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物保护成果范文

文物保护成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物保护成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物保护成果

第1篇:文物保护成果范文

2011年的一天,我乘坐科学家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时空穿梭机,来到了500年后的一天......24个小时的路程......

一群穿着华丽的人围着我,用好奇的眼神看着我,围着我说些奇怪的语言了,我试着用刚学会的新时代普通话与他们交流......哟!真对上了,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惊喜。大家正聊得起劲,一串串“咕噜......咕噜”声袭来。我挠挠头不好意思的说:“(*^__^*) 嘻嘻……sorry(翻译:我乘坐了24个小时的时空穿梭机早饿得前胸贴后 背了......(*^__^*) 嘻嘻……不好意思。”一位好心的小姑娘带我来到一家十分华丽的饭店,我心里感激不已,她却不好意思的说:“sorry......(翻译:对不起,我升上没几个鸡币,只能带你来最简陋的餐厅。”我充满疑问:“(翻译:鸡币是啥玩意儿?)”她瞪了我一眼:“(翻译:这都不知道,幼稚!)"我也没多问就往店里跑,我实在是饿昏了。菜单里全是素菜,令我大吃一惊。“怎么没有荤菜?”我低声自言自语,“来只烤鸡!”随后又冲服务员喊。那服务员小姐吓了一跳,于是立刻拨打了警察电话。不到一分钟我就被带到了警察局。我顾不照看眼前华丽的建筑就立刻气愤的说:“(翻译:只不过就是只烤鸡,用得着坐牢吗?)”那警察比我气得更厉害,直冲我大叫:“(翻译:难道你不知道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吗?)”我吓了一大跳,便对这个尽职尽责的警察叔叔说明了来历。把一个想不明白的事情告诉了他:“(翻译:鸡币是什么?)"好心的警察叔叔耐心的说:“动物被人类无限制的宰杀只剩下鸡,这一种动物时,鸡成为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人们用它的名字作为钱称,所以叫鸡币。)”那个警察叔叔,不,是警察曾曾曾曾曾孙悄悄留下了眼泪。我立刻赶回2011年......

我把经历一五一十的讲给了人们听,并告诫大家:“如果你们继续无限制的宰杀动物,那么迟早有一天,鸡将会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第2篇:文物保护成果范文

关键词:文物建筑;省礼宾府;修缮;施工方案

Abstract: on the original building for maintenance, the maintenance work, shall strictly adhere to the "don't change the original", "four keep" principle, in modern decoration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insist on your original structure shape, insist to maximize the preserve the component, the principle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now adornment out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building maintenanc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relatively weak, so for building the maintenance, the mainten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guangzhou sand the British consulate face west deputy building maintenance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maintenance, the mainten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of deep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on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process presents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ith the meaning of the reference for later.

Keywords: cultural buildings; Chee hwa province; Reparative; Construction scheme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概况

广州市沙面原英国领事馆西副楼保养维护工程,位于广州市沙面南街46号。工程主要包括外墙面损坏修复、污垢清洗、装修装饰工程、空调、水电安装等。结构形式及特点:具有巴洛克风格的折中主义建筑形式的二层半砖混结构建筑物,各层层高均为4.6M,占地面积:613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200平方米,始建于1865年,1923年重修,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沙面建筑群中A类文物建筑。工程特点:本工程属于文物保护复原修缮装饰工程,修缮完成后将作为广东省礼宾府使用,施工作业面集中,施工场地小、施工单位多,施工工期短,各专业交叉施工比较多,质量要求高,整个工程施工管理难度大。除精装修施工中需注意的各种问题外,还需注意文物保护复原修缮的原则。

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

2.1墙体的维修

墙体的拆除:根据实际情况,分段拆除重砌,拆除前应检查该墙体的结构情况,对于开裂较大的墙体应临时的加固方案,并进行认真的支撑后方可进行拆除工作,而且在拆除过程中应不断的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搭好操作平台后,分层进行拆除,拆除过程中应尽量保护好原材料,运输和堆放过程中应小心碰坏边角,有利于利用。墙面修复:凿除原墙面破损,空鼓部位,重新按原灰砂浆批荡,扇灰油漆。原墙面部位,重新打磨,刮外墙腻子灰,打磨油漆。

部分内墙面为木格条轻质隔墙,由于年久失修,墙体空鼓、开裂严重,更有部分木格条糟朽虫蛀严重,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修复过程中需按原材料,原工艺进行修复,坚持“修旧如故”原则。

2.2室内地面维修

室内大堂地面在拆除后铺面砖,发现原建筑地面为图案丰富的陶瓷马赛克。但已损坏严重,并且形制特殊,无法在原基础上进行修复。经多方研究决定:原陶瓷马赛克进行保护性覆盖,在覆盖面上进行水泥砂浆找平,按原图案、形制定做石头马赛克进行铺设。由于图案及形制特殊,定制规格比较大(一般一个图案分两块)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先对马赛克进行预铺,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局部裁剪,符合要求后在找平层上均匀涂抹一层10MM白水泥油膏,并根据预铺位置将马赛克拼接铺设,在表面压实拍打平整,使马赛克与白水泥油膏的粘结度及水平平整度均达到规范要求,并及时将压实拍打多余的白水泥油膏用湿抹布抹除干净。

2.3原门窗维修的施工

本工程原门窗维修施工过程:脱漆修补门窗更换玻璃刷油米白色醇酸磁漆。脱漆采用高效脱漆剂人工脱漆。完成该道工序后,为使新刷白色醇酸磁漆不与脱漆剂漆起反应,需用酒精对脱漆完后的门窗木材面进行清洗;拆除原玻璃后,使用原材料对门窗扇进行修补,原门窗线条重新修顺直;更换玻璃时,压条必须采用与原门窗相同的材料,形制按原玻璃压条定制,按原样式安装玻璃,安装完成后需对玻璃进行保护,防止油漆时将玻璃粘上油漆,难以清洗。油漆操作工艺顺序:清理刮浆灰打磨清理刮猪料灰打磨清理刷第一道漆涂滑石粉打磨清理上二道漆涂滑石粉打磨清理上三道漆涂滑石粉打磨清理罩面漆。

2.4脚手架工程

本工程全部采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外维护用脚手架为双排。钢管脚手架采用Φ48×3.5钢管,并保持一定独立性,脚手架设计图在工程施工时提供,施工由专业架子工进行。脚手架采用全封闭的方式。所有外立面必须采用全封闭的施工式,即用密目安全网进行全封闭。上料口或者人行通道两侧要搭设过道防护棚。内脚手架可采用常规方法,亦采用钢管搭设。脚手架的搭设必须符合相关规范、技术标准的要求,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脚手架搭设完后,必须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项目实施时编制详细的有关的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搭设参数:立杆纵距1.5m,里外立杆间距1.05m,步距1.7m;边墙件布设按二步三跨要求。

施工现场的管理

现场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基本问题。一般来说,对于现场施工管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3.1做好技术上的管理

一个工程项目往往施工工艺复杂,各施工工种班组多,因此在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首先,应该熟悉施工图纸,甚至每一道工序进行优化,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各气候等自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施工规范,技术交底等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各种情况的处理准备方案,保证能按时保质地完成。

3.2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材料的管理工作,应该从材料的定制、材料供应、材料采购、材料进场、材料发放等几方面进行。

3.3做好人员管理工作

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起着关键的作用,施工队伍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密不可分,坚持以人为本,可以培养施工队伍的凝聚力,同时又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

3.4做好施工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的重点要放在预防阶段,从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安全保护设施的设计与设置,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安全事故的处理和分析,建立安全值班制度等多方面对安全工作进行管理。

结论

本文以广州市沙面原英国领事馆西副楼保养维护工程为例,对建筑保养、维护的施工方案和主要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针对木结构的维修、木构件防虫防腐、墙体的维修、屋面琉璃瓦面的施工维修、灰塑、脚手架工程等施工方案、技术及其现场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施工措施。以便以后具有借鉴之意义。

参考文献:

[1] 《木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6-83)[S].北京,1983.

第3篇:文物保护成果范文

一、江苏文物事业的崭新定位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结晶,是记录、储藏和传承时代信息与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保护好文化遗产、发展好文博事业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准确认识江苏文物事业发展形势及文物工作的地位作用。目前,江苏正处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普遍更加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文物事业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文物事业发展的客观环境日益改善,文物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抓好江苏文物保护“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2011年,省发改委和省文物局联合印发了《江苏省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这是江苏文物行政部门第一次和发展改革部门联合编制印发文物事业发展五年规划。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及文博机构要结合地方实际,认真谋划、扎实推进本地区今后几年文物事业发展。

做好文物保护成果促进发展服务民生这篇文章。一是在提升文物保护单位完好率的基础上,提高文物保护单位的开放利用率并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物保护的社会价值。二是大力推进县级博物馆建设,主动提前介入新建、扩建博物馆的规划、方案、建设、验收等全过程,注重博物馆品质的提升,更好地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三是有序实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重在保护规划、发展规划和建设质量。建成后的考古遗址公园应当成为展示地域文明特色及其个性、包含较高文化品位的地域新地标,成为深受广大公众喜爱的公共文化空间,成为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打牢基础工作,创新江苏特色。按照《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要求:将文物保护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规划、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建设,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两线”)划定,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文博数据库建设,考古发掘管理,文物保护工程规范化管理等各项基础工作;积极牵头做好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明清城墙保护与申遗、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等相关工作,探索多省市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新模式;加快推进全省馆藏文物调查和数据库系统建设,建立比较完备的现代化馆藏文物资源档案数据库,建成管理有序、品位高尚、藏品丰富、服务到位的博物馆体系;建立健全政府依法行政考核文物保护指标体系,制订完善实施细则,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江苏提升文物保护现代化的六大目标

近年来,江苏文物保护工作目标从传统的重保护、轻利用向服务社会、惠及民生方向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因此,在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下,江苏文物工作要着力实现以下六大目标:

提升文物事业服务和谐社会的能力。加大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对公众开放的力度,使广大群众更好地享受文物保护成果。不断推进文物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文物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提振文物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健全科学完备、保障有力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责权明晰、效能统一的文物管理体系,健全结构优化、素质过硬的文博人才队伍体系。

提高保护文物的能力。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物保护体系,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使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得到提高,保护文物的观念深入人心。

强化博物馆服务社会的能力。健全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博物馆、纪念馆体系,充分发挥博物馆公益性文化服务功能,实现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加强保障文物安全的能力。加强联动响应、监管到位的文物安全体系建设,使文物安全意识明显提高,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安全防范能力不断提升,确保文物安全。

增强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能力。完善文物保护科技发展组织和制度建设,加强文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提升文物保护工程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

为实现以上发展目标,我们要特别注重新形势下保护工作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在城市文化的公共性、公益性日益加强的今天,仅仅把文化遗产当作珍稀物品“保留下来”是不够的。应深入发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将其转化为服务于人类现代和未来生活的文化资源,将文化遗产进一步融入经济发展、社区生活、城市建设,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进一步诠释和丰富它们的综合价值。我们应注重民众分享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权利,重建民众与文化遗产之间的情感联系,缩小民众与文化遗产之间的距离;坚持把发展文化遗产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推动文化遗产事业的持久健康发展。

三、江苏文物保护现代化的未来展望

按照国际上的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3000~8000美元时,文物保护将进入一个既有保护愿望又相对欠缺保护能力的时期;而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以上时,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将十分重视对文物的保护。2012年,江苏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全省总体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期、文化需求的旺盛期,进入了普遍意义上的重视文物保护时期。

加大对文物保护利用的力度。经济实力的增强为江苏文博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大规模地修缮文物保护单位、有计划地建设高质量的博物馆成为可能。但随之而来的建设性、保护性破坏,成为了新时期超越自然与人为地破坏文物的主要因素。修大、修美、修新文物建筑成为有些地方的普遍追求,很难遵循“保留尽可能多的历史信息”的原则;历史街区在短时间、大规模的“改造”后,往往成为没有多样性文化内涵的仿古街区;不考虑文物的历史审美观,大广场、大绿地式的环境成了有些地方引领文物保护的时尚。在博物馆建设领域,存在着数量、规模快速增长与质量提高、服务提升脱节的问题。因此,新形势下要本着四个“有利于”的原则,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即有利于传统文明、地域文明的传承,有利于城市形象、城市品位的提升,有利于百姓的文化享受、社区居民的民生需求,有利于后人对我们今天的行为作出较好的评价。

注重文物保护中的整体意识。在注重文物的法律保护、行政保护与规划保护的前提下,确立文物概念、内涵、空间和环境背景的整体性,确立在保护过程中地域特色、时间延续、使用性质和反映一定社会生活的整体要求,确立“文物保护,规划先行”的管理理念。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我们一要注重城市、地区文明特色的整体形象,将文物保护与环境改善相结合,与老百姓的教育、休闲相结合,与民生改善相结合;二要注重文物保护单位的整体保护,让文物周边的环境价值与文物点本身的价值同等重要;三要注重与文化景观相结合,注意空间比例和视觉效果,体现保护后成为文化景观和地域文明片区的良好整体效果。

推进博物馆的有序发展和优质服务。当前,江苏博物馆在数量、面积、设施和提升服务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我们必须在有需要、有能力、有规划、有秩序的基础之上,走场所的高品位和展览的精品化之路。坚持政府宏观主导、服务群众精神生活的原则,密切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百姓生活需求;坚持发展地域文化的个性特点,反映当地百姓引以自豪的祖先过去的生活;坚持博物馆作为文化场所的高品位,力求弘扬个性、做精尚美,让公众感受博物馆的魅力;加强博物馆服务方法、服务手段的提升,积极创造优质的展览和优美的环境;加强博物馆馆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包括藏品(产品)、展览、人才、技术、服务成果的交流。一座好的博物馆必须有好的文化产品、好的文化环境和好的文化服务。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在历史街区。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老城区改造和历史街区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我们认识到,历史街区不仅是一个建筑概念、空间概念,而且是过去城市生活状态的综合反映,是人们享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场所。那些旧时的澡堂、茶馆、祠堂、井台、戏楼、药店承载着一个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喜怒哀乐,承载着互助友爱的邻里关系和口口相传的社会道德。历史街区是一个整体、一种形态、一种格局和一种优质的文化传统,应该具备几个要素:一是街区两侧的建筑应基本为历史上遗留下的原物,其高度、体量、外在形态等均为原生状态;二是街区内应有一定数量的原住民,他们所传承、展示的是过去人们的生活方式;三是街区内应保留居民相应的公共活动空间,人们以此为相互交流的平台,维持共同的生活形态。因此,在历史街区保护实践中,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将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制订好,将街区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好。在此基础上,鼓励街区居民出谋划策,与政府共同完成街区的保护、整治、修缮,美化自己的家园,更好地传承街区的脉络和肌理,更多地保留街区的传统和特色,真正实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第4篇:文物保护成果范文

关键词:文物管理;保护;问题;对策

一、文物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文物管理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物事业得到了较好发展,文物管理工作中相关法规也逐渐完善,使我国的文物保护进入了法制化的进程。《文物保护法》的实施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现阶段的文物管理情况而言,我国法律规定的不得移动的文物有万处,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多处,省级和县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也相对较多。随着文物数量的逐渐增加,文物的种类也随之丰富,使得博物馆的规模扩大,分布范围扩大,管理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国文物保护的科研成果也在文物发展的过程中增加,部分成果还获得了国家的各种科研奖项人们对文物管理的重视使得文物管理信息系统得到迅速开发。

文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文物管理中存在着经费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很多文物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一些小地区的文物管理经费一般在几万元以内,较少的经费使得最低成本的文物保护工作难以达到,对于文物本体的保护更是困难。此外,经费的短缺也使得文物管理中心难以开展各种活动,没有经费去征品,也难以进行文物的更新展览所以使得文物达不到应有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其次是管理部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部分地方没有根本的生活服务设施,一些具有基本管理设施的地方也存着设备陈旧的问题,好多建筑时间较久没有进行合理的修复,导致其应有的价值受到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较多的文物受到破坏。一些地方进行旧城改造或是房地产的开发,一些施工单位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将历史文物较为密集的地方进行开发,从而造成文物的损坏和风景的破坏。第三个问题是文物的安全问题,很多博物馆缺乏文物安全保护设备,大多数依靠的是管理人员的严盯死守,管理过程中的疏漏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文物的流失。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墓通常情况下会成为犯罪分子的偷盗目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我国的文物管理过程中管理秩序较为混乱,存在文物走私的情况。大量的珍贵文物被走私,造成文物的流失。

二、加强我国文物管理的对策建议

1.推进文物事业的改革,加大文物保护支持力度

首先,国家和政府要加大对文物事业的投入,确保文物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财政支出首先应当用于保护文物公共产品。通过中央、地区和地方当局足够的预算拨款,确保得到保护历史地区及其环境计划中所规定的用于公共投资的必要资金。其次,文物部门要通过改革,增强自身的生机与活力。文物管理部门要在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积极扩大博物馆的活动内容,发展文物产业,如面向旅游市场的文物复、仿制品销售等,增加收入。

2.健全文物保护专门管理机构,加强文物抢修和保护

随着文化遗物、文化遗址等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到各地的文物保护区进行旅游,且一些旧城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造,这就造成了一些矛盾的产生,这也就使得文物管理的力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各地区的工作重点,这就要求各地区的文物主管部门要建立专门保护机构,有效的加强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对于一些申报国拨经费补助维修的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只有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才可以享受专款专用的优势。通过文物保护专门机构,加强文物的抢修和保护工作。首先,要依照文物法律、法规,将重要的文物单位收归文物部门管理;其次,加大重点文物维修力度,逐步做到省级以上文物单位无险情,增加新的对外开放文物点;再次,加强革命文物和近现代重要文物保护与征集工作;最后,积极做好少数民族和民俗文物的保护。

3.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城市每天都在进行着旧城改造及招商项目的建设,这就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果一些城市领导在观念上缺乏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那么势必就导致在城市建设中文物受到破坏的情况发生。针对当前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相脱节的情况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制定了相应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案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对文物保护划定区域从而使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不仅为文物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使城市充分保留下了历史文化遗产这对城市的品位及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4.引进高科技的管理技术

建立文物管理的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对文物进行科学的管理,使文物逐渐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博物馆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交流的场所,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传统的文物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所以在文物管理或者进行文物陈列时应该突破传统的管理方式,对陈列文物的内容进行革新,确保文物陈列符合现代化的发展步伐。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新科技在各个领域广泛的应用,在文物管理过程中也应该重视高科技的应用,利用数字化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技术对文物进行管理,也可以让专业人员设计相应的多媒体触屏系统,建立文物管理数据库,将较多的文物信息存入到数据库中,既方便人们对文物的了解,也能够使文物管理体现系统性。也可以建立文物管理的网站,将文物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让人们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文物管理信息,使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逐渐得到传播。在网站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该挖掘文物管理的有用资源,其次应该联合文物管理各个部门共同提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确保网站的顺利完成。还要注意在设置网站时预留网站更新的入口,确保文物信息能够随时进行更新。

第5篇:文物保护成果范文

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继续推进文化遗产事业的当务之急。笔者认真学习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读本及有关领导的讲话精神,把思想高度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以提高认识,指导工作。结合会议讨论,现将自己的思想认识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解放思想,突破桎梏,更好地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在文化建设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宏伟目标,为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社会结构与发展道路,决定我国面临诸多重大而独特的社会发展议题;面临诸多难以取舍的两难选择与结构矛盾;面临社会文化色彩浓厚与相对性特征鲜明的社会需要冲突;面临截然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发展环境、发展需要、发展抉择与发展机会,这些都对政府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科学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大家知道,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长期以来由政府包办,由于政府财力投入有限,使得诸多文物处于濒临损毁状态。当前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在重组,我们文物保护管理方式明显滞后于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要解决文物保护事业如何成为促进我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力量,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力量,成为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积极力量,成为建设文化强省的积极力量,成为提升我省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积极力量这五大课题,就必须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物保护新机制,将新的社会力量整合到文物保护领域。

二、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服务功能,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

与我省丰富的文物资源相比,我省文物、博物馆机构的社会服务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从而导致文化遗产资源应有的作用未能得到全面发挥。一方面,各级政府在履行职能和推进职能转变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领域,而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领域改革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从而造成政府在社会管理职能方面的转变明显滞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不足,并且存在着许多体制。同时,政府在提供均等化的文化服务方面仍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文物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表现为对文物保护的投入不足、对文物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价缺失等。目前,除旅游热线上的一些文物景点、景区外,大量文物保护单位残损严重,没有得到及时维修、保护和对外开放;大多数博物馆硬件设施严重不足,陈列水平较低,安全防范能力弱,单位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另一方面,一部分文博单位公共服务意识淡薄,有的过分注重门票经济,有的由于自身的一些困难,缺乏主动的社会服务意识,长期游离于社会教学体系和公共服务以外,导致社会不关注,自身也很难融入社会,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不能使大众共享,造成孤芳自赏的现象。

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我省文博行业社会服务功能,对全社会共同关注、保护我省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应该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是适应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要求,全面提升博物馆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功能。对建馆时间较早的市县级博物馆、纪念馆,全面提升陈列展示水平,配套基础设施,在经费、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既要发挥各级政府、部门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主体功能,又要挖掘潜力,充分调动当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大家同心同德,共谋发展。对各市县近年来投资建设的一批新馆,对于基础建设、陈列布展等核心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我们应该主动和各地进行沟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使他们尽快对社会开放,尽早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二是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社会服务的功能。对于已经对外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应该使他们充分融入当地社区、民众的日常生活,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人们关注、参与当地的文物保护。对于当地群众的一些正常诉求,只要内容健康、思想向上,我们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都要充分的尊重他们的想法,积极配合当地的活动。

三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文物信息资源,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可以利用我们信息化建设采集的大量文物数据,通过互联网、文物会展、信息查询等方式,免费、及时的向社会公众提供文物信息服务,扩大文物保护的社会影响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利用我们专家学者知识密集型的优势,开展文物鉴定、文物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工作,为社会提供各种文物信息服务;可以利用我们的文物优势,大力开展文博产业活动,通过编辑出版文物图书,推出文物精品展览,制作高质量的影视作品,进行文物仿、复制等活动。

三、改善体制、机制,创造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展的内外环境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其中之一就意味着对政府管理体制的重大改变。这一改变也同样影响到文物保护领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改变文物管理旧体制的机遇。小政府,大社会;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新型管理模式,也对我省文物保护新机制提供了极好的参照。文物保护既是政府责任,也是全民的责任,引入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是一种一举多利的新机制。在这样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一主多元”管理机制下,政府是我省文物保护事业中的主导力量,其余的部门是文物保护中的主助力量。

政府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加强宏观管理和规划能力,加强法制建设和执行能力,转变自身职能、提供优质服务,建立文化遗产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建立健全文物安全控制体系,加大人财物支持等方面。相对于别的部门,文物保护是一个弱势部门,只有我们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才能更多的获得领导的支持,才能获得各个部门的配合,才能更多的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更好的激励市县各级文物部门更好的完成工作。

社会参与文物保护要着重从社会捐赠、文物建筑的保护与维修、文物保护单位的看管保护、博物馆建设、保护设施建设、文物旅游基础设施、会展业发展、文物衍生品制作经营、文物研究与宣传、志愿者服务十个方面进行规范和引导。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素质、提高能力,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是新时期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规划财务处的重要职责是充当领导的参谋、助手,做好全省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规划,管好、用好各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制定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是推进文物、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制定和编制保护规划,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统筹兼顾,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因此,突破思想上的一些桎梏,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方法用于规划编制;广开路子,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功能;利用各种方式,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关注、支持、参与文物保护事业,等等,都需要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要求、目标去统领规划编制,以更好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更好的去指导工作。

第6篇:文物保护成果范文

关键词:文物保护 宣传 法律法规 自身建设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对于继承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文物保护的良好环境

文物是全社会共同拥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开展文物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国家和省文物管理部门应尽早协调相关部门,将《文物保护法》的学习、宣传和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普法教育和宣传的范围,列入领导干部法律学习的重要内容中,提高城市管理者文物保护意识,使他们深刻认识到,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实物见证,是民族的象征、国家的标志,也是一个城市的个性和魅力所在。

基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多向有关部门宣传法律法规,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采取举办各类展示、展览、讲座、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广大人民真正了解文物工作的重要性,让人们把文物遗产保护看做是一种自觉的观念,号召广大的人们群众自觉的参与到文物保护的工作当中来,营造“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舆论氛围和执法环境。

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文物保护的执法力度

立法是执法之本。文物的法律法规是有效实施文物保护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文物工作者进行文物保护的有力武器。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法规体系,对于加强文物保护法制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极大的推动。我国早已经颁布了《中国人们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法律明确规定了各地方政府对文物保护的具体工作。但是,由于各地区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同,对文物保护工作做的也不太一样,尤其是文物工作的重点区,由于长期人员和资金的不足,这就严重的影响了文物事业的发展。根据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当中,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从根本上杜绝文物破坏现象的发生。

三、争取财政支持,加大文物保护的管理力度

文物保护需要大量资金,这些资金也可以有多种来源,但最根本的还得要得到国家的支持和保证。一是政府要加大对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认真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专款专用,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二是要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社会、企业、个人多方面引进、筹集文物保护资金。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采取捐资、集资、募捐等办法,鼓励各种社会资金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三是积极探索文物保护的融资新渠道,尝试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转让一部分使用权、经营权,根据“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的保护与合理开发。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文物保护的管理水平

保护文物、传承文明是文物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和首要任务。文物保护工作需要人才的支撑。要建立一支业务精、作风硬、素质高的文物保护管理队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首先,要深化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为导向,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其次,要大力培养专业人才,结合工作需要,舍得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给专业人员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为优秀人才创造锻炼、提高的条件,使其各尽其才,各显其能;同时,还要强化文物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增强文物执法的主动性,制定有效的文物安全预案等措施,提高驾驭新形势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文物保护管理任务的要求。

五、鼓励全民参与,形成文物保护的积极氛围

文物管理本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政府关于此项工作的安排部署,对市、乡、村层层分解工作任务,责任到人,建立奖罚机制,形成人人关心、全民参与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格局,把我们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与提高全民素质工作相结合,做好此项工作。比如,对各类田野文物进行树立保护标志和说明牌,使人们从标志内容了解该处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名称、公布机关和日期、树标机关,明了该处文物受国家保护;另外还可从说明牌内容了解该处文物建造形成的时代和时间及其历史、艺术和科学等方面的价值。增加当地人们的自豪感,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公益事业,应更加注意自身的公共形象,使它的成果惠及广大民众。

第7篇:文物保护成果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文物保护;应对措施;管理体系

1 工程概况

南京绕越高速公路东南段是国道主干线G25长深高速公路过境南京市的环线段。项目环绕了南京城市经济最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起点与南京长江三桥南岸接线、绕城公路、宁马高速公路相接,沿牛首祖堂风景区南缘布线,经江宁开发区后,东跨秦淮河,穿过江宁科学园,经上坊东侧向北,沿青龙山西侧布线,于麒麟塘山附近与沪宁高速公路及在建的长江四桥南岸接线相接。

南京绕越高速公路东南段所经过的雨花台区、江宁区,山环水绕,形胜殊异,其发展历程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散布在地下、地面的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遗物,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南京绕越高速公路东南段有限责任公司与南京市文物局、南京市博物馆本着 “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基本建设”的原则,紧密配合,大规模、系统性地对沿线文物进行富有成效的发掘和保护,为考古发掘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奠定了基础。

2 绕越高速建设过程中文物保护工作分析

1、绕越建设方与文物保护部门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为了正确处理好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绕越项目公司从项目前期开始就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做好配合文物保护的配合工作。同时南京市博物馆树立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重点建设项目服务,针对绕越越高速公路为南京市重点项目,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合理调配文物考古队伍,选择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到一线开展工作,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为工程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

2、加强领导,强化全员文物保护意识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浩大,如果缺乏全员文物保护意识,也许一个挖掘机手就能毁掉一个千古文明。为了推进高速公路建设与文物保护同步发展,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前,项目公司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保护方针,自觉遵循“设计时最大限度的避让,施工时最大限度的保护”工作原则,高度重视地下文物保护,指派专人负责协调文物保护事宜,多次与文物部门人员深入工地逐标段、逐文物点共同检查、落实文物发掘、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首先,项目公司在施工招标前便向文物部门提供了图纸,协助考古队对工程沿线进行了为期两个半月的文物调查,考古人员发现众多的文物点。

其次,施工招标中,要求施工单位在签订相关合同时,要与保护文物挂钩,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发现古代器物等疑似物品时,必须立即停止开挖,并在第一时间内报告项目管理公司和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同时,将施工期间对文物保护的实绩,作为各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在“绕越杯”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上严格考核。

第三,在项目开工后,项目公司、项目管理公司不仅下发了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还邀请南京文物专家给施工、监理单位员工进行文物保护知识讲座。上到标段经理,下到挖机司机,三百多人学习了地下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从现场现象判断是否有文物埋藏的简单方法。这次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施工人员先后主动上报了4处遗址现场。例如,在江宁谷里发掘的南朝大墓本不在考古调查确认的文物点预告范围内,由于建设单位和考古部门在施工队伍中开展过多次文物保护常识讲座,当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发现一面规整的墙体――大墓封门墙后,立刻按要求向考古部门反映,项目公司也在第一时间在现场插上旗帜,采取了封闭保护措施,确保了考古工作圆满完成。

3、落实文物保护经费

根据国家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工程建设发掘文物的费用由业主承担。对此绕越高速公路项目公司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市博物馆对于绕越建设项目文物抢救保护工作收费,在国家规定的标准的基础上,在保证有效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收费,减轻了建设单位的负担。为了保证工程建设和文物保护互惠双赢,绕越高速公路项目公司拨付了专款作为文物考古保护经费。

4、为保护地下文物,绕越高速公路优化调整设计

“最大限度的避让”是高速公路建设保护地下文物必须遵守的工作原则。因为避让不但是对地下文物最好的保护,而且亦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开展。

绕越公路东南段为集景观、旅游、生态为一体的六车道高速公路,其西南部初拟线路走向为南唐二陵、祖堂风景区。为了避让,绕越项目公司聘请设计部门重新选择路线走向,调整了线路纵断面,采用低路堤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南唐二陵、祖堂风景区的影响。

5、在规模施工之前抢救文物

沉睡千年的地下文物,很多属于未知范畴,具有不可预见性。为了把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与国家文物资源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总方针,在绕越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基本线位确定后,绕越项目前期主管部门就邀请文物管理单位携手对全线进行实地调查与勘察,全面了解地上、地下文物的分布情况,对沿线所有的遗址、遗迹和墓葬进行抢救性保护和科学发掘。文物抢救工作未结束,宁可暂缓施工。表面上看这样会影响施工,实质上是为大规模施工创造条件。

第8篇:文物保护成果范文

就在同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8个检查组对全国48个风景名胜区进行抽查,发现重庆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毁坏文物古迹,情节严重。

三峡文物保护曾被称作一场“世纪大抢救”。随着三峡工程建设阶段顺利结束,峡江文化以另一种形式得以传承,三峡文物保护也进入了“后三峡”时期。

“后三峡”时期的文物保护主要包括消落区文物抢救保护、地面文物的维修开放,以及出土文物的修复、展示、收藏和研究等各项内容。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认为,做好消落区文物保护是“后三峡”时期的首要工作内容。消落区,指的是水库季节性水位涨落使库区被淹没土地周期性露出水面的区域。三峡工程四期蓄水后,冬季蓄水发电水位为175米,夏季防洪水位降至145米,其间会暴露出30米水位落差的消落区。据统计,三峡库区消落区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分布在湖北、重庆库区各区县。当水位回落时,埋藏在水下的许多文物露出水面,容易遭到盗挖,因此消落区文物抢救保护是“后三峡”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9篇:文物保护成果范文

[关键词]纺织品文物;材料属性;保护修复技术

[中图分类号]G2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4-0116-03

我国早在公元前3世纪便以丝绸古国闻名于世,但是我国对纺织品文物的考古及保护修复工作却是由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开启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纺织考古收藏、科研、保护修复等工作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1991年以来,平均每年十大考古发现中都有一项以上为纺织品的出土,我国也成立了第一家以纺织品文物的科技考古和保护修复为目的的专门机构──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之后又有很多从事纺织品文物的科研及保护修复实验室成立,如2001年,随着法门寺地宫出土纺织品的保护工作的开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德国美茵兹罗马─日耳曼中央博物馆一起成立了纺织品保护实验室。

欧洲的纺织品文物保护强国包括英国、瑞士、法国、德国、意大利等,美洲主要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少数南美国家。国外的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特点主要是重视预防性保护、谨慎科学地对待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的制定和保护修复方法的选择,并且也会对与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研究相关的社会、文化、宗教、种族等因素进行探讨,充分利用积极因素,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促进工作探索。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印染、刺绣的国家,丝绸更是我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但是这些文物由于材料属性使其保存困难且易受损坏,加之气候、环境等外部因素,许多出土的珍贵织物由于无法保护和保护不当而毁损。因此研究保护修、复纺织品文物的方法对妥善保护我国丰富的纺织品文物资源、更好地研究我国的纺织和丝绸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 纺织品文物的材料属性

纺织品文物主要有丝织品、毛织品、棉制品和麻织品。在距今500年前后的史前时代出现的丝绸曙光,发达于商周时代。西汉时期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可以说,丝绸之路的开辟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宗教、语言的交流,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传播、物种引进,各民族的思想、感情和政治交流,创造人类新文明,均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丝织品则是当时开启通往世界大门的钥匙。丝织品由蚕丝加工而成,蚕丝是一种天然蛋白质纤维,是由蚕体内绢丝腺分泌出的丝液凝固而成,主要含有丝素、丝胶及少量其他物质。丝素、丝胶蛋白质中的主要氨基酸为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等。因此,丝织品易损、易氧化、易在水解作用下发生变质,这对丝织品的保存时间及质量有严重影响。在现存文物中,发现最多的纺织品文物就是丝织品,并且有很多文字、图像等均记载于丝帛之上,所以对丝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为科技考古所用。

古代毛织品的原料主要有羊毛、兔毛、牦牛毛、骆驼毛,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天然蛋白质。我国发现最早的毛织品文物是1980年4月新疆考古研究所在古代丝绸之路的罗布淖尔孔雀河古遗址发现的粗毛织品。1978年秋,在新疆哈密地区五堡遗址有精美的毛织品出土。这说明当时哈密地区的毛纺织染技术已有很高水平。

最早传入我国的棉花是原产非洲的草棉和印度木棉。非洲草棉产量低,纤维品质较差,种植面不广,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仅限于新疆。印度木棉传入我国的时间要晚一些,它结核多,产量高,棉花的纤维一般长1寸左右。中国发现的棉制品文物有:1959年在新疆民丰东汉遗址出土的棉织品有蓝白印花棉布、白布裤和手帕等残片,1964年吐鲁番晋墓出土的一个布俑以及1959年在巴楚脱库孜沙来晚唐遗址出土细密的棉布等。

我国古代人民最早使用的纺织品就是麻绳与麻布。新石器时代遗址、 商墓、西周墓、战国楚墓等都出土有麻布,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苘麻的双股麻线和三股草绳、河北省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出土两块大麻布残片、陕西宝鸡西周墓里出土有平纹麻布等。这些文物说明当时已经有绕线框、斜织机等较先进的织具。

无论是植物纤维还是动物纤维的纺织品都有一定的吸湿性,并且具有一定的蛋白含量,所以非常适宜微生物的生长,也就很容易导致纺织品发霉腐烂,但是每种纺织品材料上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又不尽相同。因此,纺织品文物的材质属性的判断对保护和修复非常重要。

二、 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研究

国外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上有着丰富的沉淀,虽然受体制、人力、资金的限制,但是得益于他们对保护修复实用技术的开发、交流和推广的重视,不时有大的文物保护技术突破或科技创新。而国内现在的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与国外同领域相比,由于发展历史较短,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主要体现在:专职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专业人员数量有限;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教育培训体系落后;绝大多数纺织品文物保存环境差,保存设备和材料落后;专业保护修复实验室和科研机构数量少等。因此,总体来说,国外的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水平要高于国内。

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针对具体文物进行具体处理的技术,另一类是可以标准化的规范性技术。前者主要包括考古处理、清洗、加固各环节中的技术,而后者主要是在文物进入博物馆后的修复、保存等技术。

(一)揭取技术

纺织品通常由植物纤维(棉制品和麻织品)或动物纤维(丝绸和毛织品)组成,植物纤维中的纤维素易发生水解,动物纤维中的蛋白质易发生酶解和降解。当其从埋藏环境中发掘时会加快氧化反应,使有机纤维炭化;紫外线会使纺织品中的丝纤维氧化降解,使之断裂、褪色;高温则会使织物发生霉变。而且地下的环境通常湿度大、缺氧,可能会使纺织品水解,不堪提取。因此,当出土文物中有纺织品文物时,最好先整体移到避光的室内,再进行揭取等操作。

李玲、张晓梅等人对古代丝绸的老化和保护做了研究,刘秋香、吴顺清等人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对古代丝织品的降解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表明,丝织品经过长时间的地下环境的影响,其质地不再致密均匀,丝蛋白的构象发生了变化,钛键、碳键断裂,结晶度变小,热稳定性变差等,使古代丝织品失去了原有的强度和手感。因此纺织品揭取要掌握好揭取时的干湿程度。如果含水率过高,织物会呈烂泥状;如果纺织品湿度过低,纤维无弹性,不耐折、压。这时揭取,也会造成织物断裂,甚至成粉末状。在揭取出土织物时一定要掌握好干湿度,将织物用卷曲的方法,进行揭取。其总的原则就是通过温湿度的改变逐步使织物之间的粘连强度改变,进而进行揭取。

(二)回潮技术

回潮法对于抚平褶皱、展开折叠、剥离粘连、去除印痕及校正扭曲变形等操作有很好的辅助效果。回潮法指通过间接或直接的方法,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以可觉察的湿气而非潮湿或饱和湿气为物态来增加纺织品纤维的含水量的技术操作。在回潮操作之前,应考虑纺织品的湿度敏感性、回潮中的发霉及外观变化等问题;在选择回潮方法时需考虑文物大小、结构、纤维强度及回潮时间等因素。

回潮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密闭式和敞开式两种模式,简易帐篷式回潮法是最简便的密闭式回潮方法,主要的加湿手段有容器水挥发法、饱和盐溶液法、硅胶法、水含体释放法和超声波加湿器法。密闭式回潮还有湿度自动控制回潮箱回潮、低压吸力操作台回潮和半透膜回潮。开放式回潮方法主要有房间环境控制法、冷膏状含水体法、蒸汽法、加湿器法和化学试剂法等。

(二)加固技术

加固是近年来纺织品文物保护研究取得成果的一个方面,主要用于粘附在器物之上的纺织品。首先要去掉织物表面的泥土和杂质,用丝网贴在采样的织物上以防止散落。起初是利用稀疏的锦纶丝网,下面填以棉花或丝棉。例如,在保护修复一件1821年产的彩绘镀金旗子时,将丝绸绉纱染成旗子颜色,在绉纱表面涂上粘合剂,并加热粘合在旗子上,使脆弱且已断裂成许多块的旗子平展完整地展示出来,效果良好。后来由湖北省的文物保护人员改进为用微生物法来加固脆弱丝织品,主要原理是利用乳杆菌分解丝绸角质化的物质为糖类和有机酸,并将这些代谢物用醋酸杆菌转化为纤维素,从而达到加固无强度丝绸的目的。稍后,中国丝绸博物馆和浙江理工大学开始尝试用丝蛋白来加固脆弱丝织品。

(四)清洗技术

国外有的专家就纺织品文物表面的有些污渍该不该洗掉以及洗掉的利弊进行了讨论,有的对纺织品文物该不该用不可逆的湿洗操作发出了质疑。但是,不清洗就可能使该文物继续遭受泥土等所带来的病害隐患,对文物的长期保存不利,因此清洗处理过程是保存文物原真信息或者保护文物本体材质的选择过程。一般情况下本着布兰迪的最小干预性修复原则进行判断,对文物施加的技术手段越少,干预越少,文物保留的信息越多,为后人留的空间就越大。

在纺织品文物保护初期,由于条件所限和认知不足,对清洗文物的水质因素没有进行考虑。随着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多种经过不同处理的水曾被用于纺织品文物的保护,用水的质量和要求逐步提高。路智勇等人对这些用水的水质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普通自来水含有杂质和重金属盐,若用于纺织品文物的湿洗或回潮操作,不但会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效果,还会带入新的污染,并可能对纺织品纤维的水解、织物染色的稳定性和老化产生影响;软化水的水质并不高,并且其中存在大量钠离子,对某些染色纺织品文物是非常有害的;纯净水较高的电导率标准、含有机物及偏酸性,矿泉水含有多种金属阳离子的特点决定了它们不宜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中应用;纯度较高的蒸馏水基本适宜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中应用,但它的溶解力很强,使用时需要进行判断;使用去离子水时也需要考虑纺织品文物及其附属材质的老化程度和保存状况。

(五)针线法技术

对纺织品文物进行修复常用针线法技术,缝线的材质、染色、强度和粗细,缝针的材质、粗细、弯曲形状,缝线在文物残破区的应用针法、分布区域和密度选择,以及对不同类型织物服饰所应采取的针线处理方法都是针线法技术的考虑范围。简言之,针线法修复就要对其修复材料和修复工艺进行选择。总的来说,修复材料及修复工艺的选择应与纺织品文物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尽可能的相同或相似,但修复后效果也应有所区别,以体现布兰迪修复理论中的可辨识性修复原则。

(六)染色技术

染色技术是纺织品保护修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将优质的丝绸、棉、麻等纺织材料或缝线经过恰当的预处理及染色后,用于文物背衬托护、表面覆护,或用作展览背景及包装材料等操作是纺织品文物保护常用的方法。国外对纺织品文物的染色非常重视。美国纺织化学与色彩学研究组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对纺织品实验室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1994年,瑞典学者对古代织物上使用的红色染料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研究。2004年,瑞士阿贝格基金会博物馆发表了关于古代织物染料的科学分析方法、染料化学组成、来源与分类的研究结果。国内由于缺乏对纺织品保护修复过程中染色技术的认知和重视,没有相关的修复染色实验室,也缺少对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在染料选择、织物材料选择及预处理方面的认知,在文物染色上的使用成果不是很让人满意。

纺织品文物保护实验室染色过程通常包括对纺织品的预处理、具体的染色过程、染后清洗和整理。染色技术在染料、添加剂及染色工艺的选择都应该以不会对文物带入新的有害物质,有好的色牢度及耐老化性为前提。纺织品的染色预处理是用来降低现代纺织工业使用的添加剂对织物的老化速度的。我国古代纺织品的着色剂分为植物染料和矿物颜料两大类,而相应的染料施色方法称为“草染”和“石染”,“草染”是利用染料分子与织物纤维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染色,而“石染”则要借助粘合剂使颜料与织物结合。染色的方法主要包括:染液煮染法、染液浸染法和染液蒸染法,其中煮染法的操作最为简单。

(七)除霉技术

纺织品的纤维原料主要成分纤维素和蛋白质,它们是微生物的理想营养源,因此防腐防霉是保护文物的重要方面。要控制纺织品文物保管库的湿度、温度,以防止织物腐烂与霉变。对出现腐烂霉变的纺织品文物,应该根据纺织品文物性质及害虫的生命特征进行处理。纺织品文物常用的防腐杀菌方法主要有物理及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有冷冻法、去氧充氮法、微波法,化学方法主要有熏蒸发。

三、 结语

加强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研究工作是当前纺织品文物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应加强纺织品保护修复技术的研究、交流、总结,培养专业人才。这样,我国的纺织品保护修复研究工作才能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路智勇. 国外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与研究现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0,(3).

[2]刘秋香,吴顺清,赵宇等. 古代(战国)丝织品的降解特征初探[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3).

[3]路智勇,惠任. 纺织品文物回潮方法[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3).

[4]戚军超,胡继芳等. 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方法在承德皇家丝织品文物中的应用[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