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部队信息安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重大趋势,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武警部队的各个领域。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应用,手机的广泛使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在“倍增”战斗力,给官兵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传统的安全保密带来了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官兵失泄密事件时有发生。部队存在少部分官兵对当前信息安全保密认识不到位,部队信息安全保密机制不健全,信息安全保密人才匮乏和信息安全保密防范技术滞后等问题。如何搞好当前形势下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确保武警部队信息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加强安全保密教育,增强信息安全保密意识
搞好信息安全保密教育是保守国家和军事秘密信息安全的治本之策,也是做好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随着中国上网用户的增加,上网信息的多元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泄密隐患,增加了武警部队信息网络被“入侵”、被窃密的机会和可能。因此必须提高认识,从打赢信息战争的角度重视信息安全保密。在教育内容上要求新。新形势下保密教育应突出高科技发展的特点,增加高科技知识含量,调整、充实、完善保密教育知识体系,提供适应形势发展的保密工作新教材,使保密宣传教育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应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大力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知识,在基本常识、操作程序、防护手段、应急措施上下功夫,实现所学知识向能力方面的转化。在教育效果上要求实。人是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主体,搞好信息安全保密工作,首先是做好人的工作,把“防火墙”建在大家头脑中,不断增强做好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自觉性。改变只注重教育上了多少课,文件学过了多少个的现象,把教育的实效定位在高科技条件下保密知识多与少,保密意识的强与弱,泄密事件有与无的标尺上,切实在增长知识、强化意识、提高技能上下功夫。
二、加强科学管理力度,健全信息安全保密机制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各级机关要普遍建立健全安全保密管理机构和保密管理长效机制,每个单位都应设置保密委员会、安全稳定委员会以及安全稳定领导小组和安全员。保密委员会和安全稳定委员会加强对安全保密工作的监督管理,安全稳定领导小组和安全员要结合保密工作需要,持续开展对信息网络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信息网络安全责任制。安全稳定委员会以及网管中心负责制定完善有关网络安全系统的建设,完善网管制度和技防措施,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经常性地开展安全保密形势教育,宣传和贯彻安全保密法规政策,增强安全保密意识。同时,业务部门要利用多种渠道对有关领导和安全保密管理人员进行安全保密法规、国家保密标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其安全保密管理能力,提高安全保密业务工作水平。同时要建立完善自查自纠机制,提高自查能力,以查促管,及时发现和解决失泄密隐患。
三、培养信息安全人才,建强信息安全保密队伍
高技术条件下的窃密与反窃密斗争,既是技术的较量,又是管理的较量,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较量。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信息人才,就无法掌握新的武器装备,无法开发尖端的信息安全技术,也就不可能赢得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因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专业性、技术性很强,所以保密干部既要有很高的政治素质,也要具备很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高科技知识,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才能担负起维护军事秘密安全的重任。因此,培养一大批熟悉信息化武器装备,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对抗技能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已成为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一项迫切任务。
在人才培养上,要把着眼点从适应做好一般条件下的保密工作的需要转到能够胜任做好高技术条件下的保密工作需要上来,把培养信息安全保密人才,作为实施信息安全保密战略的重中之重,纳入全军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基地,完善以院校为主渠道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指挥员、管理员和操作员的培训,成为解决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拥有一支训练有素、善于信息安全管理的队伍,才能保证部队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占据主动权。
四、完善网络防范措施,筑牢信息安全保密屏障
一是加强内、外网物理隔离。这是物理层安全解决方案,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种设备的物理安全是保障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通过物理隔离的方法,采取机房屏蔽,电源接地,布线隐蔽,数据传输加密,数据安全存储等措施,从根本上阻断内、外网之间的联系,确保内网运行的涉密或敏感信息不外泄。
二是确保网络终端运行安全。给每台办公计算机配备干扰器,安装杀毒软件,给网络系统建起防火墙,身份识别等。对所有办公计算机设置8位以上混合密码,计算机硬盘内不得存储秘密信息,做到专机专用,确保“内网护的严,外网隔得开,病毒攻不进”,切实增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三是完善网络管理措施。杜绝官兵私自上互联网;严格存储介质的管理;严禁个人购买的存储介质存放涉密文件;严禁将手机带入作战勤务值班室,电视电话会议等重要涉密场所;不准在手机上交谈涉密事项;统一宣传口径,完善对涉密新闻的审查程序;对涉密文件的收发、保管、移交、销毁要统一管理,确保不发生任何涉密问题。同时要加大网络安全监管力度。依据有关规定,运用技术手段,对本单位人员上互联网进行网上巡查。切实把严密防范网络泄密“十条禁令”落到实处,确保不发生任何失泄密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现状问题;解决方案
1.引言
近些年来,为了达到强化消防部队信息建设的目的,有许多并非是内部的人员都逐渐开始参与到消防安全的研究之中。很多不稳定因素(例如:网络自身所存在的脆弱、系统缺陷等外部原因和一些个人因素)促使消防部门的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花样百出,而这些问题又反过来使计算机不断出现病毒与泄密等情况,甚至会出现系统崩溃的问题。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那么势必会引起更加严峻的问题,甚至会影响到消防部门电子办公建设的进程。
2.消防部队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
消防信息化简而言之就是借助现代计算机网络这种工具对有关消防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采集储存等活动,这样有利于一切消防资源的高度共享与共用。而它的实质是各个级别的消防部门在每一项消防任务中的实践活动对其所掌握的的消防资料进行下一步的研究,这样可以为以后一切有关灭火、救援等事件提供参考意见。
近几年来,所有的消防部门都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通信建设为前提,将“金盾工程”作为依托,他们都差不多完成了有关网络运行的基本设施建设。到此为止,按照消防部门所接到的统一安排,我国所有的消防部门正在积极的推进“消防业务一体化的信息系统”的任务进程,我们会用信息化的手段对各种消防业务进行整理和整合,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数据的共享,并且将消防信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最少要在消防部门中形成一个消防信息安全系统,以期望大幅度的提高消防部门的信息化水准,达到以信息化带动其他现代化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将消防部门工作人员的基层基础进行夯实,还可以提高消防人员对灭火救援等能力。
3.消防部队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3.1 计算机网络接入环节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消防部门也在推进消防信息化方面的建设,随之而来的是消防信息网的接入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它们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有线与无线的接入方法变成了甚至是可以通过手机进行信息网络连接,这种信息接入法的多样化与接入终端的多样化就决定了消防信息网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既然存在开放性的特征,那么一些病毒木马、安全漏洞以及信息泄密等安全问题肯定会接踵而至。
3.2 消防部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管理等制度难以全面落实
在我国,各个地区的消防部门为了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且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严格的。可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却不是如此,很多人都漠视这些制度,越权使用和泄密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3.3 缺少具有专业素质的管理人员
到目前为止,有很多的消防部门都缺少经过培训后具有专业素养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因为一旦管理人员没有必备的网络安全管理素质,那么就会留下很多的管理漏洞,而这些漏洞将可能成为黑客等网络不安全因素所攻击的突破口,这样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并且绝大多数的消防信息安全网络管理员基本上都是使用静态的口令来保证系统的安全,一旦静态口令遗失了,那么很可能就意味着整个消防网络计算机系统会全面崩溃。
3.4 消防计算机系统缺乏备份系统,会给重建计算机系统带来麻烦
一旦出现系统崩溃的情况后,有很多的消防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在重建的时候,为了经济考虑而没有建立一个备份系统,并且建设完成的网络计算机安全系统没有随着系统的更新而更新,这样会导致网络系统存在者安全隐患,由于没有备份系统,一旦出现了问题也很难及时的去修复它。
3.5 网络安全相关的技术人员比较缺乏,在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
近几年来,由于消防部门信息化的进程越来越快,部门内部的技术人员已经到了很难满足技术需要的程度了,因此会有很多的软件部门或公司参与到消防部队计算机信息安全建设中来,并且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因此这些软件公司等工作人员对消防部队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掌握,给整个系统的安全增加了负担。
4.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的消防部队计算机信息安全出现的隐患,将会从技术与管理这两方面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4.1 技术方面
(1)建立一个全面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从而对网络进行监控和扫描评估,并且要查找网络安全漏洞,再经过修补漏洞和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优化配置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安全隐患和修补安全漏洞。
(2)个计算机配置防火墙,利用防火墙的功能来制定安全访问的控制标准,将自己所允许的数据与访问人员进入自己的内部网络系统,而那些不被自己认可的资料与人员拒之门外,并且要注意禁止一些黑客来自的网络进行访问,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他们将网络上的重要数据进行删改和移除。
(3)首先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定期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估程序,并且可以自动对其进行更新处理,其次要对一些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最后制定一个应对紧急事件的具体可行的措施。必须要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钥匙系统随时都处于安全状态。
(4)安装一个“一机两用”的监控系统,这样可以对消防计算机网络新安安全系统进行密切监控,一旦有一些违规接入互联网事件的发生,可以快速的锁定计算机并且发出警告,同时还要将监控记录记录下来。
(5)在计算机中安装一个全方面防毒的杀毒软件,将网络上的病毒设置与之相对的软件,通过这些杀毒软件对电脑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并且将它们进行自动升级,这样也可以是计算机免遭病毒危害。
4.2 管理方面
(1)加大消防部队见算计信息网络安全的宣传力度。在消防部队内部进行计算机系统安全重要性的基本教育和基础防范理论的传播,要让消防部队所有人员都知道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并且了解到基础防范知识。
(2)要对消防内部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且要积极的引进人才。积极的引进计算机人才可以把消防部队招收人员的范围扩大到招收大学生的层次上,可以提高消防部队工作人员的整体知识素养。另一方面还要对内部的计算机人才进行培训,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
(3)制作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计划,和专业的网络公司签订维修保护协议,并且与该网络公司的人员一起为本消防计算机系统制定可行的安全计划,可以和具有经验的网络工程师进行商谈或者直接将其聘请,以指导消防部门进行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监察工作。
(4)贯彻实行已经制定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制定一些安全管理制度,比如说:外部人员访问网络需要登记报备、消防部队工作人员进出机房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人员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制度等。在指定这些制度的时候,必须要所有人都坚决履行,并且相互监督。
5.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它的安全问题也会作为重大话题出现在会议室等地方,因此为了防止消防部队计算机系统出现问题,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隐患警觉力与在商讨出新形势下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并将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曾明译.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和物力,而且改变了传统会计的核算手段,提高了会计核算质量,但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确保电算化会计信息安全,保证企业单位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企业必须增加风险意识,采取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措施。
一、 电算化会计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开放的网络系统所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连接在互联网上的计算机可以相互间传递和共享各种信息资源。当网络系统应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时,会使得会计信息安全存在隐患,一方面现在的黑客和计算机病毒越来越猖獗,黑客的入侵技术日益高超,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网络软件本身的通信线路和后门程序等的缺陷,也使得会计信息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二)软件开发和设计的缺陷所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
在软件的开发和设计过程中,研发人员不可能将可能面临的风险和问题都考虑在内,一般是根据用户所提出的具体要求,由专业的计算机人员进行研发。计算机人员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知识,在对会计信息安全的考虑上会存在一定的偏颇,使得开发的软件与实际需求不符,同时对系统中存在的各类会计信息没有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使得稍微具有一些数据库知识的人都可以进入数据库管理系统,窃取各类会计数据,甚至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修改,这极大地威胁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
(三)操作制度不完善所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
目前很多企业在使用财务软件时,本文由收集整理系统密码成为公开的密码,软件的保护功能形同虚设,使得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系统用户对会计信息进行浏览甚至是修改,同时操作制度不完善,实际工作中不按照制定好的规程来进行操作,系统管理员随意地将密码告诉别人甚至是自行修改数据,这些都给会计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二、 加强电算化会计信息安全的内部控制对策
(一)员工综合素质的控制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电算化环境对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当今时代,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财务知识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因此企业必须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确保会计人员能够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熟练运用,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同时确保会计人员严格遵守《会计法》,在实际工作中依法办事,避免其徇私舞弊。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全体员工的法制教育,让员工清楚地认识到人为危害电子数据的安全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企业内部窃取或修改财务信息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信息输入的控制
作为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第一步,信息输入是实现其他功能的前提,因此企业必须制定标准的操作规范来确保信息输入的真实、及时和完整。首先,企业要制定信息输入的细则,如输入人员、输入时间、输入内容、修改数据后原始数据的处理情况,确保操作人员的每项数据输入都有规可循;其次,企业要制定完善的信息审核制度,不但要审核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还要审核输入的信息是否与原始单据一致、操作人员是否留下确认的标记、信息是否输入到正确的业务流,从而为信息的下一步处理提供依据。
(三)组织和岗位的控制
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原有的会计岗位分工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对各组织和岗位的职责进行重新划分,确保各司其责。首先,企业要加强部门间的组织控制,将涉及电算化会计信息安全的部门分为系统开发部门和系统使用部门。系统开发部分主要负责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系统使用部分主要负责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使用;其次,企业要明确系统管理人员、维护人员、操作人员和审核人员的职责权限,确保各个岗位的人员各司其责,不得兼任。
(四)网络安全的控制
现代企业和员工在工作中涉及到越来越多的网上交易,开放的网络给会计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控制。首先,企业要严格控制用户的使用权限和密码的设置。企业要严格控制不同用户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权限,将各项业务的授权、执行和记录等划分给不同的用户,对其他用户的访问给予拒绝。同时,企业要对密码的设置进行严格的控制,要求每一位用户都必须设置密码方可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对系统中的重要数据要进行加密,并对其对密码进行更改;其次,加强对病毒和防范。企业要强化员工防范病毒的安全教育,购买正版的杀毒软件,对操作系统进行定期的更新和杀毒,采用网络防火墙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流通环节[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023-02
1 流通环节中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1.1 分段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2010年2月以来我国实行在食品安全委员会统筹指导下,农业、卫生、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分段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统一行动,以达到良好的监管效果。但是实践证明这种监管体制的效果并不理想,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实际监管中出现的各部门的各自为政以及职能界限不清的体制弊病。原因在于食品安全委员会只是一个议事协调机构,对各部门缺乏统一指挥的权力,想让各部门实现监管信息共享进而实现监管行动无缝衔接就显得不太现实;各部门之间无隶属关系,在监管实践中仍然是各自为政,均不愿主动与其他部门实现监管信息的共享,其结果是各部门在监管中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理以“一罚了之”的简单处理方式为主,很少将食品安全违法事件告知其他部门进而统一行动,以达到良好的监管效果。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将各监管部门的职能得到了一定的整合,监管体制从多段管理到两段管理,近年来的实践已经有力的说明分段管理的模式很难达到良好的监管效果,这次的机构改革未必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1.2 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常识普及率不高,使得食品买卖双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首先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率并不高,他们大多法律意识淡薄,偏远农村的情况更为严重。城市中的农贸市场和农村的集贸市场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销售不合格不卫生食品的现象,他们大多只顾赚取利润,很少或从未想过销售劣质食品的危害以及应负的法律责任。其次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管理漏洞,一些靠批发或零售低劣食品牟取暴利并且对相关法律法规非常熟悉的企业或个人,他们故意在法律的盲区内活动,而依据现实的法律法规又很难将他们予以惩处;这样的事例在食品流通环节中并不罕见。
1.3 实际监管环节中存在信息不对称
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工商管理部门有打击流通领域的走私贩私行为和经济违法违章行为的职责。但在现实中由于工商部门执法人员力量的不足,所以很难充分掌握所管辖区域内的流通领域的遵纪守法状况;城市里人员众多且流动性大,由于执法人员数量极其有限,掌握流通领域全部的食品安全信息实现更好的流通领域的食品监管对于工商部门来说显得力不从心。农村地域广大,食品经营户较分散,基层监管力量明显不足[1],仅有的几名执法人员走访一遍所有村子就需要一两月的时间,对流通领域的食品监管难度很大,掌握的相关监管信息也是明显不足,很多的批发商就是利用农村的隐蔽性特点从事劣质食品的仓储工作。
1.4 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加剧了各市场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目前工商部门只是对各市场主体进行简单的登记工作,这对不法商贩的监管力度极其有限。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当工商部门对某一不法商贩查处后,由于社会对该商家的违法行为了解有限,该商家后续的经营几乎不受太大影响。这暴露出我们当前的管理体制的不足: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对市场主体缺乏足够的约束。
1.5 执法信息不公开,使得人民群众与监管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政府一直在努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执行方式的改革。政府信息公开化是深化行政执行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虽然政府信息公开化的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但从工商部门执法信息的公开现状来说,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相当一部分的信息公开只是流于形式。为了实现更好的食品市场监管,从理论上来说工商部门应该将不涉及保密规定的具体执法信息公之于众,这样一方面可以接受公众的监督,另一方面也对不法商贩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2 加强流通环节食品监管的对策建议
2.1 改革政府各职能部门分段监管的局面,建立信息通畅的管理体制
现代高效的行政组织系统必然是一个信息畅通、指挥统一、权责明确的有机系统,各部门不仅在信息上做到上下贯通左右协调,而且能够为了共同的目标统一行动。欧盟的统一监管和美国的分类监管启示我们,同一种类产品的全部生产流通环节受到同一部门的监督,这种监管方式在实际的运用中更加有效,并能节省监管成本[2]。鉴于我国食品安全分段管理体制的严重弊病,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按产品种类进行监管的体制,从理论上来说,这种体制的权责划分明确,可有效避免现行体制中的部门信息沟通不畅的弊病,从而有利于流通环节的监管。
2.2 加强食品安全常识及法律法规的教育,改善消费者处于食品安全信息劣势的局面
鉴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常识的普及率较低的现状,开展相关方面的教育工作显得尤为必要。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消费者协会要切实负起责任,通过举办多种形式贴近人民群众的活动向公众宣传基本的食品安全常识及相关法律,提高公众辨别食品优劣的能力和法律水平。另外还要加强对市场流通主体的教育工作,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与守法意识,努力使他们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2.3 建立食品安全流通环节社会监管信息网络系统,实现监管网络的社会化
在当前深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相关监管部门应该更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式,向社会让渡部分管理职能,建立全民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电子网络系统,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管中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工商等职能部门因监管力量不足而导致的所掌握的监管信息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充实了监管力量,对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可以说社会监管网络的建立对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不法商贩生活在人民群众当中,人民群众在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时候可以积极通过监管网络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这对监管部门实现良好地监管效果来说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保证社会监管网络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机制,如对举报人的保密和奖励制度,采用这些措施将极大地激励人们参与到食品安全流通环节的监管中来。
2.4 建立食品安全流通环节信用体系,从深层次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食品安全监管只是治本,开发建立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是治本之策。在借鉴银行业系统建立的个人信用档案系统的基础上,工商部门应在对市场主体进行登记的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市场行为的信用记录系统,并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方便公众查询,这有利于缓解目前市场经济活动中各市场主体占有信息不对称的局面。相比目前的事后监管模式,信用体系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是诚信记录的公开化使食品流通环节的各参与者占有更多的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这一措施将极大地促进整个市场诚信体系的建设,从而在更深层次上促进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的解决。
2.5 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建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没有监管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已被证明了无数次的真理。加强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将对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取得良好监督效果的关键就是相关执法信息的公开。信息公开可以使公众了解更多食品流通环节执法的真实情况,这一方面可以使相关职能部门主动规范自身监督行为,有效减少监管过程中营私舞弊和走过场等不良现象;另一方面还有利于督促监管部门将监管工作常态化,改变现在靠开展专项行动突击检查的非良性监管模式,监管常态化有利于监管部门缓解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相关信息了解有限的局面,极大的提高监管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偏心型封堵器;对称型封堵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5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4(b)-0051-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tanscatheter closures device for 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Methods Embase, pubmed, the Cochrane library and Chinese databases including CNKI and Wanfang, were systematically searched from inception to February 1st, 2017. The RevMan 5.3 software was used for data processing,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tanscatheter closures device for VSD, including the procedural success rate, the rate of complete VSD closure at once, the operation time, the occur rate of Ⅲ 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the occur rate of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and the occur rate of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were comapred with Meta analysis method analyses. Results 6 single center research non-RC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Meta analysis showed: the procedural success rate (97.08% vs 96.38%, P = 0.71), the rate of complete VSD closure at once (97.51% vs 93.45%, P=0.30), the operation time [MD=4.85, 95%CI: -0.44-10.13), P = 0.07], the occur rate of Ⅲ 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0.90% vs 1.39%, P = 0.41), the occur rate of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3.42% vs 4.95%, P = 0.62) and the occur rate of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1.71% vs 3.05%, P = 0.32) with symmetric device are better than asymmetric device,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ll comparisons (P > 0.05). Conclusion This Meta analysis showed that asymmetric device has a higher risk ratio and a lower curative efficacy than symmetric device,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So this does not show that the asymmetric device is not suitable for clinic treatment, and can not deny the advantages of aortic valve protection of asymmetric device. The tanscatheter closures device of PMVSD should be chosen individuall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pecific conditions. Thus, it should not only close VSD effectively, but als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iatrogenic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Symmetric tanscatheter closures device; Asymmetric tanscatheter closures device; Tanscatheter closures device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Meta analysis
膜周部室g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SD),约占室间隔缺损的80%。缺损边缘邻近传导组织[1]。所以心律失常是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2-3]。随着介入技术和介入材料的进步,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已经成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4]。临床上最常用的封堵器分为偏心型和对称型型两大类,呈双盘状,为镍钛合金编织而成[5]。偏心型的封堵器左室盘面为偏心圆形,指向主动脉瓣侧的盘边距离腰部0~0.5 mm,指向心尖的盘边距腰部5 mm。对称型的封堵器左右盘面均为对称圆盘状,盘边距离腰部2 mm。本研究通过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研究,对两种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进行Meta分析,综合评估选用两种不同类型封堵器对束支传导的影响,同时评估两种类型的封堵器在手术成功率、封堵器安放后完全闭合率(即刻)、手术的持续时间的差异性,为实际的临床治疗在封堵器的选择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文献纳入标准
按照PICOS方法确定:①研究对象:所有经胸心脏超声诊断为PMVSD患者。②干预措施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偏心型(不对称型)或对称型封堵器封堵室间隔缺损。③研究类型:对照试验研究。④本次研究文献语言类别:只纳入中文或英文的研究文献。
1.1.2 文献排除标准
①个案报道或样本量少。②重复报道。③不包含待研究的结果指标或没有可用的数据能被提取。④动物实验。⑤没有对比研究。⑥综述、编辑点评或者会议摘要。
1.1.3 疗效判定指标
①治疗成功率。②手术时间。③曝光时间。④完全闭合率(即刻)。⑤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率。⑥右束支传导阻滞率。⑦左束支传导阻滞率。
1.2 方法
1.2.1 资料检索方法
(1)文献均采用计算机互联网检索。检索数据库包括:生物医学与药理学文摘数据库(EMBASE数据库),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Pubmed),Cochrane图书馆(CL),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⑵英文检索词:①室间隔缺损的英文主题词为Heart Septal Defects,Ventricular;其自由词为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Defect,Ventricular Septal;Septal Defect,Ventricular;Septal Defects,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Defect,Intraventricular Septal;Defect,Intraventricular Septal;Intra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eptal Defect,Intraventricular;Septal Defects,Intraventricular。②偏心型的英文检索词为:Asymmetries;Asymmetry;Asymmetric。③对称型的英文检索词为:symmetries;symmetry;symmetric。⑶中文检索词为:室间隔缺损、偏心、不对称、对称四个词组成不同的检索式进行检索。⑷检索范围为建库到2017年2月1日,将命中文献导入到EndnoteX7。
1.2.2 文献质量评价方法
由2名评价者对纳入文献筛选,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质量评价[6]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与第3名评价者讨论决定。本研究质量的评价项目主要包括: 分组方法,研究设计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可比性及系统差异,研究结果测量是否存在偏倚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软件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考虑到随机模型异质性检验是否有统计学意义都是可以用,并且当无异质性存在的时候,随机效应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的合并效应值是相等的[7-9],故对所有研究结果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表示,分别计算95%可信区间(95%CI)。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描述
在中英文数据库总共检索出317文献,按照之前文献筛选方式筛选,最终纳入6篇文章,其中2篇英文,4篇中文。这6篇文章中,有2篇文章未分别列出对比组的基线资料,总共纳入患者为1810例,使用偏心(不对称)型封堵器患者797例,使用对称型封堵器患者1013例。文献纳入排除流程详见图1。将两组资料数据提取(基本资料数据见表1),进行二分类变量和连续性变量分析。
2.2 文献质量
因医学伦理学和导管介入操作的熟练程度不同,故所有纳入研究的偏心型封堵组和对称型封堵组的各自入选患者的标准不尽相同,所以本次研究纳入的文献均为非随机对照研究,目前尚未发现随机对照研究的报道。考虑到所纳入的文献量少,未行漏斗图分析对发表偏倚进行评估。
2.3 疗效评价
2.3.1 封堵器安放成功率 有5篇文献[6-10],报道了偏心型封堵器组成功率为96.38%;对称型封堵器组成功率为97.08%。经Meta分析得[OR = 0.9,95%CI:0.50~1.60],可以看出偏心型封堵器的安放成功率低于对称型封堵器,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71)。见图2。
2.3.2 封堵器安放后完全闭合率(即刻) 有6篇文献[11],报道了封堵器安放后完全闭合率(即刻),其中偏心型封堵器组的即刻闭合率为93.45%,对称型封堵器组的即刻闭合率为97.51%。经Meta分析得[OR=0.51,95%CI:0.14~1.83],可以看出偏心型封堵器安放后即刻完全闭合率低于对称型封堵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见图3。
2.3.3对手术时间的影响 有4篇文献,报道了482例偏心型封堵器组和514例对称型封堵器组的手术时间方面的情况。经meta分析得,[MD=4.85,95%CI: -0.44~10.13],可以看出采用对称型封堵器治疗所耗用的时间少于采用偏心型封堵器组治疗所耗用的时间,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07)。见图4。
2.3.4 术后RBBB的发生率 有5篇文献,报道了 525例偏心型封堵器组的手术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4.95%,760例对称型封堵器组的手术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3.42%。异质性检验(P=0.07;I2=55%)表明有异质性。经Meta分析得[OR=1.26,95%CI:0.50~3.17],可以看出采用偏心型封堵器治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的量多于采用对称型封堵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见图5。
2.3.5 术后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 有5篇文献,报道了 525例偏心型封堵器组手术后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3.05%,760例对称型封堵器组的手术后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1.71%。异质性检验(P=0.3;I2=18%)表明无异质性。经Meta分析得[OR=1.56,95%CI:0.65~3.75],可以看出采用偏心型封堵器治疗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的量多于采用对称型封堵器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见图6。
2.3.6 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 有6篇文献,报道了 791例偏心型封堵器组的手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1.39%,1003例对称型封堵器组的手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0.90%。经Meta分析得,[OR=1.48,95%CI:0.59~3.76],可以看出采用偏心型封堵器治疗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量多于采用对称型封堵器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见图7。
3 讨论
膜周部室间隔患者的希氏束,走行于室间隔缺损的后下缘,其穿支部距缺损边缘2~4 mm,部分希氏束的分支部及左右束支包裹在缺损边缘的纤维组组内[12]。所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行封堵治疗容易引起传导阻滞[13],国外文献报道的总发生率为3%~31.6%,其中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0%~8.2%,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0%~10.5%,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0%~5.7%[14-16];国内文献报道的总发生率为1.9%~30.4%,其中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0.4%~3.9%,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0.5%~13.1%,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0.5%~7%[14,17-19]。
本文Meta分析发现,采用偏心型封堵器治疗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的量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量均多于采用对称型封堵器组。心律失常中最危险的就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应用偏心型封堵器相对于对称型封堵器的相对危险度较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另外本文Meta分析发现,偏心型封堵器组的封堵器安放成功率、即刻完全闭合率均低于对称型封堵器组。并且术中所耗费的时间多于对称型封堵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分析偏心型封堵器与对称型封堵器出现这些差异性特点,考虑还是与该器械本身的设计特点有关。偏心型封堵器设计的初衷,是应用于室间隔缺损边缘距离主动脉右冠瓣边缘
总结本文Meta分析的结果,偏心型封堵器相对于对称型封堵器来说,在治疗室间隔缺损时有太多弊端,但是这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以不能否定该封堵器在临床上能更好地减少主动脉瓣膜的损害的优势[16],临床医师应该在实际临床诊疗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恰当选择封堵器,注意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①未能检索到欧美国家的医学中心对两种封堵器的疗效比较。②所有文献研究,基于医学伦理学原因,均不是随机对照研究。③纳入的研究文献共6篇,样本量偏少,而且异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 Baspinar O,Sulu A,Sahin DA,et al. Lifetech Cera vs Amplatzer VSD occluders for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J]. Cardiology in the Young,2016,26:141.
[2] 王建铭.成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6.
[3] 王建铭,杨剑,崔斌,等.应用Amplazt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进展[J].心脏杂志,2016,28(3):356-361.
[4] 王静.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个体化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对比研究[D].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2015.
[5] Lucas V.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erimembranous VSD: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occluders [J].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11,77(1): 91.
[6] 吴泰相,刘关键,赵娜,等.观察性研究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5):337-341. [7] 张科,魏强,李虹.浅谈非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循证医学,2002,2(4):225-226.
[8] 汪沉,李禄金,杨娟,等.基于模型的Meta分析方法及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16(7):847-850.
[9] 刘建平.非随机研究的系统评价方法(二)[J].中国循证医学,2002,2(1):44-48.
[10] 李俊杰,张智伟,钱明阳,等.应用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9,17(6):301-304.
[11] 李世杰.偏心或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对介入封堵术后心电生理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 12(4):2455-2459.
[12] 杨荣,孔祥清,盛燕辉,等.不同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J].江苏医药,2007,33(1):16-18.
[13] 张浩.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对术后传导阻滞发生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2,5(33):522-525.
[14] Ou-Yang WB,Wang SZ,Hu SS,et al. Perventricular device closure of 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effectiveness of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occluders [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17(1):67-71.
[15] Yang R,Sheng Y,Cao K,et al.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in children:safety and efficiency with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occluders [J].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11,77(1): 84-90.
[16] 朱鲜阳.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7(35):633-636.
[17] 刘玉昊.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06.
[18] Gu M,You X,Zhao X,et al. Transcatheter device closure of intracristal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J]. Am J Cardiol,2011,107(1): 110-113.
[19] 蕾.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对心脏电生理影响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20] 吴勤,高雷,徐新华,等.偏心型封堵器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8(5):490-498.
关键词:武警院校学员 培养途径 保密素质
引言
近年来由信息技术导致的军队失泄密事件不断增长,维护武警部队信息安全的难度越来越大,信息安全保密问题越来越突出,信息安全保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武警院校学员是武警部队未来的初级警官,是武警部队秘密的知悉者和利用者,也是将来武警部队秘密的主要保护者,因而加强他们的信息安全保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增强保密意识,提高保密素质是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武警院校学员信息安全保密素质现状分析
信息安全保密素质是指在信息化条件下所应拥有的信息安全保密意识、信息安全保密技能、信息安全保密法规知识和落实信息安全保密管理、规范信息安全保密行为的能力。目前,武警院校学员从入学之日起,就开始学习军队相关条令条例,定期开展保密教育,虽然对保密法规和制度有一定了解,但对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的严峻形势缺乏认识,对失泄密的形式、信息安全技术防范等缺乏了解。可以说他们中绝大部分人信息安全保密意识淡薄,保密技能差。在和学员交流中发现,学员的保密素质距离军队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思想上不重视,保密意识淡薄。不少学员认为自己没有接触到军队秘密,而且也感觉不到身边有什么秘密,何来泄密可言,因此不会出现失泄密的问题。从思想上就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更别谈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去自觉落实保密规定的问题。
(2)对当前窃密技术和手段缺乏了解,敌情观念淡薄。学员基本为九零后学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思维比较超前,对移动通信、计算机和网络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操作技能,但对新形势下的窃密技术缺乏深刻认识,保密技能较差。在使用移动存储介质、计算机和手机,尤其是无线网络时不按照规定,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
(3)信息安全保密自我管理能力差。条令条例以及保密教育的学习多了以后,有些学院麻木了,甚至有些学员存在抵触心理,对常规保密法规不去主动了解,也不关心。不依照保密规章制度办事,嫌麻烦,认为小题大做没有必要,想当然行事,做事情不受约束,存在极大的泄密隐患。
二、武警院校学员保密素质培养途径
针对学员普遍存在的保密意识差、保密素质低的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2.1依托课堂教学,系统讲授信息安全保密相关知识
对学院所有学员开设《武警信息安全保密》这门必修课程,该课程涉及的内容包括使学员了解信息安全保密面临的严峻形势;掌握军事秘密和保密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通信方式的保密隐患及网络窃密的主要手段;正确掌握涉密实体的物理安全保密技术与方法,掌握移动介质的正确使用、计算机涉密文件的存贮与销毁、网络信息安全传输等技术、方法;自觉按有关保密规定使用各类通信工具;掌握信息安全保密法规与管理的基本内容,熟悉部队日常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措施和手段;明确信息安全保密的职责与义务,掌握涉密事件的相关惩处规定及补救措施。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当前存在的各种泄密隐患以及针对隐患所能采取的保密技术与防范措施,同时也涵盖了军人应遵守的各种保密条例,有助于学员全面透彻理解各种保密知识,大幅度提高保密素质。通过系统施教,让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员的信息安全保密素质从思想上、行动上、知识上、技能上全面得到提高。
2.2不断深化保密教育,强化保密意识
各种形式的保密教育工作,如保密知识讲座、保密知识竞赛及保密条例的不间断学习必须贯穿每个军人的整个职业生涯。目前,对于保密教育与宣传,理论宣传过多,缺乏具体生动的演示,正面宣传过多,反面警示教育过少,造成学员对安全规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形式上,可充分利用校园网、学院大屏幕播放警示片等形式宣传相关保密知识、防泄密方法,编印《保密知识大全》。使全体学员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保密工作的重要意义,自觉增强保密意识,增加保密责任的紧迫感,提高法制观念。
2.3定期开展保密检查,促进习惯养成
一方面,时常开展保密检查既可使学员从思想上随时绷紧保密这根弦,而且从行动上也要求他们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尤其对学员日常学习和生活要用到的计算机定期进行保密检查,重点检查三道密码的设置,公私文件是否混用,是否按规定安装保密系统以及上网监控系统,移动存储介质是否违规使用,是否存在违规联网的记录等等。这种检查机制运作起来,必然能使被监督的每个人养成依保密条例开展日常各项工作的好习惯;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更新,经常开展保密检查可以使一些新的信息安全隐患被及早查出来,防患于未然,避免或减少失泄密隐患,从源头上堵塞漏洞。
三、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失泄密途径的增多,对军校学员的信息安全保密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军事人才,每一名学员必须时刻具有保密意识,牢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保密责任,严格落实相关保密规定,掌握过硬的保密技能,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事指挥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部队通信;网络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168-01
互联网及社交网络的出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便利,逐渐影响到政治、军事领域。当前在军事领域中,各部队单位已逐渐实现了现代化数据处理、人工智能、战场模拟、自动指挥、军工开发等,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部队通信网络系统形成。然而,随着部队通信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如其来的信息攻击威胁使得军事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完全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和紧迫。
1 部队通信工作现状及主要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
现代部队通信,很好的将军事与民用网络进行互联互通,使二者的互操作性需求增强,从而实现军事信息与民用信息在同一基础设施中的共同流通,为部队的资源与信息共享提供了方便,为军事工作提供了较大的技术支持。但是,随着因特网及通信网络的发展,军事和民用网络面临着严重的信息攻击和物理攻击,加之客观的因素条件制约影响,部队通信工作的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更为突出,严重影响了部队通信工作的安全开展。主要的网络安全隐患如下:
1.1 缺乏自主的核心软件和硬件
我国计算机通信技术较美国等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计算机设备的核心部分如CPU芯片、主板及相关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和通信软件等主要来自美国和其他其他国家制造,这些系统都可能人为的添加一些风险因素使得系统存在较多的安全漏洞,存在一些嵌入式病毒等。此外,部队通信计算机网络中使用的网管设备和软件也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由此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能降低。
1.2 存在较大的病毒感染风险与防火墙漏洞问题
由于网络系统软件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使得大量的病毒可以借助文件及网页等更多方式出现,并破坏计算机系统功能运行。一般情况下,病毒会随计算机启动过程而潜伏在系统核心与内存,从而破坏数据信息,损坏硬件设备,造成部队网络通信数据传输的中断或系统瘫痪。与此同时,部队通信网络系统中防火墙存在较大的漏洞问题,黑客和病毒同样可以轻易入侵网络系统,造成网络系统出现其他的安全损害问题,内外部攻击威胁严重。
1.3 军事信息传输缺乏安全可靠性
在部队通信工作中,其军事信息都存储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内,容易造成流失或泄密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会经过许多阶段性的网络节点,而在这些网络节点中信息会轻易的被恶意修改或窃取。网络节点在没有经过授权的情况下容易对传输中的信息进行修改,然后继续在网络上进行传输,这种情况很容易给网路节点中的通信产生恶劣影响。由此看来,现代部队的军事信息传输缺乏足够的安全可靠性。
2 部队通信工作中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2.1 使用路由器和VPN技术
路由器是网络拓扑结构连接到两个重要节点易购网络的网络节点设备,利用路由器可以实现军队单位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各种操作,并能对广播数据信息和未知地址信息进行管理和控制,进而实现对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当前,部队通信已广泛应用华为、中兴等公司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安全性较强,能较好的保证部队网络通信的安全运行。
2.2 安装病毒防范软件和防火墙
针对网络通信中存在的较大的病毒安全隐患问题,部队通信网络要安装并使用必要的杀毒软件和病毒防范软件,可以安装病毒预防技术,病毒检测,病毒消除技术以及防火墙等,这样能及时的对系统及系统中的数据文件进行检测,发现病毒立即消除。而防火强的安装则能在网络节点控制数据信息的传输,并对其进行审核、过滤IP地址等,进而保障网络通路的正常运行。
2.3 安装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是对路由器及防火墙的技术补充,尤其在部队军用通信网络中,安装这一检测系统能够对整个网络进行实时的保护和追踪攻击行为,能够确保军事信息的安全性并维护军用通信通路的稳定。比较典型的入侵检测系统是网络诱骗系统,其通过软件虚拟的网络环境,而将黑客引入虚拟的环境中,从而快捷的抓住入侵行为,并保护系统的运行安全。
2.4 加强通信网络使用者的措施改进
部队通信工作的网络安全隐患不仅来自于网络系统的风险隐患,一定程度上还受网络使用者不规范行为的影响。因此,部队单位应设立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设专门的安全机构及人员对网络的安全运行进行管理,并设立通信工作行为规范准则,对网络使用者的工作行为进行严格管理,从而规范网络工作者的行为。另一方面,部队单位要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举办信息安全技术培训,强化各级官兵的通信安全意识,并从中培养大量精通通信技术的专业人才,使其拥有通信网络安全防范的应急处理技术,具有网络防御和网络进攻的双重能力,进而提高部队自身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的整体水平。
3 结语
通信工作中的网络安全问题是当下企业及各单位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对于部队通信网络来说,其网络安全问题尤其引起关注。为了使部队通信工作更好的开展,各部队单位应该积极的进行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的研究探讨,在加强计算机系统因素措施改进的同时加强对通信网络使用者的措施改进,从而更好的防范和抵御通信网络安全隐患,保障通信网络运行的可靠、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文献标识码:A一、财务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在各级首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财务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军财务保障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与新时期经费供应、资金保障和服务管理相适应的自动化体系,对于改进供管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保障时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数据源封闭、共享困难。
受现行管理体制的约束,我军财务信息交换受到制约:一是由于体制、机制的缺陷,后勤系统条块分割、业务部门隔阂、权责不清、利益不明等现象普遍存在,信息系统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各自为政,缺少统一的规范、标准以及资源整合平台,导致相当大的资源浪费,极大地限制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空间。二是军队财务数据资源基于安全需要而相互独立、相互屏蔽,缺乏基本的共享机制和信息交换平台。三是社会数据资源基于商业需要而对外封闭,军队财务建设必需的社会数据的采集与利用缺乏政策法规的制约和引导,人为地造成了军队财务对社会信息资源的利用障碍。
(二)信息化管理与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财务保障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庞大工程,需要一大批敢于创新、能够跟踪先进技术水平的信息人才。但就目前我军后勤财务系统两个层次的人员现状来看:高层的信息化决策者与智能型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带来了宏观规划和调控机制的缺失,盲目立项,重复建设;重硬件轻软件,开发利用能力弱;结构单一,兼容性差等问题。
(三)网络化程度低,安全防护能力较弱。
尽管系统环境实现了局部联动向外部互动拓展,但网络化程度低、链接渠道窄,需要充分利用军地网络资源消除信息“孤岛”,需要进一步加强财务信息网络环境建设,建立多途径、多手段的网络系统,实现内部局域网与外部广域网互联互通互动。同时,开放性网络带来的信息安全威胁又制约着财务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二、加强财务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完善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系统联通和资源整合。
具体来说,对软件要做到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统一内容,以提高系统的兼容性、互通性。目前主要是做好三项基础工作:一是迅速建立完整的标准化体系。总部应迅速建立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在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规范、开发平台、数据库、网络协议接口及安装技术标准等方面颁布相应的标准,达到资源的共享。二是军内联合开发软件。当前,我军进行的社会化保障对软件开发是一个很好的启示,由于软件开发涉及保密的军事资料,所以应该走军内联合开发的路子。充分发掘军事院校、科研等部门的优势,采取联合、委托、招标等形式把软件开发的工作分配出去,达到开发的最优配置。三是选用、发展自己的核心软件技术。
(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信息管理人员的思想、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信息管理工作的好坏,推进财务保障信息化建设,就势必要求财务人员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并能应用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立足现有情况,把人才培养作为军队财务保障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尽快建立与军队财务保障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用人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采取吸收引进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立系统、协调,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机制。针对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开辟一条军内、军外共建的道路。军队各级应充分重视本单位的信息人才,给予多方面的大力支持,挖掘人才潜力,搞好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吸收地方优秀的网络人才,为军队财务网络化建设和发展做好人才保障。其次,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对全军财务人员进行网络知识的系统教育,使他们掌握网络知识并能熟练进行操作。第三,发挥院校教育优势,走院校培养与部队培训相结合的道路,与部队一起为军队财务系统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财务人员。
(三)抓好财务信息安全,做好保密工作。
西安武警工程学院是一所一本大学。
2011年7月改建为武警工程大学。是唯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唯一全军现代化教学工程试点,唯一指挥与技术并重、工程与管理结合、教学与科研一体的武警综合大学,主要担负武警部队指挥类、工程技术类干部的学历教育和任职培训任务。
截至2015年3月,学校设有理学院、军事基础教育学院、装备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电子技术系、干部培训大队、研究生管理大队和学员旅,开办11个"合训"专业、3个"直通车"专业。
2015年招生专业为:通信工程、信息安全、武警部队初级指挥警官、武警部队炮兵初级指挥警官、武警部队工程兵初级指挥警官、武警部队防化兵初级指挥警官、武警部队装甲兵初级指挥警官。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