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

第1篇: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我的女儿今年上六年级,她不是一个聪明孩子,但数学成绩很好,这就得益于一个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下面我就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数学学习的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培养孩子认真阅读数学课本

数学的学习,应注意培养孩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孩子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孩子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她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孩子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思考。随着孩子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二、培养孩子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孩子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再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一)做题时,首先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在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二)教会孩子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三)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孩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孩子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首先要注意激发孩子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孩子思考的问题,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孩子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孩子在引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孩子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孩子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7-8所表示的意义,一般表达为17减去8得多少,但如果留给孩子充分思考时间,启发他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孩子积极动脑。(1)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孩子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第2篇: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孩子的数学思维

香 燕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它是数学教育的重心,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成功、成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能力;心理特征;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而数学的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它是数学教育的重心,对儿童一生的成长、成功、成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教学的经历告诉我们,许多孩子在低年级时数学成绩顶呱呱,到了中高年级就滑下来了。我们知道,运算能力是一种低级能力。强调记忆、熟练度,而思维能力是一种高级能力,强调借助抽象的数字符号、概念进行思考与推理。低年级主要强调运算能力,而数字又比较小,有些孩子可以用数数或列举的方法算出来;或者由于刚刚学过相关知识,依葫芦画瓢地蒙出答案。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数学思维能力,只要把数字变大了,比如到了几十、几百、几千的时候,孩子的列举法就不起作用了,这个时候思维能力不足的弱点就暴露了,而有一定数学思维的孩子,在他看来不过是把小数字换成了大数字,换汤不换药而已。由此可见,培养低年级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孩子的数学发展是必要的。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就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一、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纵观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他们之所以某领域有所建树、成就辉煌,无一不是因为他们对这些方面特别感兴趣。在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培养他们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尤为重要的。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科学,很少有人天生就想学数学,并能学好数学的。作为小学阶段的数学老师有一个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就是努力创设各种条件和情景,激发孩子学数学、爱数学的兴趣,真正为孩子一生的成功奠基。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作为教师要学会利用这一点,往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的方面引导学生。比如说,各种有趣的数字故事,立体几何图形的书,色彩鲜艳、五彩斑斓的小儿书......,这些都是儿童最感兴趣的,因为它们能充分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进而激发儿童丰富的想象力,而各种各样的情景中渗透着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多给孩子读一读,进而培养孩子的判断思维、逻辑推理等基本数理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总是以丰富有趣的图画形式展出,包含丰富的想象力。如果孩子有过这方面的训练,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教材知识,学起来也会是游刃有余,否则将很难入门,越学越无趣,最后厌学。

二、指导数学方法,启发孩子学会思考

由于小学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思维带有很大的盲动性,因此要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就要教会他们思维的方法。其中有条理、有顺序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教学中,教会学生思维的程序性、方向性,即从哪里算起,接着想什么,再想什么;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即如何分析数量关系,找出题中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利用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例如,买一个书包的价钱可以正好买两本故事书,而买一本故事书的价钱刚好买四本图画书,问买一个书包的价钱可以买几本图画书。要训练儿童一步一步有条理的思考,先想一本故事书相当于几本图书,再想一个书包相当于几本故事书,最后通过实物演示拿书包跟图画书兑换,这样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就发展了儿童的思维能力。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利用孩子经常做的游戏、经常接触到的事物,讲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特别是在游戏时,顺便提及一些有趣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给孩子留下一些悬念,以引起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孩子日后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做些必要的准备.

三、体验生活场景,引导孩子数学思维

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是有限,而家庭生活场景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素材,包涵丰富的数学知识,家长要重视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训练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学会利用低年级孩子好动、好尝试的心理特点,利用实物场景进行培养,效果会更好。例如,到超市买东西如何付钱找钱的问题,坐公共汽车时,车要经过几站,每个站牌上多少人,下多少人,车上有多少座位,有多少或坐着或站着的人等等,生活之中处处皆学问,家长和教师切忌包办,而应该让孩子先想一想,再动手做一做,由于他们通过眼看、手摸、多种感官进行认识,通过自己动脑筋得出答案。这样不断培养了数学思维,又让他们训练了其他方面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四、通过有意识训练的多样化,发展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

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好奇心理,要运用练习设计的多样化,使他们具有新奇感,引发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跟学生做各种各样的数字游戏,在游戏中既要强化顺向思维训练,也要注意逆向思维训练,还要重视多向思维训练,诸如此类练习都对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五、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加强孩子的思维能力

第3篇: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星期二下午,学校的阳春厅内暖意浓浓,四年级的家长们汇聚在一起,认真地聆听区家长学校校长、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李映本老师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注意孩子的创新启蒙》,家长们无不觉得受益匪浅,仿佛收获到一本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秘籍".

创新,意味着改变,意味着推陈出新、气象万新、焕然一新。李老师说:"以新的方式重新组织信息的能力就是创新能力,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创新能力的". 创新能力,是如今我们这个时代所稀缺的能力,也是一个人成才、成功必不可少的才能。创新精神,惟有从小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李老师生动详细地讲述了三点:

讲座3.jpg

1、启迪孩子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孩子的独特个性和各种才华

3、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

1

启迪孩子的创新意识

父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第一要素,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以家长自身的愿望和兴趣、思维和意志强制孩子接受,从而泯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行为。我们要充分地相信孩子,采取启发、引导的方法,帮助孩子独立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亚里士多德说过:"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问更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萌发创新能力的起点。只有对事物好奇,才会去思考和探索,逐步发展为创新或创造的能力。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样重大的发明创造时,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所以,我们应特别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发现孩子智慧的火花,采用"助燃"方式,鼓励孩子提问,并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想像,去创造,去寻求答案。李老师也语重心长地指出,家长们应该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呵护好孩子的童心,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多观察、多动手,鼓励孩子的创新意识。

讲座9.jpg

记下来回家再消化

讲座10.jpg

讲得有道理,赶紧做好笔记

2

培养孩子的独特个性

李老师针对孩子的各种特点,将孩子分成7种智能型,即:语言智能型;数学逻辑智能型;音乐智能型;空间思维智能型;肢体动作智能型;交际智能型;自理智能型。这就要求身为家长的我们,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孩子年龄小,经验缺乏,学习中的他们极易被感兴趣的内容所吸引,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学习,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孩子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主动地去探索、去求知,并在学习上产生莫大的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从而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新的探索。因此,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父母要为孩子创设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的条件、情境和场所,时刻注意对孩子进行创新兴趣培养,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讲座11.jpg

会场专心听讲的家长们

— 2015 —

12.15

3

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

李老师说:"家长们应该培养孩子的联想能力……同时,他也将联想能力归为四类,即:归类联想;快速联想;多义联想;类别联想。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离不开推理、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刘勰说:"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就是强调联想的重要性。丰富的联想,可以提高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创造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对于孩子来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它对孩子一生创造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身为家长的我们,应尽量发掘孩子进行活动的想象功能,促发想象。对于孩子富有想象力的图画,凭自己想象拼搭的东西、自编的故事等等,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赞赏。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孩子的创作。我们还可以采用一字多义、一词多义、一题多解的方法启发孩子思考,培养孩子的联想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孩子,则是父母生命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让身为父母的我们一起,唤起创造的力量,心怀关爱、赏识、尊重、耐心,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吧!

第4篇: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我们读古诗《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我们脑子里就会出现一幅非常壮美的图画,而且每个人脑子里的图画都各不相同。这就是每个人想象的结果。 

    一、想像力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想像力是孩子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孩子智力发展的体现,丰富的想像力又是和孩子的记忆、思维的发展密不可分。丰富的想像力,能够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孩子注意力,有利于孩子记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丰富的想像力对孩子的智力的发展是何等重要。

    智力要素中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在学习中的作用主要是获取知识。想像力的作用主要是创造新知识。 通过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获取的知识信息、事实以及一系列的推论设想本身都是死的东西,是想像力赋予了它们生命。有人认为,事实好比空气,想像力就好比翅膀,只有两方面结合,智力才能如矫健的雄鹰,一飞冲天,翱翔万里,以探索的目光巡视广阔无垠的世界,搜索一切奇珍异宝。 

    

    二、培养孩子想像力的基本途径

    人的想象能力的潜力是很大的,有很多没有被发掘出来。如何发掘孩子的想像力呢?

    1.让孩子更多地接触自然和社会。想象是以表象为基础材料,孩子头脑中的表象积累得愈多,他就有更多进行想象的资源。因此,作为家长应让孩子从小尽可能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人世间的万事万物。丰富孩子表象的方法,是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去思考,以使孩子对尽可能多的事物产生基本的认识,在未来的想象活动中,拥有更多的事物形象参与思维过程。

    2.让孩子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发展想像力的基础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没有知识和经验的想象,只能是毫无根据的空想,或者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只有扎根在知识经验上的想象,才能闪耀思想的火花。经验越丰富、知识越渊博,想像力的驰骋面就越广阔。扩大孩子语言文字的积累,是丰富孩子知识,增加孩子表象储备的有效途径。想象以形象形式为主,但离不开语言材料,特别是需要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将想象的内容表述出来。因此,要让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积累。需要背诵的课文一定要记牢,要准备笔记本,记录一些文学名句、名段,随时把阅读中遇到的名句、名段摘抄下来,而且利用休闲时间翻阅。这样在想象时,可以拓宽想象的天地,增加想象的细密程度和丰富程度,从而促进孩子想像力的发展。

    3.丰富孩子生活经验,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生活经验的积累,直接影响到孩子想象的深度和广度,家长要让孩子广泛地接触、观察、体验生活,并有意地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为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孩子不仅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还要有广泛的兴趣,特别要多阅读文学书籍。文学艺术作品可以提供丰富的形象,尤其是典型形象。阅读文学作品和欣赏艺术,可以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

    4.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学校举办的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开辟的第二课堂活动,家长应该支持孩子报名参加。因为,这些兴趣小组活动,是孩子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不论是音乐、舞蹈、美术、体育,还是书法、天文、航模、电脑,每一种兴趣小组活动,都有大量的形象化的事物进入脑海,而且需要进行创造性想象才能完成活动任务。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十分有益。当孩子们的兴趣小组成果得到展示或者获得表彰奖励时,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想像力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5篇: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生态;练习;设计;展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18-02

一、缘起

课堂练习,是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课堂练习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练习单调、重复和机械。练习题的安排,常常是同一类型的题目让孩子反复多做,类似“题海战术”,对同一内容的学习在不同课时缺乏递进性和关联性的规划设计。原因是教师就做题而就做题,单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而缺乏学生思维层次的发展。

2、书面练习多,实践性练习较少。原因可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对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单一,对学生的书面练习比较多。对发展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的意识薄弱。而且受时空的限制,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的机会也少。

3、教师对练习的设计点状化,缺乏综合性的整体考虑。原因是由于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仔细分析,对某一类知识,它属于哪个领域、该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此年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在这个年段要达成的目标等,然后规划可以采用哪些形式的练习,练习要让学生在知识掌握和思维发展上达到哪种程度,没有进行整体规划。

4、重问题解决,轻思维激发,轻思想感悟。好多老师现在走入一个误区,都觉得练习课就是找点题目,让孩子做做,孩子都会做了,能就说明他已经掌握所学的知识了。其实这还远远不够。练习,不是光做题,而是要通过练习,让孩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思维,感悟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力量,从而会用这样的思想来解决新的问题。

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当前数学课中练习的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努力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有效练习设计和展开的策略,旨在通过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使思维得到灵动发展。

二、思考

1、让孩子在练习中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思考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有效的数学教学是过程与结果的和谐统一。数学的学习不仅是看结果,也要注重过程,二者不可偏废。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让孩子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给以孩子策略的指导。在我们教材上有这样一道题:在计数器上表示212要用5颗算珠。这道题目是要孩子用指定数量的珠子来表示三位数,以加深对数的理解。经过调查,孩子们大多数会写出几个三位数,但是不全面、无序,而且通过这样的解题过程,在数学思维上对孩子的提升不大。基于这样一个对教材和学生的考虑,我进行了这样一个练习的设计和展开:

(1)经历练习联想的思考过程。做题不是就题而论,而是要让学生知其然而所以然,遇到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从简单问题想起,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让孩子先从简单的1颗算珠想起,来表示一个三位数,发现只有一种方法。然后再用2颗珠子表示一个三位数,这个时候,我教会孩子先确定百位,然后剩下的一颗珠子再放在十位和个位,发现共有3种。完了后,我问学生:你会用3颗珠子来表示一个三位数吗?生在练习本上试着探索。最后交流用4颗珠子、5颗算珠表示三位数。

(2)引导孩子观察、比较,发现规律。我特意呈现三角形状的板书:

500;

401、410;

320、311、302;

221、212、230、203;

132、123、113、131、104、140

目的是帮助孩子发现规律。我通过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孩子发现规律,找出方法,让孩子感悟到,原来这样的问题一点都不难,而且还有规律呢。这样的方法也真好,由易到难,孩子能够掌握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自觉地运用方法。

(3)归纳总结,方法提炼,形成策略。教是为了不教,通过做题,引导孩子回顾,不断反思。引导孩子发现,可以从简单的问题想起,从中发现规律,建立方法结构;在思考的过程中,做到有序思考,树立有序思考的意识。为孩子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注重实践活动――提升操作思维能力

有些教学,过分的注重书面练习,而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动口练习、社会实践等则很少。这样,就可能让学生脱离现实生活,动手能力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挖掘教学内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发展综合能力。比如有趣的七巧板,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初步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对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透彻的认识,从而为进一步认识多边形、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提供帮助。教材先通过两道例题教学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认识,再结合所学知识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基于课堂学习的基础,我对这一单元内容进行了整体综合的练习设计,分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设计的练习,即为巩固基本概念;第二课时设计的练习,为一些深化概念、拓展性的练习;第三课时的练习,是让学生进行的一个实践性练习。学生利用七块板,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非常有创意。经过了这样的一个实践活动,学生深化了对七巧板的认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相应地,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创造能力不断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大大增强。

3、整体关联设计――帮助学生思维建构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已经由以前的“双基”发展成了“四基”,说明学生获得仅仅获得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已经远远不够了。而是要通过知识这一载体发展孩子的思维,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重视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1)理解教材,挖掘练习题背后的育人价值。练习最直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所以练习停留在简单模仿与重复上,忽视练习中的思维因素。而实质上,练习只是一种手段,培养能力与发展思维才是目的。教师不能就练习而论,而要挖掘练习题背后的育人价值,深度剖析。例如,线段的教学。在认识线段这节课完了后,书上“想想做做”里有这样的3个题目,分别过平面上2个点、3个点和4个点画线段。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下定义。我们对其仔细剖析,第1题是让学生用直尺把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是既练习了画线段,又能使学生初步体会“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第2、3题,让学生利用给出的三个或四个点,连接其中的每两个点分别画一条线段,它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线段的方法,体会线段与有关多边形的内在联系。深度挖掘了这道题对孩子思维发展的培养。

(2)拓展教材练习,进行横向和纵向拓展。既然我们挖掘了背后的育人价值,我们的课堂练习,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并且学生的思维也得到发展。所以在练习设计的时候,我们既要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培养和发展孩子思维的深刻性,还要设计类型多而丰富的练习,培养和发展孩子思维的发散性。一方面我进行纵向拓展,让孩子画画5个点,6个点等,引导孩子发现规律,进行纵向思维深刻性的发展。另一方面,我还进行横向沟通,如握手问题、数线段问题、车票种类问题等。原来各种问题都有一个解决的方法,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得到了发散和发展,形成了新的方法结构。

4、数学思想引导――提升数学学习素养

通过设计各种练习,不仅有书面练习,还有各种实践性活动的练习。不仅有课堂上学习新知的练习,还有课后巩固知识的练习。还有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碰撞。学生学会了有顺序思考、从简单问题入手和图形结合等。他们在以后的碰到的问题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运用思考方法,变显性的解决问题为隐性的思想的引导,其实这就是练习的价值。解决问题只是一个过渡状态,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方法的存在,感受到思想的力量。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1)引发儿童的需要。做练习、解决问题,不是最终的目的。学生完成作业也不是老师压着去完成的,而是儿童的一种自身的需要,为了学习巩固新知、巩固新知、用学到的新知去解决问题的一种积极主动地行为。

(2)经历思想方法形成的过程。任何一种方法、策略,都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样学生才有深切体会,题目只是过渡阶段,只有让孩子亲手经历了才有自己的理解和重新。

(3)感受思想的价值。经历了过程,分析、回顾、反思、总结,才能感受到思想的价值。

(4)强化、形成内化。思想是一种意识形态,领悟了、掌握了,如果能积极地、主动地去运用它,那么它的价值就存在了。所以教师在练习的设计时,可以有意识的再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不断地渗透、不断地强化,让孩子形成内化。这样,就是练习的真正的价值所在了。

三、后记

练习是学生数学知识与学习方法真正掌握与提升的过程,是一些常用思考方式方法的必要训练平台。在练习中,学生自然会摆出自己经过课堂交流后所形成的个性化的新知识建构内容,孩子的思考方法才能在练习中慢慢得到强化,思维能力才能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提高。但由于本人的经验有限和知识的不断深化发展,我研究的小学数学生态式课堂练习设计还比较粗浅,例如,拓展训练、开放训练,需要较长的时间探讨,影响基本技能的巩固;不同的课型,还要形成不同课型的练习模式等等,这些都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深入研究和学习。需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第6篇: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教育专家和学者一般将孩子的习惯分为三种:动作性习惯,诸如饭前便后洗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社会性习惯,也称公共性习惯,诸如尊老爱幼、文明礼让之类道德范畴内的;智慧性习惯,诸如善于提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多角度考虑问题之类体现思维能力的。

智慧性习惯的培养其实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引导孩子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启发孩子在学习知识及生活实践中异想天开,不墨守成规。

当今时代科技高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往往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成败。实践证明,思维能力突出的孩子,求知欲更强,学习能力、创造力也更强。但敏锐的思考需要从小训练和培养,家长应努力创造激发孩子独立思考的家庭氛围,教会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去认识世界,去创造生活。

教孩子举一反三地思考问题

(姚先生,32岁,广告公司经理)

我觉得培养孩子的智慧性习惯,也就是动脑能力,比教会他学习一些书本知识更重要。我儿子今年5岁了,在培养孩子智慧性习惯方面,我有比较深的感受和体会。

有人说“玩里有乾坤”,听起来有点夸张,但用在训练孩子思维方面倒挺合适的。我就喜欢在孩子的玩耍过程中引导他动脑筋。比如我儿子恩恩两三岁时,我和妻子经常跟他玩猜东西的游戏,我们说出一件日常用品的用途,要他在规定时间内说出这件东西的名称,或者我们说出一件东西的名称,让他迅速说出这件东西的至少三种用途,可以是通常意义上的用途,也可以是与物品本身属性无关的其他用途或功能,答得好有奖。记得我曾问过儿子,故事书除了能看故事,还能干什么?儿子答,能撕着玩,能折飞机、小船,能垫凳子腿,能卖废纸……儿子略加思考,便说出了好多种用途。除了玩这种游戏,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随机启发他开动脑筋。比如妻子用毛巾给儿子洗脸时,就问他:“宝贝,毛巾可以用来洗脸,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呀?”儿子答:“洗澡呀!”“还有呢?”“当抹布,擦桌子;当围巾,包在头上。”“还有没有啊,想想你看过的电视上播放的防灾演习里,毛巾能干什么?”妻子进一步启发儿子拓展思路。儿子兴奋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毛巾可以包扎伤口,遇到着火时还能用来捂鼻子。”“恩恩回答得真棒!”妻子立马开心地表扬他,并且借机深入浅出地给儿子讲解小小毛巾在关键时刻的急救作用,既训练了儿子的动脑能力,又让儿子学到了安全知识。

我还有一个训练孩子动脑筋的方法,就是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凡事爱问“为什么”。因此,我儿子从小就有一个和小沈阳一样的口头禅:“这是为什么呢?”妻子有时跟我打趣:“你儿子都快成十万个为什么了。”记得儿子4岁多时,夏天我们带他去旅游,一路上他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坐在火车上,他问:“火车在铁轨上跑,这是为什么呢?”望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他又问:“我们坐在车上没有动,外面的树和房子都在动,这是为什么呢?”到了动物园,他的问题更多了:“熊猫是不是蛋孵出来的呢?”“为什么我看不见小鹿的肚脐眼儿?”到了吃饭的时候,他的问题又来了:“筷子放在水杯里,怎么像断了?”你别说,儿子的有些问题还是很难回答的,涉及力学、光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我儿子这么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实得益于我们平时对他的鼓励和引导。孩子大都好奇心强,对探索世界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他思考问题的原动力,我们会注意激发孩子的这种动力,鼓励他多问,而且通常不会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引导他从书本上、网上或生活中自己寻找答案,解开谜团。这样他发现问题及思考问题的兴致就特别高。比如有一年夏天,家里点了蚊香驱蚊,儿子翻来覆去睡不着,好奇地问我:“蚊香为什么要做成圆圈形的,还两盘叠在一起?”“哦,那叫螺旋形。”我告诉儿子。“不能做成一条条的或一块块的吗?”儿子问。我说,这个问题爸爸倒真没注意,也没想过,你能想到真不错,回头我们上网查一查答案。需要说明一下,我儿子3岁拿鼠标,4岁就知道百度可以搜索好多他想知道的答案。过后,我指点儿子上网搜索,找到了答案:一是两盘蚊香叠在一起可以节省空间;二是做成圆形的不易被碰碎,如果做成一根长长的,容易折断,又不易包装及收藏。不仅了解了这些,儿子还进一步了解了蚊香驱蚊的原理,知道了在数千年前的南宋时期便出现过中药制成的类似驱蚊棒。蚊香是利用燃烧产生的高温,将杀虫剂缓缓释放到空气中。他还“活学活用”,告诉他妈妈,蚊香最好放在门口或空气流通的地方,天黑前点蚊香驱蚊子效果最好。你看,一个小小的蚊香,就能激发孩子举一反三地学习和思考。

再比如,如果他看书遇上了不认识的字,我就鼓励他自己查字典。有一次,他找了一本《自然常识小博士》的书来看,看到《大葱的长“胡子”有什么作用》一文,“葱”和“胡”字不认识。因为之前已经教会了他查字典,我就提醒他,不会的字就查字典嘛,他马上去查字典,很快就查到了,显得相当兴奋,很认真地把拼音标在书上。这样不仅书看了,字认了,知识也学了。我觉得,这些方法有助于培养孩子发散式思维,而不是线形地刻板地思考问题,对他以后创造性地学有好处。

“手巧”才能“心灵”

(古女士,31岁,健身俱乐部职员)

我女儿安妮今年5岁多了,在培养她爱动脑筋方面我们可没少下工夫。安妮是个安静乖巧的孩子,但有个缺点,比较“懒”,不爱动脑筋。比如,看书遇到需要动脑筋的地方她隔过去不看,问她一些问题她总是想都不想张口就答:“不知道。”包括玩,只要遇到点难题,需要开动脑筋,她就不玩了。比如玩智力拼图,拼几下,图案对不上,她就没兴趣了。有一次我们几个家长一起带着孩子去科技馆玩,儿童乐园里有一层全是各种积木,不少小朋友兴奋不已,在里面玩得不愿离开。可安妮好像兴趣不大,东瞧瞧,西看看,站在那儿懒得动手。同去的媛媛招呼她:“安妮快来玩。特别好玩!”她这才过去想搭一个城堡,可连搭两次都没成功,她就不玩了。媛媛就不同,搭不好就反复琢磨,还叫其他小朋友过来一起商量,明显比她爱动脑子。至于学东西时,安妮更不爱动脑子,幼儿园老师多次跟我说,教她学拼音,相同的错误她一犯再犯,老师都不知道说什么好。还有,学钢琴一年多了,她还搞不清每个音符弹几拍,明显感觉她没动脑子。我着急了也训斥她,每次她都眼泪汪汪的,但过后还是老样子。我挺犯愁的,这孩子这么不爱动脑子,以后上学了可怎么办?

带着这些问题,我向一些家教专家请教,从专家那里我第一次接触到“智慧性习惯”这一说法。专家说,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不爱思考的标签,其实孩子还没养成智慧性习惯,而智慧性习惯的养成,往往取决于父母的教子观念。具体到安妮的问题,专家问我之前是不是很多事情都喜欢包办代替,我点头称是。回想一下,我的确是包办代替的时候比较多。因为老是觉得孩子尚小,不放心让她做,我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词可能就是“别动”,尤其是有点危险的事。比如,从饮水机接水,我担心烫着她,就会制止她:“别动!”有时她兴致勃勃地要帮我做家务,比如拿个拖把,在地上划来划去,我马上就会说:“别动!妈妈来拖,这不是你该干的活。”还有幼儿园布置做手工,她没做完就带回家来,我见她用剪刀和裁纸刀笨手笨脚的样子,担心她受伤,也会忍不住帮她。像这样的事简直太多了,说实话,过去我真没把这些琐事跟动脑筋联系起来。

听了我大致的描述,专家告诉我:“你别小看让孩子动手,动手和动脑是紧密相连的。我们经常说‘心灵手巧’,其实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应当是‘手巧’才能‘心灵’。6岁以前,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最重要的是体验,摸过热水杯后才知道什么是烫,摔过跤后才知道怎么走路更安全,与小朋友争抢过玩具后才知道怎么跟人沟通……如果家长始终不肯放手,怕孩子受伤,怕孩子弄脏,嫌孩子动作慢,不由自主地凡事越俎代庖,时间长了孩子就习惯被动地等答案,等结果,等大人帮忙,懒得自己动手动脑了。”专家的点拨让我很惭愧,原来是我不知不觉中抑制了孩子动脑,剥夺了她自己尝试的机会。那怎么改变这种情形,让孩子变得爱动脑呢?按照专家的指点,第一步得先调动起孩子动脑筋的积极性。我想起那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得先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我注意到安妮喜欢玩我的手机,而且对手机的照相功能很感兴趣,我就给她买了个比较便宜的儿童相机。她的兴趣可浓了,一直拿在手里摆弄、研究。我先让她爸给她讲解相机的基本构造,教她使用,然后鼓励她四处“瞎拍”。拍花草时,引导她观察花草的变化;拍景物时给她提要求,要把什么标志拍到画面里;偶然有一两张拍得好的照片,我们会对她大加赞扬,让她自己总结为什么拍得好。现在,我们家外出旅游,大部分照片都是我女儿拍的,有的照片抓拍得很精彩,说是出自5岁小朋友之手,好多人都不信。关键是拍照激发了女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性。除了鼓励女儿自己动手,我们还努力克服了包办的习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孩子自然而然比以前爱动脑筋了。

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郭教授,男,41岁,儿童心理专家)

培养孩子的智慧性习惯,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将发散思维概括为“三维度”,即思维的流畅度、变通度和独创度,它们依次反映了发散的量、发散的灵活性和发散的新颖性。也就是说,发散思维具有新颖、独到、变通、灵活的特点。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要善于引导孩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打破思维定势,多角度、多视野、多层次地生发联想,从而形成独特的创造性思维。

审视我们的孩子,比较缺乏的是创造性思维,这跟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关,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常常希望孩子按“正确答案”“标准答案”回答问题,较少鼓励孩子别出心裁,异想天开。久而久之,你问月亮像什么,答案总是小船或者圆盘;你问树上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答案永远是“一只也没有了”;你提起“龟兔赛跑”,结论永远是“骄傲使人落后”……于是有人问:到底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对比国外的孩子,我们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距。不少孩子思维灵敏,反应迅速,联想丰富,不易受思维定势的束缚,能提出不同风格的新观念,对事物有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举个例子,凤凰卫视金牌主持人窦文涛有一次到美国的一所中学考察,就遇到这么一件事。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8减6等于2,8加6也等于2,有这种可能吗?请加以证明。一位男生站起来作答:“数学上,8减6是2,但8加6也是2是不可能的。一个明显不可能的问题作为可能被提出来,肯定有它可能的因素,所以,数学上既然没有这种可能,生活和自然中肯定有这种可能。譬如,上午8点的6个小时之前是凌晨2点,6个小时之后是下午2点。”窦文涛听后,惊呼“这个孩子的思维已经长了翅膀”,他不仅能从数学角度考虑老师出的题目,还能从生活与自然等方面去思考问题。这就是典型的发散思维,善于多角度、多视野地去思考问题。

第7篇: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2012年举办的第一届“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中,职业组和学生组分别产生了10位“状元”和第一名,他们都是各自行业工种里的佼佼者。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更需要广大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在这些优秀技工的成长中,父母的教育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职工组女状元朱雯:

茫然时,父亲指引方向

1991年出生的朱雯来自昆山,是“十大技能状元”中唯一的女状元。

小时候,朱雯的文化课成绩不太好,但父母却没有像很多家长那样整天盯着分数,施加压力,非要逼孩子学出个样来,而是任由朱雯轻松自由地成长。

初中毕业后,朱雯的中考分数不够,要花一大笔费用才能读高中,她为此苦闷不已。在模具厂工作的父亲给朱雯指出了另一条路―――读苏州技师学院,学数控加工。当时,朱雯连模具是什么都不太清楚,于是朱爸爸解释说:“任何行业都离不开制造业,学这个将来会有发展前途的。”懂事的朱雯体谅父母,更相信父亲的眼光。因为爸爸常回家讲模具制作的过程,爸爸说看着一块铸铁在机器的控制下翻飞,最后变成一个精致的模具,那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父亲的话让朱雯对未来不再迷茫,她怀着新鲜好奇,走进了数控机床行业。选对了方向,学习便有了乐趣。在校期间,朱雯的专业课成绩基本保持在班级前两名,并多次在校级、市级技能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工作后,朱雯踏实勤奋,顺利通过实习,成为昆山德企同步带轮制造有限公司数控加工车间里唯一的女技工。

终于,朱雯因出色的能力和表现,被公司推荐参加“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经过艰苦的封闭式训练,朱雯冲破层层选拔,并一举在决赛中脱颖而出,成为状元。

学生组“十冠王”徐贝贝:

父母的尊重和支持让我飞翔

徐贝贝,一个看起来有些腼腆的20岁小伙儿,学习土木工程专业才两年,却掌握了一手扎实的基本功,不仅在首届“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上获得砌筑比赛学生组第一名,还在校级、市级比赛中屡夺冠军,被同学称为“十冠王”。

徐贝贝动手能力很强,小时候,就会做各种小玩具,几张破纸就能玩半天,他用它们折飞机、做拼图,忙得不亦乐乎。中考时,徐贝贝成绩不太理想。徐爸爸想让儿子复读一年,但徐贝贝自己心底却是不大愿意的,自尊心让他觉得初中复读太“丢脸”。徐妈妈认为:即使复读,考上当地的高中将来考大学也比较困难,不如现在给孩子选一个比较好的大专学校,读一个有前景的专业。徐贝贝的父母说出各自的观点和建议供儿子参考,表示会尊重儿子的决定。最终,徐贝贝选择就读南京职业高等技术学校,走上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来到职校后,徐贝贝如鱼得水,不仅让双手有了用武之地,还培养出了学习文化课的兴趣。父母的信任和鼓励以及在比赛中取得的一次次成绩,让徐贝贝越来越自信。

在技能大赛中屡屡夺冠后,徐贝贝顺利地成为备战世界级技能大赛―――德国42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的五位顶尖高手之一。

本刊观点:

走出单一的目标教育

时下,许多家长有这样的观点,如果不接受优质教育,孩子将难以在人生发展中取得成功。于是,每个家庭、每个孩子之间的竞争提前至幼儿园甚至婴儿,为的是不输在“起跑线”上。如此单一的目标教育,限制了孩子天性的发展,忽视了对孩子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对“成功”的误读,导致人们对技工学院及职业教育比较轻视,认为只有在应试教育中失意的孩子才会上职业学校,读技校是在竞争中被淘汰的无奈选择。

而实际现状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严重缺乏。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就业培训部副主任胡怀冠介绍说,实践工作能力较强的职校毕业生不仅就业率高,而且薪资待遇也越来越好。读职业学校,做新型蓝领,将为很多孩子的人生发展提供多一种选择。

李政道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做报告时说:“美国的孩子从小就有动手做各种用具、家具的习惯,动手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18世纪前,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中国人搞的,因此不会动手决不是中国人的传统。现在学生不重视动手,这显然是错误的。”对优质教育的正确认识应当是,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创造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重,偏重哪一方面都不能视为科学家教。因此,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同时,家长应从孩子年幼时就创造培养动手能力的条件。这样,孩子未来的天空才会更加广阔,我们的人才资源才更加丰富。

本刊建议:

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过“手脑并用”的理论,提倡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口、眼、手,在亲自感知、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强调了手指的运动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人的手指是大脑的“驻外”器官,大脑内部有与每一个手指相对应的“运动区”,孩子手指的每一个运动都在刺激大脑中的手指运动中枢;反过来,大脑的运动中枢调动了手指的运动。正是大脑活动中枢和手指动作反复作用,形成了手脑的互相促进。

动手训练不仅能有效促进孩子手部肌肉的灵活,而且能促进孩子智力水平的提高:一是动手训练能够增强记忆能力,人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大脑的支配,各种各样的动作,能使相应的脑细胞得到锻炼;二是动手训练有利于孩子思维敏捷性、灵活性的发展,孩子在动手拼、搭、拆的活动中,能根据问题的变化,按照不同材料和条件及时改变思维方法,并学会用创造性的方法抓住问题的本质。

同时,动手能力的提高,也可让孩子增强自信,更好地适应生活。在集体生活中,会修拉链的同学和会弹钢琴的孩子一样受欢迎。

一、在游戏中形成动手能力

内容丰富有趣的游戏能吸引孩子参与其中,将枯燥的知识技能巧妙地融合在游戏中,最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例如,堆积木、捏橡皮泥等游戏,这类游戏充满着无穷的变化,给孩子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孩子手脑并用,动手操作能力自然得到培养和提高。有时孩子会觉得自己动手游戏没意思,觉得孤单,家长可以和他们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尽量做一个被动者,充当配角,让孩子来完成主动的部分,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示意孩子自己动手去做游戏,这样会给孩子一种互动性。

二、在操作中锻炼动手能力

操作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法。当各式各样的操作材料呈现在孩子面前时,孩子在触摸、摆弄的过程中会有所发现,有所探索,并有所收获,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孩子的特长,如折纸、剪纸、编织、手工制作等。根据孩子能力的不同,进行操作时家长没必要对孩子有模式化的要求,任何操作都不应当有“标准答案”,无论孩子操作的结果是什么,都是其手脑协作创造出的“成果”,家长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的操作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开发了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

三、在生活中培养动手能力

第8篇: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绘本阅读 幼儿教育 生活方式

学龄前儿童识字有限,不具有系统阅读的能力,然而他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迫于这一对矛盾压力,在学龄前期我们要大力培养孩子的前阅读能力。绘本是以优美丰富的图画为主、简洁有趣的语言为辅的新型故事书。绘本让孩子们既能读懂,顺利地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满足“阅读”需要;又能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促进他们语言、思维、想象和社会性情感协调发展。

然而,市面上的绘本琳琅满目,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绘本所反映的主题层次不同,有的浅显、有的深刻、有的隐晦;绘本的寓意内容也不同,有生命教育类的、趣味性的、认知类的、品格养成类的、科普类的、亲情类的、励志类的,等等。

我们该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绘本呢?

绘本的阅读对象是孩子,所以我们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出发,选择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程度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可以在选择时侧重以下几点。

0―3岁的幼儿,选择时首先要从安全角度出发,最好选择适合孩子翻阅但又不易破损的,比如,布制绘本。同时,我们要注意选择色彩鲜明、形象大而简单、背景单纯、篇幅较短的绘本,以防止庞杂的背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绘本有简单的文字说明或无文字。

3―4岁的幼儿,要选择情节简单、比较短小、内容符合孩子生活实际的绘本。绘本画面要清晰优美、色彩鲜艳,画面主体要大且形象可爱,每幅图最好都配有简短的文字(文字在绘本中的重复性比较高)。

4―5岁的幼儿,鉴于其认知发展和社会性的水平,绘本的选择可以侧重图文并茂、情节连贯并较前一年龄阶段略复杂的绘本。如各种童话类、简单科谱类、品格培养类的绘本都是不错的选择。

5―6岁的幼儿,为了满足这一阶段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选择篇幅比较长、情节较复杂、想象空间比较大的绘本故事。内容选择上可以考虑一些传记类、科普类、生命教育类和亲情类、励志类的绘本故事。

但是,不管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选择绘本,我们都要牢记孩子才是阅读的主体,要以孩子的认知能力和阅读兴趣为导向进行选择。

选择好了适合孩子的绘本,我们该怎样和孩子展开阅读呢?现阶段的绘本阅读方式主要有三种:集体教学、区域阅读和亲子阅读。三种阅读方式各有长处,无优劣之分,有时又互为有利补充。只有具体绘本具体分析,才能找到一条适合不同绘本的阅读方式。选择绘本阅读方式时可对照以下几点。

第一,情节复杂、画面丰富、想象力丰富、主题深刻隐晦,同时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绘本适合以集体教学的形式展开阅读。

绘本是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阅读媒介,孩子们的阅读是从观察绘本、“读”图画开始的。由于孩子思维能力的限制,情节很复杂、画面特别丰富、主题又隐晦的绘本,是不容易被孩子读懂的。然而这类绘本往往又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性教育内容,弃之可惜。这就需要教师做有心人,根据绘本展开思考,通过链式绘本教学过程中师生间问题的抛接、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幼儿自身的思考、教师的主题提升、绘本故事表演、故事结尾创编和绘本故事棋的设计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孩子对绘本主题的理解。

第二,画面简洁、情节较简单、形象突出、主题易把握、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绘本可以通过区域阅读的形式进行阅读。

区域阅读由于灵活的形式和关注个性差异的特点不失为绘本阅读的一个好方法。在区域阅读中,幼儿可以不必“被牵着鼻子走”,有的放矢地选择自己爱看、能看懂的绘本故事进行阅读;区域阅读中老师更容易掌握不同孩子的阅读状况,进行富有个性化的指导。所以,孩子喜欢的、能看懂的,就让他们自己去阅读。

第三,童话故事类、简单科普类、亲情类、励志类等大多数题材的绘本故事都适合进行亲子阅读。

第9篇: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语言教学;幼儿;“倾听”能力

在幼儿时期,不光孩子的行为十分活跃,他们大脑的活动也是十分活跃的,因此这个阶段是进行语言教学的关键时期,但是孩子们在这个阶段进行阅读以及书写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对幼儿进行语言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普遍都比较重视幼儿“听”、“说”能力的培养,这样会使得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形成经常打断别人说话的一种不良习惯,会对孩子今后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孩子“倾听”的能力不但能够使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顺利的与人进行交流,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语言的发展速度,从而间接促进孩子其他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用生动的语言让孩子学会倾听

在对幼儿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教师都会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描述,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那么不仅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言的兴趣,还会降低孩子的学习效率。因此,为了培养孩子们“倾听”的能力,首先就要让他们喜欢听教师讲课,引起他们进行“倾听“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讲故事或者是教学的时候,应该使用简单、生动以及具有指向性的语言,让孩子们在听讲的过程中明白如何倾听。

教师在课堂上讲故事的时候不难发现,孩子们听故事的时候都是十分专注且仔细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通常都是因为故事的内容以及情节,还有角色等等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通常都会配上生动的描述以及相应的肢体语言。所以,为了使幼儿掌握倾听的要领,教师就要在进行讲课的语言以及方式上多下功夫,进行一些相应的更改,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比如《彼加怕些什么》是一首非常具有故事性的诗歌,教师可以在对诗歌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使用两个玩偶模拟诗歌的情节,并且随着对诗歌的朗诵,教师调整自己的表情,这样能够使孩子倾听的时候更加投入。

二、创新教学方式让孩子愿意倾听

教师应该收集一些生动的童话故事,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听,这样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除此之外,教师讲故事的时候应该使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可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更加愿意进行倾听,教师可以使用丰富的故事以及语言,并且在讲课的过程中让孩子参与到其中,对情节进行想象,在发展孩子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同时,还能够对孩子倾听的能力进行培养。

比如《拔萝卜》,它是一个极为经典的幼儿童话故事,它通过讲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帮助老公公拔萝卜的故事,让孩子懂得团结,并且乐于帮助别人。在这个故事中,将许多的小动物都进行了拟人化处理,因此整个故事都充满了童趣,并且能够让孩子进行丰富的想象。这个童话内容非常简洁,并且对一些语句进行了重复,因此较为有韵律,非常适合幼儿的阅读和理解。教师在对这个故事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对孩子们提出一些问题,问问孩子们有没有见过种在地里面的萝卜,萝卜的生长状态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在童话故事中小动物出现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对各种动物的姿态以及叫声进行模仿,从而使孩子能够参入进来;最后可以组织孩子对童话故事进行重复,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并且还能够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孩子认真听故事,让他们愿意去“倾听”。

三、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孩子喜欢倾听

孩子的好奇心对于语言的学习来讲极为重要,只有让孩子们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充满兴趣和好奇,才能够让孩子能够喜欢听。如果教师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那么孩子们在听课的时候就会集中注意力,并且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会变得十分活跃,所以在有关于语言的活动中,为了提高孩子进行倾听的能力,就要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进行更新,让课堂上的内容能够鲜活地展示在孩子们的面前,使孩子们能够喜欢语言活动。

比如在幼儿的语言活动中,可以使用《天鹅的志向》这样一则寓言小故事,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对故事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复原,可以利用天鹅以及乌鸦的真实形象展示它们之间的对话,并且播放一些天鹅以及乌鸦的叫声,还有它们周围环境的声音作为背景,能够让孩子更加身临其境。在教师开始课程之前,可以首先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比如天鹅的叫声,天鹅的本领,为什么天鹅要学习游泳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认真的听讲。

四、结束语

幼儿时期是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阶段,只有提高他们“倾听”的能力,才能够为之后的写作以及阅读打下基础。因此应该改变进行幼儿语言教育的相关方法以及形式,使用创新的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听、愿意听,从而学会听。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