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素质极强的表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作为深海世界的探索者,潜航员在潜入数千米深的海底时,需要面对头顶巨量的海水和四周一片漆黑的环境,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在心理素质方面,潜航员需要有极强的抗压能力,尤其不能有幽闭恐惧症一类影响潜航工作的心理疾病。在成为正式的潜航员学员之后,他们还要接受专门的心理素质培训,以强化这方面的素质。中国的第一批潜航员付文韬和唐嘉陵就曾在上海交通大学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当时,他们除去身上所有的东西,在一个狭小、漆黑的模拟空间持续待上12个小时,培养对深海环境的“感觉”。
除了这些普通人容易理解的指标,潜航员还需要有另一种重要的心理素质,那就是对海洋科考事业的高度热情。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学员招募工作负责人告诉记者:“潜航员每年都要在海上工作很长一段时间,远离陆地,工作性质枯燥、艰苦,而且这种情况会持续数年。因此,潜航员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有些像远洋轮船上的船员,他们必须能适应航海工作的特点。‘热爱海洋事业’的要求,在这里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知识素养
潜航员学员必须来自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这6类专业,并具有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以及大学英语六级或同等的外语能力。
招募工作负责人对此解读说:“潜航员不仅仅是潜水器的驾驶员;对潜水器进行保养、维护和技术升级的工作,也需要由潜航员来承担。这样的工作性质,使我们在招募潜航员时限制了专业,因为来自这6类专业的人才,可以更好地承担起维护潜水器的工作职责。随着时间的流逝,经验的增长,潜航员也会成为潜水器维护领域的专家,在未来的潜水器系列化设计和升级改造中担任一些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潜航员在驾驶潜水器的同时,也需要配合搭乘潜水器的科学家完成一些科考任务,因此潜航员也需要具备海洋地质、海洋生物等方面的知识,乃至成为这些领域的专家。可以说,潜航员是一个具有‘准科学家’素质的群体。”
[关键词]青少年 篮球运动 心理素质 自我调节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2-0111-01
篮球运动是一项同场对抗的集体项目,运动员既要全面掌握技术和战术,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比赛过程具有很高的对抗性、复杂多样性。除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外,心理素质也影响着比赛的结果。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已有技战术水平。伴随着运动员自身攻防技术的提高,时刻需要运动员在日益激烈的最后关头做出关键投篮。因此,要想获取比赛胜利,就需要扎实过硬的技战术能力和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独立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的能力。本文主要从平时的训练比赛过程中研究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进行研究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综合法、实地观察法等方法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一)影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主要因素
1.竞赛类型和规模。竞赛级别越高,规模越大,运动员的比赛情绪就越高涨。因为重要的比赛会激起运动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队员们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夺取胜利而努力。相反,小级别的比赛不易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一般。
2.参赛双方实力对比及参赛动机选择。如果双方实力悬殊时,比赛形成一边倒的局面,运动员情绪就不高涨。当双方势均力敌,比分胶着,并且接近比赛尾声时,运动员的情绪体验就会达到最大程度,在双方激烈的拼抢对抗中,注意力会格外集中。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动机性质不同,会随着比赛的进程产生不同性质的情绪体验并最终影响比赛成绩。
3.外部因素干扰。比赛的结果,不仅受到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制约,同时还受到诸如天气、场地、观众和裁判等外部环境条件的干扰,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运动员的心理情绪活动,间接地影响了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成型,造成运动水平发挥失常。
(二)克服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障碍的训练方法
1.针对性模拟比赛训练。模拟训练法是指在获得准确情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模仿重大比赛中对手的主要特征,安排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中进行针对性极强的训练方法。通过资料收集获得对手详细信息,科学合理分析对手的技战术打法特点和比赛风格,有针对性地训练,逐步培养运动员百折不挠、积极比赛的毅力。
2.切实加强全方位技战术训练。扎实稳定高超的技战术水平,能够增强运动员渴望胜利的信心。在训练中加强针对发球、传球、投篮、防守等细节必需的运动技能进行反复练习,提升技战术创新研究,不断提高团队的战斗力,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教练员要在赛前认真分析双方的技战术特点,运用积极性语言鼓励队员,坚定取胜的信心。赛前准备过程教练员还要充分考虑到比赛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不利局面一旦出现,教练员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保持运动员稳定的心理状态,做到临危不惧,应对自如。
3.提高运动员自我调控能力。随着国际篮联新规则的不断演化推出,篮球比赛呈现出拼抢对抗日益激烈的特点,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要承受众多的心理压力。教练员既要注意技战术系列的训练,还要不断给队员贯彻一些缓解和调控心理压力的技能方法。如自我呼吸调节法、目标转移法、心理想象调节法等。要努力让运动员及时迅速地把心理训练中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比赛中,从而保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战术水平。
4.抓好教练员的临场指挥能力。在篮球比赛过程中,教练员的临场指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因此,教练员要在比赛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采用激励性语言鼓舞队员。当场上队员出现失误时,教练员应根据场上情况及时暂停或换人,把自己的战术意图贯彻给每一个队员,积极调整心理状态,增强队员取胜的欲望。
三、结论与建议
随着篮球竞技运动的不断发展,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科学合理有效地调整心理状态,对比赛的成绩发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运动训练发展和竞技比赛要求运动员在消耗巨大身体能量的同时还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因此在平时训练中教练员既要加强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战术的训练,还要重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及赛前赛中心理调节,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8月.
关键词:初中思品教学现状实用性价值价值取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认识到掌握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提升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其实,“有德之君子”自古以来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之后形成了这门功课。然而,学生似乎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仅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还常常出现跑神、瞌睡等一些开小差的情况。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应该进行教学反思。我认为,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表现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知识的实用性价值,因此我们在传递知识的时候就应该更多地展示知识的实用性价值、凸显它不一样的魅力。当然,在我们向学生展示思想品德知识的魅力之前,教师首先应该有这方面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本文试从价值取向、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等四个方面系统地阐述初中思想品德这门课程所教授知识的实用性价值。
一、学好思想品德知识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现代社会,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学生有了更加便捷的途径去了解各种最新、最全面的信息。然而每一件事情都存在正反两方面,尽管学生有了更加便捷的渠道了解信息,但是所有的信息并不完全都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益的,很多的不良信息也在侵蚀着学生纯洁的心灵、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和引导。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各种新鲜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面对各种各样类型的信息,学生不完全具备筛选的能力。如果学生得不到很好的引导,他们就很容易被一些消极的、反面的东西所吸引,甚至误入歧途。一旦学生误入歧途,那么再进行补救可能就要走很多的弯路,教师作为学生的心灵工程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及时给学生们做出争取的指导。
初中思想品德这门功课正是引导学生建立价值取向的专业课程之一。这门课程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核心,从现实社会的各个方面向学生展示了积极的、阳光的价值观、世界观,同时也明确指导学生如何规避、排除那些不良的价值观点和取向。因此,对引导初中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的角度来讲,这门功课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价值的、在学生们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学好思想品德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之很多的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家长过度宠溺孩子等原因,导致目前很多的初中生都完全是在父母家庭的呵护下成长,应对各种挫折困难的心理素质比较差。俗话说:“人身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挑战,他们在面对一些挫折困难的时候,缺乏应对的积极心态,轻则伤心难过、重则产生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社会上有一些学生因心理素质过差而发生的悲剧事件屡见不鲜。不可否认,有相当一部分的初中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出现了问题。总之,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有待提升是一个现实的教学问题。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发现问题都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怎样正确地引导孩子,最终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战胜自己。我们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在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心理素质是学生将来在社会竞争中的关键素质之一,学生的抗压能力、管理情绪的水平等都需要较强的心理素质做基础。总之,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视角来讲,初中思想品德这门功课教授的知识颇具现实意义。
三、学好思想品德知识有助于学生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毫无疑问,文化素养是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试教育的传统下,很多学校都偏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并不重视文化素养相关课程的开展。因而当前大部分的初中生都呈现出文化素质底蕴不足的现状。很多学生除了熟知自己语数外领域的知识之外,并不了解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对诸如国粹之类的精华更知之甚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继承和发扬其中的精华不仅是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使命,更是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硬性要求。当然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文化素质并不仅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只是在这里强调当前学生单薄的知识面显然不符合我们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求,因而也是应该及时扭转的现状之一。总之,学好思想品德知识有助于学生们提升个人文化素养乃至个人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学生成长为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实用型人才。
四、学好思想品德知识有助于学生积极乐观地成长
网球作为市场化运作较为成功的项目,由于其观赏性高,对抗性强,受到了世界体育迷的喜爱。
2.影响网球运动员发挥的主要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被认为是影响运动员发挥的主要因素。网球比赛中除了实力决定比赛结果外,心理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1 自信心。自信心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心理因素。如果运动员没有自信心,对自己的技术、实力不相信,势必将会严重的影响到运动员的发挥。毕竟在比赛中,影响最终结果的因素较多。关键是要有必赢的信念,同时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尤其是在面对同等级选手的时候,更需要有自信。
2.2 注意力。所谓注意力,是指选手在比赛中的指向性和集中性。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如果能在比赛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将有关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在一点上,则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2.3 控制力。控制力可以认为是人的自制力。如果网球选手没有自制力,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让行为或者活动背离了预设轨迹,无疑将会落入对手设置的“陷进”,从而给比赛带来不利后果。另外,控制力不仅体现在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还包括对现场的控制,比如比赛节奏的控制,比如对观众的控制与引导等。
2.4 意志力。意志力是网球比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意志力,可以理解为意志品质。网球比赛往往耗时较久,尤其是在实力不相上下的选手在比赛中,由于双方的实力差距不大,回拍较多,这对选手的意志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果选手不具有足够的意志力,不能在关键时刻咬紧牙关,那么就会让对手获得可趁之机,从而失去比赛。
2.5 反应力。反应力是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网球比赛中,球速极快,这更需要网球选手具有较快的反应力。
3.心理因素对网球运动员发挥的影响
就网球选手而言,要获得最终的比赛胜利,依赖于包括自信心、意志力、反应力等在内的诸多心理素质的综合作用。因此,认识这些心理因素对网球选手比赛的影响可以进一步促进心理因素在网球比赛中的运用。
3.1 自信心对网球运动员发挥的影响。自信心被认为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就运动员而言,如果没有自信心,在气势方面就先输了一大截。因此,自信心对网球运动员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气势。在比赛中,由于各种因素,难免在某个环节或者处理上出现失误,从而丢分。如果自信心不强,往往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影响运动员的发挥。
3.2 注意力对网球运动员发挥的影响。任何一项运动,都需要选手具有较强的注意力。如果选手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比赛中,而是分散到其他方面,将会给竞争对手以可趁之机,从而导致比赛的失败。
3.3 控制力对网球运动员发挥的影响。控制力是网球选手在比赛中需要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之一。选手的控制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要加强对自我的控制,要随时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情绪,不能因为场内或者场外的各种因素,出现情绪失控。第二,要注意加强对比赛现场的控制。比如要根据比赛的情况,选择适当的休息、擦汗或者换球等。借助这些时间间隙,调整呼吸,并分析前面比赛的不足和益处,构思下一阶段比赛。
3.4 意志力对网球运动员发挥的影响。意志力是网球运动员比赛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意志力,对网球选手的影响通常表现在两个实力相当的选手中。网球比赛是一个对体能有高度要求的运动项目。往往在比赛的后期,双方比拼的并不是技战术实力,而是意志力。
3.5 反应力对网球运动员发挥的影响。反应力是运动员必备的基础心理素质。如果运动员的反应力不快,势必将会导致运动员不能提前预判有关情况,在整个比赛中疲于应付。
4.提高网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建议
在比赛中,实力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已经减弱。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选手加强心理素质建设,从而为获得最终的胜利奠定更好的基础。
4.1 增强自信心。第一,需要选手在日常的运动中提升自己的技战术实力。如果技战术实力不强,拥有再强的自信心,也无济于事。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第二,在比赛结束后,如果失利,不能盲目否定自己,而是要开展有关的技战术分析,分析自己在比赛中的不足,并提出有关的改善建议,以为下一次比赛的胜利打下更好的基础。第三,对自己的成功予以积极的评价。第四,制定可以完成的目标。
4.2 提升注意力。在网球比赛中,运动员的注意力对最终的结果影响较大。而且注意力直接对反应力产生作用,网球选手除了在日常的训练中,采取针对性的训练外,在比赛中主要需要做好如下两点: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第二,合理应对对手的各种“小动作”。
4.3 加强网球控制能力。就网球比赛中的运动员而言,网球比赛的控制能力提升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建设:第一,要注重对比赛本身的控制。第二,要注重对现场气氛的控制。比如根据比赛进程,灵活运用有关的比赛规则,采取休息、换球等手段,进行情绪调节。
4.4 形成强烈的意志力。意志力在比赛中,尤其是双方实力相当的比赛中,是决定比赛结果的核心要素。第一,要在比赛中牢牢咬住。只要能牢牢咬住比赛结果,那么势必将会对暂时领先的对手形成压力,并造成对手的失误。另外,在比赛中,还必须要有极强的自信心和必胜信念作为支撑。只要比赛没有最后的结束,那么就要咬住,要一分一分的争取。第二,在比赛中的关键时刻,还必须适当的放松自己,不能因为过于紧张,导致动作变形。
4.5 注重反应力的训练。反应力是运动员获得胜利的基本要素。在网球比赛中,球速极快,对选手的反应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反应力的训练难以短时期形成,而需要选手在日常的训练、比赛中不断积累。
关键词:体育课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一、前言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生活条件相对优越,都有极强的自尊心和过高的志向,而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竞争,使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表现得更加突出。本文就体育课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体育课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目标的落实起到积极作用。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以江西技师学院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校内发放调查问卷246份,收回问卷246份,有效问卷228份,在有效率95.3%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和分析。
1.大学生心理健康症状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一点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的较突出,一般与差占有25%,学习盲目、无目的的症状表现的更加明显,占68%。此外,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自卑的心理,占43%,被动参与体育课的占8%,存在理焦虑的占17%。
表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序号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1 人际关系 好75% 一般20% 差5%
2 对体育课的态度 积极参与92% 被动参与8%
3 盲目无目的性 无目的性48% 有目的性52%
4 心里焦虑 存在17% 不存在83%
5 自卑心理 有23% 无77%
2.体育课程教学对学生心理影响的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认为通过体育运动能够调节自己情绪的占81%;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提高适应能力和自信心的,分别占86%和82%;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占90%;有利于自己的精神恢复和减除心理压力的占77%。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的价值。
表2 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影响
序号 调查内容 有(%) 无(%)
1 情绪调节 81 19
2 提高适应能力 86 14
3 精神恢复和减压 77 23
4 自信心提高 82 18
5 意志品质培养 90 10
6 思维方式 73 27
7 丰富生活 85 15
四、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体育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对体育课的教学更加重视,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的组织形式应以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
二是教师要注重提高个人修养,提高个人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实践证明适宜的教学气氛,能避免学生产生压抑心理。
三是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四是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更好地发挥体育的社会作用,拓展学校体育的功能,使学校体育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
五是高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使教师不仅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还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时身心都能够受益。体育教师应加强对群体活动的指导,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练习,减少学生练习的盲目性,让学生能把在体育课中掌握的运动技术,熟练地运用到课外活动中去,增强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和练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赵奋军.体育锻炼对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1):39-40.
[2]张旭敏.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J].铁道警官高等转科学校学报,2004,14(57):124-125.
[3]王皓.论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9(2):78-80.
[4]刘中玉.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新乡师范高等转科学校学报,2006,20(5):153-154.
[5]曹承.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4):70-71.
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和消息,可以说如今大学生已经成为心理弱势群体。根据相关部门调查,2005年前半年内。有25名北京的大学生是属于非正常死亡,自杀身亡的就有10人。2003年,卫生部和北京心理危机研究所数据消息,全国有大约3000千万的青少年有不同的心理问题,而在这问题中,自杀已成为首要问题。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刑事犯罪也在大幅的上升,其中大学生占到17%。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当今大学生面临着重大的心理健康问题,希望可以通过社会的呼吁以及重视,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我实现的原因
1.感觉自身能力不足
由于自身的不自信,从而怀疑自己的各种能力,导致不能实事求是地完成自我评价。正是由于这种过低的自我评价使自己的潜能与才干不能有效的发挥,使大学生不能在学习中或者工作上取得满意的成果,从而引发自己内心的冲突和严重的情感挫败感。而导致自身不自信的原因是因为在这个强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大学生强烈的成才意识。因为过高的期望值设计了较高的理想目标,可现实与理想是存在差距的,正是因为这种差距使大学生产生了不自信的心理。
2.不能实事求的实现自我
由于知识的增加和社会阅历的增强,大学生开始有了强烈的自尊心。但也正因此出现了一些因为自尊心所引发的问题,比如自尊心过胜。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大学生长期处在学校简单的环境中,使其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是十分的完善。这种不完善导致了大学生理论多于实际,缺乏对各个方面的现实态度。而在自尊心过胜和理论多于实际的情况下使现在的大学生不能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从而阻碍了自我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
三、针对上述问题的相关对策
1.调整好健康的心理状态
健康不止是身体没有疾病和残缺,还应该是心理的完整。认知能力的正常就是一种良好的表现,大学生在学习和解决问题时应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极强的专注力、长久的记忆力和灵敏的观察力。在这之外大学生还要正确的面对现实,处理好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积极的情绪能让大学生处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中。自身会合理的处理消极情绪,能控制协调好消极和积极所带来的影响。在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影响下也会使自身的品质随之提升,在实现自我价值中可以解决各种困难和不良事物所带来的影响。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有以效的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的发生,可以长久的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是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变得更加和谐。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开阔自身眼界与知识,使其能对社会现状实进行了解,以此来纠正自己不现实的理想,使大学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在面对各种复杂状况时,有良好的心态去应对。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可以完善自身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可以促进自我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育;素质教育;教学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of advanced mathematic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and education of all - around development.It can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innovation,enhance the ability of logical thinking,develop the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train the ability of aesthetic,cultivate the spirit of seeking truth and being pragmatic,cultivate the strong will. Based on the above aspects,we discuss the important role of it on education of all - around development.
Keyword : The ducation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The education of all - around development The teaching
引 言
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素质,能力强的学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高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高数教学要在培养基本数学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数教育目前现状如何,高数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怎样的关系,以及高数教育在素质教育起着怎样的作用,如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需要数学教学工作者深刻思考
1高数教育的现状
高数课的教育对象是大一新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这些学生不太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下降,积极性不高。面对这样的情形,高数教师应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数课的教学中。
2高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世纪,知识、技术更新飞快,不断提高学习知识检索、知识更新和知识创新的能力,提高应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最重要的。高数教学不仅是技能的传授过程,还涉及思想、生活、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大学阶段是终身学习的重要阶段,而这一阶段的高数课程的学习又是培养这些素质能力的最好课程。高数的体系最能培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高数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3.1提高创新意识
创造性始终是教育的根本,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衡量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是极富创新空间的一门学科,一题可以多解,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在高数教学中进行创新意识教育,是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允许多元思维,打开眼界,提高创新能力。
3.2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素质是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是逻辑性极强的一门学科,从己知导出未知,这个过程就是逻辑思维的过程。高数教学的重点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得抽象、归纳、演绎、推理、分析等逻辑思维。
3.3养成良好心理素质
高数的范围广、难度大、内容多,它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对心理素质、的一种考验,能够以平静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对待解题和考试,面对难题敢于攻关,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成绩,使得在高数教学中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更为普遍、经常。
3.4培养审美情趣
美是一切事物生成和发展的本质特征数学以其对称性、简洁性、统一性、和谐性与奇异性等美的形式,构成了数学美,体现在它的抽象符号、严格的语言和演绎体系上。例如黄金分割表现的比例之美,数学图形体现的的对称之美,在高数教学中进行美学教育从而贯穿素质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把高数教学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3.5培养求真务实精神
数学是一门极其严谨的学科,具有高度精确性、准确性,来不得半点虚浮和马虎,唯有脚踏实地,才能得到准确的成果。并且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学习者有相当严谨的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做人、做事的求真务实精神。
3.6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高数是高度抽象的,系统性很强的,学习高数是没有捷径的,要不畏艰难,刻苦努力,要经的起失败,要不断克服畏难情绪,意识到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有不畏艰难的品质和顽强的意志,要不断转换思路,总结经验、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方能领略到数学的真谛,这个努力求真的过程,能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把素质教育引入高等数学教学中,让高职院校的高数课堂更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陶金瑞,霍凤芹.高等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2]黄焕萍,.论高等数学的教育功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 (5 )
[3]千国胜,冯兴山,范光.论数学美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关键词:尊重;爱护;个性发展
尊师爱生是文明社会的一种标志,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个性人才不可或缺的氛围。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尊重爱护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爱的方式去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之乐于接受教育,这样才能有“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
一、老师爱护学生,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需要是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而且需要的层次越高,其精神因素和情感因素的比重也就越大。他们一般都有极强的自尊心,渴求得到别人的关心和赞赏,更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而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爱护被学生看做是对自己的肯定和认可,使学生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并且获得上进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期望效应。相反,如果教师时常以尖刻的语言或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和行为对待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自爱之心,必将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或抗拒心理,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二、老师爱护学生是一种言传身教
老师爱护学生,不但其本身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因素,也可以使学生从中学到许多师德品质,以致在某些学生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从而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三、“爱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和实施
“爱生”中也含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特长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欢迎并鼓励学生与老师辩论,对于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即使他们说得不对,也不加以指责。我认为,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心理脆弱是共同的。因此,提高后进生的心理素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应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课堂上要设计一些适合他们回答的问题,给他们成功的机会,为他们微小进步鼓掌叫好,他们也因学会了一些知识体会到智慧的力量而重新认识自我价值,扭转自卑情绪,从而发挥个性特长。当然,做后进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既要有信心,又要有韧性,还应因人而异,才会逐渐奏效。
总之,我们提倡老师尊重学生,不是主观臆想,而是教育的客观要求。对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的教育对象,虽然由于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差异,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习惯等方面表现各不相同,只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终究会收到可喜的成果。
参考文献:
心理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人的身心潜能的开发和社会物质、精神文明成果在人的身心结构中的内化,都在其心理素质水平上得到综合反映,人的基本素质的提高与其心理素质的水平相关。
素质教育的提出,使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综合化,把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概括为提高学生素质,更突出了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强化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促其心理机能的提高和心理潜能的发挥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核心和根本,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才能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心理波动是常有的,这常常会造成不少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这样的心理失衡可能使学生以违规行为表现出来,也可能没有明显的外显行为而在内心积累和发展,而导致心理问题、心理疾患乃至精神病的发生,甚至出现轻生现象,对于学生中出现的这类问题,学校与家庭常常从思想道德的角度去进行教育,以制度、法律去管理约束,以舆论和风气去影响与感染。但由心理因素而引发的问题,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时反而会引起逆反心理,使教育陷入困境。同时,学习过程可以说无一不包含着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心理机能的提高,以及心理潜能的发挥和自我主体意识的发展,能使学生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各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益。
其实心理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为其基本内容的教育。它的任务是:通过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常见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扰,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协调影响和辅导中得以排解与消除,使学生在认知能力、人格特征、情感意志和社会人际适应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人际交往,学会面对困难与挫折去顽强奋斗,学会自我教育与创造,从而提高能力,促进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保证他们能成功地渡过中学时期这一特殊的人生旅程,为他们充满信心富有创造性地去适应未来,使个体的心理倾向与社会的显示要求之间达到完美的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矗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在实施中由教育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教育形式。
如开设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生活环境的现状,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和创造心理的指导,促进其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等,促进其个性心理健康发展。还可以将心理学原理和对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通过掌握运用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促进学习进步,使学生产生成功愉悦的体验,善于学习和热爱学习。
心理素质教育要将心理学原理和对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教育融汇入各项课外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社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这也是对能自感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的心理指导,通过循循诱导,启发其提高对自己心理的认识,特别是对自我心理的把握和进行积极的主体心理的“自我运动”,努力实现自我排解困惑和解决心理问题。对于有轻微心理问题的学生,无论是学生自感的,还是教师、家长、同学们发现的,学校都应主动诱导其前来咨询,并建立个案资料,密切观察其发展,适时予以指导、帮助及实施进一步的辅导措施,心理咨询的服务方法主要有:晤谈或咨询,在学生课余进行,可采用直接咨询、间接咨询、个别咨询和小组咨询等形式接待学生、学生家长;对那些不愿或不便来晤谈的学生、家长,也可通过电话咨询后又约请晤谈;学校还可开展信函咨询,让学生、家长通过向专设的“心灵信箱”投放“问题”信件,学校视情况采用由板报、心理辅导专刊刊登有关文章或约谈等方式予以解答指导。
实施心理素质教育,一是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学水平。心理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实施,教育者的心理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心理的发展。学校应采取送培、开设心理学讲座、购进有关书籍供教师学习、组织讨论研究等多种方式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学知识,宣传心理素质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心理学及进行心理教育的水平。二是心理素质教育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有条件的学校应争取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可聘请组织高水平的专家顾问队伍,特聘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参与“技术性”和“实验探索性”高的一些工作,使心理素质教育沿着科学、规范、有效的轨道发展。
教育部要求中、小学语文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在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上至关重要。值得肯定的是,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应还要注意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