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竞赛活动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To carry out a variety of sports for the faculties of university trade union organizations is in favour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 and enhancing staff''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nvestigation method, literature method, expert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re used to explain the significance of sports activities in trade union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limiting factors are analysed. This paper proposes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organizing sports activities in trade union, reform the sports activity way, raise the level of organizing sports activities and arrange professional sports instructors, and expand the sources of funding.
关键词:高校工会;体育活动;限制因素
Key words: university trade unions;sports activities;limiting factors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241-02
1工会开展体育活动的意义
1.1 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教职工参加体育活动对建立高校和谐校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参加工会组织的体育活动,体现了工会对教职工身体、心理、生活的关心与爱护[1]。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体育活动形式,增进了各院系之间、人与人之间、管理层与一线教职工的相互沟通,并能及时了解教职工合理的诉求与对工会工作的期望。丰富多彩的校园教职工体育活动,在锻炼身心的同时,通过体育群体活动、体育俱乐部、体育文化节、体育竞赛等方式,在高校内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所以,教职工体育活动增进了部门之间、教职工之间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大学和谐校园的建设。
1.2 实践与落实为教职工体育锻炼服务功能高校工会是在学校党委下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服务基层、服务教职工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2]。在维护教职工权益的同时,通过举办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职工体育活动,陶冶情操、振作精神、启迪智慧、凝聚人心。工会通过组织各种体育活动,运用体育活动的手段,让教职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参加体育活动,活跃了校园气氛,教职工身心得到愉悦,身体得到锻炼,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了服务教职工、落实工会义务的目的。拓展了高校工会“送温暖、解难事、办实事”的工作范围与形式[3]。
1.3 有利于增强教职工身心健康高校教师工作密度大,教学、科研压力大,很多教职工因教学与科研任务重,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身体锻炼,还有一部分教职工有锻炼的意愿,但缺少锻炼的氛围与锻炼的基本体育技能与知识,锻炼的习惯很难养成。工会具有组织与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工会组织的各类体育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很容易形成锻炼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提高教职工锻炼的积极性。工会一般都有专门负责组织体育活动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委托高校内部体育系、部组织体育活动,组织的专业性较强,并能指导教职工正确进行身体锻炼,提高了体育活动的有效性。所以,工会通过其组织与人力资源优势能为教职工的体育锻炼提高支持,有利于增强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水平。
1.4 锻炼工会工作组织能力高校工会在服务教职工,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工会的工作组织能力,决定了能不能完成服务教职工、构建和谐校园的使命[4]。工会要组织一项大型体育活动,需要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制定活动的议程与规则,需要很多部门的共同参与,如何制定详细、可行的组织活动方案,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关系,吸引教职工参与,让活动能顺利的开展,这些都需要工会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工作水平[5]。所以,通过在教职工当中开展大型体育活动,能快速提高工会工作人员的组织体育活动经验与方法,增强工会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能力。
2开展体育活动的限制因素分析
2.1 体育活动在工会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高校工会组织教职工的体育活动较少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体育活动在工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认为,体育活动就是玩,是完成工会工作任务的一种手段,效果怎么样,教职工评价怎么样都很少考虑,把体育活动当做独立的、纯粹的竞赛活动。还有的高校工会在组织活动时,担心教职工受伤,活动项目少,缩小活动的规模,降低活动的难度,不能达到让大部分教职工得到锻炼的作用。出现这些原因,主要是因为对体育活动在工会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体育活动的积极意义与工会的任务与使命联系起来。
“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是在发挥体育课开展和落实阳光体育活动这一主渠道、主阵地的基础上,进而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重要途经来落实和保障在校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任务。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全员参与的特点,吸引广大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不仅对师生紧张的工作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还能有效提高师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师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使其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为此提出了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结合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子女多、学校体育器材不很充裕的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教师群策群力,学生献计献策,制定出我校大课间活动方案。随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不断实践和蓬勃开展,我校大课间越来越受师生的喜爱,真正体现“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现将我校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调查研究,制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长期以来,学校的课间体育活动仅限于做操、自由活动。其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早已厌倦,锻炼效益低下。随着电视、广播、媒体对要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的宣传、报道,学生终于盼来了我校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实施,它就像春雨一样浇灌在孩子们渴望活动、天性好玩的心田。根据素质教育和贯彻“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教育指导思想的要求,为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保证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根据我校的场地设施、师资情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向师生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本着小型多样、快乐健康、寓教于乐、强身健体、促德辅智、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合理地设置每天1小时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将大课间体育活动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健康体育”即广播操、集体舞、自编操为主,体现活动的整体化、规范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第二部分“快乐体育”即开展各种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踢毽子、丢沙包、呼啦圈、跳皮筋、跳方格、协力走、滚球、铁环、游戏等。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将“游戏”作为本校特色。
第三部分“竞技体育”即运动会、以年级为单位的单项体育竞赛活动,这是我校多年体育活动的传统,很受师生们的欢迎,即丰富课余生活,又锻炼身体、愉悦身心,还培养同学团结协作、集体主义思想、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以及健康向上的竞技思想。
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
为将大课间活动落到实处,不走形式,不虚设,不搞一阵风,为此:
(1)加强了对“大课间”活动的组织领导,建立了“学校统一领导、班主任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具体实施,学生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层层落实,齐抓共管。并且统一调整作息时间,把课间活动时间由原来的二十分钟增加到六十分钟,有力地保证了“每天锻炼1小时”活动的顺利开展。
(2)规范并完善了“大课间”活动的制度,强化管理。为使大课间活动高质量地进行,学校除了在时间和课程计划给予保障以外,还要求活动做到“五落实”即器材、场地、项目、时间、人员五落实。“五到位”即领导监督、班主任组织、体育教师指导、安全检查、学生人人参与五到位。任课老师要组织本班学生及时、有序参加活动,严格安全管理;体育教师全面负责大课间活动的组织、指导。
三、将“大课间”活动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大课间焕发生命活力
首先大课间活动与德育相结合。在大课间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竞争意识。如在练习接力跑中,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规定失败一组的同学做仰卧起坐,启发同学们认识到每个同学的速度、技能、以及遵守纪律、团结协作是小组取胜的保障,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竞争能力和团队精神。
其次大课间活动与音乐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选择适合青少年特点的音乐,努力实现艺术与大课间活动有机结合。如教师根据歌曲《喜洋洋与灰太狼》编成一套完整的自编操,让学生一边轻声唱歌,一边轻松舞动,训练了协调能力,表达了愉快的校园课间生活。
四、根据实际,逐步完善大课间活动评价体系
近年来,我们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了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在双向互动中,增强合作,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其教育观念,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家园携手,共同培育幼儿健康成长。实践证明,我们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重视教育资源的挖掘,特别是对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上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引导家长积极参与,树立家园共育新理念是根本
幼儿园的活动与家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园共育是我们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主题活动中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通过家园直通车的方式呈现在家长面前,刚开始,并没有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家长也不了解这些东西到底要来干什么,只觉得老师好烦,每天不是要这就是要那,一开始还给你敷衍一下,时间略长,就索性不理你了,有的更是当你的面对你说:“你们怎么什么都要,不会自己准备……”。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召开家长会,从新的教育观、人才观以及3--6岁儿童发展指南等方面,向他们作了详细的介绍。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这是体现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家园沟通,达到同步教育的目的。为了让家长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配合幼儿园教育,我们做到了“四公布”:在家园直通车里每月公布月计划;每周公布一周活动安排,每日公布一日保育教育活动内容;每日公布幼儿表现评价。在开展新的主题活动时,把主题教育计划和教育内容醒目地展示在家园直通车里,让家长和孩子先有目的地进行关注,并在“温馨提示”栏目里,提醒家长及时准备教学材料等,并协助完成活动目标任务。培养家长牢固树立了家园共育的新理念,从此家长的观念开始转变,观念一转变,我们的工作就顺利开展起来了。
二、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创家园共育新局面是关键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的,离不开家长和教师、同伴的帮助。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可见,只有家园的互动合作,才可能带给儿童最好的经验。因此,在开展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就很好地利用了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协助完成教学任务。如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主题教育《多彩的啤酒瓶》,活动中,我们发动家长搜集了啤酒瓶和树枝,以及有关瓶子装饰的连续图案,供孩子们在上课时创作、使用。由于家长的参与,此项工作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这种教育效果是单靠老师的说教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又如,我班开设了“崇信美食城”区角活动,用于老师、家长和孩子收集有关崇信的美食图片及食材,投放到区角里,供孩子们操作体验。在班级的吸音板上,展出的作品大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在家长的协助下,幼儿独立完成的作品。今年“六一”,我级成功举办了“爱心亲子接力赛”,整个活动在孩子和爸爸妈妈的配合下共同完成,通过亲子活动,加深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三、帮助家长科学育儿,形成家园共育合力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