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范文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

第1篇: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体育 教学 校园文化

一、研究目的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开展体育文化无疑对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一定的感染性、教育性和知识性。校园体育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学生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和人生志趣,它是校园的人文精神核心,是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后的产物。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及相应素质教育改革的旗号,开展校园文化与否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否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此篇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数字图书馆、各种期刊及相关文献的相关材料,同时浏览了各高校目前校园文化开展现状的相关报告;有选择的阅读了相关理论的文字资料及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而彻底、全面的了解了开展体育运动在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相关作用和意义从而为本篇文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调查法

通过对最近时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现状,形式及成果的走访调,得出相关数据与结果,在进行严格谨慎的筛选分析后,结果形成了一定系统的数据理论,从而为此篇文章的撰写打下了良好的实证基础。其中部分包含经过严格审核和精心设计而成的问卷调查,它有选择的调查了一些具有典型特征的受访者。通过回收问卷,分析数据及整理和总结得出了相应的一些结论和建议

(三)经验总结法

本文将日常教学生活中有关学校开展体育运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并根据日常的体育教学经验、相关方法及个人感悟进行整理分析,使其更具有条理性,从而上升为理论层面,更好的为本篇文章的研究内容服务。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活动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课时相对较少,而学生在课后锻炼的时间也很有限 ,由此就造成很多学生每天锻炼的时间不够,从而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经过调查,在所有被调查的对象中,有86%的人每天锻炼的时间少于40分钟;而锻炼时间超过40分钟的仅为14%。这其中,男生的锻炼时间普遍超过女生的锻炼时间。而通过调查,学生参加校园体育活动的途径也相对传统、单一。如:慢跑、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及散步等。

(二)大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相应成立了一些体育社团和俱乐部。这些社团及俱乐部的形式相对多样化,发展也较快,但是由于师资力量和场地等多方面的限制,目前各地区的体育社团和俱乐部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体育组织的注册状况相对混乱,而在制度和规范上相对欠缺,但它无疑是在不断完善的。在场地方面,经费来源方面及体育社团、俱乐部与各级体育相关部门的联系方面也有待改善和加强。

(三)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并不是非常紧密,这其中,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经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的体育习惯长生在中小学时期,而在高中和大学时期,个人的体育习惯基本确定。而大学期间学生锻炼行为多为了增强体质和健康。其中女同学在美体与减肥风潮的催动下,运动量有所增加;男同学则多是以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锻炼的时间一般以体育课为主,但由于大二之后就没有体育课,再加上课业上的负担加重,学生锻炼的频率又相对下降了。而调查还发现,在各高校中,理科类学校的学生的锻炼频率和意识明显大于文科类学校的学生。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学校规章制度的矛盾性

如今随着高校体育文化的迅猛发展,它与学校原本存在的规章制度发生了一些矛盾。由于一些学生活动太过情调个性,开展起来相对自由放松,而这与学校相对陈旧的规章制度有所抵触。当然,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所以在新时期,我们更要努力处理好两者的制约平衡的关系。

2.校园体育文化与外部社会潮流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如今不光是在校园内体育文化迅速发展,在外部社会体育锻炼的潮流也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但在这其中,外部体育潮流与校园体育文化也有一些碰撞,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如校园体育文化的良好开展,可以很好地促进外部社会体育潮流,好的体育意识能够受益个人终身。而外部社会体育潮流的良好发展也可以带动校园文化的发展,给校园体育文化带来更多的灵感和新活力。

第2篇: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范文

【关 键 词】 校园文化;体育文化;文化建设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东省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资金项目“校园体育的德育因素融合研究”(编号:201512179876)

的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018-02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校园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种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学生在校园体育实践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和提升学校形象的重要手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 校园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

2. 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所谓体育文化就是以身体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身体的竞争为特殊手段、以身体的完善为主要目标,在人类特殊实践活动过程中,有关人的精神生活的相关方面。它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是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和文明社会的显著标志。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技能为主要形式,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文化活动过程中,由体育工作者、学生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共同创造的,以不同形态存在的特质所组成的一切事物。

二、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

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投入到对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中,但是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存问题突出,令人担忧。

1. 意识淡薄,无主题

当前,很多学校忽视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导致学校体育的资金投入和体育基础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目前绝大多数中学校园的体育文化建设停留在初级阶段,层次低,无主题,真正意义上以校园体育为主题文化建设的学校少之又少,甚至没有。然而,中学校园是各种新思想、新思潮、新观念、新信息的传播场所。学校体育中的体育课堂教学、课余体育锻炼、课余体育竞赛等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学校对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在价值及其重要性还未明确,这归根结底是因为学校还未对校园体育文化形成全面的认识,对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意识不强。

2. 内容相似,无特色

另一现实情况是:各学校没有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建筑特点、场地设施、师资配备及地域体育文化等情况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而是一味地照搬它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和内容。任何学校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时,都应以学生和社会需要为主导,根据每个学校的办学条件、师生结构、类型和规律的不同,以及学校所处的地区、地理环境气候等差异,建设及形成有校本、地方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3. 形式单一,无个性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形态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因而具有强烈的个性。然而,目前大多数学校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形式上较单一,无法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仅仅停留在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层面,而这对于体现中学生的个性是远远不够的。

三、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基本途径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超越学生阶段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所以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1. 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意识文化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体育精神、道德观念等。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运用广播、标语、黑板报等媒体进行宣传,引导他们形成或完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体育比赛中以公平竞赛,公开竞争,求真求实,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道德精神,培养他们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

校园体育意识文化的实质就是在体育精神指导下的外化的行动,它主要反映在体育的观念、精神、道德风尚等方面,涉及人们的理想追求、观念转变、道德修养、人格塑造、行为自律、纪律约束等各个方面。如一场球赛,看似运动双方在比赛场按照运动规则所进行的一场较量,但这只是一种外化的行动,更多的是通过比赛比出风格、比出顽强、比出团结,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断进取,不断超越,不断完善,这才是体育运动对人的素质的最重要、最本质的提升。

2. 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

(1)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是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内容标准、组织形式、评价方法等。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强调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还要注意体育文化、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播,使学生具有全面的体育文化修养。在选择教材和安排教法上,既要考虑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也要增加趣味性,要让学生达到“懂、会、乐”的体育效应。

(2)重视校园体育组织系统的建设。学校要有分管学校体育方面的校长,学生会要设立体育部,学校领导要为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提供经费和创造条件。学校要制定各种有关体育的规章制度,使学校的体育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3)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除了常规地组织各种校运会、小型多样而有趣的体育比赛外,还可以开展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赛、体育知识竞赛、图片资料展览、组织观摩体育比赛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文化活动。学校的运动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足球队、篮球队、橄榄球队、健身操队、舞貔貅队等都是学生喜欢参加的组织,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3.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

校园里的体育建筑、雕塑、场地设计,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体育意识文化的载体,凝聚和展示着人类的知识、思想和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等多种文化物质。另外,体育建筑、场地、设施也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各学校要创造条件,从实用性、安全性、服务性、适合性、地方性等方面考虑,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建造体育场馆,添置体育设施设备。主要包括:场,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馆,综合性体育馆、篮球馆、排球馆、乒乓球馆(房)、艺术体操房、游泳馆等;区(角),肋木区、单杠双杠区、攀爬角、 健身角等;器材,体操类器材、球类器材、田径类器材、民俗类器材等;其他,如体育雕塑、体育壁画、体育传播设施等。

四、思考与建议

1. 思考

21世纪的新形势下,学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它对人的素质影响是全面的、潜移默化的,具有滞后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提高中学生的品德修养,能使校园气氛焕发生机,充满活力,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学习。

针对现阶段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实情况,各中学要强化主导意识,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资源,以人为本,根据不同学校的具体校情,让师生通过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去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一方面能不断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另一方面对展示学校校园形象,提高学校办学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建议

分析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对各学校如何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议:①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学校应加强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意识,不能只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而忽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②任何学校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时,都应以学生和社会需要为主导,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建设有校本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③以活动为载体,以发挥学校体育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为手段,利用丰富多彩、内容充实的体育活动来建设形式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④积极开展中学生体育文化艺术节的活动,以体育文化活动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这是拓展学生素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⑤以学生社团(足球协会、羽毛球协会、健身操队、篮球队等等)活动为依托,不断探索学校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新思路;⑤建立和完善正确的校园体育文化导向机制,让学校体育充分发挥其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培君.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3,(6):48-49.

[2] 刘文强.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培育的路径[J].体育教学,2015,(1):55-56.

[3] 孙文琦.构建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是时代的需求[J].安徽体育科技,2011,(1):57-60.

[4] 尹念龙.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功能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9):95-96.

[5] 程一辉,庄志勇,苏振南.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价值取向与建设性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7,(3):91-93,96.

[6] 刘勇,胡建忠,周健生.校园体育文化本质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4):116-118.

第3篇: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素养;校园文化

一、导言

校园是学生们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我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努力推进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客观要求,对于全面提升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促进医学院校内涵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建设以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的校园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如何克服这些消极因素,将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推进下去,无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系统性不强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其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但是在一些医学院校中,校园文化建设依旧面连着系统性不强的问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医学院校为了提升硬件方面的实力,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有形的物质文化建设中,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说的多、做的少,缺乏长远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有的甚至将校园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规划上,具体实施的则很少。诚然学校的发展需要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但是过分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而忽视了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对于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医学特色

作为以培养医疗卫生战线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当突出体现这一特点,将提升学生们的职业素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部分医学院校在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格局时,并未充分认识到体现医学特色的重要性,校园文化的建设缺乏应有的医学精神。这些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斥着浓厚的实用主义,将社会需求作为其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这与建设医学院校校园文化的基本要求是不相适应的。部分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当做是娱乐活动,没有充分意识到校园文化的教育意义,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缺乏能够反映医学院校特色、能够引导医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的校园文化,学校自身的特色便难以体现出来,建设一流医学院校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三)校园文化建设制度缺乏文化内涵

当前,一些医学院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制度管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引导、激励、凝聚和约束等方面的作用,把强化制度的作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未能将制度管理提升到文化层面,校园文化建设制度缺乏人文内涵。这就导致学生们对这种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认同感,有的甚至抵触这种校园文化,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出现了一系列更深层次的问题。

三、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大学校园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体现的是一所学校的人文修养与精神,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一门科学属性较为明显得学科,医学教育应当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精神,但同时也应注意对于学生们人文精神的培养。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必须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从学生们的思想特点出发,挖掘学校自身的文化资源,并将这些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努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教育平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尤其是网络平台,在信息传播中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院校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将网络作为弘扬医德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空间。例如可以开通网上展览室,将学校的校训、先进典型事例、学校动态、学生的交流互动情况上传到网络上,供学生们观看和学习。既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又方便学生们及时浏览,可谓一举多得。

(三)以社会实践促职业素养形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校园十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但也不能忽视社会实践的作用。医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他们更好的了解社会、锻炼意志,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应当重视社会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把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作为一个重要载体,不断丰富实践内容,拓展实践范围,创新实践形式,使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体会专业的价值。

第4篇: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范文

项目学习教学法作为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杠杆”,在实施时,我们应注意选准以下四个“支点”,以期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支点一:任务

[课堂描述]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特色吗?(项目学习)漫步校园,你们是否发现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办学特色存在不相契合的现象呢?是否发现还有很多地方的设计与我们的办学特色不相协调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到校园各处去走走吧。

PPT呈现学校景点(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地方):梅园、求真园、学校橱窗、项目活动中心、走廊、班级教室、专用教室、楼道……

师:哪些地方能鲜明地体现学校的特色?哪些地方应该改进,使之能彰显学校特色呢?

学生自由表达,其余学生评价。

师过渡语:最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有效地把“项目学习”的特色反映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去,希望同学们群策群力,为学校献出好主意。

[课后反思]

任务是学生探索活动的目标。项目任务的设计首先必须是源于真实生活的问题或现象。问题与实际生活相链接,这对学生来说显得“触手可及”,必然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的主动发问、主动探究,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经意间形成了。其次,项目任务的设计要具有挑战性。本课时中学生在解读名校校园文化建设做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考,对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而并非照搬、克隆他人的成功经验,这是具有挑战意义的。再次,项目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通过某项任务的完成,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材,而是投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包括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学习资源。

支点二:活动

[课堂描述]

活动一:典型示范,解读主题。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校园文化吧。

教师在校园网提供几组有关介绍名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视频短片,让学生选择性浏览。典型示范,为下面学生自主选题环节作铺垫。

师:校园文化建设可能涉及到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

小结: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应该通盘考虑这些因素。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小到一草一木的布置,在设计时都要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凸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活动二:发散思维,收集创意。

师过渡语:看了资料介绍后,同学们想参与到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中来吗?

PPT呈现本次活动的主题:“我是校园文化小小设计师”。

师:你由这一主题想到了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把你最想研究的问题写在小卡片上。

引导学生围绕主题,立足项目学习特色,从“校园文化”设计的角度去思考,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若干问题。

PPT呈现此活动环节的注意事项:①各小组推选一名记录员记录大家的问题;②围绕主题,交流自己感兴趣的问题;③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问题或内容;④选题的原则:有价值、可操作。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畅所欲言。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出示各小组的研究内容:特色展览室设计、增设校园景点、走廊展板设计、班级环境布置、“项目学习工作室”环境布置、校徽设计、校旗设计、擞锖岱设计、网站建设、宣传手册设计、对外PPT宣传设计等。

活动三:聚焦热点,筛选课题。

教师与学生一起合并归类,推选出大家比较集中的创意,确立五个子课题;以自主选择为主,教师适当调整,重组研究小组;成立“我是校园文化小小设计师”各子课题的研究小组,调整座位。

教师提议,学生自己选举小组长,自己在课后聘请指导教师,开展合作研究。

活动四:讨论分工,明确任务。

综合考虑各小组的实际需要,讨论并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任务。PPT呈现成员分工建议,供各小组参考采纳。

小组成员分工:采访、实地勘察和数据处理、资料收集(摄影、图书音像、网上信息)、文字编辑、策划宣传等。各成员明确具体任务:①采访:负责采访校内领导、教师、同学和家长。采访的内容先由学生自己草拟,指导教师适当引导。采访一周内完成。②实地勘察和数据处理:负责开展实地(如展览室)面积勘察活动,获得准确的数据和绘制简单的平面图;负责观察和拍摄校园内不能很好体现特色的地方,并作进一步的调查了解;负责整理采访人员得到的所有数据,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并作进一步的计算处理。③资料收集:负责收集我校师生在“项目学习”特色方面的一些获奖资料、各种活动的音像资料、校园网信息,负责通过图书室查阅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资料,负责网上收集其他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与做法。④文字编辑:负责对景点进行文字描述;负责随时录用采访得到的稿件,编辑小报或制作“项目学习以人为本”的专题展板;负责研究方案、调查报告等文字撰写工作。⑤策划宣传:负责原型设计和成果展示,向校内外师生进行宣传。这项工作可以和文字编辑合作完成。

教师温馨提示:分工根据各课题实际需要设置,不求面面俱到,有些分工根据任务的轻重可以合并,有些分工可以安排2人以上共同完成。学生讨论研究,现场填写分工安排表,并上交任课教师。

[课后反思]

第5篇: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 校园文化 建设策略

20世纪末,为大力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需求,按照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1999年26号令),设立了一批以“法人资格独立、财务独立、校区独立”的新型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独立学院。当前,独立学院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由于采用民办机制以及享有学生收费标准上调等政策支持,独立学院硬件的投入、教学设施条件与原有的母体学校相比,在办学硬件等“物”的层面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在校区建设、硬件的投入、教学条件的改善、招生规模的扩大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也应清醒认识到,在我国高等教育正进行以内涵建设为主的当下,独立学院仅有这些“物”的层面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应加强独立学院的内涵质量的综合实力建设,在教育质量、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内涵方面需加大建设力度。特别应重视校园文化在独立学院培养人才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等方面的独到的和内在的长效作用。

一、独立学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因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的内在文化底蕴是它之所以作为大学的重要标志。因此,独立学院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在学校校区硬件的建设方面加大投入,更应该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加以重视,要将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社会责任、价值追求等方面的精神文化,累积为其自己的办学理念、形成其办学特点,以积淀精神文化基础,形成为其全体成员创造并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等精神文化,以促进学校的科学健康发展。在这当中,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内部形成的正能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独立学院完成高校使命的需要。大学教育的两个基本使命,一是使人类创造能力得到挖掘和提升,二是延续和提升人类文明的发展。“育人”始终是独立学院办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功能,要完成这两大使命,就必须把工作落实到人才培养上来。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其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否达成以及达成的程度,在很多因素上取决于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程度。校园文化不仅是培养专业人才专业能力的总体环境保障,更是使受教育者在特定的时空里,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精神、文化活动,汲取到更多、更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通过文化的内在自然演化属性,把具有强制性特征的教育,转化为一种以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成长的关心为特征,以思想感化、价值认同、情感陶冶、行为养成的方式来实现文化环境育人效果,来完成高校的责任和使命。

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都普遍受到重视,许多独立学院都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并创新和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手段。但是,由于受独立学院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和特殊的办学体制、办学定位等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的影响,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1.从独立学院的发展历史来看,作为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新型办学主体,其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因办学时间短造成的文化底子薄弱、校园精神文化积淀不深的困难;同时因办学时间短,校园文化体系的建构不全面、不完整、不系统,由此导致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弱化。

2.从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来看,主要是培养实践性、应用性的高等专业人才,体现在学校办学上,过分强调应用性、功利性,大炒所谓热门专业,降低人文教育教学质量,普遍存在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重视不足的情况,削弱了独立学院校园精神文化的育人作用,破坏了高校本应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精神文化氛围。

3.从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层次来看,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发展尚需由“硬件”向“软件”阶段提升,即:在实体文化建设方面成效明显,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高校教育环境的大学精神的不足,使独立学院原本缺乏的精神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则更需重视和加强。

4.从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所处的环境来看,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功利主义风行社会,浮躁气息弥漫,一些急功近利、唯物质论等不良思想,对独立学院师生的人生价值观、信仰追求等文化精神层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和伤害,削弱了高校文化追求科学民主、独立人格精神的积极意义,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5.从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操作角度来看,存在着缺乏主题性、系统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多集中在文艺、体育等活动形式中,没有突出学校人才培养专业的科技文化特色,没有与母体高校相延续的基因传承的系统性,缺乏高校文化教育的主题性、特色性、继承性。

三、建设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对策

第6篇: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文化建设;羽毛球运动;作用

G847

随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改革的深入推广,我国高校教育校园文化中,羽毛球运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对高校教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国内外一批球星,如谌龙、林丹、李宗伟等人气上升,使得羽毛球运动在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高校师生中更多的人开始逐渐了解、认识和喜爱羽毛球这项运动。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羽毛球运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推进方式,极有利于促进高校师生的全面发展。羽毛球运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推动作用。

一、羽毛球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羽毛球运动起源于民间体育活动,如远古时期中国西南地区苗族的“打花键”游戏等其实就是一种类似羽毛球的运动。它是一项隔着球网,使用长柄网状球拍击打平口端扎有一圈羽毛的半球状软木的运动,是一类小型类运动。羽毛球运动根据参与的人数分为单打和双打,运动器材简单易携,运动场地没有限制,室内或室外皆可以进行。羽毛球运动具有以下特点:娱乐性,参与者在击球的过程中往往会充满乐趣和成就感,同时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保持积极、良好的精神状态;观赏性,羽毛球运动过程中用身体击球的方式和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如林丹的跳起击球、谌龙连绵不绝的点杀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健身性,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需要较强体力的运动,经常参加羽毛球运动锻炼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强身健体。

二、羽毛球\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增强师生体质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有氧运动,它以独有的方式,对身体各个关节、韧带、主要肌肉群以及内脏器官加以合理的运动负荷,锻炼发展身体的协调、灵敏、速度、力量以及耐力等素质,使高校师生能够增强体质,保持健康,充分享受羽毛球运动带来的好处。教师的一线教学工作与羽毛球运动独具魅力的特点也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增强体质得以应对每天高强度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经常打羽毛球能够改善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发展其协调性和灵活性,帮助教师有效调节思维变换方式,在一个半小时的课堂上始终保持敏锐的应变能力等。而对于学生来说经常参加打羽毛球能够促进头脑的灵敏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健全师生人格

羽毛球运动需要双方积极的对打,在对打的过程中压住对方扣杀球,从而更好的对抗,在双打中需要兼顾团队的协作,培养默契精神,以击败对方。另外,羽毛球运动的过程其实也是竞争意识和拼搏意识的培养过程,通过场上激烈的对抗,既可以让参与者体验拼搏的胜利,也能让失利者感到竞争的压力。同时,参加羽毛球运动比赛还需要“知己知彼”,保持清晰的头脑和敏捷的思维,学会揣摩对方的战术,在竞争与对抗中取得优势。经常从事打羽毛球运动,都能够有效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学习、家庭以及集体荣辱等。因此,校园体育文化运动是健康、阳光的,广大师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三)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与田径、健美操等项目不同,羽毛球运动需要和搭档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去结识小伙伴,与他人积极交往和良好的沟通。多彩的生活和成功的事业都离不开沟通,羽毛球运动则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通过羽毛球运动组织和比赛,既然可以结识许多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切磋球艺的过程其实也是了解和交流的过程,也可以拓宽个人爱好者的朋友圈,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使高校学生能够尽早地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为高校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色彩。

(四)促进高校文化繁荣

衡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关键在于高校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羽毛球运动凭着自身的观赏性、娱乐性、健身性等特点吸引着广大师生的踊跃参与。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体育、喜欢参与羽毛球运动,每个人都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只有当代高校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从而带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三、高校开展羽毛球运动的建议

由上述可知,羽毛球运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大力提倡在高校开展羽毛球运动。首先,发挥羽毛球俱乐部的作用。高校羽毛球俱乐部是通过学生自发成立的社团组织,社团组织通过定期举办培训和指导活动以帮助广大师生增进健身知识,提高羽毛球技术水平。还可以通过举行羽毛球运动比赛,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比赛活动中来,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开展丰富多样的羽毛球活动,如羽毛球教学课、羽毛球比赛、羽毛球课外活动等丰富广大高校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活跃高校校园文化,同时,加强羽毛球知识运动的宣传。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海报等形式宣传羽毛球运动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及作用,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烘托羽毛球活动的文化氛围,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

结语

总之,羽毛球运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师生增强体质,健全师生人格,提高学生的人人际交往能力,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羽毛球这项运动,不断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也为国家体育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谭沃杰,徐伟波.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整合发展研究――以深圳大学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第7篇: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范文

一、利用课内资源,展开学科活动

初中生物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因此,在教材中就有很多可供利用的实践探索活动。例如,七年级课本里就有关于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的活动,学生通过调查一方面可以学到进行生物调查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对校园生物的分布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调查活动结束,学生可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对校园生物的改进、完善建议,使校园生物资源更加丰富。还有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学生不仅参与设计活动,并对可行方案加以实践,这个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而且提高了审美情趣,同时还能掌握花卉、林木、草皮等植物的知识,使校园文化建设植入学生内心。学生还亲自动手,在校园内尝试对各种植物的扦插和嫁接,学生不仅明白了哪些生物容易扦插、嫁接成活,哪些则需要一些特殊的条件,在扦插和嫁接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可以增加植物的成活率,学生在生物实验室里还专门饲养了一些小动物,研究生物的生殖方式和过程,尤其是对于一些昆虫的生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最终制成了标本进行永久保存和展览,提供了非常好的图文资料。关于传染病和免疫,学生通过对周围常见传染病进行了调查,并研究引发传染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学生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在校内进行展示,并给同学提供了合理健康的建议,引起了学生的重视,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调研能力。

二、拓展课外资源,组建社团活动

生物课内的资源是有限的,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对生物兴趣的发展,因此,拓展一些课外资源,组建一些社团活动,可以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学校内,生物社团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尝试制作过叶脉书签、种子拼图、米酒发酵、酸奶制作等,这些活动都体现了学生对生物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探索欲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也不仅仅限于课本内的知识。在学习过显微镜的使用之后,我们还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微观世界的活动,活动中,学生对于生命中的奇妙现象欷歔不已。在社团活动中,我们还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辩论或演讲,例如,如何改善校园环境、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的倡议等等,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丰富性,都是学生乐于探索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培养学生兴趣,挖掘生物资源

学生除了这个阶段对生物自然生发的兴趣,很大一部分也来自于教师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不断挖掘校园生物资源。例如,学生对于周围的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非常感兴趣,我们带着学生组织了一次,昆虫标本制作和展览,学生参与度非常高,一方面积极搜集周围的昆虫资源,另一方面,还学会了如何制作昆虫标本,在制作标本的过程中,有些还将其制成了艺术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和展览价值,学生寓学于乐,同时也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源。另外,学生对于人体及动物的解剖结构很好奇,我们通过搜集、购买各种资源,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组装、分析、研究,极大提高了学生对生命的探究欲望。

四、加强家校合作,师生共同发展

除了校内资源以外,通过家校合作,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资源。例如,在昆虫展过程中,有些家长本身就是生物爱好者,非常支持孩子对生物知识的探索,提供了一些生物标本供学生参观学习;另外,有一些家长在医院工作,可以请来为学生做医疗卫生方面的讲座,提高学生医学常识意识,例如,在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时,我们就请了心血管方面的专家来校进行讲解,学生不仅对心血管方面容易产生的疾病有了一些了解,而且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心血管病,对家中的老人如何照料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知识,学生自己还深入社区进行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并对生活中如何预防心血管病张贴海报进行宣传,讲生物知识由校外带入校内,再由校内反馈到社会,我想,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模式,在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时,我们组织学生到医院进行参观,了解肾移植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详细观看并了解了血液透析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相信这对于学生的健康知识普及是非常有效的;还有一些家长可能在生物研究所工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生物前沿科学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初中生物,作为中招并不考试的科目,很多学校的老师、学生和家长不能引起重视,学习应付,也不能好好开展各项活动,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生物的探究兴趣,也失去了很多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机会。

第8篇: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范文

【摘 要】: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较新的农类高职院校,近几年来,其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对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同时提出一些完善的对策,以期为其他院校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校园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议

高校校园文化体现着一所大学在发展过程有的文化形态,已成为高校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以“农”字为特色的高职院校,于2006年5月在温州市农科院基础上筹建,2008年2月正式建立。其前身是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省农业学校,是全国唯一的农业科研教育合二为一的单位。本文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探讨农类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供其他相关院校参考。

一、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内涵呈现着不断发展的特性,共产生了狭义与广义两种校园文化观。本文采用广义的校园文化定义,认为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成效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以“农”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以下对各方面的成果进行详细分析。

1、精神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学农爱农”教育

作为一所农业高职院校,为“三农”培养人才是学校的目标和责任。为培养出一批学农爱农专农强农的优秀人才,学院积极开拓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农趣”,激励学生的“农志”,培养其热爱、奉献“三农”的情感。

学院的“农业流动总医院”是对接“三农”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农业流动总医院”服务农村的过程中,学院专家带领学生深入农村,使学生接触到农业领域全真实践学习环境。该院建立以来,四年累计共有1704名农类专业学生通过“农业流动总医院”这个平台接受教育,参与率达100%。通过传送农业科技到村入农户,学生既受到了实践锻炼,又增强了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院对接“三农”的另一途径。通过在农村的实践,学生和老师积累了丰富的服务“三农”经验。。

学院还开设“三农大讲坛”,为学生传播农业前沿知识。“三农大讲坛”紧扣“农”字特色,定期邀请国内外农业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来院作“三农”问题专业报告。自2010年3月25日邀请“超级农民”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顾益康来院开讲以来,共举行了11次大型讲座,营造了学习“三农”的良好氛围。 2、制度文化——“农”字特色融入党建和科研制度

学院在党建文化建设中,融入了“农”字特色。党委组织部提出“践行‘七个一’,服务新农村”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新制度。

“七个一”实践工程的具体内容是要求每个积极分子在被确定为发展对象之前,必须先通过“开展一次‘三农’问题调研、专访一户农村贫困户、联系一个农业种养基地村、参加一次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推广一项农业新技术、提供一条农产品供求信息,宣传一项‘三农’政策法规”的实践锻炼。

同时,学院将科研融入教学、创业,并进行了制度化设计。学院在温州农科院基础上建立,科研工作已有50多年历史。学院充分发挥科研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实行“导师制”,使学生成为导师的科研助理,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申报科研课题。还将科研与创业紧密结合,在创业中实行“导师+项目+团队”的创业教育制度。

3、行为文化——提倡农业创业和技能竞赛,营造创业文化和技能竞赛氛围

面对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院鼓励学生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农业创业。在学院的支持下,学院农业创业氛围渐浓,涌现出了多个农业创业典型。目前,学院农业创业项目有10多个,都十分富有农字特色。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学院创业教育体系也逐渐成熟。温州市大学生农业创业园、温州市大学生“村官”创业与研究基地、温州青年创业学院等创业基地先后落户学院。并建成了创业街、创业楼、创业示范点等创业基础设施。

同时,为提升就业优势,学院大力鼓励技能竞赛。成功举办了“禾益杯”浙江省首届高职农业技术职业技能大赛,主办了三届校园技能文化节活动,还频频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类技能竞赛和活动,并屡屡获得佳绩。仅2009年,学院就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技能竞赛达22项目,获奖率高达50%,参加种类、参赛级别、获奖名次和数量均创学院历史新高。

4、物质文化——开展物质文化建设,打造农业特色景观和“农”字形象文化

在景观文化建设方面,学院已初步呈现农业高职院校的特色。学院综合楼广场地面采用农业二十四节气的设计;学院图书馆一楼外墙上使用袁隆平头像进行浮雕设计;在南校区建造了园林系园林盆景和工程实训基地;在实训楼楼顶设立了屋顶花园。布局合理、搭配和谐、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给予师生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对完善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挖掘历史资源。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可建造校史馆等文化建筑设施,充分展示学校的历史文化、办学特色及科研成就,为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一个认识学院历史文化的平台。同时,可以利用历史文化,在学院整体布局、道路名称、景观布置上进行呈现,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养成文化自律和文化自觉。

第二,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物质文化。完善建筑景观、雕塑景观和植物景观等物质文化。通过优美的建筑,具有人文精神的雕塑,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植物群落景观,使校园的文化建设更具特色,更让人赏心悦目,为学子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

第三,进一步丰富并用好文化阵地和载体。高校校园文化阵地和载体包括舆论阵地、网络阵地、讲坛阵地、场馆阵地及各类活动载体等,要切实管好、办好、用好这些阵地,使其发挥正面教育引导作用,规避负面影响,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中汲取知识养分,为投身农业打好基础。

第9篇: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艺术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的同时,艺术院校的建设正逐步得到重视,其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塑造已成为当前此类院校改革的重点,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提升艺术院校的文化软实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艺术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环境文化建设

环境文化建设主要包含以下两点:一是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学生公寓、活动中心以及校园绿化等实体性物质环境建设;二是软环境文化建设,主要是以物质环境折射出社区亲和力,注重物质环境中的文化品位与艺术含量。通过建设与塑造良好的环境文化,可以营造出整洁、便利、和谐、覆盖范围广泛的文化氛围。因此,对艺术院校而言,和谐校园文化不仅属于物质形态范畴,而且还反映了院校的精神面貌。从这一角度看,环境文化是作为艺术院校的物质载体而存在的,艺术院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塑造离不开环境文化的作用。

(二)行为文化建设

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形式,包含了大学生们的普通文化活动、学习与生活等,是其行为、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全面体现,属于大学所特有的特征,是对大学生行为规范的高级规定。在艺术院校的行为文化建设中,学生的态度和行为都会受到影响,推动了大学生自我管理、教育以及服务的实现,不仅能够为学生留取充足的个人空间,也能促进其与学校文化的融合,最终做到学生的个人行为和学校文化相融合。

(三)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体现于艺术院校的多项规章制度中,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内部及外部的行为、利益关系能够维持稳定,促进大学文化价值认同的实现。制度文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发挥其作用,主要在于:一是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强制大学生们的行为,二是以潜在的默许鼓励大学生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艺术院校的制度文化建设本质上属于大学建设参与者价值观念的外在体现。

(四)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可以充分体现其文化参与者理想、价值等内容的精神要素,这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的,以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主导理念及信念来塑造出一种乐观、高尚的文化氛围,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参与者的管理;二是能够代表学校文化参与者心理、责任等内容的情感要素。这是从微观角度来看的,是对艺术院校参与者个体在文化活动等活动中形成的心理认知的体现。所以,在艺术院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中,不仅要注重对宏观层面价值导向的掌控,同时也要重视对微观层面的个体情感的提高。

二、对艺术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塑造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育人理念,以人为本

在艺术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塑造的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理念,这里的“人”,除了包含学生,还包括学校的教职工等。只有学生和广大教职工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学校内部管理人员和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加强,艺术院校的管理效能才能得以提升。艺术院校应该为学生的求知、素质培养以及专业技能训练等,创造适宜的环境,建立健全与学生培养相关的部门设置,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以制度确保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在艺术院校中,学生水平不一,多具备较强的个性,为了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塑造的步伐,必须以制度做保障。艺术院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应该具备如下三个特征:全面、条理清晰明了、纪律严明。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必奖惩分明、纪律严明,保证学生能够逐渐在制度的影响下做到自我约束、激励以及自我管理。

(三)以党团组织建设来巩固群众基础

在艺术院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塑造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基层党团组织是核心主体,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政治及组织优势,为全体学生的培养提供服务。要加强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要组建高质量艺术类社团,融入学校自身特色。

(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类型

为了提升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课程评价难度、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应设置与人文素质相关的课程;发挥艺术类院校的专业特点及人才优势,创新其文化建设形式,可以举办形式丰富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杨璨.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基于四川美术学院的调查分析[D].西南大学,2013.

[2]冯荣荣.高等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的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8):152-153.

[3]石苏平.艺术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