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而且病程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者是病因尚未完全确认的疾病总称。
由于慢性病患者的增加,导致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不断增长,许多家庭因此返贫致至贫,慢性病已成为社区一个重要的医疗卫生问题。
多年的社区慢性病防治经验告诉我们,社区慢性病防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多部门协作是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关键
1998年我们刚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现场调查时,由于经验缺乏、人员少、场所不固定等原因,再加上社区居民对慢性病防治工作不了解、不配合,常常把我们拒之门外,使慢性病防治工作进展非常缓慢。
1999年,我们积极开发领导层,向领导班子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和有关政策,社区慢性病发病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使领导认识到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得到了领导的充分理解和支持。成立了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使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在人、财、物、技术等方面得到了保障。确保了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1]。
掌握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开展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基础
社区人群慢性病疾病调查表明,慢性病发病率为32.1%[2],患者常因疾病的困扰,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烦躁、自卑、丧失生活信心等情感障碍的疾病,抑郁、焦虑状态直接影响患者自然转归、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
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与危险因素的存在以及危险因素占有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有关,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遗传、饮食、肥胖、吸烟、酗酒、个人生活习惯、居住和工作环境、心理因素等。上述危险因素在社区人群中有上升趋势。
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社区面临众多慢性病患者求助于医疗卫生服务,掌握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开展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基础。
社区慢性病的防治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对象是所有社区人群,包括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使慢性病患者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对公众的保健责任感,改变错误的因果观和不良的健康信念模式,正确地认识、评价和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了解自身疾病的性质及发生、发展规律,熟悉其主要危险因素及后果。
学会用健康的观念处理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纠正不良习惯,发现和去除威胁健康的因素,保持良好的稳定情绪,逐步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科学的生活方式,使患者了解控制自身疾病的有效方法,合理、科学的用药以及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的基本措施。
合理的营养膳食健康、科学、合理的膳食方式对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疾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肥胖和超重可使患病和死亡的危险增加,预期寿命显著缩短[3]。
维生素的缺乏或摄入不足,尽管不会出现明显的缺乏症状,却是一些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和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设计合理的营养膳食,平衡膳食营养素,减少食盐的摄入量,粗细谷物搭配,酌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少吃动物脂肪,多吃水果及绿色蔬菜,戒烟限酒,维持正常的体重指数等,均有利于慢性病的控制。
(2)适量运动: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适量运动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可增进血液循环,增加呼吸容量,改善氧的吸入和CO2排出,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心肌活力,维持各种器官的健康,运动可加速脂肪代谢速度,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维持正常体重,但慢性病患者的运动时间、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应注意循序渐进,如大强度运动对某些疾病或老年人有危险,低强度运动对心肺功能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3)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监测:慢性病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措施和特效的治愈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在慢性病预防和控制中进行主要危险因素检测的建议,只有通过有效的危险因素控制对疾病进行预防[4],运用社区诊断技术、评估技术为社区人群建立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资料,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掌握慢性疾病的状况,及时跟踪监测病情,监测行为危险因素,才能获得科学可靠的信息资源,连续的病情和危险因素监测以及及时的评估是社区慢性病的防制策略的重要环节。
(4) 加强慢性病的自我管理:慢性病患者约80%的时间是在家庭和社区,充分发挥患者的潜能,做好疾病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和指导下,学习自我管理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让病人有能力、有信心自己照顾自己。同时,社区资源与政策,卫生机构及卫生专业人员,患者家庭等要提供帮助和支持,使慢性病患者能进行有效地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林义,王大宽,马杭州,窦连成.安钢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五年的经验与效果.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11(2):75~76
根据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及《灵宝市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我镇成立了阳平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阳平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定标定责到人,明确责任,各项目实施责任人制定了各自的工作方案及项目运行计划并能规范化运行。
二、健全制度,严格培训,规范行为。
院统一制定并印制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手册》200本,发放到每位职工和乡医手中。各项目实施办公室制定了相关制度并上了墙,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为了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6月25日我院特邀市局专业人员组织全院职工及各卫生所乡医,就《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内容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培训,使所有村医都基本掌握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各项内容,为在我镇顺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更好地为广大居民的健康提供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九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布置和进度情况。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居民健康建档是基础,我们组织各项目实施人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精神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下乡入村体检等形式,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做到了健康档案内容详实、填写较规范。截止目前已经为10664人建立了居民健康建档。我们将在11月下旬到12月份对全镇一、二中学生全镇幼儿园托幼人员安排进行体检。
2、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慢性病防治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各项目责任人都能通过进村、上街宣传,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截止目前,在主要街道设置健康教育专栏4块,版面更新4次,开展下乡健康教育视频播放宣传次,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6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2次,发放各类宣传印刷品15万余份。通过各项目责任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的进行健康指导和干预,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些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真正做到疾病从预防开始。
3、预防接种
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防接种工作的重点任务。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再一次确定了疫苗接种点,各接种点都具备了《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6月份对预防接种的人员(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进行了预防接种专业培训。
(1)、冷链运转工作顺利完成了10次冷链运转工作,应接种儿童14450人,实种儿童13370人,接种率93%。其中:基础免疫接种儿童10232人,实种儿童9574人接种率94%。卡介苗应种475人,实种471人,接种率99%;新生儿HBV应种乙肝疫苗应种1813人、实种1755人,接种率97%,及时接种率100%;脊灰糖丸应种2199人、实种2107人,接种率96%;三联疫苗应种2195人、实种2089人,接种率95%;麻疹疫苗应种880人,实种841人,接种率96%,A群流脑疫苗应种1739人,实种1428人,接种率82%;乙脑疫苗应种931人,实种883人,接种率95%。加强免疫应种4218人,实种3796人,接种率90%,其中脊灰糖丸应种547人,实种503人,接种率92%;三联疫苗应种804人,实种736人,接种率91%;二联疫苗实种199人,实种159人,接种率80%;麻腮风疫苗应种724人,实种683人,接种率94%;A+C群流脑应种832人,实种711人,接种率85%;乙脑疫苗应种837人,实种752人,接种率90%。甲肝疫苗应种278人,实种252人,接种率91%。
(2)、卡、证、册资料管理年,我镇继续强化村级卡、证、册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每月冷链运转后,对村级计划免疫工作进行考核,全年共对辖区32个村级接种点联合监督检84次。有力的保证了卡、证、册填写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至今,共建卡475人、建证475人、建册475人,录入微机475人。
(3)、麻疹查漏补种及强化免疫工作
为了控制麻疹疫情在我镇的流行,我镇在年5月26日至6月2日组织防保站人员和镇区5个接种点的人员对镇区和周边3个行政村的所有儿童进行拉网式排查,共排查阳平镇区和周边3个行政村,7个年龄组(时间从2003年1月1日出生至年出生的所有儿童),共排查儿童743人(不含托幼机构目标儿童)(其中年10月16日以前出生为664人,年10月17日至以后出生的为79人),在册儿童本地漏种儿童22人,流动儿童215人;摸底新发现本地儿童22人,流动儿童105人;其中需接种1剂次215人,需接种2剂次61人,合计337针次。
为切实履行我国政府向世界作出的到年中国消除麻疹的庄严承诺,根据《2006-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和《年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的要求,阳平镇在镇政府、卫生院的统一领导下,于年9月11—20日对8月龄至14周岁儿童开展了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接种工作。全镇8月龄至14岁儿童(即年10月1日至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应种为7477人(其中本地儿童6695人,外地儿童782人),除有禁忌症的儿童未及时开展接种外,全镇实际接种7119人(其中本地儿童接种6351人,外地儿童768人),接种率为97.6%,实现了上级要求的95%的目标。
(4)甲型H1N1流感疫苗及其它疫苗接种
为应对常见传染病流行,维持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的正常运转,我镇为在校学生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共接种3571人,并为32个村级养殖户接种甲型流感疫苗3704人。共计接种7275人。开展了水痘疫苗接种工作。共接种儿童636人;完成了阳平辖区6-15岁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乙肝疫苗应接种6636针次,实际接种5604针次,接种率84%;开展了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共接种3岁儿童792人份,3岁以上儿童及成人3180人份,
4、传染病防治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市防疫站结防科对结核病人进行治疗管理,截止11月份,乙类传染病例报告例,丙类传染病例报告例,及时报告传染病人例,转诊结核病人例,管理病人例。为传染病的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儿童保健
为了很好的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我院妇幼医生于10月份到三门峡参加了为期3天的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个参加培训的人员明确了目的,掌握了《规范》标准。截止目前,0-36个月儿童建册344册,年出生344人,访视344人。
6、孕产妇保健
按照灵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规定,每年至少为孕产妇免费开展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对孕妇进行一般的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健康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截止11月,各项目责任人已对所有孕产妇进行健康管理,孕产妇建档479人,早孕建册411人,早孕建卡率85.5%,产前健康管理率100%,产后访视率100%。
7、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居民健康建档的一开始,我们就将老年人作为了重点人群来健康管理。截止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登记在册3912人,建立档案2531人,对建立档案老年人全部进行健康服务管理,管理服务率达65%。通过健康知识宣传65岁以上老年人都能自愿接受体格检查。
8、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主要是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并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截止11月份,各项目责任人已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1566人,登记管理糖尿病患者197人。
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截止目前,共为辖区69人精神病患者建立档案。
四、加强督导、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以来,院领导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多次对项目工作进行了督导。
7月1日,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下乡调查体检活动。院领导亲自带领体检工作队20余人进驻桑园开展调查体检工作。
8月4日,召开下乡调查体检工作协调会,对体检项目组合进行了重新调整:八项重组为四组,即血型血糖组、一般状况组、脏器功能组、症状生活查体询评组。同时,对人员安排、物品器械管理做了严格要求。
9月份,院班子成员就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及时发现了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纠正,促进了项目工作的健康运行。
11月份,院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小组,对我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督导人员对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院要求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把档案要建成活档,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镇公共卫生工作从总体上已经步入了正常运转的轨道,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组织功能发挥不到位。三级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网络虽然已经基本建成,但仍然没有充分发挥相应的功能作用,各项工作镇村联系不够,衔接不密切、配合不默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
2.措施不够扎实。各责任人虽然积极地开展了公共卫生工作,但也发现个别同志认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有效的实施方案,对村卫生所的指导力度不够,部分责任人的管理指导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很难起到有效的指导和督导作用。
3.健康档案资料填写不规范.个别健康档案资料填写不够规范,健康档案内容空项,错误较多,存在较多逻辑错误。
4.工作力度有待加强。从检查中发现个别医生的业务知识不够全面,工作消极被动,责任心不强,缺乏主动上门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慢性病的筛查开展不到位,已经发现的慢性病人虽已建立了健康档案,但符合要求的合格档案的比率不高,内容不完整,记录不真实等情况依然较为普遍,对慢性病的随访和管理流于形式。二是老年人健康管理虽然和居民健康建档同步进行了,但是,登记不详细,管理不到位;三是健康教育讲座的次数不够,版面没有及时更换,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资料整理不全。
关键词:老年群体;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新医改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8-0122-02
老龄化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一个愈加紧迫的社会问题,而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健康需求是老龄化带来的诸多挑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 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9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87%。“十二五”期间,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将更加凸显。老龄化的趋势以及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多样化,包括急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以及心理需求的满足,给政府卫生管理带来更高的要求。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突出强调基本医疗服务供给和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缓解老年人健康压力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是体系变革与能力建设需要与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相契合,才能有效转变老年患者的就医流向与行为。因此,在老龄化加速和新医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分析老年人就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助于了解这一群体的真实健康需求,进而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有效引导社区老年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
一、关于就医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在国外,就医行为从定义上主要包括保健行为和治疗行为。对影响就医行为因素的分析,是研究者最为关注的中心问题,贯穿于整个国外研究的历程之中,主要有:1)生理变量的研究,主要包括个人的性别、年龄,种族,健康状况等;2)社会变量的研究,主要包括那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个人特征,如收入水平、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网络等;3)主观变量的研究,分析变量的客观性相对,主要指个体自身主观评价对其就医行为的影响。
国外就医行为理论模式主要有三个,即萨奇曼的就医过程理论、安德森的医疗服务利用模型和通用理论。萨奇曼从医生与患者的交往入手,分析患者就医过程的五个阶段;安德森从个体的倾向性因素、能力因素和需要因素建立医疗服务利用模型;麦肯尼克与沃尔卡同建立了通用理论,这一理论从个体出发,通过对其自身的认知程度、忍受程度、物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来预测个体可能采取的行为决策过程。
我国就医行为研究起步较晚,90年代才开始进行系统研究。发展至今,在研究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提高。如刘仲翔通过对河北定州的农民进行实地调查,指出受到农村医疗服务不健全,资源有限的限制,农民的就医需求得不到满足;马婕等探讨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因素对于社区居民就医行为影响;白云,李敏等认为,影响就医行为的因素包括年龄、经济水平、文化程度、职业等人口学因素与医疗服务供给水平等因素;彭奕华,徐新等认为影响居民就医的主要有个体状况、经济水平、医院服务质量、疾病严重程度及环境因素等;谢莉、张燕利用效用函数分析居民就医选择,突出强调了治疗后的预期健康状况的作用;徐青、刘滨等发现被调查者在参合后较参合前更倾向于选择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张蔚■研究发现影响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的因素是居住小区、文化程度、医疗保障和疾病的发生情况。这些研究对于分析我国社区老年群体的就医行为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二、影响社区老年群体就医行为的主要因素
(一)服务能力
由于年龄因素,社区老年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高血压、糖尿病成为危害社区老年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老龄化社会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增加,使得医疗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医疗技术的发展增加了患者存活时间,但相应的康复措施并没有显著提升,导致有严重后遗症的慢性病患者增加。因此医疗服务的内容中应做适当调整,增加更多的失能者。
(二)距离因素
距
离因素是老年人选择就医地点的重要考虑因素。近年来随着基层医改的深入推进,城市社区卫生保健的建设有很大发展,多数城市老人走路或骑自行车就能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就医手续简便、就近的优势得到老年人的认可,不满意率远低于三级医院。部分老年慢性病患者开始从三级医院转向社区。但由于社区服务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偏远地区或郊区就医地点距离较远,交通不便仍成为老年人就医困难的主要原因[1]。
(三)经济因素
老年人患病后不能及时就诊和按需住院治疗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经济困难,在郊区、低收入家庭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调查显示,城区老年人年住院率、平均住院次数及平均住院天数均高于乡镇老年人。很多低收入老年人缺乏医疗保障,有的老年人医药费延迟报销或不能报销,难以应付当前医疗费用及药品价格的增长,妨碍有病及时治疗[2]。
(四)就医过程因素
由于社区老年人的求医需求大多为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因此,除了经济、距离等因素外,“候诊时间短”、“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好”等就医过程因素开始受到重视,就医距离、看病手续、候诊时间、医护态度等就是对“看病”行为附加的要求。而老年居民由于“久病成医”的缘故,对预期结果更加确定,因此他们倾向于在综合考虑就医过程之后做出选择。
(五)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居民的就医行为受到结果预期、参照点和就医过程、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当然,随着各影响因素的变化,例如收入水平上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增强,社区老年人就医行为也将随之变化。例如,近年来,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和基础医疗服务机构的完善,老年群体对社区医疗机构的偏好在显著上升。这说明,在结果预期确定的情况下,经济、便捷性等其他因素主导了患者的就医行为[3]。
三、有效引导社区老年居民就医行为的建议
首先,加大社区服务机构建设力度。政府应增加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投入,加快对全科医生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水平。并通过政策导向,将大多数初诊或病情较轻的患者留在基层医疗机构。如合理调整医疗费用使用范围、支付办法和标准,同时加强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分工协作,建立可行的双向转诊机制。
其次,改进各级卫生机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服务功能和形式的转变,深入到社区中,开展一些老年人所乐于接受的服务项目。如在社区开展慢性病系统管理、健康教育等方式,,使老年人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第三,改进和完善医疗保险,提高老年居民基层就医可负担性。老年人是医疗保健高需求人群,同时又是最不具备支付能力的人群。完善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可能会提高老年群体对医疗服务的利用,降低医疗费用的负担。筹资机制和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当务之急。
第四,综合利用多方因素,引导社区老年居民合理就医。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普及基本疾病防治知识,增加居民自身的医疗卫生常识;加强基层医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增加老年居民对自身疾病的确定性认识,进而帮助老年居民做出最佳决定。同时改善居住环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预防、保健功能等措施,改善居民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冯海龙,陈长香,田喜凤,等.城乡中老年人就医行为的现状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6,(5).
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年要在全县开展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今天,我们召开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会,即是动员会,又是部署会。刚才,卫建体委姬克主任传达了《汝南县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集体部署。下面我就做好示范区创建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加强领导、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协调一致,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从社会层面来说,慢性病是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对每一个家庭的影响是重大的,是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好不好的重要问题。我们身边都不乏因心脑血管疾病或癌症等慢性病致死、致残的领导干部和普通民众。从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来说,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已列为复审考核必备条件。因此,全面开展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既是政治需求,也是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迫切需要,甚至与在座各位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工程,非一人或一部门之力能完成,大家要认清形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加强协作,切实增强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把示范区创建作为本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明确各自目标任务,细化工作安排,落实好各项工作指标。县政府办公室印发汝南县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确立了工作目标、工作指标、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并对示范区创建工作指标进行分解,明确了牵头单位和工作要求。成立了以刘军民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主管县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委、财政局、民政局、人社局,教育局、卫建体委等16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慢性病示范区创建内容多、要求高、专业性强。请大家会后根据各自目标任务及时安排部署,认真对接,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做好各项工作。
二、抓住重点、统筹全局,全面推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一)职责明确、目标清晰
各相关单位要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贯彻落实本单位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将相关指标纳入部门年度目标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制定考核奖惩措施,确定完成时限,责任到人,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慢性病防控工作,按指标体系专档收集相关资料,另外各单位还须指定联络员负责与县创建办公室做好工作对接。
(二)严格规范、务求实效
各成员单位要严格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考核指标标准和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开展创建工作,相关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印证资料要真实可靠。持续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慢性病监测、管理力度,尽可能地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我县慢性防控工作。
(三)积极配合、规范管理
目前我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高危人群登记和管理率
,老年人健康体检率等指标离考核指标还有差距。各成员单位要动员患相应疾病的职工或其家属配合卫健体委部门正在开展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积极主动地到辖区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并接受随访指导。努力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达到控制其慢性病危害的目的。
(四)加强监测、措施有力
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协作,加大死因监测,心脑血管事件报告、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力度,做好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慢性病社会危险因素调查工作,认真分析,总结监测调查数据,为针对性制定我县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策略和措施提提供科学依据。
三、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牢筑保障基石。
创建慢性病防控示范区70%的考评指标离不开相关部门参与。各部门要不断改善本部门本单位促进身体活动的支持性环境,积极组织开展职工健身活动,全面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职工定期体检制度,认真开展控烟活动,制定限酒等规定,各部门要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分工协作各尽其能,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卫生健康体育部门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实施慢性病防控方案,做好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预防控制和监测评估,认真指导开展慢性病预防工作;县总工会、教育局等单位要组织开展群众性的集体健身运动,大力倡导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间操制度;县教育局要制定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计划方案,将慢性病防治知识纳入幼儿园、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组织学校、托幼机构开展慢性病和常见病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县医保局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政策。
四、加强指导,强化督查,确保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县卫健体委要充分发挥其业务部门技术指导作用,做好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相关调查监测等工作的技术指导和考核验收工作,县政府办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联合督导方案。按要求组织开展联合督导。及时掌握我县创建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各相关单位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十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情况
(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在既往开展健康档案建立的基础上,乡镇卫生院通过门诊就诊、入户服务、患者自我申报等多种方式来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和电子档案。截止11月底,累计纸质建档45621份,建档率96.2%;电子建档45331份,建档率为95.2%,僧尼纸质、电子建档均为2232份,建档率98.9%。纸质版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建立,电子版档案正在进一步录入中。
(二)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加大对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各医疗机构年初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定期更换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内容,结合“10.8全国高血压日”、“10.10重性精神疾病宣传日”、“11.4糖尿病日”等慢性病主题宣传日,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摆放健教处方等宣传资料,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健康教育咨询和健康知识讲座,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政策,让群众积极主动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年累计举办健康咨询活动132次,知识讲座107次,接受教育群众达8617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000多份。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度提高。
(三)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县藏医院每年开展一次免费健康体检,除一般体格检查外,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心电等项目,乡卫生院对其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并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目前健康管理老年人2881人,管理率为55.53%。
(四)慢性病患者管理
医疗机构利用健康体检,积极开展重点人群筛查工作,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患者进行登记并纳入管理,定期开展随访服务,对患者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目前辖区内已管理高血压患者2815人,健康管理率40.4%,规范化管理1971人,规范化管理率70.2%;管理糖尿病患者373人,健康管理率10.4%,规范化管理252人,规范化管理率67.7%。
(五)预防接种
及时为辖区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了预防接种证和接种卡,积极组织开展了国家扩大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麻疹疫苗查漏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建卡率98%,各种疫苗接种率为:卡介苗95.67%;脊灰糖丸96.56%;百白破94.16%;a流脑疫苗94.86%;a+c流脑疫苗94.59%;乙脑疫苗95.82%;甲肝疫苗92.62%;百白破二联92.86%。
(六)0—6岁儿童保健管理
为辖区0—6岁儿童建立儿童保健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对辖区的儿童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及常见疾病预防等健康指导。全县7岁以下儿童4171人,保健管理3380人,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81%;3岁以下儿童2216人,系统管理1733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8.2%;全年全县新出生476人,新生儿访视409人,新生儿访视率85.9%,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
(七)孕产妇保健管理
为早孕妇女建立了保健手册,按管理要求定期开展了产前检查和产后随访及健康指导工作。全年应管理孕产妇476人,其中早孕建卡360人,早孕建卡率为85.71%;开展了至少5次及以上产前随访服务的产妇359人,孕妇健康管理率85.47%;产后28天内接受1次及以上产后访视的产妇数367
人,产后访视率87.38%;农业户籍活产数419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334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79.71%,孕产妇系统管理322人,系统管理率达67.64%。发放叶酸513人2052瓶,叶酸增补的知晓率达92.7%,有效预防了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
(八)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落实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及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协助配合县疾控中心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了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对辖区的结核病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进行了进行治疗管理,并督导访视。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审核率均达100%,无甲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4种232例,发病率为493.75/十万,无死亡。
(九)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稳步推进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与相关单位和医保部门相互沟通协调,积极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摸底调查工作,排查登记疑似重性精神疾病患者9例,其中专科医院确诊2例,已全部录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乡镇卫生院建立了管理档案并做好随访管理。
(十)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按照县卫生执法大队工作要求,各卫生院积极协助开展各种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定期对辖区内学校卫生、非法行医、饮用水卫生安全进行协助巡访。2014年,全县无食物中毒、突发食源性疾病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十一)中医药健康管理
乡镇卫生院开展了0-36月、65岁以上老年人的中医药保健服务。0-36月的中医药健康管理364人,管理率为16.4%。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1055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36.6%。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我局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专家组,在县疾控中心挂牌成立了公共卫生指导中心,制定并经政府下发了《201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办法》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及使用办法》的通知,补助资金按照“统筹使用、分级负担、专款专用、绩效考核”的原则,实行预拨和结算相结合的拨付办法,严格报账审批程序,做到专款专用。由县卫计局组织,指导中心牵头,定期对各医疗实施单位进行督导检查考核,了解各项目工作贯彻执行进展情况,考核检查结果评价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挂钩,按照工作量和工作质量拨付项目资金,提高补助资金整体使用效益。
2014年,各级财政按人平35元下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应到位经费166.25万元,实到位经费122.675万元,截止11月,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公共卫生报销支出经费95.52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医疗卫生单位不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十一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未真正落实。表现为:健康档案更新不及时,高血压、糖尿病发现率、规范管理率低,重点人群年度体检率低,妇女、儿童保健、慢性病管理等不同程度存在逻辑错误,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公共卫生服务真实性存在问题;各类档案资料管理无序,公共卫生服务资料规范性较差。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力量薄弱。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服务能力低下,无法承担基本公共卫生职能,基本公共卫生主要由乡镇卫生院开展。受卫生院基础设施设备差,专业人员配备不齐,多数卫生院现无法开展辅助检查项目,加这部分医务人员责任不明确,履职不充分,导致服务规范落实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防治工作水平和能力急需提高。
(三)基本公共卫生指导中心无专项工作经费,有机构无编制,人员少,制约了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落实责任,强化工作措施。重点抓好乡村一体化管理,明确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职责,加强乡村医生管理,让乡村医生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
形式与效果
1通过新闻媒体开展健康教育(1)与电视台合作,积极推进九亿农民健康教育:在电视台开播健康专栏,每周定期定时播放“九亿农民健康教育”电视系列片。(2)与报社合作,开辟健康教育小专栏:一年四季结合各季节特点,及时刊登防病信息以及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如预防甲肝与乙肝、预防霍乱、糖尿病的防治、高血的防治等等。(3)与广播电台合作,开设健康教育空中快车:在农村许多农民朋友还保持着每天听广播的良好习惯,许多外界信息来源于广播。所以办好广播电台的健康教育栏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播放的内容可以与电视台、报社的基本相同。
2结合创建卫生县城开展健康教育创建卫生县城,是发动群众参与与卫生工作的一种活动,是健康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在创卫过程中,通过政府倡导、部门协调、社会支持、人人参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将城区划分为18个居民片区,每个片区设立健康教育宣传窗、建立市民学校。我们则定期组稿,交给片区牵头单位,由其负责刊出。我们则不定期按需去市民学校进行讲课。
3利用卫生节日开展健康教育每年的卫生节日,如世界防治结核病宣传日、世界卫生日、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世界无烟日、艾滋病宣传日等,我们紧紧围绕主题,制作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宣传板,到主要街道、学校巡回展出,向过往群众散发传单、卫生小报、知识手册等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4通过讲课座谈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方式、不同内容进行讲课、座谈。如在老年大学,我们与老年同志以交谈的方式讲授一些老年人普遍关心的冠心病、老年性痴呆、高血压等疾病的防治,并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其它健康问题;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则重点讲解突发性疾病的应急处理,各种传染病的防治,如何进行卫生消毒等相对比较专业的健康问题;在学校重点放在个人卫生、生理卫生、常见病的防治上,如有过敏怎么办、如何有效抑制腹泻、居室通风等。
5针对特殊人群开展健康教育
(1)在预防接种门诊循环播放计划免疫接种知识问答,让各位家长进一步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自觉接受各种疫苗接种,了解每种疫苗预防的疾病,为下一代的健康体魄打好基础。
(2)在每周的食品卫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时,统一进行相关的卫生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发给卫生知识合格证,此证作为领取健康证的前提条件。以上形式多样,多种渠道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重在教育和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实践证明,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中,卫生知识问卷调查合格率达到80%以上;防病意识明显加强,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计划(范文一)
在即将过去的××年里我社区卫生工作,以营造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为目标,发动组织居民群众和社区多方力量,在社区内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整治环境,消除 四害 ,清理乱张贴,加强环保工作,创建绿色社区,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文明意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巩固所取得的成绩,落实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社区制定了××年社区卫生各项工作计划如下:
一、全面加强社区卫生长效管理,促进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1、加强对社区居民小区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做好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的工作。持之以恒的开展周末卫生劳动活动,集中清理乱堆放和清除卫生死角,通过街道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周末卫生劳动带动辖区单位、群众共同参与创建国家文明卫生城区工作中来。
2、继续开展整治乱张贴、非法小广告牛皮癣活动,采取包干包段和集中行动的方法,对辖区内所有楼院、小街巷等处的乱张贴进行清理整治。建立长效机制,要求社区保洁员在保洁时,发现一处清除一处,并定期检查。加强宣传,鼓励居民向社区、城管举报乱张贴者等。努力为广大居民群众营造一个文明整洁的生活环境,将治癣工作推向深入。
3、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4月份是全国爱国卫生月,社区将积极配合巩固各项创卫成果、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卫生意识,组织全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预防各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搞好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卫生大清扫和除 四害 活动,防止虫媒传播疾病,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4、加大除害防病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四害防治覆盖面,有效降低全辖区四害密度。组织开展全辖区除四害统一行动。动员全社会参与,组织开展春、秋除 四害 行动以及夏季除害、秋季灭蚊、冬季灭蝇灭蟑周等专项行动,全面控制 四害 孳生、活动的高峰季节。同时,加大公共场所的消杀力度,组织义务消杀队伍定期做好道路绿化带、预留地、待建地等日常除四害工作,严格控制四害密度,防止病媒生物传染疾病在我辖区的发生和流行。
5、广泛开展社区卫生宣传教育活动,致力提高居民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采取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模式,通过设立爱国卫生宣传专栏、派发宣传资料、刊登宣传专版,广泛宣传爱国卫生工作。完善和丰富爱国卫生内容,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信息,提供咨询等服务;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卫生行为。
二、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绿色环保社区 的创建是一项为辖区居民创造舒适人居环境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具体事务性工作,需要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需要全体社区成员的共同维护。为此社区将积极配合区、街环保、卫生、城管部门加强对辖区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检查和督促。为引导广大社区居民的文明生活方式,社区将组织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活动。倡议广大的社区居民使用环保、无公害的产品,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自觉控制生活中的垃圾、噪声、污水、油烟的排放。在社区内各小区和宿舍楼道倡导使用节能灯,公共场所使用节能水龙头等。
三、大力开展社区绿化工作
社区绿化工作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社区将重视抓好社区绿化工作。与社区各单位和小区物业部门签订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目标责任书,督促各小区配备专业的园艺技术员,配备有关工具。发动社区居民共同对社区内树木、花草进行细心的管理,使社区的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不断提升创建绿色社区工作的水平。
总之××年,我社区环境卫生工作要全面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做好爱国卫生工作,不断提高卫生水平。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齐抓共管,齐心协力,确保全年环境卫生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计划(范文二)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扎实推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有效保障农民健康水平,特制定××年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充实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减轻农民负担,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责任,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
二、建立健全村级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和服务管理组织
1、社区把公共卫生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社区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在本年度镇公共卫生工作明确后,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和充实人员,设立办公室,负责落实上级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社区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和卫生所人员要确保我社区共卫生工作顺利进行。
三、落实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惠民服务、合作医疗便民服务、防疫、保健等。
(一)、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课每季度开课一次,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每次参加人员必须达到50人或以上,宣传栏内容要实用,每季要有照片存档。
(二)、健康管理
1.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要求90%,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无缺项。
2.按时做好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门急诊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要求完整准确,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
3.每季度开展一次免费上门访视服务,访视率必须达到95%或以上,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
(三)、基本医疗惠民服务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合理收费,按规定执行医疗优惠政策。
(四)、合作医疗便民服务
1.卫生所医生必须熟悉合作医疗政策,并进行大力宣传,使各种人群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率达85%。
2.每季度公示本村参合人员报销情况,负责并保管好本村参合人员名册,登记项目要齐全、准确。
(五)、妇幼保健
1、认真做好妇幼保健工作。特别是孕产妇系统管理及6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
2、每月按时管理上报孕产妇及出生儿童,并及时纳入系统管理。
3、每月进行4次下乡入户工作,根据情况按时进行孕产妇、儿童访视。
4、做好妇幼保健宣传,每两月一期,全年6期。
(六)、防疫工作
1、做好各项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提高全民防范意识。
2、尽职尽责开展工作,按时完成儿童预防接种、结核病筛查、疫情调查上报、疫苗冷链管理、卫生所消毒管理、安全注射工作。每月29日做好预防接种,平时根据实际情况按时接种。
3、开展适宜的疾病防治宣传,特别是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防疫宣传每两月一期,全年共6期。
(七)、慢性病管理
1、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病、精神病等慢性病病人建档和管理。做好老年人体检登记工作。
2、做好每季度一次慢性病随访工作,做好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每月一期,全年共12期。
(八)、食品安全工作
加强对农村食品、饮用水卫生的监督和指导与管理。提高农村公共卫生信息报告及时率,减少损失。
[关键词] 2型糖尿病;高血压;空腹血糖控制;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6(b)-0043-02
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都属于慢性疾病,两种疾病都以老年人常见,且二者常常会合并发生。临床数据显示,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其合并高血压疾病的概率可达到37%左右[1]。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来说,其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升高[2]。笔者以下就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高危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这类患者合理控制空腹血糖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27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505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22例。927例患者中,男368例,女559例;患者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为(60.27±5.33)岁;患者的病程2~14年,平均病程为(6.52±4.68)年;城区患者548例,农村患者379例。
1.2 临床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及2型糖尿病血压正常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生活方式,血压、血糖的监测和诊疗情况,慢性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等[3]。同时对927例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主要的检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及实验室检查,主要的检查内容包括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清尿酸及血清肌酐水平等[4]。
1.3 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标准
患者空腹斜塘低于7.0 mmol/L为控制,空腹血糖≥7.0 mmol/L为未控制[5]。
1.4 统计方法
应用Epi Data3.0建立数据库,采取双人双机平行录入的方式对临床调查数据进行输入,应用SAS9.1.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连续变量应用t检验,分类变量应用χ2检验。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因素的分析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检验水平α=0.05。
2 结果
2.1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2型糖尿病血压正常患者个性临床指标比较
与2型糖尿病血压正常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总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及血脂异常发生率均显著较高,空腹血糖水平显著较低,尿酸、肌酐水平显著较高,体质指数显著较高,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显著较高,以上各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2.2.1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单因素分析 以空腹血糖是否控制为变量,以地区、性别、年龄等各项单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区、文化程度、家庭年均总收入、每周锻炼频次、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血压监测间隔时间、血糖监测间隔时间、血压水平、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等[6]。
2.2.2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控制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空腹血糖是否控制为变量,以地区、性别、年龄等各项单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地区、糖尿病病程和血压水平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的独立影响因素。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机制尚且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是临床研究已经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的概率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且患者一旦并发高血压,就会增大其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7]。该次调查研究中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一结果表明,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来说,要积极预防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
从目前来看,临床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是对于2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因素的研究尚且较少。该次调查结果显示,地区、家庭收入、糖尿病病程、体育锻炼情况、血脂水平、血压水平等都是影响2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的因素[8]。由此可见,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加强处在农村地区的、糖尿病病程较长的、血压水平较高的患者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潘榕,秦景新,韦献飞,等.柳州市柳北区社区居民慢性病及主要生活方式现况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10):910-912.
[2] 张志坤,张光仲,张晓慧,等.社区居民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1):22-24.
[3] ACCORD Study Group,Ginsberg HN,Elam MB,et al.Effects ofcombination lipid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N EnglJ Med,2010,362(17):1563-1574.
[4] Patel A,ADVANCE Collaborative Group,MacMahon S,et al.Effects of a fixed combination of perindopril and indapamide onmacro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outcomes in pe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 mellitus ( the ADVANCE trial) : a 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J].Lancet,2007,370(9590):829-840.
[5] 董美华,钱云,张敬平,等.无锡市城乡社区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6):568-570.
[6] Xu Y,Whitmer K.C-reactive protei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in people with diabetes: high-sensitivity CRP testing can help as-sess risk for futu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ents in this population[J].Am J Nurs,2006,106(8):66-72.
[7] 雷立新.太原市某社区Ⅱ型糖尿病人基本健康状况及肾功能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5):378-381.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 舒适护理 生活质量 负面情绪 护理满意度
在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背景下,老年群体的疾病治疗成为我国医疗系统卫生服务发展的重点与难点。老年患者常见各种慢性病,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为高发疾病,在心血管疾病中,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极高[1]。导致老年患者出现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较多,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因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维持心排出量,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作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转,慢性心力衰竭情况危急,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故临床的治疗与护理十分重要[2]。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中心思想指导下,当前护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本文拟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当中实际应用效果与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30例纳入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按照入院治疗顺序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65例,男女比例为36∶29;年龄62~89岁,平均年龄(73.35±9.07)岁;慢性心力衰竭病程为1~6年,平均为(2.40±1.50)年;疾病类型:冠心病32例,高血压心脏病15例,扩张型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对照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3.21±9.29)岁;慢性心力衰竭病程为1~6年,平均为(2.30±1.70)年;疾病类型:冠心病31例,高血压心脏病16例,扩张型心脏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临床病理检查、病史资料分析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家属均知悉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原发精神疾病者;合并严重肾、肝功能疾病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症状规范监护护理、药物管理护理、健康指导护理、对症预防护理等,按照医院以及病程护理制度规范护理工作。
1.2.2 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内容如下。(1)建立舒适护理小组:建立舒适护理小组,由科室主任以及具有资深护理经验的护士进行带头,分析当前科室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特点,结合护理基础条件,制定舒适护理的相关内容,以患者为服务中心,健全完善舒适护理制度,同时分析参与护理人员的工作素质,针对性执行培训措施,落实护理职责,展开培训的同时制定考核制度,方便后续护理工作质量追踪。(2)环境舒适护理: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与患者积极的交流,消除患者的紧张感与陌生感,主动了解患者的喜好,尽量为患者提供单独病房,按照患者的喜好可以适当的增加病房内的装饰,包括植物、书画、壁纸挂饰等,同时可为患者播放喜好的音乐、戏剧等。完善病房内的安全设施,包括栏杆、床上扶手、呼叫设备等,同时加强病房内医疗器械检查,保证器械能够正常使用。此外,需定期进行病房清洁,保证病房通风透气,温度与光照适宜,同时需制定严格的探望制度,保证患者用于足够的休息时间。(2)舒适心理护理:患者年纪较大,儿女通常忙于工作,缺乏陪伴,患病住院后患者更有孤独感,加上疾病存在,患者往往有较多负面情绪,舒适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首先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心理分析与语言技巧的能力,尊敬、安慰性的语言是必须的,在分析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后,护理人员应站在晚辈的位置,采用合适的心理引导方式对患者进行安慰和劝解,常见方式包括语言暗示、情感聆听、转移注意力、社会关系支持等,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心理护理方式,使得患者处于舒适的交流氛围中,极大的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治疗积极性。(3)舒适护理: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通常伴有水肿,同时可能伴发呼吸道感染,因此呼吸质量较差,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引导患者取适当,通过对进行舒适度的调整,适当调节床头位置,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提高呼吸的顺畅度与轻松度。(4)输液舒适护理:老年慢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负荷能力较差,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操作时,首先要严格规范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发生率,其次应当对药物选用、液体输注速度、剂量调节等进行规范管理,告知患者及家属输液的注意事项,严格禁止私自调节输液速度,如果输液过程中患者感觉不适,需提前告知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不能处理时则需告知主治医师协商解决。在操作时,必须严格规范无菌原则,合理控制氧流量,定期更换湿化瓶,避免出现感染事件。(5)呼吸训练舒适护理:患者呼吸能力改善尤为重要,因此护理人员需针对性的引导患者展开呼吸训练,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与年龄的患者尽量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的示范,观察患者的表现并且温和的指导改正,引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期间护理人员需做到耐心且语言温和,循序渐进的提高患者的呼吸训练强度,达到改善呼吸能力的效果。
1.3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改善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心率恢复正常时间、水肿消失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2)负面情绪改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3]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评分。(3)生活质量: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4]进行评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功能越好。(4)护理满意度:采用通用护理服务质量量表进行分析,分为满意(80~100分)、一般(60~79分)和不满意(60分以下)3个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临床指标改善时间
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心率恢复正常时间、水肿消失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改善时间比较
2.2 负面情绪改善情况
护理后,试验组患者负面情绪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SDS评分为(11.30±2.20)分,对照组为(17.50±3.70)分,t=11.612,P=0.001;试验组患者SAS评分为(11.60±1.90)分,对照组为(17.10±3.30)分,t=11.645,P=0.001。
2.3 生活质量
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6.70±8.10)分,对照组为(71.20±4.40)分,t=13.558,P=0.001。
2.4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49例,一般14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满意31例,一般24例,不满意10例。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92%(63/65),对照组为84.62%(55/65),χ2=5.876,P=0.015。3 讨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为各种类型的心脏病终末期归转,患者预后往往较差。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是指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低于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临床可出现动脉系统灌注不足、肺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的各种症状与体征[5]。该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舒适护理更加注重患者的护理体验,以患者为服务中心[6]。首先建立舒适护理小组,从影响患者疾病预后因素出发制定护理内容,包括病房护理、舒适心理护理、舒适护理、输液舒适护理、呼吸训练舒适护理,护理工作的开展首先帮助患者拥有积极的治疗心理,而其他护理则同时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强了药物的治疗效果[7-8]。舒适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科学性、整体化的护理方式,也被称为双C护理模式,有效的结合患者的身心,患者能够充分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和关心,积极的配合护理工作,极大的改善了预后,临床应用效果十分理想[9]。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水肿消退时间、气喘缓解时间、心率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负面情绪较对照组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研究结果接近,证明本研究结果符合当前临床研究预期[10]。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各项指标缓解时间,同时改善生活质量与负面情绪,达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沈雅青.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5):147.
[2]胡洋.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2):280-281.
[3]王艺珍.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护理效果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33(6):89-91.
[4]张秋菊,邓金梅,陈银花.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1):150-151.
[5]刘春香,段功香.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衰弱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8,33(12):27-29.
[6]杨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0):123.
[7]田震静,付爱丽,徐春爽,等.心理弹性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希望与睡眠质量间的中介效应[J].护理研究,2019,33(1):10-13.
[8]刘太芳,张爱华,张营,等.抑郁、心理弹性对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及衰弱的调节效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19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