农业的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市新村办主任为办公室主任,由市新村办负责城乡清洁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主管领导和牵头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并将实施方案于8月10日前报市新村办。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涉及面广,要采取统筹兼顾的办法综合推进,具体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与农村改水、改厕、改灶等原有工作紧密结合,与部门工作紧密结合,与发展现代农业紧密结合。

二是全面发动,广泛宣传。市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工具,采用黑板报、横幅等多样化、有针对性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发动,宣传整治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宣传整治活动的标准和要求,使广大干部群众在充分认识搞好环境整治活动重大意义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不讲困难讲大局,不讲条件讲奉献”、“服从全局齐参与,人人动手搞整治”的强烈氛围。要广泛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加强对农民卫生知识的教育,鼓励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要认真对照“五有”、“五无”标准,抓好“拆、清、建、定、设、改”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拆”,即按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疏堵结合、规划有序的方针,拆除交通干线两边的违法违规建筑、沿线村庄废弃的破旧土坯房、猪牛栏、厕所、棚屋;“清”,就是清除河塘的漂浮物、清除暴露垃圾,清理整顿马路市场,清理非法广告的乱贴、乱涂、乱刻、乱挂,做到不留死角。“建”,就是组建环卫队伍,加快建立一支清扫保洁、清运垃圾、绿化管护队伍。“定”,就是制定环境卫生制度,包括村规民约、单位卫生制度、环境卫生管理人员和清扫保洁队伍的考核制度等,做到具体明确、奖罚分明。“设”,就是设立垃圾箱(桶)、公厕(配备化粪池)、垃圾中转站或填埋场等环卫基础设施,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设置。“改”,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改造道路两旁绿化带,同时,要结合沼气“一池三改”工程,取缔或改造镇村河边、路边、村边及目视范围内的露天粪坑(缸)和旱厕,实现人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四是分级负担,落实经费。原则上按行政管辖范围和部门管理职责共同解决整治的资金投入。各乡镇要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组织落实资金,加大对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的投入力度,为长效管理提供经费保障。整治及长效管理经费的筹集,以乡(镇)、村、组为主,各级各有关部门在相关项目与工程上给予适当扶持,要组织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党员群众、先富起来的群体以及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农村环境建设,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投资投劳,共同创建美好家园。市政府将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成绩突出的示范镇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是加强监督,强化考核。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城乡清洁工程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市新村办要不定期组织对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展督促检查,及时通报检查考评结果,对成绩显著的地方和部门给予表扬;对工作不力、进度缓慢的地方和部门给予批评,并限期整改。市里将以平时不定期检查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依据。各乡镇要对所辖村工作进展情况开展有效的督促检查,一级检查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通过层层督促检查,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四、时间安排

今年全市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分四个阶段推进:

1、宣传发动阶段(8月上旬)。市委、市政府拟在8月初召开专题动员大会,对整治活动进行全面部署。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利用各种会议和新闻媒体,对以交通干线两侧为重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各乡镇对管辖范围的交通干线环境状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掌握实际情况,按照市里的统一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

2、集中整治阶段(8月中、下旬)。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全市范围内,轰轰烈烈组织开展八月份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各级各部门要广泛组织发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群众团体,采用城乡联动、对口挂钩、结对帮扶、义务劳动等有效方式,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积极开展各类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通过集中强力整治,掀起一轮环境卫生整治的热潮。

第5篇:环境整治见成效范文

强化组织保障 形成推动合力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街道工委、办事处精心谋划,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扎实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稳步推进。实行街、村、户三级联合治理,建立上下一致、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全民齐参与的治理体系。街道工委、办事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环境整治工作,制定《三里桥街村湾环境整治工作三年规划》、《年度工作方案》和《月考评细则》,成立了以行政主职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村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由一名副书记分管,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每月对村湾环境实地检查,实行排名通报制。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组织现场观摩,总结一批点上见成效、面上可推广的经验,开展评先争优,推进工作平衡。

二是广泛宣传,全面推进。领导小组为各村新设了宣传专栏,大力开展专题宣传;制作了“门前三包”责任牌5000余块,向农户印发宣传册2万余份;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志愿者和中小学教师,在沿堤、河边等村湾绘制文化墙,既对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宣传,又美化了周边环境;大力营造、培植农户“绿色发展”、“环境宜居”观念,增强了广大农户重视环境、爱护公共卫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是落实责任,强力推进。领导小组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确定为街道年度重点工作,采取“街领导包村、驻村干部包组、村干部包户”形式,层层落实责任,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村级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街道办事处与各村签订了《村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年初定标、每月检查、季度评比、年末兑现,形成了主要领导抓面、业务部门抓块、驻村工作组抓线、保洁员管点,人人行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强化项目管理 形成聚变动力

从提高综合整治的质效出发,形成了一套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化模式,对各村进行分类指导管理,结合整治重点,突出各村特色,因地制宜,打造环境治理亮点工程。

一是综合整治项目化。为高效推进综合整治工作,对整治内容进行打包,实施项目化管理,编制了整治项目工作流程,制定了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和考核验收细则。项目建设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对村委会申报的项目在进行逐个审查的基础上正式启动建设,加强建设中的业务指导和工程监督。竣工验收按照合格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对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拨付专项整治资金,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二是项目决策民主化。按照“四民工作法”,各村确定了综合整治项目,让村民大胆提事、合法理事、共同监事,村民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收到了集民智、聚民力、顺民心、合民意的良好效果。2015年,完成村湾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12个,投入资金469万元,各村以公示栏公示、发放宣传单、村民代表会议告知参与权和监书等形式,将各项实施目标、资金管理等内容告之村民,充分保障了广大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实现了引导村民有序参与环境卫生管理的工作目标。

三是项目推进精细化。领导小组每周调度项目进度,及时解决影响工作的问题和矛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认真落实责任制、报备制、报账制、公示制,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实施过程;严格落实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等工程管理制度,做到工程建设造价合理、技术可行、质量可靠;组织督办检查组,深入各示范村施工工地,现场检查督办。领导小组根据各整治项目报备工期及标准加强检查督办,确保按期完成整治项目。

四是资金投入规范化,严格用好区级专项资金。年初将区拨资金按保洁人员工资、保洁工具、垃圾清运等项目分解到各村,确保日常清扫保洁运转,同时整合、筹措资金,配套环境综合整治。2015年,三里桥街整合农业、移民、公路等各类资金900万余元,用于环境综合整治。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行财政专户管理,配套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同时建立项目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各村开展环境整治的工作热情。

五是部门联动一体化。领导小组积极探索部门联动及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做到整合项目、聚集资金、集中成片、整体推进。针对环境综合整治,科学调度各项涉农资金,集中移民扶持资金,在沿堤、河边、童门口村进行示范整治;在长堤、新塔等村进行生态修复和村庄绿化;民政部门危房改造项目涉及改建破旧民居76所,维护破损通村通湾道路5000米;7个行政村启动并完成1200座无害化厕所建设,更换文化体育设施;强力支持中心湾建设,综合解决各种环境问题,充分发挥了资金聚集叠加效应,提升了环境整治的综合成效。

强化监管机制 提高推进能力

村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持久工程,实现长效管理是核心,群众认可是目标。三里桥街从保障垃圾收运系统高效运转,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乐于参与,初步建立了环境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保障垃圾收运系统高效运转。为14个村和农户配备必要的保洁工具,每个村设有专门垃圾屋,为每户配备了小型垃圾桶,在村湾中心宽敞地带摆放移动式垃圾箱;投入资金116万元建成垃圾中转站,配套垃圾清运车,采取“户集村收、专人保洁、街道转运、集中处理”模式,进行垃圾收集转运。保洁员每天清晨负责收集农户门前堆存的垃圾,白天轮班不间断清扫路面等公共区域,清运车辆定时转运到中转站,最后集中到汉口北垃圾焚烧发电厂统一处理。

二是引导村民以投工投劳的方式,积极参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通过采取“向内挖潜、规范操作”等方式,在保障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各村人力、物力和资源优势,将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适中的整治工作交由村集体完成,既节约了工程成本,人力Y源优势转化为项目推进优势,又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村民自觉投入环境卫生保洁的主观能动性。

第6篇:环境整治见成效范文

【关键词】生态环境;改善;成效

【引言】五里川镇位于河南省卢氏县西南边陲,209国道和331省道在镇区交汇,S59呼北高速,和在建的蒙华铁路从镇区一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翻译家曹靖华先生的故居。境内伏牛山绵延起伏,灌河从镇区蜿蜒盘旋流过,镇域植被茂密,春看满山杜鹃,秋赏遍地红叶,景色宜人。2006年被省建设厅授予“中州名镇”2014年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五里川镇作为豫西南地区的窗口乡镇,镇党委政府一直坚持发展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齐头并进的发展思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发展经济同时实施天蓝地绿生态工程,使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一、抓投入,强基础

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五里川镇建设成为豫西后花园是镇党委政府总体思路。农村人居环境要改善,必须搞建设、抓投入,强基础、立长远。为此,我们实施了一系列长、短结合的具体工作。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2014年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建起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并已实现公司化运作。二是投入280万元对镇区休闲路进行了绿化、亮化和美化。镇区绿化面积达3.4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景观灯35盏;道路铺装15000余平方米,在灌河两岸安装花岗岩护栏2400米;三是多方筹集资金120万元加大对镇村环卫设施投入。镇区配备啥水车1辆垃圾运输车3辆,配备移动式垃圾池80个,果皮箱及垃圾收集桶200余个,配备保洁人员40名。个行政村均按人口的千分之五配备保洁人员,按每150人配备一个垃圾箱,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台垃圾运输车。这些环卫设施的配备完全满足全镇需要。

二、抓队伍,重管理

镇党委政府在加大全镇基础设施和环卫设施投入的同时更注重抓队伍建设。我们首先抓好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镇政府成立了市政管理所,配备巡逻车,统一配发服装和执法记录仪,每天对镇区经营秩序及镇区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取缔了马路市场、店外经营,拆除了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规范了机动车亮的乱停乱放。镇政府还成立了环卫所负责全镇镇村环境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工作。保洁队伍100余人,要想领导和指挥好这支庞大的队伍,打赢每一场战役,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为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镇政府组织镇环卫所人员外出栾川,信阳等地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镇环卫所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总结,听取社会各界关于改善人居环境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加以改进。第二要抓好保洁队伍建设。镇环卫所不定期对各保洁人员分管的路段片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现场兑现奖罚,定期召开镇、村保洁人员会议,通报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为下步工作指明方向。对保洁队伍中混日子的人员不管是谁坚决清除出去,这样才能使保洁队伍打赢改善人居环境的持久战。

第7篇:环境整治见成效范文

一、两省矿山环境和地质灾害概况

辽宁和安徽都是矿业大省,矿业在全省工业体系中属于支柱产业。两个省矿山企业都达7000多个,带动数百万人就业,建设和发展了一批矿业城市。此次,我们调查了几个老矿业城市的矿山环境问题,所调研的这几个城市都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能源、矿产基地,但随着矿业开采活动的深入,同样面临着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的地质环境严重破坏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两省矿山开采对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破坏和占用了大量土地。由于建设矿山本身就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再加上废渣堆放、废水排放等原因,破坏、压占了大量土地,特别是耕地。安徽省至*年全省因采矿已经破坏土地面积312.2平方公里,辽宁省矿山企业用地占地面积为2202.6平方公里,破坏土地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仅抚顺西露天煤田和三个排土场破坏土地就达35.8平方公里,占市区土地面积的31.1%。

(二)环境污染。安徽全省在现有矿山附近累计堆放废渣石1.9亿吨,仅两淮煤田堆积的矸石山就达60多座。据辽宁省对矿山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年废水废液排放量5927万吨,年排放尾矿、固体废弃物3354万吨;累计排放尾矿、固体废弃物28180万吨,占整个工业固体废弃物的87%;大部分矸石山周边地区地下水的矿化度、硫化物、含盐量等成分都严重超标,有的已经达到水质恶化的程度,大部分民井不能饮用。辽宁省土壤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有抚顺、阜新、铁法、北票等开采时间较长的采煤区。煤田采矿场、排土场、矸石山不时有自燃现象,燃烧后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也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三)地质环境改变诱发地质灾害

1、岩溶塌陷及采空区沉陷、塌陷。安徽省全省地面沉陷面积242.9平方公里,占总沉陷破坏土地面积的78%。我们所调研的铜陵、淮南两市岩溶塌陷和采空区塌陷都是比较突出的,但表现又各有不同。其中铜陵的岩溶塌陷是该市的首要问题,不但破坏农田、威胁矿山安全生产,还对数万城市人口、十余亿市政设施、几十家工矿及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构成威胁,影响着城市规划建设。淮南市则基本以采煤沉陷为主,截止*年底,全市采煤沉陷地面积达6463公顷。其中未稳沉面积达3052.8公顷,占全市沉陷地面积的47.3%,主要集中在煤炭生产新区。辽宁省的岩溶塌陷及采空区塌陷是省煤矿及大中型金属矿普遍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多发性、分布广、损失大的特点。目前省内最大范围的沉陷区在阜新,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抚顺市老虎台矿、龙凤矿常年井下煤炭开采,造成市区沉陷面积为16.89平方公里,约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14%。在此范围内,居民住宅、大中型企业遭到巨大破坏,经济损失几十亿元。

2、崩塌、滑坡。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稳定,导致开裂、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崩塌灾害在露天采场十分常见,具有普遍性、多发性、规模小、人员伤亡较重的特点。露天采矿场滑坡频繁发生,辽宁抚顺西露天采坑曾发生滑坡60余次。

3、露天矿边坡不稳也存在着巨大的地质灾害隐患。如抚顺西露天煤矿,其露天矿坑对城市安全构成极大威胁。该矿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地表面积13平方公里,已采出煤炭2.6亿吨,剥离物20亿立方米。经过近百年开采,形成一个长6.6公里,宽2公里,采深约400米的深凹型大坑。不但易引发一系列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因煤矿与居住区交织分布的格局,对人民生产生活存在着极大隐患;矿坑现每年防排水费用达2400万元,闭坑后,企业不再采取人工维护措施,随着矿山闭坑的临近,地质灾害对城市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将进一步显化和恶化。

二、积极探索,任重道远

两省的国土资源部门对矿山环境保护及治理的管理工作开始启动,积累了一些矿山环境整治成功的典型经验,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已经迈出可喜一步。但目前仅仅是开始,任务十分艰巨,也存在许多困难及问题。

(一)对矿山环境问题进行了初步调查

辽宁省对182家矿山进行了环境问题调查,安徽也于*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全省重点矿山企业进行了地质环境现状调查。但目前调查工作范围尚不能涵盖全部矿山地区,内容不够全面,重点侧重于地质环境方面内容,对水、气污染等方面或未涉及,或仅零星反映;所调查的地区大多仅限于已经发生的沉陷、塌陷占地,而对于可能发生环境问题的地段普遍缺乏调查及评价;调查多局限于一些地质现象的内容,而缺少对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等方面内容,从而使环境破坏后造成的危害及损失程度难以综合评估;调查工作尚缺乏系统性、计划性,调查力量的专业结构、资金保证也未形成制度,调查技术规范有待研究。

目前的调查评价工作还不能成为制定整治规划的依据,甚至有些灾难性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情况不明,也未能引起重视。基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已有强烈呼吁,如阜新国土资源局领导在我们调研中反复呼吁,首先应全面摸清情况,以便有效开展矿山环境和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二)两省环境整治已经创造了好的典型,取得了明显社会、经济效益

例如阜新市利用煤矸石烧砖,制作煤矸石轻骨料,从煤矸石中分选铁粉、玻璃微珠粉,形成100余家企业,安排1.2万人就业,实现利税2000万元,已使煤矸石的30%获得利用;抚顺对西排土场(矸石山)复垦了3000亩土地,进行了植树造林,及试种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已初见成效;淮南在矿坑沉陷区、塌陷区内,开挖精鱼塘,引水养鱼,种植莲藕等水生作物,使农民收益远胜于原来种粮的收益,并在市区内沉陷区建成一水上公园;铜陵市已复垦土地276.6公顷,复垦率为11.6%,在市区利用废弃的尾矿库,在经过技术论证后恢复成建设用地,兴建了文化广场及开发房地产,既解决了城市发展的用地问题,又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从以上典型归纳出一个重要原则,环境整治若想取得好效果,必须因地制宜。如此就会变废为宝,变害为利,整治了环境的同时发展了经济。但处于城镇沉陷区域内的居民区、企业及农村居民点就只能采取避让搬迁,不能有经济效益,且需要巨大投资。例如阜新市区几个沉陷区居民搬迁费用都需数亿元。矿山环境整治工作还有待于制定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开展。

(三)两省对矿山环境整治及采矿中保护环境的行政管理工作开始了艰苦探索,特别是矿业城市的国土资源部门已将矿业活动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列为自己的重点工作。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和省环境保护局联合下发了《安徽省矿山环境管理办法》,明确了两部门分工、合作的具体内容、职责及程序,提出了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和矿产资源开采的环境准入条件。为矿山环境保护立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但总体来讲,目前矿山环境保护的各项基础均十分薄弱,有关环境保护的地方法规已经陆续出台不少,但很分散,规定较原则,在矿山地区如何落实,缺乏实施细则;监督执法部门多,但相互不协调;整治资金缺乏保证;总体上环境现状家底不清,更没能制定出科学全面的规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谁破坏环境,谁治理”的原则尚无具体规定保障落实责任主体。

三、对策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要求做到提供资源保障和环境保障并重。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矿山环境保护和整治面临着繁重任务,有计划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和矿地恢复是绿色矿山工程。加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生态重建和土地复垦,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重振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尽快在全国部署开展矿山环境的调查评价工作

1、矿山环境调查是一项综合性地质调查工作,是科学制定国土资源综合整治规划的基础,也是国土、环保、城市规划、水利、农林等行政主管部门从不同角度及侧面防治环境危害的基础。

调查不仅要针对地质体、地质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还应包括城镇、居民点、企业、矿山、重要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以及农田、草地、林地的分布等社会条件进行调查。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环境危害性质及强度评价,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整治方案及规划。

2、矿山环境调查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地质工作。故调查工作宜由各省(市、区)组织承担;根据事权、财权相对应原则,调查经费应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在部统一部署、督促及指导下,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协商确定。

3、调查工作既要全面也要突出重点。

采矿活动全面改变了水、大气、地质环境,但一般说都是强烈恶化了工程地质条件。造成重大地质灾害的矿区塌陷、滑坡、泥石流等,皆因于此。

从社会条件看,人口聚集的城镇、工业区环境恶化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应列为重点调查、评价区。有些重点部位还应专门评估。例如阜新、抚顺两个大型露天矿坑口电站,距离露采坑十分近,对如此生命线的工程边坡稳定应专门调查论证、专项治理。

4、调查工作不仅描述已发生的环境问题,还应有预测性。许多现象的发生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比如采空区的沉陷、塌陷,露采区的滑坡等,不一定开采后立即发生,但仍属于危险区,也应明确圈划并评价出来。

5、在调查中应充分收集利用矿山生产中的各种编录、测试等原始资料,以使调查工作快速、准确、高效地完成。此次调查发现两省已开展的调查工作中均未认真利用这些宝贵资料,甚至阜新几个破产矿山原始资料散失以至于采空区的地面位置无法准确掌握,使防范危及生命的矿坑塌陷灾害工作十分被动。应考虑建立矿山生产编录资料的保管、汇交制度。

6、调查成果应及时提供相关部门及社会使用,有关图件及文字表述应易懂好用。此次调查中发现抚顺一新建居民区,数万平方米建筑,建成之后发现房屋坐落在采空区上并发生了塌陷,虽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住房无人购买,造成重大损失,这充分说明新区建设必须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估。

(二)在系统全面的调查评价基础上,因地制宜做好矿山环境整治规划,分期实施。

1、针对采矿活动极大恶化了工程地质条件、城镇及居民点建设,重要道路、管线、渠道等永久性建筑应以避让为主的原则进行规划,对于已建成的也应有计划地逐步调整已有的建设布局。这在城市规划法等法规中是有法可依的。作为地质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应主动提供相应调查成果及意见。

2、对于非建设用地,矿山环境治理基本上是广义的复垦活动。应贯彻因地制宜原则,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渔则渔、宜牧则牧,这为众多省区大量整治典型事例证明,是很有成效的。

3、对于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矿区地质灾害的居民聚集区,而又未搬迁完毕,则应参照其他地质灾害防治的作法,加强监测,建立预警制度,出现异常,及时组织群众紧急避险,首先要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三)矿山环境保护及防治应贯彻“老矿老办法,新矿新规矩”的原则,分别落实防治责任。

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矿山企业并未预留环境治理费用,而是以“利润”形式上缴财政,现在矿山企业因为种种原因境遇普遍困难,所以由企业独立承担对历史形成的环境治理责任既不可能也不合理,只能由政府组织投资实施治理。

为调动社会投资治理环境的积极性,应本着“谁投资治理,谁受益”原则,认真研究环境治理投资可采取的优惠政策。

2、为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于今后采矿活动的管理,应本着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两手抓,把保护环境作为整顿矿业秩序的重要内容。关键是如何尽快形成一个有效机制,使采矿活动不再增加新的环境欠账。

采矿及采矿过程中保护及重建优良环境的主体是矿山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经营者的企业不可能将保护环境作为企业的自发行为,只有在外力强制约束下,才能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到环境治理方案是取得采矿权的必要准入条件,企业不履行其职责就不能开展采矿活动,采矿过程中违反规定也要依法处理。

国土资源部是矿产、土地、海洋、地质环境的主管部门,应将矿山环境保护问题列为重要职责,加大管理力度。

为此建议:

(1)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发挥部门的优势,积极开展矿山环境影响评价。

不但要详尽评价采矿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必须制订出保护及治理环境的切实可行方案及预算,并明确依方案进行环境保护、修复,对采矿造成公私财产的损害进行赔偿。

(2)为落实矿山企业保护、治理矿山环境的义务,在部分省已实施的基础上,建议在全国各地推广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保证金交纳标准不可能也不应该统一,可按治理方案中的预算,分期收取,治理达标后及时返还,企业用于环境治理的费用,计入企业成本。从而杜绝“先破坏环境,后又无钱治理”的情况出现。

第8篇:环境整治见成效范文

一是开展城市管理领域移动执法APP试点。在城阳、平度、市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结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实际流程,优化移动执法APP软件设置,以信息化技术推进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网上办案和移动执法能力建设,形成移动执法全过程记录、可回溯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截至2021年4月末,移动端累计录入681件城市管理领域行政执法案件。

二是推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动态调整审查。对城市管理局动态调整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进行合法性审查。《青岛市物业条例》5月1日推行,在短时间内完成合法性审查。认真审核把关,确保规范合理,对各执法部门报送的细化分解标准,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严格把关,按照合理、合法、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行政处罚的条款进行认真细致的梳理,对照执法依据、行政处罚情节逐一细化、量化,制定出具体的行政处罚基准。加强督促指导,务求工作实效。为了确保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调整工作落到实处,我市强化监督检查,通过案卷评查等多种形式督促工作开展,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要求全市各行政执法部门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对接,按照规定的权限、步骤、方式、时限,紧密结合本系统机构职能调整情况,及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改、废等情况,以及行政执法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按照行政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则要求,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或对本部门已经制定实施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进行动态调整,尽可能使制定调整的行政裁量基准体现过罚相当,促进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规范适用。

三是推动城市管理领域规范执法。办理行政执法投诉,市南、西海岸新区。

第9篇:环境整治见成效范文

一、县城建设与管理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陵川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打造中原地区最具影响的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度假中心的目标,大力推进县城建设与管理,县城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强化县城综合治理,市容市貌明显好转。陵川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县城综合治理工作,先后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年和城乡环境整治推进年活动,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全力提升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建成了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县城范围内推行垃圾不落地管理模式,生活垃圾日清日运,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在县城主要街道路口和事故易发路段完善了红绿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交通信号灯;在县城主要街道安装了隔离护栏,施划了标志标线,加强了交通治安秩序整顿,规范了交通秩序。加大了墙体美化、街巷硬化、社区绿化、街道亮化、空气净化推进力度,美丽县城建设初见成效。陵川县城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2012年获得全省十佳卫生县城荣誉称号。

二、县城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所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县城规划统领不够。县城总体规划不能有效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有总规无详规,使规划的刚性约束力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县城的建设中,出现了公共活动场所建设滞后、公共活动空间受挤压、道路交通不畅等现象。

县城管理合力不足。目前,县住建局、城管中心、国土局、交警队、崇文镇及七社区均有县城建设与管理的监管职责,但协调配合不到位,遇到难题有相互推诿现象,使一些焦点难点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生态优势体现不明。近年来,尽管在县城绿化和环县城绿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生态理念与现有建筑、技术水平、资金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县城绿化率仍然偏低,未能有效体现出我县的生态优势,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公共服务设施不全。在县城建成区范围内,公厕数量过少,贸易市场建设滞后,流动商贩在繁华地段摆摊叫卖屡禁不止,缺乏公共停车场所的规划建设,车辆乱停乱放、挤占交通道路,停车难问题突出。文化、娱乐休闲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相对不足,不能满足群众文化、健身、娱乐、休闲的需求。

三、加强县城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一)尽快完善规划编制工作,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发挥好规划对县城建设的引领作用

1. 尽快编制出台区域详规。要依据总体规划,尽快编制出台区域性详规、控制性详规,做到建设有序、管理有规。规划编制的各项指标设计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长远性,结合规划编制好土地利用规划,预留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的空间和城市绿化及公共设施配套、公众活动场地。要着力搞好一心、两轴、四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在抓好县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县城平城同城发展,沿长陵公路规划物流商贸等产业,合理引导新上项目和不宜在中心城区经营的项目向沿线转移,提高县城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功能,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提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