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素养提升范文

艺术素养提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素养提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素养提升

第1篇:艺术素养提升范文

在领悟完美人生的基础上,还要体现人生的价值。钟启泉说:“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学校的教育在于全方位的渗透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成长,要求是全方位的,要成为技能型人才,自身素养的提升要放在首位。秦文君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工作对象是3—6岁的儿童。快乐、天真、玩耍是儿童的天性;趣味性、游戏性、艺术性是伴随学前教育工作内容的主线。要寓教于乐,要把阳光和鲜花带给孩子,要有任务、有职责、有担当,把学到的本领应用到学前教育工作中,实现对学前儿童成长的培养与塑造,传承文明与知识,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用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知识、才华和能力的凝聚发展幼教工作,建设国家,那么国家就会更强大。

二、做法:挖掘艺术教学中的方法与途径

我们的教学不仅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还要有前沿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手段等。美术教学、舞蹈教学、音乐教学等学科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基础课程,是重要的学科,深受学生喜爱。不同学科体现不同角度,具有不同功能。要在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去挖掘其艺术美,发挥每个学科的内在源泉与力量;同时还要学习和运用如柯达伊、蒙台梭利、铃木、奥尔夫、达尔克罗兹等大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多元化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做问卷调查,对毕业实习生跟踪调查,到学校、幼稚园、早教中心等地观摩与走访,通过实地考察做数据分析,写调研报告,提出整改方案,做研究课题等。结合职业院校学前教育、早教等专业的办学经验,更新观念,思考与分析,改革与创新,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来促进教学。实训与调研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避免关门教学,注重社会实践与信息反馈,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对电钢琴教室、蒙台梭利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钢琴琴房教室、手工实训室等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通过学习、借鉴、调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工作就会更有的放矢。

三、拓展提升素养的潜能力量

要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使其知识丰富,就要拓宽其能力发展空间,多学、多听、多看、多做。学习贝多芬、肖邦、米开朗琪罗等名家的辉煌作品;听高雅音乐;看经典电影;做能提高自身潜能的实践活动。例如欣赏美妙的歌声、优雅的古琴、浪漫的六弦琴、悦耳的钢琴、柔美的长笛、流水的古筝、典雅的室内乐、激情的交响乐,做形象的折纸,快速勾画简笔画,剪惟妙惟肖的窗花,制作生动的玩具,练习幽静的瑜伽肢体动作,创编少儿舞蹈,感受豪放的民族风,看各民族富有韵味的舞蹈,享受边弹奏边演唱儿歌的惬意等。在设计健美操的动作和队形等形式中发现艺术美;在欣赏如乐曲《高山流水》,电影《红高粱》《泰坦尼克号》,欧洲古典建筑造型艺术,各地风土人情和多元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取知识能量;在视、闻、赏、阅中发现美的因素,不断发展与提升人格魅力,加强文化意识,展示年轻人的精神面貌,表现独特的艺术品位与风采。

结语

第2篇:艺术素养提升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 艺术素养 做人 做事 做法

展示一个国家教育的魅力需要教育工作者鞠躬尽瘁地工作,其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培养的学生都是社会进步、国家强大的能量,要打造一批又一批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要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党的十六大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是方向,智育是核心,体育是基础,美育是升华。社会的文明与高尚,是美育的体现。人类主宰着社会,代表着生产力,代表着文明与进步,代表着国家的地位。发展学前教育工作,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是贯彻实施我国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做人:提升艺术素养的重要性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要学会做人。做一个有品位、有觉悟、有素养、有爱心、有责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体现人生价值。做人最不能缺失的是“德”。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其综合素质体现在多方面,衡量标准也是多视角的;接受教育是多途径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学校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每个人都要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一些人还要读大学、硕士、博士,接受教育、提升人文素质是必须的,教育决定着国家命运。

社会的发展定位职业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大学时代正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建设“德”与“行”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提高修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作力,加强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锻炼与培养,让大学生的人生有色彩、有品位、有价值。

二、做事:体现人生价值

在领悟完美人生的基础上,还要体现人生的价值。钟启泉说:“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学校的教育在于全方位的渗透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成长,要求是全方位的,要成为技能型人才,自身素养的提升要放在首位。

秦文君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工作对象是3—6岁的儿童。快乐、天真、玩耍是儿童的天性;趣味性、游戏性、艺术性是伴随学前教育工作内容的主线。要寓教于乐,要把阳光和鲜花带给孩子,要有任务、有职责、有担当,把学到的本领应用到学前教育工作中,实现对学前儿童成长的培养与塑造,传承文明与知识,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用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知识、才华和能力的凝聚发展幼教工作,建设国家,那么国家就会更强大。

三、做法:挖掘艺术教学中的方法与途径

我们的教学不仅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还要有前沿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手段等。美术教学、舞蹈教学、音乐教学等学科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基础课程,是重要的学科,深受学生喜爱。不同学科体现不同角度,具有不同功能。要在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去挖掘其艺术美,发挥每个学科的内在源泉与力量;同时还要学习和运用如柯达伊、蒙台梭利、铃木、奥尔夫、达尔克罗兹等大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多元化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做问卷调查,对毕业实习生跟踪调查,到学校、幼稚园、早教中心等地观摩与走访,通过实地考察做数据分析,写调研报告,提出整改方案,做研究课题等。结合职业院校学前教育、早教等专业的办学经验,更新观念,思考与分析,改革与创新,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来促进教学。实训与调研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避免关门教学,注重社会实践与信息反馈,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对电钢琴教室、蒙台梭利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钢琴琴房教室、手工实训室等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通过学习、借鉴、调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工作就会更有的放矢。

四、拓展提升素养的潜能力量

要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使其知识丰富,就要拓宽其能力发展空间,多学、多听、多看、多做。学习贝多芬、肖邦、米开朗琪罗等名家的辉煌作品;听高雅音乐;看经典电影;做能提高自身潜能的实践活动。例如欣赏美妙的歌声、优雅的古琴、浪漫的六弦琴、悦耳的钢琴、柔美的长笛、流水的古筝、典雅的室内乐、激情的交响乐,做形象的折纸,快速勾画简笔画,剪惟妙惟肖的窗花,制作生动的玩具,练习幽静的瑜伽肢体动作,创编少儿舞蹈,感受豪放的民族风,看各民族富有韵味的舞蹈,享受边弹奏边演唱儿歌的惬意等。在设计健美操的动作和队形等形式中发现艺术美;在欣赏如乐曲《高山流水》,电影《红高粱》《泰坦尼克号》,欧洲古典建筑造型艺术,各地风土人情和多元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取知识能量;在视、闻、赏、阅中发现美的因素,不断发展与提升人格魅力,加强文化意识,展示年轻人的精神面貌,表现独特的艺术品位与风采。

结语

第3篇:艺术素养提升范文

关键词:绘本;美术教育;美术资源;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74-0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绘本中多元的美术资源与元素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本文以大班绘本美术活动“给天使一对翅膀”为例,阐述如何巧借绘本中美术资源提升幼儿艺术素养。

一、解读绘本,发展幼儿的艺术感受力

(1)感知内容,体会绘本中的烂漫情趣。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绘本《给天使一对翅膀》中的小男孩打破常规,展开想象的翅膀,为天使画上多种不同的翅膀,或是温暖柔和的阳光翅膀,或是形态各异的花枝翅膀,抑或是清凉梦幻的雪花翅膀,都给人别具匠心之感,是幼儿的情绪、潜意识的思想和感情的一面镜子。开始时,幼儿通过分页阅读,感知直观的形象、富有童趣的描述,体会绘本中的烂漫情趣。然后进行整体性欣赏,在看看、说说中满足对故事内容的回味,丰富表象经验。

(2)审美欣赏,品味绘本的艺术表现方法。绘本画面唯美,其线条的模式、色彩的搭配、形态的排列及其组成的复杂关系等绘画语言对幼儿早期感知觉的发展及兴趣爱好起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基于对本绘本的基本了解和幼儿艺术欣赏的现有水平,教师尝试寻找绘本中适合大班幼儿的美术欣赏点,如太阳翅膀的柔软的线条和柔和的颜色、雪花翅膀的翅膀造型和选用背景、字母翅膀的奇特想象和D形排列,等等。在欣赏环节,教师选取了绘本中比较有代表性并适合幼儿欣赏的画面,详略得当地引导幼儿感受画面大胆合理的构图、流畅柔和的线条和与主题相互呼应的背景,使其感知、了解多种表现形式,学习表现方法,提高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二、迁移绘本,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1)移情体验,激发幼儿创作欲望。绘本以形象、概括的艺术语言展现了小男孩的思想和情感,巧妙地呼应了幼儿的认知特点,让幼儿把自己全部的情感投入到这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神奇世界里,内心产生共鸣。在欣赏绘本画面之后,教师可通过播放动画《天使从天空中降临》,让幼儿体验到自己就是一个天使,激发幼儿创作欲望与兴趣。

(2)隐喻类比,提升幼儿表现能力。隐喻类比是指通过已知的事物的属性来理解和认识其他事物相似属性的信息加工。绘本运用这种适合幼儿理解的艺术形式,使画面具体化、生活化、形象化,更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接受。教师要善于发现绘本中独特的美术语言,通过隐喻类比式的提问帮助幼儿观察与理解绘本中的艺术美。活动中教师提问:故事中的小男孩用海浪、雪花、阳光来给天使做翅膀,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景象可以送给天使做翅膀呢?于是,幼儿们拓展思维,纷纷说出将雨水、白云、高山等送给天使做翅膀。在小男孩用鲜花、草藤给天使做翅膀之后,教师又提问: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美丽的事物可以送给天使呢?幼儿们又说出小草、大树等。同样,在小男孩用生活中的钻石、折纸给天使做翅膀之后,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又有哪些实物可以给天使做翅膀呢?幼儿的思维就转向生活中的实物,有珍珠、纽扣、蝴蝶结等。这样,教师通过隐喻类比法一步步引导幼儿理解了艺术表现的内容。

三、畅想绘本,发展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1)夸张想象,幼儿创作主体形象。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夸张想象就是注重将模仿思维习惯逐渐变成创造思维习惯,引导幼儿从新的角度思考和创新。其核心就是教师要通过愉悦的艺术活动挖掘幼儿的艺术天分,通过严密的思维引领和激发幼儿进行创造性想象。仅仅引导幼儿运用隐喻类比法尝试说说生活化的事物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引导幼儿运用夸张想象创作出主体形象,帮助他们创作出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的作品,满足他们的想象与表现的愿望。这一过程可以在创作之前,也可以伴随幼儿创作的整个过程。幼儿通过夸张想象,可以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主体形象。教师也可以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幼儿已画的简单线条,让幼儿自己想象,帮助其创作主体形象。

(2)场景叙事,幼儿创作画面背景。场景叙事能帮助幼儿开拓思路,进一步明晰绘画主题,充分表达出自己的创作意愿。“你的翅膀会吸引谁来和你一起玩呢?”简单的一句提问就让幼儿的想象情趣化、情景化,想象出与自己翅膀相关联的背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将优秀绘本运用于幼儿美术教学,挖掘美术资源,开展融欣赏与创作为一体的美术活动,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得到艺术语言的滋养,在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等方面提升自身的素养。

参考文献:

第4篇:艺术素养提升范文

关键词:乡村美术;基础教学;艺术素养;创意;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88-01

作为一名山区小学美术教师,多年来,在我的认识中就是教师在黑板上画画,学生在底下跟着画,照本宣科。学生工具材料仅仅只是一支铅笔和一本图画本而已,就是参赛作品也多是老师想法较多,对于艺术素养与创意对于学生来说基本是无从谈起。通过几次培训,使我对美术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在新时期,小学美术教程与价值也有新的内涵,《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教育的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坚信每名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所以,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织好当地有效的资源,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要适应农村学生素质,同时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当然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孩子的人格。

美术基础教学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不论是哪一个学习阶段,都盲目地追求所谓的学院派;并以一成不变的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只重视基本功的训练。有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描绘能力,但更多的是刻板地追求画面内容的模仿,完全以写实为依据,整个作画过程是被动地描摹对象,而对有关画面所需要的艺术形式一无所知,这样的现象在乡村就更为突出了。这样一来,作品难免会陷入毫无生气的状态,缺乏灵气。对我们自身而言,也就永远不可能架构起从生活到艺术的桥梁而达到艺术的彼岸。在这期间也忽视了对学生主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艺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抑制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与艺术创新的发挥。

那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改变这一现状呢?任何人所具备的艺术素养都不是先天就存在的,都是需要后天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历练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除了要多学习、多研究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各种艺术形式之间都存在有机的联系,除了学生自身对各种艺术形式培养要有一定的兴趣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乡村当地独有资源优势的正确利用和引导。才会有助于艺术素养的提高,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情趣。

如何在乡村美术基础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创意?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通过多媒体等手段来扩大学生的视野

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鉴赏者就不可能领会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不可能接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欣赏音乐,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判别形态的美,就需要有锐利敏感的眼睛;想要接触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就需要阅读它们、品味它们,借此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通过提高审美趣味,加强审美感受,有益于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创意以及他们的身心健康。

2.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向那些具有某种专长的人学习欣赏这方面的知识,往往专家的意见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我们自身的兴趣和观点。对艺术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受。但在乡村美术教育中应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结合当地实际教学资源,才能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智慧的可持续发展。

3.充分开发利用乡村当地的独特资源,大胆尝试,尽可能做到城乡优劣互补

城乡孩子在教学资源、空间视野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在广大的乡村中也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资源,需要我们自己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去开发利用。总的来说,作为一名乡村美术教师就要大胆去尝试,用有限的资源去开拓乡村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和创意。

4.多方面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

艺术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注意艺术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多更高尚的艺术享受,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情感。这样,在群体中的形象也将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情味,从而更快的融入群体。

5.培养道德情操

艺术具有道德的价值。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自己道德观念和人生选择方面有着的重大影响,学生可以通过进步的艺术形象,吸收进步的道德观念,逐步培养道德情操。艺术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提升人的修养。陶冶情操这一境界就要求主体本身具备优良的品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能够体会这期间的美感。不论是艺术领域的美术,还是音乐戏剧等,均需要能感受艺术的本体与潜质。

为了在基础美术教学中更好地培养乡村孩子们艺术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

5.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即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教学方式等,如宽松的心理环境,给予每个同学表现的机会,考试方式与内容尽可能灵活等。

5.2注重创造性的个性塑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特长,教学中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其对回答问题的恐惧心理,多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并树立榜样,重视非逻辑思维形式。

5.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新思维方面的训练,如发散思维训练、推测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等。

第5篇:艺术素养提升范文

关键词:协同教学;提升;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56-02收稿日期:2016-04-19

作者简介:魏苏里娜(1977―) ,女,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研究方向:中小学体育教学。

为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使学科间的知识能协调发展,得到充分运用,我们就应发挥音体美显性和隐性课程的作用,提高艺术素养。拓展学生的艺术思维,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认真学习,精心合作

我们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精心合作,找出可以协同教学的内容,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在课题组里交流心得,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协同教学之路。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珍惜每一次协同教学的交流和研讨,以提高教师的协同教学技巧和能力。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大部分教师由原来的不知道音体美协同教学应如何下手,成长为具有一定教科研操作能力的教师,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建立档案,掌握材料

为了解学生对音体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我们为实验班全体学生建立了音体美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学习兴趣、体育、音乐、美术和其他爱好等)和问卷调查。通过认真分析综合,在掌握学生在校表现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一系列的操作使得我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实验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三、理念重组,推进教学

1转变教学思想,重组学科的教学理念

音乐、美术和体育教学既有相关相同的属性,也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思想。教师平时独立承担各自的教学,很少能够与相关联的学科去引申知识点,因而,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单一的。要使知识在脑子里重新组合,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教师间也很少去讨论所教之外的学科的教学。其实在实际教学中,音乐老师要排演节目,经常要找体育老师讨教舞蹈方面的问题,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经常用音乐进行舞蹈和放松。重组学科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一个很新颖的感觉,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他们对学科知识的探究,他们会根据老师的指点,创造性地发明一些新的学习方法,以使学科间相互沟通,相互联系,强化记忆,拓展思维。教师间的相互联系和学习,也同样开阔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制订、教学方法的实施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突破了“课堂音乐”与“生活音乐”的界限,使学生在体育课堂和生活中也能进行音乐欣赏的再学习;而美术走进体育课,不但使学生学会了捕捉动态美,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体育动作规范的掌握。审美意识从自我开始进行剖析,做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那样,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开发者。

2重组教学内容,促进音体美协同教学的研究

在三学科的教学中,如何把握重组教材的切入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备课时候要认真选择,不可以随意组合、设计课程内容和教案,要与所教学生的生理、心理相符合,避免好高骛远,为组合而组合。在教学中,善于诱导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在重组学科教学时候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能力,仔细地分析研究。在做教学设计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到哪些内容是可以由他们自己完成的,哪些内容是必须通过互动才能完成的。如学生街舞活动,在设置速写的练习,圈内学生随着音乐不定时地在变化舞蹈造型,圈外学生快速地捕捉瞬间而过的美并进行速写;又如在美术体育协同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对动态美的欣赏能力,协同教学中体育教师引导学生练习标枪引枪动作、铁饼投掷等单个体育动作,使学生体会动作的着力点和动作的整体结构,加快体育技能的掌握;美术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动作的美感程度、人物精神状态,并画出速写作品,体育动作力量美充分展示在学生的画中。这种体育与艺术溶为了一体的教学课,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和审美观念。

3重组教学方法,促进音体美协同教学的研究

让教师充分认识到重组学科资源对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性,教师要从各个角度去剖析本学科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研究出对自己所教学生能接受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形式,把场地、器材等都考虑进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节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对美感的领悟能力和表现能力,并能创造出新颖的且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摸索出一条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处于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四、多渠道拓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1校本课程,挖掘艺术潜能

在实施校本课程的时候,我们认真按照课程的要求组织教学,着力于课堂,用好教材、用活教材。针对不同学生,采用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针对一些学生语言智力与逻辑数理智力较弱,但其他方面智力较强的学生,我们鼓励他们走艺术类学习之路,从中挖掘自身的优势。

2走出校门,提升艺术素养

通过走出校门,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项文体活动,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校外多形式的音乐、绘画作品让学生闻之有声、视之有色、触之有物,从而使学生全方位得到美感教育,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3以赛促学,提高参与能力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大力推行早锻炼、课间操长跑活动。要求全体学生每天跑1000~2000米,使跑步成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通过举办篮球赛、足球赛、排球赛、趣味运动会、校运会等系列活动,以赛事促锻炼,以竞技促质量,实现“天天要运动,月月有比赛”的目标,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合作意识,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积极健康开展。 学校多种赛事的开展,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更高,体质健康得到增强,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开始享受体育运动带给他们无限的精神乐趣。体育课、课余时间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到操场上来,走到阳光中去,呼吸清新的空气,沐浴和煦的阳光,体会运动的快乐。

音体美学科知识重组教学的开展,超越不同知识体系,发挥了每位教师的优势,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师生的综合教育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也紧密了教师间的协同关系,使学生加深了对音体美学科内容的理解,既拓展了视野,吸收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拓展了学生的艺术思维,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艺术素养提升范文

关键词:高师生;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1-0060-03

随着现代化视听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媒体教学形式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多媒体教学的全面推广,广大教师们已逐步开始借助电影、电视、DVD、电脑、网络等现代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试图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传播知识信息的手段和方式进行教学,进一步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因此,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与使用,已经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技能之一。

一、问题提出

高师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学师资的主要基地,要培养完全适应现代教育教学需要的师资,要使高师生能多、快、好、省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制作艺术效果较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则是必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因此,在校学习期间要求学生熟悉掌握课件的设计制作与使用,是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形成的主要途径。其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所有学生均能掌握,设计制作则成为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课件制作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能够依据教学内容、目标、重点和难点,制作集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课件,则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据调查,高师生获取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技能与技巧大致有两种途径:一是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了解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相关知识;二是参与计算机等级考试自修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的相关知识。目前,高师生虽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但所制作的课件形式单一、艺术效果欠佳。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相关的艺术素养,不能有效地将艺术性体现于课件设计制作过程中。从大多数高师生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看,制作水平良莠不齐,与优质课件的要求相比差距甚远,问题在于把多媒体课件的视觉艺术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所谓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即是说课件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相统一,让美的形式来表现课件内容,使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让学习者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我们说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多媒体课件制作更要综合运用艺术的理论与技巧,遵循美学的规律,使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恰当利用艺术形式去传授教学内容,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艺术美对学习者进行审美教育,增强学习者的综合素质。[1]优质有效的教学本身是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如果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技术性与艺术性不能有机结合,使用不具艺术性的课件进行教学,就达不到教学资源的最佳优化和利用。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时,应尽可能充分体现其艺术性,采用丰富多样的制作手法,给予学生视觉艺术享受,让学生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使其在视觉艺术传达的美感中体验获取新知的愉悦,从而达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提高有效教学时间内的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艺术性要求已经成为优质课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艺术性?国内外诸多学者提出了课件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把画面制作艺术规定得更为详尽具体:第一是教学的实用性,考查其知识内容是否丰富,有无参考价值,用多媒体手段表现教学内容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多大的优越性;第二是制作的技巧性,考查其教学内容与媒体的表现手段是否恰到好处,交互功能是否用足;第三是画面的艺术性,从两个方面考虑:(1)教学设计内容的潜在美,要求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内容明了化;(2)画面的艺术现象美,体现在构图、动感的处理、画面的调度、声音的配合、文字的处理等诸方面。[2] 所以,要使高师生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既具技术性,又具艺术性,需要一个转化过程。尤其是艺术性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从提升高师生的艺术素养着手,进行高师生的基本美术素养的养成教育是基础,为此提升高师生的整体艺术素养,是高师院校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与解决的课题。

二、调研分析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中,常常会忽视其艺术性,由于艺术性的体现要求制作者要具有一定审美素养,其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难度较大,所以大多数人一般不予考虑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只注重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其实,艺术性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实用性等一样具有重要的作用,都是构成优质课件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要在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中形成优质课件设计制作的良性循环体系,就必须先在高师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

为了解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质量。研究者在某三年制高师院校学生中进行了调研,随机抽取了中文系、数学系、英语系三年级学生的PPT课件各30件,从“制作技术技巧娴熟、合理进行字体设计、合理配置图形图像、合理设计搭配色彩、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从“某三年制高师院校学生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调查分析表”数据来看:90名高师生制作的PPT课件,制作技术技巧娴熟者占74%,合理进行字体设计者占69%,合理配置图形图像者占39%,合理设计搭配色彩者占33%,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者占18%,所比较分析的六个方面呈递减状态,尤其是合理配置图形图像、合理设计搭配色彩、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方面的人数比例不足50%。可见,高师生在课件设计制作过程中合理配置图形图像、合理设计搭配色彩、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能力尚待提高。再从艺术性与技术性相比74%与18%,其艺术性大打折扣,所以在课件设计制作过程中高师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形成的一个新生课题。

要提升高师生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合理配置图形图像、合理设计搭配色彩、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能力,就必须提升高师生的基本美术知识和素养的储备、应用能力。用审美能力支撑多媒体课件制作时的画面构图、文字处理、图形选择、图片编辑等技术,用审美的眼光去搭配界面色彩、对比协调画面、均衡配置图形,将美术知识和素养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进行综合运用。因为只有设计者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素养,才会在多媒体课件构图中处理好主体、陪体、环境和空白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体现构图的均衡性、统一性、对比性、形象性、感染性与形式美等一些基本原则。于此同时,才能体现出画面构图简洁明了、主体与陪体鲜明、光色搭配明暗适当、字体大小选择适合、突出其图文并茂的美术功用性。可见,利用美术素养理念去设计课件的界面、文字、背景、图形、图像和色彩进行处理尤为重要。但是,这些美术素养与能力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形成,这种能力只有通过美术教育教学进行培养,才能得以提高。

三、应对策略

教学实践中需要具有艺术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一旦离开了艺术性,就失去了使用时的感染力,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艺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制作课件中,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但在如何运用计算机丰富的资源,完善课件设计方案,增强课件艺术效果方面,都有力不从心之感。针对高师学生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和心理需求,进行课件制作教学与实践,实现教育、科学、技术、实用的综合比较容易,但要充分发挥其艺术教育的功能,学生的美术素养欠缺的话就比较困难了。简单地说,要使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合理地分布文字、图形以及表格,在有限的界面上合理构图,产生有序的艺术感,达到快速、准确、高效地传递信息的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全面提升高师生的美术素养,将高师生的美术素养运用到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中,将会使其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技术性与艺术性方面逐步达到有机的结合。

1.充分利用《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提升高师生的基本美术素养

《美术基础》课程是高师生在校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设置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所以要充分利用《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平台,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媒体制作艺术素养,针对多媒体课件制作中需要的基本美术元素(构思构图、色彩配置、图形构成等)进行专题教学。例如:在“构思构图、图形构成”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基本具备依据内容进行构思的能力,理解画面构图的均衡与多样性,形成多媒体界面生成图像与绘画画面构成图形形式美的共性理念;在“色彩配置”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色彩的和谐、均衡、对比、冷暖、联觉等色彩现象的内涵,尤其是要识记在光色中配置互补色会产生视觉不和谐和色相衰减的原理,同时还要准确地辨别光色配置减色原理和颜料色配置增色原理的特性。通过《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对媒体设计艺术目标的逐步渗透与实现,从而使学生形成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所需的基本美术素养。

2.开设《媒体视觉艺术》选修课程,培养高师生的艺术设计素养

高师院校应专门开设《媒体视觉艺术》选修课程,把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图形、字符、动画、色彩等效果,以及多媒体画面的最基本元素中的视觉元素(点、线、图形、图像、空间、色彩、光、纹理)和链接元素(各元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如树形链接、非线性组合、并列等)进行专门的教学。例如:在“视觉元素”的教学设计上,让学生逐步形成对点、线、图形、图像、空间、色彩、光、纹理等效果的合理安排,以达到从视觉感受上把握界面图形和谐统一的能力,克制“花、乱、灰、跳”等不和谐现象的产生;在“链接元素”的教学设计上,能够使学生具备合理安排、并置、组合各元素的构成能力,克服“杂乱无序、主次不清”现象的发生。所以通过《媒体视觉艺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以培养学生现代媒体设计与应用的综合艺术素养。

3.建设优质多媒体教学课件观摩资源库,拓宽高师生的艺术视野

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建设优质多媒体课件观摩资源库。例如:学校有关教学单位要专门搜集优质多媒体课件,协同学校图书馆、信息中心等部门创建多媒体课件资源库,并在校园网上公开传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浏览优质多媒体课件,有关授课教师可在网络平台上给予学生指导、答疑,让学生能够随时浏览到优质的多媒体课件,从观摩中汲取艺术设计营养,逐步拓展学生的媒体视觉艺术视野,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借鉴优质资源的能力,以求达到学以致用,是提升学生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的视觉艺术审美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4.细化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能力考核指标,进行能力考核

把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艺术性作为高师生毕业考核的重要指标,细化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能力考核指标,进行能力考核。例如: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把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制作,作为学生毕业时具备教师教学的基本能力进行考核,对合理进行字体设计、合理配置图形图像、合理设计搭配色彩、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通过教学管理手段进行达标能力考核,敦促学生逐步形成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设计艺术素养,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通过以上策略的具体实施,学生不仅能逐步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达到逐步解决课件制作中经常遇到的美术问题,例如:字体、图形、图片的大小形状,画面色彩的对比和配置等;把学到的美术知识合理地运用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只有知道在色彩面积比较中各色之间的面积反差越大,对比效果就越强烈的原理,才能有效地处理画面构成中面积色彩的大小和多少;只有理解由色彩明暗的差异而形成的色彩对比原理,才能合理配置互补色的对比效果、类似色的和谐效果,以不同色阶的搭配丰富色彩的语汇,用不同的纯度的色彩丰盈充实画面,用画面中色彩的层次、空间的关系来体现色彩的强弱、鲜明、沉闷等许多不同的变化和情感;只有了解字符、线条、图形的视觉美感,才能合理配置字符、线条、图形的大小、形状;把这些美术知识转化成个人的审美素养,能在课件设计与制作中进行举一反三地应用,才能追求课件中最佳的视觉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高师生课件设计制作过程中基本美术素养的提升,也是高师美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只要全面提升高师生的基本美术素养,并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中将美术素养进行运用,设计制作出的多媒体课件才能富有特色,其艺术性才能得以提高,结合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用艺术审美的角度进行设计,最优质的多媒体进行课件才能形成,用最优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不断汲取学科知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第7篇:艺术素养提升范文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如何选择?教师必须指导大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经典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得先向经典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经典的真正价值。读世人公认的名著,开卷有益。名著欣赏就是与伟人面对面地交流的过程。因此,阅读经典名著就是一条获取真理、提高个人修养的有效途径。

(一)丰富大学生的情感。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是体验他人情感、震撼自己心灵的过程。大学生涉世不深,对人生感悟浅薄,在形形的文学人物身上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人类复杂的感情。比如:霍桑《红字》中的海斯特传递给读者善良、宽容、忍耐,爱情、母爱与友爱的伟大等优秀的品质;梭罗的《瓦尔登湖》传递给读者的是大自然的纯美和宁静、人类的暂时孤独感、人与自然的和谐等不一样的美感。在实际交往中,这有助于增进对他人的谅解和信任,有助于和他人建立长久的友谊。感情丰富的人都富有同情心、爱心,善于为他人着想,心态平和,态度谦虚,敬重他人,知道感恩等基本的人文素养。这也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前提。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素质被行为化为乐于助人、礼貌待人、温文尔雅、乐观向上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感染和迁移的功能以及扩散与泛化的规律,这种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交际方式会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提高整体的人文素养。

(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首先,英美文学是世人公认的西半球的优秀人类精神活动成果,也是东方文化孕育长大的大学生们精神和思想营养的重要补充。千条人生路、万种生活态,每个人亲历边角而已。如果要在短暂的时间内感悟缤纷的世界、丰富的人生,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借鉴于优秀文学作品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其次,经典文学阅读有益于人的性格、气质塑造。英美文学名著是智者洞察世界、体验人生的智慧结晶,是伟人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思想成果,大都具有超凡的教育指导作用。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一直深刻而恒久地影响和感召着世人。

(三)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精力旺盛,富有激情,可塑性强。让他们充分认识文学对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指导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优秀文化。阅读中思想的共鸣、情感的波动将潜移默化的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阅读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女主人公卑微的出生、恶劣的生长环境、痛苦的遭遇,足以让当今的大学生反思自己应该感恩这个时代、感恩这个社会、感恩这个国家、感恩父母无偿地给了自己这么多。当今中国社会方方面面发生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与进步,包括人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文化价值观念等。在优越的社会环境、安逸的生活条件下,部分大学生迷失了方向,丧失了理想与斗志,重物质和利益,多多少少人生观发生着扭曲。国家正在实现伟大中国梦,中国梦也就是十几亿中国人的个人梦。因而,大学生有必要运用文学赏析来打造精神、坚定信念、修正世界观、实现梦想。文学作品中传承着人类优良的人文精神,能够培育大学生理智、健康地追求真、善、美,能够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恪守道德防线、维护人格操守。

二、结语

第8篇:艺术素养提升范文

一、进行学科渗透,跳出数学教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数学各部分知识与表达方式的综合,而且要关注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跳出数学教数学,给数学教学打开一扇窗户,透入一缕阳光,注入一股清风。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如再采用以教为本、以本为本的本本主义课堂教学,无疑是“穿新鞋走老路”。例如我在教《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通过课件出示: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5%。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0%。让学生读读、说说,既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也让学生意识到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但耕地面积极其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土地资源,节约粮食。这样在渗透思想品德知识中学数学,效果更佳,也让学生更喜欢这样的数学课堂。

通过学科渗透,跳出数学教数学,这样的教学可以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学生则能够把平时自己收集到的一些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或写自己的感受、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积极交流、互帮互助,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得到了有效强化,而最主要的是,学生明白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和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亲身感受了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从而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二、加强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路和解答有不同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中,我在课的开始就让同学们玩一个“小小魔术师”的游戏,教师先出示图,让学生思考:“这个图形大家认识吗?谁愿意当一回魔术师,将它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话音刚落,学生兴趣盎然,我指名让学生上台操作,只需将右边沿虚线剪下平移到左边缺口处,就补成了一个长方形,渗透了平移、转化的数学思想,为后面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做好准备。在新课中,我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并提出要求,利用同学们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等工具,动脑筋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会计算它的面积的图形,先独立操作,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一边交流、一边操作。巡视中我发现学生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就让他们介绍自己的方法。我问:(1)在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2)将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作比较,你发现了什么?(3)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了吗?说出你的想法。学生通过操作、讨论,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是哪种方法,推导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只有一个,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此时,学生的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得到了统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运用生活经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就必须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经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如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因为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因此,我设计了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有数脉搏、跳绳、拍皮球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亲身感受到、体验到1分钟、1秒钟的长短,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填一填时间单位:①小华每天睡9( )。②小红跳绳10下用了7( )。③小亮吃饭用了20( )。

第9篇:艺术素养提升范文

关键词:家庭文化;音乐;二胡

家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融洽感情,抗衡各种消极不良社会现象的诱惑与腐蚀。先进的家庭文化建设可以起到振奋精神,凝聚人心,陶冶情操,增进交流,活跃和丰富家庭成员的文化生活,用家庭文明彰显城市文明。

吉安市自古为庐陵文化名城,文化底蕴厚重,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且富有品位,广大社区群众特别对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的爱好情有独钟。二胡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源远流长,家喻户晓,深受吉安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群众学胡音乐,在家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在吉安市吉州区城乡各个社区,活跃着一大批二胡爱好者。他们利用业余闲暇之余将其视为一种高雅时尚而执着追求,在当今百花齐放的盛世年代,随着广场舞兴起,人们对文化艺术表演的追求热情日益高涨,形式也丰富多彩,到处洋溢着学二胡,玩二胡的热闹场景,在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不少以二胡为主要民乐表演和小乐队,每逢周末、节假日及晚上,均能看到不少中老年人自发组织成立的民间二胡艺术团,在街道、社区等地义务为民众义演,很多节目都是一家老少同台献艺,获得观众的赞誉。一些以家庭成员组成的二胡爱好者,深深感受到家庭文化的凝聚力和在练琴中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给家庭生活注入了新的生机。这种感受,本人也有深深地体会,2003年,我们一家三口自编、自导、自演的歌舞器乐组合《家和万事兴》,在市妇联的积极推荐及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层层选拔,有幸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三套《神州大舞台》现场演出,向全国观众展示了我们的家庭才艺。在排练中,一家人互帮互助,其乐融融,增加了交流,增进了感情,为我们家庭和睦共处,幸福美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次活动,对家庭文化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如今,晚饭后,居民小区的楼窗里也不时流淌出悦耳的二胡琴声,街边琴行里面经常听到动听的二胡旋律。老年大学,学二胡的学员日益增多,有的中小学校也组办了二胡兴趣班、民间二胡培训班,涌现了一部分技艺水平较高的二胡民间艺人。二胡现在已经深深地渗透到社区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作为一个群众文化工作者,看到这么活跃的一派文娱繁荣景象,欣喜之余,也认识到,目前社区的二胡普及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专业程度普遍偏低。二是年龄层次不均衡。学胡以及演奏队伍的区域分布也不平衡,城区社区较多,乡镇社区较少。每年举办各类文艺演出、音乐赛事,大型晚会较多,民乐专场演出、特别是以二胡为主的独奏音乐会稀少。各种文艺比赛、会演活动较多,其中二胡专项的比赛或交流活动较少。笔者认为,既然吉安具有如此丰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就要将其发扬光大,传承好,普及创新好。用“十三五计划”或更长一点时间,做到镇镇(街道)有中心民乐队,校校有二胡班,社区、规模企业有二胡兴趣班,家家有二胡爱好者,做到这些,应该从以下“三个强化”入手:

1 强化对二胡学习普及发展的思想认识

(1)党的十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随着物质文明的增长而不断提升,对于文化的品位也越来越高,传承普及二胡艺术就是将党的十精神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

(2)传承普及二胡艺术可丰富和活跃城乡人民群众业余文化活动,提高音乐修养、提升文化品位;还可带动文化及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吉安是井冈山旅游的山下景点较多的城区,通过大力传扬民族乐器音乐文化,通过悦耳动听的二胡旋律与井冈山红歌和民俗山歌相结合,到处呈现二胡的音韵和歌的海洋来吸引八方游客,为本地旅游业增色添彩。

(3)让社区群众陶醉在二胡音乐中而增加精神寄托,活跃锻炼大脑,增添生活乐趣和生活信心,使之充实生活,提升生活质量,还可解决孤寡老人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的晚年寂寞。

(4)二胡艺术是声音的表现艺术,其音符的表现背后蕴藏着无限的意义,可提高青少年智力及大脑的各方面能力。例如,增强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广泛的文艺爱好,吸收文化正能量,为成就未来事业增加信心,还可间接促进社会的稳定,可以将课余时间专心学胡器乐,避免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玩麻将、赌博等不良嗜好。

(5)吉安采茶戏是深厚庐陵文化底蕴的重要内容之一,吉安采茶戏是以二胡为主的伴奏乐器,二胡与采茶戏的发展,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依赖、相得益彰,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广大民众对吉安采茶戏的热爱日益高涨,业余及专业的吉安采茶戏艺术团将会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普及二胡艺术将会为采茶戏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强化对二胡艺术普及发展及公共文化服务

二胡艺术的传承、普及发展需要靠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综合服务才能实现目标。一是宣传展示,让更多人了解二胡艺术的魅力。积极争取电视新闻等媒体的服务,电视台开设相关二胡的专题艺术普及栏目,对二胡的发展概况、艺术价值、美学意义加以指导。二是建立文化展示平台,免费为广大二胡爱好者培训骨干力量,为二胡爱好者提供方便,建立活动平台和培训活动。创建地方相关二胡的专题艺术网站,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更广泛地、交流地方二胡动态和信息,为传承普及二胡营造良好氛围。三是积极开展活动,传承普及二胡艺术,必须积极开展活动,组织举行各类演出或比赛才有活力。有关部门要不定期组织高水平的二胡表演活动,邀请二胡名家来演出、讲授、采风等学术活动。一些重大节庆文艺汇演中要酌情吸纳二胡表演节目。组织基层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二胡艺术交流活动。

3 强化对二胡艺术普及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