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思维课堂总结范文

创新思维课堂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思维课堂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思维课堂总结

第1篇:创新思维课堂总结范文

1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

知识是能力培养的根本所需,一切思维能力都是建立在掌握基本知识与概念的基础上,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通过课堂知识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概念,认清地理原理,熟悉地理规律便尤为重要,这能保证学生具有清晰的地理思路。所以我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十分严格,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也十分严谨,因为无论多么敏捷灵巧的思维能力,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便成了一句空话。

2创新意识的建立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步骤

创新意识是引起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条件,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识。兴趣是人类的第一老师,能促使人们对新鲜事物积极主动探索,而这便成为创新意识建立的重中之重。对人类来说,好奇心也是一种潜能,它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有了创新意识,进而便会创造性的思考。在我的课堂中,我引导式的给出1~2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思考,并让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除了回答我给出的问题外,还能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他们用课堂学习的知识寻求答案。这样学生课堂上明显活跃了起来,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逐步建立创新意识,有创造性的思考问题。

3思维习惯培养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核心

思维习惯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思考问题时所偏爱的一种方式和方法,思维习惯决定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合理的,有创造性思维习惯便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核心。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改变所有答案都以向老师求索或以老师专家的答案为唯一标准答案的心理是自身创造性思维习惯的重要一步。对于课堂上同学所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我不会给予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并引导他们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探索答案,所有人各抒己见,出现偏颇不急于批评,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委婉引导。同时,地理知识具备空间差异性、人文差异性、地域特异性等,地理问题也不是单一思路求解,需多角度思考,所以课堂上对待问题我会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将各类想法写在黑板上,然后我与学生共同探每个想法的合理性,共同总结问题答案。

4创新思维能力养成

当学生的思维符合客观规律,有了创新意识,建立了创造性思维习惯,那么最后就是要引导学生养成创新思维能力并逐步强化。在课堂上,我与学生的关系循序渐进的发生了改变,逐步从教授与引导并重转变到以引导为主,教授为辅,使学生有更强的主动性和自主思考能力。并使得学生随着思考、探索、总结能力的提升,自信心也愈加增强,敢于肯定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我不时的组织学生针对一些学生提出的感兴趣的地理问题进行小型的辩论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主动探寻自己想法的理论依据等全方位养成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综合而言,培养出高中生地理创新思维,不仅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创新思维课堂总结范文

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前提和条件,也是学生思维创新的催化剂。教师应主动把开放性原则作为创新思维教学的突破口,从教学内容、学生基础考虑课堂教学创新因素,让学生的眼睛、嘴巴、头脑、双手及学生的时间、空间开放。

2.层次性原则。心理学表明,学生的认识规律一般是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浅入深,拾级而上,逐步提高。因此,在物理课堂创新思维教学或训练中,要非常讲究教学或训练的梯度,一层一层地深入,一层一层地开放。

3.思维性原则。思维性原则是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核心,它对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具有强烈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创新思维教学或训练中,可紧扣书上的思考题,努力创新教学情境,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多求异,多动手操作,多质疑问难。

4.民主性原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新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可见,课堂教学实现民主性原则,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各种类型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5.灵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本领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越灵活,越有创新,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本领就越能得到培养。可见,教师在课堂上正确把握和运用这条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拘一格地创设开放情境,促使学生的思维呈现活化状态,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的无穷魅力。

6.求异性原则。求异是创新的灵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特别是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设法引导学生敢于突破常规,寻求多种解决的策略。

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方法

1.激发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发现、探索新知识。

2.转变教师观念,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动力。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学生知识的来源、能力的养成渠道远不止课堂,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水平甚至超过教师。教师应是学生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不能只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收器、存储器,而应把他们看作共同的学习者和探索研究者,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这是教育观念的创新。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这种问题要适中,使学生有信心、有探索余地,问题还应有现实意义,让学生感兴趣,形成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形成探究问题的高度热情。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再造,形成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和独特办法,这是创新思维的产物。这样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引导知识迁移,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留有余地,尽可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凭直觉大胆进行联想和猜想,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诱导和启发作用,鼓励学生进行直觉判断、猜想及试验,促进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直觉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他表现出对事物规律的敏锐观察,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对事物间关系的精确判断。

5.探索、质疑、求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把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自主探索,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创新思维不断发展,创造潜能得到发掘。

在探索学习中,允许学生质疑,教师不要轻易给出现成的结论,应尽量引导学生探索,自行解决问题,对于普遍性的问题让部分学生为全班解疑或由师生共同研究解决。学生的质疑和教师的释疑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学生创造性得以发展。

第3篇:创新思维课堂总结范文

一、分析学生创新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现今社会高速发展,人多力量大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智慧的人才能抢占商机,处于优势。“商机”这个词也引发了许多话题,该怎样抢占商机呢?各界人士经过不断总结和思考,“创新思维决定命运”成为真理。从这个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社会,拥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都可以面对复杂多样的市场环境,抓住机遇,使自己能够取得胜利。当然,创新能力不是短时期能形成的,需要从入学就开始培养和锻炼。初中物理教学和其他课程相比,是比较抽象的。但是抽象的事物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有好处的,因为人的潜力是靠灵感来激发的。所以,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中学时代,用物理学科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有关几个我国初中物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都会发现在实际情况下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为我国有着原始的教学模式,从目前情况看,要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还存在着一些特定的问题。

首先,一直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单纯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从我们步入学校的第一天开始,从家长到教师都传递给学生这样的片面观点,即“教师不会有错,必须要听教师的”。这样最终导致学生离不开老师,他们的惰性不知不觉也就从中滋生,他们也就觉得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在长时间的积累下,学生也就丧失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离不开书本和老师了。

其次,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这改善的过程中,有些地区仍然处于经济条件很差的状态。这一群体办学条件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地方根本办不起学校,他们最大的负担就是生计问题,学习更是不可能的。物理是初中阶段一门新的学科,如果在刚入门的时候因为教师文化水平不够、缺少硬件设施等原因,让他们失去了物理学习的兴趣,那么就很难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在物理教学中,一些物理现象的形成和一些公式的来源教师通常会以实验的方式来演示说明,而且很多教师在讲课的时候都是通过教案来进行教学。里面的教学过程很少和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也很少参与,其结果就导致整个课堂变得呆板无味,课堂上只有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如果连最基本的学生都没有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他们消化知识都很难了,更不用提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了。

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必须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得到发挥。教学改善措施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思考,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效果。

三、培养创新思维需要的几点建议

1. 如何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激发

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再加上创新意识的直接来源是兴趣,因此,我们最终还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摆脱“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运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启发,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活跃。毫无疑义,课堂的实验也要改变教师唱独角戏,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得到重视。这样,学生亲自操作、研究,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解决他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2. 培养学生课外活动中的创新思维能力

大量事实证明,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就得体现出实践的魅力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学生要想摸索出一套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得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努力。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里面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且它和现代生活、科学技术联系密切。所以,它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知识的同时,还为学生认识概念规律奠定了基础。虽然课外活动的基础是课堂教学,但又不能全部照抄教学大纲。它要面对的是全班学生,但又不能要求每位同学做相同的活动,是要从诸多方面给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进而使思维能动性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发挥,新的产品得以创造,让他们不仅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还能创新思维。

3. 激励学生大胆想象,发散思维

对任何事物来说,创新都是以联想为前提的,只有在原来的事物上大胆想象,发散思维才能使思路得到开阔,使问题得以解决。然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思维的最好体现是所有的脑力劳动。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鼓励学生面对问题,开阔更多的思路,联想更为广泛些,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依据,从研究对象的部分信息推测到它所具有的全部信息,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一过程,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探索性和发现性、直觉猜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都要得到重视,而且还要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这一点需要教师好好去把握,并设定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大胆的推测。

综上所述,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但要求教师要注重讲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猜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除此之外,课外也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创新思维有所认识,进而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此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第4篇:创新思维课堂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环境兴趣灵感问题情境思维过程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如何塑造一个高效的课堂环境,既提高学生的智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营造创新环境,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首先,教师应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关系,以利于课堂中师生交流顺畅、热烈。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去点燃学习的兴趣,激发创新的灵感。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友善、鼓励关爱每一个学生,成为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导火索。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极力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众人划桨开大船,利用集体优势,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集体创新优化方案。教师全面调控课堂讨论、操作、总结等环节,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同时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创新机制,激发和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最大潜能。

二、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要我学,不如我要学",兴趣是学习的引路人。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数学的审美价值去感召学生,激发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数学创造了美的生活。如利用几何图形办板报、设计图案、商标、装饰生活等。教学时不妨结合教材让学生开展各种创新设计比赛,使每名学生的创新潜力得到催化,利用数学知识去引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应用黄金比创造了"0.618优选法",启发学生思考,你们还能将黄金比应用于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呢?可以激发学生发明创新的浓厚兴趣,奠定学生一生孜孜不倦去追求探索数学,热爱数学的好习惯;也还可以利用数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点燃他们创新的热情。如学习了韦达定理后,让学生思考你还能在数学的哪些领域去发现类似的数学规律,经过总结提炼后形成数学定理吗?从而在大量的活动中发掘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

学习数学的价值是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应以问题作为活动的主线,以解决问题来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激发其内驱力,重视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也是必由之道。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三方面:首先,创设"小步距"问题情境,遵循问题情境的有序性,这会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逻辑性,其次,创设"变式"和"开放式"问题情境,强化问题情境的发散性,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再次,创设"探索型"问题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拓展延伸,这是全面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绝不能手把手包办代替,应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一种"意味无穷"、"意犹未尽"之感,这会促进学生从"厌学"到"乐学",再到"会学"的梯级进步。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巩固和加强。

四、加强知识发生过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根本保证。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实际上是知识发生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既要防止"轻过程,重结果"的现象,又要杜绝用简单重复过程代替知识发生过程的方法,数学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为因果,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否定过程就是切断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应根据知识的顺序性,巧妙设疑,用"猜想"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展开想象、联想,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求同思维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其创新能力。

五、运用数学活动课教学,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索、观察、试一试、做一做、想一想、读一读"及数学活动课栏目,提供充分探究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将数学与社会生活和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做多方位的探究。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引领学生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注重实质,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高效途径。

第5篇:创新思维课堂总结范文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创新思维 探讨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式”转向为“自主学习式”,努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及自主探究的意识。当然,就物理学科而言,其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教师更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要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而在物理教学中,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备条件。 

一、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在当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早已不是人多力量大了,而是有智慧的人才能抢占商机,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正是“商机”这个词引发了很多话题,到底怎样才能抢占商机呢?经过各类人士的不断总结与思考,得出一条“创新思维决定命运”的真谛。由此可见,在现代,只有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能够从容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抢占商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从每个人的求学之初就注重这方面的锻炼与培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相对于初中的其他课程,这门学科是比较抽象的。而抽象的东西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人的潜力总是会在无形的事物中被激发出来。因此,在中学时代,怎样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培养起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师应该注意的事情,更是国家和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 

二、目前我国初中物理关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生活实践中大家已经发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国固有的教学模式,目前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一,几千年来,我国固有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被动听课。从上学的第一天起,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给学生灌输了一个“教师是永远不会错,一切都要听教师”的片面观点。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对教师过度依赖,也会从某种程度上滋生他们的惰性,让他们觉得只要教师说的就是对的,他们不用也不需要去思考这其中的细节,以及教师所说到底是错,是对。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就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变成了书本和教师的“傀儡”。 

其二,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地改善,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不乏有的地区仍然处于经济条件非常差的状态。对于这一群体来讲,多数地方的办学条件差,有的甚至没有办学能力,生计已经成为他们最大的负担,学习与思考已是天方夜谭。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讲,物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如果在一开始就因教师素质不高、硬件条件太差等原因而导致他们对于物理没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只是纸上谈兵。 

最后,在物理教学上,教师通常会通过实验来演示说明某个物理现象的形成或是某个公式的诞生,且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都是按自己事前拟定好的教案来进行教学的。其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互动极少,缺乏学生参与性,这就导致整个课堂变得死板、僵硬,少活力,易演变成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如果说一个教学过程没有了最基本的参与性,即便只是让他们消化所学知识都是非常难,更不要谈培养创新能力了。 

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学习和思考,进而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关于培养创新思维的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培养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是关键,而兴趣对意识又有着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归根到底是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还要在课堂上注重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当然,对于课堂的实验也要进行改革,杜绝独角戏,要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且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就可以自行思考解决,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注重课外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事实证明,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就必须充分

体现出实践的魅力。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在课堂之外,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安排地各种物理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极其丰富,且与现代生活、科学技术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为建立认识概念规律奠定一定的基础,为他们巩固、深化和灵活运用知识创设新的学习阵地,还能从各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虽然课外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但又不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它要求面向大多数学生,却不要求每个学生从事一样的活动,而是从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活动,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创造出新的产品,如科技小论文、科技作品、小发明等,使他们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创新思维也能得到更进一步锻炼。 

(三)鼓励学生发散推测,大胆联想 

对于任何事物来讲,联想都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在原有事物上发散思维,大胆推测才能开阔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的所有的脑力劳动则是创新思维的最好体现。所以,就初中物理教师而言,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直视问题,开阔思路,广泛联想,以己有的知识经验及感知到的问题信息为依据,由研究对象的部分信息推测它所具有的全部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不仅要重视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探索性和发现性,还要重视直觉猜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因此,作为教师来讲,这是需要好好把握的一点,其必须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发生联想,使他们进入丰富的现象思维活动之中,进行大胆的联想与推测。 

综上,要培养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要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提问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启发他们大脑思维。此外,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外也应该培养学生自我实践、自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创新思维的好处,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各项关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来。 

四、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力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在自我发现中找到各个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其创新思维得到有力发展。当然,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只有通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才能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芳.初中物理创新思维培养探微[j].中学理科:综合,2008(7). 

第6篇:创新思维课堂总结范文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创新教学 教学管理 策略探讨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前列的重要基础,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保障。创新性素养是衡量人才核心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创新素养的激发与培育是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强调指出,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积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美术创作基础技能,引领他们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注重引导他们以创新的视角观察,以创新的思维剖析。在引领他们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要注重引导他们以创新的手法进行创作,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育他们的创新素养,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注重渗透课堂教学以创新理念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切实发挥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与协助作用,牢牢把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切实以素质教育和能力教学为立足点和落脚点,加强创新理念的渗透,加强自身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改革传统的效率低下、模式陈旧的“灌输式”“填鸭式”“独角戏”式的教学模式,自觉地将具有现代气息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理念和能力教学思维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启迪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之前,要切实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学生性格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的分析研究,紧紧瞄准课堂教学的理论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与情感教学目标等多维教学目标,从而在各个维度上都渗透创新理念。

例如,我曾在某次美术课中引领学生对“漂亮的房间”这一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模拟绘画时,以注重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教学思维指导,提出:“这个作品,你们感觉美不美?”“作品的美术体现在哪些方向?”“作品中的房子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自身家里的房间是一个什么样的特点?”“你觉得家具、物品应该如何摆放显得更具和谐美?”“如何让让室内的色彩协调起来?”……如此,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让他们以关注日常生活细节为创新思维的切入点,凸显他们学习的主体性,放飞他们的想象,对漂亮、美丽的房间创新地感受,由此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渗透课堂创新美术教学方法

创新思维和创新认识从根源和潜在潜能说,每位学生都具有非常深厚的潜能,只需求教师引入适当的手段或手法,对他们潜藏或处理沉睡状态的创新元素加以激发、开发和利用,便可以瞬间得以激发和释放。国外一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所做的“摘苹果实验”便是一印证,他故意将成熟的大苹果置于来往行人较多的某树枝上,其高度处理在人们跳跃之后摘不到的位置,然后躲藏于某个位置进行观察,发现很多人都曾惊喜地发出了苹果,然后试图跳跃着将其摘取,可是很多人通常跳跃着尝试多次失败之后走了,有两个人经过该处,发现以后也尝试着跳跃摘取失败后,其中一个人说不行得创新方式才行,于是他们发现接近苹果之处有一个很好的攀爬点,从那可以非常轻易地摘取到,于是他们成功了。这个实验充分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与素质是需要激发的,同样在小学美术中创新思维与能力也需要激发,教师要注重渗透课堂创新美术教学方法。

例如,我曾经引领学生就“春天的色彩”进行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并不以绘画为主题开展课堂导入,而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春天在哪里”的乐曲为引入,大大提升课堂教学参与率,接着我提问:“孩子们,春天来了,你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春天为大自然披上了哪些色彩呢?”……很快充分调动起课堂教学氛围,孩子们迅速开动脑筋、打开思维,七嘴八舌地回答道:“春天来了,燕子来了。”“大地苏醒了。”“小草发芽了。”“大地变绿了。”“柳树也发芽了。”等等,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激发,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渗透课堂创新美术评价机制

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创新性评价机制有助于激发和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美术素养。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也表明,创新美术评价机制,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一次美术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的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回顾当次课所学习的内容,创新地组织美术评价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还可以让其他学生点评,由此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激发、培育和不断发展。

五、结语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育,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创新,注入小学美术课堂以灵性与活力,让学生得到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创新思维课堂总结范文

一、在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

老师之所以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因为这可以将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的前提,才能将自己的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的目标是为了不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本,遵循学生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特别是当学生那些富有创意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就会树立强烈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如此的话,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成功地实现角色的转变,老师再也不是学生思考的替代者,而是学习的参与者以及思考者。

(二)有助于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根据相关资料对学生做的调查显示: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增高,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比列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教学过程,一般都是以教师讲课的方式为主,许多老师在课堂上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却忽略了学生的思考,最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出来。再加上一些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绝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分数制,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了死读书,读死书的情况,遇到稍有不懂的地方不是自己思考,而是等待老师讲解。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课堂是老师的舞台,学生不能得到锻炼和成长的不良现象。无论哪一门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他们懂得举一反三。特别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时代是知识经济多元化的时代,学生最终都要进入社会生存,所以语文阅读中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目的,可以实现学生思维的可持续发展。

二、如何在语文阅读中培养写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语文老师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疑问,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激发出来,争取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充分发挥出来。比如老师在教学生《小狮子爱尔莎》的阅读时,可以采取先在阅读之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通过对课本引导,让学生对课本有更透彻的理解,体会到小狮子的勇敢和憨厚的性格;并通过阅读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到人和动物都是一样的,都在不断成长,从最初的莽撞到最后的成熟。这样就成功地实现了学生产生疑问到学生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这过程中就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培养。

(二)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敢于提问

对学生来说,因为年龄比较小,且性格天真活泼、充满好奇、爱挑战以及创造性等人格品质,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进行特别的关注与爱护。让学生在阅读过后自己思考并找到答案。在这种时候,老师可以适当地对精要地方进行点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讨论活动。比如在阅读《春晓》中,“花落知多少”这句诗中的“知多少”到底指的是什么?诗人这里的“知”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有的学生会说“知,当然知道,这是因为晚上在下雨,诗人肯定不能睡好觉,所以知道落了多少花”;有的学生则认为“知是不知,诗人睡着了,一觉醒来当然不知掉了多少花朵”;还有学生认为“可以是知,也可以是不知,诗人听到了风雨声,知道花落了很多,但诗人没有认真去数到底有多少,所以不知道”。通过类似这种小小的讨论,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而且丰富了诗的意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情景阅读,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老师可以通过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恰如其分地设置教学情景,将原来比较死板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让他们积极去探索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这样就很容易将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激发出来。老师在建立情景教学之前,除了应该用生动的语言,还可以利用一些辅助教学工具,例如: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等,让情景教学更真实,更充满情趣,这样学生就能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学生在阅读《长城》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现长城的外貌,长城是怎样蜿蜒盘旋的。另外,还可以让去过长城的学生发表下自己去长城的所观、所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长城的魅力,这样学生们在情景的创设中饶有兴趣地展开丰富想象,定会激发出自身的创造思维。

(四)更新观念,改进教师教法

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已经13年时间了,但是在一些地方仍然有部分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将自己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改变这种严峻的形势,就要求老师能够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比如老师在教《荷花》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采用猜谜语的形式将学生带进课本中,阅读前对学生提出谜语;“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学生只要稍动脑筋就会猜出来是荷花,然后逐渐指导学生进入课本。

(五)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学生要具有创新的思维能力,首先就应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是因为求异思维是当今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例如,《晏子使楚》这篇文章中描写了晏子三次被楚王所侮辱,但是晏子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以及超乎寻常的思维,三次都让楚王无话可说。在这三次反驳中,前两次都是运用求异思维,最终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我们让学生猜想,廉颇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以鼓励他们敢于想象。

三、总结

综上所述,根据多年来在语文阅读中关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和看法,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文老师首先就应该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让学生敢于主动思考。除此之外,语文老师还应该不断去挖掘阅读训练中的创新之处,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贯穿在整个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究,努力使创新的教育不断走向深入,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杨绍军.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J].希望月报,2010,(09):141.

[2]邓桂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9,(06):41.

第8篇:创新思维课堂总结范文

【关键词】机器人;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著名科技创新者沈琨说:“真正有所作为的人不是知识渊博的人,而是那些想象力丰富的人。青少年时期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知识能够在资料室和互联网上找到,而一旦失去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的时机,是很难找回的。”科技推动教育,知识改变命运。作为创新科技的代表,机器人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受其影响的领域在不断扩大,从工业走向农业、服务业;从产业走进医院、家庭;从陆地潜入水下、飞往空间;……。显然,利用机器人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符合学生特点,这正是我们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心理基础。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我们通过机器人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营造氛围,蕴育创新思维

创新既然要让思维打破牢笼,无拘无束,那么就要改变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开始自己的创作。于是我转变身份成了学生们的朋友,有时候就是领着大家一起玩的大哥哥,很快同学们也都成了好朋友,在这样的氛围里,大家就能尽情的爆发自己的能量,放飞自己的思维。说到融洽,千万别忘了幽默,幽默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不老的主题,教育也是如此,连教育家斯维特洛夫也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机器人的教学中,基本原理和动手内容的教学,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挫折感。此时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 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孕育着创新思维。

2 培养兴趣,保持创新动力

兴趣对科学创造具有启动功能,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的去接触和观察研究。电脑机器人活动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它的趣味性和神秘性,现在的学生从小就对于动画里超人,变形金钢等具有无与伦比的崇拜感,对于这些英雄,他们有着一种神秘感,不可捉摸性。因此,在课堂上通过教学来介绍这些智能机器人情况,促使学生激起强烈的兴趣自己创造自己心中的英雄,当机器人按照学生的想法动作起来时,那种激动,那种成功的幸福体验,就会把孩子们的创造欲激发了出来。

在以往的科学教育中,由于强调对知识的掌握,使的学生的好奇心逐渐丧失。因此,要保持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将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就必须首先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如在机器人沿线走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能够利用图形化语言程序控制机器人行走固定路线,慢慢地学习兴趣消退。这时候,笔者在机器人上面加装了一个红外传感器,并且修改了程序,使之能够自动避开障碍物行走。学生发现这种情况以后立即惊奇地叫了起来,还一个劲儿地问我是怎么做到的,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立即被激发出来了,个个跃跃欲试,他们带着这样的兴趣去探究、很快就利用红外传感器创造性的研究出门窗防盗报警器,风扇转速控制器等。

3 积极训练,发展创新思维

研究表明,系统的思维训练对青少年创新思维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进行思维训练。首先,我们每天课外活动都会安排机器人活动,临近比赛的时候,学生周末也会到校参加活动,这样在时间上保证了训练的顺利进行;其次,笔者每天都要精心备课,巧妙设计每一个环节,揣摩学生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保证了训练的质量。

例如,在机器人活动《驾驶员考试》课堂设计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试、自己完善、自己探索。笔者设计了两个考试任务――“定点停车”和“弧度转弯”,“定点停车”是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走定长直线。“弧度转弯”需要运用机器人转弯的知识,为少数学有余力的小组提供探索的空间。同时先选好的两名学生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考,采用分散活动、分散打分的形式进行,由主考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评分,这样能有效提高课堂活动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用于研究和调试,也保证了课堂氛围活而不乱。这样,任务的设计既要有难度,保持一定压力,又不能让学生绝望,学生通过冥思苦想,相互合作,最终解决困难,完成对创新思维的一次完整训练。

4 鼓励合作,提升创新思维

思维是个人的,但又是集体的,现在越来越多好的创意是通过团队的合作来完成的,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融入团队的思维当中,产生“1+1>2”的效果。

机器人活动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拼装、程序设计、调试的一个复杂过程,有时候靠单个人很难完成某些任务,需要多人合作才能使任务进行下去。在活动中笔者常常强调,我们大家是一个团队,每个活动小组又是一个小团队,一个人的创意毕竟是有限的,不妨大家交流一下拿出最佳的方案。比如徐建良同学做了一个四足爬行机器人,可长时间解决不了机器人有前进动作但原地踏步的问题,于是贾明润同学动手卸掉了作为四肢的传统铁片,转而用一个硬铁丝作为四肢,并且作为脚的尖端向后弯曲,这样一来不但靠尖端支撑能向前行走,而且还可以跨过一定高度的障碍物。如此一来,团队协作精神帮助了任务的完成,从侧面提升了创新思维,达到了一个团体的高度。

5 多元评价,保障创新思维

为了充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机器人教学活动中我们实行了自我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分层评价四者相结合的做法。我们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制作了一个多元化网络评价体系,分为课堂表现、任务完成、优秀奖励、比赛成绩等项目,让学生自我管理,每次活动完后学生都能够总结出自己的表现和收获,再利用《机器人活动评价表》的形式进行总结和反思,看看你又能动手做出什么了,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时刻见证自己的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9篇:创新思维课堂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发散式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03-01

数学是逻辑性极强的一门学科,从解题开始到得出答案,每一步的过程都需要经过层层的计算和推导,因此,学好数学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学好了一种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为了培养好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从解题方面着手,强化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和水平,鼓励他们用发散式的思维解决同一道数学题,同时积极配合并解答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与困惑,帮助中学生营造一个活跃轻松的课堂环境,让他们能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收集并处理不同的数学难题。

1.数学是创新教育的基础课程

创新是促进一切事物进步发展的前提条件,创新教育是在新课改的标准下培养学生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式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一般基于多种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这种可检验中学生是否具有综合学习的能力。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对他们的学习意识、学习精神、学习思维以及学习技巧和方法这几个方面。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同时也是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最好的时期,这些为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能够让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数学作为一门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并且作为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逻辑性极强的基础课程,在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因此,我们要在对中学生教授数学课程的同时,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最关键的位置,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以及新课标改革的需要。除此之外,在整体的中学生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将一题多解的教学模式作为切入点,通过培养学生强化一题多解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1 注重选题与课堂气氛。一题多解的数学题可以培养中学生用发散式的思维解决问题,教师应在教学之初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学题,这些数学题既要包括大部分知识点,而且难度不能太高或太低,否则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或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因此教师在选择题型方面要十分仔细,尽可能的通过选题激发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

除此之外,轻松活跃并且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更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通常在中学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能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够让中学生敢于大胆提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能让学生更好的独立思考或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好的课堂环境是开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金钥匙,有利于帮助中学生打破思维常规真正做到敢想敢问。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模式,全方位多角度的用活跃的课堂氛围带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比如,教师可将一个班级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争取用不同的方式解决同一道数学题,这样既能加强中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而且能够大幅度的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除此之外,还可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用竞赛比拼或团队协作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不断超越自我。

2.2 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归纳类比与发射思维的能力。数学解题中的归纳是将一系列有相似知识点或不同知识点的习题在比较推理中总结归纳,而数学解题中的类比则是将一些数学题中含有的知识点,通过推测或推导得出其他与之相似的习题含有相同的知识点的方法。归纳与类比都是数学习题中一题多解必不可少的两大方法,只有熟练掌握这两种方法才能为创新思维打好基础。一题多解的数学题从某种方面来说属于开放性习题,这种数学题与传统的封闭数学题比起来有题目条件不充分的特点,开放性习题大多没有确定的结论,也正因这些习题没有确定的结论和不充分的条件,使得这些题目往往有多种解题思路和策略。在中学生的数学教学中也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一题多解的教学过程不仅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构建,而且需要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建立独特的数学意识,要在掌握一题多解的同时真正做到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表示学生真正拥有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2.3 加强数学教师的总结工作。一题多解能够将老师教授过的以及学生学过的知识点快速的整合起来,同时也能全面的培养学生综合的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点发掘开放习题中隐含的条件,从多个角度和视角找出可能得到的规律,然后再通过教师的正确讲授和引导,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目的。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是扩展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首选,它既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总结自己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又能将所学过的知识点有机的串联在一起,不仅巩固了学习基础而且能让学生收益匪浅。

其次,教师在加强总结工作的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在一题多解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创新思维的开始往往是由提出疑问产生的,尽管在教师眼里学生的某些问题很简单,但还是要积极详细的回答好他们提出的问题,提出问题是认真思考的前提条件,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学好数学最重要的环节。

3.一题多解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实践体会

3.1 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中学数学的发散思维是指用不同的解题思路解决同一道习题,这种思维需要具备很好的灵活性、创造性以及流畅性。只有培养好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让他们拥有创新型的思维模式,发散思维不仅是一题多解不可或缺的思维方法,而且在中学生创新思维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中学生的数学教学中时刻贯彻一题多解、多想、多变的思维方法。

3.2 时刻激发学生的潜力与灵感。学生的学习潜力与灵感是一种抽象的思维,主要来源于长期的实践经验以及知识的积累,这种思维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活跃性,是学生思维方法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中时刻把握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与灵感,最大限度的促进他们学习水平和创新思维的提升。

3.3 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学生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培养他们的创新兴趣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中几何章节的图形以及有数学有关的小故事或其他有趣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这些事物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不仅仅教会学生做题,更要不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们能够举一反三,这对学生们学好数学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题多解作为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模式的最佳选择,需要教师和同学的有效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以高涨的学习热情配合老师才能更好的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