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田径培训范文

体育田径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田径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田径培训

第1篇:体育田径培训范文

关键词:中职体育 田径教学 策略

田径运动是其他体育项目的基础,也是中职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公共体育核心课程,对于增强中职生体育素质、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中职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推进中职体育教学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必须要对中职体育田径教学做出新的改革,要探讨出中职体育田径教学的有效策略,全面推进中职田径教学的开展。

一、推行“快乐”田径,激发学生兴趣

有别于其他体育课程,田径运动显得有些枯燥、机械、缺乏趣味性,对学生缺少吸引力。田径运动项目是一种周期性的运动项目,需要反复练习。练习田径项目,体力消耗大、容易疲劳,甚至一些长跑类的田径项目,还会引起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的身体反应,存在危险性。因此,教师不轻易去排田径课,不将其作为最佳的锻炼身体的学习项目,学生也很排斥经常练习田径项目。田径活动大部分是在室外进行,易受环境条件限制,学生更喜欢在运动馆内进行趣味性的体育运动,如花样篮球、排球、网球等。因为传统田径的运动特点,加之当前兴起的各种新型体育运动项目竞争,田径运动已经吸引不了中职生的兴趣,成为被冷落的体育项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改这种受冷遇、坐冷板凳的现状,中职体育田径教学就需要改变策略,引入“快乐田径”的教学思想,让传统呆板的田径运动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一方面,要改革现有的教材体系,注重田径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动脑筋,将传统的田径项目改头换面,变革成具备竞争性、趣味性、互动性、团队性等多样性的体育活动,从而调动中职生的学习兴趣,让呆板枯燥的田径运动变得时尚有趣起来。

如,在跑步教学中,老师可以设定很多丰富多彩的跑步训练方法;可以让学生排出不同的队形,边跑边做出各种优美的图案;还可以在跑道上设置各种障碍物,并组队进行接力赛;还可以组织火炬传递接力赛,模拟奥运会火炬点燃场景。这些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田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改变对田径运动的印象,从而积极投入到体育训练中,让体育课堂变得有效起来。

二、力促“重要”田径,扭转师生观念

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体系中,体育课不是专业课程,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田径更是体育课程中最为冷落的部分。在教学安排上,中职的田径课一般是选修的模式,对学生的田径教育培训,处于一种随意的教学状态。因此,非常有必要在中职广泛推广“重要”田径的概念,扭转师生的田径观念,让田径运动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的问题。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

1.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除了专业课,中职的教学管理者也要加大投资,重视体育课程,重视田径项目,投入人力物力,对校内的体育老师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素养和教学水平。中职体育教师要提高思想认知,认识到终身学习的意义,及时跟上时展,紧随体育教育的发展潮流,重视田径项目,提高田径运动教学能力。

2.尊重学习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田径是一项理论知识深厚、实践操作强的体育运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在课堂上,要传授理论知识,教给学生一些动作要领、安全规则、运动技巧等。让学生掌握了田径运动技巧,体验到田径带来的乐趣和实惠。穿插在田径教学中的心理辅导,让学生消除了对田径运动的错误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的田径活动,会让师生互动起来,相互树立田径“重要”的意识,让中职的田径运动活跃生动起来。

3.完善考核机制,推进田径运动教学发展

评价考核机制应该设置科学,对应指标要全面,考核的方法和手段要易于操作,考核的形式不能单一、死板。考核的过程要公开、透明,并系统化、常规化,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从根本上也转变对田径运动的看法,从内心重视田径学习。

三、渲染“文化”田径,赢造学习氛围

当前中职田径教学之所以没有取得较大突破,主要原因还在于田径的文化概念宣传不足,田径的文化氛围没有营造出来。根据笔者的走访调查和教学经验,中职的田径文化活动很少,主要是校园运动会和一些校联合田径赛。教师应该重视“文化”田径,利用各种活动、各种方法,在校园内营造出田径运动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田径环境中,感受到田径的意义、乐趣和幸福。

如组织学生观看国际田径赛事,也可以利用宝贵的教学时间,巧妙设计一些田径运动小竞赛,如400米接力赛、跳跃跨栏赛、100米定向跑等等。这些小竞赛能够激发大家的斗志,培养大家的竞赛精神,使学生们亲身感受到田径运动的魅力。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一些标语,宣传田径运动的好处和意义,更可以添置一些田径运动的设备,让学生置身于这些运动器材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开展一些田径运动。

四、实施“多彩”田径,创新教学方法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条件制约,目前中职体育课堂上采用的田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和枯燥。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也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带动不了课堂氛围,起不到良好的教学实效。因此,当代中职田径教学应该以生为本,实施多彩田径,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体现人性化、特色化和现代化的田径教学。

教无定法,多种教学方式要联合采用。除了传统的重复训练法和讲解示范法,教师可以大胆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游戏竞赛教学法等。

丰富内容,扩充田径项目教学空间。当前,很多中职体育老师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尝试。越来越多的体育老师淡化了田径运动的竞技性,注重了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他们对田径教材内容进行扩充和增加,也大胆革新了田径教学的模式,并增加了很多趣味性的田径运动项目。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进,田径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田径项目的教学空间更宽阔。

推行“快乐”田径,力促“重要”田径,渲染“文化”田径,实施“多彩”田径,让田径的快乐洋溢在校园,让田径的文化扎根在校园,让田径精神传扬在校园,让田径的美好留在校园。通过各种措施,采取各种方法,田径项目一定能在中职体育教学活动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丘清锋.中职田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3).

第2篇:体育田径培训范文

摘 要 2008年8月8日举办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11月27日举办的广州亚运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我国举办大型田径赛事的成功案例。总结大型田径赛事竞赛组织工作的经验,给以后的大型田径赛事竞赛组织工作带来启示,期望大型田径赛事的竞赛组织工作在以后的大型田径赛事能更好地为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关键词 大型田径赛事 竞赛组织 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由我国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逐渐增多、规模逐渐扩大。田径作为体育赛事金牌第一大项,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国际田联( IAAF) 技术代表称本次赛事竞赛组织工作“创造了田径竞赛组织工作的世界纪录”。在 10 天的北京奥运会田径比赛中,共刷新了五项世界纪录,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雅典奥运会( 1 项) ,及悉尼奥运会。2008 年北京奥运会、2010 年亚运会以及 2011 年刚刚结束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田径项目竞赛组织巨大成功,是我国举办大型田径赛事的成功案例。

一、相关概念

大型田径赛事,是指在中国境内由中国田径协会主办或参与承办的符合中国田径协会规定的各种规模较大的单项或综合比赛,国际或国内的田径赛事活动,[1]包括在中国境内举办的由国际田联或亚田联主办的田径赛事。竞赛管理,是运动竞赛的组织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运动竞赛的目标而对各级各类运动竞赛进行计划、组织与协调的活动过程。

二、大型田径赛事组织工作应把握的若干问题

众所周知,田径比赛项目多、参赛人数多,要想完成一场大型田径赛事需要各个方面的保障,仅一流场馆设施是不能完全办到的。因此,在遵循往届惯例基础上,北京奥组委发挥体制优势,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场馆团队组织架构. 在管理上既坚持场馆团队垂直管理体系统一指挥,同时将各项目工作分工至各业务口,责任到人进行统筹管理,一元与多元的有机结合,体现出较强的系统性。

(一)正确认识大型田径赛事的特点

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最古老的项目之一,他赛程长,项目多,规模大,管理复杂。主要包扩径赛、田赛、公路赛跑和竞走。现代大型体育赛事规模日益扩大,比赛项目多、日程相对集中,运动员、裁判员、媒体记者、观众来自不同的地方,对主办方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田径比赛为期10天,共有47个比赛项目。有来自200多个国家(地区)的两千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我国在如此大规模的赛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共打破5项世界纪录,17项奥运会纪录,2项世界青年纪录,16项洲际纪录,86项国家(地区)纪录,平2项国家(地区)纪录,分发竞赛信息12000多条,接受和处理了12起申诉和抗议。

(二)设立竞赛管理团队

竞赛管理团队是从赛前准备,赛中工作,及到赛后对整个赛事进行总结。他们是大型田径赛事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因此,竞赛管理工作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整场比赛的顺利进行,是竞赛组织成功与否的关键。在马拉松比赛中,团队主要负责马拉松比赛期间与交通运行、属地管理等部门进行协调,保证赛道畅通等问题。信息技术中心主要负责赛前收集有关竞赛的各种信息,以便及时提供给运动队员,并在赛时建立与国际田联、组委会与运动员之间的联系。

(三)构建高效志愿者团队

志愿者服务质量是检验大型体育赛事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田径比赛分为竞走、马拉松、内场比赛三个部分,因此,专业志愿者需要掌握的服务知识更多。一般大型赛事的体育志愿者都来自举办地城市的各大高校,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经过专业培训,场馆培训,以及竞赛岗位培训后才得上岗。

(四)建立优秀裁判员队伍

在大型田径赛事这个舞台上,运动员就是主角; 把整个竞赛组织过程作为一场演出,裁判员就是最华丽的演员。裁判员上场执裁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受到观众的关注,因此,裁判员作为大型田径赛事竞赛活动中的重要成员,从选拔、培训、执裁等几个方面都需要严格把关。

1.裁判队伍结构特点。从专业性方面来看,大型赛事裁判员人数多,且绝大部分都为从事体育行业的体育专业工作者,其中包含教练员、竞赛管理者及行政管理人员,以及高校及中小学体育教师,都是长期从事田径裁判工作的体育工作者。从裁判队伍组成结构方面来看,结构合理,新老搭配,其中有从事田径裁判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骨干力量,也有年轻充满活力、认真学习工作的新生力量。从学历层次方面来看,裁判队伍中高校教师比例较高,绝大部分毕业于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学历高、专业性强。

2.树立新的执裁理念。第一,处理好与运动员的关系。裁判员与运动员要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这是运动员公平竞赛、创造良好赛场氛围的前提条件。第二,处理好与国际技术官员(ITO)的关系。ITO是国际田联指派来参与竞赛工作的人员,对该项目裁判长提供必要的支持,保证比赛进程完全符合国际田联技术规则,技术规程和技术代表作出的有关规定,起到了监督裁判员执裁工作、保证比赛按照竞赛规则进行的作用。

三、启示

这些年来,通过举办大型田径赛事,给我国的体育器材带来更多走向世界的机会。中国体育健儿在使用中国自己生产的体育器材取得好成绩的同时,这些中国制造的体育器材也赢得了国际田联的认可和各代表团选手的赞扬。目前对于中国体育器材公司来说,寻求赞助高水平赛事,努力扩大宣传,让世界了解自己的产品。

参考文献:

第3篇:体育田径培训范文

摘 要 长期以来,普通高校田径教学以培养学生基本技术为主,学生运动成绩是田径运动运动唯一表现形式,一定程度影响高校田径教学发展。本文则从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及课程评价方面分析促进高校田径教学发展对策,望为培养符合时展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 高校 田径教学 影响因素 对策

21世纪,大学培养也从知识传授型向素质教育过渡,田径运动项目在提升学生力量、耐力、速度等基本素质的功能方面是任何一门学科无法替代的。但传统田径教学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项目选择方面都不利于其自身发展,因此要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为出发点,进一步拓宽田径教学在社会交往、竞争等方面功能,促进田径运动教学高校发展。

一、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

我国各个高校根据《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然而普通高校田径运动教学在改革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田径教学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仍旧逐步退出了教学内容体系。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克服田径教学中问题及改革田径教学方法称为当前高校田径运动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部分高校也尝试进行如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等理念改革城市并取得积极成果,但教学和考核仍受传统教学思想为主,阻碍田径教学发展。

二、影响高校田径教学发展因素

(一)传统教学模式因素

田径教学缺乏对健身方法和保健知识的渗透,过多的传授基本能力和素质训练。而田径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健身观念,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在实际教学中过于追求运动技术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校也没有根据学生特点和气候、地域、场馆设施等不同情况确定田径教学内容,更没有重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规律,“说教式”更是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教学手段,几乎没有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二)师资队伍因素

教师是整个田径教学的领导者,可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尽管多数教师已重视开展田径教学的重要性,然而调查研究显示有25.5%的体育教师不愿意上田径课,认为田径项目授课单调,完全可以由素质练习取代,学生对田径项目也毫无兴趣。再加上教师理论知识欠缺,多数教师不了解科学的健身方法,无法发挥田径教学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自然会影响田径教学发展。

(三)田径课程评价因素

当前大部分高校采用形成期评价和终结期评价,很少在高校评价体系中看到对学生努力程度及提高幅度的隐性评价,过于重视学生成绩和运动技术达标,忽视学生自我提高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培养,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三、促进高校田径教学发展对策

(一)改革田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与学的桥梁,改革田径教学方法是促进高校田径教学发展的前提。首先突破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将田径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和运动竞技性相结合形成健身式教学模式,为了充分体现田径课的健身价值,教材也应以健身内容为主线,教学组织方面充分体现多样性,娱乐性,趣味性,采取变换活动和改变运动形式的方法。其次重设教学目标;打破传统田径教学模式,从竞技体育的技术教学不断向终身体育过渡,本着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健康的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打造高效田径师资队伍

在高等体育发展中关键的一点在于如何建设一支职业道德素质优良,思想政治过硬即业务水平高的体育师资队伍。首先加强师资队伍思想道德建设;高校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教师接受思想教育工作培训,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做到爱岗敬业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其次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体育教师是现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理念的传播者,除了肩负技术与技能和理论知识传授,还要兼顾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教学任务,对此则要求教师在提高专业文化技能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加强科学研究能力,扩大知识面,还要在生活中常锻炼身体,保证在教学中能以标准规范的体育动作进行示范讲解。

(三)建立科学的田径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师及学生进行评价。对于田径教学来说积极构建“教”与”学”的评价体系,注重教与学的综合评价。其中教的评价则要求各高等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本校体育教师相符的评价方案,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文化素养、教学能力等方面评价。促进体育教师能全面发展。在学的方面评价则将学生个体目标和进步幅度纳入评价指标,结合学生的需求差异性构建评价,一方面能减轻身体素质较差学生压力,更重要是能提高学生对田径课兴趣。

四、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一定的变化。不少学生对具有休闲性质的运动项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对被认为“苦、累、脏”等对体能有较高的要求的田径运动产生抗拒。高校应设加快改革传统田径教学模式,加强田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田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4篇:体育田径培训范文

1当前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田径教学内容不合理

就目前来说,小学体育田径运动教学的内容和传统的教学内容是一致的,都是以体育竞技项目为主,把某一个田径项目体系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过于追求经济项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注重对学生实行投、跳、跑等项目的教学。通过某一项专业的竞技训练,让学生掌握完整的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身体素质发育还不完善,再加上体育课程有限,学生训练的时间不足,因此,学生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一项完整的技术。这种教学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加强对小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

1.2田径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在实施体育田径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单一地追求竞技项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重视培养学生投、跳、跑等动作的教学。这就使得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学方法过易单一,缺乏趣味性。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授讲为主,以学生练习为辅,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很多小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也没有做好教和学的统一,学生的主动性被忽略。

1.3田径教学评价不科学

目前很多小学对学生的体育田径评价,都是把学生的体能和学生的运动技能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和考核内容,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很多学生对田径课程的兴趣越来越不高,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上体育田径课程。很多学生认为上田径课程对于自身没有什么好处,而且特别的枯燥乏味。因此,小学体育课程如何改革田径教学评价系统,教学课程如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改革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好田径教学对学生的作用,是当前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2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2.1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改革

面对当前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内容安排不合理的问题,学校要加强对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教师要以终身体育化作为教学指导思想。田径运动能够有效和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可以为各项体育运动训练奠定基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体育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其次,教师要实施生活化和计划教学。在田径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中,可以充分挖掘田径运动的价值,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兴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倡生活化教学。最后,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培训计划,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

2.2创新教学手段

在实施体育田径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改革。要充分地考虑到小学生的身体特征,简化教学动作,降低运动负荷,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模式。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运动形式娱乐化、教学动作难度简单化,运动过程文明化,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应该体现出趣味性、人文性以及科学性。要注重对小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诱导式、启发式、提问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实施教学,还可以适时地组织一些比赛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其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体育田径课程地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体育田径教学质量。

2.3改进考核体系

目前大多数小学关于体育田径课程的评价,基本上都是采用竞技体育规则作为考核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的改革,这种传统的考核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下时代教育教学的要求,因此,要加强对当前小学体育田径评价系统的改革。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要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过程的评价,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田径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需求和身体特征,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体育田径学习中体验到田径运动的乐趣。除此以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田径运动是一项系统的运动项目,在运动的过程中,比较枯燥,也比较辛苦,通过对学生训练,不断地鼓励学生进取,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第5篇:体育田径培训范文

【关键词】田径训练 特征 发展趋势

作为人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田径运动的发展历史相对较远。同时也成为了各类运动会中不可缺少的项目之一。因此,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田径运动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中体育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田径运动受到了教育者的重视。

一、田径训练的特征

(一)认识到田径训练的重要性

就现如今的田径运动来说,有着十分广阔的范畴,且在这范畴中还具有着一些不同特点的项目。因此,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也可以将田径划分成为了跳跃类、投掷类以及竞走类等多个方面。且对于每一个分类来说,也都有着不同的训练要求与规则。就现代的田径训练来说,也会针对运动的不同来制定出专门的训练计划,且在这一计划中也涉及到了田径运动的技巧以及动作等方面,同时还要求运动员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二)做好对运动员的体能上的训练

就现代的田径训练来说,体能训练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是其重要性已经收到了竞技体育领域中的重视。且就现代的田径训练来说,都有针对体能上的训练。做好体能训练就成为了田径训练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且对于体能训练来说,其内容上也要从田径运动的规律以及人体肌肉的用力特点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制定出满足人体体能的训练嫩荣。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体能中包含了体力、速度以及肌肉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对田径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还要从运动员的身体情况等方面出发,以此来保证训练内容的有针对性。

(三)总结好运动技巧

就目前的田径运动来说,不论是进行跑跳类的运动,还是进行力量类的运动,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存在着严格的要求,且对于动作、呼吸以及速度与力量等方面的运用技巧上来说,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因此,在实际中训练的过程中就要总结好技巧。

(四)做好心理上的训练

田径运动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参加体育赛事,所以对于运动员来说,不仅受到日常训练中的心理反应的影响,还要承受着比赛上带来的压力,只有以健康的心理去参与到体育赛事中去,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这种状态对于运动员来说,是一项比较严格的挑战。只有具备一定的心理应激能力,才能在面对任何事件时都保持冷静的态度以及心境来解决问题。所以可以说,心理问题是影响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过程中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将心理训练融入到田径训练中去是保证运动员实现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田径训练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制定出完善的训练方案,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远动员自身的素质也在不断的发展,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促使运动员在突破身体极限时得到支持。所以说,有效的训练是保证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的基础。尤其是对于运动医疗等方面进行监控可以保证训练的针对性,同时也可以挖掘出运动员的潜能,让运动员保持最佳的状态。如对于黑人运动员来说,其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骨骼结构也利于进行跑、跳等项目,所以也很容易获得良好的成绩。但是对于极限来说是相对在,在进化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水平也时在不断的提高。我国的田径想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就要坚持在科技的引导下,提高训练的水平。

(二)提高教练的能力

想要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就要组织进行教练员培训工作,同时还要健全教练员的队伍,组织一些优秀的人才进行培训,其中也就涉及到了对运动员进行选材以及育才等方面。此外还要对教练员的职业素养以及兴奋剂检查等方面进行培训。

(三)做好人才的培训工作

针对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以此来促进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针对青少年来说,可以组织接力赛、扩展赛等,以此来吸引初级的田径运动员。同时,各地区中的教育部门还要加强合作,建立出相应的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在网点达到标准后,还要加大对教练进行培训,同时给予资金上的扶持,以此来提高各地区中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此外,还要开展精英教育,定期对学校中的田径队进行指导,形成兴趣小组,吸引学生。

总的来说,作为一项古老的运动,田径运动已经成为了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体现出奥林匹克的精神。因此,就要坚持从其特点上出发,找出目前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来促进我国田径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劲松,张雷花.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刍议[J].速读(上旬),2014,(05).

第6篇:体育田径培训范文

关键词 体育 课余训练 田径

中学体育传统项目田径训练作为中学课余体育活动的一项特殊组织形式与活动,在促进中学课余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热情,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如今提倡青少年身心健康,我们如何更好的提高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训练水平,应该是我们中学体育老师深刻思索的问题。

一、现阶段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困惑

(一)学生课业负担重,训练的系统性得不到保证,这是直接困扰田径课余训练的最主要原因。

中学时期应是具有田径才能的运动员展露头脚的时期,也是运动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专项训练阶段。此阶段的训练时间,训练强度,训练量都将大大增加,唯有如此才能为运动员今后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然而这时期正是升学制度下最为繁重的时期,文化学习和课余训练产生了激烈的矛盾。由于社会环境、升学就业压力迫使课余训练让步,运动训练时断时续,甚至是被迫中断课余训练。主动训练的系统性难以得到保证。

(二)地方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对青少年竞技体育运动不重视,是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最深层原因。现如今,城乡的体育设施依然落后,全民的体质测试水平,特别是青少年体质依然下降。其根本上在于地方各级政府及教育的主管部门对体育不重视,更何况课余的体育训练了。田径运动是最为彰显人的能力与价值的一项运动,受众广,参与人数多。然而在现阶段中,青少年田径比赛随意更改,推迟,取消,特别是在教育系统内普遍存在的。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系统的田径比赛制度,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大为挫伤。

(三)各运动项目对运动等级评定的不一致性导致田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中参训运动员的积极不高。在青少年体育竞赛中,球类项目比赛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是根据本次比赛的等级和球队所获的名次而定的,其标准是浮动的,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田径竞赛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是明文规定的,成绩是电子计时的,都是客观、准确的。

(四)教练员工作负担重、专业性不强、训练效率低。

现阶段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教练员都由体育教师担任。由于既要完成好教学、教改任务,又要兼顾田径课余训练;既要上好体育课,提高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又要选好、训练好运动员,展现他们运动潜能,身心疲惫。

二、提高与改进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体教结合”,各部门协调配合,促进中学体育传统学校田径训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训练和比赛,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主体性教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中学田径课余训练实际上就是使具有田径特长的中学生运动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形式与内容。“关注每一名学生发展”、“以生为本”是主体性教学的核心内容。各个部门只有真正认识到改进与提高中学田径课余训练,不仅是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和学校体育发展需要,而且也是具有田径运动天赋学生运动员的内心需求。

(二)完善中学田径课余训练规章制度,确保田径课余训练工作有效务实。完善的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规章制度包括有:《田径课余训练考勤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备课制度》、《田径课余训练赛前集训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参赛制度》、《田径课余训练运动员补课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奖惩制度》等等。只要是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我们不怕订得细,细而不乱、细而不繁,因为这都是为促进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都是为确保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只有在完善的中学体传校田径训练规章制度的保证下,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田径课余训练局面才能得以展开。

(三)减轻教练员工作负担,加强专业培养,提高训练的有效性。中学体育传统学校的领导应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核准该校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的工作量,在体育教学方面不能和其他教师同等对待。田径课余训练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与正常体育教学差距很大,运运员的肌肉类型,机能发展规律,素质敏感期,个性特点,运动技术的经济性等等都是体育教学中不曾深入了解的知识。更何况随着科技发展,田径训练的科学性不断向前发展。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是绝对不能的,必须加强专业培训,了解运动训练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整合原有的训练理论,研究探索适宜不同运动员,不同项目类型的科学的训练理论和方法,提高田径课余训练的有效性。

(四)加强对青少年体育竞赛管理,严格运动员竞赛参赛制度,确保竞赛的公平。

第7篇:体育田径培训范文

但即使主张废止该政策的人士也不得不承认:凭借高考加分进入大学的考生与其他考生一样能够完成大学的学业,因此,如果仅仅从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看,似乎又不存在公平的问题,反过来,如果那些真正有体育特长的考生,在高考录取中,其特长不能得到体现,这也是一种不公平;另外,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我们往往看到,那些具有特长的考生,反而比一般考生在毕业后更受用人单位欢迎。

在没有更合理的,更完善的方案取代现行的高考体育加分政策之前,如何确保获得高考加分的是那些真正有体育特长的考生,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少数人利用暗箱操作渔利的腐败现象,降低考生参加特长培训与测试的经济成本,才是当务之急。

对于现行的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如果能够切实做到“三个开放”,就可以较好的解决的这一政策在以往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 加分测试的过程向公众开放

尽管不同的省份,关于体育加分的政策不尽相同,但从加分条件的设置来看,都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国家级以上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不需要另行组织测试就取得加分资格的,一类是省级比赛中的优胜者或二级运动员,必须通过统一的测评获得加分资格的,公众对第一种情况质疑的不多,但对于第二种情形非议的不少。原因在于二者的权威性与公正性存在差异,特别是第二类加分项目的所谓“省级体育比赛”往往是专为加分组织的赛事,其比赛结果的公信力让人狐疑。

必须通过测试才能获得加分的类别,其测试项目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定量计分的项目,考生必须取得规定的成绩才能获得加分,譬如田径项目,对于这一类项目,公众质疑的相对要少。另一类是定性计分的项目,即考生要通过评委的主观评定计分,再根据分数排出名次,获得规定的名次才能加分,譬如武术,健美操之类。公众对这类项目的加分意见最大,这是不无道理的,“近3年来,湖南参加体育竞赛优胜者测试的学生中,像武术这样主观性强的项目,获得通过者日渐增多,2008年为 129人,2009年为163人,2010年则达到267人;而像田径、游泳等量化性强的项目,总计获得通过的人数却连年下降,2008年是 55人,2009年降为38人,2010年为28人。”这些数据就足以说明问题。

如何提高加分测试特别是那些主观性很强的竞赛项目的公平性与公信力?加分测试的整个过程向社会开放就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即允许公众进入加分测试的赛场观看。既是比赛,就不怕有人观看,考虑到这样的赛事民众的观赏热情不高,主管部门与组织者可以特意邀请部分考生家长与热心民众入场观看,让评委们在众目睽睽之下给参赛者评分,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在网上直播,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这样,评委顾及个人声誉与社会舆论,就不敢胡乱评分,也就斩断了利益输送的终端环节。

二、高考体育加分测试向当年全体考生开放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院长助理刘国清表示,高考体育加分工作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为推动中学体育工作发展、加强学生体育锻炼而开展的。如果不与高考加分挂钩,就带动不了学生参加体育的积极性。比如,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湖南省的武术和健美操成绩不错,这是因为政策形成了好的群众基础。

但我们同时看到的另一个现象是,湖南省各中学在田径项目上,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多,但全省加分的田径运动员却相对较少,而在武术、健美操等评分主观性很强的类别中,二级运动员人数是田径项目的几十倍,可见,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在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方面作用有限,效果更是让人怀疑,为什么?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运作,致使该政策异化为部分有钱人的游戏,而绝大多数学生被排除在游戏之外,恐怕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让人费解的是,已经上了国家与地方政府的红头文件的体育加分政策,在实际运作中,却处于半公开、半封闭的状态,考生特长培训的联系者,更是像鬼子进村,打枪的不要,个中原因不言而喻——居于培训测试的链条上的每一类人,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而其中某些人的诉求不便公开但相互心照不宣,这就是体育加分政策遭到公众非议的症结所在。如何解开这个症结,从而消除这个链条上的暗箱操作现象与猫腻?

有效的办法之一,高考体育加分测试向当年全体考生开放,即符合条件的应届高中生只要自愿,都可以参加统一组织的体育加分测试,测试的宣传、报名、组织工作由高中学校负责,实现学校与赛事主管部门、组织者的无缝对接;考虑到参赛的考生数量可能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增加,可以适当调整加分的名额,调整的办法是:对于定量计分的客观性项目,不做名额限制,只要测试合格的考生就取得加分资格;对于定性计分的主观性项目,设置录取比例,根据测试分数从高到低认定加分资格。

这样,学生在就读高一时,就可以做出参加三年之后的体育加分测试的决定,并早做准备,这样,参与的学生多了,最终有利于实现制定体育加分政策的初衷——“推动中学体育工作发展、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同时彻底打破了体育特长加分现存的利益链,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消除该领域的灰色地带。

三、体育加分项目的考生特长培训向社会开放。

家长和考生对现行体育加分政策的质疑,不仅包括特长加分的真实性,也包括培训测试费用的畸高,其中相当一部分所谓过关费根本上不了台面。这笔费用具体怎么分配,只有培训的组织者才清楚,但数目庞大,让一般收入的家庭难以承受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体育加分测向全体考生开放后,一些属于加分项目的体育特长,考生可以通过自行训练培养,但是部分加分项目专业性较强,报名参加测试的学生如果缺少专业教师的指导,完全依靠自己训练,很难在测试中胜出,因此,必须将培训费用降下来,让所有参加培训的学生能够承受,这就需要改变现有的培训机制。

如果我们做到了“体育加分测试向全体考生开放”,且实现了高中学校与加分测试的主管者、组织者的对接,那么,少数人垄断培训工作的前提丧失了,这就为建立新的培训机制——体育加分项目的考生特长培训向社会开放——创造了条件。

第8篇:体育田径培训范文

摘 要 中学生田径运动主要包含跑步、竞走、投掷、跳跃和全能等技术能力。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田径运动能力呈下降的趋势,这就要求科学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以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进而实现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目标。

关键词 田径运动 运动能力 影响因素 下降 歙县中学生

众所周知,初、高中阶段的课业负担较重、学习压力较大,体育课就成为调剂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中学必修课。然而,由于田径教师和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以及教学场地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呈现下降的态势,必须根据各种影响因素,系统提出可靠的解决方案,进而逐步提高中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为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奠定稳固的根基。

一、中学生田径运动能力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体育教师的业务素养直接关乎教学效果

迫于初中升高中和高考升学压力,为数不少的学校轻视体育课,有的学校的体育课经常被文化课所挤占,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体育教师锻炼自身业务素养的机会。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在课堂上难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示范;在教学方法的革新上缺乏魄力,甚至固步自封,沿袭陈旧的教学经验,不善于总结和摸索教学规律。例如,在田径课上,体育教师往往看重机械性地田径项目训练,缺乏理论说教和经验总结,只注重学生们的训练成绩而不注重长时间内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学生田径运动素质的提高。这极大地挫败了学生的学习、训练热情,使成绩较好的学生出现迷茫、疑惑的情绪;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会丧失对田径课程乃至体育教师的信心。

除此以外,教师在田径运动课的备课方面尚有一些缺陷。一些田径教学的热身准备时间过长,且针对性不够强烈,基本是训练式的准备活动,与田径专项缺乏有力衔接,过渡性延展训练较少,无法适应不同层次学生训练的需求,学生也难以短期内迅速掌握训练方法以及该项动作技能的适应性训练办法。

(二)中学生普遍缺乏对田径教学的感性重视

中学生由于多年繁重的课业负担,已难以真正静下心来享受田径运动的乐趣。在田径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片面地注重成绩,肤浅地认为只要体育成绩及格了就能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验,对于教学大纲中所提到的田径体能训练目标却少有实践。另外,由于不少中学生习惯于长期久坐,体能训练的基础相对薄弱,缺乏专业的技术特长,从主观上难以形成对田径运动的全面认知和浓厚兴趣,甚至对田径这门课程了解得不够具体、深入。还有一些热爱体育运动的中学生,由于在训练时出现过运动损伤的情况,在学习难度较大的田径项目时,常萌发畏难甚至回避的念头,例如一遇到跳高、跨栏等项目,不少学生往往以“身体不适”或“文化课要补习”为由应付了事,造成田径成绩不达标,田径运动能力未见明显提高,技术评定自然不合格。

(三)学校对田径教学的场馆、设施投入力度过小

长期以来,学校常围绕“升学指挥棒”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同区域的不同学校,也热衷于比拼学生升学率。大部分学校忽略了体育教学所需场馆和设施的投入,不少学校所设置的配套田径设施,甚至仅供体育特长生训练,忽略了全体学生的田径训练需求。一些学校体育方面的经费投入匮乏、设施较为陈旧,缺乏专业人员定期养护,直接影响学生训练的热情和主动性。在许多学校,一位体育教师要带6-8个班级,在田径教学设施、教师未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学生训练的次数显著减少,无法形成一定的训练密度。长此以往,已学过的动作要领尚未完全掌握,全新的教学内容又接连涌现,到最后尽管什么都学过了,但学生们真正规范、熟练掌握的内容却少之又少,这就形成了恶性训练。这样的教学环境无法使让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

二、解决学生田径运动能力下降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教师要自觉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本领

教师要改进田径教学方式,适度减少热身运动的时间,在正式训练开始前,加强理论灌输和要领示范,增强学生的田径运动意识,消除学生对田径课的偏见。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在职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打造一支合格的、高水平的师资团队,适当增加田径教学的学时,推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们在运动时善于调动多种感官组织,使其在训练时紧扣田径教学目标和任务,逐步提高运动技能。

(二)学生要正确认识田径教学

学生要自觉践行田径教学目标,不再把田径教学作为一项被动的任务,而要将其与文化课程同等对待。深入领会田径运动理论,善于理解和掌握田径的基本技术和技巧。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田径运动已成为中学阶段体育的主修课程,同时也是基础体育教学的主干内容。田径运动能拓展中W生的活动能力,而且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掌握必备的运动技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科学理性地方分析影响田径运动能力提高的各种因素,从而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第9篇:体育田径培训范文

摘 要 田径运动是一项易于在群众中开展且健身价值较高的运动项目,它的水平高低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运动水平的标志。但是,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虽然田径运动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和发展,但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也出现了不平衡发展的问题,田径竞技运动的水平越来越高,而作为群众体育的田径健身运动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冷落。高校也是一样,虽然高校的体育硬件设施都非常的好,师资力量也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可被称为“运动之母”的田径项目却逐渐地被冷落。有些学校甚至取消了田径项目的选课,所以普通高校公共课中田径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高校 田径 教学

一、前言

田径运动能增强人们的体质,促使体内新陈代谢,全面改善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对神经、肌肉、内在器官起到全面锻炼的作用。同时田径运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田径运动能够有效地发展各类运动项目所需的素质,对各类运动项目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田径运动项目被称为“运动之母”。因此,田径运动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田径课必须开设,而且在体育教学中应突出田径课的主导地位,对其考核要采取硬性指标。田径运动促进人体器官机能的发展。田径运动能够发展与完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使体内能量消耗增加,防止人体内脂肪储存过多;心脏机能和血液循环系统得到锻炼,使心肌逐渐增强,心壁增厚,心脏容积增加,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安静时心跳频率减慢,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得到增强,肺活量加大。

二、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

(一)田径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普遍遭受冷落。随着体育教学思想改革的不断深入,“终身体育”、“快乐体育”思想引入教学中,“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实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呈多元化发展,作为传统体育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田径,与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相比,就显得比较枯燥且辛苦。从而篮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排球、跆拳道、散打、武术等项目选项的人数越来越多,反而高校田径教学失去了昔日的主导地位。有些学校甚至取消了田径项目的选课,所以普通高校公共课中田径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高校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是展示高校办学实力的综合体现,是一次提升知名度提高宣传力度的难得机会。但是各高校基本都是在临近比赛前几个月开始组队集训。参加训练的学生都是在校的大学生,其中大多数学生从未参加过系统的田径运动训练,学生存在着身体素质较差,技术、技能较差的情况和特点。由于课外业余训练时间少,加上学生的各类活动挤占,剩下的训练时间所剩无几,学生的训练时间和学习时间经常相互冲突,训练难以保证。田径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保证,使田径训练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和强度,但一般各普通高校没有专职教练员,教师的训练方法手段陈旧,盲目相信大力量训练的教师大有人在,教师缺乏培训学习机会,学生缺乏科学指导,造成田径训练苦、累、枯燥、乏味,学生厌学厌练现象普遍存在。

(三)据统计,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比较喜欢的体育运动有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游泳、跆拳道、健身操、瑜伽健身等,田径运动几乎没有一席之地。通过调查,课外体育锻炼中,男生喜爱体育锻炼的程度高于女生,但是对各运动项目的价值体现认识不足,偏爱篮球、足球等项目,由于对田径运动项目技术动作、锻炼方法的不会及对田径运动概念的理解不够全面造成了田径运动项目成为课外体育锻炼中“被遗忘的角落”。女生情况更糟糕,女生喜欢活动范围小、占用场地小、激烈性、对抗性不强,大多与自己形象有关的健身项目,如健美操、形体训练等,对田径的耐力跑如800米、1000米等中长跑项目表现出厌烦情绪;

三、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传统的田径教学内容、方法过于陈旧,主要沿用竞技运动的项目及训练方法,教材内容固定不变,灵活性不够、个性化不足,练习内容单调,运动强度较大,并且运动技术的固定形式和单一动作的重复练习都是通过个体行为来完成,从而缺乏趣味性、娱乐性,容易导致教学课堂无生机和活力。一提到田径课,似乎跑、跳、投等内容,不能兼顾学生某一方面的兴趣,并且这种固定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对田径教学课失去兴趣。

(二)田径课教学形式、内容和考核方式

长期以来,受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田径课始终围绕“达标”、“技评”进行,把“达标”作为田径教学的唯一目标,把本应作为健身手段的技术本末倒置为田径教学的目的。而过分苛求田径技术规范,限制了田径教学的健身功能的发挥,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导致学生对田径课产生了畏惧心理,从而望而却步。

(三)受气候、场地等外部条件制约

因为田径项目的特殊性,所以对运动场地也有着特殊的要求,在正常情况下,田径项目授课必须要在室外实施。假如碰到下雨、降霜或下雪,而室内场地又不能使用,则气候就成为制约学生进行参与田径项目学习的因素。目前的高等院校,虽然都有田径棚,但是却名存实亡,因为会经常被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以及球类运动等体育项目所占用,无法保证田径课的正常使用,从而使田径课教学受到一定的影响。

(四)田径器材短缺是重要原因

有调查显示,部分学校所拥有的田径教学器材数量不足,仅有少数大学田径器材较齐全,其余学校器材配备比较简单。目前这一现状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田径运动的正常开展和普及,使学生从媒体中观赏到的田径运动与实际情况形成较大的偏差,学生对田径运动失去了兴趣。当然,这也是许多体育教师放弃田径教学的原因之一。有的学校虽然器材稍多,但是学生在校人数较多,人均练习器材较少。因此,场地器材及设备是阻碍田径教学和开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

(五)国人对体育的关注点和媒体舆论导向的影响因素

遇到重大赛事,国内媒体往往是围着“金牌项目”转,报道的往往都是那些热点项目。中国老百姓对体育的关注恐怕还是从“乒乓外交”和“女捧五连冠”开始的。一直以来体育就被国人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与功能,这与舆论的引导和媒体的宣传是分不开的。在耳濡目染下,广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也就随之发生转移,田径运动逐渐被冷落。

四、改善高校田径教学的途径

(一)高校体育课的设置适当考虑田径项目的教学

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导致了田径运动越来越难以大众化、普及化。因此,高校体育课的设置在偏重与健美操、球类、武术、跆拳道、形体等方面的教学时,应适当考虑田径项目的教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当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师。教学中正确运用各种教法、技巧,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随着科技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现代教学手段逐渐进入体育课堂。现代教学要求高质量、高效率,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应该广泛采用幻灯、录像、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视听教学,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而且,在现今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情况下,高校更应该在教学、竞技、课外健身锻炼大力倡导田径运动,改变田径运动受冷漠的局面,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二)田径运动的教学内容要注意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

田径课技术教学复杂,对一些没有田径基础的学生来讲,要准确掌握田径技术很难.由于目前体育器材不足,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性别存在差异,可将学生分组进行教学.根据不同的对象分成几组,每组以10人左右为宜.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法和手段,因人而宜,这样即能培养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能尽快地掌握不同项目的技术动作要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和教学程度,定能提高田径课的整体教学水平。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追逐跑的兴趣显然比单纯的反复跑要高,其效果也会提高。总之,兴趣可激发一个人自觉积极地参与运动。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反复练习某一田径项目的技术动作,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如果我们在从事某一田径项目教学时,能分析其锻炼身体的因素,并从中引伸、提炼出一些锻炼身体的手段来作为田径运动教学的内容,这样不仅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而且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能提高学生学习、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时,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因素。但是注意不能一味迁就学生的兴趣爱好来上课,过于迁就学生的兴趣上课其结果将还是造成大学生的体质下降,耐力和奔跑等人的基本运动能力下降。

(三)加强对田径赛场的硬件设施

体育场地设施时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前提条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存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体育健身锻炼的需要。面对这棘手的问题,各高校应加大对田径场地、器材配置的资金投入,使学生一见田径场地,就有想锻炼意识。事实胜于雄辩,只有当切身体会到参加田径项目锻炼对自身的处

五、总结与建议

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对我国高校体育论文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着的田径、体操等传统教学内容正逐渐被边缘化的问题,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恢复田径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有地位。

参考文献:

[1] 邵伟德.学校体育学理论与教改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 冯奇荣.高校体操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湖北体育科技.2003(2).

[3] 张惠红.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

[4] 孙志新,聂志强.对改革田径教学现行考核方法及标准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