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

第1篇: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

关键词:手工应用;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197-02

一、课程性质

《幼儿手工应用》是学前方向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注重设计创意和动手能力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平面设计基础知识、各种手工技法等专业知识,使W生能够具备独立创意、设计、操作的能力,并能够将这些学习内容与幼儿园实际工作相结合。所以,本课程是一门偏重创意思维、操作技巧、实际应用的学科,包含纸工、泥工、综合材料应用、舞台美术与化妆、平面设计等内容。

二、课程理念

熟练地掌握手工制作方法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条件之一。本课程以创意和制作课程为主,主要学习设计创意的方法,体会各种手工材料的特点等。《幼儿手工应用》课程的内容依据幼儿园教学所涉及到的手工和设计内容进行选择,课程特点涵盖面广,内容由浅入深,从手工基础这样技巧性的、较简单的内容开始学习,慢慢加入提高的内容,如综合材料、现代媒体艺术等,逐步加入知识的拓展。尤其在后期的设计专业方面,需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由单纯的美术手工学习上升到“设计理念”层面。比如说给学生欣赏大量的优秀设计作品,包括平面、视频、产品等各种具有设计意识的作品,让学生形成“设计意识”的概念,再将之前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同时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去探索,去创造。

三、课程授课对象分析

《幼儿手工应用》这门课程针对的是大专三年制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从第二学期开始学起。无论统招还是单招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较高的审美意识,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较高,比普通的学生具有更高的艺术素质。尤其在手工应用后期的设计课程中,解决了造型和审美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但学生们的操作经验几乎为零,对幼儿园手工及其教学一无所知,作品很难与幼儿园的实际相结合,这是大专学生的不足之一。学生还缺乏系统的手工制作的经验,创作意识比较浅显,作业效果过于浅显,不能去深刻地挖掘创造。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比如展示大量的幼儿园实景照片,并且和学生一起分析幼儿园内的手工作品及环境装饰等,运用情景模式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幼儿园的环境氛围,从而加深对幼儿园的了解和认识。针对学生创作意识缺乏的情况,首先可以在作业的形式上加以改变,如纸工课程里不再是简单地学习折纸、剪纸的技法,而是鼓励学生可以融入立体构成的知识,将作品的展示形式更加多样化,设计制作出兼具艺术性、设计感的手工作品;其次,可以为学生补充大量的新鲜内容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寻找新资料,尤其是网络资料,教师也需要提前查找好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新鲜的方向或主题。

四、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为培养师德高尚、身心健康、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文化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全面,教育理念先进,保教实践能力过硬,具备学习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能胜任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保育、教育、管理和科研工作,具有美术专长,能独立承担学前美术教育任务的专科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对学生传授各种手工技法以及平面设计基础等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具备独立创意、设计、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理解、应用不同材料组合所产生的形式美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审美素养,开发创造潜能,并能够将这些学习内容与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相结合。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具备较高的专业热情和水准,时刻保持专业创意和创作精神。通过学习能够创作出较成熟的作品,把作业作品化、专业化。从知识目标上来说,学生要掌握各项内容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创意技巧,掌握各种手工技法等专业知识,了解每项内容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基本应用。掌握各类手工基本的艺术表现技法,以及幼儿园手工活动的特征及意义。从能力目标上来说,学生首先需要具备独立创意的能力,掌握各种操作技能技巧,注重手工制作能力和细节表现,并能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制作方法及创作的方法,举一反三,形成认真、细心和计划周密的好习惯,将这些能力熟练应用于幼儿园的教学中。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来说,学生需要体会手工的艺术特点,培养热爱独立创意、热爱手工艺术的情感。了解手工是为了强化幼儿双手的灵活性,有利于促进幼儿大脑的发展,有利于丰富幼儿触觉的感知力。它是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必要途径,利于培养并引导幼儿热爱手工操作及手工艺术的情感。

五、课程内容选取及教学组织安排

六、教学保障条件

教材使用情况:本课程使用的指定教材是《美术》设计应用卷,第三单元第一章幼儿园环境创设(全国幼儿师范学校规划教材,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年6月),辅助教材是《幼儿园环境创设》(全国学前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东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硬件设施情况:综合运用专业的手工教室、多媒体教室、电脑机房、展厅及展示台等先进设备,保障教学的最佳效果。

七、考核方法与评定

《幼儿手工应用》这门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掌握专业设计的所学知识点以及艺术表现技法,在学生原有的美术素养的基础上提高艺术审美水平,使作品完整美观,并能合理发现与运用材料。在考核方法上,采用课堂表现考核、作业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考核形式为面试,主要针对作品的情况进行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考核。评定依据主要为平时作业及毕业创作作品、毕业论文、制作技能展示、方案设计等,全部采用平时考核的形式。

教W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第一方面以在试点幼儿园的领导、老师对学生环创及玩教具的评价为依据,第二方面依据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评价和校内学生评教为依据。

The Course Analysis of "Manual Application of Art Education"

DONG Wen-xue,XING Xia-jie

(Shijiazhuang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Shijiazhuang,Hebei 050228,China)

第2篇: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手工课教学 设计学习兴趣 动手能力

美术手工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折纸、剪纸、布贴、泥塑、废旧材料利用等,主要是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塑造和制作不同形态的手工作品,来表现自己的意愿及锻炼手的协调灵巧。手工课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手工学习将为学生从事幼儿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前调研,创新教学设计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的内容是否满足学生对职业技能的需要,学校、教师、学生都缺乏了解。我们到底要怎样培养手工方向的职业技能?对于培养形式、内容、方法、如何评价,教师要在课前做必要的调研,以明确课程教授的内容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创新教学设计,紧跟时展的需求。

上课前,通过对幼儿园的参观学习,了解现代幼儿园手工制作新需求,收集幼儿园手工制作教学典型案例,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以往毕业生从业后的工作情况等,寻求和探索适合我校学前教学美术—手工课程职业化的有效教学模式,以适应目前和未来的社会需求。把幼儿园活动中玩具、教具、幼儿园布置等手工制作方法、使用方法、教学方法、创新方法应用到美术—手工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手工技能和技巧;手工应用的审美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手工创造美的欲望和热情,完成学习任务,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根据社会对幼儿教师手工职业技能的要求、学生的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手工职业技能培养的特殊性,自编讲义,把幼儿园活动所应该具备的美术手工类职业技能大体分为:纸艺、泥艺、材料画、废旧材料再运用。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一)激发体验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体验是学生的主体活动,只有主体积极参与,产生体验的欲望,才能达到体验的目的,创新的要求。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绪将影响其学习的效果,教师通过欣赏、设疑、游戏等有趣的手段引导教学,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主题学习中,明确教学任务。

1.直观欣赏,创设情境。

通过对优秀作品欣赏展示直观、唯美的画面配上悠扬的乐曲总能给人心灵的震撼,引人入境,因此通过欣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手工课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莫过于教师制作的精致巧妙的手工作品直观呈现给学生,教师的范样做得好,学生的作品也会相应水涨船高。

2.提出体验问题,大胆放手学生。

学生有了兴趣、求知欲望以后,就把体验问题抛给学生,大胆地让学生说一说、试一试。体验制作的问题,促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认识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产生制作的欲望。

3.充分发挥手工制作课堂的自主性,有效利用废旧材料。

“工具材料太贵了。”这是我们在手工制作课堂上经常听到学生们说的一句话。而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废旧材料的运用不但解决了我们准备材料难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我们生活中形形的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制作出的艺术作品中,有我们经常利用的蛋壳、饮料瓶、各种包装盒、没用的毛线、布头、黄土、沙子等在活动课上尝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就是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作出有创新有趣的手工作品。有的学生用蛋壳做了不倒翁,有的用河边的石头做了京剧脸谱,有的用牙膏盒、牛奶盒等做了机器人,有的用旧牛仔裤做了时尚的背包,有的用旧的饮料瓶做了花篮,还有的同学用各色的旧塑料袋制作了晚礼服,等等。经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再创造,原本要被扔掉的废旧物品有了新的生命,这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对手工制作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运用赏识教育完成过程点评。

人都有被人欣赏的需要。赏识是为人之道,也是为师之道。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和炽烈。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因而教师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手工课程的赏识教育有:在课堂提问和互动交流中,教师全方面、多方位地关注和激励每位学生,课堂作品制作过程讲评时运用欣赏的语态,适时给予学生赏识,运用富有激励语态的人性化评语;课堂练习过程中,在半成品阶段及时针对新颖的创意、独特的材料搭配、精致的手工制作等给予肯定,等等。要善于发现手工作品的优点和每位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善于肯定。教师要将赏识教育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鼓舞每一位学生,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手工学习的兴趣。

(三)反馈改进。

改进是一个提高、创新的关键过程,可以对制作材料、使用工具、制作步骤、方法、装饰等方面进行改进。学生通过交流体验,相互提醒、启发,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出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后,就可以进行再实践,对作品进行改进或重新制作,纠正体验作品中的错误,检验点评交流所得出的经验方法。通过前面一系列的体验、点评,接下来的操作实践就会有方向性和目的性。

(四)最终展示评价,促进提升。

作品展示评价是美术教学中尤为重要的环节,通过作品展评,可以给予学生极大的满足感、成功感,同时在与其他作品的比较、评价中,发现自己作品的优缺点,借鉴他人的长处,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美术技能和素养。

1.给出评价量规,自行评价。

教师可以依据手工制作的几个要素(如色彩的搭配、制作的精细程度、创意程度、媒材的使用等)给出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分值,便于学生自行评价,进行自我调整。

2.展示作品,自我推介。

可以采用师生推荐和自荐的方式,培养学生要敢于展示、推荐自己的作品,还要能够简述自己的制作方法和意图,促进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举办展览,相互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作品展览,发表对别人作品的看法也是审美能力的体现。学生在展览中发现别人作品中的闪光点的同时,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技巧,有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进,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

在手工制作课堂上应该以学生动手为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每个学期举办一次手工制作作品展,让手工制作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的,希望能够得到认可,所以我们在手工制作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经常鼓励学生。在学生手工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耐心鼓励他们,促使他们自主创新。学生的作品只要有特点,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使学生对手工制作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手工创作中乐学、爱学、会学,让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制作课程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真正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智敏.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教师,2008.

[2]张树华.美术设计——工艺.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第3篇: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

中华民族有丰富的民族特色手工制作艺术在民间传承,如今我们被新鲜、快速的流水线商品所诱惑,孩子们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制作技术知之甚少。因此,在美术教育实践中,我试着带领学生进行毛线编织、中国画装裱等特色传统工艺课程的实践活动,希望给孩子们更丰富、更多样化的教育生活。

美术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习一些实践技能,更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改变观念,树立三维教学目标,从传授技巧、设疑和解惑、布置任务、评价作品几个环节入手,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尝试。

一、设定目标,挖掘学生潜能

在手工制作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当学生学会几种制作方法后,我会让他们独立制作一些东西,如手链、新年贺卡、杯垫、玫瑰花等。教师只教基本制作方法,进行简单示范,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因为布置的任务具有开放性,给学生留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在实践中学生们把学会的各种方法任意组合,灵活运用,在作品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智慧。大部分学生非常喜欢制作,他们的作品常常出乎我的意料,让我眼前一亮。我还在班级中开展了学生作品展,在学校组织了手工作品比赛,学生的热情更高,回家以后反复练习,改进作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思考时,教师不要急于提供帮助,要有意给学生造成暂时的失败感和短时焦虑,使学生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会促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激励学生运用内在潜能去自主探索、自主解决,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更大发挥,既动手又动脑,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增强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积极的评价非常重要。在实践中我加强了对学生创作过程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积极参与、认真制作,制作时有无独创的地方等。学生一旦有创新的地方,我都会及时表扬、鼓励,并当众展示他们的作品,挖掘其作品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孩子的好奇心我们应给予保护,孩子的奇思妙想我们应该给予呵护。教师应恰当地进行点拨,使学生意识到如何使作品更美,如何搭配使颜色更漂亮。在经过启发之后,孩子的思维往往更加活跃,常常会迸出更多“突发奇想”,这些突发奇想像耀眼的火花,教师应帮助孩子及时捕捉到它们,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评价中,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互相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敢于提出不同观点,发表不同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能力。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创新总是和想象力联系在一起。为此,在手工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手工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竞争。小组之间开展竞争,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可以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功,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在教学中我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一件完美的手工制作品的完成,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科学家们已经多次提出,艺术教育可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手工制作课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大胆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

第4篇: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

本期暑假特辑由南京市雨花台实验幼儿园园长林虹领衔编写,林虹园长是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幼教先进工作者、南京市幼教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巾帼岗位明星、全国基础教育研究先进个人。

编写团队由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及有美术专业特长的家长志愿者共12人组成。本期特辑的理念是:选择生活中易取的材料,设计富有趣的活动;在亲子趣玩材料的活动中,激发孩子探究世界的兴趣,培养动手创造的能力,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积极的情感。

什么是亲子综合材料趣味DIY活动?

亲子综合材料趣味DIY活动是指家长与孩子综合运用多样化材料进行的手工活动。根据材料的形态特点,家长和孩子可以进行想象造型,赋予原有材料新的形式和内涵,使其产生新的视觉效果。造型作品既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又能展现孩子与家长的大胆想象和审美情趣。

一、活动特点

1.艺术性。家长与幼儿通过创意造型,将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材料变成富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每个作品都是根据特定材料的特点设计制作的,具有立体感和较强的质感,极富创意,独一无二。

2.情趣性、孩子在与家长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发现瓶子、糖果、石头、蔬菜、鹅卵石……生活中的一切东西都能变成各种有趣的造型,由此让孩子体验不一样的美术创作乐趣,并逐渐发展审美眼光。

3.操作性。专辑中的手工活动包含了多种材料和技能方法。在探索过程中,孩子逐步熟悉不同材料的属性,学习材料裁剪、拼接、粘贴等的制作特点与技巧,有利于培养手眼协调和动手操作能力并有效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4.环保性。专辑里的制作材料都是一些废旧物品,意图让孩子们理解神奇的创作能够“变废为宝”,让绿色环保的理念在孩子的心灵土壤中生根。

二、活动材料

1.家长应为孩子选择生活中易取的、安全的材料(充分运用废旧材料)。

2.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与能力特点,提供材料由简到繁,数量逐步增加。

3.材料的质地、形态力求多样化,易于变化与造型,充分挖掘其中的审美价值。

三、活动指导

1.多带孩子欣赏生活中富有美感的不同材料组合作品,丰富其审美经验。如:孩子较容易理解的商场装饰,生活中的手工艺品、现代艺术作品等等。

2.收集材料和创作过程,应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孩子能做的,都让孩子去尝试,有粘贴难度时家长再协助。要启发孩子根据素材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加工材料,如装饰眼睛时选用纽扣、豆子等点状材料。

3.帮助孩子掌握必要的手工折、剪、撕、染、贴、卷、捏、画、折、弯、绕、穿、系、叠、垒等技能,为孩子进行综合造型活动奠定基础。鼓励孩子尝试自己独特的方法,注重发现孩子自主产生的新技法。

4.用艺术与教育的眼光正确看待孩子的美术创作,善于发现、挖掘、引导与支持,为孩子创设自主活动的条件。家长应尊重孩子的造型表现,学会欣赏作品中表现出的稚拙、趣味和独特的艺术效果。各年龄段指导要点如下:

小班引导孩子关注与自己生活直接接触的物象。如自然现象、动物形象、简单人物等,鼓励孩子大胆表现出物象(孩子自己认为的)区别他物的最本质的特征,不要求造型的准确性。

中班初步引导孩子独立地表现主题,同时有意识地学习成人与同伴的造型经验。运用一定的造型技法使作品具有初步的审美价值,在造型时逐步追求细节。

大班鼓励孩子在作品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孩子较合理地运用多种美术技能,体现综合材料的不同特性。在造型时能考虑材料的空间关系与细节特征,作品体现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与审美效果。

活动一:快乐果蔬

赵钰燕

适合年龄段:4岁~5岁

准备材料:不同的果蔬、牙签、彩色图钉、毛根、小刀。

制作方法:

1.选择造型特别,可以进行创作的果蔬。

2.玩一玩果蔬。

“宝宝看一看果蔬的外形是什么样的?”

“摸一摸是硬硬的还是软软的?是刺刺的还是光滑的?”

“闻一闻是什么味道?”

3.观察、制作果蔬造型。

“宝宝看看××蔬菜,去掉一些,加上一些可以变成什么?”例如:生姜加上五官可以变出不同的动物。

4.利用工具可以切、剥、撕,制作出不一样的果蔬造型。

5.提供各类小的物品进行添加、粘贴。

生姜做乌龟

茄子做鞋子

温馨提示:

1.用小刀切的时候要注意安全,这个环节最好由父母帮助孩子进行。

2.能抓住果蔬的造型特点进行创作。

活动二:毛巾的创意联想

适合年龄段:5岁~6岁。

准备材料:毛巾、纽扣、彩色皮筋、毛根、夹子、塑料水果、棉花等幼儿收集的各种废旧材料、剪刀、双面胶、酒精胶等美工用品。

制作方法: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条毛巾玩一玩。

2.请宝宝折一折、卷一卷、扎一扎,看看像什么。

3.请宝宝说一说像什么,可以添加什么让它变成什么。例如,折一折加上小触角就是蝴蝶,卷一卷扎起来添上耳朵、鼻子、眼睛就是小狗。

4.学习折、卷、扎的方法。

5.提供各类小的物品进行添加、粘贴。

6.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为作品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小狗汪汪

温馨提示:

1.建议购买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毛巾。

2.后期请用多块毛巾组合创意。

活动三:多变的沐浴球

王年香

适合年龄段:3岁~5岁。

准备材料:

沐浴球、夹子(木夹、塑料夹均可)、各种纽扣、毛根、丝带、羽毛、绒球、酒精胶等。

制作方法:

1.宝宝自由把玩沐浴球,玩一玩、看一看、捏一捏,感受沐浴球的特点。

2.请宝宝拿在手里,从不同的角度摆一摆、想一想、看一看像什么。

3.请宝宝说一说像什么,可以添加什么让它变成什么。例如,加上头和脚像绵羊等。

4.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好辅助材料,如夹子、纽扣、丝带等等。

5.进行添加、粘贴、造型。

6.让宝宝说一说自己制作的作品,为作品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温馨提示:

1.日常生活中许多小物件都可以作为此次活动的辅助材料,如各种塑料夹子、彩色羽毛、纽扣等,要根据自己制作的主题因意选材。

2.后期可以拓展宝宝思维,根据沐浴球的特点制作不同的造型。

活动四:创意鹅卵石

缪金凤

适合年龄段:4岁~5岁。

准备材料:相框、各种形状的鹅卵石(洗净晾干)、酒精胶、水粉颜料、水粉笔、小纽扣、毛根、木珠、小石头等。

制作方法: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块鹅卵石,敲一敲、玩一玩。

2.请宝宝拿在手里,从不同的角度摆一摆、想一想、看一看它像什么。

3.请宝宝说一说像什么,可以添加什么让它变成什么。例如,加上耳朵就变成了可爱的小兔子……

4.抹上酒精胶,在相框中找一个地方摆好,从1数到10,再放手。

5.提供各类小的物品进行添加、粘贴。

6.用水粉颜料等进行添画装饰。

7.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为自己的相框编故事。

温馨提示:

1.建议购买普通木质相框,制作完成后,还可以让宝贝继续运用纽扣、珠子等装饰相框。

2.酒精胶水可用木胶代替。

3.后期可用多个鹅卵石组合创意。

活动五:可爱的锡纸娃娃

徐乐婷

适合年龄段:5岁~6岁。

准备材料:灌了半瓶水的瓶子、报纸、各色锡纸、彩带、玩具、透明胶、双面胶等。

制作方法:

1.小朋友将瓶子灌上半瓶水,并用透明胶将报纸包裹在瓶子上,做大象的身体。

2.用一张报纸搓成团再压扁,用透明胶粘在瓶子上端的两边,做锡纸大象的耳朵。

3.拿一张报纸搓圆,用透明胶粘在瓶子的上端,做大象的眼睛。

4.再拿一张报纸,搓成圆柱形,用透明胶粘在瓶子的中间,做大象的长鼻子。

5.用双面胶将不同颜色的锡纸包裹在大象的不同部位。

6.将彩带粘在鼻子的旁边做象牙,并用小玩具做大象身上的花纹。这样,可爱的锡纸大象就完成啦!

温馨提示:

1.在将“大象”的部位和身体黏结时,一定要用透明胶粘牢固。

2.粘贴锡纸时,不能将胶漏在外面哦。

3.幼儿可以随自己意愿制作不同造型的锡纸娃娃,家长应给与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想象空间。

活动六:生活用具造型

汤海燕

适合年龄段:4岁~6岁。

准备材料:锅、塑料碗、饭勺、杯子、毛巾等生活用具,酒精胶、瓶盖、毛线、吸管等。

制作方法:

1.选择一个生活用具。如,选择一个不粘锅。

2.请宝宝拿在手里,从不同的角度摆一摆、想一想、看一看像什么?

3.请宝宝说一说像什么,可以添加什么让它变成什么。例如,加上眼睛、鼻子、嘴巴,就变成了可爱的小娃娃……

4.寻找可以做五官的废旧材料,如瓶盖可以做眼睛、吸管可以做嘴巴等;先摆放在合适的位置后,再抹上酒精胶,从1数到10,再放手。

5.提供其他类小材料进行添加、粘贴。如毛线可以做头发;杯垫可以剪成两半做耳朵等。

6.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跟不粘锅娃娃玩情境游戏。

活动七:泥娃娃

唐燕

温馨提示:

1.建议根据生活用具的形态引导孩子进行想象创作,以幼儿熟知的人物、动物、植物等为宜。

2.酒精胶水可用木胶代替。

适合年龄段:3岁~5岁。

游戏准备:歌曲《泥娃娃》(可以网络下载)。

准备材料:废旧“爽歪歪”瓶子、彩色油泥、吸管、亮片、珠子等。

制作方法:

1.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妈妈教孩子如何分泥才大小合适,将油泥搓圆,做泥娃娃的头。

2.孩子再次选择喜欢的颜色,分出大块的油泥,将油泥搓条,并围合做泥娃娃的身体。

3.孩子用手压油泥,使得油泥完全包裹“爽歪歪”瓶身。

4.孩子选择点状的材料做泥娃娃的眼睛。

5.孩子选择线状的材料装扮头发、四肢。

6.最后对泥娃娃的衣服进行装饰。

7.美丽的泥娃娃成功了,孩子跟随儿歌韵律,感受成功的喜悦。

游戏提示:

1.注意材料使用的环保性和安全性。

2.父母在整个活动中注意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孩子可以独立完成。

活动八:服饰变变变

郭丽梅

适合年龄段:5岁~7岁。

准备材料:服装、袜子、颜色鲜艳的家居物品。

制作方法:

1.摆弄家里的服饰,说说像什么。

2.设计图样,选择颜色合适的服装、家居用品。

3.按照图样将服装摆放成造型。

4.孩子扮演图中的一个角色。

5.将作品拍成照片。

温馨提示:

1.本内容需要相对大些的场地。

2.由于整体构图较大,孩子不容易掌控,需要家长的协助。

3.拍照需要一定的距离,最好有人字梯。

第5篇: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

关键词: 校本课程研究 手工剪纸 小学美术

手工制作即自己动手做,手工是靠手的技能和使用简单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的一种造型活动。手工制作种类又分为纸工、泥工、布艺、绳结和废品再利用等,立体剪纸是手工制作的一种。随着剪纸艺术发展和创新,立体剪纸以一种崭新姿态出现。立体剪纸形式新颖,突破传统片面剪纸的局限,制作出来的剪纸富有立体感,趣味十足。

课题组实施的“小学美术手工剪纸创作”校本课程研究的核心是将美术与学科相互融合,不仅是单纯地培养学生简单的动手能力,学会剪纸这项技能,更是让学生将美术带入自己的生活世界,感知美术与生活无处不在,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创造力。

一、组织手工剪纸创作校本课程研究的重要意义

1.手工剪纸创作是一种创新性实践活动

手工剪纸创作是一种创新性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主要依靠手工技能进行制作,需要制作者亲自投入到制作活动中。手工剪纸创作具有丰富的创新因素,既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借此对现实生活世界进行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脑配合工作,把外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

2.手工剪纸创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手工剪纸创作之前都需要整体安排,包括工具准备、材料数量、作业制作大小、材料利用等,要求学生提前做好计划和安排,以便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为保证制作过程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立体手工制作,需要发挥学生的三维空间立体造型设想,充分发挥学生大胆想象和多变思维方式,探索出与众不同的设计。这一制作过程将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构建和完善。

3.手工剪纸创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手工剪纸创作制品的完成,在造型、结构、用色、组合等方面都运用了美的原理和法则。学生在这一制作过程中不仅进行实践操作,更重要的是体验创作过程中的愉悦之情,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提高。

二、手工剪纸创作校本美术课程的有效实施

1.手工剪纸创作教学的主要方法

根据“小学美术手工剪纸创作”课程设置主题和内容特点,主要采用情境预设法、探讨分工法和互助合作法三种方法,突出“乐学美术手工剪纸创作”的特色。

(1)情境预设法

教师根据选定的主题内容,通过各种趣味的预设情境导入内容,如讲授时运用灵活多样的导入形式,诸如直观、启发、刺激、设疑、新颖、趣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调动学生不同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活学生思维,与老师共同分享故事内容,了解故事内容和对主题进行简要分析,引导学生对角色和场景布局有所认识,如何为故事配上完整的画面,再现故事情境。

(2)讨论分工法

根据故事情境,大家讨论后在老师指导下全班分组(每组4~5名),并选派小组长,由小组长对选择的主题故事进行任务的协调分工,对教师巡视指导。

(3)互助合作法

教师根据小组的分配角色,首先指导学生观摩视频或教师动手制作的过程,掌握各种角色、场景和道具的基本制作方法,教师事先对具体要求和操作技法加以说明,然后对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分配的任务进行分别指导。

2.手工剪纸创作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小学美术手工剪纸创作”课程实施中,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教学模式。

(1)“欣赏童话―解密童话―制作童话―展示童话”

这一环节主要是以视觉形象为主体的导入,重在通过学生欣赏和观看优美的剪纸作品产生兴趣和好奇,进而教师引导学生解密作品的制作过程,发挥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具体操作环节是:①欣赏童话。教师通过搜集优秀剪纸作品,以视频图片或照片形式呈现给学生。②解密童话。教师选定其中一个主题内容解密作品的制作过程。操作方式灵活,教师可现场操作,也可下载视频观看操作步骤。③制作童话。教师指导学生分工制作。④展示童话。各小组展示并汇报成果,其他小组可点评。汇报形式灵活多样,根据课堂时间安排,采用集体汇报、个人汇报、成立专家小组点评等形式。

(2)“走进童话―探秘童话―呈现童话―制作童话”

学生天生对声音具有强烈的敏感和好奇,不同形式听觉形象的导入课程,有助于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①走进童话。教师通过不同主题的童话内容,采用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童话。如利用儿歌、讲故事、听声音、猜谜语等方法让学生走进童话故事。②探秘童话。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童话故事内容探寻故事情节。③呈现童话。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呈现完整的童话故事。④制作童话。教师指导学生将故事情节再现真实,共同制作童话故事。

(3)“扮演童话―分享童话―实现童话―制作童话”

第6篇: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

【关键词】作业展评 双基 创新 体验 实践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开学第二周我们进行了一次作业展评,从这次展评可以看出,本校学生对美术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的表现平面形象和立体造型,并能大胆的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体现了较好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品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缺少基本的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那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在美术方面愉快而主动的发展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

一、教会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小学美术教学,进行美术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的任务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通过美术教学,将系统地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绘画、工艺、和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培养生的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学生掌握观察、想象、思维的方法和绘画造型、设色以及简单的工艺操作技能。这种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果忽视了基础教学,学生缺乏基本的造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色彩分辨能力、手工操作能力,对于将来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各种专业教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诱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建设者创造者。创作是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美术知识技能经过够思、构图、围绕一定的主题思想来表现画者的思想感情的。而创新意识则指的是一种发现新问题、探求新方法、寻求新结论的心理想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进行学习:(1)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气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选择学习内容。如:学生观看一年级的《太阳》时,可让学生描述自己进行创作想象的内容,引发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变通性、直觉性和求异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激励学生发现新问题。儿童绘画创作教学必须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培养创造意识,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例:低年级学生的创作画《我的妈妈》学生经过现实思考想象,不仅画出了妈妈的形象,还讲出了自己的画法思路,表现出了妈妈的工作。这时,教师给要给予表扬和鼓励,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才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色彩的体验和感受能力

在小学阶段,色彩知识属于美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色彩感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如:三年级的《绿色和紫色的画》,这节课是认识三间色中的绿色和紫色的色相,体验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欣赏以绿色,紫色为主的图片和绘画作品,让他们通过欣赏感受绿色带给人们的清静、凉爽的感觉,感受紫色带给人们的神秘、梦幻般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亲自动手调色,培养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如:绿色是怎么调出来的?(出示蓝色黄相卡),以小组为单位试着调出绿色。最后,让学生画一幅以绿色为主的画,如“绿色食品”等,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生命。

四、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动手制作能力

认识美,发现美,就必须有鉴赏能力。而人的鉴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表现生活中有趣的,自己喜欢的造型,自己动手去做手工制作,这就是美术中的手工教学。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1)手工课包括设计和制作,在小学里手工主要是制做练习,使学生了解制作物的结构和材料性能。工具使用和制作方法,教师进行制作示范。帮住学生掌握方法,解决问题。(2)材料和工具要在上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好,引导学生要节约材料,爱护工具,手工教学还特别要注意安全。如不在专用教室上课,还要组织学生在课后收拾工具和做好教师的清洁工作。(3)鼓励学生在制作时灵活选用身边常有的各种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如用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实践能力,促进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4)及时做好作业展览和评比等工作,总结经验,提高学生手工学习的积极性。

五、开展作业展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第7篇: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

一、培养山区地域幼师生手工教学的重要性

社会的进步、经济时代的发展,机构的变革,大量民办幼儿园的涌现,幼儿教师的缺失与需求,中等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等因素,使得如今出现了很多中职联办学校、幼师联办点。其中一些是中小县城、边远县级师范学校联合区直学校招生办学的。办学招生对象多是义务教育普通毕业生、不够年龄打工的青少年、农村辍学的学生等,这样的生源素质可想而知。这些人有从小没上过幼儿园的;有大部分人初中时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的是奔着文凭去的;有的是父母的意愿强去的;反正都是对幼师这个行业一片茫然,对幼儿教育一无所知的。由于山区幼师的学生在进校之前大多数没有接触过幼教的文化基础知识,技能专业知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手工在幼儿园教学中,既可以自成一科,也可以为其他学科提供服务,手工在幼儿园的用途非常广泛,不仅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作用,还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发挥出巨大作用。具有良好手工制作能力的教师能够营造丰富而有意义的幼儿园环境,掌握较强的教学带班、控班能力。要让学生体会到幼教专业手工课的重要性,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幼儿园,考察幼儿园中手工的用途,认清形势,明确手工课学习的任务和方向。

二、山区地域幼师生手工课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结合本土资源,拓展学生思维

丰富的材料运用可以拓展思维空间,美国心理学家布曾纳说,“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手工制作有各种各样的制作媒材,不同的材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潜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敢于突破经验,善于打破常规,巧妙地利用各种材料,塑造新的形象。

用于手工制作的材料品种繁多,但一些工艺利料、废旧物品如卡纸、彩纸、橡皮泥易拉罐、他装箱、泡沫、一次性纸杯、餐盒、金属、海绵等并不能真正让所有学生轻松获得。他们需要大量购买,不断长期的收集,这对于一些山区学生来说是有些实际的经济困难的。所以,我们就应该根据学生生活环境的有利因素,组织学生随时随地的收集身边自然物材料,如树叶、松果谷物、蛋壳、贝壳、豆类、蔬菜、竹子、秸秆等,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和思维惯性,让学生发现材料,喜欢材料,选择材料,运用材料,用这些最实用最丰富的材料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2.强化扎实课堂教学,多元结合。

手工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完成的,要根据幼师专业特点,扎实抓好手工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选择要与幼儿园教学紧密联系

选择合适的手工制作内容是上好幼师手工课的首要条件。长期以来,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课堂中都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教学过程虽然井然有序,但是却很少有创新的成分,我们应根据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来选择幼师手工课的教学内容,如剪纸、折纸、立体构成、粘贴画、橡皮泥、编织、墙饰设计、教具设计、自然角综合设计、游戏区综合设计、校园综合设计等,这些手工制作内容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和校园环境设计中都被广泛地运用。

(2)共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动手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学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创设情景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手工教学前,教师应努力地去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什么样的材料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你还能制作什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一起商讨教学计划。这是一次良好的实践性学习的机会,更是在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日后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富有时代特色、新颖有趣、适用性内容的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运用电教手段,注重示范,启发教学

手工教学,必须加强示范。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熟悉教材,熟练掌握制作技巧,以保证示范的规范性、熟练性,使讲解与示范配合自如。课前准备的范作或其他可视性的形象资料在课中适时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可使教学更加生动,学生思维得以启发,构思得以驰骋。不能让学生按图索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很难掌握制作方法,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展示作品、介绍制作方法,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可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制作技巧,进一步思考改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信息技术,在手工制作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手工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起着补充课内教学不足,增强整体教学效果的作用。

1.组织开展手工兴趣小组活动

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互相交流、共同促进。学生在互教互学中掌握了丰富的手工制作知识,锻炼了综合能力。另外,手工兴趣小组应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活动,充分展示手工活动的意义。如在充满喜庆气氛的日子里做些大红灯笼、五彩花、彩球、剪纸、彩带、刺绣、纸版画、雕刻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气氛,又联系了实际,把学到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学校和社会中,学生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还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手工教学的意义和效果。

2.定期举办手工作品成果展览

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计划进行与教学紧密相关的手工教学,开展手工制作竞赛,并结合其他学科的手工制作举办手工成果展览。同时,组织师生观摩,学校统一进行评比,形成学习手工的风气,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

3.优化教学内容,学习民间手工艺

民间手工美术有着十分雄厚的群众基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教学中可结合各地实际,学习民间手工制作和经验,并加以改进和提高,赋予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如剪纸、泥塑、面塑、风筝、花灯、草编、竹编、中国结等。民间手工制作具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艺术传统,平时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整理。利用这些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手工美术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第8篇: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

【关键词】审美提升;艺术视野;自主探索;鉴赏能力;创意思维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美术教学越来越难以适应现有素质教育的需求。如何改善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习动力,提高艺术修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所谓艺术修养,是指学生对美术学科要领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索能力,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一、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其艺术作品的感染力是非常大的

近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带领学生们从美术欣赏课中走进艺术殿堂充分感受和谐的艺术氛围。我们曾经一起到中国美术馆、中国博物馆和798艺术工厂等参观学习。在审美的愉悦中,学生一边观看中外美术作品,一边聆听美术家介绍美术作品的内容、历史背景、绘画表现形式。学生被这浓厚的艺术环境气氛所感染,身心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有一次在北京中国博物馆大殿参观《欧洲艺术藏品展》,学生观赏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原作,其中有著名雕塑家罗丹的“思想者”雕塑,佛罗伦萨著名画家波提切利的绘画原作和特列恰科夫画廊等画家们的风景画、人物肖像作品。

学生们在美术馆观摩欣赏美术作品时,我耐心给他们讲解外国来华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创作流派,引导学生如何欣赏美术作品,使学生领略到大艺术家的情怀和灵性。这些欣赏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强调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艺术作品,教师鼓励指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还要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美术课程是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应该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帮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更好地理解一定的社会人文和科学特征。当带领学生们来到罗中立创作的《父亲》画作前时,我会提问大家这幅油画的作者是?那个油画中的“父亲”是什么样的表情?罗中立创作此幅油画的背景是什么?当学生们逐步进入思考中,我在对他们讲:罗中立当时作为一名知识青年被下放在一个农村,有一年的除夕夜,他上厕所时看到一个老人在厕所里傻呆呆的蹲着,问他为何不回家?那个老人说,他的工作是守粪,因此不离开。当时罗中立已经在构思着――“父亲”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再后来他从外面拿来了酒,和这个老人一起度过了除夕夜,由此创作出了这幅油画经典《父亲》。

这样就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作为教学目标,这对美术教学是一种更高的要求,老师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应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技术层面上更加注意一些策略。在这种开放的学习状态下,大部分学生能够协调画面中的各种关系,把握艺术灵感,汲取艺术作品中的精神养分,陶冶心灵,得到悦目赏心的深层次美感享受,培养广泛的艺术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在绘画技法课中欣赏美术作品还能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活动,教学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审美品格。中国书画这种传统艺术一直堪称中华文化的瑰宝。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画的博大精深,我带领学生在中国美术馆里近距离领略了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潘天寿、傅抱石的人物、山水、花鸟水墨画。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高山、清泉在大师们笔下汩汩流出,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体现了画家对社会、自然及人生的深刻感悟,给学生以无尽的思索与联想。

中国画对墨与色的韵律美、笔法节奏以及构图的程式美有深刻理解,通过宣纸的涨洇、墨色浓淡变化等形式追求笔墨效果和视觉冲击力。通过观摩大师的作品,学生可以对笔墨用法获得多种直观启示,激发绘画创作的灵感,弥补学校室内书本教学的空白,扩展学生艺术视野,提高绘画技法。

三、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手脑结合

在传统教学之余我也经常为学生们开展手工艺创作课。因为任何一件手工作品的制作都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创造活动。从材料的选择到制作方法、步骤的确定;从动手制作到不断修改和完善的全过程,都充满了创造精神;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交融;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上有着其独特的优势,起着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我让大家利用各种废旧材料,例如易拉罐、雪碧瓶、泡沫塑料、三合板边角料等,变废为宝,制作成优美的工艺作品,这是富含教育意义的。学生体会到了这既是对资源的合理和充分运用,也是环保意识的增强。更是今日和明日社会的公民都应具备的素质。马克思曾说过,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自然界,美的生活和艺术,而且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手工制作,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过程。

第9篇: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

关键词:土陶罐;美术;创作;塑形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87-02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而我校地处祖国边疆首府,又属于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由于自身生理条件等原因的限制,相对于信息接触广泛的健全学生而言,他们不仅对美术教材上各时期各地域美术作品背后包含的灿烂的人文历史、背景不甚了解,而且对身边无所不在的绚丽的民俗艺术具有生疏感。考虑到这一点,我将目光投向维吾尔族手工艺人世世代代的民俗手工传统——土陶罐。新疆土陶罐有近千年历史,至今还沿用最为原始的制作工艺,是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而我校聋哑学生中近30%来自于南北疆地区,土陶罐也是他们日常所熟悉的。这一切,都为聋生日后对新疆民俗土陶罐的接触与创新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时常感觉到无材可用的力不从心,由于聋哑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很多都是依靠助学金在校学习生活,很难再抽出专门资金进行美术学具的购买。如何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节约却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一直都是我多年以来努力探求的。然而依托政府关怀,每年会对我校都有一批订阅报纸的捐助,因此各班教室中都有大量废旧报纸资源。而报纸其实是一种优质的美术创作材料,具有很强的塑型性,具有很强的环保感召力,我们大可物尽其用,变废为宝。通过运用废旧材料对新疆土陶罐的复制性探究,我校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纸艺罐初中校本课程体系,属于多元性美术教学相组合的教学内容,从开课时对新疆土陶罐的欣赏、评述开始,到对土陶罐的写生与创作,之后对土陶罐形体的创作与塑型,最后对罐身的各种形式、各种媒材的装饰性运用表现,这些过程有利于聋生更为深入地探索与研究。

一、纸艺罐教学指导意义

1.以地域民俗美术为依托,引导学生接触新疆本土文化,感受新疆古老的手工艺人延续多年的灿烂智慧,产生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更加热爱我们多姿多彩的新疆。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改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让学生们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发展个性,发展创造性思维。在纸艺罐动手制作的过程中,通过自我发挥、设计、创造,自己动手,一步步塑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罐体结构,树立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锻炼学生之间相互配合、互助合作的团队意识。纸艺罐作品的器型较大,在塑形和装饰过程中,孩子们无法一个人既扶住罐身又进行罐体粘接或装饰等工作,这时就需要其他同学的配合帮助。同学间互利互助,也对班级和谐团结的班风的形成大有帮助。

4.有助于聋生自信心的培养。我校的聋哑学生虽自小生活在无声的世界,对外界渴望却内心自卑,然而他们看到最后光彩灿烂的作品,全部是每个人通过努力,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而来,并不比校外健全的孩子们做得差,曾经堆于墙角卖作废品的报纸能够塑造成如此精巧的美术作品,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长为残而不废的对社会有用之人!

二、纸艺罐的教学操作阶段

1.欣赏、评述阶段:通过对新疆土陶罐、土陶艺术的欣赏,了解新疆土陶的发展史,体会环境、民族、宗教、历史、民间工艺等对其的影响,体会新疆土陶所具有的典型特色,认识到新疆土陶是祖国中原文化与中亚伊斯兰文化共同影响下的产物,使学生更深一步体会到新疆多元文化的来源归属,产生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2.造型、表现阶段:指导学生在体会深厚文化艺术底蕴的过程中,通过对新疆土陶罐写生,更深一步感悟新疆土陶罐的工艺、结构、形式与纹饰特点,一方面认识和体会民族传统手工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运用维吾尔族典型纹饰进行创造性装饰,亲身体会并感知土陶罐所独有的艺术魅力。

3.设计、运用阶段: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基于前期对新疆土陶罐形制与纹样的绘制了解,使学生在实地操作过程中能够胸有成竹,了然于心。每位学生在纸艺罐器型的塑造或纹样的表现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侧重点,而作为教师,更多是对侧重点的整合,对新疆特色的重点强化。

4.综合探索阶段:能够运用多种形式、多种媒材、多种方法对纸艺罐进行装饰性表达,开发出不同风格纹样的新疆特色纸艺罐,鼓励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材质进行综合性创作。后期也是学生们自由发挥、创作的过程,同学们热情高涨,制作出一批类似青花瓷、红瓷等中国传统的纸艺罐作品。

三、纸艺罐的塑形制作方法

1.制坯:取一个气球,将报纸撕碎后用小刷子沾取乳胶一片片将其粘帖于模具之上,要粘帖至少三层以上,注意要粘帖均匀,平整,待报纸全部干透后将气球扎破后取出,留下一个完整的球形报纸硬壳。

2.塑形:运用废旧硬纸壳剪出长条形,环起固定,制成罐口、罐底、把手、壶嘴等部件,运用透明胶带固定在罐身所需的位置。在塑形过程中,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侧重点不同,积极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个性特点又不失新疆风韵的罐身作业。(如图1至图3)

3.刷白:继续用小刷子沾取乳胶,将纸艺罐全身从头到脚全部粘贴上一层白色卫生纸,待干后纸艺罐全部变成白色。

4.装饰:这也是纸艺罐最后的点睛之笔。针对我校初中阶段学生,一共开设了绘画表现法和手工装饰法两大模块进行装饰表现,其中绘画表现法中包括黑白装饰画、新疆特色纹样、新疆农民画、龟兹壁画、新疆特色建筑五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