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护理路径范文

临床护理路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护理路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床护理路径

第1篇:临床护理路径范文

【关键词】临床护理;骨科护理;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CNP)作为我国目前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其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服务进行了有效规范和计划,进而帮助其提供临床护理服务质量[1]。骨科所收治的患者多存在着活动受限、心理创伤性大等情况,因此极易发生各种不良情绪,进而对治疗效果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我院通过在骨科护理服务过程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极大的改善了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骨科收治患者共计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为23~75岁,平均年龄为(45.28±3.72)岁。将4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病情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方案进行临床护理服务,其内容主要包括:1.2.1入院时路径在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2]。然后由护士长带头,参考医院骨科护理常规以及相关标准,结合患者的评估结果,为其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路径,其中包括患者入院指导、基础护理、常规检查、饮食及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等内容[3]。1.2.2术前路径每日由责任护士在床前进行交接班,对患者的当日情况进行评估,并将护理路径落实到实处,及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评价指标和项目。同时在患者手术治疗前1d,根据临床护理路径所制定的计划,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服务。为了提供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4],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1.2.3术后路径每日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相关内容和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帮助其正确摆放,并对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进行检测。日常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同时对于其切口部位的渗血情况进行观察处理,对于发生术后疼痛的患者,可在医嘱下,适当给予其镇痛类药物进行治疗,以免患者由于术后疼痛而引起不良心态,进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5]。1.2.4出院路径患者出院回家进行修养并不代表其护理工作已经结束,其仅表示第一个疗程的工作已经完成。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内容,应及时向患者和其家属交代患者居家修养的起居的注意事项和自我护理要点,告知患者出院后继续治疗的重点和注意事项[6]。1.3统计处理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对各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有效护理干预后,40例患者的焦虑状态评分(SAS)水平与抑郁状态评分(SDS)水平均较护理干预前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5%,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CNP)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其由路径发展小组(CPDT)内的各位成员,使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接受相应的护理服务[7]。CNP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以患者为中心,通过给予患者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护理路径管理,不仅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8-10],使患者感到被关怀,同时对于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科室的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4结论

第2篇:临床护理路径范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支气管哮喘;护理效果

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常伴有咳嗽、气喘以及胸闷等临床表现,具有较高的反复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1]。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吸入激素治疗。据相关研究显示[2],若在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病情以及体征的监测,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已同意,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患者40例,包括2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25~56岁,均值(38.33±2.63)岁;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患者40例,包括24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龄26~58岁,均值(39.14±2.26)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距(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主要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观察组:(1)成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科室专业医师以及护士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采取淘汰制的方式对小组成员进行管理,并在每个季度进行工作总结,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2)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做好医患沟通。制定明确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单,要求责任护士必须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完成后还需要签字确认。并在护理前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回答患者所提出的所有问题,并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能够完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3)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①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和蔼的为其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师以及责任护士;同时还需要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②在进行雾化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教授患者正确的呼吸方式,避免药物进入眼睛,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心率以及呼吸频率进行监测,必要时可以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③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叮嘱患者多喝水、多食用水果。

1.3评价标准

(1)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显效:护理后患者的不良情绪完全消失;有效:护理后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所改善;无效:护理后患者的不良情绪未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2)使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值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非常满意:分数≥85;一般满意:分数在60~85之间,不满意:分数<60,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相关的所有数据均通过分析软件spss19.00进行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经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支气管哮喘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4]。临床上主要是使用药物对该病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若想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需要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护理内容主要是根据疾病的特点、手术方法以及术后护理的方法进行制定,并按时间顺序,计划性地开展护理方案[5]。研究显示,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满意率。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的护理中可以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预后,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魏芳.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15(3):76-78.

[2]麦春,区燕云,王夏恋,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应用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5):2288-2290,2396.

第3篇:临床护理路径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让患者在置管前中后有直观的了解,增加对PICC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配合程度。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PICC置管患者42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即无计划性,随机地向患者宣传与PICC相关健康知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即根据患者的特点与PICC置管不同阶段的实际需要,规范性、系统性、有计划地落实各项护理内容,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度,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中起到良好的作用,有效地提高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PICC;健康教育;护理满意度;并发症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77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肿瘤患者建立了一条无痛性治疗的中心静脉通路,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有效避免了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伤和局部组织刺激,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1]。PICC穿刺成功率很高,在化疗患者中应用较广,但是对初次使用的患者较为陌生,患者紧张、不理解,顾虑对置管后的生活造成影响。再次置管的患者熟悉流程,了解日常护理方法,能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的症状并及时就医,但会忽视日常护理的重要性,不重视规范护理,并且PICC置管材料贵,带管时间长,PICC 导管作为一种异物置入静脉,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和堵管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针对此类现象,我科针对患者个性和共性特点制作临床护理路径表,并分发给患者,在患者置管的不同时期,对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效减少并发症和意外情况的发生,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PICC置管患者42例,男12例,女30例。年龄35~62岁。胃癌4例,肠癌2例,子宫颈癌3例,乳腺癌33例。置管长度38~55 cm。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除了常规的健康教育外,加用了临床护理路径,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PICC护理小组、有资质的护理人员、主治医师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根据PICC置管的各个阶段,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患者出院后,将书面形式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发给患者和家属,一起阅读,加深印象。PICC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见表1。

1.3评价方法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比较分为掌握、基本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4个层次,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分为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个层次。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c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表2)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3)

3讨论

3.1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使用,提高了患者对PICC知识的认识表2显示,通过对PICC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临床路径应用文字资料,图文并茂,方便阅读,患者易于接受和掌握,同时方便家属的一起参与,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临床护理路径直观、具体,易于理解、掌握和坚持,对PICC维护的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利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循序渐进的健康教育,避免了一次性“填鸭式”的灌输,使患者知、信、行水平逐渐提高。护士在制作临床护理路径的同时,既完善了健康教育资料,又提高了专业理论知识,在掌握了行PICC置管的重要性、适应证、禁忌证之外,还加强了PICC围管期日常维护、相关并发症处理及不良事件紧急处理等注意事项的培训。为了保证操作者的工作质量,PICC 护理小组组织护士进行PICC 专科知识培训,共享新知识、新理念,培训结束后对专职PICC护士进行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专业化的PICC 护理服务。

3.2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使用,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使用路径后责任护士与家属接触交流的机会增多,同时路径的内容还延伸到患者出院回家的阶段,在患者出院后遇到问题随时打电话来咨询,同时我们还进行回访,提醒患者按时来院进行维护。如果患者在夜间出现导管脱出、断裂等紧急情况,可通过急诊绿色通道紧急就诊。临床护理路径连续性、量化的管理,及时补充健康教育内容的不足之处,方式灵活、主动、连续性,承担了管理、维护、协调患者参与沟通与宣教的任务,护士亲切、通俗的讲解,使宣教通俗易懂,患者掌握了相关知识,获得了足够的信息支持,减轻了患者的焦虑心理,有利于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减轻了护患纠纷隐患。

3.3临床护理路径的使用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表4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宣教过程中,提高了PICC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觉纠正不良习惯,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遵医行为,正确的行为改变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过敏、感染等安全隐患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导管的使用寿命,增加患者的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同时,PICC导管在患者体内较长时间留置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导管相关性并发症,而影响其正常留置和使用,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5]。

3.4系统、全面、连续的临床护理路径的使用,增强护士的责任心护士能及时主动的为患者进行宣教,提高了护理质量,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更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及护理工作的开展。

总之,结合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相关的预防和护理对策,可延长PICC 导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让更多患者受益,所以我们要规范护理操作行为,促进专科护理的发展,优化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才能提高PICC 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为更多的PICC 置管患者得到便利、优质、高效、满意的护理服务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张艺,王翊,姜秀文,等.1101例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前评估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140-1141.

[2]Garg N,Noheria A,McPhail IR,et al.Embolic strokes aft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lacement[J].Ann Vasc Surg,2010,24(8):1133.

[3]申屠英琴,赵锐祎,陈春芳. 27例PICC穿刺部位渗液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31-134.

[4]赵锐祎,谢彩琴,曹素娟. 25例PICC异位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26-527.

[5]余春华,李俊英,符琰,等. PICC专职化管理在导管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5):412-414.

第4篇:临床护理路径范文

2005年我院将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nursingpathway,CNP)[1]应用于外科疾病护理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1 CNP的含义及制定

1.1 含义:CNP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病人所设定的住院护理服务程序。它由病人每一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指导护士有计划、有步骤地工作;同时也充分满足病人的知情权,使病人明确预知每日的治疗、护理内容和进程,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之中,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最佳治疗效果[2]。

1.2 制定:CNP是根据不同病种,参照该病的护理常规和标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以取得最佳护理效果为目标,由护士、医生、营养师、麻醉师、检验及检查人员组成的CNP实施小组共同制定,从而保证了CNP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病情。

2 CNP的内容结构

CNP的主要内容由表格式的护理路线图来表示,有严格的时间框架,各种疾病也有不同路径设计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一般信息:病人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诊断、手术名称、手术日期、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的姓名及电话等。(2)护理流程表:内容包括入院到出院,每天所需做的主要护理工作。如:每天、每班次要进行的全身评估、检查、护理重点、使用药物、医嘱、饮食、活动和心理护理,疼痛的评估及护理情况等。(3)护理目标:即病人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要达到的最佳身心护理效果。(4)护士记要:上一班护士为提醒下一班不要忘记某项重要治疗和护理措施。(5)医嘱处理及护理记录:医生直接在此页的左半部下医嘱,护士将执行情况写在右半部,同时可书写护理记录等。

3 CNP的应用

3.1 在应用CNP前,护士长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内容为CNP相关理论知识及具体操作步骤,保证了整体素质。

3.2 病人入院后,首先由责任护士详细讲述CNP有关内容及病人所要达到的护理目标,提前解释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使双方为达到最佳护理效果而努力。以后每日每班次责任护士必须按照当日CNP的内容观察病情,如病情平稳(沿CNP方向发展),则用“√”标识,并由责任护士签名,无需写护理记录。如病情有变化(未沿CNP方向发展),则用“×”标识,以提醒医护人员及其它相关部门人员,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同时还必须在护理记录中分析、书写所发生的变化和原因及干预措施和效果,力求早日使病情发展回到正常路径上来。

3.3 每日护士长对每位病人CNP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针对个体差异做出评价和修订,并在路径上指示,进行效果追踪。每位病人出院前填写“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并由专人统计满意度。

4 CNP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特点和作用

4.1 实施CNP管理模式,保证并提高护理质量和照顾品质。实施CNP后,患者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3],体现了“以人为本”,从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为每位病人制定了最全面的个体化服务流程图。因有了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指导,有明确的护理目标,可使护理人员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工作,避免了由于个人水平能力不同而造成遗漏和疏忽,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4.2 能够以病人为中心协调各科室工作。CNP中涉及到了多学科专业人员,他们通过共同探讨解决护理过程中的问题,排除了不同专业间的障碍,同时也让专业人员明白自身的角色及其他专业人员在病人康复过程中所提供的服务,增强了医务人员的团队精神。

4.3 能够科学、准确地记录病情。CNP的“标准表格化”模式,为护理记录书写提供了指导,能提醒护士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病情变化,能最真实地反映护士所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使护理记录科学化、规范化,又能减少书写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4.4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CNP优化病人的住院流程,使病人就医的全过程不中断从而提高效率。CNP充分满足病人的知情权,使病人明确知晓每日的治疗、护理内容和进程,增强安全感,提高积极性,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第5篇:临床护理路径范文

【关键词】内科临床护理路径;构建;人性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69-02 我国引进西方的临床护理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我国医疗事业的优势,实现医疗、护理的共同互补,改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包含人性化护理、整体护理、持续改善质量的诊断方法,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1临床护理路径的定义

所谓临床护理路径指的是依据每天的护理计划,为每一位患者量身打造一种特殊的住院护理模式。这一特殊的护理模式由每一次对患者的常规护理计划组成,帮助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状况,并根据患者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护理调整。

2临床护理路径产生的背景

临床护理路径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的美国为了缩短医院的医疗费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因此在医院开展了路径管理研究。1985年波士顿开始实施了临床护理路经研究工作,自开始之后得到全球的关注和推广应用。1996年引入中国,现阶段临床护理的研发和应用还属于起步阶段。临床护理路径是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制定一种护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规范,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调关怀,围绕病人病情康复,通过入院指导、诊断、检查和用药护理等程序,帮患者制定出合理的临床路径表。临床路径的目的是帮助患者通过规范化、条理化实现有效的照顾,是一种科学的、综合的护理方式。

3内科临床护理的特征及作用

内科临床护理路径具有多部门合作、注重团队精神、医患之间沟通、不断改进、共识与遵循等特征。内科临床护理采用协作的方式、多学科之间接洽和配合,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提升对患者的服务质量。采用临床路径大大缩短了临床变异性,提高了医疗质量,有效的减少了医疗成本,并且患者、医疗团队都会从中受益,不仅,满足了患者的医疗咨询权,享受到完善的医疗护理计划,而且花费了较低的成本。对于团队而言,能够依照规范操作,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工作人员之间互相配合写作,增强了团队精神,取得了成就感,也为医院带来了很好的声誉,提高了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4内科临床护理路径构建的不同角度

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一种角度是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分类:单纯的疾病护理采用单纯的临床护理路径,包括病情的突变等。第二种分类是根据操作的程序:围绕前、中、后期制定不同的临床护理计划。第三种分类是围绕介入治疗的前、中、后制定不同的护理路径。第四种是根据病人治疗疗程制定健康教育护理路径。

5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

5.1护理路径中人性化理念的贯彻: 人性化理念指的是尊重人的价值、人格、隐私以及人的尊严、人性化护理模式作为一种个性的、但也是整体的,具有创造性的护理模式,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的临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目的是为患者创造一种舒适的康复环境,让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感受到医生的关怀、为患者提供便利,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如何在患者护理中贯彻人性化理念,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首先是针对护士举行专题讲座,对护士进行专业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护理要领,包括着装、言行举止、提高护士的良好形象。培养护士的良好服务用语,多鼓励护士采用鼓励性、问候性、解释性的语言和病人交流,重视护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如对病人的检查、治疗等提供温馨的服务。其次,护士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之后,反复练习坐姿、走姿等姿势,文明礼貌,让人感到亲切温和。再次,人性化理念的贯彻体现在临床护理的每一个环节中,把病人的舒适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病人研制不同的护理器具,例如翻身枕、抗痉挛手套,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增加病人的舒适度,避免护理中并发症的出现导致病情的加重,让病人感受人文关怀,从而保持健康乐观的积极心态,体会到病人自身的重要价值,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最后,针对不同病人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讲座,在教育之前评价病人的健康情况,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教育中重视病人和医生之间的互动,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到讲座中。同时要调整好病人的饮食习惯,为病人搭配合理的膳食。人性化服务不是一个短期的任务,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把人性化理念纳入到考核标准中,定期检查,保证服务落实到位。

5.2循证护理理念的运用: 循证护理理念以有价值的科学结果作为护理依据,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证据,采用实证的方法进行护理。循证护理理念的具体步骤包括:一是针对病人常见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把查到的资料与病人的实际病情结合,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二是通过循证研究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路径,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让病人更加容易掌握,改变传统的被动式接受,让病人亲身参与各项活动中去。从而减轻病人的紧张心态,舒缓病人的痛苦。

5.3采用内科临床护理路径取得的效果: 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临床护理路径,病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优势在于便于护理。例如护士对肿瘤化疗病人的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帮助病人减少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甚至能够帮助病人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在护理中融入人性化管理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信任,消除了病人恐惧,提高病人舒适度。把循证理念运用到于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中,结果显示病人的运动能力明显改善。运用到患有糖尿病人的身上,能够减少病人的躯体疼痛感。

综上所述,内科病人的病情较为复杂,并发症较多,治疗的效果之间差异性很大,很多病危患者难以采用临床护理的常规路径进行,因此要根据不同病人情况,不同的病程,采用不同的诊断措施,制定相应的护理程序。上述中的人性化理念和循证护理思路为路径的实现提供了思路,两者的有效结合保证了医院为病人提供优质、全方面的服务质量,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方式。人性化不仅作为护理理念的一种,更是一门艺术,其中包括了护理人员的优雅举止的培养、仪表整洁和动作的规范等。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推动了临床护理事业的发展,把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推广到医院服务体系中。大量的实践证明,内科临床护理必须依靠人性化理念,并与循证护理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保证了病人病情的稳定。但是由于目前我国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服务意识不够强,护理工作量大而人员缺乏等。这是我们下一步将要研究的内容,期待未来内科临床护理路径更加规范、科学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何红.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实施[J].护理研究,2009,(05).

[2]孔超萍, 王芸香.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及思考[J].当代医学,010,(14)

[3]单春剑,周文胜.按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全程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05).

[4]陈颖梅,陈俊国.浅谈临床护理路径[J].西北医学教育,2009,(01).

[5]蔡敏,蔡郁,洪金兰.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J]. 护理研究,2009,(04).

[6]邱静.我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4).

[7]王艳敏.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3).

第6篇:临床护理路径范文

【关键词】胎动不安;临床护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32―01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指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特殊病人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它由病人的每一个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工作。同时也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1]。作为对患者提供最佳护理质量的一种管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具有“降低平均住院日,控制住院费用,规范诊疗护理行为,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2011年4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颁布了22个专业95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之后,我院作为具体实施单位之一随即开展了此项工作。

胎动不安是指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腹坠,或伴有少量阴道流血,相当于西医学的“先兆流产”。常见分型有肾虚型、气血虚弱型、血热型、外伤型、瘕伤胎型等。本病能进一步发展为堕胎、小产,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很大的痛苦。为了使胎动不安患者得到有效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并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我院妇产科对胎动不安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制定胎动不安临床护理路径表格

1.1护士版

查阅既往病例及参考文献的研究结果,并与临床医生协商,确定最短住院时间为15天。医生、护士、药剂师、检验人员等各专业共同参与,规定每日诊疗护理活动。每日护理内容包括生活护理、情志护理和饮食护理,对有阴道组织物排出等需要特殊指导的患者则特殊标志。辨证施护又根据不同证型给予有针对性的临证护理、饮食和情志等护理措施以及出院指导。

1.2患者版

根据不同证型辩证施护,为患者制定入院当天,治疗阶段以及出院当天的护理指导。内容包括入院当天的入院宣教,科室环境,检查注意事项等,治疗阶段对不同证型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及出院当天的出院指导。使患者对住院期间的护理内容一目了然,更加主动的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

1.3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变异记录表

记录患者的变异,探讨变异产生的原因,寻找应对措施,分析讨论解决方案。

2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2.1 路径实施前,由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临床护理路径的定义、目的、原则、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2.2 护士按照临床护理路径为患者实施各项护理指导,在相应的表格内将已执行的项目打“√”,未执行的项目用红笔打“×”。在变异栏内记录变异是否发生,对于发生变异者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2.3 出院前向患者介绍并填写满意度调查表。

3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临床护理的规范化,使临床护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既降低了患者在住院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又减少了护理过程中不必要的工作。通过与未实施护理路径的情况相对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缩短患者住院日,由原来的平均16.97±6.37天缩减为平均14.03±4.82天。

3.2 降低医疗成本和住院费用,由原来的约4600.69±1981.42元缩减为现在约3524.17±1113.48元。

3.3 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服务质量,向患者发放由Er1ksen编制的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总体满意度评分由原来的7.72±1.69提高到现在的9.16±1.06。3.4 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及工作热情,减少了护士进行文书记录的时间,增加了护患关系的和谐,提高了工作热情。

4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将日常护理任务标准化,规范化。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执行各项检查及护理,避免发生遗漏后补救而浪费时间,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检查费用、治疗费用及护理费用。同时,住院时间的缩短减少了床位费、诊查费及护理费等费用的消耗。临床护理路径在我科室实施后统计,患者平均住院日约缩短了17.6%,平均总费用约下降了约23.4%。

临床护理路径明确规定了各项处置及活动介入时间,过早或过迟都将影响路径实施[2]。因此护士必须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既定内容,及时高质量地为患者提供全面而连续的护理服务。并且在实施过程中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临床护理路径流程的特点,改进健康教育形式,使他们及时充分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前预知住院天数和将采取的治疗护理方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诊治效率,减少焦虑,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护士作为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专业人员,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监护病情变化、安排和协调各项检查、实施各项治疗与护理措施,伴随着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减少了护士进行文书记录的时间,提高其工作效率,而由于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护理项目也不会被遗漏。与此同时,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需要护士具备评判性思维、循证护理、人文护理知识与理念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鼓励了护士不断去学习,增加自身专业知识储备,提高整体素质,也使护士的工作由原来的被动变为现在的主动,由原来的学而不用,到现在努力增强自己专业知识去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提高了专业独立性及个人成就感。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改进,临床护理路径已被各大医院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师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3]。这种既确保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又控制医疗成本的管理方法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的一致认可。它的成功应用证明: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磨 琨,黄 茜.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 170 - 172.

第7篇:临床护理路径范文

关键词:带状疱疹;临床护理路径;效果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患病率逐年递增,在全世界的健康人群中带状疱疹的发病率每年1.2‰~3.4‰,且在>65岁的人群中每年增加到3.9‰~11.8‰[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防治是治疗的重点及难点,护理在其中的治疗效果和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科在2015年6月以前,带状疱疹按国家卫计委要求已经纳入临床路径管理,但护理方面没有制定计划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本文将我科在2015年6月~12月收治的90例纳入临床路径的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6月~12月收治的纳入临床护理路径的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实验组男性22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30~60岁,平均(47.20±8.61)岁;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2~60岁,平均(46.93±7.64)岁。

1.2方法

1.2.1纳入标准 ①诊断明确,符合国家卫计委要求纳入临床路径治疗管理标准的患者;②能够有效沟通与交流;③能通过固定电话和手机取得联系;④自愿参与本研究。

1.2.2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国家卫计委要求未纳入带状疱疹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②聋哑患者;③病程>1个月者;④伴随其他严重并发症或慢性疾病的患者(如肝、肺、肾功能衰竭、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等)。

1.2.3护理方法

1.2.3.1实验组 患者入院后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根据国家卫计委下发的带状疱疹临床路径管理,按照《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指引》[2]一书中的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的临床路径(护理篇)和(患者篇)对患者按计划实施精细化的护理管理。主要内容为:责任护士每一天对患者列出护理处置计划,计划执行后当天要及时进行效果评价;同时责任护士每一天都会告知患者今天医生、护士要为您做哪些工作及当天的注意事项,告知完后会给到患者一张表单,表单上的内容是之前告知过的内容,起到进一步强化的效果。

1.2.3.2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采用临床路径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对病区环境,生命体征的监测,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饮食护理等进行了讲解。

1.3指标与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表法统计两组患者的优质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及遵医行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是由于潜在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被激活而发生,通常好发于成人或老年患者,一般仅限于单侧皮肤受累[1],双侧皮肤受累是罕见的[3],皮疹以群集性小水泡为主,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疼痛为特征[4]。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apeuticneuralgia,PHN)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防治现已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课题之一[5]。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防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2年国家卫计委将该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

临床路径是指根据某种疾病诊断或手术方式制定一种标准化的治疗、护理模式,让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按此模式接受治疗、护理,以节约资源,规范行为,促进患者康复和获得最佳服务质量。而临床护理路径是建立在临床路径的基础上,符合成本-效益规律的“管理式照顾”的一种新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达到促进患者康复,增进患者健康,避免护理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护理质量[6-8]。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护理模式也在不断的探索及创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和护理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疗的发展,临床护理路径的不断应用也势在必行。本文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对带状疱疹患者制定并施行一条标准化护理方案与常规护理方案相比较,明显有利于护士和医生更加紧密的配合,既对其它疾病的管理提供了方向,也在专科护理和管理方面得到了突破,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优化了护理流程,加强了对患者的管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及遵医行为;同时消除了护患沟通的障碍,规范了护理行为,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劳动效率,让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治疗更加流畅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Atul Vijay,Gaurav Dalela.Herpes Zoster Duplex Bilateralis in Immuno-Competent Patients: Report of Two Cases[J].J Clin Diagn Res, 2015,9(12): WR01-WR03.

[2]温秀贤,肖静蓉.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指引[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374-380.

[3]Yoo KH,Park JH,Song KY. Herpes Zoster Duplex bilateralis in a patient with breast cancer[J].Cancer Res Treat,2009,41(1):50-52.

[4]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57.

[5]李其富,周东,羊洁,何俐.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循证医学防治实践[J].华西医学,2007(02):228-229.

[6]Kinsman I,Rotter T,James E,et al.What is a clinical pathway?Development of a definition to inform the debate[J].BMC Med,2010(8):31.

[7]Healy WL, Iofio R.Impact of cost reduction programs on short-term patient onte:ome and hospital cost of total knee athmplasty[J].Bone Joint Surg Am,2002,84(3A):384-393.

第8篇:临床护理路径范文

【关键词】脑脊液鼻漏修复术;临床护理路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并发症;满意度

脑脊液鼻漏是鼻颅底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手术是治疗脑脊液鼻漏最佳方式,及时有效的手术可避免引发颅内感染,尤其是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具有视野清晰、创伤性小等诸多优势[1-2]。但手术效果与良好的护理干预密不可分,且该病多发于老年患者,因该群体患者抵抗力普遍较差,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给患者心理造成困扰,延长其出院时间[3-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行脑脊液鼻漏修复术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5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观察组女12例,男15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4.92±4.36)岁;外伤性19例,自发性5例,医源性3例。对照组女14例,男13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4.85±4.38)岁;外伤性20例,自发性5例,医源性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术中配合、术后监测病情等。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1)组织护理路径小组:成员为参与手术实施的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洗手护士等,巡回护士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工作经验;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负责组织成员与规划工作。2)手术临床护理路径:包括术前访视路径,在手术前1d进行;手术日支持路径,在手术日实施;术后回访路径,在手术后进行,过程控制在15~20min,避开患者休息或用餐期间,以每日15:00—18:00为宜。3)术前访视路径:手术前1d进行,由路径小组成员深入病房,作自我介绍,查看患者病历,评估病情,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向患者展示手术间环境、手术情景,介绍手术前注意事项、术中配合要点、麻醉方法、手术等注意点,向其介绍以往脑脊液鼻漏患者康复经验,发放关于该病情相关知识、手术知识的健康教育手册,加深其对脑脊液鼻漏理解,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3]。4)手术日支持路径:巡回护士提前进入手术室将室内温度调节至26~28℃,准备好手术器械、用物、药品,如剥离子、钩突刀、电锯、吸引器等;患者入室后热情接待,再次核对信息,并进行麻醉前心理辅导,术前1h预先给身体加温,术中注意对患者进行及时保暖、用药,术后唤醒全麻患者、安抚患者、告知手术成功。5)术后回访路径:术后及时在患者腋下、腹股沟处放置热水袋(小心烫伤)或电热毯,对术后恶心呕吐高危患者,预防性使用抗呕吐药,2~3d后由巡回护士回访询问患者及其家属,患者有无出现术后并发症或感到不适。6)术后反馈路径:向患者发放术前访视表及术后满意度评估表,召集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总结此次临床路径,制定改进策略,致力持续改进手术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水平。

1.3观察指标

1)使用焦虑自评表(SAS)比较两组焦虑情况,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抑郁情况:SAS与SDS均包括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再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50分以上为焦虑,53分以上为抑郁。2)麻醉恢复期并发症:术后恶心、躁动、苏醒延迟及寒战。3)满意度:使用满意度测评表分析两组满意度,涉及护理内容、操作技能等方面,总分小于6分为不满意,6≤基本满意<7分,7≤比较满意<9分,9分及以上为很满意,调查表由我院自行设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第9篇:临床护理路径范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剖宫产;护理模式

临床路径在上世纪90年代在西方国家迅速推行。我国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知识近几年在为数不多的医院应用于临床。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护理学科的内容不断拓展,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上逐渐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疾病。剖宫产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高,而人们对于妊娠、分娩等方面的知识仍很缺乏。从而影响剖宫产术的实施和术后的恢复。与此同时,促进教育在医学各个领域广泛的开展也需要护理上的配合和实施。我院从2011年1月开始,积极探讨将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应用到剖宫产病人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12月选择134例剖宫产病人。年龄21—24岁,孕38—40孕周。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5.4±2.4)岁,孕(38.2±2.1)孕周,观察组平均年龄(26.3±2.9)岁,孕(38±2.2)孕周。2组间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病人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上加用CNP护理模式。观察组病人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两方面比较2组护理工作模式的效果。CNP由经过CNP知识培训的责任护士实施,有护理部和科室护士长统一思路制定临床护理路径。⑴入院当天对病人介绍病区环境、住院须知、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室设施及其使用方法。对病人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宣教母乳喂养的益处和情绪对分娩的影响,协助其做好准备,消除紧张情绪,对病人进行卫生处置,如更换病员服、修剪指(趾)甲等,抽血、药物过敏试验,佩戴腕带标识,告知术前术后事项等,留下记录病人的联系电话。⑵手术当日排空膀胱,术前留置尿管,术后与手术室护士认真交接。术后去枕平卧6h,禁食6h后为流质饮食,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回病房1h内协助其皮肤接触,吸吮,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⑶术后6h可在床上活动,协助翻身,术后24h取半坐卧位,可在室内活动有利于产后恢复、增加肠蠕动,减轻腹胀,若无腹胀可改为半流质。排气后进普食,饮食宜高蛋白富含营养。术后24h拔除尿管并嘱其拔除尿管后1h内要排尿,防止发生尿潴留,观察阴道流血,宫缩情况。保持会阴卫生。教会正确的哺乳或姿势,告知应实行按需哺乳。⑷术后第二天鼓励病人下床活动,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促进子宫复旧及恶露排除。饮食可适当加粗纤维食物。宣讲乳房护理知识,如乳房皲裂、肿胀原因及处理方法。新生儿护理知识,如更换尿布,沐浴等。告知新生儿筛查的内容、时间、部位等。术后第三天宣讲产后保健知识,如适当室内活动。饮食须知等,给病人送母婴保健手袋,再次确认病人的联系电话,以便回访。⑹出院当日做出院指导。宣讲计划生育和性生活知识,领取出生证时间,程序,门诊复查的时间。饮食宜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纤维等,保持大便通畅。新生儿要注意黄疸、脐部情况,按需喂养。告知新生儿预防接种的时间,出院带药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发放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数据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的比较

 两组总满意度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意义。观察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2.2  2组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两组母乳喂养率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人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实现了医疗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护士每天必须对病人的病情、治疗、护理措施到位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估,调动和培养了护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改变了护理工作以往的被动执行医嘱和观察病情。在大力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今天,临床护理路径无疑是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佳护理服务的一种护理工作模式,符合成本-效益规律的“管理式照顾”的一种新模式,使护理人员依据路径对病人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动态,连续而又有针对性的一整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教育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它体现了“团队精神”和“整体护理“的现念,也赋予了护士更丰富的角色内涵和明确职责使病人能够主动配合临床护理工作。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改变了单一、抽象的传统方法,增加了人性化的安排,以病人为中心,进行一对一的宣讲。病人在住院期间每天有责任护士告知病人当天的安排和注意事项,帮助病人学会正确的哺乳方法,注意事项等,直至病人熟练掌握为止,使病人能够更好的自我护理和照顾新生儿。观察组采用CNP护理模式对剖宫产病人进行护理,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也提高母乳喂养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CNP护理,能够使病人在整个住院过程中感受到护理人员细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真正有舒适和被重视的感觉,在心理、生理上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舒适感,同时激发和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完善和发展护理工作范畴,促进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人性化,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聂贞,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上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9):27-28.

[2] ]陈兆明,临床路径在择期剖宫产产妇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3):52-53

[3] ]陈兆明,临床路径在择期剖宫产产妇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3):52-53

[4] 吴新娟,临床护理路程应用指南.北京:北京医学出版社,2009:398-402.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