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幼儿思维方式范文

培养幼儿思维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幼儿思维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幼儿思维方式

第1篇:培养幼儿思维方式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正全面推行新的课程改革工作。“新课改”不仅仅是对幼儿具体教学内容的简单更改,而是对整个幼教工作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教学行为等进行系统性综合性全方位的改革,同时对现存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也相应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建立新型的相配套的幼儿园管理机制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新课改”的支撑和保障,是新形势下我国幼儿教育工作的客观需要。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地域,不同的经济、社会条件,对构建新型的幼儿园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也存在不同的要求。本人根据自己的从教工作,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总体说来需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一个人从胚胎到死亡要经历胎儿期、婴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每个时期都有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包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方法,幼儿是天生的、主动的、开放的学习者,他们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好奇,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幼儿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幼儿活动的过程,正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对幼儿来说,每一次相互作用就是一个潜在的发展机会。教师应创造适合幼儿的活动环境,为他们营造一个想像的、自主的空间,创设自由、平等、宽松的氛围,引导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让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丰富情感。活动中,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倾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他们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把好幼儿发展的度,做到既不考虑幼儿的成熟度、超前教育,用成人的标准和尺度要求幼儿,强迫幼儿去学习、完成高不可攀的作业,又不无端地落后、因噎废食,无目标地开展各种活动,浪费幼儿宝贵的时间,使幼儿错过最佳发展时机。 二、注重幼儿科学思维方式培养

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可以通过幼儿教育引导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爱心等等。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为人的一生奠定最初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向成功的关键在于人们能构建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开放的、积极的、健康的、建设性的、创新的思维方式,而教会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我认为是幼儿教育课程中的重中之重。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为舞台,培养幼儿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开展形式各样的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幼儿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探究、创造的乐趣,构建基础性科学知识,获取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锻炼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在手工课堂上,老师首先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物品:颜色形状各异的旧矿泉水塑料瓶、胶水、小剪刀、彩色纸张、塑料花等等,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旧塑料瓶的特征情况,让幼儿动脑思考旧塑料瓶的各种用途,并鼓励他们动手,使用旧塑料瓶来做出他们想到的相关物品,幼儿们的想法很多,最后他们做出了很多物品:有的用小剪刀把白色旧塑料瓶剪成了矮矮的小烟灰缸,说给爸爸放烟灰用;有的用小剪刀把绿色旧塑料瓶剪成了中个的笔筒,说可以用来放他的水彩笔;有的给有曲线的旧塑料瓶贴上了彩色纸做的裙子,在盖子上贴上用纸画的圆脸,做成了可爱的娃娃装饰品;有的直接把塑料花插到旧塑料瓶里,说这是花瓶……有的幼儿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做,老师要尝试先让幼儿向最简单的方向思考,让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最初的储存用途,如当水壶用,进而再引导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新的物质特征等,让他们自己从多方向去思考、去设想旧塑料瓶的新用途等。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就能在这样的思考与动手相结合的课堂小活动中培养起来。

将语言、艺术、社会等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构成综合课程,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形式。如开展“听故事,编结尾”活动,老师准备一个故事开端,要求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编出各种可能的故事结尾。要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对故事开端的理解,从不同理解点切入故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组织语言将故事结尾讲出来。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想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幼儿语言能力。所以多开展综合性的科学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的思维方式、语言能力等等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三、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认识科学的动力,它表现为儿童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通过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使他们对周围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各种愉快的体验中学科学,获得科学知识,效果显著。比如在认识"雪"的探索活动中,我给每位幼儿一只杯子,让他们在杯子里装满雪,提问:我们试一试,如果一杯雪融化了,会是一杯水吗?"大多数幼儿都认为一杯雪会变成一杯水。随后我便安排小实验,让幼儿带着疑问自己操作、观察、发现问题、寻求答案。接着,幼儿把杯子放在他们认为融化快的地方,定时查看杯子里的雪,并相互比较融化的快慢。在试验的过程中,幼儿发现放在空调附近杯子里的雪融化得较快。最后他们又惊奇地发现一杯雪只融化成半杯水。幼儿在试验的过程中感知了融化。在这个活动中,如果不让幼儿亲自动手试一试,那么所达到的效果就明显不同了。通过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深刻,让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而且教学效果很好。

四、课堂教育与社会大自然结合

第2篇:培养幼儿思维方式范文

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计算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教学,发展幼儿的思维。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注意让幼儿主动地学,有意识地把幼儿的兴趣引导到对数概念的认识和运算上来,创设条件,让幼儿有充分活动和普遍练习的机会。然而,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却没有能引起老师足够的重视,在计算教学中,没有真正体现发展幼儿思维,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计算教学中发展思维呢?从心理学角度讲,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单一思维,是直觉行动性思维方式。

一、创设条件,给每个幼儿充分活动的机会,组织有趣的游戏

生动、形象、有趣的游戏,可以使幼儿投入到引人入胜的集体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懂得“1”和“许多”的概念时,我采用了大家一起开汽车的游戏。老师说:“我是一辆小汽车,滴滴滴。”幼儿说:“我也是一辆小汽车,滴滴滴。”老师说:“一辆一辆都开到马路上去了”。通过游戏,让幼儿懂得,一辆车,一辆车接着开,就有许多辆车了;又如:游戏“小兔吃草”,每只小兔都有自己的家(椅子),一只一只小兔跳到草地上去吃草,小兔就有了许多,小兔回家了,每一个家里又只有一只小兔了。通过游戏,使幼儿进一步懂得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而许多又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在教幼儿学习一一对应比较“多”、“少”、“一样多”时,我采用了“找椅子”的游戏,以自身的活动和具体的情景,让幼儿通过动脑,用动作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以往老师单纯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根据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激发幼儿思考。从幼儿的反应来看,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

在幼儿计算教学中,不仅认识简单的数及其计算,而且还要掌握基本图形的特点,能按图形特征进行归类。幼儿认识图形从易到难。从“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梯形”的顺序来进行教学的,为了巩固认识这些图形,可用手工课的特点。在手工课上让小朋友剪一剪、拼一拼。利用提供的纸启发幼儿拼出你喜欢的图案。

二、做好个别操作活动的记录,了解幼儿的思维方式与水平

幼儿思维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这是正常的表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也就出现了个别差异。对小班幼儿来讲,差异也就更大了。针对这种情况,个别操作更显示出他的优点。对幼儿来讲,不管是能力强的,还是能力差的,都有自己的思考范围;对老师来讲,能了解掌握不同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并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能力强的孩子压制了能力弱的孩子发展的现象。对一些能力强的幼儿,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对他的要求,帮助他形成了多角度的思维方式。比如:在分类时,能力强的要求能以物体颜色、形状、大小等连续分几次;能力一般的要求能分出一种,并能讲出为什么这样分;能力差的以老师的提示来分类。

在学习拼图时,能力强的要求能看样拼六面图,能力一般的学习拼六面图。由于个别操作活动,因此能力差的幼儿经过自己一次次的反复操作练习,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步。在近期的一次比多少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幼儿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我观察了一下幼儿操作过程,幼儿的思维方式大约分三种。一种是通过数数来比多少,还有一种是随便猜。在幼儿想办法变一样多时,当大象比香蕉多一只时,或是香蕉比大象多一只时,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家拿出一点给没有香蕉的大象或者将多的这一只香蕉,大家再分一点。有为数不多的幼儿要求再来一只大象,或者再来一只香蕉,几乎没有幼儿要求,去掉多出的一只。由此,我了解了幼儿的思维是正向性的。

三、发展幼儿思维,做到日常生活,课内外结合

运用计算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日常生活、课内外的结合很重要。由于小班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逐步发展,即使有的知识暂时记住了,也会很快遗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已有的知识多次给予复习,巩固,让幼儿在活动中,周围环境中去使用。比如:为丰富幼儿量词时,我抓住随机教育。分点心时教他们说:一个盘子,一只杯子,一块饼干……利用教室的环境让他们带着问题寻找一样东西,学说正确的量词,一架飞机、一部电话、一本书、一扇门、一把椅子、一张桌子……在散步活动中,让幼儿到户外去找量词:一棵树、一朵云、一朵花、一片草地……通过幼儿的寻找,语言的讲述,孩子们懂得了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说法,有着不同的量词。又如:认识几何图形,让幼儿在园内外寻找有什么东西像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通过寻找,加深幼儿对几何形的认识,从而知道,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物体都可以看作是形的组合。

第3篇:培养幼儿思维方式范文

1、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导致办园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本园8个班级,每班是两教一保的教师配置,一共16名教师,8名保育员,每学期班上基本上要换新老师,老师的离职率达到30%以上。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低。

3、保育保健工作较差。

4、家庭不够重视幼儿的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培养好孩子,使幼儿教育暗然失色。

5、幼儿缺少动手锻炼的机会,幼儿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有的教师只是一味地幼儿去凭空想象,利用表象去回忆、想象,限制了幼儿思维。

6、幼儿园的安全制度不严,管理不善。如:有一次,由于门卫的疏忽,导致一名幼儿跑出幼儿园,到外边小区去玩了,还好有人认识才将孩子带回幼儿园。

7、剥夺老师的休息时间,周末免费加班招生。但是招生的形式单一,所以招生的效果很差。本园幼儿满园要达到300个孩子,但目前幼儿园只招收了近180个孩子,离满园还要差100多个幼儿。

二、幼儿园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导致办园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本园8个班级,每班是两教一保的教师配置,一共16名教师,8名保育员,每学期班上基本上要换新老师,老师的离职率达到30%以上。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低。

(三)保育保健工作较差

(四)家庭不够重视幼儿的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培养好孩子,使幼儿教育暗然失色。

(五)幼儿缺少动手锻炼的机会,幼儿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有的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幼儿去凭空想象,利用表象去回忆、想象,限制了幼儿思维。

(六)幼儿园的安全制度不严,管理不善。如:有一次,由于门卫的疏忽,导致一名幼儿跑出幼儿园,到外边小区去玩了,还好有人认识才将孩子带回幼儿园。

(七)剥夺老师的休息时间,周末免费加班招生。但是招生的形式单一,所以招生的效果较差。本园幼儿满园要达到300个孩子,但目前幼儿园只招收了近180个孩子,离满园还要差一百多个幼儿。

三、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导致办园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应对策略:

1、加大对幼教行业的投资力度,增大幼儿教师的事业编制。

2、幼儿园领导应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关心,时常与教师谈谈心,舒缓教师的心理压力。

3、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低。

应对策略:

1、鼓励教师进修,限期拿到教师资格证。

2、提高教师的培训力度,把幼儿教师纳入市培、国培项目,增加原本教研活动。

3、提高幼儿教师的招聘门槛以及工资待遇。

(三)保育保健工作较差

应对策略:

1、加强幼儿园环境卫生制度的管理。

2、加强对保育员、厨师的专业素质的培训。在规定时间内保育员应拿到保育资格证,厨师应拿到厨师资格证。

3、鼓励保健医生进修,定期组织保健医生参加专业培训。

(四)家庭不够重视幼儿的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培养好孩子,使幼儿教育暗然失色。

应对策略:

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同时也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

2、根据不同特点的幼儿,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方针。

3、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鼓励家长多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多参加一些亲子活动,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4、定期给家长宣传育儿知识,让他们重视幼儿的教育。

(五)幼儿缺少动手锻炼的机会,幼儿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有的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幼儿去凭空想象,利用表象去回忆、想象,限制了幼儿思维。

应对策略:

1、多给幼儿动手的机会,活动是推动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2、创设活动区,在活动区多投放一些材料,供幼儿操作。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希望家长在家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六)幼儿园的安全制度不严,管理不善。如:有一次,由于门卫的疏忽,导致一名幼儿跑出幼儿园,到外边小区去玩了,还好有人认识才将孩子带回幼儿园。

应对策略:

1、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

2、强化幼儿园内部管理,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如:加强门卫的管理,设立幼儿接送送卡,要求家长持卡接孩子,督促门卫严格把好凭卡接送关。

3、结合幼儿园实际开展紧急疏散、演练说动等。如:避险、逃生、自救、互救等,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4、家园配合,形成安全教育合力,向家长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七)剥夺老师的休息时间,周末免费加班招生。但是招生形式单一,所以招生的效果较差。

应对策略:

1、实行有偿服务,对周末加班的老师给与一定的奖励。

第4篇:培养幼儿思维方式范文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情趣;主体精神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68-01

早期阅读活动是指幼儿借助一些文字性质的、符号性质的、标记性质的、图片性质的图书进行认读、理解以及运用文字的一种活动。早期阅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早期阅读能提升幼儿的认知经验、语言经验,加深幼儿的情绪体验,触发幼儿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幼儿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变革。

一、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情趣

俗语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动力源泉之所在。显然,在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幼儿教育工作者着力培养幼儿的兴趣就显得尤其重要。幼儿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有时会不可避免地凭着一时的兴趣去选择某一特殊的活动,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后新鲜感又会慢慢消失,有部分幼儿甚至会出现不愿意参与活动的负面情绪。基于这样的情形,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幼儿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时,必须密切关注幼儿、观察幼儿、了解和探究幼儿参与早期阅读活动时的心理变化特征。在早期阅读活动的素材选择、方法运用上都应妥善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特点。尤其在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形式、手段上更应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不断尝试,以激发起幼儿参与早期阅读活动的兴趣与热情。需要强调的是,早期阅读活动必须为幼儿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活动素材,且这样的素材宜图文并茂、画面清晰,主要的感知对象应鲜明突出,语言宜浅显、生动、有趣、朗朗上口、易学易记。比如,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为幼儿推荐诸如《草莓点心》《我爱洗澡》《你好》《火车来了》《我喜欢游泳》《婴儿画报》《嘟嘟熊》《小熊宝宝绘本》《可爱的鼠小弟》等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早期阅读读物,让幼儿进行广泛的阅读,以努力激发起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与热情。

为了调动起幼儿参与早期阅读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幼儿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彰显个性,享受阅读的快乐。幼儿园可以定期(一月或一学期)引导幼儿开展“我是阅读小标兵”的阅读探究活动,引导幼儿交流阅读体验,分享读书快乐,为早期阅读活动注入活力与动力。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鼓励幼儿将早期阅读活动中阅读到的素材借助于角色表演、演讲、小品、创编等形式加以呈现,为幼儿构建鲜活灵动的早期阅读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幼儿一定会无拘无束地自主表现、自主展示、自主发挥、自主创造、自主创新,享受到自主成长的快乐。

二、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彰显幼儿的主体精神

尽管幼儿的早期阅读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令人遗憾的是有的教师对早期阅读仍存在着认识的误区,错误地认为阅读是儿童入学以后的事情。所以,他们在让幼儿看画报或书籍时,通常的做法大多是由成人讲、幼儿听,这种做法就是让幼儿处于消极被动的接受状态。如何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让幼儿成为阅读活动的“主角”,以彰显幼儿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应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内容丰富的、图文并茂的早期阅读材料。这些早期阅读材料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充满正能量,且有引爆幼儿阅读“洪荒之力”的作用,引发幼儿早期阅读的欲望。其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寻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形式和方法,以提升幼儿的阅读素养。比如,幼儿们阅读同一题材、同一内容的故事书时,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分层指导”的活动形式。对能力较强的幼儿,幼儿教育工作者除了引导他们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归纳阅读材料的主题外,还应重视对这类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能力处于中等层次的幼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于帮助这类幼儿理解画面与故事构成的关系,为这类幼儿构建放飞想象、张扬个性的舞台;对于能力相对较差的幼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于帮助这类幼儿理解画面间的发展变化情况,并引导这类幼儿认识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的方式、方法、途径、策略。通过这样的分层指导,不同层面的幼儿在早期阅读活动中一定能激活思维的灵性、启迪幼儿的创造性,放飞幼儿理想的情愫,让幼儿主动地发展。

三、结束语

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寻早期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着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技能。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探究多种多样的早期阅读方式方法,着力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典型画面的导读,可以通过完整故事的试读,可以通过自主交流的共读,以及通过耐心细致的细读,着力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中,应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规范幼儿的阅读行为,让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季红.幼儿园开展分享阅读活动的有效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7(12).

[2]李桂芹.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02).

第5篇:培养幼儿思维方式范文

【关键词】 幼儿;体育活动;科学性;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毫无疑问,能够确保幼儿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幼儿拥有健康的身体。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尝试,笔者认为组织幼儿体育活动应该在考虑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科学地调控运动过程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进而起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最终才能确保幼儿体育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

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可以得知不同年龄的幼儿的身心发展和需求必然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和需求的不同,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去适应不同幼儿的需求。

1.1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思维方式不同

小班和中班的幼儿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对于具体形象化的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大班的幼儿思维方式中抽象思维已经渐渐出现,因此一些挑战性较大的事物能够更好地引起他们的注意。

1.2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运动能力不同

小班的幼儿运动能力普遍较弱,理应重点发展他们的跑、跳、爬、钻等简单的身体素质;中班和大班幼儿的运动能力较小班的幼儿而言已经有所提高,因此运动难度稍大的动作和活动更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1.3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意识形态不同

小班的幼儿一般不会在意同伴的活动而且不喜欢小组合作活动;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却比较喜欢集体活动,喜欢和同伴一起做具有竞争性或者合作性的游戏。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组织不同类型的活动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二、根据幼儿的心理素质的发展需求,科学地组织体育活动

2.1培养小班幼儿大胆、勇敢的精神应做到以情趣为先导

(1)坚持做到从小班幼儿的兴趣和性格等等方面出发,激发他们良好的情趣,进而起到把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勇气激发出来的作用。

(2)坚持有足够的、适宜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供小班幼儿玩耍,这样可以保证幼儿可以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进而起到培养小班幼儿大胆和勇敢的精神的作用。

2.2培养中班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1)经常给中班幼儿提高独立完成适宜动作的机会以及在合适的时机教给他们如何克服困难的方法,借此培养其独立性。

(2)多多鼓励中班幼儿以及充分信任他们,借用有效的时机树立其自信心。

2.3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精神、抗挫能力和创造性

(1)创造有利的合作场景,借此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精神。

(2)在设置各种体育活动的同时还要巧妙设置必要困境,借此培养大班幼儿的抗挫能力。

(3)多多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尝试一物多玩的方式,激发大班幼儿的创造性。

三、体育活动的形式要适合幼儿的情绪特点,使其游戏化

对于幼儿而言,体育活动重在激发幼儿良好的积极情绪。众所周知,不同的年龄会对同一种游戏做出不一样的情绪反应。因此,在组织体育活动的时候要充分建立在对幼儿年龄特点进行考虑的基础上,才能避免幼儿不良情绪的产生也才能够有机会更有效地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

对于幼儿体育活动而言,使其游戏化之后,其中的模仿动作因为简单易学和形象化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好感进而起到更好地激发幼儿兴趣的作用;而其中的竞赛则则会更容易使既活泼好动又争强好胜的幼儿对其产生好感进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所以说,体育活动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如何使其体现的更加游戏化,进而确保在体育游戏为主的情况下同时加入其他的身体动作练习形式。

总而言之,如果体育游戏设计的足够科学和良好则能在促进幼儿体能、智力、习惯等等方面促进幼儿的全面性协调性发展,起到更好的运动效果。

四、体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还要关注幼儿中的个别差异者

和成人一样,幼儿在能力、健康状况、题和对刺激反应等等方面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在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对他们中的个别幼儿区别对待真正做到针对不同幼儿设置不同标准的因材施教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个别能力强的幼儿感到体育强度和难度太过于小或者简单,导致其有一种得不到满足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避免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感觉到体育活动的强度和难度太过于大或者复杂,导致其有一种挫败感,因此而丧失了信心不敢和不乐于再次参加体育活动的后果。

总之,体育活动的设计既要保证可以使能力强的幼儿得到更好的锻炼机会又要保证能力弱的幼儿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感,进而能使他们更喜欢体育活动,才能有效保证体育活动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中的有利作用。

五、为了实现体育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需要提高教师组织体育活动的素质

体育教师作为幼儿体育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其自身能力素质的高低尤其是其组织体育活动能力的高低,严重影响着幼儿体育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能否实现。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学习组织体育活动的理论同时注重在工作中积累相关的体育活动组织经验,进而起到努力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尤其是组织体育活动素质的目的。单单从组织体育活动而言,优秀的教师的个性应该是活泼好动的、充满朝气的和善于调动活动气氛的。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并不是我们可以随意设计的,而是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花心思、花时间去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体育活动在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保障幼儿体育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搞好幼儿体育活动是每一个幼儿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案例选》朱良、陈思群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

[2]《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1年

第6篇:培养幼儿思维方式范文

臂如,一个身体素质较弱的人,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对身体的基本素质训练、定向训练之后,才有可能承受竞技专业的专项训练。同理,幼教音乐专业的弹、唱、跳、编创、教法与实践等专项技能,必须以音乐感受(听辨乐音、节奏、旋律、和声、对位、配器)与经验(基础练习、作品听赏等积淀)为基础,对音乐(作品)具有一定的情感体验、掌握一定的认知方法、理解一定的技术内涵,才能够顺利地吸收、转化、运用音乐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分为两个程度级别:基础差的从“课程1”开始,直至学完“课程2”;基础较好的可以从“课程2”开始;基础较强的可以免修(经过考试)。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专业入门培训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为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优化音乐专业课程

根据音乐幼教内容与要求、学生音乐专业能力的培养标准,对音乐专业相关理论、技术课程,进行最短教学时间与最高教学质量的组合———优化音乐专业课程。优化课程的理念是:专、宽、拓。

(1)专业性知识与技术的要求在音乐范畴中,与幼教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包括了音乐创作、音乐表现、音乐文化等音乐专业领域。臂如,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和声与对位、曲式与配器、音乐史与音乐风格,等等。这些专业理论、技术的正确运用,才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幼儿的培养。

(2)幼儿音乐教师的多项技能培养幼教过程中,教师应有较宽的知识与技术运用能力,具备两方面技能:教学组织与专业演示技能、教学引导与反馈矫正技能。一方面,音乐教学组织过程应表现音乐的美,引起幼儿对教师、对活动内容的兴趣,教师的示范必须能够准确地表现音乐的情感与风格,能够准确表现与表述音乐内容。另一方面,教学引导与反馈矫正是使幼儿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做。教师必须正确地引导幼儿根据专业性发展要求的启蒙、基础,对幼儿的表现予以矫正。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幼儿音乐教育虽然是启蒙教育、内容简单,但不可以非专业、引导幼儿朝着错误方向发展的误导。

(3)培养知识、技能的拓展能力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才有助于教、学的同步发展。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音乐表现与音乐教学的创造性能力培养。一方面,必须掌握音乐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规律,具有理解因社会发展而促进音乐表现方式、风格的演变,使幼儿教育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的创造能力决定了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培养。音乐创作的思维方式与语言、数学具有不同的特性:非语义、跳跃、随心、随性、闪念,等等。这正是人类创造所需要的思维方式。

3.培养能力的教学策略

从提高音乐素质基础的“专业入门培训”开始,至实施优化的“音乐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应坚持:由浅入深、全面地进行音乐专业技术训练。在各项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贯穿专业性、基础性、综合性的原则。具体应包括四个方面:

(1)音乐听觉基础训练音乐听觉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教学中不能沿用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视唱练耳课程,应该将音乐材料由浅入深、结合实际地组织。臂如,选用幼儿歌曲旋律、钢琴曲、管弦乐作品,把专业基础与弹、唱、音乐鉴赏相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2)音乐思维基础训练在听觉与音乐表现技能(弹、唱)训练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的音乐思维活动。教学中,应该细致地开展反馈、矫正、评价,直至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训练。使学生习惯对音乐的思考、对自己或他人音乐表现(弹、唱)的评价与矫正。

(3)音乐表现能力训练音乐表现的技术与审美,决定了音乐表现的程度高低。在训练中,不因为学生是非音乐专业而降低技术要求。在钢琴、声乐教学中,应按音乐专业要求逐步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技术,同时要注意评价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掌握技术与审美之间的关系。

第7篇:培养幼儿思维方式范文

关键词:幼儿;创造;思维;语言;发展;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我们应从小就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我认为首先要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入手。在我园上上下下都在进行创新实验的同时,我也尝试在语言领域中开展了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营造宽松的环境,激发幼儿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有安全感和自由感的幼儿,才可能成为具有创新思维的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有了宽松的心理环境,孩子才想说、愿说,从而才能感受到说的快乐。在教学中,宽松就是让孩子感到没压力、没恐惧,不过分判断孩子的对错与好坏,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和谐、理解接纳、支持与鼓励的。因此,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积极创设一个轻松、自由、愉快的心理环境,努力和幼儿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幼儿在我这里,较少听到有什么被禁止、不能做、不能说的事情,听到的多是一些表扬和鼓励的话语。如幼儿在创编故事《狼和小羊》的故事结尾时,有的说狼吃掉了小羊;有的说狼和小羊成为了好朋友;还有的说猎人打死了大灰狼,小羊得救了。幼儿各种各样的想法在这里得到理解和支持,这是在一些条条框框下所不能实现的。

二、注重有效的师幼互动,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忘记有效的师幼互动。在互动中,教师的启发引导,即提问的艺术是非常重要的。提问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思维的开阔与否。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提问上。因此我们在设计提问时,首先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也就是说问题要提得活,能变则变,要考虑到幼儿发散性思维,启发幼儿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不要提一些封闭性的问题。如果一位教师经常同幼儿是不是这样?对不对……经常提一些不必动脑筋的问题,会抑制幼儿的创造,而且还会养成不动脑筋的坏习惯。因此,我在诗歌《摇篮》中,从生活角度、人的角度、事物的角度……等不同的角度去提问幼儿,因此幼儿就想到了:垃圾箱是垃圾宝宝的摇篮;大地是小草的摇篮;小草是小虫子的捣篮;小床是小娃娃的摇篮……

而且我们在设计提问时要考虑一些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能联想事物之间关系的问题。如:《小蝌蚪找妈妈》,我们可以这样问幼儿:“你想它还会找到谁?会怎么说?”启发幼儿既能发挥幼儿想像,又能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想像其他动物及动物特征与小蝌蚪之间的联系。我们在进行语言文学活动教学时,如果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时,不但要问幼儿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等,还要经常问幼儿为什么?使幼儿通过探究,在头脑中进行分散、集中、推理.对于有些有争议的问题,教师更应加以引导,鼓励幼儿发问,引导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独特性和独立性。

三、追求形式上的创新,丰富幼儿创新层面

我认为,语言教学不应局限在静止中完成,注意一方面学会动态的教,即事物的横纵发展,如讲述交通工具,应从古时候的以步当车到现今快捷的飞行工具,在变化中讲述,在变化中培养幼儿的求变心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将语言教学同体育、科学、艺术等其他领域相互结合,综合运用。打破单一的模式,让幼儿在写写画画中体现创造性语言特色。

创设适合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语言的情境,为幼儿学习语言架设桥梁。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让环境卫生与幼儿“对话”。我们一是为幼儿提供进行创造活动所需要的物品:简单的如一把剪刀、纸笔、有关的幼儿用书等,便于幼儿迅速捕捉自己的创造构想。二是可以利用墙饰进行专栏记载,如“今天我值日”记载了幼儿当值日生的经历和感受,是幼儿自己的故事,这样的墙饰可以激励幼儿去想、去说、去做、去画,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了幼儿的多种能力。

三、采用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促使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文学作品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包含了从理解到表达、从模仿到创造、从接受到运用的过程。文学作品中的仿编、续编、改编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讲述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讲述活动《吃吃、编编、讲讲》中,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山楂饼,然后向幼儿提出问题:“这些山楂像什么?”孩子们充分展开想象,有的说象皮球,有的说象橘子等等。接着,我让幼儿咬了一口山楂,看看剩下的部分又象什么?最后,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编一个好听的故事。在整个活动中,给予幼儿操作、交流、想象的空间,孩子们在轻松的活动中,创造力、思维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3.谈话活动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8篇:培养幼儿思维方式范文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 提高 质量 相关探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165-01

目前,幼儿美术教学已成为幼儿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把临摹作为教学重点,而忽视了孩子的创作技能,这种方法显然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一定要找出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幼儿美术教学质量。

一 对幼儿美术教学的正确认识

要想知道一个幼儿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必须要看得懂他的画。绘画是幼儿内心世界最直接的表达,他会通过绘画把自己心里所想的东西表达出来。幼儿绘画是一个既具有挑战而又充满乐趣的研究领域,具有挑战,是因为老师必须具有特殊的思维模式才能看得懂他们的画;充满乐趣,是因为如果看懂了他们的绘画就会体会到他们童真的乐趣。幼儿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思想蕴含在自己的绘画当中,这是幼儿绘画的独特之处。幼儿绘画的内容和过程都是表达其思想感情的工具,幼儿绘画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形式,是幼儿与世界进行交流以及认识世界的手段。教师要尊重幼儿绘画的特征,让幼儿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他们以最朴实的方法表现自己的内心想法与情感,不要用什么标准来评定幼儿的绘画,要尊重幼儿的自然发展。但是,要根据幼儿年龄的逐渐增长和心理的不断成熟来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二 提高幼儿美术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1.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现在不管什么科目的教学都用到了多媒体技术,美术教学也一样,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提高幼儿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辅助幼儿美术教学具有高效、生动、简洁、丰富的特征,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出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要想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一定要使之系统化和规范化,否则有可能会使教学出现零散性和随意性。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老师教学。现代教学通过音频、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为教师提供教学信息,这就需要老师改变以前旧的思维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将新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不管学习哪门课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幼儿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必须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传统而落后的幼儿美术教学方法和现代幼儿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已不相符合,幼儿老师要根据幼儿的生长需求来设计美术课堂活动,使每个儿童都能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通过有趣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学习美术知识,从而逐渐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多媒体技术能够全方位地刺激幼儿的视觉和听觉,能够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幼儿美术教学对于幼儿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以正确的方式启发和引导幼儿学习美术。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五彩纷呈的自然美、人文美、心灵美在幼儿面前展现出来,让他们在对美的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对美的表现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幼儿通过自己对美的欣赏中获得的,这些能力对幼儿以后人格的形成以及思维方式的形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利用玩教具提高幼儿美术教学的教学效率

幼儿是幼儿园教学的主体,幼儿园时期是幼儿心理发育和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由于幼儿年龄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在心理上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幼儿心理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大部分活动都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对于幼儿来说,玩教具和游戏是他们身心发展、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也是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利用玩教具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

3.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技术

单控式的电子白板仅仅局限于静态的演示,一些简单的动作也需要运用缩放工具按步骤完成,比如:放大、缩小等动作。现在出现了一种多点触控式的电子白板,其具有智能化等特点。这种电子白板可以根据手势自然地开合来完成图像色彩的旋转、缩放等动作,不但可以用手,像不透明的物质都可以进行这样的演示操作,从而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 结束语

幼儿园时期是幼儿成长的重要时期,而幼儿美术教学是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课程,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成长以及思维方式和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做好幼儿美术教育,为幼儿以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海蒙.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第9篇:培养幼儿思维方式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早期阅读;措施

一、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早期的阅读教育是培养幼儿获取知识技能的首要渠道。二十一世纪,通过学校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思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然而,依靠阅读能使人们获取现实生活工作中必要的技能。调查研究表明,幼儿早期阅读能够培养个人的阅读能力,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二、幼儿早期阅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虽然社会对幼儿早期阅读较为关注,但多数家长的幼儿阅读观念较为薄弱,实践性不强,仅有约14.7%的幼儿在家庭教育中接受过早期阅读、教育或者近似的早教阅读活动。绝大多数幼儿生活在较为散漫随意的环境下,玩具、电视等是主要的玩伴,影响了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

家庭缺少正确的幼儿早期阅读教育观念和必要的早期阅读教育指导策略。虽然大多数家长认识到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真正意义并不理解或理解片面,缺少科学的认识和必要的科学教育方针、策略。

1.“功利性”“机械性”教育行为普遍

所谓“功利性”是指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家长往往以自己主观的意愿去教育幼儿,以自己的主观意愿督促幼儿获取知识。在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行为是强填猛灌的硬性教育。“机械性”主要表现为家长片面追求幼儿的识字能力,将大部分时间、精力用于机械地教育幼儿识字上,片面追求幼儿识字的速度、数量等,忽略了和幼儿一起阅读的快乐。

2.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缺乏必要的科学指导策略

首先,家长多注重阅读的完整性和幼儿对阅读知识的理解,忽略了幼儿在阅读中的学习状态,为了帮助幼儿对阅读的记忆,不厌其烦地提问,这样一来,就降低了幼儿阅读的乐趣,使幼儿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此外,家庭早期阅读教育模式是以家长为传授者,大多数家长缺少必要的教育技能和策略,往往按照成人的阅读模式教授幼儿,注重阅读中文字的表述,忽略了阅读教材中图画的理解和阐述。

再次,由于社会进步,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成人为快速地获取知识,在阅读中多指向重要知识点。受成人阅读的影响,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效果不理想。

三、现阶段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可行性途径

1.树立正确的思想,做好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宣传

行动来源于思想,一切行动都是受人们思想的支配。作为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实践者,面对传统家庭式教育的现状,幼儿教师首先应从家长入手,针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意识淡薄或错误的教育理念,采取多种途径,将科学的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理念传播到每一个家庭中去,使幼儿早期阅读理念深入人心。

2.以点带面,示范式教育

大多数家长不仅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意识淡薄,而且缺少必要的幼儿早期阅读教育能力,对于科学的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法、策略较为陌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或以社区为单位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展必要的幼涸缙亩两逃专题活动,利用书籍理论、现实案例或视频影像向幼儿家长传达幼儿阅读的精髓,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坚持从专业幼儿教育的角度促进幼儿家长的成长。

3.为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提供良好的实践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要将阅读作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保持阅读兴趣的新鲜感。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家庭为幼儿的早期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如社区、幼儿园等,举办“幼儿书友会”“幼儿书籍朗读比赛”,进一步开展幼儿阅读教育,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促进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开展,加速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进程。提升幼儿家庭的阅读氛围,能够使更多的家庭参与到幼儿早期阅读教育中来。

早期的幼儿阅读教育,家长与教师是主要的制订和执行者,其自身的指导能力直接影响到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针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现状,教师应按照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同时,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面,促进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许晓蓉.幼儿道德成长与早期阅读[J].学前教育研究,2011(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