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教育方针范文

职业教育方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教育方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教育方针

第1篇:职业教育方针范文

关键词:仿真;化工教育;应用

1 工仿真技术的意义与现状

化工仿真系统指的是运动计算机技术模拟化工生产的过程和装置,并对其进行分散系统控制。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建立化工生产的动态数学模型,再现其真实的变化过程。分散控制系统即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它是一种利用微型计算机或微处理技术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系统。

国外已经将化工仿真系统广泛投入到实际的生产应用之中,许多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制造方法都由仿真技术进行模拟,以便对该工艺与设备投入实际生产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许多化工生产人员在上岗之前也必须经过仿真培训来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受其影响,我国许多大型企业也逐渐开始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引入到平时的生产和对员工的培训过程中。

现代工业的发展正变得越来越大型化和复杂化,其连续化、集成化和自动化的特点使其对工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如今这个要求工业生产更高产、更优质、能源消耗更低、污染更低、生产过程更加安全的前提下,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员工培训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进步的要求了,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更科学、更全面、更有效的培训与教学方式,于是计算机仿真技术因运而生。计算机仿真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来模拟实际中的生产过程,它不需要投入原料、零风险、不会产生多余的时间浪费,大大提升了学生和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提高培训质量的同时缩短了培训时间、降低了培训费用,对我国化工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仿真技术的优越性

2.1 实用性强

化工仿真技术可以通过模拟一个与实际情况近乎相同的环境,来让使用者更直观、更生动的感受产品制作的工艺流程,更仔细的观察仪器设备的内在结构和操作方法,具有短时间内使学生细致了解化工生产过程中,单元操作的方法和技巧的特点。

化工生产常常伴随着许多危险,加之其设备昂贵、试验投入的经费较高,学生往往很难获得实践操作的训练机会。计算机化工仿真技术则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利用仿真系统反复的进行操作训练,这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设备和工艺流程的熟练程度,当遇到问题和故障时,学生也能冷静应对、妥善处理,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再者,在涉及到化工设备讲解的课堂上,传统的看图纸、听老师讲解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对设备产生一个完整而全面的认识,老师也不可能找一台机器细致的拆分给学生看,这就导致理论知识脱离了实践应用。而化工仿真系统却能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呈现出一个完整而细致的设备结构图,学生在计算机上练习设备操作流程的时候如果出现错误,仿真系统也会做出相应的提示,通过总结错误的产生原因,就能达到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的目的。

2.2 互动性强

传统的化工教学往往是单向的,学生只能单方面的对机械进行操作,机械设备并不能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反馈。但化工仿真系统不同,它实现了让学生与实训对象的互动,设备会根据学生的操作产生不同的提示效果,这在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学生们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这是在真实试验中难以实现的。

2.3 效率高

化工生产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的化工原料需要一段极长的时间来产生化学反应、变化,这就使得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学生们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观察、等待其变化结果,因此老师也没办法顾及到每个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而且这个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如果学生遗漏了一些重要的变化过程,只能通过二次试验重新观察,导致教学效率极其低下。化工仿真技术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化工仿真系统中,学生只要操作或原料配制正确,计算机就能以最短的时间将整个化学变化的过程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学生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暂停或加速这个变化过程,大大提高了试验的质量和效率。

2.4 安全性高

正如前文所说,化工试验往往伴随着极高的安全风险,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腐蚀、有毒是化工生产的标志性特点。这就导致在实际训练中,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而不得不忽略一些重要环节,使得学生不能完整的去认识化学变化的全过程。而化工仿真模式不仅能模拟整个的实际变化情况以便学生观察,更是毫无安全隐患,这是实践中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3 提高化工仿真技术的建议

3.1 深入发展仿真教学软件

化工仿真技术的优越性已在上文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不能就此止步不前。一方面,计算机都是在理想情况下进行数据模拟的,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特殊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加强观测力度,及时的为仿真系统导入新的数据以确保其准确性;另一方面,现行的仿真教学软件只是一个初级的模拟程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我们要不断更新模拟程序,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准确,更真实的仿真系统。

3.2 提高仿真教学的时间

各大高校和企业应为学生和员工提供更多的仿真教学机会,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更能通过不断的实际应用归纳总结仿真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以便日后建立更完善的仿真教学系统。

4 结束语

化工仿真技术为化工专业的学生和在职员工提供了一个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平台,弥补了实践教学中教学手段和特殊条件的限制。为各大高等院校引入化工仿真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保证了我国化工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巨南,黄铃.论化工仿真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09(5).

[2]张祖鹰.仿真技术在教学实训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8(4).

第2篇:职业教育方针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仿真教学;仿真实验

一、引言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职业学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旨在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能对计算机进行日常维护的应用型人才。目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验设备存在更新周期短、设备损耗快、实验时间过长的情况,使得该课程的实验难以开展,有部分章节的教学内容甚至不进行实验,最终影响教学质量,以至学生未能充分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

随着虚拟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为课程的实践改革提供了可能。通过虚拟仿真的场景,可以对学习者的元认知进行引导,为最近发展区提供模型。学生能身临其境地观看各种实验硬件,体验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获得比传统实验更深刻的学习体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仿真教学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意义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硬件组装、BIOS 设备、硬盘分区、操作系统安装、系统备份与还原等教学内容,均适合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教学。学生沉浸在虚拟仿真的场景中,动手操作相关实验,在与仿真实验设备的交互过程中,领会教师的设计思想,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以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教学弊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缩短课程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引入仿真教学之前,在“ghost镜像的制作”的教学中,镜像的制作过程需要20分钟的等待时间,教学过程出现“真空层”,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仿真教学系统可以将教学资源便捷地呈现在计算机桌面,省略了累赘的实体展示、作业过程的等待,各教学环节衔接紧密。学生在秩序良好的仿真环境下学习和实验,争取到更多的实验时间,通过多次重复的仿真实验,也可以充分积累操作经验,形成标准的作业习惯。

(二)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生由于年龄、心理、知识结构特点等原因,大多数学生均排斥概念、原理等陈述性知识,对实际动手操作的实践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仿真教学环境提供可交互、系列化的教学方案,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一对一的仿真实验场景中,带“智能提示”的实验任务将仿真实验变成了探索知识、形成技能的游戏,使学生对仿真实验充满热情。

(三)降低设备损耗,减少实验成本。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多、实验硬件少。由于学生的基数大,每个学生接触实验硬件的机会少,对硬件的性能不尽了解,在真实实验过程中比较盲目,导致硬件无谓损耗严重,使得实验任务无法完成,很多实验都被教师放弃。仿真教学系统能在极少的成本和最快的时间更变仿真对象,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下能利用社会主流的硬件设备进行学习、实验,既能达到真实作业的效果,又能便捷地进行反复的仿真实验,同时也避免了因误操作引起的设备损坏。

三、仿真教学系统的应用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大多延续着以“理论—实践”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例如,在计算机硬件组装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图片示范硬件的拆装过程,然后组织学生现场分组实操,许多学生在未完全吃透理论知识的情况下便进行实操,容易出现误操作等情况,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更好地衔接“理论”和“实践”两大教学模块,我们通过分析学生的特征,依据认知学习规律,借鉴“三段式”教学模式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创造出了“新三段式”教学模式。

(一)“新三段式”仿真教学模式。

“三段式”虚拟仿真教学模式就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划分理论教学、仿真实验和实验实训三个阶段。在虚拟仿真技术的辅助下将传统的“理论—实操”转变为“理论—仿真实验—实践”的新型学习方式,仿真实验是理论与实践之间一座新的桥梁。在实际应用中,“三段式”的仿真实验环节还未检查学生的实验效果便单向指向真实实验,有些学生在未完全掌握操作技巧的情况下便进入了真实实验环节,导致学生在真实实验中出现误操作。

为提高仿真实验的效用,保障真实实验的教学效果。我们将原单向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改变为带回路的“新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在教师主导教学下,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学生在仿真实验模块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实验,在进入真实实验前,仿真系统会自动对学生的仿真实验进行一次评价。具体教学流程如图所示。

(1)理论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讲解知识要点,明确教学目标和实验任务。

(2)知识巩固:学生通过仿真教学系统对理论教学的知识进行再认,强化理论教学的效果。

(3)仿真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反复地进行仿真实验,使学生从初步了解实验操作步骤成长到充分掌握操作技巧。

(4)系统评价:仿真教学系统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对学生的仿真实验效能进行评价(取决于某几个关键步骤),没出现一次误操作为合格。学生取得合格的评价后,可以向教师申请到实践实验环节,不合格则可返回知识巩固环节。

(5)实践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真实环境下验证仿真实验的实验结果。

(6)综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仿真实验情况和实验的情况,综合评价学生在该教学项目任务中的成绩。

(二)“新三段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相结合的“新三段式”教学模式,以仿真实验为核心,从理论知识的教学开始,在教学形式、实验手段等多个方面均体现出与传统教学不同的特点。

第3篇:职业教育方针范文

关键词:虚拟仿真;LTE;职业教育

1.研究的背景

工信部于2013年12月4日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放首批TD-LTE牌照,2014年2月27日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FDD-LTE牌照。我国通信行业进入4G时代。

三大运营商2016年12月公布了运营数据,中国移动4G用户数达到5.35亿户,中国联通1.046亿户,中国电信1.22亿户,中国4G用户总数超过了5.5亿。我国4G用户数已突破7亿大关。

随着LTE网络的发展,电信行业对LTE建设、维护、优化人才的需求一直增加。面对发展得4G,国内各高等职业院校纷纷开设LTE课程。

2.教学中为什么会增加虚拟仿真技术

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在真实的岗位环境学习和练习是职教学生掌握技能的最佳途径。

由于LTE技术商用不久,实际设备价格高昂,并且需要专业人员维护;通常一般院校配备的eNodeB,EPC、承载网设备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少,网络不成规模,跟真正的电信网络实际环境存在很大的差距。一般教学内容以无线网络为主,无法满足4G全网建设的教学要求,难以开展大型网络的规划、安装、配置、测试等内容的实验实训,用真实设备安装调试、参数设置的教学中,系统只允许一个操作账户加载数据,不能多人同时操作,教学效率比较低;而且真实设备规模很小,难以支持按照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对应不同网络的规模、类型,对LTE网络的无线网接入网、核心网、承载网进行网络拓扑设计、容量规划、机房配置、设备配置、数据配置、业务验证等实验实习教学内容,更无法进行多城市大规模复杂网络的教学活动。虚拟仿真教学打破时空限制,具有灵活性。

4G移动通信理论知识繁杂、枯燥,学生往往缺乏学习兴趣。模拟仿真系统呈现的场景贴近实际网络和设备,内容和种类丰富,知识内容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具有直观的形象,学习、实验进程画面精美,犹如网络游戏,还可以进行组队竞赛,可以生成学习成绩分数,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虚拟仿真技术在LTE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职业教育强调贴近企业,贴近实际工作场景,LTE网络的建设不仅涉及无线网络,也涉及核心网、承载网,包括无线接入、交换、IP网络、传输、光纤通信等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在已有的LTE实验室真实设备以外,按照虚实结合、能实不虚的原则,建设了LTE全网仿真实验室,其中实际设备主要有NodeB包括RRU,BBU,天馈,核心网EPC包括统一移动接入控制网元(MME设备)、用户数据网元(HSS设备)、融合分组网关网元(PGW,sGW设备)、服务器等设备。另外还有各网元之间的光纤及传输设备等承载网部分。虚拟仿真系统主要由软件、终端及服务器等组成。

真实设备教学的时候,由于机房场地限制,设备已经安装好,硬件安装教学时,只能让学生观看,无法进行设备硬件安装的操作;由于安全原因,也无法进行天馈的安装操作;由于实际设备只能由一个账户设置、加载数据,因此不能让学生同时进行数据调试和配置练习,教学效率低;另外,整个系统跨多个机房,学生不容易掌握整个网络结构。而实际运行的网络规模很大,结构复杂,有各种不同的构型和组合,实际设备并不能一一反映。

因此,需要虚拟仿真系统的补充,虚拟仿真系统可以提供各种设备的硬件结构安装、天馈、线缆的安装连接,能够供所有学生同时进行数据配置和调试;能够在实验室每个学生同时进行网络测试,能提供近乎真实的省级复杂网络,按照城市规模、用户数量、业务模型、设备规模反映各种不同结构和规模的网络。

通过真实设备和虚拟仿真技术结合,整个教学系统包含LTE网络建设、维护的全部环节和主要设备,以LTE建设、维护各个阶段的内容为主线,划为5个学习情境:网络拓扑规划、容量规划、设备配置、数据配置、业务调测;每个学习情境包含若干个学习任务,以任务为导向,学习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真实设备和虚拟仿真系统,虚实结合,扬长避短。摆脱通信设备实操环境制约,快速掌握设备的组网、硬件结构、软硬件工程安装、开通调试等过程。通过建立一个以高仿真商用设备机房为背景的虚拟4G网络,即包含无线接入、核心网、承载网,TD,FDD混合组网,省级规模自成体系的LTE仿真网络,可以进行无线接入网、核心网、承载网的拓扑设计、容量规划、设备选型、硬件配置、线缆连接、数据配置、开通调试、故障排查、实现业务验证,涵盖4G全网规划、建设、维护各阶段。

虚拟仿真技术的使用改变以往专业学习以纵向知识为主线,各个专业课程之间衔接不紧密,横向知识难以融会贯通的弊病。例如:移动网络的学习只涉及移动网络的理论和实训,光纤通信只涉及光纤通信理论和实训,交换机技术只涉及交换机理论和实训。

把不同专业知识按照工程项目串联起来,以工程为主线,实现知识纵向、横向衔接,把无线接入、核心网、IP网、光传输网知识在LTE建设中有机地关联起来,以工程应用为目的,训练学生的LTE网络全局思维,建立全网全通的概念。

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掌握行业领先的全网全套移动通信技术。同时,促进教师融会贯通,移动、交换、传输知识,全面掌握LTE网络全网拓扑规划、容量规划、设备配置、数据配置、业务验证等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能力。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不仅顺利完成了LTE课程的教学任务,学生得到了接近实际电信网络的练,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部分优秀学生在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结语

虚拟仿真系统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育部指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动仿真、多媒体课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并提出“遴选和开发1500套虚拟仿真实训实验系统”“创新仿真实训资源应用模式,提高使用效益”。

第4篇:职业教育方针范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能本性;人本性;契合点;核心能力

培养目标的不同,是教育类型不同的第一标志。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正确把握和有效落实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关系到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特质

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技能的教育。职业导向、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的特质。

举办职业教育,首先是由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决定的。职业教育不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或工程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而是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教育。此类人才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直接操作,使设计、规划、决策变成产品或服务;他们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操作技能,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现场突发性问题的应变能力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总量需求越来越大、层次要求越来越高,从而推动着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层次的提高。有人认为,大学严格地讲只有两大类:一类是学术型、研究型的,它的服务指向是推动科学进步;一类是技术型、技能型的,它的服务指向是推动科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可见,教育的分类,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wWW.133229.COm

举办职业教育,其次是由人类不同类型的智力特点决定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以智愚来品鉴人类智力高下的传统观念,以智商(iq)作为度量人们智能高下唯一标准的“iq式思维”,以及在个体特质是同一的、标准的因而是可以定量描述的假设基础上开展的智力测验等观念和做法,不但忽视了人类智力类型的多元性、多样性,而且合理化、固化了以单一课程、教法以及以“标准化测验”来衡量所有学生的“制式”教育模式,造成许多具有其他方面天赋与才能的学生被贬抑和忽视。我国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姜大源教授综合有关研究成果,进一步将个体的智能类型分为两大类:一类偏重于或擅长于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一类偏重于或擅长于形象思维,即具体思维;认为世界上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大概占60%~70%,以逻辑思维为主的人只占30%~40%;而思维的类型不同,智力的类型也因之不同——智能无高下,类型有区别。对以抽象思维为主的人,应当施以学科体系的教育即普通教育,使之在掌握某一领域(学科)陈述性知识(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去探究、发展某一领域的陈述性知识;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应当施以行动体系的教育即职业教育,使之在掌握某一工作领域过程性知识(包括经验的知识——怎样做的知识和策略的知识——怎样做更好的知识)的基础之上,去完成某一工作领域的操作性任务。总之,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立由人类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的分野而不是智力的高下决定的,职业教育是促进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成才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分类是由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决定的。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世界职业教育的共识。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交融化、竞争国际化的21世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新科技革命层出不穷,人们的职业生存和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成为最重要的财富来源和发展动力。“能力本位社会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强调人的能力建设已为政府和社会所共识。”[2]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cbt、北美的cbe等,都是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基本准则决定了职业教育应当是操作性、应用性、实践性最强的教育体系,它在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教材编写、课堂组织、教学方法和评价考核方式等方面,应当与普通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由于职业教育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更加贴近劳动力市场需求,因此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感受更为强烈,改革的动力更为强劲。因此,有人认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很可能是冲击我国整个僵化教育体制的突破口;职业教育培训改革的成功,有可能破解我国教育的整个迷局。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现象并存的事实证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以人为本:职业教育必须高扬的另一面大旗

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职业教育,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它同样必须高扬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旗。之所以必须如此,首先是由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素质需求决定的。各类人才招聘会透露的信息表明,对企事业单位来说,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道德和健康价值观,已成为其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对职业人才来说,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以健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内核的综合素质,是其求职竞争的重要条件、入职发展的基本动因、晋职成功的内核所在。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归根到底又是由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工作性质的变革决定的:职业种类的结构性调整和岗位工作内容的提升性变革,使当前多数工作的完成主要不是依靠从业人员娴熟的技能,而是依靠他们宽厚的理论和知识基础,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创造等能力,以及职业忠诚、责任感、阳光心态、专业进取、团队协作、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和价值观。这就意味着传统的仅仅培养掌握单一专业技能的教育目标,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立足于职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强化综合素质的养成,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现实要求,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趋势;工具主义的教育观必须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发展教育观。

其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最终目的的需要。根据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两个不同概念,两者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具有终极性,是确定教育目标的指导思想,而教育目标则是教育活动的具体努力方向,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论是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辩证统一论,它克服了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片面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将全面发展思想纳入党的教育方针,是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也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可见,职业教育的目标在国家意志的层面也应当是立体的、综合性的,而不是面型的、线型的,是用全面发展的视野去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为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职业教育既要着眼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更要追求实现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例如如何有教养地度过闲暇时间,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不能忽略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对人的一生全面发展的深层意义。近20年来,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正逐步从为经济增长服务转移到为人的发展服务上来,主要特点就是从偏重知识、智能的教育到注重年轻一代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按照我国主流的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是个属概念、大概念或上位概念,知识和能力则是种概念、小概念或下位概念,是素质中的具体内容。“能力和素质相比,素质更根本。素质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表现,能力的大小是由素质的高低决定的。有了较高的素质,就会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力和创造力。”素质既包括知识和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态度即价值观。素质作为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相对持久地影响和左右着人对待外界(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的态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往往只解决如何做事,而提高素质则更多地解决如何做人。况且,能力具有个体性特征——人的能力与人同在,而人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主体。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其思想、情感、职业意识、态度和价值观,必将对他掌握和发挥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做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如何做事。可见,职业教育高扬以人为本的大旗,也是由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的。

三、培养职业核心能力:连接能本性与人本性的契合点

第5篇:职业教育方针范文

【关键词】 职业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快乐学习

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现象(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教育理念反映出人们对办学机构的定性、定位及职能的深层次思考,体现了人们对教育价值的追求。

一、良好的国民素质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新西兰政府确定本国的教育方针是:“获得最高水准的成就,使每个学生作为个人和社会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新西兰政府对其中小学教育所提出的宏观目标是“使学生在基本的学习领域和基本技能方面取得高水平的成绩。”强调“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在新西兰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新西兰全社会均在关注教育,教育属于全社会,新西兰的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十分突出,新西兰的课堂,最大特色小班教学,大多数教师采用分组活动教学。学校的教学方法灵活,环境宽松,学生学习显得轻松自在,没有精神压力。在学习中,教师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要求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而是注重引导、引发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4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我国的教育理念这些年虽然有了很大的转变,但学生班级人数较多,大多数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压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没有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没有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没有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所以我们在学生素质教育上,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落实了为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方针。

二、合理的课程设置,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新西兰维特利亚理工学院是新西兰政府所属的国立高等学院,课程是由新西兰教育部认可的,入学要求相对宽松的,每一个课程的设置,都是由该学院资深的教育专家根据学生的特点,新西兰的教育优势,独特的英语语言环境来特别设置,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最大潜力。维特利亚理工学院的目标是为学生们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们学习的目标。该课程对学生将来就业经验的积累,技巧的掌握是有很大帮助的,让学生有效地发挥自身优势,顺利完成就业人生规划。我们的职业院校在课程改革上要明确课程目标和培养目标,学校要围绕课程目标,根据学生需求,重视课程设计,校本课程设置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有效落实课堂教学,制订规范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写特色教材。选择有优势的专业和课程建设好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从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出发,职业教育能力型课程开发应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我们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必须确保各项能力目标都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即以能力为本位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金融企业工作流程与规范、金融企业文化引入课程教学中,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使学生通过仿真的岗位实践,感受真实的职业现场,锻炼真实岗位技能,规范职业行为。

三、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西兰学校的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活动参与热情。他们的课堂教学组织活动生动、有趣,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任务、活动和游戏等方式来贯彻他们的教学内容,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整个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新西兰学校的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现实要求,有时代气息。新西兰学生的学习方法、分组学习的要求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五花八门的。分小组学习的时候,对不同的组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分别辅导不同组的学生,并且随时用各种方式表彰和奖励学生。新西兰学生平常很少有统一的测验和考核,偶尔遇到一次测验,教师并不给成绩;一节课往往在学生高高兴兴的活动中就完成了;老师从不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对教师来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要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处理好这一矛盾是对我们自己的挑战。作者认为,外国的老师之所以不失时机地表扬学生,甚至是在我们看来根本不值得表扬的情况下却表扬、称赞学生,说明他们比我们更懂得教育的艺术和教育心理学。与中国老师相比外国老师似乎更看重表扬和称赞的作用,这一点是我们应该借鉴的,在教学方法上应尽量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开发,注重教学的实效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到了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促进了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岗位技能,更好地胜任就业的工作岗位,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阳光、健康和快乐的心态

新西兰学生教室,布置都极具个性化,都能感到“琳琅满目”。墙上贴的,桌子上摆的,天花板上垂挂下来的……全都是各种学习资源。有与课程学习有关的图画和文字,有学生的各类学习作品和作业,从自画像到手工制作,从书写到剪贴,令人眼花缭乱。除了地面上洁净的地毯和墙上明亮的玻璃窗外,其它地方几乎都被相关的学习资料的文字和图片所占据,几乎成了一本立体动态的“百科全书”。班级所有作品的布置都是孩子们自主或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没有教师包办的痕迹。在校园里到处可以看到阳光、快乐、自信的身影;他们自由地学习。在操场、在教室、在图书馆,有的金发碧眼,有的黑发黄面,也有的黑面卷发,天真烂漫,欢声笑语,处处折射出青春和活力、友爱与和谐,学生在学校学中玩、玩中学,放学后没有太多的作业负担,可以有时间去搞社会实践,户外活动多。由于我们的过多的注重学生的文化成绩,学生的学习自主,活动自由,受到了限制,分数高低论成功,使那些分数低的学生难以自信成长。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借鉴新西兰的校园文化建设。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使学生能健康快乐自信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吴晓红.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取舍与兼容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3.

[2] 彭婀娜. 基于职业任务驱动的教学评价模式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3 .15.3.

[3] 黄双根,黄桂花,刘仁鑫. 中德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比较及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09(9).

[4] 贺涛.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之分析[J].新校园,2010(7).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第6篇:职业教育方针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来抓,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设覆盖城乡、条件完善的职业教育网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职业教育需要和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目标任务

对我县高级职业中学的学生实行教育全免费。

二、免费标准

职业高中学生按照每个学生每年1200元的标准实施免费。对因免学费导致学校收入减少的部分,通过财政给予补助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获取的收入来解决,以保证学校正常运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县政府成立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工程领导组,组长由分管副县长担任,成员由财政、教育、审计、监察、职业中学组成,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要确定专人办理免费覆盖全部事宜。学校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政府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推动我县职业教育再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三)认真组织,全力推进。

1.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由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联合测算所需资金,并列入财政年初预算。

第7篇:职业教育方针范文

[摘 要]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本文从坚持正确方向、紧扣培养目标、把握时代脉搏、整合行列资源、凸显地方特色等方面阐述了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同时提出了对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滚动修改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管理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教学文件,是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直接依据,是达成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创专业特色、树职教品牌的必要基础。然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管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法规与相关文件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本地区学生的需要制定的实施性教学文件。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中等职业教育没有全国或全省统一的专业教学计划,只有部分重点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就是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按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各校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与管理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不够科学严谨(1)有的学校片面理解“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不顾学校自身专业教学条件和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过分强调专业技能训练。在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将公共基础课边缘化,课时减到最少,内容要求降到最低,师资配备最差。特别是数学、英语课,“学生怕学、教师怕教、学校怕开”的现象尤为突出;而德育课更没有地位。教学改革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过程中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倾向。(2)有的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拍脑袋”计划,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调查研究和职业标准的认真考量,更没有进行科学的岗位能力分析,导致专业定位不准确,就业岗位指向不明确。(3)极个别学校甚至没有规范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开课随意性很大。

二、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专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由于职业教育课程不仅要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也要考虑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因此,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要实现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整合,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其创造力的发挥,课程结构要合理化、多样化。

紧扣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应按照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以职业生涯发展为方向,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具体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主要涵盖“知、技、意”三方面。“知”,即知识,指受教育者的知识素质要求;“技”,即技能,指受教育者专业技术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意”,指受教育者的态度和情感,即受教育者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具体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一方面必须准确界定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并明确该专业对学生在政治思想品德、业务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紧扣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管理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有它的历史性、时效性和地方特色性。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企业的技术更新、产品升级换代、服务内涵拓展和服务手段创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只有随之改革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技术市场,因此,我们在执行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要适时进行滚动修改,实行动态管理。滚动修改是指每隔一定的周期,对原实施性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进行修改。这种滚动修改不是盲目的,要站得高、看得远,对未来的人才市场具有预测性和前瞻性。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改应坚持以市场调查为依据,使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相适应学校的“产品”是人才,职业学校人才的出路靠市场。产销不对路,必然形成“产品”积压;学能致用,毕业生才会供不应求。要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相适应,关键在“应用型”上下功夫。首先,新一轮教学计划修订前要深入开展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使修订后的专业计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测性,准确判定未来三年后用人市场的需求,以真正实现“产销对路”。调查的内容包括:一是对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进行跟踪调查;二是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企业发展动向进行走访调查;三是对政府相关部门的人才发展动向进行咨询调查;四是对科研机构就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动态进行预测调查;五是对兄弟学校办学经验进行交流调查。其次,在执行新修订的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影响课程间衔接的前提下,应根据市场变化对计划进行必要的重新调整。

总之,滚动修改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人才市场的需要,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面向市场、开拓进取,应社会之所需,急企业之所用,想学生之所求,注重改革和创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才能与时俱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卓有成效,中等职业学校也才能实现平稳、健康、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艳玲.课程领导: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J].新课程研究,2009,(14):5-7.

[2]周志刚,米靖,等.职业教育价值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11-15

第8篇:职业教育方针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1003-2851(2009)12-0070-02

一、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社会宏观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仅在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对反映和促进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2000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中、初级专门人才。”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总理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教育部周济部长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技能人才。

二、用人单位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号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用人单位对一线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和制定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

(一)用人单位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的要求。根据有关调查统计资料显示,用人单位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职业态度要求标准如下: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的要求(多选)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安全生产意识、工作责任心、法纪观念和注重质量、效益的意识方面要求很高。对积极好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合同任务的能力、对技术资料的记录、归档、评估和技术表达的能力、对设备的操作和器具的使用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协调、合作能力、文化知识与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要求较高。

(二)用人单位对6项职业素质重视程度的排序为:职业道德与工作态度;专业操作技能; 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 相关专业知识;文化知识与人文素养;组织协调能力

(三)突出强调实践技能

针对“今后学生应更多地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的问题,用人单位突出强调了实践性技能的重要性,有93%的单位把它列为重要项目,其次是专业理论知识占62%。

用人单位对教学工作的建议(多选)

三、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根据以上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和态度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一方面应侧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另一方面要注意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的服务或就业方向。

(一)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从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发展来看,素质教育的思想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中提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当使其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视继续学习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区别。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因此,在中等职业教学的课堂中,更应该建立一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

(二)充分考虑对专业技能或职业能力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人才观的核心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设置也应以社会和企业的需要、用人部门对学生的要求为核心。教学过程中,要突破原有的、不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采取“双向介入”,到企业实习、实践、模拟实作等方式来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校如何进行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学生离校后能否具备直接上岗和后续发展的能力,是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职业分析人手,以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为导向,科学地确定各专业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科学构建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课程时,要克服“学科化、系统化”的倾向,使所设课程精干顶用,重点突出。

教学方法上,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主体教育为宗旨”的方针,一方面,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从属为主体,积极构建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总结,主动地学习知识。把先学习、后摸拟实习的做法改为边学习、边实习、边操作,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同步进行,每个学期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贯穿全程教学的始终,从而确保实践课的顺利进行,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另一方面,突出实践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完成知识向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转化。一是要让学生“走出去”,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生产建设第一线去实地参观考察,了解第一手信息,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请进来”,即把相关专业的专家请到学校里来,现身说法,传授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使学生学到最实际的具有操作性的知识;三是实行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四是充分利用校内设备条件,抓好模拟实验、实践、上机等环节的教学。

(三)培养目标要明确培养人才的服务或就业方向,适应市场要求对人才的需求

中等职业教育需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反映了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密切关系,说明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明确培养人才的服务或就业方向,适应市场要求对人才的需求。“实用型技能人才”反映的是中等职业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典型特征。定位于技能型人才而不是技术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区别于高等教育的关键。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市场要求,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赋予职业教育的重任。具有一定的“终身学习能力”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中更具有现实意义,社会职业的发展使得职业种类变化迅速,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化,各种分工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而复杂,由于职业种类的迅速变迁,同一职业对从业者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还必须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培养人才的服务或就业方向,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以使学生走出校门后更好地适应职业变化和个人职业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孙琳 .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再认识[J].职教论坛,2008,(6).

第9篇:职业教育方针范文

2014年4月14至15日,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本刊特约记者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组织的第二期江苏职业教育文化寻宝主题教研会――“张謇职业教育思想研究”在南通举行。江苏各市职教教研机构负责人一行二十余人参加了本次文化寻宝活动,追寻张謇足迹,现场体会张謇职教思想的当代传承,受益良多。集张謇职教思想的学术研究、思想宣传、文化建设、素质教育、遗产传习于一体。

与会专家和代表首先汇聚在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通纺院)的张謇职教思想陈列馆,参观了张謇职业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史料图片展。史料内容以张謇职教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展示为主线,通过“拓荒与奠基”、“探索与卓著”、“思想与典范”、“传承与发展”四大部分,逐一呈现了张謇职教思想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社会基础、思想渊源及其艰难历程。张謇博大精深的职教思想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以及现代科技的展陈手段得以生动地显现和演示,全体代表深受教育与鼓舞。

文化寻宝活动的第二项议程是“张謇职教思想研讨会”,来自省内的张謇职教思想研究专家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研讨会上,南通纺院院长教授介绍了张謇职教思想在南通纺院的传承与发扬;南通纺院马斌教授从文化建设角度阐述了学院以张謇职教思想文化精髓为向导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历程;南通纺院王飞教授着重介绍了张謇的“知行并进”职教思想:落脚点是以民生为本,以生计为先,目标是培养工农商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全面性、本土性、国际性,具有示范性、启迪作用;江苏大生集团董事会秘书张国清先生介绍了当年由张謇先生一手创办的大生集团的119年的光辉历程和发展现状;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副局长钱国华介绍了通州区域开展张謇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活动的概况和成果,他认为张謇职业教育思想还需要长久、深入地挖掘、研究和传承;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黄彩萍以其学校为例,阐述了当今职业学校弘扬张謇精神的行动:成立张謇研究分会,开展弘謇课题研究,开发弘謇校本教材,成立相关社团等,让张謇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研讨会由省教科院中职师培中心方健华研究员主持。最后由省教科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教材研究中心主任、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马成荣研究员作总结。他认为张謇职教思想博大精深,本次活动通过研究者追溯、寻根,有助于后来者把握张謇职教思想的形成脉络、要义和精髓;张謇思想在多方能够生根开花,具有时代意义。为此,我们既要充分挖掘张謇职教思想内涵,也要充分发挥其对当下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张謇职教思想启发我们要用现在思维去研究三个问题,核心问题是办学体制,谁来培养人,要在当代结合张謇职教思想来培养人,促进现代职教发展。如何改革职教制度,如何在制度层面建设适应现代职教发展的制度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方针的深入理解,张謇认为教育是为了社会、为了大众,现代办学过程中更要深入了解大众需求,为民生服务;教学模式,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要在张謇职教思想中寻找灵感,提炼精髓,服务当代职业教育。

文化寻宝活动期间,与会的全体专家和代表带着对张謇先生的无限敬意,参观了先生当年的力作――南通市博物馆和江苏大生集团,更进一步地了解到张謇思想在南通乃至江苏、全国的影响。大家一致认为像“张謇职业教育思想”这样的江苏职教文化瑰宝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去探寻和研究,去继承和发扬。(责任编辑:曹鸿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