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逻辑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逻辑思维能力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逻辑思维能力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逻辑思维能力培训

第1篇:逻辑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建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制订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其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转变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

以前多数学校和教师强调和重视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考试能力,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有一点要求非常明确,即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初步的思维能力则是二者的基础。基于数学科目的特点,即数学有大量的数学术语、逻辑术语及相应的符号系统,有很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通过逻辑推理,一些理论生成新的理论,一些判断生成新的判断,数学就是由这些理论和判断组成的。虽然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思维能力尚处于萌芽或者说起步阶段,教学内容也比较简单,不需要推理论证,但只要学习了数学科目,就离不开判断或推理。或者可以总结出,数学学习,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还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针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为其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途径

逻辑思维能力是多层次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此提出几点看法。

1.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思维方式,提高思维灵活性。

数学有着“唯一性”的特点,即“一就是一”,但如果从思维方式看待数学,它在很多时候也具备“灵活性”的特点。这个认知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数学解题过程中,经常一题可以多解,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题目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身思维的灵活性。数学教师可以在讲解前,让学生根据题型的不同,尝试着通过转变思路,寻求一种更适合、更简单的解题方法。如:200千克海水能够制盐2.5千克,那么50000千克的海水能够制盐多少千克?这属于一题多解,可以通过2.5÷200×50000;50000÷(200÷2.5);2.5×(50000÷200)几种方法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从表面现象寻找和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它是思维品质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习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引导和帮助学生尝试从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与内在联系,从而找出更多、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

3.打破常规,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具有独立创造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寻找多种解题方法,不受到常规的解题模式的限制,找出解题最简单的方法。例如:把2、5、6三个数字卡片进行组数,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组成的数就只有25.26.256.265.52.56……除了这些数外,学生还会发现“6”的特点,把“6”反过来是“9”,从而组成更多的数,也是思维创造性的一种表现,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培养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培养,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及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结合实践,提出几种训练方法。

1.延展法。

延展法可分为单向延展法、多向延展法及反思延展法等。单向延展法应由易到难、由因导果,逐步延展;多向延展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及单元内知识点的联系等;反思延展法则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对整个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与总结,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解题后会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2.破思维定势训练法。

所谓的破思维定势训练法,其实就是指教师呈现一组一组的题目,通过题组训练,打破思维定势的一种思维训练方式。打破思维定势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教师可通过题组进行教学,选取的题型一般为基本题与变式题的结合。

3.常规求异法。

常规求异法对教师及学生提出的要求更高,需要学生改变常规的定向思维方式,不受固定思维支配,独辟蹊径,使之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思维训练方式。以12根火柴棒摆6个相等的正方形为例。按照学生惯有的思维方式,多数学生只是摆弄摆弄,这样显然无法达到题目的要求,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已学过的正方体的特征(12条棱的长度相等,六个面的面积相等)。学生的思路打开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摆出的正方体中找到了六个相等的正方形。

四、结语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讲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峰.浅谈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2012.

第2篇:逻辑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研究;环环相扣;启发式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形成数学逻辑思维,学生才能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灵活地解答数学题目。如果没有形成数学逻辑思维,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就会倍感压力,觉得数学很难,如此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降低,最终很难学好数学这门功课。那么,初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首先,要具备全局思想,使章节知识之间可以环环相扣。其次,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最后,要有意识地培养,有目的地训练。只要牢牢把握这三大环节,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不成难题。

一、统筹全局,环环相扣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数学的抽象性更高,而且数学中,集中了大量的公理、定理、公式等,学生如果没有理解性地去记忆,就很容易产生知识混淆,也会觉得数学学习很枯燥、乏味。数学的系统性逻辑性比大多数学科都要强,数学知识的相互衔接上,也比其他科目的知识衔接得紧密,学习数学是不能够脱离数学的系统性要求的,而数学的系统性表现于它必须严格按照教材知识的衔接顺序来进行,新的知识往往建立于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它要求新旧知识要连接起来。因此,教学过程中,做到统筹全局、环环相扣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在统筹全部教材的基础上,对数学的知识衔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如何去正确地思考和解答一个数学问题。

正确的解题方法应该是:知第一步,走第二步,为第三步,想第四步。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解题过程中,理清数学知识的相互关联,把一些数学概念,方法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体系,当遇到相同的题型时,大脑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快速反应,运用脑海中原有的知识来解题。统筹全局,环环相扣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这种系统性的知识网络,从而化抽象数学为实体数学模式,一旦碰到抽象问题时,只要进行适当的思维转变,就可以做好知识迁移运用。

比方说,在讲“一次式的同类项”问题时,课本上举例了组成5x式的两个正整数系数的项一共有四组,分别是3x+2x,2x+3x,x+4x,4x+x,但是,如果问的是整数系数的组成,就不是4组了,而是无数组。而让学生练习8x的组成和分解问题时,教师不应该让学生用东拼西凑的想法去说出它的7组组成,而是要让学生有次序地,进行分解。组成8x的组合分别有:9x-x=-x+9x=10x-2x=…,这样,在学习这个知识时,也能够顺带做到知识的迁移,既复习了数学的加法交换律,又复习了同类项和合并法则等。同时还能够启发学生去思考无限问题,在以上的例子中,如果要只考虑整数问题而不考虑正整数问题,那么就会出现无限个组合的情况。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了知识的环环相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他们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更加科学、有序。并且能够做到知识的紧密连接,最终,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二、教师重在引导,采用启发式教学

限制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发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思想是最为重要的。一旦教师采用了不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指导方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就很难得到有效培养。

首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时,教师要避免“手把手”式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引导,并且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只做学习的引导者,而不做真正的解题者。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分析一道题目的解题思路,给出大概的解题步骤,具体的解题计算应该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启发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

其次,重视理解和解题过程而不是结论。在学习数学时,要忌讳为了解题而解题,而是应该为了理解而解题。解答一个数学题目,不能只重视结论,而是应该重视解题的过程,在解题过程中,真正理解一个数学题目的含义和思想,然后学会旁敲侧击和灵活运用。只有理解解题过程,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一个类型的题目,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加深对该类型题目的印象。从而掌握这种类型的题目。掌握数学解题过程而非结论对于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是关键的,只有加深对过程的理解,学生才能够触类旁通,从一个题目中联想到一个类型的题目。

最后,引导学生“学会”为主,“学多”为辅。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这样那样的知识,知识并非掌握越多越好。“学会”才是最关键的。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要求首先是要“学会”,然后有能力的才去“学多”。要基于“学会”的基础之上,学生才有兴趣去学习更多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填鸭式”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要善于启发学生去分析和推理,形成发散的思维模式,并且分层去思考和探究问题根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学会数学,形成数学逻辑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合理管理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据自己能力的大小,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计划,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下,再去拓展自己的能力,学习更多的拓展知识。

三、有意识地培养,有目的地训练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要从初中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有目的地训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尽快形成数学逻辑思维,以便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靠教师的栽培和训练,这种培养和训练应该要贯穿于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也就是说,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概念知识的讲解上要进行培养,而且在平时的做练习,甚至考试等也要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首先要明确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初一开始培养起,从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这门课时,就要有意识性地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另外,要注意,从初一年级开始抓起,也要持久地贯彻到初三年级。并且初一、二、三年级的培养目标有所区别。应该要针对三个年级的特点,有目的地进行训练。

其次,采用有效的训练方法也很重要。初中阶段运用列方程(组)解运用题是有效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解应用题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学生要从题目的叙述中进行观察比较,抓住数量关系认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才行。因此,利用初中的运用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很有效的培训方法。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开展有意识性的、有目的性的培养是培养工作的关键。而在培养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衔接问题,做到环环相扣,并且,教学方法应该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教师只需做好教学引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管理者,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摸索、形成数学逻辑思维。学生一旦掌握数学的解题思想,学会用数学的逻辑思维去思考问题,那么,当他们面对各种类型的数学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张筱蘅.逻辑与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教师学习和掌握逻辑的意义与作用[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第3篇:逻辑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自从人类有意识开始,就有了思考力,什么是思考力,就是人们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的能力,也是通过条件,推导出结果的能力。思考力最核心的特征就是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人类科学进步发展的基本思维方式。

仔细分析各类企业,你会发现这样的特点,缺乏逻辑思考力的管理者往往有以下特征:

1、强调快速,爆发式的成长机会,希望通过一项出奇的策划和广告来一战成名;

2、希望能够用一个能人来完成一夜成功的想法,所以招聘高级人才往往是越是能放大其投机心理的职业人越受到喜欢,但一般这种职业人干不了太长,一年半载,赚一笔就走人。目前市场上流行着大量的江湖术士式的职业人。这是老板们的缺乏逻辑思维方式的必然结果。

3、缺乏构建管理体系和培养人才的耐心,也缺乏进行自主研发的积极性。

4、强调行业的特点,拒绝接受优秀企业或者其它行业的人才和建议。

5、强调本企业的客观原因,把失败的原因总是推到执行力或者外部机遇上面。

从事咨询业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够接触各类企业主和高层管理者的思考模式。要说在咨询工作中最大的体会是什么,那就是企业普遍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很多企业在寻找咨询公司或者培训老师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没有本行业的经验”。而现在受大学教育的年轻人,在这一点上丝毫没有显示出逻辑思维的进步,他们有时把人的经验当成是最重要的判断标准。

割裂企业的共性,而强调个性的特征,其结果是让企业形成封闭的思维圈子,在这样的圈子里,只要有一点不同思维的人都会被认为不符合本行业或者企业的特征,在这种封闭的圈子中,企业主天天在行业内寻找着创意的大师,企业如何能做得好呢?

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必然缺乏对未知事物的判断能力,没有逻辑思考力的企业必然导至企业老板判断不出什么是好的人才,什么是优秀的咨询方案。对于优秀的咨询师而言,你的方案要有效果,最重要的是企业经营者要具备和相近的思维方式,只有思维方式相近的人,才会产生共同的认知。

没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是理解不了靠逻辑分析得出的结论和建议的。不能正视市场的经营的现状往往是思考力缺乏的最重要的一个表现。

第4篇:逻辑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关键字】初中几何教学学生思维能力

1、前言

不少学生进入初中接触几何后,成绩会直线下降。尤其是刚接触几何知识,学生不知如何下手.往往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才摸到门,甚至有些学生初中毕业了还不能完整地书写出一道证明题过程。解决这个问题要在初中几何中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想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所谓数学能力就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迅速而成功地掌握适当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下就通过几何教学中的实例来谈淡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初中几何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2.1注重定理的推导过程,突出数学思想

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思维方式的特点,学生的思维过程主要是: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在平面几何教学中某些定理的证明,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些思维过程,如圆周定理的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注重定理的运用,只教解题,就体现不出来对数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只能是死学。所以本节难点应放在对圆周定理的证明中所使用的转化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先证明圆心在圆周角的边上这种特殊情况,然后大胆猜想这个结论对一般情况也成立,再证明圆心在圆周角的内部和外部的两种情况。对于后两种情况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作过圆周角顶点的直径,转化成已证过的特殊情况加以解决。这种"转化"思想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时我们总是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一般情况转化为特殊情况,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澌以在初中几何教学中加强定理推导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因为在此过程中教师只发挥其主导作用,学生经历提问题、猜测结论、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加强了对思维过程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自身能力[1]。

2.2注重解题的分析过程,突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平面几何中的证明题是学生的难点,而很多题目都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的。

如已知:如图1,A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为斜边AC上的一点,分别过C、A作BD的垂线,垂足为E、F,求证:EF=CE-AF

这道题由于线段AC的干扰,把图形复杂化了,增加题目的难度,往往使人迷惑,找不到解题的途径。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作如下分析:在此题中,AC只起构造已知条件作用,定出D的位置,但它把图形复杂化了,如把AC擦掉,如图2,很容易发现:EF=BF-BE。欲证EF=CE-AF,只需证BF=CE,AF=BE,根据已知条件,可用AAS公理证AFB≌BEC即可

经过以上分析,学生很容易掌握,而且自己可以证明出来。在教师的分析过程中,实际上也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为在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素质教育开拓了一条道路[2]。

2.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教材中逻辑成分的讲解

在几何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离不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途径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推理论证过程中对逻辑方面的知识进行应用,以此来对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综合以及推理证明的能力进行提高。在初中几何教学中,逻辑方面的知识贯彻于整个教材。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几何教学时,对于教学中的具体内容要做到融会贯通,对一些必须的逻辑知识通俗地讲解,指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推理和证明的应用,进而在应用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几何性应用题的讲解时,要做到不但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问题分析,而且要做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以便能够运用数学问题解决身边的一些事情,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也能积极的刺激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动力。

3、结语

几何教学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初中教学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几何知识有着抽象性和发散性的特点,所以是学生感觉相对较难的课题。因此,想要学生们扎实的掌握初中数学知识,离不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几何的解题思路和规律,进而提高几何知识的掌握水平。

参考文献

第5篇:逻辑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问题 解决方法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当然我们的课本教材也是在不停的更新和改革。在这么特殊的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推断和逻辑思维能力才是最根本的。这对将来学生对更高深的数学学习,是个非常重要的进阶学习。初中教育不仅仅科目繁多,而且在知识层上面也是有了更深的见解,学生面对很多的新知识,一般般都是需要教师更好的引导和灌输,才能开发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的引导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可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是避免不了的出现了多多少少问题和困惑,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和来处理问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引起初中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很大的体高,来解决初中数学教学所留下的遗憾。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所出现具体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如果说一节课没有目的的去教学,让学生硬生生的活吞这些知识,那跟学生的死记硬背有什么区别。目前在我们国内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主要反映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为了敷衍,盲目的教学,只把知识说出来就完事了,对于别人能否记得住,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完成教材的任务,并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学习任务,更加别说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了。而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的最基本要求。

(二)教学方法封建传统。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所以需要一定的情景。一般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往往注重的是怎样教,而没有去考虑学生怎样学,而教师只注重教的做法,就等于直观的把内化的过程变成外化。初中学生的思维和心理,比着小学生更加的趋向成熟,教师在教学中的教育方法和言行举止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只是完成教学内容,而是应该教会学生要怎样去学习,再从大一点的角度来看,则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放着大把的时间不让学生去实际的解决问题,而去练习说理。再加之,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时髦,硬生生的将别人的方法搬到自己的课堂中,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提高教师素质,做好以身作则。教师是直接接触学生的关键载体,而初中学生的心理年龄一般都会慢慢的多样化,会拥有自己的情感和小秘密。在他们的眼中教师的做法可能就是他们学习的模范标准。教师的素质高低,同时也决定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教师的众多素质内容中,与课堂教学改革有直接关系的就是教师的思想素质以及教师的业务素质,因为,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在一定意义上一样决定了教师的工作业绩。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教师的工作成果往往很难进行量化,尤其是应试教育正在被提倡转向素质教育,这方面的特点也尤为显得突出。

(二)创新教育改革,更新管理教学模式。时代在变迁,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改革。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本教材,它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一种包含新的教育理念的实践。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所以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积极参加新课程的培训,围绕新理念去组织教学,围绕新教法,新学法去实践新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面,不能依靠着老的练习来解决,我们要结合实例,来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信心,遇到错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我们要抓到学生的心里,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钻研进取的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套属于自己风格的思维能力,做到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三)注重提高教学技巧,为学生创造思考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引入探索、创新的空间。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大胆的尝试新的教学技巧,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自己的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真正主人。另外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机敏灵活,调控有度。在学生探究学习时,教师不能不管,而应该做到机敏观察,灵活调控,抓到好奇心理,大胆尝试,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四)明确教育目标,树立教学榜样。一个课程的出现,就会有它一定的价值。教育观念,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思想意识,也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因此在我们教学的时候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仅仅是让自己知道,让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一个目标,让他们知道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树立一个学习标兵,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他们拥有竞争意识,从中探索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6篇:逻辑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策略

高职高专英语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极为重要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一、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对象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是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对象。入学时,他们应该掌握英语的语音和语法的基本知识,掌握1800个单词(包括熟练掌握1200单词),在阅读、写作、听力、口语中得到初步培训。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教学目的

在阅读、写作、听力、口语中得到初步培训,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这是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教学的目标。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三、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教学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的观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较大,教学要求分为A,B两种,分类指导。A类是标准的,B类是过渡的要求。入门级高的学生应达到A级的水平,水平较低的学生至少应为B级的要求。随着学生的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应达到A级的水平。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对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学生应满足下列要求:

1、听力课A级:可以用来理解结构简单,日常外事活动,发音清晰,语速较慢(大约每分钟120字)的英语对话和语句不太复杂,理解基本正确。B级:可以理解涉及日常交际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发音清晰,语速较慢(大约每分钟110字)的英语短对话和表示,理解基本正确。

2、英语口语课堂:A级 可以为普通教室用英语沟通,并能够在日常的对外交流活动。B级:在课堂上,掌握基本课堂用语,能在日常外语交流活动。

3、阅读能力:A级 能阅读中等难度的英语材料,正确理解。阅读英语材料时,阅读不低于每分钟70字的速度。B级:中等难度的读一段英文材料,正确理解。阅读英语材料时,阅读不低于每分钟50字的速度。

4、写作能力:A级 能就普通材料,写80在30分钟100字作文;可以设置写短篇英语模拟应用写作。B级 可以使用的词汇和语法写简单的文章;完成表格,写备忘录,简历的话,在语法上没有重大错误,基本合适的格式,清晰的表达。

四、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效果的策略

高职高专英语是非专业专科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英语语言教育的最高阶段,也是学生语言学习中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阶段。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经验,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效果。

1、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使用在基础阶段所获得的语言知识理解英语所传达的信息及作者的写作技巧。课文篇幅长,所传达的信息更具学术性、复杂性,因而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贯穿整个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2、课文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大学生比较习惯于“填鸭式”教学,这不利于培养学生活用语言的能力。因而高职高专英语课文的讲解与讨论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启发学生进行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不仅能独立工作,而且能进行逻辑思维,善于独立思考。讲解课文时,教师除了针对大意、细节提问外,更有推理性问题启迪学生深入思考。在篇章结构、文体分析等方面,除了给一定的基础知识外,要求学生自行解释分析。

3、研究英汉文化差异,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训练学生的翻译技能是高级英语教学所包括的内容之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语言结构中,尤其是词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语言意义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了解。语言作用中的一些特殊模式和规则更与文化因素不可分割。因此,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避免套用本族文化标准来从事翻译是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由于我们重视了对学生进行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学生的翻译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4、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多运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要积极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通过英语报刊、英语广播、英语角、英语演讲、英语竞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英语的机会。

5、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以因特网为媒介,校园网为依托,行业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为支撑,网络教材为内容,结合教师面授的新型行业英语教学模式的试验和改革。我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对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可以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文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研究英汉文化差异,提高学生们的翻译能力,多运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来教学,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作者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 熊守春.提高英语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12.

第7篇:逻辑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石,自然而然的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向21世纪的要求,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围绕这个热点课题,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素质作一简要探讨。

一、数学素质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数学素质,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是在先天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种提法:

1.张奠宙教授《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草案)中的一个界定:即从数学知识观念、创造能力、思维品质、科学语言等四个层次进行分析研究;朱成杰教授《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指出数学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心理健康和劳动技能素质等四个方面。

2.我国传统提法: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人建议应增加一项“建立数学模型能力”。

3.美国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育的目标应具有以下五点数学素质:①懂得数学价值;②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③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④学会数学交流;⑤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二、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

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的要义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现代教学以人为本,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有机结合,立足学生主体,实施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都能尽最大努力,既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让每个学生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深化发展的目标,这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2.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它是基本数学能力之一,也是数学素质的核心。高考改革内容强调:“继续发挥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作用,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工具性,将考点放在思考和推理上。”因此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是广大师生的一项重大任务。

3.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教会学生猜想,培养创新能力

心理学表明创新能力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一切己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智力品质。在科学技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民族创造水平如何,已成为决定其荣辱兴衰的重要因素。主席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是跨世纪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4.强化语言训练,促进信息交流,提高综合能力

数学学科本身具备很强的综合性,代数、三角、几何教材中综合了许多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学中数学应发挥基础学科作用,加强学科内联系,挖掘各知识交汇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帮助学生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正确运用数学语言加以表述。

5.重视数学应用,积极开展数学建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个人的数学素质的优势不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理论的多少,也不仅在于其能解决多少数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学生喜欢学习有生动现实基础及将来从事“四化”建设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与才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和社会实践,提倡做中学,通过问题学,能适应变化发展的世界,引导他们关心社会和关心未来,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6.注重心理指导,创设良好环境,严格养成教育

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人的一切行为活动的背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影响他的行为动力、行为方式以及直接影响制约着他们行为的有效性。心理素质己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部分。据此,中学数学素质教育决不可忽视心理教育。

7.加强中学数学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数学教学体系和内容

加强数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一方面,高师院校对数学教育专业要明确培养目标,造就一批具有高数学素质的新型中学教师;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从教的数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提倡自我教育,立志岗位成才,使从教教师有能力进行数学素质教育。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先有一桶水。”这是因为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且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治学态度等都将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8篇:逻辑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关键词: 中学生 数学素质 培养方法

数学教育的意义不在于或主要不在于培养数学家,而在于培养人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通过开拓头脑中的数学空间,进而促进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围绕这个热点课题,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素质作一探讨。

一、数学素质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数学素质,人们众说纷纭。目前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是在先天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种提法。

1.张奠宙教授《数学素质教育设计》中的一个界定:即从数学知识观念、创造能力、思维品质、科学语言等四个层次进行分析研究;朱成杰教授《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指出数学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心理健康和劳动技能素质等四个方面。

2.就“大众数学”的教育目标来说,可分为:数学知识、公民意识、社会需要、语言交流等四个方面,这是着重从人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提出的。

3.美国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育的目标应是具有以下五点数学素质:①懂得数学价值;②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③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④学会数学交流;⑤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二、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

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喜欢数学,酷爱数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翁。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了,他们会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处理各种现实问题,也会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上去似乎与数学无关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函数等思想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数学直觉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数学辩证思维都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它是基本数学能力之一,也是数学素质的核心。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师的一大根本任务。

在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形成、发现过程。数学本身是一门演绎性很强的学科,然而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本着学生可接受的原则,教材的编排不可能十分系统完整,在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等的发现过程往往没有详细完整给出,只有完美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深研教材、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利用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创造性;利用知识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连续性和广阔性;利用典型例、练习题的多解和延伸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3.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教学,数学思想即数学的基本观点,是数学知识最为本质的、高层次的成分,它具有主导地位,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中学阶段着重要领会的数学思想是:化归、函数与方程、符号化、数形结合、集合与对应、分类与讨论、运动与变化思想等。其次要加强数学基本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也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解与合成法等恒等变换方法,换元法、对数法、判别式法、伸缩法等映射反演方法。最后要加强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逻辑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再学习的能力。数学思维方法和逻辑方法是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4.强化语言训练,促进信息交流,提高综合能力。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具有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三种形式,文字语言是数学逻辑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日常语言,图形语言则直观、形象、生动,符号语言简捷、抽象、精确、概括。

5.重视数学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和社会实践,提倡做中学,通过问题学习,着重从学生今后实际生活的需要出发,使学生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能适应变化发展的世界,引导他们关心社会和关心未来,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让问题进入课堂,以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另外必须形成应用数学的强烈意识。首先,教师要进行应用数学方面的培训,开展应用数学的研究。其次,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深入实行调查,进行数学建模活动。数学建模活动中学生必须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抽象概括,比解应用题更复杂,更富创造性。最后,在新教材中增加应用数学的内容,同时在各级考试中适当增加应用数学题的数量等,让大家充分认识到数学的用处之广。

6.注重心理指导,创设良好环境。

中学数学心理教育可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两方面来实施。在心理认知过程中重点加强学生元认知培养即对自己的认识活动进行自我体验、观察、监控和调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觉能动性,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智力,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情感意志过程中,主要是在认知过程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审美教育,使学生产生需要,有动机、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勇于攀登的顽强意志。中学数学心理教育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心理教育因素,以渗透和小专题讲座形式,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心理教育。

参考文献:

第9篇:逻辑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一、探究课教学的意义

    什么是语文探究教学?语文探究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确定一定的题目,围绕这一题目搜集资料,学习、分析、综合资料,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研究结果,写出探究报告的实践活动。这种探究课和讲读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有固定教材,学生可以依据已有的教材去学习,学生的思维按教材的逻辑去思考;而前者恰恰相反,没有固定教材,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问题及一些逻辑系统的材料,进行周密的思考,独立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形成自己的结论,并能说明结论所依据的理由。探究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挥思维能力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虽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理智技能不能和成年人甚至中学生、大学生相比,但是笔者认为在这个信息化、知识型的社会中,这种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应该在小学阶段就加以训练,而且这种训练也具有可行性。语文探究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文探究课的教学目的及训练过程,主要在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投身于有价值的活动,在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分析、综合资料的实践中和练习中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探究的结果,同时也获得了一种能力。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开放的、活跃的,学生通过对资料的不断研究而一步一步获得结果,是学生自身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体现。

    2、语文探究课可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中学生独立实践的行为从教师把着手教的“束缚”模式中解放了出来。虽然教师要针对学生探究学习的具体情况,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但都是帮助考虑题目、提供有趣的材料、设备、工具等,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维持其独立的实践活动。

    3、语文探究课可以形成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养成细心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探究课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而做事要求进行细致的思维或注意某些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独立探究才能获得成果、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样必将逐步养成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