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职业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程理念
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与学习经验;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赋予学校合理的课程自,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中职学校语文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培养人的素质,塑造人的灵魂,并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的人才。还要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主体,要退居其次,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语文课程要为专业发展目标服务。
课程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民主与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策略;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课程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型课程部分包括古诗文赏析、新诗赏析和创作、小说和剧本赏析、现代散文赏析、传记文学阅读、科技作品读写、汉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散文和小说的创作、论文的写作、新闻、报告文学的写作等。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建立课程意识,根据市场、企业需求,把教学置身于“课程领域”来思考: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中职教师要思考理解这4大核心问题。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课程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处理好语文服务于专业的关系,确保应用文和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廓清了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实现过程,教师要着力研究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如何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培训中,讲课的茅老师将中职与初中语文教学方式进行了比较,结合她在德国的见闻,指出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对中职语文教学、对中职学生有更直接的影响,这对我们从事中职教育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文写作地位比较突出,它体现了学科教学为专业目标、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初中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服务。
实践应用
中职语文教学主要是体现“文以载道”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核心,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为宗旨;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是围绕考试进行的专项训练。
中职语文教改的有三个“落点”,语文教学要与学生认知水平找到结合点,与职业发展生涯找到结合点,与专业素质找到结合点,体现语文教学的实用性、服务。
商业企业的入职门槛其实很低,工作岗位上的技能比较容易学会,可是从员工的长远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规划来看,那些在写和说上比较突出的人才,其发展前景更为广阔,而这些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和训练才能形成的,靠企业入职几个月的培训很难提高,即使企业投入力量去做,效果也并不好。另外,选择商业零售企业,对中职毕业生来说,意味要能吃苦,这种苦既包括体力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不能吃苦,何谈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型超市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有许多是在企业中从底层做起,靠自己的勤奋与悟性,最终进入管理领域。只有培养目标与方法契合了企业的需求,学生才会更受欢迎,而中职校的发展之路才能走得更为宽广。
会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越发展,会计就越重要。会计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近年来,随着我国中职学校的迅猛发展,不少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出现“滞销”,而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会计人才。这种现象警示我们,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与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与学的现状
(一)专业课程亟待改善。有些中职学校课程设置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有的几乎与大专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使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如把《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纳入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不仅占用了原本有限的教学时间,同时对读大专接轨的学生来讲,造成了课程内容重复,课时浪费。
(二)教学方法手段落后。现阶段会计教学过程大体上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全面主宰学生。有的教师采用“满堂灌”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完全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手段仍然沿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很难实现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三)实践教学相对缺乏。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普遍重理论,轻实践。有些学校不能充分认识技能培训对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致使实习计划无法实现。中职生在三年制学习中,只有在临毕业时进行一次模拟实习,这时学生的主要精力已经不放在学习上,而是关心就业问题,实习不认真刻苦;加之财会岗位的特殊性,一般单位不愿承担财会教学的实习任务,使实习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只能掌握在校学习的一些理论知识,而对实际问题,实务操作只是一知半解。
(四)“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欠缺。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师一般是从学校到学校,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加之学校对教师培训经费控制较严,所以在中职学校,理论型教师不缺乏,既有理论基础又懂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欠缺。有的即便是“双师型”教师,也只是徒有资格证而已。大多数职业学校没有专门的会计技能指导教师,而是由相关财会专业课教师兼任。任何教学,都需要教师来组织。教学改革如果不包括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不实际的。尤其是会计专业,会计理论知识的加速更新,使得会计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不仅仅要依靠教师自身,更要依赖学校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系统。
(五)“教”“学”相长不到位。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对接企业需求的阶段。会计是操作性和应用性极强的职业,同时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也很高,这和我们目前几乎纯知识性的教学存在很大矛盾。我们的教师大多注重课本教学,侧重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偏重专业理论,知识面较窄,举一反三及应变能力较差。会计教育应该以会计职业的特点和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教学中既应注重专业又顾及全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和一专多能。目前,中职学生的起点多为初中毕业,年龄小、文化基础较弱。这些学生从义务教育进入职业教育,很多学习习惯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比如,学生关心题目的答案而忽略思考的过程;再如,财务会计教学中,她们能够根据给出的题目,按照文字表述作出分录,但实际工作中,面对每天发生的经济业务却无从下手填制记账凭证,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变通。因为会计是需要不断实践和不断再学习才能胜任的职业。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与学的创新
(一)课程设置的创新。1.课程设置要结合中职教育特点,不能照搬。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教学工作,并及时了解会计工作的最新发展,避免出现专业课程的教育滞后于现实会计实务发展的现象;2.杜绝设置不合理课程,整合重复内容课程,既可节约课时,又能加深不同课程之间的融合渗透,有利于学生对整个会计课程体系的了解与认识,同时应多设与中职生就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践课程;3.学校还可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参加在职会计人员的继续培训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各时期新准则、新制度,增强教育适用性和实效性。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1.强化校内模拟实训。校内模拟实训是一种利用教学条件进行实训的方法,由阶段性模拟实训和综合性模拟实训构成。阶段性模拟实训是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性模拟实训是全面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在没有任何文字说明下完成供、产、销整个经营过程的账务处理和财务分析。2.加强校外企业实习。学校应从经营管理、人才交流、技术效益等方面与有关企业进行磋商互补,达到资源信息共享,建立牢固的校企关系,为学生、教师开设一个真正可以实训的平台。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现由单向灌输式转变为双向交流式的教学方法,真正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1.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这就迫切要求学校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该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2.安排专业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或者到校企临时任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学校还可利用放假期间,让专业教师走出校门,参加相关理论学习培训,不断地吸收新观点,学习新知识;3.教师的教学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因素。学校还应从企业单位选聘一些会计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来校兼职担任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安排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去听课、观摩,促进专业知识交流。
【关键词】职业教育;班主任;人性管理;管理理念;职业管理
在职业教育中,班主任的人性化管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对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行为思想等问题进行适当的管理教育。目前在职业教育招生改革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上出现了一定的不足。对于心理年龄还不够成熟的中职学生来说,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方式更适合他们。因此职业教育中班主任人性管理理念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一、职业教育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不能正确引导学生思想作风。从当前的社会现状来看,很多职业院校的青少年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上都存在很多的问题。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和班主任的引导有着联系,由于班主任的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不足,以至于在生活中不能给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班主任在教育中的引导力很强大,他的为人处世方式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都不遵守规则,上课迟到早退松松散散,学生的时间观念必定也不强。这些都给学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班主任应该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管理教导。2.对学生管理尺度不足。在职业院校的招生管理制度改革之后,在校学生发生事故的现象越来越多。打架斗殴、跳楼自杀等现象屡见不鲜。班主任在管理中的尺度不能控制好,给学生造成了心理问题,长期的想不开就会发生事故。由于班主任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没有加以宽容并强迫学生去做某事,学生必定会产生叛逆心理和行为开始自暴自弃。另一方面,有的职业院校的班主任认为学生有了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在管理方面十分的放松。逐渐的学生做事没有了自身的原则,这也是一大问题。因此班主任应该在管理中把握好尺度,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3.管理方式毫无人性化。班级管理中应该对管理方式进行及时的调整,规矩是必须要有的,但是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症下药。管理中班主任容易出现情绪化、对学生存在偏见等现象,这都给学生造成了心理阴影。班主任没有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一律的按照规则,使学生的心理出现不平衡。
二、职业教育中班主任人性管理理念的探究
1.明确工作职能,准确发挥自身管理作用。在职业教育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责,以学生为工作的主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职业院校也应该为此做适当的调整,在班主任的选拔过程中更要注重他们的管理能力。每个班主任管理的班级以及总人数都要适当,否则教师将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成长过程出现遗憾。2.严谨对待工作,耐心服务学生。如果学生有问题需要班主任的帮助,班主任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心理,根据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服务。如果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应该要及时的制止,并加以适当的引导。积极的鼓励学生学习,树立良好的班风。对环节较轻的同学应从旁敲侧击入手,不到达一定的程度不要严厉处理,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改造空间。如果问题严重,班主任应该想办法给学生改正,积极的服务于学生。3.维护学生自尊心。职业教育中班主任人性管理理念要求教师应该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班主任在人性管理过程中,应该教导学生自信自尊等品质。尽可能的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可能善良的教师就会给他们提供免费的资金帮助,但是在这时一定要注意方式,尽可能的保护学生的隐私。学生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烈的,一定要小心的呵护。对于该有的批评也是必须要实施的,但是要针对具体的学生具体分析,有的学生自尊心强,避免在公共场合实施。所以班主任在人性化管理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维护学生的自尊心。4.对学生不良行为正确引导。班主任不仅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管理,更要注重他们的身体行为。比如某些同学心理素质不好,不爱学习,行为作风不正,这样的同学每个班都会有几个。但实际上多次的管理批评都是没有用的,反而越加管理学生的叛逆心理越严重。在此班主任应该对其加以关心,针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对症下药。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多加以鼓励加以重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逐渐的将学生引入正轨。另外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合理需求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首先要知道人性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内心变化,不能对任何一个学生存在偏见,给予他们适当的呵护,让学生自觉的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
三、结语
由于职业院校中所招收的学生数量较多,所以应该针对其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人性管理理念。职业院校班主任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责,严谨的对待工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小心的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不良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从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出发,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人性化管理。班主任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不仅提高职业院校中学生的质量,还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作者:闵正波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村初中;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0-0028-03[ZW(N]
[作者简介]唐祖明(1977―),男,桂林电子中等专业学校讲师。
自2007年广西进行职业教育攻坚以来,桂林各县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与城市优质职业学校相比,县级职业学校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近年来,桂林各县初中毕业生逐年减少,受其影响,各县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下降。生源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招生规模直接影响学校办学质量和成效,做好招生工作是县级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当前县级职校亟须攻克的重要难题。在目前形势下,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不失为一个有效解决县级职校招生困难的重要方法。
一、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有效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改革农村初中办学方向的需要;是推进“三教统筹”,加强农村科教结合,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县级职校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降低农村初中的辍学率,增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吸引力
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把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当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使学生能在心理和技能上适应就业的要求,这就会增加学校教育对农村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降低农村初中的辍学率。
(二)有利于为县级职校提供更多生源
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让学生及早接触和认识职业教育,对于部分初中学生来说,尤其是文化课成绩较差、有可能中途辍学或初中毕业后不再读书的这部分学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愿望。
(三)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教育和就业观念
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让学生及早接触职业生涯的相关知识,能帮助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发展观,这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就业技能,能更好地引导在初中辍学或初中毕业后未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就业,从而提高农村的就业率,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二、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的形式及效果
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桂林下属各县纷纷响应,积极在农村初中广泛渗透职业教育,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一)“普及”式
初中学校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采用讲座的方式,以理论讲解为主,以职业规划、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及基本职业技术技能等作为主体教学内容。通过1―3年的职业教育渗透,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一些最基本职业技术技能。
(二)“集中”式
将初三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单独编成班,调整对他们的基础文化课学习的要求,增加部分为期一年的职业教育课程,按照基础文化课和职业技术课并重的原则进行课程设置。职业技术课程以承接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为主,辅以职业规划、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及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报考职业中专学校,并让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专业。一年的集中学习增加了学生对职业教育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职业技术技能,这为学生进入职业中专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分流”式
将初三文化课成绩较差或者有明显厌学情绪、可能辍学的学生单独编班,采用“0.5+0.5”的教育模式,即学生在初中学校读半年,剩下的半年“分流”到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就读。分流班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享受同等的义务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但调整对他们基础文化课学习的要求,前半年按照基础文化课和职业技术课并重的原则进行课程设置,后半年课程设置向职业技术专业课倾斜,并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这样的教育模式符合学校及学生实际,并且实现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连接,实施效果很好。
三、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思考
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在初中渗透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形势所需,也是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的要求。目前,广西各县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在初中进行职业教育渗透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一)政府重视,需加大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的力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环境不理想,各职业学校招生困难重重,尤其是一些县级职业学校因招不到学生,办学规模急剧减小,甚至出现了学校教师比学生多的现象。学校面临即将被合并、整合、转型甚至停办的可能,这导致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学校教师“无生可教、无事可做”,也将会成为国家的负担。在初中渗透职业教育是避免出现上述情况的有效途径,通过在初中的职业教育渗透活动,可以为县级职业学校提供一定生源,同时也能让“多”出来的县级职业学校教师有“事”可做。
(二)渗透职业教育形式需多样化
目前,部分县级职校在初中渗透职业教育的形式过于简单,通常是在初三最后一个学期或者在每年的3、4月份,在未充分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就“简单、粗暴”地直接将学生分流到县级职业学校就读。学生在没有做好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很难适应职业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学习一段时间后便会产生抵触、厌学情绪,最终导致中途辍学。要想使渗透职业教育要取得良好效果,就需要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采用“普及”、“集中”及“分流”等多种形式。
(三)渗透职业教育内容需进一步深入
在初中进行渗透职业教育活动,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不能“开门见山”,要遵从“了解―适应―选择”的发展路线,有针对性地选择渗透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时段,分年级、分群体选用不同的职业教育内容。除正常的课堂教学外,要加强学校职业教育文化环境的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广播、板报、宣传栏等方式渗透职业教育。
(四)初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渗透职业教育的认识还需提升
在初中渗透职业教育不应当只是职业学校的工作,也应该是初中学校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农村初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念:义务教育的核心工作应该是进行基础文化教育,渗透职业教育是职业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事,与初中学校和教师没有多大关系,职业学校是那些文化课成绩差、考不上高中的学生去的地方。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初中教师在教学和生活过程中不自觉地表现出对职业教育的轻视,即便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渗透职业教育活动,部分教师也只是敷衍了事,对各项职业教育发展、助学及升学政策不了解或不熟悉,讲解不到位。受其影响,学生普遍认为“好的学生应该到高中学习,只有不好的学生才到职业学校读书”,部分学生即使是中考成绩没有达到高中的分数线,也要想尽办法到普通高中读书,这就导致在初中进行渗透职业教育活动失去了意义。因此,必须要提升初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而且有必要采取一定的行政措施和手段。
(五)渗透职业教育行为还需规范
参加职业教育渗透活动的初三学生应按教学计划完成所学课程,并参加初中毕业或升学考试,严格执行校历表,不得私自提前离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把关,各初中学校不能与多所职业学校一起开展渗透职业教育活动,不能以渗透职业教育的名义提前将学生送到职业学校。要建立渗透职业教育对应平台,即县级初中与县级职业学校对接,再以县级职业学校为平台与其他城市优质职业学校广泛开展渗透职业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马晓红,李瑛.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
关键词:中职对口,高职教育,水力学,教学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普通高等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应运而生,即所谓“单招”,“单招”给职业中学的毕业生提供了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也拓宽了高职院校多元化生源的渠道。由于受到中学教学环境、教学氛围、社会资源投放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就升入高职院校的中职对口生而言,普遍存在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较差的客观现象。而由于文化课水平较差的影响,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学生遇到基础性较强的理论课程时,其所接受的课程知识性较弱、对应的专业性知识面较狭窄,导致了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从而出现迷茫、厌学、应付式学习等不良现象[1],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影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提高中职对口生的教学质量,这不仅使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技能,甚至可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形象,为社会培养更好、更多的专业性人才。本文以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水力学》为例,针对对口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学习特点,挖掘课程教育中中职对口学生的课程学习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提高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善方法。
一、 中职对口学生关于水力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中职对口教育不同于一般的高等教育,也不同于中专教育,它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例如生源比较复杂、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差异较大和专业知识起点不同等特点[2],这些特点又引出了中职对口学生课程学习突出问题:
(一)学习心态消极,目标不明确
由于社会、家庭和自身等各种原因,中职对口生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更高层次的大学教育,专业性知识缺乏、见识面狭窄的中职对口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身跟高考“过五关斩六将”的同学差距很大,知识面、抗压能力相对较弱,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存在着得过且过的学习心理,对所学的专业提不起兴趣,或是错误归因,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到自己学习差、不是学习的料上,自暴自弃,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对未来产生消极心理。
(二)自我学习意识差,依赖性强
由于大部分中职对口学生直接从初中升入到职业技校,没有经历过高考前高强度的学习经验,自我学习意识不强,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学习探索精神;在笔者教授的《水力学》课程上,大部分的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定理和公式难以理解,没有很好地掌握知识点、没有及时归纳总结的能力;班上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学生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老师讲过的例题如果数据稍有改变,他们就不知所措,一旦遇到问题又不敢跟老师交流,从而没法完成任务;此外,很少有学生会提前预习,上完课也不会复习做题,课后查阅相关书籍、网络资源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学习完全依赖于老师。
(三)课堂参与度低,课堂活跃度较低
在笔者所教授的《水力学》课程中,学生参与度相对落后于高中班,在笔者利用网络资源结合课程设计的小游戏中,由于具备较为良好的知识储备基础,高中班学生对于开放式的课程教学较为感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相较而言,中职对口学生的热情参与度比较低。据笔者课后统计,高中班有70%的学生能认真听讲,而中职班则只有30%,且很少对老师的提问做出太多的回应。学生课上、课后跟老师交流少,没有及时指出老师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
二、 提升中职对口学生专业课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
在经历了上述问题之后,经过笔者认真的反思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并充分与学生进行全面、广泛的深入交流后,认真总结经验,以教授《水力学》课程为例,就如何提高中职对口学生教学质量提出一些建议:
(一) 教师应适当较低教学难度,摆正教学重心
水力学课程涉及到很多的公式,如静水压强公式、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水头损失等,会运用到很多的高等数学知识,但是这些公式的推导所要运用的微积分远远超出了中职对口生的数学基础和理解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对教学难度应适当降低,如在授课的过程中,公式的推导可不必详细讲解,但要让学生理解公式和公式中每一个字母的意义,重点讲解公式如何运用,适当地降低数学带来的难度,提高学生对水力学的学习动力。在笔者后续的教学中,运用此类方法,通过公式的讲解能使学生能运用相应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解决后续课程中水泵与水泵站、建筑给排水等专业课程中的水头损失等计算,从而实F了学生对单纯公式的死记硬背,以及结合实际运用相关公式,减轻了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中复杂公式的学习压力,实现水力学教学目的。
关键词:职业中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007-0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职业中学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职业中学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但是,由于国家高考政策的调整,引发各高等院校的扩招,很多初中学生都选择进入普通高中学习,以期考入大学。好学生考得好一点,即可以考入重点本科院校,就是那些成绩稍差的也可以选择考入高职院校。在此背景下,进入职业中学学生的基础就显得相当薄弱,入学分数特别低,不论思想还是文化素质,或多或少有所欠缺,素质参差不齐。无论从自身道德修养还是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诸多方面都有极大的欠缺,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样有许多的困难和压力,任务也很重。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觉得,要想搞好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基础性
根据职业中学学生大部分学习成绩差的现状,语文科目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施行低标准、低难度和注重基础性的教学。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鹜远。应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重点进行字、词、句、文的认、释、读、写,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能力训练和提高,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二、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实用性
相对于专业基础课而言,职业中学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从注重“实用”这一特点出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去发现学科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探索热情。重视职业渗透,利用好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因素,电教媒体等手段,创设特定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说比写更重要、更难,语言表达的教学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口头表达能力是左右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职业中学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可能将直接融入社会。为了真正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做一回真正的主人即学生主讲,教师监督。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方法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挖掘了他们的学习潜力。
三、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变革性
由于教学方法陈旧的原因,致使一部分学生对语文课堂不感兴趣,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要使职业中学语文课充满生机,必须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针对职业中学学生钟爱网络、多媒体的特点,可以尝试运用网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上网搜集相关材料。要使学生学以致用,网络教学就已经成为现实,只要我们稍加用心,即可为我所用,这就无形中提高了利用率。
四、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高效性
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应改变以前简单讲练的教学方式,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用情感引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积极探索,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共同提高,从而可以全面带动所有学生共同学习语文,共同运用语言,既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又培养人文精神和学习兴趣。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走向课外,走进生活,提倡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在现实世界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德育性
由于学生以前学习基础的影响,学生轻视语文等文化课的思想颇为严重。就需要学校、教师对学生做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对于将来就业的重要意义,并且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渗透这种思想,并且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要让学生知道学好语文是现代青年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它能潜移默化地陶冶人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就业部门,不仅需要人们具有强健的体魄、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要求人们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特别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六、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动机性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 基础语文课教学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054-01
任务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履行过程中,将以往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已有资源,在“干”中学,在“用”中学,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现在普遍应用于外语语言教学及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课的教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在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语文课的教学中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角度出发,运用任务教学法教学,优势非常明显。
目前,受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和就业市场,学历先行等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的生源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生源质量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差异。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学前教育,并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但目前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呈现着共同的状态:作为中考的失败者,他们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心理素质差、文明礼貌差,这种状态源于学生在初中乃至小学的积累,反映在课堂教学中,他们的表现就是课堂上纪律观念淡薄、自由散漫、注意力不集中、懒得学习,更不用说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了,再加上或是学校引导或是个人认识的影响,我们的学前专业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偏向专业技能课学习而忽略基础文化课学习的倾向。
面对这样的学生,面对这样的现状,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合了,于是,以实践为特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的任务型教学法在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语文课的教学中的优势就极为明显了。
其次,从语文学科特点及培养目标角度出发,以实践为特点的任务教学法正好适应了语文教学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将来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这就决定了基础语文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更要使学生掌握职业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及初步的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而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核心,在教学实践(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时时体现着人文关怀的新型教学理念,将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有益于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以实践为特点的任务教学法正好适应了语文教学的需要。
再次,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教学法自身的独特之处是其在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语文课教学中可行的关键因素。
任务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它所关注的主要是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过程,为学生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以任务为中心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开放型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资源,通过互相交流获取所需信息,最终完成任务。简单来说,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探索发现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掌握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这类似于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提出的“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提高新一代农民素质,进一步推动我县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做好回乡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工作,根据年初工作安排,现就今年“两后”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培训时间
初、高中毕业生文化考试以后,6月下旬和7月中下旬,时间为15天。
二、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分两项:一是结合本地实际安排的实用新技术培训,如种植、养殖、家电维修、计算机、财会、缝纫技术、电焊工、家政、餐饮服务等;二是省教育厅综改办编发的《创业知识读本》;三是法律法规、公民道德规范知识等。具体培训内容由各校根据学生志愿安排。
三、几点要求
⒈各校要选好创业教材,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力、技术优势,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现身说法、聘请技术人员专题讲座、参观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创业教育培训工作,让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能尽快地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走上自谋职业、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道路,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增长,农民快速致富。
⒉创业教育培训工作由成教中心校牵头,中学负责组织。各中学要有一名负责同志分管这项工作,毕业班班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培训;中学、小学、成教中心校共同负责安排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考核、发证。任课教师要认真备课,上课,组织考试,考后要统计成绩。培训期间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⒊创业教育培训工作。今年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面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全员培训,主要以法律法规、创业教育、公民道德规范知识等作为培训内容。时间2—3天。
第二阶段:面向初、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时间10—15天。
⒋“两后”培训结业证书由中学负责购买,存根由成教校保存。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实现了高职教育的大众化、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随之而来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这些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了外部原因,从高校自身来讲,培养质量下降,学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亦是一个重要原因之一。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并能直接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既注重专业知识又注重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要求,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对于计算机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及知识更新都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仅能使学生完成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应该改革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升计算机毕业学生软实力,走培养综合实用型人才的路线,努力帮助学生拓宽就业广度和深度。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无一定模式、不依靠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形式,它的特点是思维敏捷、思路灵活、具有创造性。聚合式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计算机语言具有逻辑性强、处理问题周密、严谨的特点。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和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我们在上课时,经常进行编程训练。这时,我们就注意利用程序设计及算法自身的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分析试题、建立数学模型、确立算法、上机实践、调试程序、优化算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笔者在数据结构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图表让学生认真领会数据元素之间抽象化的相互关系,建立优化算法,建立良好的思考能力,使其具备独立完成的能力。
二、针对职教特点,大胆进行课程整合和调整
学生必需的文化基础已经在高中阶段形成,进入高等教育层次后,学生的文化基础更多表现为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以及后续的学习能力。职业技术教育是合格教育,而不是优秀教育,学校不可能教给学生终其一生的知识,只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作为计算机专业授课课程应以实用为目的,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的特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1)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调整课程结构,精讲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加大职业能力训练的比例。比如可以将学生比较难以接受的专业基础课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适当压缩,开设一些学生易于接受、实践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如3DMAX、网页制作,这些课程则对他们提高要求,做到精通,并能够举一反三,自学与之类似的其他课程。笔者在与毕业两年已经就业的一批学生交流中得知,一个会做网页的毕业生比一个会基础编程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亲睬。
(2)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并可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学分,纳入教学计划。
(3)根据计算机专业发展迅猛的特点,教学计划不能一成不变,应根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调整,教学中实时加入信息技术的新元素,让学习能够跟进新技术的发展变化。
三、改革教学模式,改变教师观念
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思想、功能目标、操作要领等,它是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一方面,它来自教学实践,是教师和学生对某些有效的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和加工的结果。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的实际执行者是教学的实践者和实践对象,即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实践主体,当代的一些教育理论家也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机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上具有很好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教育理论中,教育实践的主要目标是传授知识。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在课堂上讲很多理论,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面对计算机却手足无措。有的学校教师只管上课,而上机却由实验员负责或教师只备上课、不备上机,使原本很重要的实践活动变成了很不起眼的配角。这种理论和实践相脱离,或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做法,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低下,学习方法死板教条,难以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在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粉笔+黑板”的模式,现在计算机各种软件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是无法在黑板上向学生讲解明白的,使用演示设备则更直观。学生也能在老师演示过程中记忆深刻,而不会出现记了大篇笔记,上机时却感觉无从下手的情况。
在教学中,教师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当然教学模式有多种多样,如讲解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引导发现模式、实验模式等等,在诸多种教育模式中,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最完美的。在教学中,采用那种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总结。当然,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完美的模式,改革教学模式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某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
四、大力发展现代网络教育技术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传统的校内课堂教育,这种教育模式需要大量的高水平教师和巨额资金,因此很难在近期大规模发展;还有一种是传统的函授教育,但这种教育很难保证教育质量。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发展现代化教育,以解决上述矛盾,“现代化”的关键是实现交互式多媒体通信技术的教学模式。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育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极其重要内容之一。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身,实现了传播的一体化,开拓了人类学习的新方式。利用远程教育网进行教学可以让异地的学生加入同一个教室,教、学方式更加自然,学生们可以加入网络上的一个虚拟教室中进行学习、讨论,任何人均可得到一流教师、一流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享。现代传播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广播、电视、网络、多媒体的组合等已广泛服务于社会、学校、家庭。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即现代教育技术。把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中进行普及和应用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五、加强计算机专业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现代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尽管基础科学的分科分类越来越细,但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社会职业则呈现综合性发展趋势,社会分工日益变细,职业知识、技能的交叉面日益加大。交叉职业和新兴职业所要求的许多技能和知识已大大超过了传统职业所界定的内容范围,它们不只是属于某种职业,而是许多职业的共同基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已经呈现了一个强有力的态势,它的普及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把计算机作为一个工具,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求职场上逊色于熟悉计算机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作为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现在就业的渠道大大降低了。因此,在学好本专业知识求精的前提下,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作为其他学科的辅助学习手段,会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作为计算机专业,我们更应当在课程设置中加大这方面的力度,加大其他学科在计算机专业的融合,当然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可以通过选修课的方式提高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认知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鼓励他们学习第二专业。
六、提升师资力量,提高办学水平
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老师知识的纵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水平。老师自身需加强学习,以科学发发展的积极态度,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学校应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聘请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交流指导,同时派出一线教师到外校进行学习,多给教师提供相交交流学习的机会,对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具有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琼梅.浅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改革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