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消费现状范文

绿色消费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消费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消费现状

第1篇:绿色消费现状范文

关键词:绿色营销;发展现状;对策

我国社会在经历过一段长期的发展后,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情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同时,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进的重要性,企业也积极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并将绿色营销作为企业社会的重要社会责任,切实实行。

一、绿色营销相关概述

绿色营销是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和永续经营的观念。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主要是企业遵循消费者对生态的关注和绿色环保消费需求,将绿色环保相关要求作为生产原则,生产具有绿色环保性能产品的一种经营方式。企业在意识到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提升后,在生产过程中积极采用环保材料和绿色环保技术手段生产清洁型无公害产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创造市场机会,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营销的重要意义

1.全球化发展必然趋势

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乎于过我国人们的健康,更关乎于全球人民的生存发展。据相关调查表明,在西方的大多数国家中,至少有67%以上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考虑到这一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在我国,也有一部分消费者期望购买绿色产品,由此可见,绿色环保问题已经得到了全球人民的广泛关注,绿色环保产品也已经成为了国内外人民的共同需求。

同时,在对外贸易中,西方发达国家也利用“绿色堡垒”限制进口产品数量。由于我国相关绿色标准并不完善,生产技术等也较为落后,企业绿色营销经验较为欠缺,因此,生产出的绿色产品很多都被西方发达国家拒之门外,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较低,并经常引起贸易摩擦,十分不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和与其他国家良好关系的建立。

面对这一问题,我国企业应严格遵循绿色营销理念,顺应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实施绿色营销,生产绿色环保型产品,满足我国人民和对外贸易需求,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我国的国际地位。

2.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

我国是资源大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同时,我国也是人口大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例如森林资源,我国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九分之一。在能源利用方面,我国的能源消耗也相对较高,尤其是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虽然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破坏了我国的生态平衡。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造成了生产生活垃圾的增多,大量的不可降解垃圾和废水不断排放,导致我国各个地区被酸雨侵蚀,人们生活必须的饮用水和空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对国民健康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威胁。并且,以环境污染为经济发展的代价,仅仅带来了短期利益,从长远来看,环境污染不仅不利于国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也造成了我国经济上的严重损失,大大增加了我国的发展成本,阻碍了我国快速发展的步伐。

绿色营销的开展,能够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大大降低产品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对我国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新时期企业发展需求

新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并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基础上,积极追求健康、绿色的生活,这也使我国的经济市场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阶段我国经济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满足消费者需求,采取绿色营销战略,生产绿色产品,打开绿色市场,在获得更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我国绿色营销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营销始于绿色食品工程的开展,1984年,我国开始了对绿色食品的开发,建立了专门的无公害蔬菜试验基地,并在1992年,通过对国际上绿色营销理论的研究,制定了绿色食品的相关管理办法,又于1994年设计并制定了沿用至今的绿色食品标识,并在不断的发展中,使运用这一标志的绿色产品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和喜爱。

1990年开始,我国将绿色环保这一原则逐渐应用于多个领域,开发出了多种绿色环保产品,并以绿色产品为基础,在我国各大城市开展了绿色营销。现阶段,绿色营销的开展,有效提升了我国政府、企业和人民的绿色环保意识,推动了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的落实,实现了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但是由于经验较少,因此绿色营销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相关人员尽快采取相应对策予以解决。

四、我国绿色营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缺乏对绿色营销的重视

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相较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国内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以短期利益为主,着重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刻意忽视了生产经营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多企业对消费者绿色需求引起的消费需求变化也缺乏认识。忽略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迫切需求,也未能充分意识到绿色营销对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错过了打开新市场的契机。

这些企业虽然在生产经营中获得了较大的短期利益,但是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并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没有认识到绿色产品的重要价值,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长远利益。

2.政府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不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强。在绿色营销方面,缺乏足够的支持政策。企业在绿色营销的开展过程中,需要较其他未开展绿色营销企业更多的经营成本,而支持政策的缺乏,会使其在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开展绿色营销,导致我国绿色营销很难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还需要政府加快对绿色营销相关政策的制定,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开展绿色营销,为其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同时,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政府为保证经济水平的提升,对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未能进行严厉打击,导致环境破坏严重,市场上虚假绿色产品盛行,对我国绿色营销实施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3.消费者缺乏绿色消费观念

虽然现阶段我国国民绿色环保意识有所提升,也有一部分消费者希望购买绿色产品,但是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观念并未形成。消费者大多喜欢价格便宜的产品,而绿色产品因成本等问题,价格相对较高。一些企业借绿色营销之名炒作,随便为自己的产品冠上“绿色”之名。大部分的消费者都难以分清绿色产品的真假,因此,在消费时,面对看似相同的两种产品,往往会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虚假产品,并且,一旦消费者购买了虚假产品,还会对绿色产品市场产生不信任感,逐渐丧失对绿色产品的消费欲望,导致绿色产品消费需求大大降低。

同时,我国绿色产品和绿色营销的宣传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很多消费者对绿色营销的意义并不了解,未能充分认识到绿色消费对于自身和社会的价值,导致绿色消费需求不足,难以推动绿色营销的进一步发展。

五、我国绿色营销发展对策

1.企业增强绿色营销理念

绿色营销理念要求企业的决策者树立全新的绿色发展意识。企业决策者应转变自身观念,充分认识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重要关系,用长远的目光看待其了绿色营销,将对短期经济效益的追求,转变为对长期经济效益的追求。制定企业内部的绿色营销相关制度,严格遵循国家的法规政策,积极维护当地生态环境,并加强对内部员工的绿色营销教育,提升员工绿色环保意识,创建企业绿色文化,并将其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

同时,企业应加强在绿色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方面的投入,积极开发绿色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采用易分解的生产材料和可回收的包装,在制定价格时,结合消费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消费者能够认同的产品价格,并为消费者提供以绿色环保为原则的销售服务。

在绿色产品销售过程中,企业应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建立相应的绿色分销渠道,采用网上销售、专卖店等直销形式向消费者销售企业绿色产品,既能够保障产品质量,又能够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企业也可以进行绿色商店和专柜的设立,专门销售绿色产品,避免消费者购买到虚假绿色产品,并在店内向消费者宣传绿色产品的识别方法,增强消费者认同感。同时,企业应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培训,提升其绿色产品相关知识,以便更好的与消费者沟通,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选择信誉良好的中间商和物流系统,以保证产品销售全过程绿色环保。

2.政府加强有效宏观调控

我国政府应加强在绿色营销方面的宏观调控,将绿色营销纳入社会长期发展规划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制定相应政策,强化环保法律责任,严格落实国家规定和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建立一支规范化的执法队伍,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给予严厉的惩罚。

政府也应对开展绿色营销的企业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在税收等方面居于一定的优惠,与银行联合对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实行优惠贷款政策,积极鼓励企业绿色生产技术、绿色生产设备方面的创新,并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循环经济和绿色技术的发展。同时,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通过相关政策的实施,开拓绿色产品市场,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并建立绿色渠道,淘汰高消耗、重污染的产品,为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3.加大力度宣传绿色消费观念

企业和政府应充分运用当前的媒体优势,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向消费者宣传绿色环保理念,提升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使消费者充分认识到绿色消费对自身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激发起绿色消费需求,自觉选择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同时,企业应利用活动的形式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使消费者能够对绿色产品进行深入了解,主动支持开展绿色营销的企业,并在提倡生活中,通过自身良好的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责任,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贡献一份力量。

另外,政府也应加强与学校的联合,在学校教育中融入绿色消费观念,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充分了解现阶段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绿色产品对生态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影响,促使学生养成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好习惯,同时也为企业绿色营销创造潜在消费者。

六、结论

绿色营销是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因此,政府、企业和社会应加强合作,加强宏观调控,增强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并加大绿色消费观念的宣传力度,以保证企业绿色营销的顺利实施,推动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丁晓旭.浅析实施绿色营销的问题及对策――以海尔集团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2,5(17):73-74.

[2]王玉洁.浅谈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3(3):53-54.

[3]迟考勋.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现状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2,4(4):57-58.

[4]王志宏.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10(10):96-99.

第2篇:绿色消费现状范文

关键词:绿色农产品; 现状; 机制

    一、绿色农产品的内涵及特征

    绿色农产品的提出是以可持续的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这种发展理念强调农产品发展的持续性,同时要求农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整个系统的发展相互促进、和谐共生。《浙江绿色农产品管理办法(试行)》(2003)定义:“绿色农产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无公害农产品为基础,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发展方向,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农产品标志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包括加工品)。”

与普通农产品相比,绿色农产品具有较多独有的特征。如在产品质量方面,主要有无污染、安全、优质等特征;在品牌优势方面,绿色农产品一般是农业生产化企业的品牌产品,具有较强的名牌效应;绿色农产品生产具有较高的绿色成本,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认证,市场准入门槛高;等等。

另外,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绿色农产品具有正外部性以及市场需求和供给弹性特征。绿色农产品的正外部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生产过程的资源节约;二是消费过程的环境友好;三是消费结果对他人与后代有利;四是消费效用的隐性效用与长期效用。绿色农产品市场需求和供给弹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绿色农产品相对普通农产品来说,从短期来看,受消费观念、消费水平与供给水平、成本的制约,其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从长期来看,其价格需求弹性较小,根据收入——消费关系,普通农产品将逐步成为低档品,绿色农产品将成为正常品,其消费需求超过普通农产品将是必然趋势。

二、我国绿色农产品的发展现状

我国于1990年根据国情提出了绿色食品概念,开始推行绿色食品工程,标志着国内绿色农业产业开始形成。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阶段划分,中国绿色农产品产业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第一阶段,从农垦系统启动的基础建设阶段(1990-1993年);第二阶段,向全社会推进的加速发展阶段(1994-1996年);第三阶段,向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阶段(1997年至今)。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开展绿色农业建设的县已达到300多个,示范点2000多个,遍布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农业建设在全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表1   2001年-2005年绿色农产品发展情况数据表

年度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企业数量(家)

1217

1756

2047

2836

3695

4615

产品数量(个)

2400

3046

4030

6496

9728

12868

产量(万吨)

2000

2500

3260

4600

6300

7200

销售额(亿元)

500

597

723

860

1030

1500

出口额(亿美元)

4.0

8.4

10.8

12.5

16.2

19.6

资料来源:《绿色食品统计年报》,中国绿色食品网:greenfood.org.cn。

随着我国绿色农产品实践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虽然绿色农产品具有差异性竞争优势,但绿色农产品因为外部性和产业发展的不成熟,相对于普通农产品而言,其成本价格确实较高。主要包括:在产品开发中,因增加或改善环保功能而支付的研制费用;在产品制造中,因研制对环境和人体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而增加的工艺成本或引进环保设备的成本;使用绿色标志、绿色包装而增加的费用等。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成本价格还将制约绿色生产与消费者意愿、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影响企业与市场的成长与发展。    绿色农产品产业组织处于发展过程中,合理的市场结构与市场集中度、市场行为的形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和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但目前从绿色农产品产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来看,这个任务还十分艰巨,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生产者特别是农户的传统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制约着绿色农产品生产方式的推进,一些不法分子乘机制造假冒绿色农产品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我国现阶段,政府在政策、法律、法规上对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有没有为绿色农产品在税收、价格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等,同时政府的引导作用及加大环保与治理力度等,都对绿色农产品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而目前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支持力度还很不够。

第3篇:绿色消费现状范文

关键词:绿色营销;真实性问题;绿色营销观念

绿色营销是在传统营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传统营销的延伸与扩展。其中“绿色”则有三层含义:第一,对生态环境的友好属性,包括: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利用资源和促使资源的有效配置等方面,是“绿色”原意拓展;第二,对社会环境的友好属性,包括:符合整个社会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有利于社会公德的形成等,是“绿色”原意的升华;第三,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其具体化和落脚点。因此,可以把绿色营销界定为: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友好并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营销。

1.绿色营销的真实性问题

1.1中国绿色营销的发展现状

中国消费者的绿色意识相对于发达国家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在上海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公众绿色消费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是因为产品的环保性能关系到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只有极少数的被调查者因为消费趋势的影响而关注环保。

同国际绿色企业的发展状况相比,国内企业对“绿色”理解的广度和深度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广度上,国外每一行业都有自己“绿色”发展的目标和计划。而国内则相对集中于食品、电器等少数几个行业。在深度上,国外对“绿色”的理解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融入可持续发展观念,进而把它上升为一种经营理念和经营哲学。而在国内,生产者对“绿色”的理解普遍还停留在产品阶段。

2.绿色营销在实施中的真实性问题

2.1企业绿色营销的不真实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绿色产品的不真实性,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虽然产品及对环境有严重的污染,甚至是伪劣产品,但仅在包装上制作绿色标志。二是绿色价格的不真实性,非绿色产品却以绿色产品的价格销售。三是绿色渠道不真实,分销渠道对社会、环境和消费者有较大的污染。四是绿色销促的不真实性,绿色营销宣传的绿色性与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实际内容不相符,或者是在选择绿色营销词时,故意选用一些语言含义不清的词语,来引导消费者在接受信息时产生误解,或绿色服务不能兑现等等。

3.消费者的虚假绿色消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假冒绿色产品盛行,消费行为中真实绿色消费和虚假绿色消费并存,消费者的决策就是在真实和虚假绿色消费之间选择。产品的绿色程度对制造商而言信息是充分的,而对于消费者却是不完全信息。因此,制造商有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客观条件实现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程度进而误导其消费行为。由于个体知识的有限性,消费者不可能对所有产品的性能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都能了解,因而在其消费过程中由于知识的欠缺而不能实现消费行为的绿色化。

4.实施真实绿色营销的对策

4.1消费者面对绿色营销的策略

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意识。绿色消费意识的建立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提倡绿色消费意识,让绿色需求成为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培育绿色文化,营造绿色消费的群体意识,就能创造出绿色消费的宏观环境。绿色消费意识适应了人们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得到了发展。

强化消费者协会的职能。首先,消费者协会应该从维护消费者权益入手,培植绿色消费文化,通过宣传、教育、启发消费者,真正使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树立新型文明的消费观念,从而壮大绿色消费群体。另外,消费者协会要积极受理消费者在绿色消费中的投诉,做好维权工作,维护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权益,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信心,促进全社会的绿色消费。

5.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应采取的策略

建立绿色营销观念,培植绿色企业文化。绿色营销观念是绿色营销实践的指南,要成功地实施绿色营销,首先必须树立牢固的绿色观念,寓环保意识于生产经营决策之中,努力谋求企业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绿色营销观念的树立,要求把培育绿色企业文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绿色企业文化主要是在企业文化中融入环保观念,以绿色意识贯穿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就必须注重对企业员工的绿色教育与培训,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环保事业的重要性。

收集绿色信息。绿色信息是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依据。企业在众多的商机面前,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前提,结合本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收集大量的绿色信息,并深入研究信息,去伪存真,选用有用的信息,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提供保障。企业应对收集到的大量绿色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处理,分析研究绿色市场的变化,预测绿色消费发展的趋势,根据绿色信息指导绿色营销。

灵活运用绿色营销组合策略。企业的绿色产品需求与绿色价格、绿色通道、绿色促销相互配合,才能引起消费者广泛注意。绿色价格的制定要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同时注意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利用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来定价;绿色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选用中间商,如选择则要考虑中间商的绿色信誉;绿色促销则需要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要与环保部门保持良好关系,寻求支持,并积极参与各种与环保有关的活动,以扩大企业绿色影响。

第4篇:绿色消费现状范文

关键词:绿色营销;演变;内涵;对策

一、绿色营销的演变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一场空前壮阔的绿色革命,它从经济到政治,从观念到行为,对整个世界和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会议制定了《21世纪议程》,该《议程》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若想达到合理发展,则要提高生产效率并改变消费习惯与结构,以最高限度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生产废气物。这表明人们已开始关心消费中的环境代价,呼唤既无污染又有益于健康的绿色商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环境危机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进一步变化,消费者越来越关心环境保护问题。以降低消费品污染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特征的绿色消费观念代表了当今世界公众消费观念新潮流,它必将引起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一场彻底的革命。珍惜生命、追求高质量生活的目标和愿望,已成为多数消费者消费活动的中心内容。而每个企业直接面对的对象就是他们的消费者,其目标是通过刺激消费来获取利润,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每个企业都应以最优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以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现代社会生产方式中,一种将生态工程和基因工程相结合的“绿色科技”逐渐带领着一个涉及环境协调、清洁、无公害化的“绿色产业”。在生产上,企业积极引进“绿色科技”,主动承担“绿色责任”,争取产出无污染,有益人类健康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企业管理上,内部注重培养员工“绿色意识”,外部注重企业形象,无论是生产上还是企业管理上都逾越了传统营销。

而在国际产品市场上,绿色成分越来越浓,形形的绿色产品层出不穷,从“绿色食品”到“绿色用品”,从“生态玩具”到“生态时装”,从“绿色汽车”到“绿色住宅”等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不可否认,21世纪的高科技,给经济带来了高增长。但面对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人们对环境和资源的忧虑,已逐渐转化为消费过程中一种自律行为,更倾向于追求适度、无污染、保护环境的消费。在绿色消费的驱动下,绿色营销观念应运而生,并将日渐成为21世纪世界市场营销的主流。

二、绿色营销的内涵

1.绿色营销的含义。绿色营销的概念产生于世纪之交。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ken peat tie)教授在其所著的《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一书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别、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我国学者也指出:“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中要重视保护地球资源环境,防治污染以保护生态,充分利用并回收再生资源以造福后代。”从这些界定中可知,绿色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的社会需求管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市场营销方式。

归纳起来,绿色营销就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除或减少对地球生态环境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创造和发掘市场机会,并采取适宜的营销手段获取盈利和谋求发展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与营销策略。

2.绿色营销的特征。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与传统的营销相比,绿色营销是以绿色消费为前提,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要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清洁环境和产品的需要。满足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的出发点,绿色营销是以绿色观念为指导思想的,其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发展。

3.绿色营销的作用

(1)绿色营销的道德引导作用。如果说全球道德是一支动人心弦的交响曲的话,那么,绿色营销便是其中的和谐音符,因为绿色营销蕴涵人类道德观念。它帮助人们确立生态文明道德观,臭氧层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大都是因为人类的行为失范所致。所以,人类有计划有节制的开发自然和保护自然,就是一个涉及生态文明道德问题。从销售角度讲,就是使消费者纳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之内,从而采取符合自然生态演化规律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这有助于挽救生态危机。它能帮助人们确立绿色发展道德观,即无公害、无污染地发展经济,使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

(2)绿色营销对企业的作用。绿色营销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和扩大市场销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优化企业行为。随着“绿色意识”的增强,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成为时尚和明智之举,而企业也将采取积极的防污染技术,通过绿色营销,树立企业“绿色”形象,促进产品销售和企业发展。

三、绿色营销必要性

1.绿色消费引发商机。绿色法规的实施和绿色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一些新产品的生产。绿色消费的兴起为引导和强化这些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市场机会。比如,汽车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又造成了空气中一氧化碳、氧化氮和铅含量的剧增,而绿色汽车则追求节能、无污染、高技术、高档次,要求使用节能装置、新材料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2.绿色产品带来的效益。绿色产品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对传统生产模式的否定,其关键是在减少环境恶化的同时增加价值,取得利润。如“变废为宝”工程,使企业的废气物得到重新的利用。绿色产品开发价格上浮10%-30%,将为企业带来更大效益。

3.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呼唤绿色营销。绿色营销是在绿色消费的驱动下产生的,绿色消费是可持续消费。关于可持续消费的定义,联合国环境署于1994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华发表的报告《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中指出:“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可见,绿色营销提供的绿色消费,完全符合人类永续发展的要求,符合人类的生存原理——人与自然和平相处,共生共荣。

4.绿色营销是21世纪企业兴衰的根本。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生态平衡以及政府规范化立法的压力驱使企业必须树立环境观念,开展绿色营销。另外,随着广大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需求剧增,企业也应顺应需求,开展绿色营销赢得顾客。

第5篇:绿色消费现状范文

关键词:绿色物流;发展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217-02

20世纪90年代,全球兴起了一股“绿色浪潮”,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兴起,绿色化运动正向各个领域渗透。现代物流业作为一项强综合性和强关联性的产业,不仅要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这一发展原则,而且要走在各行业的前列,起到推动、示范的作用。绿色物流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运动向物流领域的渗透,强调物流系统效益、企业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利益的协调和平衡,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综合利用型的生产方式。随着绿色物流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现代物流业在中国已得到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改变传统的物流体制,引进新的物流思想和运作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把握现在的良好时机,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制定物流发展规划,促进物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让中国的物流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可见,发展绿色物流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物流发展的方向。但是目前,绿色物流属于一个全新的概念,还缺乏成熟的理论体系,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一、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绿色物流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巨大的障碍,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是很强。物流的运作跨越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而管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又自成体系、独立动作、各自规划,对现代物流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从而导致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物流资源的分散和浪费,也为以后物流运作上的环保问题增加了过多的负担。政府对物流的发展前景没有前瞻性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放任自流的现象。缺乏对物流活动绿色化的有效监管和控制。

2.物流标准化的基础工作十分薄弱

标准化是资源整合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应该包括设备设施的标准化,如托盘、货柜、集装箱等标准化;信息标准化,如运输单据、出入库单据、条形码等;管理模式标准化,如应答制度、赔偿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等。目前各地区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标准,有些方面虽有国家标准,但没有加以普及和应用,直接影响了物流的运行效果。中国自1998年导入15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制度之后,只有近百家企业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而物流经营者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中国一些企业在实施15014000系列标准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物流研究相对落后,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物流产业需要大批人才,相比较而言,中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由于中国绿色物流的理念形成不久,许多物流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发展绿色物流的概念,没有真正具有超前意识去承担社会责任,只是象征性地适应时代环境的需要。目前许多企业还没有既具有环境知识又具有物流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绿色物流的研究理论与应用实践脱节。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许多物流管理工作者都没有经过正规的物流专业培训,既具有环境知识又具有物流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尤为缺乏。

二、绿色物流发展的对策

1.完善绿色物流发展政策体系

绿色物流业发展的政府导向和管理的目的在于政府对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的物流行为予以鼓励、引导、扶持、限制或禁止,是对企业物流活动外部经济性的鼓励和外部不经济的约束与干预。政府导向和管理具有目标明确性、执行强制性以及效果直接性的优点,它可以弥补激励机制约束力不足的缺陷。绿色物流发展的政府导向和管理主要包括:环境立法、绿色物流标准和财政政策。

2.引导企业推进绿色物流发展

企业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系统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物流的绿色化是企业环境战略的重要组成,它不仅能改善企业本身的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还能推动企业产品所在的供应链的绿色化,进而推动全社会物流系统的绿色化。可以说,企业是绿色物流的直接实施者,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核心的行为主体。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微观企业绿色物流发展层面来探讨中国绿色物流的推进措施。

3.倡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

绿色消费是一种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环境的新型消费方式,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要求企业生产销售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或提供绿色服务,以减少对环境伤害的消费。绿色物流是连接绿色制造和绿色消费之间的纽带。绿色物流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绿色消费的理念和行为是发展绿色物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熊文杰.中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7,(7):20-21.

第6篇:绿色消费现状范文

关键词:绿色食品;市场;现状;发展对策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发展绿色食品,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增强人民身体健康,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现状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以年均37%的速度递增,1999年产品总数1360个,2000年产品总数为1831个,2007年达到15238个,截止去年底,全国共有5740家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15238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8300万吨,出口创汇21.4亿美元。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其中初级产品占37.24%,许多企业是大型知名企业,如运城市的胃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珊瑚红果业有限公司等,都是中国名牌产品。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相当一部分已成功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展示了绿色食品的广阔前景。

2、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产品结构不合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缺乏完整认识,制约了绿色食品的发展

市场的拓展,需要一定规模的产品。资料表明:绿色食品主要大类产品数量比重分别为:农林产品及其加工品类占59.4%、畜禽肉类占11.4%、水产类6.2%,饮品类占15.3%,其他产品占7.7%,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因此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在结构不尽合理,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由于绿色食品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感知尚浅,因而未形成稳定的消费人群,造成有效需求不足。2006年某市统计局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是78.5%的人听说过“绿色食品”这个名称,其中有24.1%的人未听说过“绿色食品”有识别标志,而具有识别标志能力的人只有21.9%。在买过绿色食品的人群中,也只有48.8%的人意识到“无污染安全”是绿色食品的主要特征。而62.4%的人由于对绿色食品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绿颜色的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2.2 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分散,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产销脱节问题严重

绿色食品区域化生产虽初见雏形,但总体上分布仍很分散。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原料主要分布在生态资源未破坏的农村和边远地区。据统计,1999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近70%分布农村,有的甚至是边远地区、交通闭塞的山区,而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拉大,造成绿色食品供货困难,产供销脱节,导致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发展缓慢。

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的发育缺乏统一的协调组织,缺乏较强的经纪人队伍,并受流通领域条块分割、行业封闭体制的惯性影响,产品跨地区经营比较困难,产品供给没有规模,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同样,绿色食品经营企业也相对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此外部分企业还存在“重申报,轻市场”的观念,过分依赖政府,这些都影响了绿色食品的市场发展。

2.3 绿色食品市场建设滞缓,市场机制不规范,影响了人们购买的信心

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建设滞缓,主要表现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和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大中城市80%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所了解,其中大部分消费者表示,愿意消费绿色食品,但购买时必须非常方便,价格合理。当前绿色食品商业流通的专业化水平还很低,全国仅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少数大城市建有绿色食品专门零售商店,其他的地区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混售,不便于消费者选购。

绿色食品商标必须经过注册,才得以保护。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企业擅自扩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范围。有的超期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假冒绿色食品标志,欺骗消费者,严重损害了绿色食品的市场整体形象。

3、加快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的方式和途径

3.1 严把产品质量关,组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扩大专业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龙头企业是绿色食品生产销售的关键。龙头企业可以是加工企业,也可以是流通企业。它们有共同的优势:一是具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产品的生产基地、质量、市场占有率有保证;二是不断发展扩大,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向规模化经营迈进。随着我国人均收人水平提高,人们对肉、蛋、水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居民的肉蛋水海产品消费量比90年代分别提高了19.4%,76.8%,和55.1%。但在畜、禽、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一些生产者为了增加产量,获取暴利,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兴奋剂等,绿色食品质量令人担忧。因此国家应鼓励和支持建设一批大规模标准化的产品和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从事生产、加工、贸易、科研、开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严格检疫程序,建立市场营销网络,规范绿色食品的市场秩序。

3.2 有组织地建立绿色食品专营市场,形成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

为发挥绿色食品的规模效益,应有计划、有组织,分区域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通过专业批发市场,聚集绿色食品,建立集散地;建立绿色食品专业销售网点;一定规模绿色食品的连锁店;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准确度高、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促进销售等特点。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对连锁店和专业批发市场进行统一设计,结合绿色食品标志颜色,综合设计绿色食品统一的销售图案。建立连锁店和专业批发市场,配套好市场的各种硬件与软件。建立绿色食品交易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实现了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绿色食品原料企业之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绿色食品营销企业间的网上订购;并依靠绿色食品连锁店和配送队伍,实现“网上购物”。

第7篇:绿色消费现状范文

论文摘要:重点介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绿色营梢战略。

环境问题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题,以绿色壁垒为代表的技术壁垒已悄然取代日益削弱的关税壁垒,成为限制中国产品顺利出口的巨大障碍。分析了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与问题,并为突破绿色壁垒提出了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具体战略。

1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发展现状与问题

1.1大多数企业仍未确立绿色营销理念

大多数企业没有树立环保观念,企业的生产经营仍是在追求近期的经济效益理念下进行的,对眼前利益考虑得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得很少。另外不少企业认为绿色营销必然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增强,绿色营销能更好迎合绿色消费心理、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效用,消费者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企业则赢得更大的利润。因此,企业必须更新成本观念,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模式,提倡可持续发展的全面绿色营销观念,实现消费者、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1.2企业的生产方式滞后,不能满足绿色产品生产要求

我国企业仍然沿续投人高、产出低的落后生产方式,不仅浪费能源,同时还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旧的生产管理方式,必然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所生产的非绿色产品也将逐渐失去市场。

1.3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不相适应

绿色营销对我国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提出了挑战。首先绿色产品必将取代非绿色产品逐步成为市场营销活动的中心,而我们的企业却普遍缺乏开发过硬的绿色产品的紧迫感,现有绿色产品的绿色含量也有待提高;其次,产品的包装至今仍是一味追求坚固、精美、豪华,很少考虑所用材料的环保性;再次,企业缺少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制度,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费用没有科学地计人成本而制定出绿色产品价格;再其次,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仍是沿用传统的方式,还没有从产品的绿色特征出发来考虑怎样简化分销环节,如何防止绿色产品在分销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最后,促销方式陈旧,特别是一些先行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还没有负担起绿色信息的传播者、宣传者的责任,缺乏引导绿色消费,开辟绿色市场的时代创意。

2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2.1注重绿色教育,大力进行绿色宣传,努力营造绿色时尚

我国目前人们的绿色意识淡薄,相当多的人对环境问题缺乏认识。政府必须承担起对全民进行绿色教育的责任,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其次,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积极传播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知识,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将眼界,由自身扩展到自然生态环境及整个社会范围,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明确绿色消费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是一种高尚的社会时尚。这样才能培育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绿色需求。

2.2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开发绿色产品,强化绿色质量管理

所谓清洁生产是指生产、使用及处理过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有利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的产品生产。绿色产品是清洁生产的产物,要生产绿色产品就必须采用清洁生产方式。这不仅需要观念的突破,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和技术改造,并且切实付诸实施。我国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但企业必须注意增加绿色科技投人,尽量采用易于回收的低污染材料,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材料;尽量采用先进技术改进工艺与设备,努力减少生产中的各种危险及以废弃物;尽可能节约原材料与能源的消耗,加强对产品的废物处理,减少排污量。

2.3推广环境认证,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事业

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不仅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企业能否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实现利润。我们应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积极建立完善的环境标志制度,加强与其他国家环境标志的相互认证,并通过推动IS014000系列标准的执行,发展环境保护事业,保护环境,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应在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下,通过税收等措施加以调整,并加大对环境成本外在化行为的制裁和处罚,强化企业环境成本内在化的主动性。

2.4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企业必须在确立绿色营销观念的基础上,在产品、包装、价格、分销、促销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始终贯彻绿色原则,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

2.4.1抓好绿色产品的开发

绿色产品的开发是绿色营销的支撑点,面对大量的商机,企业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及时开发绿色产品。生产绿色产品要使用无公害、易分解的新能源、新资源;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节能降耗;要力求资源的回收再生,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要考虑产品的使用安全与使用后的废弃物无环境污染。

2.4.2采用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绿色营销的引擎,要把以促销为主的包装观念转变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的包装观念。绿色包装应该采用组合型、复用型等节料包装物,应选用纸质等易分解、无毒无味材料,应增加对消费者使用和处理包装物的宣传及处理方法说明。

2.4.3合理制定绿色价格

绿色价格是指附加了开发绿色产品的知识、劳动和物质投人而高于传统产品价格的价格。绿色价格的制定要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要合理考虑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因素。在国际市场上,绿色商品的定价要以有利于增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提高商品的绿色形象度为基本指导思想,主要实行新产品定价策略。在国内市场上,绿色产品的价格定位则必须面向大众消费者,与同类产品的比价要力求保持基本平衡。可灵活采用目标价格策略、心理定价策略和满意定价策略。

2.4.4选好绿色分销渠道

绿色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选择绿色渠道,要注意选择在消费者心中具有良好绿色信誉的中间商,以便维护绿色产品的形象;要以回归自然的装饰为标志来设立绿色产品专营机构或专柜,便于消费者识别和购买;要合理设置供应配送中心和简化供应配送系统及环节;要建立全面覆盖的销售网络,不断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要在选择经销商时注意该经销商所经营的非绿色商品与绿色商品的相互补充性和非排斥、非竞争性,谋求中间商对绿色产品的虔心推销。

2.4.5开展绿色促销

促销是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有着诱导需求、创造需求的功能。绿色促销的核心是通过充分的信息传递,来树立企业和企业产品的绿色形象,使之与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相协调,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

第8篇:绿色消费现状范文

关键词:绿色食品;市场;现状;发展对策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发展绿色食品,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增强人民身体健康,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现状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以年均37%的速度递增,1999年产品总数1360个,2000年产品总数为1831个,2007年达到15238个,截止去年底,全国共有5740家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15238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8300万吨,出口创汇21.4亿美元。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其中初级产品占37.24%,许多企业是大型知名企业,如运城市的胃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珊瑚红果业有限公司等,都是中国名牌产品。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相当一部分已成功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展示了绿色食品的广阔前景。

2、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产品结构不合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缺乏完整认识,制约了绿色食品的发展

市场的拓展,需要一定规模的产品。资料表明:绿色食品主要大类产品数量比重分别为:农林产品及其加工品类占59.4%、畜禽肉类占11.4%、水产类6.2%,饮品类占15.3%,其他产品占7.7%,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因此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在结构不尽合理,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由于绿色食品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感知尚浅,因而未形成稳定的消费人群,造成有效需求不足。2006年某市统计局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是78.5%的人听说过“绿色食品”这个名称,其中有24.1%的人未听说过“绿色食品”有识别标志,而具有识别标志能力的人只有21.9%。在买过绿色食品的人群中,也只有48.8%的人意识到“无污染安全”是绿色食品的主要特征。而62.4%的人由于对绿色食品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绿颜色的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2.2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分散,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产销脱节问题严重

绿色食品区域化生产虽初见雏形,但总体上分布仍很分散。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原料主要分布在生态资源未破坏的农村和边远地区。据统计,1999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近70%分布农村,有的甚至是边远地区、交通闭塞的山区,而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拉大,造成绿色食品供货困难,产供销脱节,导致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发展缓慢。

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的发育缺乏统一的协调组织,缺乏较强的经纪人队伍,并受流通领域条块分割、行业封闭体制的惯性影响,产品跨地区经营比较困难,产品供给没有规模,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同样,绿色食品经营企业也相对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此外部分企业还存在“重申报,轻市场”的观念,过分依赖政府,这些都影响了绿色食品的市场发展。

2.3绿色食品市场建设滞缓,市场机制不规范,影响了人们购买的信心

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建设滞缓,主要表现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和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大中城市80%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所了解,其中大部分消费者表示,愿意消费绿色食品,但购买时必须非常方便,价格合理。当前绿色食品商业流通的专业化水平还很低,全国仅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少数大城市建有绿色食品专门零售商店,其他的地区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混售,不便于消费者选购。

绿色食品商标必须经过注册,才得以保护。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企业擅自扩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范围。有的超期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假冒绿色食品标志,欺骗消费者,严重损害了绿色食品的市场整体形象。

3、加快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的方式和途径

3.1严把产品质量关,组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扩大专业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龙头企业是绿色食品生产销售的关键。龙头企业可以是加工企业,也可以是流通企业。它们有共同的优势:一是具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产品的生产基地、质量、市场占有率有保证;二是不断发展扩大,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向规模化经营迈进。随着我国人均收人水平提高,人们对肉、蛋、水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居民的肉蛋水海产品消费量比90年代分别提高了19.4%,76.8%,和55.1%。但在畜、禽、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一些生产者为了增加产量,获取暴利,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兴奋剂等,绿色食品质量令人担忧。因此国家应鼓励和支持建设一批大规模标准化的产品和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从事生产、加工、贸易、科研、开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严格检疫程序,建立市场营销网络,规范绿色食品的市场秩序。

3.2有组织地建立绿色食品专营市场,形成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

为发挥绿色食品的规模效益,应有计划、有组织,分区域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通过专业批发市场,聚集绿色食品,建立集散地;建立绿色食品专业销售网点;一定规模绿色食品的连锁店;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准确度高、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促进销售等特点。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对连锁店和专业批发市场进行统一设计,结合绿色食品标志颜色,综合设计绿色食品统一的销售图案。建立连锁店和专业批发市场,配套好市场的各种硬件与软件。建立绿色食品交易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实现了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绿色食品原料企业之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绿色食品营销企业间的网上订购;并依靠绿色食品连锁店和配送队伍,实现“网上购物”。

3.3加强宣传,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绿色食品市场环境

开展多层次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启动绿色食品消费者市场,形成绿色食品消费潮流。不仅要对政府和企业宣传,还要向科研院校、社会团体和普通消费者宣传;宣传消费绿色食品,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转变群众的消费观念,使绿色食品消费意识深入人心。

绿色食品市场的完整发展,有利于树立绿色食品产业形象,实现开发绿色食品的价值;有利于引导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利用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有利于疏通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实现绿色食品的附加值,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因此,政府要组织协调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建立完善市场监督体系,加大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保护力度,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建立认证制度、质量控制、环境监测、产品监测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的绿色食品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罗斌.绿色食品概念.标准与原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第9篇:绿色消费现状范文

[关键词] 绿色营销 现状 障碍 对策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除或减少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出发点,创造和发掘市场机会,并采取适宜的营销手段获取盈利和谋求发展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与营销策略。

一、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现状

我国的绿色工程始于绿色食品开发。除绿色食品外,我国绿色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也已扩展到其他领域。1996年8月,海尔集团通过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成为我国第一家全部产品整体通过绿色产品论证的企业;现在可回收再生的卫生纸、对人体无害的真丝产品等也已获得国家环境认证。以绿色产品开发为中心,我国企业也全面展开了绿色营销。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城市,数十家绿色商店相继建立,并程度不同地承担着绿色产品的批发、零售、储存、运输等项功能,有的还负责绿色产品生产的物资供应、技术培训等服务项目。

营销学界认为,绿色营销在我国的实施是合乎潮流的顺理成章之举,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途径,必将成为本世纪营销的主流。但必须看到,绿色浪潮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时候,也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障碍

我国现有的市场由于竞争不充分,市场主体过分注重近期和微观利益,加之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使我国企业事实绿色营销客观上面临着不少障碍:

1.没有形成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需求

由于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还不太高,加之媒体宣传、引导滞后,了解并接受了绿色营销的至今仅是少数消费者,绝大多数消费者还不懂得绿色营销的意义,没有形成内在的绿色消费需求。

2.绝大多数企业仍未确立绿色营销理念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仍是在一味追求近期和微观效益的理念下进行的,对眼前利益考虑得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得很少;不少企业对消费者绿色需求导致的消费需求的变化、绿色问题引起企业竞争能力的差异、环境问题所开拓的新的市场机会等缺乏应有认识。

3.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滞后

绿色营销的前提是要生产出绿色产品,解决消费环节污染的根本方法需要通过改善生产环节来实现。我国企业由于生产方式滞后,投入高、产出低,不仅浪费能源,同时还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旧的生产管理方式,必然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所生产的非绿色产品也将逐渐失去市场。

4.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不相适应

首先,绿色产品必将取代非绿色产品逐步成为市场营销活动的中心,而我们的企业却普遍缺乏开发过硬的绿色产品的紧迫感;其次,产品的包装至今仍是一味追求坚固、精美、豪华,很少考虑所用材料的环保性;再次,企业缺少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制度,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费用没有科学地计入成本而制定出绿色产品价格;最后,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还没有从产品的绿色特征出发来考虑怎样简化分销环节,如何防止绿色产品在分销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5.政府没有制定足够多的措施来支持绿色营销的发展

绿色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思想,对协调企业、消费者、社会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但它需要政府的支持。我国政府尽管也制定了一些有利于环保的法律法规以及促进绿色运动开展的措施,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

三、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1.必须加大教育宣传引导的力度,尽快培育全社会的绿色意识

首先,必须注重视绿色教育。从我国目前人们的绿色意识淡薄,相当多的人对环境问题缺乏认识的实际出发,政府必须承担起对全民进行绿色教育的责任。其次,要大力进行绿色宣传。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的前提,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积极传播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知识,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将眼界由自身扩展到自然生态环境及整个社会范围,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2.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观念,培育绿色企业文化

对企业来说,事先防治污染与事后处理污染的代价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更何况有些产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对当前及未来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观念,要充分认识增加环保投入,不是企业多余的负担,而是企业节能降耗、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瞻性投资。必须确立全新的绿色营销观念,寓环保意识于生产经营决策之中,努力谋求企业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树立绿色营销观念,还要注重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进行绿色教育与培训,努力使全体员工认识到环保事业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崇高事业,以环保为己任,把环保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在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的基础上谋求企业的盈利。

3.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强化绿色质量管理

绿色产品是清洁生产的产物。所谓清洁生产,是指生产、使用及处理过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有利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的产品生产。要生产绿色产品就必须采用清洁生产方式。这不仅需要观念的突破,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改造,并且切实付诸实施。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运用清洁生产方式,大力开发节约能源、节约资源、无公害、可再生的绿色产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必须实行全面绿色质量管理。具体可以概括为“五R”原则:一是研究(Research),即重视对本企业的环境对策的研究。二是减消(Reduce),即搞好“三废”治理,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三是循环(Recycle),即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四是再开发(Rediscover),即变普通商品为绿色商品。五是保护(Reserve),即加强对员工和公众的环保宣教,积极参加社区的环境整治,树立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

4.树立绿色营销组合观念,实施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创新

企业必须在确立绿色营销观念的基础上,在产品、包装、价格、分销等各个环节上始终贯彻绿色原则,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

(1)抓好绿色产品的开发。绿色产品的开发是绿色营销的支撑点,面对大量的商机,企业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及时开发绿色产品。生产绿色产品要使用无公害、易分解的新能源、新资源;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节能降耗;要力求资源的回收再生,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要考虑产品的使用安全与使用后的废弃物无环境污染。

(2)采用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绿色营销的引擎,要把以促销为主的包装观念转变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的包装观念。包装应该采用组合型、复用型等节料包装物,应选用纸质等易分解、无毒无味材料,应增加对消费者使用和处理包装物的宣传及处理方法说明。

(3)合理制定绿色价格。绿色价格是指附加了开发绿色产品的知识、劳动和物质投入而高于传统产品价格的价格。绿色价格的制定要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要合理考虑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因素。

(4)选好绿色分销渠道。绿色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选择绿色渠道,要注意选择在消费者心中具有良好绿色信誉的中间商,以便维护绿色产品的形象;要以回归自然的装饰为标志来设立绿色产品专营机构或专柜,便于消费者识别和购买;要合理设置供应配送中心和简化供应配送系统及环节。

(5)完善绿色销售服务。绿色销售服务是贯穿于绿色营销全过程的服务,是绿色商品市场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绿色营销中,要坚决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充分考虑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的方便;要努力减少污染和二次污染。

5.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确保绿色营销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