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数字经济范文

能源数字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数字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数字经济

第1篇:能源数字经济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员职业资格;知识技能基础

1、关于图书情报科学知识的扎实基础

这是一个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和综合课程三个层次的一个结构和人力、前后有序的科学的知识体系。图书馆学包括图书馆学概论、信息组织与存储、图书馆职业道德、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检索与咨询服务。情报学包括情报学基础、计算机基础、竞争情报系统、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信息管理学概论。综合课程包括用户心理与用户服务、市场营销与公共关系、政策法规与事业管理、知识产权与电子商务等。对此,也有不同看法。图书馆职业准入认证可以包括图书馆学概论、信息存储、信息组织、图书馆员职业伦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网络基础等。图书馆工作高级认证课程可以包括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检索与咨询服务、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用户心理与用户服务等。图书馆行政管理高级认证课程可以包括图书馆管理概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图书馆写作与联盟、图书馆预算与财政、资金筹措、市场营销与公共关系、图书馆服务于用户组织、图书馆基础等。

2、关于传统图书馆的专业技能

传统图书馆的业务本身需要具有许多技术性的工作才能完成。传统图书馆的长期实践形成了许多成熟的技能,在当今图书馆的战略转型中,在对传统图书馆的扬弃过程中,这些技能如手工操作被计算机取代,但并不是都适用。同时,传统图书馆的许多内容也不会抛弃,而是长期存在,因此,传统图书馆的专业技能仍有必要为图书馆员所掌握。需要明确的是,要准确区分哪些是还要继续存在和使用的,哪些是由信息技术可以取代的。

3、关于信息素质、信息科学知识与相关信息技术的掌握

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转型,关键之一是引进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现代图书馆员的必备条件和基本功。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所说,“现在的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人员应该是信息专家和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使用的向导和顾问。

笔者认为,现代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良好的信息意识是保证较高信息素质的前提。信息意识是指人脑对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价值和功能的认识和反应。它决定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是人们对信息需求的自我感悟。它包括信息的主体意识、信息的传播意识、信息的保密意识和信息的更新意识等。就个人看,良好的信息意识包括以下三个要素:对信息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对信息具有持久的注意力、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良好的信息意识是在接受了现代信息理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今时代的信息理念主要有;一是知识信息社会的理念,即对当今社会定位的准确把握;一个知识信息社会已经到来,这是不争的事实。二是知识信息创造财富的理念。在这个以知识信息为核心的社会里,知识经济引发的经济革命实际上是知识价值的革命,核心是个全新的“财富创造体制”的出现,这个体制完全依赖于即时的通讯、即时的数据、思想符号和象征体系的传送。而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成熟与进步已使信息资源的存储、处理和利用成为可能。三是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理念。知识的积累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管理与图书馆有不解之缘,相辅相成,为人类服务。现代知识管理就是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其拥有的所有智力资源进行组织、开发和运营,实现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增值的过程。

知识服务是图书馆实现其知识管理职能的根本途径,是图书馆连接用户和市场的纽带,是图书馆实现其为用户服务宗旨的基本手段。在网络环境下,知识服务的五大功能即信息导航、知识信息评价、知识信息咨询、知识营销、知识产权管理都需要高信息素质的馆员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能去实现。

馆员的信息能力是在信息意识的指导下,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处理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图书馆与馆员价值的必要保证。它是在信息意识的基础上,经过系统学习与实践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的结果,也是馆员开展图书馆业务、满足用户需要的保证。馆员的信息能力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能力。这包括计算机、多媒体、通讯和数据库技术,甚至是在操作基础上的软件开发能力。二是信息获取能力,即信息搜集能力。它包括对信息的识别和选择能力、信息的检索和确定能力。三是信息的处理能力。它包括信息的组织能力,即在收集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甄别、加工、存储等组织能力,还包括信息分析综合能力,即在信息活动中进行的思维推理和判断能力。只有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后,才能激活其应有的死知识信息,组成一种新的知识体系,提高信息的利用效果。四是信息评价能力,即对信息的分辨和优化组成有序的、有效利用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增值处理,对用户来说,是馆员给他一个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检准率的问题。五是信息导航能力,即借助馆员自身的优势以对信息的洞察力、捕捉、挖掘用户需要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归纳、综合,提供给用户,起到对用户的学习研究活动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六是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网上信息外文居多,需要馆员突破语言文字障碍,翻译加工信息,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4、关于相关的学历学位与专业工作经历

学历(文凭)、学位都是具备某专业学识并达到某一高度的标志。图书馆员职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离不开一定的专业学识和技能。因此,具备一定的图书情报科学的学历、学位对于图书馆员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图书馆员职业资格的学历、学位要求,起点应该是在图书情报学本科毕业、学士学位。当然,对于不具备这种学历、学位,而又在专业岗位上有多年专业经历,业绩突出,研究成果突出者也可破格取得职业资格。

“文凭不等于水平“,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有一定的道理。意思是说,水平与能力直接联系,但取得一定的学历、学位,并不一定具备隐性的能力和显性的处理现实专业问题的能力。能力与实践紧密相连,长期的实践对于能力的形成必不可少。因此,从图书馆员职业要求看,学历、学位和专业工作经历都是不可缺少的,其职业资格的要求中应包含一定年限的专业工作经历。

5、关于与用户沟通和公关能力

图书馆事业的公益性和图书馆员职业的服务性,决定了图书馆员离不开用户。为用户服务,满足用户要求,是图书馆生存的保障线和发展的增长点。而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良好的、融洽的交流与沟通,是实现图书馆服务的起点。因此,图书馆员具备良好的与用户沟通和公关能力是馆员职业不可缺少的必然要求。现代图书馆已改变过去传统图书馆“等客上门”的状态,而要求“主动服务”。建立与用户良好而融洽的沟通与交流,才是实现主动服务的前提。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是信息产品、知识产品的提供者。产品需要市场、需要营销,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馆员的公关能力,甚至是营销能力也都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在要求。

6、关于与专业馆员相匹配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随着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与标准化,对专业馆员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特定的专业馆员必须具备与之匹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馆员的形成是图书馆服务深化与拓展的重要表现,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增长点的体现。专业馆员的执业资格要求高于一般馆员也是必然的。因此,它的任职资格应该更高,应该增强与之服务专业相匹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这一点,国外经验可借鉴。同时,从社会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看,应大力提倡与扶植专业馆员队伍的形成与扩大。

参考文献:

第2篇:能源数字经济范文

我不愿意看到它沦为一个达标评比的工具,希望它能在引导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能源六位一体的科学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县域科学发展需要度量的不仅是科学发展,而且有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本身也有基于不同学科理论的科学发展问题,这一点好像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因此,要按照区域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才能保持区域科学发展。区域发展还有一个科学分工和规模经济的问题。没有规模经济和因地制宜的科学分工,管理成本就会增加,土地的生产潜力就无法被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就没有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不能用一般发展的数字来代替科学发展的指标,即不能用发展的绝对数字来度量科学发展,一定要用诸种发展之间的相关比率这种相对数字来度量科学发展。比如,一般的GDP不能度量一个地区的科学发展程度,因为科学发展与GDP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只能用科技GDP、绿色GDP和能源GDP这些相对数字作指标,才能量度出县域发展的科学程度。

第3篇:能源数字经济范文

关键词 :电力系统;电压测量仪;应用;

一、电力系统

(一)电力的发展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发明于19世纪70 年代,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电力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捷之处。现如今,我们已经离不开电力业。

(二)电力系统的概述

电力系统是指通过电力网连接在一起的发电厂,变、配电站以及用户电气设备的总体称为电力系统。电力系统包括:发电机、变压器,高、低压架空线路配电装置以及各种电力、电热、照明等用电设备。在电力系统中,主要分为发电环节、输电环节、变电环节、配电环节。对于电力系统的特点,主要是担负生产、分配电能的,电能的生产,供给、分配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电力系统的生产必须保证连续性和平衡性。就是说,在电力的供、需过程中,要求始终保持功率的平衡,始终保证不间断的供电。电力系统的生产要具有先进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电力生产应该先行,没有充分的电力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的。电力系统的集成统一调度使得供、用电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三)电力系统的要求

1.供电可靠性。用户要求电力系统有足够的可靠性,特别是连续供电,用户要求电力系统能在任何时间内都能满足用户用电的需要,即便在电力系统中局部出现故障情况,仍不能对某些重要用户的供电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满足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要求电力系统至少具备10%-15%的备用容量。

2.保证合格的电能质量。供电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用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和生产的正常运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是供电的电压、频率以及不间断地供电,哪一方面达不到标准都会对用户造成不良后果。因此,要求电力系统应确保对用户供电的电能质量。

3.要求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合理地运行。电力系统应该安全、经济、合理地供电,这同时也是供、用电双方要求达到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供、用电双方共同加强运行管理,做好技术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求用户积极配合、密切协作,提供必要的方便条件。

4.电力系统电力网运行调度的灵活性。对于一个庞大的电力系统和电力网,必须做到运行方式灵活、调度管理先进。只有如此,才能做到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只有灵活的调度,才能解决系统局部故障时,检修的及时,达到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和合理地运行。

二、电压测量仪

(一)电压测量仪的概述

电压测量是电子电路测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集总参数的电路里,表征电信号能量的三个基本参量是电压、电流和功率。但从测量的观点来看,测量的主要参量是电压,因为在标准电阻两端若测量出电压值,那么就可通过计算求得电流或功率。此外,由于测量电压较为方便,诸如失真度、调制度等电压的派生量通常也通过测量电压获得其量值,有时对于温度、压力等非电量也都常被转化为电压进行测量。因此,电压测量是其他许多电参量测量的基础,而电压测量仪器则是电子测量仪器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仪器之一。在电气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二)电压测量仪的分类

1.模拟电压表。模拟电压表常以磁电式电流表作指示器显示测量结果,其测量准确度和分辨力不及数字电压表,但其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便宜,频率范围宽等优点。模拟电压表按工作频率分类,可以分为超低频、低频、视频、高频、或射频和超高频电压表。按测量电压级别可以分为电压表和毫伏表,按电压测量准确度等级分类分为九个等级。如果按刻度分,可以分为:线性刻度、对数刻度、指数刻度和飞线性刻度。

2.数字电压表。数字电压表采用数字形式输出、直观显示测量结果,除具有测量准确度高、速度快、输入抗阻大,过载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和分辨力高等优点外,还便于和计算机及其他设备组成自动测试仪器和系统。数字电压表一般按功能分为直流数字电压表和交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压表按转换器的转换方式可分为比较型、积分型和复合型直流数字电压表。交流数字电压表按变换原理可分为峰值型、平均值型和有效值型交流数字电压表。

三、应用的意义

电力能源已经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电力系统的有效利用,能够更好地完善我国发电业的输出工作。电力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基础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电力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电力系统的有效配合。在电力系统中,电压测量仪的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语: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电的需求量不断扩大,电力销售市场的扩大又刺激了整个电力生产的发展。在电力系统中,电能平衡的测量电压测量仪对其作用相当重要,有电压测量仪的存在可以减少电网中的电压损耗,使用电使用户安全用电。电压测量仪是电力发展业的重要仪器。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仪器。

参考文献:

[1]陆逸荣.电子测量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第4篇:能源数字经济范文

可以说,工业革命是一部技术经济递进史。美国经济学家里夫金基于减少生产成本考虑认为,工业革命是能源的革命:煤炭—石油—可再生能源—能源互联网;而《经济学人》则认为,工业革命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的革命:手工—机械生产—工业流水线—数字化制造。

编织能源互联网

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在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将需要创建一个“能源互联网”,让亿万人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办公室里和工厂里生产绿色可再生能源。然后,他们可以将这些能源转化为氢气储存,并用绿色电力为自己的楼房、机器和汽车供电。多余的电力则可以与他人分享,就像我们现在在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

里夫金说,观察历史会发现,经济和社会变革总是离不开两大因素:一是能源革命,二是通信革命。“历史上重大的能源革命与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总是同时发生。19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煤炭能源的利用令廉价报纸的大量印刷和流通成为可能。这加快了信息流通速度,提高了民众的受教育比例,从而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20世纪电力的使用与电话、广播和电视又发生了一次交汇,从那时起我们步入消费社会。”

眼下,我们看到原油生产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油价高涨,成本越来越高,通胀日趋严重,因此我们必须探索一场新能源革命。而在上世纪90年代,通信领域出现了过去25年里最伟大的变革,即互联网革命。这促使我们将新能源与互联网革命联系在一起。

他指出,我们需要寻找新的能源,而地球上的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能等都可以加以利用。但是如果这些新的可再生能源仍延续石油和天然气的传统集中化分配模式,无法满足整个世界的需要。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每座大楼、每座房屋都将变成能源生产的来源,因此需要一个通信网络来分配这些能源。互联网的本质是合作,可以为这一可能性提供支持。

如历史上任何其他的通信、能源基础设施一样,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五大支柱。这包括: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将每一大洲的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以便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在每一栋建筑物以及基础设施中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以存储间歇式能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一大洲的电力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这一共享网络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互联网;发展插电式及燃料电池动力车,这种电动车所需要的电可以通过洲与洲之间共享的电网平台进行买卖。

如果说,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塑造了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自上而下的结构,那么,如今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绿色科技正逐渐打破这一传统,使社会向合作和分散关系发展。里夫金勾画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远景是:当上述五个支柱相互关联时,便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经济枢纽系统,它能显著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创造数以万计的商业和就业机会。换句话说,这五部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树立了一个新经济的范例,它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迎接数字化制造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认为,工业革命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的革命。比如,始于18世纪晚期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纺织工业机械化为标志。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机器自动化生产取代手工制作的变革传遍整个世界。此前,在家庭作坊里以手工完成的工作,改在工厂里就可完成。当时,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后期,因闭关锁国错过了工业革命。

发生在20世纪早期美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流水作业线的发明为标志,福特利用这一技术开启了大批量生产的时代。此时,中国还没封建统治,又被这场工业革命甩下。

现在,第三次大变革的脚步正渐渐临近。得益于新材料的应用以及诸如3D打印、易用机器人和网络协作生产服务等全新工序,小批量生产变得更加划算,生产也更灵活,直接从事生产的操作工人逐渐减少,劳动力成本在整个生产成本中的比例也将随之下降。

第5篇:能源数字经济范文

关键词:能源信息;建设;档案;管理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energy strategic position and action to be highlighted increasingly, become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 lifeblood, the establishment of energ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o further define the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duties, strengthen and improve macroscopical adjusting control energy field, raise me to save energy planning and policy coordination ability, have great and far-reaching sense,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the energy unit archive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ferred a few view.

Key words: energ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archives;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码

1概述

从能源的长期发展看,完善能源信息管理体制,对于促进能源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确保我省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能源局的成立,标志着我省的能源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显示出了我们对加强能源信息管理、保障能源安全的态度和决心。在此背景下分析我省能源信息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历史经验教训,探讨能源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于进一步明确各单位能源信息管理的职责,加强和改善能源信息管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能源建设项目的增多,信息档案利用率相对较高,科技人员往往在利用档案时需来回于档案室与工作场所之间,费时费力;同时公司下属企业地域分布较广,相互之间联系密切,档案资料交换频繁,通过传真、电话等传统方式可以解决这些需求,但工作效率低下,人工耗用大的缺点显而易见。

2 重视能源信息服务,加强能源信息综合管理,

2.1在能源信息管理方面,历史经验表明,如果缺乏集中管理,就会出现政府能源信息管理职能分散,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宏观调控乏力,管理效率低下的情况。近年来,国内能源供应几次大起大落,出现煤、电、油、运相互牵制、全面紧张、异常发展的状况都是这种情况造成的。所以说,能源信息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必须打破这种局面,实现各部门职能的转变,确立宏观的管理体制,从决策上对能源信息管理进行引导。对于能源管理部门,要明确界定并理顺管理部门与下属各部门的关系,要防止该机构因缺乏足够的权力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能源信息管理的顺畅和能源市场的良性运行。

2.2必须建立全面的能源信息搜集、服务机制,确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历史的和现实的状况表明,如果能源统计跟不上形势发展,能源生产和消费基础数据统计就会不完整和不准确,造成信息失真、缺失问题严重,影响我省各能源部门宏观决策。

3 建立能源信息档案

能源部门如何实施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值得展开探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深入,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同时更赋予档案管理巨大的发展机遇。面对全新的网络化、数字化环境,电子文件的接收、存储、保管、利用以及电子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等都带给传统"实体档案"管理模式以巨大的冲击,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更快、更好的提供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在能源部门电子档案管理也逐渐纳入到信息化建设日程上来。

4建立能源信息综合管理体制

4.1 能源信息管理机构。从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要来看,我国应建立集中统一的能源信息管理机制,建立能源信息管理机构,能源信息管理机构应该具备以下职责:将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的能源信息宏观管理职能集中起来,对煤炭、电力、石化、核能等国有特大型能源企业的信息行使宏观管理,下辖地方各级能源信息管理部门,并相应建立能源信息管理机构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自上而下的综合能源信息管理体系。

4.2 能源信息管理机构应具备的职能。能源信息管理机构,从宏观层面分析,它应该负责本系统能源信息行业调查,分析能源发展趋势,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制定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和确保能源安全的能源发展战略;从微观层面分析,它的信息能够影响能源勘探、开发、加工、市场、技术创新、生产建设和节约等政策的建立;负责制定促进能源发展、能源节约、能源安全和技术创新等政策,指导能源行业的能源节约、能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

5当前能源部门信息档案管理模式

5.1档案管理模式

目前,档案管理的模式主要是采用电子和手工并行的管理模式,包括档案的接收、整理、保管、利用等,在保存电子档案的同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同时手工整理实体档案归档。

5.2能源信息档案存储模式

我们不仅需要解决部分纸质能源信息的数字化转换和处理,还需要解决能源部门日益增长的声音信息、视频信息等档案信息资料的数字化转换和处理。

5.3能源信息档案查询模式

在手工查询档案信息的检索过程中,检索流程为:查到案卷目录,再查到文件目录,根据文件目录记录的档案档号信息查到档案在库房的存放地址,然后通知库房调卷,办理相关手续。纸质文件给检索调阅带来了困难,且在此过程中,查询的途径不够全、查全率、查准率低,容易出现文件丢失、损坏或无法找到所需的资料,难以充分的利用业务档案资源向各级部门提供良好的服务。

6 能源信息档案馆的建立和建设方案

6.1 能源局下属机构众多且层次复杂,涉及多元化行业,分布地域广泛。并且各所属机构业务重点不同,档案管理的重点及管理特性也不同,各机构都设有独立的档案管理机构,相对独立地对本机构的档案进行管理和利用。

能源部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所属机构与总部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的互联互通。根据总部及所属机构网络基础建设情况,信息化系统建设模式,程度以及系统维护能力等不同的情况,部署可支持既集中又分布的混合式建设方案。方案中应充分考虑应用规模大而广,注册用户数量多,对系统性能要求高等因素,应具备良好的网络环境,总部与下属机构通过专网或VPN连接,最终实现总部与属下机构形成分布式虚拟数字档案馆。

6.2能源档案信息系统提供档案从形成到利用或销毁的全过程管理功能,对文件的产生进行超前控制,包括对文件进行初步鉴定、著录归档标识及逻辑归档等。系统应具备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相关规定的档案综合管理功能,不仅能完成档案管理各环节,还要求具备管理多门类档案及文件资料、科技资料、规程、图书及其它资料的管理功能。从文件注录到形成档案编研材料、专题汇编对各门类档案进行全方位管理,不仅能管理文本文件,还应提供管理声像、图片等形式多媒体文件的管理功能。利用计算机记录档案的物理存放位置,并能提供科学的查询、统计功能,从而减少人为错误,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6.3 实现整个档案管理业务流程的全面数字化。通过档案管理与其它业务流的集成,建立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各类电子文件实时归档(逻辑归档,即在线归档)。通过与其它系统的无缝链接,以及对各立档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实行远程监控,实时接收,用数字化手段对档案业务各流程进行管理,从而真正实现文档一体化。

6.4 总部和各下属机构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组建成一个虚拟档案馆。总部可以查阅到各下属机构的档案信息资源,各所属机构的档案信息由相应的档案管理部门自行维护。系统用户可通过局域网或者互联网,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享有档案信息或其它信息资源查询和阅览服务。

6.5建成各类数字信息资源库,并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挖掘,为全集团的生产、管理、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建成后的数字档案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库的内容不仅涵盖了原来的档案信息资源,而且进一步扩大到文件、矢量化图纸、语音、视频、图形图像等更为广阔的领域,从而使档案信息资源库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成超大规模的知识库。通过对数据有效的组织和挖掘,可以为我省能源的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以及高质量的服务。

7结语

总之,能源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能源信息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必须加快能源信息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电子文件有效安全运行和归档,使能源信息的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实现有序化、标准化,为确保能源信息交换与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高晓渤;基于B/S模式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港口装卸;2012年04期

第6篇:能源数字经济范文

 

4月下旬,德国工业界最重要的展会之一——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开展,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业技术领域展商。相较于去年,今年的汉诺威更为热闹,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互联网企业的美国成为了本届展会的伙伴国。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传统工业和互联网的碰撞。

 

2011年,也是在汉诺威展会现场,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概念,成为引领德国工业界发展的新方向。五年间,这一热潮从德国涌向全球,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决意将未来制造的愿景变为现实,他们试图将智能化、数字化、电气化等一系列工业4.0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落地。

 

在德国,《能源》杂志记者试图探寻工业4.0更为丰富而具体的内容,而在本次的展会上,记者似乎看到了工业4.0时代的雏形。2016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主题是融合的工业——发现解决方案。包含五大专业主题展:工业自动化展、数字化工厂展、能源展、工业零部件与分承包技术展、研究与技术展。重点关注四大主题板块:工业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能源与环保技术;工业供给、生产工艺与服务;研究与发展。在这些丰富的板块中,不论是德国企业还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都在展示智能化制造取得新进展。

 

就像德国传感器家族制造企业西克一位工程师对《能源》杂志记者所说的那样:“工业4.0概念囊括了太多的内容,但是只有将这些丰富的技术和具体的工业生产结合时,才会有意义。”

 

虚拟和现实的连接

 

在汉诺威偌大的展馆中,最吸引观众眼球的莫过于3D打印和轻型机器人。工业4.0中所包含的定制、弹性生产将借助于这些新型的技术来得以实现。

 

在德国最为先进的汽车制造领域,宝马、奔驰汽车的生产已经可以借助工业软件对车体进行设计,比如奔驰全新系列敞篷车的折叠功能就是用西门子的NX软件仿真设计出来的,并且通过3D打印技术,对于复杂而难以生产的汽车零部件进行模拟生产。

 

这也就意味着,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字化将对制造业产生根本性的改变。据统计,2000年以前,全球产生的新信息总量约为2万艾字节。而现在每一天都有如此数量的数据产生。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增长至2013年的10倍。数字化正在成为各行各业转型过程中的游戏颠覆者。

 

在西门子位于柏林的燃气轮机厂,生产着世界上单机规模最大的燃气轮机。在这里,燃气轮机的生产已经有超过50年的历史,柏林燃气轮机厂也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但是数字化对于传统能源设备的生产也在这里发生着改变。

 

对于复杂而庞大的燃气轮机,其构成和原理很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对其不断研发的道路上,数字化的技术已经开始参与其中。3D打印的日益普及,甚至被用于以往依靠锻造、铣削和铸造工艺以及在物理和技术上非常复杂的环境。

 

在紧凑的配件厂房里,有一间3D打印工作室,在这里进行着连接虚拟和现实,以及过去和未来的活动。

 

SGT1000F燃气轮机是西门子过去生产的一款产品,现已停产。而在世界范围内,依然有30台此类燃气轮机进行着运转,一旦燃气轮机的其中配件发生故障,很难在工厂中进行再生产,在这间看似不足三十平米的房间的中心,3D打印机可以实现对已经停产配件的复制。

 

而对于未来燃气轮机的发展,这台其貌不扬的方形盒子,也在发挥着它的作用,设计师们将对于下一代燃气叶片的数据进行模拟,这台机器很快就将设计师们设想的叶片模型制作出来。

 

轮机内部零件的保养周期很长,在这段时间内,它们必须能够耐受不时超过 1300°C的温度。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镍基超合金被用于轮机中的高温部件中。对于传统制造业,3D打印的速度提升了10倍,交货时间最多可减少90%。

 

在传统制造转型升级中,这些数字化的技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几乎在每个汉诺威展台中,都能找到云平台的身影。不论是西门子这样业务多元化的巨无霸,还是意昂这样专注于能源行业的巨头,他们都在向客户展示数字化平台在提升管理效率、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作为德国能源巨头之一的意昂集团,在本次展会上,展示了对于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设计的管理平台。作为拥有大量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电力企业,意昂拥有丰富的能源数据,而现在它希望借由积累的丰富数据来为第三方的电力资产投资方提供服务。通过平台计算、分析,以帮助客户提高资产发电效率、实施高效管理。对于传统的电力企业而言,凭借数据的优势,来找到发电资产外新的业务增长点,也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径。

 

正如一项统计所显示的那样,全球52%的首席执行官在谈及所在行业的愿景时都认同,数字化将大大改变行业现状。

 

产业新融合

 

将虚拟和现实连接只是第一步,怎么更好的运用已有的数据,形成一个更为灵活、可用性更高的“生态系统”,是未来工业领域面临的更大的挑战。

 

日趋显著的数字化和无处不在的联网正在改变整个工业生产链。同时,全球范围内的数据量也呈现爆炸性增长。为了恰当地分析和使用海量数据,我们首先需要开发出能帮助我们理解数据内容的系统。而开发这一系统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了解设备和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哪种传感器和测量技术能被用来读取最有用的数据。

 

在未来,“工业4.0”将让全球数十亿机器、系统和传感器互通有无、分享信息。这不仅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令公司在定制化生产方面具备更大的灵活性,从而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从一体化工程演变为一体化运营,是西门子的过程工业客户阔步走向工业4.0之路的关键一步,这将显著提高生产的速度、灵活性和效率。”西门子股份公司过程工业与驱动集团首席执行官Jürgen Brandes博士解释说。

 

事实上,发展至今,工业生产电气化已经基本实现,未来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是在从原材料、运输、生产以及到消费这些环节的连接之间进行进一步提升。也就是说,单一产业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融合,甚至不同行业间的融合程度决定了未来的工业水平。

 

生产系统和能源系统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而基于享有能源和生产共同的数据的平台在其间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汉诺威展会上,西门子面向市场推出“MindSpher——西门子工业云平台”。MindSphere被设计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工业企业可将其作为数字化服务——譬如预防性维护、能源数据管理以及工厂资源优化——的基础。特别是,机械设备制造商及工厂建造者可以通过该平台监测其设备机群,以便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提供服务,缩短设备停工时间,并据此开创新的商业模式( Analytics)。

 

也就是说,如果说云平台在过去是单一产业数据,未来云平台集合将是多层次和立体化的,从而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过程工业和制造业需要可靠、安全和高效的能源供应。对灵活生产和节能降耗要求的不断提升使得灵活和一体化能源系统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要确保经济可行性,保护环境,以及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可再生能源整合和分布式发电必须由智能系统控制,而这只有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此外,从集中向分散已经成为近几年能源行业重要的变革之一。分布式能源系统与微电网的连接已经成为了众多工业用户的选择。“微电网”可将工业企业的用电负载与发电机组联网,生成一系列可被测量、控制、监测和调节的数据。这一数字化过程能为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和商业模式,譬如,企业可以进军能源市场,或通过智能负荷高峰管理确保经济地供给电力。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需要确保供电安全,利用现代保护理念避免工厂及系统中过载或短路的发生。工厂内部的分布式发电趋势也在改变着工业企业和电厂的互动方式。这一趋势要求电网和电力系统拥有全新的规划和能源管理理念,以保证稳定、经济的电力供给。

 

因此,数字化趋势为未来用电侧的管理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想象,也是实现用电侧管理的方式之一。

 

在未来制造业中,人、物与机器的联网将无处不在,全新的生产环境也将应运而生。而产业之间的更为紧密的连接,也让全新的环境更为复杂。与此同时,也为智能分析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数据基础。

 

可以说,能源产业与工业制造融合程度如何,也从某一侧面决定了工业4.0的进程。

第7篇:能源数字经济范文

正在大连举行的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将主题定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这与全球范围内广泛推进的能源转型密切相关。以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为标志的新一轮能源革命,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提供清洁的动力基础,带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

“能源转型正在发生,煤炭和石油将会逐渐退出。”夏澜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作为传统能源巨头,Engie同样希望跳出原来的束缚,迎接未来的变化。技术进步使得能源转型成为现实,“我们已经接到客户的要求,有城市要求只供应绿色能源。”

Engie前身为苏伊士环能集团(GDF Suez)。2008年,法国燃气集团(Gaz de France)与法国苏伊士集团(Suez)合并,由此诞生了世界级能源巨头苏伊士环能集团。2015年4月,该集团由GDF Suez更名为Engie。

Engie的前身法国燃气集团进入中国已近40年,上世纪90年代与中国燃气产业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近年来,Engie集团与包括中司、北控集团、华能等在内的许多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涵盖了整个能源产业链。

Engie正在通过并购全面布局新能源市场。今年4月,以战略入资形式认购联盛新能源30%的部分股权;5月,收购申请破产的美住宅太阳能公司Sungevity在欧洲的业务单元。有报道显示,Engie此前出售其在印度最大液态天然气进口公司的股权,以及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油气资产。夏澜对此表示,这主要是基于商业时机和资产管理的考虑。

第8篇:能源数字经济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49-1

随着信息更新机制不断完善,不断建立和完善控制网数据库、地形图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等,现代测绘技术建立了规模化的数字化生产和数据管理机制,切实担负起各项测绘数据的及时获取、处理、加工和提供的重任,构建了完整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数据集,形成庞大而实用的数据体系。在信息标准化方面,制定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技术标准有利于行业稳步快捷的发展。

1 数字化扩展了测绘学的内涵和外延

测绘学由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突破已日益向相关地学领域渗透,作为一门新的信息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领域正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例如数字化测绘技术在矿山测量方面、湿地保护方面、水利工程方面和精准农业方面的应用,在各个相关领域上互用数据,极大的减轻了科研或者测绘人员的工作量,工作时间缩短,工效大大提高,直接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数字化产品既可以存储在软盘上,也可以通过绘图仪绘在所需的图纸上,线条、线划粗细均匀,注记、字体工整,图面整齐、美观,且便于修改,能更好地保证图形的现势性和不变形性,避免重复测绘造成的浪费,增加地形图的实用性和用户的广泛性。

例如大地测量更成为研究地球动力学(包括海洋动力甚至大气动力)的重要技术手段,GPS监测已能提供全球板块运动和地壳形变精密数据,可用于研究地学灾害(地震、滑坡和火山爆发等)的预测;GPS已可以和VLBI相近的精度和频谱分辨率监测地球自转的变化,由此研究地球深部结构和动力过程及全球变化;专题GIS也成为环境灾害问题分析预测工具[1]。数字地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环境和灾害问题提供一个可供观察、分析、模拟和预测的全球信息系统,以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了有效地研究和解决有关地球的重大问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发展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代表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地理空间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案和有力措施,增强对地球的认识能力。人们利用空间信息去认识、开发和保护人类有限的生存空间,研究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运行状况、资源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等,进行规划、监测、管理、决策等。与此同时,随着席卷全球的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组织、传输和实现各类与地理坐标有关的海量信息的观念和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设想把有关地球的海量的、多分辨率的、三维的、动态的数据按地理坐标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数字地球[2]。借助这个数字地球,人们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高速地、直观地、按地理坐标了解地球上任何一处、任何方面的信息。

通过网络和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可以了解到世界上任何地方最新、最全面的实时情况。因此,数字测绘技术在许多方面具有潜在的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生态环境的保护、气候变化的预测、精细农业、减灾、打击犯罪活动、外交、国防等等。数字地球将使我们有可能对人为的和自然界的灾害作出快速响应,所以必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 测绘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攀升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迅猛发展彰显其重要性。客观地说,整合利用共享已有数据和信息资源,数字化测绘技术将成为可持续发展中信息资源的主体与核心,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国防安全中有重要作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展现了地球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等学科领域交叉融合、服务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测绘学科,测绘行业反应更显强烈,数字化的概念为测绘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高层次的发展前景。

测绘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工作,是构成地理信息产业的基础和主干。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信息,其成果是进行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田建设、能源、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利用、重大灾害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国家宏观管理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

目前,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战略制高点,运用新型的测绘战略,我国的“数字中国”规划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而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数字城市”的建设必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城市遥感信息是“数字城市”的多源信息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与城市的其他信息相比,有其特点和应用优势[3]。遥感技术也是“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遥感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高速发展,人们对遥感信息内在规律的了解也愈加深入,因此,遥感信息在城市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必将推动“数字城市”乃至“数字中国”和“数字地球”的建设,对于提高城市建设的环境、经济、社会等的综合效益,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广泛应用,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拥有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数字化、人性化等诸多优点的数字测绘技术必将屹立于科学技术之林,以其快速、人性、精准优势,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前景良好。

参考文献

[1] GIS能源和公用事业市场报告,Gartner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

2009(3).

[2] 陈运迪.数字地球――将世界放在手掌中.网络世界,1999

(1).

第9篇:能源数字经济范文

当前,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数字化制造浪潮。发达国家面对近年来制造业竞争力的下降,大力倡导“再工业化、再制造化”战略,提出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是实现数字化制造的关键技术,并希望通过这三大数字化制造技术的突破,巩固和提升制造业的主导权。

虽然3D打印等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技术尚未成熟,但在产品设计、复杂和特殊产品生产、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已显现其独特优势。据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预测,到2030年,3D打印有可能改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工作模式。

应该说,当前已经出现了新工业革命的端倪,但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对经济发展产生逐步深刻的影响,对其认识也是一个动态深化的过程。但由于其蕴含的一系列革命性变化,将有可能对不同国家、不同产业的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对此应给以高度重视和动态跟踪。

智能化加工

与个性化产品

从数字化制造发展趋势来看,在生产制造方式上,智能化加工、个性化产品将在整个制造业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在电气革命达到、信息技术革命开始孕育和萌发的20世纪,发达国家先后在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电子信息产品等主流工业产品领域,建立了强大的批量生产能力,已经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新增的物质需求,集中体现为产品的特质,而非数量、质量。因此,只有满足人们对个性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才能使物质生产充分服务于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从而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20世纪末戴尔公司在个人计算机生产中,提出“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的理念: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整合外部供应链和内部装配管理流程,批量生产不同外观的、不同硬件配置的计算机。这种生产制造理念在“福特式”大批量自动化生产、“丰田式”需求拉动型精益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制造的智能化、个性化程度,开启了属于新工业革命时代的“大规模个性化”生产运营模式。但就生产制造的技术和流程而言,戴尔的模式仍属于电气革命时代所确立的生产制造方式。

近几年来有普及趋势的3D打印等智能化加工方式,高度融合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其主要特点是,用计算机程序直接控制生产设备,完成特殊的、高难度的加工流程。其核心优势在于,既可以用相对较低的成本生产少量产品,又可以随时重复生产、不断改进设计。这就使得个性化产品的生产时间缩短、成本下降,产品的多样化设计空间大为扩展。智能化加工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制造的数字化、个性化程度,降低了参与生产制造的技能门槛、资金门槛,使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发明、新创意,能够更快地转化为成熟的产品设计。

此外,工业机器人在生产加工中的运用,可以完成某些过程复杂、费时耗力的标准化生产流程,也有利于解放劳动力。工业领域的一部分研发人员和制造工人,可以不再考虑“如何造”,多考虑“造什么”,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升劳动的层次和价值。

从技术进步趋势看,智能制造是一种“增量创新”。虽然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3D打印机、工业机器人都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的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但增量部分足以成为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的关键。随着个性化需求在工业产品消费需求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装备制造、材料合成以及信息技术服务,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信息技术

引发产业变革

在产业发展形态上,未来信息技术将更多地融入传统产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引发产业变革。

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基因工程等新兴产业上,信息技术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研发工具,目前尚未出现密切融合发展的趋势。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信息技术深度运用对实体经济产生变革性影响,将更多体现在传统产业。

在食品、服饰、家居用品及小电器等传统制造业中,由于基础成本较低,运用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带来的潜在利润率更高。而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各类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数据挖掘、云计算等辅助支持技术,则将个性化需求与个性化定制产能对接起来,形成“按需定制”、“服务化制造”等新型商业模式,降低了个性化产品的生产和配送成本,激发了新的市场需求。

此外,在交通运输、商贸旅游等传统服务业中,由于信息技术的深度运用,也开始出现智能化的服务模式。智能化服务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生活质量,并且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物联网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将会进一步强化“信息流”控制“产品流”、“服务流”的生产服务运营模式,使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边界更加模糊。

在信息技术深度运用的新工业革命时期,工业产品的精细化、个性化,加之信息传播的便利,使得供应链的形态更加多元化、复杂化。网状供应链遍及各个工业门类,“规模经济”将受到较大限制。除能源、矿产、化工等少数基础工业外,大型制造企业的规模难以继续扩大。

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和装配环节可以外包给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由当地中小企业完成,大企业没有必要保持自身的生产能力。二是企业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广泛寻求合作伙伴、达成供销协议,使企业间的相互依存度减弱,大企业难以继续依靠规模优势,维持其在市场议价中的有利地位。

而在服务业领域,依靠信息技术平台,提供质量标准化、内容个性化的服务,使很多服务业企业得以发展壮大。因此,制造业领域的大企业主动转向生产服务,不再从事直接生产,是保持竞争力的转型之道。近年来,GE、IBM、西门子等电气电子类制造企业,都开始逐步退出消费品的生产,主要从事工商业装备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及技术咨询服务等业务,取得了良好的绩效表现。

与此同时,一些专注于生产特种产品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借助于大企业的生产服务,得以密集投入特定领域的技术研发,牢固占据一些新出现的细分市场。在未来二三十年内,这种由大企业建立技术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生产服务,而由小企业从事具体生产活动的分工格局,势必取代“大生产、小服务”的传统格局,“大服务、小生产”将成为主流。

在信息技术深度运用的时代,信息有效传播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能否广泛覆盖、便捷接入、安全通畅,对于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未来二三十年内,有线电话、电视、信息网络和无线通讯网络、空间通讯网络有望充分融合,成为“大信息网”,再进一步与物联网、交通网络、能源网络相结合,形成覆盖全球的智能化综合网络(智慧地球)。在这一进程中,如果一个大国能够抢占先机,其意义不亚于历史上的英国率先修成铁路、美国率先架起电网,势必确立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综合国力领先地位。

中国崛起将被

新工业革命终结?

传统制造业的国际分工格局,正逐渐被新技术带来的分散化生产以及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打破。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那些走向产业空心化的国家,深刻认识到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遂寄望于新技术将制造业拉回。

数字化制造将大大减少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劳动力所占生产成本比例随之下降。此外,数字化制造的个性化、快捷性和低成本,能够更快地适应本地市场需求的变化,包括满足小批量产品的生产需求。这些都促使发达国家鼓励厂商把部分制造业迁回本国,对中国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大国无疑敲响了警钟。

而一些境外媒体炒作“中国崛起将被新工业革命终结”等言论,引发了争议和讨论。我们认为,面对新工业革命,机遇与挑战并存,近期挑战大于机遇。

首先,在我国竞争优势亟待转换升级的关键时期,新工业革命的因素将加大调整的压力和难度。数字化制造将使劳动力成本影响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下降。当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速度,已明显快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研究表明,2010年我国考虑劳动生产率差异并修正后的劳动力成本约为美国的30%,未来几年将进一步缩小,2015年将是美国的45%,数字化制造的影响有可能加速削弱我国的既有比较优势。

另一方面,数字化制造并不是简单的机器替代劳动,数字制造技术、知识产权、设计、软件、品牌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提高,这些非物质要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而这些方面恰恰是我国的短板。

新工业革命对不同产业的影响有差异。数字化制造的优势体现在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和提供个性化产品,因此对那些贴近市场最终需求的产业影响较大,而我国许多产业是大量进口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进行加工组装生产最终消费品,其受影响的范围和深度要大于其它国家。

其次,新工业革命当地化、分散化的生产方式,将对我国依赖大规模出口的产业体系形成挑战。数字化制造将使得某些行业(特别是生产生活资料的行业)规模经济变得不明显,个性化定制、分散生产成为新特点。为更贴近市场,更快响应市场需求,企业会更多选择在消费地进行本地化制造。从而将对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和全球生产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就外商直接投资而言,一方面,外资企业将更加看中我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为更加贴近消费需求,会加大在我国设立研发、设计等机构的力度。另一方面,部分外资企业考虑贴近消费者、规避市场风险、享受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化政策,以及我国成本上升等因素,会将已在我国的部分外资回流到发达国家。此外,也促使国内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并且更多地采取在国外投资设立生产企业的方式。

此外,新工业革命具有合作、分散、开放的特征,提出了体制机制适应性的新要求。新工业革命的组织模式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扁平化结构、分散合作式商业模式更为普遍,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作用更为突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关系更为紧密,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更为重要。这些变化对体制机制的适应性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政府对企业微观活动的直接干预多,不利于创新的行政性审批多,缺乏针对性的集中决策多,此外,在信息和能源等领域市场垄断、行政性垄断问题突出,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仍不完善。新工业革命的到来,意味着需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大力度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