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范文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第1篇: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范文

新疆石河子市133团第二中学832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已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只有实施创新性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质疑问难 培养 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创造性思维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把头脑中已有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发现或新设想的一种思维形式。它含有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各方面结合才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呢?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初浅的认识。

1.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完美无缺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置疑……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 我们明确了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质疑问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问题并没结束,关键还在于如何落实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之中。

1.1 激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

有人说,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这话是千真万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广阔的、灵活的,并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发问,诚恳地欢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还要善于启发激疑,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中,第二次比赛,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这时教师是否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这场比赛中,当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胜了一场后,齐威王若改变对策,能取胜吗?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由此向广阔又引向深入。思维的广阔和深入还可以促进语言的重组,可以让学生把改变对策后的情况用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这样表达的语言即有创造因素。

1.2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学生的情绪达到,思维积极如喷泉,便会敢字当头,热烈地质疑问难,但质疑问难的水平并不高,往往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那个句子我不明白这样的低层面上。可见,只让学生质疑问难还不够,还得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呢?

1.2.1 引导学生懂得该在何处质疑问难

⑴文眼处。文眼即文章中提挈全篇的关键性笔墨。教师可根据文眼,引导学生找出它与全篇文章的关系,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我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首先抓住中心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的理解统领全篇。这句就应是全篇文眼。一个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呢?学生的这个质疑问难就紧扣文眼提得很好。

⑵相似处。大多数课文中有比喻句,从修辞上讲,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之间往往有相似之处。教师可凭借比喻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探求本体与喻体的相似之处。如学生学习"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这个句子时质疑问难:为什么把""比作"千斤巨石"?"千斤巨石"与""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⑶空白处。教材中有的篇章作家往往有意留下一些空白,令人暇想,令人深思。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质疑问难。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妈妈的死便是文章的空白处,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小金花的妈妈是怎样跟敌人搏斗,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然后引导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去再创造。

1.2.2 引导学生懂得该用什么形式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有的是有疑而问,有的是无疑而问,有的是猜想而问;有的是是非问,有的是选择问,有的是特指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少提是非问和选择问,多提特指问。特指问又根据指向性的不同分为许多类型。有的指向于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带有理解性、探究性。有时学生提的问题很精彩很巧妙,但有争议,这一问题又是文章的重点或难点,老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互相启发、分析,活跃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大人不卖火柴,让小女孩出来卖火柴呢?老师机智地判断弄懂这个问题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深化文章的主题有一定的作用,便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启发,从各方面找答案。有的说:她家里太穷了,于是她偷偷出来卖火柴。有的反驳说:她没卖掉火柴,爸爸一定会打她,说明她不是偷偷出来的,而一定是妈妈生病了,她卖火柴赚钱给妈妈治病。还有的说:小女孩有个瘫痪的妈妈,爱发脾气的爸爸,穷得没法,是爸爸叫她出来卖火柴的……学生各抒己见,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老师相机引导:同学们讲的多种可能性都很好,有一个共同点是都觉得小女孩的家怎么样?学生齐答:穷极了!为什么这么穷呢?资本主义国家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至此,学生对小女孩为什么要卖火柴这个问题统一了认识,理解了文章中心思想。这样的训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好处。

2.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第2篇: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范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计算机教学 中职学生

在计算机学科的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中,蕴藏着大量的可用于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和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激发创新意识

计算机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科内容,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抓住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有利时机,因势利导,诱发学生的兴趣,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以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创造性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给学生介绍一些计算机产生、发展和应用中的创造性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背后所凝结的创新性的观念和方法,特别是其中的不断探索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计算机发展概况”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产生的故事;在讲到“微机”时,可介绍IBM推出PC机的故事;在“计算机病毒及防治”的教学中,可向学生介绍国产防病毒软件是如何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

(二)在引入新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引入新知识时,教师可通过“发现法”、“探究法”、“解决问题法”等,创设一种“创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例如,在引入DOC的目录结构时,向学生提出:在硬盘中有成千上万个文件,为了便于存储和查找,你认为最好采用什么方法来“放置”它们呢?由于学生有“放置”实物的经验,因而会迅速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意识。特别是当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得到肯定时,其成功感会油然而生,他的创新意识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种“民主、进取、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心情舒畅,思想开放,敢想敢说,以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在实践性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计算机教学实践表明,职校学生对实践性教学活动特别感兴趣,在这类活动中他们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它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FoxPro程序设计”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在让学生分组完成“班级成绩管理系统”程序设计时,会引发一系列学生必须解决的新问题,如系统应具备哪些功能才能满足实际需要?如何才能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等等。他们需为此进行调查、讨论、查阅资料、编写和调试程序,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在此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激发。

(四)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以激发其恒久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了解国内外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趋势及应用前景,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及稳定持久的创新意识。学生在明确计算机在国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后,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内驱力,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使学生更好地树立远大理想,继而产生持久的创新意识。

二、发展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映像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以其新颖性、生动性来推动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机的许多教学内容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如在W0rd2010的教学内容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让学生进行“迎春”板报设计之类的练习,因其内容涉及文字编辑、表格制作、图形和艺术处理及美学原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因而学生的创造想象将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培养创造人格

创造力研究专家指出,创造的人格是创造性设想得以实现的个人保证。由于职校学生很快就要走向工作岗位,服务于社会,如果届时不具备良好的创造人格,即使有再好的创造性设想,也难以实现,这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是一大损失。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各种有利时机,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人格。创设一种民主、进取、开放的创造氛围,引导学生克服随从性、刻板性、狭隘性、定势性、嫉妒性等创造性思维的心理障碍。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幻想性、自制性、有恒性等人格倾向。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进取心、敢冒风险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情感。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计算机学科具有现代性、实践性、工具性、应用性的特点,使得它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这种学科优势,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通过程序设计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是发挥这种优势的一个典型例子,这主要是因为:

(一)程序设计过程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具体体现。按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的观点,创造性思维过程要经历准备、酝酿、豁朗和验证四个时期,而程序设计通常要经历如下过程:分析构思框图程序调试修改完成。其中,从“分析”到“框图”是准备和酝酿时期,对于应用程序的设计,在这一阶段还需要对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研究;除了简单的或模仿性的程序外,从“程序”到“调试”阶段一般都要经历“豁朗”和“验证”期。因此,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程序设计训练,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效的。

(二)程序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当程序设计、调试成功时,特别是学生自己设计的程序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它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三)程序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程序常常需要进行反复地调试修改才能成功,这需要学生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刻的思维、顽强的毅力、敢于面对失败并相信自己能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勇气;另外,当几人合编一个程序或共用一台机器时,还需要学生有团队协作精神,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是大有裨益的。

(四)程序设计中的非常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程序设计中常使用非常规思维,比如赋值语句N=N+1、分治策略、最优策略和穷举策略都突破了学生思想中的“数学常规”,这些“突破”性的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学科优势,全方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努力培养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范文

一、改革传统地理教学方法,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

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启发性教学,创设带有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对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起关键作用。思维始于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提出带有创造性的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比如我们采取“问题解决法”学习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过程中,告诉学生基塘农业是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的自然条件而创立出来的一种生态农业形式。我们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如何根据我们这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创立出一个适合我们地区的生态农业模式呢?问题提出来了,我们鼓励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比较感兴趣,提出了不少方案。有相当部分是符合一定的科学性的。

二、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集中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既需要发散性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而更多地表现在二者结合上。集中思维,是把解决问题时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从而形成唯一正确的答案。发散性思维是从某一目标出发,沿着不同途径思考,以探求多种答案。这种思维无一定的方向和范围,不墨守成规、不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符合条件的多种答案,其主要功能是求异与创新。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我们认为,主要从课堂教学和习题训练方面着手。课堂教学要多设计发散思维教学类型。如采用“发现法”、“问题研究法”“范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开放而灵活地思考,如围绕“找出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地理现象”、“假如黄赤夹角为0度会引起哪些方面地理现象的变化?之类的问题,尽可能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找出答案来。

教师设计的地理习题,要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重视对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练习、多设计具有创造性的习题。同时鼓励学生质疑提问,自己编题。在习题训练中。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思维的定势,组织讨论,广开思路,让学生自己提出独特的见解。

三、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和开展第二课堂

丰富的表象储备,是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产生的重要条件。所谓表象,就是客观事物具有的形象,被人们感觉后在大脑中保存下来的痕迹。地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生存环境,时空非常广大,地理现象也十分复杂。对于大量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学生不可能都亲身去感知获得表象,而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的进步为学生提供了这一手段。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已成了普遍现象,如计算机、录像、幻灯、投影仪甚至包括最简单的直观媒体――地图。这些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所以学生对各种媒体展开的音、影、像,能在认知中形成丰富的地理表象储备,使头脑中建立起完整而稳定的地理表象,这为创造性想象提供充分的“原料”,在解决问题时,通过迁移成为直觉思维的原型启发,促进迅速产生感觉。

自学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最充分的体现,是一生中学习的最主要方式。为使学生内在潜能更好地开发,要注重学生自觉能力的培养,改变教师按部就班讲课的做法,对学生可以自学的内容变讲授知识为传授方法,出自学提纲,小组讨论,为重点、难点提出要点,勾画思路,布置任务,检查验收。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初中有些章节自学讨论效果比讲授好,例如“长江”这一节内容,用8分钟明确和长江水的来源,这一关键点,联系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情况,然后让学生自学;规定20分钟自学,自由讨论,最后12分钟对主要内容进行检查性练习,把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多种感官同时活动,重点、难点内容经自学、讨论、集体强化三步掌握,但不是放任自流。尤其是初中的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具体任务、有一定方法,这样才能逐步形成能力,增强当知识主人的勇气和信心。

第4篇: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范文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例如科学家的新发明创造、工程师的技术更新等。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表现。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体。在创造性思维中,既有抽象思维,又有形象思维;既有逻辑思维,又有非逻辑思维;既有发散思维,又有收敛思维;既有顺向思维,又有逆向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发散思维、灵感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想象以及联想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它具有思维状态的主动性、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路径的综合性和变通性、思维进程的突变性和顿悟性、思维成果的新颖性和独创性等重要特征。创造力也即创新能力,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想象等能力为基础,体现着智力品质的综合性,并表现出探究性和求新性。

一、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发问,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导火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具有新颖性、诱发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固有的好奇心,培养兴趣,增强求知欲,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成为一个满足好奇心和兴趣需要、适应求知欲望的过程。其中启发性问题需要内隐有足够的条件,难度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才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激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真正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长者优位”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倾听者、欣赏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积极营造自主探究、畅所欲言的课堂气氛,提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沃土。一般通过设置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日常现象、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物理发展史中的典型问题等情境,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发问,充分发挥个体的思维差异,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的格局,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情境和已有的知识提出创造性物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书面或口头表达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表达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勇于猜想假设,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猜想是应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中的事实、原理、规律寻求解释的过程。猜想和假设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探究活动的指向标,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为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方案奠定基础,为收集信息、分析与解释信息提供大致的框架。在实际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所探究问题的科学事实大胆提出猜想和假设,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猜想和假设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此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探究的热情。

三、标新立异,启发学生大胆设计实验方案,勤于探究求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探究方案,就是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和要求,分析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实验方案,达到实验目的。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不是简单地模仿或重要已有的实验,而是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灵活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并进行创造性的综合运用,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根据自己的独特思维大胆设计形式各异的探究方案,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整个探究过程就好比在建一栋楼房,经过前期的设想、酝酿、选址、预算等准备工作,进入绘制大楼框架图纸阶段,即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方案,然后就进入实际的施工阶段,按照图纸方案一步一步不断的添砖加瓦,最终大楼才能拔地而起。进行实验探究求证的过程就是探究活动的关键施工阶段,关系整个探究活动的成败,是得出所探究问题结论的基础。在进行探究实验和收集证据时,要求学生根据探究的方案,利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规范实验操作,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提醒学生注意捕捉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开动脑筋,综合运用对比、类比、联想等思维方法加以分析,最终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

四、把握时机,帮助学生养成乐于讨论辩析的习惯,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5篇: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范文

1打破常规,鼓励学生多思快想,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价值取向的变化,美术教育开始有意识的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教学观念,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材料与工具发掘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生动灵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思快想,鼓励学生在思维中打破界限,打破工具和材料选择的局限性,综合运用各种技法,进行有广度和深度的开拓。为善于动脑、敢于提出自己看法的学生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激越亢奋的创造情绪,创造独具一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2以特色课程为创造平台,训练学生随机应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德国20世纪初包豪斯学院教学体制创始者格罗皮乌斯是创新教育的先驱,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至今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基础美术教学的训练,只给学生题目,不给任何工具,不讲解,不给方法,由每个人自由发挥,促使自己思考,不依赖条件,引导探索新渠道,发挥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美术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不少有创造意识的课题设计,这样的课题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还需要我们在每块教学领域上广泛而深入地拓展和建立与之配套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体系。

3打造良好的创造环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展思维的独特性

第6篇: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范文

那么在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史料为学生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其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其二,是要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史料的能力。

如何利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成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最困惑的事。

一、利用书上的史料和多媒体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和创造性成正比联系。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史料中有不少内容生动有趣,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现象。那么正确的使用它可以激活学生思维。

例如:在学习第二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欣赏北京圆明园景致之一――曲院风荷的插图。再加上教师对圆明园被毁前历史的讲解,使学生以直观的形象来认识圆明园的“宏伟华美”,然后把圆明园被毁前和远瀛观残迹的插图进行比较,请学生有感情的阅读英国《泰晤士报》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是的情况:“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超过六百英镑。”

多媒体教学,在现阶段教学中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兴趣不可代替的一种手段。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史料呈现在学生面前,会更直观、形象、生动,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

例如:秦始皇兵马俑、敦煌壁画、战争场面、人物形象等只靠单一的讲述很难使学生有全面的认识,把这些史料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思维活跃,从而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收集史料、扩大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书中的史料作为正文内容的补充,常常不能全面的反映历史人物、事件。所以需要教师收集多的符合要求的史料,学生通过这些史料前后的联系,相互验证,学生从史料中认识到历史的真实面貌,真正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例如:讲述中国边疆新危机时,如何正确评价左宗棠的问题书提供了一则史料:“俄人侵占黑龙江,北地形势日迫。兹复窥吾西陲,蓄谋既久,发机又速,不能不急为之备。”

这则史料学生只能从抗俄这方面来了解左宗棠。要全面了解他,教师可以补充另两则反映左宗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史料。如:

上喻:“左宗棠既须剿办瓶颈之贼,又须赴杭州城布置,兼须进剿湖郡,用兵出所甚多,且距浙省边界渐远。所有浙江及江西交界边防,着、左宗棠会商兼顾,严断贼匪窜越之路,断不可为其所乘,致掣全局。”

学生对这些史料的分析,很清楚的认识到:左宗棠是镇压运动的刽子手之一;在时期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反对俄国的侵略,坚决主张。使学生很容易形成对左宗棠的完整的评价。

三、研究史料,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事实是死的,一成不变的,而解喻则是活的,与时变化的。”

史料教学中,除了激发起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同时,还要更深一步的引导学生探究史料,学会简单的研究历史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文献史料是过去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教师怎样应用文献史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需要有正确的方法。

教师应该让学生直接阅读各式各样的文献史料,接触更多的历史文献,然后引导学生采取各种方式进行直接探究,思考分析:这些史料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为什么做出来的,可靠性如何?

通学生在课堂上思考探究,集体讨论,课后查阅资料等手段,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下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之下形成正确深刻的见解主张。自主探究史料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过去那种教师给出结论,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病,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中,李鸿章说:“当借凉山一战之威,与谛和约,则法人必不再妄求。”他又在一份电报中说:“若不乘胜即收,不唯全局败坏,且恐孤军深入,战事亦无把握。”让学生针对这两则材料提出问题,在课堂上采取讨论,辩论等方法。探究出两则史料出台的背景,言论的正确性,导致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

有的学生通过有关资料指出:镇南关大捷之后,法军在越南尚有几万人的军队,总体来说,在越南清军仍然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之下。法国议会同时已经批准大量的军费准备扩大战争,日本这时对中国也有所威胁,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李鸿章主张议和是正确的。

第7篇: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式;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美术的多种技法单纯靠临摹,出示教师范作,这样做虽然使学生掌握得非常牢固,能积累许多素材。但是,长期以往的教学,会造成学生的创造力衰退,依赖别人已有的东西,造成学生画画的公式化。影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想象被临摹褪化。教师的范画在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但是教师是以成人的眼光去绘画,可在学生眼中是最好的,他们会去盲目地模仿,失去了学生个性的创造力。

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让学生来写生校园内极普通堆柴房,屋前堆放许多木头,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模样,共性中有个性。看学生的写生作业: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划的勾房瓦,有的屋前一条小路,引起人的遐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2)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溜,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

三、运用各种学科的优势互补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社会本是一个整体,把知识分科,知识为了研究的深入,他们最终还是会融合在一起的。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只要能够取长补短,那会完善的多。

1、美术与音乐的完美融合

音乐与美术同属艺术范畴,他们之间有许多可以融合的地方。音乐中的乐符,需要高低起伏、快慢相间的组合才会成为有旋律、节奏的音乐,美术也是一样,不同的个体,通过变化、创造组合在一起,才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音乐是有声艺术,美术是无声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穿插适宜的音乐,可以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激发、促进学生想象力、创作能力。

2、美术教学中需要文学的渗入

文学中的诗歌与美术的渊源最深,关系最密切。中国的国粹“国画”一直以来沿袭着诗画相配的原则,用文字和画面两种形式完整地表达画者的心声。文字给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给学生广阔的创作空间。

3、把表演融进美术教学

美术创造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经历越多,供加工选择的内容越丰富,想象的途径也就越广,想象活动越活跃,越有创造性。表演是一门形体和语言的艺术。在美术课堂运用表演不仅是课堂活跃,而且能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形体动作,积累素材。

四、用大师语言感悟,拓展创造思维

让学生了解、接触艺术大师,学习、感受大师创造的思维、方法,可以提高审美能力。用智慧的双眸去看大师,用真挚的心灵去感受美。有时,大师们也为学生的大胆创新而倾倒。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内心,展露世界,没有更多合理与不合理的舒服,用心感知自然,创造自然。一幅画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了生命。学习凡高、毕加索、蒙克、伦勃朗、米开郎基罗等各派大师的特点,扩大事业,为内心注入了更新的火力。

五、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她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日本现代美术教育 》 吕中元 主编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2.

[2]《美术教育学 》 赵长江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第8篇: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范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创造性思维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知识爆炸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科学技术和知识发展的水平如何,尤其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如何,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所以创新在当今起了不可代替的重要性作用,作为人民教师就应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要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从培养创新思维人手。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概念的反映。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实现的高级的认识形式,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创造性思维顾名思义就是有创见的思维。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积极思考进取,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质疑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的逆向思考,对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应当切实的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端正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态度,并且借助于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出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完善及改正。比如,在《司马光砸缸》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们的朋友掉入河中,你们会怎样做?这时,有的学生会说“跑回去叫大人”,有的会说“下河救人”,而有的学生则会考虑周全后说“量力而行,先通知大人,而后拨打120和110。”对于这样的回答,很多学生会感到不满,因而教师贝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表示认同该做法,然后从自救及安全等方面,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将问题解决。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大力倡导学生的质疑,要将问题敢于提出来。只有在不断的质疑中勇于探究,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通过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例如上《变色龙》一文教师提问:“血淋淋的指头”的细节描写是否多余。有的学生认为,其描写是赫留金被狗咬伤的见证,也是要求狗主人赔偿的有力证据,并不多余。有的则认为这样的描写会成为赫留金冒犯名狗的充分罪证,这是不该写的。学生在这种矛盾的争论中,思维大大激活,教师在此基础上再给他们以肯定和赞许,激发更多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活动。如此提问,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并且有深度,有灵活感,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更应鼓励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思考,自主质疑,大胆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包办,甚至代替解答,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营造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师生和睦相处,营造宽松学习的良好氛围

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一种宽松的、能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可从以下两点做起:

一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一个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我经常给学生创造“钻空子”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

二是教师要把“微笑教学”带进课堂。课堂上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亲切地抚摸、关注地倾听、激励的语言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加顺畅:教师的信任、鼓励、欣赏、赞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产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精神环境之关键”。事实确实如此,我在课堂上巧用“微笑艺术”,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

四、通过比较分析,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只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过程是事物间同中辨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也是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在比较分辨时,或温故知新,新旧知识相互渗透,融会贯通;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扩展思维空间,把语文教材中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逐步构建合乎逻辑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顺利发展。

总之,培养适应新世纪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创新氛围,创设创新情境,激发创新兴趣,多措并举,不断训练,引导学生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胡顶翠.浅析小学语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1).

[2]黄晖.小学语文跨越式试验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卟中国电化教育,2005,(12).

第9篇: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范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动力 思维训练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除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这里的“独创”,不只是看创造的结果,更主要是看思维活动是否有创造性态度。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动力

数学兴趣是学生的一种力图接近、探究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使学生在集中精力获得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去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都是要从教学素材中选取通俗生动的事例,通过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财主,为人刻薄吝啬,常常克扣在他家打工的人的工钱,因此,附近村民都不愿到他那里打工。有一天,这个财主家来了一位年轻人,要求打工一个月,同时讲了打工的报酬是:第一天的工钱只要一分钱,第二天是二分钱,第三天是四分钱,…… ,以后每天的工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30 天期满。这个财主听了,心想这工钱也真便宜,就马上与这个年轻人签订了合同。可是一个月后,这个财主却破产了,因为他付不了那么多的工钱。那么这工钱到底有多少呢?由于问题富有趣味性,学生们顿时活跃起来,纷纷猜测结论。这时,我及时点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同时,告诉学生,通过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算出,这个财主应付给打工者的工钱应为230-1(分),即1073741824分≈1073 (万元)。学生听到这个数学,都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非常惊讶。这样巧设悬念,使学生开始就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启发了学生积极思维。

以上例子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想要了解所学内容,也为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理想的环境,这是组织数学教学的常用方法。

二、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思维训练途径,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广阔性、批判性之目的。

1.进行统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进行统摄思维训练,增强学生数学思想意识,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即应用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对阶段、单元、一章或几章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知识网络,寻找知识块之间的规律。采用统摄思维训练途径的主要思路就是引导学生把熟悉的多种知识和方法联系起来,找出共性,变成新知识、新方法(如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等)。

2.直觉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则的约束,对于事物的一种迅速的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也就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或认知。布鲁纳指出:直觉思维的特点是缺少清晰的确定步骤。数学的创造性思维由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两方面构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普遍较为重视逻辑思维的训练,忽视直觉思维的存在和作用,而直觉思维是创造研究的必备素质。创造性思维往往开始于不严格的直觉思维。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做出直觉思维的示范,让学生感到直觉思维的重要性,并作为思维借鉴。其次,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3.求异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利用求异思维的特性,从给定的信息出发,让学生的新知识进行辐射,产生系统知识,这样,学生不断地冲破思维定势,闪烁创造火花。

例:求cos40°cos80°+cos80°cos160°+cos160°cos40°的值。

评析:多数学生能利用积化和差或提取公因式后再和差化积的方法解题,实际上,此题具有很好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功能,若没有抓住机会,将失去一次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好机会。讲评完通法后,适时地加上一句:注意观察原式的结构特征,你是否有其它想法?经此一问,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始闪现火花。于是有:

设M=cos40°cos80°+cos80°cos160°+cos160°cos40°

N=sin40°sin80°+sin80°sin160°+sin160°sin40°

则 M+N:cos40°+cos80°+cos120°(1)

M-N:cos120°+cos240°+cos200° (2)

由(1)+(2)得:

适时点评:此法很富于创造性,其中运用了构造法和方程的思想方法,然后引申,变式训练等。在探究解题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学会善于思考;在问题获得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并强化学生对思考和创新的乐趣。

4.批判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此,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就必须培养好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而直觉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训练思维的批判性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一种良好策略。所谓思维的批判性,就是指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思维品质。这是一种冷静的自我反省,是对自己原有的思考和结论采取批判的态度并不断地给予完善。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良好的自我教育,是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思维批判性的特征在于有能力评价解题思路选择是否正确,以及对这种思路可能导致的结果加以判断;善于找出和改正自己的错误,重新计算和思考,找出问题所在;有分析地接受教师所讲的一切,凡事都要经过自己思考,然后再作判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适当出一些改错题或判断题等题型来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应尽力体现在思维情境的创设、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学生创造性思维兴奋点的捕捉等方面。通过导趣、导思、导法,使学生多动、多猜想、多发现、多“创造”,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培养出一代具有创造精神的学生。