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

第1篇: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生物教学 问题 反思

引言

生物学以实验为主,强调学科的实践性和严谨性。我国实行课程改革以来,生物教学课堂不再以灌输知识为中心,而更加注重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观能动性。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只有转变教学理念、引进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才能符合课改后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每位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及时分析出现的问题,并不断回馈、调节,充分发挥出教学反思应有的作用,并不断在生物领域取得进步和发展。本文主要围绕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实施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应如何进行反思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以此促进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新课程改革中的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程改革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需要和能力。这个理念可以反映出新课程改革具有普及性和发展性,它面向的是学生整体,而不是个别学生。在这点上而言,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个学生,关爱每个学生的发展,力图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

(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新课程改革下的生物教学更加侧重学生将来应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并在解决过程中不断培养起良好的科学素养。传统的生物教学比较注重生物学科的发展,侧重理论灌输,而不是学科的实际用处。

(三) 提倡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生物教学理念忽视学生的参与,更多的是老师讲述,学生被动做笔记这样的一个形式。而课改后提倡的是探究性学习,引用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并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进行深入探究,并不断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精神。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很多学校积极主动进行教学改革,但是在实际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 教师角色转变不到位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有一定的变化,一般是由教材的灌输者向教材的创造者、学生的合作组织者转变。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生物教师还是忠实于教材的阐述,充当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没有很好的转变到学生组织者和教材的创造者这一角色。

(二)过分强调结果性知识,忽略过程性知识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定位是起到知识引导作用,并强调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而很多教师在学生讨论遇到困难时,直接给予问题的答案,认为学生有了答案,进行背诵理解即可,强调结果性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直接忽略了过程性知识,殊不知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如果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学生就会努力分析问题,并在分析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 缺乏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学展开探究性学习,很多教师也相应的进行探究性学习。但在实际操作过程。由于过多担心学生能力不够,单纯认为展开探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最终的考试成绩。而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参与和讨论,这其中需要很多的时间。有些教师为了讲解知识点或认为探讨过程不容易驾驭而直接忽略探讨环节。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造成的。

三、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反思及改进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理念作为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科学的教育理论,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提高知识技能,从而提升自身素质。此外,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必须做好角色转变的工作,从过去传统的传授者转变到学生的引导者,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出课程改革要求的理念。

(二)反思教学全过程

教师在进行反思时,应该反思自身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对教学设计反思、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对教学方式的反思和课后反思。只有全方位的进行反思,才能做到面面俱到,真正落实新课改的各样要求。首先,教师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教学设计作为教学过程的关键部分,要求教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合理设置问题、开展探究方式等。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应该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所具备的各种教具,不断反思教学设计是否贴近实际。第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生物科学趣味性较强,并且注重实验。生物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全体学生是否能参与其中,并且反思所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第三,对教学方式的反思。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综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更多的生物知识,使教学更加具体直观,趣味性更强。第四,课后反思。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环节的反思,但课后进行反思有利于总结教学的得与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路。生物教师可以从引言、知识点、课堂环节等方面进行课后反思,并及时作出合理评价,从而提高教学实际效果。

(三) 深入理解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提倡教师采用探究性学习,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中,必须深入理解探究性学习。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互动性,并在谈讨论中得出结论。教师在这一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发现生物问题。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生物教师可以给出一定的答案,但是要把握好一个度,既要能激发学生继续探讨,也让学生在探讨中继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

第2篇: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关键词:生物;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1

生物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淮安市的初中生物从2006年开始加入中考,在这之前生物一直跟音体美属于同一层次,近年来由于大家对生物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入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也越来越重要,下面就结合本人几年以来对生物教学的经验大胆的提出几条能够构建初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想法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基础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对每一节课的导入,都精心设计,力图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每节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血细胞的成分时,可以收集几张血液的化验单,化验单上一般不会直接写出每种成分但上面会有,RBC、WBC、PLT、HB等让学生在书上查一查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后面的数值与标准比有多大差距等一系列问题,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这样学生既可以学习到血液的主要成分又可以为后面的贫血与发炎铺垫,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好教与学的导学案,处理好教材是关键

教与学的导学案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重点在于教学过程的设计。高效教学主要是针对于教学的过程而言,关注师生在教与学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效。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因此,在设计教与学的导学案时,要处理好课标、教材、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课标和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材内容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媒介,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

高质量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学案还包括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等。设计出可行的教与学的导学案,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走进课堂。多媒体的应用,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相互转化。同时,声音、图像、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从而对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生物有许多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往往出现偏差,这就要求教师要审时度势,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我们课本第18章,人的生殖和发育,这章内容有它的特殊性特别是精卵结合在什么部位受精在什么部位发育等,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能有些问题你要用口语表达出来会有偏差学生还会不好意思(这可能是农村中学学生和城市中学学生的区别,他们知识面不宽广),所以这时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借助多媒体把这部分内容放映出来,重点部分老师强调一下就可以了,这样就会避免老师和学生的许多尴尬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但老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你要强调这是科学没有不好的地方,我们了解它理解它才能更好的运用它,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复习课内容多,时间紧,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可以适量减少教师的板书,设计好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的大容量,来提高课堂的复习效果。可见,多媒体是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四、精讲多练是构建生物高效课堂的有力抓手。

精讲,必须做到三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每个地区它们所用的教材不同,而我们只要备我们这个地区的课标就行。备教材是要让我们能够完全吃透教材把握好出书人的意图从而把握好出题的方向。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不同学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生理和学习的特点:初一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但自信心不足,他们对自己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非常在乎,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美国心理学家咸恩·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更何况他们还是个孩子。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用真诚的赞扬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初二学生,已能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恰当的判断、归纳或演绎。有的还能根据资料,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和推理,从而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提练出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发展。这样通过三备,相互结合,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三维发展目标。

多练能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练是打好知识、技能基础的有效手段。在精讲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较充裕的时间,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典型题目的训练,做到举一反三,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技巧,发展学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可见,精讲多练是构建初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的有力抓手。

五、教学反思是必要总结

第3篇: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一、论证式教学之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意义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极其严谨的科学性,而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及态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及技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论证是认知科学的基础和核心,也是解决科学争议的重要路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论证式教学模式,将科学领域论证的工作方式引入到课堂中,给学生提出论题,引导学生围绕论题并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证据,不断完善主张,应用一定的论证方式解释自己的主张,评价他人的证据及观点存在的相关性,增加学生之间的思维共享及交锋,从中达成大家均认可的结论,其中涵盖了资料、主张、论据、支持、质疑、辩驳几大要素,资料是进行研究推断、论证主张、回应质疑的必备信息及材料,论据则是将资料和主张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桥梁,是对主张的解释与支持,质疑则是资料得出主张的阻力因素,当主张受到质疑,则需借由合理的证据进行辩驳,从而捍卫主张,学生在不断地质疑和辩驳中逐步达成共识,不断修正主张,最终形成大家均为认可的主张。学生在切实体验评价资料、展示证据、提出主张、阐述主张、为主张辩驳等类似科学家的论证过程中,深入反思并探究有效的设计方案及证据,加强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及交流,加深对科学概念及科学本质的理解,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有效促进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及素养大有裨益。

二、论证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一)论证式教学活动设计

论证式教学的活动设计需结合初中生物教学的内容及目标,充分挖掘教材潜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创造相关情境,精心设计出整个教学活动的完整流程及细节。而由于所选的课题不一而足,其具体的活动设计也有所差异。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论证式教学活动设计应本着循序渐进的适度原则,借助观察和发现的过程开展论证式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主张和证据有效联结的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论证的要义及方法,提升教学设计的趣味性及可行性。例如,根据初中八年级关于鲫鱼等生物的相关内容,可以设计出“鱼游于水”的论证式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鲫鱼并动手触摸、抓取鲫鱼,必要时借助投影仪进行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填写步骤及观察报告,使学生能积极探究鲫鱼能够生存于水里的结构特征,帮助初中学生初步将主张和证据联结起来。当学生对论证式教学有了充分的认知,教师可设计进一步的论证式教学活动,例如学习各类微生物、动植物特性之后,教师可设计小组竞赛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寻找相关资料,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将各类生物进行归类,并汇报分类的结果,解释为什么这样分类,同时接受来自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并对引用论据加以辩驳,提高自身主张的说服力及合理性,进一步学习如何应用证据,充实主张,质疑他人的观点,或是反驳他人的疑问。根据初中生物教学的内容及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论证式教学活动,逐步将自主权交给学生,是将论证式教学有效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的关键。

(二)论证式教学活动实践

论证式教学活动实践是根据教学活动设计有序开展,在做好教学准?洌?给学生提供论述相关材料,或是提前给学生布置阅读材料、收集资料任务的基础上,在课堂中引入相关理论,导入学习的主题,继而教师开展一系列链式问答,引导各个小组学生构建主张、论据,应用有关资料及有效的证据支撑所提出的主张,并运用科学的语言开展推理论证、举证,解释主张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推进对学习主题及其构建过程的理解和认知,随后小组之间进行辩论,学生开展立论辩护,并接受别组学生的质疑,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总结回顾论证的过程,进一步改进研究方案,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撰写探究方案、研究报告等,增强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由于初中学生的科学表述能力尚不成熟,教师可在实践过程中适时予以点拨,帮助学生应用恰当的予以合理科学地表述自身观点及理由,还可借由同伴互助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自我修正意识及行为。为有效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其论证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教师还应在论证环节中抓住有效时机,进行实时追问,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纠错,培养其反思调控的能力,提升教与学的效率。开放化的教学情境能促进论证式教学的有效开展,论证式教学的活动实践中,教师可根据需要给学生创造问题的情境及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说明主张,发表并评论意见,辩驳主张,发展论证活动,探讨结果,以达成共识。

第4篇: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其中初中教育作出的贡献极其伟大。生物教学作为初中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从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来看,不但神奇而且有趣味。根据中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讲,很多学生应该会喜欢上这门学科,他们会愿意上这门课程。但实际的教学中却远不如想象的好,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尤其是一些差生,更不愿意上这门学科。为此,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让学生主动并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呢?这是每位教师都想过的问题,同样对于初中生物教师来讲也不例外。其实,让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说难不难,说不难也难,只要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有创意、新鲜,就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受到激发,一旦兴趣被激发便会参与到教学中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这句话的含义有多么深刻,意思是说教学中只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要起到点拨、指引作用就可以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兴趣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学生自己有兴趣,另一个是靠教师培养兴趣。回过头来,我也做了深思,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控制,同时导致学生生物课堂上的很多表现不理想、不满意。对此,文章分析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阻碍并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的策略,并分别对其进行了以下论述和分析: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阻碍并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分析

1.教师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很落后,针对初中生物这门学科来说,课堂上实验教学比较多。按照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应该会喜欢上生物实验课程,但是就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感兴趣。教师反复地对一个问题说好几遍,生怕学生不明白,学生在下面一听到老师说是重点内容就记笔记,甚至不停地记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在这样不停地记着笔记,他们觉得老师讲的跟自己没关系,所以课堂学习效率不高。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用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就完成了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完全未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进而导致很多学生课堂表现不令老师满意。结果,一堂课下来,老师累的够呛、浑身疲倦,学生也没学到什么。主要是因为很多教师教学经验不丰富,他们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具备的只是专业的知识,缺少教学经验。另外,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对自己的教学没有进行认真反思,试问每位教师,一堂课下来之后,学生学到了什么,有哪些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师哪里做得不对,哪里做得好继续保持,不好的地方下堂课给学生授课的时候就应该改正。这些大家都想过吗?总之,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受到阻碍和控制的因素之一。

2.学生方面的原因

很多学生缺少自信心,学习意志力不够坚定,一遇到难题就会放弃,进而降低自信心。另外,由于受到家庭因素影响,很多学生学习成绩差,而成绩越差就越不愿意学习,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兴趣。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的策略

1.开端巧设疑念,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引言是每一节课的教学开端。引言若能做到“课伊始,趣亦生”,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开始就产生热烈的情趣,并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应重视引言的教学设计。

2.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首先表现为集中注意力。人的注意力是有选择性的。教师讲课时如果讲的内容不生动活泼,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学生对所学内容就不能深刻理解和牢固记忆,更谈不上对知识的创新学习。一般地说,有形的具体的事物比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更能吸引注意力;动态、新奇的事物比静止的常见的事物更具有吸引力。所以,有形的材料要比无形抽象的语言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就能充分发挥声、电、光、影、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把抽象、复杂的生物学知识转变成生动、活泼的图像、动画,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得到刺激,增强学生的兴趣,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课堂的艺术语言,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中恰当的艺术语言可以使生物课堂更加有活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这样描述:一粒弱小的种子能顽强破土而出,捕获阳光之能量,汲空气之精华、吸土壤之营养而吐绿、生芽,开花结实,从而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面对生命不畏艰难,在恶劣的环境下顽强地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的生命活力,面对生命的适应性和坚韧性,生物教师和学习生物学的学生会引发一种怎样的情愫,人们感叹生命活力的同时,就已经思考并渴望探究:究竟是什么让生命具有生机呢?生命的本质是什么?这样让学生享受到生物世界美的同时,引发了对生物学的思考。

第5篇: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生物教学;探究协作;有效整合

前言:翻转课堂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前,学生自主完成课程知识的学习。课堂上,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再采用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问题解决以及课堂作业等灵活方式完成知识的内化。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在课外根据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来分配自己的时间和调整学习策略,实现个性化学习;在面对面的课堂,学生有机会通过问题探究和小组活动变为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听课;教师可以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用来观察学生的表现并为学生提供即时的帮助和反馈。

一、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有目的的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初中生物教学流程构建

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课堂上的“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适当参与互动来完成;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由于课后独立完成没有教师的指导,也没有同学或朋友共同讨论,“吸收内化”这一过程就常常会使学生遇到困难,面对挫败,有时还会失去学习的动力。“翻转课堂”可对传统的学习过程、程序进行重新构建。

1、教学视频的制作应用

在生物教学的翻转课堂中,教学视频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查找或自己制作一段十分钟以内的小视频,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和介绍。课堂上,学生先对这些小视频进行观看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看效果及学习情况,对教学视频进行完善和优化,使其对本课堂的内容更具针对性。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更多的初中生物教学视频,从而对生物学系的空间进行扩展,让学生在课下的自学当中,获取更多的生物知识。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相应的教学视频,视频中对动物的迁徙、攻击、生殖、觅食、爬行、游泳、飞行等动作和行为进行展示,让学生观察动物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会采取什么样的动作和行为。在实际教学当中,学生对于动物的动作行为是先天还是学习行为难以进行准确的判断。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视频进行不断的回放,然后在关键的地方暂停,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区分。如此,学生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能够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详细讲解来得到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师生间的良好互动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从一个讲授者的位置,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从而更好的体现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在知识结构、学习方法、自身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波动性。因此,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初中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时常会产生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出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带领学生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

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可概括为问题确定、探究与协作、成果展示、反馈互评等四个环节。

(1)问题确定:在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中,其来源于主要有:一是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问;二是部分学生自主完成的一些课前练习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往届学生中遇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最后是一些扩展性的问题。问题应由大部分由学生提出,教师主要负责归类和总结。

例如,在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学生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以及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不容易搞清楚,从而提出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是什么,以及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与昆虫的变态发育有什么相似之处等问题。教师在课堂对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已掌握的知识不再讲解,而是主要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汇总、归类,并详细讲解,这不仅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且使新知识的传授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

(2)探究与协作:探究与协作是课堂活动的重中之重。探究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协作对于培养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大有好处。更重要的,协作对于解决难度相对较大的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大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协作要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要明确小组内各成员的具体分工,教师加强监督与指导,保证学习小组的运作效率。

例如,在学习《单细胞生物》的实验“观察草履虫”的过程中,草履虫的培养需要在课前完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草履虫的培养由教师完成,学生只是在实验课上进行观察。而在翻转课堂学模式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形式自行培养草履虫(教师告知学生在池塘水中加入紫菜,根据天气情况5-7天即可培养完成)。在实验课时,各小组都能带来培养出来的草履虫。这样,每个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在课堂上还会主动的互相交流培养成果,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得到有效激发,改变了过去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探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更是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掌握了新的生物知识。

(3)成果展示:各小组把“探究与协作”中所取得的成果在课堂上轮流汇报、展示,将问题解决方案和结果与同学们分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反馈评价:反馈评价是课堂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的形式有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种评价应相互结合,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在这两种评价形式中,结果评价重点在于考察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以及新技能的掌握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具体表现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作业完成情况。而对于过程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协作小组共同探究、交流的情况。

3、总结反思

总结反思是翻转课堂的最后一步,主要是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04:14-21.

第6篇: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关键词】5E教学模式 拒绝吸烟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137-02

一 设计思路和教学分析

《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能够“说明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也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掌握拒绝吸烟的策略。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及消费国,吸烟人数达3.2亿之多,占全球总人数的1/3。令人担忧的是,吸烟者中约有70%是从青少年开始的,我国初中生的吸烟行为较为普遍,初次吸烟的年龄也趋向低龄化,这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十分有害。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并掌握拒绝吸烟的策略,对个体减少或避免吸烟造成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5E”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BSCS)开发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调查和体验来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包括参与(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扩展(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几个阶段,是一种致力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主要运用5E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明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描述各种拒绝吸烟的策略。

2.能力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恰当使用拒绝吸烟的策略;锻炼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在活动中体验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的乐趣。

3.能力目标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珍惜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在小组探究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说明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学会拒绝吸烟的策略。

2.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5E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见附表。

六 教学反思

本届教学看似容易,但为了增强教学的艺术性向智能课堂、生态课堂转变,在教学设计中,我把课堂这个“大舞台”更多地留给学生。让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地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潜能。

5E教学模式作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助于激发学生提出生活中各种值得探究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寻找合理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收集证据的习惯;并能够运用收集的证据对现象和情景进行分析和解释,回答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

通过课后调查,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这节课难度适中,教学内容容易理解,课堂活动有趣,气氛活跃,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比较学生在课堂前后掌握的拒绝吸烟的方法,可知学生在扩展和评价阶段掌握的拒绝吸烟方法显著多于在参与阶段已有的拒绝吸烟的方法,且在课堂学习后能够总结出各种拒绝吸烟的方法。可见,教学设计成功地运用5E教学模式有效地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爱盈.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实验研究[J].生物学通报,2006(11)

[2]蒋炳军.初中生物课堂探究教学实施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

[3]刘楠.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科学探究能力训练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4] 代鸣、姚宝骏.5E学习环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J].生物学教学,2008(7)

第7篇: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一、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的意义

以往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以教师“教”为主体的,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只起到辅助作用。电子书包教学系统,具有一定的简洁性,而且教学资源比较丰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研究和发现[1]。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与计算机、多媒体进行现代化教学技术相结合,促进教学环境的改善,提高了教师“教”的效果。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生物知识的灌输,而在电子书包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开展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生物学习方法,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使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可能[2],促进生物教学效果的实现。此外,电子书包的应用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环境,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初中生物教学的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电子书包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课堂应用新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显然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电子书包是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技术是提升效益的手段,而电子书包可以实现三赢”的理念,恰恰与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是相符合的。为此尝试基于电子书包对生物教学模式构建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是有意义。针对目前传统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电子书包教学环境下,中学生物教学模式可以分为课前预习模式、课堂混合模式以及课后巩固模式。

1.课前预习模式

在课前预习模式中,教师备课时,提供相关生物课学习资源(阅读资料、思考题、练习题、拓展资源等)和预习学法指导,学生可以根据指导进行课前的预习,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成员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最后将完成的预习作业及标记出的难点和解决不了的问题等提交给教师。另外,根据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及预习状况,对生物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改,以提高教学效果。

2.课堂混合模式

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将传统教学与网络环境学习相结合,同时,也将各种教学媒体、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这种混合式教学,促使课堂教学的方式趋向多样化。

(1)生物学中有诸多抽象的生物现象,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动画加以展示。例如在学习《鸟类在生殖与发育》一课时,由于学生只能认识公鸡、母鸡、鸡蛋等,其他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电子书包推送一些相关的动画、图片到学生手持终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遇到复杂费时的生物实验,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教学系统中的相关实验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既省时又直观,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动植物临时装片的制作》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推送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到学生手持终端,让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进行观看,以保证实验效果。

(3)而对于一些思考及探究则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有关信息,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又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知识,可谓一举多得。例如,在讲授《生命的起源》一课中的“化学进化论和宇宙进化论”时,可以让学生举行辩论赛,再用电子书包中的投票功能进行投票,同时还可以利用电子书包中的分组研讨的功能,让每名学生都发表个人的看法。这样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达成教学目标。而且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讨论,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受时间和学生性格的限制。

(4)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也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在课前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及重难点,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电子书包可以创设多个小组进行探究,将生物教学的重难点转变为各种讨论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并将小组的学习意见呈现在班级的论坛上。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实现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生物教学效果的实现。利用电子书包进行讨论,可以让许多平时不敢说话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对生物教学的重难点进行突破,实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一课教学时,可以将本单元内容分为8个部分:生物的无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鸟类的生殖与发育、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及生物的变异、人的性状与遗传、人的性别决定及遗传病和优生优育[7]。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使学生的生物知识体系更加完善。除此以外,也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提高多层次的练习及其及时的反馈功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总之,教师能够根据生物学科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来完成学习,达成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紧密结合。

3.课后巩固模式

当课堂混合模式教学结束时,学生在做生物作业之前,对于未理解和掌握的问题可以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也可以回顾课堂中学习内容。在完成复习之后,再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和层次化的拓展学习资源,从而使学生拓宽视野和进一步提高生物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在线辅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巩固,了解学生学习掌握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并进行敎学反思,再次调整教案,更好地提高生物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其教学流程来看,此教学模式是与我国教学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学习不再受时间限制,也不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实时或非实时地学习,真正实现“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该教学模式既关注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学习,也注重培养了学生人际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充当的角色就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三、结束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电子书包教学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方法,在电子书包的环境下,生物教学的资源会更加丰富,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能力意识的形成。新课改要求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电子书包教学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提升,实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忆梅.电子书包引入课堂对教学产生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4(35):47-48.

[2]吴晓超.电子书包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挑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3):7-8.

[3]徐显龙,苏小兵,吴永和,王新华.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8(2):84-85.

[4]陈锐,姜婷婷.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辩证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18):13-14.

[5]周榕.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应用的现象解读与推进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11):103-104.

[6]刘春玲.电子书包走进生物课堂:《开花和结果》教学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4(3):42-43.

[7]胡卫星,张捧.电子书包的系统构建与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3(12):120-121.

第8篇: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合作探究 师生交流 病毒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49-02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实施有效教学不仅强调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生物学科的内容特点、学生情况和教学目标等内容。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病毒》一课的教学为例,从课前预设策略、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后评价与反思策略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创建有效的初中生物课堂。

一、课前预设策略

创建有效的课堂,首先要求教师深入、透彻地研究教材,包括各阶段教材的衔接、知识点的联系、重难点的理解和概念内涵的掌握等,力求达到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其次要充分把握各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生活基础和知识结构,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最后要对自我进行完整评估,充分把握教学技能的运用,确保教学过程的推进。以这三方面作为备课的基础,预设和生成相呼应,方能实施有效教学,实现高效课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

例如,在教学《病毒》前,笔者首先研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在学生中开展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于《病毒》的认识以及他们的疑问、困惑和兴趣点;最后围绕学生搜集的情况设计教学环节,明确教学重难点。

二、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建和谐教学情境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分配学生“做”的任务,教学生“学”的技巧,让学生开口“说”,给学生“玩”的自由,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取得感性认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探究氛围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学习《病毒》这一课前,笔者设计课前任务,给学生分配工作,让他们搜集与“病毒发现过程”和“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相关的资料,切实地将自主探究学习落到实处。

(二)设计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设计适宜的问题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设计与课堂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要从学生身边的现象、事实和经验入手,设计相关问题导入新课,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还要在学生的思维上留下“空白”,进一步激发学生通过学习来填补“空白”的欲望,这种思维的“空白”有利于实现有效教学。不过,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和问题的递进性,指导和帮助学生一步步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知识水平,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

例如,《病毒》这一课的导入,笔者利用了感冒病毒和乙肝疫苗这两个例子,这是学生们熟悉的事物,但当笔者说到“乙肝疫苗其实也是病毒”时,他们立即议论纷纷,学习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了出来。“乙肝疫苗其实也是病毒”是笔者故意设置的“空白”,这个悬念一直保留到了学习“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这一内容之后。通过这个“空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一直延续,直到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病毒原来还可以造福人类的事实,从而有效地解答了学生对与病毒的疑问,消除了学生由于不了解病毒而产生盲目恐惧的心理。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信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有效教学的中心,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激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生命科学的魅力。

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追求教学方式、交流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教学过程形式化、程序化;要改变传统的师生交流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还要与学生共同探索,实现平等“对话”,不能简单地把“对话交流”变成“一问一答”。因此,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的风采,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态度以及团队精神。在交流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不断地调控教学双方的活动,实现差异互补、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有效的课堂交流,最终达到有效、高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对“病毒的发现过程”进行讨论时,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不指派负责人,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病毒的发现过程”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由小组成员推选出一名发言人汇报本小组的结果,小组代表表达不充分时,组内其他成员也可以补充说明,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此外,其他小组也可以补充、质疑。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根据讨论结果,对各个小组的发言内容进行总结,最终得出全体学生一致认同的结论。通过构建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

多媒体教学工具是现代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对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师可以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地展示,特别是可以把一些难以说明的生物现象进行模拟再现,使教学内容更为简洁明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学《病毒》一课时,通过播放动画来展示病毒的繁殖过程,使教学内容更加浅显易懂,帮助学生理解“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三、课后评价与反思策略

课后评价和反思既是对上一阶段的总结,又为下一阶段的提高打好基础。评价教学效果就是要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预期的设想。评价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检测来判定,练习、反馈都是很好的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措施。

此外,课后反思也是有效教学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课前的各种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无可改进之处,学生的反应是否合乎预想,今后授课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反思。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课后评价和反思,才能在已达成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展性的问题。

第9篇: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新课程要求我们全体教师必须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学高为师”,只有资之深,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根据教材中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任务,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进行有效地备课提供了基础,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能力,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地备课是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那么,怎样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呢?首要条件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做好备课工作,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以往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更多的是把精力集中在知识的准备上,而如今有效教学则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就教学知识做好充分地准备,同时就一些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生情况等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都要有所涉及,精心备课,巧妙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使得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能够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景,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设计几个动情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计精彩的引言、生物故事、生物家的成长事迹、生物问题的争论、生物学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等等。例如在学习“细胞”一节之前,先简介细胞的发现史: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软木是由许多蜂巢状的“小室”构成的,他给这个“小室”起名叫做“细胞”。从此,“细胞”一词便诞生了。其实这个“小室”是死去的软木细胞的细胞壁,只是细胞的一部分。那么,一个完整的植物细胞是怎样的结构呢?学生带着疑问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上课的热情高涨,急于弄清楚原因。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探究式学习方法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重视在课堂上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主的学习。因此,生物课堂教学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构建学生操作实践的活动场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

五、加强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感知教学内容的效果,在生物学教学中常常使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学生对生物标本、实物模型、活动挂图等直观教具都有很大的兴趣。因此,选用合适的标本、实物模型、活动挂图等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良好的作用。例如,讲“用药和急救”时,播放录像“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急救方法,使学生比较直观地学习到有关急救方面的知识。又如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利用3~5分钟时间播放一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特点,动物的觅食、求偶、避敌等内容的录像,能大大拓宽了学生观察生物世界的范围和深度,激发学生探索生命活动奥秘的兴趣。

六、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进度和深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切实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进度和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首先,摸清班情和学情。教师要了解全班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接受能力、知识基础,还要掌握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记忆、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目中有人,心中有数。其次,要胸中有课标、腹中有教材。教师对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教材的编排意图、旧知识的迁移程度、新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都要了如指掌,切透知识在各单元、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将整体知识化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并将其分散到各课时中逐个加以击破,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使每节课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